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1 14:48: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醫學院校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食品標準與法規》是預防醫學、康復治療學、健康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的一門選修課,也是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圍繞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影響公眾健康的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研究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與食品安全法治管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1]。然而,本課程教學內容繁多枯燥、理論性強難理解、標準與法規發展更新快、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2],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更無法滿足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3-4]。當下,隨著網絡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各高校不斷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勢、強化課堂互動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已成為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5-6]。為此,針對本課程特點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深入探討《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方案,以期提高《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的教學質量,也為醫學院校其它課程有效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參考。
一、《食品標準與法規》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總體設計方案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中的一些內容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多、標準條文冗長、發展變化快,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性不強,實踐應用不靈活等問題。因此,結合《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導向,將“雨課堂”“智慧樹”信息化教學平臺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和現代信息網絡教學兩種方式的優勢,協同互補。采用“課前—深度自主學習,課上—充分集中研討,課后—有效思維訓練”的教學模式,將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實踐互動深度融合,將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有機融合,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見圖1)。
(一)課前
課前教師將課程知識點視頻、課件上傳到信息化教學平臺,供學生課前自主觀看和下載;發布學習計劃和內容,引出一些課程相關的研討式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課堂教學交流互動做好準備。
(二)課中
教師通過課上討論、投稿、彈幕等形式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進行收集和反饋,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現的疑問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解答,對重難點進行突出講解,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將所學知識體系化,理解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將分支的單元知識整合成完整的體系,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充實知識框架內節點細節。同時,通過翻轉課堂、案例討論、互動交流等形式,打破線上授課空間限制,做好師生角色轉換,引導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隨堂測驗、隨機點名回答問題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對講授內容的掌握程度,豐富課堂考核評價體系,并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為實現高效課堂良性循環打下基礎。
(三)課后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拓展資源,如提供一些優秀的資料書、前沿科學進展素材、其他平臺的優質精品課程,便于學生豐富相關知識,開闊專業知識視角,加強知識的應用與遷移,進一步鞏固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加強教學監督,課后及時發布復習題及作業,通過學生學習測試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及知識掌握程度,對于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共性問題,著重補充講解,真正做到線上線下實質等效。
二、教學環節設計案例
以《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中第六章第一節食品安全法的教學設計為例,介紹具體教學設計方案。本節課計劃為4學時,擬采用2學時線上課程,
2學時線下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
(一)課前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問題反饋機制設計(見表1)學生通過此部分將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以此把握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狀況,便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解答與學習指導。
(二)課堂學習活動設計(見表2)
(三)課外作業、輔助學習資源建設(見表3)(四)評價考核方式設計課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種方式構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課前評價20%,課中評價30%、課后評價20%,將課前、課后考核融入課程評價體系,增加了同學互評和自評等評價形式,在考試內容上,注重知識測試與能力測試的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見表4)。中國衛生法制2022年11月第30卷第6期·59·
三、結語
總之,混合式教學設計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設計好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教學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要繼續深入研討和改革,通過在線答疑、討論交流、網上測試等形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常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欣欣,王光強,艾連中.基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的《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體系優化[J].食品與發酵科技,2020,56(5):130-132,144.
[2]劉文龍,晏宸然,張崟,等.《食品標準與法規》教學體系研究與教學改革探索[J].農產品加工,2020(2):95-96.[3]王光強,夏永軍,艾連中.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中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食品工業,2018,39(7):279-281.
[4]陽暉,鄭俏然,馮曉汀,等.基于“雨課堂”的翻轉教學在《食品標準與法規》中的應用[J].現代食品,2019(6):29-32.
[5]何歐伶,李其艷,程艷薇,等.《食品標準與法規》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應用—以食品違法案例分析為例[J].中國食品,2021(15):80-81.
[6]程海霞,曾海濱,童玲,等.基于深度學習構建研究性混合式教學模式[J].教育評論,2021(8):144-149.
作者:張振 李丹丹 屈影 黃云坡 孟鑫 查恩輝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