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36: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愛嘮叨的媽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摸著良心說,媽媽要是不愛嘮叨的話,那肯定是一個十全十美、和藹可親的好媽媽。可媽媽真愛嘮叨啊!嘮叨起來的話真讓我煩心啊!
快!快起床!睡的正香是被媽媽吵醒,我抬頭一看,才7點呢!我說"媽媽,讓我在誰一會把!"媽媽說:"不是你說的馬上要考試的嗎?要好好的復習功課!"我說:'知道,不有你提醒,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反正我不管,你快點起來讀書!
就是這樣一位愛嘮叨的媽媽,把我培育成一位有用的人,是你---一位愛嘮叨的媽媽成了我的恩人,是你的嘮叨聲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
我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媽媽一天說的話比爸爸一周說的話還多呢!媽媽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嘴巴一天動個不停,高高的鼻梁,還有點兒胖。
一天,我背好書包要去上學,媽媽從臥室沖了出來,張口就說:“作業本帶好了沒有?文具盒帶好了沒有?水杯帶好了沒有?……”直到說到第101個帶好了沒有才把我‘解放’了。
也難怪媽媽嘮叨,有一次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才想起來老師讓戴紅領巾,我又飛快地跑了回去拿紅領巾。
我想:如果沒有愛嘮叨的媽媽還真不行。
指導教師
崔梅茹
我的媽媽今年34歲,她中等身材,濃濃的眉毛下面嵌著一雙和善的眼睛。
平時,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每當晚上,我看電視不愛睡覺的時候,媽媽就嘮叨著說:“別看了明天還上學呢。”每當我寫字的時候,耳邊又是一聲:“楔子姿勢要正確,預防近視!”還有什么上課注意聽講啦,要認真寫作業啦,要誠實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一天嘮叨的沒完沒了,一聽到媽媽的嘮叨聲我就心煩。可是后來我對媽媽的嘮叨卻有了新的認識。
那是近期考期中的時候。頭幾天媽媽就把考試要注意的事項對我說了好幾遍。等到考試那天,媽媽又嘮叨著對我說:“考試的時候別慌張,要認真審題,字跡要工整,做完題要仔細檢查。”我聽了不耐煩的說:“知道了。”心想,媽媽真能嘮叨!到了考場,等到卷紙發下來的時候,我一看試題很簡單,就飛快的寫起來。不一會兒,試題答完了。我剛想交卷,看見別人仍然認真地寫著,我的耳旁忽然想起了媽媽的嘮叨聲,于是我就檢查起來。當檢查到第四題的時,我發現第一小題答錯了,我急忙改了過來。為了防止再出錯,我又重新檢查了一編,才交了卷,等到成績宣布了,我得了100分,是媽媽的嘮叨改了我馬虎的壞毛病。
我感謝媽媽的嘮叨,正是這嘮叨,千方百次的督促我,陪伴我成長。
在我的想像里,家是充滿和諧的,充滿溫馨的,充滿愛意的。下面,我就細細地給你說一說我的家吧!
愛嘮叨的老媽
“衣服應該放在這兒,杯子放在這兒,我都跟你說了八百遍了,你還放錯。還有,書應該放在……”愛嘮叨的媽媽又說上了。我的老媽,今年才37歲,可不知怎的,她特別愛嘮叨。有一次,爸爸在做飯,媽媽看見了,便小跑過去生氣地說:“干什么呢,給誰做飯呀,不放油,加點水,不放花椒,醋多了,會酸死了……。”就這樣,用我媽媽的話說,她每天都要嘮叨八百遍,一點也不累。
愛讀書的老爸
一次,我們正在吃東西,愛讀書的老爸說:“快點吃,快點,聽我讀書去,快點,我先去了。”“你爸也真是的,飯還沒吃完就叫咱們去聽,再說了,他讀的誰愛聽。”“快點,快點。”又傳來老爸的聲音。還有一次,我看見老爸總是急急忙忙的往廁所跑,幾秒種后又回去,后來我才知道老爸給洗手間換新書呢。看,我老爸有不有趣。
愛吃零食的我
我喜歡吃零食,幾乎所有零食我都愛吃。有一次,媽媽托人從云南拿回了一些特產,被我看見了,我悄悄地拿走偷偷地吃光了,媽媽發現后,狠狠地說了我一頓。還有一次,媽媽給我批了一箱方便面,說這是我一個月的零食,可我一吃起來就忘了媽媽說的話,五六天就吃光了整整一箱,媽媽看見了很生氣,不僅說了我一頓,還罰我一個月不能吃零食。
我的家有趣吧!一個愛嘮叨的媽媽,一個愛看書的爸爸,一個愛吃零食的我,我的家也是和諧的,溫馨的,我愛我家。
石園小學五年級:傲漫貴妃
讀完《母親的牙托》這篇文章我想:也許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愛吧!母親的愛是慈愛的,是偉大的!愛使人改變,改變又使人更懂愛的意義。
這篇文章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父母親離異了,“我”跟隨了母親。母親愛嘮叨,“我”知道;母親得了一種屬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語癥。每天,母親只要一有空,就沒完沒了地對我嘮叨。那年中考,一向成績優異的“我”沒有考上重點高中!這一結局讓母親大吃一驚。從此以后,母親不再對“我”嘮叨,“我”被嚇壞了。以后便多留了個心眼。看到母親的嘴里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東西,便問母親。原來母親的嘴里塞了一個牙托,原來母親為了改掉嘮叨的毛病選用牙托塞嘴。“我’非常的感動,三年后“我”創造了普通高中考上清華大學的奇跡。
我的母親也非常的愛嘮叨,放學一回家就嘮叨個不停!當我在看電視時,媽媽的嘮叨來了:“伊曼你的作業做完了嗎?看書看了嗎?聽錄音聽了嗎?”我總是不耐煩地說:“做完了,做完了。”
當我在看書時,媽媽的嘮叨聲來了:“伊曼!看書時姿勢要做對,不要在床上看書,這樣準會近視的!”我總是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
當我在吃飯時,媽媽的嘮叨聲來了:“伊曼!吃飯時飯碗要用左手端著,不要把飯掉到餐桌上,吃飯時不能講話!”我總是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也懂事了!不再討厭媽媽那一聲聲的嘮叨,也知道媽媽那一聲聲嘮叨代表的不僅僅是這些,媽媽的嘮叨聲代表的是對女兒無私的愛!媽媽的嘮叨聲代表的是對女兒學習上的關心!
愛嘮叨的奶奶
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一個美好的小世界……
在家里,有嚴厲的媽媽、幽默的爸爸、愛嘮叨的奶奶、夸張的爺爺,還有一個溫和、活潑的我……今天,我要讓我那愛嘮叨的奶奶躍然紙上……
我的奶奶已經63歲了,她中等身材、稍有一些胖,一頭有些花白的頭發,那雙明亮的眼睛總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她最大的特點是嘮叨……
清晨,當東方露出魚肚白,奶奶的嘮叨聲就響起來了!“王瀅,快起來,太陽曬屁股啦!再不起來,你可就要遲到了!”我不耐煩地翻了個身,說:“才幾點啊,那么早起來干嘛?再睡一會兒!”“什么?再睡一會?俗話說得好呀:一日之計在于晨!那么好的時光,你居然用來睡覺,豈不是太浪費了!快,快,快起來,再不起來我可要生氣了!”奶奶生氣地說。我為了避免奶奶那厲害的嘴上功夫,只好起床上學了!
中午,我回到家,一進門,奶奶又再次嘮叨起來了!“王瀅,今天有沒有考試啊?考多少分?上課有沒有認真聽啊?有沒有積極發言啊……”“別講了!煩死了!”“什么?你嫌我煩?王瀅,我嘮叨是為了你以后可以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奶奶又說。我無可奈何,躲進房間做作業去了!
晚上,我做完作業,準備看會兒電視。剛按下電視機的開關,奶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現在我的眼前。奶奶雙手叉腰,嚴厲地說:“干什么?又想偷看電視啦!做完作業應該去看書,別老來看電視。看書既能帶你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也能開闊你的視野,讓你大開眼界,增長見識……”哎,我的奶奶啊,您就別再嘮叨啦,我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
深夜,正當我準備上床睡覺時,門被打開了,探進奶奶的頭。奶奶說:“王瀅,祝你做個好夢!”
雖然,我的奶奶愛嘮叨,令我心煩,但是,我知道,在奶奶的話語中,包含著對家人那深沉的愛!
媽媽的聲音
我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他天天都催促我。
早上起來床,媽媽嘮叨:“刷牙洗臉!……”
下午放學后,媽媽嘮叨:“寫作業!……”我不耐煩了,就希望有一天沒有媽媽的嘮叨。
盼到這一天了。媽媽到大姨家去了,我開心極了,因為不用聽媽媽的嘮叨了。剛開始還行,不到半天,我覺得家里很冷清,冷清得可怕,好象缺少點什么。原來,我缺少不了媽媽的嘮叨了。
現在,我們家熱鬧極了。雖然媽媽還在嘮叨,但我還是認真地聽,有時她給我指出缺點,我會及時改正,有時表揚我的優點,我會樂在眉梢。
我喜歡聽媽媽的嘮叨,因為這嘮叨聲中滲透了媽媽的深深地愛。
愛嘮叨的媽媽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媽媽們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孩子嘮叨個不停。媽媽之所以愛嘮叨,原因有很多種。有的是源于家長自己情緒的宣泄;有的可能是源于家長內心的不安全感,總覺得事事不放心,擔心自己沒交代到,孩子就會出狀況。尤其是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對細節要求比較高,控制欲也比較強,不會正向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是通過抱怨表達自己的擔心;有的是源于家長對自己目前的現狀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改善,所以轉向強迫性的口頭語言來重復自己的不滿……
事件回放:
在幼兒園識字大賽中,五歲的琪琪沒有在比賽中獲獎,媽媽很是不高興。一路上責怪琪琪整天就知道玩兒,也不學習。回到家里,琪琪和往常一樣提出想看一會兒動畫片,媽媽馬上反駁道:“你看你沒長記性啊,還知道看電視?識字大賽你連個三等獎都沒得上,真是個小笨蛋。去學習去!”琪琪只好乖乖拿出今天學習的生字來看,媽媽一邊疊衣服一邊繼續嘮叨著:“我一下班就趕著去幼兒園接你,怕接晚了你不高興,回到家里還要買菜做飯,這一天就夠累的了,你可倒好,一點也不讓人省心,唉……”
專家點評:
對于媽媽們愛嘮叨的原因,親子專家將“嘮叨”概括為四種情況:
關心式:家長“嘮叨”的本意是出于對孩子的關心。實質上是不相信孩子,覺得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總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這干那,管教方式太過簡單粗暴,難以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習慣式: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不習慣,沒有好的溝通方式,也沒有意識到嘮叨的無效。
發泄式:自己心里煩或者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嘮嘮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緒。
上述案例里,媽媽的嘮叨顯然是屬于第四種:發泄式嘮叨。
孩子如果長久生活在媽媽“愛嘮叨”的環境中,長大后也會容易重復母親的這種模式,或者形成被動攻擊的不健康防御方式。時時覺得自己不安全,很焦慮,內心總是有種莫名的恐懼感,總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其次,過分嘮叨最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聽多了家長單調重復或是指責埋怨的話,孩子大腦里就產生了一種抑制,讓孩子豎起一道心理屏障,想方設法躲避,從內心抗拒家長,要么懶于跟家長交流,要么與家長頂嘴、吵架,就算無奈聽從家長的話,內心也會產生抵觸或怨恨情緒,使得親子關系疏遠甚至惡化。
再有,有的家長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將工作壓力,不滿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任意嘮叨、指責孩子,根本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產生不自信、低自尊等心理問題。這種負面情緒不利于養成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和積極的處世態度。
專家建議:
媽媽要適當放松,增強內心接納和包容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要把一件小事泛化,擴展到其它的種種事情上來。其次,這類媽媽要學會多用“我……”的表達,而不是指責孩子。比如說“看到你這么做,我覺得……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表達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責任感。與孩子溝通時,媽媽要多聽少說,如果你發現一件事已經重復講了兩遍,要在腦子里叫“停”,然后想想,是否還有其它更好的方法來制止自己的這種嘮叨呢?比如:
1、放穩心態。在教育孩子中,過高的期望與浮燥的情緒都不足取。孩子終歸是孩子,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個體。家長要懷一顆喜悅心,等待孩子成長,允許他犯錯,并給他改錯的機會。用平和的心態與孩子一起成長,任何急躁與不耐心只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阻力。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強的“控制欲”,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線,有權利自己來決定怎么做,沒有必要處處按照父母的“規劃”去做,如果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待生活,我們應該覺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論事。孩子犯了錯誤,就告訴他錯在何處,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們就不用再說;孩子有什么需要改變的,我們就明確指出問題所在并提出期望,同時尊重孩子改變的過程。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千萬不要陳年老賬全翻出來從頭開始數落,那樣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無關緊要的,隨著長大,會自然改變。因此,家長不要那么瑣碎、對孩子盯 得那么緊,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長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習慣或方法等。說得越多,孩子聽從我們的機會就越小,我們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學的方式是:可說可不說的就不說;同時有好幾件事要說的,就揀一件最重要的說,其他的事情等這件事了結后再說;復雜的事情要分步驟說,先從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驟說,完成這一步再說下一步。
5、適時放手。該孩子承擔的,我們盡量不要參與,孩子做不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比如賴床導致遲到),孩子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需要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很難懂得自己不曾經歷的事情,我們提醒無效,那就不妨放手,孩子會“吃一塹長一智”。
我有一個溫柔的媽媽,她很愛我,但是她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愛嘮叨。
我媽媽常常說的話就是:佳佳,少玩電腦!佳佳,快睡覺吧!佳佳,記住,有客人要說您好!我只要一聽見這話,我的耳朵就被媽媽的嘮叨給“打敗”了。
大家看看,我的媽媽嘮叨,難道不是為了我嗎?
五年級:亂扔&☆煙頭?
母愛是春雨,點點滴滴滋潤我的成長;母愛是小傘,時時刻刻為我遮擋風雨;母愛是鮮花,讓我的童年散發芬芳。
在以前,我是不理解母愛的,我只覺得母親是一個愛嘮叨、愛管閑事的人。
大廳里,我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劇。媽媽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擋在電視機前,大吼一聲:“還看電視啊,作業本都傷心了!”我偷眼看看她陰云密布的臉,一聲都不敢吭,灰溜溜地走到了書桌旁。
“來,多吃點蔬菜。”媽媽把青菜一個勁兒地往我的碗里夾,一點都不顧忌我越皺越緊的眉頭。“媽,我要吃魚。”我低聲抗議著。媽媽似乎沒有聽見,還在自管自地嘮叨:“蔬菜好,含維生素多,可以讓你長得更快哦。”我只得低下頭,認真做著消滅蔬菜的工作。
沙發上,我正捧著《頑童時代》看得入迷。媽媽的聲音又響起了:“喲,我女兒今天可真是認真,都自覺看起書來了。”她的言下之意是我以前都不喜歡看書的。我有點臉紅了:“媽,不要損我,看書也很稀奇嗎!”
清晨,我正熟睡著。媽媽的大嗓門又響了:“快快起床,早睡早起身體好啊!看,早晨的空氣多新鮮。”雖然媽媽沒有來掀我的被子,就她這么一鬧,我也睡意全無了。
終于有一次,我實在忍受不了媽媽對我生活的干涉,就跟她臉紅耳赤地大吵一通。從那以后,我決定對她實行“冷戰”政策,再也不理她了。從此,我的耳根清凈多了,我好幾回偷眼看媽媽的臉,她的神色是那么無奈,我在心中暗暗地高興。
“冷戰”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那一天,我讀到《一碗餛飩》這篇文章,我才真正明白到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是啊,我們經常因為別人給的一點小恩小惠而感動,可母親從小到大,在孩子身上灑下了多少淚和汗,孩子為什么就視而不見呢?
“冷戰”的冰河終于開始解凍了,媽媽又恢復了愛嘮叨、愛管閑事的習慣。可是我再也不會覺得媽媽很煩人了,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在這點點滴滴細節中,融入的是母親深深的愛。在母親的嘮叨中,我克服了丟三落四的習慣,我能夠正確面對母親的嘮叨了,我在享受愛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去愛。
郵:325204 浙江瑞安塘下鎮中心小學六(2)班 陳宇慧
過去就像一場夢,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在成長道路上面對著父母整天嘮叨不停的樣子,你會覺得未來的路怎么樣呢?也許你會感到無比的漫長與苦惱,但是我卻覺得,成長道路上有父母的嘮叨的陪伴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成長道路中的一道風景。
一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被媽媽的嘮叨后似乎也暗淡下來了。媽媽嘮叨我的原因是我自作主張地去阿姨家呆了一整天,也沒有向媽媽打電話報告,讓她擔心了。但媽媽的擔心也是應該的,因為我太單純了。唉~~真是的,自我上初中后,媽媽好像并不放松我,反而還越來越管得我很嚴。這次嘮叨是媽媽第一千零一次的嘮叨了,她說上句,我都能想出下句是什么了。媽媽每次嘮叨,我的心都會很煩,所以總是幼稚地撫著耳朵,想:媽媽真是越來越愛嘮叨了,長大真是太煩惱了,真想回到小時候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啊!
這次我考試了。歷史和政治都考砸了,媽媽居然轉性——沒有對我嘮叨,讓我感到很不舒服。平時我成績一下降,媽媽肯定嘮叨半天,今天既然沒嘮叨我,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啊。第二天中午,我回到家,媽媽突然跳到我的面前,一臉興奮地對我說:“蓓蓓,媽媽想到辦法讓你的成績提高了。”我望著媽媽那疲倦的臉和那黑眼圈,心里想:媽媽昨晚之所以沒睡好覺,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嗎?我頓時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媽媽,謝謝你的嘮叨,你的嘮叨給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增添了許多樂趣,也曾一次次地把我從歧途中拉回到成功通向未來無限光明的路。
煩人的媽媽
“媽媽可真煩!”這就是我對媽媽的評價。
媽媽最大的缺點就是愛嘮叨。無論事情大小她都愛嘮嘮叨叨地說上一大堆,令人心煩。那滋味,可難受了。
一天傍晚,我要去學校上晚修,而剛巧爸媽都有特殊情況來不及送我,我就一個人走路去學校。因為媽媽從來都不放心我自己一個人走路,所以又嘮叨起來了:“你呀,路上要小心,人多車多,你要慢走,要注意躲閃……”“知道了。”我漫不經心地答了一句,扭頭就想走,媽媽卻又開口了:“哎,這世上什么人都有,盡量別跟陌生人交談,不要走偏僻的路。要靠右邊走,右邊商店多啊……”我實在忍受不了,往門外跑去。要知道,這種話,每次我一個人出去的時候,都會這樣說。“等等,我還沒說完呢,哎——”只聽見媽媽的話在我耳邊回響著。
當我考試考的好的時候,媽媽會笑容滿面地對我說:“嗯,這次考得不錯,下次要再接再厲。”但也不忘記叮囑我一句:“千萬別驕傲!”每當我考砸了的時候,媽媽都會耐心地對我說上幾十分鐘,什么“下次要小心啊,上課要專心,不要開小差,及時復習”之類的話,我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哎,媽媽真煩人啊!
媽媽,你能不能改變一下呢,不要這么嘮叨、煩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