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4 14:16: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最美鄉村教師事跡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3.肖店鄉張灣小學 王春燕
王春燕,現在平橋區肖店鄉張灣村小學任教。200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她一直以滿腔熱情耕耘在農村小學的講臺上。
從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都勇挑學校的班主任兼兩班數學課的工作重擔,她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用新思維、新理念的創新教育方法、探索教育模式,大力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用一片赤誠之心,寫就了別樣的感動。
在她的心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那純真的笑臉讓人難忘。由于村里貧困,很多父母出去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較難管束,但是"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一直在她的心中,并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孩子年幼不懂事,有一次,在開始上課后有一個學生沒有來,她趕緊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家長說去上學了,她想可能孩子貪玩在路上。十幾分鐘過去了,她越等越焦急,給家長打電話那面也急了,無心上課。她趕緊和老師家長一起出動去找,沿著來學校的路,東面沒有去西面,西面沒有去南面,一直找到淮河邊。終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孩子,她趕緊跑過去,哭著和孩子抱在了一起,此時此刻,其他的都不重要,學習不好,成績不好,都沒有孩子的平安健康重要。孩子是一顆嫩芽,是她的心頭肉,細心呵護,在她用愛撐起的大樹下,茁壯成長。
幾年來,她一心撲在母校的教育工作上,始終在創新教育方法和模式上進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不斷查找學習相關資料。在工作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早上最早來到學校的是她,最晚離校的也是她,從一件小事上體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體現的是她對學校,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關注,熱愛與負責。
王老師對素質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她摸索和查閱資料學習先進學校的基礎教育模式,在加強素質教育方面,特色教育"國學經典"一直是她倡導和堅持的,每天課間全體學生會自覺地對著墻面上誦讀三字經。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早讀十分鐘等等活動都是經常性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禮儀知識素養養,提高學生的素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在德育工作管理上她也能夠有高屋建瓴的勢態,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她十分推崇啟功教授為北師大題寫的"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校訓,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她情系學生,樂于助人。對學生傾注了無盡的愛。學校有幾位學生家庭十分困難。其中有個小同學,媽媽不在了,爸爸出外打工,工資不高,工作辛苦,孩子無人照料,衣服經常滿是灰土。了解情況后,她親自到這個學生住的地方給他洗了衣服,煮了飯吃,以后也是常常給他送好吃的,送穿的,關心他,照顧他,就像媽媽一樣。為了這些學生,她經常不顧工作忙碌,身體疲憊,給學生們申請了困難補助。因為村里留守兒童很多,她還組織建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希望給孩子家一樣的溫暖。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于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她奮斗在教育基層戰線上的座右銘。她將一如既往的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
14.高梁店鄉石板溝小學 王祖啟
你是我這一生
我叫王祖啟,是平橋區高梁店鄉石板溝小學的一名教師,自2000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16個年頭了,在這16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把"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句話謹記心間,并讓它作為行動指南,來衡量自己的教學得失,用自己的勤勞、樸實、智慧、愛心把鄉村教師這一普通的職業書寫的絢麗多彩。
2013年,我教三年級,當時班里有一名男生,上課紀律松懈,性格孤僻,與同學們不合群,而且愛與同學們打架,作業還不及時完成。他的這種情況我及時地對他進行了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我了解到了他以上表現的原因與他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他從小父母離異,而且父親患有精神病,爺爺身患癌癥,奶奶體弱多病,妹妹還小。我明白了特殊的家庭原因造就了他的這種情況,為了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我總是刻意的去接近這個孩子,向他講故事,講道理,樹立自信心,在工作之余,盡量抽出時間給他補習功課,生活上更是傾而為,使他慢慢融入集體。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他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接受了同學們的關心、關愛。融入了集體。通過這件事,我獲得了學生和家長對我的好評、信任和擁護。
在教學中我注重集體教學和個別相結合,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兩頭,正確對待個別差異,使好學生能吃的夠、吃得飽,又使差生能拿得起,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自控能力差,我就多鼓勵他們,多找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找差距,想辦法,有的學生理解力和記憶力好,我就要求他們多看多讀,多做課外題,這幾個同學在考試當中都取得了好成績。有個學生剛進一年級是全班倒數第一,我就和她談心,鼓勵她向先進看齊,本學期她已進入全班前5名。我所帶班級在2014年獲得優秀班集體的榮譽稱號,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在德、智、體、美幾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讓每一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陽光般的溫暖,這是我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于母愛,卻勝于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前進,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并能及時糾正,教育、培育,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所帶的班級里,始終洋溢這一般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級里有個女孩學習很好,(w w w . f w s i r . c o m)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里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她練習膽量,我上課時經常提問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并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我發現她朗讀課文抑揚頓挫很有感情時,就讓她帶著大家朗讀。給她機會,讓她代表班級參加"中國夢"演講,她竟然還獲得三等獎,她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放學后,見到我她還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我不知道怎么感謝你。我高興地回答:"臺上的表現就是你對我最好的回報"她微微一笑就跑了,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耐心的關愛,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新能力的活動舞臺。
教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只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為此,自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當做首要任務抓緊抓好,備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節課是我一貫堅持的原則,同時放學后放棄家中的家務、農活,減少照顧孩子和父母的時間,刻苦學習教育教學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自身的努力,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和成績逐年提高。
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慶幸我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事業,我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15.肖店鄉中心小學 李琴
李琴教師個人事跡材料
李琴自2000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就深深的下定了決心,這一輩子就奉獻給教育事業----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十幾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愛崗敬業、安貧樂教、敢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連續八年全鄉期末考試所帶班級第一名。
2000年,她走上了鄉村小學—齊營小學的簡陋講臺,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生在鄉村,長在鄉村,面對這些純真燦爛笑臉的孩子,雖然都衣服臟舊,小手滿是泥土,身上灰撲撲的,但是許多的親切和關愛此刻縈繞在她的心頭。她常說:"作為農村小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的一生負責,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了培養農村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她總是以身作則,在平時的教學中她很注意細節教育。看到孩子們頭發散亂,扣子不系,她會這樣和學生交談:"你們看今天老師漂亮嗎?看我的衣服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比如,扣子系好了嗎?"這時的學生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偷偷地整理好自己的衣著。每當走進教室,看到地面上有廢紙,她一聲不響地彎腰撿起來;每天早晨,她總是面帶微笑對孩子們說:"你好!"勞動課上,她帶領孩子們整理操場。慢慢地,孩子們不再隨意丟棄廢紙雜物;見到老師,孩子們會響亮地打招呼:"老師好!"而每次勞動課,她的孩子總是出色地完成任務。
李琴老師說: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老師的身份才行。
十幾年來,為了更好的教學,她努力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了解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心靈的感受。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批農外出,常年不在家里,而他們的子女卻留在家里孤獨的成長。他們中有的跟隨爺爺奶奶,有的則被寄養在親戚、朋友家里,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有的孩子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有的則因過早承受了寄人籬下的痛苦而自卑、無助,這些都嚴重的阻礙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