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7 08:27: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病保險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一)努力工作,積極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我市目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8945人,州局下達我市的任務是18943人,完成率為100%;我市農民工參保人數為1166人,州上下達任務為1166人,完成率為100%;我市回收基本醫療保險歷年欠費360萬元,州局下達的任務是312萬元,完成率115.4%,大大增強了我市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我市社會保障卡發放率為100%,州局下達的任務是80%;各項工作任務均已超額完成,為今后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工作情況。
到2008年11月底止,我市醫療保險參保單位476戶,參保人數18945人,在職14165人,退休4780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12396人,企業4718人,靈活就業人員1831人;新增參保人數509人。今年參保人數凈增較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老企業基本已經應保盡保,而另一方面,私營企業、個體戶等新生企業大部份沒有參加醫療保險,其原因除了不了解或不知道醫保政策外,主要問題是好多用工屬于農民工,參加了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上這些用人單位因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為其雇工繳納醫療保險費。
(三)醫療保險基金的核定征繳情況。
到11月底核定醫療保險基金單位繳費基數33884.83萬元,月均單位繳費基數3080.45萬元;核定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基數28468.21萬元,月均個人繳費基數2588.02萬元。繳費基數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財政撥款的參保人員近年來工資增長以及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致使今年繳費基數有了較大增長。到11月底應繳基本醫療保險費3367.41萬元,其中:單位應繳2710.78萬元;個人應繳656.63萬元。致11月底應繳大病醫療保險費189萬元。到11月底預繳249萬元,補繳360萬元(其中財政補繳歷年欠費312萬元),實繳基本醫療保險費2994.7萬元,本期收繳率88.9%,其中:單位繳納2346.94萬元,收繳率86.97%;個人繳納647.78萬元,收繳率98.65%。原因:個人收繳率大于單位收繳率主要是個人參保采取了一年一次全部征繳的辦法,因此,個人參保的基本上已將全年的醫療保險費基本繳清。到11月底實繳大病醫療保險費171萬元,大病預繳72.7萬元,補繳7萬元,收繳率90%。
(四)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情況。
到11月底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際支付醫療費用2227.84萬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1278.84萬元;個人賬戶支出949萬元;大病醫療保險支出240.2萬元;工傷醫療費用收入14.7萬元;支出14.2萬元;生育醫療費用收入31.8萬元;支出32.6萬元。
(五)離休及特殊照顧人員管理情況。
今年離休人數94人;特殊照顧人員2人;建國前老工人4人。離休干部醫療費用收入165萬元;支出169.3萬元(其中兌現離休干部2007年醫療費用節約獎勵11萬元)。
(六)基金結余情況。
到11月底止,統籌基金結余1748萬元;個人帳戶基金結余1925萬元;大病醫療保險基金結余19.4萬元;離休醫療費用結余27.4萬元;工傷醫療費用結余1萬元;生育費用節余4.4萬元
(七)“兩定”機構的管理情況。
我市現有定點醫療機構30個,定點藥店54個,其中:已經連網的定點醫療機構16個,定點藥店41個,網點遍布##城區各街道、社區以及除景哈鄉外的所有鄉鎮。2008年11月底州、縣(市)聯合檢查組對(兩定)機構進行了抽查和考核,兩定)機構運行良好,考核均達到良好以上。基本滿足了職工就近、就便就醫、購藥的要求。
(八)積極主動,認真調查,做好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準備工作。
為讓我市廣大城鎮居民都能享受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和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認真做好城鎮居民基礎數據的調查,為學生、殘疾人、低保戶、老年人和其他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提供了參考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州出臺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實施)辦法》。
二、醫療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擴面工作難度大。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老企業基本已經應保盡保,現有覆蓋范圍已經沒有擴面的空間,而私企業、個休戶雇主及其雇工、靈活就業人員對醫療保險認識不足,加上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以來進城務工人員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以及相關醫療保險政策缺乏強制性,因此,擴面工作難度大。
(二)根據我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實施)辦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行州級統籌,屬地管理,統一政策標準,統一信息管理,統一操作流程。遵循低標準、廣覆蓋、保大病,繳費與待遇水平一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堅持政府引導、部門配合、個人和家庭按規定繳費,政府給予補助,動員社會給予支持,建立健全多渠道籌資機制、實行只建立統籌基金,不設個人帳戶,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
(三)工作場所、人員、經費、設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困難。中心現有11名職工,除年人均850元的人頭經費外,只有2萬元的業務經費,尚不夠支付設備維護費用,只夠上半年開支。加上我市擬在2009年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建立州級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風險儲備金制度,風險儲備金規模為500萬元,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解決經辦機構必需的人員編制和按照參保人數每人每年8元安排經辦業務工作經費、工作場所、設備等現已不能滿足日常工作需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州、市財政補助的配套配套資金等各項經費。以上所需資金要在2009年初得到解決,才能在2009年正常啟動我市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工作。
三、2009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擴大覆蓋面,進一步加強基金抗風險能力。我們要繼續加大力度將私營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做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納入醫療保險,為上述勞動者解決后顧之憂。同時也擴大了基金的來源渠道,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二)嚴格基金管理,確保基金安全。繼續完善基金征繳工作制度,積極同財政、地稅、銀行等部門協調工作,爭取各有關部門對醫療保險工作的支持,保證基金及時足額收繳。加強基金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加強醫療費用的審核工作,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制約醫、患雙方的不合理醫療行為。
一、民政工作:
城鄉低保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城鄉低保年度復核動態管理工作,城鄉低保在動態管理中實現了按標施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并全面實行了“城鄉低保聽證制度”,規范低保申報程序。城市低保現保障906戶,1817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6761245元;全年核銷城市低保128戶,257人;新增62戶109人;農村低保現保障1334戶,2729人,全年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5312015元。上半年核銷農村低保127戶226人、新增農村低保86戶200人。
農村五保工作。農村五保對象動態管理進一步加強,現在冊分散供養農村五保577人,集中供養農村五保57人,全年核銷五保39人,新批準五保26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建立分散五保包保責任制,577個分散五保供養對象都與村、居、社區“兩委”成員簽訂“包保協議’,包保責任人對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定期走訪,基本做到五保對象平時有人管有人問。全年發放分散五保供養金1405550元。積極做好五保供養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工作。6月份開展了歷時半年五保供養對象違規領取財政資金專項清理工作。敬老院的5S管理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完成了院內綠化建設,安裝了監控系統和呼叫器。
困難群眾社會救濟救助工作。2013年元月及時打卡發放縣下撥的2012年“兩節”期間困難群眾生活補助經費5萬元、2013年“兩節”期間困難群眾生活補助經費2萬元、2012年冬春救災經費7萬元;2013年春節發放“送溫暖”資金25.8萬余元;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及時為城鄉大病困難群眾申報大病救助,全年累計救助大病對象233人次,發放大病醫療救助資金118萬元。為因病、就學、突發災害、其他等原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水平暫時低于本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困難家庭申報臨時救助,上半年申報13人,救助1.5萬元。全年累計為五保、城鄉低保免費電量兌現約25萬元;為城鄉低保、五保、孤兒、重點優撫對象及時辦理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獲參合資助資金39萬多元。6月份及時修訂了《鎮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時做好特殊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和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一站式服務網站的信息維護工作。
2013年發放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57600元;發放退職、上海武警等社會救濟對象補貼426450元;發放退休、遺屬補貼71048元。及時為我鎮生活無著人員開展社會救助,全年為7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申報了孤兒基本生活保障。7月份開展六十年代精減下放退職人員信息情況統計工作;6月份始開展社會定救對象違規領取財政資金專項清理工作,時間半年。
優撫工作。現享受60周歲以上農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382人、“兩參”退役人員定期定量補助96人、60周歲以上部分烈士子女定期生活補助11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定期定量補助171人、復員軍人定期定量補助36人、三屬定期撫恤9人、殘疾人員撫恤17人。全年發放優撫定補、定恤金2155786元。2013年春節鎮黨委政府對軍屬、復員、三屬、傷殘及部分困難退役士兵家庭進行慰問,共發放慰問金42800元。截止11月底共為45位2014年年滿60周歲退役士兵辦理了老年生活補助申報工作。及時為患大病的重點優撫對象申報重點優撫對象大病醫療補助。6月份完成八一優待對象審定工作;發放八一優待金1382620元。6月份始開展重點優撫對象違規領取財政資金專項清理工作,時間半年。做好省級雙擁模范縣驗收迎檢工作。協助縣民政局優撫科完成我鎮700多名優撫對象電子檔案信息錄入工作。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進一步深入。為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和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村民對村務監管的主體作用,確保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社會事務中心工作人員按分工到村、居、社區定期督查、指導村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并填寫檢查記錄存檔備案。各村、居、社區定期及時上報村務公開內容文字材料及村務公開的照片并存檔備案。
協助縣住保辦做好廉租房租賃補貼實物配租工作;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申請審核工作。為2179位老人辦理80周歲以上高齡津貼申報工作。完成青春社區包公園小區業主委員會換屆工作,積極做好市民生工程9個社區的老少活動家園建設。
二、勞動保障: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和續保繳費工作穩步推進。截至11月1日,系統內正常參保63659人,待遇領取14932人,領取率100%。2013年已繳費人員45991人。已繳費數占縣下達目標任務數的103.52%。
積極開展2013年度勞動書面年審工作。為更好地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重點對規上企業下達了年審任務,目前上報勞動書面年審材料186家。
認真開展被征地農民領取待遇人員見面認證工作。今年對4992名達到領取年齡的被征地農民逐一見面認證,共核減死亡人員25人,及時終止了養老保障待遇,確保了社保資金的安全運轉。
今年首次對納入屬地范圍的9783名企退人員,遺屬631人首次實施了指紋資格認證工作,指紋認證率達99%。并在城區設立10個認證點和1個流動認證點,極大方便了退休人員,積極協助辦理異地退休人員700余人生存認證工作。
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全年共接待了農民工維權和“12354”轉辦投訴案件31起,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近7萬余元。
認真開展了企業技能人才和缺工缺崗統計工作。4月份對轄區內缺工缺崗企業進行了統計。及時組織了12家企業參加市人社局組織的企業專場招聘會活動,緩解了企業招工困難。43000人的農村勞動力信息采集、錄入工作按照要求開展。
殘聯:建立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860份。積極協調解決貧困殘疾人的生活保障,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組織肢體殘疾人參加就業培訓。做好扶殘項目,精神病服藥救助136人,肇事肇禍精神病住院14人,救助0—6歲腦癱兒童7人,千元就業50人,貧困殘疾家庭大學生救助33人。
加強勞動保障法律宣傳工作,解答群眾法律咨詢,配合縣勞動執法部門開展勞動檢查。積極開展對轄區企業、用人單位定期和不定期檢查。
配合城市的大建設、大發展,實施對5216名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申報工作;加強動態管理,做到經費發放和注銷及時、有序。
為促進勞動就業,進一步做好基層勞動保障的服務工作,根據需求,配備了18名大學生公益性崗位人員。
三、2014年工作計劃:
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建設,繼續做好五保工作、困難群眾救濟救助工作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優撫工作、60歲農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補貼、烈士子女生活補貼、兩參人員定期生活補助的申請、審核工作;做好重點優撫對象八一優待、年終慰問工作;及時打卡發放各項定補、定恤資金。
進一步加強農村五保、重點優撫對象、社會定救對象、城鄉低保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各村、居、社區對核銷人員實行月報。加大敬老院的軟硬件建設,把“5S管理”納入常態。
切實做好低保、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實物配租申請、審核工作,進一步規范廉租房補貼和配租申請、審核程序,規范好殘疾人各項扶助政策,加大監管力度,保證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工作,保障大發展、大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做好“一站式”服務信息采集及錄入工作;做好全國最低生活保障信息錄入工作。
四、工作目標:
一、突出服務管理,繼續做好五保供養、城鄉低保工作。
二、突出及時有效,繼續做好城鄉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工作。
三、以強化服務為重點,繼續嚴格落實優撫政策。
四、以民主管理為重點,做好村務公開工作,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五、抓住機遇,做好全市第二批標準化社區的建設和第三批標準化社區的申報工作,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
六、以維護權益為重點,切實做好廉租住房工作。
七、以創新的理念繼續做好各項殘聯工作。
八、保障大發展,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九、以強化服務為重點,繼續做好各項社會事務工作。
十、扎好民生工程,讓城鄉社會養老保全面覆蓋。
(一)堅持長效管理,積極做好農村衛生工作
1、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工作。積極探索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資金的科學收繳和支出報銷辦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簡化程序,方便農民報銷,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吸引更多農民參與。各定點醫療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年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的有關意見》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方便群眾就醫,簡化就診手續。二是提高服務水平,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執業行為。三是控制醫療費用,要嚴格掌握診療原則,嚴格執行文件規定,合理用藥,減輕農民負擔。
2、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鞏固社區衛生服務省級先進縣創建成果,以創建示范中心、示范站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城鎮社區衛生站建設,促進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協調發展。進一步落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建立考核機制,為服務對象提供全面、主動、連續的社區衛生服務。繼續推進農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社區責任醫生業務培訓、鄉村醫生法制業務培訓、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全科醫生崗位培訓等各類培訓,進一步提高服務技能。
3、全面完成農民健康體檢任務。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員兩年一次免費體檢工作,以切實改變部分群眾有病不知情,有病沒法治的情況,力求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治。建立健全健康檔案,重點對60歲以上老人和特困殘疾人、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配備社區責任醫生,定期走訪,跟蹤服務。
4、深化農村醫療機構管理一體化。實行“統一藥品、統一財務、統一制度、統一工作任務、統一業務考核”,做到“人員互動、工作互通、資源互補”,組成整體,形成合力。建立鄉村醫生補充機制,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充實鄉村醫生新生力量,逐步解決鄉村醫生隊伍老化的問題。
(二)鞏固公共衛生網絡,全面提升公共衛生質量。
著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衛生工作質量這篇文章,開展公共衛生質量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衛生網絡建設,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預警、處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較完善的應急組織。在原有應急組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完善,將應急組織集診斷、控制、監督于一體。加強對應急隊伍的培訓,舉辦應急培訓班,進行實地模擬演練,真正將這支隊伍鍛煉成“拉得出,打得響”的隊伍。
2、加強鄉鎮公共衛生人員的管理。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婦保院要探索新形勢下公共衛生隊伍管理的新模式,繼續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加大對鄉鎮公共衛生人員的剛性、量化及質量控制管理,改革現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點帶面;善于抓重點,以重帶面;善于抓亮點,以亮帶面。
3、加強村級公共衛生隊伍的管理。加大培訓力度,完善管理辦法,嚴格執行考核、獎懲、報酬兌現制度,使網底建設真正發揮作用。
(三)夯實工作基礎,全力實施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1、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齊配強檢驗設備,以確保疾病控制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充實專業技術力量,重點是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處置專業隊伍建設。鞏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點做好查滅螺、查治病工作,確保我縣行政區域內無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陽性釘螺,繼續做好碘缺乏病、絲蟲病、瘧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現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導致傳染病暴發流行,加強對艾滋病、肝炎、肺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傳染病管理,做好計劃免疫接種,有效控制各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時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制度,加強疫情監測,準確掌握疫情,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衛生監督力度。分片設置衛生監督派出機構,進一步健全衛生監督網絡,加強衛生監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衛生監督的覆蓋率。切實加強衛生執法隊伍建設,嚴格行為規范,不斷提高監督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專業技能和執法水平。加強綜合執法,進一步樹立衛生執法新形象。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學校、工地、餐飲單位、南北湖風景區的監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嚴防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加強傳染病防治、職業衛生監管、醫療市場整頓,做好飲用水監管工作,加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查處力度,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反應的執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機構的調整,進一步鞏固臨床用血全部來自自愿無償獻血工作成果,各項工作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3、強化婦幼保健工作。健全婦幼保健工作網絡,嚴格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規范管理。加強婚前保健服務,鼓勵引導婚前檢查。加強婦女生殖保健和婦女病防治,全面實施產前篩查、聽力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開展產前診斷,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
4、加強愛國衛生運動。結合文明村鎮、衛生村鎮創建和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改廁工作新途徑,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認真總結除四害市場化操作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進一步增強農民健康意識,促進農民健康行為的形成。
(四)加強衛生規劃工作,努力衛生統籌發展。
抓緊出臺并認真實施《縣區域衛生規劃》、《縣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按照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的原則,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統籌城鄉醫療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衛生資源效益,進一步健全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人民群眾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為廣大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1、加強醫療機構建設。縣級醫院要更好地發揮硬件設備和專業人才等優勢,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創牌子,強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滿足不同對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同時發揮好對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醫療業務技術的幫助指導和龍頭帶動作用。鎮衛生院建設重點努力實現運行機制的“五個轉變”,即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從單純的醫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服務模式從被動的服務向主動服務為主轉變;服務人員知識要從掌握單科醫學知識轉向全科醫學知識;實現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轉變;轉變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機制。
2、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繼續廣泛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在鞏固二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質量、安全和費用三個重點開展工作。完善質控組織,在原有9個質控分中心基礎上增加急救、口腔兩個分中心,同時充分發揮各質控分中心的指導監督作用,開展專項建設和質控考評。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制定應急防范處置預案,明確安全管理責任,狠抓制度落實,杜絕重大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堅持科教興醫戰略,積極開展醫療衛生科研工作,推廣新技術,拓展新業務。
3、加快醫療隊伍建設步伐。鼓勵支持醫務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通過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對口支援,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等方面的技術訓練。各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為醫務人員的學習進修創造更好條件,縣衛生進修學校要在培養全科醫生,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業務素質方面發揮更好作用。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充實基層醫療衛生隊伍。
4、充分發揮中醫中藥作用。認真貫徹實施《中醫藥條例》,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突出中醫藥發展重點。發揮縣中醫院的龍頭作用,認真總結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經驗,堅持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藥診療思想、方法和技術,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加強中醫藥基礎和臨床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采取進修學習等多種形式,加強中醫藥人才培訓。制定具體措施辦法,鼓勵中醫中藥進農村,不斷完善城鄉中醫藥服務網絡。
5、推進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監督所遷建工程、縣人民醫院遷建工程二項重點項目按工作計劃進度開展,按照省“示范衛生院”建設標準,積極推進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使廣大群眾就醫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風建設,著力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規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大力推行人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