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8 13:16: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灰色理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 題】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
【關 鍵 詞】灰色文獻/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
【正 文】
灰色文獻是指通過正常途徑難以獲得的文獻。傳統的灰色文獻主要包括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內部刊物、政府報告、學位論文、檔案文獻、產品樣本、廣告樣本、翻譯文獻等。1997舉行的第三次灰色文獻國際會議,就灰色文獻的定義基本達成了共識,認為灰色文獻是指不受商業出版者控制的,由各級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工商業界生產的各類印刷或電子形式的文獻資料。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傳統的出版費用的增加,通過網絡出版、傳播和獲取灰色文獻成為重要的手段。網絡灰色文獻不僅包括傳統灰色文獻的網絡載體形式,而且還包括許多非正式出版但具有學術性的在線信息、電子預印本等。一般來說,網絡灰色文獻資源主要是對科研和生產有較高利用價值的學術信息資源。本文主要對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進行探討。
1 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現狀
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建設開展時間較晚,就目前而言,主要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技術報告以及其他學術資源方面的建設。
1.1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一種重要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它是一種原創性的研究成果,理論性、系統性較強,內容專一,具有一定的獨創性,目前,我國的學位論文數據庫方面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CALIS的高校學位論文數據庫。該數據庫是一個集中檢索、分布式全文獲取服務的CALIS高校博碩士學位論文文摘與全文數據庫,由清華大學圖書館牽頭組織,協調全國86所高校合作建設的文摘索引數據庫。系統收錄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著名大學在內的83個CALIS成員館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內容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學科領域。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的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該數據庫是萬方數據庫的子系統,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它的記錄來源于1977年以來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及研究所向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送交的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后論文。其文摘記錄數量到2006年7月23為止已達到766609條,每日更新,而全文數據庫收錄了自1986年以來的博碩士論文,涵蓋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學科領域,全文數量到2006年7月23日為止已達到492562篇。
中國期刊網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該系統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收錄質量最高、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博碩土論文全文數據庫,至2006年7月23日,它收錄了1999年以來305家博碩士培養單位的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約321506篇。覆蓋的范圍有:理工A(數理化天地生)、理工B(化學化工能源與材料)、理工C(工業技術)、農業、醫藥衛生、文史哲、經濟政治與法律、教育與社會科學、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該數據庫及各鏡像站點每日更新,專輯光盤每月更新,專題光盤年度更新。
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收藏中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定的全國惟一負責全面收藏和整理我國學位論文的專門機構;也是人事部專家司確定的惟一負責全面入藏博士后研究報告的專門機構。迄今已收藏自 1981年實施學位制以來的博士論文(包括所有博士授予單位及其專業)近12萬種,收藏率達98%;收藏近年來碩士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報告萬余種。此外,自 1992年至今,已向海外征集到中國留學生的博士論文千余種。該館并建置了“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自 1986年至今共建立全國65所大學院校、882個研究所的126000余篇博碩士論文的摘要資料。
1.2 會議論文
會議論文也是一種重要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目前,我國會議論文數據庫的建設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的中國學術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是國內惟一的學術會議文獻全文數據庫,主要收錄1998年以來國家級學會、協會、研究會組織召開的全國性學術會議論文,每年涉及600余個重要的學術會議,每年增補論文15000余篇,數據范圍覆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林、醫學等領域。到2006年7月,總共收錄會議論文 407004篇。
中國醫學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該庫是解放軍醫學圖書館數據庫研究部開發的以醫學學術會議論文為來源文獻的數據庫,收集了1994年以來的中華醫學會所屬專業學會、各地區分會以及編輯部等單位組織召開的全國性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的醫學文獻,約700多個會議15萬多篇文獻。會議論文大部分只在大會上宣講或傳閱,只有少部分會議在醫學期刊上。數據庫收集面廣、會種多、內容豐富,是目前我國收集較為齊全的醫學會議文獻數據庫。
中國知網的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 2000年以來(部分回溯至1999年會議論文)中國國家二級以上學會、協會舉辦的重要學術會議、高校重要學術會議、在國內召開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文獻。年更新約100000篇文章。至2005年12月31日,累積會議論文全文文獻38萬多篇。中心網站及數據庫交換服務中心每日更新,各鏡像站點每日更新。
1.3 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作為一種重要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包括以下兩種。
國研網的國研報告。國研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創建于1998年3月,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辦、北京國研網信息有限公司承辦的大型經濟類專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它全面匯集、整合了國內外經濟金融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經濟信息。其國研報告是一種有關中國經濟和社會諸多領域的調查報告,內容豐富,設有社會發展研究、宏觀經濟研究、農村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產業研究、企業研究、政府管理研究、技術發展研究和區域經濟研究等9個專題報告,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預見性。每年約200期,不定期出版,網絡每天在線更新,印刷版每月出版。
中國商業報告庫。它是中國資訊的子庫之一,收錄1993年以來經濟專家及學者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市場、行業等的分析研究文獻及政府部門頒布的各項年度報告全文,主要為用戶的商業研究提供專家意見的資訊。到2006年7月23日為止,共收錄218723篇報告,數據庫每日更新。
1.4 電子預印本資源
電子預印本資源是開放存取資源的一種主要類型,也是一種新興起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國內的電子預印本系統建設起步較晚,2003年以來,許多研究機構和個人組織紛紛建立電子預印本系統,收集電子預印本資源,主要有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奇跡論文、中國預印本系統等。這些預印本系統提供了向科研人員提供方便穩定的預印本服務,方便科研人員第一時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中國學術界中推廣開放存取的思想和理念。目前,國內的電子預印本系統基本上覆蓋所有的學科。
轉貼于
2 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一個全國性的網絡灰色文獻收集管理中心
國外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灰色文獻的收集管理和開發利用,成立專門性的全國灰色文獻機構,如:英國大英圖書館文獻供應中心、德國灰色文獻中心等,集中收集整理本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灰色文獻,并建立了許多灰色文獻網站,如:灰色文獻網(GreyNet)、美國的灰色文獻門戶網站(GreyLit Network)等。而一直以來,我國由于缺乏對網絡灰色文獻的開發意識,并沒有專門設立一個統一的機構對網絡灰色文獻進行集中、系統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現有的灰色文獻系統一般都偏重于搜集某一類型的灰色文獻,如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政府報告等等,各自為政,缺少合作,同類資源重復建設的現象較嚴重,缺乏系統的開發利用,缺少一個含多國家、多類型、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網絡灰色文獻信息系統。
2.2 網絡灰色文獻類型少,規模較小
國外針對灰色文獻開發利用的類型多種多樣,涵蓋了灰色文獻的所有類型。如SIGLE收集有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譯文、預印本、政府出版物等,另外,除收集本國的各種灰色文獻資源外,還積極開發利用其他國家的灰色文獻資源。
而我國目前對于灰色文獻的開發類型還主要集中在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和科研報告方面,近幾年來開展了針對電子預印本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建立了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奇跡文庫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三大電子預印本服務系統,但由于電子預印本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論文的提交量還相當有限,其中許多學科提交的論文數量只有幾篇甚至從來就沒有。另外,在譯文方面的開發利用也還未能開展。而且我國的灰色文獻資源來源也主要局限于國內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協會、學會和政府等,對國外灰色文獻的收集和開發利用也很少。
2.3 網絡灰色文獻開發利用缺乏標準化建設
網絡灰色文獻開發利用的最終目的是資源共享,而標準化與規范化則是灰色文獻資源共享的前提,沒有規范和統一的技術標準,資源共享將成為空談。目前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建設仍處在一種零星分散的狀態,數據格式多種多樣,數據缺乏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而且數據的建設重復較多,覆蓋的廣度也不夠,這些問題給實現數據共享帶來很大障礙。而國外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由于有一個相對集中的管理中心,該中心已通過建立起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對灰色文獻進行集中收集和管理。
2.4 網絡灰色文獻的版權保護問題期待重視
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知識產權問題,一般來說,對于任何形式的復制、分發、租賃、存儲等目的的使用權限需要向文獻的版權所有者申請。雖然有合理使用的范疇,但為了不侵犯灰色文獻版權者的權益,在開發和利用網絡灰色文獻資源時,首先要保持文獻資源的完整性,并注明資源版權者的姓名,如帶有營利目的,還應向版權者支付版權費用。就目前來說,許多大的灰色文獻收藏機構往往能夠獲得文獻的版權,并向用戶提供一般意義上的使用權,如個人的研究需要或非商業目的的使用。但有些灰色文獻收藏機構只對一部分特定用戶提供使用權,而大多數用戶在使用或下載時需要申請權限。另外,還有很多灰色文獻沒有明確的版權說明,有些甚至沒有明確的來源信息,更無從考證版權,這些都給網絡灰色文獻的收藏和利用帶來了很多隱患和困難。
3 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對策
3.1 建立全國性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管理機構
我國政府和各個灰色文獻收藏機構應該重視網絡灰色文獻的開發利用,政府應根據需要制定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總體規劃,并統一和協調各個灰色文獻收藏機構的具體規劃,從而保證對本機構范圍內的網絡灰色文獻的收藏和開發利用。目前,各種類型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中,學位論文的收藏和利用較為系統化和規范化,建立了國家學位論文服務體系,成為國家科技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服務平臺的重要保障之一。但其他類型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如會議論文、技術報告、國家標準、開放資源等等的收藏和開發利用并不系統。因此,有必要像歐美國家一樣,成立全國性的、統一的國家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管理機構,加大對網絡灰色文獻開發和利用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標準,加強各收藏分機構間的合作,統一協調開發利用工作,避免重復建設,以收集更多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灰色文獻資源服務。
3.2 切實加強收藏和組織利用各種網絡灰色文獻資源
如前所述,網絡灰色文獻資源是一種重要的學術信息資源,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種類多,國外針對灰色文獻開發利用的類型多種多樣,涵蓋了灰色文獻的所有類型,如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譯文、預印本、政府出版物等。而我國對于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和科研報告方面,特別是對于最后幾年出現的網絡開放存取的學術資源,并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收集。另外,除了多途徑多類型、廣范圍地收集各種網絡灰色文獻外,還應該有針對性地開發利用網絡上的灰色文獻,通過有效的方式對灰色文獻資源進行組織管理,并制定管理章程、規范和條例,確定灰色文獻的收藏范圍、原則和保管細則等具體的管理辦法,加強灰色文獻研究與開發,以便人們更好地利用。有必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對網絡灰色文獻開發利用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和報告的開發外,還要加強對開放存取資源、譯文和政府出版物等類型網絡灰色文獻的開發利用。
3.3 加強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版權保護
加強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版權保護有利于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持續發展。由于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翻譯、復制、傳播、利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版權保護方面存在較大的復雜性和難操作性,有必要重新修訂《知識產權法》中的有關條款,加大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保護力度和違反后的懲罰力度。同時,應該大力宣傳《知識產權法》,加大宣傳以及采取專門措施,逐步強化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長期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網絡灰色文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4 加強網絡灰色文獻的開放存取
在加強對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版權保護的同時,有必要加強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開放存取,國外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中,有許多是開放存取資源,用戶在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能夠免費利用這些開放存取資源。而國內由于利益方面的問題,資源共享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只停留在本機構范圍內、系統內的資源共享,如大學校園網外的用戶并不能有效利用大學圖書館購買或開發的網絡學術資源,包括許多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因而,有必要進行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開放存取,機構生產者可以在本機構建立機構庫或學科庫,用戶將自己撰寫的灰色文獻資源通過網絡提交到機構庫或學科庫中,而機構庫通過特定的協議如OAI元數據收割協議(OAI PMH)和其它機構庫或學科庫實現互操作,形成更大范圍內的網絡灰色文獻資源的開放存取。
3.5 加強網絡灰色文獻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
標準化和規范化是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要實現資源共享,就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歐美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完備的網絡灰色文獻數據庫,并遵循較統一的、易操作的標準和規范。我們在建立網絡灰色文獻數據庫時,一定要充分研究與國外接軌的規范和標準,實現網絡灰色文獻資源著錄格式、標引規則、數據指標、符號轉換等方面的標準化,并根據國際標準和通用規范,逐步推出資源標識、描述、存貯、查詢、交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形成我國網絡灰色文獻資源建設所需的標準規范體系,真正使我國網絡灰色文獻信息資源能夠被社會以最方便的形式獲取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chinainfobank. com/dir/baogao/bg00. htm
[2] gz. wanfangdata. com. cn/cddb/cddbft. htm
[3] paper. edu. cn/home. jsp
[4] qiji. cn/
[5] prep. istic. ac. cn/eprint/index. jsp
[6] ckrd. cnki. net/grid20/Navigator. aspx? ID=2
[7] edu. drcnet. com. cn/DRCNet. Channel. Web/Report/ index. aspx
關鍵詞:單證實訓;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灰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175-02
進出口“單證實訓”是在學生掌握單證理論知識后,通過多樣的實踐教學進一步熟練掌握單證操作的課程。為更好地提高“單證實訓”的教學效果,有必要對整個教學中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系統地分析。
由于實踐教學的環節多及教學方法多樣,使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數據量不大,為小樣本,很多因素的信息未直接顯示,是典型的灰色系統,[1,2]因此可采用灰關聯分析以彌補影響因素數據量不足。本文應用灰關聯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對不同教學方法的影響和彼此間的關聯性,找出教學中的問題,以改進教學方法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一、研究方法
灰色系統是指混有已知、未知信息的系統。該系統中反映的信息不確切、不全面,具有灰色性。灰關聯分析可有效研究小樣本灰變量間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復雜關系,確定影響事物的主要因素,使各影響因素間的“灰”關系清晰化。灰關聯分析法克服了常用的回歸分析方法對數據量要求大,主觀因素比較大等缺點。
關聯度是定量描述因素間關聯性大小的量度。關聯度大,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變量或因素變化的態勢基本一致,反之則說明變化的態勢不夠一致。
設系統參考數列(單證實訓教學效果)為X0(k)={x0(1),x0(2),…,x0(n)},n為數列的長度指標,比較數列(教學影響因素)為Xi(k0={xi(1),xi(2),…,xi(n)},i=1,2,…m,k=1,2,…n。m為比較數列個數。X0(k)與Xi(k)之間的灰色關聯度系數計算式為:
ξi(k)=minimink|x0(k)-xi(k)|+ρmaximaxk|x0(k)-xi(k)|
/|x0(k)-xi(k)|+ρmaximaxk|x0(k)-xi(k)|?搖 ?搖(1)
其中,ρ為分辨率系數,選0.5。
將上述關聯系數代入式(1),測算各影響因素和特征變量之間的關聯度,得到X0與Xi之間的相對灰關聯度:
δi=1/nΣξi(k)?搖 ?搖(2)
二、指標選擇
據以往教學經驗并與其他該課授課教師及修過該課的學生溝通分析后,論文認為主要有基礎理論,實訓教學方法,學生基本能力和學習態度幾方面影響該課教學效果。
由于單證理論課程已完成,所以基礎理論因素采用了該課程的考試成績。實訓教學方法涉及實訓教學中采用的各種方法和形式,如按教學內容將實訓分階段進行;各階段中先復習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訓教學;上機操作;校內實訓平臺模擬實際操作等,論文中對不同教學班采用了不同的上機操作形式并分別進行考核,采用的指標為各不同實訓教學方法下的實訓考核成績。學生基本能力方面主要指制單操作中涉及的非制單操作技能,如打字速度和專業外語水平等,論文采用打字速度成績和專業外語考試成績作為研究指標。學習態度方面如學生是否用心聽講,復習和出勤情況等方面,由于聽課效果考核不便,所以論文僅考核了復習和出勤情況,指標為課外作業成績和出勤率。
設X0為單證實訓期末考核總成績,X1為理論考核成績,X2為上機實踐相結合訓練形式的階段考核成績,X3為采用上機實踐和結合校內實訓平臺模擬操作的階段考核成績;X4為課外作業成績,X5為打字速度,X6為出勤率,X7為專業外語成績。
為對比研究影響因素,對二個班級采用了不同的實訓教學方法,分別為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訓練形式和直接上機操作的形式,考核指標和成績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三、灰關聯度計算
由于原始數據量綱不統一,需進行無量綱處理,即將各指標原始數列中各列的值除以總成績指標中各列的值,處理后的數據分別代入式(1)中進行計算,將計算結果再代入式(2)中進一步計算,得到上機實踐訓練形式和上機實踐加校內實訓平臺模擬操作相結合兩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總成績與各影響因素間的灰關聯度分別如表3,表4所示。
四、灰關聯度與教學影響因素分析
從表3可見在上機實踐訓練形式下,單證實訓期末考核總成績受各個影響因素影響程度不同,其灰關聯度排序為:X0(δ2)>X0(δ7)>X0(δ4)>X0(δ6)>X0(δ1)>X0(δ5),即各影響因素按影響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為:①實訓教學方法;②專業外語;③課外作業情況;④出勤率;⑤基礎理論;⑥打字能力。
從表4可見上機實踐加校內模擬操作實訓形式下,灰關聯度排序為:X0(δ3)>X0(δ6)>X0(δ7)>X0(δ5)>X0(δ1)>X0(δ4),即各影響因素按影響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為:1.實訓教學方法;2.出勤率;3.專業外語;4.打字能力;5.基礎理論;6.課外作業情況。
可見,不論哪種教學方法,實踐訓練都最為重要,在有校內模擬操作訓練時,出勤率對成績影響很大,而課外作業影響最小,沒有校內模擬操作時,課外作業就顯得很重要,說明校內模擬操作是個很重要的環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若沒參加該訓練,就得通過課外作業來理解單證理論和熟悉操作;專業外語水平對制單成績影響也很大,它能影響學生對信用證的理解和制單速度;打字能力對制單成績也有影響,主要是影響速度;結果顯示理論考核成績影響不大,但實際上基礎理論對制單水平影響應該是很大的,分析認為這是由于每次實訓前都先結合實訓內容復習了基礎知識,使得理論考核成績顯得影響不大了,所以實訓前復習基礎知識很重要。
五、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1.采用灰關聯度分析法研究影響“單證實訓”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是可行的,并具有較好的效果;
2.“單證實訓”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熟練掌握單證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3.在實訓平臺上進行模擬操作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較好的訓練形式,在教學中應加以重視;
4.若沒有實訓平臺模擬條件,應更加重視課外作業;
5.專業外語水平對制單能力有很大影響,要在課前督促學生加強學習,特別是對信用證內容要非常熟悉;
6.專業基礎知識和打字能力是制單的基本功,要注意在平時進行積累。
參考文獻:
[1]葉鵬.灰色系統理論在教育評價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5:17-191.
[2]邵珠艷,孔繁之,魏曼莎.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3):1901.
[3]鄧聚龍.灰色預測與決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6.
關鍵詞: 灰色理論; 股指預測; 系統; MATLAB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8-38-02
0 引言
近年來,股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股價指數是衡量股票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指標,股指預測成為越來越多學者研究的焦點[1-5]。灰色理論具有樣本少、訓練快、預測精度高等特點[6],許多研究都使用灰色理論對股指進行預測[4-5]。本文使用MATLAB設計并實現了一個股指預測系統,該系統以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歷史數據[7]為樣本,首先用MATLAB軟件擬合了上證指數每月月底收盤價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從宏觀上把握上證指數的變化范圍和規律,接著用灰色模型對上證指數進行中短期預測,實現對未來半年和未來6天的上證指數的預測。仿真實驗表明該算法是有效的,預測誤差小。
1 灰色預測模型的建立
本系統對股指進行了兩種預測:未來半年的月底數據預測和未來6天的每日數據預測。
1.1 對月底數據進行預測
由最小二乘法相關知識及MATLAB軟件可得發展系數a和灰作用量b為:a=-0.0053665,b=2373.5081。
將得到的發展系數a和灰作用量b值代入灰色預測模型:
1.2 對每日數據進行預測
選取2013年2月19日到2013年3月20日的上證指數每日收盤價22個數據作為樣本數據,對每日的數據進行預測。其中將2013年2月19日到2013年3月12日的16個數據作為訓練數據,將2013年3月13日到2013年3月20日的6個數據作為檢驗數據。其預測過程與1.1節相同,得到的每日數據預測的灰色模型如下。
2 灰色預測模型的檢驗
2.1 對月底數據的灰色模型進行檢驗
根據公式⑴的灰色預測模型對上證指數中從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底的6個數據進行灰色預測檢驗,得出6個上證指數數據預測及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4 結束語
本系統使用當前流行的預測算法灰色模型和神經網絡對上證指數進行預測,并使用MATLAB進行實現。通過仿真實驗說明算法是有效的,預測誤差小。該系統使用灰色模型對上證指數進行中短期預測,可以預測未來半年和未來6天的上證指數。界面簡潔,易操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本系統僅限在預測時期的國內金融市場現狀不發生較大變化情況下的預測,現實中影響股指的因素很多,怎樣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是我們以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孫彬,李鐵克,張文學.基于GD-FNN 的金融股指預測模型[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7(9):3272-3278
[2] 李佳.多因素線性回歸模型對股指預測作用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MBA論文,2011.
[3] 王汝,芳田業鈞.消費者信心指數與股票市場收益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9.23(12):22-26
[4] 吳朝陽.基于GM(1,1,μ,ν)模型的股指預測[J].計算機技術與自動化,2010.29(3):113-116
[5] 鄭斯日古楞.灰色神經網絡在股票價格預測中的應用[J].計算機仿真,2012.29(2):382-385
摘要:論文以西部礦業為例,結合資源型企業特點,嵌入生態影響因素,重新構建與客觀區位環境相適應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選取企業2011―2014年度數據為訓練樣本,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各項指標的優劣進行評價得出,論文構建的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關聯度較高。以企業2015年度數據為檢驗樣本,發現企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環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針對性的績效管控對策。
關鍵詞:灰色關聯度分析法 資源型企業 績效評價 管理控制
根據全國的主體功能區規劃,青海屬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兩屏三帶”生態地區,生態地位特殊。資源型企業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企業,其社會責任具有明顯異于其他類型企業的特征,但目前資源型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問題較為突出,由此引發的生態問題也給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論文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以西部礦業為例,嵌入環境因素來重新構建生態脆弱地區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企業綜合考慮企業發展的環境影響和經濟影響,自覺維護生態秩序,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形成資源型企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長效機制。
一、理論基礎
(一)生態經濟理論
傳統經濟學注重資源所能創造的價值而忽視了資源過度開發使用帶來的外部經濟性,對自然資源肆意消耗的成本費用由環境“買單”的后果是造成各種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而企業自愿買單的結果就是污染治理支出,被動埋單的結果則是受到有關環保監管部門的處罰,最終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失的同時名譽受損。自黨的十將生態文明建設并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以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實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新部署。生態文明時代下,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顯得尤為迫切。事實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協調可以保證經濟的良性發展。生態經濟理論旨在協調生態、經濟兩者間的相互關系,主張堅持走生態發展的道路,明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對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鼻祖Freeman給利益相關者下了一個日后成為經典的定義:“一個組織里的利益相關者是可以影響到組織目標的實現或受其實現影響的群體或個人”。可見Freeman是從廣義的角度來定義利益相關者的概念。
當代企業具有經濟、生態、社會三重屬性,因此績效評價的價值導向應當是包含企業三重屬性的廣義利益相關者價值取向,這里廣義利益相關者是包含了企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后代利益相關者、社會利益相關者、生態利益相關者等,而對于后代、間接利益相關者,企業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創造直接影響著他們以及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二、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西部礦業為例
(一)資源型企業概念界定
資源是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有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之分,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資源型企業是通過占有自然資源,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或以自然資源為主要投入,輔以后續加工,盡可能利用區域內存在的自然條件,依靠資源的消耗實現成長,最終以盈利為目的,具有法人資格,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盈利性經濟實體。
(二)西部礦業簡介
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礦業)是青海省一家以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為主業的大型礦業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銅、鉛、鋅、鋁、鐵等基本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磷礦的采選、冶煉、貿易等業務。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公司逐漸形成了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以發展民族經濟為己任的資源型大型礦業集團公司。
(三)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現有績效評價體系沒有考慮資源型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不能有效激勵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本文以西部礦業為例,根據企業獨特環境特點及企業性質,嵌入環境因素,引入生態收益有關指標,結合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重新構建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全面考核企業的經營績效。具體指標體系設計如表1所示。
三、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西部礦業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本文選取青海省資源型上市公司――西部礦業為樣本,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通過計算各指標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之間的關聯度,進行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優劣的評價。
(一)灰色關聯度分析法介紹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分析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優劣水平,即對各績效評價指標進行排序,分析各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的接近程度,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越接近,其關聯度就越大。其中關聯度最大的評價指標為最優。
(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西部礦業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1.數據選取。本文選取西部礦業2011―2014年度的財務與非財務數據,財務信息來源于和訊網披露的年度報告,非財務信息主要依靠實地調研和閱讀企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取得(見下頁表2)。
2.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見下頁表3)。
3.計算絕對差值OX0(k)-Xi(k)O。結果見下頁表4。
min minOX0(k)-Xi(k)O=min(0.0700,0.0300,0.3445,0.0400,14.8700,17.6400,0.0055,0.0375,0.4800,0.7500,0.3598,0.2856,6.2300,0.2356,0.4966,0.2441)=0.0055為兩級最小差;
max maxOX0(k)-Xi(k)O=max(0.9300,0.9700,0.8900,0.9600,15.2361,18.2666,0.1235,0.2000,0.8111,1.1100,0.3774,0.7300,7.3614,0.8200,1.0004,0.9819)=18.2666為兩級最大差。
4.計算關聯系數。利用公式ξ0i(k)=[min min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 [OX0(k)-Xi(k)O+ρ max maxOX0(k)-Xi(k)O],ρ取0.5,求得共計4×16個關聯系數ξ0i(k)。
5.計算關聯系數均值。
利用公式roi=(1/n)ξ0i(k)計算每個指標的關聯系數均值,結果見表6。
6.結果評價。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知,除A21(存貨周轉率)、A22(應收賬款周轉率)兩個指標與企業績效的關聯度小于0.5外,其余指標與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均大于0.5,指標關聯度大于0.5的比重為87.5%(14/16=0.875),說明構建的指標體系能有效地評價企業的績效。
16項指標按其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A23>A31>A14>A34>A12>A11>A43>A41>B21>A13>A32>B11>A33>A42>A21。其中,指標A23(總資產周轉率)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最高(0.9942),A31(現金比率)次之(0.9888),A14(銷售生態收益率)排名第三(0.9645),指標A22(應收賬款周轉率)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最低(0.3365)。
突破傳統的企業績效財務指標評價體系,本文構建的4個財務指標――凈資產生態收益率(A11)、總資產生態收益率(A12)、銷售生態收益率(A14)、生態收益增長率(A42),2個非財務指標――排污成本率(B11)、環保投資率(B21)與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度分別為0.9565、0.9597、0.9645、0.56661、09234、0.9487,均大于0.5,且除了生態收益增長率外,其余指標與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度均高于0.9,因此,本文在傳統的企業績效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基礎之上,根據西部礦業所處環境的特點,構建的6項績效評價指標與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較高,這6項指標的引入對于提高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有很強的效果性。
由表7可以看出,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關聯程度最高的指標A23(總資產周轉率)高于參考值,說明西部礦業在2015年度總資產管理能力提升。除反映企業資產管理能力的三項指標:A21(存貨周轉率)、A23(總資產周轉率)、A22(應收賬款周轉率)外,其余各項財務指標比率均小于參考值,西部礦業應在日后的經營管理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污染治理能力及環保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企業在績效考評方面除了對財務指標進行考量外,也應注重污染控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指標考量。
四、西部礦業績效管控對策
本文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之上,嵌入環境影響因素,引入生態收益有關指標,重新構建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發現構建的4個財務指標(凈資產生態收益率、總資產生態收益率、銷售生態收益率、生態收益增長率)和2個非財務指標(排污成本率和環保投資率)在企業2015年度的比率均低于參考值,故針對西部礦業績效管控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強化環保力度
環保投資力度體現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與企業績效成果緊密相關,因此,對于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的資源型企業而言,強有力的環保舉措不僅能為周圍環境的良好勢態做貢獻,而且也能為企業贏得正面的社會形象,這部分不可量化的收益作為一筆無形財富帶來企業績效的提升。
(二)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費是企業為污染排放量買單的結果,且污染控制能力與資源型企業績效高度相關,因此,企業首先應嚴格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等,全面履行環境保護職責,通過加強基礎管理,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監督管理,全面督進節能減排工作,深化隱患排查與治理,有效控制事故風險。其次,企業內部可以建立《環境保護獎懲制度》《環境保護責任制管理制度》《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來督促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和義務。再次,企業可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員工參加環保設施管理知識培訓、環境監測知識培訓、總量控制排污監督管理及污染控制新技術培訓等,以提高環保崗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管理水平及環保意識。最后,應鼓勵重度污染型企業持續推進污染治理工作,如企業可通過引進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和設備、建立重點污染防治工程、持續加大環境治理投入等措施來減少污染排放。
(三)重視生態收益指標
在對資源型企業進行績效評價的過程中,財務指標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將財務指標中的傳統會計收益指標替換為更為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生態收益指標,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資源型企業的經營成果,準確分析資源型企業的財務風險,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在損益表中計算經營成果時,只有將企業對環境影響的耗費作為收入的減項反映,才能客觀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只有在負債總額中加上企業因對環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環保負債額,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率,準確分析資源型企業的財務風險。利用生態收益指標及時揭示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信息,從社會的角度而不是僅僅從企業的角度來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
五、結語
本文以西部礦業為例,以生態經濟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通過嵌入環境影響因素,在傳統財務指標的基礎上重新構建與客觀區位環境相適應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以西部礦業2011―2014年度數據為訓練樣本,2015年度數據為檢驗樣本,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進行分析后發現,論文構建的4個財務指標和2個非財務指標與企業績效評價結果關聯度較高。在分析企業2015年度財務比率時發現,企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污染控制能力及環保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故針對企業出現的情況提出相應的績效管控對策。
論文在構建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在修繕傳統的財務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只引入了兩個非財務指標,因此指標尚不夠全面,存在局限性,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由于信息收集存在一定的難度,論文以西部礦業2011―2014年度數據為訓練樣本,2015年度數據為檢驗樣本,樣本數據量過小,以期在之后進一步的研究中通過實地調研獲取更多企業信息。且論文選擇灰色關聯度分析法來衡量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優劣,在方法選擇上過于主觀,需進一步考證方法的科學性。X
參考文獻:
[1]Freeman,R.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2]遲春潔,蔣景楠.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內容和構建思路[J].技術經濟,2006,(02):5-7.
關鍵詞:八道灣下段煤層沉積特征,工作與研究,含煤,指導深部找煤
阜康市煤圈溝井田位于新疆阜康市東南18公里處的煤圈溝一帶。行政區劃隸屬阜康市三工河哈薩克族鄉管轄,地理坐標:東經:88°05′04″~88°08′21″,北緯:44°03′39″~44°05′27″。中心地理坐標:東經:88°06′42″,北緯:44°04′33″。
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本次工作中充分運用沉積旋回的理論,不僅達到了提高勘探程度的目的,而且糾正了以往對深部無煤的認識,在八道灣組下段找到了厚煤層,極大地提高了工作區煤炭儲量,為井田將來提升井型提供了充分的地質依據。
1、地質特征
1.1、區域地層
研究區位于中新生代烏魯木齊山前拗陷的東段,博格達復背斜弧形推覆體北側,區域地層以F1(水磨溝—李家莊斷層)為界,以南屬北天山地層分區博格達地層小區,斷層以北屬準噶爾地層分區吉木薩爾地層小區,西至烏魯木齊,向東經米泉、阜康到吉木薩爾,呈東西向不規則狹長地帶。區域地層有晚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見表1-1。
表1-1 區域地層簡表
地 層 系 統 厚度 (m) 按觸 關系 巖性特征 界 系 統 群 組 符號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統
Q4dl Q4apl 0~10 假整合 不整合 斷層 整合
在山前平原及河床及兩側分布,為礫石夾砂土、亞砂土與亞粘土層。 新近系 上中新統 昌吉河群 Nch 345.50 河流相沉積,為礫巖、砂質泥巖。 中生界
白堊系 上統 東溝組 K2d 75~156 為河流相沉積,灰棕色、紅褐色砂質泥巖,含石膏脈,底部為灰紅色礫巖。 下統 吐谷魯群 K1tg 110~210 為河湖相沉積,深紅色、夾灰綠色薄層泥巖,底部有為粗砂巖或礫巖。 侏羅系 上統 齊古組 J3q 402.7 河湖相沉積,為粉砂巖、泥巖。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 中統
【關鍵詞】 信息管理; 數據建模; 模糊集合; 灰色系統
一、會計建模理論與方法述評
為了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數學家、法學家、工程師等參與會計理論的研究,使會計程序進一步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許多環節。會計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也越來越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之中。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技術的模型化,也成了未來會計發展的基本趨勢。但任何定量化的核算都是以充分的定性分析的結論為依據的。
在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技術的模型構造中,筆者按這些技術在會計領域中應用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會計核算技術模型和會計管理技術模型兩大類。會計核算的技術模型主要針對存貨計價、資產折舊、利息計算、票據貼現、債券攤銷、債券發行、股票計價、成本計算等內容。這些內容在初、中級會計中得到詳細的解讀。會計管理的技術模型主要針對成本的性態分析、完全成本的計算、變動成本的計算、標準成本的計算、盈虧平衡分析、存貨管理、質量成本分析、經營杠桿分析、敏感性分析、模擬技術、網絡技術、投入產出、相關分析、線性規劃、影子價格、價值工程、排隊管理、動態規劃、經營預測和管理決策等內容。這些內容在中、高級會計中作了系統的構造和分析。
對于一個具體的問題,究竟選擇構造什么樣的模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任何模型都要經過檢驗才能判定其是否合適,是否合格。只有通過檢驗的模型才能用以科學的估計和預測。在社會經濟系統中,人們通常遇到的問題是信息不完全(可能是參數信息不完全、結構信息不完全、關系信息不完全、運行行為信息不完全)的情況。如果掌握的數據不明確或者缺乏,那就難以建立確定的完整的模型。會計核算技術和會計管理的量化模型,大多是數理統計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嚴重不足是:1.要求大樣本;2.要求樣本有較大的分布規律;3.計算工作量也都較大;4.還可能出現量化的結果與定性分析的結果不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以下筆者選擇了現代數學的兩種不確定性理論:模糊理論和灰色理論,并對其在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中的應用作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二、會計管理的模糊評價模型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扎德教授在1956年,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模糊集合》,標志著模糊學的誕生。他在論文中引進了模糊集合這個概念。為了描述某個對象是否屬于某個模糊集合,他用了0到1之間的數來表示它的隸屬程度,而不是普通集合中有十分明確的界限。普通集合對于給定的隸屬只有兩個:屬于為1、不屬于為0,模糊集合可以在1和0之間連續取值,用隸屬程度表示研究對象屬于某一模糊集合的種種狀態。
模糊評價模型是對事前難以確定的目標的模糊性用定量的方法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可用于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各個方面。
“模糊”(FUZZY)現象的特征是:概念本身沒有十分明確的外延,一個對象是否合乎這個概念沒有確定。如大、中、小;好、中、差;宏觀、中觀、微觀。由于客觀事物存在模棱兩可的現象,因而對這些事物就沒有辦法精確,過于精確了反而模糊,適當的模糊反而精確。研究模糊性問題不能用經典數學的分析方法,而要用模糊數學的分析方法。
筆者以會計信息質量的綜合評價為例,來說明構造模糊評價模型的基本原理。因為評價會計信息質量的綜合指標還僅僅是理論上存在的一個評價標準。通常用到的綜合指標是會計信息集合所產生的凈收益。即使用會計信息集合產生的決策價值大于獲得會計信息集合的成本之間的差額。這一指標既不符合實際,也不便于操作,而是需要將其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一些更具體且更易判定的質量標準。例如,反映會計信息質量的具體指標可用:1.真實性;2.相關性;3.可比性;4.一致性;5.及時性;6.明晰性;7.重要性;8.成本性等,也可以從其他方面來衡量。但每一項會計信息的質量指標僅反映了會計信息在某一方面的質量特征;一項指標好,并不能說明會計信息就好,一項指標差,也不意味著會計信息就差。但畢竟不能用一個具體的指標來直接反映會計信息質量的綜合狀況。然而,單項質量指標為我們提供了改進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途徑,即通過采取措施來提高單項質量指標。以下筆者就借用模糊數學來綜合評價會計信息集合的優劣。
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可以從各單項指標入手,制定各種改進方案。例如,改進計提折舊方法,以提高準確性;進行物價調整以提高相關性。但綜合評價的原理還給我們以下不同的啟示:
第一,某項質量指標的改進,可能會引起其他單項指標的降低,但只要其邊際決策價值大于邊際成本,則這項改進便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這是值得采用的。比如某項質量指標的改進可以增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同時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只要這種做法更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則是應予肯定的。
第二,對于某一單項指標,如果任何改進方案的邊際決策價值都不大于邊際成本,則該指標在目前條件下已經達到最優。這說明改進后對決策并無多大幫助,即邊際決策價值為零,但會計信息的提供是需要成本的,因此該改進是無益的。
第三,某一單項指標的重要性是變化的。會計信息集合的邊際決策價值越是大于邊際成本,則該項指標對整個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越大,從而也就越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最重要的單項質量指標,也是我們首先應予改進的質量指標。
綜合而言,模糊評價法的優點是評價準確,能把定性問題化為定量模型來分析,使分析結果有一定的說服力;缺點是分析人員需要較高的數學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
三、會計數據的灰色動態模型
灰色動態模型是依據華中工學院鄧聚龍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統理論建立的數學模型。建模是灰色理論的核心,灰色建模克服了傳統建模要求數據完整、信息明確、分布典型有規律等缺陷。灰色建模可以在“少數據、少信息、任意分布”的條件下,直接將離散的時間序列轉化為微分方程,建立起能描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許多抽象系統發展變化的動態模型。系統建模主要是通過數的生成或序列算子作用,尋找其規律;然后根據灰色理論的建模思想完成系統建模的。
灰色建模與預測的應用表明,灰色系統理論是在“小樣本”、“貧信息”和“不確定”的條件下建立的。同傳統的數據建模與應用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
(1)用灰色數學來處理不確定量,使之量化。在數學發展史上,傳統的經典數學是建立在決定論框架內的分析數學。隨后又產生了用隨機變量和隨機過程來研究事物的狀態和運動的概率數學。模糊數學的出現,與其說提供了一個實用工具,倒不如說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讓我們能有機會去評價似是而非的一些問題。我們不再使用明確的邏輯判斷,去說“是”或“否”,而是使用一個逼近于某個屬性的特征數值。模糊數學研究那些沒有清晰界限的特殊事物,而灰色系統理論則認為不確定量是灰數,用灰色數學來處理不確定量,同樣能使不確定量予以量化。
(2)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尋求系統的運動規律。研究灰色系統的關鍵是如何使灰色系統白化、模型化、優化。灰色系統視不確定量為灰色量。提出了灰色系統建模的具體數學方法,它能利用時間序列來確定微分方程的參數。
(3)灰色系統理論能處理貧信息系統。灰色預測模型只要求較短的觀測資料即可,這和時間序列分析、多元分析等概率統計模型要求較多資料很不一樣。因此,對于某些只有少量觀測數據的項目來說,灰色預測是一種有用的工具。
綜上所述,利用灰色動態模型研究會計管理等問題,能使會計中許多抽象的問題實體化、數量化;將變化規律不明顯的情況,找出規律,分析其變化。通過分析揭示系統發展的優勢、劣勢、潛力、危機,以作出正確決策。但是這種方法要求使用人員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并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
[2] 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 張鳴,張艷.企業財務預警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4] 翟立林,周士高.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關鍵詞:灰色系統;灰聚類;航空物流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iming at aviation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re business identifying problem,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y clustering theory, then the identifying model of grey clustering for the probl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grey cluster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t last, a typical simula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llustrate its validity and applicability.
Key words: grey system; grey clustering; aviation logistics
企業核心業務的識別是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之一,對航空物流企業而言更加重要。首先,目前我國航空物流企業發展規模急劇膨脹,業務量高速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快速擴張與所需資源無法滿足的矛盾;其次,物流的功能較多,在市場擴張的同時,部分航空物流企業盲目實行多元化經營,造成企業核心業務不明,綜合競爭力受到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航空物流企業必須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能帶來更多收益的業務和環節,因此,如何識別其核心業務以加強競爭能力進而在快速擴張和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日益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其中航空物流企業核心業務的識別方法研究是熱點之一。
目前對航空物流企業核心業務的識別方法主要是定性識別法和定量識別法。定性識別法主要從企業的市場地位、營銷能力、企業文化、發展歷程和擁有的資源來判斷分析,雖然直觀明了,但主觀性較強,在重大決策時很難應用,一般僅作為輔助決策手段。定量識別法有模糊決策法、過程分析法、基于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法等方法[1-3],這類方法客觀性強,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但所需資料和歷時數據多,并且需要標桿企業作為參照組,而我國物流業作為一個較新的行業,普遍存在發展時間短、擴張速度快、統計資料不健全等情況,因此該方法也不能十分完美地滿足實際需要。本文引入灰聚類理論,試圖在數據量缺乏的情況下較為科學地識別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
1 灰聚類決策的原理
灰色系統理論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確定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對“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開發,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行為、演化規律做出分析判斷[4]。社會經濟系統是典型的灰色系統,其發展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含了一些難以量化的不確定性因素。在對社會經濟系統的評價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決策對象資料收集難度大、數據有限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正如本文前述所說,采用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難以奏效,而灰聚類決策則提供了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它不僅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確定因素對于評價結果所造成的誤差,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可以避免現有大多數量化方法要求大樣本和樣本有較好的分布規律、計算工作量大、出現的結果與定性分析結果不符等問題。
灰色聚類評估是灰色理論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根據灰色關聯矩陣或灰數的白化權函數將一些指標或對象聚類成若干個可定義類別的方法,一個聚類可以看作是屬于同一類的對象的集合[5]。灰色聚類按照聚類對象可以分為灰色關聯聚類和灰類白化權函數聚類。灰色白化權函數聚類主要用于檢查觀測對象是否屬于事先設定的不同類別,以便為決策提供判斷支持。其決策過程如下:
4 結 論
處于高速擴張期的航空物流企業核心業務范圍的識別是企業遇到的戰略決策內容之一,關系企業的發展和生存,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灰聚類決策的特點能夠適應目前部分物流企業由于成立時間短而造成的歷史數據資料不健全的狀況,可以根據企業的小樣本統計資料做出的較為客觀的決策結果。該方法中評價指標聚類權的設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但該方法作為物流企業的輔助決策手段,有其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寶友. 企業核心業務與績效相關性研究――基于我國21家上市物流公司的實證[J]. 統計研究,2008,25(4):33-39.
[2] 張寶友. 基于AHP/DEA方法的物流企業核心業務測度研究[J]. 生產力研究,2008(10):111-113.
[3] 胡政瑩. 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業務參考模型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9.
[4] 鄧聚龍. 灰預測與灰決策[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5] 劉思峰,等.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 張岐山. 灰聚類分析結果灰性的測度[J]. 中國管理科學,2002,10(1):54-55.
關鍵詞:可拓評價;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董非(1982-),男,江蘇常州人,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講師;尹必峰(1975-),男,江蘇泰州人,江蘇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江蘇鎮江21201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Y200705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1-0099-03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本科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對高校本科實踐教學質量水平的檢驗。[1]目前,國內高校在對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時大多仍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即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是由指導老師、評閱人和答辯小組三方面成績簡單加權平均得到,對于一些很難量化的定性指標,評價時主觀性過強,缺乏科學統一的評價依據;此外,在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有疑義時往往是由幾位專家討論確定,缺乏說服力。因此,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進行科學、客觀、統一的評價是當前我國各高校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據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特點,建立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多級評價體系,提出一種基于多級可拓的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并結合具體實例闡述該方法的應用過程,并對該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進行分析。
一、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
1.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特點
工科專業不同于其他學科專業,其畢業設計(論文)的特點通常表現[2]為“一人一題”,以工程實際或模擬設計為主要研究內容,采用常規或現代設計方法和手段展開研究,研究內容緊密圍繞學校、生產企業、科研院所以及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主要成果形式包括工程設計圖紙、三維CAD軟件建立的參數化模型和虛擬裝配結果以及用CAE軟件進行的工程設計分析等。
2.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多級評價體系
針對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特點,結合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標準,筆者制定了與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相應的質量評價細化指標,并綜合考慮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三者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審視角度不同,建立了如圖1所示的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多級評價體系。
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多級可拓模型
可拓評價[3]是以可拓學和物元理論為基礎,將要評價的對象視為物元,通過物元分析確定評價的不同等級,然后利用關聯函數計算和劃分各待評價對象隸屬等級,相對客觀地實現待評價對象的分類排序,進而明確待評價對象的質量水平。可拓評價與層次分析法[4]、灰色聚類法[5]等其他評價方法相比,能夠減少人為因素對評價預測結果的干預,規范性好,具有簡捷、嚴密的特點。經查閱大量資料發現,可拓評價方法在教學質量管理、命題質量綜合評判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應用[6],但鮮有將可拓評價運用到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中的報道。
1.物元可拓模型
在物元分析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由事物M、特征C和量值X組成,記為R=(M,C,X)。[3]
(1)待評物元矩陣的建立。對于待評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系統,將待評指標的相應數據用物元模型來描述,記事物P0為待評對象;Xi為P0關于Ci的量值(i=1,2,…,m,m為指標個數)。
(2)經典域物元矩陣的建立。假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等級分為n級,記Moj為第j級別的事物,令表示級別為j第i個指標Ci的量值域(j=1,2,…,n)。
(3)節域物元矩陣的建立。節域為各指標對應的所有取值范圍,記Muj為物元系統中級別的全體,令表示第i個指標Ci全部等級的量值范圍。
(4)關聯度函數的構造。根據物元理論,定義待評畢業設計(論文)評價指標i關于等級j的關聯度函數為:
(1)
其中
式中,為關聯度,為第i個評價指標關于等級j的關聯度。
(5)各級指標權重的確定。由圖1可知,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包含多個層次,且每個層次所含的評價指標很多,為此在進行綜合評價時低一層指標對其上一層指標的影響作用(即權重)是不相同的。本文在確定各級指標權重時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具體為針對子指標層中各項指標,由于其數據豐富,可充分挖掘原始數據本身蘊涵的信息,采用熵權法;對于其余各級指標,由筆者任教學校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標準加以確定,詳見表1所示。熵權法是指根據各子指標提供的有用信息量確定各子指標的權重。
第i項子指標的熵權計算公式為:
(2)
其中
式中,為第i項子指標的熵權,m為指標個數,n為等級數。
2.多級可拓綜合評價思路
多級可拓評價基本思路為:首先計算子指標層各指標的關聯度矩陣,根據熵權法確定子指標層對于指標層中各指標的權重系數ω,將ω與相乘得到指標層關聯度矩陣,再由表1給定的指標層對準則層的權重α與相乘得到準則層關聯度系數,依次類推,逐級計算直至目標層,得到目標層關聯度矩陣。
若滿足,則認為畢業論文質量綜合評價屬于等級j。
(3)
其中
式中,j*為目標層即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總評的級別特征值,即屬于某評價等級的程度。
三、案例分析
以筆者任教學校2010級某學生畢業設計為例,介紹其多級可拓綜合評價過程,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1.經典域、節域和待評物元的確定
本文將畢業設計(論文)綜合評價質量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級,依次賦值為1、2、3、4、5;與各等級對應的經典域分別為[0.9,1]、[0.8,0.89]、[0.7,0.79]、[0.6,0.69]和[0,0.59],指標對應的節域均為[0,1]。該學生子指標層下各指標得分見表2所示。為了方便,將子指標層下各指標得分進行歸一化處理。
2.子指標層指標對指標層指標權重系數的確定
在確定子指標層指標對指標層指標權重時采用的是熵權法。下面以“指導教師評分”子指標層指標對指標層指標權重為例。
由式(5)和式(6)計算得知,“指導教師評分”下子指標層指標對指標層指標權重向量分別為:
注:表示指標層第i個指標下各子指標的權重向量。
3.多級可拓評價
通過計算,該學生子目標層及目標層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見,該生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評價為1級,屬于優秀;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評價均為2級,屬于良好;最終該生畢業論文質量總評成績為2級,屬于良好。表中數據為負,表示關聯度不屬于該質量等級以及不屬于該質量等級的程度;數據為正,表示關聯度屬于該質量等級以及屬于該質量等級的程度。進一步,由式(8)計算可知,該生質量總評綜合關聯度特征值j*為2.029,數值更趨向于2,表明該生畢業論文成績更偏向良好級別。
四、結語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本文將多級可拓綜合評價的方法引入工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中,建立了基于可拓評價理論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各級指標的特點采用不同方法確定指標權重,逐級計算,直至確定目標層與各評價等級的關聯度,明確評價結果。實例計算表明,該方法不但能評定出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等級,而且能從不同的審視角度反映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優劣,提高了評判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故該方法在評價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方面是有效且可行的,具有較強的推廣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孟梅等.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論文質量管理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1):83-86.
[2]徐曉美,張永輝.工程設計類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42-43.
[3]蔡文,楊春燕,林偉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4]韓瑞娜.模糊層次分析法與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的數學建模[J].科技信息,2011,(5):186,401.
關鍵詞:灰色層次分析法;逆向物流;綠色度
中圖分類號:F713.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reverse logistics. At pres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evere resource situation forced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ai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green logistics and reverse logistics,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Green Reverse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green reverse logistics.
Key words: GAHP; reverse logistics; green degree
0 引 言
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向輕型化、服務化、綠色化轉變,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環保要求的提高,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都要求企業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企業要想在各種約束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必須關注物流的各個環節,特別是逆向物流。本文依據逆向物流以及綠色物流的基礎理論,構建逆向物流綠色度評價體系,并結合灰色評價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的理論知識,建立灰色層次模型,最后通過實例驗證該模型的求解過程。
1 構建逆向物流綠色度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根據逆向物流的特點,從定性角度對逆向物流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建立了三層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2 構建灰色層次模型
2.1 制定指標等級準則,確定指標權重。將評價指標V■劃分為非常好、很好、好、一般、不太好五類,分別賦予9、7、5、3、1分。并通過專家打分來確定評價指標U■和V■的權重,假設一級評價指標U■的指標權重集A,二級指標V■的指標權重集
A■。
2.2 運用專家評分法構建評價樣本矩陣。依據制定的等級評分標準,組織P位專家,對綠色度影響因素進行打分,將第K位專家對評價指標V■的評分記做d■,得到評分矩陣D。
2.3 確定評價灰類。將灰類分為5個等級,評價灰類序號用N表示,其相應的灰類及白化權函數如下:
N=1,灰類“優”,灰數■■∈[0,9,∞),白化權數f■=■
N=2,灰類“良”,灰數■■∈0,7,14,白化權數f■=■
N=3,灰類“中”,灰數■■∈0,5,10,白化權數f■=■
N=4,灰類“差”,灰數■■∈0,3,6,白化權數f■=■
N=5,灰類“很差”,灰數■■∈0,1,2,白化權數f■=■
2.4 計算灰色評價系數。灰類評價系數x■=■f■d■(公式1),對于指標V■,各個評價灰類的總灰類評價系數x■=■x■(公式2)。
2.5 計算灰色評價權向量及權矩陣。所有評價專家就評價指標V■,主張第e個評價灰類的灰色評價權r■=■(公式3)。考慮到灰類有五個,便有評價指標V■對于各個灰類的灰色評價權向量r■=r■,r■,r■,r■,r■。從而得到V■所屬指標U■的各個評價灰類的灰色評價矩陣R■=r■,r■,r■,…,r■■。
2.6 計算U的灰色綜合評價向量。二級評價指標結果記為B■,其中B■=A■*R■=b■,b■,b■,b■,b■(公式4)。由V■的評價結果得到一級評價指標U■的評價灰類權矩陣R=B■,B■,…,B■■。
2.7 對W做綜合評價。根據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向量A及其評價灰類權矩陣R=B■,B■,…,B■■,然后對其做綜合評價,其評價結果記為B=A*R=b■,b■,b■,b■,b■(公式5)。設將各評價灰類等級按“灰水平”賦值,則各評價灰類等級值化向量C
=9,7,5,3,1,然后按照W=B*C■,計算綠色度值W,根據W的大小,對照灰類等級,判斷綠色度的優良。
3 實例分析
應用以上模型,對長沙市某電子產品制造企業逆向物流綠色度進行了評估,應用層次分析法可以得到一、二級評價指標權重向量A=0.35,0.32,0.09,0.13,0.11,A■=0.25,0.25,0.5,A■=0.4588,0.0599,0.3989,0.0824,A■=0.2127,0.3291,0.4582,A■
=0.3579,0.4501,0.1229,0.0691,A■=0.1865,0.1265,0.6870,然后依據長沙市物流行業相關專家打分矩陣,結合公式1至公式4可以得到一級評價指標灰色矩陣:
R=■
由公式5可得該逆向物流系統的綜合評價B=A*R=0.1971,0.2516,0.2801,0.1814,0.0740,等級化向量C=9,7,5,3,1,根據公式W=B*C■可得綠色度值W=5.5543。
4 結論分析
在相關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其中資源屬性、環境屬性對綠色度的影響較大,要想提高逆向物流的綠色度,必須要對這兩個屬性中所涉及到的指標進一步加強。經濟屬性與技術屬性對綠色度的影響程度相當。這兩個屬性所涉及到的指標是相互影響的,如:企業沒有專門的逆向物流管理部門,造成回收分散、小批量、價值低的產品物流成本的提高,所以,企業應培訓專門的人才進行協調。社會屬性對綠色度影響最小,但仍然有其重要性,若社會屬性各因素支撐,提高環境、資源、經濟因素等措施的實施不會很順利,效果都不會很明顯。
參考文獻:
[1] 覃菊瑩. 灰色層次分析法—GAHP[D]. 南寧: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 張珊珊,張孝遠. 物流系統綠色度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10(10):67-69.
論文關鍵詞:城市化,生產業,技術創新,灰色關聯分析
一、引言
城市化,也稱城鎮化、都市化,是指經濟要素從農村不斷向城市集聚的過程。關于城市化與技術創新關聯性分析,最早由國外學者普雷德于1966年得出美國在1860年前后發現35個重要城市的人均專利數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1倍。我國近年學界也十分注重兩者的相互作用,如程開明等(2008,2009)先后基于VAR模型和創新中介效應動態分析了中國城市化與技術創新的關聯性,王永鋒等(2007)運用了相關分析、層次分析等對中原城市群9個省轄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做了綜合評價,以上研究都總結出城市化對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的研究多數基于宏觀分析,欠缺對地方區域和行業特征的分析;其次,生產行業對制造業起到了基礎性支持,但至今還沒有對生產行業的技術創新與城市化間關系研究、城市化是否也顯著促使了生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生產業中的各分行業與城市化的密切程度;第三,由于我國生產行業起步較晚,且與城市化關系數據較少,因此現有數據灰度較大,采用數理統計方法難以奏效。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來研究廣州生產業與技術進步的關系。
二、指標、數據和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來源
關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標選擇,本文按照全面性、主導性、層次性、可操行以及數據獲取的可行性原則,并借鑒已有的測度指標體系研究,從廣州信息統計網站中選取了2005~2007年的全市總人口(X1)、非農業人口比重(X2)、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X3)、人均GDP(X4)、第二產業比重(X5)、第三產業比重(X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X7)、在校學生數(X8)、專業技術人員(X9)、萬人擁有醫生數(X10)全市擁有公交車數(X11)和燃氣普及率(X12)。為克服指標權重的人為主觀性以及指標間的信息重疊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并用因子得分計算各年的城市化水平。運用SPSS13.0,分析結果如表1、表2.
表1特征值與貢獻率
公因子
特征值
貢獻率
累計貢獻率
1
9.735
81.123%
81.123%
2
2.265
18.877%
100%
2.實證分析結果
由上可知,城市化水平和各生產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均是量綱化數據,可直接使用。并且以城市化水平為參考序列,整理得如表5
表5城市化水平和各行業技術創新能力
年份
城市化水平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技術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金融業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005
-0.81
1.197
1.204
1.861
1.995
1.205
1.099
2006
-0.05
1.133
1.135
1.059
1.102
1.135
1.115
2007
0.86
1.359
1.366
1.290
1.368
【關鍵詞】城市土地;土地集約利用;影響因素;灰關聯度
0 引言
土地是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給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1]。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銳。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壓力下,土地集約利用任務更加緊迫,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2]。因此,對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已經成為學界探討的熱點話題,同時,土地集約利用研究分析和評述也將是必然要求[3]。
然而,土地利用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導致了目前土地集約利用研究往往只涉及問題的某一個方面,研究目標比較分散,目前多從定義、評價方法和過程角度進行總結,而系統地對土地集約利用影響因素機理分析的研究還比較少[4]。因此,本論文主要從影響土地利用集約水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這三大因素,運用灰關聯相關理論,找出主要影響因素,為土地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一定理論建議。
1 灰關聯算法模型
根據鄧聚龍教授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統理論[5],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可以解決因子間的相對度量,它提供一個對客觀的評價指標權重的方法,也可能來解決數據量較少、信息不完全的問題,灰關聯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1 確定分析序列
確定反映系統行為的特征的參考序列和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序列。反映系統行為的特征的數據序列,稱為參考序列。影響系統得為的因素組成的數據序列,稱為比較序列。
設參考序列(又稱母序列)Y={Y(k)|k=1,2,…,n};比較序列(又稱子序列)為Xi={Xi(k)|k=1,2,…,n},i=1,2,…,m。
1.2 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系統中各因素的物理意義不同,導致數據的量綱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較,或在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因此在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時,一般都要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1.3 計算關聯系數
關聯程度實質上是曲線間幾何形狀的差別,因此曲線間差值的大小可以作為關聯程度的衡量標準。參考序列Y和各比較序列X1,X2,…,Xn,的關關聯系數可以用下式表示。
■
記Δi(k)=Y(k)-Xi(k),則
■
其中ρ∈(0,∞),稱為分辨系數。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區間為(0,1),具體取值可視情況而定。當ρ≤0.5463時,分辨力最好,通常取ρ=0.5。
1.4 計算關聯度
因為關聯系數是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在各個時刻(即曲線中的各點)的關聯程度值,所以它的數不止一個,而信息過于分散不便于進行整體性比較。因此有必要將各個時刻的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值,即求其平均值,作為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關聯度ri公式如下:
ri=■■ξ■(k),k=1,2,…,n
1.5 關聯度排序
關聯度越大,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越密切。如果r1
2 應用研究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土地集約利用,主要是根據有限土地資源自然屬性(土地經濟、生態、適用性)和社會屬性(市場供求關系、城市發展需求、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
隨著人們改造世界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土地承載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土地集約度也自然不同。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城市化的發展也會不同,當然對土地的需求和壓力也會不同,這也產生了不同的土地集約利用度[6]。同時,政府對土地的管理的方式和重視程度也會對土地集約利用有較大的影響[7]。此外,生態因素的影響使得土地集約利用度不會無限增加,對土地集約利用得出了一定要求。因此,本論文將土地集約利用的影響因素分為三類,即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生態因素。然后從三這個因素選取了8個指標來評價土地集約利用度。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集約用度評價指標體系
2.2 數據來源
本文以湖北省的資料數據為例,選取2007年到2012年這6年8個指標的數據,查閱《中國統計年鑒》得表2。
表2 土地集約利用影響因素評價指標數值
2.3 灰關聯度計算
考慮到選取的各個變量的數值單位及其所代表的含義存在差別,因此需要對調查所形成的各個樣本數據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也就是運用EXCEL軟件中每組序列的平均值去除數列中的每個數,得到一個占平均值百分比序列。然后再利用灰關聯計算步驟得影響土地集約利用度的影響因素關聯度,得出如下灰關聯矩陣(表3所示)。
表3 灰關聯度值
灰關聯度分析結果表明,上述9個評價指標對于土地集約利用影響程度不同。城市人口密度關聯度絕對值為-0.2795,小于0.5,說明其對城市利用集約度影響很小,而其它灰關聯度在0.6以上,說明它們對城市集約利用度較大。同時,表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均生產總值、單位面積城市固定資產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排在前三位,表明湖北省土地集約利用度與其密切相關。
3 結語
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見,將灰關聯分析方法用于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篩選,可以從錯綜的眾多的數據中整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結構,符合一定的實際情況。在以湖北省為例的實證分析中,分別代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投入狀況和城市生態建設狀況的的城市人均生產總值、單位面積城市固定資產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是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最直接的推動因素,代表人口聚集程度的城市人口密度對城市集約利用影響極其微弱。
【參考文獻】
[1]何芳.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及其評價[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換光,季凱文.中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3]王蘭英,田艷霞.中國城市土地利用優化研究述評[J].現代城市研究,2004(1):53-56.
[4]邵曉梅,劉慶,張衍毓.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3):86-95.
[5]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17-42.
【關鍵詞】灰色理論;道路地基;沉降;預測;分析
高等公路建設中,地基沉降計算分析與預測是一個難點問題。由于公路土工構筑物等荷載通過基礎或路堤的底面傳遞給地基,改變了天然土層原有的應力狀態,形成新的土體固結和附加三向應力重分布,在應力場作用下地基發生固結沉降。常規的地基沉降計算方法有:分層總和法、有限元法、應力面積法和應力路徑法等。然而,由于公路地基沉陷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地基沉降數據監測的不完全性和灰色性。為建立監測數據的樣本基礎上的地基沉降預測,對地基沉降系統進行全面多因素的分析基礎上,本論文把灰色系統方法引入到地基沉降計算中,將公路地基變形系統作為一個灰色系統,從而避免了公路下方土體系統各影響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變化機理。結合實例,監測數據與灰色方法的預測數據基本吻合,所以該方法適于在公路地基沉降計算中應用。
一、預測地基變形的影響因素
地基土層承受上部構筑物的荷載,必然會產生變形,從而引起地基沉降,當場地土質堅實時,地基的沉降較小,對工程正常使用沒有影響;但若地基為軟弱土層且厚薄不均,或上部結構荷載輕重變化懸殊時,地基將發生嚴重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其結果將使地表構筑物發生各類事故,影響構筑物的正常使用與安全。地基土產生沉降的原因:
(一)地基變形的內因
地基的作用載體是復雜的具有不確定性的巖土體,而這種復雜不確定的工程地質條件決定了地基結構在荷載的作用下,必然會產生新的沉降變形等,從而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穩定。影響這種沉降變形的工程地質特性和巖土體的內在結構屬性主要包括孔隙比、含水量、透水性、壓縮系統、壓縮模量、厚度、主要持力層上下土層的透水性等。
(二)地基變形的外因
地基系統是一個巖土體結構施工復合體,其必然受到人工外在荷載等的干擾和影響。不同的工藝、荷載等也是影響地基沉降的關鍵因素。①地基上部荷載的分布特點和作用,這是引起地基沉降最本質的因素之一。②地下水位的變化,受到施工的影響,地下水位得到大幅度下降,從而在地基上形成了大量的空隙水壓力,間接對地基施加大面積荷載。③施工工藝和過程的影響,不同的施工工藝對地基產生不同的荷載類型和工程響應規律,對對基槽持力層土的結構形成擾動,破壞了土體的原平衡狀態。④振動影響,產生震沉、液化等多種工程響應。⑤溫度變化影響,如冬季冰凍,春季融化。⑥浸水下沉,如黃土濕陷,填土下沉。
二、地基沉降的常規計算方法
(一)分層總和法
分層總和法是計算公路地基沉降的最基本方法,主要是將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按照圖層的土質和應力分布情況話費為若干層,然后依照理論基礎計算各層的沉降量,從而獲得地基沉降總量。
(二)有限元法
有限單元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假定介質材料的連續力學性質,對一般土體采用非線性彈性本構模型或彈塑性本構模型,綜合考慮地基復雜的邊界條件、土體應力應變關系的非線性特性、土體的應力歷史和水與骨架上應力的耦合效應,模擬現場逐級加荷,求得任意時刻的沉降、水平位移等的變化,從而預測地基沉降變形等參數,為工程建設提供基礎數據。
(三)應力面積法
應力面積法是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中推薦使用的一種計算地基最終沉降量的方法,故又稱為規范方法。應力面積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層面劃分計算土層,引入土層平均附加應力的概念,通過平均附加應力系數,將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i- 1~zi深度范圍的附加應力按等面積原則化為相同深度范圍內矩形分布時的分布應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應力情況計算土層的壓縮量,各土層壓縮量的總和即為地基的計算沉降量。
(四)應力路徑法
應力路徑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中某點的應力變化過程在應力坐標圖中的移動軌跡。土體中任一單元的變形和強度變化都與應力路徑有關。應力路徑法是用應力軌跡表示現場在施工前、施工中及完工后地基中某點的應力變化情況。應力路勁法能夠促進和發展新的更符合地基應力狀態變化的室內土工試驗方法和成果分析方法。
三、地基沉降灰色模型GM(1,1)的建立
GM(1,1)是最簡單的一階灰色模型。根據灰色系統理論,對時間序列下的一組數據進行預測分析的基本過程如下:對一組數據 X0:
X0={X1(0),X2(0),…Xn(0),}
進行一次累加生成處理,生成新系列 X(1):
X(1)={X1(1),X2(1),…Xn(1),}
其中:X(1)i=
對此生成序列,GM(1,1)模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為:
,其中,a、u為待定系數,記為: ,YN
時間響應方程為:
離散響應方程為:
K=1,2,3......n
為了判別模型的優劣,可用殘差檢驗、后驗差檢驗等方法,進行檢驗,合格后即可用于模型預測。我們選擇某公路上的一座新建橋梁為研究對象。在適當的位置選擇觀測點,并通過以上模型對沉陷的各項數據進行預測。經過觀測值和預測值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應用灰色系統預測結果與觀測結果基本吻合;通過殘差檢驗及后驗誤差計算,該預測模型精度系級為一級。說明應用灰色系統預測地基沉陷的可行性與準確性。
四、結束語
灰色 GM(1,1)模型用于地基沉降的預測,能夠減少試驗成本,計算方法簡單,預測結果準確可靠,避免了由于工序等帶來的試驗系統誤差。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灰色系統對于地基沉降在封閉、靜止狀態系統的時間序列的預測是準確的,并隨著觀測數據越多,時間越長 GM(1,1)預測精度越高,越能有效的揭示地基變形的變化規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