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2 05:43: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醫生助理工作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四川省綿竹市中醫醫院外科,四川綿竹 618200
[摘要] 目的 探討層級管理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實施層級管理模式,比較實施前后不良情況發生次數及護理質量評定。結果 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后較實施前不良反應發生次數明顯減少;護理質量評定均明顯提高,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現有護理人力資源,在完成護理任務的同時保證護理安全,減少護理缺陷,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進而達到最佳護理管理目標。
[
關鍵詞 ] 層級模式;護理管理;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c)-0012-03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患者對于醫療服務需求的改變,護理工作范疇逐漸擴大,護理目標亦隨之改變,而整體護理僅存于形式、護士職責不明確及護理人力資源配置與使用不合理等問題在我國目前的護理工作中仍顯著存在[1]。作為護理工作的基礎和核心,護理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永恒主題之一。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作用,做好各環節的護理服務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2-3]。近年來,該院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進行護理管理改革,大力開展分層管理,護理層級管理亦在臨床各個部門逐步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現結合實踐取得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科室配置的護士人員總數為21人,護士長1人,高級責任護士5人,護理組長4人,初級責任護士5人,助理護士6人,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3±1.2)歲,文化層次分類為本科8人,大專12人,???人。實施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的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實施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護理質量評分。
1.2 方法
1.2.1 層級管理方法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層級管理模式,規范層級管理程序,使各層次護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責、待遇及權限。要求各層次護理人員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不折不扣完成護理任務,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努力提升護理質量。首先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及助理護士共同參與護理質量標準體系的編寫、實施及完善工作,并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及時修訂相關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安全措施、護理質量標準及護理崗位工作職責等,將各項護理工作責任到人,保證護理工作的規范化;根據護理人員職稱、護齡、基礎知識、專科知識與技能、思維能力、應急能力及組織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定,本著“能力優先,利于工作,利于個人發展,利于團隊建設”的分層原則,從工作能力出發對護士進行合理的分層次使用以充分發揮各層級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護理人員形成梯度,將護理人員分為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初級責任護士及助理護士5個等級[4-5]。嚴格按照相應的管理規范實施護理人員考核、審核、培訓及分層選拔等工作,確定不同層級護理崗位人數。
1.2.2 各層次護理人員職責在護理過程中,根據不同層級的需求確定各類護理人員的職責,通過反復專業培訓提升護理技能,逐步完善層級管理制度。①護士長統籌安排所有護理工作,主要負責病區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對護理人員考核及培訓,指導臨床護理業務;②高級責任護士由專業知識過硬、護理技能扎實及具有一定業務技術指導及管理協調能力的主管護師及有能力的護師擔任,職責即帶領本組護理人員嚴格遵照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模式,指導護理人員進行較大難度的護理操作及運用護理程序,如發現存在相關問題,及時與患者及責任醫師溝通,有效改進護理措施。此外,還需參與病房的管理工作,督促相關護理規章制度的執行;③護理組長負責帶領小組進行護理工作,在準確評估護理效果的同時協助高級責任護士詳細了解患者病情,以此制定實際可行的護理目標,監督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服從上級護理人員的安排,及時向上級護理人員匯報情況;④初級責任護士由取得注冊護士資格、熟悉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及掌握護理基礎知識的護士擔任,負責解決常見的護理問題,同時按照護理工作流程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協助??谱o理任務的完成;⑤助理護士由剛畢業未取得護士執照的護理人員擔任,要求在護理組長和初級責任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護理,負責患者的生活護理,同時進行一些非技術性或低技術性的護理工作,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及基礎護理,保持患者病房的整齊、清潔及舒適,送患者檢查和外勤工作[6]。
1.2.3 培訓與考核采取專題講課、示教及自學等方式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要求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培訓結束后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報告撰寫能力、操作技能及績效考核進行評價并如實記錄,于每季度初發放給護士,護士根據自身的考核結果書寫護理工作總結,并于季度末提交給護理部,護理部組織護士進行層級培訓,同時以科室為單位對成績優異者予以表揚[7]。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前后科室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其中護理工作質量評價包括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消毒隔離質量、病房管理質量、護士工作滿意度、患者與家屬滿意度及基礎護理質量。
1.4 統計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實施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后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消毒隔離質量、病房管理質量、護士工作滿意度、患者與家屬滿意度及基礎護理質量均明顯高于實施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各層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降低安全隱患
實施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有助于護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責,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對危重患者的護理。高級責任護士親自參與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過程,同時督促初級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工作,從根本上對基礎護理工作進行層層落實,保證各項護理工作順利開展。表1顯示,實施后跌倒、飲食不佳及睡眠不足等不良反應明顯減少(P<0.05),與以往報道一致[8],表明通過各組工作職責重組和細化,可使健康教育及護理服務更具有針對性,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從而降低護理安全隱患。
3.2調動各層級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層級護理管理有助于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充分發揮自身潛能,進而調動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各項護理活動由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進一步激發了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熱情。分工職責在每次獨立工作中極大的提高了各層級護理人員的自豪感,使其擁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3.3 提高各層級護理人員的責任心
高級別護理人員擁有全面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的臨床經驗,解決問題能力強,且能與他人有效溝通,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后高級別護理人員會密切關注低級別護理人員,關注她們的護理操作、遇到突況的解決以及貫徹整個護理過程中的溝通環節,指導她們的薄弱護理環節[9]。在這個從上到下的過程中,高級別的護理人員必定會特別有責任心地教導低級別的護理人員,同時低級別的護理人員必須對學習對患者負責,進而大大增強責任心。
3.4 提升各層級護理人員自我成就感
層級護理管理鼓勵責任護士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及時評價自身護理質量,準確評估遇到的護理問題,結合所學專業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并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開出護囑指導下級護理人員并參與執行,下級護理人員對制定的護理計劃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見,保證各項護理特別是健康教育及基礎護理得到真正落實,使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護師的傳、幫、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
3.5 提高各層級護理人員的能力
高級別護理人員帶領低級別護理人員,在解決老護理人員出路問題的同時使其具有專業成就感,優化了護理結構,推動護理專業的發展,而且也減輕了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創造了更加好的學習環境[10]。同時,也可以提高處理突發事件和業務指導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互利互惠的過程中,都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較快和較好的幫助落實醫生的治療方案。
4 小結
層級護理管理屬于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提升護理質量。表2顯示實施層級護理管理護理質量評分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充分體現出層級護理管理的優越性,提示層級護理管理使護理工作無縫隙,體現連續性,在盡量減少交接班次數的基礎上優化現有人力資源,激發各層級護士潛能,調動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提高責任心,提升成就感,進而減少護理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綜上所述,層級護理管理充分體現出護理管理的動態性及靈活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發揮護理人員的創造性,激勵護理人員實現自身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增強護理人員的成就感,增加護理隊伍的凝聚力,體現“一切為了患者”的護理服務宗旨。
[
參考文獻]
[1]陳玉珍,林艷香,馮青嫦.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探討[J].醫院護理,2008,7(12):70-71.
[2]楊學萍,謝金蓮,李愛珍.實施分層級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護理質量[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8) :394-395.
[3]Donelle M B,Katjleen K C, Katjleen B, et al.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9,18(3):207-211.
[4]周玉華,許美卿,魏曉玲.連續性排班模式與層級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4):62-64.
[5]何玉華.護理層級管理在門急診護理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1,17(18):1096-1098.
[6]李賽梅,岑小?。o士分組層級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1(7) :105-107.
[7]劉雪琴,彭剛藝,李漓.結合醫院實際探索護士分層級管理新路[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24-26.
[8]鄧香君,李玫.層級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9):2333-2334.
[9]黃盈盈.層級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2):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