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17:17: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神秘生物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農村語文教學中,一提到“科學教育”,有人不禁要問它跟語文教學有何關聯?但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與科學教育的聯系日趨緊密。作為一位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師,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呢?
一、輕松了解科學知識
首先用好現有教材,培養對科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這些比較枯燥的科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科技類文章寫得都很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在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思想。例如:蘇教版八年級第六單元精選了一組介紹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課文。在學習時只有學生對它們產生足夠的興趣,課堂教學才能取得高效。所以,在教學時,我充分運用影視碟片、圖片、文字資料等輔助手段。如《奇妙的克隆》一課在導入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大熊貓、麋鹿、揚子鱷等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圖片)“同學們,這些都是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現在有一種奇妙的高科技克隆你們知道嗎?”(出示克隆羊“多利”的圖片資料)“這就是科學家們在1995年克隆出來的綿羊多利,你們在課前了解了哪些有關克隆方面的成果呢?”馬上就有學生爭先恐后地站起來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課堂氣氛非?;钴S。
其次補充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F行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雖然選人了大量的高新科技文章,把科學類的文章編成單元整體學習,但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有必要適量補充一些有關現代科技的知識,營造一個講科技知識、學科技知識的校園氛圍,為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提供廣闊的知識背景。如在教學《在太空中理家》一文時,,可以推薦學生課后閱讀《太空漂流記》、《太空的奧秘》等相關文章,再引導學生撰寫讀后感和舉行交流會。通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科學,開拓視野,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激情和決心。另外,可以每隔一月向學生推薦、介紹幾本中外科普經典,讓學生自己閱讀。可以向學生推薦如《太陽系歷險記》、《數字化生存》、《神秘的克隆》、《納米衛星帶來空間技術革命》等中外科普讀物。
二、靈活掌握科學方法
首先,可以利用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全面、深刻、有聯系和創造性地發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初中生的思維還存在一些缺陷:不善于全面看問題,以偏概全;不善于認識事物的本質,淺嘗輒止;不善于有聯系地看問題,孤立思考;不善于創造性地分析問題,生搬硬套。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蘊藏著科學道理: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說明了一切怪異現象都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讓我們明白了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要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叫三聲夸克》告訴我們科學研究要實事求是、敢于懷疑、敢于創新;《刻舟求劍》要人們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不能一成不變。通過一些蘊含哲理的課文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其次,寫作訓練是鍛煉學生科技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確定適合學生實際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思維鍛煉。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寫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側重于自由想象類科技小品的寫作??梢韵胂笞约撼蔀槭澜珥敿獾目茖W家;可以想象自己和家人住到了另一個星球上;可以想象克隆人與被克隆者的邂逅等等。文章寫好后,學生的科技想象思維十分廣闊,同一主題,不同的作者,文章內容多種多樣,奇思異想令人驚嘆。
三、大膽運用科學思想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首先,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要鼓勵學生運用科學思想大膽想象。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鳥》這一專題時,有兩篇文章《飛鳥與飛機》、《鷹眼的啟示》都提到了仿生學這一新興的科學。學習完課文后,教師提問,科學家從鷹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電子鷹眼,人們還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你覺得自己從什么身上得到啟示,可以發明出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雖然有的有些離譜,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其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模擬科技新聞會”、“宣傳現代科技演講會”,先布置學生利用科技報刊、網絡等渠道搜集最新的科技成果,再分工合作最后模擬科技新聞會或者演講,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識。這種活動還可以結合學??萍嘉幕?,開展以科技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指導學生做科技專題手抄報,組織、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知識競賽,指導學生完成科技小論文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還能夠讓學生在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中實現與科技零距離,實現語文教育的雙贏。另外,在節假日,可以組織學生走向社會,根據當地特點,廣泛開展科技考察與科技調查。并且要求學生能寫出簡單的觀察報告或考察報告。如“本地古樹木、珍稀動植物調查”、“本地大氣污染(或水污染)調查及治理對策”。
當然,在農村初中的現有條件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還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去努力,一定會讓初中語文教學插上科學的翅膀,帶領學生去科學的世界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