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婦科病理報告

婦科病理報告

時間:2023-05-29 17:59: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婦科病理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婦科病理報告

第1篇

關鍵詞 已婚婦女 婦科病普查 古里鎮淼泉社區

在基層醫院保健中,做好婦科普查工作,是開展鄉鎮婦女保健與衛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它對了解鄉鎮婦女的患病情況,提高鄉鎮婦女健康水平十分重要,也是預防婦科病的重要措施[1]。同時知道,鄉鎮婦女一般文化程度較低,基本缺乏相關生殖健康知識和婦科健康常識,為此進行婦科病普查,普及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2]。2010年對常熟市古里鎮淼泉社區158名已婚婦女進行了健康普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對158名已婚婦女定期進行婦科普查,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6.5歲。入選標準:年齡>20歲,已婚,戶口在本鎮的常住人口。初婚平均年齡24.8歲,98.5%有過妊娠,97.5%有過分娩。

普查方法:由淼泉衛生院的醫務人員按照統一制定的婦科病普查內容,對158名婦女逐個詢問,常規進行婦科檢查及輔助檢查,包括宮頸細胞刮片、內外生殖器常規檢查、盆腔B超檢查和組織病理學。

診斷標準:各婦科病診斷依據樂杰主編的2005年版《婦產科學》的相關內容為診斷標準[3]。

結 果

患病率:158名婦女中,患病36例,患病率22.8%;比2009年的36.2%的患病率明顯下降。

婦科疾病組成:在36例患者中,陰道炎12例,宮頸糜爛8例,宮頸肥大6例,子宮肌瘤10例。

討 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婦女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受檢人數逐年增加。定期開展婦科普查是搞好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普查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4]。本文結果顯示,158名婦女中,患病36例,患病率22.8%;比2009年的36.2%的患病率明顯下降。

在36例患者中,陰道炎12例,宮頸糜爛8例,宮頸肥大6例,子宮肌瘤10例。陰道炎是婦科常見多發病,機體免疫功能缺失、物理、化學因素刺激都可導致陰道炎[5]。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其發病與人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人瘤病毒感染有密切關系。宮頸糜爛在多個地區婦女病普查中居首位,不過近幾年患病率有下降趨勢[6]。子宮肌瘤與宮頸肥大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及其受體在子宮肌瘤發病及生長中起了重要作用[7]。此外,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鄉鎮婦女的壓力不斷增大,經產婦女性面臨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精神壓力,容易產生抑郁情緒,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導致各種不良疾病[8]。

在婦科疾病的防治中,已婚女性需要注意性生活衛生,適當節制性生活,降低手術創傷的發生率,以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及時治療陰道炎等生殖器官炎癥。同時當前在普查確診的宮頸癌病例中,將陰道鏡窺視的無創操作及多點活檢的有創操作有效地結合運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在普查中也應保證檢查質量,組織好普查后的防治和隨訪工作,由專人負責,建立健全隨訪登記;加強監測管理,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可采取積極的態度進行治療并廣泛開展婦科知識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強鄉鎮婦女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婦女的健康水平。要針對現狀尋找病因,加大生殖健康及婦科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大力開展婦科疾病防治工作,從而降低婦科疾病的發生率。

總之,對婦女進行婦科病普查利于及時發現婦女常見病,可及時進行防治,同時古里鎮應進一步加強婦女病普查防治工作,保障已婚婦女生殖健康。

參考文獻

1 劉紅.上海高橋鎮2004年~2008年婦女病普查情況分析[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9,16(7):55-56.

2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25.

3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22.

4 辛穎.327例女職工子宮肌瘤流行病學因素分析[J].中國廠礦醫學,2010,16(2):170.

5 臧桂彥.13191例已婚婦女婦科疾病普查情況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1,2(3):70.

6 張婷,張立,許飛,等.1895例婦女各類陰道炎病原體感染情況及病因構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9):2695.

第2篇

關鍵詞: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一直居我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首位,早期診斷和控制是目前防治宮頸癌的發生、發展的主要手段[1]。醋酸染色后直接肉眼觀察(VIA)法可以檢查出核蛋白增加狀態的組織,從而篩查出高級別的CIN以及早期宮頸癌和浸潤性宮頸癌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醋酸肉眼觀察在宮頸癌篩查和早診早治的可行性,為欠發達地區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篩查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1 036例婦科病患者行VIA檢測。其中年齡28~65歲,平均(33.5±5.3)歲,平均孕次(2.3±0.5)次,產次為(1.5±0.3)次。所有篩查對象均有性生活史,排除全身其他嚴重疾病和已確診為宮頸癌患者。

1.2  篩查方法:用5%冰醋酸棉球充分涂抹子宮頸表面,1 min后在普通光源照明下,肉眼直接觀察子宮頸上皮對醋酸的反應。陰性為正常宮頸,陽性提示宮頸異常,并根據白色病變的邊界、輪廓、厚薄,以及是否有鑲嵌、消失的快慢做出初步診斷。所有篩查者(無論醋酸染色結果是陽性或者陰性者)均需進行陰道鏡檢查,并對陰道鏡下檢查可疑病變者進行多處病變組織的活檢,病理結果以病變級別最高者為準。所有活檢組織標本均經常規病理制片、HE染色、由多個病理醫師共同閱片、討論并作出診斷。

1.3  診斷標準:以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病理學診斷根據細胞異型性的程度和范圍依次分為良性細胞改變(BCC)、CIN Ⅰ、CIN Ⅱ、CIN Ⅲ級和鱗狀細胞癌(SCC),病理組織學結果≥CIN Ⅱ為陽性。

1.4  統計學處理:統計學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算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確診宮頸癌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以及約登指數。

2 結果

2.1  病理檢查結果:慢性宮頸炎562例,占54.2%;鱗狀上皮化生206例,占19.9%;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共268例(19例已絕經),占25.9%;其中CIN Ⅰ型198例,占73.8%;CIN Ⅱ型38例,占14.2%;CIN Ⅲ型29例,占10.8%;宮頸浸潤癌3例,占1.2%。

2.2  醋酸染色篩查效果評價: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確診宮頸癌的敏感度為90.3%、特異度86.9%、陽性預測值為70.8%、陰性預測值為96.3%,約登指數為0.772。

3 討論

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地理位置會有不同差異,即使在同一國家內也有不同的地區分布[2]。目前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經濟條件差、衛生資源有限的地區卻難以實現。因此,建立適合于基層地區子宮頸癌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篩查方案是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大限度防治宮頸癌的發生、發展的最佳途徑。

醋酸染色肉眼觀察(VIA)篩查方法的技術要求低,操作簡單,費用較低,可獲得即時結果,效價比高等優勢能被大多數婦女所接受,對子宮頸癌篩查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3]。本研究顯示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確診宮頸癌的敏感度為90.3%、特異度為86.9%、陽性預測值為70.8%、陰性預測值為96.3%,約登指數為0.772。結果符合目前低成本、廣覆蓋的宮頸癌篩查策略的要求,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但VIA容易漏診宮頸癌的微小病變,對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有一定診斷價值。綜上所述,醋酸染色肉眼觀察(VIA)對宮頸癌的篩查是一種比較適合于在經濟條件不發達地區推廣應用的方法,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要加強婦女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以真正達到防治宮頸癌的目標。

4 參考文獻

[1] 章文華,李淑敏.子宮頸癌篩查中肉眼觀察法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44(2):158.

第3篇

【關鍵詞】 絨癌;腦轉移;腎轉移;誤診

絨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腦轉移、腎轉移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不易診斷,因而絨癌腦轉移在診斷和治療上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1 病例報告

患者25歲,因“頭暈乏力、面色蒼白2+周、暈厥5 h、昏迷半小時”,以昏迷原因收入急救中心。患者近2周來感疲乏無力,頭昏,稍活動即感心慌,家人發現面色蒼白,未于重視,5 h前突然暈厥,平臥后稍好轉,呼之能應,半小時前突然昏迷。半年前因腦腫瘤在外院行顱內腫瘤切除術,腫瘤性質不清,近半年來一直在家休養。月經史:初潮15歲,自病后月經一直不規則,末次月經不清,22歲結婚,G1P0。入院檢查:T 36℃,P 136次/min,Bp 80/40 mm Hg,面色蒼白,急性失血貌;婦科檢查:陰道宮頸無異常,子宮前位,正常大小,質軟,活動,雙附件未及異常,因病人昏迷急行腹穿無異常;實驗室檢查:WBC4.0×109,N 0.74,L 0.26,Hb 36 g/L。B超檢查:子宮附件無異常,盆腹腔無游離液體。因患者昏迷病史由家屬代述,病史不詳細,查胸片未見異常,再行B超查肝、雙腎,提示左腎巨大血腫。婦科會診排除婦科疾病,急診外科初步診斷:左腎包膜血腫,重度失血性貧血。在積極糾正休克同時在全麻下行左腎血腫清除術,術中見血腫位于腹膜后,血腫下極達髂嵴水平,用手觸摸腎包膜時破裂,血塊及破碎的腎臟組織涌入腹腔,出血不能控制,左腎組織脆弱,觸及即脫落,止血困難,3管加壓輸血、輸液,血壓一直不能回升,于術中死亡。術中交代病情危重時家屬才說出2年前患葡萄胎在外院行清宮術,術后定期隨訪半年后月經恢復末再復查,半年前因腦腫瘤在外院行顱內腫瘤切除術,腫瘤性質不清,近半年來一直在家休養,偶有陰道流血、量少,此時急查尿HCG陽性。術后病理:大片滋養細胞和合體細胞、出血壞死,未見絨毛結構。

2 討論

2.1 誤診原因 ①對絨癌缺乏認識:婦科會診一直局限于子宮附件,末從病史作更深層的考慮和進一步的檢查,對病史、癥狀缺乏仔細詢問及深入分析,對2年前的葡萄胎病史,半年前腦腫瘤手術末作相關分析;②對患者的急性失血貌和重度貧血因末發現婦科出血和腹腔內無出血就輕易排除了婦科病變;③B超檢查行肝、雙腎檢查就發現左腎病變,應結合不規則月經史急查HCG,考慮滋養葉細胞疾病,盡早作出診斷。

2.2 經驗教訓 ① 診斷錯誤導致治療錯誤:病人入院后到手術時間長達6 h,術前多科會診,內科醫師曾考慮糖尿病昏迷。如病史收集詳細,診斷明確,不急于手術,在積極輸血,糾正一般情況的同時行化療,預后可能是另一種結局。鑒于絨癌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通過非外科手段達到止血目地,并為化療提供更多有利條件,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療康復。絨癌潛伏期長短不一,根據報道最長可達34年,由于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為靈敏的腫瘤標志物,是惡性滋養細胞腫瘤確定診斷的依據及監測手段、判斷復發的精確指標。婦科醫師對生育年齡婦女全身任何部位器官出血,必須常規測定HCG,以早期除外絨癌;②醫務人員手術中應常規行病理檢查和充分的告知義務,該患者開顱術后如明確的告知家屬系絨癌腦轉移,并給予化療預后要好得多;③由于滋養細胞生長特點是破壞血管,所以轉移灶共同特點是局部出血,更由于癌組織脆弱且無包膜,手術分離時易破損而引起致命的大出血,故應在直視下進行銳性分離,盲目的鈍性分離應視為禁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第4篇

【論文關鍵詞】 宮腔鏡;B超;異常子宮出血;診斷價值

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常見婦科病, 經期持續時間過長、月經量大、非經期出血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長期子宮異常出血會造成婦女貧血的發生, 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為進一步探討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本院7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75例為本次研究對象, 年齡27~55歲, 平均年齡(37.56±6.43)歲, 其中已婚52例, 未婚23例, 異常子宮出血時間14~35 d, 平均時間(23.21±4.43)d。上述患者均伴有子宮長期異常出血, 且未采用性激素類藥物治療, 排除合并生殖器感染及完全子宮縱隔等疾病患者、子宮惡性腫瘤病變患者。

1. 2 方法

1. 2. 1 B超檢查方法 取患者仰臥位, 經陰檢查, 于患者盆腔內行斜切位、橫切位、縱切位等多個切位的動態檢查, 記錄相應檢查結果, 后同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1. 2. 2 宮腔鏡檢查方法 宮腔鏡檢查前, 叮囑患者禁食4~6 h, 檢查前4 h給予米索前列醇肛塞。排空膀胱后取患者截石位, 經由含碘伏棉簽進行宮頸消毒。采用擴張器擴張宮頸口至7號, 注入生理鹽水并維持膨宮壓力為13~20 kPa, 后采用宮腔鏡進行觀察。觀察過程中, 首先對宮頸管異常情況進行查看, 注意應從宮腔底部開始進行由內至外的檢查, 同時確保對宮腔顏色、內膜厚度等的觀察, 后進行輸卵管開口、形態及宮腔口形態的觀察, 必要情況下行局部詳細檢查。各項檢查完成后, 退出鏡體并查看宮腔及宮頸情況, 避免發生漏診, 后同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B超診斷符合率為57.33%(43/75), 宮腔鏡診斷符合率為86.醫學檢驗論文67%(65/75),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多發疾病, 臨床報道表明[2]該病具有發病范圍廣、年齡跨度大、病理原因復雜等特點, 且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異常子宮出血的發病機制復雜, 但有臨床研究認為[3], 子宮腺肌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感染等是造成異常子宮出血的重要原因, 如不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診斷及治療, 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

臨床以往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主要采用B超、細胞學檢查及診斷性刮宮等方法, 其中B超檢查是婦科進行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 其具有操作簡便、無創、痛苦小等優點, 可對患者盆腔內包塊情況進行檢測, 是一種有效的影像學判定方式。B超檢查主要是通過光點大小、亮暗、灰度等方式進行圖像特性的顯示, 將患者各組織聲抗情況作為依據而生成對應的回聲及界面, 且經由患者膀胱所構成的透聲窗, 可對患者盆腔組織病變情況及子宮輪廓進行詳細觀察。但是該種診斷方式并不具備特異性, 較難獲取準確的診斷結果[4], 且通常情況下婦科疾病病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 在進行異常子宮檢查的過程中, 并不能僅依靠病史、B超檢查結果進行確定性診斷。

伴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進步及微創技術在臨床中的推廣, 宮腔鏡在婦科疾病檢查中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采用宮腔鏡進行婦科檢查, 可對患者宮腔內病灶情況進行直觀、清晰展示, 同時可有效確定患者病灶大小及病灶部位, 利于異常子宮出血診斷特異性的提升[5]。且有臨床報道表明[6], 宮腔鏡在微小子宮內膜息肉及<10 mm黏膜下肌瘤患者診斷中的優勢作用明顯, 且經由宮腔鏡輔助, 可有效提升病變組織清除率, 臨床應用價值高。在本次研究中, 對75例患者均采用B超及宮腔鏡檢查, 結果表明宮腔鏡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B超診斷符合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可有效提升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診斷符合率, 利于早期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 可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紅外線;云南白藥;宮頸糜爛;療效;體會

慢性宮頸炎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病之一,宮頸糜爛是其最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是誘發宮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病臨床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但不易治愈,復發率較高。近幾年來我們采用紅外線光療聯合云南白藥治療宮頸糜爛,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現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討論,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選對象為我站2010年1月~2013年09月間收治的,經婦科和宮頸涂片檢查確診為中重度宮頸糜爛患者,共130例。術前按單雙日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5例,將兩組的年齡、體重、病程、宮頸糜爛分級、刮片巴氏染色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P>0.05,組間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術前常規婦科檢查和宮頸涂片或刮片行組織學檢查,排除惡性可能;使用北京波姆紅外技術公司生產的BPM-I-IV-S型紅外光治療儀,于月經干凈后3~7d進行治療。①觀察組: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和宮頸,窺陰器暴露宮頸;宮頸涂抹5%冰醋酸和盧戈氏液,觀察和確定宮頸病變范圍,用0.1%新潔爾滅棉球擦凈宮頸黏液;將照射機頭拉近宮頸表面相距0.5cm,按照順時針方向逐點照射病變部位,直至局部糜爛面變成灰白色為止,術畢將云南白藥粉劑噴灑在創面上;口服云南白藥膠囊,2粒 tid,連服五天;保持外陰清潔,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個月。②對照組:單用紅外線光療,方法同前。

1.3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術后1周、2周和第2次月經干凈后門診復診,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出血時間、陰道排液時間、感染率、愈合時間和治愈率等數據指標。②療效評判:宮頸糜爛面完全愈合,宮頸光滑,無自覺癥狀為治愈;糜爛面積縮小1/3以上,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為有效;糜爛面和自覺癥狀后無明顯變化為無效。

1.4 統計處理 文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用t檢驗及X2比較,代入SPSS15.0統計軟件中進行處理,當P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大出血等并發癥。將兩組的手術和恢復情況相比較,P

表1:兩組治療和恢復等情況的比較(P

3 討論

宮頸炎癥是常見的女性下生殖道炎癥,而宮頸糜爛是其最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

宮頸在分娩、和宮腔操作的損傷下,受細菌、病毒、化學和物理性刺激后,容易發生感染,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可出現后出血和經期出血,宮頸充血水腫、黏膜外翻,質脆易出血;是上生殖道感染的一個征象,易引起子宮內膜炎和輸卵管炎,也是誘發宮頸癌的高危因素【1】。臨床治療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物理、藥物和手術等相結合治療方法,但很難治愈,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紅外光治療儀是利用紅外可見光輻射散發的光熱效應對病變組織穿透能力強,使局部組織蛋白變性凝固、壞死脫落;而正常組織不受損害,很快再生出新生的鱗狀上皮細胞,修復達到治愈的目的;治療時患者無痛苦、無異味,治愈后宮頸光滑有彈性【2】。但單純的紅外線治療后宮頸組織壞死、脫落,重新長出新的肉芽面,痂體脫落時創面長時間出血、陰道水樣白帶較多,愈合時間常需要數周。云南白藥主要成分是三七、白芨、冰片、麝香等藥物配伍而成,能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誘導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有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改善微循環、改變血管通透性、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止血愈傷、消炎抑菌和吸附凈化作用,能進一步促進宮頸糜爛面的愈合。本文中觀察組在紅外線光療的基礎上加用云南白藥,在術后出血時間、陰道排液時間、感染率、愈合時間和治愈率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體現出較大的優勢。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應該注意到,術前應該詳細婦科檢查,特別是需先行宮頸刮片或活檢,作組織病理學檢查排除惡性可能。治療應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天內進行,術前排空膀胱,先將病變部位明顯標出。輻照功率一般調整在12~16W之間,照射角度應垂直,持續時間為5~10s,以糜爛面局組織全部變成灰白色為止,按照順時針方向逐部照射。遇有宮頸息肉時應先予以摘除,宮頸腺囊腫適當增加照射時間,可自行爆裂。術后禁止和盆浴1~2月,定期復查。

綜上所述,紅外線光療聯合云南白藥治療宮頸糜爛,具有易操作、創傷輕、出血少、痛苦小、恢復快、并發癥少、治愈率高等優點,簡便易行、安全有效、價廉物美,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值得在基礎醫療單位開展。

【參考文獻】

第6篇

[中圖分類號]R737.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b)-118-01

現將我院收治的外陰疣狀癌2例報道如下:

1病歷資料

例1:患者,女,60歲,因外陰腫物伴有瘙癢、疼痛及血性分泌物入院。查體,于左側小與陰道口上緣之間見一灰白色菜花狀腫物,約花生米大小,表面附有血性分泌物;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未觸及。臨床疑為“尖銳濕疣”行單純切除后送病理。

例2:患者,女,71歲,因外陰腫物半年伴疼痛、出血1月余入院。查體,于右側大中部查見一灰白色疣狀贅生物,約栗子大,表面細狀,質脆易脫落,表面有出血;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未觸及。臨床以“尖銳濕疣”行單純切除后送病理。

肉眼檢查:例1:外陰梭形皮膚一塊,大小8.5 cm×3.8 cm×1.2 cm,陰道口長3.8 cm,于陰道口上緣左側見一直徑1.3 cm的灰白色腫物,質硬、略隆起于皮面,表面有細狀突起,質脆易碎伴潰瘍形成。例2:大切除標本一塊,大小為5.5 cm×3.6 cm×1.3 cm,于大中部見一2 cm×1.7 cm灰白色腫物,腫物表面有細狀突起,質脆易碎并有血性分泌物附著。

鏡下觀察:鱗狀上皮呈狀生長,表面有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纖維血管軸心纖細,上皮分化成熟。瘤細胞有輕度異型,例2瘤細胞有輕度異型,并可見核分裂像,主要位于基底部;上皮腳粗大,呈球狀或棍棒狀推入間質中。

病理診斷:(外陰)疣狀癌。

鏡下查見2例標本局部切緣均可見腫瘤。報告后2例患者均行擴大切除,第二次送檢標本病理檢查均未見癌組織。

2討論

外陰疣狀癌(verrucous carcinoma)是特殊類型的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生物學行為屬于低度惡性,典型者緩慢生長形成外生性腫塊,最終使外陰結構不清。盡管其表現驚人,但是預后極好,因為無局部淋巴結轉移[1]。疣狀癌這一術語首先用于描述口腔內的病灶,此種癌體積較大、質地較軟,呈菜花狀或疣狀向表面膨脹性生長。口腔疣狀癌的發生可能與吸煙、HPV感染、齲齒、衛生不良等有關。疣狀癌還見于咽部、鼻腔、食管、直腸、外陰、陰道、子宮頸及皮膚(特別是足底部)[2]。外陰疣狀癌好發于絕經后婦女,在診斷時,幾乎所有病人的年齡都大于40歲,本文2例患者年齡分別為60歲和71歲。因該腫瘤常呈疣狀或菜花狀向表面膨脹性生長,酷似尖銳濕疣,故常易被臨床誤診。病人多因外陰瘙癢、疼痛、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就診[3]。組織學檢查疣狀癌是一種分化很好的鱗狀細胞癌,其特點上皮分化成熟,僅基底部有輕微異型性,腫瘤底部與間質分界清楚,球狀增大的上皮腳呈推進性向間質內生長,并可見到深部的角化珠。事實上,疣狀癌鏡下診斷常常很困難,必須有適當的臨床資料。小而淺表的標本不可能進行診斷,需結合臨床大體所見。疣狀癌無局部淋巴結轉移,因此治療原則為寬面局部徹底切除,僅行局部單純切除是不夠的,本文2例均行二次擴大手術。若腫瘤徹底切除則不易復發。本文例1術后4年隨訪,未見復發。疣狀癌應與尖銳濕疣和高分化鱗狀細胞癌進行鑒別。與尖銳濕疣的鑒別是疣狀癌的通常較粗大,呈棒樣指狀突起,浸潤界限清楚(“推進式”生長)。與鱗癌的鑒別主要依靠兩個標準,即細胞學的非典型性和(或)明顯的浸潤性生長方式,這兩條標準只要滿足一條即可排除疣狀癌而歸入鱗狀細胞癌范疇[4]。

[參考文獻]

[1]回允中主譯.女性生殖道病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46-47.

[2]Stephen S Sternberg. Diagnostic Surgical Pathology Volume 1 Third Edition[M].Philadelphia,1999. 824-827.

[3]袁耀萼主譯.臨床婦科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72-73.

第7篇

宮頸糜爛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是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其病情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給廣大婦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宮頸糜爛拖延不治,導致的后果頗為嚴重,如:①不孕:陰道分泌物過多,白帶黏稠,不利于通過宮頸管,從而導致不孕。②癌變:據資料統計顯示,有宮頸糜爛發生宮頸癌者比未患此病者高8~10倍。③流產:由宮頸炎上行性感染,導致宮腔、盆腔炎癥,從而導致流產,而且宮頸糜爛使組織彈性下降,使產程不順利。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宮頸糜爛,是廣大婦科醫師長期以來關注和探尋的問題。通過采用益寶療液配伍益寶療栓治療宮頸糜爛,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就診、落實避孕節育手術前檢查、婦科病普查中發現有宮頸糜爛患者440例,年齡20~45歲,常規作宮頸刮片,巴氏分級Ⅰ~Ⅱ。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20例,孕婦患者糖尿病及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不列為觀察對象。

宮頸糜爛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臨床表現:①白帶增多,為黏稠或膿性,偶帶血絲或少量黏液;②外陰不適,陰癢或疼痛;③接觸性出血;④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⑤繼發引起的泌尿系統炎癥。有其中一項或幾項皆可。

宮頸糜爛根據糜爛深淺程度分為3型:在炎癥初期,糜爛僅為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表面平坦,稱為單純性糜爛;隨后由于腺上皮過度增生并伴有間質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稱為顆粒型糜爛;當間質增生顯著,表面不平現象更加明顯呈乳突狀,稱為乳突型糜爛。根據糜爛面積大小可將宮頸糜爛分為3度:①輕度:糜爛面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②中度: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③重度: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診斷宮頸糜爛應同時表示糜爛的面積和深淺。

治療方法:觀察組治療前先徹底清潔宮頸及宮頸管,去除分泌物,再將浸有益寶療液(濃度36%)的棉簽插入宮頸管,轉動數次取出,然后將浸有藥液的紗布塊輕輕敷貼于糜爛面,持續作用1~3分鐘,將敷貼取出,再將益寶療栓1枚(含聚甲酚磺醛90mg)置入陰道,用無菌棉栓堵上,12小時后拉出棉栓,使不潔分泌物得以清除。隔日1次,6枚1個療程。對照組上藥前先清洗外陰,再將消糜栓1枚(每粒重3g)置入陰道深部,隔日1次,7次1個療程。兩組病例3個療程后復查(經后3天復查)。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癢疼等自覺癥狀消失,白帶正常,宮頸黏膜光滑呈粉紅色;②顯效:癢疼等自覺癥狀消失,白帶正常,糜爛面深度由孔突型變為顆粒型,顆粒型變為單純性,且糜爛面由重度變為中度,由中度變為輕度;③有效:癢疼等自覺癥狀消失,白帶正常,糜爛深度及面積無改變;④無效:陰道分泌物多,癢疼等癥狀繼續存在,糜爛深度及面積無改變。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和t檢驗。

結 果

一般情況,兩組對象年齡、臨床癥狀、體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1。

討 論

宮頸炎癥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包括宮頸陰道部炎癥及宮頸管黏膜炎癥。因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與陰道部鱗狀上皮相延續,陰道炎癥均可引起宮頸陰道部炎癥。臨床多見的宮頸炎是宮頸管黏膜炎,由于宮頸管黏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抗感染能力較差,易發生感染,并且宮頸管黏膜皺襞多,一旦發生感染,很難將病原體完全清除,久而久之導致慢性宮頸炎癥。而宮頸糜爛恰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其主要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及厭氧菌。

益寶療液及益寶療栓通用名為聚甲酚磺醛液及栓,其主要成份為聚甲酚磺醛,為間甲酚磺酸和甲醛的聚合物。它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強酸和蛋白凝固作用殺滅細菌、真菌和滴蟲。選擇性地引起壞死或病變組織及柱狀上皮蛋白變性。它還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包括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和某些病毒,其中厭氧菌、滴蟲和念珠菌對之尤為敏感,但是陰道乳酸桿菌卻基本不受影響。聚甲酚磺醛對壞死或病變組織具有選擇性的凝固作用,能夠促進組織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蓋,健康的鱗狀上皮則不受其影響,從根本上消除了引起宮頸炎的因素。消糜栓其化學成份為人參莖葉皂苷、紫草、黃柏、苦參、枯礬、冰片、兒茶等為中藥制劑,其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祛腐生肌。經臨床對照觀察,益寶療液配伍益寶療栓治療宮頸糜爛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另外應用益寶療液及栓治療宮頸糜爛,克服了傳統的物理治療如激光、冷凍、紅外線及微波等引起的術后出血,宮頸管狹窄、不孕、感染等可能。

綜上所述,應用益寶療液配伍益寶療栓治療宮頸糜爛不但使糜爛面脫落、修復,從根本上消除引起糜爛的原因,治標又治本,而且方法簡單,療效顯著,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采用。

第8篇

【中圖分類號】R711.5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4-023-02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bleedin曲是常見的婦科病,簡稱功血。可發生于月經初潮至絕經期任何年齡,常表現月經周期長短不一,經期延長,經量過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治療功血通常采用全身支持療法、診刮、抗纖溶劑、縮宮素和中草藥等綜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合理應用性激素,大部分功血都能得到緩解或治愈。現將近幾年來應用性激素治療功血的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1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婦科門診診斷為功血患者236例。年齡12-60歲,未婚46例,未孕34例,有流產史96例,有貧血(Hb在90g以下)者60例。其中青春期功血40例,育齡期功血84例,絕經過渡期功血112例。

1.2 診斷標準有月經紊亂史;排除各種妊娠、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年齡12-18歲,月經來潮不足2年者為青春期功血;年齡超過42歲為絕經過渡期功血;其余為育齡期功血。

1.2.1 診斷刮宮196例探宮,宮腔深度平均為8cm,子宮稍大。青春期無一例診刮,育齡期功血84例,診刮17例,絕經過渡期功血112例,全部診刮,除24例絕經過渡期刮出組織少許而未能作組織學檢查外,其余全部送病檢。

1.2.2 B超檢查236例中有28例發現單側和(或)雙側卵巢增大或有小囊腫。卵巢增大可能與持續性卵泡或短期衰退黃體有關。

1.3 治療方法

1.3.1 青春期功血治療宜用大劑量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生長,短期內修復而迅速止血。雌激素用量和應用途徑可根據出量多少決定,我院門診主要是用苯甲酸雌二醇6mgl2h肌注,以后每3天減量一次,每次減量1/3,直到維持量改為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mg/d,連用22d停藥,應用雌激素的最后一周加用安宮黃體酮8mg,使子宮內膜轉化縮短出血時間。共用3個周期后停藥觀察。

1.3.2 育齡期功血治療以補充孕激素為主。我院婦科門診用炔諾酮5mg,q12h,血止后改為維持量5mg,1次/d,維持共22d。對個別出現突破性出血者,加少量已烯雌酚0.5mg,1次/d,有助于止血,共用3個周期。對有生育要求者在卵泡早期倜期第5d口服克羅米酚50mg/d,連用5d,促排卵恢復月經周期,于排卵后口服安宮黃體酮8mg,1次/d,連用10d,以補充黃體分泌孕酮的不足。

1.3.3 絕經過渡期功血多為無排卵型,因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此期治療目的是防止出血過頻、過多,使之逐漸過渡到絕經期。對出血量不多,為轉變增生期或增生過長的子宮內膜,我院門診用孕激素治療,安宮黃體酮8mg,1次/d,連用5d,為減少撤退性出血和抑制卵巢功能,常用丙酸酮5mg肌注,1次/d,連用3d。對出血量多或出血時間長,先刮宮止血,用炔諾酮5mg,q12h口服,血止后減量到5mg,1次/d,連用22d,共用3個月。

2 結果

2.1 對105例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結果為育齡期功血:增生型10例,占41.67%;增生過長4例,占16.64%;分泌型4例,占16.67%;混合型6例,占25%。絕經過渡期功血:增生型28例,占34.57%;增生過長18例,占22.22%;腺瘤型增生過長6例,占74.07%;分泌型12例,占14.81%;混合型17例,占20.99%。

2.2 性激素對不同類型功血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分為:(1)好轉:治療時周期規律而停藥無效者;(2)治愈:治療停藥后恢復自然周期者。總有效率為95.21%。

3 討論

婦女的一生,自出生至發育成熟而后衰退老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過程可分為幾個時期,各期又無截然的界限,臨床采用有排卵和無排卵來指導應用性激素,此法簡單,但不夠理想。故認為應根據不同的病理學改變,結合不同年齡及對生育不同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激素組來治療,從而在臨床上取得穩定的治療效果。為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常用治療周期不少于3個周期。治療原則,一般對年輕患者是:止血;調整月經周期;恢復排卵周期。

3.1 青春期功血治療宜用大劑量雌性激素促進子宮內膜生長,短期內修復迅速止血。

3.2 育齡期功血治療以補充孕激素為主。對于絕經過渡期患者則在于快速徹底止血,預防復發,使患者順利度過出血期而進入絕經期。對出血不多,為轉變增生期或增生過長的子宮內膜,用孕激素治療,為減少撤退性出血和抑制卵巢功能,可加用丙酸酮。對出血時間長或出血量多,先刮宮止血,再結合孕激素治療。

3.3 絕經過渡期功血治療與青春期不同,既不需要考慮恢復排卵,也不需要考慮保留生育,治療目的在于徹底止血,預防復發和癌瘤發生。故診斷陛刮宮就顯得尤為重要,對絕經過渡期婦女,經激素治療無效者多以刮宮治療和不能完全除外器質性病變者,宜采用子宮切除術。

4 小結

對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我們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病理學改變及生育不同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性激素治療,療效更佳。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第9篇

【關鍵詞】液基細胞學;陰道鏡;聯合;宮頸病變;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因發病呈逐年年輕化趨勢,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對宮頸癌的預后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幾年對宮頸病變一般采取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TCT)檢查從而篩查出可疑病例,在陰道鏡下準確定位取活體組織做病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理組織學檢查,以作出診斷和治療。

如何早期發現,使宮頸癌的診斷提前到臨床前癌,一直是人們長期探索的問題。本研究采用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對早期宮頸病變進行診斷,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平均年齡35.2(23~62)歲;孕次3.15(0~8)次;產次2.06(0~6)次。宮頸糜爛輕度43例(20.83%),中度114例(53.77%),重度30例(14.15%),宮頸光滑25例(11.79%)。

1.2 研究對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婦科病例 800例患者,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同時行陰道鏡檢查,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35.2歲。

1.3 研究方法。

1.3.1 宮頸細胞學檢查 用特制的宮頸刷收集宮頸外口及頸管的脫落細胞,并將收集的細胞立即洗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中,經Thinprep2000系統程序化處理,黏液、炎癥細胞與上皮細胞分離,經高精密度器過濾,制成薄層細胞涂片,95%乙醇固定后,HE染色。

1.3.2 陰道鏡檢查 主要觀察病灶的邊界形態、顏色、血管和碘反應是否異常。先用陰道棉簽拭凈宮頸分泌物作初步觀察,然后采用3%冰醋酸做醋酸試驗,以清楚觀察病變。血管形態,碘溶液涂宮頸檢查宮頸是否著色,于碘不著色區取組織活檢。若鏡下未發現可疑病變部位,則常規在移行帶3、6、9、12點作活檢,分瓶,用10%福爾馬林固定后做病理學檢查。

1.3.3 診斷標準 細胞學診斷采用TBS系統,為統一細胞學和組織學的診斷術語。根據TBS系統LSIL即CINI;HSIL包括CINII和CINIII,細胞學陽性診斷包括ASCUS以上病變。陰道鏡診斷采用RCI評分,RCI<2分 正常,3~4分為CIN1級;3~5分為CINII級;6~8分為CINIII級。

1.3.4 組織病理學檢查 對細胞學陽性者和(或)陰道鏡RCI評分>2分者,于陰道鏡下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 以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金標準,數據處理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液基細胞學檢出情況與陰道鏡下活檢結果比較 正常范圍及良性反應性細胞改變31例,有4例ASCUS以上陽性細胞學診斷,陰道鏡下活組織病理診斷符合率為71.79%(28/39)。

2.2 陰道鏡檢出情況與陰道鏡下活檢結果比較 RCI評分診斷CIN共32例,其中CINI級15例(7.08%),CINII級9例(4.25%),與組織病理診斷符合率為46.9%(15/32)。

2.3 兩組結果比較 研究組組織學診斷陽性28例,診斷符合率71.79%(28/39);對照組組織學診斷陽性15例,診斷符合率46.9%(15/32);兩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χ2=16.4,P<0.01)。

3討論

第10篇

關鍵詞 青少年;腸道;脈管瘤

病歷資料

患者,女,19歲。因“發現盆腔包塊2年”于2016年1月20日入我院婦科治療。患者2年前行無痛人流術,術后復查時我院B超檢查提示:盆腔(雙側卵巢之間)一個范圍約98 mm×97 mm×55 mm的不純性液性暗區,形態不規則,內見多條粗分隔光帶,分隔成多房囊樣暗區、暗區內見少許光點漂浮,其中較大一個暗區大小約77 mm×52 mm×40 mm,邊界尚清。B超診斷:盆腔囊性占位病變,性質待查(包裹性積液?假性囊腫?)。建議手術治療,門診擬以“盆腔包塊性質待查”收入婦科住院。患者平素無發熱、咳嗽,無胸悶、心悸。無腹痛、腹脹,無惡心、嘔吐、嘔血、黑便、便血等癥狀。既往有甲亢病史。

體格檢查:經陰道檢查盆腔可觸及囊性包塊,大小約10 cm×10 cm×8 cm,活動度差,無壓痛,子宮前位,雙側附件未觸及異常。腹部平坦,腹肌軟,無壓痛及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嗚音4次/min。

實驗室檢查:入院后檢查腫瘤標志物。AFP 1.46 ng/mL,CEA 0.56 ng/mL,CAl25 26.6 U/mL,CAl53 15.1 U/mL,CAl99 53.09 U/mL。人附睪分泌蛋白25.20 pmol/L。IT3 1.16 nmol/L。IT481.62 nmol/L,FT3 3.85 pmol/L,FT4 9.99pmol/L,TSH 10.42 ulU/mL。血常規、大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均未見異常。

影像學檢查:肝、膽、胰、脾及泌尿系彩超未見異常。子宮+附件彩超結果:盆腔囊性占位病變,性質待查(包裹性積液?假性囊腫?)。

治療:患者入住婦科病區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后,于2016年1月22日在氣管插管靜脈吸入復合麻醉下行腹腔鏡探查術。術中發現小腸多發占位,術中請普外科會診,術中發現小腸部分與腹壁粘連,距回腸約150 cm回腸多發大小不等腫物,較大者約4 cm×6 cm,菜花樣,質地軟,包膜完整,病變腸段長度約40 cm,未見明顯侵犯及他處,肝臟、膽囊、胃、升結腸、橫結腸及降結腸未見明顯異常,鄰近腸系膜處未見腫大淋巴結,行小腸部分切除吻合+腸粘連松解+腹腔引流術。術后給予抗感染、營養支持治療。

病理診斷結果:(回腸)多發性脈管瘤。免疫組化:CD 31(+),CD34(+),CEA(-),CK(-),D2-40(灶狀+),Ki-67(+

討論

脈管瘤為一種少見的良性間葉組織的腫瘤,脈管瘤發病機制有多種,目前多認為是屬于一種先天性脈管畸形。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生于腹腔的少于5%,發生于胃腸道,尤其是小腸黏膜的極其罕見,本例發生于小腸回腸段,為腸道多發性占位。本病常發生于兒童,常為先天性,單發或多發,直徑長短不等,成人則少見。其臨床表現不明顯,缺乏特異性。癥狀明顯者表現為間歇性腹痛、腹部飽脹不適、惡心、嘔吐,甚至黑便、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現。本文報道的1例小腸多發性脈管瘤患者為青少年,缺乏腹痛、腹脹不適、便血、黑便等癥狀,入院腹部查體未見異常。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腫瘤標志物通常是正常的。因脈管瘤的特征性表現,超聲可以作為早期篩查手段。CT、MRI檢查不但能從其發生部位鑒別腫瘤的部位,還能了解腫瘤與鄰近組織之間的關系、病灶大小、內容物的性質等相關信息,為術前判斷切除提供較高的參考價值。MRI對軟組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可從多角度成像觀察,其豐富的診斷信息明顯優于CT,對脈管瘤的診斷和臨床指導意義優于CT。但是電子胃十二指腸鏡、結直腸鏡對于診斷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近年來雙氣囊小腸鏡的應用為小腸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全新的方法。Urs等開展一項對青少年患者疑診小腸疾病所采取診斷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雙氣囊小c鏡對于無線膠囊內鏡診斷脈管瘤等小腸疾病有一定意義。術中冰凍切片檢查是最可靠的確診方法。

第11篇

【關鍵詞】 宮頸癌; 細胞學檢查; 慢性宮頸炎

中圖分類號 R71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4-0153-02

近年來,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人群也呈年輕化趨勢[1]。宮頸癌發病與慢性宮頸炎的關系密切,所以有效預防宮頸癌的出現必須要進行早期的篩查和有效的干預。目前在臨床中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手段是宮頸細胞脫落細胞學檢查,此種方法的診斷準確性高,安全性好,操作簡單[2]。筆者對本市一項目縣農村婦女婦科病普查人員24 313例采用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的相關情況作了研究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2月本市一項目縣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人員24 313例,所有人員均為已婚女性,年齡35~64歲,平均40.6歲。其中35~39歲9624例,40~49歲12 423例,50歲以上2266例。

1.2 方法

充分暴露被檢查人員的宮頸,用棉球將宮頸表面的分泌物擦凈,以宮頸外口為中心,采用木質刮板在宮頸外口鱗柱狀上皮的交界部位刮取一周,然后將刮取出的物體均勻抹在載玻片的三分之一處,隨后將載玻片放到無水乙醇中持續30 min,最后采用蘇木素-伊紅染色后進行閱片[3]。需要注意的是在刮取標本的時候,有宮頸糜爛的患者應該在糜爛邊緣和正常組織交接部位刮取標本,有白帶增多的人員要首先采用棉球將黏液輕輕擦去,然后刮取標本。在宮頸病例活檢中采用的主要是鉗取法,在陰道鏡的幫助下根據臨床的實際需要選擇單點鉗取或者是多點鉗取,將鉗取的組織固定在10%的甲醛溶液中,經過石蠟包埋后制片、閱片。

1.3 細胞學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診斷標準按照全國宮頸癌防治協會的規定,以巴氏分級法和TBS描述為依據,采用以下五種診斷報告形式。Ⅰ級(診斷未發現核異質細胞):背景干凈,存在正常的上皮細胞。Ⅱ級(存在輕度核異質細胞):有炎癥表現,且上皮細胞核略微增大,染色質呈現細粒狀,可見胞漿內空泡和核周暈以及小核仁。Ⅲ級(輕度不典型增生細胞):上皮細胞核可觀察到增大,染色質表現出增粗、深染。多見修復細胞和生化細胞。Ⅳ級(重度不典型增生細胞):核漿比例不平衡、上皮細胞呈現明顯異型,核有明顯增大癥狀,核大小不一、深染,染色質有明顯增粗現象。Ⅴ級(看見癌細胞):在涂片中能夠看見典型的散的或者是成團的癌細胞,細胞惡性調整明顯,數量較多。對于在輕度不典型增生細胞及以上的患者需要在陰道鏡下進行病理活檢。

2 結果

2.1 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

經過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24 313例報告中未見核異質細胞7999例(32.90%)。輕度核異質細胞15 974例(65.70%),340例(1.40%)為輕度不典型增生細胞及以上。在340例輕度不典型增生細胞及以上中,35~39歲102例(30.0%),40~49歲158例(46.5%),≥50歲80例(23.5%),詳見表1。

表1 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結果 例

年齡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Ⅴ級

35~39歲(n=9624) 2203 4184 90 12 0

40~49歲(n=12 423) 4339 9304 110 33 15

≥50歲(n=2266) 1457 2486 67 8 5

合計(n=24 313) 7999 15 974 267 53 20

2.2 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異常患者病理活檢結果

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進行宮頸活檢發現CINⅠ級13例,CINⅡ~Ⅱ級28例,5例原位癌,7例浸潤癌。在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細胞患者中30~40歲患者中檢出浸潤癌1例,41~50歲患者中檢出原位癌1例,浸潤癌2例;51~60歲患者中檢出原位癌2例,浸潤癌2例,在60歲以上患者中檢出原位癌2例,浸潤癌2例。詳見表2。

表2 病理檢查結果 例

年齡 CINⅠ級 CINⅡ級 CINⅢ級 原位癌 浸潤癌

30~40歲 4 5 3 0 1

41~50歲 4 5 2 1 2

51~60歲 3 3 4 2 2

60歲以上 2 3 3 2 2

3 討論

從臨床實踐來看女性宮頸癌是第二大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疾病,就我國而言,每年有大概10萬女性發病,此類疾病對女性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慢性宮頸炎是女性較為常見的疾病,也是宮頸癌的主要誘發因素,慢性宮頸炎中較為常見的是宮頸糜爛,宮頸癌是一個可防治的疾病,經過早期治療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須重視婦科普查工作,對癌前病變及時處理,阻斷癌癥的病變進程,從而避免慢性宮頸炎發展成為宮頸癌[4]。

目前國內外學者認為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能有效發現宮頸疾病。此種檢查中被檢查人員承受的痛苦較小,無損傷,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價格低廉,適于在各個地區開展[5]。在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中必要的時候要輔以宮頸活檢對可疑病例進行確診。在本組研究中,24 313例報告中未見核異質細胞7999例(32.90%),輕度核異質細胞15 974例(65.70%),340例(1.40%)為輕度不典型增生細胞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的準確率相對較高。

在臨床中應用宮頸刮片脫落檢查宮頸癌中為提高診斷準確率可以采用較為先進的檢查技術,如宮頸液基超薄制片技術、刮片電腦分析技術等,通過提高制片和閱片的質量,減少漏診率。要降低宮頸癌對女性健康的威脅,需要每年對已婚婦女進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建立病例檔案,有效保護女性的生命健康。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是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三階梯中的第一項檢查,對宮頸癌的早期發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更要規范操作,提高制片和閱片的質量,減少漏診率,提高農村婦女宮頸癌的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廣大農村婦女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燕.宮頸刮片12888例脫落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的結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2):76-77.

[2]吳恩綱.宮頸刮片22566例脫落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9):1132-1133.

[3]賈興盛.宮頸刮片9852例脫落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的結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0,32(4):490-491.

[4]康平,王貞,袁瑜.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普查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6):839-840.

第12篇

【關鍵詞】婦科;化療;癥狀體驗;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437-02

近年來,由于環境變化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及生命[1]。隨著現代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化學療法(化療)逐漸得到廣泛使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而長時間、多周期、反復住院接受化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應激因素,使患者經歷多種與疾病本身及化療相關痛苦的癥狀體驗[2,3]。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會影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副作用的認知,健康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直接影響癌癥幸存者的生存質量[4]。國內有關婦科化療患者健康需求報道較少,若僅憑臨床護理人員的經驗及直覺來護理患者,無法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為了解婦科化療患者癥狀體驗與健康教育需求的狀況及關系,本研究對200例婦科化療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市婦科病房住院化療的患者。納入標準:(1)病理報告確診為婦科惡性腫瘤且正在接受化療者;(2)年齡≥18歲;③愿意配合完成調查問卷者。排除標準:(1)不知曉自己病情者;(2)存在溝通障礙,經解釋后對量表填寫方法及內容仍無法理解者。

1.2調查問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病程、疾病類型、BMI值、是否從醫務人員那里得到過有關疾病化療的健康宣教、是否需要健康宣教等。

1.2.2中文版記憶癥狀評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5]

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研制,為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評估患者癥狀體驗的量表,從癥狀的發生率、癥狀出現的頻繁程度、嚴重程度多方面評估患者的癥狀體驗。包括心理癥狀、生理癥狀、總困擾指數(GDI)、MSAS總分4個維度共32個條目,其中24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頻繁程度、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8個條目的得分為該癥狀困擾程度、嚴重程度的平均值。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癥狀體驗越嚴重。

1.2.3健康教育需求量表

由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經咨詢相關專家并預調查后形成最終問卷。包括對化療方案及效果、化療不良反應及預防方法、希望獲取健康教育知識方式等。本研究測得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25。

1.3資料收集

經醫院科室同意后,遵循患者自愿原則,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患者填寫問卷。所有問卷經調查者檢查、糾正后當場收回,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客觀、真實性。本研究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有效198份,有效率99.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選取P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年齡(39.78±14.28)歲,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居多(56.68%);腫瘤分期Ⅰ期占46例(23.23%),Ⅱ期52例(26.26%),Ⅲ期100例(50.51%);1~3化療療程40例(20.20%),4~6療程65例(32.83%),7~10療程48例(24.24%),>10療程45例(22.73%);BMI

2.2患者癥狀體驗得分狀況

本次調查中,患者癥狀體驗各維度得分均處于較高水平,MSAS總分為(1.96±0.74)分。見表1。

3 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宁县| 宁波市| 章丘市| 水城县| 崇州市| 洪泽县| 卢氏县| 海盐县| 贺兰县| 保定市| 清河县| 新乡县| 临武县| 潢川县| 巴南区| 丹棱县| 通榆县| 林甸县| 河津市| 聂拉木县| 延边| 石柱| 全椒县| 溧水县| 金平| 临武县| 南丰县| 达拉特旗| 荃湾区| 富源县| 南安市| 城步| 蛟河市| 马尔康县| 鹤岗市| 谢通门县| 万年县| 名山县| 黑山县| 汉阴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