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9: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建筑,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設計;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intelligent context,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preliminary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智能化建筑的期望值也會增高,有可能會導致對建筑布局,從形式到內容的變化。為使建筑物更適合用戶需要,建筑師在構思建筑方案之初,就要考慮建筑智能化的問題,智能化設計人員也要在方案階段參與建筑設計,只有建筑師與智能化設計人員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與智能化系統、設備設計更完善、更合理、以使用戶滿意。而智能化不應作為建筑建設的主要目標,智能化只是一種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號。只要全社會包括建筑師,房地產商以及廣大人民群眾都來關心智能建筑的建設,我國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就會在短期內迅速提高。
1 智能化建筑設計的概念
充分認識和理解智能化樓宇的概念,是設計高品質智能化樓宇的前提。業主方、設計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關聯體。業主方因對智能化樓宇的概念理解不夠充分,往往會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項目。設計院則因依靠以往的設計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實際可操作性,或因對信息科技發展的前瞻性預估不足,而將系統的功能設計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則往往從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向業主方提出修改設計圖紙或建議使用昂貴材料和設備部件,而忽視了業主方的工程造價成本。因此,業主、設計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應圍繞下列幾項原則去協調和統一設計思想:智能化建筑設計時,應符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建設原則;綜合布線系統必須與建筑物主體相配合,盡量做到同時設計和同步施工建設;明確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圍及各自的責任;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應遵循的相關標準;系統設計不僅要滿足業主方當前的各種使用功能,同時要考慮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以便業主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變動與擴充。
2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統運行不良,業主和用戶不滿。在形成這一結果的許多原因中,設計是主要原因:對智能建筑的認識與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誤區。過分聽信設備供應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過建筑物功能與規模實際的智能化要求;國內有些設計人員不熟悉智能化設備的技術與智能建筑設計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備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體設計。也有些業主轉而請境外設計,出了高價,也無滿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設計也并非智能建筑設計的行家,圖紙與設計文件低于國內水平,而且境內外的設計方法與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別,結果卻無法實施;不重視智能建筑的規劃設計和技術、產品的配合選擇。有些建設、設計單位誤以為只要各種“一流產品”堆積起來,就可能成為一流的智能大樓,缺乏“系統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統規劃設計、技術和產品選擇、盲目上馬,造成不良效果。
3 智能建筑設計要點
建筑設計人員設計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點外,還應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據智能建筑的性質,建筑設計一般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3.1智能建筑對項目策劃及建筑設計的影響
3.1.1首先,設計師要準確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標準,這一方面需要設計師根據建筑物功能需要、國內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規模進行定位。從規模上看,一般來講建筑物的建筑面積達到2萬㎡以上用于智能建筑會更經濟、實用。
3.1.2智能建筑的目標要盡量創造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智能建筑內的溫度、空氣質量、光線、獨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計算機網絡、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家具、休息空間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適當的隔離等等方面,都應充分體現設計師獨具匠心的構思。設計時盡量避免大進深的平面布局,進深控制在l0m左右,保證辦公區充足的陽光和室外景觀。外墻可以布置成凹凸狀,利用這樣的平面做成所謂的corner office。在辦公區要適當安排一些帶有自然風味的工作人員休息的角落。設計時應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1.3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柱網和層高。采用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可以提供靈活多變的環境,一般9 m的柱網對停車、空間分割及結構設計都比較適宜。由于智能建筑內部要求舒適的環境,所以所有管線均不能暴露,考慮到中央空調的管道、綜合布線的要求、空調捧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層高應大于3.6m,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辦公區域的凈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凈空不小于2.3m。
3.1.4智能建筑內還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線,而建筑物內的設備會產生熱量、噪音,設備的維修及各個辦公區和生活空間的不同性質還要求合理的區域劃分,智能設施還要能根據氣候、季節、光照變化自動調節建筑內的各項控制指標,以達到居住的最佳處境。
3.1.5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智能建筑內的變化、發展及新增項目的可能性。
3.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墻面設計
地面:智能建筑內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預制線槽的樓板面層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線方便;雙層地面可以分開布設強、弱電,更可以用于舊樓改造,但會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樓板面層預制線槽可在辦公自動化房間內任何地方做接口,不會產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設在面層10cm內。在方塊地毯下布置布線系統,一般是在層高受限制時使用,要求線路少、交叉點少的分支線路,采用扁平線,施工同樣方便,但要注意與辦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靜電處理。
墻面:智能建筑內的墻體除了做隔斷以外,墻面上還可以做出線口,墻內空間還能布置各種傳感器和控制設施。
天花板:智能建筑內的天花板需要負責照明、送風、出風、煙感、噴灑等的走線及出口任務。
3.3專用機能室的設計
3.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臟部分,負責設備運轉監控及安全保衛監控等。
3.3.2咨詢中心。咨詢中心中需要配備電腦、多功能工作站、電子檔案、影像設備的輸入和輸出裝置、微縮閱讀及閉路電視等。
3.3.3電視會議室中需要考慮音響、光源、照度及配電等的設計。
3.3.4決策室需要考慮音像、聲音、會議、電腦及通信系統的綜合設計。另外,接待柜臺、電腦機房等機能室都需要給予充分的考慮。
3.4屋頂的設計
建筑物屋頂是直接平面敞開的接觸大自然的空間,智能建筑的屋頂會被布置上大量的設備,所以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除要考慮屋頂美觀綠化以外,還可以布置吸取太陽能和風能以采集熱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質,同時也要設計防止自然力量侵襲的預防設施,還要考慮到設備運轉時產生的震動、噪音、電磁場等因素,電纜穿過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電線基座的防水、防風及防震的問題。
3.5節能設計
智能建筑的節能設計應該從建筑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各專業密切合作,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達到節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節能若做不好,用來供應能量的花費就會增高,這會使得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性大打折扣;反之,節能設計做好了,智能建筑的運營成本就會降低,持續發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4 結束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辦公環境安全性、舒適性的要求日漸增長,智能建筑應運而生,并正在我國興起。智能建筑作為21世紀建筑技術進步與發展的國際性主流趨勢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高素萍.關于智能建筑弱電系統集成的探討[J].低壓電器,2011,(10).
【關鍵詞】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統 安防
一、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智能建筑的需求量也會急速增大,可見智能建筑是最有生命力的建筑。隨著房地產事業的發展,智能建筑已經成為建筑現代化的標志之一,許多開發商無不以自已的產品冠以“智能建筑”為榮。智能建筑以樓宇自控技術為核心,能將空氣調節制冷、照明、給排水、變配電、電梯等進行自動控制與調節。智能建筑的樓宇自控系統不僅是一套控制系統,它還是一套完整的大樓能源管理系統,它一系列的標準軟件程序可在確保不影響舒適度的前提下使能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并最大限度地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降低維修費用。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樓宇自控系統作為快速數據處理的手段,預先計劃并周期性地作出報告,這樣能夠得到最合適的運行程序和維修方案。智能建筑的樓宇自控系統還能對火災報警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安保系統、停車系統、電梯、IC卡系統進行集成。一旦有火災及偷盜事件發生,可進行現場照明等聯動,并組織疏散。
二、建筑的智能化系統的主要部分
(一)建筑設備的監控系統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是基于現代分布控制理論而設計的集散系統,通過網絡將分布在各監控現場的控制器連接起來,共同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綜合化自動化系統。一般采用三級結構,第一級為中央計算機(操作站),主要由帶鼠標及彩色顯示器的個人計算機和打印機組成。通過顯示器顯示的各種信息以及打印機所記錄的各種信息來了解當前或以前整個大廈各種機電設備的運行情況,也可通過鍵盤或鼠標的操作來改變建筑物內各種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況,從而達到管理者各種特定的控制要求。操作站以高速通信方式與次一級的智能網絡控制器級進行信息交換。第二級為網絡控制器,其功能主要是實現網絡匹配和信息傳遞,具有總線控制,I/O控制功能。第三級為現場控制器(電動車),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安裝于各種機電設備內的傳感器、檢測器信息,按DDC內部預先設置的參數和執行程序自動實施對相應機電設備進行監控,或隨時接收操作站發來的指令信息,調整參數或有關執行程序,改變對相應機電設備的監控要求。建筑設備的監控系統的監控范圍是空調系統、通風系統、變配電系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熱源和熱交換系統、冷凍和冷卻系統、電梯系統等等,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系統。
1.空調系統監控。空調系統是智能建筑設備系統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證建筑物內具有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空氣品質。空調系統由制冷系統、冷卻水系統、空氣處理系統和熱力系統組成。并且空調系統的各種設備不需要在任何情況下都以滿負荷方式運行,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采用自動化裝置檢測各種參數和設備的工作狀態,并根據負荷情況及時地控制設備的運行,以節省能源。
2.送排風系統監控。送排風系統監控主要完成對送風機、排風機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并發出故障報警和對風機的啟停控制。
3.給排水系統監控。給排水系統主要由各種水泵、水箱、水池、管道及閥門等組成,對該系統進行監控的主要任務是監視各種儲水裝置的水位,各種水泵的工作狀態,按照一定的要求控制各類水泵的運行和相應閥門的動作,并對給系統的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從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實現給排水網的合理調度。
4.照明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照明系統的監控有兩方面,一是監視照明配電系統的工作狀態,以便對照明系統進行有效地管理,保證其正常工作,實現照明設計的要求;二是根據一定的策略控制各類照明燈的開啟、關閉,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二)安全防范系統
安全防范系統的組成框圖如下:
它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防盜報警系統。為適應不同要求,在現場使用不同的探測器對建筑物內外重要地點和區域進行布防,在探測到有非法入侵時,及時向有關人員示警。
2.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報警系統。為了建立封閉式住宅小區,加強出入口管理,防范小區外閑雜人員進入,同時防范非法翻越墻或柵欄。智能化建筑均安裝有門禁管理系統和周界防越報警系統。所有的出入口采用一個用戶擁有一張唯一編號的加密智能卡,用戶要進入,只需將自己的智能卡接觸讀卡器,門禁管理系統會自動判斷該卡是否有權進入該地區;當發生非法翻越時,探測器可以立即將警情傳送到建筑物業管理中心,中心將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翻越區域,以利于保安及時準確的處理。
3.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在重要的場所安裝攝像機,提供了利用眼睛直接監視建筑內外情況的手段,使保安人員在控制中心可以監視整個大樓內外的情況,從而大大加強了保安的效果。
(1)建筑消防系統。建筑消防系統能自動捕捉火災探測區域內火災發生時的煙霧或熱氣。從而發出聲光報警并控制自動滅火系統,同時聯動其它的設備的輸出接點,控制事故照明及疏散標志、事故廣播及通信、消防給水和排煙設施,以實現檢測、報警和滅火的自動化。
(2)通信網絡系統。通信網絡系統主要是通過通信技術和相關媒介,將其他系統連接在一起,實現統一控制。
三、結束
智能建筑因為具有了對設備、對安全設施的一些自動化系統,就使得建筑更加的節能,更加地高效,也更為綠色環保,所以智能建筑越來越廣泛了。
參考文獻:
[1]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動化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沈瑞珠.樓宇智能化技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劉曉勝,吳樂南等.智能小區系統工程技術導論.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綠色建筑
中圖分類號:S73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建筑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是兩個不可分開的部分,綠色建筑必須具備著節能的特點,也就是說綠色建筑就是要節約能源、不污染環境、保持生態平衡、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最終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目前,國內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科技有了不少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科技創新及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深入開展。尤其是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在運營管理階段能夠有效的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人居環境。所以,對綠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一、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
建筑在建材生產、建筑施工、建筑運行的全生命周期內消耗了地球50%的能源、42%的水資源、50%的材料,產生了全球24%的空氣污染、50%的溫室效應、40%的水源污染、20%的固體垃圾和50%的氯氟烴等。綠色建筑改變建筑業當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持續發展。
智能建筑將建筑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建筑是智能建筑的平臺,在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建筑這一平臺向綠色、生態方向發展,建筑智能化的內容、技術以及內涵均要隨之擴展。
當今,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已經成為建筑的發展方向,“綠色”已經成為一種理念,“智能”已經成為一種手段,因而智能建筑規劃、設計應采用綠色的觀念和方式,而且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也應擴大到對綠色生態設施、新能源的監控與管理;而對于綠色建筑來說,智能技術是其技術要點之一,在《綠色建筑技術導則》中,要求“應用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系統與產品,提高綠色建筑性能”,設置“滿足用戶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和高效率需求的智能化系統”。
二、綠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術應用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指建筑物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現代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及對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來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使建筑物能夠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一門新的、交義性的、多學科的應用技術,發展十分迅速,應用非常廣泛,當今各發達國家都在積極開發和利用智能化技術用于處理垃圾、污水、廢氣、公害及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舒適性,提高資源可持續利用率等。
1、BA控制技術應用
BA系統指樓宇自動化系統,它運用自動控制、計算機、通信、傳感器等技術,實現設備的有效控制與管理,保證建筑設施的安全、可靠、高效、節能運行。BA系統是對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空調與通風、供配電、照明、給排水、熱源與熱交換、冷凍和冷卻水及電梯等系統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為目的構成的綜合系統。
BA系統的功能主要有:實現機電設備的啟、停控制和連鎖操作;實時監測和存儲設備運行的工作狀態;實時監測和存儲設備的故障報警信號;實時監測和采集系統的主要參數,如溫度、濕度、流量、電源電壓和電流等;按預定的控制程序對系統的被控參數進行自動調節,使其運行在設定的范圍;實現機組的臺數控制和優化運行;采用綜合措施實現節能運行;在實現自動控制功能的同時,提供遠程操作和就地操作的功能;自動形成系統運行報告、設備故障報警報告及設備維修報告;提供的系統運行狀態、故障報警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記錄等均可以以圖形化界而顯示;滿足物業管理需要,提供數據分析報表;共享公共安全系統信息資源,進行設備控制。
BA系統設備的變頻節能技術、先進的控制算法、綜合控制策略可以通過減少設備運行時間或降低設備運行強度來實現節能,有效節約建筑設備能耗的20%一30%,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設備的磨損與事故發生率,大大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維護成本。
2、建筑環境監測技術應用
建筑需要給人們提供良好的熱環境、光環境和聲環境,因此,將冷熱舒適、視覺舒適和聽覺舒適作為主要指標,通過智能傳感器等智能監測技術,采集、存儲及分析相關數據,以便于對相應系統(如照明系統、遮陽系統等)進行統籌控制。
通過智能化技術控制空調與通風系統,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濕度、空氣流速、空氣品質及其它影響冷熱舒適性的環境指標,從而提高冷熱舒適性。
通過智能化技術控制照明、遮陽及采光系統,自動調節室內自然光采集、燈光照度和亮度,從而提高視覺舒適性。
通過聲壓傳感器采集噪聲源數據,聯動其他系統以限制噪聲的傳播,從而提高聽覺舒適性。
3、能源監測與管理系統應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日顯突出。目前,我國每年竣工建筑面積約為20億m2,其中公共建筑約有4億m2,2萬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積占城鎮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到4%,但能耗卻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單位面積耗電量是普通民宅的10一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別是大型商場、高檔酒店、高端辦公樓等)的全年能耗中,暖通系統消耗約50%一60%消耗,照明系統消耗約20%一30%。
我國的建筑運行能耗控制水平,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控制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因此,有很大的節能潛力。通過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監測與管理系統,采集實際能耗數據,結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通過技術改造和科學管理實現建筑節能目標。
建筑能源監測管理系統是將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變配電、照明、電梯、空調、供熱、給排水等能源使用狀況實行集中監視、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管理系統,是實現建筑能耗在線監測和動態分析的軟硬件系統的統稱。它由各計量裝置、數據采集器和能耗數據管理軟件系統組成。能源監測與管理系統結構見圖1。
圖1能源監測與管理系統結構圖
通過實時的在線監控和分析管理實現以下功能:
①對設備能耗數據進行采集監視;
②找出低效率運轉的設備;
③分析能源消耗異常原因;
④降低峰值用電水平。
(4)通信技術應用
通信系統是現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為用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傳送服務。
隨著建筑功能的不斷擴展,信息化需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電話語音通信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通信系統需要對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進行及時傳輸,通信網絡與計算機網絡融為一體,成為一種綜合的通信網絡。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大力推廣,通信系統作為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礎支持系統和重要技術手段,其應用領域更趨如何體現節能、環保、低碳及提高建筑的舒適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為使用者提供綠色、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智能建筑的通信技術相關應用系統很多,分別用來傳輸數據、語音、圖像等信息。如數據傳輸主要依靠計算機網絡系統;語音傳輸涉及程控電話系統、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對講系統、會議系統、背景音樂與廣播系統、同聲傳譯系統等;圖像傳輸涉及衛星與有線電視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等。隨著IP協議應用的不斷擴大,利用IP技術傳輸數據、語音、圖像等成為趨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將是現代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化技術能夠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為人們提供舒適的人居環境。結合相關智能技術的應用經驗,不斷促進智能化技術的普及,促進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之路不斷前進,充分重視綠色建筑以及智能化技術在節能環保上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好地踐行我國建設環保型社會的理念。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IP融合;系統構建
建筑智能化系統根據其實現的功能,形成多個子系統,由于系統的功能、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不同,各個系統實現的具體技術有所不同,這也帶來了建筑智能化系統整體構建的復雜性和系統集成的難度。
1 建筑智能化系統構建面臨的問題及解決
1.1 眾多的子系統
建筑智能化系統包括的主要子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語音通話系統、衛星和有線電視系統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建筑設備系統集成、火災報警系統、消防系統、噴淋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入侵報警系統、信息、多媒體會議系統、排隊叫號系統。
1.2 各子系統采用不同的實現技術及帶來的問題
由于各子系統采用了不同的實現技術,由此帶來了工程實施和系統管理的問題:各系統彼此獨立,布線的時候采用不同線纜;計算機網絡采用的是分組交換,布放的是5類或者以上的雙絞線,這些系統各自形成了獨立的一個信息和控制網;各系統采用的不同的技術,特別是在信息的通信協議上不同,造成系統之間的互通存在問題,例如語音通話系統發明和應用較早,采用電路交換技術,布放的是大對數電纜;各系統的獨立構建,加大了工程實施中設計和施工難度、以及后期的維護管理工作的難度,特別是對相關人員的技術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1.3 各子系統的集成和整體構建
為了更好的實現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功能,實現系統之間的信息溝通和聯動,減少上述問題帶來的影響,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構建需要進行系統集成和整體構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各子系統的互聯問題,其實現是通過通信互聯設備和應用軟件實現;而整體構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但就目前的應用和發展來看,完全重新構建各個子系統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技術的基礎上來實現。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發展的產物,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構建提供了途徑。如果各系統的設備都能處理IP協議和具備以太網接口,然后再接入到計算機局域網中,計算機網絡也變成這些系統實現的信息通道。這一變化也就形成了IP技術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概念,建筑智能化系統全IP化的發展趨勢。
2 IP融合下建筑智能化系統整體構建實現
IP融合使得整體構建建筑智能化系統成為了可能,盡管這種構建仍然要保留各個系統的功能特色和各自特有的技術,但在信息傳遞部分卻可以都采用計算機局域網,各系統不再構建主干信息傳遞部分。
2.1 承載全系統信息傳遞的IP網絡平臺
原有的綜合布線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的構建主要為了滿足計算機終端的內網和外網的通信需求,IP融合下的局域網的構建,不僅如此,而是面向全部的智能化系統,包括語音通信、有線電視、安防、消防等各個系統;也就是說,計算機局域網將面向所有的系統終端,所有系統的信息都可以通過以太網接口和IP協議接入到局域網中,計算機網絡儼然成為了整個建筑的信息傳遞通道。這對網絡平臺的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高穩定、高可靠、易管理的IP網絡平臺將是建筑智能化系統構建的重點,也是各系統實現的基礎。目前,為應對IP融合的大趨勢,各網絡設備生產廠家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2.2 IP電話和統一通信平臺
有了這樣的網絡平臺后,語音電話的實現已經不再通過布放電信的線纜到桌面的方式,更多的采用IP電話或者是統一通信的平臺來實現。電話線路采用4對雙絞線,電話終端能處理IP協議和以太網接口,通過局域網和語音電話交換設備通信。
2.3 網絡電視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帶來的融合主要就是三網融合,即計算機網絡、語音通信網、有線電視網,因此電視網絡的實現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對于智能大廈、辦公大樓、酒店而言,可以不布放同軸電纜,而是由綜合布線線纜,電視終端也有了以太網接口和具備處理IP協議的模塊,可以接入到IP網絡中,利用計算機局域網進行通信,從而實現了網絡電視。
2.4 全數字化網絡監控
模擬監控技術已經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清數字監控技術。高清數字監控帶來了好的監控圖像,但隨著而來的卻是大量信息的傳遞和存儲問題。要完成這些信息的傳遞必須要構建通信系統,由于監控圖像的信息量大,目前很多監控系統的局域網都是獨立存在,而高性能的IP網絡平臺能應對這一問題,所以對于全數字化的網絡監控而言,高性能IP網絡平臺的構建是其實現的基礎。
2.5 以IP網絡為主干的控制網絡
對于建筑設備控制系統、消防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以外的安防系統,這些系統的構建在信息傳遞的主干層采用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而在控制層,傳感器、執行器等與控制器的連接仍然采用總線技術等其他技術。比如,樓宇對講系統,現在新的建設基本上都基于IP網絡,各個管理機、入口設備、室內分機全部基于具備IP協議,采用以太網接口接入到局域網中,從而實現了信息的傳遞,而其他室內傳感器則通過總線技術與室內分機進行通信,各個樓宇對講的廠家目前主推IP對講設備。
2.6 其他系統的構建
其他系統包括會議系統、信息系統、廣播系統等,目前的構建均采用上述模式的構建,主要的設備均具備處理IP協議模塊和以太網接口,而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功能實現部分采用總線等其他技術,比如廣播系統,現在主要構建的是IP廣播。
以太網技術和TCP/IP協議的在建筑智能化系統中的全面應用,形成了IP融合的趨勢,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整體構建提供了可能和基礎,各子系統構建有了統一的標準和模式,降低了系統設計和工程實施的難度,減小了系統管理的復雜程度。當然這一發展,也對IP網絡平臺的構建提出了挑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314-2015.智能建筑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
[2]熊飛.通信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電氣,2014(5):99-101.
[3]薛凌,范晨.建筑智能化系統IP融合承載網分析[J].建筑電氣,2013(6):81-86.
關鍵詞: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
Abstract: intelligent high-rise building with flexible, effici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ther features, is one of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Reasonable intelligent desig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high-rise building func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arry out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design,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measurement design, etc.
Keywords: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0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國民的經濟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項目工程越來越多。為了提高高層建筑的使用功能,許多建設單位在傳統的建筑設計基礎之上加強了智能化設計。然而,目前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探討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的合理措施,具有現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概述
智能化建筑兼備信息化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等于一體,將建筑的結構、功能、管理、服務有機地融合,為人們提供一個節能、環保、高效、便捷、健康、安全的建筑環境。工程建筑智能化設計的重點是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智能化集成系統。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把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統連接起來,最終形成一個資源共享、信息匯集的多功能系統。其次,信息設施系統。信息設施系統能夠使建筑和外部保持信息互聯,接收、存儲、檢索各種數據、語音、圖像等信息,為建筑運營管理提供基礎的通信服務。第三,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以設備管理系統與信息設施系統為基礎,提供各種信息應用服務。第四,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綜合管理建筑各項設施的管理系統。第五,公共安全系統。為應對突發事件,設計的保障系統或技術防范系統。第六,機房工程。機房工程是保證各個系統可靠、安全運行的綜合系統工程。
在進行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時,必須具有創新設計意識,必須“以人為本”,注重建筑功能的實用性。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就是為了營造一個低能耗、便利、和諧、穩定的環境。高層建筑的智能設計不可以脫離實際,盲目追求華麗、高端,背離建筑設計宗旨。智能化設計需要和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安全防控技術等有機地結合,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建筑功能需求。
2高層建筑智能設計要點分析
2.1通信系統設計
通信系統設計是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的重要內容。高層建筑通信系統有著較大的規模,通常由電信運營商負責建設,提供互聯網、傳真、視頻、數據和語音等綜合傳輸業務。設計、布置通信網絡時,需要預留雙通信接入系統路由,便于城市同步數字體系(SDH)光纖通信傳輸網絡的接入、應用。根據高層建筑的豎向分區特點與相應的使用功能,在建筑內部采用合理的設計方案。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構建兩級通信網絡系統,以滿足不同區域使用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商業、酒店、辦公等區域設置網絡型程控交換機,提供相應的通訊業務服務。如果高層建筑的豎向分區較多,就可以采用ISPBX、EPON等通信接入技術,提供相應的語音、數據業務服務。通信系統的組成方式對綜合布線系統的結構有著直接的影響,通信系統設計應當綜合考慮當地電信運營商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布置。
2.2系統互聯與集成設計
高層建筑通常會有多個功能分區,例如商業、酒店、辦公等功能分區。因此,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時,應當選用恰當的智能子系統,構建互聯機制。不同功能分區有著相應的管理、運營和維護部門,所以需要設置相應的子系統以提供相應的服務。不同功能分區部門的子系統之間應當保持相對獨立。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建筑的整體運營管理水平,還必須構建互聯機制,使各個分區子系統之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目前,高層建筑的智能化設計中,大多采用主從式系統、分立式系統或對等式系統方式,實現系統互聯。通常,停車場管理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通信系統等應當采用主從式互聯方式,在設備總機房設計主系統,在各個功能分區設置子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當采用對等式互聯方式;擴聲系統、會議系統等不需要共享信息的系統,可以采用分立方式。
一般而言,高層建筑智能化系統應當采用縱橫式集成方式。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是目前常見的高層建筑系統集成方式,能夠以動態的圖形顯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控制指令、設備狀態,提供歷史數據查詢服務,有利于各個子系統之間聯動。從功能分區和子系統兩個方面,考慮高層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問題。首先,功能分區不同,但是子系統相同,例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就應當進行對等式互聯,設置用戶權限,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其次,同一個功能分區內的同一個子系統,應當進行集成式互聯。
2.3節能與能量計量設計
高層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建筑能耗。采用能量計量系統能夠有效地掌握高層建筑能耗情況,有利于高層建筑的運營管理。高層建筑能量計量主要包括:總計量,即冷熱源總計量、電源總計量、燃氣總計量、蒸汽總計量、給水總計量等;分區功能計量,即冷熱源功能分區計量、蒸汽分系統計量、給水分系統計量、變配電分系統計量等;分用戶、樓層計量,即冷熱源樓層計量、給水分戶計量、電源分戶計量等。智能化能量計量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建筑各項資源的需求情況,選擇恰當的設計形式,采用合適的計量裝置。通過對能耗的智能化控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節能、高效、便捷的建筑環境,滿足人們對建筑功能的使用需求。高層建筑智能化設計應當加強通信系統設計、系統互聯與集成設計、節能與能量計量設計等工作。
參考文獻:
[1]夏靜.論現代建筑的智能化設計[J].江西冶金,2004(4).
[2]張仕華.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項目管理探討[J].江蘇科技信息,2012(04).
關鍵詞:大型公共建筑電氣;設計發展方向;智能化
1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存在比較多的缺陷,比如在沒有充分考慮其使用價值時的盲目投資,還有核心技術匱乏,導致我國每年都會花費大量資金從國外引進技術,這樣不僅增加了智能化設計成本,而且電氣智能化設計應用時,實際效率并不高,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1)智能化電氣設計理念還沒有大范圍普及,很多設計人員還不了解智能化設計理念,所以不能進行對大型公共建筑電氣的智能化設計,再加上我國電氣智能化引進較晚,所以真正掌握并應用此類知識人員還不多,這種狀態是影響我國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水平的首要因素。
(2)由于目前有些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現代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水平有限,一些盲目投資導致智能化電氣使用率不高,造成浪費現象。
(3)雖然我國的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水平越來越高,但還是缺少核心技術,大部分設計都花費大量資金從國外引進,也沒有結合本土資源合理使用,所以核心技術的缺乏,增加了成本卻沒得到很高的效率。之外,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因素。
2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要點
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要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
(1)在擬訂設計方案時,需要充分考慮各個電氣智能化設備壽命,并對未來電器設備的使用都有預留量,各種布線都應合理規劃在電氣設計中,合理采用接地方式,在住宅內做等電位接地,提高實用性;做好防雷設計,增加安全性。
(2)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的設計必須具有實際操縱性。制定的規定在關于公共建筑電氣部分已占有的比重也相當多,但少具體的落實措施,暫時還不夠更加細致、科學,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誤;大型公共建筑電氣的智能化電氣研究暫時還不夠精準。
(3)對大型公共建筑電氣的智能化需要標準化。對建筑電氣的設計而言,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需要遵循唯一的準繩就是國家制定的設計規則,但是在大型建筑電氣設計過程中,國家制定的規則沒有完善節能和安全這兩個因素,對于那些投資巨大、設備先進、控制復雜的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其安全和節能方面更需要深思熟慮。因此,必須制定操作性能、實際利用率、后續設施配備、整體適應性的相關制度,要求系統的智能化設計標準化,這一標準必須科學規范,符合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這樣才可以保證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的發展有更長足的后勁。
(4)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方法。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是電氣照明智能化的設計理念:對于大型建筑電氣智能化的功能和要求來講與正常照明的要求不同,于是對照明的方法和要點也不同。智能化照明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一般照明;②分區一般照明;③局部照明;④混合照明。注意以下幾個建筑場所可采用白熾燈:①需要瞬時啟動或者需要連續調光的場所;②使用其他光源不合理的場所;③電磁干擾要求不嚴格的場所;④對裝飾有特殊要求的場所。從建筑物的功能出發,選擇正確的光源和燈具,考慮變化預留照明等條件等是智能化照明設計基本原則。數字化、綜合化、智能化、個人化是大型公共建筑通信網的發展方向。目前建筑物通信業務包括數據分組交換業務、會議電視業務、移動通信業務等等。通信的目的是實現某一地區內任意兩個終端用戶間的信息交換。要完成這一目的,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①信號的發送和接收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用戶終端設備來解決;②信號的傳送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把簡單的音頻傳輸設備換成先進的微波設備、數字通信設備和及光纖設備等等;③信號的交換問題,可以由更具備信號地交換、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新交換設備解決。實用性、擴展性、可靠性、高效性的建筑網絡系統是保證大型建筑物電氣智能化系統的擴展。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網絡系統的設計方法要點:①充分考慮建筑物各種信息服務的需求,同時為將來的網絡系統擴充預留充分余地。②充分考慮建筑內主系統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聯系。③智能化設計原則需要統一、全面、有根有據、有條有理。④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標準(OSI)和實用的TCP/IP協議系統標準。⑤在保護實現系統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性能價格比。
3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大型公共建筑的發展條件慢慢走向了成熟,國家的政策對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的相關制度也日益完善。大型公共建筑電氣的智能化知識應盡快普及,優秀的電氣設計會使建筑物的附加值大大增加,有效地利用電能對負荷合理分配,可以減少電能損失,提高電能的利用效率,節約環境資源。按照當前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發展方向,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理念對控制和操縱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多種使用方式的兼容性,注重使用起來高效性、快捷性,對電氣系統性能的要求更嚴格,因此要求技術設計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理論素質。信息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這將會帶來大型公共建筑電氣的智能化設計的改變甚至變革,大型建筑電氣智能化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面對當下計算機技術、網絡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建筑電氣的智能化發展擁有良好的大環境。真正實現大型建筑電氣智能化對服務信息的搜集使用,需要建立在建筑電氣中的各種智能化構想實施和應用上。因此順應當前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全面發展,利用好各種信息技術這個平臺,為建筑電氣的設計者提供更多的系統化信息,最終解決大型建筑智能化設計問題。
4結束語
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的探究過程十分重要,雖然我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但是在設計人員努力解決這些挑戰,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進一步掌握大型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方法,并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具體工程設計中,將來一定能夠解決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飛峰.大型公共建筑電氣智能化設計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1):94.
[2]羅興.大型辦公建筑的智能化先期策略研究[D].華僑大學,2012.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智能建筑、寬頻網絡、系統集成、智能物業管理。
建筑的發展有史以來就和其建筑材料、建筑結構,以及營造技術同步發展,相互關聯,互為促進。建筑材料由土木、磚瓦、混凝土、鋼筋水泥向鋼架材料發展;建筑結構由單體、多層、高層向超高層發展;同時建筑的營造技術也由手工、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超高層建筑顧名思義就是超高度的多層建筑物。通常建筑界將超過300米建筑高度的多層建筑物稱之為超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物無論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上都有其獨特的需求與設計以外,,在電氣及弱電監控功能與系統配置上也有著與超高層建筑特點相適應與配合的關系內涵。特別是近年來建筑界、科技界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來,國內外智能建筑專家都試著確定建筑與智能化的關系內涵。普遍的認同是:現階段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為了適應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需要。智能建筑的實現是現代高科技的結晶,它完美地體現了建筑藝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內進行信息管理和對信息綜合利用的能力。這個能力涵蓋了信息的采集和綜合,信息的分析和處理,以及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建筑設備自動化監控也是信息處理的一個方面。因此也可以簡單地理解:“智能建筑”就是具備了綜合信息應用和設備管理自動化能力的建筑。
盡管目前國內號稱有近千座“智能建筑”,但是在超高層建筑中實現“智能化”還是一種嘗試和探索。以下通過參與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從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信息化建設,以及智能化物業管理的特點,來體會超高層建筑與智能化技術相結合是現代建筑的完美體現。
1. 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定位
金茂大廈的設計是由美國SOM公司提供,但在其初步設計的圖紙中并沒有體現所謂“智能化”的概念。然而金茂大廈業主張關林董事長與籌建辦公室的領導們卻高度重視金茂大廈智能化的建設。多次召開由智能建筑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的“智能建筑”技術咨詢會議。最終確定了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定位目標,即:在金茂大廈內采用先進、成熟、實用的智能化技術和系統產品,實現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物業管理的模式,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終結目標。SOM公司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按照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定位目標,聘請美國智能化系統專業顧問公司對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最終提供了十章280頁,近18萬字的“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技術說明書”技術說明書詳細描述了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的組成,包括:寬頻網絡結構、系統集成功能、信息服務與智能化物業管理等內容。SOM公司所提供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之完善,水準之高檔、配置設備之先進,完全可以滿足21世紀超高層建筑對現代科技IT技術發展的需求。
2. 金茂大廈的信息化建設
金茂大廈智能化建設始終將信息化建設放在第一位,僅我參加的金茂大廈信息網絡論證方案就超過五次,張關林董事長親自參加信息網絡方案論證會,在會上強調了金茂大廈通訊與計算機網絡建設的重要性,指出設計一步到位,工程可分步實施,同時網絡應具有兼容性。由于金茂大廈樓高420.5米,大廈主干網絡必須采用光纖傳輸體系,甚至有些傳輸通道采用單模光纜。主干網絡傳輸速率高達千兆以上,每8個平方米的辦公位置就有一個155Mbps的計算機信息插座。
金茂大廈的信息化網絡建設也將電纜電視網絡納入其中,該電纜電視網絡可以實現860兆的雙向信號傳輸功能,不但為可以提供交互電視(ITV)和視頻點播(VOD)等服務功能,同時也為今后在金茂大廈內實現“三網合一”(即電視網、電話網、計算機網)的多媒體信息傳輸提供了另一種寬帶傳輸模式。
3. 金茂大廈智能化物業管理
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的建設是實現智能化物業管理的一種手段,而在金茂大廈內實現智能化物業管理,提高物業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廈機電和安全設備運行的完好率與利用率,以及節能、節省人力資源,提高大廈的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金茂大廈的智能物業管理是建立在大廈智能化系統之上的,并基于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的物業管理模式。從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的一開始,就強調了物業管理信息集成對金茂大廈物業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金茂大廈物業管理的層次性,即監控層和綜合信息管理層。在金茂大廈內分別設置了三個監控管理中心和一個綜合物業管理信息中心。
轉貼于
金茂大廈智能物業管理的概念是:
建立大廈物業管理與大廈智能化系統之間的人機交互平臺,在大廈智能化系統功能的支撐下,實現大廈物業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模式。
金茂大廈智能物業管理的具體功能是:
房產管理
信息與資訊管理
綜合事務管理
設備運行與維護管理
綜合節能管理
智能物業管理與傳統物業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智能物業管理借助于大廈智能化系統的綜合機電與安全設備監控和綜合信息集成的功能,通過大廈智能化系統功能的支撐,促進和提升大廈物業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經濟性。徹底改變傳統靜態(歷史性)物業管理的模式為動態(實時性)、交互和網絡化的智能物業管理模式。智能物業管理同時也可以提升物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
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IBMS)對金茂大廈智能物業管理(IPMS)的支撐和促進:
1) 支撐和促進金茂大廈物業管理體制的合理化
信息是金茂大廈物業管理的重要資源,是金茂大廈各級管理人員決策的重要依據。管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信息的處理過程。傳統的物業管理體制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來看,仍屬于落后的人工分散處理的方式,不僅中間層次多,也不便實現橫向聯系,因而不能很好地綜合利用信息資源。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IBMS)就是建立在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使信息處理由分散處理向綜合與集中處理轉變,使分散的信息管理向集成信息管理轉化,這樣不僅能發揮信息綜合利用的作用,還能提高信息的質量(準確、及時)和數量,使金茂大廈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從而建立與信息集成處理模式相適應的金茂大廈物業管理體制。
2)支撐和促進金茂大廈物業管理方法的科學化
通過建立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IBMS),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高速運算能力的特點,可以利用數學模型對金茂大廈的物業管理活動進行定量分析。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決策的準確性,避免管理決策中的主觀隨意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另一方面,可以加強預測功能,使管理工作由粗變細,由事后管理向實時管理方向發展,甚至做到事前有預測,從而使管理工作由被動狀態逐漸變為主動,通過大廈智能化系統的監控和信息集成的功能,對那些不可預測的事物和狀態進行監視,出現突發事件時,立即采取措施,還能夠通過事先制定的對策(程序)做到及時、妥善的處理,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和科學,使一切的事務處理都處于受控狀態之下。
3)支撐和促進金茂大廈物業管理的嚴密性
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IBMS)能夠滿足物業管理對信息處理的要求,同時由于大廈智能化系統能夠提供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實時性和歷史性,這對于大廈物業管理的基礎工作甚有幫助,可以使大廈物業管理更加嚴謹、細致,加強和促進大廈物業管理制度的嚴密性,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物業管理方法更趨科學化,一切以數據說話。通過數據的量化來提升物業管理基礎工作的水平。
4)支撐和促進物業管理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過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IBMS),大廈的各級物業管理人員可以從繁瑣、重復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進行調查研究,使用各種數據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大廈內物業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改進和提高物業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通過從事信息分析,判斷和決策,并在現代化管理的過程中總結和提升大廈各級物業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經驗。必然導致這些物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得到成長和加強。
5)支撐和促進金茂大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茂大廈通過智能化物業管理,可以直接和間接的提高金茂大廈的經濟效益。通過樓宇設備管理自動化系統(BMS),可以節省大廈的運行和維護費用。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和通訊與網絡系統(CNS),可以節省人力資源和工作時間。這些都將給金茂大廈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潛在的社會效益。提高金茂大廈的競爭力。
4. 結束語
金茂大廈巍峨威武的雄姿,屹立在上海的黃浦江畔。每當我途經上海時,都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向上了望到它。遠遠望去它似一座高聳入云的寶塔,更宛如一支描寫中國建筑與科技結晶的神來之筆。金茂大廈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理位置環境里產生的,它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傳統建筑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時代象征。金茂大廈的智能化只代表它自己的個性,是獨一無二的。
參考文獻
李 林 智能大廈系統工程
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張 激 金茂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管理實踐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設計;現狀;前景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智能化內涵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智能化技術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辦公建筑的應用當中,而是更加廣泛的運用到民用建筑當中,智能小區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智能化住宅的含義指的是通過對計算機、信息、通信等技術的應用,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實現物業管理系統、安防系統、社區信息平臺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從而為小區居民提供安全、環保、高效、便捷的生活空間。由此可以看出,實現小區的智能化管理是一項集計算機、通信、自動化控制等高新技術于一體的居住環境系統工程。智能化的居住小區主要應具備四項基本功能,分別是安全防范、物業服務與管理、信息網絡及布線、家庭智能化。
第一,安全防范要求確保小區入口與出口的安全以及周邊的安全防范、電子巡更等,而這些要求的實現都需要通過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條件來實現,即智能化的安全防范措。
第二,由于物業服務于管理是直接涉及業主利益的項目,所以包括的內容也相對較多,主要有各項費用的結算,水、電、煤氣、供熱等項目的遠程抄收與管理、車輛出入、工藝設備監控與管理、社區公示欄的管理等。
第三,信息網絡與布線,包括了模擬計量數據傳送、網絡信息數據服務、開關控制量傳遞、視頻等。
第四,家庭智能化指的是包括溫度、濕度調節、室內外空氣對流調節、室內空氣凈化等在內的家庭辦公、室內人工環境的調控。
二、智能化建筑設計的發展現狀
1智能化建筑熱潮悄然掀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智能化建筑的興起滿足了人們對電子信息化追求的意愿。“3A智能建筑”、“5A智能建筑”廣告牌比比皆是,而且其建筑水平也隨之迅速發展,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所提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消防系統方面實現了自控,其他方面根本不具備智能化管理的條件。直到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也不是所有設備都實現了智能化控制,但相對于六、七十年代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除了消防系統外,樓宇、保安等方面也實現了自控,主要通過計算機進行控制,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統,即智能化管理。而在近兩年中建成的智能化建筑的各項系統已經較為全面的實現了智能化控制,例如建筑設備自動化、通訊自動化,以及辦公自動化。這些系統操作的實現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通過集散式或分布式對其進行控制,并運用精確的方式加以監視和控制。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化建筑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深遠的發展。
2智能化監控系統的設計
近幾年來,我國的治安形勢日趨嚴峻,各類刑事案件屢見不鮮,最常見的是入室行竊案件,因此加強安防系統能提高人民財產的安全。可視監控系統是安全技術防范體系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分支,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特點,防范能力強。可視監控系統通過遙控攝像機及其輔助設備就可以對被監控環境的情況進行直接觀察與了解;被監控場所的圖像、聲音內容可同時被傳送到監控中心,可以清楚了解被監控場所的情況;
另外,在防盜報警方面,電視監控系統還可以與其它安全技術防范體系聯動運行,增強防范的能力。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網像文件處理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監控系統有了巨大的發展,例如在視頻報警、自動跟蹤、實時處理方面都獲得了明顯的改善,從而顯著提高了電視監控系統在安全技術防范體系中的地位,成為大力推廣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夠將被監控場所的圖像與聲音全部或部分記錄下來是電視監控系統的另一個優勢,這樣便于某些案件在日后處理時有理可據。安全防范監控系統的設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視監控系統要便于操作,能夠直觀的觀察到被監控區域的動態,并且保證24小時內連續不斷的監視和錄像,同時要求具備回放功能;第二,可將監視系統作為輔助手段,協助內部管理;第三,保證監控系統在夜間可以同樣發揮作用;第四,監視系統要起到預防犯罪以及在犯罪行為發生過程中能夠起到制止犯罪的輔助作用,并能協助破案。
3天花板、墻面及地面的設計
3.1天花板
智能化建筑的天花板需要承擔很多任務,例如照明、送風等的走線以及出口任務。
3.2墻面
智能化建筑內的墻體不僅可以做隔斷,而且墻面還有利于布線作業的進行,做出線口,墻體內部能夠設置各種傳感器以及相應的控制設施。
3.3地面
智能化建筑的室內地面有多種方式可以選擇,其中最常見的是預制線槽的樓板面、架空地面或地毯地面等。預制線槽對于布線工作有很大幫助,使布線工作避開高差,并設在面層10厘米內。而架空地面則會使布線面臨地面高差的難題,但其它工作簡單。在方塊地毯下布置布線系統,有一定的難度,要求線路少,而且最好沒有交叉點,最大的弊端是容易產生靜電。
4專用機能室的設計
4.1中央控制室
中央控制室在智能化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控制的中樞環節,需要全面監控整個智能化建筑的運行是否正常,及時發現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4.2咨詢中心
咨詢中心作為問題的處理中心,需要配備電腦、多功能工作站,智能化監控系統,建立電子檔案,實現對智能化建筑的全面監控。
4.3決策室
決策室的設計需要對音像、聲音、會議、電腦及通信系統進行綜合考慮,全面統籌。同時還應顧及接待柜臺、電腦機房等機能室的配備。
5屋頂的設計
智能化建筑的屋頂存在許多設備的暗轉,因此設計者要盡量將其美化,同時還要注意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如風能、太陽能等,做到環保節能,實現大自然為建筑服務這一目標。而且還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自然災害對建筑的損壞。另外,由于各種設備在運轉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震動、噪音等,因此要做好這些風險的預防措施。
三、智能化建筑設計的前景
目前,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實現了對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通信技術的綜合運用。而且在未來的智能化建筑領域中,控制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可視化技術等都將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尤其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著更加標準化、更加廣闊化、的方向發展,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具備了可移植性、可擴展性等特點。智能化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堅持“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其正確的發展之路,所以在對前文所述的已有高科技技術繼續利用的基礎上,應更多的融入新型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仿生學、新材料學等,從而實現人類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四、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智能化建筑設計水平越來越高,而且相應的各方面技術也愈加成熟,例如計算機技術、可視技術等,都為智能化建筑設計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同時也為建筑行業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林.21世紀新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與發展[J].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2012,5
[2] 楊曉晴,孫萬志,桂垣.關于我國智能建筑建設的幾點看法[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2003.
[3] 楊國忠,鄭國興,王兆青.論只能建筑設計的現在與未來[J].浙江建筑,2006,23
[4] 成建設.淺談智能化建筑技術的發展趨勢[J].科技咨詢,2008,12
關鍵詞:智能化技術;綠色建筑;應用
新時代背景下,建筑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依賴性產業,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提倡科學發展觀,以構建生態文明型社會為重要目標,綠色建筑的出現,實現了建筑行業的進步,將生態發展與建筑行業結合在一起,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要求。綠色建筑的建設,可將現代化的智能化技術應用其中,在節能環保、環境檢測、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優化,促進了綠色建筑行業的現代化發展。
1 綠色建筑概述
綠色建筑是新興的名詞,強調建筑的綠色性,集環保、無污染、人性化、節能、節水等優勢于一體的建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建筑行業的發展目標[1]。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重視在保護生態自然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進行建筑行業的發展,符合資源節約型、環保型社會構建的主題和要求,有利于保證居住著的生命健康,提升居住者的滿意度和舒適感。綠色建筑是由早期的生態建筑演變而來的,由國外傳入到中國,發展非常迅速。隨著世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資源的珍惜,構建生態型社會成為必然趨勢。綠色建筑的出現,是順應時展趨勢的重要體現,將節能、環保、節水等問題囊括其中,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與進步的重要體現。
2 綠色建筑的特點
2.1 綠色化
綠色建筑,之所以稱之為“綠色”,與其綠色性的特點密不可分[2]。綠色建筑中所談及的綠色并不是顏色的象征,而是指代綠色無污染、節能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等內容,與綠色蔬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綠色是生態的象征,應充分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實現人文與環境的高度統一,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環境的保護,實現了環境與科技的高度統一。
2.2 人性化
綠色建筑的構建,將人性化作為其核心內容,注重對綠色、和諧、舒適環境的構建,以滿足居民居住的舒適度,提高生活質量,是人性化的充分體現。生態、自然型的建筑環境有利于增強居住者的滿意度,讓居住者時刻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居住者來說是一項福利,能夠受到居住者的廣泛好評。
3 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具體運用
3.1 照明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不斷問世,進入了信息革命時代,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智能化技術得到了普及,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應用智能化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照明技術是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典型應用案例。照明技術是以照明接觸器、傳感器為載體,在內部安裝節能燈,并根據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照明的時間和亮度,以節能為主要核心內容,既能達到節約電能的效果,也可延長燈具的使用壽命,達到節約材料的目的。如聲控燈、光控燈的出現,就是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3.2 智能遮陽板的應用
智能化遮陽板,是一種新型的智能控制系統,是借助亮度傳感器來對遮陽電機進行智能化、自動化的控制[3]。智能遮陽板能夠對太陽光線的強弱、光照角度等進行識別,并進行自動轉化,以避免太陽光對建筑的直射,影響居住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是人性化的重要體現,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智能遮陽板具有高度的應用價值,能夠根據太陽光的實際照射情況進行遮陽角度的智能化調節,能有效控制室內溫度。例如,炎熱難耐的夏季,適當的遮陽工具是必不可少,利用智能化遮陽板能及時起到遮擋太陽光的作用,能避免室內溫度升高,給人帶來不適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3.3 通信技術的應用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應用的智能化技術眾多,作為最為基本的通信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如今,居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實現水、電、煤氣費的繳納,利用磁卡充值,在刷卡機上一刷就可獲得水電,實現了物業信息的電子化,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體現。現如今,各個家庭機會都安裝寬帶、WiFi 等,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工具,滿足了人身體與精神上的需求,是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廣泛應用的重要體現。
3.4 信息集成技術的應用
信息集成技術是信息集成系統運行的一種技術,是對所有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整合與集中,實現對各項系統的綜合控制與調度,具有高度的指揮性與協調性。智能集成系統能夠對各項系統的數據、信息進行合理化的分析,并對各個系統進行統一的調度,將信息系統標準設置成節能、減排的最佳程度,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信息集成系統的運行,應結合照明系統、通信系統、計量系統等進行數據的采集,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整合,制定出更為合理的節能、環保、節水等的方案,將綠色性的特點不斷貫徹下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是當今社會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強調節約、節能,提資源的利用率,注重對環境的保護,與生態自然共存的建筑形式,是順應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體現。隨著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了提高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可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綠色建筑中,將建筑行業與信息技術行業結合起來,以促進筑行業的發展,本文就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季文娟, 顧永松. 智能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節能應用[J]. 江蘇建筑,2014(03):100-102.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節能設計;問題;對策
近年來,能源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很大,改善生存環境,降低能源消耗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對建筑物進行智能化與節能的設計,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1 建筑智能化與節能設計的現狀
(一)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現狀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產業發展的一種體現與應用,建筑的智能化設計與多個領域的知識有關,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實現建筑的智能化,前期的設計過程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智能化的設計原則應該囊括建筑設備的先進性,建筑配套的合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性。但我國的建筑智能化設計還存在以下問題。
1、主觀設計傾向濃重
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設計的或多或少會加入一些主觀的傾向于想法,這很容易導致建筑設計偏離原始的智能化預期標準。常見的主觀設計傾向主要有四種。
第一,簡單化。在建筑設計中,能盡量采用簡單的設計準則,比如,為保證樓宇的自動化系統恒濕,但設計中并沒有采用必要的濕度調整設備。第二,形式化。即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沒有任何條件的區分,只是將各種技術知識堆砌而成。第三,概念化。設計的概念化主要表現在綜合布線設計方面,建筑的水平線纜一律采用非屏蔽雙絞線,有時甚至對所有的語音點都采用6類線纜。第四,理想化。即在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動態發展,一味將設計過程靜態化,忽視外界環境以及系統的多變性。
2、缺乏設計的整體把握
建筑物是為人而用的,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人為本”。建筑的智能化設計應該以建筑功能為導線,優化各種配置的組織。然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為了得到更多經濟利益,很多設計者把“最好”以及“最先進”的設備堆砌到設計中,有的設計者只考慮局部問題,沒有考慮設計的整體性以及與環境的結合性。有的設計者卻以充分的準備為借口,一味增加設備的數量,卻并無實用等,眾多原因導致建筑的智能化缺乏整體規劃。
3、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設計較難
不同的建筑物,因為用戶不同,環境不同等因素,都應該有不同的設備以及運行要求。針對不同的設計要進行量體裁衣,以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相應的設計。要考慮現在,也要規劃將來,切忌盲目追尋國外或者其他建筑。
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對智能設計的方法把握不準,或者由于業主提出過高的要求,導致不能進行合理的設計。有時候存在硬件上的不足,有時候注重了硬件卻忽視了軟件的不足,都會導致設計的總體規劃與思路存在缺陷,最終導致設計的不穩定以及不能達到預期的標準。
另外,建筑設計過程中科技發展的跟進力度不夠,各個子系統之間缺乏相應的協調機制等,都會導致整體的設計過程存在問題。
(二)建筑節能設計的現狀
我國的建筑物普遍對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相比于同等氣候條件下的其他國家,我國的單位建筑能耗要高出2~3倍。建筑耗能、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已經成為我國三大“耗能大戶”。要想引導房地產行業從能耗較大的粗放型向能源集約型發展,節能設計是必經之路。但我國的建筑節能,還存在很多問題。
1、我國建筑普遍能耗高。高能耗的建筑會極大地阻礙經濟發展,我國的建筑能耗大約占據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并且能耗的總量逐年都在上升,上世紀70年代末,建筑能耗只占社會總能耗的10%,而今年已經上升到30%,這個數字還只是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過程中能源消耗的比例,如果再加上生產過程中建材耗掉的能源以及和建筑相關其他能耗,建筑物的總能耗將占據社會總能耗的46.7%。如此巨大的能耗量,對社會發展帶去極大的影響。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自然界中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而建筑設計則需要用到很多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大比例的高能耗建筑會加劇能源危機。我國每年大約要新建房屋20億平方米,其中99%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單位建筑面積的采暖能耗大約是發達國家建筑的3倍以上。
3、建筑節能的技術和狀況落后。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很多發達國家就在建筑節能技術方面做相應的研究,而我國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建筑節能比較落后。比如,我國建筑的外墻的傳熱系數是發達國家的3至5倍,外窗傳熱系數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等。
2 我國建筑的智能化與節能設計
(一)我國建筑的智能化設計
針對我國建筑智能化設計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解決。
1、掌握智能設計的原則和目標
進行設計之前,設計人員要了解建筑智能化的標準以及目標。智能化建筑是為了創造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溫度、光線、空氣、計算機網絡、辦公家具、休息空間、外部環境等,要經過巧妙的構思。比如,智能化設計時盡量不要采用大進深的平面布局,對于進深大概控制在10米左右,同時要保證辦公區有充足的光線以及室外景觀。對于外墻的設計,可以將其布置成凹凸狀,設置帶有自然風味的休息角落,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等等。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智能化設計應用于住宅建筑中,滿足了人們對于居住模式的需求,智能化設計應用于住宅建筑中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人們通過網絡通信技術可以更便捷地獲得信息。智能化設計使住宅建筑的管理服務系統趨于完善,使居民可以接受更便捷的服務。總之,智能化設計應用于住宅建筑的設計中,充分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智能化住宅建筑的定義
1.智能住宅建筑的定義
智能住宅是實現人、設施和建筑的相互協調,人們平時的生活和生產中需要進行大量信息的傳遞,這就需要一定的設施,方便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大量進行的傳遞,智能住宅中的電話、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等設備實現了信息的及時傳遞,并且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智能住宅是具有預測性和舒適性的智能管理和服務系統的住宅,其設計理念是運用信息技術將家庭中的各種通訊設備、家用器材連接到一個總線上,方便人們進行集中的監控和管理,以便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實現智能設備和居住環境的協調。
2.住宅智能化的定義
住宅智能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家庭的管理系統將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各種設備連接起來,使家庭中的各種設備高效地發揮其功能,住宅的安全問題、住宅的設備和設施的管理和檢測都是住宅智能化的體現。
智能化居住模式的內容
1.智能化住宅要滿足居住安全性
智能化住宅首先要確保人們的居住安全性,要注意居室內的防火、防盜設施的設計。
2.智能化住宅要滿足居住的高效性
智能化住宅在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的同時,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效率,智能化住宅中配以網絡通訊技術和信息服務系統,通過智能化設備,人們可以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在網上進行繳費,節省了人們的時間,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效率。
3.智能化住宅要滿足居住的舒適性
智能化建筑為人們提供了自動化的日常設備,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良好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4.智能化住宅要實現居住的便利性
智能化住宅要利用信息技術,為人們提供方便的設施,人們在使用智能設施時,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節約時間。
智能化設計在住宅建筑中的應用
1.網絡通訊的智能化設計
網絡通訊技術應用于智能住宅中,其是智能住宅的核心,將住宅區內的各個系統連接在一起,并與網絡連接,這樣就實現了居民與外界的溝通,物業可以及時地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務和管理。網絡通訊系統實現了住宅區內各個用戶的電話線連接、有線電視連接、計算機網絡的連接,為居民提供了方便。
2.報警系統實現智能化
災情自動報警系統、安全防盜系統和緊急呼救系統構成了智能住宅的報警系統。
(1)災情自動報警系統
災情自動報警系統包括火災報警系統,其實現了在樓道內、電梯口處和客廳內安裝火災探測器,火災探測器與住宅區的防盜報警系統連接,一旦發生火災后,報警系統就會啟動,及時通知物業管理部門進行滅火措施。災情自動報警系統還可以預防天然氣的泄露,在廚房內安裝天然氣泄露報警設備,當住宅戶的天然氣發生泄露時,通過聲光報警,及時地通知物業部門進行安全防護。
(2)安全防盜系統
安全防盜系統是采用門禁設備,在住戶的門框上安裝門磁設施,這時,住戶可以用鑰匙開門,如果有人撬門,設備就會發出警報,警報會及時地傳到住宅區的保安那里,保安可以及時地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安全防盜系統還體現在對講設備的安裝和使用上,在每一戶都安裝了對講機,如果有人來訪,必須先通過對講機進行對話,待住宅戶確定來訪的人是熟悉的人,才可以讓來訪的人進門。閉路電視的裝備也是防盜系統的主要設施,其主要在住宅區的入口和出口處、停車場和道路上安裝攝像頭,住宅區的保安室內可以觀察到在這些路段上的人們的行為,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盜竊行為。
結語
關鍵詞:建筑工程;智能化;項目管理
智能建筑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建筑環境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技術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
一、 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智能型建筑是現代建筑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智能建筑技術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與滲透,它很好地體現了建筑技術、信息技術和建筑藝術的結合。建筑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今和今后大中型甚至相當多中小型建筑物發展的主流趨勢。智能型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統的網絡化,辦公、安防、防火、樓宇控制的自動化、信息化,建筑主題的多功能化和更人性化,以及建筑物管理服務的信息化和高效能化。智能型建筑的最終目標是安全、舒適、運營高效、信息化、整體功能強大,要做到整體功能強大就需要對智能化建筑中的諸環節、諸智能化子系統進行系統集成。將建筑的綜合布線系統、樓宇自控、通信、辦公、安防、消防智能化子系統和建筑物整個網絡系統有機集成在一起,使各子系統高度相互關聯,同時又能統一、協調地高效率運行,使建筑整體上成為具有高性能價格比、高度信息化的實體。
二、建筑智能化施工項目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項目管理的重點主要有兩個。首先技術上的管理,設計作為智能化建筑建設的起始部分,其設計的方案是否周密影響著建筑最終達成的效果。智能化建筑與一般的建筑不同,主要取決于智能兩個字,一般的建筑只要有建設方給出圖紙,施工隊伍只要按照該圖紙進行建筑就行了。然而針對于智能化建筑,根據工程設計單位提供的資料、圖紙進行有關專業系統的深化設計,系統深化設計必須在與設計方案協調統一的條件下進行優化設計、系統調試,在系統運行之后對物業管理人員提供培訓、技術支持和維護服務”。其次是實施過程管理,建筑項目是由多個專業和工種共同運行的,那么只有加強專業與工種之間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每個小的工序完成之后要進行嚴格的檢驗,看該工序是否達標,只有達標了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要加強工序之間的檢查與驗收。
三、建筑智能化設計分析
能夠有效實現建筑節能與環保目標,是現代建筑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從建筑環境的多角度出發,通過對空調、給排水、照明以及電梯等環節進行合理的優化和改進,從而對相關設備進行實施的監控和評估,滿足相關工作需求的同時,有效地提升設備的綜合使用效率,減少設備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問題,起到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實現良好的高效、低耗、減少污物等建筑環境,保證人類活動同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
(一)照明系統智能化設計
照明系統智能化設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建筑監控系統進行合理優化,實現對區域照明系統的有效控制,對照明設備進行定時的通斷,對照明設備進行統一的監控和管理,從而保證有效控制照明系統的高效應用;二是通過對感應設備的改良和應用,做到對照明系統照度控制以及通關的控制,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照明系統智能化設計,是現代建筑施工過程中尤為重視的一點,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節約能源,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二)空調系統智能化設計
空調系統智能化設備,能夠有效提升空調機組的工作效率,減少共條機組臺數,并可以根據相關感應設備,對室內C02濃度進行有效的監控、對室內溫度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數據反饋進行空調運行效率的智能化控制,從而有效提高空調機組的運行質量,避免能源消耗,優化室內環境,真正解決空調系統的能源消耗問題。空調系統智能化設計是現代建筑智能化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硬件和軟件進行綜合的計量和分析,并加強對技術的優化和引進工作,保證室內環境和室內條件的基礎上,做到對能源消耗的降低,并有效建立評價體系,建立良好的量化指標,使空調系統智能化設計真正起到良好作用。
(三)給排水系統智能化設計
給排水系統智能化設計主要包括對水泵的故障報警、對水泵的狀態檢測以及對水箱的自動監控,使給排水系統能夠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進行自動調整,以滿足用戶的相關需求,并降低水資源的浪費問題。同時,給排水系統智能化設計也逐漸涉及到對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面,通過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統,加強對雨水的有效利用,如園林綠化、建筑清潔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補充,提高雨水的綜合利用效率,達到節約能源的有效目的。
(四)建筑系統綜合智能化設計
建筑系統綜合智能化設計,就是充分的利用BMS集成系統,對建筑工程系統進行開放式的設計,通過對子系統接口的有效設計,有效的解決建筑系統的標準化,使建筑系統保持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實現建筑工程系統的局域網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統操作性的簡單化和效率化。建筑工程BMS集成系統的有效建設,能夠對中央空調系統、建筑照明系統、建筑配電系統以及獨立的發電機組進行智能化的協調和控制,能夠根據相關數據反饋對相關建筑系統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減少建筑能源的消耗,減少能源的不合理的浪費,從而確保建筑工程的全自動運行。建筑系統綜合智能化設計,是目前建筑工程智能化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現代建筑工程智能化設計的主要目標,建筑系統綜合智能化設計結合了多種現代技術,在保證建筑工程良好運行狀態的同時,做到了真正的環保性、安全性、智能性和可操作性,對于現代建筑工程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綜合安保系統
綜合安保系統是大樓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安全保衛技術的集中體現。整個安保系統由視頻安防監視、出入口控制、入侵報警、電子巡更、停車管理等系統組成。建設一個完整的、集成的、可靠的、易操作的安保系統,使其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對整個建筑進行監控和管理,并接入樓宇智能化管理系統,是建立安保系統時重要達到的目標。對于一般大型建筑來說,可能在一個建筑里針對不同區域會建立多個監控中心,這就要求各個監控中心既可獨立運行,又可統一協調管理,并與其他子系統(如BA系統)進行聯動,形成一個多功能、全方位、立體化安全防范自動化系統,從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強大的技術防范體系,實現人防與技防的統一與協調。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