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牙周病護理

牙周病護理

時間:2023-06-06 09:39: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牙周病護理,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牙周病護理

第1篇

關鍵詞:口腔牙周病;心理護理;常規(guī)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856.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022-02

口腔牙周病是指發(fā)生在口腔牙支持組織的疾病,包括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及深層牙周組織的牙周炎兩類疾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也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人類牙齒及身心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甚至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心理護理在口腔牙周病治療中的應用。抽取我院治療的口腔牙周病患者,共14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140例口腔牙周病患者,選取對象均符合口腔牙周病診斷標準。將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2.1±1.3)歲;疾病類型:牙齦炎40例,牙周炎3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32.8±1.5)歲;疾病類型:牙齦炎41例,牙周炎29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方面對比上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礙及精神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詳細告知研究過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適當?shù)闹委煷胧委煷胧┌ㄊ中g治療并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術前詳細了解患者疾病史,了解患者全身疾病及過往疾病史,配合醫(yī)師做好全身檢查,仔細檢查口腔情況,了解患者藥物禁忌情況,做好皮試。做好口腔消毒工作及器械消毒工作,減少感染現(xiàn)象發(fā)生率。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嚴密觀察患者患牙恢復情況。介紹手術治療過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實驗組患者增加患者心理護理,向患者強調(diào)良好的心理狀況對病情恢復的影響。①治療前心理護理:多數(shù)患者希望在短時間內(nèi)能看見治療效果,患者進行治療時,經(jīng)過漫長等待之后見到醫(yī)師希望能更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希望醫(yī)生能能詳細的告知疾病及治療措施,消除內(nèi)心疑慮。因此,根據(jù)患者心理特征,做好治療前的心理護理,對年長者及疼痛較為厲害的患者優(yōu)先治療,除了耐心、愛心及責任心外,還需要掌握扎實的護理技術,根據(jù)患者情緒變化,做好相應的心理輔導,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治療時抱著樂觀心態(tài),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要求,減少患者陌生感,提高患者依從性。將手術治療方式及預后護理多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病情發(fā)展,緩解患者及家屬緊張情緒,樹立治愈疾病的自信心,營造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利于患者后期恢復。②治療中的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對病情的了解有限,多數(shù)有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針對患者不同性格特征,采取適當?shù)拇胧缧愿駜?nèi)向的患者,可以多與其交流,多鼓勵患者,部分患者治療時可允許其家屬陪同;對于自尊心強的患者,耐心對待,患者的疼痛忍受力不一樣,不可采用過激的語言傷害患者自尊心,引起護患矛盾。患者穩(wěn)定的情緒及心理能增強疼痛的耐受性,醫(yī)護人員在治療與護理中,動作輕柔,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無痛治療。③治療后的心理護理:治療結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穩(wěn)定患者情緒,告知患者恢復期間不可咀嚼硬物,避免對牙周組織產(chǎn)生傷害。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叮囑患者定期復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習慣。

1.3評價標準

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口腔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現(xiàn)牙齒喪失現(xiàn)象;一般: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口腔疾病基本得到控制;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惡化,出現(xiàn)牙齒缺失現(xiàn)象。總有效率=(有效+一般)/本組患者總人數(sh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問率對比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對比以P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早期癥狀不易引起重視,使得牙周組織長期慢性感染,炎癥反復發(fā)作,不僅損害口腔咀嚼系統(tǒng)的功能,還會嚴重影響健康。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牙齦出血、炎癥、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咀嚼無力、嚴重者會出現(xiàn)牙齒自行脫落現(xiàn)象,導致牙齒拔除,影響美觀及咀嚼功能,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

第2篇

【關鍵詞】牙周病;護理進展;口腔種植術

牙周病是牙周韌帶、牙槽骨、牙齦和牙骨質(zhì)出現(xiàn)病變而引起的一種疾病,也是致使成年人牙齒缺損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醫(yī)學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以往困擾著患者和醫(yī)生的問題,隨著新種植體材料的成功研制,被順利解決,使得口腔種植牙成為了牙周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但隨著口腔種植牙的廣泛運用,口腔護理也隨之成為了關注的重點,近幾年來,牙周病口腔種植牙護理的研究文獻越來越多,現(xiàn)將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 牙種植患者的手術護理

1.1 術前準備以及術前牙周病的控制

牙周病的治療對種植術的成功與否有著直接聯(lián)系,為此,術前應首先對牙周病進行控制,通過牙周病治療,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感染癥狀,但截至目前為止,臨床中對“成功的牙周治療”并無統(tǒng)一定論。陳敏等在研究中[1],將牙周病治療定義為:牙周探診深度低于4mm,出血陽性點低于10%,無Ⅱ度以上根分叉病變,針對有牙周炎的患者則需要對炎癥進行控制。

高東輝在研究中指出[2],在行口腔種植牙術前,應對患者的病史及其他疾病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安排患者接受相關檢查,重點了解患者口腔情況,注意牙缺失部分以及是否存在口腔黏膜疾病。此外,還應對患者牙槽骨的骨量、密度和鄰近結構等進行檢查,準確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手術禁忌癥,以免引起嚴重后果。

1.2 術中配合

張虹等[3]認為在手術開展時,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手術,確保手術的順利開展,對患者信息進行確認后,將X線片交予醫(yī)生手中,以便醫(yī)生能夠把握住患者的具體情況。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種植機連接后,調(diào)整種植速度。手術進行中,及時進行吸唾,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洗。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的各種反應及檢測情況進行觀察,若有異常情況,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可握住患者的手,給予其安撫和鼓勵,手術間歇,可使患者閉口稍作休息,以免張口過度導致關節(jié)疲勞,盡可能快的完成手術,使患者的疲勞感得到緩解。

1.3 術后口腔護理

術后應再次安排患者接受X線檢查,以便掌握種植牙在牙槽骨中的情況。根據(jù)手術器械清洗相關標準對使用器械進行及時的清洗處理,并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完善,叮囑患者按照醫(yī)生要求服用藥物,并交代術后飲食注意事項。李瀟在研究中提出[4],術后1-2d內(nèi)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來幫助水腫緩解,要求患者及時到院復診,以便及時了解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愈合及術后反應,7-10d即可拆線。

除此之外,術后健康教育對控制并發(fā)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陽在其研究[5]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和術后5-7d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使患者每日堅持進行3次漱口水漱口,大大提高了口腔衛(wèi)生,同時針對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進行重點教育,調(diào)整其飲食習慣、口腔習慣洗漱習慣等,使合并感染率得到了很好控制。

2 牙種植患者的心理護理

與醫(yī)療模式轉(zhuǎn)變的同時,心理護理也隨之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高冬燕在研究中指出[6],心理護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改善,同時還可大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使患者樹立起積極治療的良好心態(tài)。大部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還可同時與健康宣教聯(lián)合起來,通過對患者個人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個性化心理護理手段,使患者的主觀感受逐漸調(diào)整,同時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患者的緊張情緒也可得到有效改善,再通過健康宣教,患者能夠最大程度了解牙周病的相關知識,進而對口腔種植術的了解深入。

3 展望

隨著近幾年來,牙周病發(fā)病率的不斷提高,口腔種植術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為此,加強口腔種植術護理,對提高牙周病治療效果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此外,口腔種植術護理配合了術前、術中、術后及心理護理,是綜合性非常強的護理方法,故進一步深入分析牙周病口腔種植術配合及護理方法,對提高患者滿意率和成功率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陳敏,孫瑩瑩,吳婧婷,劉曉瓊.護理配合在牙周根尖周病變區(qū)域即刻種植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14(2):136-138.

[2]高東輝.護理干預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體周圍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4(1).

[3]張虹,潘在興,侯秀玉,涂素清.口腔種植患者的口腔護理行為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0,15(4):196-198.

[4]李瀟.慢性牙周炎患者應用種植修復的長期臨床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2.

第3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牙周病;牙菌斑

【中圖分類號】R473.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18-01

牙菌斑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的患病率,且病程緩慢,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忽視而不及時就診,對牙周病的認識不足而延誤病情,最終導致牙齒喪失。正確認識牙周病及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維護對牙周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牙周健康者每日有效的口腔衛(wèi)生維護,能保持牙周組織健康,防止疾病的發(fā)生或復發(fā)。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月的500例牙周病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男287例,年齡18~78歲,女213例,年齡14~72歲。其中成人牙周炎占35.84%,青少年牙周炎占6.17%。

1.2方法:對兩組病人進行牙周治療,其中一組為對照組,另外一組為觀察組進行牙周治療同時進行牙周病的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內(nèi)容

2.1牙周病的病因可能與口腔衛(wèi)生不良有關,牙齒表面的菌斑量及鈣化的牙菌斑量與牙周病的患病率及其嚴重程度成正比[2]。

2.2刷牙:刷牙時自我清除菌斑,軟垢,食物殘渣的主要手段,保持口腔清潔,按摩牙齦組織,增進牙周組織健康。刷牙方法有很多如:豎刷法,巴斯刷牙法,圓弧法等,常用的巴斯刷牙法使用時將刷毛與牙面[1]呈45度,刷毛尖深入齦溝,水平顫動不少于10次后再順牙間隙刷。刷洗咬面時,刷毛緊壓咬面,使毛端深入溝裂點隙作短距離前后向顫動。每次時間不少于3分鐘,每天早晚2次。刷毛毛端應磨圓、光滑、富有彈性、軟硬適中,牙刷的頭部宜小些,便于在口內(nèi)轉(zhuǎn)動,清潔各個牙面。選用何種牙膏也是很重要,消炎止血牙膏,加入具有抑菌、消炎、活血的藥物成分,對牙周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防酸脫敏牙膏,加入活血的中草藥能降低牙齒的敏感性,堵塞牙本質(zhì)小管,促進牙本質(zhì)形成。

2.3牙線:牙線能夠自由進入牙鄰面,對于牙刷不能到達的鄰面間隙或牙齦處的清潔。使用方法取一段牙線,長5厘米,繞在左右手中指上,將牙線緊貼壓鄰面滑下進入牙縫內(nèi)以拉鋸動作來回拉動。

2.4藥物控制菌斑:應用有效藥物控制菌斑,某些抗菌含漱液(如復發(fā)氯己定),生物堿及某些中藥具有抗菌斑的作用

3結果

觀察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具體口腔衛(wèi)生健康教育,使自身口腔衛(wèi)生保健能力明顯提高,牙周破壞處于靜止期。對照組則明顯缺乏預防性自身口腔衛(wèi)生保健能力,牙周破壞活躍。

4討論

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牙周病的措施,應建立在對牙周病各種始發(fā)因素,促進因素的全面認識基礎上,由于牙周病所致?lián)p害很多是不可恢復的,特別是牙槽骨吸收,目前尚沒有非常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防大于治更重要。治療牙周病最有效的手段是牙周基礎治療,通過控制菌斑,根面平整等方法達到治療的目的,基礎治療后就是患者自我控制菌斑,這也體現(xiàn)了牙周病治療在家庭護理中的重要性。常規(guī)刷牙可以清除牙面40%~50%菌斑,而牙齒鄰面是細菌聚集場所,刷牙不能完全清除,只能靠牙線進行清潔。

綜上所述,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效控制菌斑,才能遠離牙周病。個人口腔保健和定期口腔檢查相結合,這才是維護牙周組織健康最可靠的保證。[3-4]

參考文獻

[1]李剛.臨床口腔預防醫(yī)學[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0:139-140,232

[2]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45

第4篇

關鍵詞 糖尿病 活動義齒 護理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06年8月到我科就診行活動義齒修復并伴有口腔異常表現(xiàn)的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0~60歲,平均45±8歲。義齒修復后口腔表現(xiàn)主要是牙齦炎、牙周炎、口腔黏膜干燥及舌黏膜病變。其中,單發(fā)或多發(fā)性牙周病35例(Ⅰ度松動18例,Ⅱ度松動17例);口腔黏膜病變7例(口腔糜爛5例,念珠菌病1例,舌緣牙印痕3例),口干3例。

活動義齒初戴的健康教育:病人在初戴時會出現(xiàn)一些不習慣的感覺,如惡心、異物感、說話時松動脫落。這時首先應向患者解釋活動義齒的固位與自然牙列固位條件的不同,耐心解釋,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教會患者取戴義齒的正確方法,防止基牙損傷。活動義齒引起口腔衛(wèi)生狀況惡化除病人本身口腔條件差外,也與不良衛(wèi)生習慣有關。進食后食物殘渣易積聚于義齒組織面,不僅刺激口腔黏膜,還可誘發(fā)細菌和霉菌感染。因此,應告知患者進餐后及睡前應將義齒取下清洗,以10 000IU/ml的制霉菌素溶液浸泡義齒可減少發(fā)生口腔霉菌感染的機會。活動義齒戴入后由于壓迫黏膜,會引起口腔潰瘍等病變,應讓患者及時復診進行調(diào)磨。

牙齦炎及牙周炎: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減少,自潔作用降低,唾液中抗菌物質(zhì)減少,碳水化合物發(fā)酵作用增強,唾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為菌斑形成提供可利用基質(zhì),使細菌繁殖加快,菌斑堆積。因此,糖尿病時牙周病的發(fā)病率高,病變程度重,且病程發(fā)展快。臨床常采用口服青霉素V鉀片(500mg/次,日3次),替硝唑(400mg/次,日2次)等抗生素消炎;祛除局部刺激因素,采用齦上潔治術或齦下刮治術,清除牙結石和菌斑;局部治療用3%雙氧水沖洗牙周袋,袋內(nèi)涂以碘甘油或碘酚等藥物,涂擦時要注意避免燒灼鄰近黏膜組織;采用0.1%洗必泰漱口或1%雙氧水液棉簽擦洗,也可減少菌斑形成。經(jīng)局部治療牙周袋仍不能消除者,行牙周手術清除牙周袋,術后囑病人注意創(chuàng)口保護,24小時內(nèi)不要漱口、刷牙,進軟食。按醫(yī)囑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術后6周內(nèi)勿探測牙周袋。

口腔及牙齦出血:患者飲食宜少渣軟食,為了防止出血,可用冷開水或3%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必要時用腎上腺素棉球敷滲血的牙齦,亦可用明膠海綿片貼敷牙齦,還可局部涂抹三七粉、云南白藥。口腔內(nèi)若存有陳舊血塊,易引起口臭,影響病人食欲及交際,可用棉簽沾生理鹽水或1%雙氧水擦洗或漱口。禁止用牙簽剔牙及牙刷刷牙。為防止口唇、牙齦干燥,可涂石蠟油、橄欖油或檸檬油。

口腔黏膜病變:糖尿病易致微血管病變,加之組織內(nèi)含糖量較高,利于細菌生長。故糖尿病患者除了牙周組織出現(xiàn)癥狀外,口腔黏膜也是易受侵害的部位。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囑患者進食溫軟飲食,進餐前后及睡前可用生理鹽水、3%小蘇打或復方洗必泰液漱口。有口腔潰瘍面者可涂冰硼散,或用消毒棉簽蘸0.5%碘伏半飽和狀輕輕涂于潰瘍面,每日4次。對于較大面積的口腔潰瘍配用具有維持上皮細胞再生作用的維生素B12,亦有很好的效果。先用0.5%碘伏含漱5~10分鐘,再以碘0.09%加維生素B12液含漱10分鐘,結果觀察到85%的病人口腔潰瘍于1周左右愈合。對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3%小蘇打水含漱,然后用制霉菌素粉噴灑口腔,結果發(fā)現(xiàn)2天后口腔內(nèi)疼痛減輕,癥狀緩解。

口腔護理指導:①加強對口腔感染的預防。口腔是厭氧菌生長繁殖的合適環(huán)境。糖尿病患者因機體及口腔局部抵抗力下降,易致牙周組織疾病加重,易出現(xiàn)牙周膿腫。為了預防口腔感染,可根據(jù)不同病情選用不同漱口液:改變細菌的酸堿平衡選用2%~3%硼酸溶液;0.02%呋喃西林對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效;1%~4%小蘇打溶液對霉菌有抑制作用;替硝唑等硝基咪唑類抗生素為專性厭氧菌的特效藥,能有效地抑制菌斑形成,改善炎癥情況。選用以上1種或2種漱口液,每天3~4次漱口或遵醫(yī)囑,飯后及睡前漱口,均可發(fā)揮明顯效果。②加強口腔衛(wèi)生宣傳和護理指導。本組調(diào)查顯示有64%的患者對牙結石、牙菌斑積聚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變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認識不足,59%的患者不知道牙齦紅腫、出血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變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49%患者不了解對早期牙周病變應盡早就診,59%患者不知道應象其他糖尿病并發(fā)癥一樣每年需進行1次口腔、牙齦的全面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口腔病變。臨床醫(yī)護人員應加強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牙周病變防治知識的認識和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明確建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牙周病變的關鍵。無論病人有無口腔異常,均要求病人注意口腔清潔衛(wèi)生,指導病人選擇合適的牙刷,采取正確的刷牙方法,盡量減少對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每天早晚刷牙,飯前飯后睡前用溫水漱口,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結 果

通過對45例糖尿病患者血糖進行有效控制并對口腔疾病進行治療后,35例牙周病得到控制,10例口腔黏膜病變者完全治愈。經(jīng)過1年隨訪及保持口腔衛(wèi)生宣教和定期復診,45例患者口腔衛(wèi)生良好,無牙垢堆積,無口臭,牙齦色澤正常,牙齒松動度、牙槽骨破壞程度和牙周袋深度均有顯著改善,口腔黏膜正常。同時,通過實施教育,患者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能維持口腔衛(wèi)生且防病意識加強,沒有口干、口臭和口腔黏膜疾病的困擾,病人恢復了正常社會交往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趙鳳梅.糖尿病病人口腔衛(wèi)生及口腔健康調(diào)查分析仁.醫(yī)學論壇雜志,2005,26(7):47-48.

第5篇

5月本院牙周科患者470例,治療前問卷調(diào)查患者的基本情況、對牙周病的認識、口腔衛(wèi)生習慣等,初診與每次復診均進行口腔衛(wèi)生知識教育,末次復診時重新進行問卷評估。結果:301例完成治療后的最終評估,其初評值為(19.10±2.82)分,經(jīng)牙周治療及多次口腔衛(wèi)生宣教后的復評分顯著提高至(23.68±2.82)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牙周病; 依從; 護理; 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Method: To select 470 periodontal clinic patients. Basic informat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ral hygiene habi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assessed. Result: 301 cases completed the final assess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initial value was (19.10±2.82) points. After periodontal treatment and oral health education, i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23.68±2.82) points (P

【Key words】 Periodontal diseases; Compliance; Nursing; Related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Pei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Shenzhen 51803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28

牙周炎是影響口腔健康,導致失牙的重要原因。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40%~75%的人群都存在著牙周炎[1]。該疾病是口腔內(nèi)細菌感染性疾病,可以導致牙周組織的進行性破壞與喪失[2]。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壽命在延長,中老年人比例增加,牙齒的工作強度和時間也在增加。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牙周問題日益突出,牙周病的防治工作變得更加重要。WHO已將牙周健康狀況列為人類保健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3]。在我國,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位于齲病之上。而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牙周病與全身健康和疾病有著雙向的密切關聯(lián)[4]。因此,對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意義。

現(xiàn)有的證據(jù)表明牙周病可以通過有效地控制菌斑進行預防,早期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牙周炎的防治一方面需要牙周醫(yī)生徹底地清除牙石、菌斑、軟垢等刺激因素,抑制牙周炎的進展;另外一方面,需要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進行口腔清潔,其日常維護依從性對牙周炎治療的遠期效果息息相關。大量文獻表面,患者對疾病的客觀認識可以影響其治療疾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的認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日常口腔維護的依從性,并且讓他們早期發(fā)現(xiàn)潛在的口腔問題,及時就醫(yī)。

椅旁口腔衛(wèi)生宣教是臨床上易于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是牙周炎預防與控制的重要干預舉措。牙周炎患者就診過程中,牙周科專業(yè)的護士應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指導,敦促患者形成正確的口腔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以鞏固牙周病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考察椅旁口腔衛(wèi)生教育對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知曉性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2015年5月,從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牙周科門診的患者群中,選取因牙齦出血、牙周溢膿或膿腫、牙松動或口腔異味就診,診斷為慢性牙周炎或侵襲性牙周炎,需要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患者。納入標準:14~65歲;住居于深圳市或鄰近城市,可參與牙周基礎治療。排除標準:患嚴重的未控制的系統(tǒng)疾病(如血液病、冠心病、結核、肝炎等),不宜行牙周基礎治療;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全口有望保留的自然牙

1.2 研究方法 回顧文獻[3-6],設計出《口腔健康知識調(diào)查問卷》。包括以下3個方面:(1)牙周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法(如牙周病發(fā)生的全身、局部因素,牙周病的短期治療與終生維護觀念);(2)口腔衛(wèi)生觀念與態(tài)度(如正確與不良的口腔習慣的辨識);(3)口腔衛(wèi)生維護方法(如刷牙、牙線、間隙刷的使用知識)。每個方面10個條目,每條目1分。

患者就診時,由3名有經(jīng)驗的牙周醫(yī)師初步篩選符合條件的對象,在告知牙周炎的成因和治療方法之前,囑患者填寫上述調(diào)查問卷。護理人員進行椅旁指引,確保患者能正確地填寫問卷(稱為初評)。填寫完畢,牙周醫(yī)師作詳細檢查,有針對性地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做詳細的口腔衛(wèi)生指導,回答患者的提問。安排潔治員完成齦上潔治和拋光。約患者分次完成后續(xù)的牙周系統(tǒng)檢查、分區(qū)段的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局部或全身輔助使用抗菌藥物。每次復診均強化口腔衛(wèi)生指導。

牙周基礎治療后兩個月,邀患者進行復查,重新填寫上述問卷(稱為復評)。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醫(yī)師向患者解釋本調(diào)查的目的,并告知調(diào)查結果不影響正常的治療流程,患者知情同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變量用(x±s)表示,分類變量采用%表示,用配對t檢驗分析患者兩次調(diào)查評分的差異,P

2 結果

2.1 納入患者的情況 本次研究最初納入的患者共470例。填寫完初次問卷,完成牙周治療,并在兩個月后復查,填寫第二次問卷的患者共有301名。其中男166例(55.1%),女135例(44.9%)。全體患者平均年齡(35.6±11.6)歲,小學和中學學歷52例(17.3%),大專學歷115例(38.2%),本科及研究生學歷者134例(44.5%)。腦力勞動者243例(80.7%),體力勞動者27例(9.0%),無業(yè)或退休者31例(10.3%)。219例患者(72.8%)以醫(yī)療保險為支付方式,其余82例(27.2%)付費方式為自費。

2.2 不同年齡段患者初、復評評分比較 301例患者中30歲以下115例,30~40歲82例,40~50歲55例,50歲以上49例。結果顯示,初評及復評結果中,各年齡段患者評分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而各年齡段患者牙周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法,口腔衛(wèi)生觀念與態(tài)度及口腔衛(wèi)生維護方法評分比較,差異亦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

2.3 治療前后患者問卷評分比較 301例患者初評值為(19.10±2.82)分,經(jīng)牙周治療及多次口腔衛(wèi)生宣教后的復評分顯著提高至(23.68±2.82)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上世紀70年代,WHO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認識到并能終身保持口腔健康[6]。椅旁健康教育能較直觀地掌握患者對牙周病的知識知曉度及心理狀態(tài),能及時準確給予指導,在提高患者對牙周病治療的知-信-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據(jù)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成人中有80%~9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牙周病占成年人失牙原因的35%~40%[7-8]。因此,做好口腔宣教、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依從性是一項迫切而又重要的工作。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發(fā)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及時清除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是預防牙周病的最有效方法。由于牙周病的病程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視,不及時就診而使病情逐漸加重,最終導致牙齒喪失。因此在本研究椅旁宣教中,首先加強患者對牙周病病因及危害的了解,提高患者對牙周病的重視程度。而在預防和治療牙周病的過程中,刷牙尤其是正確的刷牙方式包括選取合適的牙刷對患者的牙周情況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影響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主要因素是刷牙方法的正確與否及刷牙時間是否充足[9]。而輔助刷牙方法如牙線、牙簽及牙間隙刷等的使用在刷牙后牙齒的鄰面余留菌斑的清除具有重要的作用。進食后漱口的習慣是較為方便也是有些預防食物殘渣及菌斑形成的有效方法[10]。每人每半年至1年進行1次口腔檢查并根據(jù)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情況進行定期的潔治術是牙周病治療的第一步,也是牙周維護治療階段的重要手段[11]。因此在宣教過程中,筆者對患者主要加強刷牙、輔助刷牙方法(牙線、牙簽及牙間隙刷)、漱口及潔治術等口腔衛(wèi)生維護方法的教育。

第6篇

【關鍵詞】 口腔衛(wèi)生宣教 牙周病 老年人 PLI GI

牙周病是由于細菌引起的牙齦和牙周組織病變,如果不予治療則導致牙槽骨吸收直至牙齒松動脫落。在牙周病的治療中基礎治療是第一步。而口腔衛(wèi)生宣教是牙周病基礎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牙周病的病因、口腔衛(wèi)生的意義和菌斑控制實施技術,改變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從而可以維持牙周治療的長期治療效果[1]。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反復強化的口腔衛(wèi)生宣教,在病人初診和每次復診中都給予強調(diào)口腔衛(wèi)生保持的重要性,通過檢測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以評價口腔衛(wèi)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我院牙周科初診患者40例,年齡60~75歲,平均63.4歲,其中女20例,男2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女10例,男10例,試驗組平均年齡62.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4.3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P>0.05)。選入標準:(1)輕中度牙周病患者;(2)試驗前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3)無全身性疾病;(4)能夠按時復診。

患者初診檢查牙周狀況,然后結合口腔衛(wèi)生宣教,內(nèi)容包括每日3次刷牙,每次刷牙5min及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求對照組初診后1周復診進行齦下潔治,初診后1個月、6個月復診檢查牙周病變恢復情況。試驗組每周復診一次,復診時強調(diào)口腔衛(wèi)生宣教,并進行口腔衛(wèi)生檢查,根據(jù)牙周檢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個體化的牙周維護建議,但是不做治療;對照組只是初診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兩組分別于初診時、初診后1周、初診后1個月和半年時由牙周病專業(yè)同一醫(yī)師檢查牙周狀況。牙齦指數(shù)(GI)和菌斑指數(shù)(PLI)檢測標準見《現(xiàn)代口腔內(nèi)科學》[1]。用SPSS 11.0軟件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口腔宣教內(nèi)容:(1)一般人可能認為潔牙不好的誤區(qū);(2)正確認識潔牙及潔牙后的疼痛酸脹不適;(3)潔牙在牙周治療的地位及作用;(4)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在牙周治療中的意義及如何保持口腔衛(wèi)生;(5)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隙刷。

轉(zhuǎn)貼于

2 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PLI和GI在初診時、1周后復診時差異較小,差異無顯著性(P>0.05);1個月后,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間差異較大,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已得到效果之后,臨床上的患者就診時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顯異味,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意識開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復發(fā)的機會。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齦的退縮,潔牙的過程中、潔牙后常有牙的酸脹疼痛不適,有的甚至需要行根管治療。文獻報道[1],國人的牙周病發(fā)病率極高。由此可見患者本身對牙周病不重視,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共同加強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因此本文探討了強化口腔衛(wèi)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衛(wèi)生的影響。

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初診時兩組患者之間的口腔PLI和GI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組基線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療后1周和1個月復診時兩組之間的PLI和GI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分析原因是由于初診時給予了齦上潔治,并且兩組均常規(guī)給予了口腔衛(wèi)生宣教,此時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還都比較深刻,故而1周后和1個月后復診時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衛(wèi)生無明顯差異。而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之間PLI和GI差異較大,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第7篇

關鍵詞 孕婦 齲病 牙周病 調(diào)查

牙體、牙周疾病是孕婦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它影響孕婦的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時也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生長發(fā)育,甚至可引起妊娠不良結局。為了解孕婦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孕婦健康水平。我科對1272名孕婦進行妊娠期口腔疾病調(diào)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 2007年1月~12月在廣西貴港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初診孕婦1272例,其中孕周

1,2 調(diào)查方法 ①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口腔健康調(diào)查基本方法,由同一名口腔科醫(yī)生檢查和記錄孕婦的牙體、牙周健康狀況,求得孕婦齲率(患齲人數(shù)占被檢人數(shù)的百分比)、齲均(每人平均齲牙數(shù))、牙齦炎、早期和晚期牙周病、軟垢及牙石發(fā)生率。

2 結果

2,1 妊娠期牙周狀況(見表1) 1272名孕婦軟垢及牙石發(fā)生率分別為72.88%和55.74%。牙齦炎發(fā)生率為68.01%,早期和晚期牙周病發(fā)生率分別為1.73%和0.39%。且隨著孕周的增加,牙齦炎、軟垢、牙結石、早期牙周病的發(fā)生明顯加重。(P

2,2 妊娠期齲齒的患病情況(見表2) 1272名孕婦的患齲率47.09%,齲均為1.42,不同孕期患齲率無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牙體、牙周疾病是孕婦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它影響孕婦的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時也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生長發(fā)育,甚至可引起妊娠不良結局。

本調(diào)查結果顯示1272名孕婦本調(diào)查孕婦患齲率為患齲率47.09%,于全國平均水平37.3%。經(jīng)U檢驗(u=10.95),P

第8篇

[關鍵詞] 超聲器械;齦下刮治;牙根;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4(c)-01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ultrasonic instruments on the root surface of the root surface. Methods The teeth out 56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due to severe periodontal disease in Zhuhai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56 teeth we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group (Aodan ultrasound treatment), the second group (EMS ultrasound treatment), the third group (Vector ultrasound treatment) and the fourth group (manual ubgingival scaling)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4 teeth in each group. Scraping treatment time,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root surface roughness, scratches and other damage of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first group was (42.3±4.8)s, the second group was (56.1±6.2)s, the third group was (165.2±22.6)s, and the forth group was (68.8±11.3)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our groups(F=249.05, P < 0.01);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second - forth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585, 19.903, 8.076, all P < 0.01);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orth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7.419, 3.687, all P < 0.01);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third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forth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4.275, P < 0.01). The root surface roughness classification of the four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H=20.213, P < 0.05); The rough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r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ourth group (u=12.864, 16.900, P < 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u=1.363, P > 0.05); the rough classification of the secon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ourth group (u=7.369, 11.455, P < 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orth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u=1.341, P > 0.05). The uneven root surface of the first group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visible scratches, visible small flake off part of cementum, any residue. The root surface of the second group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not smooth, and there was a small amount of residual smear, no obvious scratch loci, hollowed out and cementum exfoliation. In the third group, the root was smooth, and there was a small amount of smear layer, and no scratch on the root surface. In the fourth group, the root surface was smooth, irregular smear layer residues, no obvious loss of cementum.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ultrasonic curettage and curettage manual, Vector has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with obvious effect of stone removal of dental plaque, and lighter the root surface damage.

近年來,隨著對清除根面牙骨質(zhì)要求的下降,超聲器械因省力省時等優(yōu)點,逐漸用于臨床上牙周病的治療。國內(nèi)的研究也顯示,細線器與手工刮治器比較,附著水平更佳,前者具有省時省力、效果好等有點,尤其是對根分歧區(qū)。超聲波產(chǎn)生的真動具有改變菌斑和殺滅螺旋體的能力,操作時用水或者化學溶液作為水流沖洗牙周袋,可擊碎松動的牙石等污物,化學藥物還具有抗感染的作用,提高非手術治療的效果。但是,超聲波裝置降低了觸覺敏感性,在操作過程中主要靠估計確保根面去污,并且可增加操作過程中根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在使用超聲波進行刮治時應主要控制輸出功率以及操作時間。操作者的技術、患者的依從性、治療次數(shù)、治療時間、長期維護等是影響非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傳統(tǒng)的齦下刮治使用手工器械,不熟練者容易導致操作不當,軟組織損傷。并且需要多次更換器械,操作時間長,反復多次操作,操作者容易疲勞;特殊的解剖位置,手工器械難以操作,清創(chuàng)難以徹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感到疼痛,影響治療,因此在手工刮治時,通常需要局麻,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超聲器械在牙周病的治療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相關器械的不斷發(fā)展,使其操作更方便[14-15]。超聲器械能夠更好地進入根分叉等區(qū)域進行操作,這點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手工器械操作。超聲器械還具有操作簡單,省力省時等有點,操作不需要特別的技巧。低頻超聲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對牙根產(chǎn)生震動,患者感到不適,甚至造成牙根面損傷,造成劃痕。

Vector超聲系統(tǒng)是一種新型的動力驅(qū)動器械,采用超聲波能量間接轉(zhuǎn)換作用,去除患牙菌斑及牙石,內(nèi)部具有超聲動力環(huán),可進行能力轉(zhuǎn)換,產(chǎn)生繼發(fā)水平偏移震動[16-18]。Vector超聲儀系統(tǒng)帶有含羥基磷灰石顆粒的拋光液以及含有碳化硅顆粒的研磨液,根據(jù)不同的途徑選擇不同的液體[19-20]。奧丹超聲儀工作尖運動軌跡為橢圓形,無序狀態(tài)震動。EMS工作尖的運動為線性震動。Vector工作尖通過諧振環(huán)轉(zhuǎn)換產(chǎn)生垂直振動,不產(chǎn)生垂直打擊。在本次研究中,奧丹超聲儀及EMS超聲儀對牙根表面的損傷情況相似,粗糙程度相似,均較Vector組顯著。Vector組與手工組牙根表面損傷情況相似。而與手工組比較,Vector組電鏡下觀察只有少量玷污層,較手工組清潔程度更好。Vector不用于傳統(tǒng)超聲儀的振動方式,減少了對牙根面的損傷,并且因自帶拋光液,在刮治過程中同時進行了拋光作用。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傳統(tǒng)的超聲儀與手工刮治在去除牙石及菌斑方面相似,但是其對牙根面的損傷更為嚴重,牙根表面有明顯劃痕,更粗糙。而Vector在去除牙石及菌斑方面與手工刮治比較效果更佳,而對牙根表面的損傷程度與手工組相似,未見明顯的劃痕。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超聲儀刮治以及手工刮治比較,Vector具有更明顯的優(yōu)勢,清除牙石及菌斑效果更明顯,而對牙根表面的損傷更輕。

[參考文獻]

[1] 鄭秀超.甘草鋅在糖尿病性牙周病治療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4(9):83-84.

[2] 鄧旭艷.不同口腔護理液在牙周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7):119-120.

[3] 肖煒,張獻珍,劉海燕.不同口腔護理液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20-21.

[4] 杜振剛.不同類型、不同材料牙周夾板修復治療牙周病6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20):61-62.

[5] 李娜,王江,俞梅,等.超聲齦下刮治同步銀菊清齒露沖洗對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31(8):495-497.

[6] 劉京津.引導組織再生聯(lián)合牙內(nèi)骨內(nèi)種植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6):1095-1096.

[7] 顏明.分析套筒冠式牙周夾板固定治療重度牙周病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療,2016,35(17):43-45.

[8] 飛,畢良佳,林江.超聲在牙周病防治中的應用[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40(4):473-475.

[9] 王麗杰,黃燕軍,劉玲珍,等.不同拋光方法在超聲潔牙后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1):175-176.

[10] 李亞靜,陸珂.不同齦下刮治法治療牙周病效果評價[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2,24(2):148-150.

[11] 李建芳.超聲齦下刮治術與替硝唑液局部沖洗在牙周治療中的臨床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0,19(4):219-220.

[12] 童慧.Vector治療儀和傳統(tǒng)刮治術治療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對比研究[J].健康研究,2016,36(3):282-284.

[13] 陳珍,湯文兵,王立臣. Gracey刮治器與牙周超聲治療儀在牙周炎基礎治療中的療效對比[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6,37(1):57-58.

[14] 李姍姍.Vector牙周治療儀對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療效分析和疼痛程度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5, 35(23):74-76.

[15] 張敏,劉素梅.新型牙周治療器械的臨床應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4):107-109.

[16] 方玲,焦嬌. Er:YAG和Vector治療儀治療牙周炎的短期療效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6):403-405.

[17] 劉瓊,謝昊,孫江.超聲系統(tǒng)治療與牙周翻瓣術的短期療效比較[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43(2):159-164.

[18] 解用江,趙悅,寧佳,等.Vector牙周治療儀治療慢性牙周炎的療效及主觀評價[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6):487-489.

[19] 周爽英,曹婕,孟煥新.Vector超聲系統(tǒng)對牙周炎維護期患者的療效觀察和疼痛感受評價[J].現(xiàn)代口腔t學雜志,2010,24(2):86-89.

第9篇

愛護牙齒,提高生活質(zhì)量

最近,中央衛(wèi)生部公布了《中國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規(guī)劃(2004~2010年)》,提出了我國公民到2010年應該達到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一些具體目標,其中提到了2010年時,中國人的牙齒應達到什么樣的狀況。為了達到目標,我們又應該采取哪些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呢?

目標一:

5歲兒童乳牙無齲率:農(nóng)村達30%,城市達40%。

6歲以下兒童家庭口腔護理率:農(nóng)村達50%,城市達80%。

12歲兒童恒牙齲均(平均患齲數(shù)):達1.1以下。

措施:寶寶最初長出得牙齒,稱為乳牙;乳牙脫落后再萌出的牙齒稱為恒牙。到了2010年,每一個乳牙最好不發(fā)生齲病,而恒牙最好也不發(fā)生齲病,至少在12歲時口內(nèi)平均患齲數(shù)在1.1以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孩子應從小做好口腔護理。哺乳期時,媽媽在哺乳完畢后要給孩子喝適量溫開水,以沖淡口腔內(nèi)殘留的母乳或牛奶,保持口腔衛(wèi)生。1歲以后,要讓孩子學會“手指刷牙”,即讓孩子洗干凈手,用手指代替牙刷進行模擬刷牙練習,以后再換成刷頭較小的兒童牙刷。盡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每日兩次、每次3分鐘的有效刷牙習慣,堅持下去,可終身受益。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乳牙可以不刷,等恒牙長出來再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的家長在孩子恒牙未萌出前從不關心孩子的口腔衛(wèi)生,導致剛萌出的六齡牙過早地被齲壞,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

目標二:

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曉率:農(nóng)村達70%,城市達90%。

有效刷牙率:農(nóng)村達60%,城市達80%。

含氟牙膏使用率:農(nóng)村達70%,城市達90%。

齲失補充填比率:農(nóng)村達15%,城市達30%。

措施:孩子在學齡期以后,應知曉口腔保健知識,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在中小學階段,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良口腔衛(wèi)生習慣。例如,有些孩子因?qū)W業(yè)緊張會偷懶不刷牙,或一天只刷一次牙,刷牙馬馬虎虎,最后導致齲病頻發(fā),尤其是隨著青春期到來,牙齦炎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還有,不少女學生早上刷牙時出現(xiàn)出血等癥狀,這也與不正規(guī)刷牙的陋習有關。因此,中小學生要加強口腔保健意識,采取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yǎng)早晚刷牙、食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等良好習慣,并合理選用含氟牙膏。

目標三:

15歲青少年牙周健康人數(shù)百分比:農(nóng)村達30%,城市達50%。

措施: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周膜、牙齦,牙槽骨等,均應保持健康。國內(nèi)許多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牙科疾病防治所(簡稱牙防所),農(nóng)村的縣、鎮(zhèn)也有衛(wèi)生所,青少年除堅持正確刷牙外,還應定期(一般每6個月一次)去這些地方進行口腔保健,包括做牙周潔治(俗稱洗牙)、向醫(yī)生咨詢口腔衛(wèi)生知識等。若有牙周病或齲病,應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及時去除引起牙周病的各種誘發(fā)因素。

目標四:

35~44歲成人3個區(qū)段以上牙周健康人數(shù)百分率:農(nóng)村達15%,城市達30%。

措施:成人一般有28~32個牙齒,可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個區(qū)段。牙周健康所占的區(qū)段越多,說明口腔健康狀況越好。35~44歲的中年人群是社會的骨干力量,也是家庭的頂梁柱,工作和家庭壓力較大,平時往往“無暇顧及”自身健康,尤其是口腔衛(wèi)生保健,因此,中年人牙周病、齲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甚至導致過早失牙。這些不僅影響了胃腸道消化功能,而且在社交中易造成心理壓力。所以,中年人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事務中,不能忘記口腔衛(wèi)生保健,一旦發(fā)現(xiàn)患有牙周病、齲病等,要及時去牙科診治,及時修復齲壞的牙齒,如有失牙,要及時鑲牙。

目標五:

第10篇

【關鍵詞】口腔牙周病學;CAI課件;教學方法

隨著人們口腔保健和疾病治療需求越來越大,口腔專業(yè)醫(yī)師匱乏問題特別突出,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也要求現(xiàn)代醫(yī)生既要掌握臨床醫(yī)學知識,又要懂得口腔醫(yī)學相關知識[1-2]。因此,掌握必要的口腔專業(yè)知識,將成為未來臨床醫(y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

1牙周病學的教學特點

牙周病是口腔第二大常見病,是牙齒缺失最重要的原因。牙周病學和眾多學科關系密切,是臨床醫(yī)學本科生口腔臨床實習教學的重點,學習中主要以門診實習為主。教學中存在以下難點:(1)牙周病學課程在臨床醫(yī)學系《口腔醫(yī)學》理論教學中僅有2學時,內(nèi)容多,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對牙周病有深刻印象;(2)臨床醫(yī)學系的畢業(yè)生從事口腔專科工作者極少,學生主觀重視程度不夠;(3)臨床實習時間太短、不集中,一般是以2~4人為1組,時間為1d。在短短的1d內(nèi),學生依靠隨機分組見到的病種少、疾病重復率高,典型病例少;(4)牙周疾病的特點表現(xiàn)為病種多、臨床表現(xiàn)相似,同時受口腔環(huán)境的限制(視野小,患者張口時間有限),影響了示教效果,使學員缺乏足夠的視覺訓練,降低了學習的興趣[3]。因此,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1d的實習時間成為臨床牙周病教學的關鍵。對于這一系列在牙周病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僅僅依靠機械的延長教學時間往往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這就對口腔醫(yī)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不斷探索與改進,尋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4]。

2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作為教學手段的應用

2.1全面的展現(xiàn)力

口腔牙周病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應用教科書、黑板板書和PPT教學,這些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科書的使用顯得抽象與生硬,學生難于理解;PPT受到授課時間及教師個人因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引入CAI課件后,使得原本抽象、繁雜的理論知識以圖像、文字、動畫、聲音、數(shù)字等融為一體的形式,較為形象、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5]。CAI課件因其形象、生動、多樣化表達及交互性強的特點,又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為學生傳授知識和提供技能訓練,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該理論與知識做到較為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6]。通過動畫將口腔牙周病的概念、病因、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展示,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合理的理論知識體系。

2.2提高教學效率

本院屬于非口腔專科教學醫(yī)院,非口腔專業(yè)醫(yī)學生教學的整體時間以及臨床實踐時間均相對較少。如果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將無法發(fā)揮最佳的教學效果[7]。將CAI課件引入教學過程后,授課信息增加,教學內(nèi)容更加精煉、有針對性,學習時間自由,將老師預先制作好的課件進行播放,遇到重點和難點時,可進行反復重點講解。

2.3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性非常關鍵。引入CAI課件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之后,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關注點,進行針對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該學科的科研與創(chuàng)造的興趣。根據(jù)課后思考題的復習,可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鞏固,老師也可對學習中遇得到的問題進行解決[8]。

3CAI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CAI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適時、適度發(fā)揮好這個輔助工具的作用,而不能將其簡單地變成電子幻燈或電子板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及時溝通互動,在學習中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9]。

4總結

CAI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CAI課件應用于臨床,直接為學生服務,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臨床教學提供一條良好的教學途徑,運用好這個教學工具,必定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柴娟,常曉峰.網(wǎng)絡技術應用于口腔種植學教學的初步探索[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4):625-626.

[2]張莉,張蕓,羅佳,等.非口腔專業(yè)本科生口腔科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18):2864-2865.

[3]張莉,溫秀杰,吳海廷,等.非口腔科專業(yè)本科生教學改革探索[J].醫(yī)院管理雜志,2010,17(11):1080-1081.

[4]徐鳳梅,徐風杰,袁利.口腔組織病理學CAI課件的開發(fā)研究與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10):1623-1624.

[5]邵巧云,趙梅珍,王丙炎.多媒體CAI課件設計用于《兒科護理學》教學效果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5):258-259.

[6]陳墾,馮建玲,楊建新,等.中國本科醫(yī)學教育標準下我校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7):2853-2855.

[7]莫林.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進行計算機網(wǎng)絡課程教學改革[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S1):44-45.

[8]陳杰,陳燕玲,許飛龍,等.以核心能力為導向,循證醫(yī)學為載體,終身學習為目的的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之四———循證醫(yī)學課程對醫(yī)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2(1):31-37.

第11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對象為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臨床診斷為牙周炎, 經(jīng)過牙周基礎治療后需要進行牙周手術的患者, 術前檢查發(fā)現(xiàn)為乙型肝炎, 改為建議激光治療29例, 267顆患牙;年齡39~69歲, 其中男19例, 女10例, 生活規(guī)律且能自理, 無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史。牙周袋深度均>7 mm, 牙齦充血水腫, 探診出血或牙周溢膿, 牙齒輕中度松動, X線片顯示牙槽骨吸收少于根長的1/2。由同一位醫(yī)生進行Nd:YAP激光治療。整個治療過程的護理分為七步, 稱為“七步護理法”。

1. 2 護理程序 第一步:機器準備 檢查Nd:YAP激光治療儀功能是否正常, 工作手柄的位置是否正確, 是否完好和緊密。如有丟失、缺損或者破損, 立即更換。檢查及選擇不同型號的光纖, 如發(fā)現(xiàn)光導纖維有磨損應及時更換。

第二步:術前感染預防 術前術者及護士佩戴激光護目鏡, 圍胸巾, 戴一次性無菌手套。口腔治療椅、手術燈、臺面均嚴格使用一次性薄膜雙層包裹, 醫(yī)師工作臺面單層薄膜遮擋[2]。激光儀手柄錫紙包裹, 工作平面上以一次性薄膜包裹。

第三步:術前用品準備及患者配合準備 激光治療專用護目鏡兩副, 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盒一只, 牙周探針一只(用于檢查牙周炎的各項指數(shù)), 堿性品紅顯示劑(用于檢查牙菌斑)。術前檢查記錄:①菌斑指數(shù);②齦溝出血指數(shù); ③牙周附著喪失;④牙齒松動度;⑤全景片。術前檢查記錄應做到客觀、詳細、完整, 以便給手術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 并為術后療效的評價提供理論標準。口腔術前檢查結束后, 安排患者做血常規(guī)檢查及牙周基礎治療。囑患者術前刷牙, 并保持面部清潔:男性患者修面, 女性患者不要化妝。摘除口內(nèi)義齒。避免用口呼吸, 預防誤吞, 如有不適可舉手示意。全身用藥采用口服奧硝唑和頭孢。

第四步:術前心理護理 主動向患者介紹Nd:YAP激光治療的相關費用以及治療的必要性和預期效果, 做好解釋工作, 詳細介紹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因為乙肝牙周病患者的特殊性, 術前有必要向其講解牙周病的反復性及Nd:YAP激光治療的重要性, 指導患者術中配合, 使患者對激光治療有個客觀認識并能積極配合治療。

第五步:術中護理 首先, 椅位準備:調(diào)節(jié)口腔綜合治療臺椅位及燈光, 使患者呈舒適仰坐位。為患者戴上帽子、洞巾及激光護目鏡。協(xié)助醫(yī)生用消毒劑洗手、戴手套、鋪胸巾, 并準備好各種所需器械、物品。其次, 操作配合:穿戴無菌手套, 配合手術護理。醫(yī)生坐在患者頭部右方, 手術護士坐在左側, 施行四手操作。如有條件安排另一護士手術區(qū)外輔助配合[3]。手術過程中左手持強吸管, 及時吸取口內(nèi)特別是手術區(qū)域內(nèi)的積血和唾液, 防止口內(nèi)積血和唾液刺激患者咽部而引起吞咽反射造成嗆咳危險。根據(jù)Nd:YAP激光治療不同部位的要求, 用足量的生理鹽水和0.2%氯已定交替進行沖洗, 及時清除術中刮除的牙石和炎性組織, 如果牙石難以完全清除, 需要再次進行超聲波深部潔治。因為激光的爆破效應, 術者眼睛距離術區(qū)應有一定距離, 不要靠太近。手術過程中吸引器負壓設定在0.20~0.25 MPa, 護理人員一手持弱吸引器于患者口角處, 另一手持強吸引器置于潔牙區(qū)1~2 cm處, 及時吸凈患者唾液及口內(nèi)液體, 保持術區(qū)清晰, 方便醫(yī)生操作。術中指導患者用鼻子呼吸, 從而避免誤吞沖洗液及碎屑。告知患者治療過程如有不適舉手示意, 不能隨意擺動頭, 以免誤傷口腔軟組織。選取病例中無上述意外發(fā)生。最后, 病情觀察:手術過程中, 隨時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 如臉色、神情和口腔張開等情況, 如果患者張口疲勞, 要及時提醒醫(yī)生休息片刻再進行治療;如果患者緊張, 可讓其手握減壓球進行放松。本組患者沒有因恐懼而拒絕治療者, 2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齦萎縮明顯, 牙齒III度松動, 術中訴酸痛, 通過降低潔牙機輸出功率, 使患者可以耐受。協(xié)助局部用藥:傳遞牙周沖洗液(3%過氧化氫、生理鹽水)沖洗牙周袋, 沖洗完畢囑患者清水漱口, 然后局部使用抗感染藥。用藥后囑患者30 min內(nèi)勿漱口、飲水或進食。

第六步:患者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摘去洞巾、口圍、帽子, 并為患者擦凈口周血跡。護士整理并清點手術器械及物品, 向患者說明術后注意事項, 預約下次復診時間。健康指導:術后囑患者勿進食過冷過熱的食物, 按時服用抗感染藥和含漱劑, 預防感染并定期復診。指導患者口腔保健知識, 鼓勵其建立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如正確使用牙刷、牙線、牙縫刷和牙周沖洗器等。 本科室對患者進行一對一電話回訪, 并預約3個月后復診, 由主治醫(yī)師進行術后再評價并記錄。

第七步:Nd:YAP激光治療儀的清潔維護 治療儀每次使用后, 用消毒噴霧劑噴在其表面, 20 s后再用干凈的紙巾擦拭, 然后進行紫外線照射12 h[4-6]。及時清洗供水軟管及拆卸開的手柄各部件上殘留的碎屑和血跡。光纖采用其專用卡瓦布擦干凈后進行低溫等離子消毒, 工作手柄超聲震蕩清洗后, 用指示包裝袋打包好并送供應室高溫高壓滅菌保存。腳踏使用前用一次性頭套包裹, 使用后隨即更換。治療儀控制面板使用避污膜, 一用一更換。如果不能夠切實消毒滅菌, 極易造成乙肝病毒在患者之間的傳播, 所有操作均切實按原衛(wèi)生部(現(xiàn)衛(wèi)計委)《醫(y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執(zhí)行。每周對激光治療儀進行護理清潔, 保證其使用效率。

2 結果

本科室3年對激光治療29例乙型肝炎的牙周病患者電話回訪, 均表示手術創(chuàng)傷小, 無明顯術后出血及感染。科室醫(yī)護人員定期體檢也均未發(fā)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前來科室就診患者均未報告發(fā)生院內(nèi)感染。

第12篇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一種骨髓細胞功能低下,特別是造血于細胞不足導致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三大系列血細胞缺乏,即全血細胞減少的血液病。再障在我國并不少見,其病因可能與臨床某些藥物的應用、苯和殺蟲劑的環(huán)境暴露、肝炎病毒等感染有關。另有約50%的病例因始終無法找到病因而稱為原發(fā)性再障。再障的初起癥狀為疲乏、皮膚瘀點、鼻衄和牙齦滲血等。由于長期的中性粒細胞減少,有些護理不當?shù)幕颊邥l(fā)生嚴重的細菌和霉菌感染,而這也是再障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再障患者可有一系列的口腔表現(xiàn),有不少患者是首先就診于口腔科而發(fā)現(xiàn)此病的。因此充分了解再障的口腔表現(xiàn)對于早期診斷是至關重要的。再障的口腔表現(xiàn)主要有口腔黏膜下出血、牙齦腫脹、口腔皰疹、自發(fā)性牙齦出血、牙齦蒼白和牙周病等。除牙周病外,其余均是再障所特有的癥狀。國外對10名患者進行了平均12周的治療后,其中4例發(fā)生了牙齦增生,口腔黏膜下出血2例,口腔皰疹、自發(fā)性牙齦出血各1例,而且所有這些癥狀都與再障病情呈正相關。

口腔瘀點出血是再障最常見的口內(nèi)表現(xiàn),毫無疑問這與血小板計數(shù)低下相關,而日常的吞咽和咀嚼引起的口內(nèi)微小創(chuàng)傷對此可起到促發(fā)作用。

牙齦出血是另一個血小板減少的常見表現(xiàn),嚴重的牙菌斑、牙結石繼發(fā)的局部炎癥都對它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牙齦增生是近期發(fā)現(xiàn)的再障患者的一大特征。美國研究人員布倫南博士的研究報告顯示,在79名有口腔并發(fā)癥的再障患者中,有13例(16%)并發(fā)了牙齦增生,目前認為這可能與部分患者的異常免疫機能亢進有關,還有部分患者在應用了環(huán)孢素(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后,也會伴發(fā)牙齦增生,其原因尚不清楚。

再障患者的口腔皰疹主要是一種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其發(fā)病率為28%,若有條件可在早期作HSV(單純皰疹病毒)培養(yǎng)以明確診斷。

再障患者迅速進展的嚴重牙周炎,提示患者中性粒細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均已存在嚴重缺陷,這將使患者難以抵御各種細菌和病毒的侵襲。有報告提示,某些最終發(fā)生了嚴重的全身性感染的再障患者,最初的感染源就是口腔中的局部感染。

齒槽骨缺失在再障患者中的平均發(fā)病率為10%,多為晚期再障患者牙周病迅速進展所致。

可見,口腔雖然只是一個局部,但這里發(fā)生的細微變化卻可向我們提出警告,所以當出現(xiàn)了這些口腔癥狀時,切不可掉以輕心。凡再障患者均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有局部感染和1)2_k所述癥狀,就要及時、認真地進行治療。而且,再障患者在接受拔牙等有創(chuàng)傷性的口腔治療時,應先向自己的主治醫(yī)師和口腔醫(yī)師說明情況,以免發(fā)生不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新竹县| 普格县| 大兴区| 格尔木市| 郯城县| 筠连县| 宜兰市| 赞皇县| 徐州市| 文成县| 岳阳县| 沾化县| 夏津县| 区。| 三台县| 泸水县| 武鸣县| 阆中市| 武穴市| 茌平县| 阳曲县| 东乡| 沙湾县| 巴中市| 肥城市| 桐乡市| 西充县| 全椒县| 芮城县| 江达县| 札达县| 桃源县| 门源| 嘉禾县| 阜南县| 寻甸| 青神县| 四平市| 巴青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