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11:16: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方寸之間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B-0012-02
篆刻是我國的傳統藝術,迄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篆刻藝術融萬千氣象于方寸之間,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鐘愛。無論是自篆自用、饋贈文友、鈐記落款、觀賞把玩,人們都可以從篆刻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為讓篆刻藝術之花在校園里怒放,從事美術教學的筆者從1989年始在學校成立篆刻興趣小組,組織部分學生寫篆字、學篆刻,參與興趣小組的學生都非常喜愛這門藝術。
實施新課改后,每所學校都在探索走特色內涵發展之路,篆刻藝術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內容。篆刻藝術教學讓學生經歷“觀察—繪形—雕刻—欣賞”這一基本過程,完全符合《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感受、體驗和游戲性,把學生的看、畫、做、玩融為一體,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體驗到美術活動的興趣,產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篆刻是將書法、文學、雕刻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對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啟發與促進作用。篆刻是實用性很強的工藝美術,能將美育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篆刻對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鍥而不舍的精神都有潛移默化之功。在此,本人就在中小學開設篆刻藝術校本課程的意義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篆刻藝術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篆刻藝術是在金屬、象牙、犀角、玉、石等質材之上雕刻篆體文字的藝術,因以制作印章為主,又稱印章藝術。“讀”不懂印章,學習篆刻便如無根之木。所以教學篆刻藝術之前先要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即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特點的能力。為了使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在篆刻課堂上往往提供大量感性資料,如:名家篆印圖片、書法素材幻燈片、本人篆印實物等等,讓學生仔細研讀、彼此交流。學生的觀察是多角度的、無束縛的,同時以主動思考為依托、以“找到最感興趣的東西”為任務,于是觀察過程就成了積累感性認知、全面理解事物的過程。當這一過程逐漸疊加時,學生就會練就很強的觀察力,也就“讀”懂了印章講究圖案的色彩艷麗、字跡的筆鋒勁美,進而能依循篆刻之固有規律動手制作。
為方便學生練習,我專門印制了3∶2的長方形格寫字紙,供學生使用。并教給學生刻小篆的口訣“橫平豎直,轉角弧形;左右對稱,上緊下松,字體修長;起筆收筆圓,上下左右頂格”。在熟讀口訣的基礎上再用PPT演示篆寫,對難寫的字重點放大書寫。等學生書寫過關了,再教他們篆刻知識。
最初,篆刻課程既無教材,又無教參。從教三十多年來,本人系統地自學了《中國書法大字典》、《清人篆隸大字典》、《說文解字》、《篆刻學》、《篆刻藝術》、《怎樣刻章》等書籍,完成了《篆刻》十多冊的書法練習,同時收集了很多與篆刻有關的資料,結合學生的實際,系統地編寫了校本教材。在多年的實踐中,本人發現,教學生篆刻,寫好篆書是刻好印章的基礎,所以學刻先學篆,這樣既合乎篆刻規律又符合學生觀察規律。
上課時,為了拓寬學生的觀察視角以及豐富學生的篆刻素材,本人把平時搜集到的許多美術字、裝飾畫、漫畫甚至墓碑刻字等作為教學資料,把它們融入美術教學中,學生經過觀察、分析、綜合,從中汲取有參考價值的東西遷移到篆刻中來。為此,本人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的教案,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還采用了“請進來”(請有經驗的畫師到學校上課)、“走出去”(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大型活動)等方法,豐富學生學習篆刻的生活素材。課堂上,將思想教育、美術欣賞、繪畫技巧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思想教育,經歷技法訓練。這一系列教與學的實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專心做事的品質。
二、篆刻藝術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們在頭腦中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會想象才有創造新事物的可能,所以具有想象力是創造的條件。中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因為篆刻特別需要有立體空間感,可使學生在學習篆刻的過程中開發想象力。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反復觀察和揣摩已有的各種印章,找尋不同印章之間的共性美,這種訓練可以讓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為適應中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本人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由淺入深地制訂了教學內容。第一階段(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主要學習書法篆刻藝術的基礎知識,進行書法的技法訓練,執筆與運腕的訓練,用筆訓練,筆法訓練,墨法、漢印的藝術特點賞析,漢印的臨摹方法簡介,白文鑄印和朱文鑄印的欣賞與臨摹等。第二階段(七年級到八年級)主要學習漢玉印的欣賞與臨摹、漢鑿印的欣賞與臨摹、書法練習與名作欣賞、章法與書法創作練習、篆書書法考核、漢印形式的印章創作方法、創作練習、篆刻考核等。
在這兩個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本人實踐并確立了篆刻教學的課堂結構:欣賞感知美—審美發現美—創造體驗美—欣賞升華美。在這個結構中以審美欣賞教育為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以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為核心引導學習,以創造美和感受美為目的發展個性。每教學完一個內容,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學生們彼此啟發、共同發現,為其想象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