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病床護理

病床護理

時間:2023-05-30 10:00: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病床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病床護理

第1篇

關鍵詞:家庭病床;居家護理

居家護理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社區醫院護士直接到患者家中,應用護理程序,向社區中有疾病的個人,即出院后的患者、長期家庭養護的慢性病患者、殘障人、精神障礙者,提供連續的、系統的基本醫療護理服務。在我國多數以家庭病床的形式進行居家護理。80年代,衛生部制定了家庭病床暫行工作條例,并在天津市召開了家庭病床會議。目前家庭病床在全國各地展開,但我國沒有統一要求[1]。天津市家庭病床開展的并不理想,在被隨機調查的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正在開展家庭病床的僅6家,曾經開展的有9家,從未開展的有3家[2]。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F將2年來,我社區接收的家庭病床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1日我社區接收家庭病床共358例,年齡25~102歲,平均年齡72歲,男186例,女172例,其中產褥期感染患者20例,有精神問題在家康復期者8例,骨科外傷患者65例,癱瘓患者82例,老年人慢性病腿腳不便者183例。2年中,我社區護士為家庭病床患者采血化驗335人次,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86人次,靜脈輸液368人次,留置尿管和胃管106人次。

2護理

2.1靜脈采血的居家護理 核對醫囑,預約時告知患者采血前飲食宜忌。準備物品按時到患者家中,評估患者和操作環境,臥床患者即刻可采血,坐立患者需找好桌面支撐采血部位。采血遵守無菌原則,操作完成后囑其按壓穿刺點至少5min以止血。采血針回收至利器盒,及時搖勻血樣,注好患者信息,妥善放置后帶回醫院。

2.2靜脈輸液及注射的居家護理 接診時認真篩查患者居家輸液用藥,血制品大分子或易過敏消炎藥極易出現輸液反應,不可居家輸注。外院開具的藥物,務必要有外院的輸液轉診證明和處方收據,認真核對患者資料及藥名藥量,各單據信息與患者本人信息應一致。入戶注射的各項核對同上。核對無誤后,告知其家屬居家輸液期間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及注意事項,并請其簽訂知情同意書。待醫生看過患者,開具醫囑后準備物品,入戶前通知患者排二便,房間開窗通風以使空氣清新。入戶后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和操作環境,準備簡易輸液架,可用衣架替代。配液輸液注射務必注意無菌操作。操作完成后告知家屬輸液期間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進行健康宣教,最后確認教會家屬拔除液體及醫療垃圾正確處理后方可離開。

2.3留置胃管的居家護理 待醫生查看患者并開具入戶留置胃管醫囑后,護士準備物品,入戶評估患者身體狀況,測量患者所需胃管長度,食用油。第一次留置胃管需嚴密觀察患者反應,囑其配合吞咽動作,出現嗆咳則馬上撤出。胃管插入后需確認在胃內后方可固定。告知家屬胃管日常護理注意事項,應定期更換。

2.4留置尿管的居家護理 待醫生查看患者并開具醫囑后,告知家屬留置尿管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事項,并請其簽訂知情同意書。入戶前通知家屬開窗通風,護士準備導尿包。入戶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安排適宜的操作空間。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原則,首次不可超過1000ml。操作后,告知患者家屬留置尿管的日常護理,包括定時夾閉開放,勿牽扯壓折尿管。囑患者多飲水,尿管應定期更換以防感染。

2.5老年人慢性病的居家護理 此項居家護理屬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內容是針對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的老年臥床患者入戶定期免費測量血壓、血糖的護理。入戶前應電話預約入戶時間,測量后告知患者其血壓、血糖數值,以及其目標數值。并告知其社區主管醫生,以調整降壓或降糖藥物。做好健康宣教,囑患者健康飲食運動,戒煙限酒,防止并發癥。

3討論

3.1居家護理對護士和患者家屬要求都較高,入戶的護士需要是全科護士,并從事臨床工作5年以上,經驗足專業技術強溝通能力強,否則不能獨自完成入戶任務。另外對家屬要求也高,特別是居家輸液,護士完成穿刺后,剩下如輸液期間的巡視、液體的更換、意外情況第一時間處理及最后拔除液體等工作,都只能依靠家屬。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日常管道護理也需要家屬用心護理,所以此家屬必須領悟和學會護士教其的護理知識技能。

3.2居家護理對于社區醫院來說,弊大于利。首先居家護理風險很大,因為操作環境不能每日消毒殺菌,護士不能全程看護,操作后一旦患者出現危險,造成不良后果社區醫院難逃其責。另外,從經濟效益來看,一般社區站只有4名醫護人員,護士通常身兼數職。在社區站一個護士平均30min能服務5~8個患者,而入戶護理30min只能服務一個患者,準備和路上時間消耗較多,而護理費較低。所以天津市大部分社區醫院選擇了不予患者居家護理[3]。

3.3居家護理對患者來說,利大于弊。首先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醫療服務,避免了舟車勞頓,在熟悉的環境中治療也減少了不良情緒。另外,從經濟方面來說,社區醫院的出診費遠遠低于醫院的床位費,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4結論

居家護理幫助癱瘓和不能出門的患者解決了疾病的痛苦,避免住院,減輕了大醫院床位的負擔,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增進了家屬照顧患者的意識,維持了家庭的完整性。開展家庭病床非常必要,但社區醫院人力資源緊缺,政策制度不完善,醫療技術缺乏,醫療風險高等種種因素使家庭病床發展起來舉步維艱,我們需要從政府政策、醫院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以及居民的認知度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參考文獻:

[1]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2-33.

第2篇

1.1一般資料

對本次研究中入院的120例高血壓家庭病床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44~89歲,平均年齡(76.5±8.8)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7)年;對照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60~66歲,平均年齡(56.7±7.8)歲,病程1.2~12.5年,平均病程(5.2±1.9)年?;颊邔ζ渥o理方案、治療方法等完全知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具體方法為:入院后告知患者及家屬治療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讓患者有一個心理準備,并且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定期用藥,并讓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鍛煉等。

1.2.2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實施中醫健康特色護理,具體方法包括:①健康教育護理?;颊呷朐汉笞o師運用望、聞、問、切的中醫四診法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針對性的開展辨證施護的方案,根據患者體質、疾病的證型等給予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教育。健康教育時應該遵循暢情志、適寒溫、順天地四時陰陽變化等中醫健康教育,始終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中醫原則。②日常護理。家庭護理不同醫院病床、高血壓患者的生存時間的長短、生活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強弱,高血壓患者日常護理是家庭病床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方法之一,通過中醫健康特色護理能夠讓患者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能夠更好地用藥,動態的監測患者血壓,并根據患者血壓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法。③飲食護理。高血壓患者發病后護師要加強患者飲食護理,讓患者服用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促進機體恢復,從而增強患者自身免疫,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護理前后高血壓相關知識認知度、患者的遵醫行為,如:戒煙戒酒、合理飲食、遵醫用藥、定期復查等。采用ADL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其中ADL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三個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認知度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高血壓相關疾病認知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高血壓相關疾病認知評分(82.87±7.98)分,高于對照組(53.60±14.55)分(P<0.05)。

2.2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

實驗組91.7%戒煙戒酒、95.0%合理飲食、96.7%適當運動、93.3%遵醫用藥、95.0%定期復查,均高于對照組的76.7%、81.7%、73.3%、80.0%、83.3%(P<0.05或P<0.01)。

2.3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結果比較

實驗組ADL評分(16.2±3.7)分、軀體功能評分(59.6±7.5)分、心理功能評分(65.8±9.2)分、社會功能評分(57.2±6.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1.6±3.2)、(53.2±7.1)、(56.7±8.4)、(51.1±6.0)分(P<0.05)。

3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病率比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出現上升趨勢。當前,高血壓家庭病床在高血壓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階段性進展,這種治療模式主要是在患者家中建立病床,并且在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庭成員積極配合下,為患者在家中休養實施護理的過程。家庭病床是醫院延伸到家庭的病房,是將護患連成一體,將預防和治療連接在一起,將護理融入到群眾中,從而更加符合現代護理的實踐活動,它是一種新的醫學模式。它的出現改變了單一的、局部的、分割式的以醫院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它更加順應了群眾的需要。近年來,中醫健康特色護理在高血壓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護理后高血壓相關疾病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這種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優勢較多,中醫健康特色的實施能夠幫護師、家屬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保證中醫護理的實施具有時間性、順序性、計劃性、預見性及目的性,保證每一項護理更加標準化,降低了護理過程中的遺漏,并且這種護理模式能夠發揮患者家庭成員作用,讓他們共同參與。中醫健康特色護理在實施過程中更多的以機體康復、訓練等為主,善于從患者心理、生理等對患者進行干預,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和患者的依從性,讓患者能從自身做起,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戒煙戒酒、合理飲食、自覺運動、遵醫用藥、定期復查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目前,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血壓家庭病床中實施中醫健康特色護理已經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全方位、立體性、綜合性的服務模式,其服務的對象不僅是患者,同時還包括了患者的家屬以及其他健康人。這種護理模式是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為一體的護理服務模式,它能夠減少傳統護理過程中無效的重復工作,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從而有效降低醫療費用。這種護理模式能夠根據每一位患者情況舒適度進行風險預測,并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找到患者需求和護理問題,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實驗組ADL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結果類似。

4結語

第3篇

一、家庭病床服務存在問題

(一)人員配備不足

護理人員作為社區家庭病床衛生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其配置情況對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社區家庭病床護士配置人數不足,服務人次多,工作強度大;社區護士工作職責不明確,存在一人同時承擔多項工作任務的情況。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護理人力資源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護理質量的分值隨著護士人數的減少而降低。家庭病床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家庭病床患者的醫療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而社區醫務人員的職稱晉升難度較高,薪酬待遇欠合理,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家庭病床護理人員的結構不合理。

(二)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較低

受我國長期“重醫輕護”觀念的影響,護士的社會地位不高,且許多社區護士對自身專業方面的要求也較低,認為只需基礎護理操作技術過關就行,很少主動給患者做健康宣教;此外,醫療服務價格的下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醫療服務含金量的認知。有研究顯示,由于家庭病床護士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大量的護理項目由醫生替代實施。這些都可能導致患者看輕家庭病床護士,覺得她們只會打針輸液。

(三)社區醫院相關制度及入戶相關設施不完善

對于一些年老且有多種疾病集一身的患者,家庭病床服務存在較大的風險。而社區醫院在家庭病床的收治范圍、組織領導、制度紀律和器械設備等方面都沒有統一的規范,護理人員在家庭病床服務中的消毒隔離和醫療垃圾處理等方面也比較混亂,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大了家庭病床服務的風險。

(四)護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夠,法律意識缺乏

家庭病床護理的內容較為廣泛,需要定時上門服務,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病情程度不一的患者。需要給予輔助治療、生理、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服務等。而一些護理人員自律性不夠,時間觀念不強,在工作中不注意溝通方式,對患者的隱私不尊重,造成醫療糾紛隱患。

二、防護策略

(一)加強正面宣傳,正確定位家庭病床護理人員

社會媒體應做好宣傳工作,使公眾對家庭病床護理人員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科學認識醫療風險,增加對護士工作的理解,減輕護士的心理壓力;同時,家庭病床服務護理人員也需將治療服務擴大到預防服務,從生理服務擴大到心理服務,從技術服務擴大到社會服務,從單純的護理工作者轉變為家庭病床服務的管理者、支持者、協調者、教育者和咨詢者。

(二)合理配置家庭病床護理人員,適當提高其待遇

建議政府部門制定關于家庭病床護士的準入制度和配置政策,合理配置家庭病床護士,并適當降低社區醫務人員的職稱晉升難度,改善家庭病床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護理人員從事家庭病床護理工作。

(三)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操作流程

現行的相關規章制度已無法滿足現實需要。應建立和完善包括家庭病床的準入和撤出制度、護理工作制度、醫護人員行為規范、護理病歷書寫等制度,以明確醫患雙方在家庭病床規范化管理上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規范管理家庭病床的醫療廢棄物處理,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嚴格按規范操作。

(四)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應建立起一套完整正規的針對家庭病床護士的培訓體系,嚴格考核制度:同時,家庭病床護士應轉變觀念,提高對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參加各項新知識、新技能及家庭病床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要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能很好的處理緊急事件,在病情突發時,可以快速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有效的保障。

第4篇

關鍵詞 居家護理 政策與制度 思路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國老年護理服務主要分為老年護理院、養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養老四個方面,據統計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選擇的護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護理者占47.16% ,選擇老年護理醫院者占19.12% ,選擇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選擇養老院的占19.13%。享有醫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選擇老年護理醫院[1]。課題組通過隨機向平涼和大橋街道6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發放《楊浦區介護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詢表》,在3 226份的有效問卷中,對介護式家庭病床護理服務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幫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幫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為家庭養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種或2種以上疾病。可見大多數的老年護理服務需要通過家庭病床和居家養老的途徑來展開,顯示出以家庭為單位的老年護理服務具有確切的現實需要。

1 日本介護員制度[2]

日本作為世界上較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護一詞。日本的介護實行保險制度,建立了介護員(介護管理者和介護士)培訓制度,并已經成為一種職業,介護員相當于國內的為老服務者。區別在于國內的為老服務沒有形成統一正規的培訓機制、職業準入和保障機制。

2 居家護理的實踐

居家護理應包括專業基礎護理、心理與人文關懷和生活照顧。借鑒日本介護理念,課題組實施了“滬東模式”即家庭病床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模式和“大橋模式”即項目化介護式護理服務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別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務,取得了“節約資源、減少費用、親情回歸、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為“以醫學專業護理人員定期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遺癥、獨立生活有困難的老人提供專業的護理、心理和人文關懷服務,并通過示范帶教,使家人或社會人(保姆、志愿者等)學會專業的、非創傷性的、個體化的基礎護理技能,成為既掌握一定專業基礎護理技能,又能照顧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護員’,形成專業護理服務與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為一體的、適合國情的居家護理團隊和模式”。也為建立我國社區護士隊伍,使護士進社區和家庭服務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議

3.1 調整護理收費

居家護理收費價格要區別于機構護理價格,要考慮護理人員與介護員及其他醫務人員上門的時間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費標準,是開展居家護理的基礎,并列入醫療保險;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費和單項護理收費遠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礎護理費不列入醫療保險項目中(表1),不利于推廣居家護理工作。

3.2 鼓勵居家護理

制定鼓勵居家護理和養老的政策,進行居家護理和養老的患者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居家護理費納入醫療保險目錄,拉開居家護理與醫療機構護理的自費承擔比例,節約醫療衛生資源,減輕政府和社會的投入負擔。

3.3 人力資源配置

居家護理必須由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擔任,目前公立護理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受政府編制的限制,已經很難承受居家護理的工作。解決上門護理的人力資源難題,可通過聘用剛退休的護士作為護理人員來解決,她們護理技術功底深,有豐富的溝通經驗,搭配通過培訓的醫院護工、家人和社會人(保姆、志愿者等)作為“介護員”,組成居家護理團隊,開展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成本由醫療保險、財政預算和個人或家庭共同承擔。

3.4 介護團隊管理

在當前政策和誠信環境下,居家護理工作由公立醫療機構承擔,更能提高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護理團隊由各區護理醫院統一管理,有利于統一服務標準和質量控制,并且有利于雙向轉診(醫院―護理院―家庭、養老院)。將家庭與養老機構和護理機構結合成為聯合體,使社會資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強制度建設

4.1 建立居家護理等級評價制度

建立適合國情和上海市實際情況的“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的需求等級評價、收費標準和籌資補償機制。建立“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的等級評價標準是介護服務計劃制訂和實施的首要步驟,根據服務對象的生活自理情況和實際服務需要,按照介護需求等級評價標準確定介護服務內容,并進一步核算收費標準,是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得以持續實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還要解決多數居民尤其是處于經濟弱勢群體的老人,要承擔家庭護理的費用確實存在困難,及其導致的居家護理服務出現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現象[3]。目前有關研究均認為,發展和完善居家護理服務,必須將其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經濟補償機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將其納入醫療保險的范圍并提高其限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途徑[3][4][5][6]。

4.2 建立介護員培訓制度

培訓出一支規范的介護服務隊伍。一方面要結合院校護理教育,積極開展社區介護工作人員的師資培養;另一方面要擴寬培訓渠道,開展社區護士的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建立社區護士師資上崗資格制度,進入社區和家庭,廣泛開展家庭人員和志愿者護理老人的技能培訓,使有老人護理需求的家庭人員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護理技能,都能成為基本合格的“介護員”。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配合專業的社區醫療護理隊伍開展居家護理工作,從而保證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更適應國情、上海的實際情況,同時保證工作開展的質量。

4.3 建立質量評價標準

建立適應于需求等級評價的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的質量評價標準。應結合社區家庭護理服務的特點,充分考慮影響家庭護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種因素,如服務方式、服務對象、環境條件、工作時間等,研制適用于社區家庭護理服務的質量評價體系,使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的業務管理和績效評估有科學正規的依據。在此基礎上,結合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的需求評估標準,明確責任范圍和服務內容,確立服務規范,研究制定行業標準。

參考文獻

[1] 施永興,王光榮,楊芬紅,等.上海市老年護理醫院服務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551-554.

[2] 劉雪琴.日本老年介護介紹[J].中國護理管理,2005,5:54-55.

[3] 孫敏,劉丹萍,李寧秀.高齡老人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陸燕飛,邵寶蓉. 家庭病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價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3,15(9):478-479.

[5] 楊柳,吳濤,張菊英. 我國家庭病床的現狀與展望[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6):821-822.

第5篇

【關鍵詞】被服更換;護理;住院病區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197-01

隨著整個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臨床護理管理應順應現代社會發展步伐不斷更新的護理管理理念,才能在工作中發揮更好的效率,提高工作質量。講工作效率是現代管理的要求,但是細想起來,從患者的方位來看,這又缺少了許多人文關懷,讓患者缺少了溫馨的感受。護士工作節奏快,走路快、說話快、操作快,一方面說明護士的工作量大,不快在單位時間內的任務完成不了,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護患溝通,從而引起患者的不滿;通過多年來我們不斷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發現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并非全部取決護理人員,而是受諸多后勤服務因素的制約。我院在為臨床一線服務的理念中,逐步探索將后勤被服服務變革、延伸,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是三級甲等醫院,開發床位2400張,現開設40個臨床住院病區,洗滌中心30名工人,其中被服更換16名工人,分8個組,2名工人為一個組。

2醫院傳統被服服務模式

2.1后勤被服服務由洗滌中心負責,施行定人、定流程路線、定時間、定存放地點,到各臨床住院病區清點收取污被服,運回洗滌中心集中清洗、整理,次日按數量送回各臨床住院病區,收與送均雙方核實確認簽字。

2.2臨床住院病區被服服務由護士負責,科室總務護士負責被服管理,具體到每張病床前的被服更換由責任護士完成。

3 醫院后勤被服服務運行模式變革、延伸

3.1我院自2012年2月起,嘗試將醫院被服服務清洗、整理、日常病床前的更換、管理,均由洗滌中心實行“一條龍”服務;每個臨床住院病區的每張病床鋪有一套被服外,另護士站保留5―7套被服,備夜間臨時使用。

3.2運行方法

3.2.1按照4―5個臨床科室安排2名工人(為一個被服更換單元),負責該區域被服的數量、被服質量、病床前的被服更換,病情危重的病人需在護理人員的協助或指導下進行被服更換。

3.2.2每個被服更換單元,建立錯峰被服更換的時間流程,使每個單元的臨床住院病區護理人員,知曉該組被服更換工人在某個時間段的位置,便于臨時性任務時與被服更換工人的聯系。

3.2.3每個臨床住院病區護士站建立登記本,登記本眉欄要求有日期、登記時間、床號、需更換被服的時間范圍、完成更換被服的時間、護士簽名、更換者簽名、督查護士簽名。

3.2.4被服更換工作人員需在上、下午上班后的第一時間,到本人單元區域查看登記本,及時與臨床住院病區的護士聯系,便于工作的開展。

4 被服更換人員的培訓

進入臨床科室與住院患者接觸的工作人員需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方可上崗。

4.1語言培訓,語言是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與患者溝通態度自然,言語得體,語氣寓于感情,充滿溫暖,取得患者及陪護人員的敬重,便于工作的展開。要求每次進入病先主動問候,避免直呼床號,介紹進入病房的目的,贏得患者或陪護人員的配合,提示將貴重物品放存妥當;離開時也向患者示儀。

4.2被服更換操作程序,按基礎護理教課書內容進行培訓。

4.3醫院感染基礎知識的培訓,禁止在病區的病房、走廊處抖動被污染的被服;注重手的清潔與消毒。

第6篇

關鍵詞:心理支持;家庭病床家屬;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11)20-0040-02

家庭病床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一種形式,通過家庭病床服務,患者能維持較好的生活自主性和生命質量。家庭病床的開設,使患者家屬既要面臨護理、生活、工作的壓力,同時還要承受著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以及對患者預后的擔憂,心理應激程度大?;颊呒覍俚男睦斫】祮栴},將直接影響對病人的照顧。傳統的家庭病床治療一直更多的關注如何滿足家庭病床病人的需求,而對家屬身心健康狀況的關注卻常常忽視。本文通過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家屬進行測試,并對家庭病床家屬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干預,以便更好開展家庭病床工作,提高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家庭病床患者家屬200例。入選條件:(1)該家屬是患者的主要照顧者;(2)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3)年齡大于等于20歲。最終人組120例,其中,配偶63例,子女54例,兄弟姐妹3例。120例研究對象編號后,摘錄3位隨機數字,對隨機數字從小到大排序后,進行隨機分組,隨機數字較大的60個所對應的觀察對象定為觀察組,隨機數字較小的60個所對應的觀察對象定為對照組。見表1。

1.2方法 兩組均行傳統家庭病床治療護理方法,但觀察組增加家庭病床家屬的心理支持治療。具體方法為:與家庭病床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醫療關系,關心理解同情患者家屬,應用傾聽、開放式談話技巧,領悟家庭病床家屬的內在情緒,助其恰當的宣泄內心的不良情緒;提供一些恰當的建議如每周堅持短時間室外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等,每次運動時間確定為20~30min,頻率每周3~4次。積極尋求外在支持,必要時預約心理咨詢服務。兩組入床時、4周、8周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評,分別測定患者家屬的SCL-90得分。

1.3統計學處理測試評分結果采用SPSSl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兩組ScL-90評分的變化 兩組入床時SCL-90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及其它(飲食和睡眠)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常模,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入床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其它(飲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在三個不同的時間點,數值逐漸下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焦慮因子在3個時間點逐漸下降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7篇

關鍵詞:

壓瘡是因機體局部長期受壓而引起神經營養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而發生的組織壞死。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大壓瘡常因經久不愈,出現嚴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加重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護理難度。壓瘡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涉及醫院的各個科室,是護理研究需攻克的“頑癥”。目前臨床減少局部受壓的方法是給患者勤翻身,但對于因病情翻身不便和不能翻身的患者,仍是護理中的一大難題。動力式防壓瘡床的設計以不能翻身和限制翻身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實用新型防壓瘡床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通過壓力點轉移原理,使患者身體各處受壓均勻,觀察患者皮膚受壓情況及是否出現紅、腫、熱、痛等以評價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防壓瘡床對病床進行設計改裝。包括床架和床墊,床墊由多塊墊塊組成,在床架下面設有通風裝置(該裝置可根據天氣情況通暖風和涼風,保持床單位和皮膚的干燥)和升降裝置,相間隔的墊塊為同時升降的一組墊塊,其它墊塊為同時升降的另一組墊塊,一組墊塊在上則另一組墊塊在下,其中一組墊塊作為床墊使用。一組墊塊和另一組墊塊分別與升降裝置的支撐桿相連,這種結構的床墊實現了兩組墊塊交替互換,使得躺在床墊上的患者不移動即可改變皮膚與床墊的接觸部位,從而改變皮膚的受壓部位,防止患者部分皮膚長期受壓而發生壓瘡。

1.2  制作材料:病床制造品種主要采用國內常用鋼制噴塑床架,床墊為軟塑面料制成的多塊小方形墊塊。技術上選擇熟悉病床的制作工藝、工藝技術精美的技術人員制作。

1.3  使用方法

1.3.1 實施前對患者做好《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的簽署工作,使之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接受護理方案。

1.3.2 使用前檢查床架、床墊、升降裝置的功能狀態,針對患者不同心理需求,介紹操作方法,做好心理指導。

1.3.3 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防壓瘡計劃,每10分鐘轉換1次,在睡眠中平均運動低于每7分鐘轉換1次的年長的患者就容易產生壓瘡。

1.3.4 輔助措施:每天晨間、午間、晚間護理時各更換1次,溫水擦浴1~2次/d。

1.3.5 定時觀察檢查患者皮膚及全身情況,密切觀察皮膚是否有紅腫熱痛現象及全身不適反應。

2 討論

2.1  眾所周知,壓瘡的護理重點是“預防為主、立足整體、重視局部”3個環節,其中“預防為主“是重中之重,而選擇一種合適的支撐用具是預防壓瘡的關鍵[1]。動力式防壓瘡床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對其研究效果認為通過病床的設計改裝,能安全、方便、輕松達到為患者翻身的效果,它可以使患者躺在病床上不動即可改變皮膚與床墊接觸部位,從而改變了皮膚的受壓部位,可以防止患者部分皮膚長期受壓而長壓瘡,減輕患者翻身的痛苦,減少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了臨床護理效率和治療效果。

2.2  動力式防壓瘡具有的優點:①減輕因疾病所致不能翻身和醫院性限制翻身臥床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質量;②可根據臥床患者皮膚受壓情況設定床墊升降時間;③防壓瘡床各塊床墊升降靈活,應用方便性能較好;④設有通風裝置,可根據氣候變化調節風量保暖或降溫,使患者皮膚及床單位保持干燥;⑤可保持床鋪平整、干燥透氣性好,保證患者安全;⑥減少護士的體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3  使用范圍:運用Braden評分法進行壓瘡風險評估,醫囑絕對臥床休息治療或是由于疾病原因不能下床活動,如偏癱、重癥患者、骨傷患者、心肌梗死、大手術、大出血以及其他的臥床患者[2]。全身重度水腫患者禁用防壓瘡床。

2.4  研究意義:壓瘡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壓力作用于皮膚是導致褥瘡發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壓力所致壓瘡與壓力的大小及受壓的時間密切相關,當外在壓力大于毛細血管動脈壓的兩倍時,即7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且壓力持續在1~2 h之間,即可阻斷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灌流,導致氧和營養供應不足,代謝廢物排泄不暢,受壓超過2 h以上就會引起組織不可逆的損傷;壓瘡的促成因素很多如浸漬、活動受限?、營養不良、感覺受損、體溫升高、年齡老化、吸煙、應激等。目前預防壓瘡的主要手段是:①解除壓迫:定時翻身、器具的使用,臨床多使用氣墊床;②保持皮膚干燥、防止潮濕、摩檫力和分泌物的刺激;③補充營養;④藥物預防:選用碘伏、已烯雌酚油劑、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壓處皮膚。動力式防壓瘡床是利用床墊的多塊墊塊的上下調節,兩組墊塊的交替互換,從而改變了皮膚的受壓部位,可以防止患者部分皮膚長期受壓而發生壓瘡,墊塊下方設有通風裝置,根據情況可通熱風、涼風、氧氣、活血化淤藥物等,通過對照研究選擇合理的翻身,減輕患者頻繁翻身的痛苦,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發揮護理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臨床推廣應用,實現服務水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第8篇

1.1一般資料

擇本院骨科2011年1~12月期間的14名護理人員與50張病床作為研究對象。14名護理人員中,年齡22~43歲,平均(27.5±1.4)歲;學歷:本科4名、???0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7名。本次研究中的50張病床均為本院骨科住院部的病床。

1.2基礎護理方法

(1)腫脹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調整肢體的位置,以促進患者淋巴液與靜脈血液的回流,進而減輕肢體出現腫脹現象[1]。另外,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鼓勵患者盡早進行患肢的小幅度活動,必要時可以進行理療,以促進患者水腫現象的消退。

(2)創口的護理方法,在骨科手術患者的基礎護理中,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創口不愈合或腫脹的現象,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能的中西藥及制劑。在骨科患者的創口護理中,早期采取局部冷敷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血現象,達到創口及時凝固與止血的效果。

(3)疼痛的護理方法,骨科患者在臨床診治中都會表現出較為劇烈的疼痛感,特別是攜帶鎮痛泵的患者,為了防止因扭曲受壓而導致患者出現頭昏、惡心、尿潴留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看電視或深呼吸等方式,盡量協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的感覺,必要時可以適量使用鎮痛藥物[2]。

(4)心理護理方法,在骨科患者的臨床診治與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協助患者及其家屬緩解心理壓力,也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工作,進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現象的出現。

(5)傷口感染的護理,在骨科患者的基礎護理中,傷口感染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通過給于藥物或營養支持等方式,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預防傷口感染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②對于患者術后住院期間的全身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如果患者在術后出現持續體溫升高的現象,則要當密切關注與防范患者出現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及時與主治醫生進行聯系,以采取有效的對癥治療措施[3];③對于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進行密切的注意,觀察患者創口疼痛的原因與性質,查看有無紅腫、波動感等不良反應。

(6)康復功能訓練,根據骨科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在患者住院期間選擇合適的時機,鼓勵患者進行患肢與關節的康復功能訓練,并且堅持以患部不產生銳痛為主要原則,協助患者及早康復出院。

1.3效果觀察

由骨科護士長按照護理部的相關要求下發基礎護理質量評價問卷,通過患者評分的方式,判定對于骨科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2結果

本院2010年度骨科基礎護理的合格率為82.6%,患者對于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0.3%。經過1年時間的骨科基礎護理工作改革,本院2011年度骨科基礎護理的合格率為90.4%,患者對于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5.6%,基本實現了基礎護理的零投訴,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經c2檢驗發現,本院骨科2010年度與2011年度在基礎護理合格率與患者滿意率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9篇

關鍵詞 家庭病床 撤床 服務需求 服務狀況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4-0047-03

家庭病床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患者獲得連續性醫療服務,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降低醫療費用的有效方法。為了解上海市社區家庭病床服務情況并作出評價,我們對287例家庭病床撤床患者進行家庭病床服務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為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家庭病床服務規范》課題研究內容,2008年4-8月上海閘北、虹口、寶山、徐匯、金山、浦東6區家庭病床的撤床患者,隨機抽樣,共選取287名患者。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自制入戶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建床天數、查床次數、轉床次數、醫療分型、主要疾病、共患疾病數、治療結果、醫療費用等。由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調查,問卷最后郵寄到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匯總分析。

2 結果

2.1 撤床患者基本情況

287人中男142人(49.5%),女145人(50.5%);年齡最大99歲,最小42歲,平均(81.40±2.34)歲,70歲及以上269人(93.7%)。

287人中患2種以上疾病的患者260人(90.59%),5種以上16人(5.6%);偏癱或臥床不起占57.5%(表1)。

2.2 建床時間和查床次數

建床時間最長5553天,最短1天,平均(473.29±57.56)天;查床次數(多次轉床)最多835次,最少1次,平均(68.47±81.42)次。

287位患者平均每178天轉床(重新建床)1次,平均轉床(2.66±3.41)次;平均在床總天數15個月,相比老年護理醫院住院期限3個月要多5倍,可見患者和家屬對家庭病床有一定的依賴性,一般不輕易撤床。平均6.9天醫生查床1次,表明家庭病床的醫療服務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3 撤床患者醫療分型和服務項目

治療型患者208人(72.4%),其次為康復型61人(21.3%),臨終關懷型18人(6.3%),慢性疾病治療和康復是家庭病床服務主要內容。

服務項目主要為換藥、補液、肌肉注射,褥瘡護理、康復指導、拆線、導尿、膀胱沖洗、吸氧、抽血、測血糖、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眼底檢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貼等。

2.4 撤床原因

287名家庭病床撤床患者,治愈32人,好轉96人,穩定87人,治療有效率為75.0%,家庭病床提供連續性醫護服務,有良好的效果(表2)。

2.5 醫療費用支付形式

93.7%為醫保患者,這與上海醫療保險廣泛覆蓋的情況相符,只有3.4%的患者是自費,家庭病床的服務在無醫保人群中的可及性還比較低(表3)。

3 討倫

本調查顯示,家庭病床的服務群體大多為70歲以上老年人,93.7%為治療和康復型患者。床位人均178天周轉1次,在床時間1年多,家庭病床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部分老年患者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一般不肯輕易撤床。287人治療有效率為75.0%,大多數患者能緩解或減輕疾病癥狀,減緩疾病的發展。93.7%為醫?;颊?,撤床個人結算自費8%,比一級醫院門診自費10%還減少2%,比住院更少。

家庭病床是家庭醫生制的雛形[1-2],其服務功能仍需加強和擴展。全科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家庭病床服務質量的關鍵[3]。家庭病床實行雙向轉診[4-5],對病情變化或加重的患者,轉對口上級醫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看專家難、住院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疾病及時性和銜接性治療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鮑勇, 王敏達. 上海市社區家庭病床經濟效益的動態分析[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1999, 15(4): 207-210.

[2] 劉德安, 吳克明, 孫保和. 社區家庭病床現狀與推行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思考[J]. 社區衛生保健, 2011, 10(4): 238-239.

[3] 周育元. 社區衛生服務中家庭病床存在的問題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6, 20(5): 13-14.

[4] 唐保國. 家庭病床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J]. 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11): 943.

第10篇

【關鍵詞】基礎護理 優質服務 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39-01

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進一步規范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我院被推選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系醫院。在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克服了醫院規模小、護理隊伍參差不齊等困難,確定了三個護理單元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試點病房,收到滿意效果?,F報到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開展病床570張,護理人員308名,首批示范病區為:神經內科、消化內科、耳鼻喉科三個示范病區,床護比為1:0.4―0.45。

2 方法

2.1 加強學習和培訓

組織護士學習《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和《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等相關文件精神,做到人人知曉。在全院分期、分批舉辦護理人員培訓班,鞏固護理人員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

2.2 改變原有護理工作模式

改變傳統的護理排班模式,按護士職稱高低、力量強弱搭配合理排班,實行小組責任制護理。如:神經內科病區38張病床,護士17人,除護士長、總務護士、辦公護士、主班護士、治療護士5人外其余12人參與負責“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2組,每組6人(由1、名護理組長、3名責任護士、2名輔助護士組成)每組19張病床,每名護理組長負責一組病人,其余每名護士負責3張床位,護理組長固定3個月輪換1次。由主管護師和高年資護師輪流擔任,每組護理人員長期為一組患者服務,將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姓名貼于病室公示墻,便于患者知曉負責其護理工作的護士姓名。當責任護士不在崗時,由所在組的護理組長或其他責任護士代管。把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對患者的治療、康復以及健康指導融為一體,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護理服務。夜班、中班均為雙班制。充分保證了護理安全。

2.3 分層級使用護士

實行責任組長競聘上崗,將學歷高,業務能力強,平時工作表現突出的護士聘為責任組長,每個病區設2名,分管床位15-19張,配備5名責任護士,2-3名輔助護士,??乒ぷ鲀赡暌陨?,勝任科室工作的護士為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在責任組長和責任護士的指導下工作,三級護士實行層級管理,制訂并落實各級人員崗位職責。

2.3.1 責任組長實施8小時上班、24小時負責制,檢查并指導本組基礎護理工作及各項臨床護理落實情況,帶領本組護士進行晨間護理,指導輔助護士進行生活護理,指導并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傾聽患者的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見。在護士長指導下參與病區管理、教學、科研工作。

2.3.2 責任護士工作職責 在護士長的領導及責任組長的指導下進行工作,認真執行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負責所分管患者的護理質量,做好護理記錄,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工作、指導檢查助理護士的工作。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改進服務質量,參與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2.3.3 輔助護士的職責 在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指導下工作,與值班人員進行床頭交接班,給危重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洗臉、梳頭、口腔護理、洗腳、修剪指甲,為留置導尿患者倒尿,負責新入院患者床單位準備及出院患者床單位消毒。

2.4 完善臨床支持系統功能

實行被服洗滌下收下送、后勤物資下送、藥房大輸液配送、供應室實行下收下送,成立了護理支持中心,負責標本送檢、患者陪檢、預約檢查、取報告等工作,將時間正真還給護士,將全部時間精力均用在護理工作上。

3 體會

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病房管理及基礎護理質量提高、基礎護理工作得到加強,更使護理服務得到改善,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優質服務意識,也使我們視野寬闊,工作思路得到拓展,提高了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認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不斷提升,回歸了護理工作的本質,體現了護理的專業價值。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優質服務 人文關懷 護理文化 服務品牌

1 創建優質服務的基本資料

1.1 一般資料

科室開放病床35張,共有護士12名,護工3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9名;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10人,平均年齡23.7歲,平均院齡5年。

自2010年6月起至今,創優患者350人,以選擇性到全病區推廣。其中手術270例,五保戶30例,其它50例;男性196例,女性154例,年齡1-92歲,平均46.5周歲,平均住院日4+- 0.5天。(見表1)

表1 350名患者的一般資料(人)

男性

女性 五保戶

胸腹手術

75

56

8

泌尿系手術

62

67

其他

48

28

6

1.2 分級護理執行單的應用

分級護理源于1956年由護理前輩張開秀、倪秀芳倡導[1],一直沿用至今。要想發展與新形式相匹配的分級護理制度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就必須對現有的護理分級制度進行更改和完善,建立新的分級護理制度。為此,我們將等級護理、基礎護理、巡視記錄,制成一表格簡單多樣使用,減輕護士繁瑣的工作,表格醒目清晰。

見表2)

附:1、執行項目時在相應時間欄內打“√”。2、當半小時需記錄時,則在相應欄內以分數形式記錄,如:7:30,則在8:00欄內劃“/”。3、執行基礎護理項目時以符號代替:洗頭“”,擦浴“”,口腔護理“”,會陰護理“”,剪指甲“à”,防褥護理“?!保殳徸o理“”,更換床單“”,灌腸“E”。

1.3 責任分組護理

責任護士——責任助理——護士單元——護工

護士長——

責任護士——責任助理——護士單元——護工

2 護理內容

2.1 細節感動患者

晨晚間護理詢問患者飲食、睡眠,了解心理,掌握第一手資料,觀察各種管道,皮膚,排泄情況,實施濕式掃床每天兩次。認真執行“三短六潔”,剪指甲每周一次,洗頭發每周兩次,剔胡須每周兩次,皮膚清潔每天兩次,更換病員服每天一次,口腔護理每天兩次。(見表3)

基礎護理安排表

一例雙下肢截癱,雙髖2*3cm骶尾8*10cm大面積褥瘡感染40歲男性患者,五保戶,無家屬。住院30余天,予以抗生素靜滴,局部換藥bid后紅外線照射q8h,翻身q1h,所有生活護理全在病床上,無大小便意,便秘時是醫生、護士用手摳挖糞便出來,讓我們欣慰的是最后褥瘡處露出了紅潤的皮膚。

醫院推廣優質護理,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并沒有因增加護理項目提高服務質量而增收護理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患者和家屬真正得到實惠,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平。

2.2 全員創造品牌

護士代表醫院的形象,我們堅持以提倡“五個一”溫馨服務,讓患者放心、貼心。“一張笑臉,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張整潔的床鋪,一份一日清單,一番通俗易懂的入院宣教”。

實行“5S”護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務語言,服務行為,服務環境,服務流程及服務品牌。

我科每月對護士進行優質護理服務培訓,重點培訓新護士,每月考核??浦R操作技能,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科室內普通病床全部更換成雙護攔搖床,增添了10張氣墊床及100套純棉病員服,為減輕病人在床上洗頭不適,添置了洗頭車,對活動不便及不宜下床的患者,送藥送飯入口。上午集中治療、落實各項基礎護理,下午深入病房與病人交流、溝通,予以形式多樣化或用圖片式的進行宣教,落實各項生活護理。

3 體會

3.1 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優質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是全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更是護理管理者的追求目標[2]。

3.2 護理理念是創建優質服務示范病區的靈魂。它有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夯實基礎護理,創新??谱o理”。提升病人滿意率是普外科護士護理理念。在同一職業價值觀的引導下,每一位護士都自覺按規范從事護理活動,把基礎護理轉化成護理行為習慣。

3.3 護理隊伍是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的主體。優質護理服務是醫療護理的主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護理的服務品牌,護理服務是最直接,最快捷為病人所感受到的,護士是護理工作的主體,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是護理事業發展的需要。

3.4 支持保障系統是創建優質服務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的基礎,包括硬件和軟件保障系統。硬件保障系統包括科內必要的基礎護理設施,如洗頭車,護攔床等;軟件保障系統包括護士的??浦R內涵和院領導及個職能部門的支持度。自衛生部“服務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倡導以來,我科經過一年的努力,通過全程、全面、優質的護理,通過夯實基礎護理,創新??谱o理內涵,使護理工作達到了“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三滿意”工程。

參 考 文 獻

第12篇

【摘要】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護理工作做到位,整個醫療工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婦科護理工作在整個護理工作中風險較高。婦科護理工作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及熟練地業務能力為支撐,才能很好的完成。婦科疾病相對于其他疾病來講有著特殊性,存在有很多的安全隱患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只有正確認識安全隱患才能很好的為患者減少痛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關鍵詞】婦科護理;安全隱患;淺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先進設備及先進技術的引進,提高了治愈能力和服務效率。與此同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醫療機構的的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醫務工作者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婦科疾病的治療群體的特殊性,治療效果對于整個家庭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女性的患病風險也在逐漸增加,婦科護理工作在婦科治療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安全問題更容不得有半點馬虎。

1婦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

1.1外界性損傷

常見的外界性的損傷主要是由于醫院的醫療設施而出現的損傷。例如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不適應病床大小或者由于病床的移動造成的摔傷;術后行動不便使用輪椅或者平車時造成的意外,年齡較大的患者行動不便在病房內或者走廊間由于地面濕滑或者電線、連接線使患者摔倒造成的骨折等都是很常見的。

1.2藥物性損傷

主要是指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的失誤對患者造成的損傷。醫師用藥不當或者護理工作者沒有很好的按照相關使用方法對有特殊要求的藥物進行嚴格使用等給患者帶來的傷害。

1.3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損傷

這是婦科護理的一個特殊性。女性同志往往擔負著家庭傳宗接代的重任,壓力過大時間過長,常常會對自身的心里產生影響,其心理也是很難捉摸的。對于老年女性由于觀念上的局限缺乏兒女的關心,生理上各項機能退化而帶來的傷痛等原因,甚至會導致抑郁癥,有潛在的自殺傾向。

1.4醫療機構制度上的漏洞

制度上的漏洞也會給婦科護理帶來安全隱患。比如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各項工作沒有具體的規定,沒有嚴格的培訓上崗制度,沒有切實的獎懲措施,護理人員輪崗制度缺乏人性化,各項設施的定期檢查和維護等等工作,聘用一些熟人或者關系上崗的員工,缺乏扎實的專業知識等[1]。

2安全隱患存在的原因

2.1醫療機構設施不完善

護理工作中,醫療機構是整個護理工作的實施主體,也是護理工作環境以及相關設施的提供者,對護理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醫療機構對于醫療設施方面的制度的不完善是護理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如病房、病床、手術室等設施的落后等對護理工作都是潛在的安全隱患[2]。

2.2護理人員存在的問題

2.2.1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護理工作者在校學習階段以及在醫療機構實習階段往往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機培訓。如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處于善心感情用事,往往不按照規定,容易使自身利益受到傷害。

2.2.2護士業務素質欠缺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新技術的開展,護理服務范圍的擴大,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地充實和更新知識。對于新技術的掌握欠佳,操作不熟練,知識掌握不牢固等都是安全隱患的潛在因素[3]。

2.3患者自身的問題

患者由于不熟悉治療程序,通過上網或者相關資訊,可能覺得相關常規檢查沒有必要,亦有部分患者過高的估計了治療效果,使得在護理過程中產生消極的情緒,處理不當容易產生糾紛[4]。

3消除護理安全隱患的對策

3.1從硬件出發

盡可能的提高醫院的護理環境,首先是先進設施的投入與定期檢查,定期對各項設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從細節上做到位,例如地面濕滑時及時處理并做好相應的指示。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2醫院要定期對護理人員組織培訓和學習

嚴格培訓合格上崗制度,鼓勵護理人員考取相關學歷證書,務必要將本職知識扎實掌握,對于新進設備及新技術及時推廣,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相關操作,熟練后上崗。

3.3對于患者方面

需要醫護人員做好相關的教育,要用心去交流,用專業知識對患者講解其用藥與相關檢查的必要性,使患者服從醫護人員的安排,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很好的達到預期療效減少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房婷.淺談婦科護理安全隱患的現狀及對策[J].醫學信息,2011(9):4451-4452.

[2]羅群英.婦科護理安全隱患現狀與對策[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11):184.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宝应县| 白沙| 儋州市| 酉阳| 南开区| 湘潭市| 绥德县| 石狮市| 枞阳县| 孝感市| 涪陵区| 藁城市| 霍州市| 西城区| 福鼎市| 鹰潭市| 桦甸市| 海宁市| 德清县| 崇文区| 合江县| 蒲城县| 林周县| 天全县| 庆云县| 安多县| 石首市| 张家界市| 塔城市| 富顺县| 沐川县| 东辽县| 和政县| 小金县| 四平市| 兴义市| 友谊县| 高台县| 大埔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