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01:24: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lbl教學法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獸醫(yī)藥理學;PBL教學法;lbl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332-01
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講課為基礎,重在傳授知識,教師與學生缺乏相互溝通,學生缺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欠缺綜合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醫(yī)學院首先試行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習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1-2]。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畢業(yè)后工作實踐中并不一定都會用到,因而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的習慣,以適應知識不斷變化的要求,這才是教育教學的主要思想觀念。筆者對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2014屆和2015屆動物醫(yī)學、動植物檢疫、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的獸醫(yī)藥理學課程的部分章節(jié)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獸醫(yī)藥理學PBL教學前的準備
召開學生集體會議,介紹獸醫(yī)藥理學PBL教學流程;確定PBL學習小組成員和組長、記錄員;發(fā)放專業(yè)書籍、記錄本、記錄筆等PBL教學用品。教師集體備課研討后,精心挑選適合PBL教學的獸醫(yī)藥理學章節(jié),結合相關熱點新聞,列出了8組討論提綱,內容涉及到呼吸系統、循環(huán)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等相關藥物。確定PBL教學病例;確定教師授課內容和授課對象;與學生交流聯系方式。
2 研究對象
以2014屆與2015屆學習獸醫(yī)藥理學課程的動物醫(yī)學、動植物檢疫、畜牧獸醫(yī)等專業(yè)合計1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同一水平層次的學生的獸醫(yī)藥理學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時數及教學目標均相同。
3 教學方法
采用PBL教學法的設問、討論、總結、提高四段式教學方法,主要程序及實施步驟如下。
3.1 準備討論提綱
學習每一章節(jié)前,教師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結構,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小問題,配合相應的討論提綱,作為課堂討論內容。
3.2 學生分組預習
首先將學生劃分為5~6人的學習討論小組。課前2周給每組學生布置教學提綱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前預習教材相應章節(jié),仔細思考并討論提綱中的問題,借助課本、圖書館資料和網絡資源[3],通過自學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并對設置的問題進行討論并給出答案或解決方案,寫出書面討論發(fā)言稿。如果時間允許,可將制作好的課件在課前與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和交流,能使學生的發(fā)言更加有效。
3.3 課堂集中討論
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正式上課時,讓各組學生推選代表發(fā)言,闡述其對提綱中問題的看法。教師和其他學生認真聆聽,教師在各組學生發(fā)言過程中控制討論節(jié)奏,對發(fā)言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之后各組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交換各自的意見和觀點。
3.4 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在各組發(fā)言完畢后進行總結梳理,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對學生漏掉的知識點補充講解,對于爭議較大的難題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歸納本課程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對內容有清晰的思路。同時對各組的發(fā)言進行點評,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4]。
3.5 總結提高
對學生討論提出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如臨床新進展等問題,布置學生每人再搜集信息,分析總結,寫成小綜述、案例分析型論文;課程結束后再交流1次,交給教師評估,同時也作為綜合評定的指標之一進行考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4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結束后,以全體學生為對象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對PBL結合LBL教學法的接受程度,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思考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益處等。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發(fā)現92.2%的學生都喜歡氣氛活躍的課堂,認為PBL教學模式效果很好,形式新穎、靈活而且吸引人,95.8%的學生認為獸醫(yī)藥理課聯系一些病例的教學方式很有必要,學生和老師進行有效的口頭和書面溝通使得學生的交流能力有所提高,87.2%的學生認為PBL與傳統(下轉第334頁)
(上接第332頁)
大課相結合非常適合獸醫(yī)藥理學課程的學習,90%以上的學生認為采用PBL教學法可更好掌握教學內容、鞏固基礎課程知識。學生提問次數和人數增加,查閱資料次數增多,自學時間明顯延長,搜集資料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自我學習和個人發(fā)展能力有所提高、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顯著提高。
5 結語
與傳統教學相比,改革后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采取LBL與PBL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既引入了PBL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又避免了PBL教學可能存在的知識面不全面、基礎不扎實的局限性,而且側重于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該教學方法切合獸醫(yī)藥理學課程的教學實際,有效可行,值得進一步實踐推廣。
6 參考文獻
[1] 安立.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3,14(5):68-70.
[2] 李貴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臨床核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5):65-66.
發(fā)酵技術歷史悠久,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尤其是發(fā)酵工程,廣泛應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等新技術,形成了21世紀最重要的生物工程支柱產業(yè)。隨著近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迫切需求,發(fā)酵工程已涉及醫(yī)藥工業(yè)、輕工業(yè)、食品工業(yè)、化學工業(yè)、農林牧漁業(yè)、環(huán)境保護,以及生物基化學品和生物能源等許多重要領域。
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發(fā)酵工程也愈來愈受到關注。我們在發(fā)酵工程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交流中深深感到,傳統的教師講臺“一言堂”、學生課堂記筆記形式的教學模式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學生掌握“活的”、更具實用價值的知識。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嘗試有學生參與的多種教學模式,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1發(fā)酵工程課程現狀
1. 1課程簡介發(fā)酵工程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以及某些酶的生物催化作用,采用生物及工程學的技術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生物產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參與控制某些工業(yè)生產過程。人類對發(fā)酵的利用遠比認知要早,例如,人們熟知的利用酵母菌發(fā)酵制造啤酒、果酒,利用乳酸菌發(fā)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等。
從發(fā)酵的工藝流程來看,發(fā)酵主要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內容。上游主要是發(fā)酵前期的準備過程,包括出發(fā)菌種的制備、環(huán)境及設備的無菌化以及培養(yǎng)基的制備等。中游則主要是發(fā)酵過程中工藝的監(jiān)測及控制,包括培養(yǎng)方式、溫度、pH、泡沫等培養(yǎng)條件對發(fā)酵過程的影響及控制。下游則主要是發(fā)酵結束后產物的分離純化過程。
我校生物制藥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發(fā)酵的過程分別在發(fā)酵工程和生物制藥工藝學兩門課程進行講解。其中,發(fā)酵工程主要著重教授發(fā)酵上游和中游的內容,即發(fā)酵的經典內容。
1.2教材及內容教材采用張嗣良主編的《發(fā)酵工程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教材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前半部分(1一4章)為發(fā)酵工程的經典內容,后半部分(5一11章)為生物反應器的知識。有些高校將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放大及優(yōu)化列入生物技術及工程學科的專業(yè)課程中,我校將該部分作為備選內容供學有余力或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自學。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及專業(yè)建設情況,發(fā)酵工程課堂教學主要側重發(fā)酵工程經典內容的學習,共安排32h。
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主要內容見表1,其中關于培養(yǎng)基滅菌工藝及空氣凈化除菌工藝已經在前期的生物制藥設備課程中有詳細講解,因此發(fā)酵工程中不再教授這一部分內容。
1.3教學反思總體來說,發(fā)酵工程的理論教學內容較為系統,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能夠較快地理解和掌握部分內容和知識。因此,如何使學生高效、創(chuàng)新、全面地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發(fā)酵工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關鍵。
我們在發(fā)酵工程教學中發(fā)現:有些內容及章節(jié)較為簡單,例如發(fā)酵培養(yǎng)基,學生通過通讀教材便可以掌握90%的內容,只需教師在重難點處進行點撥即可;有些內容及章節(jié)則較為抽象,例如抗生素效價的測定方法,則需要教師進行詳細講解;而有些內容及章節(jié)較有開放性,例如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容不能夠完全概括該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思考及學習;另外,有些內容及章節(jié)與實際生產連接較為緊密,例如發(fā)酵的基本工藝與控制,此部分內容的文字較為晦澀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較多生產實例進行理解學習。
因此,要想高效且較為創(chuàng)新地完成教學,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自身的特點調整教學模式。而本文則主要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在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中的綜合應用。2多種教學方法在發(fā)酵工程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依上所述,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性、系統性強,且每個章節(jié)內容深淺程度不同的特點。因此,本文依據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即在發(fā)酵工程理論課教學中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此來高效地、創(chuàng)新性地完成教學內容,具體實施方法見表1。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介紹發(fā)酵工程的歷史、發(fā)展、學科背景及學習內容、方法,屬于概括性、總領性的內容,由教師進行集中講授效果較好。故緒論以LBL( lecture一based learning)教學法為主,LBL教學法以講授為基礎,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講授主體,主要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完成教學過程,是較為傳統但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整體安排教學過程,節(jié)省教學資源。但LBL教學法中,學生參與率較低,容易產生倦怠情緒,應注意在講授過程中趣味性知識的穿插,避免內容過于枯燥。
第二章主要介紹工業(yè)菌種的來源、選育及培養(yǎng)過程。其中工業(yè)菌種的介紹,自然選育、誘變育種及定向進化改造菌種兩部分內容較為簡單,可以由學生在課堂上自讀教材進行學習。自讀教材是針對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所采用的一種方法,即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教材進行學習。自讀教材結束后,教師采用CBL( case study-based learning)案例教學法,以實際案例進行引導、點撥、提問,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CBL教學法以具體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設置與本節(jié)課程有關的案例作為先導,在教師的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解決問題。CBL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的思維,但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案例編寫的質量、教學連貫性等有較高的要求。
對于發(fā)酵菌種采樣、富集、篩選過程,菌種退化及防止、保藏及復壯,實驗室階段、生產階段菌種培養(yǎng)技術三部分內容,均需要結合生產實際,以生產案例作為指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例如,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的篩選,故采用CBL為主、LBL為輔的教學方式較為合適。
此外,本章內容偏向于實際應用,系統學習并掌握本章內容,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本章小結中,可以融入TBL ( team一based learning)教學法,即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教與學的教學模式。由教師設置問題并進行指導,由組建好的小組,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個人測試、小組測試、應用型練習等來學習并掌握知識[}z7。例如,以某種工業(yè)微生物的篩選、誘變、培養(yǎng)設置問題,讓學生分小組查找資料,設計出相關實驗及操作思路,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及展示。TBL教學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鍛煉團隊協作和人際溝通能力。但TBL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以及教學條件有較高的要求。
第三章主要是關于發(fā)酵培養(yǎng)基相關知識的介紹,包括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類型、成分及優(yōu)化。其中,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類型及成分的教學內容較為簡單,無需教師進行過多的講解。因此,該部分內容主要采用自讀教材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同時節(jié)約教學時間。自讀教材完成后再由教師進行簡單的總結、點撥及測試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部分,需由教師以案例為指導,并結合講解,讓學生了解該部分內容的基本理論知識,即采用CBL + LBL的教學方法。但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通常采用一些統計學方法,且在科研中使用較多,屬于較為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因此,適宜輔以文獻精讀教學法,即學生通過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來進一步掌握課堂中所學知識的教學方法。文獻精讀的方法需要學生利用課內及課外的時間完成,并通過不同的完成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進行過程性及形成性評價。
第四章主要講解了發(fā)酵培養(yǎng)的方式、發(fā)酵的參數與控制以及染菌的防治三部分內容。發(fā)酵培養(yǎng)的方式主要分為分批、補料分批、半連續(xù)、連續(xù)培養(yǎng),該部分內容較為簡單,采用自讀教材為主、LBL為輔的教學方法。即由學生自讀教材進行學習,并由教師講解、點撥、提問以加深理解。發(fā)酵的參數與控制、染菌的防治兩部分內容均與生產實際連接較為緊密,且學生無知識背景,因此適宜采用C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分小組進行,由教師提出生產案例,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另外,發(fā)酵的參數與控制經常作為發(fā)酵過程的研究對象,有較多相關的科研論文。因此,輔以文獻精讀,能夠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認知,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
3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及可行性分析
3. 1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在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中,針對不同章節(jié)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讀教材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節(jié)約教學時間,將簡單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自己消化,而不是不論內容簡單與否從頭講到尾,避免學生枯燥和倦怠情緒的產生。
另外,我校旨在培養(yǎng)應用型生物制藥人才,而發(fā)酵工程與實際連接較為緊密,因此,案例教學能夠為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進行較好的引導,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獨立和創(chuàng)新能力。
文獻精讀教學方法的引入,為有意在專業(yè)領域進行深造的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方向及內容,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思維。
依上所述,在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習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方法的模式,能夠使該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更加豐富、高效。
3.2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首先,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的模式,以傳統教學課堂為依托,在教學資源方面有良好的保障;其次,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由一名教師承擔,無多人穿插教學,代課教師可以根據授課情況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而不受課時及代課人員的限制;再次,發(fā)酵工程理論內容系統性及邏輯性較強,教學對象數量較少(60人左右),教師前期的備課即能夠保證多重教學方法較為流暢的實施;最后,理論課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傳統的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便于實施。
4教學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為了了解本文所采用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在發(fā)酵工程理論教學結課的同時,與生物制藥專業(yè)學生進行了討論。討論主要針對課堂氣氛、學習效果及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及認可度三方面進行。其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不再是課堂上單純接受知識,而是真正參與課程學習當中。另外有少部分學生表示在查找論文方面有一定難度和限制,但能夠學到一些在課堂上難以學到的內容。大約90%的學生表示課堂氣氛較傳統課堂講解更為活躍,且課堂參與度有較大的提高,對這種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表示滿意。
5展望及結語
在當代高等教育模式下,工科畢業(yè)生雖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但往往缺乏團隊協作能力,工程推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評估企業(yè)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生存和競爭的能力。
針對這一現狀,國內及國外的教育工作者都企圖在工程教育領域探索出一種教育模式,使得高校畢業(yè)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yè)對工程師的要求。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無疑是眾多改革模式中的最具影響力的一種。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2005年首次由汕頭大學引入國內,之后便在工程教育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 )、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構思”指明確客戶的需求,考慮技術、企業(yè)戰(zhàn)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斷改進概念、技術和商業(yè)計劃;“設計”指制訂開發(fā)的產品系統所需的各種計劃、圖紙和算法;“實施”指把設計轉變?yōu)楫a品的過程,包括硬件制造、軟件編程、測試、檢查和驗證;“運行”指對產品系統的維護、優(yōu)化和淘汰等。
生物制藥是與實踐連接較為緊密的專業(yè),因此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需要具備一些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或構思的能力。這要求在教學計劃的設置和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將基礎知識的講解與生產實際問題相聯系,以生產環(huán)節(jié)為導向,使教學內容真正的“有血有肉”。與此同時,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的教學模式也在其他高校課程中,如醫(yī)學免疫學、人體胚胎學中有所涉獵,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級藥學專業(yè)本科實習生10名,其中,女學員4名,男學員6名。實習時間2010年11月~2011年5月。
1.2研究方法
將PBL的教學理念貫穿于學員教研室專題實習的全過程,包括科研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試驗實施、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力爭做到“立足學員、重在引導”。通過PBL式帶教,注重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1.2.1科研選題不同于傳統帶教方式由帶教老師為學員指定一個課題,學員只是跟著做而沒有機會或很少有機會思考為什么做和怎么做,PBL教學理念把選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員,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員進行課題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習帶教負責人首先向實習學員詳細介紹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擬開展的實驗內容以及對從事這些實驗課題人員的各項要求,供學員在選題時進行參考。隨后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專業(yè)特長選擇帶教老師和實驗選題。學員在實習中對自己的課題方向擁有決定權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課題,使學員在實習一開始就具有興趣、熱情和信心。
1.2.2文獻檢索知道了做什么,下一步就是讓學員明白為什么做和怎么做。利用網絡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是獲取相關背景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yǎng)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獲取足夠的、前沿性的與問題相關以及準確的文獻,對于PBL實施的效果至關重要。雖然在本科階段學員已經學習了《醫(yī)學文獻檢索》課程,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準確的選定檢索的關鍵詞,導致檢索的文獻太過于寬泛或者檢索不到有價值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貫穿PBL的教學理念,就要求帶教老師不是簡單地將自己準備好的文獻直接交給學員,而是應該鼓勵學員根據課題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對課題的理論依據和研究背景進行仔細分析、討論,確定準確的關鍵詞,應用Pubmed、Googleschoolar、DrugInformationFulltext(DIFT)、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Abstract(IPA)等網絡數據庫檢索文獻,并嘗試著把檢索到的文獻進一步精選。經過這個過程的培訓,學員對文獻檢索有了新的認識和進一步的掌握,同時通過閱讀檢索到的文獻,對自己所要完成的課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3實驗設計藥學科研工作中,一個課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進入實習階段的學員雖然已經完成了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將理論知識準確恰當地應用到實踐中、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則是學員在實習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培養(yǎng)學員創(chuàng)新性科研能力的重要步驟。學員在進行課題實驗設計的初期會有畏難情緒,帶教老師應首先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廣泛閱讀文獻并提出自己的科研思路,獨立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包括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實驗方法、預期結果、結果分析等。然后組織整個教研室的實習學員舉行“課題開題報告會”,邀請從事相關研究的老師和研究生參加。請學員自己闡述課題的研究背景、實驗設計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大家一起進行討論,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學員進一步檢索文獻或是請教老師對這些問題予以解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這種“腦力激蕩”,理清了學員的思路,明確了研究目標和實驗方法,充分發(fā)掘了學員的潛能,激發(fā)學員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真正體現出PBL理念的精髓。
1.2.4結果分析帶教老師要在平時的科研素養(yǎng)訓練中教導學員重視自己每次的實驗結果,尤其是與預期實驗結果相左的實驗數據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這是培養(yǎng)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視的方面。例如,有一組實習學員進行中藥復方制劑抗大鼠疲勞的研究,始終只能從疲勞大鼠外周血中提取到極微量的RNA,不能滿足實驗需求。對此,帶教老師引導學員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肯定學員提取RNA的步驟及操作都是規(guī)范的,因為對照組大鼠外周血RNA提取很成功;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前期已有的實驗結果,學員們了解到疲勞大鼠血液流變性與正常大鼠不同,是高凝和高黏的狀態(tài),造成白細胞在最初的提取中被摒棄,直接導致RNA提取量的減少;接著鼓勵學員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通過多次嘗試最終確定首先用0.9%氯化鈉溶液對血樣洗滌之后再提取RNA并獲得了成功。類似的經歷貫穿著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不要輕易放棄不理想的實驗結果,而是通過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實習階段,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5論文撰寫由于論文是答辯時的唯一書面材料,本科畢業(yè)生對撰寫論文的格式、寫作技巧、專業(yè)性把握等各方面均非常欠缺,帶教老師要及時修改點評論文,鼓勵學員依據實驗數據大膽進行合理性推測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可組織預答辯環(huán)節(jié),經過全體教研室人員的討論及建議,往往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并且及時改進,同時也常常迸發(fā)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創(chuàng)新性設想。
2結果
10名學員均順利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其中3名學員的畢業(yè)論文被評為優(yōu)秀。
關鍵詞:PBL模式;管理咨詢;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082-02
伴隨著現代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和現代企業(yè)管理模式的改變,培養(yǎng)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管理咨詢人才是高等教育界的當務之急,相關課程教育的改革日益緊迫。目前,全球各國,特別是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很多課程已推廣應用PBL教學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與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設計理念、實施方式、評估體系、實際效果等方面均有著根本區(qū)別。經過三十多年的完善和發(fā)展,目前PBL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歐美商科MBA教學上普遍應用,也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眾多研究表明,PBL在注重培養(yǎng)企業(yè)實際經營思維,強調實用性知識的傳授,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科學評估教學效果等方面有十分有效。
一、《管理咨詢》課程特點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注冊會計師業(yè)務的發(fā)展也與跨國的職業(yè)會計師事務所一樣,從傳統的合規(guī)性審計業(yè)務擴展到管理咨詢業(yè)務。為與國際接軌,近年以來我國很多高校在會計學專業(yè)教學中也開設了《管理咨詢》課程。《管理咨詢》課程包括管理咨詢的一般程序、方法、業(yè)務內容、咨詢機構管理等咨詢學內容,也包括企業(yè)戰(zhàn)略咨詢、組織咨詢、財務管理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市場營銷咨詢、生產運營管理咨詢、成本管理咨詢、業(yè)務流程重組、企業(yè)財務與會計制度設計、資產評估等專業(yè)內容。《管理咨詢》課程內容繁多,涉及多門財會方向專業(yè)課程的內容,但教學課時并不多,以我校為例,從2007年教學計劃的64課時縮減到48課時直至現在的32課時;《管理咨詢》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及與相關學科的滲透性,如果處理不好,會成為大雜燴、炒冷飯,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厭倦,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教學上頗有難度。從課程特點和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看來,PBL教學法是比較適合《管理咨詢》課程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管理咨詢》課程的教學中恰當地使用PBL教學法?如何組織《管理咨詢》課程的PBL教學?《管理咨詢》課程的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法對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管理咨詢人才具有什么意義?筆者嘗試性地在《管理咨詢》課程教學中使用了PBL教學法,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撰寫此文,希望借由拙作拋磚引玉,為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綜合素養(yǎng)略盡綿薄之力。
二、PBL的設計理念和實施方式
1.PBL的設計理念。PBL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其設計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先進教育思想。根據所討論問題及學習內容的深度不同,PBL教學可分為3種水平,即低年級學生的初級或基礎(base)水平,逐步過渡到高年級學生的中級或加重(extension)水平,最后為高級(advanced)水平。初級水平的案例為模擬標準管理,其后則為真實企業(yè)案例。案例由多學科教師共同討論制定,同時制定圍繞案例需討論的問題。
2.PBL教學法的實施方式。管理咨詢課程教學中,PBL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是:由多學科教學人員組成教學管理小組,共同擬定核心專題,建立學習模塊,如“戰(zhàn)略管理”、“市場營銷”、“生產運營管理”、“財務與會計”等,根據模塊要求學生掌握的學習目標制定某一案例的PBL手冊,提供給各討論小組。在首次集中會議上,分別介紹案例情況、企業(yè)管理進展情況及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討論。會議結束后,有幾天的間歇,在此期間學生可通過教材、參考書、學習軟件、圖書館、互聯網等針對此案例的組織管理、市場、財務、生產、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自學。第二次討論會針對案例的各個方面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出現單一問題或整體問題的原因、癥結、趨勢改變,此后,學生再圍繞改進方案的結果及發(fā)展變化進行自學。在第三次討論會上主要針對案例的改進效果、解決方案等進行討論并提出后續(xù)計劃。至此,一個核心專題的學習方告一段落,整個時間段的長短根據學習模塊的大小設定。一二年級PBL實施于校園,每一模塊平均為4周;三四年級PBL實施于具體對象單位,學生完全置身于現實環(huán)境中,在相關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和工作,每一模塊平均延長為10~14周。概括起來說,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PBL為載體,圍繞每一個PBL中包含的核心知識展開主動學習,經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自學解疑論證假設”的邏輯過程獲取管理咨詢知識。
三、應用PBL對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管理咨詢人才的積極意義
1.有利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系統思維。傳統的管理咨詢教學模式是按照章節(jié)分別進行企業(yè)戰(zhàn)略咨詢、組織咨詢、財務管理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市場營銷咨詢、生產運營管理咨詢等專業(yè)內容的教學,每一章的內容相當于一門專業(yè)課程,學科界限分明,學科間缺乏有機聯系,許多內容有所重復,有些內容又出現了空白。這種教學不僅造成時間緊張、內容繁雜,而且缺乏整體的專業(yè)體系。而PBL模式下,面對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具體的問題,學生必須將各基礎學科和專業(yè)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貫穿其中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就使各學科相互滲透,融會貫通,培養(yǎng)了學生以案例為中心的發(fā)散思維和橫向思維,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逐步具備一名合格從業(yè)者的素質。
2.注重實用性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的執(zhí)業(yè)能力。傳統教學模式對每一課程的教學均有較大的深度和一定的廣度,知識全面、理論性強,這是超越PBL模式的地方,但對于今后面向具體工作的本科生而言,如何應用知識和方法更為重要。PBL模式以培養(yǎng)合格的、有能力的職業(yè)從業(yè)者為明確目的,強調學生面對不同的管理咨詢對象能迅速、準確地對問題做出判斷并拿出解決方案。所以,它是從培養(yǎng)職業(yè)管理咨詢師的角度進行實用性知識的學習,即學習滿足實際工作所必需的管理咨詢知識,建立與被咨詢者的有效協作關系,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方案。
3.強調學生主動性學習,促成雙向交流的師生關系,改進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輸教學,教學進度、內容、方法由教師決定,其對象是學生整體,容易忽視學員的個人興趣、愛好、能力及個性特征,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地位。PBL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學生充分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如圖書館、電腦學習軟件、文獻檢索系統、磁帶、錄像、模型以及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自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從教學的角度,指導老師長期與同一小組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更便于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導,密切師生聯系,加深師生感情,形成雙向交流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4.可以較為準確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來說,傳統教學模式是在整個課程結束后進行統一考試。由于授課過程較長,有的課程甚至是跨學期教學,易造成學生學了后面忘前面,不利于正確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PBL模式的考核,可根據每次討論會學生發(fā)言的情況、案例報告的質量、課堂辯論的問題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從每個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分析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考查,加強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考核。這樣將分散的主題考試和最終的綜合考試相結合,主觀和客觀、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體系,科學地判斷學習的實際效果,與課程的進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投入,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5.職業(yè)化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明顯,與國際接軌程度高。國外許多應用PBL模式院校的經驗和成果均表明,應用PBL模式的學生,除基礎課成績與LBL模式學生無明顯差異外,專業(yè)課成績、應用推理思維、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團隊精神、表達能力均高于普通學生,PBL學生少用記憶,善于探索、概括,嫻熟應用圖書館信息服務,具備較強的溝通技巧和人際交流能力;除此之外,PBL學生更易形成正確的專業(yè)思想和擇業(yè)意識。
綜上所述,PBL教學模式順應了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方向,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執(zhí)業(yè)能力,必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發(fā)展趨勢。應用PBL教學法進行《管理咨詢》課程的教學,對培養(yǎng)高素質管理咨詢人才非常有幫助。對此,筆者有著相當的信心,并愿意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力爭更好地提高《管理咨詢》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紅亮,楊冬.網絡環(huán)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2,(3).
[2]高瑞利.網絡環(huán)境下基于問題學習(PBL)的教學設計方法的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吳惠青.基于問題學習中的師生角色及師生關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4).
學會新聞
(1)2012年度第十六屆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名單揭曉 無
(2)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理事會暨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紀要 無
(3)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化療藥理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無
(4)2012第二屆中國藥理學會補益藥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大會會議紀要 無
(5)熱烈祝賀黃宇光教授當選為國際麻醉藥理學會副主席 無
會議通知
(6)全國中藥藥理學會聯合會學術交流大會(2012年)第一輪通知 無
(7)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yè)委員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2年抗炎免疫藥理學術年會第一輪通知 無
無
(9)征文 無
新書介紹
(10)《2012年麻醉藥理學進展》出版 無
科普園地
(10)維生素d真的能預防骨折嗎 張裕
(10)喝咖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被初步闡明 安宇
(11)太極可減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癥狀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護并治療抗生素所致腹瀉 王嘩凡
(12)新型抗pd-1/pdl-1藥物使1/4患者腫瘤縮小 段建輝
(12)大會報告以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促進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的探索和體會 婁建石
第八次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
(13)美國ucla臨床醫(yī)學教育對我國藥理學教學的啟示 張岫美
(17)醫(yī)學課程整合背景下的《藥理學》教學改革 臧偉進 王淵 劉進軍 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整合教學中的應用 魏敏杰
(19)藥理學教學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醫(yī)學培養(yǎng)模式中的探索 張媛媛 周黎明
(22)醫(yī)學機能學虛擬實驗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王春波 韓彥弢 夏蘊秋 仲偉珍 陳雪紅
(23)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計劃中的師生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 汪暉 李曉霞 鄭丹 李開元 李一村
(24)沈陽藥科大學藥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體會 吳英良 吳春福 楊靜玉 鄒莉波 張予陽
(24)專題論壇通過強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康毅 溫克 何景華 高衛(wèi)真 婁建石
(26)醫(yī)學教育中pbl教學在實踐中前行 高衛(wèi)真
(27)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習體會 何景華
(28)藥理學課程群的構建及實施 溫克 何景華 康毅 高衛(wèi)真 李芹 婁建石
(29)提高藥理學課堂授課效果的一點體會 尹永強
(29)藥理實驗教學應強化醫(yī)學人文精神培養(yǎng) 李欣 溫克 康毅
(30)pbl教學法視閾下的藥理學教師素質要求 靳英麗 石卓 關風英 紀穎實
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立
(31)藥理學全英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魏征人 紀影實 關鳳英 靳英麗 喬萍 李晶 張明 陳立
(31)八年制醫(yī)學專業(yè)生物醫(yī)學整合課程中的pbl教學 曹永孝 呂海俠 王淵 臧偉進
(31)對藥理學教科書中一些定義的討論 曹永孝 臧偉進 馬欣
(32)藥理學考試改革探討 朱玲 楊云霞 文錦瓊 周黎明
(33)網絡pbl在藥物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體會 郝麗英 郭鳳 封瑞 胡慧媛 趙金生 趙美瞇 孫雪菲 蔡際群
(33)藥理學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幾點體會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轉化醫(yī)學對藥理學教學與科研的啟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學法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于爽 察雪湘 馮國清
(35)七年制醫(yī)學生機能學綜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馮國清 胡香杰 喬鵬
(36)在臨床藥學專業(yè)藥理學進行pbl教學的實踐探索 李華林 原王麗
(36)用藥分析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胡全 趙建波 張麗慧
(37)構建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 張麗慧 趙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曉霞 王艷芳
(38)醫(yī)學繼續(xù)教育中《藥理學》教學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吳藍鷗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y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何波 陳鵬 王鵬 楊桂梅 周軼平 陳亞娟 羅敏 沈志強
(38)深化藥理學在大專全科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橋梁作用 劉建明 王芳 葉錫勇 郭永梅
(39)制藥工程專業(yè)藥理學創(chuàng)新課程建設與實踐 李振
(40)“四位一體”法提高藥理學教學水平 郝勇
(40)《藥理學》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探索 吳艷
(41)在線虛擬藥店游戲在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朱一亮 張琦 胡玨 鄭鳴之 葉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養(yǎng)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護理藥理學課程改革初探 毛理納 許烜慧 馬香芹 張琨 周成林 趙汴霞 盧澤凱 黃顯峰
(43)《藥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點體會 鄒莉波 吳春福 楊靜玉 吳英良 張予陽
(44)pbl模式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探索 郭巖 董六一 張駿艷 陳志武
(44)以器官系統整合為基礎的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 王芳 陳建國 胡壯麗 謝娜 龍利紅
(45)《藥理學》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汪雪蘭 黃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國 陳麗君 黃奕俊 孫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陳汝筑
(45)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實施體會 鐵璐 李學軍
(46)藥理學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素和體會 呂青 徐旭
關鍵詞:食品衛(wèi)生學;改革;授課模式;考核
食品衛(wèi)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健康的保證,是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食品衛(wèi)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先決條件。“食品衛(wèi)生學”是一門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應用科學之一,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食品衛(wèi)生學”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因素及其預防措施的課程,也是提高食品衛(wèi)生質量、保護食用者安全的科學。“食品衛(wèi)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以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食品衛(wèi)生學的知識,并能熟練地應用到食品生產衛(wèi)生設計管理中,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對促進食品行業(yè)的發(fā)展、提高食品衛(wèi)生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中國食品生產環(huán)境和過程日趨復雜。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對食品衛(wèi)生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培養(yǎng)高質量創(chuàng)新型、實用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人才,針對“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進行了探索、改革,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1]。
1“食品衛(wèi)生學”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食品衛(wèi)生新問題的出現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此環(huán)境下激發(fā)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大批食品加工新技術就此誕生。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會在加工過程中加入化學合成物及有毒物質,如瘦肉精、三聚氰胺、亞硝酸鈉等。這樣不僅將有毒物質帶入人體,還破壞了大自然的有機循環(huán),造成環(huán)境日益惡化。最終,禽流感、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冰激凌等事件出現,暴露出食品污染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經濟損失的同時,對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對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wěn)定都產生不良影響。我國雖然是制造業(yè)大國,但是不完善的食品衛(wèi)生體系造成了食品安全隱患,導致經濟損失。因此,要改革“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要為社會培養(yǎng)食品衛(wèi)生高素質專業(yè)人才,以應對食品衛(wèi)生帶來的新問題,同時還要完善食品衛(wèi)生體系,為中國進入世界強國打下堅定的基礎。
1.2“食品衛(wèi)生學”教育的現狀
當前,“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框架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已經明顯滯后于國際食品安全新形勢。教學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改革的主要目是實現高效教學,提高授課質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課堂教育改革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所以“食品衛(wèi)生學”有效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乃至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例如,授課方式還是以教師講授,學生以聽記筆記為主,這樣使得學生的思維很不活躍,在課程設置上,“食品衛(wèi)生學”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設計性課程過少,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當前的教育過分強調重點建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某些重點學校或重點專業(yè),使得“食品衛(wèi)生學”相對冷淡的專業(yè)不受國家的重視,導致惡性循環(huán),人才相對缺乏。因此,“食品衛(wèi)生學”課堂有效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在課程改革、課堂改革及多元化教學等方面必須根據時代需求和食品安全為前提加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提高教學質量[2]。
2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改革傳統的授課模式傳統的講課方法為授課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即教師主要以講課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授課方法,雖然很好地講解了課本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讓學生自主思考、動手實踐、學習技能的機會。學生長期在這種授課模式下學習,會阻礙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需要對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改革。TBL(Team-basedlearning,TBL)授課模式是以團隊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它是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授課模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課堂小組互相學習為主、以討論問題為重點,同時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新型授課模式。TBL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自主學習的觀念,提高學生查閱、利用和分析文獻資料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團隊的合作意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教師應該將TBL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中。將TBL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課程內容[3]。
2.2“食品衛(wèi)生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把雙語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已經成為我國新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顧名思義,雙語教學是采用2種語言同步進行教學的授課方式,教師在開展教材使用、課程講授、考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同時使用漢語、英語2種語言,完成部分或全部的教學內容。與國內相比,發(fā)達國家更早關注并研究了食品安全問題,由此積累了大量經驗,并且新成果、新理論仍不斷涌現。由于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要想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能在學習和工作的同時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及時獲取國際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衛(wèi)生學”授課過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國際食品科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培養(yǎng)學生借助英文文獻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助于其成為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3課堂討論
傳統的教學方法無疑是圍繞書本知識上課,教師的主動傳授與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余地。在傳統理論課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當前社會上一些食品衛(wèi)生等熱點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課堂討論。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便可以以一個主動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其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樣的討論一方面增加了教學的多樣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這樣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不斷獲得教學內容改革的靈感。
2.4優(yōu)化實驗教學內容
在“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中,僅傳授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學生只有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用于指導日常生活和工作,才能體現出理論的應用價值,而實驗課教學就可以鍛煉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必須摒棄理論課教學優(yōu)先于實驗課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實驗教學的內容不僅要全面包含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要與實際應用接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及時更新并豐富實驗內容,增加實驗內容的質量。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重視基礎內容實驗的同時,還需要穿插一些相應的具有設計性的實驗,即由教師引導,學生獨立設計完成實驗。設計性實驗應當遵循“啟發(fā)式教學”的理念,即由于該部分實驗內容教材中并沒有現成的材料,設計性實驗的實施一般要經歷學生自己選題、查閱資料、討論、設計方法、自主實驗、總結報告等。教師在設計性實驗中,只是起到引導、輔助、監(jiān)督以及協調的作用。這種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驗課授課模式,使學生從模仿實驗變成主動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及學習效率,促進了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鞏固,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主動發(fā)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4]。
3綜合考核方式
3.1平時成績
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課堂紀律、作業(yè)完成率以及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的參與程度等。課堂討論主要從發(fā)言的積極主動性、語言的邏輯連貫性、知識的掌握的熟練程度及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平時成績需要課堂評估記錄,學生的綜合表現成績才能全面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
3.2改革課程的考試方法
課程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反饋方法,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措施。試卷不僅需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及規(guī)范化標準涵蓋所學章節(jié)內容,并以學時數分配題量。試卷還需要有開放性的討論題和思考題。
3.3改進實驗成績考核方式
目前,“食品衛(wèi)生學”實驗課的成績考核主要以實驗報告完成及數據處理情況等作為實驗課成績判定的主要標準。傳統的實驗報告一般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儀器與試劑、實驗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等,在傳統實驗的考核中,這些并不能很好地反應學生在實驗中的動手操作情況以及對實驗過程的掌握情況,這種實驗考查方法會使學生不重視實驗,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對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在實驗報告中增加開放性的思考題與討論題,綜合地評估學生實驗的準備情況,其中包括實驗的設計情況、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熟悉程度,著重是考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需要對學生的自主設計實驗進行成績考核。學生的設計性實驗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論文要按照科研論文的格式,寫明材料和方法、分析結果和討論過程與結論。其中,主要考察實驗選題、實驗設計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
4結語
課程是構成高等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要素,高校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好壞與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息息相關。“食品衛(wèi)生學”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重要課程之一,對其授課進行探索改革已成為科學發(fā)展的需求。相信上述教學方法以及考查方法的改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高質量的食品衛(wèi)生學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參考文獻:
孫璐,武靚靚,孫娜,等.將科研引入實踐教學,加強《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效果[J].時代教育,2015(13):65-66.
劉斌,何曉華.基于卓越農林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食品衛(wèi)生學教學改革探索[J].亞太教育,2015(19):134-136.
張培旗,常志娟.TBL教學法在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11):855-858.
【關鍵詞】 WebQuest;臨床思維;教學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WebQuest theme probe learning mode in the medical teaching through its design, making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teaching. It has been proved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at this mode can make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system independently,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ies of clin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problemsolving so as 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in a practical situation. In addition, this mode is suitable for larger classes and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ed medical personnel on a large scale.
Key Word: WebQuest; clin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國際醫(yī)學教育學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定的本科醫(yī)學教育基本要求中規(guī)定,醫(yī)學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領域中包括: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和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富有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較強的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進行自主學習和在職業(yè)生涯中不斷自我完善的能力[1]。我國醫(yī)學教育長期以來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這種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雖可系統地傳授基本理論知識,但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而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素質醫(yī)學人才,正是臨床教學的根本所在。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
隨著高等院校招生的擴大,教學資源和師生配比相對不足,特別是醫(yī)學院校,矛盾非常突出,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學校的生命,因此,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醫(yī)學人才是每個高校教學科研的重點。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中,基于網絡的WebQuest主題探究性學習模式,是較為成熟的基于網絡應用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是美國國家課程標準推薦的模式。它是一種學習者利用網絡資源獲取信息,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在這類課程計劃中,通過一個預先擬定好的學習活動方案來組織學習者的活動主線,包括導言或情景任務過程資源評價結論六大模塊,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得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大量研究表明,WebQuest教學模式非常適用于發(fā)展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明顯的特點是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和協作學習能力[2]。
目前,WebQuest網站在因特網上的數量不斷增多,并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喜愛,學科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在我國也已經有不少中小學正在開展網絡環(huán)境下探究性學習的研究,而在高等教育領域,該種嘗試卻非常有限。黃萍[3]在所統計的80個案例中,小學21個,占26%;中學51個,占64%;大專院校及其它8個,占10%;而應用在醫(yī)學領域更是少之又少。基于網絡的WebQuest主題探究性學習模式,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基于網絡應用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其卓著的優(yōu)點可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的醫(yī)學人才提供一條有效途徑。
一、 WebQuest設計的預備知識
1.WebQuest基本理論:對于初學者可通過以下網站的文章對WebQuest的理念有一個初步了解,如:《什么是WebQuest》、《WebQuest——探究式學習的一種形式》、《如何在WebQuest中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如何撰寫網絡主題探究學習活動方案的WebQuest》等,相關文章可參考惟存教育網(being.org.cn/webquest/);webquest.sdsu.edu/;webquest.org/;bestwebquests.com/等。
2.模板下載:為了便于初學者進行WebQuest教學設計,開始時可以在being.org.cn/webquest/index.htm網址下載網絡主題探究學習活動的模板,了解WebQuest網頁的基本結構,然后在網頁編輯軟件中(例如:Frontpage、Dreamwaver)進行網頁制作,模板含有基本的WebQuest結構,即標題、引言、任務、過程、資源和評價等部分,參考模板的提示語及結構有利于初學者很快學會WebQuest網頁的設計方法,熟練后,教師可根據課程需要自行設計個性化的網頁或網站的欄目結構。
二、臨床教學 WebQuest的設計
WebQuest一般分為兩種,即短期和長期兩種形式。短期的為時1~3課時,長期的為時1周~1個月的教學時間。下面以“病毒性皮膚病——帶狀皰疹”為例,重點闡述為時2周的促進臨床思維訓練的WebQuest教學設計的具體步驟。
(一)引言(Introduction)
主題選擇是設計的第一步,設計者應首先花些時間思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可利用的網絡資源,選擇出合適的主題和探究目標。WebQuest引言必須是一個開放性問題,這個問題設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標,內容應本著實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提供背景信息的目的進行設計,激發(fā)其進一步探索的動機,且該問題能充分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病例分析是提高學生臨床階段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臨床教學中可依據疑難病例或急救病例分析為線索,設置情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構建,并運用所建構的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和高水平的臨床思維能力。例如:
請你們小組作為醫(yī)生團隊對任務欄中這個病人進行處理,不能簡單地收集和羅列信息,而要分析和綜合,提出自己的觀點。你們研究得越深入,你們的治療方案越有價值。
(二)任務(Task)
任務是高水平探究的核心,是WebQuest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任務的設計應該是可行的、有趣的,并且能夠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運用。完成的形式提倡多樣化,它可以是治療方案、研究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作品、網頁、設計方案等。由于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醫(yī)學生,為了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和科研能力,要求最后以病例匯報、治療方案或研究論文的形式提交。這部分設計為:
患者男,35歲,因“左側胸背、腰部出現紅斑、水皰伴疼痛4 d”于2005年7月前來就診。4 d前無明顯誘因左側胸、背、腰部出現針刺樣痛,繼而出現紅斑、水皰、大皰、血皰,疼痛劇烈,不能觸碰,自服去痛片及外用皮炎平等藥物,病情無改善,1 d前開始發(fā)熱,體溫38.4 ℃,遂來就診。患者發(fā)病以來無咳嗽,無腹痛、腹瀉,精神尚可。既往身體健康,無其它臟器損害及腫瘤病史,無輸血、獻血史。
體格檢查:體溫38.6 ℃,脈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10/80 mmHg,表情痛苦,消瘦。系統檢查未見異常。
皮膚科檢查:左側胸、背、腰部可見大片水腫性紅斑,其上有集簇成群的黃豆至蠶豆大小的水皰、血皰,可見壞死,周圍炎癥浸潤明顯,簇與簇之間可見正常皮膚,皮損呈帶狀分布,未超過前后正中線。
入院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發(fā)現HIV抗體(ELISA)陽性,經本市疾病控制中心免疫印跡法(Western Bands)檢測證實。追問病史,1993~2000年曾吸毒,并與人共用過注射器,無性亂史。
請你們通過相關知識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回答下列問題:(1)現在你們是該患者的醫(yī)生小組,請擬出最佳的治療方案。(2)經你們的診治,10 d后水皰、血皰均干涸、結痂,部分痂皮已脫落,20 d后皮損基本痊愈,但疼痛依然劇烈,患者強烈要求救治,針對該患者的病情,請對你們認為最重要的治療措施進行系統深入的闡述,并撰寫研究論文。(3)如果在你們對其治療后的第8天患者頭頸部、軀干、四肢的近心端出現了麻疹樣紅色斑丘疹,瘙癢明顯,隨后出現大面積表皮剝脫,且瞼結膜、唇黏膜糜爛,你們考慮出現了什么情況?該如何處理?闡述你們的治療措施。請大家各抒己見,分頭行動,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寫出該病例分析報告,并進行公開答辯。
(三)過程(Process)
在過程模塊中,教師應將完成任務的過程分解成循序漸進的若干步驟,并就每個步驟向學習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議。如:
1.根據共同的興趣、愛好及研究方向組成研究小組,每組6人,并確定組長和組成人員。
2.每個小組成員在對該病例相關知識初步的學習之后,根據任務中所列問題,確定小組每一成員具體的研究內容,分配行動任務,分工、分頭進行所需知識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定時舉行小組討論會議進行匯報、組內交流討論,每次會議內容以日志形式記錄。
轉貼于
3.整理收集的信息資料,每人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寫出研究報告,提交小組進行探討,最后整理出該病人的病例分析報告,進行班級公開答辯與評價。
(四)資源(Resources)
這部分主要包括一些學生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資源。可以是印刷品或視頻資源,當然最典型、最快捷、最豐富的資源還是基于網絡的。有關皮膚病的資源網上非常豐富,由于臨床專業(yè)課的學生均為大三以上的學生,上過檢索課,已掌握了一定的上網技巧和搜索引擎的高級規(guī)則,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所以只給出以下資源:中國期刊網(202.116.41.231)、中文期刊數據庫(維普網202.116.41.232)、PubMed(ncbi.nlm.nih.gov/entrez)的網址,及本校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和google搜索引擎(google.com)、baidu.com。
(五)評價(Evaluation)
WebQuest要建立一套評價標準來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評價,要做到評價主體、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的內容與學習的目標一致。由于是臨床學生,在教學別注意學生的高水平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一套評價標準,采取學生自評、小組內評價、小組間公開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保證自主學習的進度,最后以小組作為醫(yī)生團隊進行公開答辯檢驗學習效果。
(六)結論(Conclusion)
這是學生進行反思,教師進行總結的階段。總結由師生共同進行,每個人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小組代表總結小組活動的經驗教訓,老師總結自己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體會以及鼓勵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學習中自覺地運用臨床思維,若有興趣,還可繼續(xù)本主題的研究及擴展與本主題相關的更深入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通過學生的資源檢索以及小組協作學習,完成了病毒性皮膚病不同治療方面的探究,由于各小組的興趣與研究方向不同,因此所獲得的體驗和研究成果也不盡相同。通過小組間的公開交流活動使每位同學都豐富了對病毒性皮膚病的多方面的認識,同時,通過自然深化和擴展學習也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科研思維和信息素養(yǎng),為今后的科研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如果你對皮膚性病學某方面感興趣,請繼續(xù)更深入領域的探究性學習,以綜述的形式寫出研究報告,爭取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
三、結 語
通過設計嚴謹的比較實驗發(fā)現,接受過WebQuest學習的學生在實踐技能操作考試中分析處理問題的條理性,知識掌握的準確性、完整性,思維的清晰程度,現場應變能力等均較接受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
開始階段,由于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檢索的運用不夠熟練,耗用時間較多,研究報告的書寫不熟練,學生反映負擔過重,壓力大,但經過反復幾次的訓練和指導,學生漸漸掌握了如何進行資料的搜集、分析、比較、綜合、評價,從而建構出相關的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書寫成研究報告。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經歷了一個醫(yī)生必須進行的臨床思維過程,思維是行動的先導,臨床思維的訓練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臨床問題,今后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下轉第463頁)當然,所有的內容并不是一個人完成,而是小組根據個人愛好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時又互通有無,使每位同學都豐富了該主題的多方面的知識,無形中通過自然深化的方式擴大了知識面,通過答辯和模擬測驗等評價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教師設置好WebQuest課程后,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的形式進行學習,最后的公開答辯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監(jiān)督和促進,保證了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因此,該模式完全適合低師生比的大班進行學習[4],有效地突破某些院校師生配比嚴重不足的限制,又可以解決課時數少而教學任務多的矛盾。
基于建構主義的WebQuest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去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上,易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激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醫(yī)學思維方法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比較好的大范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的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資助項目(GDA045)
參考文獻
[1]孫寶志,滕衛(wèi)學.新世紀醫(yī)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國際視野及借鑒[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2,1(1):28-30.
[2]DODGE B J.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DB/OL].[20040423].webquest.sdsu.edu/materials.htm.
[3]黃萍.WebQuest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調查與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5(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