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秋節小報

中秋節小報

時間:2023-05-30 09:2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節小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秋節小報

第1篇

一個精彩的活動已經圓滿收官,相信全是滿滿的感恩與回憶,收獲與經歷,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活動情況做一下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活動總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秋節活動總結怎么寫_2020年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供大家學習。

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1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并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為了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也感受到節日氣氛,于是便設計了這個節后開展的中秋主題活動,請幼兒和自己的同學、老師一起品嘗月餅,共享節日的快樂。幼兒自己要動手做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教師并講解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又要照顧自己是很辛苦的,讓幼兒們能夠體諒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所以自己要認真做一份“愛心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來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放學回家,爸爸媽媽來接時要對他們說一聲:爸爸媽媽中秋快樂,并把禮物送給他們。家長們接到“愛心禮物”很開心,對我們的活動也很滿意。

動手制作“愛心禮物”是本次活動的亮點部分。由于已經是大班孩子了,動手能力比較強,所以才會請他們動手制作禮物,雖然他們是大班的孩子,不過他們是新生,有的還沒有上過幼兒園,所以對他們的要求不是很高,教師做好禮盒,請幼兒自己在禮盒上貼上教師準備好的圖片(星星、愛心、花、蘋果等),來美化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盒,還把自己畫好的愛心放在禮盒里面,這說明自己特別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把自己的愛心送給他們。

品嘗月餅是讓幼兒了解到傳統文化,因為一直以為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是要品嘗月餅的,而且全家要一起邊吃月餅邊欣賞月亮,月餅是圓的所以要代表全家團圓的意思。同時請幼兒通過邊品嘗邊了解的方法,知道了月餅還有多種口味有、水果月餅、豆沙月餅、蓮蓉月餅等。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于月亮的知識。如果能布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于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會更多一些。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了解了中秋要團圓,并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制作的禮物。

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2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形成過程,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包括中秋節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是代代中國人貢獻給世界和未來的文化財富。

為了歡慶我國這個古老的傳統佳節,更為了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班成功開展了“享中秋之樂,慶大家團圓”主題班會。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同學們不僅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和故事傳說,讓學生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熱愛;而且也使同學們懂得感恩回報,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很好“感恩”教育,從而激發同學們去努力學習,用以報答父母恩情。

這次班會給同學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回憶,這次慶中秋主題班會讓我們今后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友好快樂地相處,使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承。

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3中秋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感知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良好時機。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根據市局精神和鎮文明辦要求,學校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營造喜慶熱烈、文明祥和的社會環境,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做好學校應有的貢獻。

一、中秋故事會: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到了,_中心小學大隊委們利用晨會時間給低年級小弟弟小妹妹帶去了故事——關于中秋的民俗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一個個關于中秋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通過故事團的精彩演繹,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了令人神往的月宮,愛上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圓月,也愛上了人人企盼的中秋佳節。

二、美味齊分享:

為了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三年級的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公民素養課。每個孩子都帶上了自己喜愛的月餅,大家在一起聊傳說、說習俗、賞古詩、吃月餅,美味一堂,收獲滿滿。

三、巧手繪中秋

學校組織開展了中秋小報制作比賽:學生利用雙休日制作完成,在各年級評比的基礎上,進行校級評比。學生作品精彩紛呈,圖文并茂。通過小報制作幫助學生了解祖國民族文化。

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4為了豐富大學生活,為了歡慶中秋佳節,為了喜迎盛世國慶,20_年x月_星期四晚上物電學院_級物理學一班的全體同學開展了以“品月餅,話中秋,慶國慶”為主題的班會。

此次活動分三個環節進行,以吟詩比賽為第一環節,以小組為參賽對象,以月餅做為獎品頒發給獲勝的同學,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以及小組的討論,紛紛向大家介紹中秋節的`來歷,還用古詩詞誦讀、歌等來描述中秋,在話中秋的過程中積極融入自己的愛國情感來表達自己對國慶到來的喜悅之情,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祝福!因為同學們的高度熱情,活動的氣氛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向了。以品月餅,論家鄉為第二環節,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堆坐在一起吃著月餅,各自談論著對吃月餅的看法,分享著家鄉對于過中秋的不同風俗,這不僅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還增長了對于中秋的見識。以合唱為第三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高歌幾曲來抒發愛國情感,在歌聲中結束了我們的班會。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衍生的中秋文化是代代中國人貢獻給世界和未來的文化財富,而在這個中秋國慶一齊到來的時刻,舉行這樣一個主題班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大學生活,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更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感,我們決心承載著高度的愛國熱情繼續前進!

中秋節活動總結模板5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合家團圓的重要日子,在這傳統佳節來臨之際,我們不但要讓傳統文化植根于市場沃土中,還要不斷賦予“中秋望月”新的`時代內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時代感覺。不僅能讓全區各族人民感受到中秋節的濃厚氛圍,度過一個快樂,祥和的中秋節,同時,也能讓孩子們了解到過中秋節的意義、來歷、傳說等,對孩子們進行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寓意與內涵。為此,_科技館在20_年9月16日至27日中秋節期間特組織慶中秋活動,為全區各族人民打造了一個“中秋望月”的平臺。

首先,我們設計制作了2塊展板,通過宣傳展板的形式,讓人們詳細的了解到中秋節的來歷、意義、傳說等方面,進一步發揮傳統節日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更能深入人心,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扎實推進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奮斗目標的實現。

其次,我們在文化科技大廈五樓科技館內,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有獎競猜活動,讓廣大社會群眾進行參與,在娛樂的同時,能夠對我國傳統佳節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活動過程中也可以加深孩子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從而達到合家團圓、幸福和諧的目的。在回答完問題后,我們還準備了豐厚的禮品作為答謝,增加了廣大群眾的活動積極性。參與活動人數約350人,發放獎品280余份。

此次活動的開展,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不僅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傳統佳節,又使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承,從而達到幸福、和諧的目標。

第2篇

初三(三)班是我新接手的一個班,班級學生來源復雜,有留級生、復讀生、應屆生,學生以應屆生為主。年級綜合實力排名居上游;班級學生思維活躍,學生潛力較大;組織紀律比較渙散;空巢學生、父母離異情況普遍。

二、師資配配

語文:陳禮民 數學:魏培寶 英語:宋 敏

政治:張小紅 歷史:熊楊林 地理:李純章

物理:周 青 化學:余訓平 生物:潘先梅

師資力量雄厚,都是帶過多年畢業班的把關老師。絕大多數是教研組長或學科帶頭人。

三、指導思想

以德育為首認真抓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逐兩頭,抓中間,嚴格控制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局面;抓好學生穩定工作,避免學生流失;加大宣傳力度,大力開展安全教育,排除安全隱患,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四、具體安排

1、開學進行收心教育,上好收心第一課。班主任作好自我介紹,把qq、博客告訴學生以便學生進入個人空間,了解班主任的教學理念、教學設想、教師動態等,造好花名冊(姓名、性別、父母姓名、家庭詳細住址、興趣愛好、聯系電話、qq號)。

2、8月28日,全面清潔大掃除,搞好班級文化建設;

3、第一周星期四德育例會,學生上講臺作一分鐘自我介紹;

4、組織學生自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5、針對四次考試:學校第一次質檢、期中考試、市第一次次質檢、期末考試情況,認真組織學生、老師進行質量分析,開好兩會“科任教師聯系會”“優秀學生授獎會(希望之星、進步之星、文明之星、單科明星)”;辦好四期期彩噴光榮榜;

6、組織學生與兄弟班級開展籃球友誼賽或拔河比賽;

7、期中考試后組織詩歌朗誦比賽或演講比賽;

8、教師節、中秋節布置學生自編短信慰問老師節日快樂,對優秀短信給予獎勵;

9、國慶60周年,布置學生辦一期圖文并茂的手抄報或電子小報,對優秀報紙給予獎勵;

10、做好期中、期末優秀學生評比工作;

11、定期家訪;

12、組織召開班干部會議,使管理落到實處。

五、日常工作

1、晨讀前訓話5分鐘;

2、英語小組長晨讀領讀;

3、今日快訊1—3條通報;

4、晚自習前1-2分鐘小結;

5、處理偶發事件;

6、有針對性找1-2人談話。

六、近期目標

1、做好學籍穩定工作,防止學生外流;

2、做好差生轉化工作;

3、緊密配合科任教師上好第一節見面課;

4、召開班委會擴大會議了解班級情況;

5、開好第一場科任教師聯系會。

第3篇

【摘要】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讀寫水平是一直以來困擾廣大教師的一個難題。本文研究了通過編抄報來提高小學生讀寫水平的策略,如激發學生興趣、教給學生方法、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編報主題等來提高學生的編報水平與讀寫水平,以期打開另一扇提高小學生讀寫水平之門。

關鍵詞 手抄報;興趣;方法;形式多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見,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高低的重要見證,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在編抄報中積極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興趣的重要性,但興趣也是靠培養的。為了培養學生辦手抄報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編抄報,在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榜樣示范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同齡孩子更能讓學生零距離的接觸、學習,在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提升自己編抄報的水平。為此,教師平時可在班級中挑選編抄報好的同學為榜樣,以榜樣的力量來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榜樣學習中激發編抄報的興趣。

2.以身作則

為了激發學生編抄報的熱情,教師還要善于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親身實踐編抄報的樂趣。研究中,每一次布置學生做手抄報,我都會親自動手編抄報。因為有了親身經歷,在跟學生講解編抄報的心得時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經驗的分享,學生也就更樂于傾聽。

3.鼓勵引導

多蘿茜·洛·諾特爾在《學習的革命中》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編抄小報,學生尤其需要鼓勵。

二、教給方法,讓學生在編抄報中提高能力

小學生只有掌握了編抄報方法,才能在編寫中找到樂趣,才會樂于編抄報、善于編抄報、精于編抄報,才會逐漸提高讀寫能力。要想編出賞心悅目的小報,下面最基本的編報知識需要學生掌握:

1.精心確定主題

編抄報一定要先定好主題,這是因為學生制作的手抄報一般只有一張紙,能夠容納的內容并不多。如果把一個話題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寫上去,就會給人凌亂之感。所以在教學生編抄報時要讓學生學會從大主題中選一個小主題,圍繞這個小主題做好文章。例如:“詩詞賞析”“相約名著”“走近名人”等等。

2.創意起好報名

確定了主題,下一步工作就是取一個新穎、貼切、有創意的手抄報報名。好的報名既能吸引人的眼球,還能引起人的深思,激發人們閱讀的欲望。好報名如:“暢游書海”“名人面對面”“成語串串燒”等。給手抄報取個好報名,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之妙。

3.用心策劃欄目

在小報中,欄目的設置同樣需要花心思。我們應用心設置好小報欄目。比如當我們制作一期與閱讀、寫作有關的手抄報時,可有以下欄目:“讀書快訊”“好書推薦”“美文賞析”“小小評論家”等。

三、形式多樣,讓學生在編抄報中有話可說

要想通過編抄報來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那么手抄報主題的確定就是重中之重。在指導學生編抄報時一定要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手抄報主題,讓學生在編抄報時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可從以下方面來確定手抄報的主題:

1.聯系教材

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載體。教師如能獨具慧眼,就能從中挖掘出許多值得拓展的主題。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為例,教學《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可讓學生出一期與環保有關的小報;教學《早》,可讓學生出一期與魯迅有關的小報;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可讓學生出一期與《史記》有關的小報;教學《七律》可讓學生出一期與有關的小報;教學《水》可讓學生出一期與水資源有關的小報等。凡是與課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都可以作為小報的主題。

2.聯系生活

明代的董其昌早就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在讓學生編抄報時也要引導學生去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這也是拓寬學生學習渠道的有效方法。生活中可以編進手抄報的內容很多,一是傳統節日、紀念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等;二是時事政治,如疾病、自然災害及重大事件等;三是校園生活,如六一兒童節、讀書節、運動會等。

3.聯系愛好

在指導學生編抄報時,還可讓其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因為是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學生在編抄報時就會有話可說,就會將報紙辦的更精彩,如喜歡航模的同學可以辦一期與航模相關的小報,喜歡漫畫的同學可以辦一期與漫畫有關的小報等。而學生在編抄報中也面臨著資料的收集、遴選等工作,這對學生的概括能力、選擇能力、編排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只要我們方法得當,正確引導,通過編抄報,就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讀寫水平;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渠道;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等。編抄報,為學生讀寫水平的提高打開了一扇新門,學生的學習潛能也將在這片新天地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23

[3]馮愛東.走近孔子.[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19

[4]多蘿茜·洛·諾爾特.學習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76

[5]左江紅.我的“地盤”我做主——語文手抄報編輯活動.[J].初中生:A(博覽).2008,(3):36

第4篇

七年級下冊,主題二任務三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報說話,說出小報要素。

師:同學們,你們能說出我們生活周圍都有哪些報紙嗎?

生:廣西日報、南寧晚報、英語報、南寧早報……

師:那大家看看這張報紙是什么報?

生:南國早報。

師:那同學們,你們平時看這種報紙嗎?

生:看!

師:這是我們南寧百姓生活的報紙,說明我們同學平時都能注意了解我們的情況,那你們能說出這張南國早報都有哪些基本元素組成嗎?

生:報頭、標題、插圖、文本框、藝術字。

[評析: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來進行復習,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舊知,為評價電子小報埋下伏筆。]

二、小組合作,完成作品評價

(一)總體觀察作品,最后再提問題。

(老師展示材料作品:三張電子報作品,并通過電子教室軟件將材料作品及素材發送到學生機端。)

師:今天我們來看“聰明小同學”的三張電子報,從電子報的基本元素和設計的美觀來看這三張電子報的都有哪些優缺點?同時參照我們的評價表看觀察。

生:報頭的藝術很好,邊框花紋美觀,圖文并茂,圖片好看…….

師:好,說明我們同學已經掌握最基本的評價方法。那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對“聰明小同學”的三張電子報進行評價,并進行一些完善,使電子報更加完美。

(二)引導觀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具體觀察作品,提出問題。

師:今天我們按平時分組情況,各組的組長要組織好本組成員,每個組員都要對每張作品分別說出它的優缺點,大家互相討論。各組組長負責收集組員對基本一張作品的優缺點的評價,并填寫到我們的評價表中。一會要進行匯報。

(學生打開并觀察老師發到桌面上的三張作品,同時與周圍的組員進行討論。老師把電子報的基本要素投影到屏幕,然后巡視并向學生了解情況、個別點撥。)

2、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發現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圍在一起進行激烈的討論,那我們來看看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那我們看哪一組比較踴躍,先來回答?

師:第三組的組長,你先來說說你們組,選擇的是哪一張電子報?

生:我們第三組選擇的是第二張電子報。

師:好,我把第三組修改的電子報轉播給大家,看看第三組是怎樣評價這張電子報的?(老師把第三組評價的第二張作品演示給所有學生,第三組組長表述自己組的評價意見。)

生:我們覺得這張的內容很好,很適合我們中學生,有報頭、標題、插圖、文本框、藝術字等,在設計版面上覺得好,就是文字小、顏色不好看,還有有個標題弄錯了,本來是春節的內容,但標題卻是中秋節的,要改過來。標題的顏色也不好看。段落之間的太密。

師:好,很好!第三組說的很好,說明他們組成員很認真團結,并圍繞著電子報的基本元素和評價表進行思考問題,并學會了評價的一些方法。

…………………

[評析:此處用分組教學,讓學生之間交流,說出自己的意見是非常有必要。通過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使學生找到評價電子報的方法,體現出主動探究、合作協作的精神。再通過各小組的評價意見的反饋,從而使學生更易于掌握評價作品的基本方法。為完善作品做鋪墊。]

三、完善作品,再次評價作品。

師:剛才聽取各組的評價意見,說明我們每組都發揮組員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并且團隊合作精神可佳,那么我們進行下一個環節,就是以本組的評價意見對作品進行完善,然后還要再次對作品進行評價打分,并填寫評價表,一會就以評價表最高分的前3名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其他組來評評。下面大家開始動手對作品進行加工完善工作。

(學生按組進行合作,每一組根據剛才分析的情況來修改完善小報。老師在屏幕上投影“學習助手小冊”內容,然后巡堂,并指點學生,了解學生的進展情況,以及了解學生對作品的完善情況以便下個環節掌握情況)

[評析:本環節教學中,老師沒有采用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簡單教學方法,而是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相互找出問題,共同合作努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后再通過評價參照,從而論證疑惑,達到解惑的方法。通過此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再現欲和探究欲,同時又鞏固了舊知識。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共同賞析。

師:剛才同學們都很認真完成本組的作品,群策群力,我發現有幾個組的同學完善作品的效果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哪個組給自己完善之后的作品打的分數是最高的?評價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們組90分。

生:我們組92分。

生:我們組95分

……………….

(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學生報出的分數)

師:好,很好,同學們都對自己完善的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下面我們就請 95分的這兩個組還有94分的這一組來演示一下他們的完善的作品。首先第一個95分的這組先來,演示的同時要說出本組的設計加工的意圖。讓我們來欣賞他們的作品,同學要仔細觀察他們作品完善的效果怎樣?能不能跟他們所打的分相符?。

第5篇

一、培養大愛之心,領悟感恩真諦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和身邊的人們都給予了他們很多的愛,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來幫助學生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熱愛祖國、回報社會的崇高道德風尚。

1.感知祖國恩情,立志報效祖國。蘇軾的“報國之心,死而后已”,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岳飛的“精忠報國”,都是立志報效祖國的真實寫照。祖國哺育了中華兒女,中華兒女應心存報國之心。班主任應結合班級 “學雷鋒活動”“服務社區活動”“德育基地活動”等系列活動,激發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堅定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知道最偉大的美德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都是華夏兒女,要立志創造業績回報祖國母親。

2.感知教師之恩,終身熱愛老師。老師不僅賜予了學生知識,還幫助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班主任可通過班會向學生講“程門立雪”等尊師故事,讓學生去感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正含義。培養學生自覺向老師問好,讓學生感受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使學生養成尊師習慣。

3.感知父母養育之恩,點滴孝順父母。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 “愛的誤區”,許多家長只會一味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報,孩子們習慣了接受,不知道付出和回報。“養育之恩重如山”,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開展“為父母做點事”活動,如對父母說知心話,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體會父母付出的艱辛和不易。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勤學習,苦鉆研,讓父母開心;遇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4.感知學友幫助之恩,懂得做人道理。班主任要讓學生知道感恩于同學和朋友,沒有同學和朋友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成績。有計劃地組織班級開展互幫、互助、互學、互進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班主任引導學生要心存感恩關愛他人,才能領悟到人與人之間愛的真諦,讓學生懂得:“感恩”就是明白“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蘊含的處事哲學。

二、營造感恩氛圍,創設學生成長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應注意營造以感恩為主旋律的感恩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和啟發,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擁有感恩意識。

1.重視營造感恩文化,創設感恩氛圍。班主任可以協調音樂教師教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爸爸媽媽》《媽媽的吻》《父親》《母親》《感恩的心》等歌曲,使感恩之聲蕩漾在學生的心間,溫暖他們的心田。演唱感恩歌曲,會使青少年不自覺地沉浸在感恩氛圍之中,含蓄雋永的歌詞再配上飽含深情的旋律,會深深打動學生們的心靈,使他們得到情感的熏陶。

2.精心布置感恩標語,養成感恩習慣。班主任可在學校適當的位置布設感恩標語,在教室里可寫上“感恩于心,回報于行”“今日我因父母而幸福,明日父母因我而自豪”;校園里可寫上“懂得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餐廳可寫上“一粥一飯當思父母之血汗”“飲其泉,思其源,食其果,憶其樹”;家長會可寫上“爸媽請放心,我們在盡心”。讓感恩在學生的心目中變成一種責任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

3.認真制作感恩板報,增強學生感恩意識。班主任定期讓學生親手創辦感恩小報及漫畫,把發生在身邊的感恩故事展現給大家,真實、生動地感染學生。

三、開好感恩主題班會,激發學生感恩熱情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精心組織的對學生進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弘揚個性優秀品質的重要陣地。班主任可以先確定班會主題“感恩于心,報恩于行”等,讓學生提前搜集有關感恩教育的第一手資料,如感恩的歷史故事、現實故事;感恩的詩歌、散文、小說;讓學生寫感恩信、制作感恩賀卡等準備工作。

學生在感恩主題班會上真情涌動,講感恩故事,朗誦感恩詩歌,班主任及時進行點評,老師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們成長過程中的感動。感恩主題班會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感恩意識,學生從典型的感恩事例中感知和理解到感恩的時代內涵,真正領悟到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青少年必備的道德情操。

四、巧設節日感恩活動,培養學生感恩習慣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元素,班主任應利用節日契機,對學生實施親情感恩教育。

第6篇

本班幼兒41人,其中男孩23人、女孩16人。經過兩年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幼兒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均有不同層度的提高,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有些幼兒利用身體各部位玩球的多種方法。如球會雙手拍、抬一下腳拍、左右手互換拍等等。能積極參與各種探究活動,有個別幼兒在探索中還會把自己的發現與大家交流。大部分能運用簡單的詞匯來表達一句話,以及會講一個簡短的故事,如宋雅、陳泓參加小年段故事比賽分別榮獲:一、二等獎大部分幼兒喜歡參與藝術活動,尤其在繪畫方面氛圍較濃。但由于幼兒個體差異及家庭教育環境不同,還存在一些問題,個別幼兒受方法的影響,使用普遍話口語表達不夠流暢,有部分幼兒在集體活動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坐姿不正確,不能夠把集體榮譽與自身聯系起來,個別幼兒飲食習慣差、存在挑食、厭食現象。個別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不夠好,在分區活動有個別幼兒使用工具操作能力較差(如不會使用剪刀、系鞋帶、筷子夾東西等以及玩完時收拾區角玩具)還有很多幼兒雖有安全意識,但自我防護能力還不夠強。存在這些問題均有待新的學年有目的地加以解決。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本班三位保教人員,本著“了解兒童,相信兒童,支持兒童”的原則,認真學習和實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結合中班幼兒發展目標及配合園內的本年段學期計劃為宗旨,擬定新學年主要工作任務如下: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保教工作

1、創設豐富的支持性環境

幼兒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我們為幼兒創設一個尊重和支持的環境,期初與幼兒共同探討環境創設讓幼兒樂意和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修訂幼兒一日活動常規,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飲食習慣,幫助宋雅、林楠、周御晨、陳葳、李凱等幼兒糾正挑食的不良習慣。

3、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工作責任心,消除不安全隱患,加強對幼兒安全教育,教給幼兒自我防護能力,如防火、上下樓梯等等,提高幼兒的自我防護能力。

4、發展幼兒動作,尤其是跑、跳、投的技能,加強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鍛煉、增強幼兒體質。

5、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平時注意觀察幼兒行為和情緒變化,對性格孤僻的幼兒進行耐心誘導,使幼兒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并能夠調節自己的情感及遇到困難、挫折不泄氣,做事能堅持到底,使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6、注重愛的情感教育,培養幼兒團結,謙讓的品質。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針對游戲活動時所發生小糾紛現象,教育幼兒學會解決同伴間的糾紛。

7、利用各種機會、促使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周圍事物的現象以提高幼兒感官的靈敏度,使幼兒善于觀察發現周圍事物的變化。

8、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發現生活環境中的數現象,發展觀察思維素質。通過多形式操作,發展動手能力與直覺思維,通過多角度的語言表達活動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

9、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消除幼兒內心的疑慮。運用語言和幼兒交往,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語言表現的機會,特別是對語言發展差、膽小的幼兒主動地關心與之交談,形成良好的語言氛圍。

10、根據不同幼兒自身存在的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創造機會,讓幼兒自我表現,以增強其自信心。運用各種游戲,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感受和練習節奏。運用多種途徑與手段創設豐富的環境,引導幼兒在自主選擇中,嘗試各種運用美術手段進行記錄、剪、折、捏等方法,探索在沒有成人的直接指導下,自主地學習。

(二)家長工作:

1、對《家長園地》內容進行調整,增添一些介紹育兒經驗、方法的科學小常識等,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家長提供互動的機會,將本學期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內容公示在《家長園地》中,使家長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2、結合本園本班教育教學目標,讓家長參與教育,將主題活動的設計方案、實施、方法與家長交流,使家長明白活動意圖。

3、建議家長在家設“好孩子”欄目,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糾正不良的習慣。

4、舉行家教知識講座,《成功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提高家長家教水平。

5、結合“元旦”、“

六一”節日,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園同樂活動。

(三)教研工作:

1、認真學習和實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并做好讀書筆記。

2、針對本班幼兒常規差、注重保教結合,并在形式和行動上一致對幼兒進行生活衛生、行為習慣進行教育。

3、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制定研究課題《如何在泥塑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

4、積極參加每周四教研會議,并做好記錄。

5、配合年段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活動。

三、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創設一個整潔、安全、溫馨的環境,迎接幼兒來園。

2、建立適宜的常規,穩定幼兒的情緒。

3、做好插班生的入園適應性工作。

4、設置開放性的區域,供幼兒小組操作、學習。

5、學習新早操。

6、開展“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主題活動。

7、召開期初家長會,與家長互動。

十月份:

1、創設互動型的家園欄。

2、舉行早操表演。

3、引導家長在家開設“好孩子”專欄。

4、組織家長參加本園舉辦的家教知識講座《成功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5、收集幼兒的“童言雅語”、繪畫作品,配合幼兒園做好第20期《晨園小報》出刊工作。

十一月份:

1、開展自理能力活動,引導能力強的幼兒為他人服務,鼓勵、引導能力弱的幼兒逐步學會自理。

2、圍繞幼兒興趣點開展主題教學。

3、組織幼兒秋游活動。

4、充實、調整互動性的墻

飾。

5、組織幼兒走進家庭、社區開展活動。

十二月份:

1、做好“值日生”工作,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幼兒初步為他人服務的能力。

2、做好冬季保育:適量增減衣服,運動后立即擦汗、防寒保暖等。

3、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

4、開展“迎新年”教育活動,師幼共同創設節日環境。

5、組織幼兒參觀教師的泥塑交流活動。

6、開展種植區、觀察角的活動,讓幼兒主動參與。

7、配合幼兒園做好第21期《晨園小報》的出刊工作。

一月份:

1、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防護能力。

2、開展家園同樂“慶元旦”活動,活動內容:泥塑傷口展。

3、做好幼兒學期發展評估。

第7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滲透;運用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5-0050-01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一般側重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傳授以及機械的句型練習,往往忽視了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重語言輕文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能靈活的應用英語語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滲透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幫助學生從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從而準確、得體、流利地使用英語。

一、充分運用教材,在日常語言教授過程中適當滲透外國文化的學習

好的教材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編排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對日常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導向和限制作用。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滲透適當的外國文化。

1.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滲透外國文化。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因此在教學法中,我們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涵義的介紹。如“dog”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如“喪家之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卻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等常用詞語。對英語詞匯的正確認識、正確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思維文化是由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形成的文化。例如love,dear等詞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場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國,這樣的詞語一般只用于親密的朋友或家人這間。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維英語交際”的不良習慣。又如:在教授單詞uncle,aunt,cousin時,引導學生理解:一個英語單詞uncle就包括了漢語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一個cousin就囊括了漢語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總結出英語在稱呼習慣上的簡潔明了。

2.在語言技能的培養中,滲透外國文化。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大方面,是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體現。《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語言技能目標做了九級分階段要求,并對各級目標以學生“能做什么”的形式進行了具體描述。教師可以在具體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時適當滲透外國文化。如:在演唱時,了解常見的英語兒歌。在進行模擬表演時,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們見面是的招呼語是: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英國人見面常見的話題是天氣,而不是像國人那樣見面時喜歡問:“Have you eaten?(你吃了嗎?)?”。在商店,郵局,餐廳等服務場所,服務人員對顧客的招呼是:Can I help you?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了解外國人在稱呼與日期的不同表達方法等。

二、利用重要的節假日及其特殊的情景,讓學生真實直觀地感受外國文化

語言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對于該國文化的學習。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習慣的是各種節日和慶典;因此英語國家的節日是口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殊的情景氛圍,介紹外國文化,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印象深刻,學以致用。例如:在愚人節,先對學生撒個慌(一般學生都想不到老師也會說慌的),等他們都對老師的謊話信以為真的時候,才說出真話,然后在學生的歡笑聲中給他們介紹這愚人節的玩法和節日的目的是為了大家增進感情開心開心而不是惡作劇。在感恩節,引導學生將之與中秋節對比理解,雖然我們國家沒有感恩節,可是我們只要對父母心存一份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在不斷的激勵自己前進。圣誕節,是英語國家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就像春節是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一樣。而且兩者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如:圣誕大餐和除夕團圓飯,接送圣誕禮物和收授利是錢等。老師可在圣誕節那天,給學生介紹圣誕節的來歷,特殊地位,然后引導學生將之與中國的春節對比,在師生的熱烈交流中,學生也興致勃勃的學了相應的一些單詞,詞組:Merry Christmas,Christmas tree。

三、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意識

學習外國的文化,不是完全的照搬、全盤的肯定異國文化,從而擯棄自己國家的文化;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妄自尊大而排斥外國的文化。它強調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差異,在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進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修養。

四、實踐于真實生活

第8篇

筆者在2010年初的行業高峰論壇不同程度的進行呼吁,保健品行業要想把握即將到來的黃金十年,商業模式轉型迫在眉睫。雖然近10年打破了保健品行業“火不過三年,活不過5年”的宿命,還誕生了不少成功上市企業(如太太藥業2001年上市,御生堂2010年借殼、碧生源2010年9月30日香港鳴鑼),但對于上千家的保健品廠家的基數,近2000多種審批的產品而言,上市的公司是鳳毛麟角,而近10年成功推出的保健品品牌更是不忍目睹。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在2001~2010年這一階段,是保健品行業的一個整合期,在這期間,國家從行業規范、廣告監管、GMP標準認證、批文整頓方面提高了行業門檻;從高度依賴于高空宣傳的保健品行業來說,媒體價格的多輪上漲、媒體環境的碎片化、多元化,對于保健品的傳統商業模式特別是宣傳模式形成嚴重的挑戰與沖擊,因為既增加了啟動成本、同時降低了投放效果,合理投入產出回報的周期越來越長;網絡媒體的高度發展,減少了消費者的信息的不對稱,特別是電視商務B2C的模式的飛速發展,使得保健品的“概念”“效果”“價格”三大要素得不到消費者的深度認同,側面減少了沖動人群的購買沖動。因此在過去的十年中,雖然傳統保健品行業做出了較多努力和較多嘗試,但成功的品牌的不多,能保持穩定增長的廠家就更少。

在這十年中,保健品行業的營銷模式出現了多種分化,也說明保健品行業在商業模式的不斷探索與嘗試。如以腦白金、昂立、太太等企業堅持依靠“旺季高密度電視報媒廣告+終端買贈”,所謂“淡季抓功效、旺季做送禮”的商業模式;如出現了珍奧核酸、夕陽美、天年、等企業依靠“店鋪服務+會員數據采集+會議”的會議營銷模式;如出現了益生康健、禾健等依靠“高密度低價產品廣告+客戶數據采集+呼叫中心+會員產品目錄郵寄”的數據庫營銷模式;如出現了昂立天然元、湯臣倍健等依靠“終端專柜+會員數據采集+終端教育”的專柜大保健銷售模式;在宣傳手段上,有電視會議專題、有娛樂明星專題、電視講座專題、報媒整版、“炸壩打法”、有小報夾送……應該說,保健品行業在營銷模式的探索上,是最勤奮也是最努力的行業,但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能有效堅持下來的模式與手段并不多,反而過于創新的手法,帶來的是國家對行業的更嚴厲的監管以及消費者更加懷疑的心理與更加防備的心理防線。

未來的十年,中國即將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的發病率(如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精神壓力大、疲勞)的提高、生育高峰、更年期婦女的增加;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經過近20年的健康教育,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生活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給人們生理和心理機能帶來巨大沖擊,處于亞健康人群不斷壯大都說明保健品行業即將步入黃金期,而在新的階段,依賴于傳統的思路,顯然難以承接新的需求。

要想搶灘新的黃金十年,筆者認為保健品行業要做到“三要更要三防”:

產品要對路

產品力是保健品的根本。一個好的保健產品,首先是要有效果的產品,其次是效果要能讓消費者在一周內(最晚也不能超過兩周)能感覺出來,第三是產品兩個要素(包裝、價格)要符合消費者期望。保健品最終是用于保健,離開了保健、健康、預防,是談不上生命力的;保健品通過近十年的禮品化的包裝,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功效化這一根本點上來;

模式要創新

雖然在過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當中,電視與報媒狂轟亂炸是保健品品牌成功的不二法寶;但一時的成功一方面脫離不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同時也脫離不了媒體環境;隨著媒體的多元化與碎片化,信息的對稱,高毛利甚至暴利(除非有專利)的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踏踏實實做功效、認認真真做市場、勤勤懇懇做服務將成為保健品行業的主流營銷模式。

手段要規范

未來的十年,中國的媒體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媒體的自主權、話語權、監督權會隨著網絡的普及而逐漸增加放大;而作為邊緣產業的保健品行業將受到自下而上的更加嚴厲的監督,毫無疑問,“乖孩子”必將活得久。

從國外保健品的發展軌跡來看,基本上遵循以上“三要”原則,目前已成為普通民眾認可的生活的必需品,但做到以上“三要”的同時,還要把握“二防”:

防國外競品

一個安利在中國銷售100多億的案例已經令不少國外保健品廠家垂涎三尺,日本、韓國、新加坡的養生理念、澳大利亞的資源優勢這些都將對未來中國的保健品增加不少懸念,同時也將極大程度的顛覆現有的市場格局;

第9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隱性課程資源;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8-0030-03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獲取言語技能,培養情感態度,發展智力與創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因素除了顯性課程外,還有隱性課程,而且后者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課題通過探討英語教學過程中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研究利用,提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一、加強理論學習,做好實驗調查

1. 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理論學習和文獻研究,一方面對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和學習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回顧與梳理,以方便運用;另一方面摸透小學英語隱性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狀況,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從而確立研究小學英語隱性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一問題的立論依據及理論基礎。

2. 做好實驗調查

首先要找準研究重點,選定研究對象。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實驗小學四(1)和四(2)班,共2個班級的學生。四(1)班為課題研究實驗班,四(2)班為課題研究對照班。在課題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課題組分別進行2次有針對性的調查,分別對四(1)和四(2)、(五)(1)和五(2)班的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前期調查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學生反映的英語教學現狀出發,了解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情感態度、動機、策略、情境等隱性因素產生的隱性課程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情況。

后期調查是在課題研究過程即將結束時進行的,通過調查,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英語課堂現狀,整理、收集數據,分析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習慣、策略、能力和發展的改變情況。通過分析兩個學年度期末考試的成績,發現實驗班學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隱性課程資源的研究”課題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下,英語運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還發現英語教學中依然存在問題,教師應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開發身邊的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今后的語言習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探討課堂教學,相互聽課、評課

我們采取“相互聽課,集體評議”的方法。每位教師都要根據自己所制訂的研究內容上好實踐課,向同組教師展示課題實施進程,其他教師聽完后要做出評價,包括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口頭評價與上課教師進行切磋以求共同進步,書面評價為課題組積累一定的資料。通過這種互聽、互評活動,使組內形成互學并進的良好氣氛,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營造學習氛圍,著力建設校園英語文化

1. 增加校園英語標牌、標示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在校園里增添了部分英語標牌、標示,走廊上掛放一些中英對照的名人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草地旁邊寫上“Keep off the grass,please!”(勿踐踏草地),這樣的布置可以讓學生隨時可見,形成雙語的視覺效果,更從思想品德教育上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 營造班級英語文化氛圍

班級英語文化氛圍的營造是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的主陣地。通過班級的英語標示、學習園地、英語角、黑板報、班級教室的布置和“Everyday English”“one new word a day,one sentence a week”等形式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出英語板報是普遍的做法,板報的內容適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可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如一些節日的小知識、外國的著名風景點介紹、謎語等。在班上的英語園地可根據年級和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寫一些與教材同步的練習、語法知識,也可以寫一些復習詞匯的有趣練習,如填字游戲、單詞接龍等。

3. 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

多媒體教室、電子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為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徑。

四、開發英語課程資源,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題組動員學生挖掘身邊的有用資源,開展了豐富的“尋找英語”活動,學生走上街頭,尋找商鋪店名的英語,尋找廣告中的英語;學生走進生活,尋找電器、香煙、化妝品中的英語;學生走進課本書籍里,尋找數學中的英語,科學、音樂課中的英語……只要是對英語學習有用的都可找出來,看一看、認一認、學一學,也可以貢獻出來,一起分享;在班上建立“閱讀角”“學習角”,通過英語墻報或英語學習園地,介紹課文背景知識、學習方法、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刊登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童話、寓言、謎語、英語游戲等……給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還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無處不在,學好英語用處大。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1. 合理利用課前5分鐘,豐富小學生的英語知識

課題組教師專門為學生開辟了每周一次的課前5分鐘語言表達時間,活動形式豐富多彩,主題豐富,可介紹英美國家的風俗人情,可自主拓展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單詞和句型,也可講英文小故事,等等。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在教師每天悉心地指導下不斷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收集有用的課程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 開展英語展示活動,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為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豐富課余生活,課題組舉行了“英語情景劇比賽”“英文手抄報比賽”“英文小書簽設計比賽”等課外活動,開展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組織學生經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小報。此外,課題組還結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競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等。活動中,讓英語走進生活,走進校園的每個角落,真正體現了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六、潛心解讀教材,挖掘文本內涵,打造有效課堂

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應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即活化教材。實踐證明,照“本”宣科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教材的創造性處理,開發教材的第二生命

PEP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安排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有趣、富有新意,但部分教學內容應適當調整順序。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部分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調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當每個節日來臨之際,教師總是盡量把與該節日相關的知識提前教學,讓學生在深切地感受節日氛圍的同時,對與之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充滿了渴求。

另外,在現行教材的使用中,有個別單元涉及月份、星期的教學,若按正常的教學順序,學生在一堂課輸入所有的月份(或星期),根本無法吸收消化。因此,筆者將這些與平時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在低年級教學中加以滲透、鋪墊,到五、六年級教學時,大部分學生已經熟能生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個體智慧的碰撞與梳理,同題異構

此種備課形式類似于沙龍性質,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提出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想法,可以是整個教學過程,也可以是某一個教學環節,然后進行資源整合,最得出自己的方案。同題異構是指由組內幾個教師同時選取同一教材內容,確定同一目標,各人根據自己個性化的思路備課,然后進行一次組內集中性的磨課。最后,集體討論,取長補短。

3. 挖掘課堂教學資源,巧用動態的生成性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教師應巧妙地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要想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單一信息資源轉化為積極的、豐富的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這取決于教師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教學機智。

七、小主題研究,培養探究意識,展示綜合運用風采

組織學生開展小主題研究、探究活動,拓展英語課程資源。開展小主題研究的實踐活動是指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的課內專題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探究、掌握知識、體驗過程、形成技能。

在組織形式上,小課題研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小組的形式,也可以是親子的模式在家里完成。在課題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是教師提供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小課題供學生自主選擇,也可以先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提出一些研究課題,然后教師進行匯總,最后各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字母、單詞(學校、教室、朋友、家庭、職業、農村、購物等)、語法(時間、顏色、數量、復數、三單形式、建議、請求、命令、介紹、描述等)、節日(婦女節、兒童節、端午節、教師節、圣誕節、萬圣節、情人節、中秋節、新年等)等項目的研究。小主題研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變接受型學習為發現型學習,把課堂教學與課后自主學習結合起來。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研究,我們逐步構建了“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言語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發展為本”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教師更新觀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重視情感教學,多角度、多層面、多途徑地開展活動。創建人際、心理、文化方面的情境策略:以情感教學為紐帶,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以情境體驗為核心,調適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極大地開發了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創設了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光明.關于“隱性課程”研究的迷茫與抉擇[J].北京:中國教育學刊,2003,(3).

[3] 桂詩春,寧春巖.語言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4] 靳玉樂.潛在課程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10篇

一、“送飯大軍”的形成原因

和很多高中一樣,鄲城一高也是采用寄宿制封閉式管理,每月僅放假兩天,離家遠的學生,除去來回用在路上的時間在家可能只有一天。平時學生吃住都在學校,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出校門,為方便家長看孩子或為孩子們送點必需品,學校每周日中午12:00―12:30開放半小時,允許家長入校,但不允許學生外出,故被學生戲稱為“探監日”。很多家長會在每周的這個時間到學校來見見孩子,由于正值吃飯時間,家長們除了送些東西,還會帶飯來,邊吃邊聊,從而形成壯觀的“送飯大軍”。

鄲城一高的食堂伙食很好,品種全,花樣多,味道好,健康衛生達標,學生家長送飯與否與學校伙食好壞無關。有的家長只提了一提奶或提了幾個水果,和孩子一起在食堂買著用餐,有的家長帶的飯還沒有學校的好。送飯是家長表達對孩子關愛的另一種方式。

學校每周考試一次,每次考試都進行排名。有的家長是來問問學生成績,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找找原因,給學生鼓勁打氣的;有的是怕學生想家,來和學生說說話的;有的是家長想孩子,來看孩子的;有的是擔心孩子學習壓力大,吃不好,專門來送飯的。當然也有的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專業陪讀,經常過來送飯。

二、“送飯大軍”人員構成調查

來送飯的學生家長看似很多,但與1萬余名的在校學生相比仍是少數。據統計,最多時(如中秋節)也沒超過總數的5%,因為學生大部分來自本縣農村,很多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據調查,來送飯的家長,住在本縣城及附近的約占76.5%,外地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的約占9.8%,外市縣(比如:鄭州、周口、漯河、平頂山、駐馬店、商丘、商水、沈丘等)趕來的約占10.2%,從鄉下趕來的約占3%,在外地打工急匆匆趕來看學生一眼的約占0.5%。

調查數據顯示:“送飯大軍”中父母約占90.6%,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約占5.6%,叔伯舅、姑姨嬸大約占3.5%,其他親戚約占0.3%。當然也有組團來看孩子的,因為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是一家人的希望,是幾代人的根,牽動著每位親人的心,不是孩子想他們,而是他們想孩子。

三、“送飯大軍”的送飯學問

由于見面時間只有半小時,為了見到孩子,又不耽誤孩子吃飯,家長都是提前準備好了可口的、不熱不涼的飯菜。如果太熱,孩子為了擠時間,會沒時間吃飽;若太涼,孩子吃了又會不舒服。所以,在做飯時,家長不僅考慮到做啥,還得考慮到什么時間做、什么時間出鍋、什么時間送、送到地方還能不能保持原味等等。

開放日中午的半小時,時間雖短,但對家長和孩子來說是無比珍貴的,也是非常重視的。很多家長提前一天或早晨8點前就準備好了食材,按計劃提前做好,裝入保溫飯盒往學校趕。路遠的還得算好路上時間,路近的也得分分秒秒算好時間,確保12點前送到學校,而且還要保證孩子吃的飯不熱不涼又可口。家長們都說,送飯學問可大了,和在家里吃飯大不一樣,必須充分考慮菜式,以米飯、炒菜為主。雖然面條是豫東人最喜歡的主食,但極少有人送面條――蒸面條除外――因為湯面條到地方時成粥了,帶湯的飯菜到地方時就沒湯了,餃子粘的弄不開了,青菜變成黃菜了等等;也極少有人送魚,因為吐魚刺比較費時間,學生吃飯時間有限,不能細嚼慢咽。

四、吃飯的場地和設施

因餐廳有限,家長和孩子一般都約好固定的會面地點。每到放學,校園內到處是人:有在走廊下的,有在報架下的,有在小樹下的,有在墻壁邊的,有在花臺邊的,有在屋檐下的;有坐凳子的,有席地而坐的,有站著的,有蹲著的,有走著吃的,等等。有的家長帶著折疊餐桌、凳子,不僅設施齊全,而且飯菜和水果也較為講究,桌子凳子、筷子勺子,傘和扇子,水果牛奶,葷菜素菜都有;有的學生直接搬著凳子下來,把凳子當餐桌,自己席地而坐,家長則在一邊或蹲或坐或站。有的家長邊盯著孩子吃飯,邊囑咐著、嘮叨著,邊為孩子挾菜、遞紙巾、擦汗、打傘、遮陽、扇扇子等等,用各種方式表達著自已對孩子的濃濃愛意。

五、送飯對學生的影響

家長給孩子送來的不僅僅是飯菜,還有對孩子的期盼,家人的關愛和鼓勵,以及及時的溝通、交流和鼓勁。他們送的何止是一頓午餐,那是家長對孩子深切的關愛,那是離別重聚時的歡樂,那是家長和孩子無言的愛的交流和碰撞,那是無言的鼓勵和無限的正能量。看到家長來,學生會很開心,很受鼓舞。吃下去的是飯,是正能量,是動力,但也是壓力,想到爸媽不辭辛苦為自己送飯,很是感動,很受鼓舞,很多學生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回報家長,但有時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成績還是不太理想,又覺得壓力重重,心里也就很不是滋味,望著家長遠去的背影,有想念,有不舍,有開心也有悵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家長給孩子送去的不僅是正能量也有負能量:從孩子這方面說,有鼓勵和關愛,是動力,有家長無言的辛苦和殷切的希望,是壓力,有的家長送的可能不是關愛而是溺愛。有的家長在送飯時愛和孩子嘮叨成績,有的甚至批評孩子,搞得孩子食不知味,破壞氣氛,影響孩子情緒。

對沒人送飯的學生而言,看到別的家長送飯,而自己家長卻從未送過飯,甚至一年也見不上一面,有的學生會對自己的家長產生埋怨,也有一部分學生更加思念和理解爸媽,化思念為力量,更加努力學習。

據調查,送不送飯和學生的成績無關,送的飯好飯差和學生的成績也無關。2015年考上清華、北大34名學生,其中有28位學生家長從未送過飯,甚至就沒有去過學校,有4位家長偶爾送送飯。2016年考上清華、北大44名學生,其中有36位學生家長從未送過飯,有5位家長偶爾送送飯。

六、社會各界對送飯的看法

對于家長送飯這個現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綜合來看,反對者居多,有些高中只允許給孩子送必需品,不允許家長送飯,因為讓孩子猛吃一頓肉食,會打破學生的飲食習慣,從健康學上講也不好,現在的學生并不缺營養。很多人認為送飯是對孩子的關愛,更是溺愛,是培養學生獨立性的不利因素,也會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部分人士認為家長送飯時占用了學生用的餐桌餐椅,直接造成有的學生端著飯找不到座位,家長送飯影響了其他學生正常就餐;還有人認為因為來送飯的學生家長數字不定,直接造成學校食堂的飯菜有時剩下很多,有時又不夠學生吃的,影響了學生食堂的正常管理;還有人認為家長送飯時蹲在學校的墻根、操場邊、報價下、花臺上等等,影響學校的景象,走時落下的生活垃圾影響學校衛生環境;也有人認為學校每周開放半小時是讓家長為學生送必需品的,不是讓送飯的,家長借此機會送飯是不必要的,是給學校管理添亂。而部分家長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現在學習壓力大,耗費精力大,愛吃家里做的飯,應抓住學校開放時間,給孩子好好改善一下伙食,增加點營養;還有家長認為孩子買飯還得排隊,不如送飯在約定點等著,既吃了又見了還可以多說會話。

第11篇

一、一次防洪搶險技術的革新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6月,栗毓美來到山東濟寧,就任山東河南河道總督。他的山西口音很濃,卻夾雜著河南方言。原來他是山西渾源人,但從20多歲起就在河南做官。他從知縣做起,一直做到了河道總督,全憑他的實心實干。

栗毓美剛上任,就去所轄河段調查研究。卻說這天,栗毓美乘坐小舟渡過黃河,來到北岸的河南省原陽縣,眼前的情景著實讓這位新河督大吃一驚。

只見大堤前面一片,有決口的危險!現場驚慌失措的文武官員見到栗毓美,急忙如實稟告:在黃河灘上原有一條串溝,突遇漲水,頓時刷成了一條寬300丈(約1000米)、長40余里(約20公里)的支河,幾乎掣動全河。支河匯合沁河等支流來水頂沖大堤,使防汛形勢愈加嚴峻。更為可怕的是這里原是平工河段,素無防汛準備,又由于連降大雨,使大堤南北一片,不能取土搶險。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栗毓美冷靜思考。他在這一帶參加過抗洪斗爭,知道這里河寬灘廣,串溝久為河患,不少潰堤事件就是由于串溝被刷成支河后,形成“橫河”、“斜河”,使離黃河十幾里的大堤平工遽然變為險工,猝不及防所致。眼下最急迫的任務就是截斷支河,但是,倉促之間搶險料物從何而來?

突然,栗毓美眼前一亮,心想:“雍正年間的河督嵇曾筠在《防河奏議》里說過可用磚筑壩,我為何不試之?”栗毓美急命收買民磚,拋磚筑壩。沿堤居民害怕黃河決口淹沒家園,紛紛獻磚,也投入到了拋磚筑壩的隊伍中來。

在栗毓美的帶領下,經過40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在支河上拋成磚壩60余道。一座座高出水面的磚壩,就像一把把利劍斬斷了洶涌的支河,從而挑溜外移,化險為夷。

通過這次搶險斗爭的勝利,栗毓美看到了推廣拋磚筑壩技術的價值。接著,他在黃河和沁河交匯處的攔黃堰、河南中牟的楊橋壩和山東運河的戴村壩等處進行試驗,得到如下結論:一是磚壩挑溜迅疾;二是在不可廂埽的地方,使用磚壩的效果尤為明顯。于是,他上奏朝廷:請求在原有的防汛搶險工程土工、石工、埽工之外再增設磚工,準許設窯燒造河磚。朝廷很快批準了他的請求。栗毓美興奮不已,感嘆道:“應變無定法,惟在持之以有定心耳!”

但是,栗毓美這次技術革新遭遇了難以想象的阻力。

要說栗毓美推廣拋磚筑壩,只是一個防洪搶險技術革新問題,不應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但是,不要忘記那是清道光時代,或者說第一次的前夜。那時,清朝統治階級日益腐敗,腐敗的黑手也伸進了治河工程這一國家財政撥款的重點領域。治河工程所用工料已經形成了專門的購銷渠道,栗毓美設窯燒磚就斷了一些人的生財之路,這些人豈會善罷甘休?

1836年,有位御史上奏朝廷請停燒磚。道光皇帝派工部尚書敬徵到現場查勘。這個敬徵很不簡單,既是皇親國戚,又是河工專家。敬徵先看了筑好的磚壩,接著找人座談,最后寫出了給道光皇帝的報告,略為:一是已修磚壩尚屬整齊,大家也認為磚壩對保灘護崖有一定的作用。二是在水深溜急之處,磚壩不如埽工鞏固,防汛搶險不能依靠磚壩。三是停止燒磚,改辦碎石。

要說敬徵給了栗毓美面子,并沒有完全否定栗毓美的技術革新。如果栗毓美就坡下驢,按照敬徵的意思辦,也就萬事大吉了。誰想栗毓美是個死心眼兒,就在道光皇帝手諭栗毓美停辦磚壩、改辦碎石之后,還接二連三地上疏請求繼續試辦磚壩。

栗毓美依據事實,對敬徵的調查報告予以駁斥。他說:現在河南沿河士民紛紛要求拋磚筑壩,可見磚壩是深受老百姓歡迎的搶險方法。一項技術革新引來批評和指責并不奇怪。自從試辦磚壩以來,出險幾率大幅降低,節省白銀36萬兩。

栗毓美說:在河南采用拋磚筑壩,而不采用拋石護岸有其客觀原因。河南沿河產石只有濟源和鞏縣兩地,且采運艱難,而沿河民間磚窯不下幾十座,隨時隨地可以購買。雖然磚塊的硬度比不上石塊,但石塊性滑、不留淤,且性沉易陷,而磚受淤而彌縫其隙,淤積愈多挑溜愈速。從經濟效益上比較磚壩也有明顯的優勢:1方石價可購2方磚,而拋磚1方可當石2方用。廂埽有引溜的弊端,容易使平工變為險工,倘若溜勢上提下挫,必須添廂和接廂,而且埽工體輕易腐,不經久耐用。例如,道光十六年汛期來水迅猛,所修磚壩均屹立不移,退水的時候,用廂埽搶護,旋修旋失,而用磚拋護,均能穩定。因此,防汛搶險不僅能依靠磚壩,而且能夠利用磚壩搶大險。

栗毓美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河南黃河在沁河口以下河寬灘廣、串溝隱患多、河勢變遷快、出險幾率高,只有繼續實行預儲磚塊的政策,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栗毓美也給了敬徵的面子。他建議把朝廷批準的70多萬兩采購碎石的銀子分成兩部分:60%用于購買碎石,40%用于預儲磚塊,并取消自己燒磚、預儲之磚全部從民間采買。

在栗毓美的努力下,道光皇帝收回成命,批準了他的建議。

要說栗毓美與敬徵的爭論基本上限于技術層面,栗毓美可以從技術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但是,以后發生的事情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爭論。

由于栗毓美和敬徵等接連上疏,使死氣沉沉的清朝社會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拋磚筑壩”,這個防洪搶險技術革新問題,僅次于“禁止鴉片”問題,成為朝野熱議的焦點。南方的林則徐和北方的栗毓美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栗毓美的對手研究著他的奏疏,發現了破綻。栗毓美說:“碎石大小不一,堆垛半屬空虛。尺磚千塊為一方,平鋪計數,堆垛均實。”于是,他們就要嚴查磚垛的虛實。

1839年底,另一位皇親國戚恩桂赴山東、河南查備防工料。恩桂查得極其仔細,一堆接一堆地查,又是用尺子量,又是用秤幺,最后真從雞蛋里挑出了骨頭。恩桂上奏說:“料垛有丈余,觸秤蟄耗產有短少。”也就是說,栗毓美預儲磚塊太多,造成浪費,同時磚垛虛頭很大,弄虛作假。

道光聽后大怒,一定要嚴辦栗毓美。河南巡撫牛鑒等實在看不下去,連夜進京為栗毓美求情。即便如此,栗毓美也得了個降二級留任的處分。

不到1個月,栗毓美猝死于任上。當他的靈柩從河南運往山西時,沿途群眾揮淚相送,許多官吏也聞之流涕。

在當時條件下,栗毓美提出推廣的“拋磚筑壩”是一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但是,栗毓美為這次技術革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二、1841年開封祥符決口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7月,第一次正在進行中,接連戰敗的消息傳到紫禁城,使道光皇帝如坐針氈。忽報黃河水勢異漲,在祥符(今開封縣)上汛三十一堡決口,這個雪上加霜的壞消息驚得道光皇帝出了一身冷汗。他急忙發出400里加急諭令,讓有關官員“趕緊設法搶辦。在應預防之處,先事綢繆,加意堵筑,毋再貽誤。”

道光皇帝的諭令確實道出了這次決口的真正原因,有人“貽誤戰機”。原來駐守這段河堤的河營守備叫王進孝。決口前王守備陪著上司查河。上司看到上游來水形成湍急橫河沖開河床高灘,直撲大堤,十分害怕,急忙掏出300貫錢給王守備,叫他無論如何要守住大堤。誰知王守備嘴里答應得好,心里卻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不時即退的漫水,不必大驚小怪,竟然拿著錢回家聚賭去了。如果說王守備,貽誤了戰機,造成了決口,那么,其他官員會不會按照道光皇帝的諭令“趕緊設法搶辦”呢?

當時黃河主流仍在主河道內,決口口門只有20余丈(約60米)寬,如果趕緊設法搶堵,就有可能制止險情進一步擴大。但河道總督文沖畏首畏尾,再次貽誤戰機,致使口門不斷擴大。約一個星期后,主流改走決口口門,最終使口門刷寬至300多丈(約1000米),成為一場禍及河南、安徽兩省23個州縣的大災難。

由于決口口門對著河南省城開封,大水建瓴而下,直沖省城。開封猝然被水圍困,一直到1842年3月堵口成功才得以解圍。開封城被水圍困長達8個月之久,是這次決口的一大特點。

面對大水圍城,英雄的開封人民毫不畏懼,迅速組織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展開了一場與洪水的大搏斗。隨著洪水滾滾而來,開封城出現重大險情達20余次,但在人民群眾的有力抵御下,均化險為夷。開封人民雖生活困難,幾個月見不著蔬菜,但表現出極高的道德素質。開封城大街小市照常開設,各項貿易公平給價,絕無搶奪之事。老百姓爭先恐后地把一塊磚、一塊石、一葦箔都拿來搶險。大家這種眾志成城、毫無惶惑的精神感染了不少官吏。

當時,道光皇帝發出了“數百萬生靈,不能坐待淹浸。如城垣不能堅保,即設法遷徙”的諭令。開封老百姓聞訊言及痛切、泣渧陳述,從開封在全國的地位、搬遷經費、民心民力等方面提出了“六不可遷”的請求,堅決要求死守開封城。河南巡撫牛鑒接受了大家的意見,提出開封城“實有萬難議遷”的上疏,認為,依靠群眾,保護城垣,必有把握。

為了保證開封的安全,有的官吏甚至想出了在上游扒決河堤的方法。他們先是想扒決南蘆花崗大堤,但遭到群眾的堅決反對。1000多群眾手持器械守在大堤外邊,一見到來扒堤的船只,就敲鼓報警。他們接著又想扒決鄭州的胡家屯大堤,因遭到巡撫牛鑒的反對而作罷。

8月,欽差大臣王鼎等到達祥符六堡主持堵口工作。王鼎根據圣旨,將前任河道總督文沖枷號河干,以示懲儆。但是,王鼎不懂河務,與他同來的朝廷官員也是如此。新任河督朱襄雖是河工專家,可年老患病,已經病入膏肓。

正在王鼎一籌莫展之際,中秋節剛過,曾擔任河道總督的林則徐趕到祥符六堡。林則徐的治河才干在開封人人皆知。開封人民聽到他來的消息無不喜躍。

在林則徐的全力幫助下,10月,堵口工程破土動工。在施工過程中,王鼎事事找林則徐面商,林則徐則朝夕駐在工地,與民工士卒同甘共苦,以致積勞成疾,經常鼻子流血、嘔吐、腹瀉。但為了早日堵口成功,林則徐強打精神、勉強支持。

雖然王鼎信得過林則徐,但林則徐只是一名前來效力贖罪的“罪臣”,在工地上的地位很低。那些不懂河務的官員看到林則徐得到重用,很不服氣,偷偷給道光皇帝打小報告。昏聵的道光皇帝認為是林則徐挑起了中外爭端,對他恨之入骨。道光皇帝說:只是讓林則徐前去幫助辦理一些文案,也非不可少之員。言外之意,讓王鼎不要過分依賴林則徐。

1842年3月,堵口工程在今天的開封柳園口順利合龍。在慶賀堵口告成的宴會上,王鼎請林則徐居首座,一起放懷痛飲。忽傳諭旨:“林則徐于合龍后,著仍往伊犁。”王鼎憤憤不平,林則徐卻鎮靜自若。林則徐在西行路上,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著名詩句。

有趣的是,通過這次黃河決口,曾擔任河道總督的栗毓美成了“河神”。栗毓美在任5年,黃河安瀾無事,他死后1年,就發生了這次大決口。在保衛開封城的過程中,栗毓美提倡的“拋磚筑壩”技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開封人民懷念死去的栗毓美,把他夜巡開封城的情景描繪得愈來愈神。由此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三、1843年中牟九堡決口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黃河暴發了罕見的大洪水。經考證推斷這場洪水在陜縣斷面最大流量為36000立方米每秒,最大12天洪水總量約為119億立方米,成為黃河治理開發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

“道光二十三,黃河漲上天,沖了太陽渡,捎帶萬錦灘。”是反映這場大水的一首民謠,由此可見水位之高、水勢之大。但這場洪水應該主要來自河口鎮至龍門區間,洪水過程也應該是陡漲陡落,同時在洪水向下游演進過程中,削峰滯洪作用明顯。否則,利用當時黃河下游的堤防條件,很難抵御如此罕見的洪峰。

這場洪水到達下游,從河南中牟九堡原有的一個寬100余丈(300多米)的口門泄流而出,使該口門擴大到寬360余丈(約1200米)。清王朝舉行了耗費巨資歷時1年半的堵口工程,史稱“九堡大工”。

對于黃河來說1843年是個豐水年。從7月下旬開始,黃河下游就連續漲水,險工迭報,出現了老百姓紛紛扶老攜幼,奔走道路的景象。“到6月26日,堤身蟄陷,口門塌寬100余丈。”為何決口?就連道光皇帝也發出了疑問:“既然數日之前,情形已危險萬分,那么,河官都干什么去了?”

在山東河南河道總督部院(簡稱東河河院)里,有一位叫何栻的幕客,寫了一首題為《癸卯六月二十六日河決中牟》的詩,以親歷者的身份真實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回答了道光皇帝的疑問。

“黑云壓堤蒙馬頭,河聲慘揵云中流。滛霖滂沛風颼颼,蛟螭跋扈黿鼉愁。頹竹揵石數不售,公帑早入私囊收。白眼視河無一籌,飛書驚倒監河侯。一日夜馳四百里,車中雨漬衣如洗。暮望中牟路無幾,霹靂一聲河見底。生靈百萬其魚矣,河上官僚笑相視。鮮車怒馬迎新使,六百萬金大工起。”

由此可見,當時河政的腐敗。因為治河經費被大量中飽私囊,河工材料嚴重不足,所以河官們在黃河險情面前無能為力;因為黃河決口必然帶來新的堵復工程,或者說新的侵吞工款機會,所以河官們面對黃河決口造成的大災難卻相視而笑。

卻說九堡決口形成了奪溜的態勢,潰水由決口口門向東南漫流,經賈魯河入渦河、大沙河,奪淮歸洪澤湖,走向與1938年花園口扒口后大體相同。道光皇帝一方面派心腹大臣敬徵趕往現場查勘,核定堵口預算;另一方面,安排救災撫恤。他特別強調要嚴防百姓造反,因為受災地區是反清捻黨頻繁出沒的場所,一旦生活困苦的百姓被借機發動,必然形成燎原之勢。

敬徵先是根據以往經驗,約略估計堵口預算為白銀600萬兩,后經查勘,核實堵口預算約為白銀518萬兩。道光皇帝按照約估預算600萬兩撥付。道光皇帝組織了一個包括禮部尚書麟魁、工部尚書廖鴻荃、河道總督鐘祥、河南巡撫鄂順安等大員組成的龐大堵口領導班子。麟魁隨時向道光皇帝奏報堵口進展情況,道光皇帝也及時提出指導意見。

要說這次堵口,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權有權,取得堵口成功應該不成問題,但是,事與愿違。第一次堵口從1843年11月正式開始,到1844年3月,以失敗告終。

這次堵口失敗不是偶然的。首先,從1644 年清朝入主中原到道光二十三年已歷200年,由于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但統治階級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緩和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自我約束。在堵口過程中,不惜調派重兵梭織巡防,以資彈壓。民工處在這種高壓環境下,自覺保證工程質量可能性很小。

其次,當時腐敗之風幾乎蔓延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在北京按照慣例每年冬天都要設廠煮粥,賑濟貧民,但就是這樣一件慈善小事,不肖胥役也要想方設法從中克扣侵蝕。對于堵口這樣浩大工程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在堵口過程中,有位言官斗膽上奏:在采買麻料中河員與不法料販互相勾結,從中漁利。道光皇帝也心知肚明:“此外如收買秸科、購造土方,以及挑挖引河諸事,似此營私舞弊者,恐復不少。”使用大量摻假材料的工程,質量從何保障?

第三,道光皇帝先是派精通河工的工部尚書廖鴻荃負責堵口,接著,又派不懂河工的禮部尚書麟魁全面主持堵口。原因是麟魁是滿人,靠得住;廖鴻荃是漢人,靠不住。但事實上,堵口失敗時,麟魁負責的東壩被沖毀過半,廖鴻荃負責的西壩卻安然無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大渡口区| 广东省| 祥云县| 房产| 石渠县| 吉林省| 彭山县| 凉山| 哈尔滨市| 重庆市| 凉城县| 涡阳县| 廉江市| 马龙县| 高台县| 沙湾县| 中宁县| 屏东市| 故城县| 汪清县| 海林市| 拜泉县| 南通市| 定襄县| 东辽县| 白城市| 怀来县| 星座| 务川| 邢台县| 新营市| 礼泉县| 冕宁县| 垦利县| 磐安县| 博乐市| 琼海市| 星子县| 临猗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