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3 02:56: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人性化公共空間設計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醫院人性化公共空間設計應考慮醫患雙方的因素
1.1立足于醫護人員的人性化需求
要分清醫護人員工作與歇息之間的差異,建立專門的歇息室,注意歇息室不能設計在太過嘈雜的地方,與工作地的距離不宜太遠,從而方便醫護人員及時開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人性化醫院空間的設計,既要能夠應用于臨床工作,也要能應用于后勤的工作中,認識到后勤人員工作環境的重要性,為其建立舒服的工作建筑。同時,要滿足物流的需要,讓醫藥用品能夠及時運送,使醫院的日常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1.2立足于病人及陪護人員的人性化需求
人性化醫院空間的設計要能夠適應病人和陪護人員的需求,降低其在就醫過程中因醫院建筑而產生的不便性,體現醫院不同區域之間差別性,方便病人快速就醫。要按照服務對象的差別性,科學合理的設計醫院建筑的空間,充分體現人性化。
2醫院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1醫院院部空間的私密性
醫院院部雖然向外人開放,但也要求一定的私密性,尤其是對于某些病人而言,他們不希望在醫院院部進行活動時被他人注意到,如在院部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時,病人需要安靜的環境,保證私密性。在人性化醫院院部空間設計時,要充分體現私密性的原則,有針對性的建立院部,設計出敞開和封閉兩種不同形式的格局,讓病人有充足的院部空間進行活動,有助于病人的康復;同時,也向其他人員提供了院部空間。另外,因為個人空間的需求,使得小部分的公共空間無法體現其作用性,這就要求設計出多樣化的輔助空間,例如,樓梯扶手、就醫休息區、花園等空間設計要科學合理,美觀大方,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2.2醫院室外活動人群的活動規律
2.2.1必須要求性活動。
必須要求性活動即在多種情況下都可能進行,基本不會受到空間的約束,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活動。例如,患者從醫院正門步行到就醫大廳、等候就醫等過程中,最突出的即不受外部空間制約,都必須要求進行的活動。
2.2.2自主進行的活動。
自主進行的活動,建立在舒適空間的基礎之上,需要人們產生自主進行的想法,才能進行的活動。例如,倘若醫院室外空間布局非常合理,環境非常舒適,患者就會自發的去室外活動、舒展筋骨,或是與其他患者進行溝通對話;相反的,倘若醫院室外環境很差,空氣受到污染,患者很難產生自主活動的欲望;倘若醫院室外空間一般,患者則會相對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活動,空間的舒適度越高,人們自主進行活動的欲望更大。
2.2.3社會要求性活動。
社會要求性活動即在公共空間中人們自由進行活動,如聊天交友、步行或是跑步等。人們在活動時,不僅能與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還能夠有效地激發與他人聊天的興趣,如下棋、溝通等,保持公共環境中病人的互相交流對其恢復身體十分有效。因此,這類醫院的設計要從打造舒適、安靜的公共空間入手,以及從病人會經常進行活動的空間入手,讓病人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溝通、交流等活動,有助于他們早日康復。另外,醫院公共空間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切實提高醫院公共空間的環境質量,推動人們進行人際交往,發揮醫院公共空間的人性化作用。
2.3公共空間社會化與家庭化處理
事實上,部分醫院不能有效地擴展公共空間。這類醫院,需要借助現代化先進的科學技術,將醫院的綠化區、急診室充分利用,在不擴展公共空間的條件下,創建出人性化的公共空間,讓病人切實感受到醫院的親切服務。另外,醫院公共空間的設計,如果能以平時看到的大型建筑物的特色元素為中心,來打造醫院自身的獨特主題,讓病人在等候就醫或是在病區休息時,都能充分感受到醫院的人性化設計。
3結語
綜上所述,人性化醫院公共空間,要充分考慮到病人、醫護人員、陪護人員的實際需求,并落實在設計中,建立舒適、安靜的公共空間,推進病人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盡快恢復身體健康,完成醫院的使命。
作者:涂悅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
摘要:自工業革命后,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白領階層急劇增多,對工作場所,即辦公空間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從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簡陋辦公室發展到專業化的辦公建筑,再到如今人性化的辦公空間設計,實現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已經成為時展的潮流。文章分析了辦公空間人性化設計的問題,探討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人性化辦公空間在設計活動中空間、色彩、照明及綠化等方面的設計方法,從而總結出如何創造一個綠色、舒適、高效的辦公環境。
關鍵詞: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方法
目前,人們對自己在空間中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對辦公空間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是辦公空間的主體,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成為時展進步的產物,它寄寓著企業精神內涵,同時也是企業文化內涵的延續,只注重使用功能而忽視辦公人員的辦公空間,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如今如何設計出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需要、物質精神需要以及為其營造出舒適的空間,從而實現人與空間的和諧相處是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否以人性化理念為基點,能否創造出充滿人性關懷氛圍的辦公空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辦公空間設計成功與否的重要準則。
一、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的概述
所謂的人性化辦公空間的設計,就是以人為中心,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質和精神需求,創造出舒適、高雅的辦公空間,使人們享受空間的使用趣味和快樂,使得人性得以在辦公空間中充分地釋放與滿足,讓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豐富、人性更加完善,達到人物和諧的境界。辦公空間是人們工作的主要場所,其設計直接關系到工作人員的心理狀態和工作效率。人性化設計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因此,設計中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要充分了解辦公人員的意愿。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的最初目的就不單單是為了去滿足人們對其基本功能的需求,而是盡最大努力去賦予辦公空間更多的附加功能,以至于能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增添色彩。辦公空間是一種重要的建筑空間類型,如今的辦公環境設計存在著三個方面需求,即新設立政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新增需求;現有各類單位和企業改善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的需求;產業轉移例如企業投資從中國沿海向內地轉移帶來的需求。在需求強勁的同時,眾多企業和單位對于人性化辦公室空間設計的理念的熱情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公司創辦人還是辦公人員都更加注重辦公空間的舒適和人性化設計,也更加強調辦公空間的協調發展,人性化設計也隨之成為當今時代辦公樓建設的主要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人們在選擇工作時更加傾向于一個福利好工作環境舒適的企業。辦公人員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辦公室度過,長時間的工作會使其感到疲勞低效,而人性化的辦公環境設計不僅關注辦公空間的各種基本使用功能健全,還關注辦公人員的精神狀態。總而言之,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的首要目標就是為辦公人員創造一個舒適、便利的工作環境,以迎合辦公人員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質和精神需求,從而使辦公人員能夠愉悅、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人性化辦公空間的設計方法研究
一個真正的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就要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以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對辦公空間有清晰、深入的了解,使得辦公空間環境不僅達到舒適、健康的使用要求,更要體現出設計中的人文關懷精神。人性化設計并不是噱頭,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辦公空間設計的各個細節當中的。其中,在空間、色彩、照明以及辦公綠化設計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一)空間設計的人性化
辦公空間是多元、復雜的綜合體,它能容納人們的活動,同時也能分離人們的活動,辦公空間不同于普通的居室空間,它具有特殊的性質,辦公空間的設計是一種對辦公人員精神層面的設計,應給辦公人員一定的壓力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人性化的辦公空間設計具有柔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體現對人性的尊重,尊重辦公人員的主觀意識,為辦公人員營造更好的工作及生活環境。1.空間尺度辦公空間尺度的人性化主要是指在空間的結構、辦公的設施和一些細節處理方面做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安排。在人性化的辦公空間中,空間尺度的合理規劃可以營造出結構協調、設施舒適的效果。如今設計時需更多地考慮如何利用有限空間為工作職員提供便利,并通過創造協調的空間尺度來實現工作單元的合理尺度,利于員工靈活、高效的工作方式的需要。過大的空間尺度會讓人產生空曠和不安全感,而過小的尺度則容易增加人們的焦慮和壓抑,從而對其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辦公空間的主要功能是實用,而只有以人的形體尺度為主要依據來設計才能達到實用的功效。人性化的辦公空間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體現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人文精神關懷。2.空間分隔辦公空間內墻體和隔斷等圍和方式決定著整個辦公空間分隔的節奏,根據整個辦公空間形狀的特點和不同的空間使用者的需要,巧妙地進行不同的空間分隔手法,確保各種人際距離的過渡,保證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免受各種干擾,集中精力工作。空間分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員工對個人隱私和領域的要求,增強了安全感,卻不利于員工間的交流和團隊精神的形成,而且工作的自律性較小,也會降低個人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因此,設計師在處理隔斷時,不僅會注意到員工對個人空間的需求,又會注意到其對交流協作的需要,利用辦公室設計空間中家具、間隔的布置,從而設計出獨立感與公共感兩相結合的辦公空間。
(二)色彩設計的人性化
瑞士藝術家約翰內斯?伊頓曾表示:“不論造型藝術如何發展,色彩永遠是首當其沖的造型要素。”每個色彩都有其獨特的色調和寓意,空間色彩環境給人們提供一種視覺和心理上的獨特感受。若眼睛長時間只接觸一種顏色,就會感覺單調,產生審美疲勞,不同的色彩也會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辦公空間的色彩設計無疑分外重要,合理、協調的色彩設計會使辦公人員心情愉悅,工作高效。現在的辦公室裝修設計過程中的顏色范圍是多樣化的,設計師通過運用色彩中的冷暖、明暗、遠近等的各種搭配,從色彩方面突出辦公室的亮點,在視覺上滿足了辦公人員。用合理的色彩搭配給辦公人員提供和諧統一的辦公氛圍,展現出具有親切、舒適感的空間色彩環境,創造出具有人文氣息的辦公空間,從而使辦公人員有一個好的心情并能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照明設計的人性化
照明設計的首要目標就是在沒有自然光的工作區域中營造一個適宜進行工作的亮度環境。人性化辦公空間的照明設計要充分考慮到不同辦公人員和辦公區域對燈光亮度的不同需求,提高員工效率的同時也要降低運營成本。人性化辦公空間內應保持較高的照度,盡可能使用自然光線,以利于在此環境中較長時間從事文字性工作的人員的身心健康,同時,增加室內的照度及亮度也會使空間產生開敞明亮的感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工作性質的差異,所需求的照明環境也會不同,所以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工作性質對視覺及相應的環境氛圍的需要,采用局部增加特殊照明的方式,單獨增加臺燈,使辦公空間的亮度合適,滿足辦公人員對不同亮度的需求,避免太強或者太暗而導致辦公人員的視覺疲勞。辦公空間的照明設計,不論是對自然光源的利用還是對人造光源的使用,都需要考慮燈具裝飾的造型和材質對整體辦公室設計的風格的影響,從而形成整體風格一致,和諧舒適的辦公空間環境。
(四)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科學發展觀,要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集合式的辦公室里,人口密度較大,空氣質量差,因此更要注重綠色設計理念的運用。綠色辦公空間設計追求的是一種整體狀態下的健康,在這里,綠色設計不僅僅體現在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減少材料對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要對使用者的生命健康負責,延長辦公空間的使用壽命,提高資源運用率,設計出高品質、高舒適度的綠色辦公場所。1.生態材料工業進程的加快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后果,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生態材料的必要性,經濟的高速發展,加速了新型高科技優秀材料的多樣化,在辦公空間的設計過程中,生態健康材料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空間室內環境質量,還可以保證員工的身心健康。除了在選用裝修材料中,選擇健康無污染的新型科技材料之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天然材料,例如:沙子、竹子、木、鵝卵石等,這樣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能展現出天然材料的自然紋理,讓長期處在室內工作與自然隔絕的辦公人員同樣可以接觸自然,豐富他們的感官感受。另外,天然材料與現代材料的搭配使空間內生硬的邊緣軟化,體現了辦公空間設計的生態化特征。2.綠色植物植物能美化環境,改善環境條件,吸收大量對人體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通過蒸騰作用,降低空氣中的溫度,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對辦公空間設計而言,室內綠色植物能使辦公人員的心率和心臟收縮壓顯著下降,并使人的情緒更加穩定,注意力更加集中。對綠色植物的合理布置可以起到劃分平面區域,實現區域間功能過渡的效果。室內生機勃勃的綠色植物及景觀,可以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滿足人類崇尚自然和接近自然的天性,同時也具有調解工作情緒,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因此在辦公空間設計時,可以引入綠色植物,通過合理的位置設計,營造一個滿足視覺欣賞和身心需要的理想辦公環境。
三、結語
從古至今,人類在不斷地深入地理解自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漸漸開始對這層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在這過程中不斷走向親和的新層面。而在今天,人們為了更全面地去理解自己的生活空間,正以超乎尋常的激情在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人性化空間不僅僅是空間上面的創新,更是人類生活、思想上的創新,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體現,設計是為人而設計,是以滿足人類各方面的生活需要為基礎的,只有將人性化設計理念貫穿整個設計活動中才能創造出供人們更好生活和工作的居住環境。
作者:李欣然
摘要:“人性化”就是強調“人”重于“物”,要求對人性及人的各種需求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時永無止境地追求無縫溝通。文章通過對人的感官特性、行為趨向、心理特點等的理性思考和對某些實例的分析,得出一些城市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以供設計師參考!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感官特性
“人性化”就是強調“人”重于“物”,要求對人性及人的各種需求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時永無止境地追求無縫溝通。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提到的“以人為本”,應該是“人性化”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人性化設計”的概念,即把“人性化”這一理念始終貫穿在設計進程中的設計。然而在現實的城市建設中,“以人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頭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但由于種種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績工程;不切實際,盲目跟風;為趕工期過度壓縮正常的設計、施工時間;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設計人員的經驗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間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現象。例如,城市廣場成為擺設,既不遮陽也不擋風避雨;公園里人煙稀少,而老人孩子卻找不到合適的活動場所;草地大片,卻沒有人的活動空間,也帶不來好的生態效益,等等。當然這種現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視并有所改進,那么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時,如何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設計呢?
1城市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1.1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應符合大眾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覺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圍,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同時也能理解各種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對空間條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間滿足人們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滿足人的尺度要求。對于具有相應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間,符合相適宜的尺度極為重要,這將直接關系到使用者對空間舒適性、場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色彩是最大眾化的審美感覺,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為強烈而迅速的訴諸感覺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漲縮感、距離感、重量感、面積感和興奮感等。成功的運用色彩,能增強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感染力。燈光也是引起視覺快感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夜間休閑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間能夠延長利用時間,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為人服務。而夜間的空間利用就必然離不開燈光的運用,黑暗中燈光下的環境可以產生與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與意境。依據不同的環境特點,不同的空間特性,合理運用燈光,可以營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構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間。當然,除了視覺感受外,滿足人們對聽覺、嗅覺、觸覺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對于設計者設計城市公共空間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給,能夠豐富空間的藝術感受,營造多樣的氛營造多樣的氛圍意境,最大限度的給予使用者以場所體驗感。
1.2 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應該符合人的行為規律與心理特點
空間基本上是由物體與感覺它的人之間產生的相互關系形成的,沒有人在其中的作用,也就談不上場所意義。而且人是城市的主體,是具體的使用者,因而優秀的公共空間設計需要滿足使用者的行為需求和心理需求。人們通過各種來自于自身需求的行為,認可環境、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與環境相聯系。在現代設計領域中,“場所”理論取代了傳統的視覺藝術設計方法,人們已經從注重硬環境轉變為注重心理情感的軟因素,這正是馬斯洛需求等級論在城市空間設計中的反映。設計城市公共空間時,應該在滿足生理、安全等基本要求后,盡可能滿足人們的高層次心理需求,如渴望交流、審美需求、修養身心等。注重社會文化心理審美意識的演變,使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出現了更好的滿足人們心理特征的“審美軟化”,通過隱喻、象征、模擬、暗示等手法,使城市公共空間具有“人性化”,加強了人與環境的對話。
1.3 城市公共空間應引入“公眾參與”和“通用設計”概念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主體,公眾參與將是現代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眾作為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間環境的享用者,因此提倡公眾參與公共空間設計,提供一種允許變化增減的彈性框架,讓設計者以外的人們去發現、組織和產生興趣,這一點會日益顯得重要。公眾不應是城市景觀環境建構的“消極旁觀者”,而應是“積極的參與者”,作為使用者,公眾在設計過程中,應以一種集體創作的方式參與到公共空間環境的創造中去。一種公眾全程參與的“環型”設計模式必然會代替“直線型”設計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以達到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的目的。盡快真正落實“通用設計”這一概念,避免目前有名無實的狀態,為所有城市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水平。
2 案例評析
在城市中,公共空間設計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失敗的或者說是不合理的更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的進行“人性化設計”。例如,人的視覺主要是水平向前的,人在正常行走時,視軸線會向下偏10°左右,所以人們能觀賞到的對象主要是與其大致同一水平面前方的物體與空間,如沿街建筑的底層立面等。對于這一范圍內的物體與空間,需要更多關注,如加強其細部的設計等。不過,在不少地方,看上去不錯的建筑、店面、商品不太吸引人的目光,是因為行走不便和尺度不合理造成的。地面平整、安全、舒適,具有良好的引導
性,才能使行人注意周邊的空間,引起交流、購物、觀賞等其他活動。又如,在公共空間中,人們最容易產生休息、停留、交流、觀賞等活動,因此休憩空間和座椅的設置就非常重要。如條形座椅適合不善交際的孤獨者,使其能觀看前方的活動,又不易被人打擾,對一群交談者來說,則是不便的;圓形座椅適合幾個互不相干的單獨人交往;單座最不利于交往,但最不受人打擾;弧形座的凸邊同圓形座類似,但凹邊則便于二、三人相互交談;而多凹形座是最佳的形式,能夠滿
足各種需要。現在有一種1.80m×1.80m 的大方凳很受人歡迎,它能提供多種不同的就座需求。另外,座椅設置的位置也很重要,因為這與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有關。“人看人”是一種大家都喜好的戶外活動,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中應該很好把握這一點:大多數人在閑暇小憩時都是選擇面對人們活動的方向,當然這種面對有距離遠近之分。近距離觀看的,一般相互認識,具有半參與的性質;遠距離觀看的常為陌生人,他只是觀看而已,希望既能觀看他人的活動,又能與其保持一
定的距離,從而使自己感到舒適泰然。上述因素都會影響到座椅的設置。但實際上,很多座椅設置并不能供人方便、舒適的使用。如使用者無法進入場地,座椅成了擺設;因樹木生長使座椅無法使用;由于缺乏安全感或避風遮陽條件,座椅少人使用等等。
此外,忽視人的行為趨勢,步行道隨意設計,造成綠地被踐踏和破壞,出現“其實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現象;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隨意運用色彩,在靜思空間中采用暖色,讓人興奮、情緒高漲;夜間燈光的無序使用,造成大量光污染等等,這些都是在設計中要不斷改進、完善的。“人性化設計”不應該停留在口頭上、文字上,而是要靠每位設計師用心努力,全社會共同支持才能逐步達到的。
3 結束語
城市公共空間不應該是千人一面的,每一個城市各不相同,城市中的每個公共空間各不相同,每種空間的服務人群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靈活的運用設計理論和設計手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營建出多樣化的人居環境,真正實現城市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