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12:25: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在日本漁村的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走出電影院的“戰俘”
1941年9月,坪內壽夫出生在日本四國島西北部的愛媛縣。由于父親經營著兩所劇院,家庭收入不錯。在這種優裕的環境下,他從小就有個愿望,就是乘船漂洋過海,周游世界,因此對船特別感興趣。在這種愿望驅使下,他進入商船學校學習。
1936年,坪內壽夫從學校畢業,此時正碰上日本大規模的侵略中國,于是,他進入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南滿洲鐵道公司”工作。1945年8月,戰敗的日本潰不成軍,坪內壽夫隨著戰敗軍隊逃入了大興安嶺,后被蘇軍俘虜,押送到了西伯利亞。
3年的戰俘生涯是坪內壽夫一生中最為艱苦的歲月。他每天必須干很重的活,體重迅速下降。勞動量大,飯給的卻不多,坪內壽夫覺得自己簡直快熬不下去了,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痛苦無法忍受,他便每天幻想,如果將來有大錢,該怎么怎么花。艱苦的歲月雖然難以忍受,但卻鍛煉了坪內壽夫堅韌不拔的性格,這種個性在他創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8年10月,坪內壽夫從西伯利亞返回故鄉愛媛縣,當時他已經34歲。看到形銷骨立的兒子,父母極為心疼,將全部財產340萬日元交給了他。在當時這是一筆相當大的財產,這筆巨款成了坪內壽夫創業的基金。
1949年,坪內壽夫準備繼承祖業,在松山市興建劇場,開一家電影院。因為當時興建劇場必須得到政府建設局的批準。于是,他從松山趕到東京,求見負責科長,可是科長認為松山已經有了電影院,不需要再有一個,便遲遲不答應。這時的坪內壽夫表現出自己無比的堅韌,他每天在建設局的走廊里等待那位科長,局里幾乎每個人都認識他,最終這件事驚動了建設大臣,大臣親自向坪內道歉并批準了這件事。
1950年,松山大劇場開始營業了,雖然當時電影業是新興行業,紅極一時,但也不容易賺錢。原因是電影拷貝價格昂貴,故收費較高,觀眾不是那么多,有時寥寥無幾。所以,坪內壽夫的經營十分艱難。
愛動腦筋的坪內觀察出,凡是放映愛情片時,中青年觀眾最多,少年兒童極少;當放映武打片時,青少年很多,而老年人極少;而放映喜劇片時,則青年、老年觀眾都較多。不管放映哪類片子,觀眾都不能滿座,他想了個辦法,把兩種類型的片子同一場放映,結果觀眾便成倍數增加了。由于不同類型的影片在同一場放映,可以招來兩方面的觀眾,使影院收入增加,費用支出相對減少了,坪內的利潤顯著增多。幾年后,他的電影院發展到30多家了。
坪內壽夫終于嘗到了成功的滋味。這時的他想起了戰俘時期那種無比痛苦的生活,他決心好好地補償自己,打算一個月花掉50萬日元,過一種奢侈的生活。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和妻子每天住高檔賓館,買最貴的衣服,用最好的首飾……可是在一切得到了滿足之后,坪內心里反而更加空虛了。他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如果生活的目的是為了金錢,是太沒有意義的,金錢的滿足之后是無限的空虛,人活著,做些有益的事情才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從此,他拋棄了原先的想法,開始過一種樸素簡單的生活,甚至原先一天吸80支香煙的習慣也改掉了。
別具一格的“吸血鬼”
手里有那么多的錢,該怎么投資呢?坪內思考著自己下一步的發展。就在這時,他聽說有個小造船公司――來島船渠停業了。他的朋友便建議他去收購,說:“如果你能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大造船廠起死回生,你的大企業家的身份必將得到認可。這是一個機會,還是應該去爭取的。”但是也有人說:“你如果真要干,得有一套策略。你可能會變為乞丐,或許要賠掉全部財產都不夠。一旦搞糟了,勢必負債累累。這和搞電影院不同,風險太大,還是慎重為好!”
朋友的話讓坪內考慮了5個月,兒時的夢想還在腦海里浮現――坐著大船周游四海,而自己為了這個夢想還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的專業知識,面對破產企業老板哀求的面孔,他終于下定決心,要干就要向高難度挑戰!1953年,他賣掉2家賺錢的電影院,作為振興來島船渠的首批資金,以后又陸續貸款千萬日元來更新設備。坪內壽夫表示:“我領悟到這世上有一種極偉大的‘事業’存在,而我要成為其中一員。”
坪內壽夫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來島雖無法與大企業相對抗,但“來鷯”如果專門做小漁民的生意,還有那些家庭水上運輸船戶,業務上就不會與大企業發生沖突。坪內壽夫又進一步了解該行業的經營特點,以采取相應的經營對策。當時政策規定500噸以上的船要聘請考試合格的船員、船長,坪內壽夫就把新漁船的噸位定在499噸及其以下,稱其為“海上卡車”,這就使購船的漁民省去了考試等許多審批手續。
同時,根據多數漁民較窮無法一下付清購船款,但是比較講信用的特點,坪內壽夫采用了5年內分期攤還的辦法。由于漁民平日都在船上,四處飄泊,難于尋找,只有節日及惡劣天氣時才在家里休息。坪內發動全體員工“人人當推銷員”,在漁民休息期間分頭深入到各漁村,挨家挨戶地推銷。
坪內壽夫的經營對策很成功:來島的“海上卡車”十分暢銷。短短8年,來島造船量就躍居日本造船業的第5位、世界造船業的第22位。愛媛縣的航運業和漁業生產也隨之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末躍升為“日本內航第一縣”,全國第二大捕魚縣。
坪內壽夫的冒險成功了!由于他這次重建的成功,前來請求坪內接受重建的不景氣的造船公司絡繹不絕。但坪內并不是一股腦全部接受,而是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選擇了其中有可能回復元氣的公司。就這樣,到1984年為止,他先后接受了高知重工、開成造船、佐世保重工等一系列造船公司,形成了以來島船渠為核心的日本第一大造船集團。
為了挽救這些企業,坪內壽夫可謂鞠躬盡瘁。早上5點就起床,直到晚上12點才睡,面對重重困難,他表現出極大的忍耐力和韌力,還要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在對佐世保重工的重建中,因為要重新優化工廠,他必須裁掉冗員,為此被工人罵為“吸血鬼”、“惡魔”,但是在坪內的堅持下,堅決“以最少的人員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使佐世保扭虧為盈,提前還清了債務。
來島船渠事業蒸蒸日上,坪內壽夫并沒有滿足,因為他明白,以一業為主,輔助以別業,才能更好、更安全地發展,如果只是堅持一個領域的發展,那是非常不理智的。而他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旅游業。他投資5億日元,開發了6口溫泉,向松山市內各單位供水。他又創辦了
一家名叫“奧道后”的飯店。飯店依山勢而建,長35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飯店,計有170間客房,可容納500名客人,總投資為20億日元。
坪內壽夫為了擴大對自己企業的宣傳,不惜每年花5億日元進行廣告宣傳。他請了著名作家柴田鏈等,專門以“奧道后”為題材寫小說,擴大知名度。“奧道后”飯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效益更是“日進斗金”。坪內壽夫于是又花巨資買下了東方飯店,讓自己“重建大王”的美譽又在飯店旅游業傳揚開來。
1971年,愛媛縣的東邦相互銀行發生了嚴重危機,眼看就要倒閉,于是坪內壽夫又把手伸向了金融業,接管了這家銀行。這家銀行共有32家分行。坪內壽夫選擇了條件最差的一家分行做示范點。這家分行位于一個小鎮上,小鎮只有1.5萬人口,分行卻混亂無比。坪內壽夫首先把10名員工裁減為5人,并下令半年內使該分行存款額增加一倍。5名員工為了保飯碗,主動“找米下鍋”,四處找親朋好友、陌生人家和商店吸納存款,結果只用4個月時間,分行存款額已增加了一倍。這么一來,另外31家分行也不敢怠慢,營業員甚至跑到偏僻山區,去爭取小額存款。3個月內,東邦相互銀行的存款便由9億日元上升到29億日元。
作為一個外行去重建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公司,坪內的成功說明了,經營藝術有時是相通的,并不局限一處。更有力的事實還在后面,1975年,應人要求,他又涉足新聞業,重建了原先為高知新聞社主辦的地方報紙《新愛媛》,超過了當時已有百年歷史的《愛媛新聞》,成為當地第一大刊。
起死回生的秘訣
坪內集團180余家企業當中,大部分都曾是經營不善、負債累累的公司,坪內壽夫接手后經重整使其興旺發達的,而在這些企業的重整中,他從來不援用《破產法》,而是全部采取債務絲毫不減免的“自主重整”法,以獲取債權人的信賴與長久支持。可以想見,這中間的難度是相當大的。
大多瀕臨倒閉的公司,從管理人員到職工都已經喪失了事業心,自由散漫。要將勇氣和活力注入到每個職工的身上,使得人人承擔起改造企業的職責,企業才會得以振興。同時,為了盡快取得成效,整頓期間要采取減少工薪與體息、停發獎金等措施,這是嚴厲的,直接損害了廣大職工的眼前利益。在重整佐世保重工時,就曾發生了長達3個月的工人罷工事件;后來有1400名左右的員工提出辭職,需發放退休金、遣散費等。可以想見,坪內壽夫的整頓,來自內部的難題是巨大的。
然而,這些想象不到的困難,之所以都被坪內壽夫一次又一次地順利化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己以身作則“為企業服務的精神”。在重建“佐世保”初期,坪內壽夫雖然是最大的股東,但卻提出“不領工資,不要股息”,甚至“自己負擔企業的社交費”。當采取降低工資措施時,坪內壽夫就明確宣布:“這是我向大家借的,經營好轉后,我一定償還。”
不僅如此,坪內壽夫還多次說過,重建企業沒什么秘訣,就是:讓員工們正常工作。培養人才、重視人才,用最精簡的人才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是他的“少數精銳主義”。
他不僅重視高效率人才,也不歧視低效率人才,他說:“我們從不放棄任何員工,只要教育他們、重視他們,使他們樹立工作的意愿,他們就會把工作干好,因為只要肯做,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不能因為低效率的人資質差就輕易放棄。教育低效率者也許要花費很多時間,但從長遠來看,不僅不是浪費,反而是一種投資,它的潛力是無限的。”
現在,坪內壽夫的家業越來越大,他擁有造船、鋼鐵、商業、食品、金融、旅游、觀光、機械、電機、運輸等特大企業,統稱來島集團,有員工12.5萬余人。坪內壽夫和松下幸之助、豐田英二一樣,成了控制日本的十大財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