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6 03:47: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要點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中,外觀缺陷、構件開裂、鋼筋缺陷、施工縫缺陷均屬于常見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問題,構件表面缺陷、陽臺構件開裂、內部鋼筋銹蝕、施工縫出現縫隙夾層等則屬于這類問題的具體表現。為盡可能避免各類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缺陷的出現,正是本文圍繞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工程的常見質量問題
1.1外觀缺陷
鋼筋混凝土構件外觀尺寸偏差、麻面、表層酥松脫落、“爛根”均屬于典型的鋼筋混凝土工程外觀缺陷,模板的定位不準確、模板加固不利、模板表面存在硬質物質、骨料級配不當、混凝土振搗不到位、未嚴格開展水泥質量檢測、混凝土養護不到位、模板安裝不穩固均可能引發外觀缺陷問題[1]。
1.2構件開裂
混凝土外表面裂縫、沿鋼筋分布的裂縫、混凝土澆筑2-3月后出現的斜裂紋和垂直裂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均屬于典型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構件開裂,混凝土攪拌時間不足、骨料質量不過關、振搗不密實、混凝土強度等級過低、鋼筋的錨固長度過短、試件檢驗出現錯誤均可能引發構件開裂問題。
1.3鋼筋缺陷
鋼筋焊接存在的缺焊、砂眼、未完全焊透問題,鋼筋綁扎連接存在的彎起筋數量和位置不正確、主筋錨固長度不足、綁扎的牢固性差等問題均屬于鋼筋混凝土工程鋼筋缺陷的典型表現,這往往與未嚴格遵循施工圖紙要求、“無證”操作、不注重焊接質量、鋼筋連接方式選擇不當、施工人員專業知識欠缺存在直接關聯.
2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
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上文提及的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廣泛存在于我國各類建筑企業,因此本文以某地S建筑施工企業開展的相關探索為依據,結合上文提及的質量問題,總結了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
2.1模板安裝
在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施工中,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模板定位、調整垂直度、加固模板、驗收、拆模等,為避免因操作失誤引發施工質量問題,必須加強各步驟的管理。在S建筑施工企業的實踐探索中,該企業主要通過施工班長、施工隊長、現場工程師深入施工一線開展檢查的方式保證模板安裝質量,由此施工人員即可在監督下做好模板表面雜物、油污的清理,嚴格校準鋼模板,刨平處理木模板表面,模板的測量放線也能夠做到全程跟蹤、檢查和監督,為避免“爛根”等缺陷出現,還需要對穩定性、整體性較差部位開展重點檢查。在預埋件的固定施工中,為避免預埋件因振搗處理發生移位,采用焊接固定方式。及時開展的鋼模板修整也需要得到重視,配合模板的變形控制,即可有效避免模板拼裝不嚴、“漏漿”等問題出現。基于上述模板安裝施工技術要點,S建筑施工企業得以在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有效規避孔洞、麻面、蜂窩、缺棱掉角、混凝土尺寸偏差過大等外觀缺陷[3]。
2.2鋼筋加工及綁扎
鋼筋的使用屬于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點,一般需保證綁扎前的鋼筋成型準確、檢驗合格、無銹蝕、保存完好,而在S建筑施工企業的實踐探索中,其在鋼筋進場、鋼筋加工、鋼筋綁扎環節均投入較大精力,鋼筋加工及綁扎質量由此實現長足提升。在鋼筋的進場環節,企業派專人負責鋼筋接收。并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抽樣和檢驗,進場后的鋼筋按照型號進行分類,并針對性配置保管責任人、使用位置、存儲位置;鋼筋加工主要包括除銹、調直、下料切斷、彎曲成型等環節,為保證這類環節的質量,企業派專人負責檢查和監督,并在具體加工前嚴格核對鋼筋的形狀、規格、尺寸、級別,成批制作需在試制合格后進行,施工圖紙要求必須在制作過程中得到嚴格遵循;鋼筋綁扎需針對性選擇連接方式,通過參照施工圖紙,即可合理選用機械連接、綁扎連接、焊接。為保證鋼筋的綁扎連接質量,企業樣按照柱、梁、板,以及底層筋、第二層筋或負彎矩筋的順序進行綁扎,并基于規范要求嚴格控制了主筋與箍筋的各部位尺寸,如平直部分長度需不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在完成鋼筋綁扎后,施工人員不得踩踏鋼筋網,以此避免鋼筋位置發生變化,企業還派專人負責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的鋼筋修理和修整,鋼筋位置的正確性得到更好保障。
2.3混凝土攪拌及運輸
為保證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混凝土攪拌及運輸環節也得到了重點關注。在混凝土攪拌施工中,S企業會結合建筑工程實際,針對性選擇強制式或直落式的混凝土攪拌機械型號,直落式攪拌機多用于低流動性混凝土與塑性混凝土攪拌,強制式攪拌機多用于輕骨料混凝土和干硬性混凝土攪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由此得到較好保障。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為保證混凝土拌合料的攪拌充分性,S企業還重點開展了攪拌時間的控制,由此保證攪拌時間最短為2min,配合一次投料量的針對性控制,嚴格的石子、砂、水泥、外加劑、水用量計算,混凝土漏筋、“爛根”等質量問題得以實現較好預防。在攪拌混凝土前,為避免混合料的投入因機械而出現水灰比變化,需事先倒入一部分水,保證攪拌機械內充分潤濕,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易性控制可由此得到更好保障,后續澆筑和振搗也能夠獲得有力支持。同時,企業還針對性加強了石塊、砂的含水率測定工作,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受到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得到更好控制,砂礫級配也得以更為準確的確定;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企業會結合工程實際與區域特點針對性選擇運輸方式和道路,以此保證混凝土澆筑不會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運輸時間需控制在60min內。
2.4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屬于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最關鍵環節,因此S企業會結合工程實際針對性制定澆筑方案,方案會涉及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針對性的處理方法。在混凝土澆筑中,一般采用分層澆筑柱、梁、墻的施工方式,上下兩層澆筑一般控制在90min內,為保證混凝土振搗的充分性,混凝土層的厚度也得到嚴格控制,如施工過程因意外導致混凝土澆筑中斷,需通過振搗進行針對性處理,一般需要在下層混凝土5cm深度處插入振搗棒進行處理,以此保證層間結合密實,避免樓板裂縫的出現,為同時避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出現離析問題,一般需保證混凝土澆筑傾倒高度控制在2m內;在混凝土振搗施工中,需針對性選擇振搗器具,考慮到梁、柱節點的鋼筋較為密集,應采用快插慢拔、直上直下的方式應用小直徑振搗棒進行振搗,并保證間距控制在50cm內,振搗停留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s區間,為避免混凝土離析,振搗應在混凝土無顯著下沉、無氣泡溢出時停止,且振搗過程不得與預埋件、鋼筋接觸。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需采用“一個坡度、分段定點、一次到頂、循序推進、薄層澆筑”方式,并適時開展二次振搗;在混凝土的養護中,S企業采用針對性成立專業養護小組的方式保證養護質量,一般采用自然養護方式,為合理控制養護的開始時間,養護人員一般在用手指輕壓或用手觸摸混凝土表面無痕跡后進行養護,此時混凝土的觸感需具備相當硬度。覆蓋濕麻袋或濕草墊屬于企業常用的養護方式,配合每天的澆水養護,即可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在混凝土養護初期,需避免養護用水直接沖擊混凝土表面,以此避免沖擊破壞問題出現,如養護過程出現大風或大雨等惡劣天氣,則需要做好混凝土的保護工作。此外,養護過程還需保證混凝土表面溫度與養護用水溫度的差距控制在15℃內,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可由此實現長足提升,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也將得到更好保障。
3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模板安裝、鋼筋加工及綁扎、混凝土攪拌及運輸、混凝土澆筑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路徑。為更好保證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施工機械與施工材料的針對性管理、施工人員的科學培訓開展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李笑磊.房屋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9(19):124-125.
[2]王元平.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87-188.
[3]盧冶.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01):219.
作者簡介:郭真生(1983-),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監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