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6: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已亥雜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已亥雜詩 281》第一句是:少年無福過闕里,中年著書復求仕。
原文:
《已亥雜詩 281》朝代:清 作者:龔自珍
少年無福過闕里,中年著書復求仕。
仕幸不成書幸成,乃敢齋祓告孔子。
詩,文學領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顆華彩四射的瑰寶。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獨特的風格——詩的灑脫,詩的含蓄,詩的飄逸,詩的沉郁,詩的豪放,詩的婉約……詩是文學的精華,是生活的縮影。
詩言志。因詩本身重在反映詩人的品格、志向,則詩的品位更取決于詩所言志的價值。無論是曹操的《短歌行》,還是陸游的《書憤》,或是反映曹操為實現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心情,或表達作者重新立誓報國的情感。無怪乎朱自清先生譽“詩言志”為我們詩壇“開山的綱領”。
詩緣情而綺靡,詩常寄深情于詩境,正所謂“詩以情為主,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無論是杜甫的《登高》還是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前者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獨的復雜感情,后者表明了詩人開風氣之先的樂觀思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詩的本職應在抒情”。
讀詩,常人皆愛之。而讀詩重在悟詩,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脫俗的詩韻!
1、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楚辭·卜居》
2、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5、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論語·憲問》
6、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衰郢》
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閔公元年》
8、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9、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10、多行不義必自毖。——《左傳·隱公元年》
11、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戰國策·燕策》
12、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左傳·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1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4、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
15、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戰國策·趙策》
1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論語》
17、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戰國策·秦策》
18、圖窮而匕首見。——《戰國策·燕策》
1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20、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1、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學》
22、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紅樓夢》
23、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睢》
2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25、以子之予,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26、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紅樓夢》
27、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28、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韓非子》
29、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30、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31、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清·秋瑾《對酒》
32、英雄一人獄,天地亦悲秋。——清·章炳麟《獄中贈鄒容》
33、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
34、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35、眼上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清·康有為《出都留別諸會》
36、人之多,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37、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孟子·公孫丑下》
38、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清·袁枚《品畫》
3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
4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41、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見奇雄。——施耐庵《水滸傳》
4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
44、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邶風·相鼠》
45、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46、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47、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4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49、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縉·對聯
50、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51、事以密成,語以泄敗。——《韓非子·說難》
5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5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顧炎武·《日知錄》
54、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呂氏春秋·盡數》
5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四十五章》
5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經·大雅·蕩》
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8、男兒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啟超《志未酬》
59、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系辭上》
60、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轉回。——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
61、閉心自慎,終不過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楚辭·桔頌》
62、天行不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6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64、時日曷表,予及當皆亡。——《尚書·湯誓》
65、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廣記》
66、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吳承恩《西游記》
6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68、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增廣賢文》
6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上》
70、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7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
7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顏之厚矣。——《詩經·小雅·巧言》
73、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明代民歌《京師人為嚴嵩語》
74、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吳承恩《西游記》
75、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施耐庵《水滸傳》
76、觀化百代后,獨立萬古前。——清·魏源《偶然吟》
7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
78、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涉江》
79、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則必智。——蒲松齡《聊齋志異》
8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81、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詩經·魏風·伐檀》
82、悲哉秋之為氣也!簫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
83、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明·戚繼光《馬上作》
8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孫子兵法·九地》
8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86、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鄭風·風雨》
87、君子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禮記·檀弓上》
88、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
8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90、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主。——施耐庵《水滸傳》
91、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楚辭·國殤》
9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93、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9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95、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孟子·盡心上》
9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板橋·對聯
97、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9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東林書院門前對聯
99、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00、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滸傳》
101、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楚辭·國殤》
102、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老子·七十四章》
10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104、情隨境變,字逐情生。——明·袁宏道《敘小修詩》
10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吳承恩《西游記》
10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10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禮記·學記》
一、音畫導入,吟誦華章
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同學們仔細聆聽、深情吟誦、深刻品味古典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掌握閱讀、品味、鑒賞古典詩詞音韻美、節奏美之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引導同學們在古典詩詞的學習與鑒賞中真正體味到古典詩詞的韻律美、音樂美之目的。比如,教學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鳥鳴澗》這首詩歌時,我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將從網絡上下載的古詩音畫配樂朗誦《鳥鳴澗》視頻播放給學生試聽,并引導同學們在試聽中仔細聆聽這首古典詩歌的節奏、感悟這首古典詩歌的音韻等美學特質后,引導同學們明白:在古典詩詞中,五言詩每句一般二個音節,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七言詩每句一般三個音節,比如清代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為了強化同學們對古典詩詞音韻美、節奏美的感知與體味,我再次播放了《鳥鳴澗》音畫朗讀視頻供同學們觀摩學習。結果在《鳥鳴澗》音畫朗讀視頻的導讀下,教室里頓時回蕩起了同學們對《鳥鳴澗》興致勃勃的、激情洋溢的、抑揚頓挫的、節奏鮮明的高聲誦讀聲。不用說,在這種氛圍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同學們極富表情、極富韻味的古典詩詞誦讀之行列中了。
二、品鑒意境,展示才藝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指作者在古典詩詞作品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等的描寫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比如王維的《鳥鳴澗》通過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描寫春山深夜中的明月、落花、鳥鳴等自然景物,不僅營造出了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之意境,還讓人感受到了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氛圍。教學時,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播放我們課前精心制作的與課堂教學的古典詩詞內容相關的、畫面精美的幻燈片或者音畫視頻等,就不僅可以引導同學們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聽覺盛宴和視覺盛宴中深刻地品鑒到作者在古典詩詞中營造的優美意境,還可以引導同學們在此過程中體驗到古典詩詞中蘊含著的濃濃的詩意美。
比如,教學唐代詩圣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歌時,我將杜甫在這首詩歌中所營造的黃四娘家春天繁花似錦的畫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古箏名曲《春江花月夜》作為背景音樂。上課伊始就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播放給同學們視聽,并引導同學們邊視聽邊誦讀課文。之后,又引導同學們自己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自己富有文采的語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畫筆再現的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中描繪的黃四娘家春花爛漫的美麗畫面等二度創作作品首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后再由各學習小組的小組長擇優推薦特別優秀者上講臺展示其佳作,結果在同學們二度創作佳作展示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對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不管是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作還是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再創作,都不乏新鮮的創意。
三、感知形象,陶冶情操
古典詩訶中的形象,指作者運用凝練、精美、詩意的語言在作品中塑造的藝術形象,它既指詠物詩中運用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比如明代于謙在《石灰吟》中塑造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詩人自我形象等;也可以是指寫景狀物的山水田園詩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形象,還可以借此構建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比如,教學于謙的《石灰吟》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古典詩詞時,在引導同學們充分誦讀和基本感知這兩首詩歌大意的基礎上,我曾有意“留白”一些時間,引導同學們討論下列幾個問題:
1、于謙的《石灰吟》這首托物言志詩,通過采用表面歌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等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美麗情操和高貴品質?
2、杜甫在《春夜喜雨》塑造的春雨是一個怎樣的可愛的小精靈形象?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雨怎樣的感情?
在這段“留白”的時間里,同學們紛紛查閱自備的課程輔導資料或者與同桌小聲討論。一會兒功夫,同學們就找到了與上述兩道題目有關的見解獨到的精彩答案。
作為語文老師,多么希望他的學生也能像自己一樣對詩詞愛到癡迷,愛到愿意將詩詞化作自己的語言和生活的詩意。因此,在詩詞的教學中,筆者竭盡所能地將學生帶入或典雅幽婉,或豪放灑脫,或悲愴凄涼,或深遠空闊的詩的王國,進而帶領他們去學習運用美麗的詩詞去美化自己語言與生活。
在高中詩詞的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上了兩三年高中還不懂得如何運用詩詞,詩詞在他們的頭腦里可能永遠是那個“囫圇”的整體,學習詩詞的最終成效只體現在考試時那六分的默寫題,其他地方,如寫作及生活中很少用到。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筆者帶領學生通過品讀、聯想與想象去感受詩歌本身之美,整首詩或幾句詩。只要學生能領略其中幾個意象、幾個詩句之美,他們就會因為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詩歌之美,而喜歡了,或仰慕了,由此產生將詩詞與自己的寫作與生活聯系起來的愿望,進而美化自己的語言和生活。
一、意象的運用
帶有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往往是詩詞外在的最直觀的美,人們接觸詩詞往往首先關注的就是意象,所以古人在寫詩時對意象的選擇非常講究。經過一代代詩人的運用創造,眾多意象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也越來越美。正如林庚在談到杜甫、庾信將屈原的“落木”意象改造成“木葉”時所說: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在我們的課本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第八專題中,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中用“碧云天,黃葉地”及“芳草、斜陽”等一些具有遼闊衰颯特點的意象來表達羈旅漂泊之情,元代王實甫也在《長亭送別》中使用了同樣的意象,以表達崔鶯鶯在張生上京赴考時,因無力挽留而產生的痛苦之情。而到了清代,李叔同在《送別》中也用了“芳草”意象(“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而只是把“斜陽”換作了“夕陽”(“夕陽山外山”),也許王實甫與李叔同都是受了范仲淹的影響。同樣歐陽修的《踏莎行》“迢迢不斷如春水”中的“春水”意象,也同樣在吳兆的《早春水閣》(“昨夜秦淮春水生”)和李煜的《虞美人》等詩詞中出現。
古代的詩人詞人尚且學習前人,作為正在學習語言表達的中學生,更應該擷取課本上學到的好詞語尤其是詩詞中的好意象來美化自己的語言。而這樣做成功了的例子很多。2005年浙江高考優秀作文《一江清流》的題目“一江清流”應該來自《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筆者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寫下了這樣的優美語句——“古木參天,離不開落紅”。“落紅”是來自龔自珍《已亥雜詩》中的意象。盡管只是一個意象,但用與不用語言的內涵與色彩完全不同:不用,平平淡淡;用了,馬上就有了書卷氣息。而要指導學生使用意象,方法又非常簡單,只要刻意讓學生像小學生依詞造句一樣。
二、詩句的運用
記得《論語》中的《楚狂接輿》篇中有“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句子,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也有類似的句子:“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絕對不是偶然,也許也是林庚所說的“在前人的學習中創造”吧!對待名句,古人尚且可以如此學習,何況我們。
一些學生在古詩文默寫題上會得滿分,但是仿句及作文的語言卻往往干癟枯燥,高中學了三年詩詞,那么多好句,只“賺”到了6分,實在令人惋惜。所以作為語文老師,當我們美化自己文章的時候,應該教學生學會美化他們的文章。而素材就是課本上的詩詞,方法就是讓他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在語言表達中刻意地使用那些詩詞中的好句子。
初始階段,先以古人引用的例句或者老師自己引用的成功文章作為范本來激發學生的引用欲望。如為了帶動學生引用,筆者就以自己的文章《約定》中的句子作為模仿語段:“沒有與臺燈的約定,我怎么會有與張若虛一起欣賞‘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幽靜與愜意”。學生在羨慕古人及老師的時候,無意間會希望自己也寫出優美生動的句子,所以一般愿意學習老師的樣子,去引用精美詩詞。這時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引用,只要他們能夠引用,不怕暫時性的出錯,甚至“掉書袋”式的引用也不要去打擊——畢竟,他們從一句不用到有用的意識了,這也是進步。只是在評講的時候,要褒揚那些引用恰當、為文章增色的例子,委婉地幫助用得不恰當的同學明白自己的問題。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訓練,高中三年下來,學生的作文語言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這是高考優秀作文《綠色生活》中的句子;“唐詩曰‘一葉落知天下秋’,宋詩云:‘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一葉飄落而知秋,一枝勃發而見春。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成了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正如一顆欲動的心,在春的照應下勃發一樣”。這是2006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中的句子。正因為有了對李清照《聲聲慢》的學習,對陸游《三齒墮歌》及葉紹翁《游園不值》的閱讀,有了對其中好句子的引用,才有了學生這樣的好句,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句子才使學生的語言不顯得平淡膚淺。學生在學完辛棄疾的詞后,寫出這樣的句子:“在滾滾東流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無數英雄形象,被世人銘記……”班里能寫出這樣句子的學生很多。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引用訓練之后,就可以訓練學生學習化用了,將詩詞名句與自己的語言相融合,以錘煉自己的語言,使其增加文采,豐富內涵。
按道理,教師的不應該教學生具有世俗的思想,但是教師教書教了幾年,學生學習學了幾年什么也沒學到,大好的時光白白浪費,精編的課本被“坐了冷板凳”,那么教師還有什么成就感呢?所以應該讓學生懂得,學不能白上,書不能白買,上了學就要學到東西,買了書就要讓它發揮作用。學生學到了詩詞且能用到他們寫的文章里了,就沒有白學,《唐詩宋詞》這本書也沒有白買。
關鍵詞 高校;人才培養;競爭;引進;人才管理
作者簡介龍建新(1978—),男,南昌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為讀者服務研究和管理研究。(江西南昌 330031)
眾所周知,引進人才是圖書館工作重心之一,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人才引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各高校都爭相配備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奇怪的政策:本科要求985系列高校畢業,學歷要求是博士,要不就是海外留學歸來的所謂“人才”。但是我們都知道,并非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就適合進入圖書館工作,其實適合圖書館發展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一、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
(一)圖書館的定位問題
高校圖書館目前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信息技術尚未充分發展但也得到普遍應用的時代,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圖書館。而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日益完善,很多的機構、組織甚至個人開始從事信息產業,信息行業的競爭不再局限于某個地區或者某個國家而是呈現出社會化、國際化的特點。可以直接從網上或者其他渠道輕易地獲得信息,人們對圖書館的依賴大大降低。
(二)高校圖書館經費問題
經費問題是困擾和制約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主要障礙。據《瞭望》雜志1996年第17期報導:連北京大學這樣首屈一指的重點高校都感到經費緊張。該校一位副校長曾經無奈地說:“我們有一些從清朝時就訂起的國外期刊,歷經軍閥、抗戰、都沒停。今天反而被迫停了。”北大如此,我們大部分地方高校只會更糟。經費是掣肘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原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經費短缺上,就會影響文獻資源的購買,會影響數據庫的引進,會影響人才的引進等等。高校圖書館并是盈利單位,所有的資金投入都是靠財政的撥款支持,所以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比中西部地區的圖書館發展快的多。
(三)圖書館資源建設問題
不少高校圖書館在藏書建設方面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缺乏創新和整體意識。圖書館所要做的是加快自己的文獻信息資源和網絡化建設,完善自己的數據庫,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四)圖書館人員素質和服務方式問題
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員”模式,而是“信息向導”和“網絡交換”模式。管理員的職能應該由藏書建設和文獻資源保障轉變為信息專家,致力于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對用戶利用文獻信息的教育和培養。作為信息專家,管理員不僅要具備圖書館學、情報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掌握一定的現代化信息科學技術,如計算機網絡與圖書館信息檢索技術等。但是現實情況是,高校圖書館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且多面臨新老交替的斷層危機,既懂專業又熟悉網絡管理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此外圖書館部分員工思想陳舊、觀念落后,他們缺乏主動服務和創新意識,這也是影響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一個因素。
二、高校圖書館的人才的如何選撥
高校圖書館的人才到底應該如何選出來呢?我們認為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引進圖書館事業的專業人才
科學地評價人才是選拔人才的關鍵。圖書資料專業技術職稱可以對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的隊伍進行基本評價,也是調動這些專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重要保障。專業技術職稱可以初步評價圖書資料的人才,另外還可以從他的業務工作能力、工作中的進取心、服務質量和學術水平上評選出圖書館需要的人才。
(二)鼓勵高校圖書館人積極為圖書館事業奉獻力量,在內部挖掘人才
如何在高校圖書館內部挖掘人才,是高校圖書館在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一是可以打破以往職位高低和工作優劣的觀念,強調高校圖書館的每個崗位的重要性,每一個都可以在不同的崗位進行學習并工作,經受鍛煉。二是強調對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我們都知道一個崗位工作時間過長,容易思維麻木僵化,如果在一個新的環境和崗位,可能讓他萌發從未有過的想法。同時,面臨一個新的工作崗位,能迫使圖書館人去學習,汲取新知識,使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三是注重人的創造性的思維的開發。如果一個圖書館人長期固定在一個崗位,人的思維就會呈現出既定的模式化的傾向。但是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角度,往往會使人的思維呈現出發散式、逆向化的特點,人的創造思維會得到極大的激發。
(三)高校圖書館鼓勵館員自學成才
在重視正規教育的同時,大力提倡、鼓勵和支持走自學成才的道路。一是在職人員通過自學,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統一考試合格,并獲得畢業證書及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校本科或專科學歷。二是雖未經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統一考試取得學歷證書,但在某一方面有發明創造,成績顯著,或系統掌握本門學科的知識,或在學術上有較高成就者,本著用其所學、發揮所長的原則,重點使用該類人才。
三、江西省高校在培養人才上的努力
人才是如何培養出來的。晚清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龔自珍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才,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李源潮部長指出: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人力資源是我國最豐富、最可開發、最有潛力的資源。由于人才資源是人力資源中最有價值的組成部分,人才資源是中國走科學發展之路最可依賴也必須依賴的第一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資源總量和質量都迅速提升。如何開發這個資源呢?首先通過高校之間的資源整合,強強聯合培養高素質的人才。1993年一街之隔的江西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合并成為南昌大學,合并后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辦學效益明顯提高,產生了“1+1>2”的效應,煥發出勃勃生機。其次加強素質教育,學生不僅要從書本中學到知識,更通過高校組織的實踐活動中鍛煉動手能力。我們從“勸天公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培養出一大批實用人才的這一步,早已經實現并突破了詩人龔自珍的愿望。
四、南昌大學圖書館人才培養的進步
高校圖書館人才的引進及培養歷來是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高校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要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離不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圖書館為高校提供教學、科研服務已成為高等教育強有力的后盾。南昌大學圖書館人在歷任領導的領導下,從沒有碩士、博士到現在擁有副高以上職稱38人,碩士以上學歷30人,變化非常大。這其中通過引進了人才,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理念。有10多位圖書館人在自學中提高至碩士學歷,本科學歷的就更多。時下,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教育、人才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現今的人才競爭,也不只是以往單一或主導方向人才的競爭,而是全面的各個領域人才之間的競爭。
五、結語
高校只有在培養人才方面下大力氣,才能造就大批可用的人才,也只有敢于使用人才,才能解決圖書館發展中的問題。總之,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人人皆可成才、敢為事業用人、為各方面優秀人才開辟廣闊渠道,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更進一步。讓我們踐行“人才是第一驅動力,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為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曉娟,糜凱,姜璐.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人才引進理論與實踐J.圖書館論壇,2007.
2王國莊.圖書館知識型人才的引進J.圖書情報工作,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