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戀愛心理學結課論文

戀愛心理學結課論文

時間:2023-01-07 04:54: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戀愛心理學結課論文,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戀愛心理學結課論文

第1篇

[關鍵詞]管理心理與行為;大學生;情緒化特征;干預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9

1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概況

1.1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內(nèi)涵

1943年,在《人類激勵的一種理論》一文中,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層次論,即五種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上述五種需要是按順序逐級遞升的。一般說來,當下一級需要獲得基本滿足以后,追求上一級的需要就形成了驅動行為的動力。當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未被充分滿足,必定會影響其他幾項高層次的需要的實現(xiàn)。[1]學生作為社會的一類特殊群體,當大學生的五種需要未被充分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上述的情緒化問題。

情緒化是指缺乏對自己情緒控制、不能很好地克制不良情緒,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得體情緒的思想狀態(tài)、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心理學家把情緒界定為四個基本類型,即喜、怒、哀、懼,認為其他情緒都是從基本情緒中分化出來的。[2]大學時期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時期,也是情緒豐富多變,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時期,時而單純,時而復雜,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會因為知識學業(yè)、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產(chǎn)生各類不理解和不適應,從而導致情緒化。隨著大學生的步入校園、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戀愛情感的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帶有鮮明的特征。

1.2 大學生情緒化特征表現(xiàn)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第二個“心理斷乳期”,是一個非常關注自我,注重個性表達,情緒體驗豐富,情緒波動起伏的時期。他們的情緒特征不僅具有青年期的強烈性特點,還有自身一些鮮明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消極性和依賴性。此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步入校園時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一方面,理想大學與現(xiàn)實大學的差距使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通常帶著遺憾、失落、沮喪的情緒入學,表現(xiàn)出對學校或專業(yè)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形成消極心態(tài);另一方面,大學生受社會經(jīng)驗和認識限制,無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生活,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具有明顯的依賴性,從而會出現(xiàn)畏懼、退縮等畏難情緒。

(2)階段性和層次性。在學習活動中,大學生的情緒特征表現(xiàn)出階段性和層次性的現(xiàn)象。新生陌生感與好奇感、自豪感與自卑感混雜,情緒波動感較大,學習環(huán)境、課程、方式的改變,容易產(chǎn)生學習上的困惑、迷茫,喪失學習信心;大二、大三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面對專業(yè)課及學習成績、考研的壓力,往往被一種無助和抑郁的情緒所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抗挫折能力較差,同時缺乏對專業(yè)知識的客觀評價,對工作前景缺乏正確認識或者不感興趣,導致缺乏學習熱情;畢業(yè)班學生面對畢業(yè)論文及擇業(yè)問題,壓力感倍增,會表現(xiàn)出沉默寡言、充滿焦慮等情緒。

(3)內(nèi)向性和表現(xiàn)性。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的情緒又表現(xiàn)出內(nèi)向性和表現(xiàn)性的雙重特征。大學生會在某種場合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隱藏于心。學生依賴感較強,安全感較弱,在集體生活中變得敏感、脆弱,缺乏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缺乏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自卑、孤僻、消極的不良情緒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經(jīng)常發(fā)生。戀愛方面,大學生戀愛觀較為開放,重感情、易沖動的情緒產(chǎn)生較強的表現(xiàn)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時也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

2 大學生產(chǎn)生情緒化特征的原因

不同性格的行為動機和基本心理需要各有偏好,偏好程度決定大學生對某方面事項的敏感性,這些敏感事項也就成為個體情緒產(chǎn)生的敏感源即情緒誘因。[3]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和社會因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思想和生理的成熟程度。由于剛剛成年就步入大學校園,大學生的生理趨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心理方面未趨于穩(wěn)定。面對一些新生事物和環(huán)境思想不能從容地適應和接受,時而獨立,時而依賴,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產(chǎn)生情緒沖突。

(2)大學生情緒體驗不夠深刻,畏難情緒很重,壓力大。由于當今的“95后”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了大學生承受苦難的能力非常差,一旦發(fā)生不順心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學習困難,情緒馬上轉為悲觀,害怕困難,不敢擔當,甚至很長時間會陷進無助的困境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面對高校年年擴招,很多大學生面臨著畢業(yè)就失業(yè)的窘境。父母的期望、自己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異一直圍繞在大學生的頭腦里,進而產(chǎn)生很多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自卑等復雜情緒。

(3)社會因素及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影響。社會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生活浪潮和物質利誘面前,中學時代的率真和單純漸漸退去,從眾心理使大學生們失去了性格的自然性,在人際關系方面時常表現(xiàn)得很內(nèi)向。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弱,溝通能力、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也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處理。[4]

(4)戀愛動機不端正,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學生的戀愛動機不是出于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內(nèi)心的空虛、孤獨或從眾心理。這類學生在衽際焙萇侔蚜蛋行為與婚姻結合起來考慮,自主性強,缺乏責任感。面對單相思、愛情錯覺、失戀等戀愛心理挫折,不僅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還會產(chǎn)生許多失去理智的嚴重后果。

3 對大學生情緒化特征的干預策略

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隨著人們對情緒功能的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情緒應對的適應價值,考慮到大學生的情緒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在管理心理與行為視角下,真正地解決大學生情緒化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3.1 思政策略

高度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備預防干預體系。大學生處于青年中期,出現(xiàn)情緒心理上的障礙是一種客觀現(xiàn)象。畢竟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成熟的時期,單憑大學生自身的力量,還不能順利地實現(xiàn)心理成熟和社會成熟的任務,還避免不了種種障礙和問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情緒化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高校成立預防和干預領導小組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抗挫折策略

在大學生發(fā)生情緒化傾向時能及時遏制不良情緒并采取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挫折面前經(jīng)常會手足無措,面對困難情緒比成人更強烈。這時候正確的積極引導,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在發(fā)現(xiàn)學生朝著不良情緒化方向發(fā)展時及時遏制,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

3.3 危機策略

高校要具備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輔導機構,心理健康咨詢老師要真正地把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大學生處理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擾的心理咨詢機構必不可少,要配備一支高素質、專業(yè)性強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真正地為情緒化學生解決心理的實際困難,而不是簡單流于形式。

3.4 調(diào)查策略

高校要經(jīng)常能開展心理問卷調(diào)查進行宏觀監(jiān)控。心理問卷調(diào)查是簡潔地反映大學生內(nèi)心真實想法和存在問題的有效辦法,經(jīng)常開展心理問卷調(diào)查顯得尤為重要,這樣能夠避免遺漏因情緒化問題而導致心理問題的一些學生。

3.5 引導策略

輔導員專業(yè)化素質要過硬。輔導員是大學生在四年學習生活中影響最深的人,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包括對待學生的各種態(tài)度、處理學生事務的方法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內(nèi)心發(fā)展。專業(yè)化素質過硬的輔導員會很實際地解決很大一部分情緒化學生的心理問題,其為高校心理工作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3.6 心理策略

高校可以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不同類型的心理課程。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為應對不期而遇的危機做好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的不同開設不同類型的心理課程,這樣會為大學生面對就業(yè)時而產(chǎn)生的情緒化問題掃清障礙。同時,通過建立心理輔導室,發(fā)揮心理輔導室溝通、疏導的作用,使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為方面向正能量方向發(fā)展。

3.7 制度策略

高校應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制度就是執(zhí)行力。通過國家各項法律制度、學校各項的規(guī)章制度及大學生手冊來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同時,建立完備的心理危機預警制度、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跟蹤制度,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突發(fā)事件的出現(xiàn)。

3.8 網(wǎng)絡策略

隨著現(xiàn)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平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端正專業(yè)思想及技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真正的醫(yī)學管理人才。積極嘗試把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真正地提上日程。在網(wǎng)絡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下,利用網(wǎng)絡發(fā)展,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從理念到內(nèi)容、方法、途徑與運行模式。當然,如何化解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服務需求強與高校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不能滿足之間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5]

4 結 論

曾經(jīng)說過:“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管理心理與行為視角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難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機制,不僅可以減少危機事件發(fā)生,對充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高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安妍.不同情緒狀態(tài)下自我監(jiān)控能力與人際素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

[2]任寶崇.組織管理心理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劉偉.大學生情緒化現(xiàn)狀的分析與思考[J].華北礦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4).

第2篇

關鍵詞 大學新生 社會技能 社交性 利他行為 自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ocial Skills of?College Freshmen

ZHUANG Yanfei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Social skills (social skill) is also known as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skills and self-esteem in college freshman with a screening of 669 college freshmen and freshman in continued education.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self-estee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uch social skills as sociability (SA), partner’s Miazi (PM)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B), while connection orientation (CO) negatively influenced the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skills analysis scale based 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gender difference, the social skills of college fresh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reshmen of continued educ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women in continued education scored lower than other freshman in social skills.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social skills; partner’s Mianzi (PM); connection Orientation (CO); self-esteem?

1 問題提出

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備受教育界關注。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各高校將心理健康課列為必修課。列為必修課,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學內(nèi)容,大學生最需要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中規(guī)定了情緒管理、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在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上有一定作用,但從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看,還不夠完善。為了使心理教育課程有更好的效果,加入社會技能(social skill)教育是值得考慮的。

社會技能(social skill)也被稱為社會交往技能,是指“能夠促進良好人際關系形成的有用的技能”,它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①很多研究表明,社會技能作為一種技能,主要通過學習獲得(如觀察、模仿、強化等),因而可以設想對社會技能低的學生進行有關訓練的話,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技能。②③基于該理論,作為解決問題學生的學校適應性問題的一個辦法,教育界較為關注社會技能訓練。同時,因為有很多數(shù)據(jù)表明缺乏社會技能的不僅僅是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因此國外一些學者開始從預防,發(fā)展的觀點出發(fā),倡導向全部學生提供社會技能的學習機會,集體社會技能訓練也就是社會技能教育得到了很大關注。

從1999年開始在美國,很多學校都開展了和社會技能教育相類似的社會性和情緒的教育(Social and emotion learning),實踐表明該教育在減少學生問題行為上有很好的效果。莊燕菲,小泉令三(2007)以日本高中生為對象,采用自編的社會技能教育教材,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社會技能教育,結果表明接受過社會技能教育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控制自我情緒能力得到了提高。④

以上研究表明,通過社會技能教育,能提高學生的社會技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

但目前國內(nèi)對社會技能教育的研究較少,局限于社會技能訓練在心理臨床上的實踐。如汪毅等(2007)選取7~14歲符合Rutter行為問題標準的101名兒童,用隱藏式隨機數(shù)字信封法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50人和對照組51人。對干預組采用以社會技能訓練為主的干預方案,進行為期12周的干預, 結果表明:以社會技能訓練為主的綜合矯正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兒童的行為問題,并且切實可行。⑤倪郁蘭,金依群(2008),將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除常規(guī)治療外,實施設計的社會技能訓練方案,應用陰性癥狀評定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IPROS)測定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在醫(yī)院內(nèi)實施社會技能訓練的方案,能促進患者積極參加人際交往、提高自信程度和參與社會生活,是一項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有效的康復手段。⑥

綜上所述,社會技能教育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重視,部分學者對社會技能教育的模式、特點做了一些調(diào)查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但目前國內(nèi)對社會技能教育等問題尚沒有學者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和研究,僅對社會技能量表的編制和大學生的社會技能狀況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討。但針對大學新生的研究目前不多。大學新生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和基礎,另外高職生是大學生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調(diào)查和研究包括高職生自內(nèi)的大學新生的社會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自尊是心理是否健康的一個基本指標。本研究試圖通過調(diào)查大學本科新生和高職新生的社會技能現(xiàn)狀,以及社會技能與自尊的關系,探明大學新生的社會技能的特點,旨在為社會技能教育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對象:浙江省四所大學,其中兩所本科院校,兩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共669名。刪去缺失數(shù)據(jù)較多的28份,有效答卷641份。男生416名,女生225名。本科生(外語、歷史、管理、體育)學生403名,高職生(機械、材料工程、交通、電氣、體育)學生238名。均為一年級新生。

2.2 研究工具

(1)社會技能量表采用毛新華和日本學者大坊郁夫(2006)編制的大學生社會技能量表(CHUSSI)。⑦該量表在參照國外諸多社會技能測試量表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較為適合中國大學生。(2)自尊量表(SES)采用Roserberg編制,錢銘怡修訂的版本。⑧共10個項目,每個題目按非常符合、有點符合、說不清楚、不怎么符合、不符合五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3 結果與分析

3.1 社會技能和自尊心的相關分析

社會技能和自尊心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社會技能中的“社交性”,“對方的面子”,“利他行為”三個因素與自尊顯著正相關,“關系主義”與自尊低相關。相關關系見表1。

表1 社會技能各因素和自尊的相關分析

注:**.P

3.2 社會技能的多因數(shù)方差分析

社會技能量表得分在性別、本科高職區(qū)分上的差異(見表2)。

“對方的面子”因素在本科高職區(qū)分上的主效應非常顯著,本科生在對方面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高職生(F(1,667)=8.46,p

“利他行為”因素在性別上的主效應顯著(F(1,667)=6.317,p

“社交性”因素在本科高職區(qū)分上的主效應顯著(F(1,667) =5.485,p

“關系主義”因素在性別區(qū)分上的主效應非常顯著(F(1,667)=48.476,p

3.3 自尊的多因數(shù)方差分析

自尊量表得分在性別、本科高職區(qū)分上的差異(見表3)。

自尊量表得分在本科高職區(qū)分上的主效應顯著差異(F(1,667)=11.551,p

表3

4 討論

本研究以解決如何有效地開展社會技能教育問題為目的,探索本科大學生以及高職大學生的社會技能的特點,以便有針對性地社會技能教育。通過相關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了社會技能各因素和自尊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類型大學生的社會技能的特點。

自尊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評價與體驗;高水平的自尊是個性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社會技能的四個因素當中,除了“關系主義”因素外,其他三個因素都與自尊呈正相關。這表明社會技能的獲得能促進個體自尊的提高,也就是說社會技能教育對促進個體心理健康是有作用的。

“關系主義”因素具有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中國理性型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力和財富)⑨(周建國(2005))由來已久,但同時在儒家文化中又有以清廉公正為榮,以阿諛奉承為恥的特點。在這兩種相互矛盾的理念的沖擊下,中國人習慣于為利益而去搞關系,而在內(nèi)心又不認同這種做法。也可以說,搞關系成了一種必要但不那么光彩的社會技能。因此個體對關系主義的評價既不贊同又不拒絕。大學新生雖未完全進入社會,但已經(jīng)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

關系主義在不同屬性的大學生的差異上也說明了這一點。研究結果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加注重搞關系。在中國社會中,普遍認同男性在家庭生活中負有更多的經(jīng)濟責任。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男大學生會更注重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因此男生想通過擴展自己的門路來保證職業(yè)發(fā)展。而女性在家庭經(jīng)濟上的負擔較輕,所以并不特別注重通過搞關系來擴展門路。綜上所述,在社會技能教育中是否應該強調(diào)關系主義的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面子在中國社會具有獨特的內(nèi)涵和重要性。王軼楠(2006)指出面子和自尊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王軼楠研究的面子更多指的是保全自己的面子。⑩在本研究結果表明留意他人的面子也與自尊有正相關。毛新華(2006)提出抬高了、顧及了或保全了對方的面子會使對方的社會評價得到維持,從而使對方能夠對自己形成好印象,從而促進雙方的關系進一步密切,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佐斌(1997)提出,面子可用于社會交換,中國人在關注自己的面子的同時,在人際交往中十分留意他人的面子。 可以說,在中國文化中,留意保全他人的面子也等于保全自己的面子。本研究結果表明,本科生比高職生更注重對方的面子。寶貢敏的研究(2009)表明學歷高的個體較學歷低的個體相對更關注基于能力和人際關系的面子。 本科新生和高職新生雖然不能說學歷有高低,但在知識的掌握可以說存在差異,這使得本科生更加認識到面子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社交性”因素上,本科生的得分要高于高職生,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本研究采用的社會技能量表中的“社交性”因素與莊明科等人(2004)研究中得到的“社會適應”因素的內(nèi)容很相似,表明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好。 這與李彩娜等(2010)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在“利他行為”因素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得分。本科女生得分高于高職女生。這和Andreoni,James&Vesterlund(2001)的研究相一致。Andreoni,James&Vesterlund的研究指出,在利他行為的成本不高時,男性更愿意成為利他者。 而當利他行為的成本較高時,女性往往能夠成為利他者。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里的測量“利他行為”因素的項目里的利他行為的成本都不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男生的社會技能的各項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女生,這與周琛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但與張蕾(2011)的研究結果相反, 男生社會技能在情感表達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女生,究其原因,這可能與采用的研究工具不同引起的。張蕾的研究采用的是由Riggio編制的社會技能量表(SS)I,包括情感表達性、情感感受性、情感控制性、社會表達性、社會敏感性、社會控制性六個因素。綜合以上研究,男生在社會適應方面的技能較女生好。但女生在情感表達上的技能要比男生好。因此在進行社會技能教育時要注意性別差異。

從本科生和高職生的區(qū)分上看,本科生的社會技能要比高職生高。這可能與高職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學生 (張海濤,2011)有關。高職大學生主要有兩部分人群組成:一部分來自高中;另一部分學生來源于職高、技校和中等專業(yè)三所學校。這兩類學生與本科生比較,相對而言學習能力較弱,知識量相對較少,知識面不廣。這可能是造成高職生社會技能較低的原因,同時也顯示了在高職生中開展社會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其中高職女生的社會技能在大學生中是最低的,尤其要對高職女生進行關注。

基金: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高職院校學生社會技能教育初探》

注釋

① Riggio RE.Assessment of basic social skil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49-660.

② 小泉令三 2006 自尊心とストレス耐性育成に向けた社會性と情嬰窩Я(SEL)のgH F代のエスプリ 469 114―124.

③ 吉川佳余 2004 高校生にする社會的}解Qスキルトレ`ニングの抗Dストレスコ`ピングのQ點からD明治學院大學文學研究科 心理學攻o要(第9號)31-49.

④ 莊燕菲,小泉令三.通信制高校生象の社會的スキル教育の抗.教育實踐研究(日本),2008.3(16):131-137.

⑤ 汪毅,劉粹,王玉鳳.社會技能訓練對有行為問題兒童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39(3):315-318.

⑥ 倪郁蘭,金依群.社會技能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療效.上海護理,2008.8(3):25-27.

⑦ 毛新華,大坊郁夫.大學生社會技能量表的初步編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10):679-683.

⑧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8-320.

⑨ 周建國.著.緊縮圈層結構論.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82-85.

⑩ 王軼楠.從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分析面子與自尊的關系.社會心理科學,2006.84(2):102-108.

佐斌.著.中國人的臉與面子.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35-204.

寶貢敏,趙卓嘉.面子需要概念的維度劃分與測量―― 一項探索性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9(2).

莊明科,甘怡群,劉海弊.社會技能量表的修訂與初步應用.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755-759.

李彩娜,王文霞,邱莎莎.大學生社會適應與自我調(diào)控的關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4):478-480.

Andreoni,James&Vesterlund,Lise,which is the Fair Sex?gender Differences in Altru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2):293-312.

周琛.大學生社會技能、社會支持、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08.

第3篇

論文摘要:加強中職學校經(jīng)常性思怒政治教育足一項長期性、基玻性工作。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業(yè),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指明了方向,在新時期下,中職學校的忍想政治教育此應該以人為本,提高全校人員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指導和修正粉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本文就新時期下中職學校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帶來的新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新時期高校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的對策與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社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社會成員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和倫理道德知識影響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規(guī)范性、有序化、高效化的德性和思想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在社會轉型期更是擔當著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們國家培養(yǎng)的人才要有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取決于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的就是科學的發(fā)展觀,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的發(fā)展觀對我國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針對中職學校教職工和學生在各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來的現(xiàn)實思想間題,隨時隨地進行的教育疏導工作。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如何在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落實、貫徹和體現(xiàn)以人為本思想尤為重要,如何依托于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來解決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和矛盾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1中職學校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情況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含以學生為本和以教師為本兩個方面。wWw.133229.COM同時,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的中介,是貫徹教育目的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得以生發(fā)、產(chǎn)生作用和維持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要素。因此,學生、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課三者缺一不可。

中職學校日前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年教職工和學生。這些年輕人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后,并且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輕視理想追求;重視自我價值,輕視社會價值;善于接納新鮮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些變化對我們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中職學校管理模式死板,例如各高校都很重視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但實際情況常常是管理機構設置得越多、規(guī)章制度越嚴厲,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生管理本身出現(xiàn)的漏洞反而越多。同時,管理者為了完成任務,往往喜歡采取容易操作的行政管理手段,通過“壓”、“控”等方式對待學生,至于工作是否到位,管理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有進步,管理者反而沒有去關注。大學生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一般具有較高的素養(yǎng)和能力,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立自強的自主意識,對違反以人為本原則的,沒有人情味的硬性管理方式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他們渴望較寬松的環(huán)境,希望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另一方面忽略了個體差異。由于不同的學生,天賦有差別,能力、興趣也有差別。由于客觀社會現(xiàn)實對人才需求的多極性、各類高校的層次性,都顯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要求上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也不可能企求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標準。這就要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因材施教。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中職學生畢業(yè)面臨的選擇是就業(yè),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也僅局限于應用型,整個社會和家庭也缺乏對孩子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

同時,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簡單,教育過程缺乏互動。在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些高校仍然沒有完全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從哲學理論上來說,這一教育方法忽略了不同時期不同狀態(tài)的人的變化,不符合所強調(diào)的“從現(xiàn)實的人出發(fā)”的基本觀點,違背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利于以人為本作用的發(fā)揮。從教育的效果來看,雖然灌輸?shù)姆椒ㄔ谒枷胝谓逃邪l(fā)揮過重大的積極作用,但到今天,它的實效性越來越小。過多地采用硬性灌輸方式是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主體的接受程度考慮較少,教育方法仍局限于教師講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對學生主體需求的全面了解。只有加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將在互動中形成的共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實施,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普及,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經(jīng)濟生活,改變著這些年輕的職工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也影響著他們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因此經(jīng)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帶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的思想教育和工作。結合當前這些新的變化、新的挑戰(zhàn),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工作方法手段。

2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對策

第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師生和諧平等關系。

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做到充分尊重學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育人這一中心來開展。建立師生平等關系,拼棄傳統(tǒng)的師道。承認學生選擇學習的權利和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意識,為學生興趣的發(fā)展、眼界的開闊、能力的發(fā)揮提供廣闊空間。注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自然應當以人為中心,以疏導人的思想、轉變?nèi)说挠^念、塑造人的靈魂為目的,以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完善人、發(fā)展人為宗旨。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落實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求發(fā)展,不斷滿足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校應該在新形勢下主動適應變化了的形勢,以學生為本,真正賦予學生主體地位,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除了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外,還必須為其提供適當?shù)纳顥l件,當學校的利益和學生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學校必須以最大多數(shù)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其最高策依據(jù),而不應該以任何理由損害學生的權益。

總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在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競爭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充分發(fā)揚民主,給每個學生公平發(fā)展的機會,使學生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全面的發(fā)展。

第二,用科學務實的態(tài)度重視學生個體差異。

做好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握實質,用科學務實的態(tài)度培育和教育學生。用以人為本的觀念,立足高校實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心理健康等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而不是把大學生困于定呆板的框框之中。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的發(fā)展空間,讓大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獨特個性優(yōu)勢,使大學生形成獨立和諧的人格.真正解決做好經(jīng)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問題。

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人際交往、求職、戀愛心理困惑等心理問題不斷增多。因此,中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的內(nèi)容和方法,注重運用心理學的有關知識發(fā)掘學生的潛在思想和心理問題,通過采用課堂教學、課外教育、心理咨詢等多種途徑引導大學生。

當代學生既關心祖國命運、世界風云,又注重自我發(fā)展既有一定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又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努力抓住一切機會,發(fā)展自己。只有掌握了中職學生這些思想特點,我們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用實在的辦法正面激勵大學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采用各種獎懲的措施來調(diào)節(jié)、激發(fā)、鼓勵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受教育者通過權衡利弊得失決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提高自身行為的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從而形成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我們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完成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红原县| 桐梓县| 金川县| 兰溪市| 沭阳县| 广饶县| 灵川县| 漾濞| 尤溪县| 德化县| 海林市| 鸡东县| 黑龙江省| 鸡西市| 磐石市| 红桥区| 兴城市| 土默特右旗| 九江市| 仪征市| 曲周县| 彩票| 泊头市| 乌恰县| 平南县| 湖口县| 玛多县| 应城市| 宝山区| 晴隆县| 原阳县| 杭州市| 乡城县| 平阳县| 黔江区| 松原市| 资阳市| 新民市| 永兴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