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4 21:58: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專科美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樂理;視唱練耳;整合;必要性;可行性
視唱(solfege,sightsinging,)是專業(yè)音樂學習者(包括學習作曲、音樂學或各種表演學科)的一種基本訓練。常與練耳結合,用以培養(yǎng)學習者按樂譜所示的一切要求準確地唱出曲調的音高和節(jié)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對拍子、音程和調式等感性認識。[1]練耳(ear training)一般是用以培養(yǎng)學習者對音高(從單聲部到多聲部)和節(jié)奏(從單聲部節(jié)奏到復節(jié)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訓練方法用聽寫或聽唱。從單聲曲調和各種音程到復雜節(jié)奏裝飾音,聽寫或分析和聲的進行、織體、曲式、轉調和各種樂器的音色。[1]基本樂理(elememtal theory of music)系統(tǒng)地闡述記譜法、音、音程、拍子、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的理論,有時包括和聲、曲式、樂器等方面的常識。[1]丁國美認為“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必然的內在的聯(lián)系。”[2]
我國高師基本樂課課程中,樂理與視唱練耳分科教學始于上世紀80年代,之后經(jīng)歷了幾度分分合合。采用分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有教育部頒布的1980年《高等師范學校四年制本科音樂專業(yè)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與1996年國家教育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頒布的《高等師范專科二年音樂專育專業(yè)學科課程方案(試行)》。2005年5月教育部下發(fā)正式文件,規(guī)定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整合為《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2006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指導綱要》正式出臺。[3]
1 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的必要性
1.1 教學內容互補的需要
從教學內容上看,基本樂理的學習是理性知識的積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視唱練耳的學習是感性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兩者都是必修的專業(yè)基礎理論科目,學習的內容有很多重合。[4]在課程性質上,視唱練耳課以視唱、聽音為主要形式,培養(yǎng)音樂感知力和表現(xiàn)力,要求更多的是直覺思維和感性思維方式;而基本樂理課以音樂基礎理論學習為主,要求更多的是邏輯、理性的思維。只有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才能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和整體優(yōu)勢。在這種結合中,從音樂的音響出發(fā),去進行聽覺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將所感知的音樂現(xiàn)象,迅速與理論知識聯(lián)系起來,同時進行辨別、分析和歸納記憶,從而獲得完整的音樂印象,這樣一來就解決了視唱練耳教學缺乏理論指導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的視唱練耳教學一刻也不能脫離音樂理論知識的指導。郎彩飛認為,“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個基礎學科,涵蓋視唱、練耳及音樂基礎理論等音樂基礎與技能。”[5]譚雄、普敏進一步強調,“基本樂理課的內容雖然很豐富,但因理論性強而疏于音響,視唱練耳課正好彌補這個缺憾。”[6]
1.2 思維訓練的需要
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李重光指出:“基本樂理課,作為一門音樂共同基礎課,與其他音樂課程的關系,都是極為密切的”。[7]視唱練耳和基本樂理雖然是緊密聯(lián)系的兩門學科,但要堅持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將他們聯(lián)合在一起,才有必要將二者綜合統(tǒng)一起來,視唱練耳課程以視唱、聽音為主要形式,培養(yǎng)音樂感知力和表現(xiàn)力,要求更多的是直覺思維和感性思維方式,而基本樂理課以音樂基礎理論學習為主,要求更多的是邏輯、理性的思維。然而,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想結合才能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和整體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強調的更多的是專業(yè)性與技術性,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以及音樂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音樂教育的實現(xiàn)需要哲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其藝術的姐妹學科美術、舞蹈等多個方面的交叉滲透。因此,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具有必然性。
2 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的可行性
2.1 “教 ”的可行性
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使學科具有了綜合性,這樣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給教師也提供了方便。第一,不用為課程內容的內在的聯(lián)系性與進度性擔心。第二,不用為課程的結構設計與規(guī)劃性著急。第三,不用擔心課堂出現(xiàn)多余的重復性。第四,不用擔心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我國大多數(shù)的師范院校中,基本樂理課程與視唱練耳基本上還是分科教學。如果兩門課程整合的話,那就只需要一個老師教授就可以了,不僅有助于教學的方便,也有助于節(jié)省師資。而且,高師的音樂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音樂專業(yè)技能,而且還具備較高的音樂理論修養(yǎng),完全有能力將視唱練耳和樂理進行整合教學。
2.2 “學”的可行性
教育活動中的價值主要以是否合乎學生的發(fā)展的目的以及合乎的程度來評判。換言之,教育活動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活動對于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的目的的滿足。[8]學習樂理與視唱練耳是幫助初學者走進音樂音樂殿堂的一把鑰匙,課程的整合可以使他們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總之,高師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是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音樂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與能力訓練課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在音樂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地位和作用。二者的整合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參考文獻:
[1] 繆天瑞主編.音樂百科詞典[Z].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 丁國美.高師音樂專業(yè)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教學整合之探索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3):216.
[3] 陳雅先.樂理與視唱練耳“分”“合”科問題:實質、利弊、路向[C].廣州:全國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樂理與視唱練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9):1.
[4] 劉可,王艷杰.知識視角的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和聲學的學科融合[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5):142.
[5] 郎彩飛.如何將視唱練耳與樂理知識相結合[J].教育探索,2009(07):42.
[6] 譚雄,普敏.“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課程整合之利與弊[J].科技信息,2008(30):149.
[7] 陳芳.認知心理學視閾下的基本樂科課程教學[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31.
[8] 張業(yè)茂.走向和諧音樂教育的價值追尋[D].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0(3):99.
[9] 朱則平,廖應文主編.音樂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