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0 00:40: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排鋼工安全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文/張天國
中鐵十七局集團四公司創新管理模式,突破惡劣環境下無砟軌道施工工藝,展現了企業施工水平,贏得了良好的信譽,順利在新疆實現了滾動發展。
在烏魯木齊冷峻的戈壁上,一條筆直的鐵路線行走在地平線的“末端”,這是一條作為中國連接中亞地區乃至歐洲的陸路交通樞紐——蘭新高速鐵路。為建設這條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中鐵十七局集團四公司(以下簡稱四公司)一路鏖戰風沙,強忍高寒,用汗水和智慧在浩瀚無垠的戈壁灘上,走出了一條熠熠生輝的金光大道:以規范的管理和出色的業績,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樹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新疆首條高速鐵路——蘭(州)新(疆)鐵路第二雙線正線全長1776公里,是我國乃至世界首條在建高寒、大風區高速鐵路。線路正線從蘭州西站引出后,經青海、甘肅河西走廊到新疆烏魯木齊車站。它將緊密連接新疆和內地,對加快新疆的發展和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四公司以國內領先的高鐵無砟軌道技術優勢承建了九標段單線全長81公里的無砟軌道施工任務。工程內容包括路基支承層56.7公里,橋梁底座板20.9公里,橋路隧道床板合計81公里。地處烏魯木齊達坂城二十公里風力發電區,深居內陸,極端干燥的大陸性氣候,極大的晝夜溫差給現場施工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科學管理繪制發展版圖
無砟軌道是國內先進的道床技術,具有維護工作量少、結構簡單、整體性強、線路載荷大和車輛穩定性高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定型精度高等挑戰。2012年7月項目上場之初,項目部便開局謀篇,科學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標準化管控網絡。總機械師兼項目經理姚帆和黨工委書記武金虎、安全總監李云飛等班子成員牽頭,先后出臺了68項管理制度,形成施工技術、安全質量、計劃財務、工程試驗、物資機械、綜合管理六大管理體系。“以安全為重點、以質量為核心、以工期為龍頭、以提效為宗旨、以創新為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在施組安排、工序銜接、工藝選用等方面實行全方位控制,明確各級人員管控責任,使項目邁進一級化管理程序。同時,迅速調集曾參加過高鐵無砟軌道施工的人員,緊鑼密鼓地組成了綜合一隊、綜合二隊、排架工裝隊、人工工裝隊四支隊伍。由于道床板施工井前工序沒有完成,他們在積極組織施工的同時,主動出擊,幫助線下單位完成相關測量工作。
成本控制是項目能否做贏的關鍵,由于工程單一無法以盈補缺,全線高程只要差2厘米,管段就要多投入600多萬元。因此,項目部嚴格控制前期線下工程交接,將高程誤差寫進合同。并提出了“不返工就是利潤”的理念,出臺了《鋼筋場管理辦法》《設備使用管理辦法》《材料節約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制度,緊抓機械設備配置選擇、材料量價控制以及使用,盯控“源頭把關、過程管控、考核獎罰”三個環節。公開競聘勞務隊伍,抓住鐵路市場萎縮的重大機遇,合理降低勞務單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項目利潤率。
2012年10月,受大漠極端天氣影響,項目轉入冬休,而進度離業主要求還相差很遠,工期迫在眉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所有員工踏上歸途時,項目領導班子成員留了下來,他們綜合考慮地理環境、施工難度、計劃工期,調整細化施工組織方案,協商各種進場資源配備,細心簽訂各種設備租賃協議,與施工隊伍簽訂施工包保合同。貯存戰前材料,保證無砟軌道工作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設備等資源配置到位,完成新年春季復工的各項建設籌備工作,為大規模突擊奠定堅實的基礎。
百分責任打造精度速度
在新疆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中施工無砟軌道,在國內外尚屬首次。高寒、干燥、風大等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極易導致混凝土開裂,且無任何經驗可借鑒。項目從武廣調集的模拆機、模板安裝機、物流平車等裝備,因地理環境的原因,造成施工工藝水土不服。如何解決這些不利因素對無砟軌道施工的影響,成了姚帆和總工程師王衛東必須破解的新課題。
為確保無砟軌道施工質量滿足設計和驗標要求,達到“幾何尺寸精度高、混凝土密實強度高、表面光潔無裂縫”的要求,項目部制定了嚴密的質量自控體系和科學可行的技術交底書、作業指導書,明確了工藝標準和過程控制要求:并對所有員工都進行了系統培訓,多次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部署,采取請進送出的方式對無砟軌道的新技術、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進行培訓,把脈會診。根據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建起防風作業養護棚,采用了“八字抗裂斜筋”新工藝進行鋼筋加固,成功解決了極干旱條件下混凝土防開裂等難題。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熟練掌握軌道板鋪設技術、工藝的人才,形成了軌道板精調等各類成熟的施工工藝。
無砟軌道測量方案主要由建立CPⅢ網、底坐板混凝土鋼模放樣、凸形擋臺鋼模放樣、軌道板精調、鋼軌精調五個步驟組成,這些是高速鐵路的靈魂,錯一步都會對質量造成巨大影響。道床板澆筑是高鐵施工核心技術部分,項目部要求用電腦調試軌距,而且粗調正負不超過0.5毫米,這也是高鐵精測的核心技術。在道床進行混凝土澆筑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利用臨時鋪設的工具軌和精調小車,對道床平整度、幾何尺寸等數據進行調測。一般而言,相鄰標段CPⅢ網構建施工都是以每雙線公里40000元承包給專業公司,四公司卻組建了40多人構成的精測小組,不僅25天完成了45天的工作量,而且直接節約成本80余萬元。
為保證測量精度,在保證硬件條件下,項目部全力提高精測隊人員的技術能力。精測隊隊長趙必有將CPⅢ控制網布設、軌道板底座測量、軌道板安置點測量、gps測量、精調等制作成作業指導書。根據人員構成復雜,知識層面不一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學習計劃,分批次進行針對性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親自出題考試,直到全體通過為止,培養了一批獨當一面的優秀測量技術人員。期間總結出的無砟軌道精調專用棚較好解決了在新疆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測量難題。
無砟軌道表面平滑不平滑,往往取決于最后一道工序——“抹面”。經多次的試驗,項目部采用鋼球壓橫法,確定最佳“火候”。并且用標高尺來控制平整度,用作業棚內收面抵擋風沙,抹壓出來的道床光潔無瑕、平滑如鏡。
施工區地處烏魯木齊市達坂城風口,大風讓道床養護成了難題。以姚帆和王衛東為首的課題攻關小組,適時總結、分析和改進施工方案,終于摸索出了一套適用于戈壁灘提高混凝土品質的新工藝。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刻開始養護,先涂刷兩層養護液,成膜后再在道床板頂面覆蓋一層土工布,然后是依次加蓋塑料薄膜、土工布、篷布,上面用沙袋、木條壓實,每隔6米用彈性帶勒緊,外層篷布通過打鋼筋固定,防止進風。這樣的話能有效地保證無砟軌道道床板的施工質量,避免道床板表面的微裂紋。項目部將傳統的兩布一膜改為五層防護養護法,開了全線的先河,得到了業主的贊揚,并將經驗推廣至全線,進行了一次重大變更。
為加快進度,項目部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把線路分段劃片,倒排工期,責任到人,優化施工方案,7個工作面按照機械化、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同時展開施工。項目領導、技術干部跟班作業,每周定時組織各部門進行現場辦公,及時調整施工計劃,對施工情況進行排查,并對下周的施工計劃做出具體安排和部署。作為分管施工生產的副經理兼計劃部長鄒利對工程推進了如指掌。他對管段進行節點工期策劃,將工程數量逐級分包到隊伍,明確完成任務的時限,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獎罰措施,助推施工速度。
滿腔熱情 麈戰中國風庫
以文化人,管理才有活力。項目部組建后,在深入宣貫公司10種特色文化的同時,積極培育符合項目實際的獨特團隊文化,著力培育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團隊。
有過必究是項目部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又一重要理念。項目實行寬嚴相濟,對那些能力強,但履職不到位的人員,時常鞭策促進。去年物資部長因連續兩次材料供應不及時造成工程停工,項目當即將其撤職。
項目部還創新了以民工推選工班長,以優秀民工擔任工班長的做法,執行彈性工資系數制度,讓收入與完成施工任務量相掛鉤,極大調動了工人的積極性,幾乎每月都超額完成項目下達的任務指標,同時也刷新了日完成195米道床板施工速度的新紀錄。對青年人的重視和培養,使得他們深深扎根在了戈壁灘。
鯤鵬展翅九萬里,東方風來滿目春。不管是原汁原昧的鐵道兵老同志,還是后來加入到企業中的優秀大學生,他們在現代管理理念和鐵兵文化的熏陶下,以中國鐵建人的智慧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智慧和汗水灑在了這片大西北的戈壁灘上,一條凈白的鋼鐵高速運輸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