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化學符號

化學符號

時間:2023-05-30 09:25: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學符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化學符號;大小寫;正斜體;上下標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1-0005-02

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化學與化工類編輯需要從擁有的知識中提取適合學科特點的專業知識來進行高效率工作。化學像“第二外語”,可見書稿中符號之多。化學符號是化學專業的學術交流語言,真實形象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及性質,書寫有特殊規律和要求。20世紀偉大建筑師密斯?凡?德羅,在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設計的成敗因素時,他只說了兩個字:細節!在他看來,細節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在此,談談化學書稿中細節小問題――化學符號的正斜體、大小寫和上下標。

1 化學符號的正斜體和大小寫

1.1 元素符號

元素英文名稱和符號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定并公布,中文名稱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批準并公布。化學式、方程式中元素符號,用正體;兩個字母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大寫,第二個小寫。如Ca、CH3CH2OH。

對于形狀相似的元素符號、化合物的化學式符號,應注意區分,如Co(鈷)―CO(一氧化碳),No(锘)―NO(一氧化氮),Ba(鋇)―Ra(鐳),Nb(鈮)―Nd(釹)―Np(镎),HF(氟化氫)―Hf(鉿)等。

1.2 量和單位符號

在化學中常用量及單位符號,要依據《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規則》(GB3101―1993)、《物理化學和分子物理學的量和單位》(GB3102.8―1993)等規定書寫。

一般量用規定的斜體字母(量符號)來表示,單位用正體字母表示。

1.2.1 體積

體積:V(大斜);L(大正)、mL(m小正,L大正)、m3(小正)、cm3(小正)、mm3(小正)。

只有“L”用大寫正體。在中小學教材中用“mL”,在高等教育化學與化工類、生理學教材及科技期刊中也用“ml”,二者皆可,要求全書統一。

1.2.2 密度

1)(質量)密度:ρ(希文小斜);

固體g/cm3,液體g/cm3、g/mL,氣體g/L(L大正,其余小正)。

2)相對密度:d(小斜)。

1.2.3 溫度

1)熱力學溫度:T(大斜);K(大正)。2)攝氏溫度:t(小斜);℃(大正)。

1.2.4 壓強

壓強:p(小斜);Pa(P大正,a小正),kPa(k小正),MPa(M大正)。

1.2.5 物質的量及相關量

1)物質的量:n(小斜);摩爾mol(小正)。

2)物|的量濃度:c(小斜),mol/L(mol小正,L大正)。

3)摩爾質量:M(大斜);g/mol(小正)。

4)氣體摩爾體積:Vm(V大斜,m小正下標),22.4L/mol(標況)。

5)相對分子質量:Mr(M大斜,r小正下標);高分子化合物用道爾頓Da(D大正,a小正)為單位。

6)相對原子質量Ar:(A大斜,r小正下標)。

1.2.6 有關能量的量

1)熱量:Q(大斜);J(大正),kJ(k小正,J大正)。

2)焓、焓變:焓H(大斜),焓變ΔH(Δ正體,H大斜),摩爾焓Hm(H大斜,m小正下標);kJ/mol(k小正,J大正,mol小正)。

3)熵變:ΔS(大斜);J/K(J大正,K大正)。

4)吉布斯自由能及其變化:吉布斯自由能G(大斜),其變化ΔG(Δ正體,G大斜),摩爾吉布斯自由能Gm( G大斜,m小正下標);kJ/mol(k小正,J大正)。

5)活化能:Ea(E大斜,a小正下標);J(大正),kJ(k小正,J大正)。

6)電離能:I(大斜),kJ/mol。

7)電子親和能:E(大斜),kJ/mol。

8)晶體場穩定化能和分裂能:穩定化能E(大斜),八面體場分裂能Δo(Δ斜體,o小正下標),四面體場Δt(Δ斜體,t小正下標),平面正方形場Δs(Δ斜體,s小正下標);單位均為kJ/ mol(J大正,其余小正)。

1.2.7 有關反應速率的量

若表示正、逆反應速率,“正” “逆”用下標正體,如v正、v逆,也可用括號形式如v(正),v(逆)。

2)化學計量數:γB(γ希文小斜,B表物質,大正下標)。

3)轉化率:α(希文小斜);%(正體)。

1.2.8 質量分數、摩爾分數和氣體體積分數

1)質量分數:ω(希文小斜),用百分數%或小數表示。

2)摩爾分數:x(小斜);用小數表示。

3)氣體體積分數:?(希文小斜);用小數表示。

1.3 物質聚集狀態符號

固體s,液體l,氣體g,水溶液aq,溶液sln,凝聚相cd,流體相fl,液晶lc,晶體cr,非晶體am,玻璃態vit;字母均為小正。

1.4 幾個重要常數符號

阿伏加德羅常數:NA(N大斜,A大正下標),6.02×102 3mol1?。

摩爾氣體常數:R(大斜),8.314J/(mol?K)

法拉第常數:F(大斜),9.648×104C/mol。

普朗克常數:h(小斜),6.626×10- 3 4J?s。

反應速率常數:k(小斜)。

化學平衡常數K(大斜);Kc(K大斜,c小正下標);Kp(K大斜,p小正下標)。

溶度積常數:Ksp(K大斜,sp小正下標)。

水的離子積常數:KW(K大斜,W大正下標)

電離常數:Ka、Kb(K大斜,a、b小正下標)

1.5 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符號

1.5.1 原子結構符號

1)原子組成中微粒數:質量數A(大斜),質子數Z(大斜),中子數N(大斜);如

AZ X(X大正,元素符號)。

2)電子層:電子層K、L、M、N、O、P、Q(大正),電子層數n(小斜);電子亞層s、p、d、f(小正)。

3)原子軌道:px、py、pz、dx y、dx z、dy z、dx 2 - y 2、dx 2 - z 2、dy 2 - z 2(p小正,x、y、z小斜下標);描述電子運動狀態的四個量子數有主量子n(小斜),角量子數l(小斜),磁量子數m(小斜),自旋量子數ms(m小斜、s小正下標)。

4)化學鍵:σ鍵、π鍵(希文正體)。

1.5.2 元素周期律符號

“族”的符號,如主族IA、IIA…VIIA,副族IB、IIB…VIIB,羅馬數字和字母都用正體;“周期”的周期數1、2...7,用阿數、正體。

1.6 表示旋光性、構型、構象、異構體、取代基位置的符號

1)旋光性:右旋d (小斜),左旋l (小斜),外消旋dl(小斜),內旋i(小斜)。

2)構型:氨基酸、肽類、糖類等結構,取代基在右側D(大正),取代基在左側L(大正);含雙鍵化合物的順、反式結構,順式Z(大斜),反式E(大斜)。

3)構象:手性化合物空間結構,順時針R(大斜),逆時針S(大斜);分子空間構象,順疊sp(小斜),順錯sc(小斜),反疊ap(小斜),反錯ac(小斜)。

4)異構體(鏈異構):正n(小斜),異i(小斜),新N e o(N大斜,eo小斜),仲s(小斜),叔t(小斜)。

5)取代基位置:苯環上取代位,鄰位o - (小斜),對位p-(小斜),間位m-(小斜),異位iso-(小斜);衍生物取代基在碳鏈上位號常以與官能團相連的碳為第1位,第2位α,第2位β……端位ω,字母為希文小斜;取代基與雜原子N、O、P、S等相連,用N-,O-,P-,S-表示取代基的位號,用大寫斜體。

1.7 基團縮寫符號

甲基Me,乙基Ee,丙基Pr,丁基Bu,戊基Am,芳基Ar,乙酰基Ac,烷基Alk,卞基Bz,苯基Ph,烴基R;字母是正體,第一個大寫,第二個小寫。

1.8 圖像中的符號

笛卡兒坐標軸一般應按標準用x、y、z(小斜),原點O(大斜);當坐標軸標注數值且從零開始時,在原點上使用數字“0”。幾何圖形中表示點、線、面、體的字母用斜體,字母大小寫根據需要確定。

1.9 其他化學符號

表示酸堿性pH(p小正,H大正);溶解度S(大斜);電離度α(希文,小斜);水解度h(小斜);電負性x (小斜);電極電勢φ?(φ希文、小斜,?上標正體);表示具體物質A、B,X離子等,其中的A、B、X用大寫正體。

2 化學符號的上下標

化學符號的規范書寫,使書稿行文更加美觀,這些符號不再晦澀難懂,而像美麗的音符,使讀者讀化學化工類書,容易理解、賞心悅目。編輯應多關注細節小問題,掌握編輯技巧,游刃有余應對書稿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精品圖書。

參考文獻

[1]汪繼祥.作者編輯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12-316.

[2]新聞出版總署科技發展司.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M].3版,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415-426.

第2篇

一、元素概念的理解 

由上圖可直觀得出,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構成,過氧化氫分子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硫酸分子由硫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氧化汞分子汞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由于上述不同分子里的氧原子都有8個相同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在化學上把核電荷數為8的一類原子總稱為氧元素。可見元素是對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核電荷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并且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二、元素符號、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右圖是裝有氧氣的集氣瓶,由圖示可直觀得出: 

1.元素符號“O”表示的意義:宏觀方面:表示氧元素;微觀方面:表示1個氧原子。 

2.化學式“O2”表示的意義:宏觀方面:表示氧氣,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微觀方面:表示1個氧分子,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 

三、元素符號、化學式周圍數字的意義 

化學符號周圍數字常見情況用圖示法進行分類、對比、推理和歸納如下: 

⑴正前方的數字:只有微觀意義,即某種微粒(分子、原子、或離子)的數目,共有三種類型: 

①元素符號正前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例:3Hg表示3個汞原子,用圖示可表示如下: 

②離子符號正前方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例:4Mg2+表示4個鎂離子。 

③化學式正前方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例:2H2O2表示2個過氧化氫分子,用圖示可表示如下: 

⑵化學式中右下方的數字:表示該物質分子中的某元素的原子個數。例:H2O2中的“2”表示一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如上圖所示。) 

⑶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某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例:H2O-2中的“-2”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SO-24中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 

第3篇

從宏觀上看:物理變化是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是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依據變化中“是否生成其他物質”這一本質特征,可以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一般是物質的狀態改變,形狀的改變,或某種能量形式的改變。

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是: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

兩種變化的聯系是: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過程中常伴隨的現象,如發光、放熱、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因為有上述現象的產生,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如:燈泡的發光、放熱現象就不是化學變化;在降溫加壓的情況下,氧氣從無色氣體變成淡藍色的液體,顏色發生了改變,也不是化學變化;把液體的水加熱變成水蒸氣,雖然有氣體產生,也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所以判斷化學變化一定要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從微觀上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間的間隔;如水加熱時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其他物質的分子。如水在通直流電的情況下,水分子先分裂成氧原子和氫原子,然后每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構成氧氣,每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構成氫氣。

從宏觀來看: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的各物質保持各自的性質。沒有固定的化學符號。如,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物質組成的,而且它們都保持各自的化學性質。沒有固定的化學符號。所以空氣屬于混合物。同理可知稀有氣體,人呼出的氣體,雨水等都屬于混合物。

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固定的化學符號來表示。如氧氣可用O2來表示,氮氣可用N2來表示,所以氧氣、氮氣等都屬于純凈物。

第4篇

關鍵詞:信息符號化;自然語言;專業語言;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2-0084-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28

符號化是信息學的一個名詞,指的是在信息編碼中,將信息轉化為接受者能理解的信號,其中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將信息進行符號化,即將教育信息轉換為相應的符號。在教育傳播中,教育信息的符號化手段主要有語言符號化和非語言符號化,本文研究的語言符號包括自然語言符號和專業符號語言。自然語言是指人類交往史上自然產生的語言,如各種民族語言,化學學科中元素符號、化學式、方程式等化學用語則屬于語言符號化中的專業符號語言 [1]。筆者2008―2010年通過高中化學教學的相關實證研究中得到了相應的高中化學教師符號化策略研究結果。在隨后幾年的初中教學實踐中發現其有部分可以借鑒的方面,但更多的則是不同,必須要根據初中化學教學要求及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符號化策略。

二、初中學生化學語言符號化要求

與高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化學學科特點不同,初中化學是九年級學生的一門起始學科,起始學科需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探索適合的學習方法,且要留給學生的的是該學科價值的構建,核心觀念的形成,基本素養的養成。與符號化內容有關的學習要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指出的: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2]所以在化學學科起始階段,語言符號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屬于專業符號語言的化學語言使用的培養就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化學初始階段語言符號能力的培養任務主要是糾正之前不嚴謹或者是錯誤的語言習慣,如如何準確精煉地描述化學現象等等。對于初中教師而言,幫助初學者架起語言符號中專業符號和自然語言的橋梁,使學生能對兩者進行熟練轉換也是重要的任務。

三、 初中學生語言符號化水平培養策略

雖然是起始學科,但僅僅在九個月后,學生就要面臨中考的實際問題,所以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大致分為新課和復習課階段,事實上,現在復習課時間所占的比重并不少,所以筆者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的語言符號化水平制定了不同的培養策略。

對于重在基礎知識傳授,基本技能養成的新課階段重在以下以個幾個方面的培養:

1. 規范、嚴謹的專業符號語言技能

化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自己的語言符號系統且全球通用,這點優勢,恐怕連英語也無法比擬。對于初中生,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首先接觸的化學符號是元素符號,規范的書寫是初學者的第一要務,如元素符號大小寫規范,尤其對于大小寫法較類似的字,如C 、O等。如果不規范,如元素符號Co就和物質一氧化碳CO寫法就完全等同,在規范書寫中還涉及到化學式必須規范數字的書寫位置:元素符號的右下方,方程式的書寫等等。

2. 精準、簡潔的自然語言符號技能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模塊的科學探究中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二級主題中提到:“能用口頭、書面等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化學實驗教學除了方案的設計,操作的實施,最后如何準確描述實驗現象,闡述實驗結論也是重要的方面。有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化學實驗描述中不一定是準確。如:實驗現象的表述中不能出現生成物的名稱,如在鐵絲燃燒實驗中不能描述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只能表述為有黑色固體生成,而前者的描述在平時看來是在自然不過了。還有如“煙”“霧”“氣”的區分,“點燃”和“燃燒”的區別等等。人們常說,孩童時期是人一生規矩的養成期,同樣這些化學學科的語言規范必須在初始階段就養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明確要求、模仿開始,逐步滲透,是培養的有效手段。如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從開始階段就讓學生明確,現象的表述有哪些要求,然后從演示實驗開始,模仿教師如何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描述,糾正錯誤,積累用詞,多次后能獨立表述。

3. 逐步學會自然語言符號和專業符號進行轉換

化學用語是一種抽象的語言表達方式,最初,學生看到一個字母可以想到一種元素符號名稱,一個化學式可以聯想到一種物質,通過第三章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元素符號的意義,知道了一個化學式能代表四層含義,方程式的意義更讓學生在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中,知道反應物是什么,生成了什么,需要在怎樣的反應條件下發生該反應等等,這些知識點的教授過程都使學生不自覺地搭建自然語言符號和專業符號間的橋梁。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的是強化,學生需要的是訓練。

對于復習階段的教學,章節間知識點的整合,重要概念的強化,綜合解題能力的提高是目標。

1. 精煉、多形式的專業符號

學生在熟練掌握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技能后,在方程式的計算中可以用關系式法代替完整的方程式書寫,如氫氣和氧氣點燃反應的表達式可以簡寫為2H2~O2~H2O。甚至可以兩個反應疊加,尋找物質間的關系:48g鎂與足量鹽酸反應得到的H2與多少克KMnO4產生的氣體恰好完全反應?如果是在復習階段,學生已經對方程式應用非常熟練,則能用這樣的符號2Mg~2H2~O2~2KMnO4來表示反應過程中的鎂與高錳酸鉀的質量關系就一目了然,學生的解題速度能大大提高,但前提是學生對各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非常熟悉,所以在復習課階段使用比較合適。

2. 根據內容特點,多種符號形式組合使用,選擇最優化方式

筆者在2009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高達77.78%的學生不喜歡化學符號表達形式,對于初中生而言,化學符號接觸的時間更短,所以多種符號組合使用必須以語言符號為基礎,同時根據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其他語言符號形式。在元素化合物知識中利用各物質間的反應關系,用專業符號語言畫出思維導圖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模式,實驗教學中自然語言符號精準的描述和認知規范的儀器簡圖是學生的學習重點等等。總之強調以語言符號為核心,根據內容選擇其他合適的符號化形式是原則。

語言符號是信息符號化傳遞過程中的先行者,作為信息承載者,語言符號在信息編碼中對于傳者與受者最能取得有意義的溝通。所以提高學生語言符號化水平在化學學習中承擔了重要的任務,初中教師作為學生化學學習的啟蒙者,如何提高學生語言符號化能力是我們要持續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篇

化學符號及其使用規則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言語,是化學科學研究物質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重要工具,是我們學習化學的基矗初中化學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和搞好化學用語的教學,使學生習慣運用化學符號的語言,來正確表達化學過程及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用語的典型結構形式,對它們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達到會寫、會讀、會用,了解它們的化學意義。”即做到·懂、·會、·對。化學用語比較抽象,一開始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為克服這些認知上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在物質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的教學里,加深理解,形成規范定格的化學語言,并會用這種化學語言正確地表示和研究各種化學變化過程及規律。

初三化學課本里指出:“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但是在多種參考書和習題中都用到這樣一種說法“元素符號還可表示該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質的分子量。在舊課本第53頁關于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也指出:“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這進一步說明元素符號還代表著元素的原子量。在舊課本的例題計算中也使用了這一意義。例如在計算元素百分含量時,求碳酸氫銨(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計算式為:NNH4HCO3×100%。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氫銨的分子量。從這些知識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必須“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號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會”用分子式計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類型的題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列式為H∶O=1∶8(該種寫法見舊初三化學課本第88頁)。在這里很明顯的元素符號“H”不再表示氫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氫原子集團的質量,即組成1個水分子的2個氫原子的質量之和。

做完這兩種類型的習題后,有的學生開始迷惑。元素符號到底表示什么?在練習題中出現了下列問題:①求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學生列式為:NNH4NO3×100%,他們從書中“H∶O=1∶8”的式中理解認為元素符號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原子的質量之和,在這里“N”表示組成硝酸銨的氮原子集團的質量,也就是組成1個NH4NO3分子的2個氮原子的質量;②還有些同學認為元素符號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時,可這樣表示: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為2H∶O=1×2∶16=1∶8。但這樣又與習慣用法不符了。

綜上所述,為正確使用化學用語及符號,我認為在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的講解中應慎重。如果我們認為元素符號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計算求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這一類型的題中,就應在表示式中元素符號前加原子的個數,像上面第二種問題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氫銨中各元素的質量比時可這樣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應用新教材中的漢字表示式:氮的質量∶氫的質量∶碳的質量∶氧的質量=……。其實這種說法、寫法既不會出現似是而非的場面,也不影響對“元素符號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確理解,還便于學生掌握物質分子的結構和組成。>

第6篇

1.教師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3、了解學習化學需要進行科學探究

4、學習化學需要借助化學符號(或者化學用語),初步認識化學符號在化學學習上的重要性

5、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

【學習重點】

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學習難點】

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化學學習需要進行化學實驗

自主學習:閱讀課文P17—18、P142---147

合作探究:

一、同學們展示收集的銅綠,討論銅綠可能有的物理、化學性質。

學生分組完成有關銅綠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常見的儀器的名稱、使用、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強調實驗室規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銅綠”和鹽酸的作用

2.“銅綠”受熱的變化

二、交流討論:通過上述實驗,你對“銅綠”有什么認識,學習了哪些實驗基本操作?

展示反饋

拓展延伸:

通過上述實驗你對做好化學實驗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認為使用酒精燈要注意什么問題

補充:酒精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加熱儀器。

(1)實驗所盛酒精量不能超過容積的2/3,也不能少于1/4;

(2)使用時要用燃著的火柴點燃酒精燈,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

(3)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應該用漏斗,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防發生火災;

課堂小結:

歸納:1.“銅綠”和鹽酸的作用

實驗現象:產生大量氣泡,并且看到“銅綠”溶解形成藍色溶液。

實驗結論:文字表達式:銅綠+鹽酸氯化銅+二氧化碳+水

2.“銅綠”受熱的變化

實驗現象:綠色的固體受熱后變成了黑色固體,在試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實驗結論:文字表達式:銅綠氧化銅+二氧化碳+水

第二課時:化學學習需要進行科學探究

9月周

自主學習:嘗試記憶: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物質的化學式

合作探究:

1、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對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科學探究有什么認識,你認為科學探究一般過程是什么?

2、活動探究:實驗2:研究鎂的性質實驗

金屬樣品

鎂條

1.顏色狀態

2.是否容易被折斷

3.是否可以導電

4.在空氣中點燃的現象

5.在食醋中的變化

二、為了國際交流統一、使用的方便使用一些符號表示元素名稱、物質的名稱、化學反應。。

觀察思考:根據下表中物質的化學式,試分析哪些物質中含有氫元素或氧元素,元素符號、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物質

化學式

是否含氫或氧元素

物質

化學式

是否含氫或氧元素

氧氣

O2

氯化氫

HCl

金剛石

C

氧化鎂

MgO

鎂條

Mg

石灰水

Ca(OH)2

氨氣

NH3

碳酸氫銨

NH4HCO3

展示反饋

拓展延伸:。

一、練習實踐:模擬探究:鐵絲或銅絲的性質。(P21)

二、例題研討:

1.空氣中點燃,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發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熱

C.生成氧化鎂D.產生白煙

2.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第7篇

一、名實結合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物質和概念,通過它們的感官(聽、看、寫、念、記等)逐步加深對化學用語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解“水”時,通過水分子構成掛圖讓學生知道水的化學式為H2O,并進一步掌握和理解水的化學式表示的含義,這樣有利于學生正確掌握化學用語。

二、分散識記法

初學學生對化學的讀、寫和用化學用語感到困難,有些化學用語需要學生機械記憶,比較枯燥乏味、遺忘率高,學生不愿學化學或學不好化學,往往是以記不住元素符號開始,元素符號學不好,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就難以學會。因此,在教授化學用語時,要分散難點,化整為零,反復識記,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整個化學課程的學習中,逐步學習,不斷積累加深。

例如:在講“氧的化學性質”時 ,學生未接觸元素符號和化學式,教師在給出有關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的同時,可以放慢速度,將有關物質的化學符號標在物質名稱的下面,告訴學生這是該物質的化學符號表達式,讓學生記住。由于數量少,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這個化學式。這既分散了集中記憶的難點,又可以幫助學生在以后學習中理解化學式的書寫。學生也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成功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游戲記憶法

盡管學生知道化學用語的重要性,但記憶過程仍是一個難點。因此,在課堂練習時,可以將枯燥的符號變成游戲來記憶。如:在記憶元素符號時,讓學生將元素符號做成卡片,正面寫元素名稱,背面寫上元素符號,然后兩人一組像玩撲克牌一樣記。在記憶化學式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給化學式看病的游戲,把一些容易出現共同錯誤的化學式拿出來讓學生診斷(判斷),然后治療(改錯)。在練習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可以搞化學方程式接力賽。這樣既可以強化練習,又不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四、多練熟記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對化學用語達到“會寫、會讀、會用”。因此,必須讓學生在課內加強練習和運用。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的,要注意使學生在識別的過程中去記憶,在朗讀中去加深聯想,在書寫與運用中強化理解和記憶。練要采取多種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內要讓學生對化學用語多看、多讀、多寫、多用。

五、名實互現法

學生對化學用語往往習慣于機械記憶,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不容易做到識別記憶和聯想記憶。因此,在化學用語學習中,要盡量使用具體物質、具體反應依靠化學用語來加以抽象。在學生初步掌握化學用語后,要盡快結合物質及其變化使化學用語的含義具體化,即“名實互現”,使學生在記憶化學用語時理解其含義,在遇到具體的化學問題時,能正確地使用。

第8篇

Excel輕松排名次我也行

認真閱讀了2011年04期《Excel輕

>> Excel輕松排名次 排名次 排名次算法分析 以分數排名次,并非罪大惡極 QQ空間首頁輪放照片我也行等 排名次打分制是最科學的 對“論官職排名次”為何不講究 女兒教我拿“名次” 你行,我也行 煉字煉句我也行 游戲制作我也行 做家務我也行 老師,我也行 斯特拉·麥卡特尼:不拼爹 我也行等 獨腿高中生堅持參加軍訓,稱“別人行我也行” 等 “我行,你也行” 8秒開機我也行! 郵件寫博客我也行 照片處理我也行 Excel中對數據進行“動態”排名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from=like下載微軟研究院和劍橋大學研發的“Chemistry Add-in For word”插件,使得在Word 2007中插入和修改化學符號變得異常輕松。

安裝該插件后,Word 2007中將新增一個“Chemistry”菜單,它具備打印級別的可視化化學結構符號的創建和化學信息的保存和導出功能,通過使用CML(Chemical Markup Language 化學標記語言),不但可以組織和輸入化學符號、公式,而且還可以輸入這些化學結構式的數據(圖1)。

雖然該插件是英文界面,不過這對于化學專業的工作人員來說,應該很容易上手操作。另外,該插件還需要.NET Framework3.5的支持。(文/陳曉軍)

《復雜化學結構式 簡單畫圖巧解決》思路不錯,但遇到沒有現成化學結構式的情況,就無法進行下去了。作為化學老師,建議用軟件Chemwindow(下載地址:)來批量建立全班文件夾的方法,只需幾步即可搞定。與上述方法比較,這種方法更簡捷。

第一步:一般老師的電腦中都有學生電子檔案,比如Excel文檔用于存放學生的平時成績,從中選中姓名一列,復制到記事本中,每個姓名自動占據一行。保存該記事本文件(見圖1)。

第二步:運行軟件New Folder Wizard,單擊目標文件夾右側的“瀏覽”按鈕,指定生成文件夾的存放位置,然后勾選“從文本里獲取目錄名”,再單擊文本文件右側的“瀏覽”按鈕,打開事先準備的記事本文件,單擊“預覽”,即可在“新建目錄預覽”列表中看到批量生成的文件夾效果,最后單擊“創建”即可(見圖2)。

點評:

DOS命令雖然時常能出奇效,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控好它,所以對更多朋友來說,好用的軟件可能會更方便。

2011/04 Plus

遷移個人數據 點點鼠標就行

看了2011年第4期“一個命令輕松遷移個人數據”一文后,發現這個操作有些麻煩,對于菜鳥們可能無法操作。其實無需任何命令就可以完成,下面看看我是如何完成“我的文檔”文件夾的遷移吧。

進入個人數據文件夾后,在“我的文檔”文件夾上右鍵單擊,選擇菜單中的“屬性”項打開“屬性”對話框,切換到“位置”標簽,點擊“移動”按鈕,從彈出的“選擇一個目標”對話框中選擇保存“我的文檔”的文件夾位置后,點擊“選擇文件夾”按鈕返回。確定后在彈出的“移動文件夾”提示框中選擇“是”,就完成了“我的文檔”數據的遷移。以后保存到“我的文檔”中的數據都會保存到設置的新位置(見圖)。

其他的鏈接、我的圖片等個人數據文件夾,都可使用同樣的操作來完成遷移。簡單方便吧!

點評:

第9篇

第02號元素:氦[化學符號]He,讀hài。

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堿金屬元素、堿土金屬、鹵族元素、稀有氣體等。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

由于周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鋅相對原子質量是65。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ⅡB族。鋅(Zinc)是一種淺灰色的過渡金屬,也是第四"常見"的金屬。

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例如一個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674×10?2?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千克。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千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硅主要以化合態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由二氧化硅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沙石,各種天然的翡翠玉石中。

硅的化合態是由于地球的造山運動和火山噴發而出,在這種情況高溫下,硅的化學性質變的很活潑,故自然界中無游離態的硅。

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Si。原子序數14,相對原子質量28.0855,有無定形硅和晶體硅兩種同素異形體,屬于元素周期表上第三周期。硅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元素,在地殼中它是第二豐富的元素,構成地殼總質量的百分之26.4。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2篇

區別是定義不同。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區別于單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特性,既不同于它所含的元素或離子,亦不同于其他化合物,通常還具有一定的組成。純凈物是指由一種單質或一種化合物組成的物質,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物質,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能用一個化學式表示。

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時的狀態稱為元素的游離態。一般來說,單質的性質與其元素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密切相關。比如,很多金屬的金屬性都很強,那么它們的單質還原性就很強。不同種類元素的單質,其性質差異在結構上反映得最為突出。

(來源:文章屋網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常山县| 锡林郭勒盟| 胶州市| 磐石市| 眉山市| 武平县| 华蓥市| 南澳县| 左贡县| 兴业县| 玉屏| 锡林浩特市| 淳化县| 芮城县| 缙云县| 青冈县| 瑞丽市| 金昌市| 铜川市| 白朗县| 盐源县| 马山县| 武义县| 扎鲁特旗| 苏州市| 海林市| 灵丘县| 岫岩| 南投县| 西宁市| 天全县| 镇江市| 车致| 深水埗区| 聂拉木县| 五莲县| 上杭县| 南郑县| 广饶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