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8: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節內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Dear parents, have you hear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ongs sung by the children in your ears? Have you started to prepare colorful ropes for children and make festival costumes? Your heart still remembers the beautiful scene of last years festival and begins to look forward to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your step a training step for dragon dancers? Here we warmly invite everyone to come together, lets follow the footsteps of the ancients and enjoy the joy and holiness of the festival with our children.
Time: 8: 30 a.m. - 11: 30 a.m. on May 30, 201 X.
Venues: Tong Xin Park, Heichi Dam Park
Participants: Dandelion Class, Sunflower Class and Parent Class
Activity flow:
端午節邀請函內容英語作文模板
Ladies and gentlemen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festivals in China. People think of it every time: wrapping zongzi, drinking yellow wine, racing poems, unexpectedly dragon boats, Ji Quyuan and so on. Today,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Chinas fin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making the world feel the charm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has fallen on the shoulder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In another year, zongzi will be fragrant. Do you have any expectations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On the occasio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Beijing Municipal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Association joined hands with social units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of praising poetry, competing poetry, learning and packaging zongzi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 Activity Theme: Promoting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Family Harmony
Ii. activity time: 201x June 15 ( Tuesday ) 9: 00 - 11: 30 a.m
III. Place of Activities: Huasheng Tianqiao Folk Culture Park, Gaobeidian Village, Chaoyang District
IV. Sponsor: Gaobeidian, Millennium Village, Beijing Evening News, Beijing Womens Federation
V. Organizer: Chaoyang District Womens Federation Huasheng Bridge Folk Culture Park of Beijing Domestic Economics Research Association
VI. Supporting Units: Chinese Poetry Society,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Society, Beijing Marriage and Family Advisory Service Center
VII. Activities:
1. Speech by Leaders and Guests
2. Li Gengqi, a famous expert in Qing history and cultural scholar, said Dragon Boat Festival
3. The famous poet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recites poetry
4. Champion Performance of Zongzi in Gaobeidian Village
5. Friends of Poetry Matches Poetry Clubs
6, to carry out the school, than package zongzi competition
7, diabolo experts on-site teaching diabolo performance skills
8. Folk flower shows, coasters, banners and wrestling performances
9. Famous folk artists perform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skills
Beijing Municipal Womens Federation Beijing Domestic Economics Research Association
201 x June 4
端午節邀請函內容英語作文范文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is one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rown son incense, incense kitchen. Yiyexiang, full of incense. Peach branches were planted on the gate, and when they went out, they looked at the wheat yellow. Here, there, everywhere. On June 8,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and your children to join our Dragon Boat Festival celebration. In the quiet and joyful celebration, lets enjoy and inherit Chinese folk culture with our children and enjoy the beauty and expectation brought by nature and life.
May you and your children have an unforgettable Dragon Boat Festival here ......
Celebration date: June 8, 20xx.
Celebration process:
1. Sign in from 15: 00 to 15: 10
2, 15: 10 - 15: 30 Dragon Boat Festival Circle, Realgar Painting and Ai Shui Washing Hands
3. 15: 30 - 16: 00 Pack of Zongzi
4, 16: 00 - 17: 00 sachets, colorful lines
5. 17: 00 - 17: 30 The Story of Qu Yuan and Five Poisons
6, 17: 30 - 18: 30 Share
Activity Notes:
1, each family is limited to three people, 100 yuan / home.
2.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activity is carried out in a quiet and orderly manner, parents are requested to set the mobile phone to vibrate or mute.
2、假如一粒石子代表一份幸運,我愿送給你整個山峰!假如一滴海水就是一聲祝福,我愿送給你整個大海!愿我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你,端午節快樂!
3、萬水千山粽就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粘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您端午節快樂!
4、端午到,事業有了良好的開\"端\",精彩無限;生活有了幸福的\"端\"倪,美好無限;愛情有了甜蜜的一\"端\",浪漫無限;祝福有了美好的起\"端\",真摯無限:愿你幸福,端午快樂!
5、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口端午玩啥,發短信,發前動心,發中開心,發后不煩心。愿你端午節吃得香,玩得樂!
6、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出門望,麥兒黃;桃枝插在大門上,龍船比賽喜洋洋。祝您端午節快樂!
7、一句平澹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葉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里,送給您:祝您及家人端午節快樂!
8、上帝送我一個粽子,沾滿了喜氣財氣運氣,我舍不得吃,把它送給你,希望你事業順利,生活如意,愛情甜蜜。端午節吃下去,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
9、工作忙生活忙,忙著幸福就好;愛情忙親情忙,忙著團圓就好;包粽子忙送粽子忙,忙著快樂就好;過節也忙不過節也忙,忙著健康就好。端午節快樂!
10、端午節,奉上粽子。配料:五顆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捆扎,手機送達。保值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請按存儲鍵。
11、端午已至,特送粽子一個,淡淡的粽葉香包著關心米健康豆甜蜜棗,最后用幸福繩扎緊。祝您端午節快樂!
12、汨羅江訴說著神奇的故事,葦葉糯米融入無限的敬意,龍舟承載著古老的傳說,端午節日蘊含民族的品格。祝你生活甜蜜!端午節安康!
13、端午節了,送你一顆好運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菇,快樂蝦,長壽花,幸運粟,如果你收到將會好運連連。祝你端午節快樂!
14、五月五是端午,粽葉飄香鼻尖傳。片片蘆葦片片情,點點紅豆寄情誼。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
15、坐龍舟,乘八方幸福之風,破四海好運之浪;掛艾葉,驅一年煩惱寂寞,納一生富貴吉祥;吃粽子,品四季幸福滋味,裹一年健康希望。端午節到了,祝您健康吉祥!
16、到端午,愿你端來快樂,無煩無惱;端來好運,無時無刻;端來健康,無憂無慮;端來財富,五谷豐登;端來祝福,五彩繽紛。端午節快樂!
17、端午節幸福守則:以休息放松為中心,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心情舒暢是關鍵,游山玩水當調節,逛街購物是消遣,問候祝福是甜點,別忙別閑,端午安康!
18、送上端午的粽子;解開吉祥的繩子;剝開幸運的粽葉,露出開心的糯米;嘗著健康的餡料;配著幸福的醬醋;只為祝你,節日快樂!
19、愿鮮花與綠葉結伴,點綴你多彩的人生,愿端午節快樂!
20、端午節幸福守則:以休息放松為中心,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心情舒暢是關鍵,游山玩水當調節,逛街購物是消遣,問候祝福是甜點,別忙別閑,端午快樂!
21、端午節,為你\"端\"來一生的幸福,為你\"端\"來一世的甜蜜,為你\"端\"來一年的平安,為你\"端\"來一季的健康,為你\"端\"來一天的吉祥,祝你端午節安康。
22、一個粽子一顆心,祝您事事都稱心,一個粽子一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節里寄心愿,合家歡樂福滿堂,手機短信傳祝福,祝你端午節快樂!
23、花兒嬌,酒兒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兒清,蜜兒濃,蜜不甜人人自甜;節兒樂,粽兒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節不樂人人自樂!
24、菖蒲蒼茫茫,茂盛在端陽;艾葉青又長,思念在飄香;龍舟氣昂昂,快樂灑春江;粽子裹著糖,笑容沾臉上;問候輕輕傳,情意絲絲淌。端午佳節,祝你歡暢!
25、粽子很香,可是吃太多不好;端午節很開心,幸福快樂走個不停;在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愛你的心與你常相伴,想你的人更加美麗健康。祝你端午節安康。
26、端午佳節已來臨,闔家團聚笑聲歡。愿你佳節心歡喜,健健康康慶團圓!端午節安康!
27、端午節快到了,我送你一座后花園,園子里栽的是智慧樹,流的是忘憂泉,開的是自在花,搭的是幸運橋,祝愿好運好心情,端午節快樂。
28、五月五,端陽到,梅子熟,杏子黃,包粽子,做香囊,插艾葉,飲雄黃,家家戶戶樂未央,祝福慌忙來送上,祝你端午多愉快,愿你幸福萬年長。
活動日期:端午節,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
活動目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活動內容:
1. 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具體內容如下: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 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葉里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 將粽葉包好后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 蒸煮。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么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xx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大家齊誦
(詩歌內容附后)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于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七.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并且評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八、領導講話: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很有意義。**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心靈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搜集能力。同時也非常感謝家長對我們活動的熱情參與。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
附活動資料:
1、故事概況。
(1)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
(2)曹娥尋父尸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兩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鄉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于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每逢過節,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喜氣洋洋,在節日當中也會有許多有趣、難忘、熱鬧的事情發生,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案抓住這一時機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為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書店、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從而進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為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研究目標可歸納為: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了解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人們為什么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鏈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課題實施的步驟
1、提出問題
(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你知道哪些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呢?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這些問題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教師只是為他們創設了問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與展開
(1)組織調查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個小組長,由組長組織調查了解有關部門端午節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整理成文,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在調查過程中是通過什么渠道調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啟發?
(2)網上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一些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并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3)協作交流
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提議學生相互協作,學會自己想學會的一些風俗習慣的做法。例如:編手鏈、包粽子、折葫蘆等。
3、應用與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了解了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讓學生設計自己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并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有關端午節詩歌的搜集,鼓勵學生培養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與習慣。
以端午節為契機,開展節慶文化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創意活動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傳統節日“端午節”創意活動一
活動主題: 快樂端午 你我共享 活動內容: 某月某日各班召開《快樂端午 你我共享》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有關端午節的詩詞和端午粽子的故事等等。
活動目的: 以端午節為契機,開展節慶文化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努力營造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活動準備: 以電子文稿圖文并茂為形式,了解端午的由來、習俗以及有關端午節的詩詞等方面端午文化。完成2份電子文稿,于某月某日前交到班主任處。
活動過程:
一、去年端午節如何過 主持人:同學們,快樂的端午節到了。今天就讓我們歡聚在一起,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班同學×去年是如何在家與家人度過端午節的。 視頻片斷出示。 主持人:誰來說一說他們是如何度過去年的端午節的? 同學說。 主持人:那去年你家里是如何度過端午節的呢? 攝影圖片出示,請圖片中的主人公上臺介紹自己如何度過端午節的。 主持人:還有哪些同學愿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去年度端午節的故事的? 同學上臺。
二、今年端午節我們準備怎么過 主持人:看了聽了同學們介紹的去年度端午節的故事后,那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準備怎么度過呢? 請同學上臺說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說得真好,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把自己和家人一起度過端午節的過程用攝像、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再開一次這樣的活動,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自己度過端午節的故事。
三、攜手共享 端午送祝福 主持人:我們同學們在家中和自己的家一起幸福地過著端午節,可是在四川、在汶川等地,那些遭受地震之害的和我們一樣大的小伙伴們卻無法與家人共同度過端午節。同學們,你們對此,有什么想法嗎? 同學們說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是的,讓我們一起制作一些賀卡,寫上自己的祝福。然后,我們將會以班級為單位,一起把這些賀卡寄給那些的孩子們。衷心祝愿他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共同度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創意活動二
活動一:端午信物制作比賽
佩香囊,是端午習俗之一。香囊內的填充物常用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術、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
香囊,以錦制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囊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各異的形狀,上繡精美圖案,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制作方法的介紹:用兩塊邊長都為12厘米的彩色布料,正面朝里相向放整齊,用彩色筆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形狀,如: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等,然后用同色絲線縫合,留有一小口,然后填上香料,繼續縫合。
活動二:端午咸蛋彩繪
在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述:“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說的就是咸鴨蛋。咸蛋彩繪也是端午習俗之一
活動準備:
掏空的咸鴨蛋若干個(建議里面填滿其他不易變質物品,填物的蛋殼底部可以考慮加上底托)、顏料、顏料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參加人員自己的愛好進行發揮創造,以符合端午節日文化為主要依據。
活動三:“亮眼看設計”傳統節日活動標志物有獎征集活動
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創作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的活動標志物,對于我院節日文化活動開展有著極大的引領和推進作用。為此,可征求2~3個具有中華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活動標志,能結合法院特色設計出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特點的標志物,并且根據自己選定的標志物運用智慧,來盡情想象和說明標志物所包含的寓意。
活動四:端午節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征集
端午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其文化背景源遠流長,可結合法院特色,進行端午主題散文詩歌繪畫書法征集活動。
活動五:組織養老院或孤兒院慰問活動
活動六:“明端午歷史”端午節知識競賽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活動,因此了解端午節蘊含的相關知識,這是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首要內容。可以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些端午節知識趣味競賽。
活動七:旱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重要習俗之一,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可組織旱龍舟比賽。比賽形式有兩種。
1、長條板凳式。準備長條板凳若干條,以兩到三人為一組,跨板凳奔跑。板凳兩頭可掛上簡易龍頭修飾。
2、雪橇式。準備長條木板若干條,在木板上釘三到四對腳套,參賽隊員左右腳各套一條木板,向前奔跑。
傳統節日“端午節”創意活動三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了 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 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激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打算】
1 故事錄音
2 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 米 皮筋 點心盤 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 引出話題。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 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 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 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 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五月節 端五 等等。雖然名稱不 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 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 趣!
二 品嘗粽子,并講述。
1 熟悉粽葉。
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 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 幼兒品嘗。
老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打算了 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 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端午節活動策劃書(1)
為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我班將于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增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6月x日至6月x日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節慶民俗文化活動。結合端午節的特點和內涵,組織開展“粽葉飄香”包粽子比賽、觀看龍舟比賽、端午歌謠傳唱、織香袋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依托“道德講堂”組織端午節民俗講座,開展以愛國名著、傳統經典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用心體會端午節蘊涵的意義,激發愛國愛鄉情懷。
2、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端午節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志愿者進社區、進鄉村,開展村居清潔、節日慰問、助殘愛幼等志愿服務,為留守兒童、貧困生、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等送去慰問金、粽子等,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
3、開展校園灑掃活動。從科學角度分析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端午傳統習俗,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大掃除,整理個人衛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4、制作節日小報。積極組織學生將端午節的內涵、民俗及參與端午節活動的感悟制作成節日小報,并開展節日小報評比和展示活動。
四、活動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端午節主題活動與“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的活動項目,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體現人文關懷,倡導文明新風;全部活動過程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端午節活動策劃書(2)
一、活動主題:“品味五月五”
二、主辦單位:閩南理工學院蚶江校區
承辦單位:膳委會
三、活動時間:xx年6月10日
四、活動地點:食堂門口
五、活動總述: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端午的風俗,弘揚民族文化,烘托節日氣氛,為各地文化風俗的交流建立平臺,豐富校園文化,活躍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六、活動內容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準備好各活動用具,分配好負責項目及人員安排.
2.活動之前先進行相應的宣傳:橫幅、廣播站、海報的宣傳.
3.活動開始.
熱場游戲:
(1)夾彈珠
每組2名參賽者,各1雙筷子,1個水杯.工作人員宣布開始后,計時1分鐘,選手開始夾彈珠,時間到,工作人員宣布結束并檢查各杯中彈珠數目,數目多者獲勝,發放獎品.
(2)端午知識問答
我們在場地周圍懸掛長繩,繩上按順序粘上有關端午節風俗,歌謠等的問答題目.
同學們若知道題目答案的可將題目拿下,到對獎處回答,答對者發放獎品.
七、主場活動:
吃粽子比賽
參賽者以三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工作人員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發放獎品.其他兩位發放紀念品.
八、對食堂的宣傳和回報
通過主場活動為食堂作宣傳,加強與同學的交流.
九、活動進行期間
1.活動中制作特制大型橫幅,在食堂南門口懸掛
2.活動中制作海報張貼在校區明顯處,
3.有關活動的各項宣傳文件、通知及其他有關宣傳品予以明示.
歲時民俗的傳承,指的是民俗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有的某一核心內容的傳播與繼承。不l司時代、不同地域的歲時民俗,之所以被認為是同一個歲時民俗,不唯在于它們擁有大致相同的時間及節俗事項,更關鍵的乃在于它們擁有同一個主題。世界上各類歲時節日的最初形成,除了歲時這個因素外,都有一個重要的核心,而這個重要的核心往往就是該歲時節日的主題。
人壽年豐、如意吉祥是人類永遠的追求,但是由于發展的局限,導致了人類乞靈于神異的必然,這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尤其如此。人們在各個特定的時日舉行各種不同的宗教祭祀活動,并圍繞不同祭祀的核心,派生出大量的節俗活動,呈現出綜合的多樣性,但其內容都可以歸結為兩點:祭神、賽(酬)神。具體則包括供奉、祈禱、酬謝、娛神、驅邪、神示,等等,在讓神靈滿意的同時,也使眾生滿意,以至于在民俗學界,對歲時節日有“退化了的宗教”的稱呼。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中外傳統節日,如中國的元旦、元宵、清明、寒食、端午、中秋、臘
八、除夕,中國彝、白、拉祜等族的火把節,藏族的雪頓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等;外國的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萬圣節、戶神節、惠風節,等等,均與宗教儀式有關,無非是主題不同罷了。端午節的起源發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關于中國的端午節之起源與主題,雖然歷來說法不一,有“惡日”說、祭祀歷史人物說,現代I司一多則考證為“龍的節日”,但歸結起來均與祭祀信仰有關,其中舉辦的林林總總的節俗活動,亦皆關乎信仰,譬如我們最有印象的競龍舟和食粽子就是這樣。先說龍舟競渡,關于其起源,文獻有不同的記載,但無論是為了驅逐邪惡、招迎屈原(或伍子胥、孟姥、曹娥等)之魂,還是祈求豐瞀,都是所發動的。即便單單認為它是一種競技游戲,也屬于宗教中娛神娛人的一種儀式。發生在端午節的其他競技游戲,如漢族的斗草、踏百草,苗族的賽馬、斗牛,滿族的射柳,等等,也是如此。再說粽子,一般記載是投向水中祭屈原的供品,還有學者考證是祭享能決疑、占吉兇的水中神獸獬豸的供品,總之是祭祀儀式的供品。再如端午節的商貿活動,從表面上看,可能是最遠離宗教祭祀內涵的了,其實也是從屬于祭祀活動的,因為其形成就是應購買端午節令物品之需,而且自古以來它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藥市。因為端午為“惡日”,為了趨利避害,除了進行精神上的驅邪,還要有物質上的驅邪作配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奏效。人們當然可以自行采藥,但是社會畢竟有分工,所以端午前后,節日中要用的驅邪藥物便成了最重要的貿易物質,交易端午節令物品的市場自然要命名為“藥市”了。至今不少地方還在舉辦這樣的藥市,如湖南永州、廣西靖西、福建寧化的端午藥市,都是遠近聞名的節日性藥市。總之,端午祭本來就是端午節題中之意,中國的端午節最初也應該是一個端午祭。
現在,讓我們再來具體比較一下中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端午祭的主題。綜觀中國各地各民族的端午節俗,不出祭祀祈禱、辟邪壓勝、競技游樂、商業貿易等類型,后兩者為從屬性的,暫置勿論,且先讓我們看看其祭祀祈禱、辟邪壓勝的對象是什么,也就是那些紛繁復雜的端午節俗活動背后深沉的文化心理根源是什么。
《禮記·月令》載:“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貝鳥)始鳴,反舌無聲……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實。是月也,農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說明五月乃是陰陽死生分出之月,要祭灶,專職的長官要祭山川百源,要用盛大的音樂隆重地祭天,要祭賢明的掌管農業的古代上公句龍與后稷以祈求五谷豐登,天子還要祭祖。《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之父田嬰因其五月五日生,令其母拋棄他,其母私下把他養大,引得田嬰發怒,理由是:“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唐司馬貞索隱引《風俗通》日:“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俗稱惡月。”又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五彩絲系臂,名日辟兵,令人不病瘟。”唐儲光羲《觀競渡》云:“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瀕江諸廟皆有船,四月中擇日下水,擊畫鼓,集人歌以榷之,至端午罷,其實競渡也,而以為攘災,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為酒肉以犒擢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諸如此類的文獻記載非常多,不再贅舉,俱可見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妨害生命,所以要舉行各種祭祀和巫術活動來祓除災難,祈禱幸福平安。至于為什么認為五月及五日為惡,五月為陰陽生死分判之時,大概是遠古時的一種基于天文歷法的自然觀念吧。
韓國的端午祭,其“祭”的內容如何呢?從韓國考察歸來的賀學君所寫《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以江陵端午祭為例》有翔實的介紹,筆者在此且撮其要轉介于下。江陵端午祭由以地區的首長為獻官的“儒教式祭儀”和巫人的“巫俗祭儀”兩部分結合而成。前者包括山神祭、奉安祭、迎神祭、朝奠祭、送神祭等一系列祭祀,融“大關嶺山神祭”與“村莊城隍祭”于一體,“祈求免除洪澇干旱與疾病,風調雨順糧食豐產,禽畜繁盛”。對于后者,賀氏具體列舉了19種代表性祭儀:
據之,韓國端午祭主題與中國古代對于五月、五日的認識,以及相應要舉行的祭祀儀式并無多大的不同。其帶有官方性的“儒教式祭儀”,當從屬于《禮記·月令》所載之官方祭儀;其民間性的“巫術祭儀”,當從屬于《荊楚歲時記》等所記之民間祭儀,不過更加詳細具體。而且,我們可以注意到,祓除瘟疫、祈求人壽年豐的目的,在韓國江陵端午祭中,也是那樣的強烈。因此,韓國的端午祭也許更符合端午節的原意。
中國是一個民俗文化蘊藏非常豐厚的國家,相關典籍記載簡單,并不代表民間的遺留就簡單,無數的田野調查告訴我們,民間文化不僅常常與文獻記載相對應,更常常能夠彌補文獻的不足。對于像端午節這樣還活著的民俗,依然保有許多出人意料且活生生的端午祭儀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我們去認真調查開掘而已。
二、從歲時節日的變異性特征看,端午節的內涵大于端午祭
歲時節日的變異,指的是歲時節日民俗在時間和空間上傳承中的變動。由于時代的變遷,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民俗節日在傳承上的不斷變異,沒有變異的民俗是不存在的,變異使民俗得以傳承。
在時間的流逝中,圍繞著一定的主題,強勢的歲時節日不斷添加新的內容,其原有的一些內容則可能漸漸淡化。現存的那些節日民俗無一不是歷史上的強勢民俗,呈現著豐富多彩的面貌。端午節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傳承,其中的不少活動就是經過了不斷的整合變遷過程的。譬如端午重要節俗龍舟競渡,就有分別在端午、寒食、清明、上巳、重陽、元宵舉行的文獻記載,現在則除了浙江仍有零星的寒食、清明競渡,就只有端午的競渡了,而且被整合為為招屈原之魂、紀念屈原而舉行;端午紀念的人物,古來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風神)、陽侯(波神)、越王勾踐、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記載,而當今占主導的是屈原。又如前所述,粽子本是祭享能決疑、占吉兇的水中神獸獬豸的供品,現被整合為祭奠屈原的供品了。但流傳至今的中國的端午節節俗活動中,還有不少仍然是與屈原毫不相干的,譬如佩香囊、采藥、系五色絲、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黃、貼五毒、游百病……因此可以說,中國人的端午節不僅是祈福攘災、重生衛生、歡樂愉快的節俗活動,還具有紀念偉大的屈原、弘揚愛國精神的政治意義。因此,單從祭屈這一點看,中國端午節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大于韓國的端午祭的,也具有更為感人的力量。
另一方面,隨著橫向的空間的變遷,環境、民族、歷史、文化、科技、生產等等狀況的不同,在相同或相近的主題下,同一名目的歲時節日的民俗活動也會有顯著的不同。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東西南北地域差異大,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終是歷史的常態,因此,在中國不同的地域上,不同的民族中,不唯存有不同的歲時民俗活動,就是相同的歲時民俗,也呈現出特別豐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譬如五月五日為通行的端午節時間,湖南、湖北、四川一帶則稱五月五日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端午節俗活動在十天以上。“五日競渡,楚俗所同。至十五日名日大端陽。食角黍、飲蒲酒如前。十
三、十
生日的時候,我送你一個蛋糕;中秋的時候,我送你一盒月餅;端午節來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種下去,用心呵護,等待收獲我的祝福!端午快樂!
圣旨到!奉天承運,皇帝召曰:由于你去年端午節欠我三毛錢至今未還,罰你三天不準拉屎,拉屎不準帶紙,帶紙不過三尺,直到憋死為止!欽此,領紙!
十歲天天向上,二十遠大理想,三十基本定向,四十處處吃香,五十發奮圖強,六十告老還鄉,七十打打麻將,八十曬曬太陽,端午歲歲享,同把節日放!2013端午節祝詞
時常的忙碌,不代表遺忘;夏日的來到,愿你心情愉快,曾落下的問候,這一刻補償,所有的關心,凝聚在這條短信,祝端午節快樂!
時間恰逢五月初,紀念之情古今同。手把茱萸祝福到,短信千里傳我情!口中粽子甜如蜜,美好祝福你我他。祝愿大家端午節快樂,并將快樂延續到每一天!
時至五月五,喜慶在端午。滿紙肺腑言,送你真祝福。事業展宏圖,如日在當午。財源滾滾來,金錢不勝數。身板硬朗朗,賽過小老虎!
實在天很藍,陰云總要散。實在海不寬,此岸到彼岸。實在夢很淺,萬物皆天然。實在淚也甜,祝你心如愿。我的想法主意很簡樸,只要你快樂!祝端午節開心!
是屈原用懷石沉江成就了一個溫馨的節日,是粽葉用清香深蘊裹住了一種永遠的情思,當粽子的甜味又一年在大街小巷芳香時,我愿你生活如蜜,芳醇無比!
手捧粽子,緬懷離騷,龍舟竟渡,勇往直前,為了紀念我們的偉大詩人屈原,你就應該多吃幾個粽子,雖說那些粽子是應該扔進江里的。
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絲溫暖能抵萬里寒霜,一聲問候送來溫馨甜蜜,一條短信捎去我萬般心意,端午節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送個香囊帶個荷包,自制幾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葉,街頭買了瓶雄黃酒,加上內心深處的幾許關懷,作為禮物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送給你一個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以寬厚和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愿你品味出人生的美好,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送給您一陣輕風,帶著我的問候;送給您一縷月光,映著我的影像;送給你一片白云,浸透我的溫暖;送給你一條短信,連接你我友誼,祝端午節快樂。
送你個粽子:幸運鋪滿清新的葉,快樂裹成美味的餡。聞起來是溫馨,吃起來是甜蜜,咽下去是幸福,回味著是美滿,端午節快樂!
送你一串香甜的粽子,讓輕輕的葉子裝著滿滿的問候,小小的菱角捻出絲絲的情意,長長的絲線系著柔柔的祝福,濃濃的清香露出片片真情,祝端午節快樂!
送你一串幸運的七彩粽子:里面包藏健康香米!好運棗子!平安香菇!快樂蝦米!長壽花生!還有我真心的祝福:端午節快樂!
蘇州端午節習俗1、懸鐘馗像
蘇州端午習俗中一項內容是家里懸掛鐘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掛整整一月之期。如果原先中堂掛了其他諸如山水花鳥福壽圖,這時就要暫時取下,等到一個月過后鐘馗像取下時再掛。家中桌上還要瓶供蜀葵、石榴等物,號為“端午景”。
蘇州端午節習俗2、藥店施藥
早年間,蘇州的端午習俗中,藥店施藥是一個重要的習俗。因為季節的關系,端午節前后,是各種毒蟲出沒較為頻繁的時節,人們在田間勞作,常常會遇到被毒蟲咬傷的情況。因此,每到端午節,蘇州各地的藥店都會向市民施舍蒼術、白芷、大黃等治療毒蟲咬傷的常用藥。
蘇州端午節習俗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蘇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在蘇州小巷深處,朱門半掩,廳堂里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咸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里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蘇州端午節習俗4、擺“五黃宴”
在端午民間習俗除了吃粽子外,就數吃“五黃宴”了。吃“五黃”是江浙一帶民間的習俗。端午節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為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
蘇州端午節習俗5、斗草游戲
端午時,蘇州民間還有斗草的游戲,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有“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之句,可見宋代斗草之盛。所謂斗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環比答,誰能答到最后為勝。另一種是到野外采集莖草,二人草草相絞,斷者為敗。
蘇州端午節習俗6、佩戴長命縷
蘇州民間有端午節佩戴長命縷的習俗。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愿在內。
蘇州端午節習俗7、伍子胥公祭活動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可蘇州的端午卻有所不同,是祭祀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如今,伍子胥公祭活動已成為蘇州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伍氏后人都會在端午聚集蘇州。
蘇州端午節習俗8、懸掛菖蒲
蘇州人家端午節在家門口一般都要掛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許多家庭還要將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藥和大蒜讓孩子隨身攜帶。蘇州人用菖蒲、艾草、蒜頭來去除各種毒害,是有科學根據的。艾草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殺蟲。
蘇州端午節習俗9、掛香袋
蘇州民間在端午節期間有“掛香袋”的習俗。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關鍵詞]中日兩國 端午節 異同
[中圖分類號]K8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5-0072-02
在中國,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等,與春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慶祝端午節。但是端午節傳入日本之后,日本人除沿襲插菖莆之類與中國端午節相關的習俗以外,又賦予端午節以新的內容,即在自家門前豎起高高的“鯉魚旗”①,為男孩消災去邪。戰后,日本政府又把這一天定為全國性的節日,稱為 “兒童節”。
一、中國的端午節
以前,中國把五月視為毒月,五月五日則更不吉利。這時候天氣熱起來,有毒的蟲子到處活動,對人們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古時候中國人在端午節時門上插菖蒲、艾草,身上佩香袋,喝雄黃酒,以防止毒蟲上身。人們還在這一天采集制作草藥,以防疾病災難。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在中國有很多傳說,不過被普遍認可的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現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日本的端午節
中國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在中世紀初傳入日本。日本飛鳥時代推古天皇(593~628年)時,日本人用五彩絲系菖蒲掛在胳膊上,用來滅災減病。端午節時天皇在宮中舉行菖蒲宴,飲雄黃酒。每年這一天規定向天皇獻菖蒲。
“推古天皇十九年五月五日穿華衣去菟田野獵藥,以祓毒氣”。公元 834 年的《令義解》確定五月五日為節日。并在日本文獻《續日本后紀》里初次明確記載端午節,在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公元839年)五月寫著:“乙酉,是端午之節也。天皇御武德殿,觀騎射。”不過,端午節最早在日本是屬于“貴族俱樂部”享受的一個節日,通常只在皇宮內搞一些活動。進入江戶時代以后,端午節“飛入尋常百姓家”,皇室、幕府、武士、庶民百姓都過這個節日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小男孩要玩一種“菖蒲打”的游戲。在日語里面,“菖蒲”與“尚武”是諧音,端午節也就漸漸成為一個尚武的節日,備受武士階層的推崇。當時,家中有7歲以下男孩的,過端午節的時候都在戶外立幡,裝飾甲胄人形。以后又用鯉魚旗代替了幡,借此希望男孩子有出息,能發跡,將來做到“鯉魚跳龍門”。這種活動需要勇猛精神,對后代充滿“力”的傳承與希望,自然與男性有關。就這樣,端午節演變成祝賀男孩誕生并祈求男孩健康成長的節日,期望他將來能夠武藝高超,做個出人頭地的英雄。
1948年7月,日本制定了《關于國民節日的法律》,將端午節的名字改為“子供”(兒童節),成為現代日本的11個法定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祈禱男孩子健康成長的民俗活動。
現在的日本,每年一進入4月,有男孩的家庭就開始在家中準備裝飾物,男孩節當天或前一天晚上,親戚朋友在一起聚餐以表慶祝,晚上不分男女老少,都要洗“菖蒲浴”,據說菖蒲的芳香能驅走惡魔。菖蒲在日本端午節中有著特殊地位,可以說端午節是一個菖蒲的世界。說到避邪,還有一段傳說:從前有個叫平舒王的君主,誅殺了一個不忠之臣,這個奸臣死后的魂化成一條毒蛇,不斷地加害于人。有個有智謀的大臣,頭戴紅色的蛇頭帽,身上灑滿菖蒲酒與之激戰,最終制服了毒蛇。從此,日本在端午節時,插菖蒲、薰艾葉、喝菖蒲酒的習俗就流傳開來,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現在在男孩節這天,家里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祈求孩子健康成長。鯉魚旗由七色彩旗和紅黑兩色的“真鯉”“緋鯉”組成,旗子會在蔚藍的天空里迎風飄動。“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
在日本,雖然端午節成了兒童節,但粽子還是要吃的。但是這里的吃粽子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僅僅是日本節日間的美食。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時代(794~1192年)從中國傳入的,當時的粽子只在皇宮中舉行端午節時作為供品的,后來才得以普及。日本的粽子皮多種多樣,有白茅、竹葉、蒿葉等等。所以,日語里又稱粽子為“茅卷”。
三、中日兩國端午節的異同
(一)中日兩國端午節相同之處
雖然端午節在中日兩國的意義已經不相同了,但是在許多地方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中國這一天有插艾蒿辟邪的風俗,日本也有插菖蒲辟邪之說。另外,中國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日本就有掛鯉魚旗的風俗。由于歷史的淵源,日本文化受中國的影響很大,但是從中國傳來的文化,經過時間的積累,逐漸成為日本獨特文化的一部分。
(二)中日兩國端午節不同之處
端午節是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是由于中日兩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日本人在仿行過程中必然要按照本國的文化特征對外來習俗進行改造和創新。端午節也一樣,在現在的中國和日本,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首先,時間不一樣。在中國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而日本是陽歷五月五號。
其次,習俗不一樣(日本插鯉魚旗)。在中國端午節主要是紀念屈原,吃粽,系香包,劃龍舟,插菖蒲及艾草當門飾并拿來洗泡,飲雄黃酒,立雞蛋,并有白蛇傳(許仙和白素貞)等民話傳說,使得端午避邪色彩很重。但是在日本,主要成了兒童節,吃粽子及柏餅,插鯉魚旗,有些富裕人家還會插武家之刀和旗,擺兜或五月人形(桃太郎或金太郎造形的娃娃),洗泡菖蒲避邪強身,所以在日本“端午の節句”又名“菖蒲の節句”。
最后,粽子形狀和口感很不一樣。在中國也有南北之別,北方的粽子皮習慣用葦葉來綁。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餡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味道以甜味為主。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粽子皮是竹葉。
日本的粽子和中國的有很大差別。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錐形粽子,稱粽子為茅卷。粽子皮多用箬葉或菰葉,呈長圓柱形。
四、結語
中日兩國文化源遠流長,在生活習慣和節日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文就端午節來探析中國“端午節”傳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又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與中國的端午節雖有相似之處,但是還存在很大差異。
在中國,端午節以“保生護命”為目的,而在日本經過日本社會的長期改造,最后變成了一個以實戰練兵、炫耀武力為目的的“尚武之節”。從中可以看出,節日習俗等外來文化始終是在以日本傳統文化為主體的前提下被改造和吸收的。端午節在傳入日本后,其文化內涵與日本的社會、文化相結合,在秉承了驅毒避邪、保生護命的文化內涵的同時,進而演變成為了祈禱男孩健康成長的“兒童節”。
因此可以看出,中日兩國文化本質上形同而神異,似同而實非。那么以探求兩者差異為目的的中日文化研究,便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我們了解日本文化特色的一個關鍵所在。
注釋:
①在日本為慶祝五月五日男孩節(鯉のぼり/こいのぼり,日語叫“子供之日”),家有男孩的,家家掛鯉魚旗。此風俗始于江戶時代,原是農歷端午節(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つく)的風俗,以祈禱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和中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有關,現改為陽歷五月五日。
【參考文獻】
[1]馬興國.千里同風錄.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2]武安隆.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歷史觀察.南開學報,1987年,第4期.
[3]馬鳳鳴.現代日本人風俗習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以除瘟、驅邪、求吉祥,因而出現了相關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端午節。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端午節其他別稱簡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端午節別稱簡介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后,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并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據《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據《宛署雜記》記載:“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于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的習俗掛草藥,掛艾草、菖蒲、榕枝。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劃龍舟,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跳鐘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鐘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鐘馗執劍祛邪圖,懸掛鐘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圣吳道子之手.
斗草,漢以前不見斗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斗草、斗獸等為戲自娛。
端午節介紹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有關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優秀作文范文一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個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故鄉的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贊頌。
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有關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優秀作文范文二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并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后,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采納。后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么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有關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優秀作文范文三端午節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