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16:14: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園林研究生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上個世紀60年代,我有幸師從莫宗江先生學習研究中國古典園林。中國有句俗話:“師父領導進門,修行在個人”。莫先生就是把我領進中國古典園林大門的恩師。我在此后數十年的建筑創作中無不受到深刻的影響。他那敏銳的藝術鑒賞力、生動的傳授感染力、不斷探索的治學精神,感人至深,令我終生不忘。
莫先生是清華大學建筑系的知名教授,被公認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老師。我們都知道他是梁思成先生的得力助手。梁先生帶著他去尋找并發現了一座座國之瑰寶的古建筑,并教他繪制出一幅幅精美的、文獻性的建筑實測圖。他是全清華大學唯一不具大學學歷的教授!每當莫先生給我們上中國古代建筑史課的時候,大家都搶第一排的座位,以便看清他在黑板上飄逸的鉤畫和用投影儀反射出一幅幅精選的實例圖片。例如,在講蘇州園林時,他曾放出一張黑白照片,高高的疊石陡山上矗立著一片雪白的粉墻。他說:“中國古典園林中有各種不同的美。你們看這一景,是不是簡潔明快、對比強烈、充滿了現代美?”至今這個畫面還印在我的腦際,不可磨滅。
我大學畢業時被分在清華的建筑歷史及理論教研組當研究生。1961年我這個研究生有幸參與教研組進行的兩次大規模的學術考察活動。第一次是在北方考察歷史遺址、古建、園林,第二次在南方,則主要是園林。兩次都由莫宗江先生帶隊。每到一處都是莫公(當時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莫公”)為我們“導讀”。他邊走、邊看、邊講,揭示了許多我們看不出或不懂的美景和典故,特別是點評規劃設計的成敗,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入情入理。他既要對我們這些晚輩進行教學輔導,還要圍繞自己的課題抓緊深入研究、實地拍照,所以總是忙得不亦樂乎。那時正值的困難時期,連香煙也要限量供應,這對勞累不堪而曾是煙不離口的莫公真是相當夠嗆,可他卻每到一處總是神采奕奕。
這兩次學術考察使我為中國古典園林傾倒,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古為今用的廣闊領域。1962年在我的研究生課題定向時,我竟然沒有按照梁思成先生和系里原來希望的那樣選宋《營造法式》,而表示想研究中國園林。事后又為此好幾天心里忐忑不安。於是我去向梁先生匯報一下我的心思??上驳氖橇合壬翢o責怪之意,并尊重我的志愿。他說:“你有志于研究中國園林,這很好。這方面請老莫(即莫宗江先生)指導最合適。他對古典園林研究很深。不但造型、尺度十分精到,而且對這種東方的美有特殊的感受,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情一景都能講出許多道理?!睆拇耍揖驼阶冯S莫先生學習中國皇家園林了,一學就是三年。
這時正值、自然災害之后,全國正在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這是風平浪靜的三年,清華園洋溢著濃濃的學術氛圍。清華建筑系歷史教研組在中國古代建筑史方面有兩個重大課題,一個是梁思成先生宋《營造法式》研究。一個是莫宗江先生的頤和園研究。莫先生在關于清代北方十大皇家園林,特別是頤和園的來龍去脈、規劃布局、景點設計、藝術特色等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曾在教研組小范圍內講過幾次《頤和園研究》。他到頤和園進行現場研究有時叫我隨同前往。他不時會提出問題要我回答,促我思考。一次,他讓我分析一下“意遲云在”、“重翠亭”和“千峰彩翠”這三個處在一條路上的建筑的景觀特色。為此,我在這三處轉了好幾次,畫了速寫及平面圖,后來發現在造景方面除建筑的形式、位置外,道路與建筑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我把這些圖和體會向莫公匯報時,他笑著表示滿意。然后,他讓我接著做一個課題,把昆明湖中的龍王廟這個島嶼作為景點進行研究。對當時的我這就是個大題目了。我學著莫公的工作方法,查閱歷史文獻資料、弄清沿革,從全園總體布局上進行分析,對島上建筑群進行測繪并研究,攝影、畫圖、成文。在此過程中不斷受到莫公指點。在他鼓勵下,我將這篇文章送交《建筑學報》發表。
這時莫先生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研究生論文題目定為《頤和園后山西區若干風景點的園林原狀、造景經驗與修復改造》。莫公就是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一步步引領我進行學術的攀登。他對我們年輕人的教誨總是嚴格而又慈祥,高深而又淺出。他曾經說要在一場大雨之后帶我們年輕人去看香山的瀑布,這是他獨到的發現。可惜,時光流逝卻始終未能成行。
莫先生在從事課題研究、帶研究生、給同學講授中國建筑史外,還在教研組內部給教師作專題講座。如:他在教研組內曾系統地講《中國古代建筑法式制度》,內容豐富,分四次才講完。有一次我和年輕教師一起帶學生測繪古建筑實習之前,莫公專門給我們講了《清官式的基本作法》。從莫先生那里得來的關于古建筑的系統知識,可以說是我受用終生的。上世紀80年代初我還回到母校專程拜訪莫先生,就唐代建筑問題向他請教。他仍像當年我在校時一樣,不厭其煩地向我講解傳授唐代建筑之要領,對于我在西安設計新唐風建筑是莫大的鼓勵與支持。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莫先生健康每況愈下。1991年7月27日上午我回清華看望莫先生,他七十五歲生日剛過,正值作完第一次癌癥手術。羅森教授陪同我前往清華大學校醫院探望。手術后的莫公精神很好,很想出去走走。在莫濤陪伴下我們一起在“荒島”散步并攝影留念。最后一次見到莫先生是在1999年11月。他又一次手術后病危住在北大醫院,周圍的人都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莫先生則還是很精神地叫師母取出他寫的書稿詳細提綱,很興奮地對我說他還要寫什么、補充什么。我只好忍著淚水勸他休息、待身體康復后再工作。這是最后的道別。半個月后我在西安獲悉莫先生已辭世而去。莫宗江先生在中國建筑界是大師級的人物,是梁思成先生的得力助手,是清華建筑系棟梁之才,作為莫先生的弟子是我一生的幸運和光榮。莫宗江恩師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作者:張錦秋,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設計大師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收稿日期:2006年11月
關鍵詞 鄉土景觀 景觀設計 場所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鄉土”是一個很尋常的主題,但學界對其正式的研究卻只有幾十年的歷史。西方國家有關鄉土景觀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40一50年代,它是建筑學和考古學攜手并進發展的產物。很多研究都隸屬于文化景觀的范疇。我國學者對鄉土景觀的關注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到90年代研究隊伍逐漸壯大。研究更傾向于對我國傳統聚落,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地理學、建筑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和考古學等四個學科。西方鄉土景觀研究發展到今天,在內容上已經達到相當的廣度和深度,方法上也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事實上,鄉土景觀的研究在西方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從1997年開始了鄉土景觀的研究,當時集中在云南和等地,王志芳,孫鵬等多篇研究生論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
1對鄉土景觀的認識
我們可以把景觀定義為土地及L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地域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人文過程和人類的價值觀在大地上的投影à。所謂鄉土景觀是指當地人為了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過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間及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顯現。因此,鄉土景觀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鎮、聚落、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地域綜合體。這種鄉土景觀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鄉土景觀的這種理解包含幾個核心的關鍵詞:即,它是適應于當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當地人的,它是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只者卻一不可。這可以從鄉土景觀的主體、客體及相互關系方面來理解:
2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觀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景觀的表達,而后者是景觀的印象。景觀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之中,是一種社會生活的空間,是人與環境的有機整體。主體—內在者和客體—鄉土景觀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鄉土景觀的形成過程,即內在者與周圍環境相互調和、相互適應的過程。任何文化景觀的形成過程都是人塑造了環境,環境又搜造了人的過程。塑造的過程當然是通過主體的行為進行的,意即人類通過自身的行為創造著環境,環境又反過來通過限制人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行為是文化景觀形成過程的中介。鄉土景觀形成過程的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作為中介的行為的特殊性:具有功用性。鄉土景觀的形成過程是使用過程和創造過程合二為一的。使用者和創造者的結合使得創造過程的目的變得更為直接明了,即滿足使用者的需要。這些使用者又是一些普通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產、生活。而生產、生活行為又是大眾居民最常見的使用行為,這種行為又在一定程度上對既定的景觀進行完善和修正,即使用行為也是一種創造行為。可以說鄉土景觀中的使用行為和創造行為都是有功用目的具有自發性。使用者和創造者的結合使景觀創造的行為隨時可以發生,不受其他因素的約束,只要正在進行行為的人愿意。另外,這種自發還能夠從一種個體行為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行為,并產生一種綜合結果。對于有的鄉土景觀來說,它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結果,似乎是屬于自上而下發生的。但其本質卻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本來出于使用的實際目的,在長期的發展以后成為一種文化行為,成為一種約束性的、似乎非功用性、非自發的行為。但其本質仍然是功用的,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腕w:鄉土景觀根據上述對過程的分析,這里將鄉土景觀定義為:內在者出于生活的需要而自發創造形成的一種文化景觀,這種生活需要包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在內。因此,它不僅應該包括人、建筑、各種構筑物、器具等,還應包括形成這一切的自然背景。鄉土景觀是包含城鎮、聚落、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物體構成的綜合體,是包括自然和歷史文化在內的整體系統。同時,由于創造者及其行為特征的獨特性,鄉土景觀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具有實際功用性。這是區別鄉土與非鄉土的關鍵所在,即是否具有與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這里主要指的是生活和生產方面的,也包括形成人們生活習慣的部分。具有多樣性。它是自發或半自發形成的,因而受所處地域和創造者的影響較大,可能會隨地域自然特點、創造者的民族、文化、性別的差異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具有文化意義。鄉土景觀是社會體驗和文化含義的重要載體。這種意義是內在者所賦予的,因而必須從內在者的角度去理解。人類是符號的動物,鄉土景觀則是一個符號傳播的媒體,是有含義的。它記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歷史;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包括美麗的或是凄慘的故事;講述著土地的歸屬,也講述著人與土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八俏覀儾唤浺庵械淖詡?反映了我們的趣味,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渴望,甚至我們的恐懼。”。。拉普卜特。等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歸納將意義在二個層次上表達:“高層次”意義:是指有關宇宙論、文化圖式、世界觀、哲學體系和信仰等方面的。如“風水”所表達的有關中國人與環境關系的文化圖式。“中層次”意義:指有關表達身份、地位、財富、權利等,即指活動、行為和場面中潛在的而不是效用性的方面?!暗蛯哟巍币饬x:指日常的、效用性的意義,包括有意布置的場面和因之而生的社會情境,期望行為等;私密性、可近性;升堂人室等第;座位排列;行動和道路指向等等,這些能使使用者行為恰當,舉止適度,協同動作。
3結語
一種理想的景觀,無論是沒有設計師的、基于經驗的前科學設計,或是基于科學理論和方法的現代設計,最終都將走向天地、人、神的和砂。理解鄉土景觀如同掌握最現代的科學和技術一樣,都有助于景觀設計師的作品離理想景觀更近些。.
注釋
(1)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環境的意義—非語言表達方法.黃蘭谷等譯.北京:中國建筑,1992.
(2)俞孔堅.尋常景觀的詩意.中國園林,20o4(l2堯25~28;俞孔堅,李偉.續唱新丈化運動之歌:白話的城市與白話的景觀.建筑學報,20o4(8>5~8
(3)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俞孔堅,王志芳,孫鶴譯.北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