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喬布斯的演講

喬布斯的演講

時間:2023-06-02 09:19: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喬布斯的演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喬布斯的演講

第1篇

Steve Jobs is the CEO of Apple Computer,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computing which he co-founded in 1976, and Pixar, the Academy-Award-winning animation studio he co-founded in 1986. His innovative idea of what a personal computer should be led him to revolutionize the consumer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dustry. When Jobs was twenty one, he and a friend, Steve Wozniak, built a personal computer that they called the Apple. The Apple changed people's idea of what a computer should be. Thanks to the Apple, people's image of computers changed from being a gigantic and inscrutable maof vacuum tubes only used by big busineand the government to a small box used by ordinary people. No company has done more to democratize the computer and make it user-friendly than Apple Computer. Steve Jobs software design for the Macintosh introduced the windows interf-ace and the mouse which set a new standard for graphical interf-ace applications and interf-ace interaction.

Jobs was an unlikely candidate to have become the prototype of America's computer industry entrepreneur. While still in high school, Jobs attended lectures at the Hewlett-Packard in Palo Alto. He was also hired as a summer employee for Hewlett-Packard. Another employee at Hewlett-Packard was Stephen Wozniak a recent dropou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nd an engineering whiz with a passion for inventing electronic gadgets.

In 1972 Jobs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nd register at Reed College in Portland, Oregon. Going to work for Atari after leaving Reed College, Jobs renewed his friendship with Steve Wozniak. The two designed computer games for Atari and a telephone "blue box", getting much of their impetus from 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 Jobs was not interested in creating electronics and was nowhere near as good an engineer as Wozniak. Although he was not really interested in creating electronics, his businesense for the marketability of these products was the turning point. He asked his engineering friend Wozniak to help him build a personal computer.

Jobs sold his Volkswagen micro-bus and Wozniak sold his Hewlett-Packard scientific calculator, which raised $1,300 to start their new company. With that initial capital and credit lines with local electronics suppliers, they set up their first production line. Jobs encouraged Wozniak to quit his job at Hewlett-Packard and become the vice president in charg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terprise.

Beginning work in the Job's family garage they managed to make their first big sale when the Byte Shop in Mountain View bought their first fifty fully assembled computers. On this basis the Apple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The name is allegedly based on Job's favorite fruit and the logo chosen to play on both the company name and the word byte.

Steve Jobs was a true visionary who created the first truly personal computer, the Apple, in his garage. From calculating federal taxes to executing inpidual busineoperations, Jobs lead a hardware revolution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computers to small boxes and introducing them to the ma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cintosh re-introduced Xerox's innovative idea of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with a mouse. The Macintosh used a windows interf-ace which contained picture-like icons representing a function or a program to be executed. The user would use the mouse to move a cursor onto the icon and prethe mouse button to execute the function or program. The Macintosh interf-ace has since been copied by every operating systems manufacturer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standard interf-ace format for both personal computers and super-computers.

On September 12, 1985 Steve Jobs stood up in an Apple board meeting and after years of internal political turmoil and power struggles, said in a flay, unemotional voice, "I've been thinking a lot and it's time for me to get on with my life. It's obvious that I've got to do something. I'm thirty years old." Resigning as chairman, Steve said he intended to leave the company and start a new venture to addre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After leaving Apple, Jobs' new revolutionary ideas were not in hardware but in software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1989 Jobs tried to do it all over again with a new company called Next. He planned to buil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rsonal computers that would put Apple to shame. It didn't quite happen that way. After eight long years of struggle and after running through $250 million in capital, Next closed down its hardware pision in 1993. Jobs realized that he was not going to revolutionize the hardware industry; he had done that once already.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the software side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Jobs envisioned that the NextStep operating system would revolutionize the computer. The core of the NextStep OS was a new technology calle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OOP lets programmers write complex software programs in a fraction of the usual time. NeXT Software was sold to Apple Computer in February 1997.

Steve Jobs is also Chairman and CEO of Pixar, the Academy-Award-winning computer animation studios which he co-founded in 1986. Pixar's first feature film, Toy Story, was released by Walt Disney Pictures in November 1995 and became the highest domestic grossing film released that year and the third highest grossing animated film of all time.

As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Apple Computer, he pays himself an annual salary of $1 per year. Steve still lives with his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near where he grew up in the apricot orchard now known as Silicon Valley.

第2篇

喬布斯曾說過,沒有人愿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也不會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也應該如此。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發明。它將舊的清除以便給新的讓路……“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最好的解藥。如你能夠清空一切,你沒有理由不去追隨你的心。

如此坦然地面對死亡,盡顯喬布斯的哲學思想與人生智慧。他曾表示愿意用他的一切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也許終有一天,人們將不再使用iPhone. iPad、Mac。甚至有一天,蘋果也失去它的光彩。但是,喬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將永遠流傳于世間。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包括“stay hungry,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等經典語錄),將和林肯、馬丁?路德?金的演講一樣,永遠地激勵著年輕人。

這個時代有不少偉大的創新創業者,但是能夠在多個領域(電腦、操作系統、電信、音樂、動畫)都有突破性創新的,過去一百年間,除了喬布斯,沒有第二個人。

于是,有人把喬布斯尊為“神”,其實我不喜歡這樣。因為喬布斯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方面的弱點。

喬布斯做產品是封閉式的、高端的,做人也是非常霸道的,脾氣很壞。年輕時喬布斯罵人完全不經過頭腦,后來重回蘋果后有一些改變,但什么事做不好依然罵。不過他的人格魅力也漸漸散發出來,這個時候的罵,員工會覺得沒有達到他的期望,辜負了他的知遇之恩。他的脾氣并沒有變好,只是管理與批評的方式有了很大進步。

很多年前,喬布斯曾邀請我再次加 盟蘋果,被我拒絕了。至今我依然不后悔當時的抉擇,我覺得喬布斯是我們尊 敬甚至崇拜的一個人,但是在他身邊工 作實在很痛苦,人生就這么短,沒有必 要給自己帶來這么大的痛苦。

在我看來,喬布斯不是神,卻是一 個有血有肉的天才。

喬布斯能夠預測業界趨勢,大膽使 用最先進的技術,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凝聚一流人才,憧憬用戶尚不自覺的需求,永不停息地自我超越,設計每個細節都近乎完美的產品,口若懸河地說服用戶情不自禁地愛他的產品。一般能駕馭上述兩三點就可能很成功,但是喬布斯能全部做到。

我眼中的喬布斯精神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將藝術和科技完美結合;勇敢打破常規思維,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總有人問我,中國會不會出現喬布 斯。我總是很遺憾地告訴他們,這很難。因為在中國現在的教育環境下,鼓勵和支持失敗的精神、突破性的思維――這些促使喬布斯成功的因素,都很難有其 生存之地。

第3篇

“這幾天看新聞,都是喬布斯的消息。我不是‘果粉’,但也想了解一些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在長春市東南湖大路上一家大型超市內的圖書貨架前,市民趙先生這樣告訴記者,他手里正拿著一本李開復作序的《喬布斯傳:神一樣的傳奇》。

據這家超市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這種綜合類超市平時的圖書銷量并不占大頭,但最近來買這本書的人不少。據記者粗略統計,目前圖書市場上熱銷的有關“喬布斯”的書籍至少有10多本。書籍定價普遍較高,大多在30~50元之間。

據了解,原定2012年3月出版的唯一授權的傳記《史蒂夫?喬布斯傳》,也提前至10月24日出版。

記者走訪了長春市的聯合書城、新華書店,以及通過登錄“淘寶”、“當當”網、“99書城”等網絡銷售平臺后了解到,最近有關“喬布斯”的書籍,銷量都不錯,詢問關于喬布斯書籍的讀者一下子多了起來。

“現在我們上架銷售的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喬布斯傳》,本月24日還將有一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上市。從喬布斯宣布辭職就出現了銷量的增加,基本上日均銷售量在10多本左右,是平時的2~3倍,離世后的這些天,日均銷量15本~20本。”聯合書城業務部張偉波經理告訴本報記者。

在“淘寶”網上,一本由喬布斯生前唯一授權的傳記《史蒂夫?喬布斯傳》被擺上了“聚劃算”首頁第一的位置。上架短短5個小時內,就已有2597人下訂單。“10月5日~10月11日喬布斯相關書籍的一周銷量情況與9月平均相比,增長了330%。”“淘寶”網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在“淘寶”網、“當當”網、“99書城”上輸入“喬布斯”搜索,并查找相關書籍發現,按銷量排行目前賣得最火的2本“喬布斯”書籍分別是:《喬布斯傳:神一樣的傳奇》(李開復作序)和《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傳》。僅一家“淘寶”網店一天內就銷售出喬布斯傳記200多本。

“在此之前,每天一兩百本,現在是5~10倍的增長。”99網上書城董事長黃育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樣形容“喬布斯”書籍在他那里的銷售狀況。

“99網上書城”董事長黃育海認為:“喬布斯本人以及他所創立的蘋果公司,背后值得關注和學習的東西很多,有關他的書籍肯定會熱銷。”

黃育海分析認為,因為經喬布斯本人唯一授權的傳記馬上就要發行了,這個傳記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一本傳記。所以,很難說是否還會有更多的書商去抓這個熱點,推出更多有關他的書籍。不過,預計以后還會有以蘋果公司員工或者其家屬的角度去落點的書,因為喬布斯會是一個長時間受關注的人物。

綜觀“喬布斯”書,作者的隊伍堪稱“多國部隊”,其中有喬布斯早年的硅谷同事,也有美國報紙的記者,甚至還有日本人,但大多數是至今沒見過他本人的中國。這些書中的喬布斯也面目各異,一部分集中寫他在管理、創新、演講上的“功績”;另一部分則把喬布斯塑造成一位點石成金、一語驚醒青年人的“人生導師”,不由分說地將之綁上了“勵志類”暢銷書的戰車。

談到“喬布斯”在中國的出版熱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財經類圖書資深編輯對記者直言“大部分都是‘攢’起來的,虛虛實實,胡編亂譯”,有些出版社還保留底線,有些出版社則純屬忽悠。經過嫻熟的商業包裝,一般讀者很難識別這些“喬布斯”書的良莠。

第4篇

“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么?’……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這是那次演講在中國網友中流傳最廣的語句之一。

10月5日,喬布斯不再能把死亡的可能性作為勵志工具激發生命的活力,因為他已進入了真實的死亡。

需要創造力,更需要常識

喬布斯是當之無愧的天才,影響了無數人的生活。在我的心目中,中國人里只有發明豆腐的那位老前輩,其創造力與喬布斯不相上下。

至于當代,環顧周遭,美國有蘋果,中國有金盾;人有谷歌,我有百度;創新少見,管制盛行,缺乏品味的公司利用互聯網上的雙軌制不僅大掙其錢,而且還跑到美國來上市,把美國選民變成自己的股民,把給美國股民的分紅當作公關費用,換取他們對中國網絡現狀的支持。

在這樣的中國,如何紀念喬布斯?“喬幫主”一夜之間幾乎登上了所有中國媒體的頭條,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感慨自身文化創新力的喪失。錢學森去世前曾追問,“中國為什么出不了頂尖人才”?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喬布斯,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回答,“在中國的學校,老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特立獨行的學生棱角磨掉”。同是電腦領域的發明家,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卻因為發明了國家網絡防火墻而在武大演講被扔鞋。

另一位著名IT人士李開復在紀念文章《魔術師喬布斯》里則提到,“在喬布斯過世那天早晨,硅谷奇跡似地出現了兩道彩虹”,這種帶有神化色彩的說法也充分體現了華人的獨特文化基因――即使在一個空前平等的網絡世界里,精英仍在以巫術式的語言描述英雄的離去,炮制偶像,討好粉絲。

中國需要天才,更需要健全人;需要創造力,更需要常識。

幽暗性格的轄制

喬布斯首先是富于常識的,他清楚地知道“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我在生活里見過太多的人,活得好像永遠不會死一樣,而死的時候又好像從來沒有活過。

喬布斯更是一個健全人。他締造蘋果不是奇跡,出品3D動畫不是奇跡,發明iPhone不是奇跡,他帶給世界的真正奇跡是自己生命的改變―正是因為他能夠從一個不健全者成為一個健全人,才走出人生最慘痛的失敗,把蘋果推上全球最具價值公司的寶座。

才能并不能保證事業的成功。從小被生母放棄,被藍領的養父母撫養長大的他,因為這樣的經歷而生性偏激。曾幾何時,喬布斯留給大眾的印象是驕傲自私、不近人情,拒絕接受自己的親生女兒,正如他的親生父母不接納他一樣。家庭代際影響的魔咒幾乎宿命般地控制了他的生活,即使憑借天縱之才他也無法逃脫。性格即命運,一個人可以走遍世界、發明無數,卻無法走出自我的捆綁對生活的傷害。

在工作中他恃才傲物,剛愎自用,動輒罵員工笨蛋、,甚至叫人滾蛋,最后被自己親手建立的蘋果公司掃地出門。這種恥辱對于一個自視極高的人是致命的。幸運的是,那段日子里他結識了他的太太。

妻子的愛和包容,填補了他心底與生俱來的渴望愛卻又比一般常人匱乏愛的缺口。正是從那一年起,喬布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以及分別36年的親生母親,他艱難地走在自我醫治的路上。當他能夠重返拋棄他的母親面前,理解她的決定并嘗試去原諒她,性格上脫胎換骨的變化已經悄然在他身上發生,他已經足夠成熟到可以重返他人生重大事故的第二現場―蘋果公司。

“當時我沒發現,但是現在看來,被蘋果計算機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沒有任何事情比痛苦更能鍛造人的品格。人們發現回歸蘋果的喬布斯,不再自我中心,對同事謙遜有禮。

當記者問道:“人們給你的回歸賦予了很多象征意義,這足以使蘋果重新崛起為一家有魔力的公司嗎?” 喬布斯回答:“你理解得不對,這不是一場單人秀。有兩樣東西使這家公司正重新振作起來:這里有許多真正具備才能的人……他們所欠缺的是一批好教練和一個好的計劃,以及一個良好的高級管理團隊。”

他懂得肯定別人的優點,努力進入同伴的處境,他學會了合作,他的決策更有遠見,敢于承擔風險―一句話,他終于能夠更有安全感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并且與人分享這一過程所帶來的快樂。這是極不容易的一件事,多少人在承受打擊后一蹶不振。喬布斯走出困境、卷土重來的秘訣,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他借著失敗的提醒,在愛的陪伴與關注下,擺脫了性格中幽暗部分的轄制,成為一個更健全更豐富的人。

忘卻喬布斯

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中還提到,“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話固然有理,其中卻隱藏了一個極大的風險。因為每一處曾經遭受的傷害,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都會沉淀成內心深處不斷散發負面氣息的沼氣池,外界一有風吹草動就“咕嘟嘟”冒出謊言來欺騙我們,或者認為別人都是垃圾,或者認為自己是垃圾。所謂“十人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任性而為,跟隨內心和直覺,最終不免抑郁而終、發狂而死,這是我們在歷史上在生活里常見的天才宿命。

即便是“喬幫主”,當他帶著內傷行走江湖的時候,他所推崇的跟隨內心的生活,最終也只能導向感情與肉體的混亂和放縱。那時候,他的存在對他身邊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場災難。

只有一個健全人,才有能力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內心的聲音。我們之所以被造而成這樣一個人,不是為了證明喬布斯的偉大,而是要活出我之謂我的本質。就像一棵樹栽在溪水邊,春天要發芽,夏日能遮陽,到了秋天就按時候結果子,那么這棵樹就算成為了它自己。找到那個最本質的理由,與其他人的比較無關,當外表的標準消失了,它依然可以使我們在擁擠的人群中被分別出來。

喬布斯通過工作窺到了這個奧秘,他的建議是“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

只是我們還應該知道,生命的本質不僅與工作有關,如果只與工作有關就依然是不健全的人生。就像喬布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對他的內科醫生道出的感悟:“孩子比我事業上的任何成就都美妙一萬倍。”因此,這位科技帝國的王者能夠讓自己的視野跳出工作的具體內容:“我們不能以一種偏激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技術,認為技術能夠改變一切。如果這樣想的話,就很危險。”

第5篇

這個“活著就為改變世界”的巨人的生命足跡永遠地停留在了2011年10月6日,這個永遠地改變了我們認知科技、應用科技的方式,在橫跨個人電腦到音樂產業的廣泛領域都打上自己鮮明的烙印的人,這個經常強調“記住你即將死去”的人如同宿命般地迎來了自己的這一天,世上已無喬布斯。

三個蘋果改變世界:一個誘惑了夏娃,讓人類有了道德;一個砸醒了牛頓,讓人類有了科學;一個握在喬布斯手中,讓人類有了生活。

世界因他無限美好!全球各界人士的反應印證了他在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偉大和影響力。

巨人離去、傳奇謝幕、舉世同悲。而生者對逝者最好的記念和告慰,是珍惜逝者留下的遺產,繼續前行。

喬布斯的身后,iPad、iPhone、iTunes Store、iPod、Mac…已經、正在并仍將改變世界,iCloud、新的iPod、iPhone、iPad、Macbook以及iTV還將改變世界。這里每一個產品誕生后對行業所產生的顛覆性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顧客忠誠度,都遠遠超越了同時代所有的競爭對手。

除了這些藝術般匪夷所思的現代科技產品,喬布斯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還有他對生命、愛和失去、以及死亡宗教般的認識和探索。

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演講時說:“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沒有人會懷疑喬布斯正是這樣的“第一流人物”。我們也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他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更要探索他在道德品質方面對時代和歷史進程的重大意義。否則,就是對巨人遺產的狹義理解和極大浪費。

愛因斯坦還說:“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以居里夫人為鏡,二者在品格方面何其相似!

沒有對生命的熱忱和極度珍惜、沒有對人類悲天憫人的愛、沒有對自身價值實現的執著、沒有自身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社會現實不和諧所帶來的悲觀,就不會有喬布斯對事物發展先知般的預見力和對顧客內心需求宗教般的洞察力以及對自己判斷力狂人般的自信,也就不會在現實世界中與周圍有那么多的沖突。

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喬布斯身上的“固執、偏頗、專制、暴躁、狂妄、躁動多變”的性格,或許只是一個硬幣的表面呈現,是對喬布斯堅強意志、嚴肅自律、勇敢客觀、極度謙卑、毫不妥協、極端頑強、執著熱忱的極大誤讀。

“終有一天,人們不再使用iphone、ipad、Mac。甚至有一天,蘋果也失去它的光彩。但是,喬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將永遠流傳于世間。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將和林肯、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永遠地激勵著年輕人。”

“你們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愿去活,這是浪費時間,不要囿于成見,那是在按照別人設想的結果而活。不要讓別人觀點的喧囂聲淹沒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覺和直覺走的勇氣。無論如何,感覺和直覺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言猶在耳,這段話更是他自己生命的寫照。生命有限,所以倍加珍惜;腳步匆匆,所以無暇顧及其他。

“死亡是我們共同的歸宿,沒人能擺脫。我們注定會死,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項發明。它推進生命的變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因此,盡管喬布斯深知“沒有人愿意死”,但還是勇敢地“在家人陪伴下平靜地離去”。盡管,56還是個大有可為的年紀。

有人說:中國的土壤,出不了喬布斯。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的土壤,也出不了第二個喬布斯。

中國前首富黃光裕有一次做客中央二套時談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敢想、敢做、堅持”。黃與喬同為貧寒出身,先后在不同國度取得巨大成功,雖然成功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但都是“敢想、敢做、堅持”的結果。

與他們相比,那些動綴把責任歸為體制的人,只能算是精神的侏儒。

“寒門出奇士、艱辛知人生、百煉顯英雄”。出生貧寒、中途輟學、創業被炒、盛年遇癌、頂峰謝幕,人生經歷堪稱完美。

第6篇

時下的神州大地關于創新的呼聲空前高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不管是新興的IT業還是冠名“中國”的制造業,都在“互聯網+”的理念下,期望登頂奪冠。我們在為產量和產值自豪的同時,難免有一種糾結,那就是產品的“質量、品種和效益”還不盡如人意。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不對題。每當我看見人們對蘋果手機的迷戀,情不自禁地生發一種“妒忌”。我們的“聯想”、“華為”、“小米”……還有跟風想分一杯羹的“格力”等商家“航母”,怎么總是像遼寧號航空母艦一樣“步他人后塵”不能“獨樹一幟”呢?這是一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帶著這個難題,我們不妨求教喬布斯。“喬神”不在,但產品還在且不斷推陳布新,更有喬布斯的靈魂精神遺產永駐。我讀過幾種版本關于喬布斯“神一樣的傳奇故事”,相較之下,唯有美國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史蒂夫?喬布斯傳》更讓我走心,不僅這部書稿是“喬布斯唯一授權的傳記”,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這部書稿更接近真實的喬布斯。書中最后的一章關于精神“遺產”的記錄,更讓喬布斯的靈魂飛升啟發后人。

“還有一件事……”這是喬布斯演講結尾時喜歡用的一句話。在喬布斯諸多的“還有一件事”中,如下的兩句話,就是對我們疑問的回答。其一,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里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夠創造偉大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其二,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么就給他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要什么。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正因為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我們的任務是讀懂還沒落到紙面上的東西。

按照喬布斯的箴言去衡量“中國的喬布斯”,業界的諸多掌門人多是“心領”卻沒有“神會”。一位企業大咔動情地說,“國人到日本購買馬桶蓋是我們的悲哀”!行動上卻跟著市場的感覺走,放言生產5000萬部智能手機。這是十足的利令智昏的跟風行為,勢必要續寫到國外買手機的悲哀。也有企業大佬,今天養豬,明日種桃,后天釀酒……恕我直言,你的產品客戶不會因吃了你的豬肉,喝了你的美酒,就贊揚你的“PC”、“iPhone”勝似蘋果。你家產品的核心部件就會不靠進口,不受他人制約。還有一家世界聞名的電商,今日投資彩票,明日涉足健康,后天又想占領傳媒,都是有錢任性,為什么不加緊管好自家的“店小二”和“快遞小哥”做到一流服務呢!

今年兩會期間恭聽了工信部領導的講話,恍然大悟,“中國制造”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如果按技術先進性和制造實力的“五個等級”排列,美國居首不必說了,我們只能排在第四梯隊和印度、墨西哥、南非等發展國家比肩。如果想追趕上美國的現在水平,大約還需30年的時間。大自航空母艦,小至圓珠筆“珠”,還有那離不開的電子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部件,都是供給側的必需之物,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去追趕。

北京鴨世界有名。你可知道現在英國的“櫻桃谷鴨”擊敗了北京鴨。殊不知,櫻桃谷鴨70年前的種鴨是北京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培育,潛心研究,敢于投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來居上,現在的櫻桃谷鴨一年出欄11億只,而北京鴨是800萬只。看來大佬養豬也未嘗不可,但要玩出名堂,那就要堅持創新,玩到極致,淺嘗輒止,只能望其項背。

喬布斯留給后人的“遺產”就是,“讀懂還沒有落到紙面上的東西”,志當存高遠,不要被利潤擋住雙眼。“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動態的角度堅持不斷創新,百年老店才能成為常青樹。中國的大咔要用好“喬神”的遺產,“聯想”新產品,“小米”熬成粥……那時節,“阿里”才能芝麻開花節節高。

第7篇

美國夢喬布斯熱機會平等信仰自由拼搏進取2011年10月5日,蘋果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因癌癥去世,終年56歲。隨即,這則不幸消息成為各大新聞媒體報道的焦點,各大網站追憶喬布斯的報道接踵而至。世界各地不約而同地為其祈禱默哀。喬布斯為何具有如此魅力?有人總結到:“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夏娃的蘋果讓人有了道德,牛頓的蘋果讓人有了科學,而喬布斯的蘋果讓人有了生活。”道德,科學,生活,每一個詞都擲地有聲,單從這句話就可看出喬布斯的影響不容小覷。喬布斯這個名字,已經幻化成一個精神符號。他受追捧的根源與美國文化和美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他所代表的精神符號為何物?使其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書寫下不朽的詩篇。

一、美國夢的定義和特征

“美國夢”曾經風靡一時,它是美國文化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理解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它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和美國時代背景結合起來看。直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夢”一直受到美國輿論界的大力宣揚,成為世代普通美國人深信不疑、奮力追求的理想,成為推動美國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維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精神力量。

演變到21世紀,“美國夢”時刻面臨考驗。在這個聲稱“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度里,財富分配極為不公,道德日益淪喪,社會弊病日漸明顯,單憑個人努力和勤奮不可能實現“美國夢”。曾經,它的確是一種能催人奮進的理想,但隨著歷史發展,美國社會源自資本主義制度所無法解決的弊端,即少數人發財正是在千百萬人的破產和貧困基礎之上實現,社會矛盾未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美國夢”由原來崇高的境界逐漸向世俗化轉變,演變成只有少數人才能實現的夢想。

此時,平民喬布斯締造的“蘋果”神話卻再次點燃了人們心中對“美國夢”的追尋,拯救了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至2011年“占領華爾街”以來,經濟危機導致的民眾信仰危機。喬布斯成功的“神話”再次表明:“美國夢”可以繼續作為追求幸福的一種理想,因為他本人即是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集大成者。

長期以來,關于“美國夢”內涵的討論,學者們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盡管說法不一,但卻有其共同點,那就是個人通過自我奮斗可以獲得成功的夢想。本文將在“美國夢”視角下,從以下三方面:(1)不論家世和教育背景,美國提供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2)人人都有信仰自由和精神追求;(3)成功取決于孜孜不倦的進取,展開對“喬布斯熱”產生根源的分析。

二、人人機會平等,英雄不問出身

“美國夢”一直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一個基本信念。不需要有顯赫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憑借后天努力終獲成功,這點在喬布斯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1.坎坷的家庭和教育背景

《喬布斯傳》開篇第一章的標題即為:“童年――被遺棄和被選擇”。通過進一步閱讀,讀者很快就了解到喬布斯并非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從小享受著親生父母的關愛。事實上,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親生父母遺棄,而由一對來自加州的藍領工人夫婦領養。喬布斯在自傳中講到很多關于他被親生父母遺棄及對其造成的傷害,但是他說:這件事情形成了他獨立的性格。喬布斯上大學期間,由于經濟因素中途輟學。他在那場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他不想把工薪階層的父母省下來的錢全花在根本不值那么多錢的教育上,他有負罪感,于是選擇輟學。

2.功成名就

從大學輟學后,沒有高等學府學歷,沒有雄厚的家庭資金做支撐,但憑借自身對電子產品的熱愛和執著,喬布斯開始書寫“蘋果”傳奇,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企業,蘋果公司市值超過美國經濟總量的2%。喬布斯勇于變革,不斷創新,先后領導和推出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此外;唯一官方授權的《喬布斯傳》位列2011年度亞馬遜銷售榜首;2012年7月,《時代》雜志評出一直以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0人,喬布斯與美國美國國父華盛頓、科學家愛迪生等偉人同被列入。

他的成功似乎正是印證了杰斐遜在《獨立宣言》中,宣稱的“一切人生而平等”,不論家庭,出身等,人人皆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他以實際行動再次豐富了“美國夢”的內涵,進一步確立了美國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更為具體地定義了“美國夢”:人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權力。

三、崇尚信仰自由,追求極簡精神

由于資本主義大工業迅速發展,人已經被異化成只顧追名逐利的機器,社會上盛行的“消費意識形態”導致了清教倫理讓位于享樂主義。與此同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日益發達,而人們卻日益陷入精神貧窮的深淵。傳統的克勤克儉的清教化理想道德,似乎已讓位于追求高消費享樂的道德觀。美國是個熔爐式的移民國家,它能包容所有文化和宗教。喬布斯信奉的正是東方的禪宗,同時節儉、節制等倫理道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踐行。他花了好幾年時間研究并實踐佛教禪宗教義。縱觀他的一生,他追隨并遵循著許多東方宗教的基本戒律,通過苦行體驗和返璞歸真尋求啟蒙。他不喜歡復雜的東西,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房子裝修,衣食服飾都是如此。

1.極簡主義

他把對簡潔的熱愛歸功于他的禪修。禪修增強了他對直覺的信賴,教他如何過濾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養出了一種基于至簡主義的審美觀。自第一本蘋果手冊里宣稱“至繁歸于至簡”以來,喬布斯就以追求簡潔為目標。單從“蘋果”這個品牌名稱,即可看出,這個詞釋放出友好而簡潔的信號。喬布斯還很鄙視用手寫筆在屏幕上寫字的想法。“上帝給了我們十支手寫筆”,他揮舞著他的手指說,“我們不要再多發明一個了”。喬布斯在蘋果系列產品中剔除按鍵讓電子設備簡單化,剔除選項讓界面簡單化。喬布斯管理公司、設計產品、廣告宣傳的理念就是一句話:讓我們做得簡單一點,真正的簡單。

2.脫離物欲束縛

喬布斯曾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比他那一代人更加物質主義,一心追求名利。禪宗讓他更清楚什么是重要的――創造偉大的發明,而不是賺錢。喬布斯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盡其所能,將此生放回歷史和人類思想的長河,立足于全人類的發展,而并非追逐物質財富。喬布斯的房子里只有最基本的必需品:臥室里的一張床墊和一個抽屜柜,餐廳里的一張牌桌和幾把折疊椅。他衣著簡單,即使是出席重大產品會,也是他那標志性的牛仔褲,黑色高領衫。他的飲食也是遵循嚴格的素食主義。在喬布斯看來,蘋果公司的一些人大賺一筆后就買下勞斯萊斯汽車和許多房子,他們的妻子去做整形手術。但這不是喬布斯想要的生活方式,因為他答應過自己,不會讓錢毀了自己的生活。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美國夢”也變得日益世俗化,似乎演變成對財富的極度渴望,而忽視了其在精神上追尋自由的需求。喬布斯再次用他的行動向世人展示了他關于信仰特有的那種激情。關乎理想信念,關乎人生的選擇與放棄。世俗外界的嘈雜之聲太強,把很多人心底的聲音淹沒了。而喬布斯最善于傾聽并服從自己的激情和心底的聲音,堅守住了內心的信仰,并自始至終的踐行著。

四、自律進取不息,關注細節之處

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披荊斬棘、開辟新生活之初,“美國夢”雖處于萌芽狀態,但是清教思想核心所蘊含的勤奮努力,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卻是日后“美國夢”形成與興盛的基礎。喬布斯堅信“意志的力量可以改變現實”,這種信念并非憑空建立,而是基于自身的努力,喬布斯在他30歲生日派對的請柬上寫著:“在人生的頭30年里,你養成習慣;在后30年,習慣塑造你”。對自身嚴格的要求和對產品細節之處的執著,正是喬布斯一生中重要的習慣。

1.自律

喬布斯從父親身上學到,充滿激情的工藝就是要確保即使是隱藏的部分也被做得很漂亮。這種理念最極端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之一,就是喬布斯會仔細檢查印刷電路板。一般人認為只要機器能運行起來就行,沒人會去看電路板的。喬布斯堅稱優秀的木匠不會用劣質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在喬布斯的心中,追求完美意味著:即便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其工藝也必須盡心盡力,這是對自己樹立高標準,高要求。

2.執著于細節

喬布斯表示蘋果電腦開機時間緩慢,就意味著浪費用戶的生命。正是源自這種對生命充滿敬畏的信仰和從立足細節的特質使他堅持要求縮短開機時間;喬布斯對于屏幕顯示內容也同樣癡迷,設計師們曾認為顯示圖標做得精簡一點,圓和橢圓滿足基本需求。但是,喬布斯卻堅持要能畫出帶圓角的矩形,因為從視覺上來說圓潤而整齊;他對字體也同樣執著,理由是:“你能想象一下每天都要看著它是什么感覺嗎?字體并非小事”。正是喬布斯對產品細節的堅持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從蘋果用戶的用戶體驗出發,才最終呈現出偉大的產品。

受到喬布斯的影響,蘋果團隊也充滿激情地要制造出完美產品,而不僅僅是可以賺錢的產品。這種理念有時會跟蘋果的短期商業利益發生沖突。但是在一個充斥著低劣設備、雜牌軟件和惱人的用戶界面的世界里,這種理念帶來了以迷人的用戶體驗為特征的非凡產品。使用一款蘋果產品可以像走在喬布斯喜愛的京都禪意花園里一樣,充滿了對生命和對美感的敬意,讓人肅然起敬。

五、結語

喬布斯才華出眾,充滿激情與活力,他將時尚和科技在生活中完美融合,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人類娛樂乃至生活方式。因為他,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程度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追尋喬布斯,不只是仰慕他那種用科技創造財富的理念;而是源自對依靠個人努力取得成功的一種肯定。喬布斯在全球掀起的狂熱崇拜,并非偶然。而是美國這片令人遐思的富饒的土地上,再次溫馨地煽起了美國人乃至世界人對美國想象希望的翅膀,增強了人們實現“美國夢”的信念,傳遞著對未來的希望與對生活無限的憧憬。

參考文獻:

[1]廖永清,張躍軍.美國文學中的旅行與美國夢[J].外語教學,2008,(7):62-65.

[2]王萍.“美國夢”釋譯[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164-167.

[3]睿韜.難以復制的傳奇――“蘋果教父”史蒂芬?喬布斯[J].產權導刊,2011,(12):17-19.

[4]蔣道超.德萊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馬克斯?韋伯.于曉,陳維綱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上海:三聯書店,1987.

第8篇

上任一年后,庫克的大考終于來臨。

蘋果,還是那個蘋果,但庫克操刀這一年,蘋果卻有了新的味道。

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終將走向何方?

舊金山的蘋果味道

9月10日,距離蘋果會還有兩天。

在舊金山蘋果體驗店,時代周報記者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問道:“你們后天是要iPhone 5嗎?”一店員回答:“我不知道,沒有人告訴我任何這方面的信息。”蘋果店員在保密方面絕對訓練有素。

事實上,隨著12日日期的臨近,網絡上,關于蘋果新產品的猜測已經有無數多的版本,蘋果粉絲的期待和狂熱逐漸達到頂點。與此相反的是,在舊金山蘋果體驗店里,不僅一切平靜,而且更顯冷清。與去年9月店里人潮洶涌的景象相比,這一天蘋果店里的消費者只有不到百人,這時是晚上七點,通常的購物高峰期。

今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12)上新推出的MacBook Pro展臺前,人比較多,降價了的MacBook Air也明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而另一側的“The New iPad”和“iPhone 4S”產品前,只圍了七八個人。

與蘋果店里的平靜與冷清相比,一公里之外的芳草地藝術中心明顯熱鬧很多,工作人員正在為兩天之后的會而忙碌,會場布置工作有條不紊。

路過這里的人,看到場館外巨大的蘋果七彩霓虹宣傳圖,都會拿出手機拍一下,因為實在太搶眼了,完全讓你無法忽視。細心的人注意到,與以往的蘋果會時的圖相比,今年的圖明顯拉長了。這意味著新iPhone外形被拉長嗎?人們對蘋果新品的猜測看來是隨時隨地進行中。

其實,在喬布斯時代,每一次會之前,蘋果總是被期待太高,興奮有之,但時常也會失望。然而,這一次,人們對蘋果過熱的關注,不僅是對蘋果新手機的期待,更是對蘋果未來的一次審視。庫克執掌下的蘋果,創新依舊乎?

人們真正想看到的,是那個總能人帶來驚喜、創意無限、引領科技產業發展的蘋果。

還是在舊金山,比蘋果會早兩天進行的是頗有點極客味道的Techcrunch Disrupt SF 2012大會。“改變世界的創意不是破壞,而是革命,”會上,Twitter和Square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充滿激情的演講感染了所有與會者。

杰克·多西說道:“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我的創業開始,但我以前從未想過創業,我崇拜李小龍,我想做水手去游歷世界,我想做裁縫去創造美麗,我想做藝術家,尤其是超現實主義。但我被城市以及人文的交錯所著迷,Twitter就來源于人與人的信息需求。創業者不是一個工作職業,而是一種社會使命,將未來帶到這個世界。”

曾經,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激情與創意的人,蘋果的產品改變了世界,也感染了無數人。今天,庫克執掌下的蘋果還能如此嗎?硅谷的創新仍在繼續,但還會有蘋果嗎?

庫克帶來的五大變化

庫克這一年,給蘋果帶來的改變太多了,首先就是蘋果市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某種程度上,這是喬布斯留下的遺產,在庫克手中得以輝煌。

2012年8月24日,正好是喬布斯辭職一年。庫克治下,這一天,蘋果的股價報收于663.22美元,而一年前只有372.12美元。而在8月20日,蘋果就以其市值6235億美元超過微軟而成為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公司。

這一年中,其實蘋果新推出的產品不少,包括具有視網膜顯示屏的MacBook Pro、新的MacBook Air、iPhone 4S、新iPad和OS X Mountain Lion。iPhone 4S是新產品,但這個功勞應該歸于喬布斯,此外,其他產品都是升級換代之作。

事實上,這一年中,庫克讓人印象最深的,其實是他做了很多喬布斯從來沒做過的事情。

除了市值達到最高,其次便是慈善。喬布斯從不做慈善項目,而庫克卻在蘋果設置了慈善項目。從中不難看出,庫克雖然追隨喬布斯多年,但兩個人的根本理念仍有巨大差異。喬布斯生前從來不做慈善,這曾經引發無數人的詬病。但何謂慈善?對一個企業而言,如果能用產品改變世界,用科技造福消費者,這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慈善?喬布斯生前雖然對慈善這個話題涉及很少,但他的理念是“改變世界”,引領技術進步,他也做到了。但庫克顯然不同,他更像是另一個比爾·蓋茨,而今天微軟至少已經與創新無緣。

第三是與投資者的交流。事實上,在喬布斯時代,作為COO的庫克也是經常見投資者,因為喬布斯絕不做這類的事情。就算蘋果業績下滑、股價下跌,喬布斯也不會見投資者,因為他相信,顛覆性的、用戶真正喜歡的產品,比見投資者更有效,用產品說話,這是喬布斯。但是,庫克當上CEO之后,仍沿續他在COO任上的習慣。那么人們不禁要問,庫克還有多少時間與創新的蘋果員工混在一起,還有多少精力思考創意?而這,卻不是喬布斯的習慣。

第四是廣告。今年奧運會期間,蘋果在美國NBC播出了三條Genius廣告。此廣告一出,業界嘩然,被批評有失水準。“Think Different”,喬布斯的概念里,廣告必須要酷,否則那就不是蘋果。但庫克治下的廣告,更像是解釋,針對對手咄咄逼人之下的解釋。“剽悍的公司不需要解釋”,以喬布斯的個性,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事情。

第五則是,庫克上任第一年,他出現在了中國市場。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早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但喬布斯以官方身份從未踏足這片土地。然而,庫克做到了。庫克的商人本質其實顯而易見。

對市場的重視,對商業利益的追逐,也正是蘋果市值達到最高的根本原因。上任一年來,庫克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這些經營上的改變,遠遠超過了蘋果的升級產品。

第9篇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對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股價構成最大影響的,不是遠見卓識的戰略,也不是巧奪天工的產品,而是某位醫生出具的病歷。

這就是蘋果所面對的現實。iPhone4嚴重的天線問題所帶來的股價波動,也比不上喬布斯偶爾出現的“荷爾蒙失調”;同樣,全世界最好的信用評級,也不及喬布斯例行公事般地站臺演講。喬布斯被果粉們認為是最偉大的CEO,因為他才華橫溢而又遠見卓識。他們認為一旦失去喬布斯,蘋果市值將縮水至少四分之一。

但喬布斯并非技術天才,也難稱遠見卓識。當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設計的“apple Ⅰ”和“apple Ⅱ”先后獲得成功后,喬布斯決定親自上陣以樹立權威。結果,這款名為“lisa”的電腦成為了蘋果歷史上最失敗的產品。iPod面世兩年后,真正改變全球唱片業的iTunes才面世。如果這一切源自早已成型的戰略布局,那蘋果的研發能力將大受質疑。因為作為一款應用軟件,iTunes的研發周期幾乎相當于微軟操作系統研發周期的一半。

作為CEO,喬布斯在經營上也無過人之處,其對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傲慢甚至有違經商之道。而由此引發的一個問題則值得我們探討:對公司而言,CEO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正方肯定居于優勢地位。從李?艾科卡領導克萊斯勒實現短暫復蘇的1979年開始,人們就開始膜拜這些商業時代的圖騰。杰克?韋爾奇、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等一大群CE0則將這種崇拜不斷推向。當然,巔峰是史蒂夫?喬布斯。人們認為,正是這些CEO將這公司業從優秀推向卓越。

但反對者也并非寥寥。伊梅爾特(杰克?韋爾奇的接班人)就曾對質疑他的人說,“任何人都可以管理好90年代的通用電氣。不僅人可以,甚至德國牧羊犬都可以。”令人意外的是,韋爾奇也部分同意這個看法,

“在90年代做CEO確實很容易。”

對CEO重要性的爭論始于巴納德。巴納德認為隨著皇室乖口宗教的衰退,為財富服務的工人無法激發起與建立宮殿和教堂時相同的激情。“就算絕對的商業組織,當其他激勵加強時,物質激勵也會變得無足輕重。”巴納德說。而要獲取和維持激情,企業只能求助于CEO。

作為巴納德的學術傳人,《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則這樣描述CEO的作用:他們沒有把自己置于企業之上,而是默默地將個性融入企業當中,通過他們的力量去激勵公司的其他人。

但1972年,列伯森和詹姆斯卻證明,科林斯筆下的這種作用其實相當微弱。他們和167家公司的數據庫進行合作,得出了各種因素對公司盈利的影響:行業效應占30%,公司效應占23%,而CEO效應僅占14.5%。詹姆斯認為,在任何一家運營良好的公司,CEO候選人之間都是可以互換的,最重要的是有人做主,“兩盞電燈也很難區分開來,但如果把所有電燈都拿走,那就很難在黑暗中閱讀。”

第10篇

2008年11月,《福布斯》網站這樣說,網站隨后評出了蘋果發展史上的十大市場失敗產品。其中第八項是蘋果和摩托羅拉聯手推出的Rokr手機,它誕生于2005年9月7日。

喬布斯因為這款產品有太多的妥協而心存不滿,雖然如此,《福布斯》網站稱:“Rokr手機預示著蘋果自家智能手機iPhone即將問世。”

“iPod不在這張清單內”

“當你出門時,你會確定帶齊了三樣東西。你的鑰匙、錢包與手機。你的iPod不在這張清單內。”2004年的一天,摩托羅拉CEO愛德華?詹德這樣對喬布斯說。一向用子彈一般的言語擊中他人的喬布斯,此次被詹德的這句話打中了。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此前是硅谷的風險投資家以及Sun前任總裁的詹德是喬布斯相識多年的朋友,2004年1月他成為摩托羅拉的新任CEO。喬布斯給詹德打電話,祝賀他履新,并講了一些蘋果與摩托羅拉應加強合作的話。喬布斯的表態應該看做是一種寒暄客套,此時的蘋果如日中天,喬布斯正沉浸在iPod成功帶來的喜悅中。

早在2001年,蘋果公司的設計師邁克爾?趙曾勸喬布斯進軍手機市場,喬布斯不以為然:“我們為什么要進入這個領域呢?我們不了解這個領域,我們能夠在其中做些什么呢?”后來,蘋果公司也嘗試秘密研發智能手機,但隔行如隔山,智能手機到2004年尚未成型,iPod的成功可能讓喬布斯對智能手機的研發不太著急。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詹德很著急,2004年初的摩托羅拉正處于艱難的轉型期。自2000年互聯網和電信業泡沫破裂后,摩托羅拉的業績一直不好。在摩托羅拉股價暴跌的時候,諾基亞和高通的股價卻蒸蒸日上。早在1998年,諾基亞就憑“彩殼隨心換”的廣告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消費者,而摩托羅拉直到2002年才推出“MOTO―全心為你”的口號,開始進行企業形象的轉變,試圖打造年輕時尚的品牌形象。口號提出了,但摩托羅拉并沒有持續推出新機型來驗證轉變的實質內涵。

可以說在這段時間,摩托羅拉經營思路保守。時任摩托羅拉CEO克里斯托夫?高爾文的家族管理方式成為了輿論批評的焦點,高爾文祖父是摩托羅拉的創始人。一位批評家說:“他要擔心家庭的財富、自己的名譽以及公司的聲望。總之,他有太多的東西要分神,要擔憂。”

因此,摩托羅拉的董事會決定,尋找一位“空降兵”,用他旁觀者的清醒頭腦,推動摩托羅拉渡過難關。一天,摩托羅拉董事會成員派柏邀請詹德共進晚餐。派柏在餐桌上問道:“摩托羅拉代表什么?”詹德一邊嚼著嘴里的魚,一邊看著自己放在桌上的手機――一款鑲有蝙蝠輪廓的“M”標志的摩托羅拉手機。“答案就在這兒。”詹德說,“M代表Mobile(移動),必須牢牢抓住移動做文章。”

詹德的這句話讓他通過了摩托羅拉的董事會測驗,他接任高爾文成為摩托羅拉的CEO。詹德認為摩托羅拉是一座未被充分利用的金礦,只待一雙發現的慧眼。詹德要發現的就是“酷”。他上任3個月后,一天,摩托羅拉的工程師們向他展示了一款為奧斯卡提名演員設計的手機Razr,起初他們并沒有想到要把它推向市場。但這款手機卻令詹德眼前一亮。“這太酷了。”他后來回憶說,“如果我帶著它到芝加哥大街上走一圈,人們看到了都會想要一部。”

而在接到喬布斯祝賀電話時,詹德可能已經在打這位畢生求“酷”的蘋果CEO的主意了。

喬布斯“違心”的妥協

“我跟喬布斯的區別就是,我愿意享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對他來說,永遠沒有最好。”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曾這樣開玩笑說。追求“寧缺勿濫”的喬布斯在與摩托羅拉的手機合作上,卻做出了一系列“違心”的妥協之舉。

2004年,蘋果的iPod已執美國音樂播放器市場之牛耳,市場分析人士稱當時全球音樂播放器市場規模將接近上億臺,蘋果的iPod前景看起來很光明。可是手機的銷量將會是這數字的十倍,如果手機廠商把音樂播放功能變成手機標準配備,iPod無疑會面臨巨大挑戰。

而摩托羅拉提出的合作就是要將iPod整合到手機內,獲得更大的銷量。喬布斯起初的反應是設法保護iPod,免得受到來自手機市場的威脅。但詹德“iPod不在這張清單內”這句話讓喬布斯認識到手機可能是他引以為豪的iPod“掘墓人”。這已經是2004年了,蘋果仍然徘徊在人們正逐漸須臾不可離的手機門外,這如果不是危機,那就沒有危機了。

但隔行如隔山,此時喬布斯治下的蘋果顯然無力顛覆手機市場的格局。于是,在蘋果與摩托羅拉的合作上,喬布斯開始變得比詹德更積極,也更有忍耐力。

2004年6月初,摩托羅拉與蘋果簽訂了初步的合作協議:摩托羅拉負責硬件制造,蘋果負責音樂軟件研發。7月26日,雙方聯合新聞,稱“這將讓數百萬的音樂愛好者們可以將他們喜歡的歌曲,包含從iTunes上下載的歌曲,從PC或Mac電腦上的iTunes透過USB或藍牙傳送到摩托羅拉下一代的‘always with you’系列手機上。”蘋果將提供全新的手機版iTunes播放軟件,而摩托羅拉會把該軟件作為合作版手機的標準播放器。

消息后,蘋果的股價隨即飆升,顯然廣闊的手機市場給了投資人無限的想象空間,也堅定了喬布斯涉足手機市場的信心。

與此同時,詹德選定的Razr型號手機推向市場后,一炮走紅,詹德很得意。

喬布斯也很高興,他希望乘上Razr手機暢銷的東風,將蘋果的iTunes整合到Razr的升級版中。但Razr的成功顯然讓詹德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拒絕讓喬布斯搭他的“明星號”,而是用摩托羅拉另外一款已上市的音樂手機E398為基礎,建造一條新的生產線,生產Rokr手機。

喬布斯有些不悅,他希望能在震撼大眾的新品上展現蘋果的iTunes播放軟件,但用已上市的并不強大的硬件做基礎研發的產品無法實現這一點。雙方的合作由起初的設想共同研發一款“酷”手機,演變為蘋果公司為摩托羅拉研發E398用的iTunes播放軟件。

喬布斯曾闡述過他對設計的理解:“它的真正含義是,如果要想把一種產品設計好,你就要抓住這種產品的靈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這種產品。”而在Rokr的研發上,喬布斯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

兩家公司的文化與節奏也不同,蘋果公司希望摩托羅拉提供完整的產品規劃,而摩托羅拉則讓蘋果“做出一個iTunes播放軟件,然后再決定要放在哪個地方”。處于小弟位置的蘋果公司默然接受了。正所謂“默無言,心事重,萬千情思。繞結心頭,咫尺相近天涯遠。”在此前后,喬布斯曾到斯坦福大學為畢業生做過一次演講,他提到:“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但與摩托羅拉的合作也許讓喬布斯產生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此時的局面,已不是摩托羅拉上趕著“誘惑”蘋果進入手機市場,而是蘋果要陪著小心,以便乘上摩托羅拉列車,深入電信王國腹地。

從隔閡到分道揚鑣

“你把這部手機稱為未來的趨勢?”

2005年11月,《連線》雜志嘲弄Rokr E1手機,在封面上打出了這樣的標題。

此前的9月7日,蘋果公司在一次會上了Rokr E1手機,喬布斯將它描繪成“一個在手機中的iPod shuffle”。

雖然喬布斯明白音樂手機沖擊iPod不可避免,但iPod當時仍為蘋果公司帶來滾滾財源,所以他希望能減緩其沖擊。所以在Rokr上,蘋果想盡辦法限制iTunes軟件的功能,來減輕對iPod的威脅。

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局面,摩托羅拉不想在自己最暢銷的機型上進行數字音樂新嘗試,蘋果公司也不想在Rokr上展示自己iTunes播放軟件的精華。Rokr就像兩個聰慧的父母誕下的智商平平的普通兒,它無法直接下載音樂,需要連接電腦將歌曲傳送到手機上,而且手機上只能保存100首音樂,這讓許多消費者深深失望。

而蘋果公司卻不失望。蘋果在與摩托羅拉合作過程中,希望摩托羅拉介紹電信營運商參與項目測試,摩托羅拉爽快地答應,它把當時美國第二大無線運營商Cingular引進了合作項目。有媒體稱,當時蘋果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目的不是與電信營運商探討技術合作和銷售模式,而是盡最大的努力來和電信營運商建立關系。

起初這是個三方游戲,漸漸地,蘋果公司開始撇開摩托羅拉,單獨與Cingular接洽。喬布斯向Cingular表示,蘋果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來打造一種極具革命性的終端,比市面上的任何手機都要先進。蘋果當時已花費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在研發用在平板電腦上的觸控屏幕技術,喬布斯相信可以開發出類似的界面給手機使用。

經過前期的鋪墊,Cingular公司在心理上已經接受了蘋果公司,認為喬布斯不是在空中起樓閣。而且主要的手機芯片提供商ARM在不斷改進手機用的芯片,其效能在省電的基礎上已有大幅提高,在完成語音通信后,已可以完成更多的應用,譬如娛樂。

Cingular公司想從語音服務之外找到更多的盈利點,當時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陷入語音通信激烈的價格戰,利潤不斷下降,如果能促使消費者使用手機瀏覽網絡,下載音樂或影片,那無疑打開了一座新金礦。在蘋果與Cingular珠胎暗結的背景下,Rokr在蘋果公司的眼里就成了雞肋。蘋果公司于是力圖把Rokr描繪成一種類iPod產品,蘋果公司甚至不想給Rokr一個完整亮相的時段。

在9月7日的新品會上,在Rokr 20分鐘后,蘋果就了當時最受歡迎的MP3播放器──iPod mini的升級產品iPod nano。換句話說,蘋果是想讓Rokr蕩起的漣漪,無論成功與否,都消散在iPod nano成功的海洋里。摩托羅拉CEO愛德華?詹德顯然看透了喬布斯的意圖,他后來接受采訪時惱怒地說:“去他的nano!這東西有啥用處?誰會聽1000首歌?人們想要的不是只能播放音樂的裝置。”

《福布斯》網站把Rokr看做是蘋果公司的失敗產品,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摩托羅拉的失敗作品。可是這部失敗的作品卻成為蘋果iPhone的“成功之母”。摩托羅拉其實也受益匪淺,通過這次與蘋果公司的合作,它顯然洞悉了蘋果公司與眾不同的研發及營銷理念。

顛覆手機市場的力量

對于摩托羅拉來說,雖然與蘋果公司合作的Rokr并不成功,但詹德發起的酷旋風,為摩托羅拉帶來了變革。

詹德治下的摩托羅拉通過股市出售了其半導體業務40%的股份,從而使飛思卡爾公司完全獨立出來。摩托羅拉輕裝簡行,確定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實現無縫移動,讓用戶的電話和數據很容易地在辦公室、汽車或住所之間轉移和傳輸。

在與蘋果公司的合作中,摩托羅拉顯然也感受到了蘋果的風格魅力。在這段時間內,摩托羅拉發生了顯著變化:摩托羅拉對產品設計風格開始重視,那些原來處于產品流水線末端、只扮演美容師功能的設計師,在摩托羅拉的地位空前提高。詹德不斷鼓勵那些設計師“孵出”最酷的創意,并請來耐克公司的前任執行官Geoffrey Frost出任營銷總監一職,摩托羅拉的設計師多爾稱:“過去,一直都是工程師扔給我們一個電路板,然后發號施令說,給它加一個塑料外殼。現在,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根據預先制定的目標,工程師反過來給我們提供幫助。”

當年有媒體稱摩托羅拉產品:“流暢的超薄設計如同鋒利的飛刀一般擊中消費者的內心。”詹德也雄心勃勃地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全球人手一部Razr!”

到了2006年,有人揣測蘋果公司在閉門修煉自己的智能手機,但蘋果公司不置可否,言辭模棱兩可。有媒體曾稱,喬布斯總是讓人琢磨不透,常常以誤導性言論轉移市場的注意力。

其實蘋果在這段時間里,內外兼修。在外部,加緊與電信運營商的溝通。說起來有意思,就像摩托羅拉把蘋果公司“勾”進手機領域后,讓蘋果欲罷不能那樣,起初Cingular公司在蘋果面前是矜持的,但蘋果展現的藍圖隨后勾住了Cingular公司的魂。

喬布斯開始引導電信公司將其品牌以及網絡變成單純提供內容的渠道,而不是內容的提供者。Cingular公司看穿了喬布斯的“野心”,在談判過程中,Cingular幾次糾結于自己是否做出了過多的讓步。但喬布斯畫出的這個大餅太大了,Cingular最后安慰自己:蘋果新手機所帶來的數據通信流量收入,將會超過因這筆交易而產生的其他損失。2006年7月,兩家公司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而此時Cingular方面還沒看到蘋果公司的原型機。在談判的最后幾個月,喬布斯也感覺到莫大的壓力,員工有時都能聽到他在走廊里背演講稿。

進入2007年,享受了近3年的美好時光后,摩托羅拉再次面臨困局,公眾認為摩托羅拉CEO詹德站在Razr的輝煌之上止步不前,只是對原有的產品進行簡單的升級。一些投資人甚至表示,詹德已經過時,并呼吁讓他卷鋪蓋走人。Gramercy資本管理公司董事會主席喬恩?拉平稱:“如果我是摩托羅拉董事,我就會把詹德塞進一個小房間,讓他就坐在那兒。”

2007年1月9日,閉關修煉的蘋果公司出山了,它帶來了iPhone,帶來了對手機的新理解,開始顛覆原來的手機世界。“昨晚我一夜無眠,”《商業 2.0》編輯喬什?奎特那評論道,“這個星期二真詭異,就好像我們身處一場心甘情愿被催眠的幻覺之中。”

喬布斯自己對 iPhone 評價道:“這是我們所做的最完美的 iPod。這真是一部精美絕倫的手機……這是因特網第一次真真正正墜入你的口袋之中。如果有什么能做到以上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那便已經極其成功……但我們全做到了!”

當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評出了2007年最佳發明,蘋果iPhone赫然入列,其獲選理由包括“iPhone改變了我們對移動媒體設備的一貫想法,包括它們的外觀、手感和功能”,“觸摸屏不是蘋果發明的,但蘋果在使用方面卻是一個高手。它的工程師利用這種技術革新了過去的圖形用戶界面,進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界面”。曾勸喬布斯進軍手機市場的邁克爾?趙的點評很有意思:“毫無疑問,喬布斯擅長的并不是第一個進入某一領域,而是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進入。”

摩托羅拉轉投谷歌懷抱

“在摩托羅拉期間,我曾經經歷過兩種完全不同的日子。最初是不可思議的三年,我幾乎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但最后一年里,我們的一個部門出了問題,即手機部門。2007年之后,我們明顯沒有準備好。在軟件平臺方面,我們遇到了問題,而且在產品執行方面做得也不好。”詹德于2007年12月31日離開了摩托羅拉,他曾這樣回憶說。

詹德提到的軟件平臺問題,困擾了摩托羅拉一段時間,隨后摩托羅拉可能從蘋果的iPhone中得到了啟示,因為蘋果iPhone采用了全功能的桌面操作系統OS X。這樣,iPhone的身份就不是一個手機那么簡單了,它更像是一個掌上電腦。2009年,摩托羅拉選擇了讓喬布斯恨得牙癢癢的Android系統,開始投向谷歌的懷抱。

記者手記

填平戰略缺口時的驚險一躍

戰略缺口理論是由著名的管理學家泰吉(T.T.Tyejee)和奧蘭德(G.E.Osland)提出的。他們認為,企業在分析競爭環境和評價自身競爭力時,經常會發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完全依靠自有資源和能力取得的戰略業績與其戰略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即戰略缺口。這個缺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完全依靠自有資源和能力的自我發展之路,因此,戰略聯盟成為企業“填平”戰略缺口的重要手段,通過聯盟各方的優勢互補,可以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企業的戰略缺口越大,參加戰略聯盟的動力就越大。

2005年前后,蘋果和摩托羅拉、Cingular三方在面對智能手機這個正撲面而來的巨大機遇時,都有力不能逮的地方,這就是三方得以進行聯盟合作的基礎。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把企業聯盟看做“從不協調中創造協調的最靈活的手段”。

但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摩托羅拉CEO愛德華?詹德的決策卻透露出猶疑和機會主義。他在蘋果和摩托羅拉聯合推出Rokr E1手機的會上說:“Rokr展示了手機通信與音樂結合的最完美境界,今日的手機應該不僅僅被視作通信設備,它更是娛樂和表達自我風格的工具。iTunes 結合進可隨身攜帶的手機,我們徹底地改革了手機的發展方向。”

詹德的發言透露出對摩托羅拉邁出通信領域原有格局的期盼,但他不讓蘋果的iTunes 結合進摩托羅拉的明星機型,以及其隨后繼續沉迷于以手機通信功能為主體的舊有模式,則上演了一出典型的“葉公好龍”,摩托羅拉因此錯失了通過與蘋果聯盟而強化其手機智能化能力的最佳時機。

第11篇

凡事物一旦和“科學”相聯結,在當代中國似乎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先進性、正確性和真理性。而一旦被稱為“偽科學”,則自然就成了非理性、愚昧、落后和謬誤。判斷“科學”與“偽科學”的標準很多,核心無非是看它是“唯物”還是“唯心”――因為 “科學”通常的含義是關于客觀物質世界規律的學問,“偽科學”則是唯心的。

愛因斯坦是大科學家吧?可中國大陸曾經說這老先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事實俱在嘛,愛因斯坦那個相對論是心里想出來的,不是他通過科學實驗搞出來的。牛頓是大科學家吧?可是后來卻越搞科研越一頭鉆進了宗教里,他那萬有引力還是唯物的,據說是因為樹上掉下的蘋果砸在頭上而發現的。

說到蘋果,吃過蘋果的人,即使不是“愛瘋”、“愛派”(iPhone & iPad)一族,也得承認喬布斯是科技方面很牛很厲害的人。注意,“科學”的概念在這里偷換成了“科技”。有什么區別嗎?簡單地說,其實常說的“科技”更多的是說“技術”,因為科學告訴你是什么,并不能產業化(給你賺錢),而技術是利用科學認識到的是什么來發明新東西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產業化。科學無所謂高不高(認識細菌導致腹瀉與認識月亮上沒有嫦娥誰更高明?原來都擺在那里的),而技術則有高不高之分(造計算機與造算盤的技術顯然不是一樣的水平)。

還是回到喬布斯吧,因為他是集高科技和產業化于一體的大牛人,有多少人想向他學習成功之道啊!可有多少人又感覺到喬布斯無從學起。喬布斯自己、喬布斯的傳記、熟悉喬布斯的人,都把喬布斯成功的核心原因歸結為“唯心”的東西,中國媒體上甚至取名為“蘋果禪”。禪是什么?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或佛教中的一個宗派。高科技的蘋果與宗教聯結在一起,有意思么?

你可以說這是喬布斯個人的信仰和工作的事情,并不矛盾。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個影響很大的“走向未來叢書”,其中一本美國學者卡普拉寫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說是現代物理學的很多發現,原來在東方神秘主義(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早就提出來了;現代物理學遠遠走在技術的前面,物理學之道可說是通向精神知識與自我實現的道路。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有個演講《物理學步入禪境》,說現代物理學的發現,特別是弦論,越來越向佛教禪宗所說的情況接近了。你說這吊詭么?有了卡普拉和朱清時的高見,信仰佛教的人忙用來證明佛教的科學性,國粹派們忙用來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一些對科學有興趣者也忙著對“玄學”有了興趣。

禪是傳播至今天的佛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國高僧慧能是佛教禪宗發展中的關鍵性人物,他傳的禪宗后來發展成為五小支,其中九世紀時成立的曹洞宗還在十三世紀時傳到了日本。喬布斯年輕時就參禪,后來禮曹洞宗的日本禪僧為師,并終生堅持坐禪,“成為了虔誠的佛教徒”。如此看來,喬布斯信佛參禪與他從事的高科技產業一樣,是科學啊。

不說佛教修行境界和成就本身,即使與佛教經典描述的富貴境界相比,喬布斯建立的世俗事功也算不上什么。但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想知道佛、菩薩是像中國許多人燒香磕頭所求的那樣保佑喬布斯了嗎?喬布斯說:“我的秘訣很簡單――聚焦和簡化。簡單比復雜更難,但是這一切到最后都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你便創造了奇跡。”艾薩克森認為是“禪修磨煉了他對直覺的欣賞能力,教他如何過濾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養出了一種基于至簡主義的審美觀”。

據說喬布斯多是憑直覺做出重大決策,這與禪宗“直指人心”的宗風接近;他每天清晨醒來時,總是會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應該做什么?”這近乎禪宗當頭棒喝的效果;他強調:“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這與禪宗強調的“明心見性”相通佛教是實踐性極強的宗教(愛因期坦曾因此稱贊過佛教),不能否認喬布斯對禪是認真和勤奮的,但沒有證據表明他達到了禪宗的開悟。而了解一下喬布斯的生平和禪宗,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修禪讓喬布斯在浮躁喧囂的世界里,能夠保持內心的堅忍、專注、寧靜、平衡、和諧與超越,即有一種良好的、健康的、積極的心態。

這么說來,喬布斯的禪豈不與心理勵志與成功學之類是一路的了?唯唯否否。心理勵志與成功學更追求個人的名聞利養,仍然停留在唯求物質(也是一種“唯物”)的層次,心中掛礙重重、執著多多,并不思考人生的真實意義和能夠放下。喬布斯信奉的禪宗,是有終極關懷的、能給人超越的力量,他能有“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實際意思是“人活著的意義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宏大愿望,并對這個初衷不忘,對成敗、生死已能夠放下,無掛礙,無恐懼;退而言之,喬布斯至少將人生上升到了一種哲學與美學的意義。

可以像喬布斯一樣修禪啊,禪看來是更好更強大的心理勵志與成功學?唯唯否否。佛教的一個基本原理是“諸法緣起”,即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諸種因緣合和而生,是從多因素和條件集合而成,缺少一個都不成。如果喬布斯生活于中國,他就是直接到曹山和洞山去修曹洞宗的禪法,也成不了蘋果的喬布斯。而按佛教的說法,成就喬布斯這樣的牛人的因緣也是其多少多少時間前的世播下了種子才成;并不是你這一世聰明努力就一定能發財升官出名成功的。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霍金也認為宇宙萬有是無中生有,而且不只一個宇宙。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約翰?韋伯2011年稱,物理學中的常數α在宇宙中不同的空間里是不同的,即它是變化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說,α值是“最深刻也是最優美的問題”;馬克斯?玻恩曾說:“α只能是現在這個值,這就是自然的法則。對它的解釋也必定是自然哲學的中心問題。”可是現在α在宇宙中是變化的!于是我們對“人存原理”可以有新的解釋:你只是出現在宇宙中適合你出現的時間和空間而已。――這好像更證明了“諸法緣起,自性本空(本體是無)”和多個世界之說。

繞來繞去說了這么多,你問我到底想說什么?要說的太多而字數有限,沒法展開,索性簡而言之,如此而已。

我沒有說“佛教是科學”。其實,從字面意思看,科學即分門別類的學問、專門的學問。回到原義,則無所謂“科學”還是“偽科學”之分(佛家已經說了不要起“分別心”);在宗教面前和在“科學”面前一樣,我們已知的其實遠不如未知的多,我們對于未知要有起碼的敬畏。

第12篇

7月10日,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在接受采訪時霸氣地說:“我要說清楚的是,我們將在蘋果所涉足的所有領域與其展開競爭。”他還聲稱:“微軟不會讓任何一部分業務被蘋果獨享,如消費者云服務,硬件和軟件創新等。”

在云服務和軟件創新領域,微軟和蘋果各有千秋,但讓軟件巨人氣短的是,該硬的卻始終沒有硬起來。鮑爾默此番話語一出,眾人心領神會。

其實,還有一起微軟即將展開的小收購案更該引起業界注意。這則消息是由鮑爾默在此前一天公開宣布的。他表示,微軟將收購大型觸摸屏顯示器開發商Perceptive Pixel。

收購一家大型觸摸屏顯示器開發商,微軟當然不只是用它服務于Surface。要高產出低成本地消化這筆收購,微軟需要有更多的嵌入觸摸屏的移動終端面向市場。于是,微軟可能生產智能手機的猜測又在坊間出現。對此,鮑爾默沒有否認,微軟創始人、前董事長比爾·蓋茨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則避而不答。

眾所周知,關于微軟有意進軍智能手機市場早已猜測聲四起。從去年業界傳出微軟會親推自有品牌的Windows Phone手機,到前段時間構想微軟并購諾基亞,這些并非憑空猜想,說明大家對微軟進軍硬件市場并不感到奇怪。既然谷歌可以推基于Android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微軟有何不可?

有人擔心微軟介入硬件市場后會對OEM廠商構成威脅,蓋茨也認為Surface平板會不可避免地傷害到傳統PC制造商的同類產品,“甚至有可能會要對方的命”。但蘋果的軟硬件一體化的經驗告訴微軟,要成功,非如此不可。更何況,微軟現有的移動終端產業鏈遠不及PC產業鏈完善。

在PC領域,除了蘋果,幾乎所有的PC制造商都是微軟的OEM伙伴;在移動終端市場上,微軟目前在智能手機領域只有諾基亞、三星、HTC和中興等幾家合作廠商;在平板電腦方面,似乎還只有微軟Surface的孤獨身影,所以,在市場份額比利潤更重要的當下,微軟應該用自己去填其他PC和手機廠商尚未填上的空缺。而蓋茨的言辭也讓人看到,微軟的確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跟蘋果模式相似的企業。

在普遍印象中,比爾·蓋茨來自地球,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來自火星,兩人撞在一起,必然口水戰不斷,但在私下里,兩人卻惺惺相惜。2007年,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次公開談話中,喬布斯毫不掩飾地向蓋茨表達敬意:除了微軟,我看不到任何公司能夠把軟件和硬件結合得這么好。今年6月11日,蓋茨也承認“蘋果證明了軟硬件結合一體化模式的成功”。

1977年3月1日,蓋茨做的“為軟件行業正名”的演講,把由硬件主導的IT市場轉向由軟件主導。此后數十年,“要賺錢,做軟件”的觀念在IT界深入人心,做硬件成了又臟又累的體力活。為此,IBM剝離了不賺錢的PC業務向軟件和服務轉型,惠普和戴爾也在嘗試同樣的轉型。然而, 隨著喬布斯推出的iPhone手機成為時代的風向標,IT界又掀起了回歸硬件的風潮。今天,蘋果成為最賺錢的科技巨頭,超過IBM、微軟、谷歌、三星和惠普,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業,硅谷也不得不再度審視硬件業務的權重。

是蓋茨把世界引領進入軟件時代,但天才就是天才,他對硬件的作用和價值從來不可低估。從他和喬布斯的相互恭維中可看出,微軟創始人一直對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模式關注有加。而在對待硬件的態度上,兩人有一個共同點——打造最完美的產品。所以,微軟鼠標是市場上最具未來理念的概念性產品,微軟的Xbox游戲機也是唯一可與日本兩大巨頭(索尼和任天堂)一決高低的高端產品。

另外,在蓋茨離開微軟轉向公益慈善事業之前,他和喬布斯在互相學習:蓋茨強調設計、強調個人消費電子,喬布斯則在強調軟件。

只不過,在這場惡補競賽中,微軟陶醉于OEM模式,將PC制造任務全部拋給了惠普、戴爾、宏碁和聯想及其他OEM廠商。蘋果則在喬布斯營造的封閉王國里(全面控制硬件設備、軟件應用和在線服務)取得完勝。美國市場分析師霍雷斯·德迪烏估計,市場每賣出1臺PC,微軟可獲78美元利潤。市場每賣出1臺iPad,蘋果則賺取195美元。2011年,蘋果的凈利潤(260億美元)自1990年以來首次超過微軟(230億美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龙州县| 神农架林区| 岫岩| 岳池县| 循化| 福安市| 莱州市| 阜阳市| 青阳县| 铜陵市| 通辽市| 凌源市| 天镇县| 柳林县| 尉犁县| 西充县| 原阳县| 建湖县| 阿克| 兴义市| 湖北省| 铜山县| 甘谷县| 北海市| 明光市| 威信县| 井冈山市| 余姚市| 葫芦岛市| 搜索| 新宁县| 江华| 永城市| 九龙城区| 卫辉市| 黄平县| 阿拉善右旗| 苗栗县| 青浦区|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