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博士論文

土木工程博士論文

時間:2022-10-13 22:39: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博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V33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所以要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的施工單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緊密的溝通,只有有效的協調好各個施工單位間的工序,才能夠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在施工的全部程序中,混凝土作為一項重要的施工程序,對于整個工程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土木工程施工的發展進步,對于混凝土技術提出了更為嚴格系統的要求。對于混凝土的施工工藝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混凝土的原料組成、攪拌、運輸、施工、養護各個環節進行了逐步分析研究。

一、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混凝土原料要求1.1對水的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環節里,不能使用沒經過處理的沼澤水、工業污水、工業廢水。預應力混凝土以及鋼筋混凝土不得應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響混凝土硬化凝結的糖類與油類,PH值必須大于4,硫酸鹽含量不得超過1%。1.2對水泥的要求。

使用水泥時一定要區別水泥強度等級,掌握正確的使用辦法。由工程基礎情況為標準,選擇合適的水泥種類。1.3對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據砂石摻入比,我們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時,應該進行統籌規劃,仔細研究砂石質量、力學指標、開采儲存辦法等。對于骨料應當從經濟、優質、就地取材等幾個原則出發,進行合理選擇。可以用天然骨料,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2.配料和攪拌要求2.1配料準備前提:

水泥進場的時候,要按照級別、包裝、品種、出廠日期、裝配倉號等進行一一檢查,而且還要對安全性、強度等性能指標實行復驗制度。其質量一定要符合國家標準。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對水泥的質量與出廠日期產生質疑,可以要求復驗,復驗不合格的水泥產品,不得繼續使用。預應力混凝土中,絕對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水泥。2.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在正式配料之前,應當要進行配比實驗,而不得根據經驗進行配比。在保證水泥質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與經濟的原則。對于檢查發現的錯配、少配、漏配的混凝土禁止出倉。生產混凝土過程中,石、砂實際含水量可能同設計配比含水量有差距,施工中要隨時根據現場測試結果進行配合比調整。

2.3對投料量的要求:

攪拌機承載混凝土量不應過多,投料量應控制于攪拌機額定容量以下。根據施工配合比、攪拌機型號,對投料量進行科學要求。

2.4混凝土施工要求

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要認真檢查模板尺寸、標高、強度、位置等,并檢查預埋件同鋼筋的位置是不是準確。把檢查結果記錄在隱蔽工程情況表內。在雨雪等天氣情況下,不應露天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在對豎向結構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當先在底部填進與混凝土砂漿相匹配的水泥砂漿,在澆筑期間不能發生離析。若澆筑高度大于三米,應當用振動溜管讓混凝土實現下落。應當邊施工,邊對模板、鋼筋、支架、預埋件和預留孔洞進行隨時檢查。發現移位變形,隨時處理。最后,要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均勻,模板空間內不要留有縫隙。為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澆筑中的間歇時間要盡量縮短。

因為一些設備、技術、人力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混凝土澆筑無法實現連續工作而必須出現間歇且間歇時間大于初凝時間的時候,那么應當留有施工縫。施工縫位置應當由施工技術與設計要求共同決定。由于施工縫處新舊混凝土結合力比其余部分要差,所以,應當把施工縫留在便于施工的部位,且該部位所受的結構剪力一定要小。

混凝土在澆筑入模之后,一定要進行即時充分的振搗工作,讓剛進入模板的混凝土馬上充滿到每個角落,把氣泡排出去,使之盡可能地做到均勻性與密實性的最優化。振搗方式分成機械振搗和人工振搗。一般情況下應采用機械振搗,當工程量小或者缺少機械的情況下,應用人工振搗。

二、混凝土施工工藝

2.1 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并將檢查結果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對木模板應用清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在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澆筑,應由低處往高處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應根據搗實方法、結構的配筋情況等因素確定。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2.2 施工縫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3 搗實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提高生產率,并能獲得高質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2.4.混凝土養護技術

混凝土的凝結與硬化是水泥與水產生水化反應的結果,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藝措施,建立適當的水化反應條件的工作,稱為混凝土的養護。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曬、風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出現不正常的收縮、裂縫破壞等現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灑水養護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混凝土表面的養護要求:

(1)塑性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后6~18h 內開始灑水養護,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澆筑完畢后立即噴霧養護,并及早開始灑水養護。

(2)混凝土應該連續養護,養護期內必須確保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

(3)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宜少于28d。

總結: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對于整個土木工程建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施工以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到混凝土的結構特點,各環節的施工技巧。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惟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問題快速得到解決,以得到保障混凝土施工質量達標,為土木工程建設打好基礎。參考文獻:

[1] 陳本沛.混凝土結構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理論與發展[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

[2] 吳景海.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試驗研究和有限元分析[D].博士論文,天津大學,2003.

第2篇

【關鍵詞】土建,混凝土,施工技術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型施工技術的使用使得土建工程施工的效率獲得迅速的、空前的提高。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和預應力混凝土鋼筋結構的問世,給予了混凝土材料極大的質量保證,進一步拓展了使用范圍,在土建工程的施工建設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就混凝土自身來說,它的強度和耐久性較高,使用混凝土作材料的拌制物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在與鋼筋結合后會變的非常堅固,耐久性、抗震性和經濟性都獲得了顯著提高。由于這樣的優勢,它在現代土建工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小覷。

二、做好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1、對于施工材料、器具的選擇以及施工技術的使用的準備工作。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之前往往需要做好施工材料、器具和技術這樣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在這三個必備環節中,施工材料的準備工作中必須注重材料的質量,它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因素。施工單位對于材料的引進應當首先注重選擇的原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建筑的要求,低含泥量、小熱膨脹系數的骨料是我們應當優先選用的,此外,應當保證所選擇的的骨料能夠滿足連續級配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生產實踐過程中,抽樣檢測的方法是檢驗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的重要手段,應用能夠符合技術性能指標的材料。

2、拌合混凝土時注重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的質量同時受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影響,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員應當深入研究并嚴格遵守國家的標準以及達成的供貨合同,在對配合比進行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耐久性以及工作環境。以實際常用的材料為依據,實現混凝土理論配合比設計的系列化,將兩至三個能夠達到要求的理論配合比送交專業的監理工程師,完成配合比的審查工作。關于對現場抗壓強度的試驗報告、能夠證明原材料質量的報告以及其它相關的必須準備的報告應當附加到報送過程之中。按照相關的規定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質量和級配,在通過了專業監理工程師的審查后就能夠給予批準。

三、探究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的使用

1、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的施工工藝。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之前,對模板的尺寸、標高、位置以及強度的測量應當進行嚴密檢測,對預埋件的數量、鋼筋數量以及保護層的厚度等相關數據作出嚴格的控制,對模板中遺留下來的雜物進行及時的清理,排水處理工作也要做到位。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將每一層混凝土上的澆筑厚度進行嚴格的把關。應當注意的是,正式的澆筑工作開始以前,要把一定的水泥砂漿填入底部,在澆筑的高度超過三米以后,要下落混凝土,在這個過程中,對模板、預埋件、鋼筋以及支架等各個部分的使用情況的嚴密觀察必不可少,當位移或變形問題出現時應當能夠進行及時的控制和解決。在澆筑工作完成后,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混凝土保持均勻,確保模板的全部空間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

2、注重混凝土的倒實。為了確保入模的混凝土能夠成型,就必須注重混凝土的倒實工作,這樣才能使得混凝土的外形結構非常完整。一般來說,倒實工作應當在混凝土澆筑入模工作完成后立刻進行,以排出混凝土內部存在的所有氣泡。落實到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人工倒振和機械倒振兩種方式。在倒振方式的選擇上應當充分結合施工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

3、做好混凝土溫度的控制。若要做好混凝土的溫度控制,首先應當對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混凝土表面的溫度以及混凝土的濕度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要讓砂石直接暴露在陽光之下,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要注意對材料的及時降溫。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溫度一般要控制在二十五攝氏度以內。做好混凝土表面的保溫保濕工作,對于混凝土強度的提高、混凝土內外溫差的縮小以及收縮速度的減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保溫保濕工作通常可以采用蓄水和澆水等兩種養護方法。此外,應當密切關注氣候的變化情況,并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將混凝土的內外溫度控制在二十五攝氏度以內。其次,在澆筑混凝土時應當遵循在一個坡度上進行薄層的澆筑,講求澆筑工作的循序漸進以及一次到頂原則的堅持,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在較高的溫度下出現初凝;再次,我們通常是為了減少混凝土表皮的龜裂以及對板面標高進行控制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混凝土表面進行處理,所以,在平板式振動器對混凝土進行振實和混凝土發生初凝現象之間的時間段里,要及時的進行混凝土的表面抹平和壓實工作。

4、做好混凝土的運輸工作。在對混凝土進行配置的時候,我們通常采取加入減水劑、沸石粉或者是粉煤灰的方法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使得水泥的使用量明顯減少,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輸送和澆筑時如果使用混凝土泵,應當將泵送劑摻入其中。在使用泵車的時候,要注意事先調試工作的落實,正常后才能發揮供料功能,應當將每一臺泵車落實到專人,并由指揮臺進行統一的指揮,在前臺的要求之下對泵送的速度進行有效而及時的控制。操作人員在使用振動器時,要注意穿戴橡膠鞋、絕緣手套等,避免漏電帶來的傷害。

四、結語

在當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而越來越常見,混凝土裂縫等問題的出現會為土建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安全造成極大的困擾和隱患。因而,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每一個施工環節作出嚴格的規范和控制,將每一個細節進行仔細的落實,將澆筑后的保溫工作落實到最好,才能確保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中的應用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促進當前土建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本沛.混凝土結構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理論與發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第3篇

我曾在報刊上見過不少歌頌某些名人、要人的文章,作者還“烘云托月”地把他們的子女也捧上了天,使人看了難免噴飯!我父親顯然不是此類英雄豪杰。據我所知,他一生遇到的許多難題,無論工作上的,家庭方面的,還有許許多多有關他的“私”方面的,在他離開這世界以前,都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沒有能如愿。這當然是正常的:名人也是“人”,他也無法擺脫困擾“人”的種種局限、牽纏和七情六欲。

父親的一生走過了不少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辛酸坎坷路。我還記得他在晚年常常和我們談的一段話:人生乃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

父母生了六個子女,雖然都留過學,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我們后來的成就與幼年時代受父親影響而產生的宏大志向都相去甚遠,望父莫及,望己興嘆。如今,我們都垂垂老矣,回顧一生,壯志未酬,辜負了他的厚望,常引為終身憾事。

父親的五個“早”

父親有五個早,分別是大學畢業早(18歲)、留學早(21歲)、得博士學位早(24歲)、當大學教授早(25歲)、當大學校長早(29歲)。父親從唐山路礦學堂(大學)畢業時不僅年歲早,而且成績好,在校四年,年年考第一。

我小時候,母親常對我說,大學里一位送信的郵遞員,總是在學期終了來我家送信時和母親隨便聊起:“考第一名的又是那個小個子姓茅的,別看他的個子小,將來一定能干大事。”那時,他還不知道這位“姓茅的”就是她的丈夫。他的話后來果真應驗了。之后,父親考取了清華留美研究生,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還創造了“茅氏定律”(1919年10月,茅以升在美國的博士論文《橋梁框架之次應力》完成,全文共30多萬字,在美國土木工程界引起強烈反響,其中提出的一些新力學理論被稱為“茅氏定律”)。那時,他年僅24歲。

我想接著那位郵遞員的話談談父親的學習方法:他多次告訴我們,在學校上課,最重要的,除了自身無法改變的條件——天資外,就是要徹底地弄懂每天上的每一課的內容,不能等到明天;其次是把時間分配好,根據學科的難易合理安排時間表,嚴格執行,雷打不動。即使某一科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能完成,也不延長,留諸日后補上,隨即進入下一課,使各科均不落后,齊步向前。他的這種學習方法幫助他在求學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我曾經照辦過,效果很好,但未能持久。不少學者都提出過不同的學習方法,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論。但無論用什么方法,貴在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大家都承認運動好,但有多少人是經常運動的?所以,父親常說:“知而不行,無濟于事,只有堅持才是成功之母。”

把名人“之后”變為“之中”

父親因領導建造錢塘江大橋而聞名于世。我家那時都認為,他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他去美國留過學。因此,年輕時,我也把去美國留學看成是功成名就的必由之路。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學習從不橫加干涉,他常對我們說:“只要學出個名堂來,學什么都可以。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名列前茅’。‘茅’字在此成語中的意思就是用一種叫‘白茅’的植物所編織的旌旗,它應該走在最前面。你們有幸姓‘茅’,不要辜負祖上傳給你們的這個激勵人上進的、稀有的好姓氏!”

他的民主精神可從他的子女所學的專業中得到答案:我們六個人中有學物理、文學、音樂、制藥、地理、心理的,但沒有一人是學橋梁的。可是,有時過分的民主也會讓孩子們放任自流,步入迷途。我選擇了音樂,更是有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他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在我的盲目堅持下盡力促成。

父親的數學很好,他年輕時能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一百位。但很遺憾,他這份基因沒有遺傳給我。我那時在初中上學,對數學不感興趣,有時還考不及格。后來,父親不知從哪里聽來的,說是音樂可以陶冶、改變人的性格,于是他多方打聽,想找個音樂老師來教我音樂。正好,鄰居中有一位叫丁繼高的會拉小提琴,父親就為我買了一架玩具小提琴,請他來教。那時,我大約是10歲我把拉琴當做我應該追求的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大目標。我暗自下了決心:將來也要做個小提琴家。

父親心中一直有另一座橋,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育,讓子女“成名成家”。我很小就知道父親是個名人,因為在報上常常見到他的名字。在杭州時我常看見和他來往的客人如竺可楨、侯德榜,以及科學界的許多朋友。只見他們汽車出入(那時坐汽車的人很少),受人尊敬,他們的生活比普通人優越得多。我呢,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個名人“之后”。這個“之后”使我近水樓臺先得月,窺見這月宮內的、蕓蕓眾生以外的顯赫名人的另一種生活,羨慕不已,企盼不已。我要立志把這名人“之后”變為“之中”。

書到今生讀已遲

父親常教導我:“人,一定要和某種事物聯系在一起。現在人們一提到‘橋’就會想到我,希望以后人們一談到‘小提琴’就會想到你。”

第4篇

關鍵詞:法國高等教育;工程教育;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044-04

法國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創立于拿破侖時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工程師學校在法國創立并發展,逐漸超過了大學在工程教育領域的地位,法國社會對工程師學校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很高。法國精英化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是獨立于綜合性大學教育體系之外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專業學院在法國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畢業生在法國就業率高,并有極高的社會地位。

一、法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分類

法國高等教育體系比較多元,學制也與其他國家的教育體系有很大差別。根據教育性質,一般分為大專教育、大學教育、高等工程教育和繼續工程教育四種類型。大專教育一般由工程學院大學(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Technologie)和高級技師學校(Section de Technicien Supérieur)承擔,大學教育主要由綜合性大學(Université)負責,高等工程教育主要由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Ecole)承擔,繼續工程教育由專門的繼續教育機構負責。

法國高中畢業生通過全國會考(Baccalauréat)后,可以直接進入綜合性大學或工程學院大學、高級技師學校就讀,也可參加高等專業學院預備班(classe préparatoire aux grandes écoles)繼續學習。

綜合性大學的專業設置主要有人文、藝術、經濟、管理、法律、醫學、社會科學等,也有部分工程類專業,學制2~8年,不同文憑學制不同。從2005年開始,法國教育部根據“歐洲高等教育框架”進行了學位制度改革,并完成學制的統一,實行“358”學制。所謂的“358”學制是從高中畢業會考(Bac)結束后算起,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3年獲得學士學位(Bac+3),5年獲得碩士學位(Bac+5),8年獲得博士學位(Bac+8)。大學教育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理論教育階段(2年),第二階段為專業基礎教育(3年),這一階段學生經過1年的學習并修滿相應學分后可獲得學士文憑,再學習2年則可獲得法國碩士文憑。憑碩士文憑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的學習,即專業研究學習階段(3年),這一階段學生可以攻讀學制為3年的博士學位。

高等技師學校開設技術、工程等類型的專門課程,學制2~3年不等。

工程學院大學提供工業和服務業職業培訓課程,學制2年,畢業后可進入綜合大學或高等專業學院繼續學習。

二、 法國高等專業教育的分類

在法國,精英工程師教育在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école,中文直譯為“大學校”)進行。根據法國教育部關于教育術語解釋法令中的定義,大學校是招收通過入學考試(concours)的學生并確保高水平教育質量的高等教育機構。這類大學校,一般分為三類:高等專業工程師學校、高等商業與管理教育學校、其他高等專業學院[1]。

(一) 高等專業工程師學校

法國有近250所高等專業工程師學校,是法國高等專業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多年來,這類學校發展迅速,專業設置涵蓋工學所有領域。很多高等專業工程師學校相互聯合組成聯盟,如巴黎高科(Paristech)、中央理工學校(Central)等,通過聯盟,各校幾乎涵蓋了大部分的工科專業,并同時組織入學考試(concours)。在此類學校中,最著名的為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校(Ecole Polytechnique),該校創辦于1794年,其畢業生活躍于法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

(二)高等商業與管理教育學校

該類學校在法國有近240所,其提供適應經濟環境演變的企業管理實踐專業課程,通常采用與國際交流密切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法國和歐洲享有盛名。該類學校所頒發的文憑均為校頒文憑,在法國企業界中獲得廣泛認可。

(三)其他高等專業學院

該類學校包括除了上述兩種類型的學校之外的專業學校,比較著名的有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國立行政學院(ENA,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巴黎政治學院等。

三、 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

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包括相對獨立的2年預科教育和3年工程師教育。一般來說,2年預科教育是在大學校預科班進行,3年工程師教育是在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école)進行。此外也有部分高等專業學院通過審查學生檔案、面試、筆試環節直接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學生,實行學制為5年的預科+3年工程師教育。3年專業階段學習結束后,獲得法國工程師文憑。

(一)大學校預科教育

法國高中畢業生通過全國理科會考并獲得優秀評定的學生,在通過高中學歷檔案審查之后,可以進入設在重點高中的大學校預科班學習。預科班專門服務于工程師教育體系,是介于高中后、大學校前的教育階段,其任職教師由教育部專門篩選。

在預科教育階段,課程多,學時長,強度大。預科班實行小班教學,每周課時在32小時以上,另有20~30小時的自修和考試時間,其強度相當于國內高三學習強度。2年的時間里,學生需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目,具體課程有數學分析、離散數學、微積分、光學、熱力學、電磁學等。

2年學習結束后,學生需要參加由高等專業學院組織的入學考試(concours),該考試并非全國統考,而是由單個學校或若干同類型學校聯盟分別組織的考試。該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難度大、競爭強,通過考試的學生只占高中畢業生的10%左右。

(二)工程師教育階段

進入高等專業工程師學校后,第一年主要接受基礎理論教育,其目的為強化學生在預科階段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第二學年選擇具體專業,第二年的課程則是以專業理論課、實習課和實驗課為主。三年級第一學期仍然為專業理論課的學習,第二學期則為畢業項目實習,學生需要去企業做為期4~6個月的主題項目,并完成實習報告,參加最終答辯。以國立橋路大學校(Ecole National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為例,一年級課程主要包括力學、數學、信息學及經濟學,此外還有人文科學、環境科學及信息處理等課程。提供給二年級學生選擇的專業有6個,分別為土木工程、城市環境交通、工業工程、力學與材料工程、數學工業和信息學、科學經濟與財經管理等。課程大部分采取小班教學形式,一個班學生為20人左右,課程與實踐聯系緊密。在三年級時,學生還可以選擇攻讀碩士學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將第一學期的碩士課程充抵工程師學位課程,第二學期則需要去實驗室或企業科研部門進行畢業項目實習,完成實習報告,參加答辯。通過半年的理論學習和半年的科學研究,學生在畢業時可以獲得工程師資格和碩士學位。

四、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學特點及實踐要求

(一)教學特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大特點,高等專業學院在專業培養上非常注重其與工程實際的結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2],教學內容根據企業需要不斷調整,所以很多學校沒有指定的教材和課本,只有教師編寫的講義,整理成書后復印給學生。

(2)學校聘用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擔任授課教師。

(3)讓學生參與來自工程實際的課題研究,由于學校規模小、學生少,教師與學生的比例較高,學生可得到教師的直接指導。

(4)學校開設指導學生就業及企業管理類課程,使學生逐漸掌握職場技能。

(5)為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外語、法律等課程的學習,鼓勵學生去國外交流,并為此提供很多機會。

(二)實踐要求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方式是實習。高等專業學校非常重視技術專業性的實習環節,學生在3年的工程師階段學習中每年都要參加實習[3]。學校與企業聯系緊密,企業每年提供很多機會,滿足各年級學生的實習需求。

以國立橋路大學校(ENPC)為例,學生在第一年課程學習開始之前,需要去企業實習1個月,稱為“企業文化融入實習”。該實習使學生對企業團隊工作及企業組織運營有一個更好的了解。一年級結束時,學生需要進行3個月的“科學實習”。該實習旨在增長學生實驗室研究經驗,通過對實驗方法的研究,培養學生將已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安排60%的學生去國外進行科學實習。第二年課程學習結束后,學校要求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的短實習或者為期1年的長實習,80%的學生會選擇長實習。短實習要求學生在8周時間內迅速融入企業并實際參與一項正在進行的任務。長實習則是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重要一步,學生需要在企業里以工程師的身份承擔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通過團隊合作,處理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該行業的工作性質。三年級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必須去企業完成一個實際工程項目,撰寫實習報告,并進行畢業答辯。此外,部分學校還要求學生至少有一次的國外實習經歷。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實習均為帶薪實習,月薪500~2 000歐元不等。

五、法國高等專業學校的資格認證制度及管理要求

在法國,高等專業工程師學院只有經過法國全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該委員會由經國家任命的教育界和企業界權威人士組成)的審定和授權,在滿足一定參考標準的情況下,才有權頒發工程師文憑,同時還需定期接受資格認可與評估。這些標準是全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根據法國工程師教育現狀,參照歐洲高等教育標準框架(ESG)制定的。

該委員會對學校三年或五年學制內的教學框架、科學研究能力、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與此同時,對雙學位、專業化學位的評定及學制中止期限(學生在此期間做長實習)都有相關規定。只有學校在滿足相關規定后,才有權頒發工程師文憑。根據此項規定,部分綜合性大學只要滿足相關要求,即可頒發相關專業的工程師文憑。

獲得工程師學位認證資格的學校需要向社會公開其教育資源信息,每年向全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提交相關材料,并將材料公布于學校網站。全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將審查并評估這些材料,只有滿足相關要求,學校才有權繼續頒發工程師學位。

在每年提交的評審材料中,需要包含以下信息:

(1)學校基本信息。學校攻讀工程學位學生人數、學校全職教師人數、兼任研究員的教師人數、在校外企業任職的教師人數、在校外研究所任職的教師人數、行政人員數量、科研投資之外的教育經費、英語課學時要求、應屆工程師文憑頒發數量等基本信息。

(2)教育研究環境。學校科研人員數量、在讀博士數量、過去一年畢業的博士論文數量、科研經費預算、企業在該校科研投資總額、學校實驗室數量、學校的管理、科研創新能力,如專利數量等。

(3)過去一年招收的學生工程師信息。進入工程師學校的學生來源種類繁多,主要通過會考(concours)招收,但也有其他聯合培養項目,如雙文憑項目的國際學生、兩校聯合培養的交流生、大學二年級畢業的特招生等,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種類進行匯報。

(4)與企業聯系。學生參與實習要求的總時數、學生參與企業課題項目的總時數(實習之外,正常上課要求)、企業教育的預算等。

(5)學生工程師的國際化培養。應屆畢業生參與國際交流的人數、應屆畢業生海外實習人數、外國交流生(不發文憑的情況)在本校的人數、雙文憑學生人數等。

(6)應屆畢業工程師就業信息。已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根據所簽訂合同的不同種類分類統計)、畢業生起薪、自主創業學生人數、應屆畢業生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等。

除此之外,全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將全國分為6個大區,每隔6年對同一地區的學校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在此期間,將召開研討會邀請企業及教育界的相關人士參與評價。

六、結語

(1)法國的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培養執業工程師為主要目的的精英教育。

(2)法國的高等工程教育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該結合的重要措施是企業實習。

(3)法國高等專業學校的資格認證制度,是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機制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家慶,韓占生,郭亨平.法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及其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27-32.

[2]張華.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現狀分析[J].中國教師,2007(11):29.

[3]王征.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狀況及其啟示[J].高教與經濟,2002(1):61-64.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France

LI Guoqiang, JIANG Tong, XIONG Haibe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第5篇

關鍵詞: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代建人;項目治理;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0.省略

在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推行“代建制”的試點過程中,企業型代建制模式因其有效提高了投資效率、市場化程度高符合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初衷,逐漸獲得行業認可[1]。企業型代建制中,代建人是由招標選擇的建設期間的項目法人,負責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嚴格控制項目的投資、質量和工期,竣工驗收后移交給使用單位。如何有效激勵擁有項目實際控制權的代建人就成為企業型代建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我國,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作為一種公共品,具有公有產權的項目剩余索取權的不可轉讓性[2]。這種項目產權特殊性使得不能用給予代建人投資節余分成使之獲得項目剩余索取權的手段來激勵代建人,因而代建人也就無法成為實質上“責、權、利”統一的項目法人[3]。明顯地,在對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實際政策制定中,人們更加重視“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措施”,“有效激勵手段”的實施明顯不足[4]。

針對企業型代建制中對代建人有效激勵不足的難題,本文運用項目治理理論來分析企業型代建制中的項目所有權配置問題,解決代建人的機會主義難題,建立有效的代建人激勵機制。

一、政府投資代建項目有效激勵不足產生項目所有權配置中的難題

對于非經營性公共項目而言,國有產權的剩余索取權是不可轉讓的,剩余索取權歸國家獨享。人的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的任何程度的統一,都會使國有產權的性質發生改變。因此,政府投資人授予人的僅是決策經營的控制權,而沒有剩余索取權。

當項目剩余索取權不可轉讓時,國有資產委托人很難選取到真正的建設項目人。在代建人市場上,其價值是通過市場競爭作用來體現的。代建人的行為要承擔項目在市場中的一定風險,代建人因此需要享有承擔風險后的一定報酬。但是項目的風險是不確定的,這便要求賦予代建人一定的項目剩余索取權,作為他們承擔市場風險的獎勵。在傳統的公共項目管理模式中,基建處、項目法人等雖擔當與私人項目的項目經理部同樣的職責,但是他們沒有相應的對項目剩余索取的權利,往往按一定的工資職別享受固定的工資收入,這顯然無法做到責權利的統一,也無法產生有效激勵機制。代建制推行中所倡導的企業型代建模式,則是通過選擇社會化、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公司作為建設期項目法人來負責項目建設期間的項目管理。很顯然,此時項目實際控制權轉移到了代建人手中。這種項目治理結構下要求擁有項目控制權的代建人根據所承擔的風險,分享項目剩余索取權,形成對代建人的激勵,否則,當公共項目的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不能對應時,公共項目出現“項目法人缺位”現象,項目的控制權很容易變為“廉價的投票權”。

可見,企業型代建人的項目控制權必須與項目剩余索取權對應,真正成為“責、權、利”的統一體是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的前提。而這種要求似乎與公共項目剩余索取權不可轉讓的本質產生了尖銳矛盾,因此,有必要針對公共項目的特殊性對其所有權性質進行重新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項目所有權配置及代建人激勵機制進行進一步闡述。

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期間的有限所有權配置―――公共項目所有權配置難題的破解

政府投資項目從本質上講是由政府提供的,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的彌補市場失靈的公共產品(以下本文稱為公共項目)。其實施自初始委托人到最終的項目實施人之間存在著多級委托關系,并且這一多級委托關系還存在兩個層級:其一表現為公眾將全民所有的資產交由政府進行公共管理;其二表現為政府業主(中間委托人)將大量公共項目建設委托給項目團隊和承包商完成[5]。

公共項目委托鏈的第二個層級是國有產權的縱向授權鏈,但與第一層級的一個重要差異是,無論其縱向授權是采用行政方式由事業單位負責項目建設期的全過程項目管理還是市場方式由企業型項目管理公司負責項目建設期的全過程項目管理,授權的范圍并不是整個項目的壽命周期,而只是其建設期間的項目管理控制權力。針對這一特性,柯洪在其博士論文中定義了狹義的公共項目所有權,認為該所有權的客體并不是公共項目的整個壽命期,而只是在公共項目建設階段預計的總投資額(或建設成本),如圖1所示[6]。

從廣義的公共項目所有權的角度來看,由于人只負責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而不對建成后的運營情況承擔責任,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項目控制權的暫時性轉讓并不能帶來項目剩余索取權的相應轉讓,但如果從狹義的公共項目所有權的角度來考慮,情況就有所不同了。針對公共項目的建設階段而言,代建方式使得代建人獲得了相應項目控制權的轉移,為實施該控制權,代建人不可避免地會投入各種專用性資產(包括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并且承擔與所獲得的控制權相匹配的風險,借此獲得項目總投資中的合理分配,從而實現項目建設階段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對應,實現了對代建人的激勵。

根據以上的分析,則可以對公共項目所有權的兩層含義予以明確的界定,廣義的公共項目所有權和狹義的公共項目所有權之間的性質差異可如表1所示。

正是由于公共項目所有權存在的兩層次特性,使得在其狹義的層次上,公共項目剩余索取權的轉讓成為可能,建立企業代建人有效激勵機制的前提得以成立。

三、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人有效激勵機制

1?代建人激勵機制的一般框架設計

項目的內部治理是以項目所有權配置為核心的權利、利益、責任關系和風險分擔;外部治理是以外部代建項目市場為核心的項目環境,通過市場機制約束項目直接利益相關主體。基于狹義的項目所有權時,代建人獲得了全過程項目管理控制權,是項目建設期的法人,他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投入的資本(以人力資本為主)應該能夠得到相應的剩余索取權,要使其項目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對應,就必須同時承擔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風

險。因此,可以將代建人的項目剩余控制權、項目剩余索取權和風險的分擔分別理解為代建人的權、利、責[7]。本文將代建人的內部及外部激勵與項目治理結合起來,共同納入一個體系,形成基于項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勵機制的一般框架,如圖2所示。

代建人激勵機制框架與代建人激勵機制構建的總體思路的基本邏輯呈逆向,即“機制”決定“行為”,“行為”影響“管理績效”,其作用機制依靠代建人的努力程度(積極性)和代建人的能力傳遞。代建人的努力程度和能力共同決定了代建人的管理行為,前者決定了代建人“愿意”選擇的行為,后者決定了代建人“能夠”選擇的行為。代建人的努力程度取決于報酬激勵機制、風險分擔機制、聲譽機制和市場選擇機制,代建人的能力則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聲譽機制和市場選擇機制。

2?項目所有權配置下的代建項目風險分擔機制

(1)代建項目風險分擔的原則

目前國內有關代建制風險研究主要集中在代建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防范措施,關于代建制中風險分擔的研究尚不多見,代建項目各方風險分擔問題并未引起普遍重視[8]。從項目治理的角度考量,項目所有權配置必然伴隨著風險的轉移及其分擔。項目剩余的產生具有不確定性,是項目某一利益相關主體承擔風險后有所作為的結果;反之,不承擔風險就無法獲得項目剩余索取權。項目剩余與風險的對應關系,必然使得承擔風險損失或者獲得風險收益的兩重性推動獲得剩余索取權的風險分擔主體努力工作。從這個邏輯意義上講,項目剩余索取權是一種風險收益與風險損失并存的“雙刃劍”,將項目所有權配置以及風險分擔作為兩個要素加入現有基本分析范式下的激勵機制中,以此作為激勵機制研究的切入點是合理且必要的。

國內外對風險分擔的原則已經有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許多具有指導性的觀點。其中,“誰有能力控制風險就由誰承擔風險”是眾多文獻都認同的風險分擔的黃金法則[9-10-11]。這一原則體現了風險管理的效率,但是比較籠統模糊,并且如果能更好地控制風險的一方不能享有控制風險的相應利益,該方可能不愿承擔此風險[12];同時,對哪一方最具有風險控制的能力認定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還需要從項目所有權配置的角度考慮風險分擔原則。

第一,風險分擔是利益分享的前提和基礎,風險承擔者的風險收益應該與項目剩余索取權匹配;如果風險承擔者能更好地控制風險,他應能享有控制風險的相應利益。

第二,風險的承擔者能夠充分預見其所要承擔的風險,包括預見該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發生后可能導致的后果。當事人只有能夠充分地預見到風險,才有可能采取適當的措施來管理風險,只有恰當估計風險發生所導致的后果,才能在投標過程中制定出合理的標價。

第三,風險的承擔者具有必要的風險偏好程度,即愿意接受該風險。當事人是否愿意并有意識地去承擔風險將會影響他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從而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效果,因此風險分擔時還要考慮政府業主以及代建人對待風險的態度。

第四,風險的承擔者具有足夠的能力(技術、經驗和權力)有效地管理風險,包括控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如果風險發生能夠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使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或引起的成本最小化。

(2)政策建議

首先,代建項目的項目所有權配置要求對代建人的法律地位給予確認。代建人是企業型項目法人實體,擁有對應的項目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承擔相應風險,是“責權利”的統一體。

其次,在代建風險的分配過程中,招標文件和簽訂合同是兩個關鍵環節。利用合同的約束力,風險分配的結果應在合同中約定。

再次,一般來說,政府業主在合同中劃分風險之前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①項目本身的特點;②合同雙方對風險的總體態度;③合同雙方對項目中存在的風險的了解;④在風險發生的情況下,各方承擔風險造成的后果的能力比較;⑤雙方管理風險的能力的比較。具體的風險分擔方案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最后,如果政府業主選擇讓代建人承擔大部分風險,則他在招標選擇代建單位時的評標標準更應注重代建人的工程經驗、技術力量及財務能力,而不是僅僅以投標報價作為評標標準。

3?項目所有權配置及風險分擔下的代建管理取費機制

(1)基于項目風險分擔的代建費構成與取費機制

在代建項目中,項目委托人和項目代建人之間是標準的委托關系,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代建費的構成和取費機制,這直接關系到上述委托關系中成本的高低。目前,國內大部分文獻都指出代建管理費與建設單位管理費的不同,不能簡單套用,代建管理費的取費中存在著以下問題:①代建費的涵蓋內容模糊,與建設單位管理費混為一談;②代建費較低且無下限,不僅會對代建人激勵不足,而且造成代建市場秩序混亂;③以投資節余分成形式對代建人的獎勵,造成激勵機制的扭曲;④代建費中較少體現對代建人風險分擔的風險報酬[13]。

從項目治理的角度看,企業型代建項目中的代建人已經不是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建設單位,而是根據授權獲得了項目的控制權,同時獲得了項目剩余索取權,也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支付給代建人的代建管理費應該體現出項目所有權配置下,代建人進行有效項目管理的管理成本、企業利潤和分擔風險的補償費用。根據代建人與政府委托人之間風險分擔和風險偏好可以建立代建管理費的取費模型,如公式(1):

Rα=α[(TB-AI)+IO]+iC*+P(γ1+γ2+…+γn)  (1)

其中,α為激勵系數,一般為穩定值,可以理解為對代建人的激勵水平;TB(TargetBudget)為政府批準的計劃投資額;AI(Actual Investment)為項目完工后實際投資額; (TB-AI)為項目剩余之一; IO(Improve Objectives)為代建人的努力對項目目標的改善,項目剩余之二; i為調整系數; C*為建設單位管理費;P為利潤; ri為目標i的權重。再結合代建人風險偏好,可以有三種代建管理取費激勵方案:

第一,若代建人是風險中性的,代建人獲得所有投資節余,即全部的剩余索取權帶來的收益。

第二,若代建人是風險規避的,政府與代建人之間根據分擔風險的貢獻,分享項目投資節余,也即分享剩余索取權帶來的收益。

第三,若代建人是嚴格風險規避的,代建人只能獲得固定報酬,不能分享剩余索取權帶來的收益。

這三種方案的取舍跟代建市場的質量監督、監控力度有關。當市場監督等配套措施力度不夠時,不宜采取節余提成的獎勵措施,應保守地采用固定費用合同。此時應采取一些措施讓代建人是嚴格風險規避的,比如履約保函、強制違約或損失賠償等[4]。

(2)政策建議

首先,在目前情況下,代建取費采用“取費基數×固定費率,無節余提成”的取費方式,取費基數為建筑安裝工程總投資費用,取費費率標準參照建設單位管理費標準編制。代建管理費投標報價以建設單位管理費為基礎,具體數額通過招標方式確定。

其次,代建管理費中的利潤部分為固定酬金。當代建單位完成了合同中設定的里程碑進度要求時,可以拿到委托代建合同中規定的固定酬金。代建管理費中的風險金部分為風險酬金。風險酬金是代建單位承擔風險而獲得的項目剩余索取權的體現。風險酬金的獲得與代建項目目標體系的設定指標有關。當代建單位完成了代建合同中設定的所有項目成功目標,通過了考核指標時,就可以獲得這部分風險酬金。

再次,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向代建單位分期撥付代建管理費用。代建管理費撥付方式在代建合同中明確。一般情況下,預留20%代建管理費作為質保金,待竣工驗收1年后支付;若代建單位提交了相當額度的質量保修保函,則可以不預留此項費用。若未能及時撥付代建管理費,應該按照規定的利率向代建單位支付商定的補償,該補償按月加到過期未支付的金額中。對代建管理費的支付還需要考慮通貨膨脹等造成的價格波動。

4?基于代建人聲譽機制的信任合作

(1)代建項目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聲譽機制

信息不對稱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政府投資項目的代建市場也不例外。聲譽機制通過政府委托人與代建人之間的重復博弈建立,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影響。張維迎指出,聲譽機制要發生作用一般應具有四個方面的條件:①博弈必須是重復的;②當事人必須有足夠的耐心;③當事人的不誠實能夠被及時觀察到;④當事人必須有足夠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對交易對手的欺騙行為進行懲罰[14]。

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中,基于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有可能建立政府業主和企業代建人的合作伙伴關系,彌補因為信息不對稱和合同不完備所導致的雙方機會主義行為。黃定軒等通過對不同結局建筑施工項目關鍵因素的實證分析的研究結果表明:項目和諧合作對成功的建筑施工項目有最為重要的影響[15]。這個結論對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項目管理成功具有同樣意義。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中政府業主與代建人之間的信任合作關系,是在充分信息披露、代建人多次重復博弈的信譽機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2)政策建議

第一,培育充分競爭的代建人市場,依靠市場而非行政命令來選擇代建人。聲譽激勵的前提就是委托人有權力且能夠選擇與特定人合作或非合作。

第二,建立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和途徑。需要建立政府、行業學會、公眾等多渠道的監督和信息披露機制和途徑,以利于決策者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避免逆向選擇,保證聲譽激勵機制的正常運行。

第三,建立對代建項目管理績效的合理的評價標準,對代建單位的項目管理績效水平進行過程評價和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及時向社會和行業進行信息公示,這是聲譽機制建立的關鍵所在。建議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建立《代建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標準》。

第四,在對代建單位管理績效進行合理客觀評價和及時信息披露基礎上,由各級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可以對本級財政投資的本行政區域內的政府投資項目建立指定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單位名錄》,并對名錄進行動態管理,對不合格的代建人實行明確的清出制度。

5?基于市場選擇機制的代建人公開招標方式

(1)代建人的選擇機制

從外部治理角度來看,代建人激勵機制不足的原因與代建項目中的委托關系的非市場配置有關,也就是說,代建人項目控制權的獲得來自于行政授權,代建人的激勵也主要來自于行政激勵。當行政激勵不足時,代建人就會追求經濟上的平衡,侵蝕委托人的利益。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引入代建人競爭機制[16]:一方面采用招標方式選擇代建人,最大限度減少壟斷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要選擇具有獨立市場地位的“工程管理公司”作為代建人,以其工程管理專長在市場上通過競爭獲得項目控制權。

目前國內對于代建人選擇方式主要有兩種:由政府指定專業公司或專業管理機構進行代建或者由政府招標選擇代建人。

政府機關型代建雖然可以將公益性項目管理由分散管理變為集中管理,提高項目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但是與我國政府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向不符,且沒有實現真正的“投建管用”分離。政府事業型代建與政府機關型代建的區別僅在于代建人不再是政府部門的延伸,而是選定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然而這種以行政指令方式指定代建人也不能培養規范競爭性的代建市場。

顯然,由政府招標選定代建人的企業型代建是代建制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試點的效果看,還是以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代建人更符合代建制的特性,實際效果也更好[17]。整個招標選擇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通過市場選擇機制發揮激勵作用的過程,但是并不是只要采用招標方式,結果就是公平公正的,需要對招標中的一些關鍵環節進行改進。

(2)政策建議

首先,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代建人應當依法通過公開招標確定。

其次,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或其委托單位與使用單位共同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招標機構,依據批準的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投資,完成代建單位招標文件的編制。招標文件經與使用單位協商同意后,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批準。

再次,對建設期代建模式中代建單位的選擇,建議采用兩階段招標法進行公開招標。第一階段招標為資格預審,對代建單位名錄中的代建單位進行企業資質、人員資質、資金實力、業績、信用記錄等的審查,選擇有投標資格的項目管理公司形成代建單位短名單。第二階段為投標和評標,不以代建費報價為評標標準,宜采用綜合評分法,按項目管理方案評分的高低,確定得分最高者為中標單位。

最后,由各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制定本區域內承擔代建項目的代建人應該具備的條件。

四、幾點結論

第一,代建人內部激勵機制與外部激勵機制之間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片面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達到有效激勵。一個完整意義的代建人激勵機制體現為在項目治理結構約束下的內部激勵與外部激勵的有機結合。

第二,上述代建人各種激勵機制之間是綜合發揮作用的。這種綜合作用表現為項目所有權配置、風險分擔、代建管理取費、聲譽機制、招標選擇代建人、信息披露、代建人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等機制之間的替代和互補關系。例如,聲譽機制和公開招標機制之間具有互補性,沒有競爭的招標選擇機制也就無所謂聲譽機制,而良好的聲譽無疑會使代建人處于較好的市場競爭地位;代建管理費和聲譽機制之間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為了取得較好的聲譽,代建人可以犧牲一些報酬。

第三,上述代建人各種激勵機制之間綜合作用的發揮是一個循環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求正

常地發揮作用。聲譽機制顯示代建人的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市場選擇機制顯示其項目管理績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代建管理取費,決定了代建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聲譽,是否被淘汰出局。如果市場選擇機制顯示代建人具有良好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其報酬卻沒有體現相應的價值,代建人的努力程度就會受到打擊,產生道德風險。

參考文獻:

[1] 楊慶蔚?深化政府投資體制改革,加快推行代建制工作[J]?中國招標, 2006, (2): 15-18?

[2] 尹貽林,嚴敏?政府投資項目治理機制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 2006, (9): 79-82?

[3] 沙凱遜,等?從非對稱信息看建設市場的整頓和規范[J]?建筑經濟, 2004, (1): 82-85?

[4] 張偉?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理論與應用[D]?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4?

[5] 羅建華,高峰?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運作中的委托問題分析[ 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 (3): 49-51?

[6] 柯洪?基于企業代建模式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改善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6?

[7] 鄧嬌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人激勵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1?

[8] 嚴玲,鄧嬌嬌?代建項目激勵中的風險分擔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 2007, (3): 28-32?

[9] 王卓埔?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10] 肖亦林?工程合同風險分攤與索賠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11] Tah J H M, Carr V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a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J]?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Management, 2000, 7(2): 107-120

[12] 張水波,何伯森?工程項目合同雙方風險分擔問題的探討[ 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3): 257-261?

[13] 尹貽林,鄧嬌嬌,嚴玲?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取費研究―――基于代建人風險偏好視角[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 2007, (1): 135-137?

[14] 張維迎?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 J]?經濟研究,2002, (1): 3-13?

[15] 定軒,尤建新,杜波?不同結局建筑施工項目關鍵因素實證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 2006, (12):112-1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通辽市| 盘锦市| 古浪县| 和田县| 呈贡县| 元谋县| 鹤山市| 手游| 云阳县| 平陆县| 施秉县| 朝阳区| 云林县| 虹口区| 云阳县| 郴州市| 公主岭市| 连平县| 台中县| 珲春市| 会泽县| 汉寿县| 潼南县| 类乌齐县| 伊通| 图片| 宽甸| 家居| 井陉县| 游戏| 沐川县| 济阳县| 芜湖县| 于都县| 芦溪县| 永修县| 沙雅县| 仙桃市| 竹山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