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20: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含雨的成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和顏悅色、吆五喝六、改朝換代
旁敲側擊、狂風暴雨、左顧右盼
察言觀色、七拼八湊、見多識廣
驚天動地、調兵遣將、粉身碎骨
道聽途說、千辛萬苦、生龍活虎
左鄰右舍、眼疾手快、高瞻遠矚
良師益友、三年五載、歡天喜地
半斤八兩、高談闊論、金枝玉葉
聚精會神、搖頭擺尾、千變萬化
撕心裂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火樹銀花、背井離鄉、虎背熊腰
另起爐灶、南征北戰、兼收并蓄
經天緯地、將信將疑、李代桃僵
年輕力壯、兩小無猜、姹紫嫣紅
萬紫千紅、花紅柳綠、閉月羞花
鳥盡弓藏、攜云握雨、輕描淡寫
銅墻鐵壁、不偏不倚、山珍海味
千頭萬緒、人壽年豐、鳥語花香
招降納叛、茹毛飲血、千絲萬縷
珠光寶氣、賊眉鼠眼、刀光劍影
殺雞儆猴、打情罵俏、鶯歌燕舞
登堂入室、臥薪嘗膽、天翻地覆
披頭散發、裝神弄鬼、國泰民安
成群結隊、天怒人怨、三宮六院
兵強馬壯、防微杜漸、冰清玉潔
天高云淡、盲人瞎馬、櫛風沐雨
暴風驟雨、巧取豪奪、摩肩接踵
強詞奪理、心寬體胖、殘花敗柳
最后一個字是筍的四字成語僅有雨后春筍:
1、釋義:春雨之后的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2、用法:作定語、賓語,含褒義,指新生事物;
3、出處:宋·張耒《食筍》,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
4、近義詞: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5、反義詞:鳳毛麟角,意為鳳凰的羽毛麒麟之角,借以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物,亦指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人的華美風度和杰出才華、衣服邊緣的裝飾性毛邊。
(來源:文章屋網 )
花朵是紛繁的。春雨把它澆灌,春風催它綻開。靠著綠葉創造的“財富”,它競相斗艷,這兒一朵,那兒一束。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描寫花草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花草的成語1枝繁葉茂 花紅柳綠 根深葉茂 百花齊放 百花爭艷
鳥語花香 花團錦簇 綠草如茵 青翠欲滴 翠流
奇花異草 繁花似錦 長林豐草 萬紫千紅 草長鶯飛
百花齊放 綠樹成蔭 綠草如茵 郁郁蔥蔥 古樹參天
萬木爭榮 百花齊放 花團錦簇 拈花惹草 奇花異草
桃紅柳綠 月夕花朝 草創未就 寸草銜結 草腹菜腸
草間求活 草菅人命 草芥人命 長林豐草 草率將事
描寫花草的成語2草廬三顧 草靡風行 草木皆兵 草木俱朽 草滿囹圄
草木蕭疏 草木愚夫 草莽英雄 草木知威 草率從事
草蛇灰線 草率收兵 草剃禽狝 草頭天子 承星履草
草行露宿 草偃風從 草偃風行 草衣木食 草長鶯飛
打草驚蛇 打草蛇驚 風兵草甲 風吹草動 豐草長林
風馳草靡 膚皮潦草 浮皮潦草 飯糗茹草 風聲鶴唳
風行草從 風行草靡 風行草偃 風燭草露 草木皆兵
描寫花草的成語3遍地皆春 遍地開花 冰心玉骨 撥草尋蛇 波羅奢花 不棄草昧 步步蓮花 餐風宿草 殘花敗柳
燦爛瑰麗 粲花之論 蒼翠繁茂 蒼翠挺拔 蒼翠欲滴 草長鶯飛 草肥羊壯 草腹菜腸 草間求活
草枯葉黃 草滿囹圄 草莽英雄 草靡風行 草木蔥蘢 草木皆兵 草木俱朽 草木榮枯 草木蕭疏
草木欣榮 草木新綠 草木愚夫 草木知春 草木知威 草剃禽狝 草頭天子 草行露宿 草衣木食
描寫花草的成語4暗香浮動 暗香疏影 黯然失色 傲然怒放 傲霜怒放 白里透粉 百草豐茂 百芳競艷 百花叢生
百花凋零 百花凋謝 百花斗妍 百花紛謝 百花含苞 百花競放 百花競艷 百花開放 百花滿園
百花鬧春 百花怒放 百花飄香 百花齊放 百花生日 百花盛開 百花吐蕊 百花吐艷 百花絢麗
百花爭春 百花爭妍 百花爭艷 百卉含英 百年樹人 敗柳殘花 傍花隨柳 蓓蕾初綻 閉月羞花
描寫花草的成語5百花爭艷 百花凋謝 繁花滿樹鮮花開放花朵嬌媚
花潔如玉 花團錦簇 花色艷麗 花滿柔枝 花紅柳綠
花兒開放 花枝招展 花紅草綠 花兒朵朵 花朵盛開
綻苞怒放 翠葉艷花 綠葉疊翠 千枝百朵 迎春怒放
紛紛飄落 千枝吐蕊 瓊花玉葉 碧葉亭亭 萬枝干朵
盛開怒放 落英繽紛 花繁蕾密 花繁葉茂 綠葉撐傘
閱讀是汲取知識文化最直接的手段,而深閱讀則是對知識文化的融會貫通。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三年級語文的知識總結1一、易讀錯的字
早晨(chén)絨(róng)球花
粗(cū)壯 荒(huāng)野
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雙臂(bì)
背誦(sòng) 挨(ái)打
二、易寫錯的字
晨:上邊是扁“日”,下邊不要少寫一橫。
裝:上半部分右邊是“士”,不是“土”。
荒:中間部分是“亡”,不要多寫一點。
舞:共有十四畫,第十三筆是豎折。
揚:右面的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要寫得左窄右寬。
三、會寫詞語
早晨 漢族 鮮艷 絨球花
服裝 打扮 朗讀 安靜
停在 粗壯 穿戴 校園
敬愛 國旗 敬禮 銅鐘
教室 樹枝 這些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處罰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夠 猜想 揚起
雙臂
四、多音字
教(jiào)教室( jiāo)教書
好(hǎo)好聽( hào)好奇
覺(jué)覺得( jiào)睡覺
假(jiǎ)假話( jià)放假
背( bèi)背誦( bēi)背負
圈( quān)圓圈( juàn)羊圈
五、形近字
漢(漢字)嘆(嘆氣)
服(服裝)朋(朋友)
靜(安靜)凈(干凈)
粗(粗心)姐(姐姐)
落(落下)洛(洛陽)
狂(狂歡)犯(犯人)
猜(猜出)清(清水)
揚(表揚)楊(楊樹)
避(避開)臂(雙臂)
六、近義詞
鮮艷—艷麗 好奇—新奇
打扮—裝扮 潔白—雪白
安靜—寧靜 轟響—轟鳴
狂歡—狂喜 突然—忽然
覺得—感覺 流利—流暢
詳細—詳盡 認真—仔細
清楚—明白 鴉雀無聲—悄然無聲
七、反義詞
安靜—熱鬧 招引—驅趕
潔白—烏黑 濕潤—干燥
出來—進去 揚起—放下
主動—被動 認真—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鴉雀無聲—人聲鼎沸
八、詞語搭配
【動詞搭配】
(打)招呼 (朗讀)課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戲
(看)熱鬧 (走過)荒野
(吹著)口笛 (站)墻角
(收起)戒尺
【形容詞搭配】
(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小學
(古老)的銅鐘 (粗壯)的枝干
(潔白)的粉墻
【數量詞搭配】
一(條)小路 一(間)教室
一(所)小學 兩(只)猴子
九、詞語歸類
【ABB 式詞語】一條條 一個個
【 AABB 式詞語】急急忙忙 高高興興
【“ 一× 一×”式詞語】一字不漏 一聲不響
十、句子積累
1.擬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
2.反問句: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點提示
1.背誦:“日積月累”里的古詩《所見》。
2.說說大青樹下的小學特別的地方:
學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學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一起做游戲,非常快樂。
3.仿寫句子: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清風一吹,他們便跳起歡快的舞蹈;蝴蝶一來,他們便爭先恐后地打招呼。
4.識記含有身體器官名稱的成語: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5.寫寫自己的同學,把其長相、性格特征和經常做的事情等寫下來,讓別人猜猜他是誰。
三年級語文的知識總結2一、易讀錯的字
石徑(jìng) 贈(zèng)送
君(jūn)子 橙(chéng)色
印(yìn) 著 凌(líng)亂
增(zēng)添 棕(zōng)色
鑰匙(shi) 繽(bīn)紛
喇叭(bā) 豐(fēng)
二、易寫錯的字
徑:右邊的部分第二筆是點。
霜:上面的“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
挑:第七筆是豎彎鉤,不是斜鉤。
緊:下面的部分要寫得緊湊。
規:左邊的第四筆是點。
遲:上邊的“尺”最后一筆是點 。
三、重點詞語
寒冷 石徑 斜著 霜葉
贈與 姓劉 蓋住
殘冬 君子 橙黃橘綠 送客
鋪滿 水泥 緊緊
院子 印著 排列 亮晶晶
規則 凌亂 棕紅 遲到
金色 放晴 明朗 金黃
雨珠 落葉 閃閃發光 盡頭
平展 葉叢 歌唱 一盒
顏料 郵票 飄揚 爭著
仙子 淡黃 好聞 梨花
勾住 一曲 豐收 清涼
留意 楓葉 果樹
氣味 香甜 香味 過冬
四、多音字
挑(tiāo)挑水(tiǎo)挑戰
行(xíng)步行(háng) 行列
空(kōng) 天空(kòng)空地
扇(shàn)扇子(shān)扇動
好(hǎo)好像(hào)好奇
樂(yuè)音樂( lè)快樂
五、形近字
寒(寒冷)賽(比賽)徑(小徑)經(經過)
霜(霜葉)雪(雪花)殘(殘花)線(白線)
挑(挑明)跳(跳動)遲(遲到)送(送人)
泥(水泥)呢(人呢) 列(列車)劉(劉海)
盒(盒子)蓋(蓋子) 梨(梨樹)利(利用)
曲(一曲)由(由于) 豐(豐收)手(手指)
六、近義詞
明朗——晴朗 凌亂——雜亂
增添——增加 仔細——認真
愉快——愉悅 清涼——涼快
美麗——漂亮 香甜——甜美
歡樂——快樂
七、反義詞
凌亂——整齊 增添——減少
仔細——馬虎 清涼——炎熱
美麗——丑陋 雪白——烏黑
八、詞語搭配
【動詞搭配】
(加緊)挖洞 (睡)大覺
【形容詞搭配】
(明朗)的天空 (彩色)的地毯
(棕紅色)的小鳥 (金色)的海洋
(美麗)的 (好聞)的氣味
(金色)的小喇叭 (豐收)的歌
【數量詞搭配】
一(雙)小雨靴 一(個)小巴掌
一(把)鑰匙 一(盒)顏料
一(把)扇子一(枚)郵票
一(首)歌子
九、詞語歸類
【ABB 式詞語】
亮晶晶 濕漉漉
【ABAB 式詞語】
金黃金黃 瓦藍瓦藍
【描寫顏色的成語】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描寫秋天的四字詞語】
秋高氣爽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 層林盡染 天高云淡
十、考點提示
1.背誦:《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和《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
2.會用自己的話說說《山行》《贈劉景文》和《夜書所見》詩句的意思。
3.《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6、7
自然段常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
4.《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常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
5.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6.學會用正確的格式寫日記。
三年級語文的知識總結3一、易讀錯的字
融(ròng)化 剩(shèng)下
睜(zhēng)大 搖晃(huàng)
縮(suō)小 根莖(jīng)
拆(chāi)開 咱(zán)們
嚼(jiáo)著 稍(shào)息
幾(jī)乎 答(dā)應
拼(pīn)命 嘀(dí)咕
禁(jìn)令 蹭(cèng)來蹭去
二、易寫錯的字
剩:第十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睜:右邊的“爭”第四筆橫要寫得長一些。
訴:右邊的部分有“丶”,不要丟掉。
旅:右下角是“ ”,不要寫錯。
憐:右邊是“令”,不是“今”。
算:部首是“?”,中間是“目”。
三、重點詞語
寒冷 離開 等待 剩下
斧子 砍倒 山谷 火柴
原野 告訴 睜眼 接著
一定 煤油燈 發生 樹根
村子 燈火 旅行 咱們
可憐 剛才 救命 拼命
掃地 管理 胃口 來得及
流淚 打算 要好 草堆
作聲 答應 做夢 馬上
當然 消化 知覺 光亮
眼淚 大吃一驚
四、多音字
切(qiē)(切開)(qiè)(一切)
倒(dǎo)(倒下)( dào)(倒立)
難(nán)(為難)( nàn)(苦難)
調(diào)(調動)( tiáo)(調劑)
答(dá)(回答)( dā)(答應)
應(yìng)(答應)( yīng)(應該)
卷(juǎn)(卷起)( juàn)(試卷)
幾(jǐ)(幾個)( jī)(幾乎)
稍(shāo)(稍微)( shào)(稍息)
處(chǔ)(處罰)( chù)(到處)
五、形近字
等(等著)寺(古寺)
剩(剩下)乘(乘車)
砍(砍樹)吹(吹風)
由(由于)油(石油)
睜(睜眼)爭(爭氣)
并(并且)拼(拼命)
淚(淚水)汨(汨羅江)
喊(叫喊)減(減法)
剛(剛才)鋼(鋼鐵)
六、近義詞
美麗—漂亮 滿意—滿足 舒展—伸展
周圍—四周 悲哀—悲傷 分散—分開
七、反義詞
寒冷—溫暖 難受—舒服 高大—矮小
舒展—收縮 悲哀—歡樂 分散—集中
八、詞語搭配
【形容詞搭配】
(很遠很遠)的地方
(寒冷)的冬天
(細細)的根
(高大)的樹
(開心)的樣子
(小小)的陽臺
(年輕)的農夫
(美麗)的木地板
(要好)的朋友
(勇敢)的蟋蟀
【量詞搭配】
一(盞)煤油燈 一(個)農夫
一(輛)手推車 一(棵)樹
一(頭)大黃牛 一(次)旅行
一(只)小螞蟻 一(塊)大奶酪
【動詞搭配】
(睜大)眼睛 (鉆出)地面
(執行)命令 (搬進)洞里
九、詞語歸類
【ABB 式詞語】暖洋洋 笑瞇瞇
【“越A 越B”式詞語】越走越快 越看越像
【含反義詞的成語】爭先恐后 七上八下
【含數字的成語】四面八方 三言兩語
十、句子積累
擬人句: 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十一、考點提示
1.背誦: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的內容。
2.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
3.學會用所給詞語編一個童話故事。
三年級語文的知識總結4一、易讀錯的字
大洞(dóng) 準(zhǔn)備
孵(fū)蛋 撞(zhuàng)到
蘿卜(bo) 晾(liàng)尿布
干嗎(má) 來訪(fǎng)
壓(yà)根 模(mò)仿
發瘋(fēng ) 差(chà)不多
百發百中(zhóng)
二、易寫錯的字
準:左邊是“兩點水”,右邊是“隹”,不要少寫一橫。
暴:第十五筆是點,不是捺。
曬:右邊第五筆是豎彎。
三、會寫詞語
變成 門板 破洞 準備
墻壁 暴風雨 很餓 撞到
吃飽 根本 安心 主人
母雞 注意 蜘蛛 漂亮
因此 曬太陽
四、多音字
嗎(má)(干嗎)( ma)(好嗎)
擔(dān)(擔心)( dàn)(重擔)
覺(jiào)(睡覺)( jué)(感覺)
長(cháng)(變長)( zhǎng)(長大)
壓(yà)(壓根兒)( yā)(壓力)
盡(jìn)(盡力)( jǐn)(盡快)
中(zhōng)(中心)( zhòng)(中彈)
彈(dàn)(子彈)( tán)(彈力)
五、形近字
準(準備)堆(土堆)備(備好)奮(興奮)
壁(墻壁)臂(手臂)餓(饑餓)鵝(天鵝)
飽(吃飽)跑(跑步)曬(曬著)灑(灑水)
六、近義詞
使勁—用勁 安心—放心
漂亮—好看 濃密—稠密
飄動—飄蕩 牢固—堅固
明白—明了 高興—快樂
特別—特殊 好聽—動聽
洪亮—響亮 感謝—感激
憐憫—憐惜 詫異—驚詫
七、反義詞
安心—擔心 漂亮—丑陋
偶爾—經常 濃密—稀疏
牢固—松散 明白—糊涂
陌生—熟悉 討厭—喜歡
高興—悲傷 白天—晚上
特別—一般 批評—表揚
容易—困難 成功—失敗
失望—希望
八、詞語搭配
【動詞搭配】
(跳)出來 (講)故事 (曬)太陽
(放)風箏 (飛過)屋頂
【形容詞搭配】
(小小)的聲音 (濃密)的胡子
(甜甜)的果醬 (百發百中)的獵人
【量詞搭配】
一(條)縫 一(張)網
一(根)胡子 一(條)狗
一(個)圈套 一(只)公雞
一(個)男孩
九、詞語歸類
【含“笑”字的成語】捧腹大笑 眉開眼笑
【 AABB 式詞語】破破爛爛 匆匆忙忙
十、句子積累
1.感嘆句:
對一根胡子來說,果醬是多么好的營養品啊!
2.排比句:
(1)它不會像狗一樣叫,不會像貓一樣叫,也不會像牛那樣哞哞叫,更不會像馬那樣嘶鳴。
(2)一天早晨,它在樹林里練習,發出的喔喔喔的叫聲是那么逼真,那么好聽,那么洪亮。
十一、考點提示
1.背誦:“日積月累”中表示團結起來力量大的俗語。
2.識記有關“笑”的成語:捧腹大笑
開懷大笑 哈哈大笑 哄堂大笑
眉開眼笑 喜笑顏開 相視而笑 啞然失笑
3.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嘗試續寫故事。
三年級語文的知識總結5一、易讀錯的字
母親(qīn) 鸚(yīng)鵡
翠(cuì)鳥 吞(tūn)下
捕(bǔ)魚 蒲 (pú)公英
合攏(lǒng) 盛(shèng)開
觀察(chá)
二、易寫錯的字
搭:右上邊是“艸”,不是“?”。
翠:羽字頭不帶鉤。
耍:上面是個“而”字,第二筆是撇。
釣:右邊的“勺”,第三筆是點。
趣: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喜:注意上邊是“士”,不是“土”。
睡:右邊第四筆橫最長,最后一筆橫最短。
三、重點詞語
搭船 母親 外祖父 沙啦
響亮 羽毛 翠綠 長嘴
靜悄悄 吞下 捕魚 雨點
船夫 用力 船頭 翠鳥
蒲公英 盛開 玩耍 呼喊
哈欠 釣魚 而是 觀察
合攏 有趣 喜愛 睡覺
鄉下 窗前 常常 絨毛
假裝 起床 一本正經
四、多音字
啦(lā)(沙啦)( la)(來啦)
假(jiǎ)(真假)( jià)(放假)
樂(lè) (快樂)( yuè)(音樂)
覺(jué)(自覺)( jiào)(睡覺)
盛(shèng)(盛開)( chéng)(盛滿)
悄(qiāo)(靜悄悄)( qiǎo)(悄然)
五、形近字
沙(沙發)吵(吵鬧)搭(搭船)答(回答)
悄(悄悄)消(消失)啦(沙啦)拉(拉手)
吞(吞下)蠶(養蠶)盛(盛開)盆(盆子)
欠(哈欠)吹(吹風) 耍(玩耍)要(重要)
釣(釣魚)鉤(鉤子)
六、近義詞
用力—使勁 美麗—漂亮
玩耍—嬉戲 喜愛—喜歡
快樂—歡樂 盛開—開放
仔細—認真 合攏—收攏
張開—展開 一本正經—不茍言笑
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七、反義詞
漂亮一丑陋 快樂—悲傷
合攏—張開 引人注目—默默無聞
喜愛—討厭 仔細—馬虎
吞—吐 有趣—枯燥
靜悄悄—鬧哄哄
八、詞語搭配
【形容詞搭配】
(彩色)的小鳥 (翠綠)的羽毛
(紅色)的長嘴 (金色)的草地
(綠色)的草地 (可愛)的草地
(一本正經)的樣子 (有趣)的蒲公英
【量詞搭配】
一(條)小魚 一(只)翠鳥
一(張)長嘴 一(種)花
一(片)草地
九、詞語歸類
【ABB 式詞語】靜悄悄 傻乎乎 懶洋洋 毛茸茸 臟兮兮 慢吞吞 喜洋洋
【擬聲詞】沙啦 呼嚕 嘎吱 喀嚓 轟隆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一本正經 大驚失色
從容不迫 心平氣和 沒精打采
十、句子積累
1.比喻句: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2.感嘆句: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十一、考點提示
1.《搭船的鳥》第2-4
自然段常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
2.《金色的草地》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常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
關鍵詞:成語 文化 教材 課外 情境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7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品,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外表凝練,內涵豐富。對小學生來說,學習成語有助于激發他們對中華語言的熱愛,提升他們作文寫作的功底與語文素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了成語教學,然而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怎樣指導他們積累成語呢?我根據年級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資源,課內外結合,積累與運用并重,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教材為平臺,引導學生積累
(一)聯系課文學習成語
我以課例中的成語作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認識成語,初步感知成語的意思,在所創設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學會聯想,意會成語所表達的意境,使學生接受并喜歡成語。如《北京》課文中的“各種各樣的車輛在橋上橋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對于其中“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理解,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由于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帶有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因此要有具體而形象的刺激物作為學生理解成語意思的“中介”。于是,我讓學生觀察插圖――立交橋上有許多車子,來的來,去的去,一輛接著一輛像條長龍,一直向前開。接著,再讓學生一起跟著教師做手勢,模仿車子在立交橋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然后,我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入預設的情境中:看看圖上的車子一輛接著一輛,一直往前趕,就像大自然中的(河流)一樣,不停向前流,“川流不息”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把車流和河流二者的共同點聯系起來,讓學生有了直觀的比較和聯想,便能進一步感悟“川流不息”所表達的意境了。最后,我又把這個成語放到生活場景中去,讓學生在上學或放學途中感受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與人流,引導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積累成語。
(二)借助生字補充成語
給生字找成語朋友,讓學生在擴詞中積累成語。擴詞是低年級小朋友語言積累過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擴詞的過程中,常以一個生字為基點,可帶出幾個學生易讀、易懂、常見、實用的成語。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拼音識字”第一課后,我便在課上讓學生用學過的生字“一、二、三……十”進行擴詞,并說說帶有這些數字的成語,讓學生開“成語火車”: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無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通過這樣的教學,當學期結尾時,學生無形中就積累了許多與生字有關的成語,這其實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淺近常用的成語,學生愛聽、愛讀,無需教師過多解釋、說明,學生也能耳熟能詳。有些成語學生現在還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這些成語便會在不經意間“其義自見”,久而久之,就達到了“厚積薄發”的境界。
(三)通過分類充實成語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配合新課程標準也十分注重語言積累,如語文園地辟有“日積月累”欄目,四冊教材的“日積月累”中增添了能突顯中華文化的成語韻語、古詩詞等內容,把很多意思相近(相關)或結構相似的成語放在了一起,讓學生讀讀背背。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三冊的課文和課后也有很多成語,包括與春天有關的、與秋天有關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等,它們大多淺顯易懂,學生非常喜歡。教師可就地取材,指導學生加以類別,然后讓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成語的韻律美,通過誦讀悟其大意、悟其意境,再背誦以強化積累。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使學生多積累帶有數字的成語、帶有動植物名字的成語、含有反義詞的成語等。通過對成語的分類積累,學生的成語積累量逐漸增加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語文素養也明顯提升了。
二、以課外拓展為延伸,豐富學生積累
從新課程標準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理解到:課內閱讀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除了要重視課內閱讀之外,還應該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小學生的文化成長。因此,教師要從小學生入學之初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是閱讀成語。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讀物,使學生逐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建立“詞匯摘抄本”,多摘抄優秀讀物中的精美語句(含成語),量變變質變,一學期下來收獲就會多多。
此外,經典誦讀也不失為成語積累的一條捷徑。我每天利用預備鈴響到上課鈴響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背誦《成語速記》《成語童謠》《成語韻文》等經典教材。如《成語韻文》求學篇: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循序漸進;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學而不厭,穩操勝券。通過誦讀經典,學生既傳承了中華經典的精髓,又積累了豐富的成語,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以運用為舞臺,沉淀學生積累
語言學家將只能理解、不能運用的語匯稱為“消極語匯”,將既能理解又能運用的語匯稱為“積極語匯”。要把“消極語匯”轉化為“積極語匯”,就必須加強運用語言的環節。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巧妙運用成語,把積累的成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形成積淀。
(一)創設運用情境
如利用文中豐富多彩的插圖,引導學生看圖中人物的表情說成語:愉快時眉開眼笑,失意時愁眉苦臉;看圖中的天氣現象說成語:下雨前烏云密布,晴天時萬里無云,臺風襲來時風雨交加;看學校場景時,如“下課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走出教室,操場上人山人海;上課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正專心致志地聽教師講課”。如此這般,成語就消化了,真正變成了學生自己的東西。
(二)構筑運用階段
關鍵詞:漢字;錯別字;形近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07-01
在作文批改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會寫出一些錯別字,這既是由于他們字詞積累不足,也是由于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用心。比如有些學生會將“東”和“車”混淆,也有的學生會額外給漢字“加點”、“加橫”,還有的會漏寫一點或者一橫。教學中我們就要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進行科學的引導,以便能夠更好地提升他們的漢字綜合認知能力。
一、從含義入手進行分析
同音字、相似字是學生錯別字的“重災區”。比如“杭州(洲)―亞州(州)”。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有三點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積成的水中的陸地。在世界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亞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塊陸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無三點的“州”只能表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比如廣州市,杭州市,鄭州市等等。
另外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不少學生會漏寫或者多寫一筆,我們要善于根據字詞的含義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如“米酒(有學生會寫成灑)”。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酉”上的一橫表示酒壇蓋子,里面一橫則表示壇中有“酒”,酒壇沒有空。而“灑出去”水的容器是空的,所以里面沒有一橫。
另外我們也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行為動作來引導學生進行字詞的分析辨別。比如“急躁(有學生會寫成燥)”。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心里著急或心情煩悶時,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與“足”有關。“燥”表示太陽曬過或火烤過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另外我們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含義聯想,加強學生對于字詞的認識。比如“虐”字上面是虎字頭(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時自然是向著虎牙方向往外撲,而不會自己抓自己(彐),自己傷害自己。虐待表示對待別人就像老虎一樣兇狠。所以,“彐”的方向應向外,而且中間一橫要出頭。
二、從相近字入手進行分析
在小學時期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加上漢字的象形文字造字方式,形近字較多,不少學生在認字的時候往往會認錯。比如“敲鼓”二字,“敲”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其中“卜”就像一端開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開杈的小木棍輕輕擊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支)起來,敲起來的聲音就洪亮悠遠。
又比如“通宵(霄)二字,通宵指整個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與屋子(宀)有關。而云霄與云氣、氣象有關,所以有雨字頭(雨)。
又比如“衷(哀)心”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衷心”指發自內心,不是指“口”頭說說而已。而內心包在衣服(衣)的中間,所以,衣字框里用“中”字而不用“口”字。
三、從聲旁入手進行分析
形聲是漢字的重要特點,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聲旁引導學生進行拼音知識的學習,進行漢字文化的學習。比如“含琴―零嶺”這四字中“今”和“令”偏旁的區別。“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 所以用作聲旁的自然也應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嶺(lǐng)”是后鼻音韻母,其聲旁自然也應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西南方言區的低年級教師在教學“今(jīn)”與“令”(lìng)這兩個生字時,一定要有超前性預測,準確把后鼻音韻母和前鼻音韻母區分出來,普通話要標準。可以這樣識記: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點(、);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點(、)。如果“今”“令”兩字初學時前后鼻音念不準,多一點少一點不理解,就會為以后的正字正音帶來被動和麻煩。
又比如“凍”、“揀”二字的右邊相似,不少學生會寫錯。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凍”(dòng)字是形聲字,左形右聲,應該用“東”(dōng)作聲旁最諧調,而不用“揀”字的左邊偏旁。“揀”字的左邊偏旁是繁體字,“、、”等字中“柬”字偏旁的簡化,其代表的韻母是(-ian),與(-ong)無關。
四、從筆順入手進行分析
不少學生在寫字的時候只是“照葫蘆畫瓢”,忽略筆劃順序,既耽誤寫作時間,也影響美觀度,小學時期正處于學生寫作習慣的養成時期,我們要予以重視。比如“象”字:大象是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從嘴中伸出的又長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書寫時應注意:先畫好嘴巴(口),接著才畫長牙(丿)。
又比如“燒”字,不少學生會多寫一點,和“戈”混淆。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山上燒火要安全,火星(、)飛出要滅掉。”然后,教師一路碎步小跑,跑上講臺,把那一點火星(、)擦掉。最后,教師裝作氣喘吁吁地說:“幸虧---把火星---滅了,不然燒起來就麻煩了!”。這樣的形式能夠很好地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兒歌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順序。比如“流” :字的歌訣:三點水(氵),點橫頭(亠)。轉了個彎碰石頭(厶),分成三條小溪流(川)。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寫作順序認知。
關鍵詞: 題元理論 格理論 動詞give
1.引言
英語中含give的雙賓構式(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的典型例句如:(1) The painting gives the wall a new look. 與此構式密切相關的,與其對應的是介賓構式(prepositional object construction),可表達為:(2) The painting gives a new look to the wall.盡管這樣的介賓構式不常見,但從跨語言的角度看,如果某種語言有介賓構式,則未必有雙賓構式;但如果有雙賓構式,則必定有介賓構式(劉丹青,2001;Harley 1995),所以(2)的例句不存在任何錯誤[1]。對題元理論格理論及NP移位的介紹早已引起國內外的關注,如溫賓利的《當代句法學導論》[2],吳剛的《生成語法研究》[3],維多利亞?費羅姆金,羅伯特?羅德曼的《語言導論》,以及Andrew Radford的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等,盡管眾學者對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由于各自論述的重點不盡相同,因此對動詞give的句法行為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的探討顯得更重要。
本文在介紹題元理論及格理論的基礎上,用NP移位(NP Movement)的理論分析 (1)的句法行為,指出含give的句式中各名詞短語的題元角色的分派及格的授予情況,認識到含動詞give的句式的特殊性,使句中的各個成分更加明確,旨在拋磚引玉,希望這一課題的研究更加深化,同時對普遍語法理論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2.“give”句式中的各主目語充當的題元角色
正如例句所顯示的那樣,give作為一個三位謂詞(three-place prediate), 要求出現三個主目,即句中必須有三個主目語,而各主目語充當何種題元角色是我們要進行分析的焦點。
分析一個簡單的例句:(3)John gives Mary a book.顯而易見,John是施事(Agent),Mary是受益者(Beneficiary),a book是受事(patient)。
首先分析句中的主語,一般認為在雙賓結構中,句子的主語應該是有意志的施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但在實際中我們遇到過像這樣的例句(Goldberg 1995):
(4)The medicine gives him relief.
(5)The rain brought us some time.
(4)、(5)中的主語論元都是無意志的,但這里可以用隱喻來闡釋(4)、(5)的意義,正如徐暢賢提到的:這些均為特殊規約系統隱喻(因果事件為遷移)的隱喻。這種隱喻涉及將引發一實體的效應解讀為這種當作賓語的效應轉移到那個實體上。(4)、(5)中的謂語暗含因果關系,它們的基本意x都涉及從施事向接受者的轉移。(4)、(5)都暗示了主語論元因受某種影響接受第二賓語論元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講,作為主語論元的施事,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是無意志的,因此(1)中the painting的題元角色是施事。
其次分析the wall在句中充當的題元角色。Quirk指出,在雙及物構塊中第一個賓語的指稱對象必須是有意志的生命體,即“人”。 但同樣,由于因果事件為遷移的隱喻的作用,第一個賓語非生命體可以被解讀為受益者,被賦予生命。因此,在Goldberg看來,以下句子也是成立的:
(6)The music lent the party a festive air.
(7)The new dress give him much confidence.
此時再重新分析(1),the wall作為主目語在句中充當受益者的角色,毫無疑問,a new look充當受事角色,因此原假設成立。
最后有必要進行總結,在(1)中,the painting, the wall及a new look的題元角色分別是施事、受益者和受事。
3.含“give”的雙賓結構在格理論下的分析
具有格是一個名詞性成分進入句法表層的一個首要條件之一。正如(1)中,我們得知the painting是由屈折詞授予主格,a new look是由主動詞give授予賓格,至于the wall, 是由介詞to(也稱輕動詞)授予the wall賓格,to 和give合并,繼而發生移位,出現了(1)的表達形式,即我們熟悉的Larson提出的著名的“VP-殼分析”(詳見《當代句法學導論》P341),我們也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成句法的詞匯化(lexicalization)。以下是在溫賓利的《當代句法學導論》及楊成虎的教導下對這兩種結構關系的分析:在(8a)中,V3提升至V2位置,形成介賓結構。(8b)為雙賓構式,它是由(8a)轉換而來的,其過程是:被動化吸收掉間接格(取掉介詞to),我們稱為“to和give合并”;把直接賓語嫁接到V’上,再把間接賓語提升到直接賓語原來的位置(有的版本也將此稱為“與格移位”:dative shift);最后把動詞從V3提升到V2形成雙賓構式。也就是說,雙賓構式是在介賓構式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樣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說the wall是由介詞to(也稱輕動詞)授予的賓格的原因。
4.NP移位不成立的原因
在此列舉(1)不能變為被動的原因有四:首先,盡管主動句(1)從隱喻的角度解釋可以成立,但在發生NP移位時,受益者the wall移位,成為主論元。而施事the painting需由介詞by引出,此時我們認為by后緊跟的施事在現實生活中必須是有生命的、有意識的,必須是有靈事物(animate entity),只有這樣才能恰當地完成“施事”角色,才能進行NP移位,而(1)中the painting則不具備其特征, 即使從隱喻的角度也不易被人接受。其次,縱觀以上例句,句中的直接賓語如a new look, some flavor, much confidence等以抽象名詞為主,從認知角度出發,其凸顯程度不及物質名詞,因為看得見的物體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這類表抽象意義的名詞就不易充當句子的主語。再次,從主語與參與者角色的對應角度分析,我們認為:
(1)We give the wall a new look with the painting.
(2)The painting gives the wall a new look.
The painting作為參與者角色逐步凸顯,相比較而言,工具類參與者角色不易作句子的主語,而一旦它們被置于主語的位置,它們就會或多或少地具有了施事的含義,語法構造本身的意義也使得詞義發生了變化(如句中的give)。而此例也驗證了束定芳所介紹的主語與參與者角色對應的層級關系,即“行為者>承受者/受益者>主題/承受者>工具>場所”,在這一層級圖中,從左到右,越往右,表明越不可能成為句子的主語。這樣,以“工具”作為主語變為被動語態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最后,從認知的角度來講,大腦的潛意識告訴我們(1)的被動句是不成立的,就像人們習慣說“下雨了”,而不會說“雨被下了”一樣自然,人們也不會說出像“The wall was given a new look by the painting.”這樣的句子。但由于語言交際過程是一個與認知語境有關聯的且不斷改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依賴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許在以后的語言發展演變過程中,這樣的例句也可以被接受、被解釋。
5.結語
本文通過題元理論和格理論對句子“The painting gives the wall a new look.”進行的分析,指出了句中各主目語所充當的題元角色,通過“VP-殼分析”簡單介紹了各個名詞短語格的授予情況,最后指出了該句不可變被動的原因。其中涉及的想法僅是筆者的愚見,很多不夠成熟,但學界的精髓本身就不在于得出特定的結論,而在于為之進行探索研究的過程,所以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學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劉丹青.漢語給予類雙及物結構的類型學考察[J].中國語文,2001(5):387-398.
1、望文生義
熟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語中的語素含有生僻義。這就造成了熟語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我們對熟語意義不仔細辨析,粗枝大葉,一瞥而過,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入夏以來,長江、黑龍江流域,五風十雨,洪峰連連,水患不斷,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五風十雨”的意思是:每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雨順。此處望文生義,錯誤地把它用作大雨成災。
2、不明輕重
有些熟語詞義較輕,有些熟語詞義較重。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詞義輕重適度的熟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如:洪水沖垮了李老漢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難過,村前村后哀鴻遍野。“哀鴻遍野”比喻舊社會到處是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用在這里程度太重。
3、不看對象
有些熟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擴大使用的范圍或誤作他用。如: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沉迷在網吧里,從而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真讓人痛惜。“豆蔻年華”常用以比喻處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之時,不能用來指已是成年人的大學生,故使用錯誤。
4、不分好壞
有些熟語用來形容的事物或結果是有好壞之分的,使用時如果不分好壞,也必然會導致誤用。如:極端個人主義者總以為人都是為自己的,在他們心目中,那些舍己為人、公而忘私的行為是不堪設想的。“不堪設想”意為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而句中“舍己為人、公而忘私的行為”是好的行為,該句因不分好壞導致成語誤用。
5、褒貶不當
熟語從感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如:近年來,新聞專業越來越熱,許多學生也跟著蠢蠢欲動,紛紛選學這一專業,希望將來能做一名新聞工作者。“蠢蠢欲動”的意思是指“敵人準備進行攻擊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為貶義詞,此處用來指報考學生顯然不對。
6、功能混亂
每個熟語由于本身的詞義和詞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對熟語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如:暮春時節是潭柘寺“二橋玉蘭”的盛花期,4月上旬,這兩株玉蘭的樹冠上就布滿了含英咀華的花蕾。“含英咀華”意為“嘴里含著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體會詩文中的精華”,不是形容詞性的短語,不能用來形容“花蕾”,使用失當。
7、不合語境
詞語的使用,都需要適合語境,熟語也不例外。如果對于語境不加分析,也會造成使用上的錯誤。如:由于發表網絡歌曲的門檻很低,網友原創的歌曲都可以傳到網絡上去,這也造成了歌曲創作的魚目混珠。“魚目混珠”意為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而語境中不存假和真的問題,說明的是好和壞,所以用在這里不合語境,是錯誤的。
8、自相矛盾
在熟語運用中,有些詞語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如:二中女子排球隊在比賽中連連失利,最后功虧一簣,只獲得第八名。“功虧一簣”是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兒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句中既然說“二中女子排球隊在比賽中”“連連失利”“只獲得第八名”,那就不能說是“功虧一簣”。
9、詞意重復
勇往直前,漢語成語,拼音是 yǒng wǎng zhíqián,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人人俱摩拳擦掌,個個勇往直前。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勇往直前的謎語,供大家參考。
一、勇往直前成語謎語猛將軍上陣 …… 打一成語
二、勇往直前成語解析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三、勇往直前成語造句1.做決定之前仔細考慮,一旦作了決定就要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2.成功人記住經驗,忘記痛苦所以勇往直前;
失敗人記住痛苦忘記經驗所以裹足不前。
3.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4.掌聲使人勇往直前,使人奮發圖強,使人戰勝自己。
為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殷實,給自己一份精彩的掌聲。
5.是的,我銘記這聲春雷!因為,我向往它那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氣勢,憑著這氣勢撕碎天際間乏味的沉寂和逼仄的壓抑;
我向往它曇花一現的絕美,用這瞬間的震撼來詮釋自己生命的意義。
6.在你生命中確有一個你所喜歡的目標,然后就朝著目標勇往直前。
當你把你的一切都投入到你所喜歡的事業上時,你會發現,你所渴望的機會一個接一個全都掌握了。就如同珊瑚靜止在水中,它所需要的原生物卻不斷地送上門來。
7.遇到挫折,要有勇往直前的信念,馬上行動,堅持到底,決不放棄,成功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會成功。
8.縱然路途曲折坎坷,我們也會勇往直前;即使蜀道荊棘叢生,我們也會直掛云帆!
9.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他總是勇往直前,一點也沒有萎靡不振的樣子。
10.天才在于創新,智者源于探索。
面對困難,我們勇往直前;面對失敗,我們永不言棄。團結奮斗,不斷拼搏,是我們的不竭動力;不斷進取,追求卓越,是我們的永恒目標。
11.戰斗中,我軍戰士沖鋒陷陣,勇往直前。
12.我們年青人,要敢于勇往直前,而不能畏首畏尾。
13.我們必須勇往直前,不能徘徊不前。
14.中,勇往直前,無往不勝。
15.海上波濤洶涌,我們的戰艦卻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16.在困難面前不能畏葸不前,而應當頑強拼搏,勇往直前。
17.失敗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懷著一顆不服輸的心,勇往直前,那么勝利將不會離我們太遠。
18.美好的日子里,我們攜手奮進;未來的時光里,我們勇往直前;心底的火熱激情在潛滋暗長;青春的陽光韻律在于我們共同譜寫!
19.團結之隊,精英之冠,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20.他這半生雖受了很多挫折,但猛志常在,遇事仍勇往直前。
21.假如生命是船,就要高揚風帆在天風海雨中搏擊;假如生命是一場爭戰,就要勇往直前在困頓和陷落中奮勇突圍;假如生命是一次長行,就要意氣風發在平坦與坎坷中風雨兼程;因為人的一生就應該在奮斗中輝煌!
22.自信讓人們獲得前進的動力。
如果說人生的一艘帆船,自信便是那鼓起的風帆,讓人勇往直前。
23.夢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
夢想是催人奮進的動力;夢想是勇往直前的源泉。
24.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嶺的阻隔,不畏腳下道路的崎嶇,勇往直前。
大樹是堅強的,它不畏狂風暴雨的打擊,不畏嚴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燈塔是無畏的,它不怕無邊黑暗的包圍,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獨,永放光芒。
25.誰說青春就只顧埋首苦讀誰說青春只知年少輕狂誰說青春敵不過現實的蒼涼我們的青春,就是在理想的道路上斬遍荊棘的勇氣,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霸氣,我們的青春我們做主。
26.為了生命,我們不屈不撓;為了生命,我們一如既往;為了生命,我們努力拼搏;為了生命,我們付出代價;為了生命,我們勇往直前,因為生命可貴,可貴的生命需要我們呵護,值得我們關愛!
27.自信是雄鷹憑借展翅凌霄的搏擊展示出的豪氣,自信是高山憑借傲視群峰的峻拔顯示出的巍峨,自信是江河憑借川流不息的奔騰顯示出的氣魄,自信是當你面對挑戰時勇往直前的勇氣與精神。
28.花朵因為有了裝點大地的自信,才能在盛夏時節馨香迷人;
駱駝因為有了走出大漠的自信,才能在沙漠中不停不憩;我們因為有了戰勝困難的自信,才會勇往直前。
29.我喜歡螞蟻,不僅喜歡他們勤勞樸實的性格,更敬佩它們在危難時互相幫助。
勇往直前的精神。
30.橫掃一切拖沓、遲滯、猶豫與懶惰。
自信是什么?自信是戰鼓,是號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膽前進,日日精進。自信是什么?自信是陽光,是雨露,是瓊漿,助人思維敏捷,精神抖擻,揮灑自如。
31.執著:是信念的推動,是熱情的投入,是理想追求的動力。
執著,使你對生活充滿信心;執著,使你對夢想堅持不懈;執著,使你對心中那個信念勇往直前。但執著,從古至今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32.我認為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理應是:面對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為止。
33.考研是自己選擇的最愿意去走的道路,不管前面會遇到什么,考研的決心一旦作出就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34.只要強迫自己散發熱情,一旦需要熱心參與某種活動,便能立刻感到這股熱情的力量,進而勇往直前。
35.想干出一番事業,學習有所建樹,就要做好進階挑戰甚至面對失敗的準備,堅持不解地執行預定的計劃,不斷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著自己的夢想的比彼岸勇往直前。
36.它像進軍的沖鋒號,鼓舞著學員們披荊斬棘,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
37.良好的心態對一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剛步入社會的實習生、見習生顯得更為重要。
在融入社會大家庭的那一刻,我們都肩負著自己的那份責任,因為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吸收、去掌握。良好的心態,將會成為我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有力支持。
38.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39.熱愛可以創造奇跡。
如果我們熱愛登山,我們可以不顧旅途的危險與勞頓,勇往直前;如果我們熱愛文學,我們可以廢寢忘食,夜燈長明;如果我們熱愛高考呢?那么,一切都將變得簡單而和諧!
40.我認為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理應是:面對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為止。
1、全國一盤棋:指全國各部門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面安排,互相協作。
2、婦姑勃谿:婦姑:兒媳和婆婆;勃谿:家庭爭吵。原指婆婆和兒媳間的爭吵。后也比喻內部爭斗。
3、信馬由韁: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4、翻箱倒柜:翻:倒,反轉。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翻檢。
5、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6、馬不停蹄: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7、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8、昂首闊步:昂:仰,高抬。抬起頭邁開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9、兼程并進:兼:兩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10、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
11、兔起鳧舉:鳧:野鴨。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12、餐風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13、聞風而起: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14、大聲疾呼:疾:快。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
15、虎視眈眈: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
16、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17、車殆馬煩:殆:通“怠”,疲乏;煩:煩躁。形容旅途勞頓。
18、翻山越嶺:翻:翻過;越:過;嶺:山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19、命儔嘯侶:命、嘯:呼引,呼喚;儔、侶:同伴。招乎意氣相投的人,一道從事某一活動。
20、風塵仆仆: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21、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22、長驅直入: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23、躡手躡腳: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24、吸風飲露: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25、振臂一呼:振: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26、狗血噴頭:把狗血噴在頭上。形容言辭刻毒,大肆辱罵。也形容罵得痛快淋漓。
27、輕裝簡從:行裝簡便,隨從人少。
28、餐風飲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29、翻箱倒篋:翻:倒,反轉;篋:小箱子。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翻檢。
30、戟指怒目: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著別人,象戟的形狀。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31、老牛破車: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32、看人眉睫:睫:眼瞼邊緣上生的細毛。比喻看人臉色。
33、沐雨櫛風:沐:洗頭發;櫛:梳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34、鵝行鴨步: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35、疲于奔命: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
36、遠走高飛:指象野獸遠遠跑掉,象鳥兒遠遠飛走。比喻人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多指擺脫困境去尋找出路。
37、一搭一檔:謂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38、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拚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39、兔起鶻落: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40、千呼萬喚:形容再三催促。
41、飽以老拳:飽:充分;以:用。痛打,盡情地揍。
4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43、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44、跋山涉水: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45、蝸行牛步: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46、捏手捏腳: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47、游山玩水: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48、手急眼快:急:迅速。動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機靈敏捷。
49、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50、交洽無嫌:洽:協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作,相互信任。
51、姍姍來遲:姍姍:形容走得緩慢從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52、鑒貌辨色:鑒:查看;色:指臉色。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53、大打出手:打出手:戲曲中的一種武打技術,一出劇中的主要人物與多個對手相打,形成種種武打場面。比喻逞兇打人或毆斗。
54、銜尾相屬: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55、步履維艱:指行走困難行動不方便。
56、大喊大叫: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57、眼明手快:看得準,動作敏捷。
58、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59、飛針走線:走:跑。形容縫紉技術非常熟練。
60、戴月披星: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61、破口大罵:口出惡語大聲罵人。
62、呼朋引類:呼:叫;引:招來;類:同類。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63、披星戴月: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64、劈頭蓋臉:劈:正對著,沖著;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65、露宿風餐: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66、左顧右盼: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67、手忙腳亂: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68、櫛風沐雨: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探究,顧名思義,即探討追究,探究性學習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發現式學習。具體而言,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自主觀察、自主閱讀、自主發現,并收集有關信息或數據,展開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從而解決問題。同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讀為中心,誘導學生在閱讀中自主探究與發現,快速獲取信息,品味賞析語言,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引導學生自讀,感知內容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感知文本語言,發掘情感與美學因素,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語言感知力,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尤其是大聲地朗讀,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與作者、文本碰撞思維,交流情感,受到心靈的熏陶,獲得情感的陶冶,體驗文本語言的音韻感與節奏感,感悟文本的情思與美感。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朗讀要求,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自主感知、熟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發掘課文的情感。一般而言,在學生自讀之前,教師可提出若干富有啟發性、思考性、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發掘重難點,提煉有效信息。同時,教師需要適時提示與引導,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
如在教學《海燕》時,教師可依照散文詩獨有的特點,引導學生朗讀,通過誦讀再現海燕的形象,然后借助幾幅畫面來引導學生領會海燕的精神,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引感共鳴,幫助他們正確解讀文本,并感受文中的語言之美、技法之美,發掘文章內涵,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與探究的能力。1.朗讀感知。教師可先提出問題:這首散文詩既富有濃郁的感彩,又蘊含音樂節律,更具有流動的畫面感。請自由朗讀,感知作者是按照哪一順序來創作的?主要描寫了哪些場面?海燕在這些場面中分別有怎樣的表現呢?然后學生朗讀感知、交流討論,而后師生共同分析并小結:本文描繪了3個場面:①海燕在暴風雨將來臨時高高地飛翔、叫喊,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②海燕在暴風雨迫近時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③海燕在暴風雨即將來臨時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呼喚暴風雨。作者以時間為序,以暴風雨逐步逼近為線索,通過上述典型畫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燕的勇敢表現,突顯了海燕的鮮明性格與形象。2.寫法探究:若將本文視為精彩的表演,以海燕為主角,以暴風雨為背景,以大海為舞臺。在本文中,還有哪些“群眾演員”呢?(狂風、烏云、海鴨、海鷗等)在當時的背景下,作者賦予了這些形象更深刻的內涵,請結合課文與生活實際,試著猜想一下這些形象分別代表了什么?說明理由。
二、組織品味賞析,交流探究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若要感知語言的魅力,感悟文字的深意,則需要細讀、細品。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需求,引導學生精讀賞析,品味語言,增強體驗,形成語感。同時,教師還需要巧設教學情境,善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誘導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形成思維碰撞,點燃靈感火花、智慧火花。其次,注重小組質疑與探究、老師點撥與啟發。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誦讀、質疑、找句子、討論交流等形式來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深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注重運用有效點撥、提示語引導,促進教學相長。
如教學《錯過》一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快速閱讀,根據已掌握的議論文的知識來梳理課文結構與脈絡,列出提綱;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樣的人生體驗(通過此環節,可幫助學生感知文體知識,并借提綱整體感知文本,誘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人人參與);接著,指導學生跳讀,找出文中優美而蘊含哲理的語句,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幾句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相互分享,交流感受(這是開放性問題,學生只要找出句子,言之有理就行);當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研讀,細品語言,品味哲理,把握主旨:①在課文中,第12、13段似乎矛盾,我們應如何理解呢?②文中描述道:“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那么,我們為何要“習慣”與“品味”錯過呢?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各抒己見,實現個性化文本解讀)。另外,教師還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驗,感悟人生:①展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 “錯過”的實例,比如某學生由于生病而錯過了期中考試,失去了一次自我展示的機會。同學們,若你們遇到如此的“錯過”,會如何做呢?(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因錯過一次機會而自怨自艾、自暴自棄,需要在奮斗中靜等下一次機會。②在日常生活中,還碰到了哪些“錯過”?當時又是如何做的?在學習本課后,有何感想?你認為怎樣做才是明智的?拓展延伸:有人說“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哪里,關鍵在于美好的風景和心情。”這一觀點與本文觀點有哪些異同點?
所謂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通過自由表達,可培養學生質疑與探究能力。
單元知識小結
一、易讀錯的字
顛簸(bǒ)
天涯(yá)
慷慨(kǎi)
濫(làn)用
目睹(dǔ)
晶瑩(yíng)
貢(ɡònɡ)獻
資(zī)源
二、易寫錯的字
涯:“圭”的兩豎分寫,上下不連通。
裹:要將“果”的最后一筆捺變為點。
慷:右下角是“”。
三、會寫詞語
天涯
浪淘沙
黃河
銀河
牽牛
織女
樓臺
煙雨
茅檐
排闥
鶯啼
晶瑩
包裹
搖籃
和藹
資源
慷慨
貢獻
濫用
基地
目睹
壯觀
有限
礦產
無私
節制
枯竭
毀壞
生態
設想
例如
子孫
四、多音字
簸
將
鉆
露
五、形近字
六、近義詞
曲—彎
天涯—天邊
樓臺—亭臺
和藹—可親
恩賜—賞賜
節制—控制
毀壞—破壞
遨游—漫游
貢獻—奉獻
設想—假想
慷慨—大方
渺小—微小
枯竭—窮竭
濃密—稠密
眷戀—依戀
圣潔—純潔
終究—終歸
教導—教育
體驗—體會
放棄—拋棄
呼喚—召喚
神圣—莊嚴
滋潤—潤澤
治理—整治
資助—幫助
領悟—領會
肆虐—暴虐
恭敬—尊敬
歸宿—著落
盤踞—占據
兇猛—兇悍
風雨同舟—同舟共濟
七、反義詞
天涯—咫尺
同—異
直—曲
護—傷
凈—污
送—迎
慷慨—吝嗇
貢獻—索取
渺小—巨大
保護—破壞
枯竭—充沛
恩賜—乞求
濃密—稀疏
清澈—渾濁
放棄—堅持
熱愛—憎恨
圣潔—污穢
眷戀—厭倦
善待—虐待
幽香—惡臭
滋潤—干燥
解除—保留
八、詞語搭配
(九曲)黃河
(千里)鶯啼
(晶瑩)的球體
(薄薄)的紗衣
(有限)的資源
(相互交錯)的紋痕
(嚴重)的威脅
(容易破碎)的地球
(美麗壯觀)的地球
(群星璀璨)的宇宙
(潺潺)的流水聲
(神圣)的土地
(閃閃發光)的松針
(永流不息)的河水
(溫暖)的懷抱
(參天)的楊柳
(粼粼)的波光
(綠色)的波浪
(綠風蕩漾)的小院
(勇敢)地頂住
(保護)環境
(遙望)地球
九、詞語歸類
1.
并列式詞語:
和藹可親 子孫后代 痛心疾首
山清水秀
心曠神怡
2.AABC
式詞語:
閃閃發光
欣欣向榮
搖搖欲墜
涓涓細流
匆匆而過
泛泛而談
哈哈大笑
蒸蒸日上
息息相關
滔滔不絕
3.
擬聲詞:
潺潺
嗡嗡
嘩嘩
淙淙
汩汩 喳喳 啾啾 簌簌 啪啪
4.
形容綠的四字詞語:
綠風蕩漾
綠草如茵
青枝綠葉
花紅柳綠
郁郁蔥蔥
一碧千里
蒼翠欲滴
千山一碧
翠流
5.
含有反義詞的詞語:
不緊不慢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同甘共苦
大材小用 前呼后擁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6.
含數字的成語:
三番五次 一心一意 一分為二 不三不四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五光十色 五顏六色 六神無主 七零八落
十、句子積累
1.
比喻句:
(1)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2)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2.
擬人句:
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
十一、考點提示
1.
背誦《江南春》《浪淘沙》《書湖陰先生壁》。掌握“日積月累”中的文學常識。
2.
默寫《江南春》。
3.
說說與別人意見不同時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