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腋臭手術

腋臭手術

時間:2023-05-30 10:27: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腋臭手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腋臭手術

第1篇

腋臭的病因

腋臭的病因目前尚無確鑿定論,一般認為與其內在因素和位于腋下的大汗腺過度發達有直接關系。人類大汗腺的分泌物本身是無臭無味的,但腋窩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這是導致腋臭的主要外在因素。腋臭發病有明顯遺傳傾向,并發現與遺傳有關的腋窩大汗腺結構異常是腋臭的主要形成基礎。

發病率

腋臭的發病率目前認為與種族、性別、家族遺傳三者關聯最為明顯。

歐美白種人、黑種人有狐臭的概率極高,在我國則比較少見,因此人們普遍對狐臭表示反感。

早期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為女性發病率相對高,但隨著各類有關調查研究的開展發現,男女發病率并沒有明顯差距。

事實上,女性出于愛美心,對于狐臭的治療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就診率明顯高于男性。

同時也有研究表明,腋臭的家族遺傳傾向非常明顯。

癥狀表現

腋臭的表現非常容易辨認,患者腋下會發出刺鼻的氣味。

我國古代醫學著作《外臺秘要》寫道:“病源人腋下臭,如蔥豉之氣者,亦言如狐貍之氣者,故謂之狐臭。”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腋臭的氣味特點。

夏季因汗腺分泌增多可致腋臭加重,一般患者青春期因腺體發育而臭味較重,至老年逐漸減弱。

腋臭的治療

手術治療

勤洗澡、換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腋臭,但對于大部分腋臭患者并沒有實際的作用。

局部外用藥簡單易行,國內有人使用“膚爽”藥粉、復方爐甘石洗劑或者酒精涂搽腋窩,均有較好的短期效果。

也有人嘗試用藥物注射治療腋臭,如無水酒精、消痔靈溶液、復方硫酸鋁鉀液等,其基本原理是造成局部汗腺的壞死從而祛除腋臭,但存在局部皮膚壞死、血管炎癥等并發癥,因此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是現代國內治療腋臭最常見的方法,手術治療具有效果顯著、祛除徹底、復發較少等優點。

常見的腋臭外科手術治療方法有:

1、腋窩皮膚切除術。

2、汗腺層搔刮術。

3、汗腺層破壞負壓吸刮術。

4、微創小切口腋臭切除治療。

前三種術式因為并發癥較多、術后瘢痕較大或效果不佳而逐漸被淘汰,現在主要應用的是第4種術式。

小切口微創法汗腺清除術

手術方式為:采用腋窩皺襞橫形切口,向上下兩端游離皮瓣,將皮瓣的脂肪及汗腺一起切除,充分止血,間斷縫合切口,置皮片引流,加壓包扎。

小切口術式創傷小,易被患者接受。而且不切除皮膚,傷口張力較小,切口隱蔽,術后瘢痕不明顯,無瘢痕攣縮,不影響關節功能。該法汗腺切除較徹底,術后放置引流。

腋臭手術傳統術式(大切口汗腺去除術)

傳統手術方法為:在腋毛分布區做梭形皮膚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至淺筋膜,然后將整個皮瓣切除,充分止血,間斷縫合切口,切口下端放置皮片引流。

此方法缺點:易損傷腋下大血管、切口張力過大、易留死腔、切口過大使術后瘢痕明顯、易致瘢痕攣縮影響關節功能。

電灼法、微波法、激光法、液氮法等

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過破壞大汗腺腺體,以達到治療腋臭的目的。但療效并不理想,痊愈率低,安全性較差,性價比不佳,因此使用上具有較大局限性。

這些方法遠期效果不理想,很難徹底根治腋臭,易殘留,易復發,而且部分方法所需設備過于高端,成本難以控制。因此,適用范圍較窄。

小貼士

選擇正規醫院與醫生

第2篇

方法:總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腋臭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40例患者采用微波凝固手術治療作為觀察組,40例采用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采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后的療效及其并發癥。

結果:采用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手術進行治療的效果優于采用微波凝固手術治療,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腋臭復況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術治療腋臭效果較好,應該值得推廣。

關鍵詞:微波凝固術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術腋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268-02

腋臭又被稱為狐臭等,是由于患者的腋窩等部位處的大汗腺,分泌較多的淺黃色而且濃稠的脂肪酸[1]。目前認為造成狐臭的客觀條件為大汗腺的分泌失常有關。大汗腺又被稱為頂漿腺,主要位于患者的皮膚深層以及脂肪層,其汗腺導管在毛囊上部1/3處。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患者的腋下、外耳道等,同時會分泌出濃稠的液體。其實汗液的本身無臭味,若其中脂肪酸的含量較高,同時會被細菌分解等,會使得汗液變得較為渾濁以及變黃。有研究顯示[2,3],順腋皺襞小切口大汗腺摘除術,具有術后恢復快、效果好、復發率低、癜痕不明顯等優點,是治療腋臭的理想方法。另有報道,為了探討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腋臭患者治療效果,將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腋臭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病例均符合腋臭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微波凝固手術治療(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16-48歲,平均(25.2±5.5)歲;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術(觀察組)4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14-46歲,平均(26.0±5.2)歲。兩組腋臭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指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兩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手術前消毒等措施后,觀察組患者,進行微波治療,打開微波治療裝置(選擇功率40W,時間設定為4秒),對開關進行控制,用腋臭針探頭對患者根毛部位進針,深度控制在2.0-3.0mm左右,帶組織變白時,取出探頭,同時關閉開關,時間一般控制在4秒以內,對每個毛孔依次治療,直到每個標記的腋毛全部取出為止。手術后,手術創面用含有抗菌藥物如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沖洗,隨后用無菌紗布包扎,在手術后的1天至2天復診,換藥,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對照組患者型小切口皮下修剪術,離腋毛邊緣的5mm進行標記修剪區域,同時進行局部皮下浸潤麻醉處理。在腋皺襞行1-2個切口,通過切口處至筋膜淺層處,全視野下修剪次區域皮下脂肪,使之成為厚皮片。止血、沖洗傷口,縫合,10天后進行拆線。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手術后的并發癥情況,隨訪三個月,比較復發率。

1.3療效判定。依據腋臭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將所有患者出汗后,離患者腋窩距離小于30.0cm處,無異味,記為痊愈;將所有患者活動出汗后,離患者腋窩超過30cm處有異味,但較之前氣味等有改善,記為有效;將患者活動出汗后,其氣味與手術前一樣,無變化,記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患者數+顯效患者數)/患者總數×100%。

1.4統計學處理。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百分率表示,X2檢驗進行分析。P

2結果

2.1A、B兩組患者治療對比分析。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痊愈21例,顯效9例,無效10例,對照組患者痊愈17例,顯效3例,無效20例,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術后并發癥和復況比較。手術后,對照組患者3例出現術后疼痛等并發癥,而觀察組患者1例出現疼痛等并發癥。治療三個月后隨訪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12例,而觀察組3例復發。

3討論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狐臭與大汗腺的分泌失常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腋臭復況比較,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這和相關文獻的報道結果基本一致,充分提示了采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腋臭患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各有利弊。微波凝固術是利用微波熱效應破壞毛囊,使局部組織凝固壞死,插入毛根部的探頭能夠有效破壞周圍汗腺組織,其操作方便,創傷小,患者容易接受[4]。而本文中對患者采用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手術,在直視下剪除毛囊和大汗腺,手術視野較好,同時手術徹底,且術后復發率較小,但是其手術的創傷與手術后的并發癥也明顯大于微波凝固術[5]。因此,鑒于頂泌汗腺在皮膚中的分布位置等原因,在腋臭手術是,兩種手術方法較難兼顧療效和避免創傷。手術醫生應綜合考慮其患者的病情特點,謹慎采用不同手術方式[14-15]。

總之,采用微波凝固術和腋皺襞小切口皮下修剪術治療腋臭,均具有較為顯著的療效,但是兩種手術各有利弊,應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從而促進患者病情的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勾洪良,王秀芬,商立華,等.順腋皺襞小切口大汗腺摘除術根治腋臭[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13,(1):42-43

[2]勾洪良,王秀芬,商立華,等.順腋皺襞小切口大汗腺摘除術根治腋臭[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13,(1):42-43

[3]邢國輝,孫立.腋窩皺襞小切口皮下剝離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3,(1):70-71

第3篇

[關鍵詞]腋臭;改良;微創

[中圖分類號]R75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2-0246-03

腋臭癥是多汗癥和臭汗癥的統稱,為整形外科的常見病。一般認為約80%的病人有家族遺傳傾向[1],常見于青壯年,男女比例相當,癥狀輕重不一,常對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響。腋臭的治療方法眾多,近年來小切口微創手術法被多位學者報道效果滿意,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采用改良小切口微創手術方法對128例腋臭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128例患者中女性75例、男性53例;年齡16~42歲,平均26.8歲。術后隨訪6~18 個月。患者術后通過問卷調查來評價氣味消除、腋毛生長、術后并發癥發生及恢復時間等結果,恢復時間按照恢復到正常生活活動計算。

1.2 方法

1.2.1 術前設計:患者取仰臥位,上肢上抬約180°,徹底暴露腋窩術區,將腋毛剃掉,用標記筆在腋毛邊緣外側0.5cm畫線,碘酊固定標記線,確定手術區,常規消毒鋪巾。

1.2.2 手術方法:①麻醉:采用腫脹麻醉,每側腋部注入配置的200~300ml 進行浸潤麻醉 (麻藥配制:500ml生理鹽水加1ml腎上腺素和2%利多卡因20ml);②根據患者術區大小在腋皺襞下端處行1~2個1cm小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約 4~5mm(此位置通常位于腋窩筋膜淺層);③以12.5cm鈍頭組織剪在筋膜淺層做潛行剝離,剝離范圍超過標記線約0.5cm,形成帶有約4~5mm皮下脂肪厚度的皮瓣;④用12.5cm鈍頭組織剪在盲視下緊貼真皮剪除皮下組織、毛囊和大汗腺腺體,將皮瓣修剪成全厚皮,保留真皮下血管網;⑤以刮匙掻刮皮下數次將皮下少量殘留腺體刮出,再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去除殘余組織;觀察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后,以5-0絲線對縫合位切口;⑥在皮瓣中央以刀尖打2~3個小孔以利于滲出液引流,以凡士林紗布卷做成皮釘,根據皮片面積用3~7個皮釘將真皮瓣與皮下組織固定,最后用消毒紗布及棉墊堆填充腋窩術區凹陷處,外用彈力自粘繃帶加壓包扎。

1.2.3 術后指導:術后囑患者肩關節制動,盡量減少上臂上舉,術后3天換藥,拆除皮釘,繼續保持傷口干燥,減少腋窩處皮膚摩擦,術后7日傷口拆線。拆線24h后可以淋浴。手術2周后肩關節可正常活動。

1.2.4 療效標準[2]痊愈:術后3個月腋部無臭味;顯效:術后3個月體力勞動或出汗后有輕微臭味;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 結果

128例患者256側腋臭手術順利,手術總時間50~90min,平均60min。其中251側腋臭(98%)治愈,5側(2%)顯效,無效為0。術后因上肢活動、肩部未按醫囑制動,1例患者術后3天換藥時單側腋窩發現局部血腫,給予及時清除血腫,再次加壓包扎,7 天后完全愈合;1例患者術后3天換藥時單側腋窩發現皮膚部分折疊,予外力展平皮膚后再次加壓包扎,7天后傷口愈合平整;2例患者術后5天換藥時發現腋窩中央部表皮磨損,經換藥延期愈合。隨訪時間為6~18個月,所有病例腋窩部皮膚均有不同程度攣縮,一般在3~6個月后恢復正常,未見明顯瘢痕增生和上肢活動受限,外觀理想,所有患者術后腋毛及出汗均明顯減少。

3 討論

腋臭其特殊異味是由腋區大汗腺(頂泌汗腺)分泌物所含的有機物被表皮細菌分解產生不飽和脂肪酸所致。腋部大汗腺直徑約2~3mm,分泌部管腔粗大,蟠曲成團,分布范圍在腋毛邊緣外1cm以內,通常認為大汗腺導管開口于毛囊漏斗中,大汗腺與毛囊在數量、密度、分布上一致[3]。Beer等[4]研究認為腋窩的大汗腺組織全部在皮下脂肪內與真皮相近,真皮內并沒有大汗腺。且大汗腺主要位于皮下1.7~3.7mm的范圍內[5]。根據以上解剖學特點,筆者認為只要將腋毛區包含大汗腺在內的4~5mm厚的皮下組織完全剪除,就能達到根治腋臭的目的。

腋臭的治療方法眾多,包括外用藥物治療,注射療法,物理療法及多種手術治療方法,以手術療法治愈率高,療效確切。傳統的手術方法如腋窩梭形、S形或Z形皮膚切除法,方法簡單,療效確切,但術后恢復慢,瘢痕明顯,影響美觀甚至影響肩關節的活動,現在已經很少應用。腋窩單個或多個平行皺襞切口超薄皮瓣成形術方法簡單,能徹底清除大汗腺,術后瘢痕較隱蔽,但也存在術后血腫、切口感染裂開、皮瓣壞死等并發癥,且疤痕較長。而皮下搔刮術、抽吸術等傳統微創術式復發率高,療效不穩定。近年來,有學者研究認為小切口的選擇性大汗腺切除是較為簡單有效且微創的治療方法[6-7],此方法是通過在腋窩褶皺處做約1cm的小切口,用眼科剪將皮下組織潛行剝離后,再用小剪刀伸入皮下組織在盲視下剪除包括大汗腺在內的一定厚度的皮下組織至皮膚近似于全厚皮,最后加壓包扎固定。包扎固定時往往先留置引流條以防皮下積血、積液,再通過皮片打包,繃帶8字形包扎固定,術后5~7天拆除包扎,7~10天拆除縫線。

該手術方式切口微小,術后恢復快,外觀理想,且術后血腫、皮膚壞死等并發癥也不易發生[8]。筆者在上述手術方式的基礎上加入術后對皮膚少量殘余腺體的掻刮,并且對腋窩的皮片固定及包扎方式進行改良。用小彎剪將術區皮膚修剪成近似全厚皮瓣后,皮下絕大多數大汗腺及皮脂腺組織已被剪除,但仍可能有少量大汗腺及皮脂腺殘留導致術后氣味去除不盡,術區形成表皮樣囊腫。通過對皮下掻刮及術腔的反復沖洗可以徹底清除殘余大汗腺和皮脂腺組織,避免復發和表皮樣囊腫的出現。由于術后皮膚已近似于全厚皮片,若皮片固定不良可出現皮下積血、皮膚折疊、皮膚壞死等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筆者用凡士林紗布卷制作皮釘將皮片與皮下組織固定后,皮膚不易移位,在皮膚上打2~3個小孔以利積血及滲液的引流,再以厚棉墊覆蓋腋窩,用彈力自粘繃帶將腋窩加壓包扎固定。此方式較縫線打包固定更為簡單,用時更短,腋窩包扎3天后即可拆除,患者感覺更為輕松。術后無需留置引流條,降低感染風險,皮片上小孔在傷口愈合后幾乎不遺留瘢痕,術后傷口恢復快,疤痕小,且位于腋窩皺襞下端,瘢痕不明顯。術后極少發生皮下血腫、皮膚壞死等并發癥,腋臭治愈率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手術效果好,患者滿意度非常高。

在治療中筆者發現,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與術后關節制動關系密切。筆者病例中有1 例出現的局部血腫為腋窩中央處,考慮其原因是剝離范圍較大,術后制動不好導致敷料包移動所致,所以術后短期內制動是非常關鍵的,術后通過彈力繃帶制動能有效防止敷料包的移動。1例出現皮膚折疊位于2枚凡士林皮釘的中間,考慮其原因是2個凡士林皮釘距離較遠,皮膚未能良好固定,敷料加壓包扎時皮膚折疊移位未能伸展平整所致。術中根據皮片面積大小通常固定3~7枚皮釘,皮釘的間距在1cm左右。間距過大,皮片移位及折疊的風險增加;間距過小,則所需皮釘增多,手術時間延長。2例出現表皮壞死的皮膚局部顏色暗紅,考慮為手術中該處真皮下血管網被破壞導致局部皮膚血供不佳,并且術后關節制動不良,表皮磨破所致。由于手術操作在盲視下進行,操作不慎可能損傷真皮下血管網。大汗腺組織主要聚集在真皮下脂肪層而非真皮內,所以手術操作無需剪除真皮,只要操作小心,一般都不會損傷真皮下血管網導致皮膚缺血壞死。本組病例中并未出現表皮樣囊腫形成、腋臭復發等情況,應該與術中剪除大汗腺后再以刮匙反復掻刮皮下,并沖洗術腔有關,此方法較單純的大汗腺剪除術能更徹底的清除殘留腺體及毛囊,減少并發癥。

筆者通過改良的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腋臭,腋臭去除效果確切,局部皮膚疤痕微小,外觀良好,恢復時間短,并發癥少,患者滿意率非常高。小切口微創術經改良后更加簡單、高效,術后患者感覺更為輕松,且不需要任何昂貴的儀器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玉磊,段永安,陳振雨.微創腋臭根治術臨床應用進展[J].齊魯醫學雜志,2011,26(2):305-307.

[2]呂志敏,向小燕,周國富,等.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腋臭方法的臨床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1,26(4):305-307.

[3]陳錫唐,劉季和,邱丙森,等.實用皮膚組織病理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9.

[4]Beer GM, Zech N, Wyss P,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alysis of sweat glands in thehuman axilla [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6):2043-2049.

[5]秦維郎,腋臭癥の基本的事項と治療の実際[J].形成外科,1995,38(增刊):213.

[6]陳劍名,楊鎮生,黃海濱.小切口修剪頂泌汗腺治療腋臭的技術要點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8): 1115-1117.

[7]桂國慶,盧穎潔,文輝才.105例腋臭患者微創手術治療的療效及并發癥的預防[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 51-55.

第4篇

【關鍵詞】腋臭;CO2激光; 原位植皮

【中圖分類號】R758.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7-0104-01

腋臭又稱為狐臭,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患病率約為4. 56%[1]。腋臭雖然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無害,沒有對患者造成器質性的損害,但其特殊的臭味給患者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嚴重者可出現心理障礙。臨床上治療腋臭有許多方法,其中以外科手術治療最為徹底,但容易遺留明顯的瘢痕,影響上肢的活動。所以各種微創的手術應用于臨床。筆者利用CO2激光行原位植皮手術治療腋臭,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本組共139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92例,年齡18~42。均為雙側,均無瘢痕體質。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設備:應用LK-63型激光治療儀,輸出功率25W(連續可調),波長10.6微米。

1.2.2 治療一般選在秋冬季,術前一天清洗腋窩,去除腋毛。常規消毒,用0.5%利多卡因10~20 ml行腋毛區的皮下浸潤麻醉。順腋窩皺襞切開皮膚,長約5-6CM,向兩側在皮下潛行游離腋毛區皮膚。分別翻轉皮瓣,用CO2激光治療儀輸出功率5-7 W, 激光治療頭距皮膚2 cm對準毛囊,行激光照射。利用激光產生的熱能破壞大汗腺。治療后徹底止血,間斷縫合切口。打包固定。術后上肢制動五天。

2 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1個月復查,復查前一天無須清洗腋部。評定標準[2]: ①治愈。臭味去除,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夏季穿著較少的情況下不被他人察覺;②有效。臭味明顯減輕,在日常生活中偶而被他人察覺;③無效。臭味仍明顯影響生活。

2.2 治療結果:療效判定,本組的139例患者,切口全部I期愈合,無感染、皮瓣壞死及皮瓣下積液發生。治愈時間為10-15天,平均治愈時間為12天。;治愈者125例(治愈率89.9%),有效者14例(有效率10.1%)。

3 討論

腋臭與遺傳有關,由于大汗腺分泌物被細菌分解后產生了特殊的臭味,大汗腺具有隨青春期的到來分泌旺盛的現象,并隨著年齡增長其分泌逐漸衰減。所以治療腋臭越早越好。研究表明大汗腺位于毛囊周圍。以毛囊為標志進行的CO2激光治療,能夠產生瞬間的高溫破壞大汗腺的分泌部分,因而能根除腋臭。筆者的治療結果顯示療效較佳(治愈率89.9%有效率10.1%)。與傳統的大汗腺清除手術方法比較,利用CO2激光行原位植皮手術可以保留較厚的皮瓣,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網,使皮瓣具有良好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強,術后局部的耐磨性和伸展性良好。同時CO2激光產生的熱能又能止血,減少了出血。減少了皮瓣下積血的可能。具有出血較少、感染機率低等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蔡梅、鄧丹琪、付萍,腋臭的三種治療方法回顧性比較[J].臨床經驗及治療,2008,30(3):30-31

第5篇

腋臭與大汗腺分泌有關

近日,49歲的吳女士就夾著雙臂、面露難色地來醫院求助。吳女士略帶羞赧地告訴我,她從少女時代開始就察覺自己有腋臭的問題,但那時候年輕、臉皮薄,沒好意思來醫院看病。而今人到中年,腋臭的問題也愈發明顯。一到夏天腋下的味道就特別重,尤其是擠公交的時候,不僅腋下汗濕一大片,還有濃重的酸臭味,引來不少乘客的側目,這令她感到非常丟臉。她得知腋臭手術已經比較成熟,所以想用手術來幫助自己解決尷尬的面子問題。

生活中,像吳女士這樣被腋臭困擾的人并不少見。而每年夏天,前來詢問與要求做腋臭手術的人就會明顯增多。

首先要明白,腋臭并不是一種病。腋窩溫暖潮濕,較不透風,常有大量葡萄球菌等細菌滋生。當大汗腺分泌的汗液排泄到皮膚表面后,容易受到微生物分解,就會產生油性有機物質“短鏈脂肪酸”,從而發出難聞的近似狐貍的臭味――腋臭,因此也稱“狐臭”。

腋臭有遺傳性和家族性

腋下的異味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相比于正常人,腋臭者大汗腺的腺體組織數量要更多、體積更大,而且腺腔也更大,分泌更旺盛,所以在天熱汗多或運動后異味相對更為明顯。而性別分布上來看,女性較男性更多。

另外,腋臭還有一定的遺傳性和家族性。有的人是因為大汗腺發達、量多,所以分泌的液體也多,而有的人大汗腺并不發達,但分泌功能卻格外旺盛。

外用藥療效短

因腋臭前來就診的患者有中年人,也有父母帶著的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的孩子來門診,咨詢能不能手術治療,因為現在很多孩子發育早,很小的年紀,腋下的汗腺就已經相當旺盛,異味濃郁。

對此,我建議,如果腋臭程度比較輕,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際,只是為了暫時去除異味的腋臭者,一般是首選價格低、效果好、不良反應小的外用藥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但如果目前癥狀實在比較嚴重,甚至影響到了自己正常的工作、社交,那么就可以考慮手術。總之,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應謹慎對待腋臭的治療。

外用藥物的短期療效是應該肯定的,但其缺點一是效果短暫,二是易產生局部皮膚過敏,后者更有可能導致表皮灼傷、紅腫刺痛等癥狀,所以并不能長期使用。

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外用藥物五花八門,有些知名品牌甚至有好多同名的仿制產品,其質量無從保證,很多藥物通過網絡營銷,療效說明上無一例外寫著幾個療程之后可根治,或是聲稱多少人使用之后可終身擺脫腋臭的困擾。但臨床實踐證明,任何外用藥物對于汗腺的抑制都是暫時性的,無法做到對汗腺的徹底破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腋臭或多汗的癥結所在。

手術有效,但別盲目追求微創

如腋臭者的異味很重且持久,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交往而需要根治,手術是理想選擇。那么問題又來了,假如在網上搜索“腋臭手術”,可以瞬間查到數百萬條相關網頁,什么“綠色汗腺清除術”、“可視定位介入清除法”、“第五代大汗腺分泌消除術”等,令人眼花繚亂。在這些描述中,“微創”、“麥粒般切口”以及“無痛苦、無瘢痕、不住院、隨治隨走、不影響工作和學習”等介紹著實讓不少人心動。事實果真如此嗎?

不可否認,手術是目前能夠實現腋臭根治的最有效方法,但手術操作必須規范,以達到去除大汗腺、徹底消除腋臭的目的。需要提醒的是,腋臭手術要做到效果和美觀之間的平衡是很難的,目前微創腋臭手術應該把切口定義在2~3厘米之間比較合理,因為這種手術方式在效果和美觀之間的平衡性更高。微創的定義,不僅僅是指微小的創口,也代表了微小的創傷,如果一味刻意追求手術切口的微小,卻不能達到相應的手術效果,反而需要再次手術或治療,那就與微創的理念背道而馳。

另外,還有人會盲目追求激光療法,但研究已經證實,激光對治療腋臭的效果是極其有限的,該方式最早應用于女孩子腋下脫毛,由于不少人發現脫毛后原有的腋臭異味有所改善,進而發展到應用激光來治療腋臭,但由于其無法完全去除異味而逐漸被手術所取代。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討根治腋臭簡易的微創手術方法。方法:在局部腫脹麻醉下,用18號硬膜外穿刺針與20ml注射器形成負壓后,反復抽吸腋毛區皮下組織淺層與真皮層。結果:本組治療68例,治愈59例,顯效6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達100%。結論:微創淺層吸刮術治療腋臭簡便安全、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腋臭抽吸術;微創

腋臭俗稱“狐臭”, 因嚴重影響集體生活和社交活動,患者治療欲望強烈。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局部腫脹麻醉注射器負壓刮吸法微創治療腋臭6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49例,年齡19~62歲。均為雙側腋臭,其中,未經任何治療63例,藥物治療史3例,有激光治療史1例,局部注射史1例。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患者取仰臥位,雙臂外展,兩手抱頭,充分暴露雙側腋窩,常規腋下備皮。用龍膽紫沿腋毛分布區域以外1cm標畫出梭形抽吸范圍。

1.2.2 麻醉:2%利多卡因15ml、1‰腎上腺素0.5ml、09%生理鹽水400ml,混合配成腫脹麻醉液。

1.2.3 手術方法:常規消毒鋪無菌巾,于標畫范圍內皮下腫脹麻醉液浸潤,每側用量180~200ml,至局部皮膚腫脹發白、腋窩凹陷處變平坦為止。用11號尖刀片于標畫線的上尖端處做一0.2~0.4cm橫切口,深達皮下即可。將18號硬膜外穿刺針由切口處插入皮下脂肪淺層,針孔朝向皮膚,連接20ml注射器在大止血鉗固定下形成負壓,在標畫范圍內進行拉鋸式反復均勻抽吸,當抽吸管無液體及游離組織顆粒吸出時,再次注入腫脹麻醉液吸刮,雙側交替,反復數次,直至感到皮下有毛糙感輕拉腋毛即可脫落、無明顯內容物吸出時為止。抽吸完畢后,將棉墊卷以滾動的方式,擠出皮下殘余血性組織液,切口用6-0無損傷線縫合1針,在標畫范圍外緣用7號絲線縫合6~8針,打包加壓固定,外用彈力繃帶8字包扎。術后應用抗生素3~5天,7天拆線。

1.3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約定標準[1], 治愈:自己和周圍人聞不到異味;顯效:自己在距腋窩10cm處可以聞到輕微的異味而周圍人聞不到異味;有效:自己及周圍人均可聞到異味但比治療前明顯減輕;無效:術后短期內再出現異味。總有效率為治愈、顯效和有效相加。

2 結果

2.1 療效:經過1~2年的隨訪,其中,治愈59例(占8676%),顯效6例(占8.82%),有效3例(占4.41%),總有效率達100%。

2.2 術后并發癥:小血腫2例,小面積淺表皮膚壞死1例,給予定期換藥后痊愈。

3 討論

腋臭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腋臭的產生是由于頂泌汗腺的分泌液經腋部細菌分解后所產生的六碳至十碳的不飽和支鏈脂肪酸所致,有學者[3]通過對正常人群和腋臭患者腋部皮膚汗腺的組織病理比較發現,腋臭患者腋部頂泌汗腺的數量多且體積更大。腋窩部頂泌汗腺并非直接開口于表皮,而是開口于毛囊,直徑2~3mm。頂泌汗腺分泌液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它是產生腋臭味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治療腋臭的方可概括為保守療法和手術方法。保守療法主要包括外用藥物、注射和物理療法等,療效短暫,極易復發,不能達到根治目的。手術治療是公認的、唯一徹底根治腋臭的方法。傳統的手術創傷大,恢復慢,術后遺留瘢痕明顯,部分患者因瘢痕攣縮而影響上肢功能,破壞腋窩的自然形態,切口往往不能一期愈合。現在,這種手術方法在臨床上已很少應用。

本組患者采用局部腫脹麻醉注射微創淺層吸刮術治療腋臭,其優點如下:①采用腫脹麻醉法,使皮下組織水腫分離,操作易進行,減少出血,術后恢復快;②術中維持負壓反復抽吸,盡量破壞和清除大部分頂泌汗腺、腺體導管和毛囊組織,以徹底祛除腋臭;③抽吸針是硬膜外麻醉用的穿刺針,直徑為18mm,長度7cm,其質量可靠,消毒嚴格,取材方便,相對其他吸脂針,直徑小,對組織損傷輕,患者痛苦小;④本方法簡便安全,療效肯定。手術注意事項:①術前對患者腋部檢查,無淋巴結腫大,無濕疹及化膿性感染方可手術,女性患者應避開月經期;②手術范圍:腋窩部位頂泌汗腺分布范圍與腋毛范圍大致相同,故腋臭手術常以腋毛范圍為界。但因為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往往有微細絨毛不易觀察,故以腋毛邊界外1cm為抽吸范圍;③抽吸層次應在真皮與皮下脂肪交界處為宜,過淺易導致局部表皮破潰壞死,過深易損傷血管神經且不能有效破壞汗腺等組織結構;④術后應局部縫線打包加壓固定,盡量擠出殘余血性組織液,消滅死腔,縫線要縫在未抽吸處,7天拆除,避免皮瓣與皮下組織分離;⑤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防止皮瓣感染。肩關節制動1周,忌煙、酒、辛辣刺激食物;⑥手術時機:患者年齡偏小大汗腺尚未完全發育,術后可能有新的大汗腺發育成熟,使腋臭復發[5]。因此,選擇的患者應在18歲以上。

參考文獻

[1] 王光超主編.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08

第7篇

【摘要】 目的 探討腋紋橫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網根治腋臭的手術方法,總結圍手術期治療經驗,減少并發癥發生。方法 對78例腋臭患者,根據腋毛分布特點分別采用單一腋紋橫切口或雙橫切口根治腋臭。結果 術后切口I期愈合76例(97.4%),切口邊緣皮瓣壞死2例(2.6%),換藥2周后愈合。腋臭氣味完全消失78例,無復發,切口無明顯瘢痕增生。結論 采用腋紋橫切口手術根治腋臭成功率高,術后并發癥少,切口瘢痕小,腋窩皮膚外形自然美觀,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腋臭;大汗腺;手術治療

腋臭俗稱狐臭,為腋窩區頂泌汗腺(大汗腺)分泌的有機物排出皮膚表面后,經細菌分解為不飽和脂肪酸產生難聞氣味。男女中多見于青年女性,輕重不等,常有家族史,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009年1月~ 2011年8月,我科對78例腋臭患者施行腋紋橫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網腋臭根治手術,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78例腋臭患者,男37例,女41例;年齡18 ~ 42歲,平均22歲,均為雙側發病,有家族遺傳史的61例,其中8例為激光治療無效,4例為外院手術后復發。癥狀為局部汗液分泌旺盛,有異味,程度不等。術后3 ~ 12月有31 例來院復診,其余均進行電話隨訪。

1.2 手術方法 腋毛備皮后患者取平臥位,上肢自然上舉,雙手放置于頭部上方。常規碘伏消毒術野,鋪無菌巾,亞甲藍標記腋毛區。0.5%利多卡因麻醉混合液(加0.1%腎上腺素3 ~ 4滴)局部浸潤麻醉。根據腋毛區大小,順腋窩皺襞作l ~ 2個平行切口,切開長度≤腋毛區寬度,沿切口向周圍銳性分離皮下至標志線,翻轉皮瓣,在直視下用眼科小剪刀小心修剪位于皮下的部分脂肪組織、大汗腺及毛囊,使之成為只含真皮下血管網的皮片,皮片下脂肪組織修剪后徹底止血,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沖洗創腔,5/0絲線間斷縫合切口,并將皮下筋膜層縫掛3 ~ 5針,再用5/0尼龍線作術區間斷縫合,將皮片縫合于深層組織上,兩針之間的間距約為lcm,并于皮下留置兩乳膠皮片引流,最后外加彈力繃帶“8”字加壓包扎。術后1 ~ 2天拔除皮片,10 ~ 14d拆線。

2 結果

術后隨訪3 ~ 12月,78例患者中,1例單側皮下少量的積血,2例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均經相應處理后痊愈。術后均無皮片壞死,疤痕隱藏于腋紋中,外觀不明顯。腋臭氣味均消失,腋毛不再生長或稀少,局部無緊繃感,療效滿意。

3 討論

腋臭主要是由腋下頂泌腺分泌物經皮面附生細菌作用后,產生不飽和脂肪酸而放出的異味。人體汗腺有小汗腺和頂泌腺二種。頂泌腺主要分布于腋窩、外陰等處,寄生菌較多,可分解汗腺中的有機成分,產生短鏈脂肪酸及氨而發出特殊氣味,這種情況導致腋臭的發生,腋臭有明顯遺傳傾向[2]。腋臭治療方法很多,大致有非手術和手術療法二種,基本原理是破壞或清除頂泌腺。非手術治療不能徹底消除異味或易復發,故腋臭治療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也很多,如梭形切除,長切口或中長切口皮瓣修剪、小切口搔刮、局部腫脹吸脂等,各有其優缺點[3-4]。探討一種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異味清除徹底、不易復發的手術方法一直為臨床醫生所追求。我們從2009年1月起,采用腋紋橫切口手術行腋臭清除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手術的特點為切口小,切口不超過4cm,橫切口愈合后留下的切口瘢痕小,美觀且不會引起上肢活動功能障礙。剝離及修剪范圍能達到腋毛區域外1cm左右,而在腋毛區域外0.5cm即很少有大汗腺分布[5]。在操作時雖然切口小,但皮瓣亦容易翻轉顯露,能直視下徹底切除標記范圍內的大汗腺。手術解剖基礎是腋窩頂泌腺主要位于真皮下層與皮下組織層之間,即位于表皮1.7~3.7mm[6],開口于毛囊內,腋窩皮膚真皮下血管網非常豐富,分布在真皮下及毛囊之間,且位于頂泌腺體的淺層,切除大汗腺體時保留真皮下血管網完整而不受破壞,從而保證了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的血液循環。

該術式治療腋臭應注意以下幾點:(1)止血需徹底,術中徹底止血是皮瓣成活的關鍵。 (2)盡可能保留真皮下血管網完整性不受破壞,這是皮瓣獲得高成活率的保證。(3)重視包扎固定。以往一般采用棉墊直接加壓包扎,但因其不穩定易移動,導致腋下皮瓣出現血腫。也有人采用荷包加壓包扎,這種方法能起到很好的壓迫效果,但也有手術較復雜的弊端,因外荷包較厚會引起輕度的不適。我們采用采用間斷縫合的方法(也稱皮釘),手術操作較外荷包簡單,它的優點在于:能起到很好的壓迫效果,防止術后皮下積液的形成和皮片的壞死;固定了皮膚和皮下組織的位置,防止術后皮膚移位,患者也少出現明顯的不適感。(4)合理使用抗生素。 (5)術后慎用或不用止血藥,因止血藥可影響皮瓣血運,如出血量不多盡量不用止血藥。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腋紋橫切口行腋臭根治術效果滿意,手術操作簡單,術后并發癥少,切口瘢痕小,不會引起上肢活動功能障礙,腋窩皮膚外形自然美觀,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Hong JP,Shin HW,Yoo SC,et a1.Ultrasound-assisted lipoplasty treatment for axillary bromidrosis:clinical experience of 375 cas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3(4):1264-9.

[2] H. Chen,C. X. Li,J. Du,et a1.Distribution of apocrine sweat glands in Han patients with axillary osmidrosis and its surgical treatments[J].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2010,5(17):2556-9.

第8篇

[關鍵詞] 腋臭; 皮下搔刮; 修剪

[中圖分類號] R758.7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078-01

腋臭是一種常見的病、多發病,好發于青少年,一般認為與大汗腺分泌功能異常有關。有顯著的遺傳性[1]。目前治療方法很多,而采用微創、高效的手術方法治療腋臭成為當前醫患的共同追求。順腋紋小切口皮下搔刮、修剪法治療腋臭,臨床效果好,并發癥少。我們在臨床上做了120例,具體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2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8例,年齡16~32歲,在外院行腋臭切除術后復發4例。

1.2 手術方法

1.2.1 術前準備 患者術前剃凈腋毛,取仰臥位,雙上臂外展并屈肘抱頭。用標記筆沿腋毛外緣1cm畫線,標記皮下剝離范圍。在腋窩頂部皺紋處(順腋紋)畫出長約1.5~2cm的切口線。

1.2.2 手術步驟 碘伏常規消毒、鋪巾。腋紋切口1%利多卡因皮丘注射麻醉,0.25%利多卡因加1/20萬腎上腺素液行標記范圍內皮下麻醉,每側用量約40~60ml。順腋紋切口切開皮膚全層,于皮下緊貼皮膚鈍、銳性潛行分離,至標記邊緣。先用刮匙在皮膚下面進行適當力度的搔刮,皮膚泛紅或呈淡紫色。掀起并翻轉皮瓣,用組織剪修剪皮瓣下的脂肪、汗腺等組織成全厚皮瓣。必要時電凝止血。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分離腔隙,擠出游離組織塊。3-0絲線間斷縫合切口,于最低位放置引流橡皮片。彈力繃帶“8”字加壓包扎。

1.2.3 術后處理 術后應用抗生素3~5天,術后24~48h拔除引流橡皮片,7天拆線。

2 結果

本組患者120例,隨訪3月~2年,其中99例切口I級愈合,11例出現部分表皮脫失,4例出現部分皮膚壞死(再次行切除縫合),6例出現皮下血腫(通暢引流后愈合)。108例異味完全消失,11例殘留輕微異味,1例異味仍較重,強烈要求手術切除,行梭形切除。

3 對照

本組患者80例,采用傳統梭形切除腋窩皮膚及局部注射等治療。術后瘢痕增生明顯42例,影響肩部活動7例,切口延遲愈合16例,殘留異味15例。

4 討論

腋臭的確切病因不明確,一般認為與大汗腺的分泌功能異常有關,腋臭是一種常見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見,有遺傳傾向。目前治療腋臭的方法較多,非手術治療如激光、局部注射等,難以根治腋臭。以往的手術方式為梭形切除腋窩皮膚,但術后瘢痕增生影響美觀,甚至影響肩部活動。現在符合整形美學要求的手術方式及治療,成為醫患共同關注的焦點[2]。

本術式采用局部麻醉,行皮下搔刮、修剪大汗腺,以期尋找一種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有效的治療腋臭的方法。

術中切取部分皮膚行病理檢查,發現腋臭大汗腺分泌的廣度和深度與腋毛的分布基本相同(圖)。腋毛邊緣外0.5cm基本無大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真皮網狀層和淺層脂肪。這與陳輝的報道[3]基本一致。所以我們標記搔刮、修剪的范圍為達腋毛外1cm。手術應去除淺筋膜以上的汗腺、毛囊,以根治腋臭。皮下分離時應緊貼皮下潛行游離,用專用刮匙行皮下搔刮,翻轉皮瓣后直視下以組織剪去除皮下脂肪、大汗腺、毛囊。術中注意不要過度搔刮、修剪皮下,以免術后皮瓣壞死,皮瓣壞死為腋臭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本組病例部分出現局部皮瓣壞死,分析為以上原因所致。術后未見較大面積的壞死。術中要徹底止血,一般情況下,浸潤麻醉后緊貼皮下潛行分離時不會損傷大的血管,很少有大的出血,若見到小出血點,應電凝或結扎止血。術后放置橡皮引流片引流,一般術后24~48h內拔除,若仍有淤血,應擠出淤血,延長引流時間并注意加壓包扎。有報道建議打包加壓包扎,個人認為不必行打包包扎,術后“8”字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即可。若包扎過緊,有時會出現上肢水腫,應注意。術后異味殘留分析為大汗腺清除不徹底所致。手術范圍應達腋毛區外1cm,對于腋毛寬廣的患者,搔刮時注意邊緣不易修剪的區域。

本術式治療腋臭的同時,可去除部分腋毛,治療效果好,并發癥少,切口瘢痕小,腋窩的皮膚外形美觀。

參考資料

[1]賴榮興.腋臭遺傳初探[J].遺傳,1983,5(4):39.

[2]毛守奎,鄧印.順沿腋皺紋改良切口腋臭根治術[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6,12(3):181.

[3]陳輝,李永新,杜潔,漢族人腋臭大汗腺的分布及手術治療 [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9):1286-1287.

第9篇

[關鍵詞]腋臭;皮下搔刮;大汗腺修剪;病理

[中圖分類號]R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1-0015-03

Therapeutic effects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cosmetic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xillary osmidrosis

MA Bo,REN Fei,LIANG Guo-p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28, Xin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ek a more effective and a lower recurrence rate surgical procedure by comparing the method of subcutaneous curettage with apocrine sweat gland pruning.MethodsFrom June 2009 to May 2010, 9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underwent the different surgery that was subcutaneous curettage and apocrine sweat gland pruning respectively. They received follow-up visit 3 to 6 months. Five parameters: odor, the pathological slices apocrine gland remain rate, scar, immobilization time, and other surgi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atoma, flap necrosis, wound dehiscence and infection of incisional wound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group that underwent apocrine sweat gland pruning had the lower recurrence rate and pathological slices apocrine gland remain rate for malodor. However, subcutaneous curettage had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invisible scars, a short-term immobilization time, but it had a high rate of dissatisfaction postoperative malodor and pathological slices apocrine gland remain r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f two methods are similar.ConclusionThe method of apocrine sweat gland pruning with a little pathological slices apocrine gland remain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is the better choice of treatment of osmidrosis.

Key words: osmidrosis; subcutaneous curettage; apocrine sweat gland pruning;pathology

研究發現,腋臭患者其異味的產生可能是由于大汗腺(頂泌汗腺)的過度分泌,其產物在皮膚細菌的分解下產生特殊難聞的臭味,從而導致患者的社交障礙并造成心理負擔[1]。目前腋臭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頂泌汗腺分布的廣度和深度,非手術治療常不能徹底根治腋臭。本研究以目前較流行的小切口皮下搔刮法和汗腺組織修剪術作為代表,對兩類方法進行綜合評價以求找到更好的手術方式。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2009年6月~2001年5月間手術治療90例腋臭患者,男性27例,女性63例。年齡在18~45歲,平均年齡25歲,均符合Young-Jin Park等認為腋臭的分度標準(詳見1.2.3) 中2級和3級診斷標準。其中雙側發病54例,單側發病36例。2級89個腋臭部位,3級55個腋臭部位。分別采用小切口皮下搔刮法、皮下大汗腺修剪術治療,術后隨訪3~6月。

1.2 手術方法

1.2.1 皮下大汗腺修剪術:術前清洗腋窩部,不剪腋毛。患者仰臥,兩手外展抱頭,用美藍距腋毛邊緣0.5~1.0cm標識好手術的區域,在標記范圍內選定皺璧最深的皮橫紋作切口,長約5~6cm。用碘伏消毒皮膚,鋪巾,用2%的利多卡因20ml稀釋至80ml加0.1ml腎上腺素行局部腫脹麻醉。于標記的皮紋處切開皮膚,深達皮下,線剪伸入切口沿外側緣輕柔分離皮下脂肪,到預設計的范圍為止,形成含少量皮下脂肪顆粒的全厚皮瓣。外翻皮瓣,手指頂住皮瓣,直視下用解剖剪、眼科剪修剪皮瓣內面,剪除皮瓣上的脂肪粒、大汗腺及毛囊,直到腋窩皮膚成為淡紅色,撅起腋毛區皮膚,透過切口,可見皮下的毛根,剪除毛根,當腋毛區預留的毛發根部可以很輕松被拔除、皮片基底為磁白色時,就說明達到剪除效果。用生理鹽水沖洗創腔,仔細止血后間斷縫合切口。用4號絲線,沿皮瓣邊緣,做縫合,將皮瓣固定在皮下組織內,并留足夠長線頭,以備打包用。以1號絲線間斷縫合切口,并在皮膚表面覆蓋凡士林紗布,紗布中央用酒精棉球加壓,絲線對應打包。再用無菌棉墊壓于所打包上,彈性繃帶繞肩做“8”字包扎固定。術后靜脈用抗生素5天。雙上臂嚴格制動,術后第7天拆除打包線,第12~15天拆除切口線。

1.2.2 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患者仰臥,兩手外展抱頭,剪短腋毛,并用記號筆距腋毛邊緣0.5cm標識好刮除范圍。常規消毒、鋪巾,用2%的利多卡因20ml稀釋至80ml加0.1ml腎上腺素行局部腫脹麻醉,每側約20~30ml。麻醉成功后,在腋窩正中皺折最低處切開皮膚1.5~2.0cm左右,通過切口在脂肪層向4周銳性分離達標識線,使大汗腺、毛囊和部分的脂肪組織在皮下形成一皮膚脂肪瓣。用大頭刮匙從不同方向反復用力搔刮真皮面,直至皮瓣表面呈淡紫色、皮瓣內面平坦,無脂肪球或腺體附著,殘留毛根輕輕用力即能拔出為止。最后用生理鹽水1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沖洗創面2~3遍,觀察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后,放置引流條,縫合皮膚,加壓行8字繃帶包扎。術后靜脈用抗生素5天,48h拔除引流條,l0天拆線。

1.2.3 腋臭程度的判斷標準:由于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確切的判斷腋臭程度的標準,我們根據,Young-Jin Park[2]等制定的判斷腋臭的標準。測量90例患者的術前和術后腋臭程度。①0級:在任何環境和條件下腋窩部都不會散發出臭味;②1級:僅僅在重體力活動(比如運動)后腋窩部散發出僅自己(較近距離,20cm內)才能聞到的輕微臭味;③2級:一般的日常活動后腋窩部發出較強烈臭味,但臭味僅在1.5m內聞出;④3級:未活動時也散發出強烈的臭味,并且在1.5m外也可以聞到。

Young-Jin Park等認為0級和1級都是不足以達到診斷腋臭的程度,而達到了2級和3級則可以診斷為腋臭患者。因此,如果治療后測定腋臭的程度如果為0級和1級則可認為達到了治愈;如果仍有2級或3級,則認為手術不夠徹底而復發。

1.2.4 病理組織學檢查方法:每組患者都行組織學檢查。方法是在手術前后分別在切口的邊緣切取一寬約2mm的梭形皮膚全層,皮膚組織經10%福爾馬林固定,常規HE染色。顯微鏡下觀察手術前有無大汗腺及手術后大汗腺有無殘留,作出診斷。

1.2.5 觀察指標:手術后腋臭的復發率,病理切片大汗腺殘留率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切口包扎時間及術后瘢痕的長度。

1.2.6 數據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統計描述用構成比,均數加減標準差,假設檢驗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 二組患者術后復發率的比較結果(見表1)。根據判斷腋臭程度的標準,在小切口搔刮組(n=68側)中,有11側術后腋臭程度為2級,其復發率為16.2%;大汗腺修剪術組(n=76側)中,有2側術后腋臭程度為2級,其復發率為2.6%;二組復發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說明小切口搔刮組復發率比大汗腺修剪組高,即治療效果大汗腺修剪組比小切口搔刮組明顯。

2.2 二組患者術后病理切片大汗腺殘留的比較結果(見表2)。在小切口搔刮組(N=68側)中,術前68側送檢皮膚組織均有大汗腺。術后15側病理切片有大汗腺殘留,計算其殘留率為22.1%(術后大汗腺殘留的切片/術前有大汗腺的切片)。大汗腺修剪術組(N=76側)中,術前76側送檢皮膚組織均有大汗腺。術后6側病理切片有大汗腺殘留,計算其殘留率為7.9 %(術后大汗腺殘留的切片/術前有大汗腺的切片)。二組的殘留率統計學上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說明大汗腺修剪組比小切口搔刮組治療效果明顯,既大汗腺清除徹底。

2.3 二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結果(見表3)。在小切口搔刮組(n=68側)中,外科并發癥(血腫、皮瓣壞死、傷口裂開和切口感染)有12側。發生率為17.6%;大汗腺修剪術組(n=76側)中,外科并發癥有10側。發生率為13.2%。二組的發生率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說明術后大汗腺修剪組與小切口搔刮組外科并發癥相同。

4. 二組患者術后并瘢痕長度小切口搔刮組1.5~2.0cm,大汗腺修剪組5.0~6.0cm;固定時間小切口搔刮組5~8天,平均(6.3±2)天;大汗腺修剪組7~13天,平均(9.7±3天)。小切口搔刮組瘢痕小、固定時間短(見表4)。

3 討論

目前腋臭的手術方法很多,有腋部皮膚切除和不切除的、二切口或四切口的,目的均是去除大汗腺。但最常用的手術方法還是皮下搔刮法和皮下修剪法兩種。我們一組病人采取沿腋窩皮紋單切口切開修剪法,術后復發率較低僅2.6%,病理切片大汗腺殘留率為7.9%,并發癥發生率為13.2%,但瘢痕稍明顯(約5~6cm),且固定時間較長(7~13天)。1978年就有人報道了小切口搔刮治療腋臭的方法[3],但該方法治療腋臭文獻報道效果差異較大。有報道,復發率為0,并發癥發生率為1.2%[4]。但這些報道治療效果均為主觀判斷術后腋窩區殘存的氣味大小,有一定的隨意性,缺乏客觀依據。也有報道這種方法的復發率較高和并發癥稍多等[5],這和我們操作基本一致。本組病人術后復發率為16.2%,病理切片大汗腺殘留率為22.1%,并發癥發生率為17.6%,但瘢痕較小(約1.5~2cm)。我們認為二種術式比較,皮下搔刮法之所以復發率、病理切片大汗腺殘留率高。是因為:①大汗腺位于真皮與皮下脂肪間的致密組織內,搔刮困難,并且在盲視下操作,手術效果不易把握,存在著清除及破壞不足的缺點。我們在臨床上也觀察到這一點,皮下搔刮后仍有一些條索狀組織附著于術區皮膚上,不易清除,其中很可能有殘留的大汗腺存在;②皮下搔刮法是用刮匙鈍性搔刮皮下組織以破壞及損傷大汗腺和毛囊為目地,被損傷的汗腺和毛囊經過一段時間后可重新增生,恢復機能而造成腋臭的復發[6]。而皮下大汗腺修剪術是直視情況下用組織剪充分剪除汗腺和毛,對大汗腺及毛囊的去除以及對大汗腺導管的破壞更為徹底,因此這種方法治療腋臭的復發率較低,是手術治療腋臭的理想術式。

[參考文獻]

[1]亓發芝.腋臭[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2,13:55-56.

[2]Park YJ,Shin 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2001,47:303.

[3]Inaba M,Anthony J,Ezaki T.Radical operation to strip axillary odor and hyperhidrosis[J].Plast Reconstr Surg,1978,62:355-360.

[4]黎智,閻國富,何威. 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治療腋臭臨床分析[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5):610-611.

[5]蔣曉麗,童庭輝,郭力.腋臭根治手術方法探討[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2):184-185.

第10篇

腋臭小知識

一般認為,約80%的腋臭患者有遺傳傾向,其遺傳方式為顯性遺傳。腋臭的發病與年齡、性別明顯相關,與季節、個人衛生習慣也有一定關系,青春期前由于大汗腺尚未成熟,很少發生腋臭,到了青春期大汗腺分泌較多,腋窩皮膚溫暖潮濕,通風不良,常有大量細菌滋生,汗液排泄到皮膚受細菌分解,產生難聞的氣味,在夏季或活動出汗后尤為明顯。醫學研究發現,腋臭病人的汗腺較正常人數量多、體積大、位置深、分布差異大、大汗腺所占比例大。

外用藥能清除氣味嗎

提問:

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出售外用藥治療腋臭的廣告,說擦一個月就能完全消除氣味,并且再不會復發。不知道是不是可信?

解答:

外用藥物治療是應用各種具有抑菌、收斂、止汗、防腐、防臭等作用的藥物涂擦于腋下,從而達到消除腋臭的治療方法。優點是簡單易行,無創傷及痛苦。但只對癥狀輕者有效,因大汗腺未遭破壞,故易復發,需反復用藥,部分患者可產生局部過敏反應。所以,如果是正規廠家生產、經國家批準的外用藥,癥狀較輕者可以一試,但不再復發的說法并不可信。

局部注射是否能代替手術

提問:

我有腋臭,每到夏天,氣味會更加嚴重。我涂過一些外用藥,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在一家大醫院檢查過,說是需要手術。但我不想做手術。最近,我看到一則資料上說可以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療好腋臭,不知道是不是有效?

解答:

局部注射是用明礬液、無水酒精、消痔靈液等注射至雙側腋窩皮下,使周圍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而發生粘連,從而達到破壞腺體或阻斷其排除途徑的目的。但本方法一般適用于癥狀輕微、恐懼手術的患者。優點是操作簡單、痛苦小,治療時間短。缺點如下:藥物注射太多可致血管栓塞、血液循環差,導致皮下壞死;注射太少又達不到治療目的;愈后可有皮下硬化結節。

冷凍、激光等治療后會不會復發

提問:

我患有腋臭,我的工作性質是經常與人打交道,因此腋臭讓我感覺非常苦惱,對生活影響很大。所以,非常想徹底清除掉它。我了解到,現在很多機構都通過激光治療腋臭,而且說效果很不錯。但我又在網上看了些資料,說激光的方法治療后仍有可能復發。到底會不會復發呢?

解答:

冷凍、激光、電凝等方法,是通過在腋毛區產生熱效應或冷效應破壞大汗腺,使皮膚形成瘢痕組織,阻斷腺體分泌液的排除,達到治療目的。本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損傷小,但缺點是對操作的要求高,有的腋下可留下燒灼疤痕,嚴重的出現瘢痕增生甚至造成雙側上肢活動受限。激光治療能破壞或損傷腋窩部位的大汗腺,但汗腺分布很復雜,實際操作中很難保證破壞所有大汗腺,因此三個月后即可出現較高復發率。冷凍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大汗腺及毛囊,但由于損害程度不一,三個月左右就復發的現象也較多見。

要徹底治療是不是非手術不可

提問:

我患有腋臭,用過很多種治療方法,但每年夏天來臨,味道還是會加重,變得明顯。聽說腋臭只有通過手術才能徹底治療,是不是真的如此?

解答:

從生理解剖上來看,大汗腺位于皮膚深層及脂肪層,汗腺導管開口于毛囊的上三分之一處,少數直接開口于皮膚表面,腋臭術就是通過手術的方式破壞人體汗腺或切斷汗腺導管,從而阻止了汗液的排出,從而能從根本上達到祛除汗臭味的目的。因此,目前徹底治療腋臭的方法還是手術方法。常用的腋臭術有腋部皮膚切除術和腋臭剝離術,后者較為常用。

兩種常見的腋臭手術方法

腋部皮膚切除術

方法:本方法目的是切除大汗腺。是沿著腋毛生長區作梭形切口,切口要深達真皮并用刀分離皮膚,以達到腋毛邊緣為止,將長有腋毛的皮膚全部切除,最后縫合切口。

適合患者:中重度的腋臭患者。

優點:本方法治療徹底。

缺點:經常因切除皮膚過多,切口處張力過大,影響愈合,或愈合疤痕攣縮,易產生牽拉感,影響上肢運動,且可能有疤痕的形成,影響美觀。

腋臭剝離術

方法:本方法的原理是使真皮與皮下脂肪廣泛分離,致使汗腺導管斷裂或破壞部分腺體以阻礙汗液排出。通過腋部下方的2.5~3?厘米的縱切口或橫切口,將皮膚與皮下組織分離,再用刮匙及鏟刀上下前后以不同的方向搔刮,徹底去除脂肪組織,使毛囊和大汗腺完全破壞,縫合結扎,置入橡皮引流條一根,加壓包扎,次日抽出橡皮引流條,術后使用抗菌素以防止感染,7天拆線。

適合患者:中重度的腋臭患者。

優點:此法切口短,損傷小,療效顯著,愈后不留疤痕,為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

缺點:需要注意的是,手術分離的范圍要夠大,脂肪球刮除要干凈徹底,否則影響療效。此外,壓迫止血要徹底,引流要通暢,以免形成皮下水腫。此療法有皮膚壞死并發癥。

特別提醒

第11篇

【關鍵詞】 小切口;腋臭;剝離刮除

自2005至2007年,筆者采用小切口剝離刮除治療腋臭78例,該方法簡單,且具有切口小不影響美觀、可保留患者腋毛區皮瓣、無瘢痕收縮不影響術后上肢活動及術后疼痛輕微、恢復快的優點,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78例觀察對象均為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患者,其中男37例,年齡17~45歲,平均年齡27歲;女41例,年齡15~42歲,平均年齡22歲。患者裸衣上舉上肢,若距其0.5米外在室內嗅聞到腋臭味則為重度,以靠近腋窩、裸衣能嗅到腋臭味為輕度,兩者之間為中度。按此標準則本組重度患者46例,中度20例,輕度12例,78例患者均未曾治療過。

1.2 治療方法 常規術前檢查后,腋窩備皮消毒,術時取仰臥,術側上肢屈肘,掌心向上置于頭后,充分暴露腋區,于腋區腋毛外圍1cm區域為麻醉手術區域,用1‰腎上腺素加0.5%利多卡因行真皮下浸潤麻醉,用23#刀片手術刀于腋毛區下緣中點距下緣約1~2cm處刺入真皮下充分分離麻醉手術區域皮瓣,皮膚切口寬約23#刀片寬度,分離徹底后刀刃轉向真皮方向,使刀刃與真皮垂直,繃緊腋區皮膚,反復用刀刃刮除真皮下組織,其目的為破壞真皮下大汗腺,使刮除皮膚區域外觀呈現淡紅色為止,然后用生理鹽水20mL沖洗皮下剝離刮除區創面的刮除組織,查無活動出血,外加紗布塊包扎結束手術。術后囑患者減少雙上肢活動,夾緊腋窩以壓迫止血,并給予止血藥及抗生素口服3天,術后傷口常規換藥。

2 結果

1例重度患者術后18小時出血,經再次止血終因皮瓣壞死感染,經清創換藥后縫合治愈,其余病例無異常情況。術時及術后平均出血量約5~20mL,切口均于術后10~15天閉合;于術后7天裸衣靠近皮瓣區嗅聞,72例無腋臭味,5例殘留輕度腋臭味。0.5~1年后隨訪,重度病例組復發者21例,占45.6%,但腋臭味較前明顯減輕,中度組復發4例,占20%,輕度組無復發。

3 討論

腋臭俗稱“狐臭”,屬汗臭癥的一種。腋臭是因皮下大汗腺分泌過盛,汗液經細菌發酵產生的臭味。患者因其異味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交往,造成心理壓力。臨床治療腋臭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多不滿意。腋臭根據大汗腺的解剖生理特點,凡能清除大汗腺或抑制其分泌機能的方法均能達到治療目的。本文治療腋臭的方法與其它方法相比較,本方法簡單,切口小不影響美觀,可保留患者腋毛區皮瓣,無瘢痕收縮影響術后上肢活動,術后疼痛輕微,恢復快[1];但其缺點對于中重度患者復發率較高[2]。在用本方法時,要使手術治療腋臭徹底,在剝離時一定要緊貼真皮下游離皮瓣,刮除一定到位,使皮膚呈淡紅色。因本術式皮下剝離范圍大,要注意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注意使用縮血管藥物和止血藥。

參考文獻

第12篇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腋臭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5例。年齡18~29歲,平均年齡23.6歲。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常規組。治療組73例,男性22例,女性51例,平均年齡22.5歲;常規組63例,男性19例,女性44例,平均年齡23.2歲。

1.2 方法:常規組腋臭術后,放置引流條,加壓包扎傷口,術后雙手叉腰;治療組腋臭術后,放置引流條,局部涂一層MEBO(厚度薄于1mm),外敷1~2層MEBO藥紗,加壓包扎傷口,術后雙手叉腰。

腋臭微創術后容易出現出血、感染、傷口愈合不良、復發等并發癥,這些與術后的護理有很大關系,因此腋臭術后如何護理,用什么方法護理都很重要,合理的護理可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同時護士和患者良好溝通,做好術前術后指導工作和傷口的觀察及護理,可有效防治術后并發癥,有利于術后恢復,提高療效。

2 護理

2.1術前護理: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的原因及加壓包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術前宜穿著前排扣襯衫。

2.2術后護理:術后上臂保持輕度外展,雙手叉腰,1個月避免拿重物,盡量保持手臂與腋窩半拳頭或1拳的距離,防止腋下過度夾緊,磨擦傷口致破皮;術后1周女性患者盡量讓家屬幫忙梳頭。“8”字法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區預防血腫,經常觀察上肢靜脈回流情況;出血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應注意觀察敷料滲出液的變化及術區皮膚顏色、質地。術后24~48h拔出橡皮引流條,拔出引流條后3天,每天換藥一次,觀察局部皮膚表現,是否出現壓力性潰瘍,術后7~10天拆線。腋臭微創手術治療后禁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牛羊肉、魚、海鮮等。少吸煙,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傷口愈合的能力。停止服用阿斯匹林等藥,避免術后流血問題。腋臭微創手術術后局部要保持清潔衛生,通風,不要沾水,傷口結痂后方可洗澡。治療組在上述護理換藥中每次創面涂一層MEBO及外敷1~2層美寶濕潤燒傷膏(以下簡稱:MEBO)藥紗。

3 結果

腋臭微創手術是在腋下采用0.5~1.0cm的皮膚切口,將大小汗腺機械性的破壞并刮出體外,外部是小創口,但小創口下有5~8cm的創面,手術刮吸是成敗的一個關鍵,術后的加壓包扎很重要,當皮瓣刮吸過度,局部加壓太狠,造成局部血供差,可以出現壓力性潰瘍,影響傷口愈合。

通過治療組和常規組不同護理方法發現:治療組患者療效滿意,局部術后未出現腋下皮膚瘀斑,未出現壓力潰瘍,恢復后局部未出現瘢痕孿縮,未見腋臭復發現象。常規組5例出現切口延期愈合,對癥處理后正常愈合;6例出現皮下血腫,13例出現皮瓣壞死潰瘍約0.5cm×3cm,經傷口清創縫合換藥后1個月痊愈;11例出現瘢痕孿縮(見表1)。

4 小結

治療組予以MEBO均勻涂布于創面,厚度為0.8~1mm,使創面完全覆蓋于藥膏下,外敷1~2層MEBO藥紗,表面再覆蓋1cm~2cm厚的棉墊,“8”字法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區。換藥前,須將殘留在創面上的藥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創面用藥,這樣才能發揮最大藥效。MEBO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促進創面愈合的作用等功效,將其應用于術后創面的換藥治療,發現MEBO能液化壞死組織,創造并維持細胞再生所需的生理性濕潤環境,激活潛能再生細胞轉化為干細胞,并原位再生分化成各種皮膚組織細胞,生理性修復創面[1];MEBO是一種仿生營養制劑,術后使用MEBO換藥治療,使種植區處于一個特殊的生理濕潤環境中,并持續供給細胞生長所需的生命物質,促進生發層、成纖維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分裂,從而修復創面[2];MEBO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如β-谷甾醇、黃芩甙和小檗堿等可使細菌變異,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速度,減少細菌數量,減輕致病菌毒素的作用,從而達到較強的抗菌作用[3]。MEBO中的罌粟殼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地龍能活血化瘀,明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4]。MEBO的上述作用和功效,是腋臭微創手術成功的關鍵,同時護理時適當、合適的運用也是關鍵。

[參考文獻]

[1]徐榮祥.燒傷濕性醫療技術[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1991,3(3):5.

[2]牛亞明,李民,徐禮笑子.MEBO與EGF在自體微粒皮種植修復肉芽創面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2,24(1):52-54.

[3]姬立東.濕潤燒傷膏在外科的應用體會[J].中國新醫學論壇,2009, 8(6):75.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左贡县| 忻州市| 南阳市| 松阳县| 汽车| 洞头县| 衡南县| 敦煌市| 普兰店市| 凌云县| 元阳县| 高雄县| 财经| 海淀区| 万全县| 罗源县| 太和县| 南岸区| 平谷区| 子洲县| 安顺市| 文昌市| 雷州市| 寿光市| 启东市| 察哈| 沙田区| 辰溪县| 晋江市| 馆陶县| 临夏市| 连州市| 扎鲁特旗| 邯郸市| 蓝山县| 兴隆县| 高要市| 枣强县| 犍为县|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