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釀酒文化論文

釀酒文化論文

時間:2023-01-20 16:32: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釀酒文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釀酒文化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飲料,也與各種儀式、禮節緊密相連。而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字學著作之一的《說文解字》對酒和酒文化有著內容豐富的反映。這篇論文就是對《說文》“酉”部字中所反映的與酒有關的文化現象作一簡要分析,以粗略地勾勒東漢時期酒文化的輪廓。

眾所周知,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戰國策魏策二》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①這表明,酒在中國產生的時間非常早,并且自其誕生之時就與國家的政治產生了關聯。的確,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無處沒有酒的歷史,它不僅與各種儀式、禮節緊緊相連,而且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點綴,上至王公貴胄,下至黎民大眾,沒有人不和酒產生聯系,它是將軍手中的利劍,也是墨客筆下的佳句。可以說,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

《說文解字》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字學著作之一,它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反映了東漢及其以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所以也可以說《說文解字》是一部百科全書性質的著作。在《說文解字》中,對酒以及與酒有關的文化現象作了很詳盡的介紹。而在《說文》中對酒文化最集中的反映在“酉”部字中。我在這篇文章中對《說文解字》“酉”部字中所反映的與酒有關的文化現象作了一點簡要的分析,以求對中國古代的酒文化作一管窺蠡測。

《說文解字》中“酉”部一共包含七十五個字,分別可以按照酒之本身,造酒材料與造酒方法、酒的種類、酒的味道、酒的顏色、飲酒禮節、有關酒的儀式、飲酒的神態以及酒的作用來分類。

一、酒之本身:

酉:《說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謂酎酒。象古文酉之形。丣,古文酉,從卯。卯為春門,萬物已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此字篆形與古文尚無大別,乃壺尊之象也。”“其從‘卯’作‘丣’之古文則迄今未有見、古金及卜辭每多假以為‘酒’字。許之釋就,蓋用轉注以牽就其八月之義。酉縱為就,自當后起。”

酒:《說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從水,從酉,酉亦聲,一曰造也,吉兇所造也。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逐疏儀狄。杜康作秫酒。”羅振玉《殷墟文字類編》:“酒,象酒由樽中挹出之狀、《說文解字》酉與酒訓略同,本為一字,故古金文酒字皆作酉。”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酉,古文酒字,象酒器形。自假為丣戼字,乃加水以別之。”②酒是用糧食或水果等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

二、造酒材料與造酒方法:

 : 生衣也。③從酉冡聲。 酴:酒母也。從酉余聲。讀若廬。

造酒除了糧食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材料就是酒曲。酒曲是用發霉的谷物制成的,其中富含微生物和微生物所分泌出來的酶。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用酒曲釀造的,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

釀:醖也。作酒曰釀。從酉襄聲。醖:釀也。從酉 聲。釃:下酒也。從酉麗聲。一曰醇也。 : 酒也。從酉肙聲。 :也。從酉鬲聲。

三、酒的種類:

 :酒疾孰也。從酉弁聲。醴:酒一宿孰也。從酉豊聲。醪:汁滓酒也。從酉翏聲。醹:厚酒也。從酉需聲。《詩》曰:“酒醴維醹。” 酎:三重醇酒也。從酉,肘省聲。《明堂月令》曰:“孟秋,天子飲酎。” 醠:濁酒也。從酉盎聲。醲:厚酒也。從酉農聲。 :酒也。從酉茸聲。酤:一宿酒也。一曰買酒也。從酉古聲。 :酒也。從酉, 省聲。 :泛齊,行酒也。從酉監聲。醨:薄酒也。從酉離聲。讀若離。酏:黍酒也。從酉也聲。

我國古代的酒文化豐富多彩,而酒本身的種類也是豐富多彩的,從酒的味道看有酒味醇厚的烈酒,也有清淡的薄酒,有釀造快速,立等可得的酒,也有需要精工細作,慢慢成熟的酒。并且不同的酒在國家的儀禮上的用處也不同。

四、酒的味道:

 :酒味也。從酉,竷省聲。讀若《春秋傳》曰“美而艷”。酷:酒厚味也。從酉告聲。酓:酒味苦也。從酉今聲。醰:酒味長也。從酉覃聲。

五、酒的顏色:

 :酒色也。從酉巿聲。配:酒色也。從酉己聲。 :酒色也。從酉弋聲。

酒為什么具有讓人癡迷的能力呢,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多彩的顏色和醇美的味道。不同的酒色顯示了不同的酒類,而酒類不同,其味道也是各有千秋的。 轉貼于  六、飲酒的禮節:

酌:盛酒行觴也。從酉勺聲。 :歃酒也。從酉朁聲。 :少少 也。從酉勻聲。醻:獻醻主人進客也。從酉 聲。醋:客酌主人也。從酉昔聲。 : 酒俱盡也。從酉 聲。釂: 酒盡也。從酉,爵聲。

我國古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重禮,所以在古人在飲酒時同樣是很講究禮節的。飲酒時主人應先敬客人,客人亦應回敬主人。這其中有時該一飲而盡,有時又只能淺酌一口。

七、有關酒的儀式:

醮:冠娶禮祭也。從酉焦聲。酺:王德布,大 酒也。從酉甫聲。莤:禮祭,束茅加于祼圭,而灌鬯酒,是為莤。象神飲之也。從酉艸。《春秋傳》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莤酒。” 一曰莤,榼上塞也。醧:私宴 也。從酉區聲。醵:會?酒也。從酉豦聲。酹:餟祭也。從酉寽聲。

酒是糧食的精華,是上天所賜的禮物,是珍貴之物,故在各種重要的場合都必須用酒來感謝上蒼。

八、飲酒的神態:

酣:酒樂也。從酉,甘聲。酖:樂酒也。從酉冘聲。醅:醉飽也。從酉咅聲。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亂也。從酉卒。一曰酒潰也。醺:醉也。從酉熏聲。《詩》曰:“公尸來燕醺醺。” 醟: 酒也。從酉,熒省聲。 :醉醟也。從酉句聲。酲:病酒也。一曰醉而覺也。從酉呈聲。

古人對酒的喜愛與沉迷,從這一組字中可見一斑。酒能麻醉神經,所以飲酒之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煩惱啊,苦悶啊似乎都消失了,人們飄飄欲仙,對杯中物樂此不疲。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古時人們生活中的艱難是很多,所以他們要在更多時候借酒精來麻醉自己。然而,《說文》中列出一些有關醉酒后的丑態的字也是在告誡世人,酗酒畢竟不是好事,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而這一點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仍然是有啟發作用的。

嚴格地說,這一組字與酒本身并無關系,但是無論是醋還是醬,它們的制造方法都是來源于造酒的方法——釀造法。從這些字中可以看出聰穎的古人早就把釀酒的方法推廣到制作別的飲食上去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物質生活還是比較豐富的。

九、結語:

通過對《說文解字》酉部字的簡單分析我們對古代的酒和酒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我國古代酒的釀造技術已經很發達,而酒的種類也非常繁多,我們也知道了酒在我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這種酒文化歷經數千年不但沒有衰微消失,而且歷久彌新,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注釋

① 轉引自《漢語大字典》

② 轉引自《漢語大字典》

③即酒曲, 生衣即酒曲上滋生的霉菌。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縮印本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7年10月

第2篇

關鍵詞:中國白酒;酒文化;競爭力;策略;培訓

全球化的東西方不再弱趨強而使多樣文化同質化,而是尊重彼此差異,各自走向“輸出主義”而減少誤讀。(王岳川)體現西方文化的紅酒、烈酒登陸中國,且有消費日多。中國白酒應伴中國文化走出,故先辨東西飲酒文化異同,再施其國際商務之策。

一、東西方飲酒文化簡述

(一)中西酒文化源頭迥異。古希臘、羅馬神話有酒神狄奧尼索斯和巴克斯,酒被酒神賜予人,即酒為神造。中國飲酒文化發源無酒神之說,卻有“酒神”“酒仙”之詞。其歷史記載如宋人竇蘋《酒譜》記述“其言廣博,不可殫舉”[1]。酒為人造,傳說為儀狄和杜康。

(二)中西酒文化對比。中西酒文化源于各自的歷史傳統思想文化,有豐富人類的文化內涵,而其文化趣味有別。中國酒文化表現微醺境界的雅興,“醉翁之意不在酒”、“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之趣助詩情增文采,“百歲光陰半為酒,一聲事業略為酒”、(陸游)“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韋莊)酒后詩展中國風味,亦活躍飲者的潛意識,增強創作靈感。[2]

(三)中國白酒獨特性。中國白酒的釀造工藝與國際其他烈酒迥異。西方烈酒多是液態蒸餾,通過橡木熟成,增加味道的復雜度。我國白酒使用酒曲,是他國烈酒所不備。中國白酒采用獨有的固態發酵,固態蒸餾、原料及工具同西方亦異。這些特殊工藝賦予了中國白酒豐富的獨特香氣和滋味。

二、白酒國際化現狀和白酒出口貿易的文化策略

(一)中國白酒出口貿易份額排末。世界四大蒸餾酒種在國際蒸餾酒市場上占絕對主導地位。通過對各產品國際貿易相關數據及RCA指數的測算,選取在國際蒸餾酒市場上競爭優勢明顯的英國威士忌、法國白蘭地及瑞典伏特加作為三類蒸餾酒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參照對我國白酒產業國際競爭力現狀的測定與比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3]

(二)中國白酒出口文化策略。文化輸出與貿易并行。中國GDP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大。隨著中國元素國際化認可度和接受度逐漸增強,體現中國文化元素的中國白酒應該借助中國國際影響力,積極尋找中國白酒的國際藍海市場,緩解和突破國內白酒市場競爭集中度日益激烈的困境。

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酒的故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如上所述,幾千年來,酒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為酒已不單作飲品物質,更是一種精神生活的慰藉。故而,酒在華夏文明的傳播中已不單純的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 而是一種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形式。

(三)企業整合。要實現白酒產業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首先,我國白酒產業要建立統一規范的白酒消費市場,即打造優勢白酒產業集群、擴大中端市場需求、完善產業組織政策、破除區域市場分割、構建統一白酒銷售市場、挖掘白酒消費文化;其次,建立健全我國白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指標體系。再者,我國白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完善社會化誠信體系。[6]

中國白酒升級以現代化措施,即通過技術革新和改革,傳統白酒有粗放生產經營向集約型精細型發展。科學生產,擺脫作坊,降低糧食能源消耗,加強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建設。如新法白酒的風味物質得之于技術創新、傳統少量調味酒勾兌和生物工程技術。[7]

(四)中國酒文化先行之措于職業培訓。酒文化在多元化的21世紀成為國際市場營銷的一種方式。與英國的WSET(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認證機構合作,進行白酒職業化培訓,專設中國酒文化教育基金會項目,編寫中國白酒從業人員漢英對照教材。

國外烈酒開拓國際市場的文化推廣領先,由各國政府相關部門或協會組織酒莊或酒商或是在當地尋求相關培訓機構通過巡游講座、做活動、課堂培訓等一系列活動讓人們認識、了解、品嘗、接受、喜歡繼而購買他們的烈酒。

中國有幾千年酒文化,更應大力為之。所以,一方面力爭籍此將中國烈酒板塊納入WSET培訓課程,通過世界各地的WSET培訓傳播中國酒文化;另一方面開設獨立的中國烈酒培訓認證體系,為廣大的中國烈酒愛好者和從業者提供與世界接軌的高水準的知識培訓和文化普及,并從而推動中國烈酒文化在國內外的廣泛傳播,加速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

三、結語

讓世界喜愛中國白酒不僅是商務貿易收益,也是輸出中國天人和諧文化的一部分。西方人品味異于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之外的東方使用酒曲發酵而產的意蘊悠長的中國酒,感受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品鑒東方飲酒情調和詩情畫意。中國人那種親鄰友邦、以誠待友、政經互惠、文化包容等價值觀、精神觀念隨白酒走進異邦。

參考文獻:

[1]周冉,郭旭.論中國文化對酒的辯證認識[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第7期.P46.

[2]楊乃濟.中西酒文化比較,北京聯合大學學報[J].2009年第4期.P86.

[3]章家清.中國白酒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P257.

[4]劉杜若.關于中國白酒產業國際化競爭力的研究[D].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3月.P13.

[5]馮思琪.論同志的傳統文化觀[J].思想研究,2015年底3期.P79.

第3篇

論文關鍵詞:資本,品牌意識,產業關聯,市場競爭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葡萄酒消費市場逐年升溫。由于個人收入的不斷上升和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葡萄酒當然與人們的健康觀念相符。同時,國家的扶持促進了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透露預計2010年中國葡萄產量將達80萬噸左右,意味著今后我國葡萄酒產業有望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長。甘肅省作為中國葡萄優質產區之一有著天然優勢。這里集中了莫高、皇臺、祁連、等數家上規模的生產企業。這里還是國內少有的無污染生態區,少病蟲危害,日照充足,利于香氣和果實中營養成份的積累。

二、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甘肅省葡萄酒市場內部競爭激烈

由于河西走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種植園的擴大和先進技術的應用等從1990年到2007年甘肅省葡萄酒產量呈顯著上升趨勢如表1。其中1996年產量最小為17.0萬噸,2007年產量是1996年產量約3.8倍。產量不斷擴大的同時也給銷售帶來了難題。隨著葡萄酒企業的發展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頗具規模如莫高、皇臺、祁連等,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小,技術更新落后,資金短缺。地產品牌始終未能走出甘肅,參與國內市場競爭。

表1:甘肅省90年——06年葡萄酒產量數據表 (產量:萬噸)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產量

25.43

24.19

24.06

29.00

18.50

23.00

17.03

18.55

22.00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產量

25.00

20.19

25.05

28.81

34.30

36.73

43.43

49.75

66.50

資料來源:《中國食品工業年鑒》

留給企業的現實是,各大企業在本地市場競爭激烈,促銷在超市縷縷可見。企業降價的目的是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獲取消費者剩余,增加利潤。但甘肅市場的市場容量有限,降價不能大幅度擴大銷售量相反致使行業效益下滑,嚴重損害產品形象。

2.2 甘肅省葡萄酒行業品牌意識弱

當前的葡萄酒競爭呈現出品牌致勝,而甘肅葡萄酒企業與知名品牌的競爭優勢是不對稱的。如張裕、長城可以到河西建立生產基地輕易地奪走甘肅的產地優勢。相反甘肅企業要想獲得像張裕的知名度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

廣告的作用是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能確定其質量。廣告提供了產品性質的直接信息而且還能大幅度提高產品銷售額。現階段甘肅企業品牌基礎尚未完全建立。紅酒企業的廣告宣傳只能在本省甚至是本市才能看見,而在省外幾乎看不到宣傳。即使甘肅葡萄酒企業有高品質酒,也不能為更多省外消費者所了解,產品形象又怎么能塑造起來。

2.3缺乏強勢資本的支撐

資本是葡萄酒企業發展的基礎。葡萄酒行業的固定投資較大,廠房、設備、基地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葡萄酒需要儲存一定時間后才能出售,這導致了葡萄酒企業資金回收較慢。資缺少資金成為甘肅葡萄酒企業發展的瓶頸。

近幾年甘肅葡萄酒企業資金投入不足是葡萄酒產業基地和加工企業建立的弱點。今后幾年將需要更多的資金,而落實建設資金的難度很大,這也制約了葡萄酒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甘肅省今后產業發展中打造優勢產區、產能是企業手中的籌碼,但真正主導甘肅葡萄酒企業崛起的力量仍是資本。

三、甘肅省葡萄酒行業產優化的政策建議

3.1借助本地旅游文化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品牌開發要注重酒文化建設。從各國的情況來看,葡萄酒差異較小,而賦予產區文化、民族文化等就有了質的不同。這是甘肅葡萄酒形成產品差別化,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方面。甘肅葡萄酒企業可以與旅游結合來宣傳品牌。例如葡萄酒企業與某家旅游公司聯合,游客可得到本地產葡萄酒。公司可以開設參觀具有民族特色的酒莊和葡萄酒制作過程等。公司對葡萄酒的質量、產區文化的宣傳可以逐漸影響人們對品牌的喜好。公司可以借助游客的口碑向他們所在城市宣傳品牌。其次,品牌開發要始終不渝地提升產品質量,這是決定一個品牌是否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決定性要素。

3.2, 注重產業關聯引入資本

首先,將東部沿海資金引入甘肅。一方面,由于中國入世進口葡萄酒關稅下調,加大了進口酒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促使東部沿海企業必須將產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甘肅省具有產地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和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等為東部沿海企業提供了機會。如張裕在甘肅投資建立葡萄種植基地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有利于甘肅葡萄酒產業利用東部資金和技術。

其次,引進資本時要考慮到葡萄酒產業的關聯度,它將農業、輕工業等產業以產品深加工的方式鏈接起來,具有集一、二、三產業于一體的特色。同時還帶動了葡萄酒原輔料、制瓶業、印刷業、包裝業、運輸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樣可以達到范圍經濟,使葡萄酒從種植、發酵釀造、調配、裝瓶到包裝成成品在企業間分工細化,提高生產率,節約成本。

3.3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及監管

第一、政府應鼓勵葡萄酒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并扶持建立各級葡萄協會、葡萄生產合作社等行業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重視品種創新,加快開發新技術和新工藝。利用葡萄酒產業的帶動,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第二、政府要加強葡萄酒生產安全監管。由于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重視,甘肅省已建立了從縣區、市州到省局的食品生產企業質量電子檔案系統。并且制定了與栽培區相適應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尤其在釀酒葡萄的質量和農藥殘留上都應嚴格按照標準來要求。 第三、在引進外資方面政府要多給予葡萄酒產業優惠政策支持。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會帶動葡萄種植業的發展。既解決了一部分農民收入問題,同時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淺談甘肅酒類產業的再發展》作者:陳曉錢、張世喜 2005年5月

2、《從甘肅莫高酒業發展看西部葡萄產業開發之潛力》作者:安華慶、李松山2002年1月

3、《葡萄酒文化推廣和產業發展》作者:黃衛東 2006年10月

4、《中國商業年鑒》2006年

第4篇

關鍵詞:啤酒業;啤酒生產商;福斯特集團;文化差異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市場和最具有消費潛力的國家,中國啤酒市場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市場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這些機遇和挑戰與中國的市場特征有關。福斯特集團,澳大利亞最大的啤酒生產商。福斯特集團擁有澳大利亞啤酒市場約50%的份額,該集團擁有維多利亞苦啤酒(Victoria Bitter)及皇冠貯藏啤酒(Crown Lager)等著名啤酒品牌,在澳洲市場多年呈現壟斷趨勢。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福斯特集團第一次進駐中國,但是由于文化差異和選擇進駐的模式失敗,該集團進駐中國慘遭失敗。隨后,福斯特集團準備在未來再次進入中國啤酒市場。在本論文的第一部分,我們分析了中國啤酒市場的優點和缺點,福斯特進入中國市場后將會遇到的機會與挑戰。第二部分介紹了合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成功進入模式。第三部分闡述了福斯特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失敗的原因。最后,說明了福斯特的合資伙伴應具備的特點,并以青島啤酒為例,并且對此提出了應對文化差異的建議。

二、福斯特首次進駐中國

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福斯特集團就看到在亞洲地區中未來增長潛力最大就是中國。但在當時對于中國啤酒市場的信息進行調研之后,福斯特認為,當時中國的技術不先進,法律不健全,基礎設施差。此外,在澳大利亞制造成本和澳大利亞進口稅方面,在澳洲生產的產品對于中國市場來說缺乏價格優勢。然而,這種觀點在1993年被改變了。福斯特選擇進入中國的最初形式是購買本土小型啤酒廠。當時福斯特分別在上海、廣東和天津都有建立了啤酒廠。由于初始投資低以及合適的進駐方式,福斯特開始打開了中國市場。但是,由于福斯特集團急于在中國市場的快速擴張使得資產負債,因此,1999年底,福斯特賣掉天津和廣州的合資企業。2006年,福斯特停止在上海的啤酒廠。福斯特集團首次進駐中國以失敗告終。

三、中國啤酒市場分析

1.中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將改變公司的整體戰略,因評估好外部環境對于公司非常重要。中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這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原因:首先,中國是一個國家,龐大的人口和潛在的市場。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的潛在消費需求非常高。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薪酬成本可以相降低。中國的優勢在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其次,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在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政策,中國政府鼓勵外國投資。在整個改革時期,政府降低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這些措施,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可以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中國政府的投資優惠政策,利用當地政府與市場的合作伙伴關系,獲得政府的支持優勢,迅速打開國內市場。此外,中國的啤酒文化是由歐洲傳統的主要影響,并且還具有悠久的釀酒傳統,中國的酒文化在社會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后,進入中國市場應該成為區位優勢。這是因為中國地域遼闊,大城市的影響力這可能直接影響整個東南亞地區乃至整個亞洲。這對福斯特進入中國市場和開拓亞洲市場具有一定支持。

2.拓展中國市場的弊端。盡管啤酒廠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大,給外資啤酒生產商巨大的機會。但是由于第一次福斯特集團退出與進入市場后的損失超過1億2500萬澳元。因此,如果福斯特再次在中國開拓市場,就要考慮一些風險。

第一,由于中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實施品牌推廣的方案可能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例如,在福斯特集團首次進入中國失敗的原因就在于品牌名稱。品牌是一個標志符號,目的是確定一個賣家或一組賣家的商品或服務,并區別于競爭對手。在中國的品牌確實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中外的品牌含義是不一樣的。當福斯特的啤酒最先在香港銷售,品牌名稱翻譯成“huoshida”。這個名字本身是一個相近的翻譯。粵語中沒有任何意義。然而,在普通話中,“huoshida”的意思就是災害剛剛抵達。也就是為什么消費者不會購買這種產品,因為沒有人希望他們手中有災難。因此,合適的品牌名稱是至關重要的。漢字不能像西方語言那樣被人理解,福斯特沒有意識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終導致最后的進駐失敗。第二,外國啤酒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公共關系的協調,文化適應和營銷策略。雖然中國政府支持開放政策,外國公司可能不會滿足中國政府的監管政策。在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商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法律糾紛;第三,福斯特進入中國市場后面對的競爭對手很強大。在中國啤酒業中的龍頭企業就是青島啤酒。青島啤酒在中國乃至在全世界都享有著很高的評價和聲譽。因此拓展中國市場的后續工作會很艱難。第四,在過去幾年的中國啤酒市場,有一定程度下,國內一些大的啤酒生產商收購比較小型的但是具有一定聲望的外國品牌的啤酒,卻未能順利正常進入市場。這是因為當時外國啤酒廠因為經營成本高而在中國市場當中缺乏一定的價格競爭力。

四、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

對于福斯特來說,合資的方法可以被視為一個成功的戰略。這是因為福斯特對中國市場非常陌生,有必要以合資企業為戰略。例如,它可以通過使用國內合作伙伴的資產和獲得本地資源,通過參與國家合作伙伴,以及能夠減少經營風險,因為當地的制度或法律環境知識不足,降低進入風險。以合資企業的方式,福斯特的上海啤酒廠可以作為中國市場的運營中心。同時,他們重新平衡亞洲組合以更好地反映市場條件和機會。基于中國市場,福斯特已經實現了對亞洲的戰略。

五、福斯特的重新進入中國的建議

按照現在經濟情勢來看,中國必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拓展市場。鑒于目前的形勢,福斯特可能會考慮重返中國。以下是建議關于進駐的策略:

與合作伙伴合作

首先,面對在中國的啤酒市場的更加激烈的競爭,它是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以最有效的競爭形式和迅速實現其戰略目標。福斯特應該繼續尋求中國的合作伙伴進入中國啤酒市場,作為一個長期戰略。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利用當地企業建立了龐大的銷售網絡,而且通過合作生產降低成本,以及在價格戰中占優勢。合作伙伴可以選擇在當地培養有潛力的企業,也可以選擇在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且有良好的營銷渠道的企業,例如,青島啤酒。無論是中國或者國際市場中,青島啤酒都賦予健康和積極的企業品牌。因此,可以為福斯特在中國開辟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的業務重點。

其次,承認文化差異的重要性。鑒于由于品牌語言內涵是失敗的關鍵。因此建議福斯特在中國要需要文化差異。雖然一家大公司在一個國家非常成功,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海外會成功,特別是在另一個擁有完全不同文化的國家。當在中國市場建立一個新的品牌的時候,福斯特應該具有一種能力可以捕捉到消費者的關注,并且需要在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購買。這才是一個企業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啤酒質量的名牌企業。一般來說,成功的品牌創造財富的吸引和留住客戶。

因此,它是創造一個在消費者心中最適當的正面形象時,應當聘請專家能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背景并且會依據當地市場顧客人群的口味來改變啤酒的口味的。會急招。

六、結語

總之,國際商務在整個經濟大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是有吸引力的。然而,為了適應巨大的市場和消費,外來企業對于適應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難。適應中國市場特點,尋求自身發展方向,已成為有價值的策略。福斯特應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中國市場的不利因素。福斯特應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建立完善的生產鏈和分銷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可以選擇一些合理的進駐新市場的模式,如出口和合資企業。本文認為,合資企業已被建議成為一種合適的進駐方式。另外,福斯特在未來的進駐中應當注意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情況、重視國內的合作伙伴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市場中可能會出現福斯特這個品牌的啤酒。

參考文獻:

[1]Ahlstrom, D & Bruton, GD.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culture in the emerging world,.Cengage Learning, Boston,2010.

[2]Kuijs, L.Economic growth patterns and strategies in China and India: past and future.Fung Global Institute,2012.

[3]Areni, C.Having a beer with me mates after the footy: Australians' enjoyment of daily life experiences.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011.

[4]Chan, AK & Huang, Y.Chinese brand naming: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brands of ten Product categories.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vol.18, no.2, pp.103,2001.

第5篇

關鍵字:PEST;宏觀環境;啤酒;行業前景

作者簡介:王鐵山(1972-),男,湖南寧鄉人,中南大學商學院碩士,深圳金威集團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科學。

隨著中國加入WTO,在境外技術和資本的影響下,我國各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在明顯上升,中小企業不斷淪為行業內巨型企業掌控的生產體系附庸。作為企業高管,必須未雨綢繆、審時度勢,在充分研究本行業宏觀形勢后,因地制宜,制定適宜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態勢下,省市、國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業所處行業的宏觀環境(PEST分析)對企業戰略的影響至關重要。宏觀環境又稱一般外部環境,是指影響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不同行業和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體內容可能會有差異,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1]從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為避免流于空泛,論文以我國飲料產業中的啤酒分支為例,實例說明PEST模型在啤酒行業前景分析上的應用。

二、政治法律環境(P)對行業前景的影響實例

政府最直接的影響莫過于對市場進入、競爭活動或利潤這樣一些市場經濟關鍵變量進行全面限制。以啤酒市場為例,國家和地方在相關政策中有許多規定和限制,這對啤酒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產生極大的影響。

1.加入WTO的影響。加入WTO后,中國進口啤酒的關稅從以前的35%下降到12.8%,啤酒行業更容易受制于外界經濟運行的波動。但作者認為[2],加入WTO并不會對中國的啤酒產業產生太大的沖擊,原因如下:

①受啤酒產品新鮮度和運輸成本的限制,采用國際貿易進行啤酒商品進口輸入的優勢不大,關稅的下降并非國外潛在進入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即使關稅有所下降,國外主要競爭者的理性選擇仍然是采用以本地生產為主的方式。

②從需求的市場結構來看,中國的啤酒市場一直呈現高檔產品約占10%,中低檔產品約占90%的金字塔結構。進口啤酒一般定位在位于塔尖的高檔啤酒市場上,一般是在5500元/噸左右的高檔啤酒,而國內啤酒的出廠價一般只有2000元/噸,從整體而言,它們不會對我國啤酒市場造成很大沖擊。

③大麥是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國內注重質量的啤酒企業大部分使用進口大麥,每年尚需進口200多萬噸大麥。大麥進口關稅由30%降到9%,降低了國內啤酒產業的生產成本,增強了中國啤酒企業相對于國外進入者的競爭能力。

2.政府產業政策的影響。中國釀酒工業的產業政策有“四個轉變”,分別是: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蒸餾酒向發酵酒轉變、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作為中國釀造產業的主力軍,啤酒產業的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度較高,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因此中國的總體啤酒產業政策就是積極鼓勵、適當發展。

中國輕工業總會在“九五”和“十五”期間,將啤酒工業的重點放在結構調整上。制定了三項具體政策:一是國家經貿委設立啤酒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專項投資;二是擇優扶強,重點支持10個民族品牌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使其在國內市場的集中度達到40%以上;三是以品牌為龍頭,支持大型啤酒企業集團實施跨地區、跨產業的聯合兼并,或采用其他多種形式的控股、參股、企業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實施資本化經營,使知名的優勢企業實現低成本地擴張、高起點發展。

3.稅收影響。國家對啤酒業采取了高稅賦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稅,3%的營業稅外,還從量定額地對每噸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費稅以及33%的所得稅。這種高稅賦會給啤酒企業增加了運營成本,但這恰恰造成了中國啤酒產業市場集中度低,因為高稅賦能給當地政府財政收入帶來的可觀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廠的沖動。

另一方面,國家從2001年5月起對糧食白酒和薯類白酒在維持現行的出廠價的25%和15%消費稅稅率的從價征收辦法的前提下,再對每斤白酒按0.5元從量征收一道消費稅,同時取消現行的以外購酒勾兌生產酒的企業可以扣除其購進已納消費稅的抵扣政策。此次稅收調整使白酒產量大幅度下滑,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作為白酒的替代產品,此舉卻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業發展。

4.地方保護主義影響。中央政府已經多次運用宏觀政策的力量,力圖整頓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但是地方保護主義具有一定的“慣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場化后他們的利益喪失,因此盡量維護這種“慣性”,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場競爭中的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為追求本地經濟增長,爭相投資于見效快、回報率高的消費品加工業,結果導致各地出現大量不符合比較優勢的重復建設,使地區間的競爭加劇。所以許多地方政府都實施各種保護措施以維持本地企業的生產銷售和利潤,用行政力量阻擋更有競爭力的外地產品的進入,讓消費者喝本地產的啤酒。從總體來看,不讓更有效率的企業生產而讓效率較低的企業生產,顯然是不利的。所以,我國啤酒市場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缺少強勢的全國品牌,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三、經濟環境(E)對行業前景的影響實例

1.GDP情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勢頭,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3],如圖2所示。

解三明等人利用生產函數和計量經濟模型對我國“十五”及2006-2015年的經濟增長潛力和實際經濟增長率進行了預測,得出以下基本結果:“十五”期間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在7.5%左右,2006-2015年間,可實現7%或略高的經濟增長[4]。

林毅夫認為,美國能長期維持3%的增長速度已經是相當不錯,而中國經濟則可以再維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長[5]。

2.中國居民收入增長情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對啤酒產品的購買能力越來越強,這成為我國啤酒產業迅速發展的良好基礎。

圖42002-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2006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7.4%,如圖3所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實際增長10.4%,如圖4所示。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8%[3]。

四、社會文化環境(S)對行業前景的影響實例

2006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14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9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萬人,出生率為12.09‰;死亡人口892萬人,死亡率為6.81‰,自然增長率為5.28‰,每年15-65歲新增人口數量在1200萬左右。

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啤酒年消費量顯然與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變化有很大關系。在中國,一般而言年青人的啤酒消費量大于老年人,而城市人口的啤酒消費量要大于農村人口。筆者認為,在中國啤酒消費能力的變化上將取決于以下兩種相反作用的因素對比:

①中國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并且,由于人均壽命的延長[3],見表1。這種趨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可逆轉,這可能會弱化啤酒消費市場的消費能力。

②中國農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動已是大勢所趨,2006年到大中城市的農民工占到跨省流動農民工總數的60%以上,外來工人口比重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比例較高的17個大城市占了全國外來人口總數的45%。隨著中國政府“城鎮化”政策的縱深推進,以及工業化進程的深入,中國的城市化趨勢將不可避免,這種居民身份的變化又可能導致啤酒消費能力的上升。

表1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表

年齡結構標準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25年(預計)

2050年(預計)

占總人口的比例(%)

0歲~14歲

33.6

27.6

21.3

~

~

65歲以上

4.9

5.6

7

>12%

>20%

老少比(%)

14.6

20.2

29.5

~

~

年齡中位數

22.9

25.3

32.6

~

~

雖然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啤酒生產大國,但是這個稱號只是從總量意義上而言的,從人均消費量上看,并非如此。可喜的是,中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正快速上升,中國啤酒市場的潛在市場容量大有可觀:

①中國酒類消費者的偏好正在發生改變。90年代初,中國人均的年啤酒消費量只有6升,而到2006年則攀升為23.5升;并且中國啤酒占飲料酒的比重也不斷攀升,啤酒正在成為極受歡迎的飲料酒。

②人均年啤酒消費量仍有上升空間。目前,世界人均啤酒年消費量為28升,而捷克已達到了163升,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費國美國是82.51升,作為和中國居民生活習性相近的鄰國日本,也達到了56.8升。

③農村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國家推行“三農”政策,200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214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17萬人,農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減少517萬人。龐大數量的農民存在消費需求卻長期得不到滿足,隨著他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勢必會改變農民的消費觀念。

五、技術環境(T)對行業前景的影響實例

行業的每一次大的發展,都是與科學技術大的飛躍緊密聯系在一起的。19世紀,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啤酒生產告別了手工作坊進入工業化階段。20世紀,以微電子及自動化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啤酒生產規模急劇擴大,啤酒也從原來的貴族產品變為平民產品。21世紀,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知識經濟的到來,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作為傳統產業的啤酒工業也將發生革命性和徹底性的變化。

①生產技術發展的影響。上個世紀,日本朝日啤酒憑借對啤酒文化的深刻理解,發明了“純生啤酒”,給世界啤酒工業帶來一場革命。而我國廣州珠江啤酒公司,也正是由于這項技術的引進走向了輝煌。日前,隨著PET瓶涂層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塑料化包裝的輕便、安全、環保等優點日漸突出,這種科技進步降低了運輸成本,有利于拉動廣大農村市場需求。從產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上述技術創新可以達到使整個產業跳躍發展的效果。G-K模型中提出了關于創新的思想,也就是說在產業中出現新產品替代以前的舊產品的情況可以避免產業走向衰退期,而直接走向新的增長期。

②信息技術的影響。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捕捉有效的信息才能果斷決策,立于不敗之地,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以更短的反應時間來進行更多的協調和控制工作。將營銷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相結合,建立包括銷售、采購、庫存、財務管理和控制等核心業務一體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已成為現代啤酒企業的重要的特征。在傳統的信息環境中信息的傳遞過程強調了正向流:由制造商——>消費者;而忽視了反向流:消費者——>制造商,消費者只是產品信息被動的接受者。而今,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為信息雙向傳遞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使點對點的信息溝通成為現實,并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調研工具。制造商可通過因特網獲取消費者的偏好等等,更好,地實現營銷的最終目標——滿足客戶的需求。

六、PEST行業前景探究結論

通過以啤酒行業為例進行的外部宏觀環境分析,我們就不難對我國啤酒行業前景作出如下推斷:未來十年中國啤酒行業整體看好,產量繼續穩步上升,外資收購和資產重組持續加劇,市場結構趨于壟斷競爭型,會形成幾個大的啤酒集團控制國內啤酒市場70-80%左右份額的局面,其余為一些二級啤酒集團所占有。我國啤酒企業數量會繼續下降,一些品牌號召力比較強的老牌企業或擁有雄厚資本實力的大企業通過不斷地兼并、外地建廠的手段不斷擴張,完善全國布局,積極擴大產能,成長為中國本土啤酒企業第一梯隊,以青島、華潤、燕京為代表。以珠江、金威、金星為代表的的第二梯隊也明顯感覺到了近幾年啤酒行業大軍壓境的局勢,一方面積極與國際啤酒巨頭結盟,如珠江與英博,金威與喜力,另一方面都在紛紛走出自己的根據地,向外拓展,以鞏固自己在第二梯隊的位置,避免被兼并的危險,并同時積極向第一梯隊靠攏。而一些地區性的中小企業最終或者難逃被兼并的命運,或者倒閉退出市場。

總之,企業高層管理者要想成功的制定本企業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就應該熟練運用PEST模型,全面采集,認真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美)Petersen,H.C./Lewis,w.c.《管理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版社,2002,p69-79

[2]王鐵山,KW啤酒集團市場拓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商學院,2007,P18

[3]國家統計局網站,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潜山县| 广水市| 开封市| 雷山县| 昆山市| 铁岭市| 抚顺县| 昭觉县| 东兴市| 乳山市| 贵南县| 通山县| 九江县| 扬中市| 安康市| 方山县| 垣曲县| 安溪县| 临城县| 右玉县| 东港市| 阿拉善右旗| 刚察县| 南召县| 大连市| 中方县| 盖州市| 平塘县| 南昌县| 溧水县| 马公市| 甘德县| 崇左市| 龙海市| 江孜县| 阜阳市| 哈巴河县| 梁山县| 游戏|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