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1:34: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巨人的花園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場所主要是課堂。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從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入手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發揮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考慮教材中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同時要考慮小學生的興趣,用有趣的教學環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使他們高效地掌握知識,讓新課改下的語文創新教學取得實效。
一、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語文學習中,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充分的想象,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創設情境,融入課文中進行體會和感悟,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同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從新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拓展思維面,讓他們在想象過程中深入思考,發現新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想象過程中,學生能入情入境地感受課文的內容和情感,獲得新的理解和看法,在激發思維活躍性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丑小鴨》時,教師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之后,對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之后的故事進行想象。在自由的想象中,學生激活了思維,他們創造性地對課文進行了續編。在自由、活躍的課堂學習中,通過展開想象,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了興趣,語文思維也獲得了發展。
二、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
多媒體教學是創新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小學生直觀思維的方式,能讓他們在眼、耳、腦的合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擺脫形式主義對學生的影響,讓學生在活S的氛圍中進行探究和積極思考,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并進行配樂朗讀,一邊朗讀,一邊用多媒體展示優美的圖片。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體會,他們仿佛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來到了美麗的榕樹旁,看到了真實的畫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有選擇地運用多媒體,使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實現趣味性的教學。
三、開展小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開展小組合作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優差結合的方式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中優秀的學生帶動中等生和差等生積極學習和探究,幫助他們不斷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在合作學習中,課堂教學活動把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形式變為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教學形式。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提出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能把自主探索理解的看法和見解說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通過交流,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欣賞,能實現知識的互補,增強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教師提出合作學習的任務:討論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志向?文中的哪個詞最能體現?這個詞在文中出現幾次?在討論中,小組成員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并針對不同意見進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有效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務,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都獲得了發展。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高效進行。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在問題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在問題的指導下逐步深入,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發展。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能力較差,在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時,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導致注意力分散,不能有效進行學習。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同時也能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明確的方向。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會把問題作為一項挑戰,有利于激發思維積極性。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的探究欲望,是判斷問題情境創設好壞的重要因素。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巧妙設計問題,使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投入積極的思考中。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教師可以用語言向學生描繪巨人花園中的景色,并提出問題:你們想去巨人的花園中玩嗎?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創設教學環節時,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的興趣為教學切入點,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發揮主動性,發展創新思維,讓課堂教學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高效進行。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徐家鎮中心小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176-02
新課程改革召喚“合作學習”。它不僅僅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合作小組的環境里學會與他人互相交流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有效措施,也是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表達、傾聽和說服他人,從根本上改善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這一課題的提出,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一、具體研究方法及具體做法
1.研究的方法。
調查分析法:通過調查教師備課、參與集體備課、推門聽課、參與公開教學活動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當前小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好的做法及存在的問題,為本課題實施提供依據。
公開演示討論法:通過集體備課、開設公開課、主持教學講座等交流的平臺推介自己的教學環節設計理念,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問題的討論,贏得他們的參與、支持,并聽取合理化建議。
行動研究法: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和創新,總結經驗,在反思中提高。
經驗總結法:通過設計每一次課堂教學,并對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進行研究和總結,從實踐中歸納和提升小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2.具體做法。
(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氛圍。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注重利用綜合訓練,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字典、詞典,訓練查字典、詞典時迅速,準確。教會學生抓住預習、上課、練習、復習和總結這五個學習環節,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拓寬學生視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給學生足夠的合作學習時間。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勵制度。
(4)科學分組。在試驗中,我根據學生成績、特長、性別、愛好等各方面的不相同,將學生分為幾組。在課堂教學中,以前后排合作四人為小組效果最佳。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將兩個四人小組進行合并八人小組合作最佳。
(5)合理分工:小組長主要針對合作小組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課外進行管理;記錄員是對合作小組各成員的討論結果或實踐過程進行記錄;檢查員是檢查合作小組各成員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各盡其責;報告員是在反饋或交流時,對本合作小組的討論結果或活動結果等進行匯報。
(6)培養合作意識。在學習生字、閱讀、古詩、分角色朗讀、口語交際等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使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務――老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反饋交流;老師小結。經過課內外的合作,校內外的合作,學生有了合作意識,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有效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7)雙向、多元評價。在試驗期間,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對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評價,要從課內外的有效合作、組員成績之和、組間互評、小組自評等方面去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對每個組員的評價,要從成績、特長、綜合能力、品質、與他人的合作、組長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方面去綜合評價。
二、研究的成果
通過一年多的實驗、研究、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生的合作技能初步養成:
1.合作中,學生已學會了根據教師及同學提出的問題,合理收集問題解決所需的各種數據,具備了運用這些數據,分析、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數據的收集中有了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
2.學生能夠用富有邏輯性、條理性的語言來闡述小組的基本觀點,描述小組開展的相關活動,敘述小組討論的結論。語言通俗、易懂,說理有層次。
3.在交流中,學生會主動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觀點,能結合同伴的觀點,調整自己的思路,產生更為新穎的想法,合作的意識初步的養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在合作中,學生能認真記住老師提出的操作要點、合作的要求;能認真按照小組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務;思考老師的提問、傾聽同學間的發言,合作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5.學生能客觀地從多方面評價自己和他人在合作學習中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效率等。
通過合作學習的研究,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好局面,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切實提高了。在課題研究期間,我本人重在體現合作學習的論文獲省第七屆藍天杯論文大賽三等獎,示范課《地震中的父與子》、《巨人的花園》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受到好評。靳曉寧多次代表“茉莉花開”工作室成員在全區上好“閱讀教學”示范課,得到一致好評。我、靳曉寧、胡春玉、徐培華、冒偉五人分別獲宿遷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宿遷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和宿城區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稱號。所以,合作學習的運用使教師實現了有效教學,更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成長與歷練。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