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田園風光詩

田園風光詩

時間:2023-05-30 10:08: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田園風光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簡介荷蘭

師:聽說過荷蘭嗎?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國。荷蘭河網密布,波光粼粼的湖泊星羅棋布,田里到處有淙淙的流水聲。碧綠如絲絨般的牧場隨處可見。所以說荷蘭是——(老師出示小黑板,生齊讀)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幅圖片。(課件出示荷蘭的美麗風光)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荷蘭的美,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

二、揭示標題,齊讀標題

師帶領生齊讀課文標題。

師:看到田園,你想到了什么?看到詩情,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課文一定是寫荷蘭農村美麗景色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文章的題目窺見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同學們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你看到了哪些田園風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檢查初讀:指名讀生詞;指名讀課文;給每小節取個名字并進行指導,如“駿馬圖”“牲畜圖”“傍晚圖”……

【設計意圖:在初讀階段,理清文章的結構,并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小節的意思,引領學生整體感知,高屋建瓴,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p>

四、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學習第二小節——“奶牛圖”。

師:當我們來到荷蘭的草原上,極目遠眺,看到了什么

生:“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p>

師:多美呀!你見過絲絨嗎?是怎樣的?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絲絨,那上面黑白兩色的奶牛是什么?如果我們躺在上面仰望著藍天白云,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誰能把這么美的景色讀出來?(生讀)

師:找找看,背上蓋著防潮毛氈的牛在哪里?站立不動,仿佛在思考的牛在哪里?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的牛犢在哪里?(生分別指出)

師:“儀態端莊”本來是指神情、舉止、姿態、風度端正莊嚴的人,現在指什么呢?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是一幅生動而溫情的畫面,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你能讀好這兩句嗎?(生舉手讀、齊讀)

師:草原上的奶??啥嗔?,它們還會有哪些神態呢?誰能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上一句?(散步、遠望、回望、閉目……)

師:在綠意盎然的村野山間,我們還能看到(郁金香)。郁金香美麗、莊嚴、華貴,是荷蘭的國花。齊讀這一句,讀出你們對郁金香的喜愛之情。(生齊讀)

師:多么優美和諧的畫面呀!下面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深情朗讀課文第二小節,其他同學邊欣賞畫面邊隨著他的朗讀想象那里的美麗風光。

2.學習第三小節——“駿馬圖”。

師:(過渡)悠閑愜意的田園生活如同一首田園詩,讓人嘆為觀止。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駿馬圖”。(出示第三小節)

師:(指名讀第一句)你知道“鑲嵌”是什么意思嗎?用在這里,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荷蘭的低地和運河相互交錯的美景,也說明了荷蘭的運河之多,面積之廣。站在這里,我們還能看到什么呢?(生回答)

師:請大家讀讀第二句,誰能說說這些駿馬是什么樣子?又是在做什么?(生答,師畫出相關詞語)誰能把它們強健的體魄和鬃毛飛揚的英姿讀出來?(指名讀)

師:(指名讀最后兩句)為什么說“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生答)

師:現在你們就是奔騰在草原上的駿馬!讓我們面對著遼闊無垠的大草原,讀出我們的豪邁?。R讀第三小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方式,感悟文本語言之美,提高認識,升華情感。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了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p>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第2篇

提起江南水鄉,人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泱泱的碧波、綠綠的水田、裊裊的炊煙;耳畔總會響起清脆的鳥鳴、悠揚的牧笛、嘹亮的漁歌。水鄉是寧靜的,水鄉是清秀的,水鄉是靈動的;水鄉是雨、濕漉漉的,水鄉是亮晶晶、綠油油的?!澳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中這千古傳誦的名句,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那令人神清氣爽的水鄉風光之中。

唐代詩人韋莊的《稻田》與王維的這句詩的意境頗為相似:“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肥。更被鷺鷥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這是一首如畫的詩作,詩人只用淡淡的幾筆,就描繪出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稻田碧波蕩漾;一群潔白的鷺鷥飛來,猶如點點白雪,沖破煙云,落在如畫的水田里。畫面色彩鮮艷,碧綠之中嵌入點點雪白;詩人構思精巧,在繪靜景之后描繪動景,使畫面呈現出無限生機。詩作不僅直接描繪了禾苗的肥壯,而且通過鳥“入”畫屏的鏡頭,讓人想象到禾苗那茂盛的長勢。一個“更”字,使得詩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本來,那前推后涌的禾苗就已經使人心曠神怡了,白鷺的出現,又頓使畫面呈現出靈動之態,讀者不禁油然愛上了這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

如果說《稻田》給人以豐收在望的聯想的話,那么,宋代虞似良的《橫溪堂春曉》給讀者帶來的則是勞動的喜悅:“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這是詩人在浙江橫溪堂寫下的一首詩,它既是插秧時節農家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是一曲對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頌歌。一把把綠秧插下去,身后隨之出現了一片麥田;天空中飄灑著細雨,水田里彌漫著淡淡的煙霧。一陣東風拂過,那數千頃秧苗迅速返青,綠油油的一片,好像被染過色一樣。白鷺飛來,怕也不知道在何處落腳了吧。詩人以飛尋故地的白鷺為描寫對象,在千頃綠田之上橫進幾行白色的生命,構成了一幅壯闊、清麗而又富有生機的圖畫,給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及勞動者的滿腔喜悅之情。試想,在那漠漠的水田里插秧,偶爾抬頭看看自己創造的那一片嶄新、碧綠的世界,心里該是怎樣的一個甜!而當東風染綠禾苗之后,心頭漾起的自然是對豐收的希望!

明代楊慎的《出郊》和以上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边@是詩人外出郊游所見之景,詩人將其描繪得猶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畫,令人不由得陶醉于其中。詩人先從大處落筆,形象地勾畫出了壯麗的田園風光:在高高的山坡上,一級級的山田,好像一層層的樓梯;寬廣的原野上,一塊塊的畦田,恰似一個碩大的棋盤。兩個比喻,一繪高山,一繪平地,縱橫交錯,使畫面具有了立體感。三、四兩句從小處著筆,生動地描繪了秀麗的水田風光:白鷺忽然飛來,點破了秧苗的一片碧綠。詩中的這一“破”字,平中見奇,堪稱詩眼,給開闊的畫面增添了無限的靈氣,頓使整首詩為之生色。整首詩畫面內容豐富,上至山田、飛鷺,下到平疇、“秧針”,皆歷歷在目。

田園詩如同中國畫,寧可有粗氣、稚氣,不可有世俗氣?!兜咎铩贰洞簳浴贰冻鼋肌愤@三首詩皆力避俗氣,其題材都是鄉村野景,都有一個王維詩中“漠漠水田飛白鷺”的鏡頭,但又各有意趣:韋詩巧用比喻這根魔棒,趣味盎然;虞詩展開想象的翅膀,虛實相生;楊詩直言白鷺飛來,自然巧妙。換言之,韋詩重趣,虞詩重意,楊詩重自然,皆獨具機抒、別出心裁。如果我們把王維的詩比作一幅水墨小品,那么,韋詩、虞詩、楊詩則是三幅各具特色的素雅畫軸。

第3篇

城市生活節奏太快,過久了,覺得心里擁擠得很,沒有多少閑暇空間,這樣就不由得想起農村生活的閑淡與逸樂,這時讀一下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就別有一番情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題目中的“過”,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經過,而是“訪問”的意思,因為孟浩然是受故人的邀請而特地訪問田家的,并不是隨意的路過。但農村里請客,非常簡單:殺一只自家飼養的雞,用新收割的符米做一頓飯,這就是很好的款待了。老朋友關系融洽,交往也比較隨便,招待的飯菜也就不需要多么豐盛了。實際上吃飯是小事,重要的是請詩人去欣賞、領略那里的田園風光,敘敘友情,體驗一下豐收后的喜悅心情。可見,故人的請客,并不注重形式,而是用“心”來請的。

那么,田園風光是如何呢?就是接下來的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鄙暇涫菍懡埃G樹環抱在村子周圍;下旬是寫遠景,青山斜立在城郭之外。農村的樹木大多依傍著村莊栽植,而且越靠村邊越是稠密,甚至連成一片,所以詩中用一個“合”字,既精當又形象鮮明。這村莊是在綠樹的環繞之中,自成一統,清幽閑靜,但并不偏僻,因為遠處還能看到城廓,城廓的外邊還有一道青山斜貫,似乎是村莊的陪襯,又像是連接村莊的紐帶。在這樣的田園風光之中把酒對飲,一切煩惱憂愁,一切功名利祿,都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對飲的情景,詩人是用這兩句詩來描述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贝蜷_窗門,就面對著場院和菜地;舉起酒杯,談話的內容無非是莊稼長得如何。他們越飲心情越愉悅,越談興致越高,沒有憂愁,沒有困擾。環境幽靜,使人心曠神怡,真誠款待,使人留連忘返,所以臨別時就率真地告訴主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這是友情的預約,也是未來的期待,更是對這次來訪非常滿意的表示。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寫得很好的一首詩,運用質樸的語言,寫出了做客農村的景象:田園的景物,清新秀麗;故人的情誼,真摯深厚;農家的生活,簡樸可愛。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田園生活的喜悅。這種喜悅,奠定了孟浩然詩的感情基調,并表現出外恬淡而內明麗的風格。明人胡應麟說的“淡而不幽,時雜流麗;閑而非遠,頗覺輕揚”(《詩藪》)是很中肯的。聞一多也說:“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濤人,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唐詩雜論》)我們細加品味這首《過故人莊》,就覺得內在的情感非常真摯,而語言的表現卻平淡樸素,似乎脫口而出,如話家常,透露出濃厚的鄉土氣息。但如果就此認為孟浩然作詩時,也和我們讀詩一樣地容易,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孟浩然的這首詩,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的,這可以從對偶和用典兩方面看出來。

這首詩的中間四句,是非常工整的對仗。頷聯:“綠”,“青”,顏色相對;“樹”、“山”,山林相對;“村邊”、“郭外”,方位相對;“合”、“斜”,形狀相對。從詞性來看,“綠”、“青”,形容詞相對;“綠樹”、“青山”,偏正詞組相對;“村”、“郭”,名詞相對;“村邊”、“郭外”,方位詞相對;“合”、“斜”,動詞相對。頸聯:“開”、“把”動詞相對;“軒”、“酒”,名詞相對;“面”、“話”動詞相對;“場圃”、“桑麻”,名詞相對。“開軒”、“把酒”,動賓詞組相對;“場圃”、“桑麻”,又場所相對;“面場圃”、“話桑麻”,動賓詞組相對。這樣的兩聯,對得極為工整,又極為自然,雖經千錘百煉,而沒有一點斧鑿跡象,故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詩多處用了典故,人們初讀時往往毫無察覺,這是因為孟浩然的用典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句“故人具雞黍”用《論語?微子》典:“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焙髞砭蛯ⅰ半u黍”作為招待客人的飯菜。第六句“把酒話桑麻”用陶淵明《歸園田居》典:“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眲t是對故人五谷豐登的慶賀。我們知道,孟浩然詩歌平淡風格的形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陶淵明的影響。陶淵明的詩出于自然,風格沖淡,歸田的情懷恬然自樂,這首《過故人莊》與陶詩是一脈相承的。最后兩句也是暗用陶淵明九月九日賞菊飲酒的典故。后人的用典,往往雕琢痕跡比較明顯,并給詩歌閱讀帶來困難,故被稱為“掉書袋”,而孟浩然的用典,既自然又神奇,不得不讓人嘆服。

第4篇

輕如蟬翼薄如紗,

遠山近水皆是家。

離情多少相思淚,

化作晨昏一片霞。

銅雀臺抒懷

銅雀騰飛白云外,

漳河東流入大海。

青山碧水換新顏,

江河日夜蕩情懷。

山西喬家大院抒懷

春風又綠喬家院,

游人如織笑聲甜。

誰說繁華只一瞬,

留得情志在人間。

自然公園美景

清泉飛瀑隨意流,

奇鳥異獸滿山游。

幽寺隨風傳吟唱,

輕云薄霧繞山頭。

中秋 夜

清風明月碧云天,

遠山近水透銀光。

難得今朝逢盛世。

醉邀嫦娥下塵凡。

人間四月好風光

人間最美四月天,

柳綠草香花嬌艷。

牧童橫笛歌一曲,

引得百鳥齊歡暢。

容江納流好胸懷,

含天蓋地有氣概。

風平如鏡歸帆遠,

浪濤聲震高天外。

空彈琴

高山流水輕聲咽,

只聞琴聲不見人。

自古知音最難覓,

美畫一幅慰平生。

何處覓知音

千古知音夢,

醒后淚沾襟。

把酒問蒼天,

山高水幽深。

喜相逢

紅塵一笑泯千愁。

多少往事隨風走。

今日與君喜相逢,

把酒臨風唱金秋。

賞《美人畫》

美景心中留,

柔情筆低收。

一畫含香意,

滿目風光柔。

讀王之渙《登鸛雀樓》有感

白日依依戀群山,

黃河滔滔唱雀樓。

江山壯美橫千古,

詩魂不散飄九州。

贈紅塵一笑(一)

醉夢紅塵一笑處,

癡心忘歸詩文間。

妙筆寫盡心中事,

淡墨巧繪白云天。

贈紅塵一笑(二)

紅塵一笑泯千愁,

萬里江山任我游。

一路歡歌一路景,

滿目風光滿目柔。

軍戀

軍中愛侶配成雙,

柔情似水意纏綿。

誰說鐵馬冰河寒,

溫馨一片好風光。

晨景

晨起紅紗遠山飄,

胭脂淚落滿禾苗。

不是美人思君夜,

那得風光這么好。

神龍

神龍潛伏青波間,

滿腹胸才空對山。

欲待驚雷震環宇,

乘風飛上九重天。

追你

一路追你到天涯,

只見海天云霧漂。

回首歸程再尋找,

已是夕陽西下了。

情思河畔

情思河畔回頭望,

兩淚清流思斷腸。

此時月明人不在,

空留美景獨觀賞。

賞網友飛雁音畫

人間無此景,

只在夢中有。

心隨景飄悠,

月下人風流。

中秋月夜

輕風月朗中秋夜,

如水清輝灑窗前。

人間醉飲話團圓,

誰憐嫦娥守宮寒。

柔情似水(賞網友飛雁動音畫有感)

翠竹搖曳也風流。

月下美人吹笛聲。

半入江風半水游。

一曲清音若水柔,

思念(賞網友飛雁動畫有感)

小橋小河流,

翠竹翠柳柔。

把酒問美人,

月下為誰愁。

故鄉(竹林白鷺舞翩翩)

竹林白鷺舞翩翩,

碧水纖云天藍藍。

觀者忘卻身是客,

言說此地是故鄉。

竹【一】

斂身自律品自高,

拔節生長不彎腰。

天天向上發新芽,

葉葉含情隨風笑。

竹【二】

秉性耿直不媚妖,

清新雅韻品自高。

修身靜心真君子,

四季長青領。

動態竹【三】

風吹翠竹葉搖擺,

情深意重藏心懷。

千般風情難寫盡,

萬種意態畫不來。

田園

田園風光無限好,

萬頃熟麥笑彎腰。

蜂飛蝶舞童戲鬧,

金波涌動麥香飄。

合歡點頭把你邀,

飛鳥佇身隨我笑。

此景難繪情難表,

心似麥潮逐浪高。

琵琶語(一)

一曲琵琶語,

千年失落情。

不見潯陽人,

聞語淚沾襟。

琵琶語(二)

琵琶語聲聲,

聽之淚沾襟。

潯陽江水冷,

第5篇

田園,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那么誘人,獨特,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1窗外,盛夏的陽光放肆的灑滿整個世界,花草無力的耷拉著腦袋,似火的驕陽仿佛要將他們身體里的水分全部蒸干,街邊的狗舌頭伸的老長,不住的呼哧呼哧的大喘。翻滾的熱浪好像要將一切熔化,熱的人一動也不想動,使人禁不住想起《駱駝祥子》里老北京悶熱的夏天,原來,沿海的夏日也會熱得讓人受不了。

門“嘭!”的一聲關上。我從書桌前起身,揉了揉酸痛的后頸,給自己倒了杯水,來到窗前,漫無目的的朝窗外看去。

“這么熱的天氣,還好是呆在家里,要是沒有空調,還真不知道這個夏天該怎么過。唉!要是沒有媽媽一天到晚的監視就更好了?!边@樣想著,我回頭看了一眼桌子上摞的像十二層樓那么高的課本和作業,禁不住又嘆了口氣。

窗外的太陽似乎越來越耀眼,像一團燒得正旺的大火球,火苗灼烤著地面上的每一個角落。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少了許多,這么熱的天,怕是早就貓到屋子里去了吧。

突然,我的目光被吸引到了一個角落,像是無數條平行的光線在一瞬間被聚集在一個點上。這個點的中心一對母女并排坐在臺階上,女兒大概也就五六歲的樣子,手里拿著一個冰激凌,正伸長了手臂,將它送到媽媽的嘴邊,媽媽含著笑,俯下身,輕輕的在冰激凌上啄了一下,然后抬起頭,對著女兒微笑。這一個鏡頭在空曠的大街上被無限的拉伸,放大,再放大,直到最后,匯入我的眼中。

我忍不住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也是這樣跟媽媽并排坐著,將毛茸茸的小腦袋靠在媽媽身上,那時,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值得依靠的地方。往事歷歷在目,像是多年不曾翻過的書,書頁已經發黃,但書上的文字還是清晰可見;又像一首很久沒有聽過的老歌,聽起來還是那么熟悉,讓人心里涌現出許久不曾有過的感動。

我在窗邊站著,呆呆的。許久,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在門口響起,我扔下手中的杯子,沖過去打開門,門外的人一臉驚異的表情,那個人,我剛剛一直在想。

窗外,一片溫暖,原來,不只是陽光那么簡單……

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2我是在還沉浸在分班悲痛的淚水中時第一次好好打量梁sir的,雖然在這之前他已做了兩個月我們的化學老師,我對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很快樂,他總能在講課時捎出"1mol1mol"的笑話,讓整個教室的人笑翻,很年輕,瘦削,不高,也不帥,2001年11月17日,是我們這個班級成立的日子,也正是在這一天,這個被我們喚做梁sir的人,在我們許多人的生命中,變得重要了起來.

梁sir是狂妄的,這種狂妄在老師身上似乎很少見,他的狂妄來自他的才華,他的聰明,他算題的迅捷常常讓我們瞠目結舌,他在教室后面貼的橫幅是"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他說,他希望我們永遠做到最好,

梁sir在會教室中口氣嚴肅的要死的向我們訓話,說"你們不要總是理想很高,夢想很美,卻又做得很少!"說"一切軟弱與縱情,都是逃避",說"你們高三了,要戒網,誰讓我逮到的話,格殺勿論"……但他,也會在同學生日時,送包果凍,寫張賀卡"今天你生日,早點休息吧!"梁sir會在我們成功時,比我們自己還要高興,也會在我們失敗時,告訴我們"人遇逆境要從容".梁sir有時象哲人一樣深沉:"用塌實代替浮躁,在成長的道路上,腳印端正即精彩"有時又象孩子一樣驕傲地宣布"我已經戒煙一個月了"然后等待我們噼里啪啦為他鼓掌.

不知不覺中,我們提到梁sir時,已習慣于說,"我們梁sir"了.我們為我們這個班級驕傲,更為擁有梁sir驕傲.我們騙出梁sir的身份證查出他的生日,那天,我們在黑板上寫滿了祝福的話,在講桌上點了3支心型的紅蠟燭,那天是梁sir的30大壽,他走進教室,由驚愕到驚喜,燭光下,他笑得那樣幸福,他用照相機把黑板照了下來,后來,我還在他的辦公室看見了我們送他的那3個蠟燭,排成一圈,如三個被嬌寵的孩子.

我們為讓梁sir在生日時如此高興而得意,在近一年后,我們才知道那天并不是他的生日,原來,他身份證上寫得是陰歷生日,但是,梁sir并不計較,原來.我們才是他最簡單的快樂的源泉.梁sir總說,他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我們——他的學生,過得幸福,快樂,但,我總覺的,他時常退卻,他好象越來越明哲保身,越來越喜歡緊守中庸之道了.

新年聯歡會之前,我們費勁了唇舌和高一一個班級的學生爭布置教室用的絨窗簾,他們抬出了他們的老師,氣勢洶洶地去辦公室找梁sir,梁sir居然笑笑說,讓給他們吧.

我們去海邊野炊,有人圍海收費,說我們帶了西瓜,怕污染環境,讓我們交押金以保證不亂扔西瓜皮,我們下午要走時,把周圍收拾干凈,把垃圾扔進他們拿來的垃圾帶里,走到門口,居然不給退押金了,理由是,押金押的是西瓜皮的,必須拿西瓜皮來領.我們和這種不講理的人爭辯,梁sir居然拉著我們走……

有時,我們覺得梁sir是在社會的沉浮中逐漸磨掉了他自己棱角.下鄉時,我們坐在田間休息,幾天工夫,梁sir就已和負責我們活動的村長混得很熟了,我們聽他們聊天,聽梁sir講他那在農村的家,講家鄉的老墻,講他的父親,講他的童年,講他在初中前沒見過火車,農村的婚喪嫁娶,"份子錢"……許多許多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陌生的詞匯.我終于了解了梁sir走過的路,那條由農村走向城市,由安靜走向繁華的路,那條靠自己的奮斗走出的路,也終于明白了梁sir身上的永不服輸同時卻也質樸寬容的品質的來源.

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3豎立在人生的海岸,海浪無情的拍打著礁石,漫天的櫻花雪一般無休止飄落,一層又一層紛揚。我面朝大海,手握掉落的花瓣,望著她的殘紅消逝的瞬間,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幻城,講述圍繞著兩個兄弟的故事,他們是幻雪神山的王子——釋與卡索,他們同父異母,但卻有著藕斷絲連般的親情,當他們走在凡世一條冷清的街道上,漫天鵝毛大雪,釋對卡索說“哥,我好冷,你抱抱我。”卡索解開長袍抱緊釋。當卡索感到突然的寒冷,釋總會問“哥,你冷嗎?”然后他就扣起左手的食指,然后念動咒語,卡索的身邊就開滿了如紅蓮般跳動的火焰,本來卡索對火族的火焰格外害怕,可是此時他感到真切的溫暖。但這溫馨的一切,到了卡索240歲生日時,釋卻意外要求代替卡索成為幻雪神山的王,望著釋堅定地表情,卡索,父王,所有的巫師,都對釋充滿了疑惑。

“國王不僅僅是靈力最強的人,所以,你不可以代替你的哥哥?!薄S谑?,釋殺害了巫師,放火燒了神殿,直至后來被卡索殺死,復活的釋看著卡索自殺。一個個看似無可饒恕的罪行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我想看到我哥哥站在陽光下自由的微笑,因為我曾經見到過,在流亡凡世的時候見到過,那個微笑是多么溫暖,多么好看。”我的心頓時被紅蓮般的火焰解凍了,一個如孩子般多么單純的理想,只為了讓他得到自由,不惜背上邪惡的罪名,甚至犯下輕浮的罪行。也許,在他做這些事時,他是多么的痛苦,畢竟他曾經是在卡索懷里,連血都害怕的孩子,但為了他,心目中的神,寧愿做自己最害怕的事,寧愿武裝自己的心靈,寧愿裝出倔強堅定地性格,只希望他能自由幸福,但到最后卻被最愛的.哥哥用寒冷刺骨的冰錐刺穿胸膛,自己的夢想沒得到理解,在他安然閉上眼睛的瞬間,像個嬰兒熟睡,是那樣的寧靜,甚至沒有死亡時一絲的痛苦,與怨恨。甚至死,也要為他的哥哥付出自己的一切。夢的來來去去只是夢,去了就不再來,但愛的轟轟烈烈,只要有那一絲記憶,就可以天長地久。一個人生時所有的信念,即使死后,也會隨著靈魂飄蕩,存活在這個人的記憶里。

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4觀杜甫。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保麑憽敖^”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高中生田園風光的作文范文5記憶中,我不曾與花兒打過交道。記憶中的那些花兒,都是綠葉襯著紅花,一大片一大片的,看著特別的妖嬈。而我匆匆而過,那也就只是眼中的一處風景了,他們不曾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記憶。

有一日,我破壞了這樣的風景??粗呛诺幕ò?,我忍不住,摘下了一朵,仔細端詳著她,輕撫著,有種蠟質的厚重感,又有著絲質的.柔滑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后者了。我注視著她,那明亮無暇的白啊,濕潤了我的眼。喚醒了我記憶中的記憶。

小時,每到盛夏,總會有那么一股清香飄蕩在我的鼻尖。文字面對著她,已顯蒼白。我還記得,每到那個時候,大人們總是會摘下好多的含苞待放的白玉蘭,先是讓鼻子好好的品嘗,再掛到耳朵上,那種香味跟著我飄啊飄,飄啊飄。媽媽也帶上這獨一無二的裝飾品,我們一家人都戴上了,一家人的喜悅都沉浸在這花香里,都攪成一團,分不開了。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不是離愁,是濃濃的愛。每年的夏天,我都盼望著,這是我一年里最大的企盼。

我是已經有多久沒有這種企盼了啊!

我記不清了。只是在記憶中,好像已經有很久很久了。

時間,模糊了十幾年的歲月,十幾年的時光,更是模糊了十幾年的記憶。我一晃,就長大了。

我匆匆的趕路,側目一看,一棵玉蘭樹正開著花呢,正散發著自己的氣息呢。一股思緒涌上心頭,我倒退了幾步,正過身來,好好地、仔細地端詳著她。

第6篇

1、長嶼硐天。由八仙巖、雙們硐、宗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系南北朝以來人工開鑿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歷經1500余年,共留下了28個硐群,1314硐體。為數眾多的石硐,硐套硐,硐硐相聯,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壁長廊。

2、南嵩巖景區。是以侏羅紀火山地貌為基礎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于一體。

3、江廈森林公園。園內主要木本植物有64科97屬128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耳櫪、三級保護植物紅豆樹等。野生動物有119科285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小靈貓等。

4、石塘。千年陽光鎮石塘,石屋、石街、石巷、詩級錯落有致,風格獨特,有古老的漁村風俗。

5、紫蓮山。景區集峰、石、瀑、溪、潭、洞、林、寺于一體,有自然景點28處,有“雌、雄、黃”三條瀑布,各具特色。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

從鄉村旅游角度講,農耕將成為一種“藝術形式”。詩人把美寫在紙上,畫家把美涂在畫布上,舞蹈者把美展現在舞臺上,鄉村旅游從業者把美建構在田園大地上。農耕的物質產品價值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資料的不斷豐富而漸趨貶值,而其所代表的農耕文化及衍生的田園風光的審美價值則呈不斷升值趨勢。

一、資本覺醒

意識的挑戰。近年來不斷升溫的鄉村旅游熱給當地農民帶來新的致富機遇。鄉野大地處處是景點,農民欣喜地看到:田地不僅長“吃”長“穿”,還能長“樂”。而這“樂”居然成了一種新“產業”———鄉村旅游業。機遇的突如其來,令當地農民措手不及。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資本往往是物質形態的,比如產業、貨幣、土地等。他們習慣認“實”不認“虛”,認“有形”不認“無形”。但鄉村旅游的實質是農耕文化借田園風光及農民傳統生活方式為載體得以演繹。農耕文化在他們眼里是“虛”,是“無形”,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是鄉村旅游賴以發展的核心資本。農耕文化是一筆凝聚著幾千年人類智慧的文化遺產,這筆塵封的遺產經過市場運作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敏悟者能意識到鄉野大地,它在生產棉麻糧豆的同時還衍生了田園風光;也能看到農家的飲食起居是在演繹農耕文化。農耕是“無形資產”的“有形載體”,而“無形”的產品比棉麻糧豆更值錢。鄉村旅游是陶淵明等農耕文化始祖遺給都市與鄉村的“文化契約”,現在到了兌現的時候。

二、美學素養的挑戰

這是對“琢玉”本領的考驗。從普通農民到“美的空間”創造者的轉型跨度太大,參差不齊的從業素質會拉大從業者的收益差距。比如,審美素養較高的從業者可以種出“色彩田”:春之麥苗最先給大地帶來綠色;金燦燦的油菜花渲染著春的風采;夏之荷、稻;秋之蕎、葵;桃花紅時楊柳吐翠,稻麥黃處綠蔭成行?!吧侍铩比缤L在大地上的美麗圖畫,會吸引更多游客留連其中。美學素養高的農民還會“導演”自家的耕作起居。他知道自家的“農耕生活方式”是鄉村旅游的一種“產品”;他珍惜自己的“竹籬茅舍”;他會用“轆轤”提水澆地;他戴“笠”荷“鋤”;他用“雞黍”款待游客;他會自釀村酒;他會以“雞犬之聲”來反襯鄉居的寧靜。本質地講,鄉村旅游區的農民應是“藝術家”。種地種“圖畫”,居家過日子是“演繹農耕文化”。同是耕作,以前生產農產品,現在生產農耕文化“作品”。每個人都是“演員”,他的耕作及居家活動都具備“展覽性質”和“表演性質”,都應起到農耕文化的“闡釋”作用。他們在銷售優美環境,銷售農耕體驗和樂趣。詩以文字為媒介傳遞美感,繪畫與攝影以平面的“景”傳遞美感,影視以立體的“境”傳遞美感,鄉村旅游以可進入的實境提供美感。不具備較高的美學素養,就難以提高供高品位的旅游產品。

三、跨文化能力的挑戰

“越是獨特的,越是普遍的”。旅游一定程度是對“他文化”的一種欣賞和探求。鄉村旅游就是向都市游客銷售“異”字。異于都市人文化常態的田園風光和古樸的農耕情調,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心靈故鄉”。農耕文化與都市文化的對比度越大,田園意味越濃,對都市人的吸引力越大。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旅游是當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交匯與沖撞的窗口,旅游活動本身就有“消弭文化差異”的作用。如果鄉村旅游地農民缺乏“跨文化能力”,極易出現的兩個結果是:或封閉保守,不善于利用現代文明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方便,使都市游客感到隔膜;或趨同于都市文化失卻本身特點,進而喪失鄉村旅游文化魅力。具有跨文化能力者“知己知彼”,能清醒識別農耕文化與都市文化的區別所在,也清楚兩種文化各自的精華及互補元素。他不盲目自卑,也不盲目自負。以開放的胸襟和氣魄堅守一種立場:在多種文化的交流沖撞中吸收“他文化”來營養自己,以“他文化”做自身文化的比較樣本,進一步“做大差異”,使自身文化特色更加彰顯。都市文化屬“強勢文化”,其對傳統文化的吸附與沖擊力可想而知。鄉村旅游地農民應在珍惜自身文化的同時了解其他文化,并以市場經濟的視角掂量自身文化的分量。 四、學習能力的挑戰

鄉村旅游若想深入發展,關鍵在“人才”?!百I玉”者踴躍(鄉村旅游市場已經形成),“璞玉”(鄉野大地及農耕文化遺產)也具備,缺少的是“識玉”、“琢玉”、“售玉”之人。人才奇缺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鄉村旅游地應超前于產業發展來搞產業教育,大搞人力資源開發,實施“人才工程”。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人的智慧和能力的開發則決定著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所以,鄉村旅游地的農民要有知識落后與文化貧乏的危機感,樹立學習意識,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有組織地形成一種鼓勵學習,懲治怠惰的氛圍,在邊學邊干的“研究型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實現從“體力勞動者向知識型、智力型勞動者的轉變”。因為高智力、高文化含量的勞動者是任何事業得以發展的前提。五、現代意識的挑戰。鄉村旅游是一種時代特色很強的新興朝陽產業,鄉村旅游者多是現代意識鮮明的休閑文化消費者。鄉村旅游地農民若想了解顧客心理,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就必須以現念對農耕傳統進行提煉,挖掘其跨躍時代的生命力。產品的現念是產品制造者賦予的,產品制造者是否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感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轉型”首先要求從業者“觀念轉型”。所以,鄉村旅游地農民應從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上把握現代社會的屬性,把握現代應有的時代意識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以現代經營理念充分展示農耕傳統的時代魅力。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意味著痛楚地“斷裂”,擺脫世代沿襲的價值觀念及落后生活方式需要氣魄與明斷。從偏安鄉野到經受市場大潮沖擊,從小富即安到適度規模經營,從純樸木訥到精明練達,從體勤到多思,從農到商,從土到雅。鄉村旅游地農民確實經歷著一場“換腦革命”。

鄉村旅游的興起是一種社會變遷方式。這一變化要求當地農民做出積極主動的適應。適度的危機感能提升人的適應速度,主動應戰的結果將是農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和農村經濟新的飛躍。 轉貼于

第8篇

1. 常見的人物形象:漁夫、樵夫、農夫、隱士、謫宦(被貶謫的官吏)、牧人、浣女等。

2. 常見的景物:空山、明月、溪水、蘆花、清泉、竹林、竹籬、古寺、茅屋、柴門、桑麻、炊煙、、蓮蓬、暮鐘、漁舟、鶴、蜂、鷺鷥、白鳥、鴛鴦、酒、蛙、雞犬、蓑衣、鷗鷺、蠶種、燕子、黃鸝等。

3. 常用典故:

(1)采薇: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2)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3)鷗鷺忘機:出自《列子?黃帝篇》。“忘機”是道家語,意思是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與世無爭,后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4)嚴子陵:名嚴光,字子陵,東漢著名隱士。

4. 音樂:《采蓮曲》《長干曲》等。

山水田園詩常見的思想內容有:

1. 表現詩人對山水美景的喜愛與贊美。詩歌通過描寫清幽恬靜的山林景色或絢麗雄奇的自然風光等來表現詩人置身此地時的喜悅與贊嘆。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詩歌首聯寫詩人步入古寺,看見旭日初升,光照樹林。頷聯詩人穿越竹林掩映的幽徑,走到花木環繞的禪房。頸聯寫這美好的環境使人忘卻塵世的雜念,遠處青山上光芒柔和,飛鳥在自在歡唱,清潭倒映著身影,一片空明。尾聯詩人陶醉在這幽靜美妙的地方,感到天地間的一切都失去了聲響,只有悠揚宏亮的鐘聲回蕩在高空。整首詩通過描寫清晨游覽禪院的所觀所感,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喜悅。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 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絢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贊嘆之情。首聯寫瀑布的氣勢不凡:從萬丈高山落下,仿佛從天而降。頷聯寫瀑布下落時的雄壯:沖破叢生的雜樹奔流而下,擺脫繚繞的云煙顯現山間。第三聯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描寫瀑布的絢麗:陽光照耀下,瀑布好像一道彩虹,天氣晴朗時,遠聽瀑布好像風雨聲傳來。尾聯詩人由衷贊嘆瀑布的秀美:廬山原本秀麗,而這懸掛于萬丈高山的瀑布,與天相接相融,更添廬山的豪情。全詩在贊嘆瀑布的同時也流露著詩人此時的開闊胸襟和滿懷豪情。

2. 表現詩人對悠閑安逸的田園生活的喜愛。清新的田園美景,淳樸的農家氣息,讓詩人獲得心靈的自由,充滿歸隱田園的渴望。如: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清新明凈的景物,充滿了恬美濃郁的農家氣息。上片寫田園風光。春水漲滿橫塘,芳草在微風中搖擺,鵝兒在岸邊嬉戲。詩人留戀著一路的美好景致,慢慢行船。下片寫田園農事。江南農事晚,“谷雨才耕遍”,“才”字寫出農事節奏的輕松,農人的悠閑。岡上的麥子已秀穗,蠶已入眠。“看看”是即將的意思,最后兩句寫出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全詞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

3. 表現隱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隱逸情懷。詩歌通過對隱士所處的環境、日?;顒拥拿枥L,贊頌隱士的高尚品格,表明自己的歸隱之思。如: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坶T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詩歌首聯用“野徑”“桑麻”襯托出陸鴻漸住處的幽靜。頷聯描寫了籬邊的,雖未開放,但“近種”反映出陸鴻漸剛到新居就種上的急切,體現出陸鴻漸的高潔情操。最后兩聯寫未遇到陸鴻漸的情況。叩門無應答,離去又不舍,因此去詢問鄰居。西鄰的回答道出了陸鴻漸每日的行蹤,從側面刻畫了一個整日留連山水、超塵脫俗的隱士形象,也表現出詩人對陸鴻漸的贊美,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開扉在石層,盡日少人登。一鳥過寒木,數花搖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燈。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趙師秀《巖居僧》)

詩歌首聯直接點題,寫出僧人所居之處遠離人煙。頷聯描繪山間景象,飛鳥穿林而過,山花自在搖曳。這些景象襯托出僧人淡泊的心境。頸聯寫僧人的生活,用冰下水煎茶表現出僧人的高潔。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對巖居僧這種遠離塵世、淡泊寧靜、高雅脫俗的隱居生活的渴望。

4. 表現閑適平靜的表面掩藏的復雜心緒。有些山水田園詩表面上似乎在寫山水的清幽、心境的悠閑,然而字里行間卻隱含著孤寂、苦悶、矛盾、無奈等心情。如: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柳宗元《溪居》)

這首詩表面上寫詩人居住在愚溪之畔的閑適生活,然而背后卻隱含著被貶的憂憤孤獨。開篇兩句,詩人用自我解嘲的口吻說被貶到這里是件幸事,內心的痛苦無奈可見一斑。頷聯“閑依”“偶似”體現出被閑置的百無聊賴。頸聯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法寫出詩人一天生活的悠閑自在。尾聯“不逢人”“長歌”寫出心底的孤獨和憤懣,表現出了強作閑適之態的無奈。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

(梁棟《野水孤舟》)

詩歌前兩聯點題,描繪了雨后溪流迷漫、行路被阻、小舟系岸的冷清沉悶的畫面。這本該是鄉村常有的景象,但在詩人看來,它們卻有了另一層內涵。詩人身處南宋末期,看著這些想到了國家的風雨飄搖,想到了自己的前途未卜。后兩聯抒懷。頸聯“空”“坐”二字傳神地寫出了詩人報國無門的絕望和無力回天的無奈。尾聯表明詩人隱居山林、遠離塵世的想法,其實這不過是詩人面對國勢的衰微、前路的渺茫而無能為力的悲憤之語。

高考對山水田園詩考查的角度:

1. 考查詩歌使用的表達技巧。如2013年遼寧卷選了宋代張的《竹軒詩興》,要求學生分析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的精妙之處。2012年福建卷選了宋代李綱的《望江南》,要求學生賞析“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的精妙之處。

2. 考查詩句中字詞的表達效果。如2013年湖南卷選了宋代賀鑄的《釣船歸》,要求學生分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2010年湖南卷選了陸游的《好事近》,要求學生賞析上片“蓑”“映”二字的妙處。

3. 鑒賞詩中塑造的形象并分析情感。2013年遼寧卷要求學生分析詩人的形象。2013年湖南卷要求學生探究這首詞的思想情感。

4. 考查意境的營造。如2009年全國I卷選了宋代姜夔的《次石湖書扇韻》,要求學生回答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由哪些景物構成。

【延伸訓練】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郊 行

〔宋〕劉克莊

一雨餞殘熱,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負過溪。

獨游吾有趣,何必問棲棲①?

〔注〕① 棲棲:形容忙碌不安的樣子。

(1)這首詩頷聯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怎么描繪的?

(2)首句中“餞”字有什么作用?分析詩歌中詩人流露的情感。

2.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舟過荻塘

〔宋〕沈與求①

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葉浪②,熏風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難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③歲事④到金穰⑤。

〔注〕①沈與求: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任殿中侍御史時,曾建議高宗趙構把都城從臨安遷到建康(南京),“以圖恢復”,結果被逐出朝廷。后曾與其他大臣意見不合,被迫去職。 ②桃葉浪:落日余暉映照下的波浪。 ③懸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歲事:農事。 ⑤金穰:指豐收之年。

(1)這首詩第二句中“遠意”包含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2)請簡要賞析詩歌二、三聯在表達技巧上的特色。

3.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分題得漁村晚照

〔宋〕 徐 照

漁師得魚繞溪賣,小船橫系柴門外。

出門老嫗喚雞犬,張斂蓑衣屋頂曬。

賣魚得酒又得錢,歸來醉倒地上眠。

小兒啾啾問煮米,白鷗飛去蘆花煙。

第9篇

一、利用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情境,容易產生興趣。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的內容是學生所不熟悉的,距離他們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體驗。網絡上的圖畫、錄像、音樂等,能逼真地再現語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時,我首先播放從網上下載的有關九寨溝的錄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了九寨溝自然風光的原始綺麗,喚起了他們記憶中已有的表象。我再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讀一讀有關語句,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拓展了視野,他們如臨其境,親身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自然世界,九寨溝清純脫俗、色彩斑斕的特點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記憶里。

二、利用網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考?!毕胂笫莿撛炷芰Φ南葘АT陂喿x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學生的思路,調動他們內在的潛質,從中獲得啟迪,誘發創造。在教學蘇教版第七冊《田園詩情》時,怎樣才能讓學生欣賞到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感受到那里寧靜悠閑的情趣呢?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為不但學生沒有去過荷蘭,而且大多數教師也沒有去過,對荷蘭的不了解,讓學生想象起來比較困難。這時,我就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到網上欣賞迷人的荷蘭田園風光,那高聳的風車,一望無垠的原野里成群的牛羊……學生們仿佛置身于現實之中,他們發揮著想象,既進入了課文描述的具體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維呈現出了多元態勢。那迷人的荷蘭田園風光,再加上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了學生暢所欲言的欲望。學生仿佛成了荷蘭原野上沉靜的牛羊、奔馳的駿馬,他們聲情并茂地爭著為大家敘述他們心目中的荷蘭印象,更真切地體會到了荷蘭寧靜悠閑的特點。此時的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漲。課堂教學也超越了文本,和學生的想象力一起達到了。

三、利用網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集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為一體的寶庫。課文中富有文采的語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得語文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審美優勢,成了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最佳途徑。巧妙運用網絡技術,能架起學生與文本、文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領悟到課文的內在美,從而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

在教學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望洞庭》這首詩時,這是詩人在秋天轉任途中路經洞庭時有感所作,意境優美,情感豐富。教學時,我通過網絡下載有關資料,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在優美的古箏樂曲聲中,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悠揚的樂曲、優美的畫面使詩人筆下的洞庭湖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給學生以莫大的藝術享受,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泉城》一課所表達的自然之美蘊涵在圖畫和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趵突泉的情景美和情趣美,我同樣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巧妙地引導學生。抓住“池里的水很清,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從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這句話中的“冒”字,我先讓學生觀察畫面并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句話中“冒”的意思。學生們有的說是“涌出來”,有的說是“噴出來”,有的說是“流出來”等。這時,我又展示了從網絡中找到的濟南趵突泉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觀看視頻,并將自己理解的詞和作者這句話中的“冒”字做比較,看看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說明了什么?學生答道:“‘冒’字好,說明趵突泉水多而緩?!边@樣一比較,真是一字傳神,意境全出,加深了學生對趵突泉“大”“清”“美”特點的理解。

四、利用網絡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

第10篇

一、比較揣摩,體驗朗讀

語文課要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再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上得到欣賞,認識上得到啟迪,朗讀能力上得到發展。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中有這樣一句:“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變成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特點,比較、揣摩重點字詞“落”“打”“飄”的不同,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入情入味地朗讀,邊讀邊做動作:“雨”是從天上落下來,讀“雨”“落下來”要顯得不慢不快;“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讀“雹子”“打下來”要重讀;“雪”是從天上飄下來,讀“雪”“飄下來”要想象“飄浮”的樣子,要很輕很輕地讀。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了朗讀能力,又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心領神會,從而取得教師條分縷析細致講解也難以收到的效果。

二、吟誦品味,入情朗讀

語文課本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人教版四年上冊《搭石》文字樸實,閃爍著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這種美,可采用“品讀”的方法,引導孩子讀中品,品中讀,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語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努力達到“意文兼顧”。如在引導學生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這一句時,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合作朗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讓學生與老師逐漸加快交替輪讀,身臨其境地體會“抬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深入地理解“協調有序”的意思,然后巧妙地把“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兩句話變成朗朗上口的詩句,用大屏幕投影出來,并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反復吟誦,入情入境地體味,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感受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協調之美、節奏之美,達到了品讀語言與理解感悟語言的相互交融。

三、多元理解,個性朗讀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張揚生命的風帆,個性化地讀,創意地讀,朗讀園地才會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唯一的聽眾》中的“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笨蓡l學生體會“老人的心感受到了什么”?請你讀這一句。你能讀出什么?為什么?帶著你的感情讀。有的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鼓勵,有的讀出老人為我的點滴進步而高興,有的讀出老人對我的贊賞。這不一樣的理解感悟,不一樣的朗讀表達,多樣化的啟迪才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個性化朗讀,就要多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多聽聽孩子的體會與想法,激發他們頓悟辭發、自讀自評。

四、聲情并茂,層層引讀

引讀作為朗讀的教學形式之一,極具鼓動性和感染性,容易渲染烘托課堂氣氛,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內核。如人教六上《老人與海鷗》文中“這位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币晃焕蠋熓沁@樣設計引讀:(配樂)

師:十多年啊,十多個冬季,有一千多個日子。在這一千多個日子里可能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老人可能生病了,可能碰到特別惡劣的天氣,可是這位老人——生接讀: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無論天氣多么寒冷——生讀:這位老人……跟海鷗相伴。

師:無論身體多么虛弱——生讀:這位老人……跟海鷗相伴。

師:無論經濟多么困難——生讀:這位老人……跟海鷗相伴。

師:衣服會褪色,甚至老人的頭發也從烏黑褪成了花白,但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卻從未褪色!

這樣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通過層層引讀,反復吟誦,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從而激發對老人的無限敬仰,而良好的語感也在這反復的吟誦中得到培養。

五、巧妙評價,靈動朗讀

有效的朗讀評價是促進朗讀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有個老師在教學人教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一句時,是這樣進行朗讀評價:

師: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讓你想到什么呢?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又讓你想到什么呢?能不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讀,但讀得還不夠入情)

師:你已把我們帶到圓明園附近,哪位同學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進圓明園?

(生讀)

師:“熱鬧的買賣街”中一定有許多洪亮的聲音,你讀出了這一特點,但“山鄉村野”是那么空曠悠遠,想想該怎樣讀。

生:舒緩地慢慢讀。

師:聽,我們眼前好像浮現出與熱鬧的街市風光迥然不同的田園風光。誰再來讀?

(生入情入境地讀)

師:你的朗讀,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熱鬧的買賣街,來到了空曠的山鄉村野。

第11篇

一:美不勝收的意思

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出自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治庖》:“惟魚之一物,美不勝收?!?/p>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讀音:美不勝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解釋:勝:能夠承擔或承受。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至于投詩贈歌,充盈篋笥,美且不勝收矣,俟錄專集。”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治庖》:“惟魚之一物,美不勝收?!?/p>

造句:展覽館里展出的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近義:琳瑯滿目,目不暇接

反義:不堪入目、丑陋至極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褒義詞。

辨析:美不勝收和“琳瑯滿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勝收偏重“來不及看”;“琳瑯滿目”側重在“滿眼都是”。

二:不勝收造句

1、我走在花園里,花園里的一些話花美不勝收,香味撲鼻。著一股香味使人陶醉。

2、雪花好像小精靈般隨風飄舞,望望窗外的美景,簡直美不勝收。

3、今天好開心,下了一場大雪,雪花像棉花一樣,一摸就沒了,每棵樹上都是雪,美不勝收。

4、記得那一天,大雪紛紛,雪似軟軟的棉花般四下飄零,美不勝收!

5、秋天,老家一片豐收的景象,真是美不勝收呀!

6、在這美不勝收的地方,流傳著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歌

7、大自然有很多美不勝收的風景,閑暇時多去走走,可以開闊眼界。

8、登上華山頂峰,向下俯瞰,山河大地雄偉壯麗,美不勝收。

9、即使到了冬天,路旁也有美不勝收的景色。

10、那一天,南匯下雪了,那次的雪美不勝收,像白鵝絨一般,真白;又像白色的牛毛一般,細細的,柔柔的。

11、在新春來臨之際,四處萬象更新,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過節的人們喜氣洋洋,眼前所見美不勝收!

12、這里的風景美不勝收。

第12篇

一、拓展同一詩人的詩歌

小學教材中所選古詩,多是著名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風格和特點,如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雄奇奔放,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真實、生動,田園詩人王維筆下恬靜的田園風光,愛國詩人陸游詩中的愛國情懷……教學中,教師可抓住這些特點進行拓展。如教王維的《鹿柴》,可引入《鳥鳴澗》、《山居秋暝》;教陸游的《示兒》,可引入《秋夜將至出籬門迎涼有感》;教白居易的《憶江南》,可引入《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教韓愈的《早春》,可引入《晚春》……這樣拓展,作者相同、內容相關、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輕松、有趣。課堂上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主動,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拓展同一主題的詩歌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組古詩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主題卻是相近的。教學時將同一主題的多首詩進行有效組合,注重其內在聯系,相輔相成,主次適當,可達到舉一反三,融類旁通的效果。筆者上過一堂“送別組詩”,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重點引導學習《贈汪倫》,讓學生在“自主質疑——自讀釋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誦”的過程中讀懂詩歌,領悟詩歌“以歌相送”的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鼓勵學生運用學習《贈汪倫》一詩的方法自學這兩首詩,學生理解詩意后很快歸納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詩人是“以目相送”;《別董大》中詩人是“以話相送”。學完這三首詩后,又讓學生根據譯文自學《送元二使安西》,學生進一步歸納出詩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學生總結得出詩人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情真意切。

整合主題相近的古詩,還可以是作者的對比、景物的對比、語言的對比、情感的對比、表現手法的對比等。采用“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會貫通,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三、拓展詩歌的空白處

詩歌是言志抒情的藝術,它獨特的藝術形式,使詩人或有意或無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必須借助這個空間,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獲得詩歌空白處的完整意象,受到熏陶、感染和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下面是我教《泊船瓜洲》中的片段。

師:明月何時照我還,照我還故鄉。故鄉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此時此刻,也許詩人又想起了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同學們,詩人在家鄉度過怎樣美好的時光呢?請你想象一下,拿起筆,用三五句話寫一個小小的場景。

(學生開始寫,寫好后指名學生發言。)

教師小結:也許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他帶著全家去郊游……也許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扶著老母親去看花……也許那是一個日暖風輕的日子,他和老朋友一塊兒談天……

我啟發學生在詩的“空白”處展開豐富的想象,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引領學生聯想詩人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為孩子們體驗詩人思鄉的愁緒做了很好的鋪墊。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生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已投身其中,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

此外,還可以采用吟誦詩歌、唱詩、詩句接龍、詩配畫、題詩書簽贈送等方式對古詩的空白處進行拓展,以此豐富詩歌的內涵。

在古詩拓展教學中,我巧妙地依據詩歌的體裁特點、內容特點,結合“課標”推薦篇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結構特點,不就詩教詩,而是把課堂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天地,精讀一首,帶讀幾首,用古詩引古詩,借古詩悟古詩,增加閱讀容量,倡導學生多誦讀,有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若羌县| 清流县| 遂川县| 西青区| 德昌县| 宜春市| 铁力市| 大渡口区| 襄汾县| 南阳市| 昭苏县| 黎平县| 闽清县| 绥芬河市| 永修县| 鹰潭市| 平安县| 普兰县| 广东省| 武功县| 拉孜县| 西安市| 宣汉县| 大悟县| 罗源县| 鸡泽县| 海兴县| 博湖县| 莱州市| 宝清县| 开鲁县| 山丹县| 济南市| 龙江县| 花垣县| 安义县| 津南区| 淄博市|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