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腹外疝患者的護理

腹外疝患者的護理

時間:2023-05-23 15:49: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腹外疝患者的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腹外疝患者的護理

第1篇

通訊作者:汪榮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改善腹外疝手術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方法 選擇240例需要手術的腹外疝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20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入院評估,給予試驗組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給予對照組日常護理,評估手術前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術后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焦慮情況得到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護理干預; 腹外疝; 手術

腹外疝患病率高,多數需要手術治療,多數患者對手術緊張焦慮,有研究報道,患者手術前焦慮水平高于正常人群[1],故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選擇筆者所在醫院需手術治療腹外疝的患者,對其焦慮狀態進行調查、分析,評估護理干預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2月~2011年2月,選擇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240名腹外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4例,女86例,平均46.3歲。患者知情并同意參加此次研究,排除危重病患者和意識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2],在患者入院時進行調查。根據患者量表得分情況,進行危險等級劃分:無焦慮狀態為1級,狀態較輕為2級,狀態中等為3級,狀態較重為4級,癥狀嚴重為5級。除日常護理外,給予試驗組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包括積極回答患者關于手術的疑問、鼓勵其配合術前準備工作、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支持、放松訓練[2]、鼓勵其家人和朋友給予患者更多的社會支持等[3];對照組僅給予日常護理措施。術前再次運用SAS評估患者焦慮程度。采用自制調查表評估患者術后滿意度。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入院、術前患者焦慮狀態以及術后滿意率比較均采用 檢驗。

2 結果

2.1 入院時患者焦慮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43,P0.933)。見表1。

表1 入院時患者焦慮情況比較(n)

2.2 術前兩組患者焦慮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焦慮情況明顯好轉,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09,P0.000)。見表2。

表2 術前患者焦慮情況比較(n)

2.3 術后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滿意率為84.2%,高于對照組的69.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547,P0.006)。見表3。

表3 術后患者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腹外疝為普外科常見病證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手術治療為腹外疝的有效治療方法,但手術為應激源,多數患者因擔心生命受到威脅,術前焦慮發生率高。此次研究中,入院時試驗組與對照組腹外疝患者分別僅有30例、28例患者不存在焦慮狀態,其余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慮。研究過程中,在術前給予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比較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情況,試驗組效果明顯,焦慮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行術后滿意度評價,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與李鳳萍[4]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除做好日常護理外,應該關注腹外疝患者術前的負面情緒,及時與患者溝通,根據患者焦慮程度,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鼓勵其配合治療,降低焦慮發生率,提高術后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 Reuber M,Andersen B,Elger CE.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fore and after temporal lobe epilepsy surgery.Seizure,2004,13(2):129-135.

[2] 羅洪,戴亞克,李菊蘭,等.心理護理二聯法對手術焦慮的干預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6,21(3):245-247.

[3] 高玲.護理干預對腸造口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3):10-11.

第2篇

快速康復外科(FTS)理念是指通過優化圍手術期處理的諸多措施,以緩解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1]。FTS在歐美國家的應用較為廣泛,在我國還屬于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我院近年來將FTS理念應用到腹外疝患者的護理中,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式均為無張力修補術。將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6.7±5.8)歲,其中斜疝15例,直疝7例,股疝5例,切口疝3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5.2±5.7)歲,其中斜疝16例,直疝8例,股疝3例,切口疝3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為患者實施護理,具體方法:

1.2.1術前護理 ①心理方面:腹外疝患者長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他們一方面想盡快手術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對手術效果存在擔憂[2],針對上述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的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并重點向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術方式、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等,以更好的取得患的配合,并介紹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②充分的術前準備:對存在營養不良的患者給予糾正,以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重點強調的是,以往擇期手術術前需常規禁食水6h,但是FTS不主張常規術前腸道準備,認為術前2h進水或碳水化合物可更好的利于患者康復,減少不良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術前2h進水或碳水化合物,并向患者說明該項操作的目的和意義,以更好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術后護理 ①加強保溫:低溫可導致應激反應、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機率,因此加強對患者的保溫處理,術后尤其是冬季在給予患者液體輸入時可采用加溫裝置給予加溫處理;保證整個病房環境的溫度適宜;為患者實施蓋被、穿腳套等保暖措施;②術后早期進食水:有研究表明術后早期可恢復進食進水,無需等到腸道通氣后,因此術后鼓勵患者早期進食水,并可采用咀嚼口香糖“假飼”的治療,縮短患者術后腸麻痹時間,促進排氣;③疼痛護理 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注意力轉移法緩解患者的疼痛,并對患者疼痛表示理解,給予患者鼓勵和暗示,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降低疼痛;④早期活動 術后鼓勵患者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活動計劃表,以使患者有計劃進行活動鍛煉,更快的促進身體恢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15.0分析資料,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別應用t和X2檢驗,以P

2.結果

對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均明顯小于對照組,且P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x±s)

組別 下床活動時間(h) 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 并發癥

觀察組 4.8±0.9 8.3±2.1 3.3±0.6 0/30

對照組 8.4±2.1 19.7±3.6 5.6±1.4 4/30*

P

注:*對照組4例并發癥分別為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腸梗阻(2例)。

第3篇

[關鍵詞] 快速康復 護理 腹外疝病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近年歐美國家特別歐洲一些國家極力推廣的一種理念,它是指在術前、術中和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加速病人術后康復。內容包括術前病人教育和強化術后康復。術后康復包括早期下床活動[1]及早期腸內營養。通過快速康復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使病人很快康復出院。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121例,其中男113例,女8例,年齡14~84歲,平均年齡(42.7±16.9)。其中14~60歲91例(79.3%);60歲以上25例(20.7%),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前列腺增生。術后無并發癥發生,全部康復出院。

2 護理

2.1心理護理

通過心理護理,責任護士對病人心理狀況和需求做好評估,采取因人而異的方法施行有針對性的疾病知識講解,耐心解答疑問,以消除心理恐懼;對于擔心手術和預后的病人,給予講解目前腹外疝手術的新進展,既往手術后順利出院的病例,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

2.2 健康宣教及術前指導

向病人及家屬解釋說明術后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以取得配合;向其說明吸煙的危害勸其戒煙,必要時遵矚給予霧化吸入,指導翻身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做好呼吸道準備。

3 術后護理

3.1 密切觀察生命征,給予吸氧、心電監護,保證靜脈路通暢。于全麻術后護理常規。6小時后給予半臥位;前列腺增生病人指導其排尿;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病人常規給予霧化吸入,預防因咳嗽導致傷口疼痛,影響愈合。

3.2 鼓勵早期進食,促進腸功能恢復早期進食。禁食狀態下胃和小腸的蠕動明顯下降,肌收縮波紊亂,而在進食狀態下,該波明顯有力和頻繁,節律規則[2],因此早期恢復飲食可促進腸恢復。腹外疝手術后病人一般于術后6小時即可恢復半流質飲食。

3.3 指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功能的恢復。術后6小時可下床活動,但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

4 出院健康宣教

腹外疝手術采取的是微創開放式腹膜前疝修補術(Kugel補片) [3],有別于傳統的手術,手術切口小,一般于術后4~24小時下床活動,6小時可進食。在出院指導方面,應矚病人術后第一周,活動應循序漸進、適當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走動,提重物。飲食以半流質為主,多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食物,如蛋、魚、肉、水果、蔬菜等。注意保暖,適時添衣,保持大便通暢。告知病人及家屬, 腹外疝手術后傷口常有異物感是正常的,需要一個過程,一般3個月后會慢慢消失。

5 結論

快速康復外科的目的是加速病人術后的康復[4],護理理念的更新是快速康復外科應用與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和良好的組織實施是保證快速康復外科成功的主要前提。通過對腹外疝病人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使其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疼痛,促進病人早期康復。病人住院時間從傳統的7~10天縮短到3~4天。

參考文獻:

[1] 汪志偉,李寧,黎介壽. 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和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7,27(2):131

[2] Luckey A,Livingstone E, Tache Y.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Posto- perative ileus[J]. Arch Surg, 2003, 138(2):206.

第4篇

關鍵詞:腹外疝;無張力修補術;巴德網塞及補片;體會

腹外疝是指腹腔內臟器、大網膜等通過腹壁或盆腔缺損向體表突出,在體表有皮膚全層覆蓋的異常隆起或包塊,俗稱“疝氣”[1]。根據疝門部位不同而分別命名為:腹股溝疝、股疝、臍疝、切口疝等,其中,又以腹股溝疝多見,又因其解剖關系相對簡單、明了,給本病的診斷和治療創造有利的“先天性”條件。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術的基本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但術后患者存在明顯的疼痛和較長時間的牽拉感。這一弊端一直受到普外科醫師及學術界的關注。自20世紀80年代末運用巴德網塞和補片行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傳入中國,很快得到我國廣大外科醫師和學術界的重視。并相繼出現眾多的學術報道和實踐經驗介紹。近年來,學習運用此法修補26例腹股溝疝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26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63~78歲,平均66.02歲。其中斜疝24例,直疝2例。本組患者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7例、高血壓11例、陳舊性腔梗2例、Ⅱ型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6例。

1.2  材料:均選用美國Bard公司生產的定型產品即網塞和補片。

1.3  手術步驟:所有患者均認真、詳細的完善術前各項基礎檢查與全面的評估工作,對評估評分較差的應積極給予基礎疾病治療與糾正,以期選擇適當時期進行手術。手術采取局部浸潤神經阻滯麻醉,手術切口、疝囊暴露、精索、提睪肌游離同傳統修補法。保護神經、游離精索,高位分離疝囊至內環口。回鈉疝內容物,然后,將花瓣狀充填物巴德網塞頂部對準疝囊底部往腹腔內方向還納,直至充填物完全覆蓋疝環邊緣。囑患者做咳嗽動作以驗證充填物的效果[1-2]。再用不吸收縫線將巴德網塞花瓣固定在疝環的周圍,把合適的人工補片放置在腹股溝后壁的前面,疝囊的內環處,并將補片剪一缺口,容納精索通過,再固定補片。常規處理切口并逐層縫合。術中視疝囊的大小決定是否放置引流條[3]。術后行常規護理與加強各種原發基礎疾病的治療工作。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照()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①(min)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①

(d)

術后并發癥數

12月后復發數

觀察組

26

33±6.12

2±1.33

2±1.03

對照組

33

53±6.03

24±6

9±2.52

9±2.45

7±1.21

注:①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切口痛覺不明顯或不痛,無牽拉感。對照組患者術后痛覺強烈,一般都需要采取藥物輔助治療,牽拉感也持續較長時間才能消失。

3 討論

腹壁強度降低和腹腔內壓力增高是腹外疝發生的兩個主要原因,年老、久病、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均為常見的誘因,因此腹外疝常發生于老年人,以腹股溝疝多見[4]。發病率以腹股溝斜疝占絕大多數。本組資料也同樣證實其觀點,本組有斜疝24例,占92.31%。運用巴德網塞和補片進行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符合人體的生理解剖特點,網塞和補片裝置加強腹壁薄弱區,避免以往用粗線強行縫合腹股溝韌帶與聯合肌腱的手術導致患者術后因牽拉疼痛明顯。同時此項手術的適應癥也較寬,傳統手術認為有慢性疾病而導致腹壓增大的疾病不適宜做修補手術,但無張力修補術就除外這些問題,本組多數患者存在各種慢性原發性疾病,但經過術前積極糾正治療,均能適應手術。術后隨訪未見復發。這無疑是給哪些存在多種原發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帶來福音。其術式最大的優點是對缺損的解剖結構進行人工修復,而不是進行粗暴修改,所以,患者術中組織分離少、副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優點。本組隨訪1年未見復發。

總之,在實施其手術時應注意到以下幾點:①在補片的制作上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不能過小,以免在縫合時形成新的牽拉式縫合;②通過精索的補片缺口不能過小,縫合也不可壓迫,松緊應以不壓迫精索為度。過松可能造成疝復發,過緊則影響血運[5];③術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術后適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存在原發疾病患者應繼續積極治療。

4 參考文獻

[1] 房  群,楊連華,宋文霞.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體會[J].新醫學導刊,2008,7(3):40.

[2] 王達仁.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外疝36例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2010,9(1):5.

[3] 繆繼斌.無張力疝修補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體會[J].大家健康,2009,3(1):39.

第5篇

【關鍵詞】腰疝; 護理;

腰疝是一種臨床較罕見的腹外疝,常見于年老體形消瘦的男性患者。可能由于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發育異常、腰部外傷、腰背部手術及其他非外傷因素所致。可從腰上三角及腰下三角突出,以腰上三角為主,極少嵌頓。及時觀察腰疝,做好術前、術后護理至關重要。本院普外科曾收治2例腰疝患者,治愈出院。

1 病例簡介

1.1 病例1 :患者男性,68歲 , 3月前無明顯誘因下發現左腰背部腫塊,3*3cm大小,質軟,彎腰及坐下時明顯突出,擬“腰疝”收入院。患者平素體鍵,無高血壓,無糖尿病,有少量吸煙史,平時有咳嗽,大小便正常,外院磁共振示:左側背部左腎下緣水平局部基層較薄弱,見脂肪信號組織向外疝至皮下肌層間隙內,內部信號均勻,見少許線樣低信號影,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疝修補術”。術后3天傷口愈合好出院。

1.2 病例2 :患者男性 ,56歲, 患者發現腰背腫塊1年,逐漸增大,現3*2.5cm大小,彎腰及坐下時明顯突出,伴有脹痛,觸診有咳嗽沖擊感,擬“腰疝”收入院。患者平素體鍵,無高血壓,無糖尿病,無吸煙史,大小便正常,五年前有腰背部手術史。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疝修補術”。術后4天傷口愈合好出院。

1.3 手術方法: 二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均采用疊瓦式縫合腰背部筋膜,再采用DOWD手術將腰三角兩側肌肉直接拉攏縫合。在腰上三角區利用背闊肌筋膜向外側翻轉縫補缺損。

1.4 結果 :二例腰疝病人經過術前術后護理,住院6日痊愈出院,6個月及12個月 24個月回訪未見復發。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二例腰疝病人均是老年患者,老年人膽小、顧慮多。鼓勵家人多陪伴關心,講述腹外疝手術的成功例子,以及疝產生的主因及誘因。使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 消除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1)有一位患者有抽煙史,晨有咳嗽,因忌煙鎮咳,注意保暖,防止著涼、控制呼吸道感染。2)2位患者都是老年病人排便排尿會有影響,鼓勵多飲水、多食高纖維素的果蔬類食物,多食玉米、番薯等粗糧。

2.1.3 術前晚常規通便灌腸一次。以避免術后不久就解大便引起腹壓增高,對疝修補處的不利影響。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監測;老年病人往往伴有高血壓、心臟病,麻醉和手術經常會引起原發病的激發和加重。雖然是小手術,也不能掉以輕心。30分鐘監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一次。至平穩6小時改為1小時測量一次,直至術后24小時。一例患者術前血壓正常,術后血壓一度升至180/110MMHG,予以亞寧定靜脈微泵維持用藥,24小時后血壓正常,改用長效緩釋片口服。

2.2.2 基礎護理:術后鼓勵和幫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6小時后改半臥位,加強翻身、活動四肢,2例患者未發生肺部感染。

2.2.3 局部傷口護理 兩例腰疝病人術后腰背部用腹帶加壓包扎固定,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為減輕局部傷口疼痛,,宜采取俯臥位,未發生傷口感染。

2.2.4 飲食指導 2位患者術后6小時可飲水,進半流質飲食。術后第一天,可進軟食。鼓勵多飲水、餐后水果、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保持小便通暢。

2.2.5 出院后指導: 為了避免增加腹腔壓力的各種因素;術后三到六個月避免重體力勞動或提舉重物,避免再次復發,通過回訪2患者未復發。

3 小結

在所有的疝氣患者中,以腹股溝疝居多。腰疝的病例極少。原因是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性發育不良或后天手術、外傷所致。在腹壓增加的因素下,腰背部的軟性腫塊會增大,癥狀明顯。術前護士要排除腹壓增加的因素。如大小便是否通暢:是否有咳嗽:有無吸煙史等。完善術前的重要準備之一就是讓病人去除腹壓增高的因素,其二就是腰疝好發于老年患者,做好重要臟器的評估工作,提高患者對手術、麻醉的耐受性,減少術后并發癥也是非常要緊的。術后病人補片剛補上,避免一切腹壓增高的因素,有利于手術成果的保證。

在出院后3-6個月內,有必要告知病人禁忌重體力活動,及注意保暖、避免咳嗽、飲食合理,保持大便通暢:排除泌尿系統的機械梗阻,避免屏氣解小便。以上所說,都將為了患者不再腰疝復發。

參考文獻

[1] 張波 尤龍 白鵬腰疝21例診治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 192-193

[2] 吳建國 方國思 羅天航腰疝9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7)564-566

第6篇

手術切口感染是胃腸道疾病手術后發生率最高的并發癥之一,其表現為患者術后體溫明顯升高且切口疼痛感加劇,2~4d內沒有任何好轉,甚至可能加重;傷口出現發熱、紅腫等.切口感染會對患者的器官功能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預后,如果未得到及時處理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切口感染的誘發因素有多種,手術室護理是一個重要因素;在胃腸道手術中,如果未做好消毒滅菌工作或者手術期護理工作,就會增加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降低手術的有效率,影響患者預后[2].因此,積極采用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在提高胃腸道手術的成功率的同時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對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擇期進行胃腸道手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擇期進行胃腸道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胃腸道疾病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及目的知情同意;排除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及造血系統疾病患者,腫瘤患者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65)和對照組(n=65).觀察組中男41例,女24例;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52.9±6.4)歲;基礎疾病包括28例闌尾炎,14例急性腹膜炎,2例腸梗阻,7例胃癌,5例結直腸癌,9例腹外疝.對照組包括男38例,女27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3.1±7.3)歲;基礎疾病包括29例闌尾炎,14例急性腹膜炎,1例腸梗阻,6例胃癌,5例結直腸癌,10例腹外疝.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數據對比.1.2護理方法.1.2.1對照組方法.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如下:術前:護理人員按照規定對手術設備及手術用品進行消毒,對患者簡單講解手術步驟及安全性,緩解患者焦慮不安情緒;術中:與醫生密切配合,并做好術中護理;術后行常規護理.1.2.2觀察組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2.2.1加強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基本資料,并在術前對患者進行探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幫助了解手術流程并掌握手術知識,給予患者鼓勵安慰,盡量減少患者的緊張、恐懼與不安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充足睡眠及手術前禁止食用食物和水對手術的重要性;指導患者保證足夠的睡眠及術前空腹.護理人員需配合醫師完善患者的各項檢查,并在術前做好常規處理工作,囑咐患者術前1天使用抗菌皂液進行沐浴,更換衣物;并作好術前呼吸道、胃腸道及手術區域皮膚等常規準備工作[3].1.2.2.2改進手術區域消毒.在進行手術前醫務人員需做好手衛生消毒工作,手術過程中著無菌手術衣及無菌手套.器械護士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消毒,術區皮膚消毒面積應以消毒切口為中心,擴大至周圍15*20cm,進行徹底消毒;使用3M一次性切口保護膜進行皮膚保護.腹腔打開后,需使用潔凈袋和全層保護器對手術切口進行保護,防治細菌、消化液或糞便等對切口及其周圍組織造成潛在污染.在使用保護墊的情況下進行胃腸道切開并嚴格消毒再行胃腸道斷端吻合;在胃腸道切口周圍使用保護墊進行保護后再切開胃腸道,使用聚維酮碘進行嚴格仔細消毒后再進行胃腸道斷端吻合;腹腔關閉縫合后,使用強吸附性的敷料敷蓋切口[4].1.2.2.3聚維酮碘的應用.腹膜閉合后使用聚維酮碘液(50~150ml,2500mg/L)對切口皮膚、肌層及皮下組織進行沖洗,必要時對切口浸泡1~2min,完全吸盡后用生理鹽水進行切口沖洗,沖洗結束后用干紗布進行擦拭.將肌層縫合之后重復上述操作,依次進行逐層縫合[5].1.2.2.4強化護理管理.擇期手術的患者遵循先清潔、后污染的原則,對于連臺手術,兩臺手術間隔時間必須大于30分鐘;應在手術間隙對手術間進行消毒處理,以恢復無菌環境;護士應該按照手術時間等因素合理安排手術順序,減少感染;對于有特殊感染的患者,手術室的物體表面及地面需進行擦拭和消毒,并開啟層流自凈[6].1.2.2.5加強對無菌操作的規范和督促巡回護士監督醫護人員做好手術前的手消毒工作,經過手消毒且換好無菌服后的醫務人員不能在無菌區外活動或接觸未經過消毒物品;各類器械均不可重復使用,術中也應及時保持手套完整;術中手術器械及物品超出手術床邊緣,視為污染物,不可繼續使用[7,8].同時禁止頭面部有感染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醫護人員參與手術.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切口感染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1.4傷口愈合情況評價指標.傷口愈合情況評價指標參照我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9]進行,甲級是指切口愈合情況良好且無不良反應;乙級是指切口愈合且有血腫及積液,但未出現化膿;丙級是指切口出現化膿,需進行切口引流處理.1.5統計學分析應用SPP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及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及切口感染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詳見表1.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10.28±2.18vs.14.16±3.08,T=8.2899,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胃腸道手術發生幾率也隨之增高.由于胃腸道特殊的生理結果,導致患者在接受胃腸道手術后容易發生切口感染.手術部位切口感染是醫院感染最主要的組成,發生感染后,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延長住院時間,推遲傷口愈合,同時也會增加其他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的感染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見,尋找有效的預防和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已經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手術室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需在圍手術期采用有效的護理模式,在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還需要與患者及時溝通,多傾聽,多互動,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達到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和預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同時應保持手術室和病房內良好的空氣質量做好術后護理,預防患者術后的切口感染,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及切口感染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我們:手術室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同時大大提高了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趙倩文 李欣 單位:延安大學

第7篇

【關鍵詞】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R718.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225-0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9例,男35例。女4例,年齡34-82歲,其中60歲以上30例。初發疝34例復發疝5例。單側斜疝32例,雙側斜疝2例,直疝5例。伴高血壓4例,伴慢性支氣管炎3例,伴前列腺肥大6例,伴習慣性便秘10例。

1.2 手術方法:39例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下手術,選擇腹股溝區切口,長約4-6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精索顯露疝囊步驟與傳統修補術相同。切開疝囊還納內容物,近端疝囊高位結扎,遠端疝囊切除或曠置,將聚丙烯網片修剪成適當大小和形狀,置入腹股溝管后壁,兩邊分別固定于腹股溝韌帶及聯合腱,內下緣固定于恥骨結節,術畢處理同傳統方法。采用聚丙烯網片作為修補材料。它們具有不被組織排斥、與組織有良好的相容性等優點[1]。

1.3 結果:39例僅有2例術后切口疼痛,口服止痛藥即可緩解,其余病人均無明顯疼痛,未使用任何止痛藥。術后6-8h即可下床活動,疼痛輕,無局部牽拉感。本組無一例切口感染、血腫。5-7d治愈出院,1-2周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全組病人隨訪至今無1例復發。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造成腹外疝的原因和誘發因素、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顧慮,盡可能解除,使患者安心配合治療,對醫護人員的措施有相當的信任。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向其詳細介紹傳統手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區別,重點介紹新方法的優點、新材料的特性及手術治療的基本程序。通過發放該疾病健康知識宣傳冊,使病人對新材料種植在體內有一個從顧慮到認識到接受的心理轉變過程。找同類疾病恢復期的患者與之交談,現身說教減輕或消除他們的懷疑和恐懼心理,讓患者了解此手術的安全性,以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使其對手術的結果有客觀的認識,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配合新術式的開展和護理[2]。

2.1.2 加強基礎護理:消除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 腹股溝疝的發生多有潛在病因,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術前2周禁止吸煙,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咳嗽等肺部疾患者,術前常規使用抗生素及霧化吸入治療,加強呼吸肌功能鍛煉,耐心指導其學習有效的深呼吸和腹式呼吸,以減輕術后呼吸受限和通氣不足,提高肺部順應性,教會正確的排痰方法;前列腺肥大者服藥控制;保持大便通暢,多吃粗纖維食物、水果、多飲水,練習臥床排便,對老年腹壁肌肉薄弱患者或切口疝、復發疝患者術前要作腹壁肌肉鍛煉,如仰臥起坐等。必要時清潔灌腸,避免術后便秘。

2.1.3 皮膚護理:嚴格皮膚護理是防止切口感染,避免疝復發的重要措施。術前一日淋浴,按規的范圍備皮,對會、陰囊部位、腹股溝區的皮膚準備更要仔細,即要剃盡,又要防止劃破皮膚,導致感染。剃毛后用肥皂水洗凈,更換衣褲。術前備皮至關重要,手術日晨并需再檢查一遍有無毛囊炎等炎癥表現,必要時暫停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觀察切口滲血情況,觀察陰囊有無積液,有無水腫、血腫,如有應立即處理。遵醫囑適當應用沙袋或袋裝食鹽袋(約500g左右)壓迫切口2-4h,以利于止血及補片與組織貼合,保持會清潔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2.2.2 注意保暖,防止著涼,避免咳嗽。如必須咳嗽時須用手掌按扶保護切口,以免腹壓增高,必要時給予止咳藥。

2.2.3 由于手術創傷小,傷口滲出少或無滲出,術后6-8h后,血壓平穩,患者無不適情況,即可下床活動,如行走,下床排便等。

2.2.4 注意觀察病人術后排尿情況,對尿潴留者可用按摩、熱敷、誘導排尿等方法進行處理,諾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以留置導尿管。

2.2.5 術后6h即可飲水,進流質飲食,術后第一天即可進伴流質飲食,術后第二天即可進普食,多食粗纖維食物及潤腸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腹腔壓力,若偶便秘,予緩瀉藥或開塞露通便。

2.2.6 出院指導 出院后應適當休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多食粗纖維食物,如芹菜、波菜、豆芽等,適量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避免受涼感冒,防止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禁煙,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如提重物、抬重物及持久站立等,避免增加腹腔壓力的各種因素,防止復發。

3 體會

傳統的腹外疝手術是一種張力縫合,其造成的張力易導致劇烈疼痛及術后復發。且資料顯示,傳統疝修補術術后復發率高,并發癥多,初發腹股溝疝的術后復發率約為10%,而復發性疝可高達20%,總的并發癥發生率也在7%~12%之間[3],術后病人恢復時間及臥床時間長。而聚丙烯網片是在完全無張力狀態下自然修補,代替了傳統的張力縫合,更符合人體生理解剖,具備對人體解剖結構干擾少、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術后并發癥少等諸多優點已經基本取代了過去傳統手術,成為國內外一致公認的治療腹股溝疝的最佳手術方式。以新方法進行手術的前后,配合恰當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洪杰,王 霆,郭玉波,等.聚丙烯網片在疝修補術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綜合臨床,2005,21(5):23-24

第8篇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觀念的更新,在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的新形勢下,開展高水準的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通過教育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促進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實施的對象是患者和家屬,目的是建立健康行為,其本質是一種治療方法 [1]。手術對外科患者是一種應激,因手術帶來的心理、生理問題對手術預后有直接影響,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改變患者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衛生觀念,了解疾病的有關正確知識,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達到強化健康意識,保持和維護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進手術患者的康復。由于護士直接與患者接觸,通過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能掌握患者的各種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進行健康教育時易被患者接受,有較強的針對性。我院外科自從推行整體護理模式后,進一步加強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總結體會如下。

1 健康教育的形式

1.1 設科普宣傳欄 根據本科特點(就診患者多、住院時間短、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知識的缺乏),充分利用科普宣傳欄,把外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患者手術前后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簡短而明確地寫在宣傳欄內。同時,綜合科普宣傳保健知識材料,制成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讓患者閱覽,讓其了解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識,從而進行自我調理。

1.2 利用晨間護理、工休會和治療操作過程中及時進行語言教育 針對護理工作內容進行解釋,充分利用每個與患者接觸的機會,在晨間護理時、巡視病房時、接待患者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如甲狀腺手術前進行頸部訓練的目的是適應手術時的,避免引起手術后頸部不適;闌尾切除及膽囊切除術后,在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指導患者翻身、起床等,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減少腸粘連的發生;腹外疝的患者術后應臥床休息,不宜多起床活動,以免增加腹內壓,導致疾病的復發。宣教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時,在護理時給患者和家屬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宣教,讓患者及家屬易于理解、接受,從而取得他們的積極配合,有利于機體的盡快恢復。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組織患者及家屬一起學習有關的健康知識,征求他們的意見和要求,打消他們的顧慮,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2 健康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1)科普宣傳欄內容要經常更換,宣教要有針對性,內容要簡潔明了,講解要通俗易懂、新鮮生動。(2)護士應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健康教育概念,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我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豐富,從而使科普宣傳材料更有實用性、科學性,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使健康教育落到實處。(3)進行健康教育的時機要把握得當,要注意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逐步進入正題。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因勢利導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①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評估并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向患者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調整最佳的心理去面對手術。②手術后的護理重點:維持各系統的生理功能,監測生命體征,大手術后一般每30~60 min測量脈搏、血壓、呼吸、體溫1次,至少連續6次,直至生命體征平穩;注意觀察傷口情況,保持各引流管道通暢;減輕疼痛和不適,必要時可給予鎮痛藥物控制疼痛;預防術后并發癥。③出院計劃的目的是讓患者及家屬做好出院準備,指導患者出院后注意生活、飲食、功能鍛煉等問題和術后復查的時間。強化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3 體會

3.1 融洽了醫患關系 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士真誠而詳細的指導,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掌握了豐富的健康知識,從而對護士的信任感增強,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并改善了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

3.2 提高了護理人員自身素質 在針對患者進行科普宣傳和健康教育時,需要護士有豐富的臨床醫學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術,同時,還要有邊緣學科知識和與患者交流溝通的技巧。通俗易懂的知識使患者易理解記牢,豐富充實的知識讓患者產生欽佩感,新鮮生動的知識對患者有較強的吸引力。作為健康教育的實施護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學習 [2],才能使健康教育工作持久深入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 切口疝 臍疝 白線疝 外科護理

1.切口疝 是發生于腹壁手術切口處的疝。切口疝的形成原因較多,主要由于手術操作不當或術后處理欠妥,如腹膜縫合不周密。術后用力咳嗽、腹脹、營養不良、攝入蛋白質不足、機體修復能力低下或切口感染等原因,故發生縫合處裂開。

2.臍疝 由于臍部組織薄弱,臍孔閉合不全,往往在腹內壓增高時,腹內臟器從此處突出。嬰兒經常啼哭和肥胖的人、經產婦易患此癥。疝內容物為網膜、小腸或大腸,易發生絞窄。

3.白線疝 是一種少見的腹外疝,約占各種疝的1%,男性較女性多見。由于上腹部白線較下腹部寬,故白線疝絕大部分發生在劍突與臍之間的腹正中線上,又稱上腹疝。白線由兩側腹直肌鞘的纖維交叉成網,其間有空隙存在,為神經和血管穿透之處。在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腹膜外脂肪組織可從這些小孔穿過至皮下組織,同時帶出其下方的腹膜及腹內組織(通常是大網膜),逐漸形成白線疝。

護理評估

1.臨床表現

(1)切口疝:腹壁切口處逐漸膨隆,有腫塊出現,平臥時縮小或消失;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膨脹牽拉感,伴食欲減退、惡心、便秘、腹部隱痛等表現;疝環寬大,很少發生嵌頓。

(2)臍疝:臨床表現為嬰兒啼哭時有塊狀物從臍環突出,婦女長久站立或重體力勞動時,同樣在臍部有塊狀物突出。成人可表現有消化道癥狀,如噯氣、惡心、嘔吐等。

(3)白線疝:主要癥狀是上腹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后減輕。可在臍上偏左處觸及結節狀腫物。用手指放在可疑疝的部位,囑患者立位時咳嗽,往往在咳嗽時,手指可感到碎裂聲。

2.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疝發生絞窄時,血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增多。

(2)X線檢查:嵌頓或絞窄性疝可見腸梗阻征象。

3.治療原則

(1)切口疝:原則上應手術治療。

(2)臍疝:由于疝環狹小,成人臍疝發生嵌頓或絞窄較多,故應采取手術治療。

(3)白線疝:疝塊較小而又無明顯癥狀者,可不必治療。癥狀明顯者,可行手術。

護理問題

1.疼痛 與疝塊突出、嵌頓或絞窄及手術有關。

2.知識缺乏 缺乏預防腹內壓升高及疾病的相關知識有關。

3.潛在并發癥 術后出血、切口感染及疝復發等。

預期目標

1.病人疼痛減輕或緩解。

2.病人能復述有關疾病、自我保健、預防疝復發等方面的知識。

3.并發癥能得到預防或及時發現和處理。

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積極消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對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的患者必須積極治療,癥狀控制后再行手術。吸煙者,術前2周開始戒煙;注意保暖,預防感冒;術前按一般手術要求禁食禁水。積極治療腹部感染,改善營養狀況。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壓及血糖。

(2)腸道準備:便秘者術前2~3日使用導瀉劑,如麻仁潤腸丸、果導片等。手術前晚給患者硫酸鎂口服,飲水2 000ml,清潔腸道,防止術后腹脹和便秘。

(3)疝的護理:嬰幼兒臍疝可采用外包紗布的硬幣壓迫臍環,用繃帶固定的方法治療,半年內可痊愈。切口疝及白線疝患者,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離床活動時使用腹帶或彈力繃帶,避免腹腔內容物突出,防止疝嵌頓。

(4)嵌頓性或絞窄性疝患者,特別是伴有急性腸梗阻的患者,應按急診手術前護理常規,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輸液、配血、輸血、使用抗生素等,在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的同時,準備手術。

2.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疝的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介紹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優點等,提供有關疾病的治療和自我護理的知識。

3.手術后護理

(1):麻醉蘇醒后,鼓勵患者采取平臥屈膝位或半臥位,膝下墊一軟枕,減小腹腔內壓力及腹部張力,從而減輕患者切口疼痛感,并防止疝修補處組織裂開。

(2)飲食:患者術后6~12小時若無惡心、嘔吐等不適,進流質飲食,次日進軟食或普食。行腸切除吻合術的患者,腸蠕動功能恢復后,進流質飲食,再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

(3)活動:患者臥床時間長短,依據疝的部位、大小、腹壁缺損程度及手術方式而定,一般疝修補術后3~5天下床活動。采用無張力補片修補術的患者臥床24小時后下床活動,但對年老體弱、復發性疝、絞窄性疝、巨大疝患者,臥床時間可適當延長,以免疝復發。

(4)防止腹內壓增高:術后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而引起咳嗽;患者咳嗽時用手掌按壓、保護切口處,防止切口張力增高。保持排便、排尿通暢,便秘者囑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時給予藥物通便。有尿潴留的病人,在采取腹部按摩、熱敷、聽流水聲等誘導排尿無效的情況下,要及時導尿。

(5)預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導致疝復發的重要原因,故術后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切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是否疼痛等。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潔,一旦發現切口感染,應盡早處理。

4.健康指導

(1)保持心情愉快,生活有規律。

(2)飲食上注意使用多纖維食物和水果等,以保持排便通暢。

(3)進行適量活動,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如提水、買米、搬運重物等。避免劇烈活動,如跑步、打球、游泳等。

(4)防止感冒、咳嗽,積極治療便秘。

參 考 文 獻

[1]張天應.選用最佳術式推動我國疝外科向前發展.臨床外科雜志,1998,6:183.

第10篇

關鍵詞: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tension-free repair in 126 cases of peri 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2015 August in our hospital were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tension-free repair of 128 patients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numbers randomly selected 64 cases were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the peri operative period and the other 64 cases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the routine nursing in peri operative period.Result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ess,P

Key words:Inguinal hernia;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疝囊存在與腹腔中,而當疝囊因多種因素導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內環中突出,向多方向斜行,穿過腹股溝管后,再穿過皮下環,到達陰囊時則稱之為腹股溝斜疝[1]。腹股溝斜疝易導致患者出現腫塊,嚴重時還會引起患者疝囊覆蓋組織發生炎癥反應,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健康。無張力修補術是臨床治療腹股溝斜疝的常用手術方法,但患者術后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恢復效果。此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均采取圍手術期護理,以期為無張力修補術尋找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于我院進行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的12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查體符合《腹股溝斜疝診療方案》,腹股溝管外環處均出現腫塊,腫塊突出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塊下墜和酸脹感;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中男女比為85:43,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3.5±3.7)歲;腹股溝斜疝部位:左側57例,右側71例。按入院編號隨機選取64例設為觀察組,將另外64例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無張力修補術治療。硬膜外麻醉,取臥位,行腹股溝韌帶斜切口,剝離腱膜,暴露腹股溝韌帶及相關組織,游離精索,尋找疝囊,游離疝囊,結扎,將多余的疝囊切除,縫合固定。對照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護理內容:①術前護理:患者手術治療前采取禁食12h,并根據患者實際狀況給予營養供給、胃腸道減壓、調節機體內平衡等。術前12h進行灌腸;為患者留置尿管,保證患者睡眠充足,必要時經醫生同意給予患者適量安眠藥輔助治療。術前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疾病基礎知識宣教,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引導家屬對患者進行陪伴、安慰、鼓勵等,緩解患者不良情緒。②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嚴密觀測患者臨床生命體征,并以溫和的語氣加強對患者安慰,可在術中與患者聊天,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不良情緒[2]。③術后護理:術后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及時輔助患者進行調整,以免發生壓瘡;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避免辛辣食物對患者胃腸道刺激;術后對患者進行切口護理,及時在無菌條件下檢查患者傷口恢復狀況,鼓勵患者進行適量活動,避免出現腸粘連或感染狀況[3]。若患者術后出現嘔吐狀況,需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在患者出院時,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減少體力運動。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上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所有數據結果均采入到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正態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正態計數數據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5.2±1.3)d與對照組患者(8.4±1.5)d相比明顯較少,t=12.897,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腹股溝斜疝是腹外疝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其在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右側發病率明顯高于左側。臨床可根據腹股溝斜疝的發病原因將其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腹股溝斜疝主要因腹膜鞘狀突未閉合致病,后天性腹股溝斜疝主要是在腹股先天性缺陷的基礎上,腹內腹橫肌及斜肌發育不全而致病[4]。

無張力修補術是臨床治療腹股溝斜疝的重要手術方法,其最早由美國醫生Lichtenstein提出[5]。與傳統縫合法相比,無張力修補術手術簡單方便,患者術后疼痛減少,且具有一定抗感染能力。無張力修補術的治療效果得到肯定,但圍手術期有效的護理方式也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在張艷麗[6]等人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愈率為97.5%,對照組為90.0%。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時,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均進行針對性有效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基礎知識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狀況,有助于患者緩解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灌腸,減少了患者術后便秘發生率;對患者術中進行心理護理,及時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慌情緒,減少患者抵觸情緒,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減少了患者臟器損傷狀況;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切口護理,有效減少了患者感染發生率及腸粘連發生率;及時對患者進行調整,有效避免了壓瘡發生率[7]。

綜上,圍手術期采用綜合護理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可將其作為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的有效護理方法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姬潤刁,馬靜.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60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05):127-128.

[2]馬艷,白玉潔,段妍,等.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醫藥雜志,2013,25(04):101-103.

[3]鄧安舟.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7):94-95.

[4]丁平.腹股溝斜疝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術后護理配合[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18-20.

[5]黃菊莊.高齡患者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138-139.

第11篇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普外科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將90例普外科住院手術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 健康教育;普外科;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023-01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普遍實施,當前護理學正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階段,因此病人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1]。健康教育是一項的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系統的醫療活動[2]。我們普外科根據本科室的特點,通過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護理實踐,使病人了解有關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手術病人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2-73)歲,平均(46.5±9.5)歲,病程1天至13個月,平均(38.6±13.4)d;急性闌尾炎31例,腹外疝27例,膽囊炎25例,其他7例;手術前經心理分析82例(91.1%)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所有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病史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分管的責任護士向病人介紹病區環境、作息時間及相關規章制度,使病人盡快適應環境,消除陌生感和恐懼心理情緒,知曉治療診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配合,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并通過與患者交談、溝通,了解其心理和生理,,以便為患者制訂一個合適的健康教育計劃。

1.2.2 術前健康教育 (1)根據患者術前的心理特征,通過介紹康復病例,讓其了解本次手術的方式,麻醉效果,主刀醫生的業務水平,以及施行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患者的各種思想顧慮,安定情緒,使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迎接手術;(2)協助患者做好術前的各種常規準備,如術前常規檢查項目及方法,注意事項,指導做好術前皮膚準備、留置尿管、胃管等準備,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另外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手術前適量運動,以增進食欲,改善營養狀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狀況接受手術治療;(3)術前常規指導病人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訓練及特殊手術鍛煉等以提高病人手術適應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

1.2.3 術后健康教育 術后以穩定患者情緒為重點,并給予適量的止疼藥;待情緒穩定時,對病人進行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說明,如介紹身體放置的各種引流管的意義,傷口的用藥及觀察,禁食的必要性,以及協助指導病人床上翻身、肢體活動,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

1.2.4 出院前教育 根據不同的病情把出院健康教育的內容,如出院后有關休息、飲食調理、正確用藥、戒煙酒、復診等指導內容告知病人。

1.3 觀察指標 參考邱春蕓等[3]方法對患者的的健康知識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分。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實施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見表1,經比較兩組具有顯著差異(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比較

3 討論

普外科手術病人由于受到疾病、麻醉以及手術創傷的刺激,加之其對疾病和手術的畏懼,直接影響病人的抵抗力和對手術的耐受力,加重了術后不良反應,導致手術難以愈合[4,5]。健康教育是一項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系統的、既有調查研究又有干預的醫療活動,其優勢在于能夠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水平、家庭情況、理解能力、自理能力以及病情、并發癥等方面的不同,對患者的采取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健康教育從心理、飲食、用藥等方面進行指導,對于病人使其了解了醫學知識,增加了接受治療護理的順應性,提高了病人的自我護理和保健能力,縮短了住院日,從而降低了醫療費用;另外,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交流,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護患關系,提高了病人對醫院的滿意率和護士滿腔熱情;此外,健康教育的開展,促進護士不斷進行繼續教育學習,拓寬了其的知識面,提高了其自身素質,拓展了其職業范疇,不斷去適應現代化護理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秋云, 宋愛平, 郭梅. 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 2006, 18(3): 96-97

[2] 魏琳, 張世淑. 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應用的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 2008, 6(4): 106-108

[3] 邱春蕓. 健康教育路徑在普外科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 青海醫藥雜志, 2010, 40(4): 68-69

第12篇

腦內血腫是指腦實質內的血腫,可發生在腦組織的任何部位,好發于額葉及顳葉前端,占總數的80%,其次是頂葉和枕葉約占10%左右,其余則分別位于腦深部、腦基底節、腦干及小腦內等處。臨床表現以進行性意識障礙加重為主。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所發生的癌腫,稱之為原發性肝癌。我院于2011年2月16日收治了一例基底節區腦內出血伴肝癌晚期病人,經精心護理后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患者唐金旺,男性,79歲,因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能伴惡心嘔吐半天余2011年02月16日12時45分急診入院,行頭顱CT檢查提示右側基底節區腦內血腫,量約30ml,診斷:高血壓腦出血:右側基底節區血腫破入腦室;高血壓病;肝癌晚期。既往有高血壓、肝癌、腹股溝疝、肺結核病史;

1.2查體 體溫36.9℃,脈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92/49mmHg,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向右凝視,直徑3.0mm,光反射靈敏,GCS12分,左側肢體肌力Ⅰ-Ⅱ級,右側肢體肌力正常

1.3、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生化示白蛋白26.6g/L,總膽紅素44.9umol/L,直接膽紅素19.6 umol/L,間接膽紅素20.3umol/L,谷丙轉氨酶48U/L,谷草轉氨酶78U/L,谷氨酰胺轉移酶132U/L。丙肝抗體、梅毒抗體陽性。血常規示白細胞2.73×109/L,中性0.85,血小板36×109/L。

頭顱CT檢查:右側基底節區腦內血腫,量約30ml,

2、嘔血和咯血的鑒別診斷

嘔血是指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膽道,胰腺等部位出血時,胃內或反流入胃的血液經口嘔出(一般胃內積血超過300ML時即可出現嘔血)

黑糞是上消化道出血(50ml以上)后,血紅蛋白中的鐵在腸道經硫化物的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隨大便排出而致。出血量為5ml左右即可使大便潛血實驗呈陽性

氣管支氣管肺組織的出血,經口腔咯出稱為咯血

3、護理問題

3. 1、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呼吸道內分泌物不能自行排除有關

3. 2、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過久有關

3.3、有墜積性肺炎的危險:與長期臥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暢有關

3.4、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肝功能減退引起的食欲減退有關

3.5、體液過多:與鈉水潴留有關

3.6、有感染的危險:與機體抵抗力低下有關

潛在并發癥:再出血的可能,腦疝,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水電解質紊亂

4、護理措施

4. 1、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頭部抬高15-30°,頭部放置冰袋以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緒穩定。如出現劇烈的頭痛,頻繁的嘔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立即匯報醫生

4.2、指導病人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并幫助病人翻身,拍背(空心拳,由上而下,由外而內);必要時床邊備好吸痰器,給病人吸痰、霧化吸入。觀察病人的呼吸狀態、痰量、顏色、粘稠度、氣味等

4.3、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每2小時翻身更換一次,避免拖拉;按摩受壓部位,使用保護性措施,如氣墊、海綿,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壓瘡的發生。保持肢體的功能位,主動或被動活動肢體,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四肢約束,加床檔,防止摔傷。增加營養

4.4、矚病人多臥床休息有利于肝細胞修復。有腹水者可取半臥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運動,減輕呼吸困難。抬高下肢,減輕水腫。準確記錄出入量,觀察腹圍,體重,注意有無嘔血黑便,有無精神行為異常表現。

4.5、飲食上予以易消化富于營養,含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避免粗糙辛辣食物。如肝功能顯著減退或有肝昏迷先兆時,應給低蛋白飲食,避免血氨增高,并應禁止飲酒。如有腹水者,應限制鈉水的攝入(鹽的攝入量每日

4.6、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要嚴格進行消毒處理。病人專用便器,糞便及排泄物要放在 3%漂白粉液體中浸泡1小時進行徹底消毒;換下的內衣、內褲、床單,最好煮沸15分鐘,或放于消毒液中浸泡20分鐘后再用肥皂洗凈,清水沖洗后日光下暴曬。病人用過的物品也可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如直接在含有2000mmol/L消毒靈液中浸泡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即可使用。

4.7、加強心理護理,避免過度緊張和勞累,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各種能導致腹壓增高的疾病,防止腹外疝的復發和再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英山县| 通山县| 靖州| 和政县| 彭水| 南城县| 休宁县| 岑巩县| 墨脱县| 太仆寺旗| 仙游县| 长葛市| 富锦市| 时尚| 丰台区| 乌兰浩特市| 芦溪县| 广西| 孟连| 城固县| 盐池县| 保靖县| 北安市| 广宗县| 墨竹工卡县| 谢通门县| 郎溪县| 原平市| 科技| 会泽县| 新宁县| 鸡东县| 莎车县| 湘潭县| 丹东市| 弥勒县| 福建省| 双流县| 六安市|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