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1 09:17: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造林技術與管理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木蘭林管局林區氣候及造林狀況
1.1地理氣候狀況。木蘭林管局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處陰山、大興安嶺、燕山余脈的匯接地帶,屬溫帶向寒溫帶過渡、半干旱向半濕潤過渡的山地氣候,冬季長、寒冷低溫、光照強,春季降水少、風大、水分蒸發快。屬于典型的華北地區氣候條件,春季干旱、災害性天氣較多。
1.2造林狀況。木蘭林管局是守護京津的生態屏障,在防風固沙生態建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已進入全面攻堅造林階段,現存大部分造林地為立地條件差、坡陡、石質嚴重、土質瘠薄的荒山荒地,蓄水保墑能力差,因此為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護衛京津,應堅持生態優先,優先選用本地鄉土樹種,如以耐寒、抗旱、耐瘠薄的油松、樟子松為主要攻堅造林樹種,全面加強生態建設,展開全面科技攻堅造林。木蘭林管局近兩年的攻堅造林容器苗當年成活率平均達到98%以上,2年調查存活率平均達到了95%以上。
2造林技術要點
2.1整地
2.1.1整地時間。整地時間要與栽植同步進行,由于攻堅造林立地條件較差,土壤瘠薄,應避免提前整地,以防土質被風干,影響苗木成活,做到邊整地邊栽植造林,確保土壤濕潤,有利于水土保墑和苗木存活。
2.1.2整地規格。攻堅造林主要是在坡度25°以上,土壤瘠薄、砂石礫嚴重,立地條件差的山坡地上,整地應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土壤質地和實生喬灌木分布情況,進行科學規劃設計,一般栽植株行距采取2m×3m或3m×3m規格,整地挖穴規格為60cm×60cm×30cm或70cm×70cm×30cm,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造林密度,并結合實生喬灌木種類進行保護性整地。2.1.3整地技術要求。按方案設計規格整理穴面,清除表層雜草、石塊,在穴面中間再挖苗木栽植坑穴,穴深度30cm,高出容器高度的5~10cm,栽植坑要大于容器直徑10~15cm,便于栽植土球擺放和填土擠實。穴呈反坡狀,外沿高出內沿10cm左右,便于蓄水保墑。挖出的濕潤土壤要集中堆放,清凈雜物,用于苗木栽植土壤回填。對石礫嚴重地帶,必要時進行客土作業,也就是往造林穴內填充一定土壤,增加通透性和提高肥力,給苗木根系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
2.2樹種選擇
按著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分布廣泛的油松、樟子松及抗旱、耐瘠薄適生樹種,同時加強實生喬木、灌木保護,使栽植樹木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2.3容器苗規格
2.3.1小規格容器及苗木選用要求。在立地條件和土壤含量稍好地段,選用容器規格為12cm×20cm、15cm×20cm的小規格容器進行栽植,要求地徑在0.6cm以上,苗高30~50cm。
2.3.2大規格容器苗選用要求。立地條件差、石質較多、土壤含量少的地方,需要選用苗齡2+3、2+4的容器苗;容器規格選擇21cm×21cm、26cm×26cm等大規格容器。
2.3.3苗木選擇。按著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良種壯苗、頂芽飽滿、色澤正常、枝葉無損傷、無病害、容器土坨完整無損壞的苗木,苗木質量要符合相關苗木質量標準。
2.4苗木運輸。栽植前2~3d澆透水,運輸過程盡可能做到隨起苗隨裝車運輸,小規格苗木可采用裝箱運輸,大規格容器苗采取單層運輸,必要時采用膠帶或細繩纏綁容器,確保裝、卸車,山上造林作業方便,不散坨。做到邊運輸邊造林,對留存苗木要采取措施遮陰,澆水保濕。
2.5苗木栽植
2.5.1造林時間。造林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雨季造林在7月中下旬苗木木質化后,有效降水1~2次后進行造林栽植。
2.5.2栽植。首先進行山場散苗,每穴1株,保護杯坨完整,不傷枝葉。然后剪除底部盤根,用小刀在容器側面輕輕劃開,去除杯皮,將苗木直立放于挖好的穴中央,填土深度到土坨高度的2/3處進行擠實,再繼續回填濕土,填埋深度要高于地基徑上的1/10處,用腳輕踩踏實。苗木栽植完成后,要進行穴面平整,形成匯水穴面,便于儲水,利于苗木保墑,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植管護是直接保證成活率的基礎工作。一是落實管護責任到人,加強巡護檢查;二是加強封山管護,架設圍欄;三是加強封山禁牧,嚴禁牲畜危害;四是加強有害生物防治和預防工作;五是加強割灌等撫育作業管理,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
作者:李寶民 單位: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