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6: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秋夕杜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2、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3、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4、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5、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9、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10、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11、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周密《西塍廢園》
12、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13、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渾《搗衣詩》
14、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15、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
16、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1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白樸《天凈沙。秋》
18、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20、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禎《江上》
2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2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九辯》
23、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24、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25、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辛棄疾《昭君怨》
26、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27、樹樹秋聲,山山寒色。——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28、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范云《別詩》
1、銀燭秋光冷畫屏翻譯: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
2、原文:《秋夕》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3、翻譯:
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來源:文章屋網 )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牛郎織女星。
自古螢火蟲就承載了人類關于夏夜的太多美好回憶,它就是入夏的一種符號。讀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夏日月夜、點點星燈,唯美浪漫。這些“星燈”可就是螢火蟲點亮的,一閃一閃、搖曳多姿。
然而如今,唯有生態環境良好的草叢河畔,才能發現螢火蟲,想要享受“輕羅小扇撲流螢”,已成一種奢華。那么,這化身“夏夜星燈”的精靈,它們都隱匿在哪里呢?它們又如何走過漫漫一生?為何說它發光,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
螢火蟲利用腹部特化的發光器內的熒光素、螢光素酶、氧及ATP(三磷酸腺苷)進行生化反應而發光。熒光素是一種熱抗性的底物,是螢火蟲光的來源。熒光素酶起觸發器及催化劑的作用。氧是氧化劑。ATP、熒光素及熒光素酶三者結合成為一個復合體,經氧化作用發光。
螢火蟲屬鞘翅目螢科與凹眼螢科,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屬完全變態昆蟲,幼蟲期時間最長,占80%以上的生命周期。它在每個時期都可以發光,下面將以一年生胸窗螢為例展示螢火蟲的生活史。
當年 10月
產卵期
自然界中,螢火蟲成蟲后,雌蟲愛選草地、水邊的苔蘚植物或潮濕地面來產卵,每只產卵50~100粒,淺黃色,卵夜間會發出微弱的光。
第二年 6月初
2齡幼蟲
1齡幼蟲在蛻皮后,變成2齡幼蟲,此時的幼蟲已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胸部有三節,腹部八節,還有六只細長腳。
第二年 4~5月
1齡幼蟲
螢火蟲的卵經過漫長的冬季后,來年4月中下旬開始進入孵化期(約兩周),5月則進入孵化高峰期。初孵化的幼蟲乳白色,為1齡幼蟲,隨后體色漸漸加深。
第二年 8~9月中旬
4齡幼蟲
3齡幼蟲發育成熟蛻皮后,變成4齡幼蟲,至此,螢火蟲漫長的幼蟲期漸漸進入尾聲。
第二年 7月
3齡幼蟲
2齡幼蟲蛻皮后就是3齡幼蟲了,胸窗螢幼蟲喜捕食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有些其它種類的螢火蟲幼蟲,則以蚯蚓、螺類、小型昆蟲(如螞蟻、白蟻)為主食。
第二年 10月
成蟲
螢火蟲由蛹羽化為成蟲后的兩三天,會爬出土層覓偶,雄螢在后很快死去,雌蟲在產完卵后生命也就終結了。所以看到在夏夜點著“星燈”找伴的螢火蟲,不要去打擾它們哦。
第二年 10月初
蛹期
1、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
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4、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李商隱《七夕》
(來源:文章屋網 )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5、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8、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9、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1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1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劉備語
1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16、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17、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0、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1、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22、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9月的第一縷秋風使大地褪去了夏季的熾熱,沒有了知了的喧囂,沒有了空調所帶給人們的不自然。它引領著我們進入另一番天地,那里會讓我們忘記煩惱,只留戀那里的美景。
秋天有著如夕陽般的火紅,金黃的稻谷用最美的容顏迎接太陽。它的凄美引無數詩人盡折腰: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陶淵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他們用美妙的詩句寫出了對秋的熱愛。都說秋天是凄涼的代名詞,因為秋天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因為秋天樹葉會飄落,樹木會光禿,風中也透著絲絲涼意。古代詩人常常以描寫秋景來寄托對家人的思念,詩句里的悲涼讓人為之觸動。但同時秋天也是希望的代名詞,它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其實在秋天當火紅的樹葉一片片從樹上飄落,一陣秋風吹過,掀起無數落葉時,當你漫步在這樣的情境中時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凄涼,而是一個人的幽靜,傾聽萬物的私語。你不會感到孤獨,因為有著美景的陪伴。
秋天更是旅游的好季節,我們走在田間小路上,風兒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頰,帶走我的汗水,蜻蜓在身邊自由飛翔,清澈的河水載著落葉流向遠方。我可以盡情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也可以調皮的鉆進稻田里,與那茁壯的稻谷比比誰高誰低。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里面是另一個世界,無數的精靈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忙碌著。這樣的景物讓我陶醉無法自拔。
秋天,沒有夏天的熱浪,沒有冬天的寒冷。它的到來是自然的饋贈,是為大地的一次洗禮。這樣的秋天怎能不愛。
一年級:藍顏girl
“囊螢夜讀”的故事已載入教科書中,可以說是膾炙人口。說的是1700年前,有位叫做車胤的窮孩子,讀書很刻苦,就連夜晚的時間也不肯白白放過,可是又買不起點燈照明的油,他就捉來一些螢火蟲,裝在能透光的紗布袋中,用來照明讀書。有一天,大風大雨,沒有辦法捉到螢火蟲,車胤在家長嘆:“老天不讓我達到完成學習的目的啊!”一會爾,飛來一只特大的螢火蟲,停在窗子上,照著他讀書,讀完了,它就飛走了。后來車胤竟成為有名的學者。這也算是螢火蟲的一種實用價值吧。
文人墨客也不會忘記對它的稱頌。“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這是唐詩中的絕妙佳句,早已膾炙人口。螢火蟲幼蟲常在腐草堆中覓食小蟲,故有“腐草為螢”之誤。李商隱《隋宮》中,也有“于今腐草無螢光,終古垂楊有暮鴉”之句。 螢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有“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寫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楊玉環的情景
我國古書《古今秘苑》中有這樣的記載:“取羊膀胱吹脹曬干,入螢百余枚,系于罾足網底,群魚不拘大小,各奔其光,聚而不動,捕之必多”。
傳說隋煬帝游山時,用斛(古代量糧食的工具)裝集螢火蟲。到了夜晚,在酒甜興濃時,開籠放螢,霎時光照山谷,似萬盞燈火,經久不熄,用以取樂。
螢火蟲為人利用在國外也有記載。非洲有種螢火蟲,個體大,發的光也亮,當地人捉來裝入小籠,再把小籠固定在腳上,走夜路時可以照明。古代墨西哥海灣海盜很多,航海人不敢點燈,就用螢火蟲代替。英國人用玻璃瓶裝上許多螢火蟲沉到海里引誘魚來,可以捕到很多魚。西班牙的婦女用薄紗包住螢火戴在頭上,閃閃發光。
在南美洲的熱帶地區有種巨螢,體長達50毫米,它發出的光像一顆大鉆石那樣閃爍耀眼。17世紀的西班牙軍隊,曾用這種巨螢偽裝了夜戰部隊,用以欺騙敵軍;當敵軍在西印度群島登陸偷襲時,發現林中由巨螢發出的無數的"火光",以為是西班牙軍隊大炮上的火繩,便急忙乘船逃走。
無獨有偶,我國臺灣的繭火蟲,種類多,體也大,有些種類夜晚放出的光像霓虹燈一般。本世紀初,日本侵占臺灣。有一天晚上日本侵略者看到遠處有很多“燈火”、以為當地居民起來造反,便連忙開炮,打了半天,競無一點回響,后來才知道,“燈火”實為螢火蟲。這件事被人們傳為笑話。
在中國,傳統節日在有些方面確實很有意思。注意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如果農歷日月重逢的話很多時候都是節日,比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具體不太清楚,但記得風俗好像有什么“地菜煮雞蛋”……總之在單數的月份除了四月四和八月八其余都是節日。再順便普及一下知識,六月六也是節日,很多少數民族就在這一天過年,布依族好像也是在那個時候舉行盛大的歌節。
如今是農歷七月,流火的季節,明天迎來的自然是農歷的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女兒節”,至于能不能算是情人節這個不太好說,畢竟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好多問題都有較大爭議。比較顯明的有兩個,第一個是國花的爭執,牡丹和梅花的爭執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止;第二個便是著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到底是元宵節還是七夕節,這個也沒有明確答案,但元宵節的優勢似乎更大一些。當然建議兩個都被稱為情人節的建議也有,個人感覺這類人一般都是商家。如果把利益和中國傳統文化拉扯到一起,那這個民族就是很悲哀的。所以中國也很悲哀,所以當今才會連一個節日(不單是這個情人節,還有以前提倡的“中華母親節”)都不能被普遍認同,傳統節日抵不過洋節,,傳統文化抵不過西方文化,民族風俗抵不過商業化,民族精神也抵不過拜金主義,一切都亂成一團。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簡單一句,和對中華文明根的沖擊。我們又何以如此之亂,原因也很簡單,中華民族的信仰已經被基本沖垮,短時間很難復蘇;西方文明以及進入中國,卻也很難在短期固定成為新的信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這個時代充滿的全是浮躁和迷茫。
莫談國是,先話情人節。
中國傳統中的情人節,嚴格意義上來講確實是元宵節。封建的女子結婚之前基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尤其在大戶人家,深埋春閨是未婚少女生活中最大的主題。因此“懷春”一詞的來源也在于此。因為除了父兄很少見到青年男子,所以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在“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崔鶯鶯一見到張生或者“墻頭馬上”中李千金見到裴俊軍立刻就能心生愛慕,畢竟見過的男人太少啊。說實話,家里憋著女孩子揪心,男孩子其實更揪心。為了避免雙方憋死,給祖國的未來留下青年一代,傳統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節日——元宵節,又叫做上元節。節日的傳統是觀燈,到這一天,婦女少女都會被允許出門,這就給男子,或者說男女一個眉目傳情的機會,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月上柳梢頭”的一幕。歐陽修的《生查子》寫的就是北宋時期的元宵節,男女該日約會已經成俗。所以元宵節傳統意義上來講確實是情人節。
至于能跟七夕跟情人節聯系自然也有很多理由。七夕本是牛郎織女相會之日,可惜古人沒有從中提出愛情的元素,只是想到織女見牛郎一面著實不易,她高興可能會把織物的妙手傳授給天下的女孩,所以七月初七很自然的成為了“乞巧節”和“女兒節”。如果說沒有愛情元素也算很牽強,畢竟傳說中這一天晚上能在葡萄架下聽見牛郎織女的竊竊情話。如果這個傳說就能讓現代人認為七夕節足以成為情人節,自然還不夠充分,另一個來源本人感覺應該來自于一句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有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自然也算是現代人認為七夕是情人節的“鐵證”吧。這樣看來,作為紀念,認為七夕是情人節也算是無可非議的事情啊!不過本人還是傾向于元宵節。
說到這里,想想中國很多傳統文化都已經被遺忘,其中七夕的“夕”就有獨特的解釋,可惜我翻遍典籍也查不出來,也算是我的悲哀吧。
七夕無他事,閑談情人節,如此也算甚好。末了一首詩,杜牧的《秋夕》,今天寫最合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元氏縣二職中學初一:日本小鎮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
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
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
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黃。《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后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
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
不道人間巧已多。
《古意》
----(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
月下穿針拜九宵。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針易,
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
明月試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
月下穿針拜九宵。《鷓鴣天七夕》
----(宋)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馬嵬其二》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田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
----(唐)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云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鵲橋仙》
----(宋)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一、腹有詩書,曲徑通幽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在詩歌學習中,多了解一些掌故知識,不但能開闊視野,而且有助于答題。
【例1】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半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注】蔡家親:魏晉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孫,后人以“蔡家親”借指表親。
問題:詩題首冠一個“喜”字,作者是怎樣表現“喜”的?
參考答案:這里要注意詩中的反襯手法。詩人自身處境孤苦,外弟的來訪帶來了極大的慰藉,從側面表現了作者的喜悅。
從答案看,詩后的注釋似乎可有可無,但是如果不點名“蔡家親”即指外弟這樣的表親,恐怕有學生會糾結于盧姓外弟與蔡姓親戚之間的關系。而有了這個注釋,學生就會了解典故,掌握新的知識,從而有所收獲。
【例2】
垂柳
唐彥謙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注】相傳楚王喜歡細腰女子,宮女為迎合他,而多有餓死。
問題:試簡要分析作者借“柳”表達出的感情。
參考答案:第一、第二句盡寫垂柳之美,第三、第四句筆鋒一轉,聯想到典故,托物寄情,巧妙地諷刺了世人窺探皇帝意向,逢迎諂媚的丑惡現象。
離開了注釋,學生容易將詩歌的感情誤讀為對柳樹姿態的贊美,畢竟“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美妙印象已深入人心。而有了詩后注釋“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提醒,能使學生對詩歌做出到位的解讀。
二、知人論世,把握全局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詩歌教學提出了要求: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而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也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對理解詩歌很有幫助,這是詩歌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3】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杜甫歷經離亂,開始有了安身之處,即成都草堂。春暖花開,杜甫獨自散步江邊,寫下本詩。
問題:這首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的詩歌自然多是“沉郁頓挫”的風格。還好有了詩后注釋,于是撥云見日,這首詩只是作者表達純粹的喜悅這么簡單。
【例4】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主張改革而被削職為民,于蘇州建滄浪亭,隱居不仕,本詩作于此時。
問題:你認為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表面看,詩中寫的是閑情。但是有了文后的注釋,就會明白:原來,這是壓抑著痛苦的閑適。不發牢騷不等于真的放開一切,靜謐的環境,看似詩人有寵辱皆忘的淡泊,但是實際上只是詩人痛苦的克制壓抑自己而已。
三、關注細節,贏得成功
詩歌鑒賞分值雖小,但涵蓋的內容卻不少。學生要想得高分,就必須學會從多個角度去解讀詩歌,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線索,因為“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努力讓答案更加全面、完整才行。
【例5】
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罷免。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問題: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第一、第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從這些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第三、第四句寫了作者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鳴叫中關上門,世態炎涼,冰冷入骨。
通常學生會落入“寂寞之感”“惆悵之心”的窠臼,沒有關注到詩人處境的變化,于是“世態炎涼”這個得分點很容易被忽視,而不全面的回答自然影響到得分。“張羅地”并不難解,而注釋里特別提到,自有其用意。
【例6】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潼關,杜甫身陷賊營在長安所作。
問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自己的離愁和對妻子的思念”這點應該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在注釋別強調了詩人思家而不得歸是因為陷敵,于是詩中除了有小家情結,還有一個更大的牽念――對國事的關心,憎恨離亂。
四、前后照應,相得益彰
詩歌試題中,本就有題目、意象、關鍵詞等內容暗示著答案,學生在答題時再結合相關注釋,通過前后照應來理解詩歌,自然就會得到正確答案了。
【例7】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問題:“臥看”二字逗出了怎樣的情思?試作簡析。
因為詩中有“撲流螢”之說,學生很容易聯想到“寶釵撲蝶”的嬌憨,于是把畫面理解成為女孩子的少年游戲。可是正確答案卻是“如花美眷,流年似水的哀愁感嘆”。這基調的全然不同,是為什么呢?首先,這里有“冷”“涼”的反復渲染,清冷的基調并不隱晦。其次,“秋夕之小扇”總有那么多不合時宜。再次,可以看注釋:“流螢,即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傳說腐草化螢。”“腐草化螢”,暗示了它只出沒于冷清幽僻的地方,這為詩文添上了又一抹冷的色調。
【例8】
詠史
戎昱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注】安史之亂后,唐國力衰弱,憲宗召集大臣商議邊塞政策,大臣大多持和親之論。
提問:這首詩歌用什么手法表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一、12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
1詩人____________.在《觀滄海》一詩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滄海》一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滄海》中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宏偉意境,抒發了作者寬廣胸懷和豪邁氣概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觀滄海》一詩中寫大海水波動蕩,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觀滄海》中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觀滄海》中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詩人___________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手法表達詩人對朋友深切關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詩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游子思鄉情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凈沙·秋思》中寫秋天農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凈沙·秋思》中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羈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凈沙·秋思》中點名主旨,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詩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詩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念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詩人_________在《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寫自己對飽受戰爭憂患的人民等同情,對早日評定安史之亂等渴望等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詩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思念家鄉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詞》中能夠表現詩人________昂揚奮發的創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詞》中體現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獨創新視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詞》中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詩云:“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極言秋之悲涼,《秋詞》中與之情調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詩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將來與親友團聚、剪燭夜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設想未來相逢景象,表達深沉離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蘊含宦途失意、羈旅他鄉,思鄉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涼蕭瑟的景色之中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詩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觸景生情,把現實與夢想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強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關》表現作者___________渴望沖決落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論語》十二章
1.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記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舍棄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誤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強調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論語》中表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語》中強調對學習的熱愛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論語》中強調堅定信念,廣泛學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誡子書》諸葛亮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燈聯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聯想到街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寫作者堅信牛郎織女“定然在天街閑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積累拓展
天街夜色涼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爭將世上無期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七夕》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
東漢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膾炙人口:“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人從織女的角度寫相思的苦衷,情味深長,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描繪得更加人間化。
南北朝梁朝宗懔在《荊楚歲時記》這樣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因此,人們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農歷七月初七之夜,稱為“七夕”。古往今來,人們愛在這晚仰望天空,觀其相會,并津津有味地談論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天上當然沒有牛郎、織女,它們只是兩顆恒星。至于天河,也不過是無數恒星發出的一片芒芒白光而已。唐代詩人杜甫在詩中提出疑問:“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詩人的懷疑是對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不過是一個神話。但人們卻喜歡這個神話傳說,因為它表達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渴望團圓、向往未來的美好之情。
歷代歌詠七夕的詩很多,每每寫的是天上的牛郎織女,寄托的卻是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七夕》詩云:“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弦月籠煙,長空澹澹,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亙古以來,年年如此,而多少歡情離恨,都會集在這一夜之中啊。
唐朝詩人杜牧《秋夕》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夜已深了,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可以說,宮女的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那種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見于言外。
唐朝詩人李商隱的《馬嵬》中有這樣一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前句指的就是當時御林軍進行兵諫,請求唐玄宗誅殺楊國忠、賜死楊貴妃。而后句指玄宗與楊貴妃回想起當初七夕佳節在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并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真是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說到乞巧,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園雜興》卻別具一格:“朱門乞巧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富貴人家乞巧之聲歡騰,農戶人家入夜卻是靜悄悄的。他們本來就有耕田、織布的本領,何需再向天上的牛郎織女乞巧呢!這首新奇的小詩,熱情地贊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宋代詩人楊樸的《七夕》也饒有趣味:“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詩句以埋怨織女的口氣說,年年向你乞巧,你都把巧給予人間,難道你不知道人間的奸巧虛偽已經多得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