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滑模施工

滑模施工

時間:2023-05-31 09:12: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滑模施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滑模施工

第1篇

關鍵詞:造粒塔;滑模;混凝土

一、概況

河南晉煤天慶項目尿素造粒塔,筒體直徑為22.5m,筒體高為106m,樓電梯高為109.3m,第一個階段從-1.6m到15m壁厚為500mm;第二個階段從15m到88.81m壁厚為270mm;第三個階段從88.81m到91.34m壁厚為500mm;第四個階段從91.34m-103.97m壁厚270mm;標高90.57m為懸空噴淋層,是圓形筒體與長方形結構,施工采用滑模方案。

二、滑模施工方法簡介

液壓滑模施工方法是在筒壁底部,沿筒壁周邊一次組裝高1.2m的鋼模板,并于混凝土中埋設支撐桿,隨著模板內不斷澆筑混凝土和綁扎鋼筋,利用一套液壓提升系統設備將模板不斷提升,逐步完成整個造粒塔筒身的混凝土澆筑成型。

三、滑模施工

1、初滑

滑模系統在拼裝完畢后,混凝土澆筑前為使新老混凝土結合嚴密先均勻鋪一層3~5cm與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砂漿,然后按每層200mm厚分層澆筑混凝土,直至將混凝土灌至距模板上口20~30mm時,停止灌注。混凝土灌滿模板的時間應根據施工期間的氣候情況,結合混凝土試配時要求的出模時間決定。初滑提升僅需一至兩個行程,隨即檢查出模混凝土的強度,若強度在0.2~0.4Mpa之間即可提第一模(即200高)轉入正常滑升,若強度較低可適當停留待強度達0.2~0.4MPa時再提升。

2、正常滑升

當初滑成功后即轉入正常滑升,正常滑升即在已提空的模板上口內再次澆筑一層混凝土,同時在門架橫梁已提離綁扎好的水平鋼筋上,按設計的水平筋間距要求再綁扎水平筋,待混凝土澆完一層后,再次提一模,再澆筑混凝土同時綁扎鋼筋,如此循環直至設計標高。

3、終滑

當滑模施工達到設計標高時,要停止滑升,簡稱終滑,即在混凝土澆筑至設計標高后,提升200高,因滑模系統在設計時按規范要求模板應上口小下口大,所以,為保證現澆混凝土的斷面尺寸,需將最后一層混凝土再次進行一次稀疏的短時間振搗。終滑也必須按滑模的出模混凝土強度要求提升,直至將模板提空(即模板下口提離混凝土面)后,加固頂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C10以上時,拆除滑模系統。

四、滑升時的控制要點

1、出模強度控制混凝土的出模強度決定于配合比設計且與氣候也有密切聯系,還與混凝土澆筑的均勻與否有關,同樣的配比和氣候條件下,各倉間混凝土入模的時間差不應過長,特別是對于一次性進行多個筒倉施工的混凝土澆筑,時間差更應嚴格控制,最長的差值要保持在15分鐘之內。按《滑動模板工程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施工操作。

2、隨滑隨抹,滑模施工的隨滑隨抹工藝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操作過程,通過對出模混凝土抹面可以修飾表面小的缺陷。

3、垂直度觀測及水平測量垂直度的觀測和水平測量是控制滑模系統不致滑扭滑偏的重要觀察手段,所以在滑升前,就必須在滑模系統的適當位置根據系統設計時,所設置的點位,安裝好線墜垂直觀測工具,且在滑升中要每滑升3~5m觀察一次,并做好記錄,且將垂直度觀察情況及時通報液壓操作人員,以防偏扭的情況出現或出現后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4、偏扭的糾正多聯體筒倉滑模施工由于其面積大,剛度大,一般不宜出現偏移的情況,一旦出現了偏移糾正起來較困難,常用的糾偏方法時:平臺傾斜法。

5、混凝土的養護滑模施工除上述幾個關鍵的工序嚴格把關外,對于出模混凝土的養護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混凝土出模之后12小時,即應刷養護劑養護。

6、清模在滑模施工中,由于氣候或混凝土配比及模板系統的問題,使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出現粘結,且使粘結越來越厚,最終會出現“結殼”現象,這樣既影響混凝土質量又削弱混凝土斷面,嚴重時將導致混凝土無法再繼續澆筑,所以,在滑模施工時,特別是對于炎熱的夏季必須安排足夠的勞動力對模板上口及掛在鋼筋上的混凝土進行清理。

五、滑模施工過程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1、滑模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問題一:粘模、拉裂、砼漲模、表面粗糙。

問題二:垂直度傾斜、筒體旋轉。

問題三:人員不足、機械設備故障和材料供給不足的停工。

2、產生事故的原因

問題一原因:a、砼澆筑速度慢;b、砼的強度大;c、活動時間間隔長;d、模板粗糙,模板傾斜度不規范。

問題二原因:a、砼澆筑的強度不一致;b、平臺荷載不均勻;c、支承桿傾斜;d、千斤頂布置不均勻;e、施工人員責任心不強。

問題三原因:此問題是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最直接,卻易被忽視的人為因素。工程中往往因管理不善或重視不夠、人員配合銜接不上導致停工。

3、問題的防范

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視,組裝及滑升是時做到認真、細致、按要求施工。對技術性強的工種,如抄平,吊線、滑升記錄、機械控制設專人操作,且機械設備配備專修人員,并具有備用設備。特別對垂直度應做到,每班認真交接、交底。每米吊線不少于一次,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

滑模施工是對作業配合要求比較高的一種特殊施工工藝。淺圓倉的倉體直接又很直觀,影響著整個工程質量和工程形象,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嚴謹的人員調度,以防后期人員不足,材料短缺。機械故障而影響滑模的正常滑升速度。

4、怎樣處理與解決

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一定要做到模板、鋼筋、混凝土三方的科學又合理的協作性配合。出現表面問題時應該及時修復,若出現“穿裙子”現象有兩種原因,一是檢查是否有焊縫開口;二是提升速度過快,應當控制提升速度。處理可以采用鑿切的方法,把多余的砼鑿下,然后用原漿修補抹平壓光。使表面顏色均勻一致。

第2篇

關鍵詞:滑模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一、工程概況

本建設項目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內云中河2號大橋左右車道分離設計。起點樁號17+664終點18+296公里。18跨,全長631.8米,上部結構為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橋墩為空心薄壁墩。

二、 準備階段

1、 確定工程數量及計劃工期

熟悉設計圖紙,計算出此項工程的具體數量,包括鋼筋和混凝土的數量。根據工程數量,結合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及施工工藝合理確定計劃工期,以便保證在合理有效的工期內完成。

2、 人員及機械設備配置情況

橋梁薄壁墩滑模施工時各工序相互聯系非常緊密,而且是連續作業,所以人員、機械設備的配置都必須保證連續作業的需要,并且在關鍵工序上要多配置幾名責任心強、技術較好的人員。

3、 材料的準備情況

橋梁薄壁墩所需材料的采購,必須嚴格控制,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材料的數量是否充足,直接影響到是否能按計劃工期完成工程量及混凝土的整體質量。所以,材料在采購時要嚴格控制各項材料的物理力學指標是否滿足設計及技術規范的要求。

水泥: 薄壁墩一般設計的混凝土強度為 C30。根據規范的要求一般采用 P.O42.5 水泥,水泥的各項指標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175 通用硅酸鹽的規定要求。水泥進場時,要有生產的試驗檢驗報告和出廠合格證,并應按批次對同一生產廠、同一品種、同一強度等級及同一出廠日期的水泥進行各項性能的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設中。

細集料:一般采用中粗砂。砂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 JTG/TF50-201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并對同產地、同規格,連續進場的細集料,按頻率要求進行各項技術性能的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設中。

粗集料:一般采用連續級配5 mm ~31.5 mm 的碎石。碎石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 JTG/T F50-201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并對同產地、同規格連續進場的粗集料按頻率要求進行各項技術性能的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設中。

水:符合國家標準的飲用水可直接作為混凝土的拌制和養護用;當采用其他水源或對水質有疑問時,應對水質進行檢驗,水的各項指標應符合 JTG/T F50-201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

外加劑: 所采用的外加劑,必須有出廠的檢驗合格證明,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GB8076 混凝土外加劑的規定。外加劑進場后必須做水泥與外加劑的相溶性試驗,水泥與外加劑相溶后,進行復驗,復驗結果滿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鋼筋: 鋼筋要有出廠質量證明,進場后應按規格、按批次頻率進行檢驗,鋼筋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GB 1499.1 鋼筋混凝土用鋼第 1 部分:熱軋光圓鋼筋和 GB 1499.2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設中。

4、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薄壁墩混凝土設計標號為 C30,這項工作由工地試驗室負責完成,或外委做配合比,外委報告取回后,工地試驗室驗證其工作性和強度均符合要求后,報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施工。這項工作要盡量提前,在貯備原材料前完成。有了配合比后方可準確地確定原材料的各種規格及數量。

5、 鋼筋加工場的設置

鋼筋加工場地應滿足作業要求,并應為骨架的焊接拼裝,設置堅固的工作臺。機械設備的安裝要牢固、穩定,作業前要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鋼筋要分類標識存放,場地要平整,地面上要放置20 cm 的方木,以防鋼筋受潮、銹蝕。鋼筋加工場地要搭設棚布,以防受雨水淋灑、銹蝕,同時還要考慮用電設施。

6、拌和站的設置

拌和站設置需要充分考慮場地的地理位置,場地要寬大、平整,并對環境及周圍居民無影響,且不受洪水侵擾。

拌和站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在具有足夠承載力、堅固、穩定的基座上。操作處應設作業平臺及防護欄桿。

拌和站的電器設備和線路,應絕緣良好。機械設備外露的轉動部分,應設防護裝置。拌和站的接卸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試轉,全部機械達到正常并檢定合格后方可施工作業。

圖1滑模裝置示意

三、滑模施工工藝

1、滑模安裝

滑模安裝工序為:承臺頂面墩身放樣鋼筋綁扎滑模安裝爬桿安裝混凝土澆筑模板滑升垂直度檢查滑升到2.5m時安裝裝修平臺正常滑升模板拆除。

2、正常滑升

按照墩身尺寸計算,結合混凝土運輸車每車運送6m3混凝土,能澆筑40cm高墩身進行控制,當首批混凝土進入滑模內,并具有0.2MPa~0.4MPa的出模強度時,進行滑升前全面檢查,具體檢查有:提升架的垂直度與水平度、千斤頂是否工作正常、支撐桿有無變形等,符合要求后,開始滑升。現場控制滑升時間采用大拇指按壓混凝土表面,表面有輕微痕跡但不下陷,混凝土表面砂漿不沾手為最佳滑升時間。正常滑升根據現場施工情況確定合理的滑升速度,主墩混凝土運輸采用塔吊,施工時氣溫較高,模板滑升的速度為15cm/h~25cm/h。正常滑升時,兩次滑升時間間隔0.5h左右,但滑升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h,同時控制一次滑升高度20cm,日滑升高度控制在2.5m左右。在滑升過程中,根據氣溫變化控制提升時間,千斤頂一個行程為20mm,中間提升的高度控制為1個~2個行程。在滑升的過程中,每次滑升要進行一次測量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正常滑升程序為: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出模強度模板滑升垂直度檢查繼續澆筑混凝土綁扎鋼筋。主筋進場按照9m長進料,下料長度4.5m,鋼筋連接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

3、模板拆除

當混凝土要澆筑到墩頂時,滑模開始最后滑升,滑升速度要比正常滑升稍慢,在墩頂剩余高度小于模板高度且大于50cm時,模板停止滑升,待混凝土終凝后直接拆除模板,這樣墩身頂部混凝土拉裂的現象可以大大減小。

4、滑模施工過程模板調平和垂直度的測量控制

滑模在滑升過程中,由于每只千斤頂所承擔的荷載不完全一致,以及千斤頂本身性能的差異,導致千斤頂爬升速度有快有慢,結果模板滑升就會產生偏差,發生模板平移或扭轉,因此必須經常進行模板的調平和垂直度控制。

4.1滑模水平控制

1)在滑模組裝前,對每臺千斤頂按照實際油路長度進行行程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調整千斤頂的行程螺帽,使每個千斤頂的理論行程一致。同時,在千斤頂上設置水平控制器,使千斤頂每爬升一次自動調平一次。

2)利用水平管進行水平檢查。在滑模安裝調平好后,我們在滑模四周的6個液壓千斤頂上貫通安裝水平管,在模板滑升過程中通過四周的6個水平管進行水平檢查。

第3篇

關鍵詞:滑模施工,應用現狀,筒庫工程,技術特點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lip-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arious types of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dvanced co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and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taking the COFCO Chaohu silo project for example, which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 Word: slip-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rogress, silo structur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U445.39

1引言

滑模施工是一種先進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已在我國大量的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工程應用經驗的積累,滑模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其應用已擴展到多種類型的結構工程。

采用滑模施工主要有以下幾點技術優勢:

(1)機械化程度高,能夠避免支模、拆模以及安裝和拆卸腳手架等重復性的工作,能夠大大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1,2];

(2)施工無需腳手架,場地占用少[1];

(3)材料消耗以及重復性工作少,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1];

(4)能夠實現混凝土的連續澆筑,從而減少甚至避免施工縫,大大提高了結構的整體性[2];

(5)施工設備占用場地小,環境綜合經濟效益更加顯著[1]。

2滑模施工技術的工程應用現狀

近幾年,滑模施工技術主要在筒倉工程、水庫工程、橋墩工程及煙囪工程等4類工程中應用廣泛。

2.1筒倉工程

秦永強[1]在現有滑模施工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提出了“大直徑筒倉中心井架環式輻射操作平臺液壓滑模施工技術”;改進后的技術實現了整套設備的工具式組合,同時解決了倉頂施工目標支撐的難題,并通過改變外模板斜度,提高了混凝土表觀質量觀感;文獻最后以西山煤電鎮城底礦儲煤筒倉工程為例,對改進后的技術進細介紹。

吳春杰[3]以中煤集團平朔東露天礦選煤廠的亞洲第一大煤倉(直徑45m)為例,介紹了滑模裝置設計和施工方法在超大直徑原煤倉工程中的應用,解決了該類工程的單倉柔性滑模易偏斜、易扭轉以及易失圓的難題。

段向澤[4]以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三期80萬噸氧化鋁貯運工程為例,介紹了8聯體圓形鋼筋混凝土筒倉的滑模施工工藝和方法,并給出了特殊部位(如兩倉相切無筒壁部分)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支撐桿的設置以及結構整體穩定性的保證等。

2.2水庫工程

任磊等人[2]以安徽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為例,全面介紹了滑模施工技術在水庫壩面板混凝土澆筑工程中的應用,包括具體施工程序和方法。

沈仲濤等人[5]詳細介紹了滑模施工技術在浙江常山縣芙蓉水庫工程調壓室豎井施工中的應用,包括施工布置、滑模系統結構設計以及滑模施工流程和質量安全保障措施;工程實踐表明,水庫工程中筒狀等截面的豎井混凝土澆筑中,液壓滑模工藝比常規的混凝土襯砌施工更加高效,施工質量和安全也更容易保證。

張序林[6]以沙畈水庫大壩為例,對滑模施工技術在水庫溢流面應用的模具構造及施工技術進行了論述,實際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橋墩工程

石治峰[7]介紹了滑模施工技術在長平一級公路的北莊1號橋的群樁基礎板式墩中的應用,并從施工工藝、注意事項、質量保證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且指出高墩滑模施工技術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程志康[8]結合離軍高速公路中三川河7號特大橋變間距雙薄壁墩的施工,較為詳細的探討了此類工程應用滑模施工技術的工藝及質量控制,為其他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

田家琳等人[9]介紹了晉濟高速公路東耿窯大橋中雙排式等截面空心薄壁鋼筋混凝土方墩應用滑模施工工藝的情況,并進行了技術經濟性分析,闡述了滑模施工工藝的優勢。

2.4煙囪工程

李晉軍[10]結合呂梁東輝100萬噸/年焦化115m煙囪工程實例,介紹了滑模裝置、勞動力及施工技術方面的準備工作,詳細介紹了滑模施工的過程和技術要點;該工程采用滑模施工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安陽[11]詳細介紹了鋼筋混凝土煙囪常用的滑模施工法的施工工序,并詳細分析了千斤頂數量、支承桿承載力、模板滑升速度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糾偏措施等關鍵問題,并與另一種常用的倒模施工法進行了對比,為同類工程的實際施工提供了參考。

古天明等人[12]綜述了我國煙囪滑模施工中的主要問題,包括滑模起始點高度、施工速度、平臺結構、千斤頂及爬桿、模板系統、平臺漂移旋扭的控制、筒身混凝土的養護、雙滑工藝等;同時提出了改進措施。

3中糧米業(巢湖)立筒庫滑模施工技術

本節結合中糧米業(巢湖)立筒庫工程(見圖1),介紹了滑模施工的一般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為實際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圖1中糧米業(巢湖)立筒庫工程鳥瞰圖

3.1工程概況

中糧米業(巢湖)有限公司30萬噸稻谷加工項目廠區立筒庫為15個內徑15m的群倉,壁厚0.25m單倉,每個倉內+10.m標高有一個鋼漏斗。倉壁均采用液壓滑模工藝施工,滑模高度自基礎頂面標高-1.0m至+42m結束;庫頂板用滑模用的剛性平臺降模法封頂。

3.2滑模施工準備

對于主要設備的配備,滑模時配QTZ-60塔吊二臺,鋼筋、模板、材料及工具的垂直運輸和操作平臺水平運輸由塔吊完成,+30米以下用3臺汽車泵供應砼,+30米以上用四臺拖泵完成砼的垂直運輸(均為柴油泵);對于滑模施工勞動力準備,滑模施工工種多,協作性強要求具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意識,操作技能較強,且具有類似施工操作經歷作業隊伍,其中專業性技術工種配備主要包括砼工、機械工、機修工、電工、焊工及滑模操作工等;對于滑升模板的設計,采用鋼性平臺滑模并封頂以節約工期。

操作平臺具體構造為:提升架外設置挑三角架,三角架外端設[8#槽鋼連成整體并加設防護欄桿,上鋪平臺鋪板,內平臺為鋼制14#槽鋼帶中心鼓圈體系,形成內外剛性的操作平臺,外平臺主要用于外側鋼筋綁扎、鋼筋存放及運輸,內平臺主要用于滑模控制及機具擺放、內側鋼筋綁扎,提供豎向砼水平運輸;千斤頂選用GYD-60型,其工作起重量30KN,最大起重量60KN;支承桿數量與千斤頂數量相同,GYD-60型千斤頂選用Φ48×3.5鋼管;內外模板均采用200×1200定型鋼模板,外模板采用新出廠模板,確保拼縫嚴密,表面平整,內模板采用合格的鋼模板;液壓控制系統中每個千斤頂設一個針型閥門,每根主油管上的分油管與千斤頂針型閥并聯,加壓、回油較快,便于調整千斤頂高差。

3.3滑模施工方法

滑模施工流程主要是滑升模具組裝初滑正常滑升末滑滑升模板拆除;其中模具組裝的工藝流程主要是放線定位確定各提升架位置沿內外加固圈梁位置環向方向抄平并每隔2m設置150×150水泥砂漿水平標筋,安裝內外加固圈梁以平面位置安裝提升架,底部固定在加固圈梁上,并校垂直安裝內外提模梁、內外挑三角架縱向鋼筋及提升架高度范圍內的橫向鋼筋的綁扎內外操作平臺鋪板及安全欄桿安裝液壓提升系統、垂直運輸系統及水電、通訊、信號、垂直度水平度控制裝置,并分別編號、檢查和試驗插入支承桿滑模一定高度后安裝內外吊腳手、掛安全網。

3.4滑模封頂平臺

為了節約工期,減少倉內腳手架搭拆數量,本群倉封頂采用剛性平臺封頂。具體方法是在滑模到2.5m標高時,把滑模內平臺整體組裝好后固定在門架加固梁上,作為滑模時的操作平臺,滑模結束后即改為封頂。

3.5安全施工要求

滑模工程是整個工程的一個主要分項工程,除應按照施工組織總設計的要求做好安全施工外,還應針對自身的施工特點,做好以下施工安全的防范工作。

(1)防止高空墜落。滑模施工高空作業較多,作業面狹小,交叉穿插工序較多,必須特別注意防止高空墜落的發生,要求操作平臺上應綁扎高度不小于105cm的雙道防護欄桿,欄桿上綁扎竹笆。如考慮施工荷載要求和施工方便不宜綁扎竹笆時,欄桿下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0cm的踢腳板。施工人員的上下應使用鋼管跑跳,上下施工人員的坡道,應鋪設平整、牢固,設置防滑條、安全欄桿。

(2)防止觸電。滑模施工用電應遵循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采用三相五線制,三級配電二級保護。操作平臺上除施工機具動力用電外,夜間施工照明主要使用塔吊上的鏑燈。局部照明不足之處,均采用36V低壓照明燈補充照明。

4結論

本文通過總結近幾年滑模施工技術在不同類型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和研究情況,并結合中糧米業(巢湖)立筒庫工程,介紹了該類針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新技術的特點、應用現狀、存在問題以及主要技術要點等,為促進滑模施工技術的更廣泛應用和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秦永強. 大直徑筒倉中心井架環式平臺滑模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 2011, 37(29): 98-100.

[2] 任磊, 錢錕. 滑膜施工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J]. 北京水務, 2010, (6): 53-57.

[3] 吳春杰. 超大直徑原煤倉滑模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 2010, 36(22): 168-169.

[4] 段向澤. 連體滑模筒倉滑模施工工藝與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 2006, 32(4): 6-7.

[5] 沈仲濤, 王建輝. 液壓滑模技術在芙蓉水庫工程中的應用[J]. 貴州水力發電, 2006, 20(6): 53-55.

第4篇

關鍵詞 建筑工程 施工 滑模施工 優勢

高層建筑上部主體結構通常層數較多,且豎向結構布置上下變化不大,特別是進入標準層后,結構施工工藝重復較多,為了降低施工成本可盡量采用滑模施工法。該方法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綜合效益顯著,是可廣泛采用和推廣的施工技術。

一、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用滑模施工技術的優勢

滑模施工是一種可以隨著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藝,廣泛用于高層構筑物施工。高層建筑物如果現場堆放條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損耗率。滑模的施工是通過油泵的壓力,使卡在支承桿上的液壓千斤頂,帶動千斤頂架支承整個操作平臺及向上提升內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連續性和機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連續性好、表面光滑、無施工縫、材料消耗少、能節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鋼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優點。構造簡單,施工進度快,保證施工安全與工程質量等特點。液壓滑模施工是優質、高速、造價低的施工工藝,一次組裝1 m多高模板,即可連續澆注混凝土,不間斷滑升模板,連續成型,直至達到設計標高。一組筒倉可以一次組裝滑升,不用支腳手架,不重復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 m~3.5 m,最高可達5 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連續成型,結構整體性好、使工程質量得以顯著提高。

高層建筑的豎向結構主要是核心筒體、剪力墻、框架柱、框架梁,是結構質量和工期進度控制的重點,這些構件可以采用滑模施工。滑模裝置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圍圈組成的模板系統,由主操作平臺、上輔助平臺和內外吊腳手架組成的平臺系統,由液壓控制臺、油路和支承桿組成的液壓提升系統。滑模裝置的設計主要針對上述三大系統進行設計。滑模施工的重點是抓住施工方案的選擇、人員的組織培訓、滑模裝置組裝與拆除、水平及垂直度的控制及糾偏、水平樓板交叉處的處理以及安全質量的技術控制。滑動模板作為新的施工技術,它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帶來成本的下降,質量與效益的提高。

二、滑模施工的技術要點

1.混凝土的質量。滑模工藝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較高。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質量優劣的科學依據,也是保證滑模工藝施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按照配合比的要求,保證所用原材料的質量,要求混凝土廠家選用質量優良的原材料。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這一點對混凝土的輸送、保溫、初凝時間和工作度都有一定的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對保證順利滑模施工有較大影響。

2.混凝土的施工。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注意以及幾個方面。不要污染鋼筋,否則,鋼筋上的混凝土既不易清理,又影響工程質量和下道工序的順利進行。均勻澆筑混凝土,包括澆筑速度和澆筑高度,澆筑速度指前進速度均勻,保證順利滑升;混凝土要分區分層等厚度澆筑振搗,不得從吊斗或布料桿中直接澆入模板內,應均勻布置,卸在受料平臺上,再用鐵鍬迅速轉移到模板內。

3.模板的滑升。(1)初滑階段,滑升行程要少,主要目的是對整個滑模裝置進行帶負荷檢驗,避免粘模,檢查出模強度,確定出模時間和滑升速度。(2)正常滑升階段,按每層澆筑200 mm~300 mm相應滑升9個~12個行程,其中每隔20 min~40 min滑升1個~2個行程,滑升速度和出模強度要相協調。(3)鋼筋的制作與安裝由于滑模施工中頂板和墻體連續進行,鋼筋制作與安裝的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條件差,交叉作業多,在安排勞動力過程中要加強和其他工種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

4.滑模施工的糾偏。(1)千斤頂墊鐵糾偏法利用鋼墊板將千斤頂底座偏移方向的一側墊高,迫使千斤頂連同支承桿偏離偏移方向,帶動平臺及模板系統作定向滑升,從而達到糾偏、糾扭的目的。(2)改變模板坡度平臺、模板滑升到適當高度后,將模板坡度朝糾偏方向調校,然后澆筑混凝土,再繼續滑升時,利用新澆混凝土的導向作用,迫使平臺及模板系統偏離原滑升方向,向著糾偏方向滑升,從而達到糾偏、糾扭之目的。(3)頂輪糾偏法利用已經出模且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墻體作為支點,通過改變糾偏裝置的位置而產生一個外力,在滑升過程中逐步頂移平臺及模板系統,以達到糾偏目的。

三、幾種常見的滑模施工技術方法

1.墻體滑模、樓板并進施工法工藝流程。墻體滑澆至板底標高墻體空滑、綁扎鋼筋墻面檢修、模板清理內模板脫空下口平樓面標高、停滑吊開活動平臺板樓板及陽臺支模、綁筋、隱檢澆筑混凝土內模板下口處安裝L形堵板吊入上層樓板的模板及支撐封閉活動平臺板安裝上一層門窗洞口、墻體豎向筋接長上層墻體滑模。

工藝特點:這種施工工藝的特點是樓板與墻體連成一體,結構整體性好,施工進度快,工期短,3 d可完成一個結構層,滑完5層~6層結構后,內裝修、門窗安裝、水電暖安裝即可提前插入,有利于整幢建筑的交付使用。

這種工藝存在的問題:模板下口滑至樓面標高時,支承桿長細比偏大,因此支承桿的布置應考慮間距密一些,同時施工中應注意支承桿的加固;在內模板全部脫空的情況下,支承桿長細比偏大,上部混凝土強度較低,對支承桿嵌固作用較差,因此在高空風力作用下平臺容易失穩;耗工較多,勞動強度大,每層樓板的模板、支撐,其支拆及層層向上翻運,勞動力消耗較多。當樓板為預制樓板時,則在模板脫空一段高度后,從模板下口與墻體混凝土之間的空當插入預制樓板。這種工藝用于框剪結構時,框架梁可與墻柱同時滑澆至樓板底。

2.墻體先滑、樓板跟進法工藝流程。墻體滑澆、預留連接樓板的胡子筋或孔洞滑過后找出胡子筋并扳正墻體向上滑澆3個~5個樓層樓板支模、綁筋、隱檢樓板澆筑混凝土。

工藝特點:這種工藝樓板施工與墻體滑升沒有直接關系,工序安排時間比較充裕,樓板一次抹光質量較好,內墻裝修及水電安裝可提前插人;樓板的模板可采用定型臺板或H型支架,使拆裝工作量減少。但耗鋼量多,一次性投入較大。

3.樓板配合墻體隨滑隨澆法。(1)這種作法是在墻體兩側的樓板鋼筋綁好后,滑澆墻、柱,利用墻柱滑澆的時間繼續施工樓板。其施工工藝:墻、柱滑澆至梁底-墻、柱及框架梁滑澆至樓板底柱繼續滑澆、墻梁空滑至內模下口平樓面標高剪力墻兩側的樓板支模、綁筋墻、柱滑澆,梁空滑,留出樓板施工縫框架梁兩側的樓板支模、綁筋,墻、柱滑澆至上層樓板底澆筑樓板混凝土。(2)這種工藝的特點,是墻體上不預留連接樓板的胡子筋或孔洞(鍵槽),樓板鋼筋事先綁好,墻體滑模時即將樓板端部鋼筋澆筑于墻內,而留出樓板施工縫。由于樓板系配合墻體隨滑隨澆,而不是滑幾層后再澆樓板,因此墻體滑升時不需要預留較密較大的孔洞,不需要預留錨固筋及綁扎加強鋼筋,從而減少了施工工序。內墻面的修整等項工作,一部分可在樓板上進行,操作平臺下不需要串掛雙層吊架,減少了高空作業量。

四、結束語

滑模施工技術是建筑施工中比較特殊的一門施工技術,由于在施工過程中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對混凝土的連續性施工要求較高。滑模施工具有機械化程度高,多工種協同工作和強制性連續作業的特點,任何一環脫節都會影響全盤,因此,周密地做好施工準備和控制工作是搞好滑模施工的關鍵。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滑模;爬模;施工工藝;橋梁;高墩施工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需求的增加,作為基礎建設的橋梁交通工程數目逐漸增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當然,工程質量也隨之成為了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橋梁高墩施工具有很強的復雜性,施工質量差會造成橋梁的坍塌,威脅人們的出行安全,因此,提升滑模和爬模這兩項施工工藝十分重要。

1 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滑模工藝

(一)滑模的構成

滑模是由操作平臺系統、模板系統、提升設備三部分構成的。其中由混凝土平臺、操作平臺及其他共同組成操作平臺系統[1];模板和模板外圈工程組成模板系統,且一般選用薄鋼板作為模板的材料;組成提升設備的部分比較多,包括提升架、千斤頂、控制系統和高壓油管等[2]。滑模工藝比較簡單,機械化程度高,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屬于比較先進的施工工藝。

(二)滑模設備的安裝

1、安裝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安裝工作要嚴格執行設計圖的要求,并按照先上后下和先內后外的順序安裝圍圈。合理控制上圍和下圍的間距、下圍和模板的間距,保證誤差在規定范圍之內。要注意橫梁和提升架的安裝位置,要保證其在一個水平面上。且要做好連接直角交叉位置的工作,并進行牢固處理。另外,井字架槽鋼的設置要根據開口對稱分布機制來進行[3]。

2、安裝墩壁模板的注意事項。要遵循由內到外的安裝步驟,傾斜擺放墩壁模板,并確保0.25%左右的單面傾斜角度[4]。

3、安裝承臺的注意事項。滑模安裝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承臺,因此,在安裝承臺時先要做好清理工作,避免出現雜物影響安裝效果。做好清潔工作之后才能再進行放線的定位。

4、安裝支撐方面的注意事項。為了更加準確的安裝桁架,一些操作平臺要先做好放線工作,并且在安裝支撐時要合理有效的利用鋼垂直和水平支撐。將相關的木板放置在骨架上。

5、安裝支撐桿的注意事項。在安裝支撐桿時要先將支撐桿的首段按要求分成長短不一的四部分,并將其安置在封閉的軌中。續接工序需要在滑升接長,且千斤頂的位置可以符合支撐桿標準位置的要求時進行。

6、安裝千斤頂的注意事項。為了保證設備安裝的進程,使用油壓型的設備,千斤頂必不可少。在使用千斤頂進行安裝時,要注意千斤頂的垂直度,并使用加墊的方式來糾正其傾斜問題。同時在放置機械時要遵循相近位置的原理,并結合相應的參數要求來進行,保證按照機械的性能指標,將同種機械放置在同一倉內。另外,在安裝時,要保證油管的順暢,按照相關的規定控制油管彎曲半徑,確保油管和管徑的聯系。保證管徑的距離比接頭部位的距離小[5]。

7、相關工作進行的條件。加壓工作的實行和3次以上的連續壓制工作的進行的前提均為準備完成充油排氣作業的全部工作。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檢查電鈴信號的靈密度和檢查電機的轉向工作需要在控制臺全部就位之后進行。同時,確定循環系統是否符合標準要看其是否能夠正常工作。

(三)鋼筋綁扎

安裝滑模之后,即可進行鋼筋的綁扎,在專業的鋼筋加工棚內由專業的鋼筋工進行下料和彎制。同時進行墩臺帽的綁扎、預埋件的埋設、支座墊石。為了避免影響施工進度,鋼筋綁扎和接長頂桿要在模板升至一定高度時穿行,同時保證在滑升間隔時間內完成工作。初升、正常滑升、終升是模板滑升的三個過程,要嚴格遵照施工程序來進行工作。

(四)混凝土澆筑工作

混凝土澆筑環節,首先,要嚴格把控混凝土澆筑的時間,為了更好的融合上下層,要選擇上下層凝固之前澆筑,減少橫向分層現象。同時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送料。其次,為了減少質量問題的出現,嚴禁將別的材料加入配好的混凝土當中。另外,遵照施工方案來處理施工縫,增加路面的平整度。最后,澆筑前,要確認原有的混凝土顏色,保證澆筑后的效果。可以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同時嚴加控制每層的澆筑厚度。

2 橋梁高墩施工中的爬模工藝

(一)爬模的構成

液壓提升機械、模板、操作平臺共同構成了爬模系統。其中千斤頂、提升架立柱、圍圈、橫梁和斜撐、孔徑油管、接頭、支承桿、閥門、液壓控制臺等共同構成了液壓提升單元。而穿墻螺栓、大鋼模板、鋼背楞、鑄鋼墊片、角模、鑄鋼螺母等共同構成了模板單元。操作平臺單元的構成則包括了操作平臺、上操作平臺、中間平臺、挑梁、斜撐、外架立柱、安全網、鐵絲網、欄桿等。一般而言,爬模工藝的施工速度快,可以在爬升的同時進行澆筑,能夠有效保證高墩的完整性。

(二)爬模設備的安裝

首先,要做好承臺的清潔工作,為了爬模系統的順利安裝提供條件。安裝爬模時,要先用地面方式組裝平模板,隨后完成吊裝工作,并以穿墻螺栓來進行每段間的固定。之后,做好模板頂角模和陰陽角模相關作業。安裝順序為先安裝提升架,再是圍圈,最后是挑梁。提升架的安裝:按照布置圖的要求,在組裝完成的模板后,用塔吊吊起提升架進行安裝。圍圈的安裝:用裝配式的桁架連接提升架,其中,桁架由對拉螺栓、立管、由上下弦的槽鋼、斜撐組成。挑梁的安裝:要保證吊平臺和挑平臺在提升架立柱的內側形成。另外,安裝完骨架之后,鋪設平臺,并設置安全網、相關護欄。吊平臺水平鋼管欄桿的架設要在立柱的外側,操作平臺欄桿要安裝在立柱的上端。控制平臺的偏差需要使用激光靶,而施工平臺水平度的控制則需要激光安平儀。

(三)綁扎鋼筋

同滑模一樣,鋼筋綁扎和接長頂桿要在模板升至一定高度時穿行,同時保證在滑升間隔時間內完成工作。這種方式有利于增加邊框模板之間的穩定性,減少變形情況的發生。

(四)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的質量關系著爬模施工的整體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施工過程會由墩身承擔爬模載荷,墩身的質量十分關鍵。因此,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量,把控材料的配合比例。提前檢查好預埋穿墻螺栓的位置,做好澆筑、振搗和養護工作。要均勻的倒入混凝土,爬模工藝的進行要通過分層澆筑來實現。爬模要在養護8小時后進行,通過專業人員控制液壓控制臺開關,爬模的提升要利用頂升油缸活塞的方式,高度在1.2m左右。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不斷增加,為了適應更多復雜的施工情況,橋梁施工的要求愈發嚴格,橋梁高墩關系著整個橋梁結構的穩定性,其施工質量十分關鍵,不僅影響著交通情況,還關系到人們出行的安全。滑模和爬模是橋梁高墩施工中的重要技術,具有造價低、周期短等優勢,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有效的提升了施工的質量,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蔡凡杰,胡厚蘭.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公路,2013,(6):68-71.

[2]駱欣,劉澤霖.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2):89-90.

[3]鄧敬源.基于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16):274-275.

第6篇

關鍵詞:滑膜技術、質量、水利、施工

1、引言

由于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但是近十幾年來,洪澇災害十分嚴重,甚至還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人們為了抵御洪水帶來的危險,就開始加強了對水利工程施工的關注。水利工程的施工越來越廣泛,于是水利施工技術也發展迅速,滑模技術也被廣泛運用。

2、什么是滑模技術

在普遍情況下,滑模技術中的滑模設備的動力來源是液壓千斤頂,其工作原理就是在這些千斤頂的相互作用下在剛成型的模板上進行滑動,使得混凝土灌注在模口上部的分側,這樣在模板內的混凝土的強度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后,模板套槽在已經成型的混凝土模板外面進行滑動,根據這樣連續的循環的作業,從而達到原本設計要求的高度。而且水利工程滑模施工具有與公路、鐵路等工程所用滑模技術不同,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所要求的精度更高,而且混凝土的所需量更大更多。滑模施工技術是把鋼筋混凝土和混凝土這兩項施工技術結合在一起,并汲取這兩種施工技術的優點,根據這兩種施工技術的不足進行相應的改良。由于滑模施工技術自身是一項很好的水利施工技術,所以很多施工單位都采用滑模技術進行施工。

3、滑模技術的應用

3.1、應用在梯形斷面渠道的邊坡施工

滑模技術可以運用在梯形斷面的邊坡的施工過程中,通過一個高約四米、長約四點五米的模板在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滑動,這樣不斷的進行循環作業,從而達到設計的標準,從而保證施工的完成。

3.2、應用在U型渠道的邊坡施工

滑模技術也可以運用在U型渠道的邊坡施工這些中小型渠道中,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般用梁床土膜當作支承機型,這樣的設備采用可以使得滑模技術完全體現它自身的優點,將其快、省、多等方面的優點急劇突出,這些優點使得它在灌區的配套工程中得以廣泛應用。

4、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技術要點

4.1、滑模的控制

在整個滑模技術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控制環節是滑模的水平控制。而在滑模的水平控制中有兩種控制方法,第一種是通過千斤頂的同步器來對滑模的水平進行控制,而第二種是用最普遍的方法即水準儀來對滑模的水平進行檢查。為了保證滑模的中心結構發生重心偏差,就應對滑模的中線進行控制。在滑模水平控制的整個過程中,模板可能會發生變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運用激光照準儀,通過把儀器固定在井口的適當位置,打開儀器,讓激光點與豎井底板的基準點重合。但是一臺激光照準儀是不足以保證滑模的水平位置的精確性,所以應當運用三臺激光照準儀,將三臺儀器固定好適當的位置,讓四個點重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使得水平檢測結果更精準。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光容易被阻隔,激光點容易被施工平臺的其他設備阻隔,所以通常都會運用最古老的測量方式——吊線測量,通過采用適當的吊線以及適當重量的吊錘對滑模進行水平校驗,以最低的成本保證最高的精準度。但在吊線測量中仍有許多因素影響著測量的精準度,這些因素包括吊線、吊錘的選擇,所以吊線應當選擇彈性小的而吊錘則應選擇質量大的,吊錘質量越大就越能控制吊線不四周擺動,從而減少誤差。

4.2、混凝土的質量選擇

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就應當對水利工程的質量有所保證,所以構成水利工程的最基礎原料混凝土就應當選用質量上等的材料,混凝土的質量的影響因素并不僅僅只是原料,還受到混凝土的調配比例的影響,混凝土構成的水利工程的質量最主要是受混凝土調配比例的影響。而且混凝土的調配比例也影響到了滑模滑動情況,倘若調配的過于稀釋則會導致滑模模具陷入其中,調配過稠則會導致滑模無法再混凝土上成型。

4.3、模板的滑升控制

模板的滑升控制也是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技術含量的一項控制,在進行初期的滑升作業計劃中,應當有較少的滑行行程,這樣就可以使得整個裝置能夠得到檢驗,使得滑升的整體速度和出模的時間得到確定。而在正式開始進行滑升作業時,應當保證澆注的高度與滑升的行程,出模的強度與滑升的速度進行互相協調。而在滑升的作業進行中鋼筋的的質量與安裝是最重要的部分,為了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以及整個施工的進度,就應安排交叉作業的鋼筋安裝與其他作業相互合作。

4.4、滑模施工的糾偏要點

任何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而在滑模的施工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小的錯誤與偏差。由于這些小偏差的出現,施工人員就應當根據不同的施工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糾偏。在滑模施工過程中一般有三種糾偏方法,其一是頂輪糾偏法,就是用一定強度的且出模的混凝土墻體作為支撐點,并適當的改變糾偏裝置來產生適當的外力,從而達到糾偏的作用;其二即新澆混凝土導向法,通過調節模板的平臺使得整個模板系統向與原始方向相反的方向滑行,從而達到滑模施工糾偏的目的;其三是千斤頂墊鐵法,就是在測量的過程中把千斤頂的一側底座用鋼墊板墊高,這樣就使得千斤頂可以帶動整個模板設備向一定的方向滑行,從而達到糾偏的作用。

5、滑模施工過程中應重點控制的環節

1、原料的調配比例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混凝土的質量主要受到其原料配比的影響,所以對于用于澆注的混凝土拌和物的質量就應當作出十分嚴格的配比要求,應當嚴格控制拌合物攪拌、混合比以及外加劑的混合,只有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才能保證整個水利工程的質量,因此原料的調配比例應當受到嚴格的控制。

2、澆注時應分層填料

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有一個平倉時段,而在平倉時段時應當控制好每層的填料與厚度,而厚度則應保證在25厘米左右最好,每倉進行填筑時應當先把滑板向上提升,然后再在澆注口填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填實之后將滑板向下滑行。填料時不應當填充過多,避免因為填充過多導致骨料散落。

3、入倉方式

在混凝土入倉時應當選用水平運輸堤平臺,倘若沒有水平運輸堤平臺時就應當選用起重機,而對于起重機范圍之外的地方,則應用人力進行混凝土填充,而起重機用自卸車來運輸材料,避免澆注材料的分離。

5、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技術的優點

由于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因為其受到水的侵蝕,所以水利施工對于施工精度要求高且工程結構復雜,在這么高要求下,為了得到最高的經濟效益就應當降低水利施工工程的總體成本,因此施工人員要學會掌握最高效的施工技術。而對于水利工程中最常見的施工技術滑模技術來說,其擁有很多的優點:一是其效率高,減少了施工的時間,減少了原料的投入從而減少了成本;其二是該技術的周轉數較少,這樣就減少了模板間的損耗,減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6、結束語

由于近幾年水利工程的興起,常用于水利工程的滑模施工技術也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滑模技術不緊是因為機械化程度高而受到歡迎,更是因為其滿足了水利工程對施工精確性的要求而被采用。雖然滑模技術機械化程度高,但仍不能忽視每一個施工細節,要做好每一個施工的計劃準備,充分發揮滑模技術在水里施工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毛,劉斌.王俊.淺析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3(14)

第7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滑模技術;應用分析

1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應用流程分析

目前階段,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所使用的滑模技術的動力設備皆為千斤頂。在實際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的滑模技術應用步驟如下:①施工建設單位應當使用千斤頂作為動力裝置,使混凝土澆筑裝置在千斤頂的動力推動下,在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與模板表面進行滑移,并將混凝土澆筑至套槽內。②當最下層模板的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后,施工建設單位應當依靠提升器具將模板套槽進行提升,從而使模板能夠在更高層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③多次重復第一步與第二步,直到混凝土澆筑至施工設計要求的強度為止。滑模技術在實際水利工程建設中,主要運用在水利工程渠道邊坡施工中。施工建設單位能夠通過滑模技術在確保水利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水利工程整體施工效率。

2水利施工中滑模技術的具體內容分析

2.1模板的滑升控制工作

模板的滑升控制工作時施工建設單位運用滑模技術的關鍵性步驟之一。在初期的模板滑升工作中,施工建設單位應當進行必要的試滑工作,從而準確地測定出模版的滑升速度與出模時間,為后續的模版滑升工作提供準確地信息支持。當模板滑升工作進行正式施工階段時,施工建設單位應當對滑升的行程與澆筑的高度進行嚴格把控,使滑升速度與出模速度保持良好地協調。需要注意的是,模板滑升的整體質量與滑升作業中的鋼筋安裝質量有著密切聯系。施工建設單位在進行模板滑升工作時,應當著重對鋼筋的安裝質量進行監控,并及時提升鋼筋安裝工作與其他施工工作之間的交叉作業協作性。

2.2滑模的控制工作

在施工建設單位運用滑模技術的過程中,必須開展滑模控制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滑模控制工作提升滑模技術的整體運用效率。目前階段,滑模控制的方式可劃分為以下兩個方式:①使用水準儀進行滑模的水平檢查。②使用千斤頂同步器進行滑模的水平控制。施工建設單位在具體滑模控制工作時,應當對滑模的中心進行全程控制,確保滑模的中心未發生偏差,從而保證滑模技術的順利實施。若模版在實際施工過程發生變形現象,將會影響滑模技術的整體施工質量。因此,施工單位應當及時使用激光照準儀對模板位置進行檢測。在具體檢測過程中,施工建設單位可通過以下步驟進行:①將激光照準儀固定在井口處。②開啟激光照準儀,并將激光點與豎井底板的中心基準點保持重合,從而對模版位置進行檢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臺激光照準儀所檢測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會有一定的偏差,在實際檢測中,施工建設單位應當使用三臺以上激光照準儀進行具體的檢測工作。當多臺激光照準儀的激光點重合時,便可得到最為準確的實際數據。

2.3混凝土質量的控制工作

在提升水利工程整體建設質量的過程中,提升混凝土質量是最為關鍵的方法之一。施工建設單位應當樹立良好地質量意識,不可因為節約施工成本而選用質量較差的混凝土材料。同時,施工建設單位應當對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全面控制,嚴格把握混凝土材料的拌合物比例、攪拌時間以及外加劑數量,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整體質量。施工單位還應當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做好分層填料工作。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平倉時間。施工建設單位應當在平倉時間內控制好頂層的厚度,盡可能將頂層厚度保持在25cm左右。當進行填筑工作時,施工建設單位應當進行必要的滑板抬升工作,并當抬升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混凝土的填筑工作。施工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控制每次填料的數量,避免骨料散落的現象發生。

2.4滑模施工的糾偏工作

滑模施工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若施工人員忽略了某處施工細節,都會直接影響到滑模施工的整體質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員應當對滑模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當滑模施工中發生偏移時,應當及時開展相應的糾偏工作,從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目前階段,滑模施工的糾偏工作主要有下列三類,施工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①千斤頂墊鐵法。當滑模施工中發生偏差時,施工人員可將千斤頂的一側使用鐵板進行墊高,從而達到糾偏目的。②頂輪糾偏法。使用具備一定強度的混凝土墻體作為支撐點,使用糾偏裝置進行糾偏。③新澆混凝土導向法。施工管理人員可通過調整模版平臺的方式,使模版向相反的方向滑行,達到糾偏的目的。

第8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highway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develop rapidly. In order to meet market demand,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now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high pier bridge so does. At present, China's high highway usually through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with form of long tunnel, bridge with high pier and long span combined. Comparing the common template pouring, the pouring of concrete sliding model construction has good advantages of continuity, high speed, good quality, low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etc. Combined with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ten appear like "terrain",

"construction period", "safety" and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 pier construction of Fenhe River Bridge,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 and load of high pier bridge pier sliding mode, analyses the measurement and correction measures for high pier bridge sliding model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point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assurance measures in detail, aim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liding mode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And som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 pier sliding model construction.

關鍵詞: 橋梁;高墩柱;滑模;測量控制與糾偏;結構設計

Key words: bridge;high pier;sliding model;measurement control and correction;stru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7-0145-03

1 工程概況

霍州至永和關高速公路東段第LJ3標段位于霍州市白龍鎮,起點里程為K11+059.460,終點里程為K13+760,主線全長2.697km(短鏈:3.566m)。主要工程有:與路基二標連接的汾河特大橋(21#~45#)和霍州南互通連接G108、霍州市及周邊地區的路基工程和橋涵工程、防護工程。其中,汾河特大橋長為1004延米,樁基采用摩擦樁與端承樁設計,橋墩采用矩形墩設計,21#~45#墩臺之間,有15個墩臺超過50m,其中最大墩高54.7m,上部結構采用(25×40m)先簡支后連續預應力砼T梁,45#橋臺采用柱式橋臺。

汾河特大橋21#~45#墩臺之間,共有墩柱48根。其中,有30根墩柱超過50m,最大墩高54.7m,36根墩柱超過40米。其中,21-38#墩采用上口小下口寬的矩形墩設計,39-44#墩采用上下等口的矩形墩設計。施工時每個高橋墩均采用滑模施工技術。

2 人員、設備投入情況

2.1 人員投入情況

采用兩班12小時作業方式

項目部管理人員5人

施工隊跟班技術員2×1人

跟班班長2×1人

砼工2×8人

電工2×1人

電焊工2×2

修面養護2×3人

滑模維護工2×2人

雜工2×2人

合計:45人

2.2 設備投入情況

HSZ75型和50型混凝土攪拌機各1臺,2m3裝載機1臺,9m3砼運輸車5臺,50T以上吊車2臺,滑模設備6套。250kW變壓器2臺,150kW發電機組2臺,5T卷揚機2臺。

3 滑模施工

與一般的模板澆筑工藝相比,滑模澆筑工藝在材料消耗、施工進度控制、澆筑連續性和工程質量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我部在施作汾河特大橋時,基于滑模澆筑工藝的優點決定應用滑模澆筑工藝。開工前,先根據剛度、穩定性等技術要求選擇合適的滑模平臺、提升架和桁架,嚴格按照《滑查模施工安全技術條例》設計、加工和拼裝滑膜構件,澆筑后按要求拆模。施工階段由承臺上面起滑。施工中為便于糾偏,須將4根垂線分別安裝在墩身外側,砼澆筑至蓋梁底部后停滑。

橋墩滑模使用1000×1000矩形桁架梁當作模板的圍囹。桁架梁主梁和腹桿角鋼的規格分別是∠100×10、∠63×6。模板高1.26米,所用鋼板為δ=6mm;滑模工藝所用提升架為“F”型,主梁用高3米的[18a槽鋼,通過6臺10噸的設在墩身主筋ф25螺紋鋼之間的穿心式千斤頂提升,用Ф48×3.5的鋼管作爬桿,如果爬桿擾動墩身主筋,可對主筋間距進行調整,但對加強箍筋施焊過程中,須盡可能縮小主筋間距誤差;在平臺滑升后,對箍筋進行綁扎,停爬要及時,以便對主筋間距進行快速調節;經檢查確認現場設備安全無誤后再提升,以免千斤頂座及提升架鉤掛主筋接頭套管引發事故。如有必要,也可將弧形鋼板焊在爬桿和提升架或千斤頂座接觸下榻處作保護板。

砼脫模后,可采用∠63×6角鋼制作一寬80cm的輔助平臺用Ф14的鋼筋吊掛于桁架梁下端,以便于養護并及時修補缺陷部位。輔助平臺鋪設δ=5cm馬道板,平臺四周焊設圍欄,吊掛鋼筋間距1.5m。

3.1 結構設計 采用液壓調平內爬式滑模體。施工中,須參考技術要求選用穩定性、剛度和強度達標的鋼結構滑模體。一方面確保結構能夠復用,同時也方便加工制作。滑模體由面板、桁架、操作盤、提升架焊接而成,除此之外它還包括一支撐桿液壓系統。

3.1.1 面板 混凝土澆筑后需通過由模板拼裝而成的模具輔助成型,脫模混凝土的成型質量和外觀效果主要取決于模板的剛度及平整度。按照《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和模板設計質量控制標準,模板高1.26米,用δ5mm鋼板制作面板,用作筋肋的角鋼型號必須是∠50×5。同時,為方便脫模,須參考一定錐度來設計模板,上下口相差2mm。

3.1.2 桁架 模板支撐和模板加固的主要構件是桁架。通過桁架的支撐使模板構成一整體。此時須根據經驗及水平測壓力計算。用100×100cm的矩形桁架梁和100×10角鋼制作桁架,用于制作主肋和斜肋的角鋼規格分別是∠63×6、∠50×5。最后通過50×5mm的角鋼將模板和桁架焊接起來。

3.1.3 提升架 混凝土與滑模之間主要通過由主梁高3米的[18a槽鋼制作而成的“F”型提升架相互聯結。提升架的能夠對滑模工作盤、桁架和模板體提供支撐,同時對桁架梁起到夾固防止其發生形變的功能。在橫梁千斤頂的作用下,進而支撐在爬桿上,同時將滑升荷載傳遞給爬桿。用ф48×3.5mm的焊管制作爬桿。用14mm鋼板處理千斤頂底座,用10mm鋼板處理筋板。

3.1.4 工作盤 在滑模結構中,工作盤是最主要的受力構件。在滑模結構中,支撐于提升架的主體豎桿件上的部件就是工作盤。它具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模板和工作盤在提升架的作用下聯成一體,進而橫向支撐著模板。通過桁架上平面代替工作盤,用δ50mm木板鋪設成盤面。盤面應該實時保持平整、清潔,以免物體墜落。

3.1.5 輔助盤 脫模后,將一0.7米寬、用50×5角鋼制作成的輔助盤用Φ14鋼筋吊掛在工作盤下端2.5米處,以便于現場作業人員實時查看混凝土成型質量。在質量檢查過程中,須對缺陷部位及時修補,將埋件扒出,并灑水養護混凝土構件。

3.1.6 支撐桿 從液壓千斤頂的通心孔穿過支撐桿的上段,同時承受著整個滑模的荷載,在混凝土內埋設下段,同時代替一根豎向鋼筋。選用HM-100型液壓千斤頂,同時用Φ48×3.5mm焊管支撐桿,結構的穩定性和承載力經計算驗證,均符合相應的設計要求。

3.1.7 液壓系統 通常情況下,液壓系統的組成主要包括:YKT-36型液壓控制臺、HM-100型液壓千斤頂、油管及其他附件等。組裝液壓系統之前,需要對管路的通暢性進行檢查,同時對耐壓、漏油等現象進行檢查。

3.1.8 灑水管 為了更好地養護脫模的混凝土,通常情況下,將Φ50mm塑料管在輔助盤上固定一周,同時在此管上朝向混凝土壁的一側打小孔,借助三通接頭將高壓水管與此管相通,并向此管進行供水,對脫模混凝土面進行養護。

3.2 滑模荷載分析計算

3.2.1 滑模結構自重

鋼結構:7.5T

木板:2.5m3×0.8=2T

G1=9.5T

3.2.2 施工荷載

工作人員:20×75kg/人=1.5T

一般工具:0.5T

鋼筋及支撐桿:1T

G2=(1.5T×0.5+1)×1=3T

3.2.3 滑升摩阻力

單位面積上的滑升摩阻力按200kg計算,同時考慮附加系數1.5

G3=1.5×1.26m×17.4m×200kg/m2=6.6T

3.2.4 豎向荷載

W=G1+G2+G3=9.5+3+6.6T=19.1T

3.2.5 混凝土對模板的測壓力

當采用插入式振搗,混凝土對模板側壓力為:

P=r(h+0.05)

r-混凝土容重2500kg/m3

i-混凝土厚度,取0.3m

P1=2500(0.3+0.05)=875kg/m2

同時,考慮混凝土澆筑時動荷載對模板的側壓力:

P2=200kg/m2

P=P1+P2=1075kg/m2=10.75T

3.2.6 支撐桿(爬桿)計算

允許承載能力:P=3.142EI/K(Ul)2

E-支撐桿彈性模量,

E=2.1×106kg/cm2

I支撐桿的截面慣性矩,I=11.35cm4

K-安全系數,K=2

Ul-計算長度,按Ul=1.20m

P=3.142×2.1×106×11.35/[2×(1.2)2]=8159.85kg/cm2=8.16T

因此支撐桿數量(千斤頂數量):

N=W/C/P

P-支撐桿承載能力,取P=8.16T;

C-載荷不均衡系數,取C=0.8;

N=(19.1+10.75)/0.8/8.16T=4.57(臺)

3.3 施工測量控制與糾偏

3.3.1 標高控制 值班技術人員用水準儀在每根支承頂桿上,每隔1.2~1.5m測定一次標高,形成一個用于控制的等高面,通過值班領工員再按一次提升300mm,將提升的等高線標在各頂桿上,以此線為準決定提升次數,同時對提升水平進行控制。當液壓油頂不能同步,未達到同一水平時,按抄平數據進行油頂的個別調整,直到預定水平,在允許范圍內控制誤差。

3.3.2 墩身截面控制 墩身變截面及收坡,應根據墩頂設計截面、坡度事先計算出墩身各種高度的墩身截面尺寸和每提升300mm的內外收坡量進行交底,由收坡人員在頂推絲桿上標出累計收坡量,并進行操作,值班領工員負責校對檢查。

3.3.3 墩身中心線及沿模平臺控制 在滑模設備的幾何中心線上選定適當的兩點,各懸掛1個10kg的大錘球。按照所選定兩點的位置投影到墩底截面上,在此面上設立兩個固定的觀察控制點(01、02點)。模板滑升以前,應檢驗兩個懸掛錘球的投影點是否分別與兩個觀察點01、02相重合,值班技術員、測量工在每提升300mm時觀察一次,以此檢查與控制墩身中線及滑模平臺的扭轉偏移。

①橋墩平面扭角。根據相應的規范要求,滑模施工墩身平面扭角偏差α控制在2°,即控制點偏移值X≤B/2tgα=0.01B(B為01、02的距離),其糾扭方法為:多提升一點模板扭轉方向一側的千斤頂,并進行逐步的糾正,或采用對角線提高千斤頂對扭轉的方法進行糾正。②橋墩側向偏移。發現偏移超過20mm應立即糾偏。其方法為使偏移一側的模板,對螺絲桿的推力進行加大,同時增加液壓千斤頂的提升量,并且人為地使滑模向與偏移的相反方向移動,在調整糾編的過程中,通常分若干次進行微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模板各點相對高差,否則會增加滑升阻力,進一步拉裂一側的砼,甚至使墩身外形有明顯彎曲,有損外形美觀。

3.4 停滑措施及施工縫處理 受大風、大雨和其他事故以及施工需要的影響和制約,在施工過程中,導致滑模施工被迫停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好停工處理,防止混凝土與模板、套管發生粘結。處理方法與要求為:

①在停工前,混凝土需要灌滿模板,并進行振搗。②插入相應的接頭鋼筋。③停工后,在正常氣溫下,通常情況下,每1小時爬升一次千斤頂,提升次數與混凝土終凝時間相一致,提升次數通常情況下為7-8次。④復工時需要對中線水平加強觀測,同時處理新老混凝土接縫。

3.5 拆除滑模 上升到設計要求規定的位置后,需要對滑模進行滑空處理,在高處借助龍門架拆除滑模。在拆除滑模的過程中,需要注意:①為了確保拆除的安全性,拆除工作在跟班經理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并且制定安全措施。②拆除操作人員需要配備安全設備(安全帶、安全帽等)。③對拆卸的模體部件進行嚴格的檢查,并對其進行牢固捆綁,通過起吊下放。

3.6 質量控制要點及保證措施

3.6.1 質量控制要點 ①在工作平臺上,受空間的影響和制約,由于需要安裝調整墩身模板,所以要牢固、穩定地搭設工作平臺。②為了避免軸線發生偏移,在澆注每節混凝土之前,需要測量墩位的縱橫軸線。③為了防止漏漿,采用雙面膠帶對模板接縫進行處理,在施工過程中,上下倒運模板時盡量避免發生碰撞,同時對模板的平整度進行檢查,及時進行整修和校核,為墩身幾何尺寸的準確性,以及確保外觀質量等奠定基礎。④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需要對新老混凝土的結合面進行清洗和鑿毛。

3.6.2 質量保證措施

3.6.2.1 組織保證 組織保證通常情況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機構。為了確保施工質量,項目經理部需要成立領導小組,該小組項目經理負責,按照質量體系文件的相關規定,質量管理保證機構對質量進行管理。②設立專職質檢人員。在施工現場,需要設置專職的質檢員,在質檢人員的嚴格監督下開展施工作業。全面推行質量管理和目標責任管理,在項目部質量管理領導下,從組織上落實工程質量。③加強自檢組織管理。將自檢制度落實到施工過程中,對于每道工序,首先需要工班、工區進行自檢,然后由質檢工程師對該道工序進行檢查,最后由監理工程師對該道工序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進入下一工序。

3.6.2.2 制度保證 ①圖紙會審制度: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認真審查施工圖紙,對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等進行熟悉,并且在施工時嚴格設計要求。②技術交底制度:施工過程中執行技術交底制度,由技術質檢工程師在開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③工藝過程三檢制度: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對于每道工序,通常情況下都需要進行自檢、互檢和交接檢。④執行工程監理程序:對于每道工序,經自檢以及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認后,進行施工。⑤測量復核制度:施工時執行測量復核制,同時需要反復校核施工的測量和放線等。⑥目標管理獎罰制度: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⑦重點工序全過程監督制度:在施工過程中,對于重點工序,為了便于隨時處理施工中遇到的質量問題,質檢工程師在全過程進行旁站監督。

3.6.2.3 施工過程保證 ①對混凝土項目的試驗加強檢測工作。②模板采用定型的鋼模板,精心處理接縫處。③采用專用的無色脫模劑對模板進行處理。④采用專門訂購的PVC墊塊處理鋼筋保護層。⑤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出現漏振或過振等。⑥采用塑料布覆裹表面進行養生,同時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

4 總結

滑模施工是一種快速連續的施工方法,在施工過程中要完成收坡、截面變化、鋼筋綁扎、砼灌注等一系列工序,對各工序應嚴格按規范及工藝細則進行控制。隨著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滑模施工工藝在高墩柱施工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滑模施工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橋梁施工進度,但由于設計及設備上的原因,其工程運用還存在一些缺陷,這就容易導致橋梁質量及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本文主要介紹了高墩柱滑模施工的結構設計和荷載驗算,施工過程中測量及糾偏措施,質量控制要點和保證措施。霍永項目部采取高墩滑模施工技術,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取得了滿意效果。當然,本文也難免存在不盡之處,還望同行給予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馮文學.橋梁高墩滑模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8(10).

[2]黃祖順.淺談橋梁高墩建設中的滑模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6).

第9篇

關鍵詞:高墩;滑模施工;橋梁工程;空心薄壁墩;質量控制

1工藝原理

在施工技術選擇上使用滑模施工技術,會先在墩身混凝土結構中埋置鋼管,利用提升架與千斤頂將滑升模板的所有施工荷載轉至支承鋼管上,待混凝土具備規定強度后,通過自身液壓提升系統將整個裝置沿支承桿上滑,到一定高度后,翻升內襯模板,周而復始地連續施工,不斷循環。

2改進措施

第一,為確保空心薄壁墩外觀質量達到更高要求,施工時對滑模施工框架進行改進,增加內襯樹脂板。內襯板與外框架鋼模板分離,外框架鋼模自動滑升,內襯模人工翻升,內襯模與混凝土表面相對靜止,減少了模板和砼的相對滑動,避免了砼表面的損傷,減少脫模后砼表面的修飾工作,提高了相對滑模施工工藝而言的混凝土外觀質量。由于滑模外框架與內襯板之間有一定摩擦力,為了減少摩擦,模板拼裝前,在外鋼模板和內襯板之間涂抹黃油以減小摩擦系數,內襯板內側涂抹脫模劑來保證砼外觀質量。第二,施工技術創新的特點:(1)采用原有滑模液壓系統進行模板框架的提升,每天可提升4~6m,施工速度快;(2)結合翻模和滑模施工工藝,采用內襯板與外框架分離,外框架自動滑升,內襯板人工翻升,內襯板與混凝土表面相對靜止,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觀質量;(3)模架一次安裝就位并在墩柱四周形成閉合體系一直施工至墩頂,外框架操作平臺與裝修平臺全部閉合連接,液壓系統采用單向提升系統,施工安全性相對常規施工工藝極高。

3質量控制方法

3.1原材料控制

對于混凝土來說,其主要的組成材料是水泥和骨料。在水泥的使用上,需要選擇同一品牌的同廠家供應。而粗骨料一般可以使用花崗巖碎石。骨料的粒徑最大值為25mm,最小值為5mm,且需要對其級配和粉塵含量進行嚴格控制。細骨料以中砂最佳,細度模量約在2.6~2.9mm之間。為了保證細骨料的總體水平,最好使用2.5mm篩孔進行篩選,其余量必須保持在15%以內。如果使用的是0.315mm篩孔,那么余量則需要保持在85%~92%之間,在控制含沙量的同時,也能控制細骨料的細度。選用緩凝、早強、引氣量小、摻量少的高效外加劑。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在水泥漿中摻入適當的粉煤灰,從而能減少混凝土外部氣泡,當然粉煤灰也需要經過加工,具有一級灰的水準。

3.2混凝土控制

混凝土的控制需要從其材料、工藝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控制,在上文中提出了混凝土對于材料的要求,此處主要是對混凝土工藝控制的分析。由于混凝土本身成半凝固狀態,所以在倒入模具時,需要保證其澆筑的速度和力度,以達到均衡狀態,從而防止因為模具內混凝土不均勻引發施工質量問題。在施工中,每一層的混凝土都需要保持水平面的一致,每層厚度約為20~30mm。例如鋼筋骨架的水平筋操作時,就需要使用小型的內插式振搗器將混凝土振搗緊實,在插入中需要盡可能地避開鋼筋、支承軒以及模板,且插入前一層搗實的混凝土中不宜超過10cm。振搗過程中應避免過振和漏振,當混凝土表面不下沉、不冒氣泡時方可抽出振搗棒。混凝土施工中斷時應對模板底端采用泡沫膠封堵避免造成水泥漿滲漏。

3.3千斤頂行程控制

滑模施工中所采用的千斤頂都是單向的。單向千斤頂只能爬升不能下降。因此,在調平升差時,可以采用就高找平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在每個千斤頂進油口處,與油管串接一個截止閥,起關閉油路的作用。當升差大約為千斤頂的一個行程(25~30mm)后,可將高位千斤頂的油路關閉,使低位千斤頂繼續爬升,以達到調平的目的。這種調平的方法要根據隨升標尺反映出來的升差數值,操縱截止閥,一般升差小于25mm時,可以不必急于調平,因為不是一個千斤頂的行程量就關閉截止閥,其結果會是高位千斤頂變成低位千斤頂。升差調平以后,應該把關閉的截止閥依靠手動操縱。關閉或開啟從外表上很難分辨,所以操縱人應該清楚每個千斤頂的情況,以免造成調平工作的紊亂。

3.4垂直度控制

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每完成一次提升即對墩身的6處豎直度觀測點進行一次監控量測,同時測量人員每提升4m對墩身的平面位置及高程進行復測,發現偏差及時調整,保證墩身垂直度。

3.5內襯樹脂板控制

拆除下層樹脂模板時,嚴格控制外框架最后一次提升速度,拆模人員應提前就位,避免操作不當造成模板下落。拆除模板之后及時對樹脂板進行清理并涂抹脫模劑,保證內襯樹脂板表面平整,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

3.6偏移控制

3.6.1偏移預防方案。對于偏移控制來說,最好的措施在于預防。在高橋墩滑模施工中,對其垂直高度的要求較嚴格,所以需要針對偏移的原因來制定對應的預防方案。具體的預防偏移方式有:(1)在滑升的過程中,設置的操作平臺需要嚴格控制傾斜度,最好能夠一直保持水平狀態。而每一個千斤頂完成后,都需要對其進行觀測,以便于掌握操作平臺各個點的高度。(2)對模板的滑升速度進行嚴格控制。在滑模施工中形成的混凝土,對其強度要求為0.2~0.4MPa。如果混凝土在出模時強度達不到要求,那么就可能會造成支撐系統脫離掌控,進而讓整體偏移。就目前的施工經驗來說,夏季氣溫較高,滑升速度需要保持在0.25~0.30m/h之間;春秋季穩溫度相對適宜,滑升速度控制在0.1~0.3m/h之間。而冬季由于溫度過低,所以應當盡可能避免滑模的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則需要進行保溫控制,其滑升速度最大不能超過0.15m/h。

3.6.2偏移糾正。滑模糾正在施工中需要盡早進行,一般來說,任何滑模都會存在一定的偏移,但是對于這個偏移需要及時糾正。而小的偏移糾正相對簡單,但是由于橋墩垂直度要求較高,所以需要及時對小偏移糾正,而大偏移糾正難度則相對較大:(1)在千斤頂行程中,需要及時對垂直度進行觀測,并根據觀測所得數據,制定合適的糾正措施。(2)對于小于5mm的偏移,可以采用轉換混凝土澆筑方向的措施來糾正。即先澆筑偏移位置的反方向的混凝土,然后再澆筑偏移位置的混凝土。除此之外,還可以扭轉滑模來糾正,即澆筑已偏移的反方向混凝土。(3)對于5~10mm的偏移,可以使用偏載法來糾正。即調整整個操作平臺上的位置分布或者讓操作平臺上的人員在滑升時,適當偏于一邊,但是需要保持偏載的幅度。(4)一般來說,需要盡量避免10mm以上的偏移。在出現相對較小的偏移時,就需要解決,但是一旦出現10mm以上的偏移,則需要使用千斤頂糾正法。該種操作方式實際上是在調整整個操作臺的傾斜度,讓操作平臺與滑模系統的中心向設計中心靠攏。在糾正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千斤頂行程來完成,但是,傾斜度需要控制在1%內,千斤頂的行程也不宜超過30mm,整個施工過程需要嚴謹。(5)雖然滑模糾正的措施很多,但是在針對橋墩垂直度較高要求而言,實用性較低,例如利用撐桿以及倒鏈糾偏、借助外力橫拉等,這些方法難以使用。所以,在橋墩滑模中,需要發現偏移及時解決,避免問題擴大。(6)滑模其他糾偏措施還有很多,如利用撐桿及倒鏈糾偏、借助外力橫拉糾偏、鍥形墊片糾偏等,但針對橋墩較高的垂直度要求而言,很多糾偏方法并不實用,橋墩滑模糾偏要堅持有偏即糾的原則,杜絕較大偏差的出現。

3.7養護

當混凝土脫模后,應及時進行養護。灑水養護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混凝土的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裂縫的出現。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的至少7天內,對混凝土實時進行灑水,以保證其硬化所需的濕度。

4結語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混凝土連續性好、材料消耗少、施工安全等特點,近年來已成為高墩施工的首選方案,加入內襯樹脂板能夠有效地控制滑模施工外觀質量,這種技術創新和改進對彌補滑模施工外觀質量的不足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預見,有效改善外觀質量的滑模施工工藝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汪香蓮.高墩滑模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1,(12).

[2]柴勇.滑模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公路,2014,(7).

第10篇

關鍵詞:大直徑筒倉;滑模施工

1.工程基本簡介

山西蒲縣宏源煤業集團500萬,年重介選煤廠四個內直徑18m鋼筋砼原煤筒倉,一個內直徑18m鋼筋砼中煤筒倉,三個內直徑18m鋼筋砼精煤筒倉。八個倉壁厚都是300mm,筒體高47m,倉頂采用錐殼型頂,錐殼高3m;倉上建筑為5.5m高門式輕型鋼結構,彩色壓型鋼板維護的皮帶機房。

2.總體施工方案的確定

根據工程結構特點,基礎部分采用常規竹膠板模施工,筒壁部分主要為圓形豎向型結構,非常適合滑模施工,根據公司滑模機具情況,采用臺液壓滑模系統。錐殼施工采用降滑模平臺作為支模操作平臺進行封頂;倉上門式輕型鋼結構采用現場制作常規施工方法。

3.滑模施工過程及質量監控

3.1鋼筋的綁扎

鋼筋的綁扎速度應與混凝土的澆筑速度相匹配,鋼筋的接頭應錯開,在同一截面不得超過鋼筋接頭總數的25%。對綁扎完了的鋼筋隨時檢查,以防漏綁。注意控制豎向鋼筋位置和環向鋼筋形狀,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3.2混凝土的施工

3.2.1混凝土的攪拌

混凝土采用集中攪拌,在攪拌時要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和和易性,摻外加劑時應保證足夠的攪拌時間,保證混凝土能滿足設計規定的強度和滑模施工的工藝要求。對混凝土進行見證取樣制作試塊,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組。

3.2.2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混凝土罐車和翻斗車;用塔吊進行混凝土的垂直運輸。在運輸過程中要控制塌落度的損失,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

3.2.3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灌注分三個階段,即初澆初升階段、隨澆隨升階段和末澆末升階段。砼澆筑前應將模內雜物清理干凈,并將原砼面用水沖洗,然后澆2em厚水泥砂漿。砼初澆階段的灌注高度為700mm,分三層灌注,必須在砼初凝前完成。

(1)正常滑升r澆筑砼的區段劃分:每澆筑1.0m高為一區段,每一區段由一個工作班完成,每一工作班固定工人班組負責施工。

(2)栓的分層厚度與澆灌方向:分層厚度300mm,澆灌方向、澆灌始點要由遠到近、左右澆筑向后推進。

(3)砼振搗:采用4m長軟軸振搗棒,1.5KW振動電機振搗。砼人模時要均勻分布。振搗時,振搗棒避免接觸鋼筋、支撐桿和模板。振搗棒插下一層砼中的深度不得超過50mm,新灌注砼的表面與模板上口之間保持30-50mm的距離,以免模板提升時將砼帶起,同時還應留出最上一層已綁扎好的水平鋼筋(環筋),作為繼續綁扎鋼筋時的依據。在灌筑砼的同時,隨時清理粘在模板內表面的砂漿或砼,以免凝結,增加滑升的摩擦阻力。

(4)末澆階段:當混凝土澆筑至距設計標高差1m左右時,即達末澆階段,此時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逐步放慢,進行模板準確的抄平、找正工作,最后余下的混凝土一次澆平。

3.3模板滑升過程可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個階段

3.3.1當滑升模板組裝完畢驗收后

混凝土在初凝前分2-3層澆筑600-700mm高。當底層混.凝土達到出模強度(0 1-0.3mpa)時,即試升50mm左右。此時,監理工程師要協同施工單位全面檢查液壓系統和模板工作情況,檢查內容包括模板平整度、接縫、標高、軸線位移;提升架、圍圈有無變形;操作平臺有無變形、扭曲等異常情況;支撐桿有無彎曲和位移;千斤頂工作情況、油管有無漏油、是否暢通。檢查調整至無異常后,再澆筑200-300mm高的混凝土,提升200-300mm,進入正常滑升階段。

3.3.2滑升速度視混凝土凝結時間和出模強度而定

出模強度通常采用指壓法進行檢查,用手指按壓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動但留有指印時強度比較適宜。在正常溫度下,滑升速度宜為150-300mm/h。兩次提升高度為1-2個千斤頂行程(千斤頂每個工作行程30-35mm)。

3.3.3末升階段

模板的末升是配合砼的末澆進行的,其滑升速速比正常滑升時稍慢,砼末澆完成后,應繼續滑升,直至模板與砼脫離不致被粘住為止。

3.4混凝土的保護及養護

為防止澆注上層混凝土,而污染下層混凝土的面層和保證表面保濕,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或刷養護液。

4.滑模施工技術要點

4.1模板滑升中水平度及中心點的觀測與控制

千斤頂的升高值測量采用在每根支撐桿上每隔0.5m距離左右即抄一水平標高,并在每個提升架上固定一與支撐桿平行的小刻度尺,利用刻度尺量取支承桿上的水平標志與小刻度尺的距離,即可掌握各千斤頂的滑升標高。

要求各千斤頂間的最大高差不得超過50mm,相鄰兩提升架的千斤頂之間的高差不得超過10mm,如發現超過上述數值,可以最高的一個千斤頂為準,將其它千斤頂均升至同一高度。

使用經緯儀在筒倉四周觀測垂直度,水平用抄平管控制;每4小時觀測一次。

4.2滑模施工中的停滑措施和施工縫的處理

滑模施工中因施工需要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連續滑升時,采取如下停歇措施:

4.2.1停歇時

混凝土應澆灌到同一水平面。

4.2.2停歇中

模板每一個小時提升一個行程,直至模板與混凝土不再粘結為止。

4.2.3停滑時

要特別注意及時清除粘附在模板內表面上的混凝土和砂漿,并刷油保養,以減少重新滑升時的摩擦阻力。

4.2.4灌注混凝土

停歇時間超過2小時,即做施工縫處理,其處理方法如下:

(1)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即混凝土強度達到12kg/cm2以后)繼續灌注混凝土前,應清除表面松動碎石和軟弱混凝土層,用水沖洗干凈,充分濕潤。

(2)鋼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漿、浮銹要清除干凈。

(3)在灌注前,施工縫上先鋪上一層20-50mm厚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4)加強對施工縫接縫的搗實工作,使其緊密結合。

4.3預埋件、預埋鋼筋和預留孔洞的埋設及留置

在本工程滑升模板施工時,有較多的預埋件、預埋鋼筋及預留孔洞等,為保證其位置的正確和避免遺漏,施工前繪制出預埋件、預埋鋼筋、預留孔洞等的平面圖,標明型號、標高、尺寸、位置、數量,施工時,由專業技術員負責管理,專人安裝。

4.3.1預埋件的埋設

預埋件點焊在構筑物的結構主筋上,若預埋件落在結構主筋間距的空擋上,在預埋件安裝部位加一段鋼筋兩端綁扎在附近的結構主筋上,再將預埋件焊在鋼筋上。預埋件的埋設必須牢固,距離滑模模板應留有2-3mm的空隙,待模板滑過后,立即清除表面的灰漿,使其外露。

4.3.2預埋鋼筋

由于本工程在滑模施工時,雨蓬與筒壁相連,不能同時向上滑升,所以采用二次支模施工的方法。即按設計位置預留鋼筋,模板滑過后將鋼筋拉出。

4.3.3預留洞口

本工程預留洞口有二種,即門、窗洞口及倉內漏斗施工洞口。

(1)門窗洞口的留設,按照門窗設計尺寸做好襯框,安裝時用鋼筋將其固定,灌注砼時在襯框兩側同時進行,以免其受力不勻而移向一側。

(2)小洞口的留設:小洞口按設計尺寸用木板釘盒子,用螺栓固定在鋼筋上。

5.滑模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5.1砼的配料與攪拌

(1)砼材料的配合比由一工作班的值班技術人員在攪拌機旁邊掛牌公布。

(2)為保證砼材料計量準確,提前對電子秤進行校對。

(3)砼入模采用人工翻鍬入模。混凝土入模后按照技術員的腳底要求振搗,做到快插慢拔,振搗時間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有氣泡、不再泛漿為止。

5.2糾偏即糾扭工作

在滑模施工中,為了防止出現傾斜事故,要隨時檢查千斤頂的升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隨時觀測建筑物的垂直度,及時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5.2.1調整平臺高差

以傾斜方向一邊的千斤頂的標高為零點面,向傾斜方向逐步增加各千斤頂的標高值,使操作平臺保持一定的傾斜度(其傾斜度的最大值不得超過模板的傾斜度),然后模板繼續滑升,至建筑物的垂直度回復正常時,再把操作平臺回復水平。

5.2.2傾斜不太嚴重時

調整砼的澆筑方向和順序,即從平臺傾斜方向相反的一邊為澆筑始點,把傾斜逐步糾正過來。

5.2.3墊楔形片

在千斤頂下加墊楔形片,使操作平臺在繼續滑升過程中向反方向傾斜,把垂直偏差調整過來。

當出現扭轉時,采用下列糾扭方法:

(1)澆筑砼時,使其灌筑方向與操作平臺扭轉方向相反。

(2)利用倒鏈一頭拉住提升架的上部,一^拉在另一提升架的下部,然后收緊以糾正扭轉。

5.3表面缺陷的處理

5.3.1砼出現的裂紋和裂縫

對砼表面出現的一般細小裂紋,在模板滑升過后,即用鐵抹子壓實抹光。輕微裂縫,可剔除裂縫部分砼,補上較原砼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砼或水泥砂漿。

5.3.2蜂窩、麻面、露筋

將松動的砼清除,用與砼同標號的水泥砂漿修補。

5.3.3穿“裙子”現象

當模板一次滑升過高、灌筑的砼每層太高、模板傾斜度太大,或由于振搗砼的側壓力大而模板的剛度,調整模板的傾斜度,控制模板每次提升的高度。

5.3.4局部坍落

模板在開始提升時,砼尚未達到出模強度即進行滑升或在滑升過程中,滑升速度太快,與砼的強度增長速度不相稱等原因引起。出現這種現象后,暫停滑升模板。已坍落的砼及時清除,補上比原砼標號高一等級的砼。

第11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 滑模施工 優勢  

        0 引言

        高層建筑上部主體結構通常層數較多,且豎向結構布置上下變化不大,特別是進入標準層后,結構施工工藝重復較多,為了降低施工成本可盡量采用滑模施工法。該方法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綜合效益顯著,是可廣泛采用和推廣的施工技術。

        1 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用滑模施工技術的優勢

        滑模施工是一種可以隨著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藝廣泛用于筒層構筑物施工,高層建筑物如果現場堆放條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損耗率。滑模的施工是通過油泵的壓力,使卡在支承桿上的液壓千斤頂,帶動千斤頂架支承整個操作平臺及向上提升內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連續性和機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連續性好、表面光滑、無施工縫、材料消耗少、能節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鋼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優點。構造簡單,施工進度快,保證施工安全與工程質量等特點。液壓滑模施工是優質、高速、造價低的施工工藝,一次組裝lm多高模板,即可連續澆注混凝土,不間斷滑升模板,連續成型,直至達到設計標高。一組筒倉可以一次組裝滑升,不用支腳手架,不重復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m~3.5m,最高可達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連續成型,結構整體性好、使工程質量得以顯著提高。

        高層建筑的豎向結構主要是核心筒體、剪力墻、框架柱、框架梁是結構質量和工期進度控制的重點,這些構件可以采用滑模施工。滑模裝置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圍圈組成的模板系統,由主操作平臺、上輔助平臺和內外吊腳手架組成的平臺系統,由液壓控制臺、油路和支承桿組成的液壓提升系統。滑模裝置的設計主要針對上述三大系統進行設計。滑模施工的重點是抓住施工方案的選擇、人員的組織培訓、滑模裝置組裝與拆除、水平及垂直度的控制及糾偏、水平樓板交叉處的處理以及安全質量的技術控制。滑動模板作為新的施工技術,它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帶來成本的下降,質量與效益的提高。

        2 滑模施工的技術要點

        2.1 混凝土的質量 滑模工藝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較高。①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質量優劣的科學依據也是保證滑模工藝施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②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按照配合比的要求,保證所用原材料的質量,要求混凝土廠家選用質量優良的原材料。③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這一點對混凝土的輸送、保溫、初凝時間和工作度都有一定的影響。④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對保證順利滑模施工有較大影響。

        2.2 混凝土的施工 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注意:①不要污染鋼筋,否則,鋼筋上的混凝土既不易清理,又影響工程質量和下道工序的順利進行②均勻澆筑混凝土,包括澆筑速度和澆筑高度,澆筑速度指前進速度均勻,保證有利滑升;混凝土要分區分層等厚度澆筑振搗,不得從吊斗或布料桿中直接澆入模板內,應均勻布置,卸在受料平臺上,再用鐵鍬迅速轉移到模板內。

        2.3 模板的滑升

        2.3.1 初滑階段,滑升行程要少,主要目的是對整個滑模裝置進行帶負荷檢驗,避免粘模,檢查出模強度,確定出模時間和滑升速度。

        2.3.2 正常滑升階段,按每層澆筑200mm~300mm相應滑升9個~12個行程,其中每隔20min~40min滑升1個~2個行程滑升速度和出模強度要相協調。

        2.3.3 鋼筋的制作與安裝 由于滑模施工中頂板和墻體連續進行,鋼筋制作與安裝的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條件差,交叉作業多,在安排勞動力過程中要加強和其他工種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

        2.2.4 滑模施工的糾偏①千斤頂墊鐵糾偏法利用鋼墊板將千斤頂底座偏移方向的一側墊高,迫使千斤頂連同支承桿偏離偏移方向,帶動平臺及模板系統作定向滑升,從而達到糾偏、糾扭的目的。②改變模板坡度平臺、模板滑升到適當高度后,將模板坡度朝糾偏方向調校,然后澆筑混凝土,再繼續滑升時,利用新澆混凝土的導向作用,迫使平臺及模板系統偏離原滑升方向,向著糾偏方向滑升,從而達到糾偏、糾扭之目的。③頂輪糾偏法是利用已經出模且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墻體作為支點,通過改變糾偏裝置的位置而產生一個外力,在滑升過程中逐步頂移平臺及模板系統,以達到糾偏目的。

 3 幾種常見的滑模施工技術方法

        3.1 墻體滑模、樓板并進施工法 工藝流程:墻體滑澆至板底標高墻體空滑、綁扎鋼筋墻面檢修、模板清理內模板脫空下口平樓面標高、停滑吊開活動平臺板樓板及陽臺支模、綁筋、隱檢澆筑混凝土內模板下口處安裝L形堵板吊入上層樓板的模板及支撐封閉活動平臺板安裝上一層門窗假口、墻體豎向筋接長上層墻體滑模。

第12篇

關鍵詞:水泥廠、聯體、筒倉、滑模、液壓提升、滑模平臺

中圖分類號:TQ172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1.1 在水泥廠新建和技改工程中、其重要子項均化庫、熟料庫、水泥庫、水泥散裝庫、生料庫、原料配料庫。大都均設計為筒體結構,占水泥廠土建工程的一半工程量,筒倉是滑模施工較為適宜的結構類型,混凝土成型整體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周期短、施工占地少、勞動強度小、節約模板和人工、綜合效益高、而且有利于安全生產。

1.2 由我公司承建的云南國資水泥劍川水泥廠、三江水泥廠、富明水泥廠、海口水泥廠、東駿水泥廠等工程。水泥廠均化庫、熟料庫、水泥庫、生料庫、原料配料庫、全部為筒倉結構。直徑最小6 m,直徑最大18m,共計施工69個筒倉。其中直徑15m以上筒倉27個。筒倉結構施工中全部采用滑模施工方法。最為典型的是云南國資三江水泥廠工程中的生料均化庫1個直徑15m圓庫。熟料系統2個直徑18m二聯體圓庫。水泥及散裝系統6個直徑15m六聯體圓庫。聯體筒倉滑模施工工藝在我公司水泥廠筒倉結構施工中廣泛應用,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2.該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2.1 施工中只使用一套模板操作平臺和模板,用液壓千斤頂提升,不再支模板和搭設腳手架,可節省大量材料及人工。

2.2 多個庫可同時組裝滑升,施工保持連續作業,使各種工序簡化,施工速度快。

2.3 混凝土連續澆筑,可減少施工縫,保證構筑物的整體性,質量容易得到保證。

2.4 操作平臺欄桿及清光腳手架均設安全網和保護繩,施工操作安全。

2.5 機械化程度高,勞動強度低。

3.技術要點

3.1 聯體筒倉滑模施工技術適用于水泥廠生料庫、均化庫、熟料庫、水泥庫、水泥散裝庫、原料配料庫等筒倉結構工程。還可運用于各種類型的筒倉筒體結構工程施工。對常規的筒體結構滑模施工具有指導意義。

3.2 筒倉滑模施工工藝是由千斤頂、液壓提升機、帶動提升架、模板沿著混凝土表面滑動而成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方法。它是由模板、圍圈、提升架操作平臺、支撐桿、液壓控制臺、千斤頂組成的一個混凝土現澆模板裝置。由液壓提升系統帶動模板系統沿混凝土表面自動滑升。形成一個移動的現澆模板體系。由提升系統自下而上緩慢提升模板并實施混凝土連續澆筑施工工藝。

4.施工方法

4.1滑模設計

1、模板系統

(1)模板選用可調弧形鋼板,模板寬以1200mm為主,不足部分以100mm和150mm相調劑,如拼裝時不足50mm,用100mm寬的改制,外鋼模高1200mm,內鋼模900mm,內外模板上下差150mm,即內模頂標高比外模頂低150mm,模板與模板之間用M12螺栓連結,中間夾10mm厚的海綿條,模板與圍圈用特制鉤頭螺絲連接。

(2)圍圈的選擇與布置

為增強圍圈的鋼性,傳力的均勻可靠,上下圍圈均用[10的槽鋼,現場用Φ48鋼管焊接成垂直拉桿,拉桿之間用Φ48鋼管焊接成斜撐腹桿,相互鏈接成桁架式圍圈。

(3)提升架的選擇與布置

提升架是滑模施工最重要的受力構件,滑模裝置上所有荷載都集中在提升架上,通過千斤頂傳遞給支撐桿,最后傳到混凝土墻體上,選用開型桁架式提升架。

2、操作平臺系統

本工程選用小桁架斜拉索滑模操作平臺,操作平臺系統由內外操作平臺及內外吊架組成。

(1)、內操作平臺:在每榀提升架內側設置挑架,挑出1.8m,在挑架上設置一道環形水平鋼桁架,用7#槽鋼由螺栓與挑架連接。該環形水平桁架主要起保證滑模系統穩定性作用。內操作平臺設置在水平桁架上、上鋪50×100方木,間距50cm,上鋪2.5cm厚木板,平臺下面采用Φ14圓鋼對拉,在提升架處間隔設置一道,受拉挑梁長腳上,用花藍螺栓調節松緊程度。

(2)、外操作平臺:挑出1.2m,連接在提升架外側立柱上,挑架用鋼管搭設,外挑架間用環形鋼管及扣件、檁條采用50×100方木,上鋪2.5cm厚木板。

(3)、內外吊架:吊架采用Φ16圓鋼制作,橫梁采用2∠50×4角鋼制作,螺栓連接,內外吊架寬度800mm,上鋪4根50×100方木,上鋪2.5cm厚木板,側面作扶手欄桿,安全網封閉。

3、液壓提升系統

液壓提升系統由控制臺、千斤頂、支承桿、油路等組成。控制臺選用YHJ-36型一臺,該設備可一次控制到頂。控制臺設在筒倉中心,千斤頂采用HQ-30型,額定起重能力30KN,需要40臺千斤頂,考慮到圓筒倉倉壁滑模千斤頂的對稱布置,實際使用數量為36臺,單雙間隔布置,每臺設置針型閥及限位裝置,以保證每臺千斤頂能同步行進。支承桿通過承載力驗算校合后采用Φ48鋼管承接,支承桿標準長度6.0m。第一批支承桿為錯開接頭位置,分別用2.5m、3m、3.5m、4m四種規格依次順序埋入千斤頂并牢固地支撐在混凝土基礎上。油路采用二級并聯油路,主管采用Φ19高壓油管,分為四路,若發生滑模偏(扭),可通過控制不同主管的出油量來控制千斤頂的行程,達到糾偏(扭)的目的。高壓油管,用分油器連接,每條支管控制一組(共6臺)千斤頂。

4、支承桿的加工與安裝

支撐桿需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有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的Φ48鋼管進行加工,加工長度為6 m ,加工好后運到現場安裝,為了保證接頭在同一截面上盡量少,組裝時選擇4種支承桿排列到3m、4m、5m、6m,4次排完,在滑升過程中全部加接6m的支承桿,接頭連接,待出千斤頂后必須焊接牢固。

4.2 施工準備

1、垂直提升設備的選配

根據滑模施工技術要求和氣候情況,每晝夜滑升高度2.5―3.0m左右,垂直提升設備選配應先滿足其相應的混凝土和鋼筋提升要求;二是滿足滑模設備拆除需要;三是滿足其上部施工及除屬工程施工需要,采用QTZ5013塔吊一臺,為了便于人員上下,需要搭設鋼管人行跑道,密目安全網封閉。

2、對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設計標號為C30,混凝土應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水泥配制,滑升速度及混凝土出模強度,根據工期擬定24小時出模計劃,連續作業,滑升速度工期大于10cm/小時,一般每天應大于2.5m,混凝土早期強度宜在4―6小時達到0.3―0.35MPa,混凝土坍落度冬季應控制在5―7cm,初凝時間控制在4小時左右,終凝時間控制在8小時左右,砼含泥量小于3%,水泥應按實際用量同批號一次進夠,并嚴格防潮。

4.3 滑模設備檢修

(1)液壓控制臺:試運行使其正常;

(2)千斤頂空載爬行試驗,使其行程達到一致;

(3)油管、針形閥進行耐油試驗。

4.4 滑模組裝

滑模系統組裝程序如下:準備工作(放線、建立測量控制點等)提升架就位內圈內外挑架及水平拉桿千斤頂及液壓系統試壓、插支承桿、提升一個行程、內環水平桁架及水平拉桿初步受力提升架最后連接安裝內模板及操作平臺板水平鋼筋綁扎至提升架下橫梁以下安裝外模板及鋪設電管線及測量系統組裝驗收合格滑升2m后安裝吊架及掛設安全網。

4.5 模板滑升

模板滑升分初滑、正常滑升、末滑三個階段進行。

1.初滑:當混凝土分層連續澆灌高度大于900mm(模板高度的2/3)時,先進行試探性提升,即1個千斤頂行程,觀察液壓系統和模板系統的工作狀況及混凝土的出模強度(控制在0.2-0. 4Mpa,用指壓混凝土清晰面不致下陷),如各系統工作正常,每澆灌一層混凝土,再提升3-5個行程,澆灌到距模板上口50mm,可進行初升。

2.正常滑升:

(1)在滑升過程中保持操作平臺水平,各千斤頂的相對高差控制在40mm以內,相鄰兩個提升架上千斤頂在20mm以內。

(2)提升時隨時檢查千斤頂是否充分進、回油,提升過程中若發現油壓增至正常滑升油壓值的1. 2倍,千斤頂升起時,則可判斷系統出現故障,必須馬上組織檢查并及時進行處理。

(3)正常滑升時兩次提升的時間間隔控制在1.5小時以內,一般情況每隔1小時提升1-2個行程以減少混凝土面的摩阻力。

(4)在提升前派專人檢查鋼筋、預埋件等是否阻礙模板滑升,隨時檢查操作平臺、支承桿的工作情況及混凝土凝結狀態。

3.末滑:當模板滑升至筒倉下環梁底lm左右時,滑模進入末滑階段,此時放慢滑模速度并進行準確計算最后一層混凝土均勻交圈,滑模停滑后再對混凝土進行一次快速淺點振,保證拆模后的混凝土面整齊平順。

5.滑膜質量控制

5.1質量控制標準

5.1.1筒體結構滑模施工質量執行《滑動模板工程技術標準》(GB50113)

5.1.2 滑模工程的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要求進行。

5.1.4 滑模裝置各種的制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和《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GB50214)

5.2 質量保證措施

5.2.1 垂直度預控措施

每個倉布置5個7.5kg線錘,分別位于倉中心位置和在橫、縱軸線對稱位置上,每滑升300mm觀測一次,若發現偏移可采用操作臺傾斜法、調整操作平臺荷載糾偏法、支承桿導向糾偏法進行糾偏。

5.2.2滑模平臺水平預控措施

將水平控制標高直接引測在每根支承桿上,隨操作平臺上升,由專人沿支承桿每300mm-600mm向上標法滑升3m用水平儀抄平一次。

5.2.3預防扭轉措施

滑升前檢查平臺剛度,滑升時控制好油壓,使千斤頂同步爬升,混凝土澆筑應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

5.2.4預防支承桿失穩措施

保證操作平臺施工荷載控制在150kg/m2以內,平臺上的支承桿和鋼筋應隨用隨放,不得超載。材料堆放要均勻,不得集中堆載。每次提升300mm左右,嚴禁超高提升。

5.2.5預防筒倉壁混凝土拉裂措施

模扳安裝應上口小,下口大,斜度宜為模板高度的0.2%-0.5%。滑模提升過程應控制好操作平臺水平。混凝土澆筑速度應滿足滑模工藝要求,嚴格按滑模施工技術要求提升模板。每提升一個澆筑層高度,應全面檢查出模混凝土的質量發現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處理。

6.滑膜施工安全

6.1滑模施工安全執行《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GBJ11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規程》(JGJ3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技術規程》(JGJ80)的有關規定。建立施工安全檢查評分制度。定期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限時處理,隨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6.2安全操作措施

1鋼平臺焊接可靠,鋪板平整,嚴密、防滑、可靠、內外吊腳手架應滿掛安全網。

2塔吊在施工前應作安全檢查,操作司機必須持證上崗,施工人員上下,應設置可靠樓梯,并滿掛安全網。

3應設置雙四路或備用電源,電壓380伏及220伏,設置緊急斷電裝置及明顯標志,零線接地可靠。

4操作平臺的最高點安裝臨時接閃器,與接地體相連,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歐,垂直運輸設備及人梯應與防雷裝置的引下線相連。

5雷雨時,所有高空作業人員應下到地面,人體不能接觸防雷裝置,操作平臺上設置兩只專用消防滅火器。

7 結語

7.1采用滑模施工,只需組裝一套模板,不再支設模板和搭設落地腳手架,可節省大量的材料和人工比其它工法節省功效21%以上。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7.2一組模板可同時組裝滑升。施工保持連續作業,使各種工序簡化,施工速度快、混凝土連續澆筑,可減少施工縫,保證構筑物的整體性。

7.3 質量容易保證,操作平臺欄桿及清光腳手架均設安全網和保護繩,施工操作安全,模板支撐系統應用少。

7.4滑模施工工藝成熟、質量穩定、安全可靠。在已投入使用的庫體中,筒體光滑筆直,結構性能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滑動模板工程技術標準》(GB50113)

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

3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启东市| 华池县| 湘阴县| 南投县| 贺兰县| 莆田市| 从化市| 济源市| 故城县| 昭觉县| 汉中市| 锡林浩特市| 十堰市| 富阳市| 凤台县| 东兰县| 潼南县| 沅江市| 高青县| 石台县| 龙南县| 阜南县| 娱乐| 呼图壁县| 岗巴县| 河池市| 柘城县| 杭州市| 剑阁县| 台前县| 阿巴嘎旗| 温宿县| 金川县| 高安市| 青铜峡市| 龙井市| 柳林县| 黄龙县| 鄂尔多斯市|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