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32: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五岳是哪五座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 鍵 詞】山岳崇拜/巡守/封禪/泰山神
【正 文】
山岳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現象,泰山崇拜則可以作為中國山岳崇拜的代表, 從多方面窺見中華民族山岳崇拜及其山神信仰的本質。其中,由山岳崇拜所形成的一系 列儀式性信仰事象則是民俗學者特別予以關注的內容。
一、山岳崇拜與帝王巡守
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曾經指出:“自然是宗教的最初的原始對象,這一點是 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歷史所充分證明的。”(注:[德]費爾巴哈.宗教的本質[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山岳崇拜作為自然崇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最初的宗 教意識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泰山崇拜便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有的學者認為,我國古代先民山岳崇拜的起源,最遲不會晚于以農業為主的仰韶文化 時代(距今約六千一百年至四千四百年)。(注:詹鄞鑫.神靈與祭祀[M].南京:江蘇古籍 出版社,1992.66.)在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便出現有多處對于大山崇拜和祭祀的 記載。卜辭中,山神很多,并且出現了數山合祭的現象。(注:參見詹鄞鑫.神靈與祭祀 [M].“殷代的山川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7.)周代是我國禮儀制度開始 完善的時代,也是對于山岳祭祀禮儀制度化的時期。首先,在周代,人們對于山岳崇拜 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認為山川是神靈,倘若不認真祭祀就會帶來災禍:“山林、川谷 、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注: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祭法第二十 三[M].北京:中華書局,2001.670.)“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注: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1775.)“山有朽壞而崩, 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注: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 北京:中華書局,1980.1901~1902.)其次,在山川祭祀方面,有了嚴格的規定,宗周 與諸侯祭祀的山川各不相同:“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 祭名山大川在其地者。”(注: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王制第五[M].北京:中華書局, 2001.173.)周王在名義上擁有天下,而諸侯只擁有自己的領土,因此,周王可以祭祀天 下所有的名山大川,諸侯只能祭祀自己領土上的山川。另外,春秋戰國時期,在大一統 觀念的影響下,周人在中央四方九州各選一座名山,稱為“五岳”、“九鎮”,同時, 又選四大川與四方配合,稱為“四瀆”。不過,五岳作為一種制度的確立還有一個漫長 的歷史發展過程,直到漢代,五岳制度才成為定制。(注:在《尚書·舜典》中,已有 東南西北四岳的記載。對此“四岳”,另有史書記載說,堯時命羲和氏的四個兒子分別 管理四岳,羲仲為東岳長官,羲叔為南岳長官,和仲為西岳長官,和叔為北岳長官,此 四岳不是山名,而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職稱。在《禮記·王制》中出現了五岳的說法,但 沒有明確說出是哪五座山。《爾雅·釋山》對五岳有兩種解釋: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 岳,霍山為南岳,恒山為北岳,嵩山為中岳;邵晉涵《爾雅正義》又說:“冀州之霍山 ,與泰衡華恒嵩高,漢初相承為五岳也;泰華霍恒嵩高,武帝所定之五岳也。”《漢書 ·郊祀制》載,漢宣帝神爵元年(61年)頒發詔書,確定以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天 柱山、西岳華山和北岳恒山(河北曲陽)為五岳。至此,五岳制度成為定制。其后,又改 湖南的衡山為南岳,隋以后也成定制。明代開始,又把北岳改為今山西渾源的恒山。對 于五岳,顧頡剛先生在其《史林雜識》一書(中華書局,1977年)中認為:“四岳者,姜 姓之族之原居地,及齊人、戎人東遷而徙其各于中原,是為西周時事,為民族史及地理 志上的問題。五岳者,大一統后因四岳之名而擴充之,且平均分配之,視為帝王巡狩所 至之地,是為漢武宣時事,為政治史及宗教史上之問題。”)
作為五岳之首的泰山,其稱呼最初見于《詩經·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 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注:十三經注疏 ·毛詩正義·魯頌[M].北京:中華書局,1980.671.)這也是最早見諸于典籍中對泰山高 聳雄偉感受的記述。在后來的典籍中,泰山還被稱作“岱”(岱山、岱宗),如“海、岱 惟青州”(注: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禹貢[M].北京:中華書局,1980.147.)、“河 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職方氏[M].北京:中華書局 ,1980.861.)。《說文解字》:“岱,太山也,從山,代聲。”(注: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190.)關于泰山崇拜,較為詳細的記載出現在《禮記·王制》 中:
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 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好辟;命典禮考時月 ,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 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 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東巡守之禮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 之禮。歸假于祖禰,用特。(注: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王制第五[M].北京:中華書局 ,2001.165~166.)
過去,人們在引證這段文字來說明泰山崇拜時,一般只從其中摘取與泰山有直接關系 的前幾句話。我之所以把這段文字全部摘引下來,是因為《禮記》所記載的這段文字與 古代帝王的巡守制度有關,從這段文字中基本上可以了解巡守制度的全貌以及泰山在巡 守制度中的地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段文字不僅記載了東巡泰山(岱宗)的情況,而 且是把東岳泰山與其他三岳并列在一起,只是巡守的時間不同,禮儀是完全一樣的,這 說明當時泰山的地位與其他三岳是并列的,還沒有出現后來的泰山地位上升而成“五岳 獨尊”的局面。在《尚書·舜典》中,也有幾乎一樣的記述:“歲二月,東巡守,至于 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禮,五玉,三帛,二 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 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格于藝祖,用特。”(注:十 三經注疏·尚書正義·舜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0.127.)
巡守(亦寫作“巡狩”),又稱作巡省、巡幸、巡游等,是指古代帝王巡視地方與邊疆 的活動過程。巡守“起源于上古軍事民主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對各地的武裝巡視活動,是 威服四方、強化聯盟的主要方式”。在先秦時期,巡守“逐漸演變成君主對部落、方國 以及諸侯封國巡察、征伐的政治軍事活動,并成為控扼天下、鞏固王權的重要舉措。” 從春秋到秦漢,在儒家“天子非展義不巡狩”思想的指導下,巡守逐漸制度化和禮儀化 ,其包含的文化意蘊也更加廣博和深遠。(注:參見何平立.巡狩與封禪[M].濟南:齊魯 書社,2003.2~3.)
二、泰山崇拜與封禪大典
與巡守是把四岳作為祭祀的對象相比,在封禪大典中,泰山的地位便凸顯出來。封禪 與巡守制度有著淵源關系,是山岳祭祀禮儀中最隆重的盛典。封禪大典在古人心目中的 地位,我們從一個例子可窺見一斑: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曾講到,他的父 親司馬談因故沒能隨從漢武帝封禪泰山,因而抱憾終生,直到臨終前,還“執遷手而泣 曰:‘……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注: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華書局,1982.3295.)由于沒能親歷封禪大典, 其痛心疾首、無限悔恨之狀,歷歷在目。
“封禪”一詞,始見于《史記》,《史記》的《封禪書》和《齊太公世家》中都有關 于“封禪”的記述。(注:《史記·封禪書》中說《管子》一書有《封禪篇》,但流傳 至今的《管子》中沒有《封禪篇》,或許是流傳中亡佚了。另外,司馬相如有《封禪文 》。據有的學者分析,《封禪文》的寫作時間早于司馬遷的《封禪書》,但《封禪文》 過于簡約,《封禪書》記載詳悉。《封禪文》和《封禪書》是中國古代典籍中保留下來 的最早的封禪著述。)何謂“封禪”,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作過如下解釋:
有句老話叫做“百聞不如一見”。對于中國五岳之一——衡山,我是早已“百聞”了,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一見”。直至去年寒假,我才停止了對衡山的幻想,因為我要去美麗南岳衡山游玩。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游衡山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游衡山心得1又是一年開學季,開學前,我與媽媽來到了著名的南岳衡山。
剛到山腳下,我認為爬到頂峰簡直是小意思。不過才一小會,我和媽媽便發生了分歧:媽媽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終慈愛的媽媽還是同意走小路。
剛開始我興致勃勃,只想以最快的速度爬上頂峰,只一個勁地傻沖,南岳峰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爬上去的。漸漸地,我的體力開始不支,腿像灌了鉛一般,腳步越來越沉。
此時天公也不作美,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這讓我心煩意亂,雨水打在身上,沖走了我滿懷的信心和勇氣。媽媽看出了我的不堪,走了過來,給我披上了準備好的雨衣,鼓勵我道:“別氣餒,慢慢來,下雨了也沒關系。下雨天登山,也別有一番情趣嘛!”
緊接著,媽媽又神色鄭重地對我說:“孩子,媽媽其實一直想告訴你,很多事情不是你我意愿所能改變的,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現狀,那你就得換個角度去看待它。因為你會在不同的環境里看到不同的風景。”
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漸漸平靜了下來,在她的引導下,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身邊的風景。果不其然,在雨中登山,有一種縹緲的感覺,仿佛身在仙境之中,遠處的山,近處的樹,都變得若隱若現,正所謂“人在云端走,樹在霧中游”。正因為媽媽的那些話,讓我下雨時的煩悶心緒煙消云散了,映入眼簾的只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美景。可見換個角度,換種心態,對待不順,有多么的重要啊!
接著,我和媽媽繼續向前努力地攀登,夾雜著汗水與雨水,混合著辛勤與勞累,我和媽媽說著一些趣事,講述在學校發生的見聞。走走停停,不一會兒,就登到了頂峰。
放眼望去:群山如頑皮的孩子般,在云海里探出小腦袋;游霧像綾紗一樣緩緩地、輕盈地、優雅地向遠方飄去;朝圣的人們絡繹不絕,來到山頂上虔誠地祭拜。正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來到寫有“祝融峰”的大石塊前,喜笑顏開地高呼一聲“耶!”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是的,世間萬物可能并不能都如你所愿,只要你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心態去觀察、思考,就可以發現不同的美麗!
游衡山心得2帶著對南岳衡山的憧憬,我們踏上了前往南岳衡山的道路。此行的目的不為求神拜佛,只為體驗爬山的樂趣,只為爬到那高高的祝融峰頂,欣賞衡山絕妙的景色。
汽車在我的`夢中顛簸著,突然強度太大就把我驚醒了。望著遠處一座座山峰,真不知道哪座才是我夢寐以求想要去的衡山呢?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再睡會吧,還遠著呢!”
不知時間過去了多久,只知道隨著一陣剎車聲,我夢中的天堂終于到了!
我急急忙忙下車,仰望起衡山來。面對這樣高聳的山峰,我深感自己渺小如一顆不起眼的塵埃。但是今天,我決心要征服它!
開始爬山了。我們從山邊的一條布滿荊棘的小路上山了。小路邊的大樹一棵棵直指蒼天,鳥叫聲、蟲鳴聲、還有不知道從那傳來的笛聲,交融在一起,成為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那么動聽,那么悠遠。
走到半山腰,一棵迎客松映入眼簾,他像一位年邁的的老人,拄著拐杖,向人們訴說關于衡山那美麗的傳說……
終于到山頂了。我顧不上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向崖邊跑去。我眼前出現了一場精彩的魔術表演:天邊的云彩向一匹奔騰的駿馬,在天上奔跑著。一躍,又變成一棵細柳。一陣風吹過,“魔術表演”結束了。但我像走進了一副巨大的畫卷,找不到方向。山下的溪水潺潺的流向遠方,山腰的樹林被風吹得颯颯作響,從云層中穿出的陽關撫摸著古色古香的小鎮。這副畫,我想,任由天底下任何畫家也會望洋興嘆吧!
天色暗了下來,古鎮上燈光點點,格外醒目。
終于,我們要踏上回家的道路了。坐在汽車里,我不舍地朝身后的衡山望了望,默默許下諾言:衡山,下次再見。
游衡山心得3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和爺爺、奶奶、叔叔、弟弟一起坐車去衡陽給老奶奶拜年。
經過一路的奔波,我們終于到達了衡山的老奶奶家,叔叔和弟弟把我和爺爺、奶奶送到這里后,就急匆匆的向耒陽奔去。
在這里我看見了舅爺爺、舅奶奶、還有小龍哥哥,聽說他們開了一個養豬場,我就迫不及待的.跑過去看了看。
這真是一個大規模的養豬場啊,有產仔母豬30頭、配種的公豬1頭、肉豬300多頭、還有許多的小豬。它們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吃食、有的在呼呼大睡,呵呵,真有趣!
這時候舅奶奶叫住了我,叫我去看個東西,我跟他來到了一個柴棚,我看見上面有許多母雞正在生蛋,舅奶奶拿了個梯子,叫我爬上去看看雞生蛋了沒有,我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翻開了第一個雞窩,呵,真有幾個,我數了數,一共有5個,接著我翻開了第二個雞窩,也有四個蛋,還有兩個冒著熱氣呢!我在上面搜索了半個多小時,共收獲了二十多個土雞蛋,舅奶奶把這些雞蛋都送給了我,我高興地一蹦三尺。
吃完晚飯后,小龍哥哥帶我去玩了電腦,大概玩了一個多小時,我對哥哥說:“我還想去看看豬。”“好啊!”小龍哥哥爽快地答應了。
當我們來到母豬產房時,忽然發現一只母豬的羊水破了,小龍哥哥馬上通知了舅爺爺、舅奶奶,他們不知道怎樣給小豬接生,忙打電話給建宇叔叔,建宇叔叔從老遠的地方跑了過來,氣喘呼呼,連忙準備了像沙子一樣的東西和一些稻草,只聽見母豬一聲長吼,一個新生命降臨了,建宇叔叔先用那想沙子一樣的東西把小豬崽的身子弄干,再剪掉小豬崽的臍帶,在用稻草綁上,防止它出血,最后放入鋪上稻草的保溫箱,這才算搞定了一只小豬崽……
這只母豬可真能生,一生就生了十只小豬崽,這時候已是十點半了,我也幫了好多忙也累了,他們也收工了。我又看了看其他的豬,啊!我好象又看見了一只母豬的羊水破了,我又忙叫了建宇叔叔,一看,還真的是,看來我們要熬夜了,舅奶奶在豬欄里拿了個火盆給我取暖,都快2點了,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第二天我才發現我睡在豬圈里,炭火還在燒著,爺爺叫我回去了,我真是不舍啊!這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啊,比游衡山、逛南岳好玩得多,比玩游戲更有意義,因為我受益匪淺,學了好多東西,確實讓我很難忘記。
游衡山心得4今天天氣還可以,太陽時不時從云彩中冒出來。我正收拾著東西呢!你肯定會問我收拾東西干嘛,讓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要去南岳衡山,馬上出發。
收拾好了東西,吃完飯便坐著早就預定好的車子出發了。車上真好,有藍色和白色的燈、有電視、音響、最重要的還是空調。我在車上一邊看著風景一邊想象著那兒的樣子,在我的想象中,那兒上下是數千級的臺階,放眼處是薄霧繞青山、還時不時的`傳來一兩聲“鳥鳴山澗中”,每當想到這兒我就的高興了起來。在車上好奇心和高興讓我一直不想睡覺玩著玩著三個多小時就過去了當然我們也到了目的地,因為太晚了我們一車的人只好在南岳附近的旅社中吃了頓飯,打了個四小時盹便出發了,我們坐著車隨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了南天門,它就是一個孤零零的門但非常大的好看,我們在那里下了車,下車以后我感到一股寒意,幸好,我們早有準備——帶了一件厚衣服,從這兒我們便步行上路了,四周一片漆黑,只看得清附近幾棵樹,興奮使我有了一股無窮的力量,使我走在最前面,我們往上爬,不一會就到了最頂峰我們燒了香就往下走,走著走著天漸漸的亮了,慢慢的,我們終于看清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到處是綠的,過了幾個寺廟后,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地方:每到一個寺廟它都每有一個燒香、燒紙的地方,而是有一個房子,里面燒著火,人們都把香、紙往里面扔這可真環保呀!
我們從上面下來,到了南岳大廟,大廟里東西真多,大多數菩薩里面都有,可真壯觀呀!它們分別雕塑在大廟的四周,一進門是往下的階梯,階梯的正中間是一個象龍一樣的雕塑張躺在地上,四周有鐵欄圍著,里頭有人們扔的錢,我也在里面扔了一張錢,還用相機照了出來,接著,我們來到了十八羅漢的院子里玩,那兒有一個小池,上面有一座小橋,小池附近就是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有的舉手望天、有的端端正正的坐著,有的則象一個習武之人,真是好玩。
南岳真好玩,我明年一定要來!
游衡山心得5天亮了,我們坐上顛簸的汽車,伴著秀月與清風,上路了。坐在車上,我又接上了在酒店的那些關于衡山的夢…
車子愈來愈顛簸,我被驚醒了。突然,一座大山直指蒼穹。母親笑著說:“離衡山還遠著呢。”
終于到了,我夢中的天堂!
我站在山腳,向上仰望。突然,我迷茫了,面對這巨人一般的大山,我像宇宙中的一顆小的不能再小的塵粒。在衡山的腳下,我才感覺我是那么渺小。
開始爬山了。我們從山邊的.一條布滿荊棘的小路上山了。小路邊得樹一棵棵直指蒼天,鳥叫聲、蟲鳴聲、還有不知道從那傳來的笛聲,交融在一起,成為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那么動聽,那么悠遠。
走到半山腰,一棵迎客松映入眼簾,他像一位年邁的的老人,拄著拐杖,向人們訴說關于衡山那美麗的傳說……
終于到山頂了。我顧不上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向崖邊跑去。我眼前出現了一場精彩的魔術表演:天邊的云彩向一匹奔騰的駿馬,在天上奔跑著。一躍,又變成一棵細柳。一陣風吹過,“魔術表演”結束了。但我像走進了一副巨大的畫卷,找不到方向。山下的溪水潺潺的流向遠方,山腰的樹林被風吹得颯颯作響,從云層中穿出的陽關撫摸著古色古香的小鎮。這副畫,我想,任由天底下任何畫家也會望洋興嘆吧!
天色暗了下來,古鎮上燈光點點,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