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7 18:17: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商會發言稿,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這熟悉的旋律,這深刻的歌詞,這宏偉的氣魄,一瞬間就把人帶入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經典電視劇《西游記》的場景之中,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披荊斬棘,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之后,終于徒步到達了西天,取回真經以向世人宣告成功。《西游記》里的成功只存在于虛幻世界里,如今,有一本書把這種成功搬下銀幕寫進了書中。
《路在腳下——張亞光文集(第三卷)》,2012年12月由云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578千字娓娓道出滇商精神、企業強盛之道、金融發展之道、治國理政之道、哲思啟智之道,將作者張亞光的成功經歷和深謀遠略予以了集中呈現。《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正是本書之精髓所在:不管路有多難,多崎嶇,只要抬起腳來走出第一步,只要一步步去走,再遠的路都可以到達;“天下難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再大的困難,只要一點一滴、認真細致地去做,就一定可以迎刃而解。路在腳下,成功的果實就在彼岸,假如想要采摘甘甜的碩果,就必須走過腳下的路。
該書作者——身兼“高級經濟師,云南陸勁集團董事長,云南創新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云南金控股份投資基金執行董事、總裁,云南省商會副會長,云南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云南省政協第八屆、九屆、十屆委員,云南省級特約監察員”多重職責的張亞光,基于多年來從事經濟工作和經濟問題研究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揭示成功的真諦,以“深”“大”的思想高度概括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勇于實踐的精神和遠大的眼光提出興企理政的策略。《路在腳下——張亞光文集》蘊含了作者對過往經歷的珍惜,對企業發展的真知灼見,對治國理政的獨到見解,充分表現了作者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優秀品質,同時也把作者過人的專業技能和政治覺悟體現得淋漓盡致。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編者在《行走在探索的路上(代序)》中分九個步驟詳細講述了作者所走過的人生歷程,即:思想啟蒙;思維創新,改變命運;解放思想創基業;創新為先導,實踐是利劍;創新與實踐的升華;創新抓機遇,挑戰求進取;創新與冒險;創新貴精思;創新與人格。歷覽作者人生歷程,其成功與一個詞語密不可分——“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作者一步一個腳印,“上下而求索”,真正體現出“要積跬步才能至千里,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這一道理。
然而,細細品來,方覺“創新”二字便是作者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一種外在體現,而且其書中所涵蓋的滇商精神、企業強盛之道、金融發展之道、治國理政之道、哲思啟智之道等所有要表現的內容,也與二者息息相關,可以說這二者才是作者成功的核心秘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古人早已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路在腳下——張亞光文集》一書,可以稱得上是公文寫作的最佳范本,全書主要由各種《意見》《建議》《請示》《發言稿》《思考》《提案》等公文文體的形式呈現。眾所周知,寫好這類型的文章必須具備相當的高度和深度,還要有獨特的視角,這些都源于思考,是思考的結晶。
縱觀全文,作者思考的痕跡無處不在,從“人文化成”到人文精神的強化;從“天人合一”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從樸素的辯證法到整體和諧論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過對國人注重倫理與西方人篤信宗教之別、國人注重整體的辯證思想與西方人講究分析形式邏輯之別等幾個方面的辨析,為現代中國企業家如何正確面對民族文化傳統與汲取西方社會先進文化指明了方向:“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都需要經常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經驗導向,加快培養和更新自主的品牌,中國的企業只有打造出自己的沃爾瑪、家樂福,才可能建立起自己在全球的營銷網點,民營企業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打破那種夫妻店式的狹隘的經營理念,通過技術升級,變出新的產品,重塑民營企業的形象,真正使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新生、自強,以開放的、交流的、活的中國企業文化來踐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才是我們的方向,才是中國企業的真正出路。”
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民營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是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問題,是新時期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云南省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任務。《路在腳下——張亞光文集》一書中針對云南民營企業資金短缺、經濟總量偏小、發展環境仍不寬松、服務體系不健全、企業競爭力弱、成本高等問題進行了深度剖析,總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和建設性的意見,也提出了很多高瞻遠矚的策略,對于解決云南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起到了促進作用。
當然,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空談理論,而不做出實際行動,那定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古人荀況曾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閱《路在腳下》一書,不難看出,作者不僅善于思考、在思考中提煉出種種高明的“想法”,更為難得的是還能將其付諸于實際行動:從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支持的思考到科技銀行的誕生;從對科技金融的思考到《中國科技金融學》的問世;從關于高新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的思考,到云南高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成立;從解決云南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到云南金控股權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從對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到《中國思想與企業文化》的出版……無疑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勇于實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