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

時間:2023-05-30 09:35: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江畔獨步尋花,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改寫《江畔獨步尋花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的心情極其愉快,因為他今天要去拜訪一位名叫黃四娘的住戶,他獨自行走于江邊。

在前往黃四娘家的過程中有一條小徑,小徑邊開滿了花兒。陽春三月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瞧,迎春花的紙條亂蓬蓬地垂掛著,明艷艷的金黃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開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遠遠望去,漂亮極了;還有山茶花,它開得那么耀眼,鮮艷,在陽光下爍爍閃耀。千萬朵飽滿的花兒壓得枝都低了。

這美麗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們錯過?它們戀戀不舍地在花叢中飛舞,嬉戲。只見近處的花叢中有幾只帶著紫色斑點的大蝴蝶,一會兒翩翩飄在空中,一會兒又豎起雙翅落在花上。簡直分不清是蝴蝶變成了花朵變成了花朵綴在枝頭,還是花朵生出翅膀飛了起來。成群的蝴蝶時聚時散,絢麗多彩的翅膀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有飛落在碧綠樹枝上的幾只小黃鶯“嘰嘰喳喳”地唱著,那聲音婉轉(zhuǎn)動人,沒有統(tǒng)一的臺階,沒有整齊的節(jié)奏,然而那聲音卻非常動聽。

大詩人杜甫被這和諧美麗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當即作了《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2篇

春天到了,太陽暖暖的照著大地,春風微微的吹來。杜甫看到天氣這么好,決定出去春游。

杜甫一邊走,一邊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著路上的美景,不知不覺已來到江邊,江上一位漁夫正搖著一葉扁舟,忙著撒網(wǎng),快活的小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忽然,一陣芬芳撲鼻的香味兒隨風飄來。杜甫聞尋香味兒,抬頭一望,遠處,有一座庭院,被鮮花簇擁著,像在一片彩云中間。杜甫想,這么美麗的地方,我一定要去觀賞。于是,杜甫就向庭院走去。

杜甫來到庭院,看見各種花竟相怒放,爭奇斗艷,姹紫嫣紅。你看,那玫瑰花多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那一朵朵梭大的牡丹花,在雨露陽光下滋潤著,更加嬌艷。瞧,那一片紅紅的雞冠花,多么壯觀啊!那一串紅,就像一串串火苗……紅的似火,粉的如霞,黃的賽金,白的像雪。所有大大小小,成千上萬的花,壓的花枝彎下了腰。杜甫輕輕地走在鋪滿鮮花的小道上,生怕把花踩壞了,偶爾,有一兩朵調(diào)皮的小花要去碰一下杜甫,好像要跟杜甫打招呼。杜甫聞著花香,心曠神怡。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引來了黃鶯在枝頭唱著動聽的歌。

啊,春天真美啊!杜甫忍不住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3篇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底。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你聽過這首詩嗎?這就是好聽的“江畔獨步尋花”,竟然被爸爸改成了“奶昔詩”。這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去年暑假說起。

去年暑假我去了北京。在那里我和比我大4個月的萌萌姐姐一起接受棒棒姐姐的“詩歌培訓”。她教我們的就是這首“江畔獨步尋花”。我倆太笨,教了半天也沒記住。爸爸在一旁聽到了,就對姐姐開玩笑說:“你的教法不對,讓我來教她們,保證馬上就能記住。”爸爸把詩詞一改,就變成了“黃四娘家喝奶昔,喝完奶昔爬樓梯。爬上樓梯往下看,對面有個肯德基。”這一下,我倆馬上就背熟了。棒棒姐姐聽了,對爸爸說:“你教錯了吧,還是我來吧。”誰知她脫口而出的竟然也是“黃四娘家喝奶昔”!這下弄得我們大家都哈哈大笑。爸爸把這詩改得還真有點邪門。

今年暑假作業(yè)里就有這首詩。一背起來才發(fā)現(xiàn),我還沒忘記那首“奶昔詩”,背著背著就變成“黃四娘家喝奶昔”了。你說這是不是爸爸惹的禍?

第4篇

作者: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2、《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3、《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作者: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第5篇

關鍵詞:語文 學法 指導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很好地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首先示范,展示學法

由于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后,便開門見山地向?qū)W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qū)W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范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一、初讀,讀準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錯誤讀音。3、教師示范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jié)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準字音,會停頓的程度。二、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三、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么。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四、賞讀,想象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五、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并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fā)現(xiàn)和領悟?qū)W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及時小結(jié),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

如在學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后,我就問學生:“我們剛才是分了幾個步驟來學習這首詩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對剛才的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思索,把發(fā)現(xiàn)和領司到的學法簡明準確地歸納出來。

三、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jīng)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yǎng)。所以,領悟和歸納學法并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quán)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qū)W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

四、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檢查,可以糾正不足;通過檢查使學生看到自己運用學法所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激發(fā)學生運用學法的興趣。所以在學生自學后,應采取一定的方法檢查自學效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不值”、“游園不值”、“應”、“憐”、“屐齒”、“蒼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但他并不掃興,你從哪里看出來?3、圖文結(jié)合,講述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讀和誦背全詩。在檢查過程中,允許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意見,并善于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評議、爭論和互相啟發(fā)。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學法繼續(xù)自學、檢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6篇

2、《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6、《野望》

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日始凄凄。

山連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獨鶴不知何事舞,饑烏似欲向人啼。

第7篇

1、《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綽好,如“水鏡先生”是(司馬徽)、“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是(龐統(tǒng))、“美髯公”是(關羽)、“小霸王”是( 孫策)、“常勝將軍”是(趙云)。

2、被稱為“神機軍師”的人物是( 朱武),出自名著《 水滸傳》。

3、“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的作者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此詩的名字是《葬花詞》,此詩意在喻人,悲嘆自己的命運,控訴社會的黑暗,其思想性與藝術性均達到境界。

4、金陵十二釵指的是(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描寫春天的詩句:題號加粗的是常見的詩句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詩經(jīng)?小雅?出車》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倍還人。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 杜審言

1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21、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22、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唐劉昚虛《闕題》

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唐李華《春行即興》

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淡遠,唯聽鳥雀調(diào)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杜甫《春運》

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對雨》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臘日》

28、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9、春城而色動微寒。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30、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2、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錢起《春郊》

3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戴叔倫《蘇溪亭》

3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shù)。未勻:參差不齊。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3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

37、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描寫。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4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韓愈《感春五首》

42、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43、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4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4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4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4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50、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51、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52、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

5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第8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法指導 自學能力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示范,展示學法

由于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qū)W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qū)W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范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和領悟?qū)W法;二是教師的教應做到難易適度,便于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范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

1.1 初讀,讀準字音。①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②指名朗讀,糾正春錯誤讀音;③教師示范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jié)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④學生試讀,達到能讀準字音,會停頓的程度。

1.2 細讀,理解字詞。①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②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

1.3 精讀,體會詩意。①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么;②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

1.4 賞讀,想象意境。①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gòu)成了怎樣的畫面?②自由朗讀,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③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

1.5 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并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fā)現(xiàn)和領悟?qū)W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回顧小結(jié),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業(yè)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使其從回顧中發(fā)現(xiàn)和領悟?qū)W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導學生將發(fā)現(xiàn)的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他們對學法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如在學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后,我就問學生:“我們剛才是分了幾個步驟來學習這首詩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對剛才的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思索,把發(fā)現(xiàn)和領司到的學法簡明準確地歸納出來。

3.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jīng)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yǎng)。所以,領悟和歸納學法并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quán)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qū)W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焊,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學生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象、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zhuǎn)化為技能。理實證明,這樣做,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4.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第9篇

2008年高考湖北卷已經(jīng)做了嘗試。我們不妨看一看。

下面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個電影鏡頭,前兩個鏡頭的腳本已寫出,請續(xù)寫后兩個。要求:①按照詩意來設計場景和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②想象合理;③每個鏡頭腳本的字數(shù)不超過40字。

采蓮子

[唐]皇甫松

船動湖光滟滟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場景]湖邊。采蓮船上。

[人物]采蓮女,小伙子,女伴。

鏡頭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麗的姑娘駕著采蓮船從荷花叢中劃出。左右顧盼。

鏡頭二:忽見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動,癡癡地看著他,竟忘記了搖槳,任憑船兒飄蕩。

鏡頭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鏡頭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三句“無端隔水拋蓮子”,主語是采蓮女,她把蓮子拋給誰呢?通過第二句知道是拋給少年。拋蓮子時姑娘應該是面帶笑容的,這蓮子還可能打在了少年身上,少年呢,面向姑娘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知道了這些,鏡頭三也就容易寫出來了:

鏡頭三:姑娘抓起一把蓮子,笑著朝少年拋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會心一笑。

第四句“遙被人知半日羞”,遙,遠。“遙被人知”的是什么呢?結(jié)合前一句知道,是拋蓮的舉動。這里的“人”是什么人?是鄰船的女伴。看來是姑娘拋蓮后回頭看見了鄰船女伴正在看著自己。原本覺著做得很秘密,現(xiàn)在女伴竟知道了,姑娘自然是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樣,鏡頭四也就寫出來了:

鏡頭四:姑娘的舉動被鄰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陣嘻笑聲。姑娘羞得滿臉通紅,低著頭,半天都不好意思抬起來。

在2009年的高考中,將古代詩歌改寫成劇本,完全可以是另一種形式。如: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任選一首,在詩人所寫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之后根據(jù)詩意寫一供拍攝用的電影劇本,300字左右。所附《觀祈雨》示例可參考,但形式不必拘泥。

回鄉(xiāng)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示例:

觀祈雨

[唐]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出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鏡頭特寫】太陽掛在中天,光芒萬丈。一絲風兒也沒有。土地干裂。桑園里的桑樹上僅有的幾片葉子也被烤炙得無精打采,像要枯焦的樣子。一匹棗紅色的駿馬飛馳而過,揚起煙似的塵土。

【切入】龍王廟前,一群人正在吹吹打打。原來,是鄉(xiāng)民在求雨。詩人翻身下馬,陷入了沉思。紅色油漆的大門內(nèi),正在上演流行的歌舞。達官貴人喝著茶,吃著瓜子,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十六日,到我那兒演兩場,怎么樣?”“行是行,不知天氣怎樣?如果天陰下雨,我們的樂器受潮就發(fā)不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了!”

【畫外音】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出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分析示例,可知所寫劇本形象而藝術地再現(xiàn)了詩歌《觀祈雨》的內(nèi)容。和《觀祈雨》比較,知道所寫劇本為了演出的需要,增加了相關細節(jié)。這樣,《回鄉(xiāng)偶書》可以改寫為:

回鄉(xiāng)偶書

春天來了,小河里的水清澈見底,緩緩地流著。兩岸的小草小花在微風中搖擺。小河邊有一個村莊。一位老者在書童的陪伴下跟在一頭驢子的后面,經(jīng)過板橋,不緊不慢地向村中走去。

【閃回】60年前,一個少年背著書篋,興高采烈地經(jīng)過板橋,離開了村莊。

【畫外音】少年壯志當拿云,不獲功名誓不回。

科舉考試。做官。思鄉(xiāng)。(三個畫面作為特寫映出)

(詩人從對往事的回憶中回到現(xiàn)實)

遇到過板橋去田里勞作的人,詩人去打招呼。農(nóng)夫感到詫異:“聽口音是村里人啊,怎么不認識?”

【鏡頭特寫】詩人斑白的兩鬢。

詩人在村中遇到玩耍的兒童,他們正在放風箏。看到來了兩個人,還有驢子馱著書,孩子們奶聲奶氣地問道:“老爺爺,您從哪里來呀?”

第10篇

古代的成都,市內(nèi)水系密布。兩千多年前,李冰于都江堰分岷江水,一條流經(jīng)成都平原形成郫江和檢江。兩江自北和西繞城,在城市東南隅匯合。6世紀,隋蜀王楊秀重筑成都城,城中又取土形成一內(nèi)湖,史稱摩訶池。785年即唐德宗貞元元年,由郫江引水,自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形成解玉溪;其后又開鑿與檢江平行的金水河,自西向東穿過城區(qū)的南部與解玉溪匯合流入檢江。唐末,對水道又進行改造,引郫江水從北側(cè)向東再轉(zhuǎn)向西南環(huán)繞城墻,與檢江匯合,形成兩江環(huán)抱。

與主河流相連的是市區(qū)密布的河渠,至今成都仍有許多與橋相關的地名,如三洞橋、送仙橋、青石橋等。馬可?波羅游成都時,據(jù)說曾稱成都為東方威尼斯。水清洗著這座城市,河流形成城市風道,按中國古代堪輿學,水生風起,水流也帶動城內(nèi)空氣的流動。少年時,我曾常見炎夏時市民在南門大橋橋洞納風取涼,滿河的大水每年會洶涌沖過南門大橋,淹沒河邊的街面,岷江沖刷而下的鵝卵石鋪滿府南河河底。站在南門大橋上,浩渺天際,有時能見西邊山影;一環(huán)路兩側(cè)多是農(nóng)田,記憶最深的是蒼穹、藍天和漂浮的白云。

得益于溫濕的氣候,成都植被繁茂,成都人尤愛植竹。《成都志》載,僅望江公園內(nèi)就有觀音竹、慈竹和斑竹等140多種,占全國竹種類60%。唐宋詩人們游覽蓉城時,常感嘆成都的自然幽靜的人居環(huán)境。陸游流連于青羊?qū)m竹海中的道觀,寫下“青羊?qū)m中竹暗天”。旅居成都的杜甫常沿檢江獨步,“江深竹靜兩三家”,“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自然風貌使他留戀忘返。直到20世紀60年代,成都城內(nèi)和郊外的江畔不少地方仍保留自然風貌。夏秋時,大雨如注,江水暴漲,漫過河床的水在江岸形成寬闊的沙灘,斜坡沙灘上竹林掩映著房舍;江中,間或還駛過打魚船。受成都風物的影響,杜甫c竹為伴,“卜居必林泉”,“平生憩息地,必種數(shù)竿竹”。20世紀70年代,望江河畔的竹海還延伸至川大校園,從圍墻邊的偏門可直入遮天的竹海深處,林中獨行,猶如置身山野。

抗戰(zhàn)期間,成都仍城墻環(huán)繞。舊時,城內(nèi)民居多為平房,屋后有庭院,常種花草,并有水井。房屋周邊的空地,各類花草植被破土而出;除中心城區(qū)和鬧市外,筆直而鋪設路面的小街巷并不多。田園城市的圖畫中,點綴著鐘樓、紅墻環(huán)繞的廟宇道觀、雕梁畫棟的樓閣和官府深宅。古時,成都廟宇眾多,萬佛寺、大慈寺、文殊院、青羊?qū)m等等,竹木婆挲,園林精致,幫助稀疏了城市的人居密度,還增添了綠植面積。

后蜀孟知祥在蓉羅城外再筑城,兒子孟昶命人遍種芙蓉樹。芙蓉花開爛漫時,成都花團錦簇,絢麗多彩,曾引得杜甫寫下“花重錦官城”的佳句。顛沛流離一生的陸游抵蓉后留下 “茂竹青入檐,幽花紅出草”的詩句。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當人們還能以平房小院棲居時,種花養(yǎng)草仍為時尚。兒時,我記得母親也喜歡在自家小院栽上一壟芙蓉花。

詩人李白贊嘆成都的自然生態(tài),謳歌“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能及此間無”。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人口的擴張,再加上岷江上游森林植被萎縮,成都平原降水明顯減少,岷江水不復流經(jīng)成都,河水充沛淌過街市的景象再也不見。萬福寺的山石林園,佛音晨鐘也渺渺消散;摩訶池早已滄海桑田,樓閣漣漪無處尋。

第11篇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2.《史記·秦始皇本紀》: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3.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4.《古詩蘭若生春陽》: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5.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7.晉·樂府古辭《盂珠》: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8.南朝宋·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9.《登池上樓》: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10.南北朝·陸凱《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11.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12.唐·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13.《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14.唐·劉昚虛《闕題》: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15.《積雪為小山》: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16.《闕題》: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17.唐·李華《春行即興》: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8.唐·戴叔倫《蘇溪亭》: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19.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20.唐·張籍《春別曲》: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21.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22.唐·王涯《春游曲》: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23.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24.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25.唐·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26.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27.唐·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28.唐·東方虬《春雪》: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若個:哪個?

29.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馬踏春泥半是花”“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

30.唐·劉方平《代春怨》: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31.《夜月》: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32.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33.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34.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

35.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36.唐·楊凌《句》 :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37.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38.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39.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樓春》 :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40.唐·李白

《早春寄王漢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41.《宮中行樂詞八首》: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42.《落日憶山中》: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43.《送祁昂滴巴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44.《古風》: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45.《金門答蘇秀才》: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46.唐·杜甫《春運》: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

47.《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48.《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9.《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50.《曲江對雨》: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51.《遠懷舍弟穎觀等》: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52.《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53.《清明二首》: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54.《絕句漫興九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55.唐·杜牧

《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6.《悵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57.唐·王涯《春游曲》: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58.唐·韓愈

59.《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60.《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6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62.《初春小雨》:

初春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3.《感春五首》: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64.唐·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5.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66.唐·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67.唐·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68.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69.《憶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70.宋·李清照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71.《聲聲慢》 :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72.《懈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73.宋·辛棄疾

《感皇恩·為范倅壽》: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74.《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枝枝不教花瘦

75.《感皇恩·為范倅壽》: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76.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77.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

來。78.宋·陸游《馬上作》: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79.宋·王安石《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80.《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81.宋·宋祁《玉樓春》: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82.宋·蘇軾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館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83.《定風波》: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84.《一叢花》: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8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6.《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87.宋·張來《春日》: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88.宋·梅堯臣

《東溪》:

野島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89.《蘇幕遮》: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90.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fā)江邊二月晴

91.宋·晏殊《浣溪沙》:

惱人天氣又春陰

92.宋·秦觀《好事近》 :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93.宋·賀鑄《小重山》 :

芳菲消息到,杏梢紅

94.宋·周邦彥《蝶戀花》 :

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

95.宋·葛勝仲《臨江仙》:

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

96.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春風春雨花經(jīng)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97.宋·陳與義《虞美人》:

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98.宋·陳亮《南歌子》:

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

99.宋·姜夔

《揚州慢》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100.宋·程致道《過紅梅閣一首》: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風潤澤萬物。

10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02.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王維《相思》)

10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10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nóng)》)

10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108.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110.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唐湖春行》)

1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1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11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__.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1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116.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

117.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徐俯《春游湖》)

118.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李賀《南園十三首》)

119.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樂府歌辭·長歌行》)

120.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12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122.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24.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5.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12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還。

127.宋·石孝友《好事近》:

微雨灑芳塵,醞造可人春色

128.金·王庭筠《謁金門》: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

129.元·白樸《天凈沙·春》: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130.元·胡祇遹《陽春曲·春景》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131.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13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寫百年長恨》:

春到人間萬物鮮

133.清·盧道悅《迎春》: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134.清·洪異《長生殿·禊游》: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135.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6.程顥《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學少年時。

137.僧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138.武元衡《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139.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140.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141.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142.張 栻《立春偶成》: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差差。

143.王 駕《春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44.楊萬里《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45.王 令《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

146.宋·辛棄疾《浣溪沙》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

147.宋·陳亮《南歌子》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48.宋·姜夔《淡黃柳》

第12篇

解落三秋葉——風

逐舞飄清袖,

傳歌共繞梁。

動枝生亂影,

吹花送遠香。

“誰見過風?你沒有,我也未曾見過,但每當大樹點頭鞠躬,那便是風的行蹤。

如果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大漠,那邊是風飛奔在漫天黃沙里;如果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長江,那便是風遨游子猛浪湍旋中。

風使無影無蹤的,走到哪里,停到哪里。正式那句“*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百花紅紫斗芳菲——花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古詩詞吟唱了最后一曲,從容離開,成就了一曲《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詩圣杜甫寫下了令人魂牽夢繞的《江畔獨步尋花》而有在江南另遇李龜年。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瑟瑟西風,滿地寒香來。正是那幕“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輝煌絢爛不由得使詩人黃巢吟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林蓋白色一片——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路邊賽著名詩人岑參寫下“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的大雪紛飛。描繪了“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往里凝”的八月飛雪奇景。更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爛漫奇異。

天涯共此時——月

李太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自古拖月寄情。思鄉(xiāng)之情遠隔一方,正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這樣的苦苦思念,把所有的哀傷,憂嘆融入到月色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四海之內(nèi),月下當空,月夜思鄉(xiāng),月光如水。

又逢中秋佳節(jié),秋露打濕了月光,想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水家。”“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比如县| 定结县| 射阳县| 蚌埠市| 正蓝旗| 鲁山县| 长寿区| 石林| 永顺县| 安图县| 锡林郭勒盟| 青浦区| 津市市| 若尔盖县| 双流县| 葵青区| 兰西县| 南乐县| 日喀则市| 杭锦后旗| 翁牛特旗| 右玉县| 滁州市| 田阳县| 天等县| 措勤县| 乐山市| 林芝县| 安西县| 温宿县| 溆浦县| 德钦县| 科技| 白沙| 施甸县| 大理市| 建德市| 阜城县| 达日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