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7: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季延初級中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截黛綠的光陰,幽幽劃過五月的記憶。濃濃的情思里,你是我永遠的夏季……”
——語自寒溪幽蘭
父親是一個很清瘦的人,倔強而剛毅。他有著滿腹的才情亦思,只可嘆命運無情,將他的才倫絕學蹉跎地埋葬。
許是秉承父親的才學文賦,我自幼習文,不曾借鑒他人之作,倒也寫得像模像樣。母親很喜歡我寫的語言,她說,你的文章很清秀,含蓄且精致,頗有些江南小鎮的優柔意境。與你父親的大氣磅礴簡直是天差地別。
父親不大看好我,他總是呵斥我,你的文字過于含蓄,做作,無病,盡是些亂七八糟的風花雪月,言語之間堆砌的華麗辭藻,完全是一副小女兒心態,這樣的文章,只能叫那些粗野之人讀讀,凡成大事業者,需要讀的是經典雋永……
許是年輕氣盛,當時的我不堪他的拙見,便用最讓人傷痛的語言反駁了他一句。那時,我看見,他的目光就像燃燒的蠟燭,來回晃動著,在最后的一瞬間熄滅下去,化成一股白煙,在氣流中來回碰撞著。我張了張口,想道歉,卻硬生生地扭頭走了。
后來我升了初中,回家時看見為了思念已瘦成一頁詩篇的父親。夕陽下,他孤獨地坐在小凳上,一遍又一遍地磨砂著我的作文,仔細地審視著。我的眼里突然涌出了一種透明的液體,流進心里,澀澀的……
福建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初三 趙子云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記
環保是什么?是愛護動物?是節約用水?是科技的進步?是思想的提升?難道環保只有這樣嗎?
環保是一種品味,是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質上的。在追求衣食行的同時,在居住方面我們也不能含糊。不可以僅追求有容身之所就可以,而不顧周圍是否有垃圾堆,空氣污濁。我們所要追求的是一個世外桃源。
環保是一種時尚潮流。追求時尚,人們往往想到的只是衣服、鞋子、化妝品……難道環保就不是一種時尚?這股潮流是永不止息的。它的保質期是無限期。它不會因為另一種食物的產生,而被踢出時尚界。
環保是大自然的生命線。它與環保緊緊相栓。只有環保它偌大的生命體才不會受到傷害。只有人人提高環保的意識,那么大自然會活得更繽紛。倘若人類還是一味的傷害它,那么它也將失去生命的光澤。
環保不是一味的講究衛生,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一旦出現裂痕,先受害的是大自然,但是真正受傷害的是所有的生命體。
“來如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環保就恰如水中月、鏡中花,人人都會說,但沒有人能真正的說清楚,環保到底是什么。
環保為我們建立了一個美麗的環境,為我們輸送新鮮的空氣,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素質。讓更多的人融入到環保的行列,行動起來,為社會盡一份力。
我倡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愛,讓殘疾不再
打從幼時起,我便對殘疾人充滿了鄙夷之情。我厭惡他們,從來不同情他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一定擁有屬于他們的一片天地,我為何一定要干涉他們呢?從此,我對殘疾人更加的冷漠,更加輕視他們。
直至那次起,我徹底顛覆了對殘疾人的態度——偶然翻開一本宣傳畫冊,我深深地被一張照片所震撼——畫上有一個小男孩,坐在冰冷的輪椅上,幼小無知的臉上,盡流露著絲絲的憂傷,色彩陰暗,猶如一尊塑像,孤獨地守望著遠方;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個洋溢著笑容的孩子,在他后方歡蹦亂跳,雀躍著,歡笑著,色彩鮮明、豐富。我的內心被震撼了,這張照片似乎在呼喚著我,呼喚著我那沉睡多年的心靈。
我開始意識到,社會上這些被人們遺忘的群體,與我們相比,是多么的不幸。倘若,人是一朵花,我們便是朝氣蓬勃的鮮花,綠葉映紅花,朵朵繽紛艷麗;而那不幸的殘疾人,便是一朵黯淡無光的花,綠葉凋零,紅花晦暗,毫無生氣可言!
殘疾人也需要愛啊!
適逢助殘日的到來,我的心驅使著我,呼喚著我獻上一片真摯的愛。我鄭重地取出一張五十元的嶄新鈔票,雙手輕輕地捧著那五十元,凝望著,沉思著——“五十元,我近一周的生活費啊……”我不禁將這五十元放入口袋之中。
正回首,一束和煦的陽光,透過窗子,照耀著我的臉龐……我微微一顫,再回首,同學們正涌向老師,慷慨地捐出自己的一片心,一片愛。我笑了,再次取出那五十元錢,沐浴著陽光,捐出了那熠熠生輝的五十元錢。我仿佛看見了,那凝聚著一片愛心的五十元,送到了殘疾人的朋友的手中,也看見了,他們正朝我微笑,一個個甜甜的微笑。此時,我向天空虔誠地祈禱著,漸漸地閉上了我的雙眸……
愛,雖然無法改變身體上的“殘疾”,但心靈,卻永遠沐浴著愛的陽光,永不殘疾!愛,讓殘疾不再!
(注:此文獲由泉州市教育局、殘聯、團市委、東南早報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泉州市2008年“關愛殘疾人,關注殘奧會”中小學生征文比賽初中組二等獎。作者為福建省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2010屆3班/蘇益鑫。)
■施啟迪(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
“電力直通車”開進學校了,在這么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們卻在學校與電力叔叔阿姨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時刻。
鏡頭一:看展板———生活處處要留心
剛剛到了操場,四五個展板便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引起我們的好奇心,都不知道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等我們坐下后,一個電力阿姨出現了,她為我們講述的是展板上寫的家庭用電小竅門,這也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如今世界資源短缺、用電量高,用電安全性也不高,如何才能省電,才能安全用電呢?帶著這幾個疑問,課程開始了。
隨后,電力阿姨就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用電技巧,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換電燈泡的技巧。電力阿姨一說換電燈泡應用左手時,我們便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們都用右手習慣了呀!底下議論紛紛,電力阿姨一副不見怪的樣子,解釋道:“要是萬一觸電了,右手可以把電源輸送至腳底,再回到心臟,會有生命危險。相比來說,左手就不會了。”大家聽了恍然大悟,快速拿起筆,不忘在采訪本上做記錄。
看這些展板,都是生活中一些小問題、小細節,而這些細節要是不注意的話就可能引發大患。所以說,在這一課中,我學會了生活處處應該要留心,平時不要忽略一點小事。
鏡頭二:觸電急救———印象最深的急救課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是有人觸電了,我們該怎么做?剛來的路上,我們就看見了這么一個假人,還把我們嚇了一跳呢。我們似懂非懂,看著老師把假人放到地上,才知道要上急救課了。
這次不同于平時的急救課,因為還有仿真演練。老師拿出了一個假人,一步一步地向我們演示如何救助觸電的人。老師一開始先說了:“千萬不要去碰他的衣服,找找周圍有什么干燥的木棍,把他和電線打分離。”接著,人倒在地上了,老師教我們如何急救,先喊喊幫手,再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這是很關鍵的步驟,老師反復地講解,強調做這個動作的頻率、速度,直到救護車來為止才能停。
這次急救課印象最為深刻。以前小學我也有上過,不過只是看圖片,你根本很難記住,而今天的仿真演練,讓人如臨其境,過目不忘。
鏡頭三:互動問答———要用心感受身邊的電力
到了最后,來了一個簡單的互動問答環節,雖然大家都是初出茅廬,但是問的問題都十分犀利尖銳,偶爾還會讓電力叔叔查閱一下資料再回答,不過總是難不倒他們。這些問題我們都不太了解,我也是一竅不通,因此我認真聽講,不忘做筆記。接著,電力阿姨們開始有獎競答了,大家過關斬將,令在場的老師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家庭用電一度多少錢?”沒想到我們的問題難不住電力老師們,反而他們的一個最最基礎的問題難住了當場的我們。小記者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冒出了無數的問號。大家都笑著搖了搖頭,老師們笑了,說:“一度電是7毛5。”話音剛落,小記者們又拿起筆來,埋頭記錄了。
一些基礎的用電常識,其實我們應該去掌握,用心靈去感受身邊的電力,學習一些用電常識,這也沒什么不好的。
一、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市比較重視民辦教育工作,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原創: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較好地推動了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市現有中等教育學校56所(普通中學54所,獨立職校2所),其中民辦5所(職業中專1所、完中2所、高中1所、初中1所),占8.93%;小學294所,其中民辦小學8所(外來工子弟小學5所),占2.72%;幼兒園(點)330個,其中民辦幼兒園13所,占3.94%。全市民辦學校在校生15932人,占全市學生數的6.11%。其中,職專生397人,占同類別學生數的5.36%;高中生1757人,占同類別學生數的7.75%;初中生5574人,占同類別學生數的8.27%;小學生6072人,占同類別學生數的4.55%;幼兒園幼兒2529人,占在園幼兒總數的6.91%。另有民辦培訓機構25所,生數2167人,專業以英語、寫作、數學奧賽、音樂、美術、電腦、服裝、汽車駕駛等為主,累計招生71186人,已結業67341人。民辦學校教職工857人,占全市教職工總數的7.40%。
從發展現狀看,我市民辦教育穩步發展,整合運用了一些優質教育資源,大多數民辦學校辦學情況良好,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但是,我市民辦教育在思想觀念、政策扶持、辦學規模、辦學效益等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相當差距,特別是民營經濟活躍的特點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綜合調研情況,調研組分析了四方面問題:
1、對發展民辦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多年來,我市的僑鄉優勢在扶持教育發展方面得到充分體現,大量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社會各界捐資助學減輕了政府的投入壓力。由于財政壓力相對較小,加之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經驗不足,對確保民辦教育的公益性、保證教育質量等方面沒有足夠的把握,導致我市對發展民辦教育重視程度相對不足、認識不夠到位,“政府包辦教育”的觀念未根本上得到轉變,民辦教育發展步伐不快,以“被動式”發展居多。如實地調研點中的霞村外來工子弟小學、子江中學、季延初級中學,都是在特定的環境和背景下產生的。同時,全市對發展民辦教育缺乏整體、連貫的思路和統籌規劃,在將民辦教育機構納入全市教育布局方面,也沒有一個很成熟的規劃和充分的考慮。《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定的設立扶持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制定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扶持獎勵措施等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2、對《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學習宣傳不夠。《民辦教育促進法》解決了多年困擾民辦教育的允許合理回報、誰投資誰受益、賦予民辦學校公平的法律地位等核心問題。但由于宣傳《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得不夠,個別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對民辦教育仍存在模糊認識,民間資金對民辦教育的投資回報、產權歸屬等問題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投入資金舉辦民辦教育較多地處于觀望狀態。
3、現有民辦教育資源與社會需求有相當差距。首先,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市在園幼兒中,外來生占34.1%;在校小學生中,外來生占39.7%;在校初中生中,外來生占7.2%。從我市產業發展現狀看,中年產業工人的穩定度會逐步提高,全市學齡人口仍可能呈增長態勢,如果外來人員能充分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的“市民待遇”,“初中富余資源”的提法將有無法實現的可能,現有教育資源更顯捉襟見肘;其次,我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規劃已經明確提出要在2010年高水平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單靠政府投入,單靠現有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別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專業化的職業培訓機構已迫在眉睫,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和專業培訓將是必然選擇;第三,隨著部分群體經濟能力的增強和對子女成才的渴望,要求享受到標準更高、更多元化的教育的愿望日益強烈,吸納這部分人的資金建設更多標準更高的民辦教育機構,相應緩解公辦教育資金不足的問題,使公辦教育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滿足普通群體教育需求上來,將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必須通過加快發展民辦教育來整合和拓展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推進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4、部分民辦教育機構辦學條件急待改善。主要是幾所民辦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高、班生數嚴重超標、生員流動頻繁、辦學設備不足、場所局限等問題。子弟學校的建立在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條件,確保其子女受教育權方面是發揮了積極作用的。但做好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本身就是政府的應盡職責,如何整合教育資源,做好對這部分群體的義務教育工作,必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此外,調研中發現個別民辦學校沒有與公辦學校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不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有關規定。
二、意見與建議
1、加大宣傳《民辦教育促進法》力度,正確認識民辦教育的地位和在推進教育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民辦教育促進法》鼓勵符合法定條件的社會組織或者公民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各級各類教育,旨在打破公辦學校人財物全部由政府包辦的格局。同時,民辦教育作為一種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教育制度創新,對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廣泛宣傳,將《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內容和當前形勢結合起來,通過宣傳,轉變政府包辦教育的觀念,營造加快發展民辦教育的良好氛圍,大力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
2、加大對民辦教育機構的扶持力度,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建議市政府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制定扶持發展民辦教育的具體措施,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要依法保障民辦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和法律地位,全面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各項扶持政策,擴大民辦學校的辦學自,為民辦教育創造一個鼓勵創新、公平競爭、一視同仁的寬松發展環境,保護民辦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對投資者的權益、民辦學校的用地建設、投融資以及教師的人事檔案、職稱、聘任、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和優秀教師的編制問題等方面,要研究出臺解決措施和具體規定,切實保證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在政策和待遇上同等,激發民辦教育的活力和創造力;針對調研中民辦學校反映較多的一些優秀教師無法辦理調動手續的問題,建議教育、人事部門認真研究,探討實行重新建檔掛靠人才中心等做法的可行性;要加大對現有民辦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現有民辦外來工子弟學校承擔了部分義務教育任務,解決了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建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精神,拔付相應的教育經費,加強指導和服務。
3、統籌規劃,創新體制,有重點地發展民辦教育。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整體規劃、地區布局、層次、類型導向等方面都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切合實際、注重特色、保證質量。經發、教育、規劃、國土等部門要加強工作協調,在城市規劃和新區建設中,充分考慮民辦教育機構的規劃設點問題,原創:并納入全市教育布局。建議我市要重點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則應把握適度、有重點地發展的原則,緩解財政壓力,把節約起來的財政資金投入到提高公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的辦學質量上來。可以探討打破民辦教育單一的法人投資模式,嘗試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采用土地作價入股、閑置國有資產入股、民間戰略投資基金聯合入股等方式,充分用足、用好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和創新辦學體制。要充分運用民辦教育的體制優勢,形成對公辦學校持久的競爭壓力,最終實現公辦與民辦“雙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將更加引人注目。廣泛開展實驗教學,是推進創新教育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使用的初中化學新教材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化學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化學實驗。因此,深入研究實驗教學、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切實有效地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研課題。
本文主要是論述啟發式教學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拋磚引玉。與大家互相交流學習,探討啟發式教學的教育思想,闡述它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價值,讓它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化學實驗中實行啟發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要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就必須領會啟發式教學的精神實質,研究初中化學實驗,搜集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
啟發式教學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遺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育思想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要求,就是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并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學觀。它的精神實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研究教育方法,講究教育藝術,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涉及的化學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關注學生的實驗行為,以實驗為教育手段開拓學生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深入研究實驗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前提,缺乏對實驗的研究,啟發式教學就會失去依據。就會由于啟不得法而導致啟而不發。實驗研究的內容是廣泛的。
二、化學實驗中實施啟發式教學的幾點做法與應用
(一)精心設計實驗,創設教學情景
創設教學情景,就是誘發學生急切解決問題、探知事物本質的心理體驗。學生帶著這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性將倍加增強,注意力格外集中。大腦皮層高度興奮。這不論對學生知識的學習還是能力的發展,都大有好處。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情景,是進行啟發式教學的良好開端。運用化學實驗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用現象去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產生驚奇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上“燃燒與滅火”這一課中的“爆炸”內容,我先演示了不蓋蓋子的粉塵爆燃實驗,然后又演示了蓋上蓋子的粉塵爆炸實驗。又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了利用油瓶進行粉塵爆炸實驗的視頻。這些實驗和課件,使整個教室都沸騰起來。學生問這個問題,議論那個問題。他們急于明白,為什么不蓋蓋子的粉塵爆燃是安全的,而蓋上蓋子的卻會發生爆炸?為什么油瓶會被掀翻……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討論,學習熱情高漲。
2,對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打破學生對課本知識過分依賴的思想,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二氧化碳與滅火”這一課,上課時我直接把連接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的導管插到放有兩根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讓學生觀察蠟燭慢慢熄滅的過程,這時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的現象。然后我又按課本中的方法,直接把一瓶二氧化碳倒入放有兩根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也出現了上述現象,只是兩根蠟燭依次熄滅相隔的時間短。這時有學生交頭接耳在討論,有的趕緊翻書查,有的直接問為什么。于是,我引導學生分析:①蠟燭為什么熄滅?②為什么下層的蠟燭先熄滅?學生在這分析討論過程,注意力高度集中,踴躍發言。通過分析討論,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的結論。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另外,在做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實驗時,為了驗證溫度必須達到物質的著火點時,可以用筷子和紙張代替木條與煤做對比實驗,簡單易行,實驗現象明顯;驗證物質必須和空氣(或氧氣)接觸時,可以先分別點燃兩支蠟燭代替一支蠟燭,然后在其中一只上罩一個玻璃杯,對比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就得到正確結論。熄滅的是蠟燭,點燃的是學生智慧。
(二)針對實驗現象,啟發學生思維
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化學實驗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知識,培養思維能力。要實現這個目的,就要利用實驗現象激發學生思維,教學途徑主要是下述兩個方面。
1,通過對實驗現象一層扣一層的分析,使學生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例如,第三章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中“分子”一課的教學,我在上課前,將一個盛有少量濃氨水的小燒杯放在講臺桌上,讓氨水揮發到整個教室。上課時,我問學生:你們上這一節課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學生答:聞到了氨水的氣味。我又問:你們怎么會聞到氨水的氣味?學生答:講臺桌上放著氨水。我說:我將氨水放在講臺桌上,并沒有倒在你們的鼻子里,你們怎么會聞到氨的氣味?學生答:氨自己會跑過來。我接著問:你們誰看見氨“跑”(擴散)過去了?學生搖搖頭說看不見。“是的。氨確實跑(擴散)到你們那兒了。使你們聞到氨的氣味。可是,這一千真萬確的事實,誰都看不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讓學生思考片刻后,部分學生作出了回答:這說明氨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構成的。我接著講解:是的,氨是由許許多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這些微粒由于不斷運動而擴散到空氣中,使我們感覺到氨的氣味。我們把這種微粒叫做氨分子。就這樣,通過對“氨水揮發”這一感性認識的層層分析,形成了分子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質疑,使學生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思維方法
例如,在“空氣”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請兩位位學生上講臺做一個實驗:瓶吞雞蛋。我事先準備好實驗用品,要求學生在雞蛋不被破壞的條件下,使這只大雞蛋進入瓶口小的瓶中。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兩人共同合作,很快就完成任務。針對瓶吞雞蛋的實驗現象,我向學生進行質問:大雞蛋通過了小瓶口是什么原因呢?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思考、討論“吞蛋”原理,抓住了燃燒需要氧氣的生活常識,得出空氣中含有氧氣的結論。領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
(三)通過實驗討論,開拓思維方法
組織學生圍繞實驗中的某些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維。在討論過程,學生相互交流思想,互相啟發,可以取長補短,拓寬思
路,從而更深刻、更完整的認識有關問題。例如,上第一章第二節“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時,我沒有照課本內容按部就班進行實驗,而是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發現問題的能力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認真思考,嘗試提出自己的“新發現”。下面是學生經過觀察,提出的問題:
①為什么點燃蠟燭時,火焰先較大后變小,過一會兒火焰大小才比較穩定?
②在無風時,為什么蠟燭火焰也會搖晃閃爍?為什么火焰總保持向上?
③為什么蠟燭要用棉線做燭芯?燭芯點燃后為什么是黑色的?熄滅后燭芯為什么會變“硬”?
④蠟燭為什么越燒越短?常溫下,固態蠟燭能燃燒嗎?液態蠟燭能燃燒嗎?
⑤燒杯罩在火焰上放置時間較長后,燒杯內壁會有黑色固體出現,這是什么物質?
組織學生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不斷引導學生的思路,對各種意見進行論證。然后將那些正確的認識加以總結。這次討論,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又使學生初步了解了設計實驗的基本思維方法。
(四)運用實驗手段,探索未知領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大部分的化學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手段去探究未知的化學知識,明確“問題―假設―實驗―觀察―分析―論證―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
例如,在上“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這節課的教學,我不滿足教材的編寫形式,用發現法進行教學。用礦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氫氧化鈉溶液,蓋上瓶蓋,并搖動礦泉水瓶,這時就可以看到礦泉水瓶變癟了。同時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現象很明顯。而后用針筒吸稀鹽酸,把針頭刺進礦泉水瓶,把鹽酸注射進去,在噼里啪啦中,礦泉水瓶又恢復了原形。我利用礦泉水瓶變形實驗引導學生理解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質,通過礦泉水瓶恢復原形引導學生分析碳酸鹽的檢驗方法的實際應用。這樣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掌握科學方法都很有好處。
(五)開展課外實驗,鼓勵開拓創造
實驗教學不要局限在課堂里,而要擴展到課堂外。課堂教學難以適應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而且,課堂教學受時空條件的限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開展課外實驗,為學生開辟一個新天地,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培養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例如在課外組織學生自制咸鴨蛋,表演化學魔術等。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形式,評價形式從單一變為多元
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完善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潛能的開發。這種“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思想,要求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重點必須由結果向過程、由成績向態度、由顯性指標向隱性指標轉移。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一樣,我們要努力做到具體和概括的最適當的結合,可以具體評價的內容就采用具體的評價標準(例如探究活動,內容充實多樣;學生自主活動有時間、有空間、有實效等方面),應該采用概括評價標準的就應該采用概括評價標準(例如關于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方面的評價),讓學生充分享受實驗活動過程中的樂趣。
四、成效與反思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并不是去構建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施展各種教育技巧,將啟發式教學的思想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居里夫人曾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成才需要好奇心,而化學實驗以及多元化評價是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源泉,利用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實驗可以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調查發現有以下觀點在教師還是比較普遍:
1,化學實驗中的活動與探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保證,許多教學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
2,有些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活動無目標、無定論、不好把握;
3,學校辦學條件、實驗儀器和經費、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驗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