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本科工程管理畢業設計

本科工程管理畢業設計

時間:2023-06-30 17:22: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本科工程管理畢業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本科工程管理畢業設計

第1篇

[關鍵詞]畢業設計 選題內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7-0032-03

畢業設計是學生繼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之后的最后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抓好這個環節對進一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學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能,培養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感情,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及事業心,形成較強的競爭意識和協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畢業設計中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選題。選題對畢業設計實施時所進行的調研、實驗、設計(論文)撰寫等后續工作具有引導作用。恰當的選題是做好畢業設計的前提,它對畢業設計質量有直接的影響。高質量的課題能有針對性地使學生得到全面鍛煉,有利于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工程管理專業理論廣度較大和知識體系面寬的專業特點為畢業設計選題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同時也使學生眼花繚亂,茫然不知所措,給定題帶來較大難度。另外,學生存在既有認識深度、理論深度和畢業去向的差異,這對畢業設計課題選擇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個性化要求。[2]如何恰當、高質量的選題,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項考驗。本文擬根據有關文件對畢業設計的原則要求,吸取教學同仁的經驗,結合筆者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實踐體會,從選題的內容、深度和工作量這三個方面談談筆者的見解。

選題工作首先是一項給目標定位的工作。這里所說的目標定位是指對選題所涉及的內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標定位,即選題所涉及的內容、深度和工作量應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或標準。從選題到定題的過程,也就是確立選題內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標的過程。明確的目標能為學生畢業設計后續工作的實施指明方向。

一、選題內容的定位

在畢業設計課題選擇時,首先應考慮課題的理論研究方向、范圍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對研究方向、范圍和背景材料進行恰當定位。

在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專業的理論模塊進行選擇。工程管理是交叉學科,所研究的理論領域和對應的知識體系內容非常廣泛。在理論研究領域方面,現代工程管理理論可分為3個模塊,即工程投資決策管理理論模塊、工程交易管理理論模塊和工程項目管理理論模塊。[3]在實際選題時,學生應根據自己對上述理論模塊掌握的程度、畢業去向等因素選擇其中的一個模塊作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學者提出了以本專業的四個平臺知識體系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方向。[4]事實上,這四個平臺知識只是工具性知識,是為進行工程管理理論研究及應用提供管理工具與技術,不宜作為畢業設計的理論研究方向。

選題內容范圍宜小不宜大,即選題時要盡量選擇其內容范圍較小的課題。由于教學計劃中提供給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不長,故不可能完成較復雜的大課題。論文的價值不在于課題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在校學生,其經驗和學識都有限,很難駕馭較大的課題。因此,學士論文適宜于選擇較小的課題,這樣方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論文的撰寫。[5]在實際操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宜立足于某一理論領域中專項理論的研究及相應的管理工具與技術的應用,以專項理論為研究的突破口,結合相應的管理工具與技術,集中精力解決工程中的某一專項管理問題 。對過去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檢查顯示,畢業設計選題為領域型課題研究的論文,如“**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等,其內容空洞、雷同,抄襲、數據造假的現象非常嚴重。而專注于專項理論研究的論文如“**工程質量管理計劃”、“**工程成本管理計劃”等,構架與層次都基本清晰,內容都比較完整,管理工具與技術的應用都比較得當,也鮮有雷同、抄襲和數據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質量明顯優于領域性課題。

選題背景材料應立足真實工程材料?!爱厴I設計(論文)應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選題的內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專業培養的要求”。這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評估文件》(2009版)中對畢業設計(論文)所提四條評估標準中的第一條,該標準首先強調畢業設計與工程實際的結合。工程管理其實質是管理工程,畢業設計作為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其核心目標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模擬性的)實際工程的管理問題。要做到畢業設計與工程實際的結合,首先要做到畢業設計選題要有真實的工程背景資料。真實的工程背景資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圖、一份商住用地拍賣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們從2010年起,在設計任務書中就明確要求,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必須以真實工程為背景資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資料還應成為畢業設計文件的一部分存檔。單憑學生的能力,很多學生難于找到真實適用的工程資料,為解決這一難題,學院每年通過與市施工圖審查中心、建筑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工程咨詢企業等單位聯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圖、項目開發規劃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復印件,供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興趣和未來的工作需要綜合選定。實踐表明,與以往的選題相比,從實際工程背景資料中選題,能加快學生定題的步伐,讓選題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另外,真實的背景資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研究的動力,完成的畢業設計效果較好。

二、選題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將畢業設計課題類型分為三種:基礎理論研究與探索型課題、工程實踐型課題和常規模擬題。事實上,這說的是一個選題深度的問題。這里說的深度,是指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選題的深度可概況為研究型題型、應用型題型。

工程管理本科畢業設計宜選用應用型題型。本科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是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創造環節,并不要求論文非要有創見性、有發明或發現不可,因此,畢業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是解決理論的應用問題。對于工程管理理論的應用問題,現有的工程管理規范和很多專業書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與技術,如《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風險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學生畢業設計是參考上述資料,結合四年來所學的相關理論,再針對具體的工程項目進行必要的調研、計算、分析,較高質量地完成專項理論的研究及相應管理工具與技術的應用是不成問題的。

三、選題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學或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任務書對學生畢業設計的字數給出一個下限限制,其出發點是以一定的字數來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誤區,也容易造成學生一個錯誤的認識,即字數越多,質量越高,盲目追求論文字數而忽略論文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嚴肅性,導致設計論文冗長,篇幅過大,無效的內容和相關性不強的東西太多。

工作量與選題內容范圍、選題深度關聯密切,選題范圍大,工作量必然大;選題深度深,工作量也會增加。因此,對畢業設計規定一個字數的限值是缺乏依據的。畢業設計的工作量應以設計論文的系統性、完整性為基準,而不是字數。

要控制學生設計論文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就必須要求學生做好設計論文內容的層次構架,內容層次構架至少要有二級及以上的分解目錄。也就是在定題的基礎上,學生下一步的任務是要形成比較完整的設計論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工程的進度管理計劃”為例,該論文內容的一級分解可以是:進度計劃的目標及依據、網絡計劃或橫道圖計劃、進度控制等;其中“進度計劃的目標及依據”的二級分解可以是:工程項目總進度目標、子項目進度目標、年度目標等;“網絡計劃或橫道圖計劃”的二級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順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資源需求估算、工作時間估算、繪制網絡計劃圖或橫道圖、編制資源需要量及供應平衡表等;“進度控制”的二級分解可以是:進度檢查計劃、偏差分析與糾偏措施、計劃調整措施、進度報表等,如下圖。

通過設計內容的層次構架,一方面能讓學生通過層次構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后續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學生論文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另外,教師通過指導與審定學生的論文構架,以論文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準則,學生論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設計內容的層次構架,必要的環節是做好開題報告。學生通過編寫開題報告對自己的畢業設計論文內容進行系統地層次構架,通過這種層次構架形成設計論文寫作的基本骨架。

四、結語

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選題,其落腳點都是選題的內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問題。在內容的定位上,應遵循從管理領域至專項管理的思路進行,并立足于實際工程背景資料;在深度的定位上,應以實踐應用型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拋開字數的限制,要以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嚴肅性為準繩。編制開題報告也應是本科畢業設計選題的重要環節。對畢業設計內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應有機統一于畢業選題工作中。要做到內容恰當、深度適中、工作量與內容深度相匹配,這是畢業設計選題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 參 考 文 獻 ]

[1] 朱珍,陳章,王軍.工科畢業設計選題原則、類型及方法[J].高教論壇,2004(1).

第2篇

Abstract: Now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will affec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future for the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se mainly include weakening of the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urses, lacking practical course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weak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ckground to the graduates. These also resulted in the weakness of the 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me reforms must be taken like providing more technical, practical computer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We also need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on practice study and curriculum set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So we should build a flexibl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setting system.

關鍵詞: 就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Key words: employment;engineer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sett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8-0213-02

0 引言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各行業的大學生招聘就業情況與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金融、貿易、房地產等行業招聘人員減少的情況尤其明顯,而對地方高校的就業影響就更大。從工程管理專業來看,企業的招聘數量和招聘場次都有所減少,與此同時,企業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專業對口,同時企業更注重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知識復合、能力復合和思維復合是目前企業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地方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在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時候,以學生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采取更加靈活、動態的課程管理。

1 目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1999年我國建立了工程管理專業的教育評估制度,截止到2008年底,已經完成了全國大部分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的評估工作。這無疑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企業對教育的參與以及我國工程管理專業高等教育得到國際認可具有促進作用。

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從事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員。工程管理雖然有管理兩個字,但是,并不是畢業后就一定從事純管理的工作。國外工程管理的范疇主要是對系統工程、工業工程、計算機、化學工程等廣泛的管理運作;而國內的工程管理,大都集中于對土木工程的管理安排,也就是對一個工程從概念設想到正式運營的全過程(具體工作包括:投資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終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招標、采購、施工、試運行等進行管理)。從學科設置上看,國外很多大學都設置了工程管理專業,但這門專業往往是碩士學位的一門專業,它要求學生有工程類的學士學位或相關的學術背景。而在中國,這門專業往往被設置在管理學院或土木工程學院,并且作為本科的一門專業。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為了達到所謂的“工程管理”,在課程設置上既要學習土木工程類專業的有關技術類課程,又要學習有關技術經濟和管理學方面的知識,造成了“什么都學,什么都不精”的尷尬現狀,人才培養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巨大差異和距離,導致在就業時,對將要從事的工程管理方面的技術知識有所欠缺,嚴重影響了就業層次和就業率。

1.2 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目前從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企業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針對建筑類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即要求他們掌握有關工程施工的有關技術,又要求他們具備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很多學生到了工作單位,不能馬上適應企業的要求。鑒于建筑類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的特殊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求學的要求,不能跟上現有人才的需要。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有較強的實踐性的專業,尤其是更應側重于培養實際操作技能。目前,該專業在課程設置中也有一些實踐課程,如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但由于客觀上的各種因素,難以形成較固定實習基地,多數實習流于形式,走馬觀花,實踐量不足,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企業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種軟件的應用不僅僅是局限在OFFICE,還要求會應用較為專業的CAD、項目管理以及造價管理的軟件,這就局限了學生的就業范圍和就業能力。

1.3 從國內大多數高等學校目前畢業設計(論文)的現狀來看,一般都是在第7學期末由相關專業的指導教師提出畢業設計選題,然后公布給學生,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在第7學期末或第8學期畢業設計開始前下達設計任務書,也有少數的學校在第8學期畢業設計進行時才給學生分配相應的設計題目。以上兩種方式,學生基本上均處于被動的角色。這就造成了多數情況下,學生想做的題目,教師沒有給出,而教師拿出的設計題目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基本上沒有關系,因此,畢業設計本來這一最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卻成了學生為了應付畢業而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即大多數學生把畢業設計看成是“要我做”,從而在設計過程中一般也是應付了事[1]。另外,目前大多數高校為了應付本科教學評估,在畢業設計中往往過分注重形式和規范的要求,例如,什么時間應該完成開題報告、什么時間應該完成文獻綜述、什么時間應該完成外文翻譯、文獻綜述和外文翻譯應不少于多少字等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設計內在質量的提高,也忽略的學生的就業興趣和方向。

2 對策

2.1 優化教學內容,加大技術內容課程的比例 從國內外的情況看,中外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無論在平臺課,還是在專業方向課上,都具有極強的專業技術性,是純管理專業無法相比的;同時,技術課程貫穿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它所實施的管理必須是基于技術之上的管理,沒有技術作保障,管理就無從落地。實際上,現在的工程管理專業是1998年國家教委對高等教育專業目錄進行重大調整后形成的。這次調整將原來的工程管理、房地產管理和投資造價管理等專業合并成工程管理專業,而將它們作為工程管理專業下的三個不同專業方向??梢?,工程管理專業與傳統的管理專業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涉及的技術內容較多。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考量因素中,“專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指標之一,這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若是崗位和專業對口,更反映了學生將來適應崗位要求的潛力。雖然不能像土木類學生所學的課程完全相同,但是主要的技術課程應在課時和教學資源配置上應一致,提高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技術專業水平,以適應目前就業的形勢。

2.2 建立實訓基地,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實踐、實習經歷對于促進大學生就業有相當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有工作經驗,不少經歷過求職的大學生也會反映“實踐能力”在求職中起到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建筑類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有效途徑。在實踐、實習過程中,他們得以提前體驗職業角色,不僅積累工作經驗,還可以積累社會閱歷、鍛煉人際溝通能力,為職業發展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此外,不少學生通過實踐、實習,展示了自身的良好形象,直接獲得了就業的崗位。

加強實踐教學,建立穩定的實訓基地,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廣泛開展畢業生的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的地域范圍和數量,可改變過去單純走馬觀花是的實習方式。通過現場實習,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體驗理論知識的實用價值,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從事工程施工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在課程教學實習的基礎之上,還應注意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加強對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實現個人成才、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

2.3 運用現代技術,強化計算機應用課程 在建筑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日趨完善,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管理等方面,已開發出了不少應用軟件,許多施工單位和項目管理單位已在使用各種輔助管理系統。在經濟發達地區,建筑類工程管理畢業生是否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已成為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培養的正是懂設計、會施工的管理人才,因而,對建筑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傳統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強化計算機教學勢在必行。與此同時,高校也應加強提高教師隊伍的相關軟件的應用能力和技術水平,安排有關老師參加建筑應用軟件的學習與培訓,以便更好的為教學和實踐服務。

2.4 根據就業趨向,改革畢業設計 建筑類地方院校的工程管理畢業設計(論文)大都是由指導教師選題,選題范圍也局限于以往的題目和有關的應用圖紙,技術方面也大都是工民建的內容。另外,我國為了擴大內需,計劃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重點放在了鐵路和基礎設施方面,這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會有正面影響。鑒于此,加大畢業設計的選題和指導力度,實時調整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和形式,加大交通和道橋等專業的指導內容,真正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使畢業設計內容和要求與學生就業趨向密切結合,把畢業設計(論文)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的就業趨向,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將來的工作,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實現就業前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實踐和應用,并為就業做好第一份答卷。

對于高校而言,只有摒棄傳統的專業化教育模式,注重學生知識復合、能力復合和思維復合,適時調整專業設置,才能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提高工程管理準也學生的就業率。

第3篇

關鍵詞: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輔修專業

最近幾年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伴隨著國家基本建設整體投入的加大,我國土木工程領域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和企業對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的要求不再是培養單一的技術型人才,而是熟悉工程項目管理工作、適應企業結構調整要求、能夠打造精品工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就是既具備土木工程專業技術知識,又擁有經濟、法律、管理知識,會設計、懂施工、善管理的能夠實施土木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的合格人才。面對目前的新形勢,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開設工程管理輔修專業,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

一、單一土木工程專業從業能力的限制

1.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能力結構

2011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由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再次申明了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房屋建筑、道路、橋梁、隧道、鐵道等各類工程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面向未來的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生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資和開發、金融與保險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規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生除了應該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科學與工程的綜合素質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能力結構,即應用工程科學的能力和具有較強的解決土木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顯然還不能完全具備上述能力。

2.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畢業生,最近幾年除一部分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選擇繼續深造之外,其余的畢業生80%左右選擇到建設施工單位就業,學生畢業后將直接從事施工企業的技術、管理與經營工作。通過對歷屆畢業生的走訪調查,發現畢業生一般都能夠勝任土木工程技術層面的現場施工技術工作,卻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企業的管理決策層面的工作,這種情況已不能滿足自己“先技術、后管理、再創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求。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顯示,企業目前對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表現出很高的渴求度?,F在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非常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一旦進入企業,可能剛開始做的是工程設計或施工現場的技術工作,但是如果畢業生技術工作過硬同時又懂經營管理,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鍛煉,企業必將把他培養成中層管理人才。這樣的學生潛力更大,發展空間也更廣,也更能適應企業的發展和需求。

在工程建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技術、經濟和管理各方面專業知識聯系緊密、相輔相成。作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工程師,即使專門負責某項技術工作,在實施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慮節省成本、控制進度、滿足合同要求等相關因素。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教育普遍面臨培養模式單一、專業面過窄、課時壓縮、缺乏個性等問題,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比較單一,能夠成為某一個技術領域的專家型人才,卻很難適應現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選修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優勢

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基層工作一定時間,夯實工作基礎,就有可能進入企業管理層,或者成為項目經理。此時需要從宏觀層面管理整個工程,除考慮技術因素外還需要考慮項目的資金鏈和組織管理。選修過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學生和只學習單一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在于可以同時掌握組成建設工程項目的兩個核心要素——經濟和技術,可以從經濟和技術兩方面來考慮工程的可行性,更加能夠保證項目在特定經濟條件下的順利實施。具體而言,選修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同學和只學習單一土木工程專業的同學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1.知識結構體系更完善

土木工程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同屬一個大的知識領域,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掌握相關工程管理專業知識對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有很大幫助。參與輔修的學生除了能夠掌握土木工程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能夠掌握比較系統的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工程建設監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土建工程造價、房地產開發、房地產估價、房地產經濟學、建筑企業管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參與輔修的學生不僅具有較強的分析、研究與解決土木工程專業一般工程問題的能力,還具有熟練的土建工程造價及工程量計算、工程經濟分析、工程項目管理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土木工程技術知識、相關管理理論和方法、相關經濟理論、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從事工程管理的基木能力。

2.未來從業范圍更廣闊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才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畢業生不能僅僅掌握單一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學習和掌握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知識和技能。擁有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廣博的專業知識面,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未來的從業范圍也更加廣闊。選修過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具備了土木工程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掌握了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他們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富有求實和創新精神,屬于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他們不僅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研究、教育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而且能夠在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工程監理單位、房地產企業、投資與金融領域、政府部門等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資產評估等工程管理工作。

3.自身發展前景更美好

目前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崗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崗位職務提拔的機會自然會優先考慮技能完善的人才。選修過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知識的畢業生,除具備土木工程專業的一般知識結構,還具備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及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結構。他們具有進行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設計、工程項目全過程的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房地產經濟理論問題及房地產項目的開發與評估、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投資與融資、房地產估價、物業管理和房地產行政管理的能力,具有項目評估、工程造價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編制招標、投標文件和投標書評定的能力,具有編制和審核工程項目估算、概算、預算和決算的能力,具有物業的資產管理和運行管理的能力。在土木工程建設領域,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在各個方面占有很大優勢,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更加美好。

4.獲取執業資格更容易

目前我國在工程領域普遍實行注冊工程師制度,從業人員需要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相關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獲得由相關部門頒發的執業資格證書,并經在行業主管部門注冊成為注冊工程師,才具備在本行業的從業資格。目前和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注冊工程師主要有注冊結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師、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咨詢工程師等。在土木工程工作實際中需要考取的相關注冊證書,很多都涉及工程管理知識。比如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考試的四門課程中,“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和“建設法規”都是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提前學習過相關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更容易通過考試獲取執業資格。

三、開設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建議

1.學生自主選擇是否輔修

土木工程專業每年的學生數量都很多,一方面考慮到全部輔修工程管理專業在師資、實習場地、實驗設備等方面對學校的負擔太重,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同,未來的就業方向不同,所以建議不要硬性要求全部學生都選修工程管理輔修專業,而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職業生涯規劃的不同,自主選擇是否參加輔修。

2.統一安排主輔修專業課程

將選修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學生重新獨立安排班制,通過規范化的管理正確引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采用主修專業和輔修專業并列學習的方式,輔修專業和主修專業課程統一設置和安排。輔修專業課程的開課時間將合理考慮學生主修專業的課程安排,利用富余時間完成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避免學生上課時間發生沖突。

3.多方向設置畢業設計內容

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對高校培養目標和教育質量的最好檢驗,畢業設計的重點一定要放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四年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復習、綜合、運用和提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修工程管理輔修專業的畢業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不再局限于土木工程的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還可以完成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筑工程概預算的編制、項目管理規劃與施工組織設計、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與開發、房地產價格評估等工程管理方向的設計內容,也可以撰寫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楊子江,李峻峰,朱錦章.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培養結構工程師職業素質與執業能力的重要階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7):130-132.

第4篇

作者簡介:韓英愛(1969-),女,長春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yingai69@163.com。

摘要: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特色進行了探討,并從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校企深層合作及訂單式人才培養、多渠道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與專業協會認可制度等的結合、與emci的標準要求相結合等方面,提出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的途徑,指出不同高校應形成自己特色鮮明的辦學風格,走個性鮮明的辦學之路。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化;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02605一、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工程管理專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中國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已達 320多所,其中90%的高校都是在1999 年后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由于新開設該專業的很多高校不能立足于工程管理專業的長遠發展,在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模式等方面存在盲目跟風現象,導致培養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專業知識雜而不精,人才特色不鮮明,這一現象已嚴重制約了工程管理專業的發展。因此,培養素質高、能力強、有特色的應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已成為工程管理學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1]。

目前,中國工程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寬口徑與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專業化之間存在矛盾,導致就業指向不明確,易被相近專業所替代。在當前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用人單位迫切希望高校能夠培養專業化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以解決企業在實踐中遇到的專業問題。但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由于貫徹“寬口徑、厚基礎”的基本教育思路,又忽視基本技能的培養,因此培養的人才“寬而不?!?,往往缺少特色,也缺乏市場競爭力[2]。

(二) 工程管理專業師資力量總體薄弱,新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師資隊伍尤其如此。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而且要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專業知識。如建筑工程計價課的教師要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房屋構造等知識,才能夠真正講透建筑工程計價知識。另外,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還必須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尤其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師來說,需要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包括專業知識,也包括工程實踐經驗。如果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有限,將直接影響實踐環節的指導質量。(三)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專業前景認知模糊,缺乏對專業的信心。通過調查發現,有較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剛跨進大學校門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不清楚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覺得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性不強。如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方向的學生總覺得搞技術不如學土木專業,搞造價不如學造價專業,大學畢業也很難直接進入管理層。由于對專業前景的認知模糊,導致學生對專業的信心不足。

(四)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普遍缺乏國際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知識儲備。中國加入wto后,建筑業市場面臨國外同行的競爭。要在國際市場求生存、求發展,需要一大批懂國際慣例,外語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創新精神的國際化經營、技術管理人才。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韓英愛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探討

(五)在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識的傳播,而忽略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忽視實踐教學的現象。有的實踐環節設置得也不夠合理,以致學生進入社會后不能盡快地適應工作。

二、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特色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最初的強調“?!焙汀熬保胶髞硖岢巴ā焙汀皬V”,提倡“寬口徑、厚基礎”,而目前工程管理人才到底應具備什么特色,如何打造其核心競爭力,這是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一直在認真思考和梳理的問題。尤其是對應用型大學本科生來說,在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要找準定位,要以特色和質量取勝。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特色,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在特定崗位上“上手快”,并具備工程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

由于工

節奏的加快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用人單位希望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工作上能“上手快”,在招聘時大多要求畢業生具有專業實踐經驗。工程管理專業知識體系和結構的合理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的關鍵。工程管理專業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是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即培養具有創新潛質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性工程技術人才,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知識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瞄準行業內對接的工作崗位,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群和實踐環節,在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工程專業知識基礎上重點學習崗位技能。如果沒有針對性的崗位技能,在就業時就處于競爭劣勢,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

以筆者所在的長春工程學院為例,與工程管理專業形成就業競爭的專業主要有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造價專業,其中工程造價專業是在2006年從工程管理專業分出來后設置的獨立專業。2010年在修訂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把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素質,并掌握過硬專業技能的高級技術人才。通過對用人單位的廣泛調研,并結合學校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明確了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學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和技能,如工程識圖能力(包括土建、水暖、電氣專業)、計價能力(包括土建、水暖、電氣專業)、施工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能力、工程測量與放線能力、國際工程口語與交際能力、國際工程招投標與項目管理能力等。

(二)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管理者的必要素質和能力 工程管理領域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工程技術,又通曉管理業務,并具有戰略眼光的工程管理人才。具體而言就是需要具有工程背景的管理人才,這也是該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相比最主要的專業特色。對項目經理尤其是對工程總承包的項目經理來說,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以及領導決策能力。

(三)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應具有外向型、開放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目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不斷擴大,中國國際工程承包量不斷增長,迫切需要既懂國際慣例又具備國際工程公關能力的外向型人才。外向型、開放型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應加強跨文化語言及國際工程管理慣例操作實務相關能力的訓練,要具有參與國際工程招投標,并直接與國外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和對話的能力。

各學校的辦學背景、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確定培養人才的崗位能力和技能方面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組合,自成一派,形成各自獨有的特色。

三、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途徑

打造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提升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其不可替代性,是深化工程管理專業改革,保持和提升本科工程管理專業生命力的關鍵。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一)專業培養目標特色鮮明,專業人才競爭優勢明顯

工程管理專業不應是純粹的軟學科,應強化專業的可塑性,專業人才在核心技能上一定要過硬。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復合型技術管理人才,學生要有突出的專業技能,否則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將失去立足點。長春工程學院在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測量等方面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辦學條件,因此在專業化技能方面主要強化土建、水暖電工程的識圖和計價能力、工程測量與放線能力、施工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能力。此外,鑒于現代社會對國際工程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對學生增加了國際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聘請有國外生活和工作經歷的教師講授國際工程口語與交際課程,并外聘具有豐富國際工程管理經驗的外籍教師講授國際工程與項目管理課程,并增加國際工程合同分析課程設計等,以強化學生國際工程管理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除過硬的專業技能外,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還要具備必要的經濟、管理和法律知識,以及一定的人文修養和管理素質,要成為既能和“物”打交道的“專才”,又能和“人”打交道的“通才”,這是中國新時期社會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3],這樣的人才也才是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人才。近年來學校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方向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到96%以上,2010年達到100%,這充分說明用人單位對專業特色人才的認可。

(二)設置以關鍵技能和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群,凝練

特色,提高效率

在美國,工程管理專業主要設置在土木、建筑設計學院以及工程技術學院。課程設置中建筑技術類課程比較全面,開設的科目廣泛而詳細,內容涉及建筑技術以及施工的各個方面,可見技術類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根基。

工程管理專業既有技術類的課程,又有管理類的課程,所以該專業開設的課程要比其他專業的多。有專家曾提出可考慮主輔修制、雙學位制,或延長學制,由四年制變為五年制。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重點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最好采用針對就業崗位,以關鍵技能和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群設置模式,做到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保證課程設置的高效率,也便于根據市場需求有目的地進行動態調整。如計價能力的學習和培養主要通過建筑工程計價、建筑設備計價、建筑裝飾工程與計價、工程計價軟件應用、工程管理綜合課程設計、工程計價軟件應用課程設計等理論課和實踐課來支撐;施工現場與質量管理能力的學習和培養主要通過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工程項目管理、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設計、工程管理綜合課程設計、施工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課程設計等理論課和實踐課來支撐;國際工程管理能力的學習和培養主要通過工程管理專業英語、國際工程合同管理、國際工程英語口語交際、國際工程承包、國際工程合同分析課程設計等理論課和實踐課來支撐。

針對不同崗位進行課程群設置時,要特別注意對不同崗位技能之間交叉重疊部分的專業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訓練,要給予充分保證。比如工程識圖能力及技術規范、標準圖集的應用能力,既是工程計價能力的基礎,也是施工現場工程技術管理能力的基礎,因此此部分內容要保證足夠的學時和必要的訓練,以提高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工程管理應是基于技術之上的管理,尤其是對于應用型本科的工程管理專業來說,技術課程應貫穿在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各個方面,并盡量以必修課和考試課的形式設置。人文和管理類必修課程盡量濃縮,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并通過其他教學環節的滲透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和管理素質。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環節是美國大學本科教學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提出了“從做中學”、“勞教結合”的合作教育實踐觀點,解決了教育與社會、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并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外,作為美國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性以及區域性工程管理專業學科競賽活動,對于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提高其創新設計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4]。

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專業綜合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應由感性認識到單項技能的學習,再到結合工程實踐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分層次的訓練,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效果。長春工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方向的實踐教學總周數為79周,占教學活動總周數的48.8%,實踐教學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

將畢業設計設置不同的方向,供學生選擇,并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進行“真題真做”或“真題模擬”的專業綜合能力和技能的訓練。畢業設計的不同方向主要有施工項目管理方向、造價方向和國際工程管理方向等,學生可以根據已簽約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和自身發展取向自主選擇畢業設計的方向。每個方向一般分階段由不同的專業教師負責,這樣可以發揮各專業教師的強項。有的方向也聘請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師作為指導教師,以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  圖1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企業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以及制定政策,鼓勵和引導教師參加工程實踐,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等等,需要學校與專業教師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四)校企深層合作,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辦學特色

與企業進行深層次合作與互動,對于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推動力,這一做法既保障了學生實習實踐的質量,也強化了辦學特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企業與高校合作辦學,提高高校辦學效益的一種良好模式。在與企業深層次的良性互動中,學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幫助并

引導學生就業。同時,也有利于培養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學校在此過程中也能夠逐漸形成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如長春工程學院與中交二航局合作,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國際工程技術管理人才,滿足日益增多的對海外工程技術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合作過程中根據中交二航局提出的具體培訓目標和要求,雙方協商確定培訓班應開設的理論課程和實踐內容。對已經和中交二航局簽定就業協議的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分階段強化培訓。學校2010年修訂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還把國際工程管理培訓班開設的一些核心課程納入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五)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多渠道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和管理能力

英國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兼顧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將優秀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溝通、協調和管理能力的培養與專業教育并重。

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從以下環節入手:一是重視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入學時的專業教育,提前幫助學生了解專業方向,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做好準備。入學專業介紹應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老教師來講解,通過與相關專業的比較,說明該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強調人文素養和管理素質對專業人才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在重視技能學習和訓練的同時,有意識地通過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來增強人文素養和管理素質[5];二是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實踐和鍛煉的平臺。比如專業實習前為學生布置實習內容并做好動員,強調實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實習結束時舉行實習經驗交流會,為學生提供總結提高、相互借鑒學習的機會;三是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梢酝ㄟ^專題講座、英語口語競賽、辯論大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彌補“第一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開闊眼界,展現自我,充滿活力。良好校園文化的熏陶具有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六)將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與專業協會認可制度相結合,提高專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英國高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接受教育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的雙重評估。教育部門主要就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師資力量、學校軟硬件條件進行評估,而行業協會則主要對學校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合理性、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等進行評價。英國開設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校必須通過行業協會,如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 rics)和 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 (ciob) 等的評估,否則學校畢業生將無法得到社會的承認,難以進入專業所對應的行業工作。高等學校和專業協會共同完成建筑管理人員從初級人才到業內高級人才的培養,真正貫徹終身教育的理念。

中國在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中可以借鑒英國的做法,把專業協會認可制度與高校專業教育有機結合,使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另外,在課程內容上盡量和國家一級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結合,提高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針對性。

(七)國際工程管理教育與國際工程管理認證(emci)標準要求相結合

中國的工程管理教育要和國際接軌,就必須按國際規范操作。國際工程管理認證是驗證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專業工程管理資質和能力的國際認證,是衡量和評價工程師管理人員的標準。emci 所基于的工程管理認證知識體系(emc-bok),代表了優秀工程經理所需要的關鍵知識與技能。在中國推行 emci,是中國工程管理教育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有效措施,能夠促進工程管理人才知識能力的國際化,增強中國工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2005年,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引入了“國際工程管理認證”。因此,有條件的高校在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中應放遠眼光,在人才教育中盡量與emci的標準要求相結合,培養國際認同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四、結語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特色研究是一個復雜的多層結構體系,需要考慮學校的發展方向、資源優勢、專業定位、市場需求、生源質量等因素。 不同學校應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學科優勢、師資條件、科研實力等情況,凝練特色,形成自身鮮明的辦學風格,開創自身獨特的辦學之路。

參考文獻:

[1] 杜艷華.工程

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44-48.

[2] 張海燕.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核心競爭力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39-41.

[3] 王進,王冬梅.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范式的轉型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08(3):11-15.

[4] 李興蘇.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設置的思考.項目管理技術[j].2008(10):11-16.

[5] 戴兆華,楊平.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38-42.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han yingai

(college of management, changchun engineering school, changchun 130021, p. r. china)

abstract: problems i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ere present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s were analyze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were proposed by set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and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corporations, focusing on orderingform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mbining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approval systems and emci standards.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build their own style and way of running a school.

第5篇

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改革已成為教改發展的主題方向?;谝虿氖┙痰慕虒W模式,將專業、層次、興趣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對象基礎分析,提出適應的《房屋建筑學》課程實踐教學項目,推動教學改革項目的發展。為今后的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出發展方向與具體路徑。

關鍵詞

房屋建筑學;實踐;專業;層次;興趣

《房屋建筑學》可以概括為建筑設計與建筑構造知識的匯總。在高校土建類專業課程中,《房屋建筑學》是除建筑學專業之外的其他土建專業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有廣泛應用性與基礎性。2014至2015年兩個學年,本人分別承擔了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專業《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授課工作。三個專業均有《土木工程制圖》課程的學習背景,無建筑學專業的繪圖基礎、設計思維、藝術思維的培養,教學對象基礎知識統一。因此,如何將教學實踐改革的內容,針對專業、層次、興趣不同的學生展開因材施教的問題值得探索與思考。

一、專業不同,需求多樣

(一)畢業設計方面

分析各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土木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獨立完成設計任務書要求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的能力。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更側重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造價概預算設計等畢業設計內容。課程內容上,《房屋建筑學》包含的建筑設計部分是非建筑學土建類專業學生在本專科階段學習的唯一有關建筑設計知識點的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建筑設計部分必要的知識儲備;課程包含的建筑構造內容是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系統直觀地學習房屋構造組成的主干課程,為后續的工程量清單計價做好知識儲備。因此,針對不同專業《房屋建筑學》教學準備時,應有明顯的教學重點區分,務必避免課件教案一致的問題。

(二)專業課程方面

專業教學后續課程安排上,土木工程專業會進行《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學習,其中包含屋架、廠房的設計。因此,在《房屋建筑學》的授課的過程中,涉及到廠房構造組成設計及柱網布置的知識點就應重點講解。本人采用了學校北鄰的工業廠房如海爾、海信工業園的圖片案例教學。而對于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專業,工程量的計算需要良好的建筑構造知識。在教學工作中,曾經觀摩過一位教學名師講授的《工程定額概預算》課程中《輕鋼龍骨吊頂》章節的示范課。在授課過程中,簡略提到的吊筋、主龍骨、次龍骨、罩面板均為《房屋建筑學》建筑構造部分樓地層章節中有關于吊頂內容的講解。本人授課即采用清單計價規范中相關吊頂計算部分圖片的教學。此方法同樣應用于墻體、柱子、基礎、樓板等構件的圖片案例講解。圖就是“工程的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仔細閱讀“工程的語言”是必不可少的。

二、層次不同,能力差別

土木工程與工程管理專業均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工程造價專業為??茖I,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距,=基本與應試教育的成績呈線性分布。在課程單元測驗中,對于相同難度的試題,土木工程與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平均分基本持平,高于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平均分6分左右。授課內容角度,建筑設計偏于設計思維,三個專業的學生掌握情況基本相同。分差主要來源于偏于理性思維的建筑構造內容,本科層次學生掌握情況優于專科層次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土木工程專業的授課可采取現場教學,學院在土木工程專業每個行政班級挑選15%的學生成立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班,課程教學圍繞學校土建類工程實踐基地進行現場學習,分析成績,實踐班的學生成績的良好率占到了80%以上。同時,應用型人才模式下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可采用全面知識點覆蓋,部分現場教學的模式。教授學生全面的知識點,附加圖片教學,增加知識點的理解力度。工程造價專業的授課模式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加深學生的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三、興趣不同,思維有別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班也是以成績為基礎,以興趣為導向成立的學習實踐團體。然而以上三個專業,均有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在建筑類別上。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是教學工作中的難點。首先教師提高教學的吸引力,之前介紹過案例教學、圖片教學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案例、圖片可以選擇時代熱門、知名、有代表性的建筑體。本人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的是學校在建項目與已建項目的案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的授課過程中,我采用的分別是學校圖書館、酒店、教學樓建筑案例,均為學校的在建項目。若校園建設已初具規模,校內沒有合適的實踐基地,可以選擇校外的實踐基地。作為一名教師要因材施教,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建筑剖面時,除了工程圖紙的講解,本人選擇授課教室做演示剖切,并進行設計視點與地面升起坡度的講解;在講解樓梯設計時,課間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樓的樓梯,對樓梯的寬度、平臺更具體的學習。授課的方式是多樣的,如提高課堂藝術、多媒體教學等,但《房屋建筑學》的教學必須針對本課程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四、結語

在《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的研討過程中,實踐教學是一個主題方向,教學最終目的始終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掌握能力。把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按照學生專業、層次、興趣的不同具體應用,因材施教,因材實踐,采用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改革方式,才能將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發揮至最大。

作者:韋妍 趙曉茜 董偉強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

參考文獻:

[1]廖菲菲,徐理.淺談高職高?!斗课萁ㄖW》課程教學改革[J].新余高專學報,2009,(05):103-105.

[2]楊增長.《房屋建筑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索[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4(03):136-138.

第6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模塊

作者簡介:郭樹榮(1963-),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任曉宇(1980-),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講師。(山東淄博255049)

中國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0-0116-02

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樹立學生實踐觀念、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造價專業具有跨越多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建立與理論教學相呼應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專業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出發,對工程造價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改革,在分析學生應具備的專業基本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模塊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課程劃分為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術訓練模塊、綜合應用技能訓練模塊三個梯次推進的實踐教學模塊。見圖1所示。

一、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

基本技能模塊主要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和認識實習來實現?;炯寄苡柧氈饕ㄓ嬎銠C基本操作訓練、識圖能力訓練、建筑CAD基本操作訓練以及專業基礎課程必需的基本實(試)驗,其中識圖能力是培養專業基本能力的關鍵。工程圖紙是工程的語言,讀懂工程圖紙是工程類專業學生應達到的最低標準。對工程造價專業而言,只有讀懂了圖紙才能有效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也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學習的興趣,建立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三維圖形庫,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用形象的三維圖形展現建筑物的各種平面圖形和細部構造,教學效果明顯提高,激發了學生學習制圖的興趣和積極性;另外,安排學生識讀建筑工程藍圖是進一步提升學生識圖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徑。教師在講授到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時,及時對照實際工程圖紙做進一步講解,從而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對建筑物的整體認識。

認識實習采用現場和視頻形式,達到了互補的效果。通過參觀具有代表性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初步了解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結構形式、材料類型等內容,學生親臨施工現場,提高其感性認識。利用視頻資料彌補工地參觀的不足。由于現場施工的特點和出于安全考慮,工地實習學生不可能全面清晰地看清每個結構或構件的做法。為此可以用播放視頻資料來彌補,視頻資料來源包括建筑工程主要工種的施工操作和現場施工安全技術管理系列專業光盤資料(從出版社購買)以及根據往屆認識實習的內容制作的視頻。實踐證明現場和視頻相結合明顯提高了認識實習的效果。

在基本技能模塊中,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和認識實習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培養學生基本的識圖能力和建筑CAD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專業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為專業技術訓練做好鋪墊。

二、采用基于項目教學法“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新模式,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專業技術訓練模塊主要通過各門課程后的課程設計來完成。在充分認識工程造價專業的復合型、綜合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分析畢業生所面向的崗位群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從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出發,探索了基于項目教學法“螺旋遞進式”(以下簡寫為PBL“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的新模式。

1.PBL“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思路

在工程造價管理實際工作中,從業者將面臨投資決策、規劃設計、成本分析、工程結構、工程材料、施工組織、風險管理、對外交流等問題。PBL“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就是遵循工程項目的建設程序從決策、設計和施工階段,基于或依托一類工程項目(如住宅、教學樓、旅館、辦公樓等),按照主干課程的開設順序,依次完成“工程經濟與項目評價課程設計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建筑工程結構課程設計工程估價課程設計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含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形成了依托一個工程項目各子課題的設計,前面的課程設計成果是后續課程設計的基礎與依據,后續課程設計對前面課程設計進行修改與完善,這樣就形成了基于工程項目雙向的、螺旋遞進的課程設計新模式。其實質相當于學生自己設計一套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然后針對該套圖紙計算工程的造價,再完成該工程的施工組織,并進行招標投標以及整個工程的項目管理等工作。如此一整套課程設計下來,相當于學生親身經歷了“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管理”完整的工程設計過程,從而解決投資決策、設計、成本控制、施工組織、風險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工程技術與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2.PBL“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的實施

(1)教師的指導。首先制訂設計任務書和指導書是有效實施“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的前提。任務書中設定的設計參數要具有一定范圍,符合小組設計需要。其次,針對教師所學專業,組合成指導小組(3~4人一組),使專業搭配合理,并采用指導教師小組團隊固定、指導的學生固定的“雙固定”形式,這樣可以使教師更能充分地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能更方便地和教師交流,達到有效指導的效果。

(2)學生的組織。布置設計意圖和介紹設計內容是設計的首要工作。在做第一個設計之前給學生講清整個PBL“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的意圖、設計思路、組織和成績評價方式,使學生做到設計目標明確,設計內容心中有數。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劃分學生小組,每8~10人為一組,選出組長,每小組選擇一類工程項目如住宅或教學樓(但每位學生的設計參數有所不同,避免相互抄襲),有利于小組成員對同類問題的討論、協作。

(3)成績的評定。采用多層次綜合評價方式評估實踐教學效果。首先,對每一子課程設計充分重視設計過程的考核,如對設計方案的制訂、設計態度表現、設計成果水平等進行全面評價,還要將對前面設計發現問題、修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考核的標準,設計小組的團隊協助精神、認真細致的科學素養等也應是成績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過程控制、教師審閱、小組和個人分別答辯等方式定出單個設計的成績。其次,設計全部完成后,針對所有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重點評價整個設計成果的完整性、與工程實際的符合性。在教師指導小組自評的基礎上,兩組指導教師對調互評,得出最終成績在最后一個子課題設計的成績上體現出來。通過以上全面、綜合考核,能夠客觀真實地得出每位學生的設計成績。

三、通過畢業實習和設計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能力

綜合技能模塊主要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來實現。畢業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綜合運用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實踐成果和社會閱歷,深入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單位,獲取工程造價方面的實踐訓練。畢業實習是在施工、房地產、造價咨詢、項目管理等單位的真實工作環境下完成綜合能力模塊中的工程管理實務、咨詢與審計、施工圖預算與結算等工作。鼓勵學生到簽約或擬就業單位實習,從而為頂崗工作打下基礎,并要求學生在畢業實習階段收集畢業設計的第一手資料。畢業實習過程中,配備校外和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的過程指導和監控,保證實習質量。

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把以往畢業生在校內虛題虛做的畢業設計模式改為結合在建或已建實際工程真題真做的新模式。畢業設計采用“雙向選擇”來配置師生與課題,先將各個教師的課題經過學術梯隊和有關專家論證后,把合格的選題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愛好有針對性地選擇指導老師及課題;然后根據學生意愿、教師課題范圍等因素綜合確定各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名單;經過雙向確認后,學生需要與指導老師反復討論畢業設計大綱及所需背景材料。每個設計課題都包括兩大類內容,一類是學生完成某在建或已建工程施工圖預算,一類是確定以下某一方面的內容:如發包方項目管理或策劃、承包方項目管理、施工階段工程管理(或施工組織設計、合同管理)、投標文件編制、招標策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等不同的設計內容。畢業設計所用工程設計資料來源:一是學生在畢業實習時間收集的在建或已建工程施工圖紙資料,二是從設計院購買了80多套實際建筑工程的施工圖紙。學生根據真實項目的工程特征、現場的工程地質、水文氣象條件等,完成所選的設計課題。設計課題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工程造價的確定、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管理、招投標書的編制、合同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工程相結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縮短了與就業崗位的距離。

四、結語

從基本技能模塊,經歷基于項目教學法的“螺旋遞進式”課程設計模塊到綜合技能模塊,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接受了系統的專業訓練,具備了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崗位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整體意識。此實踐教學體系實施以來,連續三屆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都在95%以上,用人單位反映山東理工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能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實踐有效地證明了從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出發,建立起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術模塊和綜合技能模塊三個梯次推進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工程造價應用型人才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耀興,王澤林.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9).

第7篇

第一,缺乏系統性。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明確解釋其培養目標是:能夠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主干課程主要以結構的設計理論與施工為主,因此在學生的畢業設計中應主要加強結構設計的訓練與實踐。但是,從往年參加畢業設計學生所選擇的課題來看,名目雖多,真正進行結構設計的學生人數不到20%,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筆者認為,畢業設計的題目應慎重考慮,內容應結合四年所學的知識以結構的設計與實踐為主,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題目(如巖土方向增加煤礦相關的設計,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規劃與管理等),重點突出,方向明確。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將來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現實性。畢業設計是具體的有目的的行為活動,畢業設計的過程是一個模擬現實的過程。盡管我們的畢業設計題目大多數情況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條件,但這些條件也是仿照真實的設計提出來的,因此畢業設計中應把這些假想的條件當作一種真實的情況對待。但是在學生的畢業設計中,脫離實際、憑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現實的東西少了。對國家頒布的相關規范、圖集知之甚少,沒有仔細閱讀。因此設計出來的圖紙有許多地方明顯與國家現行的規范不符。對現實工程中的設計和施工過程缺乏整體認識,使得在設計過程中不能有效的結合實際,不少東西憑空想象,和實際情況嚴重脫鉤。這也使得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實習的管理和監控。

第三,缺乏能動性。部分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性能力不足,過分依賴專業教師的指導,不對畢業設計課題所要做的工作進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說明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第四,缺乏重視。畢業設計一般都是在大學最后階段完成,一方面學生對于這最后階段的實踐課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這使得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嚴重降低,投入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學習積極性下降。在畢業設計階段,學生一邊忙于應付畢業設計,一邊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學生甚至覺得畢業設計就是走走過場,對畢業設計認識不夠導致嚴重不重視。加上有的學校和老師監管力度不夠,對學生聽之任之,導致學生自由散漫,畢業設計當然就不能到達應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績效性。在往年畢業設計中,學生時有抄襲的現象。由于有的學生平時就不好好學習,在畢業設計階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學知識綜合聯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獨自完成畢業設計,所以有時候他們就抄襲別的同學的資料,稍作修改就為己用。有的學生甚至就拿著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直接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使用,使得這樣的畢業設計一點理論知識體系都沒有,根本無法達到畢業設計要求。

二、大學畢業設計管理模式的構建

第一,構建新型的實習管理模式。實習是學生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階段,同時也使學生了解現實工程中的一些施工過程、施工工藝,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現實工程當中去。這就使得我們需要增加實習時間。同時,需要加強監管,只有在加強監管過程中才能使老師認真負責起來,才能使學生能真正在實習過程中學到知識,而不是把實習當作形式,甚至當作旅游。根據土木工程專業特點及培養目標,改革計劃,增加實習,加強實習監管。在以往的教學計劃中,最后一學期雖然沒有上課課程,但還有為期3-5周的專業課程設計,加上3-5周畢業實習,這樣留給畢業設計的時間大概只有5-6周時間。在這樣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本身就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從2012級教學計劃開始,決定最后一學期全部安排為畢業設計時間,這樣時間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學的選題管理模式。畢業設計題目是畢業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選定題目也就選定了畢業設計的基本框架和內容。故選題是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工作的先決條件。在以往畢業設計題目方面,一般是專業教師隨便擬定一些題目,這些題目并不都是實際工程題目,甚至有可能和實際工程完全脫鉤。實際上,在畢業設計題目的選擇上,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種是學生自己根據以后工作單位的實際工程項目進行自己選題,另一種是指導教師根據已有工程或項目為學生選題。不管是那一種選題方式,所選題目都應該緊密結合專業培養方向,密切聯系實際,盡可能結合生產、科研或實驗室建設,做到真題真做。同時應注意專業知識和設計內容的應用和結合,適當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注意設計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畢業設計。同時,系或教研室應定期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對學生的選題、審題進行集體論證,要求選題恰當、內容適中、結構合理。實踐證明,所有學生從接觸任務開始就目的明確、興趣濃厚、主動積極,是高質量完成畢業設計的基礎。

第三,完善的題型庫管理模式。為了真正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可以采取題型庫選題模式,題型庫可以采用模擬題型與實際題型相結合的方式。在每年的畢業設計中,可以選擇結合實際工程或項目的題目,也可以從實際工程或項目中簡化或抽象出來的一些模擬題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實驗研究類型的題目,如結構設計優化、編制具體工程的施工實施方案、項目經濟性分析等。讓學生“真槍實彈”地參加實際工程方案的設計,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這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大大地提高他們的熱情。

第四,有效的創新管理模式。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可以鼓勵學生了解當前實際工程技術中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結合生產尋求畢業設計課題。對于學生結合實際工程自己擬定的畢業設計課題,在評定時應當給予適當的成績獎勵,以激發學生的自覺學習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專業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時,應避免全程式指導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了解并熟悉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應當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五,系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對畢業設計實施全過程質量監控是提高設計質量的保證。學校教學和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各二級學院(系部)應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實施措施和監督制度,加強過程化管理和監督,抓好畢業設計的每個環節。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應成立由相應人員組成的領導小組和督導組,深入到畢業設計各個環節中進行督促指導,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與有關部門負責人或相關指導教師進行交流,做到及時處理。二級學院或系(教研室)對指導教師的聘任、畢業設計的選題審題、畢業設計的全程管理、畢業論文評閱、畢業答辯、畢業資料存檔等環節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內容、時間安排、質量標準、分工負責等均應有明確規定和實施細則。為了保證教師指導質量和學生畢業設計的時間,應實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導教師考勤學生,院系(教研室)隨機考勤指導教師和學生。為了確保進度和質量,實行每周匯報制度,學生每周須向指導教師匯報本周成果和下周計劃。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應當組織三次檢查,從選題———過程———成果進行三維一體的質量控制體系。

三、結語

第8篇

關鍵詞:新常態;工程管理;應用型;培養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而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主席用“新常態”向世界描述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新表現,“新”意味著不同以往,而“?!币馕吨鄬Ψ€定。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2017年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培養建筑人才”,在優化企業資格管理的同時,對個人從業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高。在這種建筑業亟需升級轉型的大環境下,高等院校應把握政策方向,突破傳統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式,著力培養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兼備的工程管理人才,以適應建筑業發展的需要。

一、工程管理專業的產生及發展現狀

1956年同濟大學創立“建筑工程經濟與組織”專業,是目前較為公認的工程管理學的前身,其后國家教育部幾次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茖I目錄。1998年,教育部將原來的建筑工程管理、國際企業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歸并為工程管理專業,從屬于管理學門類,這標志著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產生。經過近20年的調整發展,目前國內已有綜合類、理工類、財經類、師范類等多種類型的約600多所院校設置了工程管理專業,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筑工程企業、項目管理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等輸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二、工程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從教育改革的歷程上來看,我國進行的每一次高等教育課程改革都是為了使得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但是很多院校在制訂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時,并不清楚應該側重于工程技術的教育,還是管理知識的傳授,往往是該專業從屬于哪個二級學院,其課程設置就會側重于哪個方向。例如:重慶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歸屬于建管學院,其技術類的課程比例明顯高于管理類;天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屬于管理學院,其管理類課程比例則高于技術類課程;同濟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屬于經管學院,其經濟類課程比例就高于重慶大學和天津大學。雖然這并不能代表所有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但因為工程管理具有交叉學科的屬性,也從一方面能夠反映出目前對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統一的現象。2.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是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的層次來設置的,本科生在校期間,絕大多數時間接受的都是理論教育,但是有些理論過于陳舊,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工程管理很多課程是要緊跟國家和地方政策來進行調整的,例如法規類課程要隨時注意法規條文的更新,預算類課程要注意規范和定額的修改,等等。有些教師不注意變更自己的教學內容,一套課件用好多年,所講授的內容陳舊過時,無法應用;有些課程實用性不強,卻由于培養方案等原因遲遲不能更新或者剔除;有些院校課程設置彈性太小,學生可自由選擇的課程太少,不能按自己的興趣去吸取想要的知識,這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3.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仍舊是我們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教師是主角,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而理論知識多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往往是前學后忘,甚至有些學生一入課堂就犯困,埋頭大睡的不在少數。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知識儲備要求很高,對學生來說卻浪費掉了很多的時間,因此我們應該探索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4.學生實踐能力差。用人單位反饋,很多工程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的工作實踐能力差。究其原因發現,我們在工程管理的實踐課程安排上,多是以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出現,總體時間太短,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更是浮于表面;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企業不愿意給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即使有些企業愿意配合高校教學,往往也會因為工程的施工周期長、進度慢,而學生能夠參與的時間有限,故無法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

三、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1.以社會需求定培養目標。2015年5月,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并出版了《高等學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該規范指出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領域的技術知識,掌握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具備較高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夠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從該培養目標可以看出,工程管理是服務于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工程管理學科必須與土木工程學科密切結合,既有利于土木工程的健康發展,又有利于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2.合理制定課程體系。目前對工程管理本科畢業生的核心能力目標要求包括能夠編制基本施工方案、進行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造價的確定、會進行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處理工程進展中出現的一般糾紛以及能夠協調項目參與方的關系等,因此,在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上要強化專業核心能力。增加實踐課在教學中的比重,改變以往教學安排中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學生只有多實踐,才能對理論知識有更透徹的理解。另外,學校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開展個性教學,增加專業選修課的比重,讓學生學到新的、有用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3.課堂教學模式改革。(1)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①要從實踐出發,基于問題教學;②要基于項目、基于案例開展教學工作,通過現實存在的例子歸納總結抽象概念、原理。(2)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①鼓勵學生自學,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實行啟發式引導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②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即通過教師在事先精心的設計一些問題,準備資料,安排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③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模擬案例以及項目進展的各個環節,讓枯燥的知識以另一種角度呈現,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④采用賽課、慕課等網絡教學工具,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觀看教學視頻、做練習,其觀看記錄和練習的成績可以作為考核依據。4.優化實踐課程設置。學生對實踐的興趣明顯高于理論學習,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應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汲取重要知識。首先要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創造良好、穩定的實踐基地。對新生,著力培養其對工程管理專業的興趣。以前我們總是在大一階段安排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很少接觸專業知識,如果從大二開始學習專業基礎課,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導致基礎不牢,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因此,筆者建議從新生入校階段開始,安排學生利用空余時間投入到施工一線,對工程和管理有初步的概念之后,再進行專業課的理論教學,加深對概念性知識的理解。理論課程結束后,合適的課程可以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課程設計,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學生畢業后,可以利用生產實習的時間將學生安排到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然后再根據實習所在項目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畢業設計內容,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的轉型時期,新常態下建筑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因此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作用也顯得更加的突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輸出的單位,時間緊,任務重,應當結合新形勢下建筑業面臨的環境和高校自身的情況,優化培養目標和方案,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在這一工程中,教師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適應新常態下社會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努力促進建筑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賈蓮英.淺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3):281-282.

第9篇

1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1.1培養方案限制,實踐環節比重輕

根據《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四年中必須修滿規定的176學分方能畢業,其中理論教學122學分(占69.4%),實踐教學54學分(占30.6%),若要達到讓學生完全掌握專業知識,這些實踐學時偏少,也很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比重作出適當調整,使實踐教學所占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40%~50%。

1.2實習基地偏少,校企利益沖突

工程建設的周期少則幾個月,多則數年,具有時效性,聯絡到適合學生大規模見習的工程建設項目已屬不易,更何況適合學生的校外實習基地具有臨時性,這類臨時實習基地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某一單項工程且需與工程建設的進度相結合,而建立在校內的實習基地,雖然具有固定性,但基地規模受高校占地面積所限,且這類實習基地多數針對基礎性實踐教學。綜上,實習基地的時效性導致能夠讓學生實習的基地偏少。在尋到合適的實習基地后,校方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會出現沖突,正常情況下,大批量的學生到企業實習對于企業并無直接利益,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環節,企業甚至對大規模學生同時在工程現場實習承擔一定的人身財產風險,在傳授實踐知識的同時還要保障學生們的人身安全。實習內容往往達不到要求,大多數情況下是老師帶領學生跟著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走馬觀花,這讓學生對施工工序的整體性缺乏了解。也很難對項目招標投標、組織管理、工程監理、工程預算、事故處理等深入了解,從而達不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

1.3教學未面向工程實際,實踐課程設置相互孤立

實踐環節的教學應體現三方面培養任務:一是鞏固工程技術、經濟管理與法律知識等理論知識;二是訓練專業基本技能;三是綜合性訓練。目前福建省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多因客觀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原因,基礎實驗、課程設計、見習與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常常不能與具體工程實際的進度結合起來。而且實體工程的跨度通常多達數年,但多數實踐課程因為人力財力等因素安排時只有幾周的時間,這讓學生不能充分感知施工過程管理和項目全過程的運行情況。在工程管理的實踐課程中主要板塊有工程造價的預結算、工程估價、工程項目決策、工程項目管理等,因這些課程自成體系,學生在從一個課程轉變向另一個課程時銜接不會順暢。比如招投標文件編制以及海邁、晨曦和廣聯達等造價軟件的應用有重復。在大一大二的見識實習環節以及大四的頂崗實習環節,實習內容與畢業設計內容有很大部分重疊,知識的重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加深了映像,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讓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效率大打折扣。

2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點與就業崗位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依據是人才市場崗位和崗位群的能力需求,根據《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分析,近幾年在數量眾多的工程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當中,同時掌握技術、經濟、管理、法律法規知識的畢業生受各大企業單位的歡迎。根據近幾年《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分析,工程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呈現下滑趨勢,在四年的學習生涯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各種類型的實踐課程中可結合自己的愛好、就業去向以及當地經濟的發展狀況,有針對地選擇一兩個方向為重點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踐,已期在就業大軍中尋找到喜歡并合適自己的工作。

3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保障

3.1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可以通過五個途徑來實現,第一,創造各種條件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如舉辦教師實踐技能大賽、實踐課程的說課比賽等。第二,制定獎勵政策,倡導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技能提升班,如各市土建系統的技能培訓班和土建類職業證書的培訓班等。第三,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參與企業的工程項目管理,切身參與實踐如參與項目招投標標書的制定和各類工程的預結算。第四,激勵教師開展教研科研,促使教師教研相長。第五,高薪聘用同行專家、企業高管來校做兼職教授或外聘教師,如福州外語外貿學院326位專任教師中就有26個臺灣籍工科博士分布在各教研室充實師資力量。

3.2校內實訓基地的完善

校內實訓基地可分為專業實驗室和施工模擬實驗室。專業實驗室主要進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性能試驗;施工模擬實驗室往往設置有施工設備展示區,陳列各種施工設備和工器具,并配有相關介紹和使用方法說明,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它們的用法。搭建小型施工現場,如常見的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讓學生練習基坑放線、軸線引測、標高控制。施工演示區則通過多媒體展示精選的施工項目,包括實際施工示范、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等一系列過程學習。

3.3加強與企業的聯系

為了保證培養出的工程管理人才暢銷對路,學校應與行業和企業保持聯系,掛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及時、準確地了解他們對人才的需求狀況,邀請他們參加學校人才培養規格、教學計劃的制定,協助安排學生頂崗實訓和就業。學校利用知識、科研資源服務于企業,利用企業實務資源解決實踐基地和實踐指導培訓。學??勺寣W生選擇一批企事業單位,并與他們簽訂協議。

4結語

第10篇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設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類專業。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2014年4月修訂與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最后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理論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之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然而在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的調查中,我們對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與撰寫結構有以下的看法:

 

一、論文選題存在“過空過大”現象

 

對于人文管理經濟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繼續教育學院在本科畢業論文撰寫規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則:要依據本專業的特點,盡量從經濟、管理、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進行選題。選題要有明確的針對性,避免“過空過大”。

 

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畢業論文選題的確存在“過空過大”的現象。有些學生對論文選題把握不當,選定的論文題目范圍太寬太大,難以收集第一手資料,難以展開撰寫。[1]論文內容不充實,不符合培養要求和目標。有些學生什么資料好找就選什么題目,選題理論性太強,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如何分析、論證,難以完成。有些學生則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貼”等功能,摘抄、堆積而拼湊畢業論文,甚至存在抄襲現象。

 

對于管理類專業學生有選擇“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危機與預警研究”“薪酬調整機制的探討”“企業目標市場的選擇與產品定位”“房地產營銷戰略研究”“論企業品牌戰略”“工程建設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論建筑工程的監督管理”等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我們認為就成人教育的學生而言,以上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都是很大的研究題目。

 

二、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的畢業論文

 

我們認為成人教育管理類專業本科應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從而確定畢業論文選題。選擇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點

 

成人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中或中專畢業后走上生產、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而選擇修讀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很多已在單位從事管理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點:

 

1具有較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管理類專業采取成人高考(業余、函授)、網絡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學習的形式。很多學生在本科學習前已在管理等崗位工作了多年,積累有較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這些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認知能力。經驗是他們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資源。

 

2期望把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

 

由于很多學生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工作實踐中遇到不少的困難與問題。在學習管理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本科階段,不少學生已嘗試結合所學習的管理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在畢業論文階段,他們期望借助指導教師的幫助,解決一些工作實踐的問題。因此與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們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動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3理論知識積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學生工作相當忙,又有家庭負擔,工學矛盾使學生很難有時間保證系統專心研究管理學基礎理論。由于成人教育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有些學校在教學與考試上降低對學生的培養標準,學生學習與接受的知識面較窄。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學生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和理論知識積累上有欠缺,理論分析能力顯得不足。

 

(二)管理學科的特點有利于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

 

管理學科是直接指導實踐的方法論,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具有專業性、廣泛性和社會性。[2]對于成人教育的學生,在管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重視以管理類課程理論為基礎,聯系社會實際分析較典型的案例,培養學生特有的管理思維,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和實踐。

 

管理研究論文按論文的功能可分為:基礎理論型論文、應用研究型論文和學術論爭型論文。基礎理論型論文是運用科學抽象、實證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管理領域的理論進行研究的論文。應用研究型論文是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建議的論文。學術論爭型論文是就管理問題的不同觀點開展爭論的論文。根據成人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學生發揮其長處,能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密切結合,更有利于他們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在應用研究型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目前已構建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整合教學資源,實現送教上門,打造“學科知識+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創新性課程體系。現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類專業已探索與實踐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由于是聯合行業、企業創辦直屬班,學生群體都在同一企業工作,具有共同的職業生涯,具有較強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他們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豐富的感性認識。他們關心企業的發展,有共同的企業研討問題。因此選擇撰寫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更有利于定制式應用型人才培養,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企業更歡迎。

 

三、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的起點,是決定論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內容和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畢業論文的選題既要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與他們的工作實際和專業有機結合,選題宜小而具體。[3]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選題規模應適當,應選擇密切聯系學生具體的工作實際,能夠獨立完成的課題。

 

在對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調查中,我們認為管理類專業的一些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選擇“廣州歐康公司員工培訓的誤區與對策研究”“廣州海洋公司員工激勵機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戶裝機滿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業經營的市場定位研究”“廣東省空調行業銷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維企業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鐵十六局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廣州蘿崗區經濟適用房工程質量監理研究”等研究課題,是屬于管理類專業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的選題。

 

四、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結構

 

在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題目、摘要和關鍵詞、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致謝。在撰寫規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目錄。從“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一文的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該生畢業論文的撰寫結構,了解該生撰寫論文的思路。該生結合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的實際情況,在實地調查與問卷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管理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所在,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的改進提出相應對策。本論文層次分明,具有邏輯性,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研究結果很有實際意義與借鑒作用。研究結果也表明:該生能較好運用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貢獻,也展示了該生本科階段學習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的正文結構如下,第1章緒論,包括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主要研究內容、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其中國內外文獻綜述是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針對本論文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文獻綜述。文獻綜述包括了國內外研究理論、研究方法、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文獻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況與公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現狀分析。通過對公司員工的結構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現狀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第3章允升公司員工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調查結果統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存在問題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改進對策與實施建議。運用管理學理論知識,提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改進的思路和原則,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以及實施的建議。最后一章是結論部分。結論是對整篇畢業論文主要研究成果的總結,指出本研究內容的創新性,應用前景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問題及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我們認為“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畢業論文,符合管理應用研究型論文的撰寫結構。管理應用研究型論文是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對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畢業論文的撰寫結構可供參考。

第11篇

作者簡介:張彥春(1974-),女,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項目管理、應急管理研究,(E-mail)。

摘要: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系統的角度合理設計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和要素。文章從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培養內容的合理設計、培養條件的設置、培養管理協調優化,以及人才培養評價機制的建立等方面全方位地構建了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從而促使工程管理專業達到培養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

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系統理論

中圖分類號:F407.9;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2)01-0013-04

工程管理專業是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相互交叉的一門復合性學科。該專業要求學生具備工程建設過程所涉及的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等領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具備較強的綜合性決策與管理能力,具有在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相關專業領域的較為廣泛的職業適應能力,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1-2]。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如何構建新形勢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擺在工程管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亟需深入研究。

一、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利用系統理論分析人才培養涉及的要素和環節,明確培養體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從而為培養體系的構建提供依據。

(一)運用系統科學理論作為培養體系構建的依據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涉及在一定培養目標下培養內容的設計與實施。從主體來看,不僅包括作為培養對象的學生,還包括教學、學工、教管等多方主體。從培養過程涉及的要素來看,包括培養內容的設計、培養條件的配置、培養過程的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從系統的角度合理設計人才培養各環節和要素,用整體與要素、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聯系來認識和設計各截獲子系統,深入分析系統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反饋機制,通過整體支配和控制各要素,從而使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尋求系統最優[3]。

(二)培養體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人才

社會需求是人才培養的“指揮棒”。人才培養體系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隨

社會需求變化而進行及時修改和調整,不斷完善和優化。如:在教學內容體系的設置中,可以在保證專業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就業趨向,開設相關專業方向的課程,主動適應社會需求。

2采取系統措施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體系的設置應以創新型、高素質,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為根本目標,從科學設置培養內容,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輔以相應的教學管理,并加強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和評價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尋求整體最優,而不是僅考慮某子系統的最優或某一門課程的優化。

3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

大學本科教育是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繼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縮短學生的職業適應期,因此,在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應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并適當給學生增加自我支配的時間,留下自學空間,提供自學指導。

二、培養體系的構建

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多是從專業特點的角度來確定的,缺乏“顧客定位”的培養目標(即考慮學生、家長、工程界等社會需求進行培養目標定位)形成機制。在內容設計上,重理論教學、輕實踐能力培養;重知識傳授、輕綜合素質培育等問題十分突出。在條件方面,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環節條件不足,多數高校未形成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平臺。在管理方面,雖較重視對教師教學的管理,但在如何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將教師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做好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輔導員數量不足、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不到位等問題。在評價方面,還未形成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一方面對教學效果缺乏嚴格的監控和科學有效的評價;另一方面對人才培養質量缺乏評價,使得高校不僅對自己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質量缺乏信心,更無法實現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改進的良性循環。

筆者在深入分析現有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薄弱環節的基礎上,運用系統理論構建了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

完整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應該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條件、教學管理和評價管理等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統。培養目標是整個系統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而培養目標決定著培養文化與理念、課程體系和教學實施手段等培養內容的設計。培養目標和內容又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條件和管理水平作保障,而人才培養目標能否最終實現又需要通過評價來實現,并反饋于培養體系的其他組成部分,從而形成一個不斷改進和提高的閉環。

三、培養體系的實施要點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基于系統理念而構建,它強調人才培養各環節和要素的有機關聯,強調各系統之間的相互協調,因此,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及培養目標定位,在人才培養體系整體框架下明確各子系統的內容并實施,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目標子系統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產業國際化、市場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發展,為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和

發展空間,同時也對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設置應該瞄準市場需求。 

在深入分析市場需求及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及家長期望和學校自身定位,合理確定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內容子系統

培養目標決定了培養內容,內容子系統是整個培養體系的核心,包括所有作用于人才培養過程的內容。具體來講,包括大學文化及培養理念、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實施手段等。

大學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必然產物,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環境,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這種功能通過非強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這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特點。具體地說,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包括示范、導向與凝聚、揚棄與創造、約束與熏陶、平衡與協調等多方面的功能[4]。加強塑造和培育積極向上的、以學生的健康成長、成

才為中心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多種功能,是培養工程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性課程三部分。從課程性質上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專業方向性課程體系方面,建設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搭建了合理的課程體系框架,構建了四大系列平臺課程:工程技術類課程、工程經濟類課程、工程管理類課程和工程法律類課程及其相關的專業方向課程。抓好課程體系實施環節是關鍵,尤其是要促進四大系列平臺課程的有機融合。首先,合理設置四個專業平臺的相關課程。如:針對技術類課程,可結合學校自身情況,開設具有一定滿足實踐需要的、基本涵蓋土木工程專業主干課程深度的技術類課程;針對管理類課程,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不同視角,通過課程細化,培養學生對管理核心、細節問題的理解。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知識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相關的課程在保持內容銜接的前提下,逐步深入,構成漸進式的課程體系,不斷強化、融合所學知識。最后,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知識融合。合理設計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使學生把四個平臺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除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外,不斷改進教學實施手段,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保證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如采用啟發式、講座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課程的具體情況,采取撰寫專題報告、專題演講、專題辯論等方式進行專業課考核;采用適當的實施及考核方法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監控,提高實踐教學效果[5];應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緊密聯系實際工程項目的教育培養理念,選用與用人單位共同開發的項目或生產實際項目、教師科研課題等作為畢業設計課題,改革畢業設計與實習。

(三)條件子系統

教學條件子系統作為教學體系的支撐和保證,一般包括理論教學條件和實踐教學條件,兩體系相輔相成,不可偏頗。前者側重向學生傳授本專業所需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后者重在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理解,強化學生基本技能。

理論教學條件一般包括結構優化、規模適當、素質良好、勇于創新的師資隊伍,教室(制圖教室、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等基礎設施和圖書資料等。實踐教學條件一般包括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習設施與設備等。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四)管理子系統

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加強對二者的管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對教師的管理既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也要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控。應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穩定和壯大師資隊伍。如: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建立制度約束,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改善知識結構,增強業務素質;吸引中青年教師參與教改活動;鼓勵年輕教師攻讀學位,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到其他知名大學進修;以高水平、高層次的基礎研究項目為龍頭,引導教師自發組織科研團隊,系統地研究某些科研問題,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6]。引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科研對教學的滲透。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名師培養及選拔、教改課題立項等教學管理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教學督導聽課、講課比賽、教案比賽、課件比賽、學生評教等形式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控與評價。

對學生的管理,包括對學生學習、生活、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管理,

需要任課教師、教學管理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其根本任務是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7]。如可以通過加強上課考勤提高到課率;通過開展各類學習競賽、知識競賽、職業技能比賽、各類講座、爭先創優活動及各種學術活動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五)評價子系統

評價子系統既是把握人才培養質量的最后一道關,也是下一階段改進培養體系相關環節,提高培養質量的起點。評價子系統包括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兩方面。

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兩方面來獲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考試、課程論文等形式來考核,同時還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和標準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可以采用同行聽課或學生評教的形式。例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滿意;教學內容是否恰當;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流暢;是否能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關心學生;是否能積極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法,突出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等。

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要結合多方面的標準來進行衡量,如學校的考核評價、用人單位的評價、社會的認可程度等。學校對畢業生的考核可以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課程的平均成績、獲校內外各級獎勵情況、綜合素質等。

用人單位的評價包括實習接收單位和畢業后用人單位的評價,以學生畢業后的用人單位的評價為主。學校應建立與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工作情況,掌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改進人才培養質量[8]。

四、結語

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內外建筑市場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只有深刻把握建筑市場的發展脈搏,從系統的角度全方位地審視和優化人才培養各環節,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有較強發展能力的合格工程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任宏,竹隰生,顧湘.工程管理專業的發展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01,39(2):33-35.

[2]王孟鈞,李昌友,張飛漣,廖群立.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1,(9):42,28.

[3]趙世強,程亞鵬.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1(12):37-39.

[4]李丹萍.校園文化與大學創新人才的培養[J].大學教育科學,2003(4):30-32.

[5]張彥春.工程管理專業產教結合模式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3):124-125.

[6]佘渝娟,祝亞輝.關于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87,198.

[7]張飛漣,李昌友,王孟鈞.試論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優化改革[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1-12.

[8]宇德明.英國建筑業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最新要求[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9-12.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ZHANG Yanchun, GUO Naizheng, WANG Mengjun, CAI Haijiao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

Abstract:

第12篇

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客觀條件上,校外實習實踐難度大、成本高。由于《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理》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約束,施工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較重、風險過高;加之企業接收學生實習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訓、管理成本,而學校實踐教學經費又嚴重不足,不能給予企業一定的責任風險補償,導致大多企業不愿接收學生實習。因此,一些實習環節只能是“走馬觀花”,或者是校外實習變為校內“自習”,甚至有的院系將學生“放羊”,不重視具體的實習過程和效果,只考核實習日志和報告,以致于實習實踐流于形式。

二是主觀認識上,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部分學校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沒有從政策導向上和考核機制上對保障實踐教學質量進行鼓勵和引導,影響教師指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實踐教學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參與,缺乏對實踐教學系統性、開放性、動態性的設計,缺乏對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踐教學的重視與指導。

三是教學形式上,未能有效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目前,工程管理實踐教學形式上,仍局限于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訪問參觀、畢業設計或論文等傳統教學模式,尚未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過程、全方位、實戰式、體驗式、參與式等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的實踐教學形式,如項目管理模擬仿真、施工過程模擬仿真、工程招投標模擬系統等。

四是教學方式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不密切。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現象;在教與學兩個環節中,學生主動參與不夠,部分教師指導不力。

2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具備的能力結構

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從事工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類型,根據就業去向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類型。

工程管理有代表業主方、施工方、中介咨詢方等不同主體方的管理,工作內容各有側重,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也各具特色。但是,無論代表哪一方,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都應具備全壽命周期工程項目管理的能力。

以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為例,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項目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結合學校資源條件,專業下設投資與造價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3個模塊。根據3個模塊,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知識體系如下:

案例實踐教學的不足及建議:一是我國已加入WTO,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工程管理專業應提高專業英語交流能力,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還應增加專業英語聽力和口語的訓練;二是未能全面有效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實踐性教學環節應增強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工程項目管理各環節工作的能力,特別應加強如AotoCAD、Excel、3DMaxs等專業應用基礎軟件和基礎工具的訓練;三是實踐環節的安排各自孤立,應加強實踐環節的系統性,做到相互之間承前啟后、銜接配套。

由于各學校工程管理專業定位及培養目標不盡相同,因此,實踐性教學知識體系及教學安排也應根據專業定位,圍繞培養目標做相應調整,體現各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

3提升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1)踐行實踐教育理念,注重專業能力培養。實踐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它不單是指實驗、實習、畢業設計或論文等工程實踐教學環節,不能完全與傳統的實踐教學等同。它要求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貫徹實踐教育的理念,通過課堂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結合的教學實踐、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生產實踐教育體系,能夠切實保證和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實踐教育中,學生學習更為主動,學習方式更為靈活,思維訓練更為開放,知識結構更加系統。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既能夠鍛煉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又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2)學校應建立長效型、合作型的實習基地。針對校外實習實踐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學校應加強實習資金的到位和使用管理,保障實習資金的有效使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督ㄖこ贪踩a管理條理》中規定:施工單位應保障工作場所內所有人員的安全。那么接受學生實習的施工單位往往會增加管理成本、同時還要承擔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風險,學校也會承擔相關的連帶責任。為了規避施工單位和學校在學生實習實踐中的風險,國家應強制推行大學生在校意外傷害保險,意外傷害保險應包含學生在校實習實踐中的風險。院系一級應建立長效型、合作型的實習基地,在合作中企業給學生和教師提供專業實習實踐的平臺、保證工作的可持續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在實習實踐中做到學校和企業“雙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武穴市| 慈利县| 醴陵市| 栾城县| 广德县| 壤塘县| 监利县| 安多县| 平南县| 油尖旺区| 长丰县| 阿勒泰市| 东辽县| 义乌市| 茶陵县| 安阳市| 北碚区| 岳阳市| 泽库县| 沙田区| 当雄县| 阿图什市| 嘉义县| 乌鲁木齐市| 台北市| 晴隆县| 贵州省| 威远县| 丰都县| 红安县| 宝清县| 广灵县| 灵武市| 兴海县| 随州市| 遂昌县| 台中市| 宁都县| 新郑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