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7: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蒼術的功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燥濕健脾的功效,蒼術性溫,能夠燥濕健脾,與清熱類配伍,還利于除濕熱。由于濕阻中焦而導致的脘腹脹滿和腹瀉,蒼術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能緩解水腫,蒼術還有燥濕利水的功效,對水腫也有一定的幫助,如《珍珠囊》日:“能健胃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可見蒼術在消除水腫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具有風濕痹痛的作用,蒼術性溫可以達到除濕的效果,味辛能祛風,對寒濕比較嚴重的痹疼更為適用,蒼術與羌活、獨活等藥搭配,效果更佳。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疼,腰背疼痛等癥狀都可以用蒼術。
4、用于視力下降,具有明目的功效。現在由于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推廣,視力下降的人數不斷增大,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保護眼睛不容忽視。夜盲癥、眼花、兩目干澀、視力減退等情況,也可以使用蒼術。
5、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對女性因為濕邪過盛引起的一些婦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婦科疾病,效果很顯著。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風濕馬錢片;藥理;研究
風濕馬錢片為祛濕劑,具有祛風除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功效。風濕馬錢片由馬錢子、全蝎、牛膝、僵蠶、乳香、沒藥、蒼術、麻黃、甘草組成。風濕馬錢片為治風寒濕入絡、氣血流行不暢、不通則痛所致關節疼痛、麻木等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坐骨神經痛常用成藥。風濕馬錢片常用于風濕閉阻、瘀血阻絡所致的弊病。本文對風濕馬錢片的藥理作用進行綜述。
1 主要成分的藥理作用
1.1 馬錢子的藥理作用
馬錢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馬錢子具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綱目》記載:“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馬錢子常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類風濕性關節痛等。馬錢子含有番木鱉堿、偽番木鱉堿(Pseudostrychnine)、馬錢子堿、偽馬錢子堿(Pseudobrucine)、番木鱉次堿(Vomi- cine)、β-可魯勃林(β-Colubrine)、土屈新堿(Struxine)、番木鱉堿氮氧化物(Strychnine N-oxide)、異番木鱉堿氮氧化物(Isostrychnine N-oxide)、馬錢子堿氮氧化物(Brucine N-oxide)、4-羥基-番木鱉堿(4-Hydroxy-strychnine)、2-羥基-3-甲氧基番木鱉堿(2-Hydroxy-3-methoxystrychnine)、原番木鱉堿(Protostrychnine)等。
1.2 全蝎的藥理作用
全蝎為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體。全蝎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等功效。《山東中草藥手冊》記載:“息風通絡,鎮痙。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淋巴結結核,骨關節結核,流行性腮腺炎。”全蝎常用于破傷風、風濕頑痹、中風口歪、半身不遂、偏正頭痛、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瘰疬等。
1.3 牛膝的藥理作用
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的干燥根。牛膝別名為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對節草、紅牛膝、杜牛膝等。牛膝具有a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日華子本草》記載:“治腰膝軟怯冷弱,破Y結,排膿止痛,產后心腹痛并血運,落胎,壯陽。”牛膝常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等。
1.4 甘草的藥理作用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等功效。《日華子本草》記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甘草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酸、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鎮咳、祛痰、抗過敏、阻斷致癌物誘發腫瘤生長等作用。甘草主要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甘草黃甙(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glycyrrhetinic acid)、甘草苦甙(glycyamarin)、異甘草黃甙(iso-liquiritin)、二羥基甘草次酸(dihydroxyglycyrrhetic acid,即grabric acid)、甘草酸(glycyrrhinic acid)、甘草素(liquiritigenin)、甘草醇(glycyrol)、5-0-甲基甘草醇(5-0-methyl glycerol)等成分。
1.5 麻黃的藥理作用
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麻黃商品以干貨,莖枝粗壯,圓柱形,淡綠色,內心充實,味苦澀,不帶跟,無雜草,不霉變者為佳。麻黃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于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濕痹痛,風水浮腫,陰疽,痰核。《別錄》記載:“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具有抗過敏、鎮咳、祛痰、解熱、發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1.6 蒼術的藥理作用
蒼術是最著名的野生中藥材,是東北野生道地藥材的代表,也是野生藥材品種中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品種之一。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等功效。《玉楸藥解》記載:“燥土利水,泄飲消痰,行瘀,開郁,去漏,化癖,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癘,回筋骨之痿軟,清溲溺之混濁。”蒼術長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L,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蒼術具有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抗潰瘍、保肝、抑菌、抗缺氧、中樞抑制、抗腫瘤、促進骨骼鈣化等作用。
1.7 乳香的藥理作用
乳香出自《名醫別錄》,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屬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樹皮滲出的樹脂。《本草拾遺》記載:“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泄藎療諸瘡令內消。”乳香的主要成分為游離α-乳香脂酸(α-Boswellic acid)、結合乳香脂酸、β-乳香脂酸(β-Boswellic acid)、乳香樹脂烴(Olibanoresene)等。現代研究表明藥用乳香具有抗炎、抗腫瘤、抗哮喘、抗氧化等藥理活性[1-3]。
1.8 沒藥的藥理作用
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CommiphoramyrrhaEngl.或愛倫堡沒藥樹的膠樹脂。《本草衍義》記載:“沒藥,大概通滯血,打撲損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滯則氣壅凝,氣壅凝則經絡滿急,經絡滿急,故痛且腫。凡打撲著肌肉須腫脹者,經絡傷,氣血不行,壅凝,故如是。”沒藥常用于跌打損傷、金瘡、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筋骨、心腹諸痛、痔漏、目障等。沒藥具有抗炎、鎮痛、抗腫瘤、降血脂、黏膜保護等多種藥理活性[4-5]。
2 風濕馬錢片的藥理作用
風濕馬錢片具有祛風除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等功效。風濕馬錢片對各類痹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風濕馬錢片方中以馬錢子苦寒為君,該藥雄勁有力,善能通經絡止痛,臣以全蝎、僵蠶、乳香、沒藥、牛膝,五藥同入肝經,肝主筋,筋脈拘急而疼痛;佐以麻黃、蒼術之辛溫,可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祛邪外出,收驅風燥濕之功;甘草可調和諸藥而免傷胃氣;全方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之功。
參考文獻
[1]齊振華,譚柏林,彭旭陽,張國平.乳香提取物對HL60細胞端粒酶活性影響的研究[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0(03).
[2]梁雅慧,李萍,趙京霞,劉欣,黃啟福.乳香酸與三氧化二砷配伍對成纖維細胞和THP-1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產生及活性的調節作用[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11).
[3]袁小瑜,李躍輝,李艷東,齊振華,彭敏源,萬智,王光平,陳方平.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誘導HL-60細胞凋亡[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0(02).
無論是美女。還是靚仔。他們一定會有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只要有一雙明亮靈活的眼睛。讓人看上去一定會年輕好幾歲;要具備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除了平時注意衛生用眼外,日常的飲食營養是少不了的。時下是秋冬時節,我國民間素有食粥的習俗,營養學家認為。在秋冬時節喝粥養生是最佳時機。特別是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補品或藥物。能達到護肝明目的效果,
桑椹果粥
[原料]桑椹罐頭50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1、先將桑椹罐頭中的桑椹子搗爛(加入桑椹果汁)備用;2、米洗凈后加適量清水入砂鍋中煮粥,先大火,后小火,粥熟后,加入搗爛的桑椹子和冰糖,稍煮,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補肝滋腎,益血明目。
[用法]每日一次,常食。
[應用]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減退、耳鳴等。
蒼術豬肝粥
[原料]豬肝100克,蒼術9克,小米150克。
[制法]將蒼術焙干為末,將豬肝切成兩片相連,摻藥在內,用麻線扎定,與小米加水適量,放入沙鍋內煮熟即可。
[功效]養肝明目。
[用法]食肝飲粥,每日1次,連服1周。
[應用]適用于兩眼昏花。
豬肝雞蛋粥
[原料]豬肝50克,雞蛋1個,粳米50克,鹽、姜、味精少許。
[制法]豬肝切細,與米煮粥,熟時打入雞蛋,加鹽、姜、味精調味,稍煮即可。
[功效]補肝明目。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或隔日一次。
[應用]適用于夜盲癥、視物不清。
榛子杞子粥
[原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榛子仁搗碎,然后與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后與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養肝益腎,明目豐肌。
[用法]每日1劑,早晚空腹服食。
[應用]適用于體虛、視昏等。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絲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適量。
[制法]1、將粳米、枸杞子洗凈備用;2、菟絲子洗凈后搗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滾后取汁去渣備用;3、將枸杞子、粳米加入菟絲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軟,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摘要】
目的觀察小鼠灌胃和吸入復方蒼術油后的急性毒性反應及死亡情況。方法小鼠通過灌胃和靜式染毒柜小鼠吸入接觸給藥,觀察小鼠口服和吸入復方蒼術油急性毒性。結果吸入染毒實驗過程中,小鼠均出現自發活動減少、靜臥、嗜睡等癥狀。灌胃給藥3.5 h后出現小鼠死亡,大多發生于給藥后24 h 以內。恢復期小鼠無異常表現。結論小鼠口服和吸入復方蒼術油后,其急性毒性較低。
【關鍵詞】 復方蒼術油 急性毒性 小鼠
蒼術為菊科植物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 (Thumb.)DC的干燥根莖。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之功效。臨床上用于濕滯中焦證、風濕痹證及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的治療。復方蒼術油(Fu-Fang -Cang -Shu Oil)為含蒼術、廣藿香、艾葉、石菖蒲、樟樹葉、艾納香等多種揮發性中藥,按中藥復方配伍原則組方而成的復方制劑,所含揮發油氣味芳香,具有消毒抑菌、凈化空氣之功效。高英[1]用超臨界流體萃取(SFE)技術提取的蒼術油,所含的蒼術素約15%(質量分數)。按《中藥新藥審批辦法》的規定,有效成分或其有效部位之和應達到50%以上。目前,尚沒有關于復方蒼術油對小鼠口服和吸入急性毒性研究的報道,因此,本實驗觀察復方蒼術油對小鼠的口服和吸入急性毒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實驗依據。
1 器材
1.1 動物NIH小鼠120只,SPF級,體重18~22g,雌雄各半,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書:SCXK(粵)2003-0002,粵監證字2007A004。實驗前適應性飼養3 d(溫度24~26℃,濕度60%~70%)。
1.2 試藥與儀器復方蒼術油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中心提供,每毫升相當于67.08 g生藥量,批號20070911。HOPE-MED 8050-3 型染毒柜(60L), 合普機電工程(天津)有限公司生產。金龍魚調和油(稀釋藥液用):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70726。
2 方法
2.1 吸入急性毒性的研究[2]將60只NIH 小鼠隨機分為6組(溶劑對照組及復方蒼術油1,2,3,4,5五個實驗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將各組小鼠分別置于0.06 m3玻璃染毒柜內,根據預試驗結果,以組間距0.6倍數設置系列染毒濃度,即分別為111 800.0,67 080.0,40 248.0,24 148.8,14 489.3 g/m3調節電加熱器為80℃加熱揮發,靜式吸入2 h;對照組染毒柜不加復方蒼術油。染毒后連續觀察14 d,觀察小鼠中毒的表現,記錄死亡時間和死亡數,對死亡動物及時進行尸檢,其它動物在觀察期結束之后進行尸檢,觀察內臟器官體積、顏色及質地有無改變,若有肉眼可見病變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采用新藥統計軟件(NDST,5.1版本)處理,用Bliss法計算LC50及95%的可信限。
2.2 口服給藥急性毒性的研究[3]將60只NIH小鼠隨機分為6組同“2.1”項,每組10只,雌雄各半,給藥途徑為灌胃給藥,給藥量均為20 ml/kg 。復方蒼術油1組予66.7%復方蒼術油,相當于生藥量894.8 g/kg ;復方蒼術油2組予47.6%復方蒼術油,相當于生藥量638.6 g/kg ;復方蒼術油3組予33.3%復方蒼術油,相當于生藥量446.8 g/kg ;復方蒼術油4組予23.8%復方蒼術油,相當于生藥量319.3 g/kg ;復方蒼術油5組予16.9%復方蒼術油,相當于生藥量226.7 g/kg;溶劑對照組灌服調和油。給藥后觀察小鼠體重變化、飲食、外觀、行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況及中毒反應(中毒反應的癥狀、嚴重程度、起始時間、持續時間、是否可逆)等,觀察14 d。對瀕死及死亡動物及時進行尸檢,其它動物在觀察期結束之后進行尸檢,觀察內臟器官體積、顏色及質地有無改變,若有肉眼可見病變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采用新藥統計軟件(NDST,5.1 版本)外理,用Bliss法計算LD50及95%的可信限。
3 結果
3.1 吸入急性毒性實驗吸入染毒實驗(2 h)過程中,各組小鼠均出現自發活動減少、靜臥、嗜睡癥狀,給藥組均有小鼠死亡。小鼠死亡一般發生在染毒過程中或染毒后 24 h內。小鼠死亡時的癥狀一般是:角弓反張、前后肢強直收縮、豎尾、蹬腿、死亡。未死亡小鼠恢復期內無異常表現。死亡動物及觀察期結束處死動物經尸檢,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腦等器官,未見明顯病理改變。結果見表1。
表1 復方蒼術油小鼠急性吸入毒性實驗結果(略)
LC50 為24 863.99 g/m3,95%的可信限是16 837.34~33 387.46 g/m3;n=10
3.2 口服給藥急性毒性實驗口服急性毒性的實驗小鼠灌胃給藥后,主要毒性癥狀為:行動遲緩、靜臥、昏睡、呼吸減弱、心跳減慢,直至死亡。毒性癥狀的輕重與劑量成正相關。小鼠死亡開始于給藥后3.5 h,大多發生于給藥后24 h以內。恢復期限小鼠無異常表現。死亡動物及觀察期結束處死動物經尸檢,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腦等器官,未見明顯病理改變。結果見表2。
表2 復方蒼術油小鼠口服給藥急性毒性實驗結果(略)
LD50 為383.55 g/kg,95%的可信限是294.68~499.31 g/kg;n=10
4 討論
近年來,對中藥復方的安全性研究日趨重視,臨床前的藥效毒理學研究工作已作為是否有進一步開發意義的依據。本研究發現:①小鼠口服復方蒼術油的LD50為383.55 g/kg,95%的可信限是294.68~499.31 g/kg。按空氣清新劑毒性定標準,小鼠口服急毒LD50≥ 5 g/kg,判定為無毒。本受試物的LD50高于無毒標準的76倍,因此判定為無毒。②小鼠急性吸入復方蒼術油的LC50為24 863.99g/m3,95%的可信限是16 837.34~33 387.46 g/m3。按空氣清新劑毒性判定標準,小鼠急性吸入(2 h)LC50>10 000 mg/m3,屬實際無毒級。本受試物的LC50高于無毒標準的2 486倍,因此判定為無毒。所以,根據本實驗結果可認為小鼠口服液和吸入復方蒼術油后,其急性毒性較低。
【參考文獻】
[1] 高 英,李衛民,倪 晨,等.分子蒸餾技術在分離蒼術油有效部位中的應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1(6):476.
普蘭店市中醫院皮膚科,遼寧普蘭店 116200
[摘要] 目的 探討當歸飲子加減治療老年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60例老年蕁麻疹患者采用當歸飲子(當歸20 g,川芎20 g,白芍20 g,生地黃20 g,防風20 g,白吉力20 g,荊芥20 g,何首烏15 g,黃芪15 g,甘草10 g等)加減治療。結果 痊痊愈36例,治愈率60%,顯效8例,占13.3%,有效12例,占20%,無效4例,占6.7%,總有效率93.3%。結論 當歸飲子加減治療老年性蕁麻疹療效滿意。
關鍵詞 蕁麻疹;中醫藥療法;當歸飲子
[中圖分類號] R275.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a)-0057-02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發無定處,驟起驟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1]。相當于中醫的癮疹。為觀察當歸飲子加減治療老年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該研究選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60例老年蕁麻疹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治療的60例均為2011年5月—2012年12月的部分老年門診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5歲,平均(67.8±1.2)歲。病程2~36個月,平均(10.8±2.7)個月。
1.2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為蕁麻疹,中醫診斷為癮疹[1]。診斷依據:①發病突然,皮損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風團,呈鮮紅、蒼白或正常膚色,可因撓抓刺激而擴大、增多,互相融合成片;②風團一般消退迅速,不留痕跡,以后又不斷成批發生,此起彼伏;③部分患者以鈍器在皮膚上劃痕后,局部出現與劃痕一致的風團,即劃痕試驗陽性;④部分患者可有怕冷、發熱等癥狀。如侵犯消化道粘膜,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發生于咽喉者,可引起喉頭水腫,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⑤自覺灼熱,瘙癢;⑥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遷延數月,甚至數年。主要治療老年性蕁麻疹血虛風燥證,證見: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后或夜間、勞累后發作或加劇;伴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舌質淡,苔薄,脈沉細等。
1.3治療方法
當歸飲子[2](《證治準繩》)加味,由調補氣血中藥組成。處方:當歸20 g,川芎20 g,白芍20 g,生地黃20 g,防風20 g,白吉力20 g,荊芥20 g,何首烏15 g,黃芪15 g,甘草10 g。若兼有心煩易怒加柴胡20 g,酸棗仁20 g,兼有體虛自汗者加白術20 g,黨參20 g,兼有瘙癢劇烈加烏蛇15 g,蛇退10 g,兼有睡眠不實加炒棗仁15 g,合歡皮15 g,兼有脾虛者加茯苓20 g,白術20 g。便秘加大黃5 g,疹色紅赤者加金銀花20 g,疹色青紫者加丹參20 g,風盛者加白花蛇15 g,病程長者加地龍15 g,全蝎15 g,蜈蚣1條三藥都具有通絡之功效。濕盛者加蒼術10 g,土茯苓15 g,地膚子10 g,蒼術具有燥濕健脾袪風之功效,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之功效,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袪風止癢之功效,三藥合用袪濕止癢之功效明顯。遇冷風加重,加桂枝10 g,麻黃5 g,桂枝具有濕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之功效,二者合用,開宣肺氣,發散風寒之功效明顯。1劑/d,每劑頭煎加水1 500 mL溫火煎30~40 min,取汁400 mL,二煎加1000 mL溫火煎25~30 min,取汁300 mL兩煎混合,早晚空腹熱服。10 d為一個療程。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療效分析
2.1療效標準
痊愈:風團消退,臨床征消失,不再發作者;好轉:風團消退30%或消退后復發間隔時間延長,瘙癢等癥狀減輕者;未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2.2治療結果
痊愈36例,治愈率60%,顯效8例,占13.3%,有效12例,占20%,無效4例,占6.7%,總有效率93.3%。其中1個療程痊愈12例,2~3個療程痊愈15例,>3個療程痊愈9例。
3討論
慢性蕁麻疹為臨床常見皮膚病,約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病一次,且隨著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慢性蕁麻疹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3]。目前,該病的臨床治療多以單獨或聯合使用抗組胺藥物,但抗組胺藥物僅僅對部分患者有效,對于老年患者,其還可能成為誘發其他過敏性疾病的誘因[4-5]。因此,尋找新的慢性蕁麻疹臨床治療方案已經成為學者們廣泛研究的熱點。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蕁麻疹為血虛風燥證癮疹,其病因病機主要是老年患者平素體弱,氣血不足,或病久氣血耗傷,因血虛生風,氣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侵襲所致。因此,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治療應以養血、活血、袪風止癢為根本[5-6]。當歸飲子由調補氣血中藥組成,其在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5-6]。石春蕊[7]等學者在對當歸飲子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中指出,與常規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比較,當歸飲子對慢性蕁麻疹具有更好的臨床治愈率和好轉率,且可明顯降低患者3個月的復發率。
該研究采用當歸飲子加減方治療老年慢性蕁麻疹,其方中: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白芍養血斂陰,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何首烏補益精血,用于皮膚瘙癢,黃芪微溫補氣,氣旺則血生。諸藥相合,益氣生血力強,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治風疹瘙癢,荊芥、白吉力具有祛風止癢之功效,甘草具有調諸藥可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瘡瘍。治療1個療程痊愈12例(20.0%),2~3個療程痊愈15例(25.0%),>3個療程痊愈9例(15.0%),治療總有效率93.3%。柳靜[8]等學者的研究也表明,當歸飲子加減方可使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治愈率達到93.33%,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與該研究結果一致。
該研究中,風盛者加白花蛇1.5 g研末后焙黃日兩次吞服,增強祛風通絡之功效;病程長者加地龍15 g,全蝎15 g,蜈蚣1條,三藥都具有通絡之功效;濕盛者加蒼術10 g,土茯苓15 g,地膚子10 g,蒼術具有燥濕健脾袪風之功效,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之功效,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袪風止癢之功效,三藥合用袪濕止癢之功效明顯;遇冷風加重,加桂枝10 g,麻黃5 g,桂枝具有濕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之功效,二者合用,開宣肺氣,發散風寒之功效明顯。諸藥合用共奏調補氣血止癢之效,同時囑患者忌辛辣葷腥動風之品,避免接觸致敏物品,調起居,避風寒[9-10]。在治療時主要注意3方面,一方面是患者的精神情緒方向,在用藥同時更要注重與患者語言溝通;二是瘙癢程度上要注重止癢藥物應用;三方面是風團消失速度,讓患者樹立起治病信心。
該組資料中,當歸飲子加減方對于老年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好,表明該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臨床使用價值。后續會繼續收集病例,擴大納入研究的樣本量,同時就當歸飲子對各種類型慢性蕁麻疹人群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為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郭欣.當歸飲子為主治療皮膚病[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0):434-435.
[3]劉清.陳彤云老師學術思想的臨床經驗總結及治療粉刺理論方藥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4]李化冰.當歸飲子治療血虛風燥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5):67-68.
[5]Ye YM, Park JW, Kim SH,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Chronic Urticaria-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12,37(7):722-728.
[6]劉權威.當歸飲子治療皮膚病臨床應用的現代文獻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2.
[7]石春蕊,石春波,匡錢華,等.當歸飲子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10):1261-1269.
[8]柳靜.當歸飲子加減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的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2011,27(4):650-651.
[9]開雁.當歸飲子加味治療血虛風燥型神經性皮炎65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8):230.
方藥:吳茱萸15克,生大黃12克,川黃連8克,膽南星4克。
功效:解毒清熱,活血化淤。
炮制及用法:將上藥均焙干研成細末,和勻,加醋拌和,調成稠糊狀,制成藥餅,于晚睡前外敷于雙足涌泉穴處,晨起時取下。每晚敷1劑。患兒體溫39℃以上,給以口服APC(復方阿司匹林)。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療效:40例患兒經外敷二黃散后,均獲愈(腮腺腫脹消失,熱退)。
(詳見《江蘇中醫》1992年第9期)
嬰幼兒腹瀉方
(方名茯苓二術湯)
方藥:地錦草15克,蒼術、白術、茯苓各5克。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滲濕。
炮制及用法:以上方藥研末即得。小于1歲患兒,每次1克;1~3歲患兒,每次2克;3歲以上患兒酌情加大劑量。將所需藥量放入碗內,打入雞蛋1個,再加少量淡鹽水攪勻,然后放入鍋內蒸糕,服藥的第一天應禁食,僅給小兒口服維持液即可(維持液組成: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溫開水100毫升),每天服藥2次。
療效:臨床療效滿意。
說明:以此方治療傷食型、濕熱型、脾虛型嬰幼兒腹瀉,療效較好,尤以治傷食型和濕熱初期腹瀉效果最好。
(詳見《山東中醫雜志》1984年第6期)
痔瘡方
(方名樟腦散)
方名:冰片、樟腦各2克。
功效:消腫止痛。
炮制及用法:將上藥放入尿罐或痰盂內,沖入適量沸水(約大半容器),患者趁熱坐于容器上,每次約30分鐘,每天2~3次。
主治:痔瘡。
療效:一般用上法治療4~6次,即可減輕癥狀,3~6天基本痊愈。
(詳見《浙江中醫雜志》1982年第2期)
濕疹2方
苦參黃柏湯
方藥:苦參、黃芩、黃柏、蒼術各15克。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殺蟲。
炮制及用法:加水1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備用。治療時加溫,洗患處約20分鐘后作濕敷,每日1~2次。
主治:濕疹。
療效:共治療7例,均痊愈。
(詳見《江蘇中醫藥中醫分冊》1979年第4期)
松香散
方藥:松香400克,樟丹、官粉、白礬各200克。
功效: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炮制及用法:共研細末,外敷患處。
主治:皮膚濕疹、黃水皰及浸皰。
療效:治療急慢性濕疹16例、黃水皰5例、浸皰9例,共30例。治愈27例,好轉3例。 (詳見《河北中醫》1986年第1期)
爛腳丫2方
梅葉酊
方藥:臘梅樹鮮葉(嫩葉更佳)100克,60%酒精適量。
炮制及用法:(1)將臘梅樹葉洗凈,剪碎,裝入干凈瓶內,然后加入60%酒精300毫升,密蓋,浸泡7~8天左右,用消毒紗布過濾,然后將濾液裝瓶,密蓋備用;(2)患者臨睡前,用溫水將爛腳趾丫洗凈,然后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涂擦在爛腳丫縫內,最好一天用1~3次,直至痊愈。
療效:共治11例,全部治愈。
(詳見《浙江中醫雜志》1990年第11期)
蛇床子黃柏湯
方藥:沒食子、黃柏各15克,蛇床子、土槿皮各30克。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關鍵詞】 蒼術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桿菌 綠膿桿菌 抑菌率
Study on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Herbal Medicine Changzhu Disinfectant
YU Lihua, YANG Yuechang ,LI Xilin, MIAO Zhulei, WANG Caihong,CHENG Shengmin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2.Tianping Community Hospital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bacteria inhibi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s of Changzhu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disinfectant.MethodsThe bacteria inhibitive rat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 aeruginosus were determined,which were inoculated in media plates and plac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oom when the room was sterilized with Changzhu disinfectant,which were used in forms of spraying agent, perfume and fumigatum. Results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 aeruginosus could be inhibited by these forms of Changzhu disinfectant when given suitable dosage.ConclusionThese three forms of Changzhu disinfectant can be used in air sterilization according to practical conditions.
Key words:Changzhu disinfec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aeruginosus; Bacteria inhibitive rate
蒼術為菊科蒼術屬植物北蒼術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莖[1],是一味中醫臨床常用藥,內服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之功效,可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浮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雀目夜盲等癥。另外蒼術亦可用于空氣消毒,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蒼術“能除惡氣,古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術以辟邪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2]。”因此,目前蒼術也被臨床廣泛應用于門診室,病房等處的空氣消毒。但是,傳統上蒼術的消毒方式主要是通過燃燒,使其含有的殺菌物質被散發出來達到殺菌目的,使用起來多有不便,且明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3~5]。因此,本研究嘗試利用現代方法,提取蒼術中的有效殺菌成分揮發油,加工成噴霧劑和熏蒸液,然后對其的抑菌效果作了考察和比較,以便為進一步改良蒼術的消毒方法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蒼術,購自上海市藥材公司,經上海中醫藥大學生藥學教研室李西林副教授鑒定為北蒼術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吐溫-80,蒸餾水,95%乙醇;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上海中醫藥大學微生物教研室傳代保存)。
2 方法
2.1 蒼術抑菌劑制備取蒼術藥材適量,粉碎,過30目篩,于揮發油提取器中提取揮發油成分,制成不同劑型的蒼術抑菌劑:蒼術揮發油噴霧劑,取揮發油適量,加少量吐溫80助溶,用無菌蒸餾水稀釋成低、中、高濃度的蒼術噴霧劑,濃度分別為每毫升相當于0.075 g,0.15 g,0.3 g生藥;蒼術揮發油熏蒸液,取揮發油適量,用95%乙醇稀釋成低、中、高濃度的蒼術熏蒸液,濃度分別為每毫升相當于0.75 g,1.5 g,3 g生藥;另取適量蒼術藥材粉末,加少量95%乙醇調成糊狀,制備成蒼術煙熏劑作為參照。
2.2 對不同細菌抑菌效果檢測分別取凍存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菌種復蘇,肉湯營養液增菌,梯度稀釋,計數,使每毫升菌液含菌數在3×103左右,取等量菌液分別接種到肉湯瓊脂培養基平板表面(每皿0.1 ml)。
將接種有細菌的培養皿平板水平放置于房間(2 m×3 m×2.5 mm)對角線兩頭和中央地面,每處各放3塊,另在房間對角線兩頭垂直墻面(2 m高處)用雙面膠各貼3塊接種有細菌的培養皿平板。室溫控制在20℃左右。
噴霧劑消毒,取不同濃度噴霧劑100 ml,均勻噴霧,每立方米空間耗藥量相當于0.5 g,1 g,2 g生藥。1 h后取出平板,送37℃培養箱培養48 h,計數菌落。
揮發油熏蒸液消毒,取不同濃度蒼術熏蒸液,電加熱使完全揮發,每立方米空間耗藥量相當于0.5 g,1 g,2 g生藥,1 h后取出平板,送37℃培養箱培養48 h,計數菌落。
煙熏劑消毒,取蒼術煙熏劑,點燃,每立方米空間耗藥量相當于1 g生藥,燃盡后1 h取出平板,送37℃培養箱培養48 h,計數菌落。
對照組不進行消毒,培養計數同前。
用SPSS 8.0軟件包進行方差檢驗,比較各組菌落數,及與對照組的差異顯著性,并計算抑菌百分率。
抑菌百分率(%)=(對照組平板平均菌落數-消毒組平板菌落數)/對照組平板平均菌落數×100%。
3 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3種劑型的蒼術抑菌劑在合適的劑量條件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總體而言,其中蒼術揮發油噴霧劑在低中高劑量對3種菌的抑菌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差異。蒼術揮發油熏蒸液抑菌效果比揮發油噴霧劑差,只在高濃度時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蒼術煙熏劑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尤其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比較明顯。另外,蒼術揮發油噴霧劑和蒼術揮發油熏蒸液的抑菌力雖然隨濃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無統計學差異。3種劑型的蒼術消毒液抑菌實驗結果分別見表1~3。表1 蒼術揮發油噴霧劑抑菌百分率(略)表2 蒼術揮發油熏蒸液抑菌百分率(略)表3 蒼術煙熏劑抑菌百分率(略)
4 討論
蒼術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現代研究證實,蒼術中的主要抗菌成分為其含有的揮發油。蒼術揮發油由一系列的倍半萜組成。現已分離和鑒定55種成分。主要成分有:α欖香烯、β羅勒烯、蒼術酮、茅術醇、β桉油醇等[6]。因此,這些研究為蒼術的劑型改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尤其是使揮發油熏蒸液的開發成為可能。蒼術揮發油成分無毒無刺激性氣味,不具有腐蝕性,完全適合在有人的情況下使用,可以用于持續動態的空氣消毒,適用于諸如病房、公交車、地鐵等場合,比目前其他的空氣消毒方法[7],如紫外線消毒、臭氧以及一些化學消毒劑都要安全。從醫院病房實際使用的經驗來看,直接燃燒蒼術的消毒方式比較簡便,不需要特殊的設備,但是使用明火有安全隱患,同時藥材燃燒還產生大量的煙霧,可能會刺激呼吸道,在人多的場合不適合使用。相對而言,噴霧劑雖然不用明火,不產生煙霧,但在噴灑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微小液滴,沉降過程中可能會沾染病人和醫務人員的衣物,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因此,這兩種劑型抑菌劑的使用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相對而言,蒼術揮發油熏蒸液沒有前面兩種劑型的缺點,但在抑菌效果方面則不如噴霧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綜合考慮使用的場合,操作的可行性,方便程度,以及成本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劑型。在實驗中我們還發現,使用相同的消毒劑同樣的噴灑條件,不同平板間的抑菌數值波動也較大,這可能是在噴灑藥物或者是藥物揮發時,很難做到在整個消毒空間完全均勻分布,導致實際接觸劑量有差異,事實上這也是目前空氣消毒實踐中的常見問題。另外,總體看3種劑型的蒼術抑菌劑對屬于革蘭氏陽性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百分率都大于同屬革蘭氏陰性菌的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其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還應適當考慮使用場所分布的菌群種類。
參考文獻
[1]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068.
[2]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319.
[3]蘇冬梅,湯秋華,項 勤,等.中草藥用于母嬰同室病房空氣消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1999,14(6):356.
[4]王衛平,李慧冰,廖曼華.三種方法空氣消毒效果的比較與應用[J].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北京),2004,6(8):13.
[5]曹 風,何 俐,葉 路.醫院病區蒼術煙熏法空氣消毒效果觀察[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0,9(2):106.
關鍵詞:痹消腫方;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277-02
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它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以及估值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總患病率高達15%,且40歲人群患病率為10%-17%,80歲以上患者則達到50%,而75歲人群發病率高達80%。目前,對于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常規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治療依從性較差。近年來,痹消腫方在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中廣為使用,并取得理想效果。為了探討痹消腫方在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有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為(22~79)歲,平均年齡為(41.5±1.1)歲,患者從發病到入院治療時間為(1.5~21)周,平均時間為(16.1±1.8)周;對照組有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21~81)歲,平均年齡為(39.7±1.3)歲,患者從發病到入院時間為(1.2~20.5)周,平均時間為(5.6±1.1)周。患者對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患者年齡、病程等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方法如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每次口服1-2粒葡立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山西中遠威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06),每天3次,連續使用14天;患者每次口服1片洛索洛芬鈉片(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769),每天1次,連續使用14天。
實驗組采用痹消腫方治療,方藥如下: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2g、澤瀉15g、蒼術10g、牛膝15g、黃氏15g、姜黃10g、元胡12g、紅花10g、甘草6g、10g山萸肉,患者每天1劑,分早晚使用,連續使用14天。
1.3統計學方法
用SPSS16處理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并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方差)等表示,并進行t檢驗,P
2.結果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95%對方案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有效率為85%)(P
3.討論
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發病率較高,且常規方法主要以西醫治療為主,這種治療方案隨著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治療預后也比較差[1]。近年來,痹消腫方在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中廣為使用,并取得階段性進展[2]。痹消腫方和其他治療方案相比優勢較多,方藥主要由:黨參、白術、茯苓、澤瀉、蒼術、牛膝、黃氏、姜黃、元胡、紅花、甘草、山萸肉組成,方藥中黨參性平、味甘,藥物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茯苓則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作用;澤瀉則能夠發揮利水、滲濕、泄熱等作用;蒼術則能夠發揮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等作用;牛膝在腰膝酸痛患者中廣為使用,藥物具有消腫止痛等作用;黃氏味甘、性溫柔,藥物具有益氣固,斂汗固脫、利水消腫等功效;姜黃則能夠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等作用;元胡微苦、性溫,藥物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等作用;紅花則能夠發揮活血通筋、散瘀止痛等功效;山萸肉胃酸、性微溫,藥物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等作用;甘草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調節主要等功效,諸藥共奏,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發揮不同藥物功效,提高臨床療效[3]。
綜上所述,脾虛濕注型膝骨關節炎患者采用痹消腫方治療效果理想,能夠改善患者癥狀,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偉,王坤正,黨小謙,等.中老年人人群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6):566-568.
關鍵詞:騾馬;錐蟲病;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3-0065-02
騾馬錐蟲病主要由伊氏錐蟲引起,主要癥狀為貧血、消瘦、黃瘟、高熱、尾節潰爛、化膿等病狀的血緣寄生蟲病[1]。對騾馬的傷害較大,如果治療不合理易引致騾馬的死亡,對農民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一般錐蟲病發生高峰季在夏季6~9月,天氣炎熱是寄生蟲的活躍高峰期[2],這段時間騾馬患錐蟲病率較高。正確診斷騾馬錐蟲病成為臨床獸醫的挑戰。目前國內外對錐蟲病的診斷方法較多,適合我國的診斷方法不多,現就2003年8月對本區瓦房鄉麥莊村龍塘組的82頭的騾馬進行診斷的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診斷
2003年8月,當地龍塘小組騾馬突發急病,龍塘小組共有騾馬96頭,發病死亡14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3 000元。(原保山市隆陽區畜牧獸醫站)在2003年8月對存活的騾馬進行錐蟲病診斷并對其進行治療,發病的騾馬臨床主要癥狀初期表現為跛行、食欲減退、消瘦、黃瘟、高熱(體溫升高至39.5~42.0 ℃),后期表現為呼吸困難、眼結膜即舌苔蒼白等癥狀。
2 診斷與治療
發病的騾馬在治療時均已經幾乎不能行走,嚴重消瘦,病情比較嚴重,當地鄉村獸醫對發病騾馬已經使用較長時間抗生素,發現治療效果不明顯。由于病發突然,病情嚴重,有快速蔓延的趨勢,技術人員根據臨床實踐經驗,結合騾馬出現的癥狀、發病季節等診斷騾馬患有錐蟲病,并制定了具體治療方案。 按每頭騾馬3 g的劑量,使用拜耳“205”原粉,加5%葡萄糖鹽水500 mL稀釋,通過靜脈進行滴注,7 d/次,同時為防止繼發感染,使用10%磺胺嘧啶10 mL/瓶×6瓶、20%苯甲酸鈉咖啡因10 mL/瓶×2瓶、5%葡萄糖500 mL,分兩組進行滴注。治療過程中還根據騾馬表現癥狀進行對癥治療。由于錐蟲病易引致騾馬貧血、消瘦等癥狀,同時騾馬患病時間較久,導致體質虛弱,免疫系統較差,增加騾馬的體質,促進食欲以及補血很重要,針對這些情況采用中藥進行治療,選用黨參60 g、當歸60 g、白術60 g、黃芪80 g、蒼術60 g、熟地50 g、陳皮60 g、柴胡60 g, 煎汁供騾馬飲用。該方劑中,黨參具有增強免疫力、增強造血功效。當歸具有補血功效。白術具有消水腫功效,蒼術具有調節食欲功效,熟地具有補血功效,陳皮增加食欲功效,柴胡具有退熱功效。這幾種中藥合在一起具有補血、增加食欲、消腫、退熱等功效,對騾馬錐蟲病明顯有治療效果,結合西藥治療效果更明顯。連續治療2周。
通過1周治療,騾馬的體溫恢復正常,已經可以站立行走,食欲增加,體重逐漸恢復到正常。通過2周治療,騾馬已經基本全愈,和正常騾馬無區別。
3 討論
騾馬在交通不便偏遠山區主要作為山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得到山民重視,所以對于偏遠山區騾馬的價值比較高。錐蟲病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騾馬血液里,對騾馬的傷害較大,容易引起騾馬貧血、水腫、消瘦等癥狀,主要由蚊蟲叮咬傳播,傳播速度較快,由于山民對于疾病的認識不夠,并沒有達到重視,容易騾馬的病情加重。并且處于偏遠山區,由于醫療措施落后,不能準確的診斷出騾馬所患疾病,治療方向不正確,容易造成騾馬的死亡。山區由于交通不便,導致經濟落后,騾馬對其的意義較大,同時騾馬不具有繁殖功能,所以騾馬的死亡嚴重增加了山民的經濟負擔,加強對騾馬的正確診斷及治療很重要,這需要臨床獸醫具有豐富的經驗,可以準確診斷出騾馬所患疾病。本文通對83例騾馬進行診斷,總結出診斷方法,可以準確診斷錐蟲病,積時進行治療,降低騾馬死亡率,減少山民損失,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寒性藥物:淡竹葉、雞內金、金銀花、昆布、馬齒莧、胖大海、蒲公英、桑葉、鮮白茅根、梔子、竹葉。
微寒藥物:百合、槐花、槐米、、決明子、牡蠣、桑葚、薏米、魚腥草。
涼性藥物:薄荷、小薊、余甘子、葛根、羅漢果。
平性藥物:阿膠、白扁豆花、白果、赤小豆、代代花、淡豆豉、榧子、蜂蜜、茯苓、甘草、枸杞、黑芝麻、黃精、青果、火麻仁、桔梗、萊菔子、蓮子、麥芽、荷葉、芡實、山藥、酸棗、酸棗仁、桃仁、烏梅、烏梢蛇、杏仁、玉竹、郁李仁、枳棋子。
大熱藥物:丁香、肉桂。
熱性藥物:干姜、高良姜、黑胡椒。
溫性藥物:八角茴香、白芷、大棗、刀豆、佛手、蝮蛇、覆盆子、花椒、橘紅、橘皮、龍眼肉、術瓜、肉豆蔻、沙棘、砂仁、香櫞、小茴香、薤白、益智仁、枳實、紫蘇、紫蘇子。
微溫藥物:白扁豆、藿香、山楂、生姜、香薷。
由此可以看出,藥食用源的食品,以性平為最多,還有部分藥品性味微寒或微熱,大都藥性比較平和,服用時不致于太過寒涼或過熱上火。但藥物都有其獨有的治療功效。今年的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悶熱,目前正屬夏末,經歷了一大段高溫悶熱的天氣,許多人暑濕較重,都覺得食欲不振,或有些消化不良,建議此時宜清補,宜多食清熱生津、解暑祛濕的甘涼食物。今天介紹兩款藥膳食療方,您在家不妨試―試。
薄荷湯(選自《普濟方》)
【配方】
薄荷3克(鮮薄荷葉6克)、鮮牛蒡15克、3克、甘草3克。
輔料:冰糖10克。
【作用】
疏風解表、解熱明目。
【適用人群】
風熱外感,口干目赤、大便偏干者。年老體弱,大便溏者慎服。
【制作】
牛蒡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與甘草加水300~400毫升,大火煮沸后慢火熬10―15分鐘,放入薄荷、稍煮,加冰糖,再煮約5分鐘即可。可當茶飲用。
【方解】
薄荷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
牛蒡為我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是一種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的溫和營養藥草,營養價值很高,鮮品含大量水分,含蛋白質、糖類、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尼克酸,還含有鋅、鎂、銅成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錄其有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
牛蒡可每日食用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各系統的平衡具有復原功能。有清熱、解毒、祛濕、健脾、開胃、通便、滋陰、補腎、益氣、降壓、防中風之功效。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
味辛,甘,苦;性微寒,氣虛胃寒、食少泄瀉者慎服。歸肺、肝經。具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酮、龍腦、龍腦乙酸酯等。花又含腺嘌吟、膽堿、水蘇堿、菊甙、氨基酸、黃酮類、及微量維生素B1。除藥用外,不少地方都有食用的風俗,其食用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等良好的保健功效。人食多用黃、白菊,尤以白為佳,杭白菊、黃山貢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益脾餅(選自《醫學衷中參西錄》)
【配方】
白術30克、干姜6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克、面粉500克、食用油及鹽和適量。
【作用】
健脾益氣、開胃消食。
【適用人群】
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對于小兒食積也有療效。
【制作】
將白術、干姜用紗布包好扎緊,放入鍋內(不宜用鐵鍋和鋁鍋),下紅棗,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開,后用小火熬至一小時左右,除去藥包,將紅棗去核及皮,攪成棗泥備用。
將雞內金在鍋內焙干,研成細粉,與面粉混合均勻,加入備好的棗泥,加水適量,加入少許干酵母,和成面團,15分鐘。
將面團分成若干小團,做成薄餅,用文火烙熟或用烤箱烤熟均可。
【摘要】
目的研究茅蒼術的HPLC-ELSD指紋圖譜。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蒸發光散射檢測器(ELSD),水(0.25%乙酸)-乙腈梯度洗脫;流速0.6 ml/min;柱溫30℃。ELSD條件:不分流;漂移管溫度112.8℃;空氣流量3.1 L/min。結果共有10個共有峰,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A版)》得出了茅蒼術藥材的對照指紋圖譜。精密度、穩定性、重復性實驗中各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的RSD均
【關鍵詞】 茅蒼術 指紋圖譜 高效液相色譜 蒸發光散射
蒼術為菊科植物茅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蒼術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 Z.的干燥根莖[1]。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蒼術性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作用。主治脘腹脹滿、泄瀉、水腫、風濕痹痛、風寒感冒等,中醫臨床使用歷史悠久。其中尤以產于江蘇茅山地區的茅蒼術品質最好。茅山地區是茅蒼術的道地產區。但近年來國際市場對蒼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茅蒼術被掠奪性采挖,加之對茅蒼術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造成茅蒼術資源的枯竭,使其瀕于滅絕[2]。為了保護這一珍貴資源,需對其優良品質進行分析。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對茅蒼術傳統意義上的活性部位-揮發油的研究,未發現與道地性的直接聯系,所以我們選取了茅蒼術的水溶性部分進行初步的指紋圖譜的研究。由于茅蒼術水溶性部位含有的主要成分為無紫外吸收單萜苷類,故選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獲得了良好而穩定的結果。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0年頒發的“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技術要求”的有關規定[3],對產于江蘇茅山地區的不同采集地點的10批茅蒼術進行了HPLC-ELSD指紋圖譜方法的建立。建立其指紋圖譜是為了反映其質量情況,為建立穩定、可靠、全面的質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儀器
1.1 樣品本實驗植物樣品包括茅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10份,南蒼術2份,北蒼術、白術各1份,其編號、采摘地點及采摘時間等見表1。樣品采收后洗凈切小塊,在55℃下烘干備用。
1.2 對照品蒼術苷A,3,4,11,14-四羥基愈創-9-烯-11-O-β-D-吡喃葡糖苷,純度≥98%,本課題組分得。
1.3 試劑及儀器乙腈:HPLC級;乙酸:AR級;去離子水。Agilent 1100液相色譜儀,HP Chemstation色譜工作站,Alltech ELSD 2000ES蒸發光檢測器,Agilent INTERFACE 35900E 數模轉換器,XWK-Ⅲ無油空氣泵,Phenoxmenex Synergi Hydro-RP 80A柱(4.6 mm×250 mm,4 μm)加C18預柱。
2 方法
2.1 色譜條件經方法學研究確定色譜條件,流動相A:水(含0.25%乙酸),B:乙腈。梯度洗脫程序見表2。柱溫30℃;流速0.6 ml/min;進樣量:30 μl。ELSD采用不分流模式,漂移管溫度112.8℃,空氣流量:3.1L/min。
表1 植物樣品的采集情況(略)
表2 梯度洗脫程序(略)
2.2 供試液制備取如上干燥植物樣品,粉碎,過40目篩。精密稱定2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80 ml正己烷水浴加熱回流脫脂8 h。棄去正己烷液,取出樣品紙包待正己烷揮發至干,再加80 ml甲醇提取8 h。將甲醇提取液減壓蒸至小體積,甲醇定容至10 ml,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后備用。
2.3 參照物標準液制備精密稱取蒼術苷A,3,4,11,14-四羥基愈創-9-烯-11-O-β-D-吡喃葡糖苷對照品,甲醇定容配成2.94及1.00 mg/ml的原液備用。
2.4 穩定性實驗取茅蒼術04號樣品供試液,分別在0,4,8,12,24 h檢測指紋圖譜。結果各色譜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峰面積比值基本一致,RSD<3%,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符合指紋圖譜技術要求。
2.5 精密度實驗取茅蒼術03號樣品供試液,連續進樣5次,檢測指紋圖。比較各共有指紋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表明各共有指紋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基本一致,RSD<3%,符合指紋圖譜的檢測要求。
2.6 重復性實驗取茅蒼術09號樣品5份,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檢測指紋圖。并分別按上述液相條件測定,對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進行統計,5份供試品溶液的RSD<3%,符合指紋圖譜的要求。
2.7 樣品測定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各3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1”中色譜條件測定,記錄色譜圖。以蒼術苷A(S峰)的保留時間及峰面積為1,計算各共有指紋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峰面積比值。并按“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研究的技術要求”建立茅蒼術藥材的指紋圖譜檢測標準。
3 結果
3.1 相對保留值指紋譜的建立采用相對保留時間標定指紋峰,記錄80 min的色譜圖,以圖譜中蒼術苷A(3號峰)為參照物(S),將各指紋峰保留時間與同一圖譜中參照物的保留時間(設定為1)比較,其比值為各指紋峰的相對保留時間。計算10批藥材指紋圖譜中各指紋峰的技術參數(見表3),標定茅蒼術的特征指紋峰為10個(見圖1)。各特征指紋峰的保留時間為:峰-1(23.432 min);峰-2(26.383 min);峰-3(30.468 min);峰-4(43.478 min);峰-5(44.682 min);峰-6(50.365 min);峰-7(52.176 min);峰-8(63.336 min);峰-9(65.065 min);峰-10(70.435 min)。其中峰6為3,4,11,14-四羥基愈創-9-烯-11-O-β-D-吡喃葡糖苷。
表3 茅蒼術指紋圖譜的技術參數(略)
3.2 共有指紋峰面積的比值通過10批藥材測定,以圖譜中蒼術苷A為參照物(S),將各特征指紋峰面積與同一圖譜中參照物的峰面積比較,其比值為特征指紋峰的相對峰面積。據“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研究的技術要求”規定,各共有指紋峰的面積比值必須相對固定。峰-4單峰面積占總峰面積百分比>20%,其差值<20%;峰-3單峰面積占總峰面積百分比>10%,而<20%,其差值<25%;其余單峰面積比均<10%,峰面積比值不做要求。符合指紋圖譜的要求。
3.3 非共有峰面積通過10批藥材供試品的測定,統計非共有峰與總峰面積的百分比,其結果為非共有峰面積百分比7.07%,符合指紋圖譜研究的<10%的檢測要求。
3.4 相似度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A版)》對各樣品色譜圖的原始文件(輸出格式為aia)進行分析,自動匹配并以10批樣品生成的對照譜圖(中位數法)作為對照模版,計算各色譜圖的整體相似度介于0.564~0.887之間。見表4。
表4 10批藥材相似度(略)
3.5 其它藥材和茅蒼術HPLC-ELSD標準指紋圖譜的比較在同樣條件下分別測定了產于湖北和安徽的南蒼術、北蒼術、白術藥材的色譜圖,并與茅蒼術HPLC-ELSD標準指紋圖譜比較相似度。結果見表5。
圖1 典型茅蒼術HPLC-ELSD色譜圖(略)
4 討論
蒼術為中醫常用藥,臨床應用歷史悠久,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的功效,尤以產于江蘇茅山地區的茅蒼術品質最好,歷來認為茅山是茅蒼術的道地產區。對茅蒼術道地性的研究集中在對其揮發油的研究。大量實驗證明道地產區與非道地產區茅蒼術含油量有顯著性差異,且道地產區低于非道地產區,這提示我們茅蒼術的道地性可能不是體現在揮發油上,而是在水溶性成分中。日本學者在對茅蒼術的研究中,從其水溶性部分分得了大量的單萜苷類成分,且顯示具有較好的藥理活性。基于這種原因,我們對茅蒼術的水溶性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的化學分離,并對其指紋圖譜進行研究。實驗發現,蒼術水溶性部分成分多為沒有紫外吸收的單萜苷類成分,采用紫外檢測器在圖譜中基本看不到吸收峰,故本實驗選用ELSD檢測器并獲得了滿意的結果。
表5 與其它藥材的比較結果(略)
4.1 提取條件摸索 比較了甲醇、95%乙醇、50%甲醇、50%乙醇等對樣品的提取效果,以甲醇提取的樣品液出峰較多,故選定甲醇做為提取溶劑。
4.2 液相條件摸索 本實驗采用ELSD檢測方式,ELSD檢測器能檢測到任何揮發性低于流動相的化合物,因此溶劑中極微量的殘留成分也能檢測出來,造成峰的干擾或基線不穩。在液相洗脫條件的摸索中,嘗試了使用甲醇-水,乙腈-水兩種溶劑系統。即使在使用高純度甲醇溶劑時,譜圖中仍有含量較大的雜峰,而在選用乙腈時雜峰較少,故選擇乙腈-水做為梯度洗脫的溶劑系統。茅蒼術所含成分較復雜,給液相分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加入一定的緩沖溶液可以大大的改善峰形,提高分離度。對幾種揮發性的緩沖溶液進行比較,選定加入0.25%的乙酸。
所采集的10批藥材均為野生茅蒼術藥材,生長年限等因素可能會對藥材的內在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所研究的指紋圖譜所表達的信息,僅代表茅蒼術藥材的整體情況,故而10批茅蒼術藥材的指紋圖的相對峰面積值變異較大。
10批茅蒼術藥材圖譜與茅蒼術標準指紋圖譜的相似度介于0.965~0.855之間,產于湖北的南蒼術與茅蒼術標準指紋圖譜的相似度為0.867,顯示兩者有較接近的化學成分組成。產于安徽的南蒼術與茅蒼術標準指紋圖譜的相似度為0.73,明顯不如產于湖北的茅蒼術近,這與其它實驗證明的結論相符。茅蒼術在茅山地區生長具有較好的道地性優勢,引種于湖北地區的茅蒼術道地性優勢優于其它地區。產于北京的北蒼術與茅蒼術標準指紋圖譜的相似度為0.236,顯示二者之間化學成分相差大,不能混用。白術與茅蒼術標準指紋圖譜的相似度為0.062,相似度最低。本實驗建立的HPLC-ELSD指紋圖譜為快速鑒定蒼術類藥材提供了依據。
本實驗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2004A版)的輔助下,得到了茅蒼術藥材的HPLC-ELSD指紋圖譜,為茅蒼術藥材的進一步研究及質量控制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127.
前不久,我未滿周歲的小兒出現腹瀉,一天要拉好多次,去醫院開了一些藥,由于藥苦,吃后便吐,效果不好。我伯父告訴我一個方子,沒想到,吃了后,孩子不僅不吐,肚子也不拉了。
此方如下:取烏梅1顆,用米湯煮,米湯成糊狀后即可服用。日服3次,空腹服,服1次就有效果,2~3次即痊愈。
四川省安岳縣解軍
南京中醫藥大學兒科郁曉維教授點評:
按中醫的藥性藥味,烏梅味酸、性平,我國著名的中藥典籍《本草綱目》中就闡明烏梅的功效是“斂肺澀腸,止久咳痢”。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烏梅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桿菌都有抑制作用;而米湯具有調養腸胃的作用,很容易消化。烏梅和米湯合用,往往有比較明顯的止瀉效果,尤其適用于腹瀉時間比較長,大便不成形,顏色淡黃,氣味不臭,多于食后作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的孩子。
因為烏梅收斂作用強,如果孩子的大便夾有乳凝塊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腹痛脹滿,或孩子除了腹瀉外,還見有高熱、煩躁、口渴,小便量少色黃,舌苔比較厚膩的癥狀,則不要用此方。
艾葉蛋湯治胃痛
今年3月3日,鄰居劉大伯家一位親戚忽然出現胃部疼痛,十分難耐,于是到我家尋求幫助,我便給她介紹了一個祖傳處方:用艾葉150克洗凈切碎,雞蛋3個打在碗里拌勻,接著把艾葉放進碗里和蛋液一起攪拌均勻,然后在鐵鍋里放油,待油燒熱后將艾葉蛋液放入炒至半熟,加入干凈水200毫升,煮沸5分鐘即成。舀出后待其稍涼,渣水共服。服用30分鐘后疼痛減輕大半,隔4小時再按上方加工,再服1次,胃痛痊愈。
廣西鳳山縣黃明勤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點評:
艾葉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內服多用于調治婦科病,外治皮膚瘙癢。民間傳說能夠避邪,而在端午前后采集置于家中,實際上起了空氣消毒作用。
艾葉有溫胃止痛的功效,對于寒性便秘也有較好的作用。黃先生推薦的處方,療效是可信的。只是作為民間驗方,劑量很大。我們覺得,用艾葉干品10~15克,或鮮品30克,應該能達到療效。劑量太大,有一定的風險。望讀者要謹慎。
現代研究發現,艾葉有抗菌、保護胃黏膜、利膽以及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這可能是該方有效的根本原因。
民間還有艾葉茶的驗方,也有很好的療效。方法為用干艾葉9克、香附10克,打成粗末,以紗布包好,置保溫瓶中,加大棗5枚,以沸水適量沖泡,蓋燜15分鐘后分次飲用,1日內飲完。此方同樣能溫胃散寒,行氣止痛,可治療受寒飲冷致脘腹疼痛,喜溫惡寒,嘔吐清水,大便稀爛等。
治盆腔炎驗方
我村一女同志35歲,患婦科病4年多了。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帶色質濃,氣味腥臭,經前少腹脹痛,并向放射,每逢經期周身筋骨疼痛。婦科檢查陰道充血,宮頸糜爛,附件增厚。白帶化驗紅細胞(+),膿細胞(+++)。確診為慢性盆腔炎。我用盆腔炎驗方加味,服1劑疼痛減輕,繼進3劑腹部脹痛消失,帶下甚少,共服9劑痊愈,至今6年未復發。
處方:莪術50克,蒼術15克,黨參20克,干姜5克,香附10克,紅藤20克,敗漿草35克,白芍20克,柴胡10克,五靈脂15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天1劑。
浙江省淳安縣余和慶
武警重慶市總隊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田維君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