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6: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丙酮的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杠板歸;多糖;丙酮沉淀法;正交試驗
中圖分類號:0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2)04—0484—03
杠板歸(Perfoliate Knotweed Herb),植物學名為:Polygonum perfoliatum,為雙子葉植物,蓼生草本屬蓼科植物。近年來主要是對杠板歸的黃酮類、蒽醌類、苯丙素等成分研究Ⅲ。我國民間常用于化瘀補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近年動物實驗表明杠板歸對腫瘤有抑制作用。杠板歸含有酚類、有機酸、生物堿、氨基酸、鞣質、黃酮、蒽醌、甙類、糖類、植物甾醇及三萜類等化學成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和止咳作用。用于腎炎水腫、百日咳、瀉痢、濕疹和癤的治療。目前關于杠板歸多糖的丙酮浸提工藝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筆者通過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初步探討丙酮沉淀法提取杠板歸的最佳工藝,為杠板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實驗和理論依據。
1 材料、儀器與實驗方法
1.1 實驗材料
研究對象:杠板歸,于2011年7月5日采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經廣西中醫學院藥用植物教研室韋松基教授鑒定為真品,且藥材符合《中國藥典》2010版相關項目規定,陰干,粉碎,備用。
1.2 實驗試劑
丙酮,95%乙醇,均為AR,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無水石油醚,為AR,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
1.3 實驗儀器
HH—S恒溫水浴鍋,南上海特迅公司生產;臺式離心機TDL80—2B,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生產;B2200S—T臺式超聲波清洗機南上海之信儀器公司生產;玻璃儀器氣流烘干機,陜西常儀實業公司生產;UV—96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生產。
1.4 實驗方法
1.4.1 實驗總流程 杠板歸取樣剪碎溫水浸提沉淀劑沉淀離心得沉淀物無水乙醇、丙酮、無水石油醚交替攪拌洗滌2次干燥得粗杠板歸多糖稱量。
1.4.2 丙酮沉淀法的實驗研究 用浸提溫度70℃,浸提時間60 min,液固比25:1,浸提次數為2次的浸提液,選取丙酮做沉淀劑,按照不同的實驗條件分別沉淀浸提液中的多糖,離心后,干燥6 h,稱重。
1.4.3 單因素實驗 離心時間的影響:取浸提液50 ml,選取浸提液:丙酮為1:2進行沉淀操作,靜置時間為15 h,離心時間分別為9 min,12 min,15 min,18 min,21 min(4 000 r/min),沉淀物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無水石油醚交替攪拌洗滌2次,干燥后稱重,分析離心時間的影響。沉淀時間的影響:取浸提液50 ml,選取浸提液:丙酮為1:2進入沉淀操作,分別靜置9,12,15,18,21 h,然后離心15 min(4 000r/min),沉淀物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無水石油醚交替攪拌洗滌2次,干燥后稱重,分析沉淀時間的影響。丙酮加入量的影響:取浸提液50 ml,丙酮分別為1.5:1,1:1,1:1.5,1:2,1:2.5加入到浸提液中,靜置15 h,然后離心15 min(4 000 r/min),沉淀物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無水石油醚交替攪拌洗滌2次,真空干燥后稱重,分析沉淀劑加入量的影響。
1.4.4 丙酮沉淀法正交實驗設計 南單因素實驗結果確定一個3因素、3水平的正交實驗,3因素分別為離心時間、沉淀時間、丙酮加入量;離心時間的3個水平分別是13,15,17 min;沉淀時間的3個水平分別是10,12,14 h;浸提液:丙酮的3個水平分別是1:1,1:1.5,1:2;離心機轉速為4 000 r/min,沉淀物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無水石油醚交替攪拌洗滌2次,干燥后稱重,得出較佳的實驗條件。
2 結果與討論
2.1 單因素實驗結果
2.1.1 離心時間對提取粗杠板歸多糖的影響
離心時間為9,12,15,18,25 min時,杠板歸多糖沉淀分別2.3,2.8,3.3,3.7,和3.8 mg,隨著時間的延長,杠板歸多糖沉淀量增加,18 min以后趨于平緩,所以離心時間18 min左右較好。
2.1.2 沉淀時間對提取粗杠板歸多糖含量的影響沉淀時間為9,12,15,18,21 h時,獲得粗杠板歸多糖得的量分別為1.2,1.8,2.9,2.9和2.6 mg,隨著沉淀時間的延長,杠板歸多糖沉淀量增加,15 h以后趨于平緩。
2.1.3 沉淀劑加入量對提取粗杠板歸多糖含量的影響
沉淀劑加入量在50~75 ml之間,杠板歸多糖含量有明顯的增加,以后隨著沉淀劑加入量的增大,杠板歸多糖沉淀量反而有所下降,表明沉淀劑加入量在這一區間較合適,見表1。
2.2 正交實驗方案及結果分析
各列極差R的大小,說明該列相應的因素在實驗中對指標作用的大小,極差大的因素往往是重要的因素,極差小的因素可能是不重要的因素。表中第2列的極差0.0019比其他各列的R都大,說明丙酮加入量是重要因素,丙酮加入量75 ml比50 ml能明顯提高多糖得率。第一列的極差0.0012比其他各列的極差都小,說明離心時間對得率的影響不大,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2,3。
3 討論
[關鍵詞]丙酮酸鈣;有氧運動;舉重;控體重
中圖分類號:G8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346-02
丙酮酸對機體能量代謝有較大的影響,是機體糖類代謝、脂類代謝的中間產物,經過三羧酸循環,許多代謝途徑都可以通過丙酮酸而聯系起來。人在運動(有氧代謝)過程中,丙酮酸還原為乳酸,而在休息時又重新氧化,在這一過程中有部分丙酮酸轉化為丙氨酸[1]。可見,外源性的丙酮酸鹽可以作為營養劑,影響糖、脂肪、蛋白質代謝,進而影響機體的運動能力。已有的研究提示[2,3],丙酮酸可能在促進減體重,特別是減體脂、改善運動情緒、增加肌肉耐力和運動能力、抑制自由基生成、促進自由基清除以及抗疲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營養補劑。
本研究以常州市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為期4周丙酮酸鈣補充和(或)有氧運動干預,探討丙酮酸鈣與有氧運動對運動員體重、身體成分、機能狀況以及運動能力的影響,為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及分組
選取常州市體育運動學校舉重項目男子運動員24名,年齡在12-17歲之間,運動年限2年以上,均身體健康,采用SAS軟件進行完全隨機化分為4組,每組6人,各組間年齡、身高、體重、訓練年限等基礎情況均無顯著差異(P>0.05)。
各組干預情況如下:
A組(普通對照組):常規訓練+常規飲食+安慰劑(葡萄糖7g/d)
B組(丙酮酸鈣組):常規訓練+常規飲食+推薦劑量丙酮酸鈣(7g/d)
C組(訓練干預組):常規飲食+安慰劑(葡萄糖7g/d)+增加30分鐘有氧運動
D組(丙酮酸鈣+訓練干預組):常規飲食+推薦劑量丙酮酸鈣+增加30分鐘有氧運動
1.2 實驗方法
1.2.1實驗方案
受試者分組、干預與測試均采取雙盲。各組運動員不嚴格限制飲食,對其進行相應的營養教育,進行為期4周的丙酮酸鈣補充和(或)運動干預,丙酮酸鈣及安慰劑均于運動前服用,訓練干預組于每日常規訓練后增加30分鐘慢跑。慢跑的強度設定通過功率自行車進行的運動負荷試驗所得出的最大攝氧量為基礎,選擇50%~60%最大攝氧量為有氧運動干預的主要強度范圍,用POLAR心率遙測儀監控其慢跑時的心率。在第1周及第5周訓練開始前(周一)清晨取基礎狀態靜脈血,并對受試者進行體脂、機能測試,前后兩次測試保證各測試項目在相同的時間段進行。
1.2.2測試指標
包括體重、體脂百分比、握力、縱跳、臺階指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睪酮、皮質醇。
1.2.3測試儀器及方法
體重、體脂百分比測試采用JAWON公司生產的人體成分分析儀VENUS5.5(生物抗阻法)測得;握基金項目:江蘇省體育局體育科技項目局管課題(TY10227)
通訊作者:劉云清,Email:
力、縱跳、臺階試驗等采用北京鑫東華騰公司生產的全套國民體質檢測儀器;血脂、血糖測試采用深圳邁
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S-2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睪酮、皮質醇測試采用BECKMAN公司生產的Access 2免疫分析系統。運動負荷試驗使用Cateye EC-1200功率自行車,心率監測使用芬蘭博能(Polar)心率表。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用SPSS19.0軟件包統計分析,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干預前后同組內各項指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不同組間各項指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
2 結果
2.1 舉重運動員體重與體脂的變化
干預前后各組運動員體重及體脂百分比的變化如表1所示,丙酮酸鈣組與訓練干預組運動員體重及體脂百分比均有下降趨勢,而普通對照組則有上升趨勢,但各組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丙酮酸鈣+訓練干預組運動員體脂百分比明顯下降(p
2.2 舉重運動員運動機能的變化
干預前后各組運動員運動機能的變化如表2所示,運動員的握力除丙酮酸鈣+訓練干預組略有上升趨勢外,其余各組干預前后差別不大,各組運動員干預前后縱跳均無明顯變化(p>0.05);丙酮酸鈣組和訓練干預組運動員臺階指數有上升趨勢,丙酮酸鈣+訓練干預組運動員臺階指數干預后明顯升高(p
2.3 舉重運動員血液學指標的變化
干預前后各組運動員血液指標的變化如表3所示,普通對照組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p>0.05),其余三組運動員血糖及膽固醇有下降趨勢,訓練干預組及丙酮酸鈣+訓練干預組運動員血清睪酮有下降趨勢,但各組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丙酮酸鈣組運動員干預后皮質醇明顯降低(p
3 討論
丙酮酸鈣作為一種新型的減肥補鈣劑已在肥胖人群的研究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數動物實驗以及人體實驗均證實丙酮酸鈣對減輕體重和降低體脂率有明顯效果[4-6]。本研究實驗結果可以看到,青少年男子舉重運動員補充4周丙酮酸鈣或增加30分鐘有氧運動均可使運動員的體重與體脂百分比出現下降趨勢,并且丙酮酸鈣補充結合有氧運動干預使運動員體脂百分比明顯下降。我們的研究中單純丙酮酸鈣服用沒有明顯減重、減脂,推測可能原因有二:其一,與劑量因素有關,為安全性考慮我們采用的是中低劑量補充,所有受試者在服藥期間均沒有出現不良反應。而以往得到明確陽性結果的研究都是在遠遠高于推薦劑量的基礎上得出的;其二,可能與受試者有關,本研究的受試對象均經過兩年以上系統的訓練,其身體脂肪含量大多明顯低于普通人,而以往得到陽性結果的研究大多以肥胖者或經過特殊喂養的大鼠為研究對象。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丙酮酸鈣補充結合有氧運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減脂效果,也就是說配合有氧運動可以減少丙酮酸鈣服用的劑量即可達到減脂目的;并且干預前后體重變化不大,說明運動員的瘦體重得以保持,對保證運動員比賽期間擁有良好的體能提供了基礎。
補充丙酮酸鹽后對運動能力影響的報道結論不盡相同,有的研究[7,8]認為補充丙酮酸對運動能力有促進作用,也有的[9,10]認為和補充安慰劑無區別,這可能是由于補充丙酮酸的劑量和補充的對象不同造成的。我們的研究發現補充丙酮酸鈣及增加有氧運動對運動員的握力、縱跳這些主要反映運動員最大力量的指標均無明顯影響,劉麗紅等[11]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補充丙酮酸鈣對摔跤運動員臥推和硬拉力量無明顯影響。在心血管機能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補充丙酮酸鈣或增加30分鐘有氧運動后運動員的臺階指數有升高的趨勢,而兩種方法結合干預使臺階指數顯著升高。丙酮酸具有心功能的代謝保護作用,補充丙酮酸可增強心肌的機械性能,增加心肌的能量貯存,其可能機制是丙酮酸可提高心肌細胞的磷酸化能力[12],另外丙酮酸作為一種極好的過氧化氫清除劑,通過防止自由基的傷害,也可防止心肌細胞缺血性或缺氧性損傷,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13]。而有氧運動對心肺功能也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我們的研究證實補充丙酮酸鈣配合有氧運動可以達到增強運動員心臟功能的目的。
血液學檢驗結果表明,補充丙酮酸鈣、增加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結合丙酮酸鈣補充對運動員空腹血糖及血脂均無顯著影響。以往有研究顯示[14,15],外源性補充丙酮酸鈣實驗組大鼠血糖和甘油三酯變化不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還發現補充丙酮酸鈣可使運動員皮質醇顯著下降。皮質醇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甾體類激素,作為機體的重要應激激素變化快且幅度大,其濃度的大小代表運動員應激水平的高低。由于皮質醇是促進機體進行分解代謝的重要激素,在運動過程中升高可促進糖原分解供能,提高運動能力;在運動后持續保持高水平則會造成機體分解代謝過強,不利于恢復[16]。本研究中補充丙酮酸鈣的運動員安靜狀態血清睪酮無變化,皮質醇明顯降低,機體應激性下降,機體更傾向于合成代謝,有利于運動員消除疲勞,從而為日常訓練及比賽時的技戰術水平發揮提供保障。丙酮酸鈣影響機體內分泌激素分泌的具體機制不明,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4 小結
4.1丙酮酸鈣補充結合有氧運動可有效降低運動員的體脂含量。
4.2丙酮酸鈣結合有氧運動可以達到增強運動員心臟功能的目的。
4.3補充丙酮酸鈣對內分泌激素有一定影響,能夠降低運動員機體的應激水平,保持良好的機能狀態。
參考文獻
[1] 王恬,葉衛兵.補充丙酮酸鹽對運動能力的影響[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4):451-454.
[2] Mallet RT. Pyruvate: metabolic protector of cardiac performance[J]. J Proc Exp Biol Med,2000, 223:136-148.
[3] Varma SD,Heyde K,Henein M. Oxidative damage to mouse lens in culture. Protective effect of pyruvate[J].Biochim Biophy Acta,2003,1621:246-523.
[4] 周勇,范超,陳一冰等.八段錦鍛煉結合丙酮酸鈣補充對肥胖女大學生血清瘦素與脂聯素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13,35(6):26-28.
[5] 陳世偉,劉翠娥,張杰等.丙酮酸鈣對肥胖大鼠脂質代謝及肥胖基因表達產物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8:771-774.
[6] Kalman D,Colker CM,Wilets I,et al. The effects of pyruvate supplementation on body composition in overweight individuals[J]. Nutrition,1999,15:337-340.
[7] 王翔.丙酮酸或丙酮酸-肉堿補充對定量負荷運動時脂肪動用和RPE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3,24(3):60-62.
1 試驗部分
1. 1 材料與試劑
片硝皮豬皮屑: 制革廠提供; 堿性蛋白酶 Alcalase 2. 5L( 550000 U/mL)購于諾維信( 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油酰氯、茚三酮、丙酮、氫氧化鈉等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雷米邦( LMP) 購于湖北遠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 2 主要儀器
Lambda 25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 PerkinElmer 公司;OCAH 200 高速視頻接觸角測試儀,德國 Dataphysics 公司;NDJ - 5S 數字旋轉黏度計,上海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旋轉蒸發儀,鄭州金育科貿有限公司。
1. 3 試驗方法
1. 3. 1 酶法水解廢棄皮屑制備膠原多肽液
將硝皮屑置于水中清洗,去除其中的雜質及鹽分,然后于 60℃ 干燥。清洗后的硝皮屑的主要成分為: 蛋白質 92. 2%,灰分 2. 4%,水分 3. 6%,其它成分 1. 8%。取清洗后的硝皮屑10g 置于 250mL 三 口燒瓶中,加 入90mL 水,60℃ 浸泡 30min。分別加入0. 5g NaOH 和 0. 04g 堿性蛋白酶,于60℃ 水浴攪拌反應 3h,反應結束后沸水中滅活 5min。所得到的膠原多肽的質量濃度為 10%,用其制備膠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劑。
1. 3. 2 膠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劑( CBS)合成工藝的優化
( 1) 反應溫度和時間
將制得的膠原多肽液 100mL 置于 250mL 三口瓶中,加入 10mL 丙酮和 60mmol/L NaOH( 30% 溶液,w/v) ,然后在 15min 內攪拌滴加 30mmol/L油酰氯,合成反應分別在 30、40、50、60和 70℃水浴中進行 6h,丙酮在反應中被冷卻回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測定反應物 在 不 同 反 應 時 間 的 氨 基 含量[9],以此評價膠原多肽的轉化程度。
( 2) 油酰氯的用量
將膠原多肽液 100mL 置于 250mL三口瓶中,加入 10mL 丙酮,然后在40℃ 水浴中分別滴加 10、20、30、40、50和 60mmol/L 油 酰 氯,同 時 以 30%NaOH 溶液調節反應體系的 pH 值于 8~ 11,反應進行 2h,丙酮在反應中被冷卻回流。反應前膠原多肽的氨基含量為 CN0,反應后產物的氨基含量為CN,則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 RN)為: RN= ( CN0- CN) /CN0× 100% ; 將反應中氨 基 的 減 少 量 與 油 酰 氯 用 量( COCl) 的摩爾比值作為油酰氯的效率值( EOCl) ,則 EOCl= ( CN0- CN) / COCl。油酰氯的效率值越高,表明單位用量油酰氯所反應的氨基量越大。
( 3) 丙酮的用量
將膠原多肽液 100mL 置于 250mL三口瓶中,分別加入 0、5、10、15 和20mL 丙酮以及 60mmol / L NaOH,然后在 40℃水浴中攪拌滴加 30mmol/L 油酰氯,反應進行 2h,丙酮在反應中被冷卻回流。測定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和反應產物的黏度。
( 4) 膠原多肽液的濃度
將膠原多肽液分別濃縮至 20%( w/v) 、30%和 40% 的濃度,再分別取100mL 膠原多肽原液、50mL 20% 濃縮液、33mL 30% 濃縮液和 25mL 40% 濃縮液置于 250mL 三口瓶中,加入 10mL丙酮和 60mmol/L NaOH,然后在 40℃水浴下攪拌滴加 30mmol/L 油酰氯,反應進行 2h,丙酮在反應中被冷卻回流。測定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和油酰氯的反應效率值。
( 5) NaOH 的用量
將膠原多肽液 100mL 置于 250mL三口瓶中,加入 10mL 丙酮,再分別加入30、45、60、75、90 和120mmol/L NaOH,然后在 40℃水浴中攪拌滴加 30mmol/L 油酰氯,反應進行 2h,丙酮在反應中被冷卻回流。測定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
( 6) 優化合成工藝
將膠原多肽液 100mL 置于 250mL三口 瓶 中,分 別 加 入 10mL 丙 酮 和60mmol / L NaOH( 30% 溶液,w / v) ,先在 30℃水浴下攪拌滴加 30mmol/L 油酰氯,丙酮在反應中冷卻回流,反應2h 后升溫至 60℃ ,回收反應物中的丙酮,繼續反應 2h,即得到產物膠原多肽基油酰鈉。測定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油酰氯的反應效率值和產物的物理特征參數。
1. 3. 3 合成產物表面特性的測定
將合成產物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水溶液,利用 OCAH 200 接觸角儀測定不同濃度水溶液的表面張力,并據此計算合成產物的臨界膠束濃度( cmc) 和臨界膠束濃度下的表面張力( γcmc)[10]。測試在 25℃ 進行,以去離子脫氣水作為空白,以雷米邦作為對照樣品。
2 結果與討論
2. 1 酶法水解皮屑制備膠原多肽液
我們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本研究的試驗條件下采用堿性蛋白酶,可以有效地水解皮屑。將膠原分子在水解過程中斷裂的肽鍵數與總肽鍵的摩爾比定義為水解度,則皮屑膠原的水解度為 21. 3%,膠原水解物的氨基含量為 88mmol/L•100g- 1,且膠原水解物中小分子多肽( Mw <10kDa) 的含量達到 80% 以上。皮屑膠原在酶水解過程中暴露出大量的活性基團,這不僅使膠原多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且為其接枝疏水基團提供了所需的作用位點,進而為合成具有良好性能的膠原多肽 基 表 面 活 性 劑 建 立 了 必 要前提。
2. 2 反應溫度和時間
在不同反應溫度下,膠原多肽的氨基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見圖 1。可以看出: 膠原多肽的氨基含量在反應初期呈迅速下降的趨勢,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其氨基含量趨于穩定或略有升高。在堿性條件下,油酰氯不僅與膠原多肽發生酰氯化反應也與水發生副反應。若反應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油酰氯以與膠原多肽的反應為主。在 30℃時,膠原多肽的氨基含量在反應 180min 時才達到平衡,但此時氨基含量值最低,即具有最高的氨基轉化率( 69. 3%) ; 在 60℃ 時,膠原多肽具有更快的反應速率,但氨基的轉化率較低( 65. 1%) 。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油酰氯與水的副反應也明顯增強。在 70℃時,膠原多肽在反應 30min 的氨基轉化率僅為 63. 6%,且隨著反應的進行其氨基含量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這是由于膠原多肽在高溫堿性條件下再次水解的緣故。試驗結果表明: 采用先 30℃ 反 應 2h 再 升溫 至60℃ 反應 2h,膠原多肽具有較高的氨基轉化率( 74. 4%)。
2. 3 油酰氯的用量
在不同油酰氯用量下,膠原多肽氨基的轉化率和油酰氯效率值的變化規律見圖 2。可以看出: 氨基的轉化率隨油酰氯用量的增加呈逐漸增大的趨勢,而油酰氯效率的變化規律與之相反。這是由于當油酰氯用量較小時,反應物中膠原多肽過量,油酰氯優先與膠原多肽反應生成目標產物,因此油酰氯的效率值高而氨基轉化率低; 當油酰氯用量較大時,反應物中油酰氯過量,其在與膠原多肽反應的同時也與水發生副反應,盡管氨基的轉化率較高但油酰氯的效率值卻很低。綜合考慮氨基的轉化率和油酰氯的效率值,選取 30mmol/L 作為油酰氯的優化用量。
2. 4 丙酮的用量
在不同丙酮用量下,膠原多肽的氨基轉化率和產物黏度的變化規律見圖 3。可以看出: 在反應溶劑中加入不同用量的丙酮對氨基的轉化率和產物的黏度具有顯著影響。在不加入丙酮和僅加入 5mL 丙酮時,產物的黏度很高,此時氨基的轉化率僅為 50% 左右; 當加入 10mL 丙酮時,產物的黏度急劇下降,氨基的轉化率提升至 65%以上; 進一步增加丙酮的用量,產物的黏度稍有下降,氨基轉化率的變化不明顯。合成反應中,隨著油酰基被不斷接枝到膠原多肽上,反應物的黏度逐漸增大,當黏度達到一定值時它將阻礙反應物間的接觸和傳質,進而導致氨基的轉化率降低。當在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丙酮時,丙酮的存在有效地破壞合成產物與水的氫鍵作用,使反應物的黏度急劇下降,氨基轉化率也隨之顯著增高。試驗結果表明:在 100mL 膠原多肽中加入 10mL 丙酮,對提高氨基轉化率具有顯著作用。合成產物性能測試結果表明: 丙酮的存在會導致產物的電位差下降,產品在長期存放過程中易于分層。因此,在優化工藝中采用先 30℃ 下回流丙酮,再 升 溫 至 60℃ 回 收 丙 酮 的方式。
2. 5 膠原多肽的濃度
在不同膠原多肽濃度下,氨基的轉化率和油酰氯的效率值見圖 4。可以看出: 隨著膠原多肽濃度的提高,氨基的轉化率和油酰氯的效率值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反應物在較高的濃度下無法被更好地分散,傳質效果變差,進而嚴重影響反應的進行。但膠原多肽濃度如果過低,則合成產物的有效濃度和反應效率值也將降低。因此,選取 10% 作為膠原多肽的優化濃度。
2. 6 氫氧化鈉的用量
氫氧化鈉作為膠原多肽酰胺化反應的催化劑,對反應的進行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其用量對氨基轉化率的影響見圖 5。可以看出: 膠原多肽的轉化率隨氫氧化鈉用量的增加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氫氧化鈉用量不足,無法維持反應所需的堿性條件,膠原多肽未完全反應,則氨基的轉化率較低。氫氧化鈉過量,膠原多肽在強堿條件下進一步水解,進而影響氨基的轉 化 率。依 據 試 驗 結 果,選 取60mmol / L 作為氫氧化鈉的優化用量。
2. 7 優化工藝下合成產物的性能
采用優化工藝制備膠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劑,其基本特性和表面性能見表 1。可以看出: 制備得到的膠原多肽基表面活性劑( CBS) 與雷米邦相比黏度更大,且顏色較淺; CBS 具有較高的氨基轉化率和油酰氯效率值; CBS較雷米邦具有更低的臨界膠束濃度,在此濃度下 CBS 的表面張力更低,表明 CBS 的表面性能優于雷米邦。將CBS 在室溫下存放 30d,合成產物性能穩定,無分層現象。
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 PKU)是較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異常性疾病之一。本癥系因先天性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羥化為酪氨酸的過程受阻,造成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引發一系列神經系統和骨骼結構損害,并在尿中出現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等物質,故稱苯丙酮尿癥。主要表現為智能低下、行為異常、排鼠味尿和癲癇發作。本病可以早期診斷,給予有效治療后,能明顯改善預后。筆者重點介紹該病的影像學表現,以及有關的遺傳、病理、臨床知識。
一、遺傳異常及發病機理
苯丙酮尿癥為單基因遺傳病,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發病率相等[1]。
苯丙氨酸為人體必需氨基酸,食入體內的苯丙氨酸一部分用于蛋白質合成,一部分在苯丙氨酸羥化酶的作用下轉變為酪氨酸。此外,尚有少量苯丙氨酸經過次要的代謝途徑,經苯丙氨酸轉氨酶的轉氨作用產生苯丙酮酸、苯乙酸等。PKU患兒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使苯丙氨酸羥化酶的活性減低,甚至缺失,苯丙氨酸不能羥化為酪氨酸而蓄積在血液和組織內,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癥,從而引發一系列病理改變。由于苯丙氨酸的主要代謝途徑受阻,次要代謝途徑便增強,在轉氨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這些代謝物蓄積在血液和腦脊液及組織中,并從尿中大量排出,產生有鼠尿氣味的苯丙酮尿[2,3]。
二、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智力低下、行為異常和癲癇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癥狀,但其發生機理尚未完全明了。Moller等[4]認為高濃度的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物:(1)抑制氨基酸向腦組織轉移,使腦內蛋白質合成減少,髓鞘形成障礙,還干擾骨基質蛋白質的合成。也抑制脂肪酸去飽和酶而影響腦苷脂代謝。(2)干擾腦的其他代謝途徑,使神經介質合成減少,如抑制色氨酸羥化酶和谷氨酸脫氫酶,使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生成減少。多巴胺及黑色素的減少也可能與有關的酶受抑制有關。(3)直接影響維持正常腦功能的微環境系統以及血腦屏障功能等。這些都對腦的功能產生嚴重影響,甚至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傷。
苯丙酮尿癥患兒在出生4~9個月間出現智力發育遲緩。96%~99%未經治療的患兒出現智力低下。約25%患兒在18個月以前就出現癲癇。2/3患兒有輕微神經系統體征,如:多動,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等,嚴重者可有腦癱。部分患兒身高低于同齡兒。總的說來,智力低下比運動障礙嚴重得多。約90%患兒出生后皮膚和毛發顏色逐漸變淺,虹膜色素減少。80%患兒身體有特殊的發霉樣或鼠尿樣氣味[5]。
苯丙酮尿癥患兒常見的小頭畸形,主要是髓鞘形成缺陷、腦白質體積明顯減少所致。同時還可有腦皮質分層不全,灰、白質囊性變和萎縮,黑質和藍斑色素消失等。本病患者黑色素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異常代謝物阻抑了形成黑色素所需的酶。
根據臨床表現,苯丙酮尿癥分為3型[6,7]: (1)經典型:95%患兒為此型。1歲時出現明顯智力低下,并常有癲癇發作,錐體束征陽性,皮膚白皙,毛發淺黃,虹膜色淡,尿有鼠味,身高發育遲緩,孤獨內向。(2)重癥型:1%~3%患兒于1歲時發生嚴重的腦損害,智力嚴重低下近于白癡,并出現腦癱。(3)一過性型:少部分患兒可表現為一過性高苯丙氨酸血癥,不造成明顯的神經系統傷害,不需治療。
三、影像學表現
盡管本癥的病因明確,是由于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造成一系列神經系統和骨骼結構的損害,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分析(1H mRS)也發現腦白質中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濃度升高[8],但本癥腦內和骨質病變的作用機制仍不十分清楚。
1.顱腦病變:正常腦髓鞘形成有一定規律性,Staudt等[9]在1994年報道1組正常腦髓鞘發育不同年齡段的MRI表現。從信號強度、分布范圍和正常結構外形等方面觀察小腦、橋腦、中腦、內囊后肢和前肢、大腦和胼胝體的髓鞘發育過程。正常腦髓鞘于T1WI呈高信號,T2WI呈低信號。根據上述表現可測出腦髓鞘的發育階段,從而判斷腦髓鞘發育有無遲緩。(1)苯丙酮尿癥患兒最為常見的腦部病變為白質內散在的孤立性斑片狀灶[10]。病變可大可小,范圍廣泛,腦室周圍白質及額、顳、頂、枕葉皮層下白質均可累及,小腦半球、腦干也可有類似病變。在CT和MR的T1圖像上表現為低密度或低信號灶,在T2圖像上為高信號。對于上述腦白質病變的病理學基礎,國外學者有不同的見解。Bick等[11]認為是脫髓鞘病變。Thompson等[12]則認為既有脫髓鞘病變,也有髓鞘發育不良改變。而Cleary和Ullich等[13,14]在對比了苯丙酮尿癥患者的影像學和病理學資料后認為腦白質的病變主要有3種:髓鞘發育不良,白質空泡樣變性以及血管性水腫。因為未發現髓鞘降解產物過多,否定了有脫髓鞘改變。病變邊界不清者可能為髓鞘發育不良和血管性水腫所致,邊界清楚者為白質空泡樣變性。由于病變區域與感知、認識、判斷、記憶、情緒、語言等功能有關,因此這些部位的白質病變直接影響到患兒智力的發育。(2) leuzzi等[15]觀察到MR的T2WI還可以顯示腦白質內彌漫性高信號病灶,病變沿胼胝體向前后延伸并以向雙側放射冠白質對稱性擴展為特點,有時與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病難以鑒別。雙側側腦室三角區周圍也常出現類似異常高信號病灶。他們認為,這種異常T2高信號與髓鞘形成不良有關。(3)胼胝體發育不良、透明隔發育異常、腦室穿通畸形等異常在苯丙酮尿癥患兒也可見到。CT還可顯示基底節區及雙側皮層下區的多發性結節狀鈣化灶,發生機制尚不清楚。胼胝體的發育不良可影響左右大腦半球的信息傳遞時間。(4) 苯丙酮尿癥患兒常可表現為腦小畸形,CT和MRI均可清晰地顯示顱腔縮小,并以前額部明顯,顱骨板障增厚,顱骨內板平坦光滑。相關病變有腦室系統擴大,腦溝、腦裂、腦池的增寬,或出現腦皮質光滑,缺少腦溝、腦回。(5)非腦小畸形性腦萎縮,表現為顱腔大小無異常,但有腦萎縮性改變;萎縮可以是彌漫性、單側性或局灶性,可見腦脊液空間的顯著擴大和腦溝、腦裂、腦池的增寬;苯丙酮尿癥患者的腦部病變主要局限于腦白質,表現為腦室系統的明顯擴大,但有時MRI還可清晰地顯示苯丙酮尿癥患者不同程度的腦皮層和皮層下萎縮。(6)1H mR波譜分析顯示腦病變區除苯丙氨酸水平升高外,其余物質的水平正常[16]。部分極輕的苯丙酮尿癥患者的CT和MRI可無異常發現。
Thompson等[17]根據MRI表現將苯丙酮尿癥患者腦部病變分為6 級。0級:MRI未發現明顯異常;1級:腦室旁微小的孤立性白質病變(直徑<5 mm);2級:腦室旁微小的孤立性白質病變(直徑<5 mm),伴有≤30%的頂枕部白質有彌漫性病變;3級:腦室旁中等大小的孤立性白質病變(直徑5~10 mm)和30%~50%的頂枕部白質彌漫性病變,并可伴有透明隔發育不良;4級:腦室旁中等大小的孤立性白質病變(直徑5~10 mm),50%~75%的頂枕部白質彌漫性病變,可伴有透明隔發育和(或)胼胝體發育不良;5級:腦室旁中等大小的孤立性白質病變(直徑5~10 mm),>75%的頂枕部白質彌漫性病變,可伴有透明隔和(或)胼胝體的發育不良。
苯丙酮尿癥患者的腦部CT、MRI表現各異,其異常程度與臨床表現和生化改變之間的關系尚有爭論。Walter等[18]報道苯丙酮尿癥患者腦部 mRI異常程度與病人的臨床表現無明顯的一致性,MRI顯示的病變形態和部位與生化改變有一定的平行性,但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意義。Lou等[19]報道,部分患者經飲食療法治療后,腦部病變消失,而停止飲食療法治療后,腦部病變再次出現。
MRI在顯示腦內鈣化及合并腦小畸形時的顱骨改變方面不如CT,但對腦白質的各種病變的顯示明顯優于CT,且可行多角度、多層面掃描,能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故CT和MRI在苯丙酮尿癥患者的影像學檢查方面各有優劣,相互補充,尤以MR的T2圖像最為敏感。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波提取灰黃霉素的優化工藝條件。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測定灰黃霉素的含量。以灰黃霉素的提取率為評價指標,在單一影響因素考察的基礎上,采用正交實驗確定超聲波提取灰黃霉素的優化工藝條件。結果 超聲波提取灰黃霉素的優化工藝條件為:10倍量的丙酮為提取溶劑,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間歇時間5s,提取時間40min,灰黃霉素提取率為85.58%。通過驗證實驗表明,本實驗所得工藝條件為優化工藝條件。結論 本實驗所得工藝條件可行,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主題詞】 灰黃霉素 提取 技術
灰黃霉素(griseofulvin)是1939年從灰黃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養液中得到的一種含氯代謝產物,1958年開始用于臨床。196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抗生素研究所從我國土壤中得到灰黃霉素的生產菌,并研究試制成功灰黃霉素。
灰黃霉素是非多烯類抗真菌抗生素,已廣泛用于治療皮膚及角質層的真菌感染。對紅色發癬菌、斷發癬菌、硫毛發癬菌、小孢子菌和絮狀表皮菌等有抑制作用。臨床用于頭癬、迭瓦癬、皮膚癬及手(足,甲)癬等體表真菌感染,特別對頭癬的療效顯著,國內治愈率在90%以上。 灰黃霉素是存在于菌絲體內部的抗生素。目前工業上采用溶劑連續浸泡干菌體的提取方法,溶劑大多為丙酮。考慮到常規提取所需時間較長,提取率較低,溶劑用量較大,本研究探討采用超聲波技術提取灰黃霉素的工藝,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熱效應、機械作用破壞菌體細胞壁,使溶劑易于滲透至細胞內,有效成分更多的轉移到溶劑中,達到縮短提取時間,提高提取率的目的。
一 儀器與材料
1 儀器: 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ALC210.4型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JY922D超聲波細胞粉碎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F2.5B超聲波循環提取器(北京宏祥隆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2 材料: 灰黃霉素菌體(赤峰制藥集團生產,編號:NI88),對照品(中華制藥廠產品,純度為99.8%),丙酮(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沈陽化學試劑廠),氯仿(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二 實驗方法
1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稱取灰黃霉素對照品25mg,25ml丙酮溶液定容,配制標準溶液(初始濃度1.0mg/ml)。精密量取標準溶液2ml于25ml容量瓶,用95%乙醇定容。取丙酮2ml置于25ml容量瓶中,95%乙醇定容,作為空白溶液。紫外光譜200~400nm全波長掃描,在326nm處有最大吸收峰。
2 灰黃霉素含量測定: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含水
3 灰黃霉素超聲波提取影響因素考查: (1)超聲提取溶劑 文獻報道灰黃霉素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乙烷(以上溶解度約為10%~12%w/v),可溶于丙酮、氯仿、乙醇(在丙酮中溶解度為5.0%,氯仿為4.4%,乙醇為1.66%),不溶于水和石油醚。考慮到二甲基甲酰胺價格較高,二氯乙烷毒性較大,本實驗主要選取丙酮、氯仿及95%乙醇為超聲提取溶劑。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3份,分別用丙酮、氯仿、95%乙醇50ml溶解,超聲條件設定為:功率4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室溫下進行提取,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提取率分別為83.71%、78.69%和28.95%。由于丙酮對灰黃霉素的提取率較高,因此本實驗選取丙酮作為超聲提取溶劑。
(2)溶劑用量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6份,分別用4、8、10、12、16、20倍量丙酮溶解,超聲波條件不變。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溶劑4倍量時,提取液中結晶析出太多,故舍去該實驗點。如Fig.1所示,在溶劑倍量為16時有最大提取率。考慮到用較少的溶劑得到較高的提取率,本實驗確定溶劑倍量為10。
(3)超聲波提取功率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3份,分別用丙酮50ml溶解,超聲波條件設定為:功率分別為200、300和4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室溫下進行提取。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如Fig.2所示,在超聲功率為300W時有最大提取率。
(4)超聲波提取時間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用丙酮50ml溶解,超聲波條件設定為:功率400W,單次輻射時間3s,間歇時間5s,室溫下進行提取。從提取時間20min開始,每10min取樣一次,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如Fig.3所示,在提取時間為40min時有最大提取率。
4 正交實驗: 在單一影響因素考察的基礎上,確定以10倍量丙酮為提取溶劑,選取超聲波功率、單次輻射時間、提取時間作為考察指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試驗對灰黃霉素的超聲波提取工藝進行優化。
根據K值確定灰黃霉素超聲波提取的優化工藝條件為: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根據R值判斷,各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大小順序為B>A>C。
5 優化工藝的驗證實驗: 按優化工藝條件重復3次實驗進行驗證,結果灰黃霉素的收率平均值為85.58%,表明實驗所確定的工藝條件為優化工藝條件。
6 超聲波循環提取實驗: 超聲波循環提取器中加入丙酮2200ml(10倍),開啟攪拌轉子,調節轉速為1000r/min。緩慢加入菌體220g,待料液完全循環后,開啟超聲波發射器,按正交實驗確定的優化工藝條件(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進行實驗,所得提取率為87.65%,略高于驗證實驗所得提取率。循環放大實驗表明該優化工藝條件可應用于灰黃霉素提取。
關鍵詞:橡膠籽油;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法;α-亞麻酸;純化
α-亞麻酸(18:3n-3)屬ω-3系列多烯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機體不能合成、代謝,經轉化可得人體必需的活性物質DHA和EPA[1]。α-亞麻酸不僅具有降低血脂、血壓、血糖,抑制癌癥發生與轉移,抑制過敏反應,抑制衰老,抗炎,提高記憶力,還可用于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病癡呆癥等疾病[2]。因此,開發利用天然的α-亞麻酸具有廣泛的醫療應用前景。雖然改變溶劑對冷凍結晶效果較明顯,但很少有人研究冷凍結晶次數對產物純度的影響,本文通過增加冷凍結晶次數分離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了解了α-亞麻酸(ALA)、亞油酸(LA)和油酸(OA)在冷凍結晶過程中變化,考察了乙腈/丙酮、乙腈與丙酮/脂肪酸Ⅰ、冷凍時間對二次分離效果的影響,通過響應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藝條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橡膠籽油:采用有機溶劑提取法從橡膠籽中提取;脂肪酸Ⅰ:混合脂肪酸經冷凍結晶預處理所得產物;脂肪酸Ⅱ: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所得產物;脂肪酸Ⅲ: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所得產物;丙酮、乙腈等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子天平:EL303(0.001g),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旋轉蒸發儀:RE-52系列,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pH計:PHS-3C,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冷凍高速離心機:設備型號為UNIVERSAL 32R,德國Hettich;超低溫冰箱: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Agilent 7890A GC:美國Agilent公司。
1.2 混合脂肪酸的制備
采用皂化法制備混合脂肪酸(FFA)。
1.3 脂肪酸Ⅰ的制備
采用冷凍結晶法制備脂肪酸Ⅰ。
1.4 脂肪酸Ⅱ的制備
采用雙溶劑冷凍結晶法制備脂肪酸Ⅱ。
2 實驗分析與結果
2.1 單因素試驗
選取乙腈與丙酮溶劑/脂肪酸Ⅰ(v/m)、乙腈/丙酮(v/v)、冷凍時間三個因素對α-亞麻酸提純率的影響進行單因素試驗,以確定最佳提取條件。
亞油酸和油酸含量隨著溶劑量的增加而降低,α-亞麻酸含量隨著溶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當乙腈和丙酮溶劑/脂肪酸Ⅰ(v/m)為20:1時,達到最大,亞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最小。當乙腈和丙酮溶劑的量不斷增加時,由于乙腈在-75℃會凝固,晶體逐漸升高,母液容易包裹在晶體孔結構中,導致母液和晶體難以完全分離,α-亞麻酸含量也隨之下降。因此,乙腈與丙酮溶劑/脂肪酸I(v/m)的最佳比例為20:1。設定乙腈/丙酮(v/v)為1.5:1,冷凍時間為10h,考察不同乙腈與丙酮溶劑/脂肪酸Ⅰ(v/m)對分離效果的影響,亞油酸和油酸含量逐漸降低,α-亞麻酸含量隨溶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當乙腈和丙酮溶劑/脂肪酸Ⅰ(v/m)為20:1時,亞油酸純度達到最大,亞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降至最低。當乙腈和丙酮溶劑的量增加時,由于乙腈在-75℃會凝固,晶體逐漸升高,母液容易包裹在晶體孔結構中,導致母液和晶體難以完全分離,α-亞麻酸含量則有所下降。
2.2 響應面法實驗設計
2.2.1 響應面回歸模型的建立
利用Design-Expert軟件對表2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相應的模型為:
Y=45.20-1.55X1-1.17X2-0.086X3-1.67X1X2- 1.05X1X3+2.43X2X3-1.68X12-5.75X22-3.61X32
Y為α-亞麻酸的含量,%;
X1為乙腈與丙酮/脂肪酸Ⅰ;
X2為乙腈/丙酮;
X3為冷凍時間,h。
2.2.2 驗證試驗
α-亞麻酸的最佳分離條件如下:乙腈和丙酮/脂肪酸Ⅰ分別為17.68:1(v/m),乙腈/丙酮為1.49(v/v),冷凍時間為9.05h,α-亞麻酸含量為45.57%。丙酮和丙酮/脂肪酸Ⅰ分離α-亞麻酸與橡膠籽油的最佳條件為18:1(v/m),乙腈/丙酮為1.5:1(v/v),冷凍時間為9小時
在此工藝條件下進行3組平行試驗,得到α-亞麻酸含量平均值為45.41%,與理論值相差0.16%.因此,本模型可以較好地反映二次冷凍結晶分離橡膠籽油的最佳工藝條件。
3 結果與討論
3.1 經不同分離純化技術分離純化前后橡膠籽油中脂肪酸相對含量變化
分析不同脂肪酸產品中脂肪酸相對含量,比較不同分離純化工藝分離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的效果。實驗可知,混合脂肪酸油經冷凍結晶,飽和脂肪酸基本去除,脂肪酸Ⅰ中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8.67 %,達到了預濃縮的目的。經不同分離方法處理所得的脂肪酸產品,分離純化效果各不相同。從α-亞麻酸含量的角度分析,采用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效果最好,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次之,冷凍結晶法的分析效果最差。由此可知,冷凍結晶的原材料、溶劑的種類與數量和結晶次數對冷凍結晶分離α-亞麻酸效果影響較大。
3.2 經過處理的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樣品的得率
橡膠籽油經雙溶劑冷凍結晶法、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提純后,雖然產物中α-亞麻酸純度都在31.52%~45.41%,但α-亞麻酸樣品得率較低,只有10%~20%左右,說明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在分離純化過程中損失較多。為了提高α-亞麻酸樣品得率,生產過程中建議對冷凍分離殘渣進行二次分離純化。由于采用雙溶劑冷凍結晶法所得產品得率低,而經冷凍結晶法處理脂肪酸Ⅰ得率達68.49%[18]。所以本文采用經冷凍結晶法提純的原材料作為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的原材料。
4 結論
采用二次雙溶劑冷凍結晶法分離純化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通過單因素實驗和Box-Behnken實驗設計以及響應面分析對分離純化工藝進行優化,得出最佳工藝條件為:以乙腈和丙酮為混合溶劑,乙腈與丙酮/脂肪酸Ⅰ(v/m)為18:1,乙腈/丙酮(v/v)為1.5:1,冷凍時間為9h,固液分離方式為-18℃、7000r/min冷凍離心3min。在該條件下,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達45.41%。
對不同冷凍結晶分離純化橡膠籽油中α-亞麻酸的分離效果進行研究發現:所得脂肪酸產品中α-亞麻酸含量次序為脂肪酸Ⅲ>脂肪酸Ⅱ>脂肪酸Ⅰ,說明二次冷凍結晶分離橡膠籽油中效果最好。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866003);海南大學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資助。
參考文獻
[1] 楊靜,常蕊.α-亞麻酸的研究進展[J].農業工程,2011,1(1):72-75.
[2] 李冀新,張超,羅小玲.α-亞麻酸研究進展[J].糧食與油脂,2006,(2):10-12.
作者簡介
婚后第6年,29歲的趙立國(化名)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是一對雙胞胎男孩!老趙全家上下別提多高興了!同村的鄰里也都羨慕不已,還說要沾沾他們家的喜氣。
兩個孩子出生時一切正常,然而,奇怪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頭發開始逐漸變黃,連眉毛眼球也漸漸變黃了。
起初兩個月,家人雖然覺得奇怪,但看著孩子和同村其他同齡孩子發育差不多,也就沒有太在意。孩子奶奶也說,孩子的爸爸小時候頭發就不太黑,慢慢大了就好了。同村人都說:趙家要不不生,一生就倆,而且還生的像外國孩子,皮膚白凈頭發黃黃的,真是讓人羨慕!可是,漸漸地,家人發現孩子不像其他人家的孩子那樣,逐漸會抬頭、翻身,而且,這兩個孩子身上總有一種特殊的騷味。
趙立國把孩子帶到縣里的醫院。大夫看后認為是“缺鈣”引起的,開了些補鈣的藥讓拿回去吃,一個月后再復查,然而,沒等到一個月,孩子的臉上、身上就開始出現紅色的小疹子。這是怎么回事?趙立國搞不懂,于是,他決定帶孩子去省城的大醫院看看。
到了省兒童醫院,醫生給孩子進行了一番檢查,說懷疑是一種代謝病,推薦到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檢查。心中納悶的趙立國又帶著孩子來到了篩查中心,這里的醫生一看到兩個孩子,馬上為他們采血作了檢查,而且,特意問趙立國,孩子出生時當地沒有給孩子作足跟血的檢查嗎?趙立國想起來,好像當初是有個采足跟血檢查遺傳病這么回事,只是當時覺得雙方家里幾代都很健康,而且檢查要花費大約二百元左右,覺得花這錢有點冤,就沒查。
一周后,檢查結果出來了,孩子得的是苯丙酮尿癥。篩查中心的大夫告訴趙立國,這是一種遺傳病,而且分很多種類型,當地不能作進一步的分型檢查,推薦他帶孩子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去就診。
回到家,趙立國跟家人一說,全家人都覺得兩家幾代人都健康,怎么孩子就得了遺傳病?將信將疑中,一家人決定打電話讓孩子在北京上大學的舅舅先打聽一下。
舅舅得知消息后,立即上網搜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苯丙酮尿癥的第一次嘗試
原來真有“苯丙酮尿癥”。1934年,一位母親帶著年齡分別是7歲和4歲的智障患兒,來到挪威的Folling 醫生的診室。Folling 醫生發現,這兩個孩子身上都有一種特殊的氣味。Folling 醫生對兩個患兒進行了詳細的檢查,發現二人的尿液中含有一種名為苯丙酮酸的物質,也正是這個發現,我們現在才將此癥稱為苯丙酮尿癥。
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顧強二十多年以后,英格蘭伯明翰兒童醫院的Bickel 醫生第一次嘗試用低苯丙氨酸的膳食療法對一名2歲的女孩進行了有效的治療。1964年,美國的Guthrie醫生建立了苯丙酮尿癥的血液篩查實驗方法。從此,新生兒的血液篩查結合低苯丙氨酸膳食療法,開始完全進入了苯丙酮尿癥患兒和他們的家庭。
1992年,美國的Woo 醫生在苯丙酮尿癥患者身上找到了苯丙氨酸羥化酶的突變基因,從而使得基因治療在未來成為了一種可能。
新生兒最好在出生哺乳3天后進行苯丙酮尿癥的篩查,篩查結果陽性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確診及分型檢查,來最終確診。如果孩子沒有在新生兒期接受篩查,那么,當孩子出現發育落后、癲癇發作、毛發變黃、尿液及汗液出現特殊氣味、濕疹等癥狀時,應及早帶孩子到專業醫生處就診。在中國,大約每1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苯丙酮尿癥患兒,每年大約有1000-1300名患兒出生。
雙胞胎患兒爸爸的一連串問題
趙立國一家立即帶著孩子和一肚子的疑問來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門診,找到了我。我看過當地的檢查結果,對兩個孩子進行檢查后,為他們開了住院檢查的單子。一周后,結果出來了,兩個孩子被確診為經典型苯丙酮尿癥,這是一種遺傳代謝病。
“俺們兩家幾代人都很健康,為啥孩子會得這種病?這病是怎么回事兒?會有啥癥狀?該咋治?能治好不?如果我們還想再要孩子該咋辦?孩子大了能結婚要下一代嗎?”趙立國急得將一連串的問題拋向了我。
我請趙立國別著急,耐心地為他解答起來。
“這病是怎么回事兒?會有啥癥狀?”
人體攝入到體內的蛋白質的基本組成是各種氨基酸,苯丙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當含蛋白質的食品被人體攝入后,在胃中開始消化,消化的第一步是將各種氨基酸分離。被分離的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被吸收到血液中,發揮各自的功效。在兒童時期,必須有這些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用于生長發育。
任何一種膳食中都含有過多的氨基酸來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求。而多余的氨基酸經體內特殊的化學酶轉化為其他物質,每一種氨基酸的轉化都需要有各自的化學酶。通常,多余的苯丙氨酸是通過苯丙氨酸羥化酶的作用轉化為酪氨酸,酪氨酸是人體合成激素、大腦的神經遞質以及黑色素的必需物質。苯丙酮尿癥患者由于體內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或其不能發揮作用,導致攝入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轉化為酪氨酸,致使血液中的苯丙氨酸蓄積、酪氨酸缺乏以及由其合成的其他重要化學物質缺乏。當血液和機體組織中的苯丙氨酸持續增高時,將影響患兒大腦正常的生長和發育,從而引起嚴重的智障。
苯丙酮尿癥患兒在出生后頭幾個月的表現都可以是正常的。如果不加以治療,3到6個月時,患兒就開始對周圍的環境不感興趣,到1歲時,他們的發育就明顯遲緩。那些未經治療、中樞神經已經受損的苯丙酮尿癥患兒,常常易怒、焦躁不安,并具有破壞性。他們軀體的發育可以較好,頭發常比其兄弟姐妹的要黃。
“俺們兩家幾代人都正常,為啥孩子會得這種病?”
【關鍵詞】 灰黃霉素 超聲提取 正交實驗
Study on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process of griseofulv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griseofulvin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s. Methods The content of griseofulvin in extractor is determined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content of griseofulvin used as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Utilizing orthogonal test to gain an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single factor algorithm. Result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extracting solvent is acetone (10V/W), the power is 300W, the extraction time is 40min, and the ultrasonic radiation time is 3s at a time. The validat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ondition gained by experiment is an optimum one. Conclusion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process of griseofulvin is feasible, and could be used in routine operation.
KEY WORDS Griseofulvin; Ultrasonic extrac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灰黃霉素(griseofulvin)是1939年從灰黃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養液中得到的一種含氯代謝產物,1958年開始用于臨床。196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抗生素研究所從我國土壤中得到灰黃霉素的生產菌,并研究試制成功灰黃霉素[1]。
灰黃霉素是非多烯類抗真菌抗生素,已廣泛用于治療皮膚及角質層的真菌感染。對紅色發癬菌、斷發癬菌、硫毛發癬菌、小孢子菌和絮狀表皮菌等有抑制作用[1]。臨床用于頭癬、迭瓦癬、皮膚癬及手(足,甲)癬等體表真菌感染,特別對頭癬的療效顯著,國內治愈率在90%以上[2]。
灰黃霉素是存在于菌絲體內部的抗生素。目前工業上采用溶劑連續浸泡干菌體的提取方法,溶劑大多為丙酮[1,3,4]。考慮到常規提取所需時間較長,提取率較低,溶劑用量較大,本研究探討采用超聲波技術提取灰黃霉素的工藝,利用超聲波的空化[5]作用、熱效應、機械作用破壞菌體細胞壁,使溶劑易于滲透至細胞內,有效成分更多的轉移到溶劑中,達到縮短提取時間,提高提取率的目的[6~8]。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
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ALC210.4型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JY922D超聲波細胞粉碎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F2.5B超聲波循環提取器(北京宏祥隆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1.2 材料
灰黃霉素菌體(赤峰制藥集團生產,編號:NI88),對照品(中華制藥廠產品,純度為99.8%),丙酮(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沈陽化學試劑廠),氯仿(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實驗方法
2.1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稱取灰黃霉素對照品25mg,25ml丙酮溶液定容,配制標準溶液(初始濃度1.0mg/ml)。精密量取標準溶液2ml于25ml容量瓶,用95%乙醇定容。取丙酮2ml置于25ml容量瓶中,95%乙醇定容,作為空白溶液。紫外光譜200~400nm全波長掃描,在326nm處有最大吸收峰。
精密量取0.2、0.3、0.4、0.5、1.0和1.2ml的標準溶液分別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定容。取丙酮0.2、0.3、0.5、0.4、1.0和1.2ml分別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溶液定容,作為空白對照。在326nm處測其吸光度A值,測定結果計算得回歸方程:
A=14.782C+0.0017 r=0.9998
2.2 灰黃霉素含量測定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含水
2.3 灰黃霉素超聲波提取影響因素考查
(1)超聲提取溶劑 文獻報道[3,9]灰黃霉素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乙烷(以上溶解度約為10%~12%w/v),可溶于丙酮、氯仿、乙醇(在丙酮中溶解度為5.0%,氯仿為4.4%,乙醇為1.66%),不溶于水和石油醚。考慮到二甲基甲酰胺價格較高,二氯乙烷毒性較大,本實驗主要選取丙酮、氯仿及95%乙醇為超聲提取溶劑。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3份,分別用丙酮、氯仿、95%乙醇50ml溶解,超聲條件設定為:功率4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室溫下進行提取,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提取率分別為83.71%、78.69%和28.95%。由于丙酮對灰黃霉素的提取率較高,因此本實驗選取丙酮作為超聲提取溶劑。
(2)溶劑用量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6份,分別用4、8、10、12、16、20倍量丙酮溶解,超聲波條件不變。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溶劑4倍量時,提取液中結晶析出太多,故舍去該實驗點。如Fig.1所示,在溶劑倍量為16時有最大提取率。考慮到用較少的溶劑得到較高的提取率,本實驗確定溶劑倍量為10。
(3)超聲波提取功率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3份,分別用丙酮50ml溶解,超聲波條件設定為:功率分別為200、300和4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室溫下進行提取。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如Fig.2所示,在超聲功率為300W時有最大提取率。
(4)超聲波提取時間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用丙酮50ml溶解,超聲波條件設定為:功率400W,單次輻射時間3s,間歇時間5s,室溫下進行提取。從提取時間20min開始,每10min取樣一次,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如Fig.3所示,在提取時間為40min時有最大提取率。
(5)超聲波單次輻射時間 稱取灰黃霉素菌體5g,共4份,分別用50ml丙酮溶解,超聲波提取條件為:功率400W,提取時間40min,間歇時間5s,單次輻射時間分別為1、3、5和8s,室溫下進行提取。分別測定灰黃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提取率。如Fig.4所示,單次輻射時間5s以后,曲線趨于平緩。
2.4 正交實驗
在單一影響因素考察的基礎上,確定以10倍量丙酮為提取溶劑,選取超聲波功率、單次輻射時間、提取時間作為考察指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試驗對灰黃霉素的超聲波提取工藝進行優化。
因素水平及正交實驗結果見Tab.1和Tab.2。
由正交表,根據K值確定灰黃霉素超聲波提取的優化工藝條件為: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根據R值判斷,各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大小順序為B>A>C。
2.5 優化工藝的驗證實驗
按優化工藝條件重復3次實驗進行驗證,結果灰黃霉素的收率平均值為85.58%,表明實驗所確定的工藝條件為優化工藝條件。
2.6 超聲波循環提取實驗
超聲波循環提取器中加入丙酮2200ml(10倍),開啟攪拌轉子,調節轉速為1000r/min。緩慢加入菌體220g,待料液完全循環后,開啟超聲波發射器,按正交實驗確定的優化工藝條件(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進行實驗,所得提取率為87.65%,略高于驗證實驗所得提取率。循環放大實驗表明該優化工藝條件可應用于灰黃霉素提取。
3 結論
本研究通過正交設計實驗,對灰黃霉素的超聲波提取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確定了超聲波提取灰黃霉素的優化工藝條件為:10倍量的丙酮為提取溶劑,功率300W,單次輻射時間3s,提取時間40min。驗證實驗所得提取率為85.58%,超聲波循環放大提取實驗所得提取率為87.65%,表明了該優化工藝條件應用于灰黃霉素的提取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Yu W H. New Edited Antibiotic Technology [M](新編抗生素工藝學). Beijing: Chinese Building Materi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6:235
[2] Liu X F, Deng X. Research to enhance solubility of griseofulvin [J]. Chin J Antibiot(中國抗生素雜志),1999,24(6):417
[3] Hu G Q, Chen H Y, Liu X W, et al. Study on the solubility of griseofulvin in solvents [J]. Chin J Antibioti(中國抗生素雜志),2003,28(2):74
[4] Barbara D G, Patrick J, Pascale S. Antisolvent and cosolvent effect of CO2 on the solubility of griseofulvin in acetone and ethanol solutions [J]. J Supercrit Fluids,2004,29(1):49
[5] Zhao B, Wang Y C, Ou Y P.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wave in plant extraction [J]. Chin Trad Herb Drugs(中草藥),1999,30(9):121
[6] Zhang H H, Qiu A Y, Liu J H, et al. Supersonic extraction for anthraquinone in Chinese Rhubarb [J]. Chin Trad Patent Med(中成藥),2005,27(9):1075
[7] Guo X W.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M](超聲提取及其應用). 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臟器生化藥品(臟器制劑)是指利用動物機體的各種臟器、腺體、體液和分泌物加工制成的生化藥品或工業用品,不僅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小和容易被人體吸收等特點,而且成本低、療效好。
我國應用動物臟器生產藥品的歷史悠久,數百年前就掌握應用牛黃、胎盤、雞內金和膽汁等治療疾病的技術,但因提取技術比較落后,只能小范圍、簡單地應用。隨著現代生化技術的發展,胰島素、胃膜素、細胞色素C、腦垂體制劑和孕馬血清等臟器制劑都能規模化生產。若配合當地生化制品生產廠家對動物臟器進行深加工,可顯著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
二、臟器的采集和保存
為了保證臟器有效成分不被微生物、氧氣等破壞,畜禽屠宰后必須在有效時間內把有用的臟器取出并及時進行保存,以便給生化制品生產廠家提供合格的原料。
1. 臟器的采集
①腦下垂體的采集。應在屠宰后45分鐘內采集,具體方法是(以豬為例,下同):先將豬頭放在工作臺上,頭頂向下,后腦朝操作者,用特制的半球形金屬小匙從后腦頂錐骨中伸入到大腦殼凸出之硬骨處,碰到硬骨后把匙稍向后退一點,此處有一塊軟骨,軟骨上面即為腦下垂體,對準后把匙頭向右上方一轉即可將其取出。取出后即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濃度50%以上丙酮中脫水,每24小時更換丙酮1次,3次后置純丙酮中保存于-4℃的冷庫。
②胃幽門黏膜的采集。胃幽門黏膜位于胃幽門區管腔內與十二指腸連接處,長7~8厘米。采集時先除去胃內容物,用冷水沖洗干凈,然后將胃翻轉使黏膜向外套在可轉動的圓木棍上,隨后用刀從幽門上方逐漸割開,割開后用雙手拉住黏膜,由上到下整片拉下。將黏膜上的肌肉、脂肪清除掉,用冷水洗凈,即可送冷藏間保存。
③松果腺的采集。松果腺在后腦正中、腦下垂體上方,半粒黃豆大小,粉紅色,外包薄膜,如不慎易碰破。采集時先把豬頭劈開,然后把腦子取出,在后腦部分,用快刀小心劈開,當劈到松果腺時輕輕將其取出。采出后應在冷庫中保存,也可以在75%酒精或50%丙酮中保存。
④甲狀腺的采集。甲狀腺位于喉管兩側,形似豬肺,每顆長約2.5厘米,顏色鮮紅。采集時從喉管兩側用刀尖將其割下,輕輕撕破膜皮,即可取出完整的甲狀腺。
⑤腎上腺的采集。腎上腺位于兩側腎臟上的脂肪組織中,長約2.5厘米,狹長呈圓形,俗稱“小腰子”。采集時先將周圍的脂肪組織(板油)劃破,然后將腎上腺割下,再用速凍法保存,或者用丙酮(濃度50%80%100%)梯度脫水后保存。
⑥脾臟的采集。脾臟位于胃附近的脂肪中,可用剪刀輕輕剪下,剝掉脂肪與薄膜,剝離時要注意勿將脾臟撕碎,并將周圍脂肪剔除干凈。
⑦的采集。呈卵圓形,在陰囊內左右各一,顏色褐紅。采集時用刀先將陰囊劃破,再割下,并清除周圍組織,清水洗凈后速凍保存,或用丙酮(濃度50%80%100%)梯度脫水后保存即可。
⑧卵巢的采集。卵巢在子宮兩側,位于輸卵管末端,形似蜂巢,顏色粉紅,將其剪下置于冷庫中保存。
2.臟器的保存
①冷凍升華干燥法。這是最理想的臟器保存方法,即在-40℃~-30℃條件下使臟器中的水分直接升華,使臟器組織干燥。應用這種方法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設備。
②冷凍法。將臟器組織平鋪于瓷盤中,厚度不超過10厘米,速送入冷庫,在-20℃條件下急凍,然后在庫中儲存,這樣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質。
③有機溶劑脫水法。一般用丙酮脫水,連續幾次處理可使臟器的含水量降到10%以下,這種方法處理不會影響到臟器的有效成分,又能長期保存,只是丙酮的價格較貴,成本較高。
④化學防腐法。通常用鹽或硫酸銨腌后陰干保存即可。此法對原料的有效成分可能會有一定的破壞,但由于操作簡便,價格低廉仍有其應用價值。
【摘要】
目的探討茉莉花根提取物對嗎啡依賴性小鼠的治療作用。方法90只小鼠隨機分為9組,分別為陰性對照組、模型組及茉莉花根石油醚等7種試劑提取物組。模型組及提取物各組皮下注射嗎啡2 d,每只小鼠注射劑量從8 mg/kg增加到75 mg/kg,提取物各組在注射嗎啡第2天用茉莉花根提取物灌胃,對照組及模型組等量生理鹽水灌胃。末次注射嗎啡后,腹腔注射納洛酮催癮,觀察小鼠主要行為學和植物神經癥狀表現。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戒斷反應明顯,說明模型成功;與模型組相比,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對小鼠戒斷治療作用明顯(P<0.01)。結論茉莉花根石油醚、氯仿和丙酮提取物能明顯對抗由嗎啡引起的依賴催促戒斷癥狀。
【關鍵詞】 茉莉花根提取物 嗎啡依賴 納絡酮 戒斷癥狀
海洛因濫用在我國越來越普遍,各地醫院及戒毒所紛紛采用傳統中醫中藥進行海洛因戒斷脫毒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2],日益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關注。茉莉花根醇浸膏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及催眠、鎮痛等中樞神經作用[3,4]。本實驗采用小鼠嗎啡依賴模型,探討茉莉花根提取物對戒斷反應的治療作用,為茉莉花根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昆明種小鼠90只,雌雄各半,體重(20.4±1.58)g,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小鼠購進后在實驗室適應2 d,然后分別將小鼠置于一直徑約15 cm,高40 cm的量筒中,將未經實驗即自行跳躍的小鼠剔除。合格小鼠隨機分成9組,每組10只,分別為陰性對照組、嗎啡模型組、茉莉花根提取物各組。
1.2 藥品及試劑鹽酸嗎啡注射液(沈陽第一制藥廠制造,批號941101);鹽酸納洛酮注射液(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051105)。茉莉花根購于藥材市場,由吉林醫藥學院藥學院雷鈞濤副教授鑒定為木犀科素馨屬茉莉Jasminmum samb WTBZac(L)Ait的干燥根及根莖。分別取茉莉花根100 g粉碎(過80目篩),用石油醚、苯、氯仿、乙醚、醋酸乙酯、丙酮、水等溶劑進行提取,分別記為茉莉花根石油醚、苯、氯仿、乙醚、醋酸乙酯、丙酮、水提取物。
1.3 方法
1.3.1 觀察小鼠跳躍次數將90只小鼠隨機分為陰性對照組、模型組及上述石油醚等7種試劑提取物組,每組10只,共9組。除陰性對照組外,模型組及提取物各組小鼠皮下注射嗎啡直至依賴形成。第1天注射5次,嗎啡劑量分別為8,16,25,50,75 mg/kg;第2天注射2次,劑量每次均為75 mg/kg。在第2天注射嗎啡的同時,提取物各組小鼠用茉莉花的各種提取物以2 g/kg體重灌胃給藥,2次/d,陰性對照組及模型組用等量生理鹽水灌胃。在末次注射嗎啡3 h后,腹腔內注射納洛酮20 mg/kg催癮,然后立即將小鼠放于初篩時所用的量筒中,觀察10 min內小鼠的跳躍次數。
1.3.2 觀察小鼠戒斷癥狀納洛酮注射后1 h內,觀察小鼠催促戒斷出現的各種戒斷癥狀,每15 min觀察1次,記錄動物戒斷癥狀分值,按改進的柳田知司評分標準進行評分[5],分別為異常姿勢(2分);高度激惹:觸碰(1分),靠近(2分);意向性震顫:間斷性(1分),連續性(2分);咬牙:間斷性(0.5分),連續性(1分);煩躁不安:輕度(0. 5分),明顯(1分);流淚(4分);腹瀉:軟便(4分),不成形(8分);流涎:輕度(1分),明顯(2分);體重減輕:2%(0分),2%~4%(5分),4%~6%(10分),6%~8%(15分)。然后將記錄的數據相加。
1.4 數據處理實驗數據采用±s表示,用t檢驗分別對戒斷跳躍次數和戒斷癥狀分值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茉莉花根提取物對嗎啡依賴小鼠催促跳躍實驗的影響本實驗采用劑量快速遞增法在兩天內使小鼠形成對嗎啡的依賴,用納洛酮催促,未經治療組即嗎啡模型組小鼠全部都出現了跳躍反應,證明依賴模型是成功的。各提取物組對嗎啡依賴小鼠催促戒斷跳躍反應見表1。由表1結果可知,石油醚提取物組小鼠跳躍反應減少最明顯,其次是氯仿提取物組及丙酮提取物組,這3組的結果與模型組相比較,差異極顯著 (P<0.01);另外,水提取物組和醋酸乙酯提取物組小鼠跳躍次數也有減少,與模型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余各組小鼠跳躍次數也有不同程度減少,但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納絡酮催促的嗎啡依賴小鼠的跳躍次數(略)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n=10
2.2 茉莉花根提取物對嗎啡依賴小鼠戒斷癥狀評分的影響模型組小鼠經納洛酮催促戒斷后的主要表現為觸碰或靠近時,出現高度激惹、腹瀉嚴重(不成形),出現激惹的小鼠為100%,腹瀉率為100%,出現明顯的舔毛、洗臉聳毛、、站立、豎尾等異常姿勢;大多數出現連續性咬牙癥狀,異常暴躁,不斷撞擊鐵籠,出籠欲望強烈;還出現明顯的流淚、流涎等植物神經癥狀;體重從造模前(25.895±4.763) g下降到造模后(24.548±4.561) g;戒斷癥狀分值為(46.7±6.1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十分顯著(P<0.01)。茉莉花根提取物對嗎啡依賴小鼠戒斷癥狀評分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見,石油醚、氯仿、丙酮提取物組對小鼠依賴型戒斷反應有顯著的效果,評分明顯降低,與模型組相比較,差異極顯著 (P<0.01);而水提取物組和醋酸乙酯提取物組小鼠依賴型戒斷反應也有一定的效果,與模型組相比較差異顯著 (P<0.05);其他各組效果不明顯,與模型組相比較無差異(P>0.05)。
表2 對照組與模型組戒斷癥狀評分結果(略)
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n=10
3 討論
盡管國際上對海洛因依賴治療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但大多是采用麻醉性鎮痛藥的療法,雖然在臨床上有一定的療效,但從理論到實踐上均擺脫不了以小毒代大毒,使病人不易徹底恢復健康及擺脫對藥物的依賴。中藥在對癥治療及全面調節機體機能有其獨到之處。祖國醫學從明代時期就開始對戒毒藥物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發掘行之有效的眾多方藥,但仍未找到一種安全戒斷的理想方法。國際上也把挖掘開發純天然、無毒副作用、效果顯著的戒毒藥物作為研究的重點。挖掘中醫藥戒毒寶庫,研制開發安全有效、適合我國國情的戒毒中藥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戒毒工作者的共同目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茉莉花根石油醚、氯仿、丙酮提取物對小鼠催癮后戒斷反應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而水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從提取成分分析,石油醚提取物中主要含甾體類、揮發油類等成分,氯仿提取物中主要含生物堿、香豆素、蒽醌類、酯、內酯等成分,丙酮提取物中主要含糖類、黃酮類、機酸類、酚類等成分[6],如果從這些成分中開發出安全有效、穩定可靠、無痛苦、無毒副作用的戒毒新藥,必將具有重大意義和廣闊前景。關于提取物中確切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由于條件所限,本研究未能完全解決,有待在今后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許繼艷. 溫陽通經藥對海洛因依賴大鼠戒斷癥狀及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 中醫研究,2008,21(2):14.
[2] 向曉輝,張宏偉,劉軍翔,等. 新生戒毒膠囊對海洛因依賴小鼠免疫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 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2):49,216.
[3] 王振學,王 惕,胡凌歌,等.中藥茉莉根戒毒效果前期研究[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2,2:41,26.
[4] 李 紅,蘭鳳英,閆大勇,等.茉莉根醇浸膏戒毒作用的前期研究[J].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2001,27(3):249.
分析了紡織品甲醛含量檢測過程中的取樣、試劑、萃取過程、顯色過程、冷卻過程、標準曲線制作等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紡織品;甲醛含量;檢測;影響因素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有機化合物,易溶于水、醇和醚。在紡織工業中,為了使面料具有防皺、防縮、阻燃等作用,或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劑中添加甲醛。含有甲醛的紡織品,在人們穿著和使用過程中,會逐漸釋出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發呼吸道炎癥和皮膚炎癥,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甲醛能引發過敏,還可誘發癌癥,對人體十分有害。所以必須重視紡織品中的甲醛問題,嚴格控制紡織品的甲醛含量,做好紡織品甲醛含量的檢測。
水萃取法是目前最為常用的紡織品甲醛含量檢測方法。檢測原理是將試樣在40℃的水浴中萃取一定時間,萃取液用乙酰丙酮顯色后,在412 nm波長下,用分光光度計測定顯色液中甲醛的吸光度,對照標準甲醛工作曲線,計算出樣品中游離的甲醛含量。
本文通過試驗和工作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影響甲醛含量檢測準確性的因素及提高檢測準確性的方法。
1 取樣的影響
取樣過程中一定要將剪碎的試樣密封保存后用水萃取,盡可能地減少樣品在取樣至萃取的過程中甲醛的揮發。在取樣的過程中,應在樣品的不同位置剪去試樣,保證取樣的均勻性。
2 試劑的影響
2.1 乙酰丙酮試劑的制備
在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150 g乙酸銨,用800 mL水溶解,然后加3 mL冰乙酸和2 mL乙酰丙酮,用水稀釋至刻度,用棕色瓶儲存,儲存12 h之后方可使用。在乙酰丙酮溶液的保存過程中,要確保在避光的條件下,棕色瓶的蓋子密封性良好,避免乙酰丙酮溶液長期與空氣接觸,影響其顏色變化,降低比色試驗的準確性。為提高乙酰丙酮溶液的顯色性,最好采購濃度較大的乙酰丙酮溶液,或者將采購后的乙酰丙酮溶液蒸餾一次,除去雜質等。在使用配制好的乙酰丙酮溶液時,最好先用乙酰丙酮溶液沖洗移液槍頭,盡可能提高比色試驗的準確性。
2.2 甲醛溶液的制備
標準中給出了濃度約為37%(質量分數)的甲醛原液的配制方法,但由于其滴定終點比較難確定,所以試驗中使用的甲醛原液一般都是購買的標準溶液。在稀釋甲醛標準溶液過程中,要確定稀釋用容量瓶定容的準確性及稀釋用水符合標準。
3 萃取過程的影響
3.1 萃取溫度對結果的影響
標準中要求萃取溫度為(40±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試驗中選取20℃、30℃、40℃、50℃、60℃分別作為萃取溫度,對樣品進行甲醛含量的檢測。表1為試驗數據。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萃取溫度的升高,吸光度增高,甲醛含量提高,這是因為溫度的升高會加快分子的運動,越來越多的甲醛被萃取到溶液中。因此在甲醛含量的檢測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萃取溫度,以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3.2 萃取時間對結果的影響
標準中要求萃取時間為(60±5)min,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試驗中選取40 min、60 min、80 min、100min、120 min分別作為萃取時間,對樣品進行甲醛含量的檢測。表2為試驗數據。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吸光度先是增高,而后趨于穩定,這是因為隨著時間增加,溶液中萃取越來越多的甲醛直至飽和狀態,此時甲醛含量趨于穩定。
3.3 其他萃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萃取后的溶液不能直接用于顯色試驗,而是要經過過濾處理。溶液經過濾后,要盡可能地確保溶液的清澈(樣品褪色除外),沒有細小的懸浮物。根據朗伯-比爾定律,懸浮物質存在于溶液時,入射光通過溶液后會有一部分光因散射而損失,使吸光度增大,產生正偏差。因此,為了得到準確的測試結果,應該盡量避免和去除懸浮干擾物,尤其是濾紙上的細小紙纖維。
4 顯色過程的影響
4.1 顯色溫度對結果的影響
標準中要求顯色溫度為(40±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試驗中選取20℃、30℃、40℃、50℃、60℃分別作為顯色溫度,對樣品進行甲醛含量的檢測。表3為試驗數據。
表3 顯色溫度對甲醛含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顯色溫度的增加,甲醛含量增加,這是因為溫度的升高有利于溶液中甲醛、乙酰丙酮和銨離子發生反應,生成穩定的黃色化合物。此種化合物在412 nm處有最大吸收,根據在該波長處的吸收度與甲醛濃度成比例關系,進而對甲醛進行定量分析。
4.2 顯色時間對結果的影響
標準中要求顯色時間為(30±5)min,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試驗中選取20 min、25 min、30 min、35min、40 min分別作為時間,顯色對樣品進行甲醛含量的檢測。表4為試驗數據。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甲醛含量的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即時間在顯色過程中的影響相對較小。
5 冷卻時間對結果的影響
標準中要求冷卻時間為(30±5)min,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試驗中選取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分別作為冷卻時間,顯色對樣品進行甲醛含量的檢測。表5為試驗數據。
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冷卻時間的增加,甲醛含量先是減小,而后趨于穩定,即冷卻時間對甲醛含量的影響相對較小。
6 標準曲線的影響
本試驗標準曲線的計算是由軟件根據不同濃度下的甲醛在乙酰丙酮顯色液中的吸光度值,由二元方程y=a+bx得出的。試驗中至少要有5種濃度甲醛與乙酰丙酮混合液的吸光度是確定的。由于乙酰丙酮試劑長期貯存后其靈敏度會稍起變化,因此每周都要校正標準曲線。由于試驗中存在誤差,各對應點并不能都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要對對應點作出刪除或者重新測定的處理,以增加R值達到標準要求。此操作存在人為誤差,故應盡可能地將R值達到最大。
在試驗前應將比色皿清洗干凈;在進行吸光度測定時,要快速清洗比色皿避免前一次測定溶液對此次測定的影響。
7 其他影響因素
在工作中,常遇到樣品在萃取的過程中褪色的問題,特別是純棉和蠶絲制品。對于此類問題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去除樣品空白的方法。但當褪色比較嚴重時,就應采取雙甲酮確認的方法,來確定吸光度偏大的原因是否由樣品的顏色引起的濃度偏大。
8 結論
關鍵詞:蘿卜硫苷; 遲發型變態反應;影響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247-02
蘿卜硫苷(Glucoraphanin)是硫代葡萄糖苷的一種,其降解產物為異硫代氰酸鹽[1],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產物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癌細胞繁殖、保護DNA免收損傷、防止抗癌細胞轉移[2][3],還可以抑制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為了探討蘿卜硫苷對機體的細胞免疫調節功效,本實驗選用不同劑量的蘿卜硫苷進行動物實驗研究。
1材料
1.1實驗動物: KM小鼠,SPF級,雄性,小鼠體質量18―22g,長沙市天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號:SCXK(湘)2014-0011。
1.2 試劑及藥品:二硝基氟苯(DNFB) ,CMC,綠元膠囊,蘿卜硫苷(九江華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丙酮,水合氯醛,松香,石蠟
1.3 儀器:電子天平(AL204,梅特勒),青霉素小瓶,250微升注射器,打孔器,凈化工作臺,培養箱
2試驗方法
2. 1 動物分組
KM小鼠,常規飼養,自由采食和飲水,每日光照時間 1 2 h,適應環境1周后,經臨床觀察健康者進行分組。隨機分為4組:模型組、陽性藥組、蘿卜硫苷高低劑量組,每組小鼠各12只 。
2.2 DNFB溶液配制
DNFB應新鮮配制。如欲配制1% DNFB 5ml,可稱取DNFB50 mg,置清潔干燥的青霉素小瓶中,將預先配置好的5ml丙酮-生理鹽水溶液(丙酮:生理鹽水=1:1),倒入小瓶,蓋好并用膠布密封,混勻后,用250微升注射器通過瓶蓋取用。
2. 3 給藥方法[4][5]
模型組包括致敏(背部涂抹DNFB)和誘發(少量DNFB涂耳)步驟,采用灌胃方式給藥,給予藥物用CMC溶液替代;陽性藥組包括致敏(背部涂抹DNFB)和誘發(少量DNFB涂耳)步驟,采用灌胃方式給予綠元膠囊保健品800mg/kg;蘿卜硫苷高低劑量組包括致敏(背部涂抹DNFB)和誘發(少量DNFB涂耳)步驟,采用灌胃方式給予蘿卜硫苷(300、600 mg/kg),連續6天給藥。
2.4 遲發型變態反應
選用KM小鼠,采用5%水合氯醛(10ml/kg)進行麻醉,采用松香和石蠟對以上各組小鼠背部進行物理除毛,范圍約為3cm*3cm,并將1% DNFB丙酮-生理鹽水溶液50微升均勻涂抹致敏。
2.5 TH反應的產生與測定
背部致敏第5天后將1%DNFB溶液10微升均勻涂抹于小鼠右耳(兩面)進行攻擊。攻擊24 h,頸椎脫臼處死小鼠,剪下左右耳殼,用打孔器取下9mm的耳片,稱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為腫脹度。
2.6 實驗數據統計
采用spss11.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試驗結果
結果表明,蘿卜硫苷各劑量組小鼠右耳經1%DNFB丙酮溶液攻擊后明顯腫脹,重量高于左耳,其中,高劑量組左右耳重量的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圖1 ) 。
4.結論
本研究通過用蘿卜硫苷遲發型變態反應試驗對小鼠免疫作用的影響進行了初步探究。結果表明,蘿卜硫苷的兩個劑量組均能增加小鼠的腫脹程度,且隨著劑量的增加,其功能增強,表明蘿卜硫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T細胞增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修麗麗,鈕昆亮.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產物[J].江科技學院學報,2004,16(3):118-121
[2] 李志邈,曹家樹.蔬菜的抗癌特性[J].北方園藝,2001,4:4-6.
[3] Higdon J V,Delage B,Williams D E,et al.Cruciferous vegetables and human cancerrisk:epidemiologic evidence and mechanistic basis[J].pharmacol Res,2007,55(3):2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