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7:17: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培智語文教學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因智力、心理等個別差異較大,培智語文教學很難展開統一班級教學。在不斷的教育探索中,個別化教學逐漸被應用于培智語文教學中。該種教學方式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特殊需要出發,有利于學生各種潛能的開發,為智力障礙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個別化教學特色
個別化教學是一種著重開發每個學生潛能,真切關照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相比其他教學方式,個別化教學具有鮮明的特色。
1.個別化教學具有針對性
智力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管溝通、理解還是身心發展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智力障礙學生教學成果難以在一種教材或方法中體現出來。而個別化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是根據學生個性差異進行制定的,因此普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個別化教學具有漸進性
個別化教學的整個教學計劃是根據學生個體實際能力所指定的,針對學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而非要求整個班級整齊劃一地完成學習任務。
3.個別化教學具有活動性
個別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對每個教學目標完成后,都會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確定對下一步的學習計劃進行修訂。針對智力障礙學生因學習障礙容易遺忘的特點,個別化教學還可對臨時學習技術加以制定,預定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一教學過程,使個別化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動態發展特征。
二、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1.強化課前測評,明確教學定位
個別化教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一種“處方教學”,培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診斷,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智力障礙學生彼此之間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能力上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師所采取的學習策略也會有所不同。培智語文教學在展開個別化教學前,應強化課前測評,以明確學生與教學定位,為后續教學提供準確參考。
課前測評作為一種非正式評量,教師可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的了解以及不同任務目標的制定和學生的完成情況,提高學生對教學的理解能力。如在學習“我愛爸爸媽媽”前,教師可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第一層會讀和書寫“爸爸”“媽媽”,第二層會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第三層會介紹自己家里其他人。根據此目標測評結果,教師即可了解學生的書寫、表達和思維能力等,為接下來的教學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
2.把握教材重點,實施分層教學
培智語文教學中個別化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全面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共性和差異進行考慮,采取分層次教學,通過不同的教學對策實施分組教學和分類指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學有所得。
教師實施分組教學,在教授同一課時時,為每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教師可根據本課時的重難點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層。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應理解“大自然的語言”中都有哪幾種語言,并學習和探討身邊大自然的各種變化,學會仔細觀察生活,讀懂大自然的不同語言,并能夠學會用“越……越……”造句;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只需要能夠理解課本中所羅列的大自然的語言都有哪幾種,并可以背誦課文;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則只需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需要掌握的生字詞。每組學生只需要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即算完成學習目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3.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內在潛能
學生個性發展的形成,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教師在培智語文教學中也應為學生創造開放性教學環境,重視教學活動的實踐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調動學生內在潛能。基于個別化教學及智力障礙學生的需要,培智語文教學的教學活動應在情景中展開,增加不同學生的成功機會,同時注重學生感官的參與。
如“手帕”一課教學,為了增強教學趣味性,教師可出示實物手帕,通過“這是什么”的問題引出本節課內容。然后將問題延伸到“這是誰的手帕”“你有沒有手帕”等,引導學生完整回答,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的同時,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各組學生只要完成教師既定目標,教師即應給予學生鼓勵。在講到“洗手帕”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己用動作演示“洗手帕”,并同時教育學生要講衛生和節約用水。在一步步的引申教學中,深入分析學生個性,并分析一些學生潛能沒有發展的原因,關注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為其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調動學生內在潛能,讓所有學生的潛能都能得以發揮。
總之,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個別化教學的優勢,根據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集體授課制下充分運用個別化教學,因材施教,開發所有學生的潛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