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08:0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寬帶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UWB脈沖通信信號應用
UWB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對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時間的沖激脈沖進行直接調制,使信號具有GHz量級的帶寬。超寬帶技術解決了困擾傳統無線技術多年的有關傳播方面的重大難題,它具有對信道衰落不敏感、發射信號功率譜密度低、低截獲能力、系統復雜度低、能提供數厘米的定位精度等優點。
1超寬帶信號及其特點
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規定:
部分帶寬號稱為UWB信號。其中,部分帶寬為信號功率譜密度在-10dB處測量的值。圖1為UWB信號與窄寬信號功率譜密度的比較;UWB信號格式如圖2所示。
一種典型的脈位調制(PPM)方式的UWB信號形式[1],[2]為:
Str(k)(t)表示第k個用戶的發射信號,它是大量的具有不同時移的單周期脈沖之和。w(t)表示傳輸的單周期脈沖波形,可以為單周期高斯脈沖或其一階、二階微分脈沖,從該發射機時鐘的零時刻(t(k)=0)開始。第j個脈沖的起始時間為。仔細分析每個時移分量:
(1)相同時移的脈沖序列:形式的脈沖表示時間步長為Tf的單周期脈沖,其占空比極低,幀長或脈沖重復時間Tf(FrameTime)的典型值為單周期脈沖寬度的一百到一千倍。類似于ALOHA系統,這樣的脈沖序列極容易導致隨機碰撞。
(2)偽隨機跳時:為減少多址接人時的沖突,給每個用戶分配一個特定的偽隨機序列,稱之為跳時碼,其周期為Np。跳時碼的每個碼元都是整數,且滿足。這樣跳時碼給每個脈沖附加了時移,第j個單周期脈沖的附加時移為秒。
由于讀出單周期脈沖相關器的輸出要占用一定的時間,NhTc/Tf應嚴格小于1。然而如果NhTc太小,那么多個用戶接入時發生沖突的概率仍然會很大。相反,如果NhTc足夠大且跳時碼設計合理,就可以將多用戶干擾近似為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AdditiveWhiteGaussNoise)信號。
由于跳時碼是周期為Np的周期序列,那也為Np周期序列,其周期為Tp=NpTf。跳時碼的另外一個作用是使UWB信號的功率譜密度更為平坦。
(3)數據調制:第k個用戶發送的數據序列{di(k)}為二進制數據流。每個碼元傳輸Ns個單周期脈沖,這樣增加了信號的處理增益。
在這種調制方式下,一個符號(或碼元)的持續時間為Ts=NsTf。對于固定的脈沖重復時間Tf,二進制的符號速率Rs,為:
顯然,采用上述信號的超寬帶脈沖通信系統具有以下特點:信號持續時間極短,為納秒、亞納秒級脈沖,信號占空比極低(1%~0.1%),故有很好的多徑免疫力;頻譜相當寬,達GHz量級,且功率譜密度低,故UWB信號對其他系統干擾小、抗截獲能力強;UWB系統處理增益很高,其總處理增益PC為:
例如,當某二進制UWB通信系統Tf=1μs,Tc=1ns,Ns=100,比特速率Rs=10kbps時,該系統UWB信號的處理增益為50dB。與其他通信系統相比,其處理增益非常高。
另外,UWB信號為極窄脈沖的序列,故有非常強的穿透能力,可以辨別出隱藏的物體或墻體后運動著的物體,能實現雷達、定位、通信三種功能的結合,適合軍用戰術通信。
圖3
2超寬帶信號發射機、接收機基本結構
2.1發射機和相關接收機模型
與傳統的無線收發信機結構相比,UWB收發信機的結構相對簡單。如圖3所示,在發射端,數據直接對射頻脈沖調制,再通過可編程延時器件對脈沖進一步時延控制,最后通過超寬帶天線發射出去。在接收端,信號通過相關器與本地模板波形相乘,積分后通過抽樣保持電路送到基帶信號處理電路中,由捕獲跟蹤部分、時鐘振蕩器和(跳時)碼產生器控制可編程延時器,根據相應的時延產生本地模板波形,與接收信號相乘。整個收發信機幾乎全部由數字電路構成,便于降低成本和小型化。
2.2Rake接收機模型
由于UWB信號需要用時域的方法進行分析,多用于戶內密集多徑(多徑可達到30條)的條件下,而且每條路徑的信號能量都很小,難以對每條信道做出估計,所以使UWB信號的Rake接收成為可能。Rake接收機使原來能量很小的多徑信號經過能量合并后提高的信噪比提高系統性能。假設某UWB通信系統有Nu個用戶,其發射信號分別為某接收機接收到的信號為r(t),如果想得到第一個用戶發送的數據,那么其Rake接收機的實現框圖如圖4所示。
圖4
3UWB與其他幾種無線個人局域網技術的比較
由于UWB技術的種種優點,使其成為無線個人局域網絡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的主要技術之一。WPAN的目標是用無線電或紅外線代替傳統的有線電纜,以低價格和低功耗在10m范圍內實現個人信息終端的智能化互聯,組建個人化信息網絡。其最普遍的應用是連接電腦、打印機、無繩電話、PDA以及信息家電等設備。目前實現WPAN的主要技術有:IEEE802.11b(Win)、HomeRF、IrDA、藍牙(Bluetooth)以及超寬帶等五種。
從圖5可以看出UWB技術的優勢較為明顯,主要不足是發射功率過小限制了其傳輸距離(如圖6所示)。也就是說,10m以內,UWB可以發揮出高達數百Mbps的傳輸性能,對于遠距離應用IEEE802.11b或HomeRF無線PAN的性能將強于UWB。UWB和同為熱門的IEEE802.11b以及HomeRF不會進行直接競爭,因為UWB更多地是應用于10m左右距離的室內。事實上,把UWB看作藍牙技術的替代者可能更為適合,因后者傳輸速率遠不及前者,另外藍牙技術的協議也較為復雜。
4國內外研究及發展情況
4.1國外研究現狀
軍用方面:早在1965年,美國就確立了UWB的技術基礎。在后來的二十年內,UWB技術主要用于美國的軍事應用,其研究機構僅限于與軍事相關聯的企業以及研究機關、團體。目前,美國國防部正開發幾十種UWB系統,包括戰場防竊聽網絡等。
民用方面:由于超寬帶技術的種種優點使其在無線通信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近幾年來國外對UWB信號應用的研究比較熱門,主要用于通信(如家庭和個人網絡,公路信息服務系統和無線音頻、數據和視頻分發等)、雷達(如車輛及航空器碰撞/故障避免,入侵檢測和探地雷達等)以及精確定位(如資產跟蹤、人員定位等)。索尼、時域、摩托羅拉、英特爾、戴姆勒—克萊斯勒等高技術公司都已涉足UWB技術的開發,將各種消費類電子設備以很高的數據傳輸率相連,以滿足消費者對短距離無線通信小型化、低成本、低功率、高速數據傳輸等要求。
國際學術界對超寬帶無線通信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2002年5月20~23日,IEEE舉辦了一期會議,專門討論UWB技術及其應用。2002年2月14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正式通過了將UWB技術應用于民用的議案,定義了三種UWB系統:成像系統、通信與測量系統、車載雷達系統,并對三種系統的EIRP(全向有效輻射功率)分別做了規定。但是,UWB技術的協議與標準尚未確定,目前,只有美國允許民用UWB器件的使用;而歐洲正在討論UWB的進一步使用情況,并觀望美國的UWB標準。
關鍵詞:寬帶接入網,寬帶業務,寬帶網絡
1引言
寬帶是指在同一傳輸介質上,使用特殊的技術或者設備,可以利用不同的頻道進行多重(并行)傳輸,并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至于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寬帶,目前沒有國際標準,這里我們按照約定俗成和網絡多媒體視頻數據量來計量為256K。
2寬帶主干網技術
2.1千兆以太網技術
最高傳輸速率為1Gbps,與以太網技術、快速以太網技術向下兼容。在傳輸介質上由氏叻⒄刮庀耍渚嗬耄ㄔ諼拗屑燙跫攏鈐犢紗?20KM。這樣,在傳輸距離上已不再受傳輸介質的限制,可以滿足城域網的需求。而且,因為世界上80%的網絡節點均為以太網形式,所以光以太網和現有網絡形式有最好的兼容性。以太網具有設備便宜,組網成本低,便于運維的特點,所以非常適合傳輸大帶寬、低利潤的數據業務。特別適合小型城市的城域網建設。
2.2IPoverATM
融合了IP和ATM的技術特點,基本原理為:將IP數據包在ATM層全部封裝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當網絡中的交換機接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首先根據IP數據包的IP地址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路由地址處理,按路由轉發。隨后,按已計算的路由在ATM網上建立虛電路(VC)。以后的IP數據包將在此虛電路上以直通方式傳輸。采用信元傳輸和交換技術,減少處理時延,保障服務質量,使其端口可以支持從E1(2Mbps)到STM-1(155Mbps)、STM-4(622Mbps)、STM-16(2.4Gbps)的傳輸速率。優點為:1、ATM技術本身能提供QoS保證,因此可利用此特點提高IP業務的服務質量。2、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復能力,網絡可靠性高。3、適應于多種業務,具有良好的網絡可擴展能力。4、對其它幾種網絡協議如IPX等能提供支持。
缺點為網絡體系結構復雜且重復,ATM與TCP/IP都具尋址、選路和流量控制功能,開銷損失大,因而主要用于網絡邊緣多業務的收集和一般IP骨干網,不太適合超大型IP骨干網應用。
2.3IPoverSDH技術
它使用鏈路及PPP協議對IP數據包進行封裝,把IP分組根據RFC1662規范簡單地插入到PPP幀中的信息段中,然后再由SDH通道層的業務適配器把封裝后的IP數據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凈荷中,再經過SDH傳輸層和段層,把凈荷裝入一個SDH幀中,最后到達光層,在光纖中傳輸。采用高速光纖傳輸,以點對點方式提供從STM1到STM64甚至更高的傳輸速率。其中IPoverSDH技術也簡稱為POS技術,也就是將IP包直接封裝到SDH幀中,提高了傳輸的效率。特點為:1、對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強,具有很高的IP傳輸效率。2、符合Internet業務的特點,如有利于實施多路廣播方式。3、能利用SDH技術本身的環路達到鏈路糾錯,提高了網絡的穩定性。4、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層,簡化了網絡結構,降低了運行費用。5、僅對IP業務提供好的支持,不適于多業務平臺。6、不能像IPoverATM技術那樣提供較好的服務質量保障。7、對IPX等其它主要網絡技術支持有限。
這種技術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光纖的帶寬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帶寬和相對的傳輸速率,不僅可以與現有通信網絡兼容,還可以支持未來的寬帶業務網及網絡升級,并具有可推廣性、高度生存性等特點。
3寬帶接入技術
3.1銅線接入
3.1.1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ADSL)
ADSL屬于銅線接入技術,是以銅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點對點傳輸技術。它是一種非對稱的數字用戶環路,即用戶線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根據用戶使用各種多媒體業務的特點,上行速率較低,下行速率則比較高,特別適合傳輸多媒體信息業務。
ADSL技術為家庭和小型業務提供了增強帶寬的標準方式,國際電信聯盟公布的G.Lite或ADSLLite標準規定的下行帶寬為1.5Mbs,上行帶寬為384Kbps,前者大約是現有撥號模擬調制解調器的50倍,為此實際上與網絡建立了兩個連接,它們分別用于電話和數據業務,并可同時打開和連續使用。
ADSL除可提供電話業務外,還能提供多種寬帶業務,在未來幾年內,ADSL接入技術將會是終端用戶最主要的寬帶接入方式。
缺點是傳輸距離非常有限,對線路質量要求較高,當線路質量不高時,推廣使用有困難。
3.1.2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VDSL)
VDSL是ADSL的升級,是DSL技術根據HDTV、視頻會議以及對稱/非對稱業務的需要而發展的技術。該技術是在94年下半年提出,目的就是為了能在雙絞線上實現比ADSL更高的傳輸速率。VDSL提供了更高的帶寬,滿足更多的業務需求,它除了支持與ADSL相同的應用外,還支持包括高保真音樂、高清晰度的電視,多通道視頻業務、MPEG-2圖象等,是真正的全業務接入(FSAN)手段。它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快,有效距離短,速率可變自適應,并可以按照要求配制成對稱和非對稱兩種傳輸模式。
3.2光纖同軸(HFC)接入技術
CabelModem是一種基于光纖-同軸混合網(HFC)基礎上的一種技術,可在不影響有線電視廣播的頻帶內實現對互聯網信息的接入與訪問。它的下行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Mbps~30Mbps,上行速率可以在512kbps以上。這種技術的另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它只占用了有線電視系統可用頻譜中的一小部分,因而用戶上網時不影響收看電視和使用電話。
缺點是需要進行雙向改造,帶寬進一步擴展能力有限,而且無法建設獨立的社區內部網絡平臺。
3.3以太網接入技術
原本主要應用于計算機網絡的以太網技術,由于技術上的發展,使得以太網的傳輸距離大為擴展,完全可以滿足接入網和城域網數據通信的需求。由于具有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易安裝的特點,這一技術正在成為為企事業用戶提供高速接入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球企事業用戶80%以上都采用以太網接入。
缺點是對已經建成的社區,需重新進行布線和設施改造。
3.4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分為固定無線接入、移動無線接入和蜂窩移動三大系列。
3.4.1固定無線接入
⑴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
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寬帶特性,可用頻譜往往達1GHz以上。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電信管理部門分配給LMDS的具體工作頻段及頻帶寬度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國家將27.5GHz~29.5GHz定為LMDS頻段。我國則采用26GHz及38GHz。
由于該技術利用高容量點對多點毫米波進行傳輸,它幾乎可以提供任何種類的業務,如話音、數據及視頻圖像等,能夠實現從64Kbps到2Mbps,甚至高達155Mbps的用戶接入速率,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認為是一種“無線光纖”技術。
LMDS系統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基礎骨干網絡、基站、用戶端設備以及網管系統。由于LMDS直接支持無線ATM協議,可以使鏈路效率得到提高。
缺點是覆蓋范圍小,覆蓋30平方英里。
⑵多點多信道分布式系統(MMDS)
MMDS不需要本地電信或有線廣播公司的干涉就能夠通過用戶安裝在屋頂上的天線為每位用戶提供服務。
MMDS最初用于單向傳輸的影像廣播服務,包括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無線網絡系統。現在則可以采用雙向的數據業務傳輸,允許更加靈活地使用MMDS頻譜。而LMDS技術,則屬于區域性的無線技術,可被應用在城市內、郊區等小范圍的通信網絡。
⑶自由空間光通信(FSO)
激光無線通信與以往的利用電磁波(radio)的無線通信相比,具有容量大、發射裝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許證、對人體無影響等優點。但容易受到天氣和障礙物的影響,一般用于近距離室內通信,如各種遙控信號的傳遞、微機間和手機間的數據通信等。現在開始應用到室外通信,但需要使用抗天氣劣化的自適應技術。自由空間光通信(FSO)使用光脈沖調制信號,按照FSO聯盟的規定可以采用兩個紅外線波長:長波長1550nm和短波長800nm。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的數據速率。
3.4.2移動無線接入
⑴寬帶無線局域網絡(WLAN)
無線局域網絡是便攜式移動通信的產物,終端多為便攜式微機。其構成包括無線網卡、無線接入點(AP)和無線路由器等。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標準,它們主要用于解決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及購物中心等處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
在802.11的基礎上,IEEE相繼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兩個標準。三者之間技術上的主要差別在于MAC子層和物理層。802.11b使用動態速率漂移,可因環境變化,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間切換,且在2Mbps、1Mbps速率時與802.11兼容。802.11a工作在5GHz頻段,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ps,傳輸層可達25Mbps。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網無線幀結構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
⑵藍牙技術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用于提供一個低成本的短距離無線連接解決方案。家庭信息網絡由于距離短,可以利用藍牙技術。
藍牙采用2.4GHz的ISM(工業、科研和醫療)頻段,不受各國頻率分配不統一的
影響;采用FM調制方式,降低了設備成本;采用快速跳頻、正向糾錯(FEC)和短分組技術,可減少同頻干擾和隨機噪聲,使無線通信質量有所提高。藍牙的傳輸速率為1Mb/s,傳輸距離約10米,加大功率后可達100米。
⑶無線ATM網絡
由于無線ATM網絡采用的無線傳輸信道與ATM骨干網所采用的光纖傳輸信道具有很大的差異,一些新的問題,如介質共享性、廣播性、較長的傳輸延時、較高的信道誤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響等等,必須加以解決。因而無線ATM除了具有與ATM相同的ATM層、AAL層以及信令部分外,還要增加與無線通信有關的無線物理層(PHY)、介質訪問控制層(MAC)、數據鏈路控制層(DLC),以及相應的無線控制功能,這樣才能在無線網絡中實現ATM服務。為支持對各種業務的服務質量控制,DLC協議常常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差錯控制方式;MAC協議則一般采用信道動態分配算法來支持業務速率的可變。
另外,無線ATM通信網要支持移動用戶,因此網絡應具有移動管理功能。當無線ATM通信網采用微蜂窩小區形式的網絡結構時,越區切換控制就是移動管理的一項關鍵技術。無線ATM網和現有的移動通信系統(如GSM)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例如,無線ATM網可支持多種類型的業務及多速率業務的通信,越區切換時需保證各種業務的服務質量(信元丟失率、延時等)不惡化;ATM信元字頭沒有序號字段,越區切換時可能出現信元次序混亂,造成信元丟失;現有的ATM網絡采用固定VP/VC連接方式(即固定路由),而越區切換需更新原來的連接、重建路由。這就必須研究適用于無線ATM網絡的切換控制方案。
關于無線ATM的無線接口方面和移動管理方面的標準分別由ETSI和ATM論壇負責制定。依據這些標準,許多無線ATM系統被推出,如下表所示。
移動無線寬帶接入還包括歐洲ACTS項目中著名的AWACS、SAMBA及MEDLAN系統,其工作頻段分別使用19GHz、40GHz、61GHz等,MEDIAN為室內慢速移動,AWACS及SAMBA可用于室外較高移動速度的情況,覆蓋范圍一般較小,為數十米至200米左右。它們的目標是實現155Mbps乃至速率更高的移動或半移動環境下高速優質多媒體個人通信服務。
表2無線ATM系統比較
3.4.3蜂窩移動無線通信系統
蜂窩移動無線通信系統是當前移動通信的主力軍,它采用蜂窩結構,頻率可重復利用,實現了大區域覆蓋;并支持漫游和越區切換,實現了高速移動環境下的不間斷通信。從70年代起,它已經歷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并開始進入第三代(3G),未來向超(Beyond)3G過渡。
目前,國內外的主流系統是2G,它采用TDMA/CDMA和數字調制,提高了系統容量和通話質量。但1G/2G主要提供語音服務,為了提供自由的移動多媒體接入,例如話音、可視電話和高速數據傳輸,則需要發展3G和超3G移動通信系統。
在1999年10月的ITU芬蘭會議上,3G(即IMT-2000)的無線接口技術規范(如圖4)獲得通過,標志著第三代技術的格局最終確定。它分為CDMA和TDMA兩大類共五種技術,其中主流技術為三種CDMA技術:CDMA-DS(直接擴頻)即歐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技術;CDMA-MC(多載波)即美國提出的cdma2000技術;CDMA-TDD(時分雙工)包括我國提出的TD-SCDMA和歐洲提出的UTRATDD。這些標準的制定主要靠3GPP和3GPP2兩個國際組織。
3.5衛星接入
相對較少的上行數據(如對網站的信息請求)可以通過現有的Modem和ISDN等任何方式傳輸,大量的下行數據(如圖片、動態圖像)則通過54M寬帶衛星轉發器直接發送到用戶端,用戶可以享受高達400kbps的瀏覽和下載速度。
3.5.1IPover衛星
這里的衛星主要指現階段的C或Ku波段靜止軌道衛星,可用于作為地面網中繼的大型衛星關口站或VSAT衛星通信網。這種方式主要是采用協議網關來實現。協議網絡既可以是單獨的設備,也可以將功能集成到衛星調制解調器中。它截取來自客戶機的TCP連接,將數據轉換成適合衛星傳輸的衛星協議(衛星協議是根據前面所述的針對衛星特點對TCP的改進),然后在衛星線路的另一端將數據還原成TCP,實現與服務器的通信。整個過程中,協議網關將端到端的TCP連接分成三個獨立的部分:一是客戶機與網關間的遠程TCP連接;二是兩個網關間的衛星協議連接;三是服務器方網關與服務器問的TCP連接。
這一結構采取分解端到瑞連接的方式,既保持了對最終用戶的全部透明,又改進了性能。客戶機和服務器不需做任何改動,TCP避免擁塞裝置可繼續保留地面連接部分,以保持地面網段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在兩個網關間采用大窗口和改進的數據確認算法,減弱了窗口大小對吞吐量的限制,避免了將分組丟失引起的傳輸超時誤認為是擁塞所致。
3.5.2IPover衛星ATM
為了滿足多媒體通信業務的需求,許多寬帶衛星計劃正在快速發展中,采用星上處理和ATM技術是其主要特點。IPover衛星ATM使寬帶衛星能夠無縫傳輸Internet業務,因而這種方式的衛星IP網將更好地滿足未來人們對數據傳輸的需求。在衛星ATM網絡中,衛星被設計為能支持幾千個地面終端。地面終端通過星上交換機建立VC(VirtualChannel),與另一個地面終端之間傳輸ATM信元。由于星上交換機有限的能力,每個地面終端能用于TCP/IP數據傳輸的VC數量有限。當路由選擇IP業務進出ATM網時,這些地面終端成為IP與ATM間的邊緣設備(路由器)。這些路由器必須能夠將多個IP流聚集到單個VC中。除了流量和VC管理之外,地面終端還提供在IP和ATM網間擁塞控制的方法。衛星上ATM交換機必須在信元和VC級完成業務管理。此外,為了有效利用網絡帶寬,TCP主機實現各種TCP流量和擁塞控制機制。IPover衛星ATM可以利用前面討論的衛星知P改進和協議網關等技術,地面網中IPoverATM的一些技術也適用。
4寬帶網絡技術發展趨式
4.1寬帶網絡主干技術發展趨式
光以太網技術是現有兩大主流通信技術的融合和發展:以太網和光網絡。它集中了以太網和光網絡的優點,如以太網應用普遍、價格低廉、組網靈活、管理簡單,光網絡可靠性高、容量大。光以太網的高速率、大容量消除了存在于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的帶寬瓶頸,將成為未來融合話音、數據和視頻的單一網絡結構。
光網絡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如現在興起的自動交換光網絡技術ASON,假如未來的ASON節點設備(如大容量的OXC)可以實現全光域上的恢復保護(電信級),實現多波長動態分配和路由,靈活的波長上/下路,SDH體系和產品也會逐步向電信網絡的邊緣轉移,演變為一種客戶層信號或標準接口,網絡形態將更為簡單。
4.2寬帶網絡接入技術發展趨式
4.2.1無線接入
⑴高業務量
2010年,在3G系統中將廣泛采用多媒體業務,上下行鏈路的話音和多媒體業務量之間的比率預計約為1∶2。到2010后,假若多媒體業務量年增長率為40%,那么它將是目前水平的23倍,多媒體和話音業務量的比率將是10∶1。為了適應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到2010年,頻寬將增加160MHz。因此,對4G系統的研究包含提供頻譜利用率和開發新的頻段,以適應用戶業務量的增長。
⑵高機動性
4G蜂窩系統將對移動用戶提供至少2Mbps的數據率。盡管高數據率系統實現高機動性相當困難,但5.8GHz的智能傳輸系統實現這一要求是可能的。上述是專用于運輸車輛的通信系統,但它將向通用系統發展,將在毫米波頻段提供50~200Mbps的數據率。
⑶覆蓋地域廣和不同系統之間的無縫隙漫游
由于未來系統的目標數據率將比目前系統高兩個數量級,蜂窩半徑將縮小;但是,利用距地面高20公里的同溫層平臺(HAPS)可以實現廣域覆蓋。同時,對戶內WLAN、戶外寬帶接入系統和ITS等其他系統的平滑切換,是未來系統的極其重要的功能。實現這種漫游功能的第一步是構造基于IP技術的網絡,支持下一代Internet。
⑷低成本
鑒于到2010年,4G系統的每單位面積的容量將是3G蜂窩系統的10倍,而傳輸信息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
⑸無線QoS資源控制
無線系統使用有限的資源(頻率和發射功率),而且易于受擁塞的影響,因此無線QoS資源控制對于保證服務質量、支持各種應用和不同類型的服務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擴大用戶數量的重要保證。
4.2.2光纖接入
隨著IP技術的不斷完善,大多數的運營商已經將IP技術作為數據網絡的主要承載技術。由此也衍生出大量以以太網技術為基礎的接入技術。同時由于以太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ATM技術完全退出了局域網。因此把簡單經濟的以太技術與無源光網絡(EPON)的傳輸結構結合起來的EthernetoverPON概念,自2000年開始引起技術界和網絡運營商的廣泛重視。在IEEE802.3EFM(EthernetfortheFirstMile)會議上,加速了EPON的標準化工作。但是EPON產品在嚴格意義上還沒有標準,另外還存在諸如測距、同步等一些技術難點以及突發性光器件成本等問題。
EPON寬帶光纖接入技術正成為主要的開發方向和應用重點。隨著寬帶應用越來越多,尤其是視頻和端到端應用的興起,人們對帶寬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北美,每個用戶的帶寬需求在5年內將達到20~50Mb/s,而在10年內將達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帶寬需求下,傳統的技術將無法勝任,而PON技術卻可以大顯身手。
參考文獻:
[1]NordbottenALMDSsystemsandtheirapplication.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2;38(6):150–154
[2]VaccaJR.WirelessBroadbandNetworksHandbook3G,LMDS&WirelessIntemet.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1
[3]鄧永紅.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及其比較[DB/OL].http:∥,2003.
[4]毛京麗,孫學康.SDH技術[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
[5]高文龍,劉力編著.寬帶無線接入技術-LMDS.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中壓寬帶 電力線 通信接入方式 信道特征 測試 分析
一、中壓電力線路的結構與特征
中壓電網構成相對簡單。與低壓線路相比,它能夠克服距離長短的限制,噪音較低,然而,供電系統僅適合于幾十赫茲低頻信號傳輸,如果進行高頻信號傳輸,附加寬帶PLC的使用,就會產生一系列影響信號傳輸質量的不良因素,如:通信串擾、信號泄漏、信號的干擾等,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發明更加高端、更為先進的PLC接入設備與調制方式。其中寬帶PLC中壓耦合接入設備成為重點探究的對象,經研究其符合我國電網結構與特征。我國電網結構與數據圖如下所示:
從上圖可看出:我國電網結構包括:高、中、低三個層次級別,變壓器將各個等級層次連接起來,這無疑成為了高載頻數據通信的一大障礙,所以,要想解除變壓器的限制,就要通過分級接入的方式來處理PLC寬帶鏈接,也就是要根據各個電壓級別層次來對應設計出適應性的接入設備。如圖展示,只有在中低壓中間設置合適的接入設備,才能確保遠距離通訊的實現。
二、中壓寬帶PLC系統接入方式
這一系統接入涵蓋PLC 以及同其他寬帶通信網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之間的接口, 傳統的互聯網與這一接口鏈接起來得到相關的數據信息,其中包括傳輸信號于中壓線路的設備接口,這些傳輸的信號需要途經MV-PLC主調制設備以及MV耦合裝置這兩項設備。
MV-PLC主調制設備是對中壓與低壓連接處的接口進行調節,主要作用為將中壓線中所附帶的寬帶PLC數據信息進行轉換與調制,直接目標為低壓線路,終極目的為網絡用戶。下面就第一個中壓PLC實驗線路展開測試,把這一測試當作理論探究的依據。
三、中壓線路信道測試與分析
(一)測試的目的與結果分析
目的:研究出更先進的設計依據以及技術儲備為寬帶PLC逐步發展到中壓線路打下基礎,為全程中壓線路長距離接入做好技術與信息資源上的準備。
(二)測試結果分析
1.阻抗特性分析
經過實踐的操作運行得出:中壓10kv配電線路的阻抗性能會受到測量方位、時間以及頻率等的影響,會隨著它們去變化,變化幅度由數十到上百的量,通過高頻信號發生器所出現的正弦電壓信號,設定1MHZ-30MHZ的頻率范圍,在500KHZ的頻率間查看阻抗變化。通過采集V1、V2來對應計算出線路的阻抗值。下圖為測試整理后得出的中壓線路輸入阻抗變化圖:
2.噪聲特征分析
經過實踐測試得出:中壓線路的有色背景噪聲大概在―60dBV/hz―80dBV/hz,同低壓線路的平均噪音對比起來,大約多出10 dBV/hz。而且其窄帶擾亂性噪音則更高。而且測試發現:中壓線路中各個測試點有色背景噪聲的PSD數值間沒有很大差別,其窄帶干擾也發生在小于25MHZ的范圍內。由此可見,展開對線路上噪聲頻域以及進行時等方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衰減性分析
與低壓線路相比,中壓線路更容易發生衰減現象,而且相對嚴重。大概每100米衰減8―11db,但是,在1.7千米線路范圍內也能夠順利進行通信。當將調制解調器的功率放大時,在各個測試長度中都能夠達到信息傳輸與通信通話等目的,實現了通訊水平的提高。各個測試點距離下的測試內容與數據如下圖:
四、總結
為了提高通信質量與水平就要促進寬帶PLC系統向著中壓電力線路前進,經過不斷的實驗與測試來提供大量寶貴的信息數據資源,并且在阻抗性、衰減性等加以發展與更新。
參考文獻:
[1]丁道齊把握世界通信發展趨勢確立電力通信發展戰略[期刊論文]-電力系統自動化 1999(07)
[2]王喬晨;郭靜波;王贊基低壓配電網電力線高頻噪聲的測量與分析[期刊論文]-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2(01)
關鍵詞:光纖,光纖業務,FTTH
計算機工業界很多人士引以為自豪的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數據通信速率也在快速發展,最終,在計算機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競賽過程中,通信贏了。數據通信傳輸速率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難以想象,這樣的發展速度要依靠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問世。光纖技術現已相對成熟,下面就光纖的優點和業務上的需求來研究一下光纖的發展趨勢。
一、光纖優點
1。頻帶寬
頻帶的寬窄代表傳輸容量的大小。載波的頻率越高,可以傳輸信號的頻帶寬度就越大。目前,采用先進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圍內安排2000個光載波,進行波分復用,可以容納上百萬個頻道。
2.重量輕
因為光纖非常細,單模光纖芯線直徑一般為4um~10um,外徑也只有125um,。論文格式。比標準同軸電纜的直徑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纖是玻璃纖維,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徑小、重量輕的特點,安裝十分方便。
3.抗干擾能力強
因為光纖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傳光,不導電,不受電磁場的作用,故光纖傳輸對電磁干擾、工業干擾有很強的抵御能力。因此,在光纖中傳輸的信號不易被竊聽,因而利于保密。
4.保真度高
因為光纖傳輸一般不需要中繼放大,不會因為放大引人新的非線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線性好,就可高保真地傳輸電視信號。
5.工作性能可靠
一個系統的可靠性與組成該系統的設備數量有關。設備越多,發生故障的機會越大。因為光纖系統包含的設備數量少(不像電纜系統那樣需要幾十個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故一個設計良好、正確安裝調試的光纖系統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6.成本不斷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爾定律,也叫做光學定律(Optical Law)。該定律指出,光纖傳輸信息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1倍,而價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Internet寬帶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就為大型有線電視系統采用光纖傳輸方式掃清了最后一個障礙。由于制作光纖的材料(石英)來源十分豐富,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而電纜所需的銅原料有限,價格會越來越高。顯然,今后光纖傳輸將占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全省、以至全國有線電視網的最主要傳輸手段。
7.損耗低
在同軸電纜組成的系統中,最好的電纜在傳輸800MHz信號時,每公里的損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導纖維的損耗則要小得多,傳輸1、31um的光,每公里損耗在0.35dB以下若傳輸1.55um的光,每公里損耗更小,可達0.2dB以下。這就比同軸電纜的功率損耗要小一億倍,使其能傳輸的距離要遠得多。此外,光纖傳輸損耗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全部有線電視頻道內具有相同的損耗,不需要像電纜干線那樣必須引人均衡器進行均衡;二是其損耗幾乎不隨溫度而變,不用擔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造成干線電平的波動。
二、業務上的需求和市場的競爭
伴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數目在不斷的增加,Internet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使得通信容量不斷的加大,因此,數據通信的帶寬要求顯得更加重要。目前,為了解決數據能夠在主干網絡中順利的傳輸,在通信介質方面,對于主干網絡都采用了光纖作為傳輸媒介。光纖作為主干網絡的傳輸媒介,解決了主干線路數據負載問題,使得數據能夠順利傳輸。光纖在主干網絡中取代了傳統的銅線介質,但“最后一英里”問題上,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光纖,這就造成本地回路成為主干網絡的瓶頸。隨著3G網絡的不斷發展,用戶“最后一英里”問題應該盡快解決。目前,采用的接入方式有:FTTH、FTTB、FTTC。
相關數據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國寬帶上網用戶比例由9%上升到52%。寬帶用戶成為大多數,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寬帶時代。寬帶接入已經成為固網運營商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寬帶業務的需求必然刺激相關寬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光纖具有近似于無限的帶寬,端到端的全光網絡是寬帶接入的最終解決方案。隨著光纖接入成本不斷下降、銅纜接入網運維成本的攀升,運營商網絡將向以寬帶為特征的下一代網轉型。論文格式。隨著今后更多高帶寬業務的出現,FTTH上馬也是大勢所趨。論文格式。
正是基于這種共識,各固網運營商在鋪網時都遵循光進銅退的準則,將投資重心轉向光纖接入網。新建商業樓宇與住宅區原則上采用光纖覆蓋,控制銅纜投資。FTTH已經從實驗室中走出,真正貼近普通用戶,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
在最近幾年,FTTH已經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FTTH,一方面受到了企業用戶和高端家庭用戶的歡迎,與將來可能需要一次次地帶寬升級相比,一勞永逸的光纖接入更受他們的青睞。FTTH使得在家里能享受各種不同的寬帶服務,如VOD、在家購物、在家上課等。 另一方面,銅線和光纖價格的一漲一跌,也使得部署FTTH的成本正呈現下降的趨勢。長遠來看,DSL的成本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極值點,但FTTH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而且從運維成本上來說,與DSL相比FTTH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關鍵詞】住宅小區;智能化通信網絡;平臺設計
中圖分類號:F28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互聯網計算機技術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果,互聯網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計算機技術迅速普及,并運用到多個領域,網絡通信日漸深入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面,通信網絡成為了人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人們獲取各種資料信息的關鍵途徑,智能化住宅小區通信網絡是小區內綜合信息服務、小區與外界廣域網連接、小區智能物業管理的物理平臺,構建小區通信網絡平臺,要考慮網絡提供綜合信息與資訊服務的能力,網絡的先進性、擴展性、性價比以及開發商(用戶)對投資費用的承受能力,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小區寬帶通信網絡平臺采用以大網或有線電視HFC 網,也可采用兩者結合的方式[1]。本文重點介紹以太網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平臺設計。
二.憑借以太網為基礎構建住宅小區智能化通信網絡平臺設計概述和方案
1,以太網概述
在我國現階段的網絡系統中,以太網無疑是運用最為深入,最為普遍的的局域網絡之一,由于這種網絡被采用的范圍很廣泛,運用很普遍,社會各界的科研人員都在這類型的設備和技術研究上加重了投資力度,到目前為止,以太網已經可以通過基帶輸送,結合對絞線和各種新型的網絡傳輸設備將10Mbps/lOOMbps/1000Mbps的數據完美的傳輸成功。到目前為止,以太網已經廣泛運用到各種自動化和控制系統中來,而且日益滲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和居民的生活已經逐漸融為一體。
相比其他幾種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而言,以太網在不斷的研究完善中,日益走向了成熟,與以前相比,以太網的兼容性更強大,性能也更加穩定,也正是因為這種網絡系統已經趨向成熟,所以,在很多方面的成本比較低,顯得更為廉價更加實惠,這也是以太網廣泛運用的原因之一,在現階段的經濟水平下,從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出發,以太網從價格從性能上來講,都具有著獨特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將會成為小區住宅智能化網絡通信平臺設計的構建基層,構建主流之一。
2,將以太網作為基礎的智能化平臺設計方案
(一) 智能化平臺設計的原則
智能住宅小區局域網一般涵蓋若干標用戶住宅樓、小區管理控制中心、小區公共會所、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以及區內各類集團用戶,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與小區智能控制網連接[2]。同時,要采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得任何一點的信息點都能夠實現互相交換,要能夠廣泛的支持各種多媒體,要有著科學的管理,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必須使得這個平臺具有可升級性。
(二) 智能化平臺的設計整體網絡系統
整個網絡包括廣域網(Internet、各專業網)接人、小區網絡系統及小區網絡智能控制中心,小區網絡系統采用星型拓撲結構.分為系統中心(小區管理控制中心)、區域中心、住宅樓棟和用戶四級,根據小區的規模和用戶樓棟的分布情況,為便于網絡設計和管理,可將整個小區分成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設一個區域中心,管轄若干個相近的樓棟[3]。
三,以以太網為基礎的網絡平臺設計在小區中的設計操作
1.對整個住宅的綜合布線設計
在以太網的網絡平臺設計中,做好布線系統工作室實現整個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的最基本工作,通過采用各種先進的交換式集線器,采取好合理科學的布線是設計,將小區內部計算機用戶連接一起,從而形成住宅小區的各種信息的網絡平臺通道,一般而言,智能化住宅的小區在實施布線設計時候,多半將整個小區分為三個方面,住宅單元子系統、樓層管理間和垂直干線子系統以及設備問子系統。各系統布線都采用5類以上對絞線.
2.住宅單元子系統
布線系統接線箱的出現使得只智能化小區的布線變得更加方便科學系統,通過在小區的每個單元住宅安裝布線箱,使得布線箱成為用戶和整個布線系統的中介。接線箱可安裝各種系統接線模塊,包括數據和語音通信模塊、家庭安防系統模塊、可視對講系統模塊等等,根據需要自由組合安裝。[4]戶內數據通信布線采用5類以上UTP(非屏蔽對絞線),信息插座采用RJ45制式接口。如圖1可分析得知。
3樓層管理閫和垂直干線子系統
垂直主干布線采用新型拓撲方法.由設備間主配線架敷設至各樓層管理問的干線電纜構成,系統采用五類以上4對UTP作為系統主干電纜。樓層管理問設置橋式模塊板通過不同跳線實現水平線纜與垂直干線的連接。
4.設備間子系統
在以太網為基礎的網絡平臺設計中,一般都在設備間子系統中安裝上質量較好的交換式集線器和必將科學合理的布置主配線架,使得各種用途的主干網絡線纜都通過主配線架接通,并輸出,然后再連接跳線,最后和交換式集線器實現連接。
四,憑借HFC為基礎的智能化網絡平臺設計簡述
1. HFC技術概述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有線電視網在我國的覆蓋率越來越廣泛,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各種網絡信息的要求更高,使得有線電視網開始實現朝著雙向HFC綜合信息網絡的轉變,不僅僅可以傳輸居民日常娛樂所采用的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而且可以用超高速將居民小區中所需要的各種數據,比如圖像,視頻,語音等各種信息,同時,在HFC網絡中,通過使用雙向的混合光纖電纜將各種信號快速傳輸到各個住宅小區,并實施科學嚴密的住戶分布,使得寬帶網絡更加的迅速,同時網絡信息也會變得更加穩定,因此,在新時期下,住宅小區智能化網絡平臺設計中,其也成為了一種比較廣泛采用的設計方式,受到眾多住宅小區智能化網絡平臺設計者的歡迎,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必將發展成為主流趨勢之一。
2.HFC基于用戶端和前端的平臺設計
(一)HFC 前端
HFC 前端主要包括路由交換機、CMTS。前端路由交換機通過光纖與千兆IP 城域網連接,CMTS 用于連接雙向HFC 網和寬帶數據網,為用戶端的CM 提供控制、管理和數據傳輸功能,它提供動態帶寬管理、高速信息流量集中、數據網絡資源的接入控制并保證數據服務質量。每個CMTS 可支持和管理2000 個CM。
(二)用戶端
HFC 網用戶端核心設備是電纜調制解調器(CM),用于完成HFC 網與用戶PC 之間的數據格式轉換,使用戶PC 通過HFC 網絡與前端設備進行全雙工的數字通信。
五.結束語
加強對以太網和HFC網絡技術的研究,不斷實現理論的創新和技術的突破,加大對住宅小區智能化平臺的建設力度,讓現代計算機網絡更加廣泛的服務于人民的生活學習,實現整個居民小區智能化的監控和管理,從而推進整個住宅小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進程,為我國的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喆 住宅小區智能化通信網絡平臺設計 [期刊論文] 《科技信息》 -2008年30期
[2]王光輝 淺談智能化住宅小區通信網絡平臺設計 [期刊論文]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年5期
[3]季偉 智能化住宅小區通信網絡平臺設計 [期刊論文] 《中國科技博覽》 -2010年3期
[4]焦方立 智能化住宅小區通信網絡設計 [期刊論文] 《現代電子技術》 ISTIC -2003年15期
[5]湯濤 基于以太網技術的智能化住宅小區通信網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期刊論文] 《電腦知識與技術(數字社區&智能家居)》 -2006年10期
[6]雒宏禮 基于寬帶無源光網絡的數字化社區建設[會議論文]-2006
【關鍵詞】軌道交通通信系統傳輸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它直接為軌道的運營管理服務,是軌道交通的信息傳遞器和神經系統。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一個綜合性系統結構,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傳輸系統、電話系統、視頻系統、廣播系統等。本論文主要對傳輸系統做深入剖析。
軌道交通通信系統主要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一,必須保證軌道交通指揮和調度有效進行;二,要為廣大旅客傳輸各種信息服務;三,維護設備和運營管理的服務。通過這三種任務和能力的完成,才能確保整個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轉。
一、通信傳輸系統的功能分析
作為整個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神經”,各種信息都會通過這個“神經”系統的傳輸。在日常工作中,各種調度信息、電話語音信息、視頻信息、自動檢票信息等數據的傳遞都通過傳輸系統進行。而這些信息都是軌道交通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如果一些信息的傳輸出現中斷就會影響到軌道交通的安全。
當前,國內外所采用的傳輸技術一般用SDH、OTN等技術,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穩定性和先進性。這種性能的傳輸網絡還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先進性。構成該網絡的IP技術和SDH技術以及綜合端口技術都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第二,容量大。要滿足整個城市軌道交通的通信系統暢通無阻必須才有SDH光纖技術。第三,網絡自愈。在傳輸過程中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故障,該系統必須能夠通過自身自愈功能消除故障和安全隱患。
二、傳輸系統的關鍵技術分析
當前,國內外主要傳輸系統有六種:OTN、SDH、ATM、寬帶IP、IPoverSDH與IPoverWDM、以太網技術。這六種技術的特點分別介紹如下。
1.OTN技術。該技術是開放、傳輸、網絡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意為開放的傳輸網絡。因此OTN技術的特點主要為:首先,能夠合理利用接口模塊處理各種物理接口和各種復雜環境中的通信協議。采用光纖技術,傳輸距離沒有限制;其次對于數據、語音和視頻傳輸具有很多優勢;再次,該系統的適應性非常強,能夠不斷擴展適應各種標準端口的發展。
2.SDH技術。該技術是同步、數字和體系的英文縮寫,意為同步數字體系。該系統廣受青睞,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技術。SDH技術除了核心網應用以外,還可以靈活的提供需要的2Mbit/s通道。它有非常成熟的標準和產品,安全性、適用性和可用性都非常強,是世界各國電信傳輸的基礎,其兼容TM、REG、DXC等技術模式,并可以在各種模式之間靈活轉換。
3.ATM技術。該技術是異步、傳輸和模式的英文縮寫,意為異步傳輸模式,該模式可以實現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傳遞和轉換,例如電話、視頻、IP數據等。該技術可以承載各種不同業務和流量之間的劃分,并對其分析,實現數據的集成處理。
4.IP技術。IP技術是互聯網迅速普及的后果,當前比較先進的IP承載系統有SDH、ATM和寬帶IP,其中又以寬帶IP為最優。由于軌道通信系網絡并非專業地IP業務,其不適合在骨干網絡中傳輸。但是寬帶IP將成為未來傳輸系統的發展趨勢。
5.IPoverSDH與IPoverWDM。以IP業務為主的數據業務是當前信息傳輸發展的主要技術標志。目前,ATM和SDH均能支持IP,分別稱為IPoverATM和IPoverSDH,兩者各有千秋。IPoverATM利用ATM的速度快、多業務支持能力的優點以及IP的簡單、靈活、易擴充和統一性的特點,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
6.以太網技術。該技術也是一個重要承載技術,但是與媒體無關,可以透明地將電纜和各種光纖對接。該技術比較適宜處理突發的IP數據流,采用了異步工作方式,具有很好的擴展性能,其速率可以擴展至10Gbit/s。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光線上以最大速度傳輸,減少網管開支,提高網絡結構。
關鍵詞:切入點,網絡整合,廣電網創新,NGB的轉變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的一種新體系。
綜觀“三網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要加快推動廣電、電信業務的雙向進入。論文寫作,切入點。也就是廣電、電信企業按照國家廣電總局“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中明確的雙向進入的業務范圍,開展相關業務。其中IPTV、手機電視的集成播控業務由廣電部門負責,宣傳部門指導。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做好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國有電信企業在廣電部門的監管下,可從事IPTV傳輸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
顯而易見,隨著政策和體制的理順,廣電網的核心—有線電視網絡必將在“三網融合”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電信網在廣電部門的監管下,從事相關業務。有線電視網有著其它網無法替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途徑便捷,有線電視網從自己的傳統的視頻傳輸業務出發,通過雙向化改造和業務平臺的搭建,實現對數據和話音業務的承載,不僅可以在家庭擁有量最大最普遍的電視機上,而且還能夠在多屏(電視機、手機、電腦)之間實現業務切換;其二,信息權威,有線電視網絡是黨和政府宣傳輿論和信息傳播的主陣地,是政策法規、公共信息的權威傳播者,具有公認的信息公信力,擁有保障信息的正確性、權威性的體制和機制,由有線電視網絡主導的三網融合在信息服務提供、利于各行各業和個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獨天得厚的優勢;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等其它基礎網絡,有線電視網是獨立、安全的網絡體系,從建網之初就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屬性;其四,內容豐富,依靠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雄厚的音視頻資源,通過內容和服務的集成和分發平臺和海量的媒體資源系統,充分發揮廣電內容服務的優勢。
廣電網雖有獨特的優勢,但就“三網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聯網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個別城市真在試點,但大多數特別縣級城市還應加強和加快網絡建設的改造和統籌規劃,重點是加快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和整合,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升級改造,就國家管理部門加緊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場主體,從而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構建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論文寫作,切入點。為了迎接三網融合,零散分布在國內各地的網絡需要整合起來。
廣電網要進一步強化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監管。要把確保網絡安全、文化安全貫穿于“三網融合”的全過程,要做到同步同進、并重并舉。按照屬地化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監管機構和技術監管系統,落實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職責。廣電主管部門要將IPTV、手機電視業務納入安全播出和行業管理范圍,切實加強監管。論文寫作,切入點。
同時切實推動產業發展,要創新產業形態和市場推廣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強信息技術產品研發和制造,加快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國家標準體系。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三網融合”的步伐明顯加快,廣電要利用“三網融合”的契機,加快改革步伐,進行機制體制創新,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媒體傳播能力和影響力,積極發展新興媒體,滿足各類終端和用戶對廣播影視的需求,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使廣播影視贏得用戶,贏得市場。論文寫作,切入點。
廣電網要適應“三網融合”后的新體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創新:
(1)技術創新,就是改造現有的網絡,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
(2)體制創新,就是通過組建的國家級網絡公司來打造適應“三網融合”的運營主體;
(3)服務創新,就是在內容方面要開發多種業務形態。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是多個層面的,它不光是一個網絡的技術和物理的轉變。論文寫作,切入點。它應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轉變:
(1)在網絡方面要加快升級改造推動廣電網的傳播方式,從過去的模擬單向傳輸向數字雙向互動轉變,往寬帶化、雙向化、全程全網方向發展;
(2)在業務方面克服過去的互聯互通不足、開放性不夠,往開放化、共享化、聯通化方向發展;
(3)在終端方面要克服過去網絡分散、規范不統一的問題,加強網絡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臺的多種終端、多種接入、標準化、智能交互化方面發展;
(4)在用戶方面要轉變過去的單一服務方式,向市場化、多樣化的綜合服務轉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
(5)在運營方面要完善廣電網的體制機制,要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終實現在內容、業務、網絡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網絡。論文寫作,切入點。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建設要在上述六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建設下一代廣電網要達到的目的:形象地說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它可以跨區域、跨網絡、跨平臺、跨系統去獲取他想要的內容和信息,通俗的講就是在全國的廣電網上建一張互聯網。
綜上所述,廣電網有了以上準備,“三網融合”新體系或稱更廣闊的新一代互聯網就此形成,對于促進信息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拉動國內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此時廣電產業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必將有質的飛躍。
近幾年來,全球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近兩三年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與應用領域已經超過了固定通信技術,呈現出如火如茶的發展態勢。在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大潮中,廣東科技職業學院余愛民教授也積極投身于此,以自己全部的熱情付出著……
1963年12月,余愛民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憑著對通信技術的熱愛,經過刻苦努力,他最終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電信學院電路與系統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赴廣東科技職業學院任職后,他開始承擔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研任務。他熟悉多媒體網絡、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對計算機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有著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負責組建了國內較大規模的WLAN網絡――清新公眾無線信息網絡,其無線覆蓋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他熟悉通信系統的電磁兼容技術(EMC),具有較深的理論研究水平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特別是在通信基站的防雷方面具有較深的研究,取得專利兩項,于國內外發表了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多篇,在計算機無線通信及通信系統的EMC方面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一門新興的學科,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余愛民憑借自己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實力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從事科研工作以來,他先后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6項,單是省部級以上的項目就多達18項,累計科研經費400余萬元,開發了一系列頗有影響力的成果。他主持的“清新縣公眾信息微波無線網絡”覆蓋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無線局域網之一,2002年獲得清新縣科技進步獎,2003年該項目通過了廣東省科技廳的鑒定,被認定為國內領先技術,基于WLAN網絡,他開發了一套辦公自動化軟件,并于2003年8月通過了廣東省軟件評測中心的測評:他主持的“微波無線局域網在山區(或海島)的應用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不僅通過了廣東省科技廳的科研成果鑒定,還獲得了珠海市2005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此后,他主持的“WaveLAN在信息網絡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獲得了廣東省2006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另外,他所主持的“無線局域網基站的防雷研究和應用”,“寬帶無線接入基站抗雷電電磁脈沖(LEMP)電源系統的研究”、“基于SOC技術的醫學影像寬帶無線通訊系統”也先后通過了廣東省科技廳的科研成果鑒定,分別被認定為國內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只以“第一完成人”縱觀余愛民的科研生涯,便可見一斑。多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他先后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5篇。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教材2部:取得國家專利11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專利2項。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里,余愛民再一次收獲了榮譽與信任,被評為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科研上兢兢業業的他在學術交流上也是傾情以待,身兼數職,從廣州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組專家、廣東省教育廳IT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組專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組專家,再到國際著名學術團體――美國IEEE的高級會員,余愛民一步一個腳印,在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印記。
言必信,行必果,堅持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態度。無線通信,網絡無限,在他腳踏實地的堅持中,一個無線暢通的夢想正在實現著。
[論文摘要]光纖是通信網絡的優良傳輸介質,光纖通信是以很高頻率(1014Hz數量級)的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通信,光纖通信的問世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為可能,目前它已成為最主要的信息傳輸技術。介紹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的現狀,總結光纖通信技術的幾種關鍵技術,并對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論述。
一、光纖通信的概況
1966年,美籍華人高錕(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預見了低損耗的光纖能夠用于通信,敲開了光纖通信的大門,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損耗為20dB/km的光纖,光纖通信時代由此開始。光纖通信是以很高頻率(1014Hz數量級)的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通信。由于光纖通信具有損耗低、傳輸頻帶寬、容量大、體積小、重量輕、抗電磁干擾、不易串音等優點,備受業內人士青睞,發展非常迅速。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容量從1980年到2000年增加了近一萬倍,傳輸速度在過去的10年中大約提高了100倍。
光纖通信的發展依賴于光纖通信技術的進步。目前,光纖通信技術已有了長足的發展,新技術也不斷涌現,進而大幅度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不斷擴大了光纖通信的應用范圍。
二、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的現狀
(一)波分復用技術。波分復用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單模光纖低損耗區帶來的巨大帶寬資源。根據每一信道光波的頻率(或波長)不同,將光纖的低損耗窗口劃分成若干個信道,把光波作為信號的載波,在發送端采用波分復用器(合波器),將不同規定波長的信號光載波合并起來送入一根光纖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再由一波分復用器(分波器)將這些不同波長承載不同信號的光載波分開。由于不同波長的光載波信號可以看作互相獨立(不考慮光纖非線性時),從而在一根光纖中可實現多路光信號的復用傳輸。
(二)光纖接入技術。光纖接入網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信息傳輸的高速化,滿足大眾的需求,不僅要有寬帶的主干傳輸網絡,用戶接入部分更是關鍵,光纖接入網是高速信息流進千家萬戶的關鍵技術。在光纖寬帶接入中,由于光纖到達位置的不同,有FTTB、FTTC、FTTCab和FTTH等不同的應用,統稱FTTx。FTTH(光纖到戶)是光纖寬帶接入的最終方式,它提供全光的接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光纖的寬帶特性,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不受限制的帶寬,充分滿足寬帶接入的需求。目前,國內的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FE或GE的帶寬,對大中型企業用戶來說,是比較理想的接入方式。
三、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電信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電信市場的逐步全面開放,光纖通信的發展又一次呈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以下在對光纖通信領域的主要發展熱點作一簡述與展望。]
(一)向超高速系統的發展。從過去20多年的電信發展史看,網絡容量的需求和傳輸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對主要矛盾。傳統光纖通信的發展始終按照電的時分復用(TDM)方式進行,每當傳輸速率提高4倍,傳輸每比特的成本大約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統的經濟效益大致按指數規律增長,這就是為什么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速率在過去20多年來一直在持續增加的根本原因。目前商用系統已從45Mbps增加到10Gbps,其速率在20年時間里增加了2000倍,比同期微電子技術的集成度增加速度還快得多。高速系統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業務傳輸容量,而且也為各種各樣的新業務,特別是寬帶業務和多媒體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二)向超大容量WDM系統的演進。采用電的時分復用系統的擴容潛力已盡,然而光纖的200nm可用帶寬資源僅僅利用了不到1%,99%的資源尚待發掘。如果將多個發送波長適當錯開的光源信號同時在一極光纖上傳送,則可大大增加光纖的信息傳輸容量,這就是波分復用(WDM)的基本思路。采用波分復用系統的主要好處是:1.可以充分利用光纖的巨大帶寬資源,使容量可以迅速擴大幾倍至上百倍;2.在大容量長途傳輸時可以節約大量光纖和再生器,從而大大降低了傳輸成本:3.與信號速率及電調制方式無關,是引入寬帶新業務的方便手段;4.利用WDM網絡實現網絡交換和恢復可望實現未來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聯網。
(三)實現光聯網。上述實用化的波分復用系統技術盡管具有巨大的傳輸容量,但基本上是以點到點通信為基礎的系統,其靈活性和可靠性還不夠理想。如果在光路上也能實現類似SDH在電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連接功能的話,無疑將增加新一層的威力。根據這一基本思路,光的分插復用器(OADM)和光的交叉連接設備(OXC)均已在實驗室研制成功,前者已投入商用。實現光聯網的基本目的是:1.實現超大容量光網絡;2.實現網絡擴展性,允許網絡的節點數和業務量的不斷增長;3.實現網絡可重構性,達到靈活重組網絡的目的;4.實現網絡的透明性,允許互連任何系統和不同制式的信號;5.實現快速網絡恢復,恢復時間可達100ms。鑒于光聯網具有上述潛在的巨大優勢,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預研。光聯網已經成為繼SDH電聯網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電視;承載網絡
中圖分類號:TP39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1)012012002
作者簡介:鄭毛祥(1964-),男,湖北天門人,碩士,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通信;蘇雪(1972-),女,甘肅武威人,碩士,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
0引言
IPTV是承載于 IP 網絡的一種電信級業務,按各功能操作特點,可以分成4類業務:流媒體類、通信類、游戲類和信息服務類。流媒體類包括音視頻點播和音視頻直播。通信類業務包括視頻通信和短信。游戲類業務包括單機游戲和聯網游戲。信息服務類業務是通過 STB 對信息進行瀏覽,提供Web 和視音頻等多種方式。流媒體類業務對帶寬需求較高,通信類業務對實時性要求很高。下文分析和探討了IPTV業務承載網絡解決方案和演進發展要求。
1IPTV業務承載網絡結構及組成
IPTV業務系統及其承載結構如圖1所示。IPTV業務承載網包括寬帶接入網、城域骨干網和骨干承載網三個層面。寬帶接入網部分完成用戶機頂盒到IPTV業務接入控制點之間的直播/組播業務流的承載;城域骨干網完成省中心到區域中心或業務接入控制點之間的直播/組播業務流的承載,以及區域中心到業務接入控制點之間的直播/組播業務流的承載。
當前,在骨干承載,IPTV業務與互聯網業務是分離承載的。在城域骨干,既有集中也有分離的組網方案。在寬帶接入,是融合承載互聯網業務和IPTV專有業務的。
2主要業務承載實現方案
2.1直播業務
2.1.1骨干網
全國性的電視廣播節目從內容運營中心傳輸到省業務運營中心時其流量及流向是確定的,所以在骨干網可通過多種方式承載電視廣播節目,包括應用層廣播內容傳輸、CDN系統應用層組播、骨干網動態組播方案。
圖1IPTV業務承載網體系結構
(1)應用層廣播內容傳輸方案:利用傳輸線路(MSTP/RPR/裸光纖/SDH等)推送到省份中心節點。
(2)CDN系統應用層組播方案:通過CN2高性能網絡承載;使用Splitter方式旁路CacheServer,提高IPTV業務流承載質量。
(3)CN2骨干網動態組播方案:如圖2所示,在CN2骨干網內啟用動態組播路由協議。CN2骨干網絡采用PIMSM協議,并通過MBGP和MSDP支持跨域組播。
2.1.2城域骨干網
為進一步完成視頻直播業務的推送,將IPTV業務直播內容從省IPTV直播中心送抵城域骨干網業務控制層(BRAS/SR),一般建議采用以下兩種方式:①利用傳輸線路(MSTP/RPR/裸光纖/SDH等)推送到BRAS/SR;②利用單播推送到區域中心,再利用城域組播推送到BRAS/SR。
通過城域網組播承載時,有兩種實現方式:
一種方式是通過各級設備啟用PIM等動態組播路由協議,建立組播源到業務控制點間的組播樹。在城域網匯聚/骨干層設備間啟用PIMSM或PIMDM動態路由協議;在業務滲透率不高時可能引起組播樹的頻繁重建,產生較大延遲。適合IPTV大規模開展之后。
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靜態組播配置,在城域網范圍內實現組播數據的透明通道,將送抵城域骨干網邊緣節點的IPTV業務內容按照靜態配置的組播樹路徑送抵寬帶接入網的業務控制點。業務接入控制點靜態加入組播組,匯聚層核心啟用組播路由協議建立組播共享樹,避免組播路徑中的單點設備故障。(適合于IPTV業務開展初期)。
現網中多采用的是靜態組播配置的城域網組播方案來實現直播業務流向業務接入控制點的推送。
2.1.3寬帶接入網
承載IPTV直播業務的寬帶接入網實施方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BRAS作為業務接入網關方式(單邊緣),一種是SR作為業務接入網關方式(多邊緣)。其中BRAS接入網關方式又按組播復制點的不同分為兩類。具體方案如下:
(1)BRAS接入網關方式。BRAS作為組播復制點方案:
該方案是IPTV業務部署初期選擇的方案。
圖2IPTV骨干層動態組圖3BRAS組播復制
播承載方案業務提供方案
ADSL Modem使用單PVC上聯到DSLAM設備,該PVC可同時承載用戶的IPTV業務和寬帶上網業務。原有的寬帶上網業務與IPTV業務的分離在BRAS上實現。BRAS采用虛擬路由器(VR)的方式,不同的VR為不同的業務提供接入,實現邏輯上的業務分離,并通過各自所屬的Uplink端口(或邏輯子端口)分別上聯到城域網核心層。IPTV用戶和寬帶用戶均采用PPPoE的認證方式,使用不同的PPPoE帳號后綴。BRAS根據用戶帳號的后綴不同,把IPTV用戶終結在專用的VR上。實現兩種業務流邏輯分開,便于管理、分析、統計和QoS的實施。
OLT/DSLAM作為組播復制點方案:
隨著IPTV用戶群不斷增大,BRAS復制點將成為流量瓶頸。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組播復制點下降到DSLAM層面。
圖4OLT/DSLAM組播復制圖5雙PVC DSLAM組播復
業務提供方案制業務提供方案
STB采用DHCP認證方式(IPoE),BRAS作為DHCP服務器。BRAS需要完善AAA功能。直播數據流從專門的組播VLAN下發到DSLAM/OLT設備。DSLAM/OLT設備要求能實現跨VLAN組播,即VLAN1000(組播VLAN)的組播數據能送到跟CVLAN100(點播VLAN)成映射關系的PVC/LAN端口上。
(2)SR接入網關方式。如果BRAS在承擔了原來寬帶業務的前提下,在性能、帶寬冗余、QoS能力、組播支持等方面未能滿足IPTV業務的需求,建議IPTV業務接入到專有SR,同時直接過渡到遠期方案,用DSLAM做復制。
ADSL Modem使用雙PVC上聯,一條PVC承載原有的寬帶上網業務,另一條PVC承載IPTV業務。IP DSLAM把從用戶側上來的兩個PVC邏輯鏈路分別映射到各自上聯的VLAN ID。其中一個VLAN提供寬帶上網業務,另外一個VLAN提供IPTV業務。
STB采用DHCP認證方式,SR作為DHCP服務器。SR需要完善AAA功能。
2.2點播業務
點播業務的業務流主要分內容分發流和媒體服務流。內容分發流承載在CN2骨干和城域骨干網上。媒體服務流承載在城域網上。
全國內容運營中心通過CN2骨干網將內容通過存儲CDN分發到各省級IPTV業務運營中心。內容的分發一般是在網絡相對空載時進行的,對承載網的要求不高。同一般互聯網業務對承載的需要一樣。內容的分發采用的是單播方式,通過HTTP或RTSP控制分發流程。
省級IPTV業務運營中心通過城域骨干將內容通過CDN分發到城域網CDN區域中心節點。然后通過城域骨干,把內容進一步分發到位于城域網邊沿的CDN邊緣節點。分發實現方案同上。對承載網的需求和互聯網業務一樣。
IPTV用戶通過寬帶接入網接入到BRAS/SR后,就近訪問所屬范圍的CDN邊緣節點,獲取VoD節目數據。城域網IPTV POP節點至用戶STB,用戶點播的節目應有80%在IPTV 邊緣節點命中,20%在區域中心。點播用戶接入方式同BTV。
參考文獻:
[1]陳巧熙.IPTV承載網解決技術探討[J].中國新通信,2006(8).
[2]劉靜.組播技術以及在IPTV上的應用[C].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2007.
[3]喻文學.IPTV承載網相關技術及問題研究[J].通信世界,2005(14).
關鍵詞:VPN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背景需求分析
近年來,數字視頻監控系統以其控制靈活、信息容量大、存儲和檢索便利等優點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模擬視頻監控系統,被廣泛應用于監控、安防、質檢等方面。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和網絡帶寬的迅速擴大,視頻監控已經發展到了網絡多媒體監控系統,即將數字視頻監控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在現場監控主機無人職守情況下,實現局域網或Internet遠程監控的功能。如此一來,將監控信息從監控中心釋放出來,從而提高了治理水平和效率。但假如遠程訪問視頻監控服務技術功能不足,則無法保證監控信息所需的保密性和速度性,這該怎樣解決呢?VPN?(VirtualPrivate Networking)技術的出現,正好解決了該問題,實現了遠程視頻監控信息安全便利的傳輸。
經調查發現,實現VPN遠程視頻監控系統較重視的需求為:
虛擬私有網絡VPN安全傳輸:完整的VPN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最重要的需求是要讓各分支外點及本地局域網的監控視頻能安全、實時的傳送到總公司監控中心的治理服務器,統一作企業安全防護及報警。視頻監控信息若不作加密處理就直接通過公眾互聯網進行傳送,可能會造成企業內部機密外露等問題。因此,需要建置完善的VPN傳輸,不僅可節約高昂的專線成本,還能得到安全穩定的傳輸質量。
穩定良好的寬帶接入服務:將視頻監控信息集成到VPN中,雖然可以確保得到安全穩定的聯機,但VPN線路還是建立在公眾互聯網上,一但接入的寬帶線路不穩定輕易掉線,也連帶影響到VPN的聯機質量。穩定良好的的寬帶接入服務或于運營商掉線斷網時可以實時提供備援的支持是必要的。
帶寬增級同時也能節省成本:多媒體視頻監控系統包括視頻、音頻及相關數據的傳送,若要得到實時、順暢的傳送質量,需要相當大的帶寬才可達成,因此首先就面臨到帶寬的增級。如此就會導致線路成本的增加及可能的線路添加,帶來成本及治理上的諸多問題。這時,兼顧成本的考慮下,適當的線路集成整合成為企業的需求。
網絡安全防攻擊防火墻:越來越多的攻擊及病毒,造成企業網絡安全的潛危機。一旦寬帶接入受到惡意攻擊影響網絡正常運作,輕則讓監控信息傳輸效率大減,嚴重時發生整個網絡斷網,造成視頻監控系統停擺的窘境。若是多購置防火墻,等于是增加成本,因此路由器中需要有適當的防火墻功能,以進行網絡安全的防護。
內部上網行為管控避免影響重要傳輸:多數員工在上班時間通過BT等下載音樂電影,或是聊QQ、MSN等實時交流工具,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很大可能會造成帶寬被占用、影響監控信息傳送速度降低影響監控實時反應,更嚴重是可能隨之而來的病毒、蠕蟲和木馬的威脅。有效而可靠的管制內網用戶使用特定軟件是很必要的。
方便的配置及治理:當今講求效率的時代,路由器也需要提供簡易配置好治理的配置接口設計,讓網管由繁復工作中解放。另外VPN客戶端大多不配備專業的網管,很多指令行的路由器給設置帶來了困擾,而想要對路由器進行任一個操作,都必須找來專業的人員,這又為實時反應帶來了變量。因此路由器的配置,最好使用直觀的配置接口及簡化的配置設計,即使不是是專門的網管人員經簡單的培訓后也可輕易上手,節省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VPN遠程視頻監控應用
依據企業遠程VPN視頻監控系統服務需求及以上組網分析,具有高度性價比優勢的多WAN VPN防火墻廠商俠諾科技,為遠程VPN視頻監控系統提出一完整的組網方案。
方案功能特點
多WAN端口接入匯聚帶寬:Qno俠諾多WAN產品支持帶寬匯聚、自動線路備援等功能,多WAN口接入方式,讓企業有更大和彈性配置空間。可支持多線路多ISP接入,不僅可以匯聚帶寬以節省成本,而且還可以實現線路備援、數據分流、負載均衡等效果。當一條線路掉線,會自動改用另一個WAN連接端口的線路連接,確保VPN聯機不掉線,避免掉線時造成無形的損失與傷害。
強效防火墻有效防病毒攻擊:VPN防火墻,具備主動式封包檢測功能,只需單向啟動各式黑客攻擊、蠕蟲病毒防護功能,即可簡易完成配置,有效防止內外網惡意攻擊,確保企業網絡安全,降低網絡受攻擊帶來的損失。具有內建的防制ARP功能,憑借自動檢視封包的機制,偵測過濾可疑的封包,做為防制ARP攻擊的第一道防線。可搭配IP /MAC雙向綁定,在路由器端以內網PC端進行IP/MAC綁定,即可達到防堵ARP無漏洞的效果。論文參考網。
QoS帶寬治理優化帶寬使用:視頻監控多媒體傳輸需要有穩定的帶寬,而少數BT下載等惡意占用帶寬造成網絡卡,經常會造成客戶抱怨。讓人寬慰的是俠諾二代多元QoS帶寬治理功能,支持一周七天、一天三個時段采取不同的帶寬治理政策,依據不同的網絡應用環境、時段,自由選擇管控方式,達到帶寬利用率最佳化的目的。該功能包含有傳統QoS帶寬管控及智能SmartQoS治理,可依據聯機數、要害字、最大或最小帶寬等方式進行管控,也可啟動動態智能治理,對于非凡的應用或用戶進行非凡限制。這個功能并不禁止特定的應用,只是加以限制,從而更彈性的提供帶寬服務。
輕松實現了中心管控:同時治理外點多條VPN接入聯機,對于大部分網管來說,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必須反復留心查詢各點聯機狀況、帶寬使用率、視頻監控等信息,更是耗費許多時間。而Qno俠諾多WAN VPN防火墻則輕松解決了上述問題,其所具備的中心控管功能,可一次看清全部VPN聯機的情況,再也不必一一地檢查聯機的狀況。若需進一步協助設定或排解問題,網管也可直接進入分點的治理接口查看或進行設定治理,安全又有效率。
簡易又方便的系統治理:Qno俠諾多WAN VPN防火墻具有全中文化配置及治理界面,所有設定參數與組態清楚明確、簡單易懂,輕松完成網絡設置。還支持強大的系統日志功能,可通過對日志治理和查找,即時監控系統狀態及內外流量,進而作對應的配置,確保內網運作無誤。
支持多VPN協議外點靈活選擇:Qno俠諾高階產品系列,可支持PPTP、IPSec VPN、SmartLinkVPN、QnoKey IPSec客戶端密鑰等多種連機方式,可滿足外點多種VPN彈性配置需求,實現總部中心端與各分點建構實時、穩定、安全的互連VPN網絡系統。由此可見,多通道多協議的特點完全能勝任企業擴展及網絡視頻布點,而且外點可根據實際規劃與應用,靈活選擇適用的方式接入中心端。
SmartLink VPN快速設定:俠諾SmartLinkVPN快速聯機,簡化20多復雜設置步驟,將大部份的設定參數的工作交由VPN網關自動完成,用戶只需要輸中心端服務器IP地址、用戶名、密碼三個參數,即可完成超快速VPN連機設定。
策略路由解決VPN跨網瓶頸:由于國內長期存在電信、網通互連不互通的問題,許多企業建立VPN時會發生跨ISP網絡時帶寬不足,導致VPN不穩定或易于掉線。俠諾多WAN口的設計,可搭配策略路由的設定,讓不同ISP外點可直接連到對應VPN服務器入口,實現“電信走電信、網通走網通”,從而有效解決跨網受限問題。
指定路由強化網絡穩定性:另外一方面,多WAN口的設計,也提供了訪問網絡快速穩定的途徑。支持指定路由功能,可通過協議綁定,將特定的服務或應用綁定在指定的端口,如WEB走WAN1,MAIL走WAN2等等,加速訪問速度,進一步保障網絡的穩定性。也可將VPN綁定特定端口,保證VPN通道的穩定流暢。
總結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Qno俠諾多WAN VPN防火墻產品多項功能,都體現了俠諾簡單、安全、快速的“3S”研發理念和貼近用戶需求的專心,幫助企業以較少的成本、時間與精力,達成高效、快速、安全的運營效能。非凡對于遠程VPN視頻監控服務來說,在帶寬、安全性穩定性等多方面都有較高要求,VPN遠程視頻監控解決方案,可有效保持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間的隧道暢通,進而保證其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度,提高安全監控的視頻質量,當異常事件發生時,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論文參考網。可謂是最省成本、且最方便的解決途徑。
春節假期,偶然在街上碰到大學同學小張。多年不見話題就多了,在了解到本人現在所從事的是網絡安全技術方面的工作后,他像是碰到了大救星,一個勁兒要請客吃飯。原來,他利用這幾年打工的儲蓄獨立創業,加盟了一家全國聞名的服裝連鎖店,連鎖總店要求必須部署VPN信息網絡。年前,他便按照要求進行了統一購買了VPN設備,但是由于其設置和應用過于復雜,對于作為網絡“外行”的人來說,實在是有點難以應付。此外,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為了壓縮人力資源成本,他暫時還沒有聘請專業網管的計劃,正為這事上火。論文參考網。
其實,這種問題在國內數萬家中小連鎖企業的經營治理過程中絕不是首例。產生這種矛盾的原因有兩點:專業化的高端設備滿足了企業的應用需求,但是一般的兼職網管無法應付其治理和維護;平民化的低端設備,使用和治理倒是比較簡單,卻達不到企業信息化治理的全面需求。VPN網絡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當務之急是為企業提供最為合適的設備,即要能兼具安全與簡便的基本特性。安全無須多說,簡便性就成了體現產品技術水平的最大差異化,也同樣彰顯了企業客戶在應用上的突出需求之一。事實證實,其簡便的應用特性非常貼近中小企業的需求現狀,得到了較好的市場效果。
作為在SMB寬帶接入和VPN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專業廠商,俠諾科技每年都會其創新的產品及應用功能。但是無論怎樣創新變化,簡單、安全、快速的“3S”研發理念都始終貫穿于其系列產品線。其中,簡便(即Simple)被放在首位——“俠諾極簡風,治理一鍵通”。 俠諾的極簡風格,是要求專心體察用戶的細致需求,將最復雜的技術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給用戶,讓企業的網管員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達到較為復雜的配置與治理需求,幫助企業有效的增進運營效能。事實證實,其簡便的應用特性非常貼近中小企業的需求現狀,得到了較好的市場效果。
[論文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首先提出薪酬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管理中的實際意義,然后通過挖掘目前企業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平均主義和分配行為不規范等實際問題,提出在企業薪酬管理中引入寬帶薪酬體系的設想,結合寬帶薪酬所具有的特點,分析企業引人寬帶薪酬需要注意的問題。
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它不僅涉及企業的經濟核算與效益,而且與員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僅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員工努力實現企業目標,提高企業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質良好且具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普遍出現了激勵作用不足、約束作用乏力、平均主義和分配行為不規范等弊端。主要表現在:
薪酬設計有不科學之處,調查數據缺乏真實可靠性,沒有科學的職位評價體系;
獎金獎勵和福利保險計劃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勵作用,變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資,與個人業績基本沒有關系;
薪酬總額管理機制不合理,薪酬增長具有很強的剛性。尤其是基本薪酬,基本上是和資歷掛鉤,只能增不能降,致使薪酬總額的缺口和成本的承受能力矛盾日益突出;
薪酬作為勞動力價格,和勞動力市場平均水平有較大差異。
這些問題,反映了大多數企業現行的薪酬體系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的束縛,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資歷工資制,既缺乏對有利于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的有效激勵,又限制了企業員工的合理流動。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根據員工對組織的貢獻來確定員工的薪酬差別,制定公平、公開、公正的薪酬制度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問題。
一、寬帶薪酬體系的引入
針對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企業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遵循市場規則的薪酬分配機制是當前企業薪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為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多數企業在薪酬管理中趨向選擇寬帶薪酬體系。
(一)寬帶薪酬的概述
寬帶薪酬就是企業將原來相對比較多的薪酬級別,合并壓縮為幾個級別,同時拉大每一個薪酬級別內部薪酬浮動的范圍。也即薪酬級別少了,級別內部的差異大了。與傳統的薪酬設計方法相比,這種新型的設計體系,使得員工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做同一個職位,但在同一個級別內部,因為個人能力的提高,或者個人業績的提升等原因,收人得到顯著的提高。員工不再單純的追求崗位的改變,崗位級別的提升來提高其收人。
從寬帶薪酬的概念和含義,不難理解,寬帶薪酬的應用與企業其他幾個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特征是相對應的。比較少的薪酬等級對應了企業比較少的行政和職位級別,反映了企業比較扁平的組織結構特征。與傳統的薪酬體系強調崗位,以崗位不同確定工資相比,寬帶薪酬是對個人能力和業績的尊重和重視。這就對應了企業比較尊重個人貢獻,強調個人差異,激勵個人努力的文化特征。
在這種薪酬體系中,員工不是沿著企業中唯一的薪酬等級層次垂直往上走,相反,他們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或者所有時間里可能都只是處于同一個薪酬寬帶之中,他們在企業中的流動是橫向的。但是隨著他們獲得新的技能,承擔新的責任,或者是在原有的崗位上不斷改善提高自己的績效,他們就能夠獲得更高的薪酬,即使是被安排到低層次工作崗位上,他們依然有機會因為自己出色的工作而獲得較高的薪酬。
(二)寬帶薪酬體系作用
1支持一個扁平的組織結構
寬帶薪酬打破了傳統薪酬結構所維護和強化的等級觀念,減少了工作之間的等級差別,有利于企業提高效率和創造學習型的企業文化,同時有助于企業保持自身組織結構的靈活性和有效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
2引導員工重視個人技能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
在傳統等級薪酬結構下,員工的薪酬增長往往取決于個人職務的提升而不是能力的提高,因為即使能力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如果企業沒有出現職位空缺,員工仍然無法獲得較高的薪酬。而在寬帶薪酬體系下,即使是在同一個薪酬寬帶內,企業為員工所提供的薪酬變動范圍也會比員工在原來的五個甚至更多的薪酬等級中可能獲得的薪酬范圍還要大,員工不需要為了薪酬的增長而去一味追求職位的晉升,只要注意發展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
3有利于職位輪換與培育組織的跨職能成長和開發
在傳統的等級薪酬結構中,員工的薪酬水平與其所擔任的職位直接掛鉤。由于同一職位級別的變動并不能帶來薪酬水平上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使得員工不得不學習新的東西,從而使工作的難度增加,辛苦程度更高,這樣,員工不愿意接受職位的同級輪換。而在寬帶薪酬體系下,由于薪酬的高低是由能力來決定而不是由職位來決定,員工樂意通過相關職能領域的職務輪換來提升自身能力,以此來獲得更大的回報。
4能密切配合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寬帶薪酬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一是使企業的員工成本效益更為有效,二是使員工在純粹注重內部公平轉向為更注重個人發展空間以及自身在市場的價值內外均衡等方面。寬帶薪酬的工資水平是以市場調查的數據以及企業的工資定位來確定的,因此,薪酬水平的定期核對與調整將會使企業更能把握其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能相應地做好員工成本的控制。
5有利于推動良好的工作表現
在寬帶薪酬結構中,上司對有穩定突出表現的員工可以在報酬方面進行明顯的獎勵,而避免使用像傳統薪酬制度中的企業只能通過職務提升這一辦法將薪酬與員工的表現結合起來。可以說,寬帶薪酬是一種真正的鼓勵員工愛崗敬業的薪酬體系,它不鼓勵員工好高鶩遠地拼命地擠向垂直晉升的獨木橋。 二、引入寬帶薪酬需要注意的問題
1明確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
薪酬體系的最終目標是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從而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要推行寬帶薪酬的企業首先應該系統梳理企業戰略,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明晰企亞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它們量化為指標,在此基礎上建立人力資源戰略。這樣建立起來的薪酬體系才可能有清晰的目的性的存在的意義,那就是根據企業戰略,借助薪酬激勵,強化員工作為,推動企業戰略實施。在引入新的薪酬模式時,策略的選擇、計劃的制定、方案的設計、薪酬的發放、員工的溝通,都應該緊扣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對于符合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和有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行動,在薪酬上要重點傾斜。
2認清行業特點和競爭對手
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主要體現為行業的技術特點和行業競爭格局。行業的技術特點主要通過制造和服務這兩種形態來體現,這兩種形態對薪酬體系的要求自然是不同的。企業精心設計薪酬,最基本的意愿就是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富競爭力的薪酬,與對手爭奪優秀人力資源。所以摸清競爭對手的薪酬模式和設計方案,對于自身選擇薪酬體系的指導和幫助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3要與企業管理方式和組織層級結構的優化相結合
直線職能制下,金字塔型組織結構需要采用等級制的薪酬模式。扁平組織卻要壓縮層級,強調團隊協作,需要用較少的范圍跨度、較大的浮動范圍。如果要在傳統組織結構中推行寬帶薪酬,結果恐怕不會理想。。因此,如果要引人寬帶薪酬,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管理方式和組織層級結構進行優化和變革,為其準備應用的空間。
4合理確定工資帶,區別級別特點設計薪酬
要結合企業規模、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戰略,合理確定薪酬體系需要設計多少工資帶,工資帶之間要設計分界點。每個工資帶應該對人員一的技能、業績提出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標。不同工作性質的職位和不同的層級量化考核指標應該有區別,應該體現個性需求。每一工資帶內的薪酬浮動幅度應該根據薪酬調查得到的客觀數據及職位描述結果來確定,級差標準應該根據體現不同層級和職位對于企業戰略的貢獻率。要橫向做職位評估工作,所設計指標應該能夠推動寬帶內橫向職位的輪換,以增強組織的適應性。
5要做好任職資格及工資評級工作
引入寬帶薪酬時,要及時構建相應的任職資格體系,明確工資評級標準及辦法,既鼓勵員工冒尖,同時通過拉大薪酬差距,限制平庸員工薪酬的上漲,也可以制訂懲罰性措施,對工作業績較差的員工薪酬進行扣減,從而從整體上限制薪酬的無限制上漲。
6企業引人寬帶薪酬應具備的條件
采用寬帶薪酬模式的企業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條件:一是技術、創新、管理等智力因素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優勢支撐作用,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對于企業績效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二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健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市場化程度較高;三是企業管理基礎工作比較扎實,具備推行寬帶薪酬模式的技術條件和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