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妹妹扮演的角色

妹妹扮演的角色

時間:2023-05-30 09:26: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妹妹扮演的角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妹妹扮演的角色

第1篇

技巧1:情景再現――了解問題所在

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會難以描述自身的感受。這時就可以運用“情景再現”的方法。

比如,有個叫亮亮的小男孩總是在媽媽面前抱怨爺爺對他不好,而媽媽問他是什么原因,亮亮卻說不清楚。于是媽媽就換了個方法,對他說:“亮亮,假如我是爺爺,你會怎么跟我講話呢?你把你和爺爺說的話再跟我說一遍,好嗎?”

亮亮說:“爺爺,你從來不讓我做我想要做的事!我提出的要求你總是不答應。今年我想要一件生日禮物,你到底給還是不給?要是不給,你就是小氣鬼!”

這時,媽媽才終于明白問題所在。原來,亮亮對爺爺抱有成見。而他的這種要求方式只會惹爺爺生氣,根本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望的生日禮物。

在這個例子中,媽媽扮演起了孩子的爺爺,而孩子則扮演另一情景中的自己。由此,媽媽找到了亮亮抱怨爺爺的真正原因,接著就可以想辦法解決了。

技巧2: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沖突時,有些家長常會質問那個攻擊他人的孩子:“假如他也那樣打你,你是什么感覺啊?”父母認為,這樣就能啟發孩子體會他人的感受了。可事實并非如此。對于3~7歲的孩子,體會對方的感受是很難的。這時,該怎么辦呢?可以試試“角色互換”。

有個叫大力的男孩,老是愛無緣無故地欺負鄰家的小女孩,還常常為此感到得意。大力的父母教育了大力很多次,但不見效,為此十分頭痛。有一天,大力的父親從一位心理咨詢專家那里了解到了角色互換的方法,于是就決定試一試。他把大力和鄰家小女孩叫到身邊,先是分別讓他們講述了最近一次欺負(被欺負)的情景,然后對他們說,現在一起來做個游戲。

一聽到游戲,大力便來了精神。但父親說,在這個游戲中,大力得扮成小女孩,而小女孩要扮成大力。而且,扮演大力的小妹妹在游戲中用大力曾經使用的各種方法來欺負扮演小妹妹的大力。說也奇怪,自從大力體驗了被人欺負的感受后,就不再欺負鄰家小妹妹了,兩個人還成為了好朋友呢。

技巧3:空椅技術――學會自我說服

有時,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會對某個問題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尤其是自己的想法和周圍人的想法產生沖突時,這時該怎么辦呢?那就嘗試空椅技術吧。首先,我們準備好兩把空椅,將它們以一米左右的間隔面對面擺好,然后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麗麗很想和殘疾兒童東東玩,可是又怕被別的小朋友嘲笑,所以,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這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不必急著替孩子拿主意,可以讓她坐在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然后再坐到另一把椅子上扮演其他人對她的評價和反應,接著再坐回第一把椅子對他人的評價和反應做出反應,依次進行,直到孩子得出一致的結論或評判,或以其中一方說服、壓倒另一方而告終。這樣孩子就會自己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當然,孩子可以坐在一把椅子上說出肯定的理由,再坐在另一把椅子上說出反對的理由,如此輪流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勝利。

親子溝通是一門學問。多傾聽、多觀察、多游戲、多嘗試,相信你會找到最適合你和孩子的溝通方法!

第2篇

下了火車,我直奔嬸嬸家。妹妹到底在不在家呢?我的心“砰砰”地跳得厲害。因為以前我去的時候,她不是去上課就是去跟奶奶玩了。

見到了嬸嬸,我立刻問她“心心在家嗎?”可嬸嬸像哄小孩一樣說:“心心?哦,沒在家!”我看她面露微笑,我不信,到里屋一看,呵,不光是妹妹在家,還有她的表哥張政。我興奮起來。不久,由來了一位小朋友,她叫許遙,我和妹妹的朋友,我暑假來的時候認識的她。哈,現在嬸嬸家像個神氣十足的幼兒園大班。

過了一小會兒,兩個女生扮演反面角色,我和張政扮演八路軍,準備拼大刀、槍等。起嬸嬸家的木制大刀,妹妹拿起了塑料寶劍,張政拿出了玩具長槍,許遙拿起了竹子長刀,我們殺在了一塊兒。最后,我和張政聯軍打退了“二女聯軍”。張政說用這個勝利來慶祝我的到來。

我和張政為了慶祝勝利,也為了讓失敗的妹妹們振作起來,我們表演了四渡赤水、飛奪盧定橋等。我把叔叔的皮帶往身上一挎,帶上我的遮耳帽,成了。我們表演得栩栩如生。妹妹被我逗得開懷大笑。

在奶奶家不僅可以和小朋友們玩,還能喂鴿子呢。我和妹妹每天下午一點多去廣場喂鴿子。我們帶了4斤玉米。開始我和妹妹一把一把地向外扔,不一會(玉米)就沒有了。我們又向奶奶要,奶奶讓我們一次少喂點。我照奶奶說的一粒一粒地扔,好多饞嘴鴿都追著我跑,還有的落到我的袖子上去叨,還有的落到了我的頭上、肩上。我開心極了。

一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媽媽讓我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奶奶家。在爺爺送我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來的時候的疑問。我問爺爺怎么知道我考完試了呢?爺爺說奶奶在幾天前就打電話問這事了,太想我了,早就想去接我了。我聽了頓時激動萬分,眼淚差點流下來,真是可憐天下爺爺奶奶的一片真心啊。

第3篇

凱蒂貓一直深受女孩子的熱愛,陪伴她們的成長。由廣州歡樂反斗城玩具有限公司的凱蒂貓角色扮演游戲玩具已經上市了。除了角色扮演玩具,凱蒂貓新玩具還推出了可愛的公仔、印章玩具和跳繩。

凱蒂貓寵物家園套裝

零售價:139元

凱蒂貓有兩只很可愛的寵物小狗,一起住在外觀富有流線型的房子里。房子里精致的浴缸,浴具,鏡子,寵物梳子等,給小朋友充分的角色扮演想像空間。房子打開后,左右兩邊拆開然后上下組裝,變成煥然一新的復式寵物家園。將寵物家園合上,小朋友可以提著凱蒂貓和她的寵物,上街一起玩。非常方便攜帶。

凱蒂貓蘑菇家園套裝

零售價:229元

以森林蘑菇作為家園的整體外形,顏色鮮艷奪目,模仿凱蒂的溫馨家園,打開蘑菇,呈現在眼前的是有凱蒂貓的臥室、鋼琴練習室、休閑室和廚房。家具配件都可以移動。營造凱蒂貓的家園,給小朋友充分發揮角色扮演的空間。合上蘑菇,提起蘑菇頂上的挽手,就可以帶著家園上街啦。

凱蒂貓酷酷咖啡屋套裝

零售價:169元

在空閑的時間里,凱蒂貓都會約好朋友到這間顏色鮮艷的酷酷咖啡屋喝杯咖啡和吃蛋糕。屋里精致的用具,椅子、太陽傘廚房等,給小朋友充分的角色扮演想像空間。小朋友還可以到咖啡屋的正面,玩賣點心的游戲,很朋友們一起玩,樂趣無窮。

凱蒂貓印章套裝

零售價:49.9元

套裝內配有絢麗的凱蒂貓3D貼紙,可隨你喜愛貼在手機或日記本上面,凱蒂貓就可以天天陪著你拉。

套裝內有凱蒂貓公仔和她的好朋友,還有三個印章,每個印章的圖案都不一樣。將凱蒂貓或她的朋友安裝在印章上面,打開印章蓋子,就可以在日記或者小卡片上蓋印章。套裝內還配有兩張卡片。小朋友可以寫上祝福語,蓋上KITTY小印章,然后送給朋友。

凱蒂小公仔(6厘米)

零售價:24.9元/個 597.6元/盒

打開包裝盒后,包裝盒封面可下翻,成為產品托盤的背景,一盒24個FIGURE,每個FIGURE不同后面掛同BARCODE吊牌。每盒里面有10個不同顏色和表情的KITTY,其中兩款分別有4個(如下圖紅色圈中,這款分別有4個),其余八款各有2個。湊齊10款,放在家中,或配套其他凱蒂貓的玩具套裝一起玩,好玩至極。(見圖1)

凱蒂貓跳繩玩具

第4篇

1、1993版《唐伯虎點秋香》中如花的飾演者:李健仁,1961年1月31日出生于香港,香港演員,前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的制作人之一,并效力過香港本地足球隊。

2、1979年,李健仁畢業于圣瑪利奧中學,就讀中二時是周星馳中學的同桌。1992年,他第一次飾演 “如花”角色是在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飾演“蘇乞兒爸爸朋友的阿姨的妹妹”。1993年,他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扮演了一個男扮女裝搶匪。1995年,在電影《回魂夜》中飾演 大孖。1996年,在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飾演了皇帝妃嬪中一個挖鼻屎的角色。李健仁經常在周星馳電影中飾演濃妝艷抹、手指掏鼻,不男不女的角色“如花”,而“如花”一角成為周星馳電影中丑婦人的代名詞。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自從看過了文字版的《理智與情感》之后,一時有點好奇拍成電影的這部小說會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

在度娘上一搜,還真的在1995年就由李安導演拍攝了這部影片。

懷著探秘的心態,我點開了電影。

說實在的,因為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年齡都才是花季,所以剛看到埃麗諾的演員時,我還一時有點懵,以為是演她母親的人。

瑪麗安則是由著名的《泰坦尼克號》的女主露絲的扮演者凱特溫斯萊特扮演。

剛一開始對于人物角色的適應還真的是需要好幾分鐘,感覺年齡層都有點稍往上提了點兒,后來想想,也許是外國人發育的好,十七八歲,還有三四十歲的造型結合當時的時代,環境,似乎并不突兀,加上異國文化不同,所以接受的比較慢。

電影畢竟比較簡短,小說中的細節很多都被跳過,尤其是約翰達什伍德夫婦如何把本來對父親承諾照應妹妹們的生活的條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縮減,以至于最后歸于零的那一段,電影中只是寥寥數語的諷刺臺詞,可是小說中的反諷描寫可謂真的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彩。

還有電影為了方便,把約翰爵士的太太孩子的角色省去,少了一個乖張的角色,有點可惜。

不過,從這個電影的畫面,倒是讓我看到了英國莊園的美麗,電影開始當中,諾蘭莊園屋內的畫面,很好地向我們詮釋了他們上層社會的生活,繪畫,鋼琴,莊園,還有巨大的圖書室。

感覺這部小說及電影給我很深的一個印象,就是那幾位主角都是喜歡看書的人,在以前娛樂比較乏味的年代,書籍成了他們的至友,看到電影中愛德華用詢問地圖的方式引出了調皮的瑪格麗特,足于說明他們的知識淵博,知識面很廣。

總得來說,文字和影像都各有千秋,都有值得讓人稱道的地方,不能要求太高,最好還是兩者都看,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第6篇

1、李亭哲扮演的馮力也是劇中非常重要的男性角色,他是弄堂里的小混混,從小無父無母,與奶奶相依為命。

2、馮力是陸江濤最忠實的小弟,在陸江濤創業的過程中,一直追隨著陸江濤。

3、馮力最后和陸家的妹妹思齊走到了一起,其實這一對也是蠻般配的,馮力和思齊從小一起長大,他們對彼此都很熟悉,在一起之后也過得很幸福,也是一個很美好結局。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

真是怪不得很多人在上映前看低《大話西游3》,雖然導演劉鎮偉當年和“星爺”一起締造出《大話西游》系列的輝煌,但他近十年頻吃《大話西游》老本的行為實在“令人發指”――2005年《情癲大圣》、2010年《越光寶盒》都用爛片透支了《大話西游》金字招牌的信譽,就連2014年跟《大話西游》沒有半毛錢關系的《大話天仙》,也打出“大話”名頭吸引眼球,這種行為已讓影迷對劉鎮偉的信心跌至谷底。所以當初《大話西游3》立項上馬時,很多人并不看好。

然而,《大話西游3》上映后并未票房撲街,反倒大賣。這首先得益于《大話西游》IP的強大號召力,壓倒同檔期其他影片不成問題。也許“老版”粉絲會在意原班人馬沒有回歸的問題,但普通觀眾貌似對此并非那么斤斤計較,只要有樂子看、有熱鬧瞧就成。其次,《大話西游3》在創意和劇情方面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糟糕。劉鎮偉在重構“大話西游”故事方面還是下了一番工夫,尤其是加入“六耳獼猴”這一全新角色,以及玉帝彌補寫錯的天書這一腦洞創意,將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進行了全新揭秘式重構。角色關系重組后,形成至尊寶配紫霞、六耳獼猴配青霞、六耳獼猴護送兒子唐僧西天取經這種皆大歡喜式結局,化解了《大話西游》前兩部的悲劇,滿足了普通觀眾對于大團圓的心理需求,邏輯基本上講得圓滿通順,并不會讓人感覺胡編亂造、有辱智商。

影片在劇情創意上有可稱道處,但在劇情精良度以及角色鮮活度方面,仍與前作存在明顯差距。至尊寶、紫霞、青霞等主要角色完全淪為“老版”的影子,主線劇情也只顧把“重構”故事講圓,并不顧及細節的精彩,角色間的互動相當無味。有的角色和情節甚至讓人感覺只是用于湊戲充數,比如說牛魔王妹妹牛香香的前史戀情,以及牛魔王和牛香香的兄妹情,都顯得有頭無尾、刻意夸張。至尊寶和紫霞雖然戲份不少,但角色關系嚴重缺乏看點和新意。

劉鎮偉作為香港“無厘頭喜劇”鼻祖,在搞笑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吳京扮演的唐僧成為意料之外的爆棚笑點,那場他自彈自唱卻屢被身邊人“搶戲”的橋段很容易引發全場哄笑。韓庚和唐嫣扮演的至尊寶和紫霞雖然會讓“老版”粉絲心塞,但也并未將這兩個經典角色演砸,喜劇發揮也算合格。作為一部喜劇片,《大話西游3》基本做到從頭到尾歡快熱鬧、輕松搞笑,這也是普通觀眾能夠買賬的原因所在。

影片的特效場面可圈可點。比如觀音和孫悟空斗法以及結尾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特效動作戲稱得上壯觀驚人。另外,《大話西游3》并非那種號稱投資數億的“年度華語大片”,卻同樣呈現出跟那些大片相比并非差距甚遠的“超級大場面”視效,好比把5塊錢花出了10塊錢的效果。由此可見,劉鎮偉這次在影片制作上算得上良心,在視覺噱頭上也基本滿足了普通觀眾娛樂需求。

第8篇

關鍵詞:中班;混齡游戲;交往能力

中班幼兒作為幼兒園這個集體中的“老二”,是幼兒三年學期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身上有著特有的年齡特點。隨著環境的變化,中班幼兒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在大班幼兒面前是弟弟妹妹,在小班幼兒面前是哥哥姐姐,這樣的變化促使他們不斷地適應和接受新的角色。這樣的特殊地位也為中班幼兒在混齡游戲中發展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優勢

中班幼兒作為年長者與小班幼兒開展混齡時,他們出于榮譽感、責任心,會表現出較高水平的自覺性和意志行為。在混齡游戲中,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中班幼兒更愿意與他們分享玩具,在產生沖突時更愿意謙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幫助他人和包容低能力年幼同伴的機會。

中班幼兒作為年幼者與大班幼兒開展混齡活動時,通過與年長者的交往,他們通過模仿和觀察學班幼兒的行為來發展自身的社會能力,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強,最終產生親社會行為。混齡教育為中班幼兒創造了一個較為復雜、動態的小型“社會環境”,為中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二、混齡游戲的開展,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

在游戲活動中,異齡玩伴在一起活動可以促進新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使他們在跨年齡的游戲情境中整合自己的行為,年長的幼兒一般處于游戲組織和計劃者的地位,可以增強游戲中的自主性,形成責任心;年幼幼兒則能從年長幼兒那里學會交往技能和豐富的游戲經驗。

我們觀察到,在《我愛我家》的小中大混齡區域游戲中,大班幼兒會進行角色分配,組織計劃整個游戲,中班幼兒則會扮演“爸爸”“媽媽”帶領小班幼兒扮演“寶寶”,開展一系列的生活情景模擬活動。在大班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醒下,中班幼兒增強了游戲中的規則意識,也知道了如何進行游戲。在帶領小班幼兒進行游戲中,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通過游戲情景構成了一個“家”的感覺,讓幼兒體驗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愉快。充分體現了混齡游戲的價值,不僅促進了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了規則意識的形成,而且還促進了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策略

1.提供交往機會

教師有意識為幼兒創設各種有利于幼兒交往和交流的機會,讓中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年齡幼兒和小年齡幼兒學習、互動的機會,得到向大年齡幼兒學習、模仿的機會,給予他們向小年齡幼兒提供幫助和照料的機會,讓幼兒體驗學習、幫助、合作的快樂。

2.傳授交往技能

讓中班幼兒在與大年齡幼兒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到交往技能,也可以由教師向幼兒傳授交往技能;也可以讓中班幼兒在向小年齡幼兒傳授交往技能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自己與人交往的一些技能。引導中班幼兒在學習和傳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交往技能。

3.擴大交往范圍

提供更多交往的對象和范圍。從小年齡跨度的混齡交往到大年齡跨度的混齡,給予幼兒更廣泛的交往空間,讓中班幼兒適應各種不同的交往環境,給予中班幼兒更大的挑戰空間,相信對于中班幼兒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促進會有更進一步的成效。

參考文獻:

第9篇

《末代皇帝》里,她是錦衣玉食的皇妃;《色戒》里,她是戴著“鴿子蛋”打麻將的易太太;《愛出色》里,她是從容游走在大牌秀場與“愛馬仕”晚宴之中的中國版時尚女魔頭……眾多的光環、角色讓人覺得她和奢侈品、PARTY、紙醉金迷之間密不可分,可是生活里的陳沖或許會讓你意外。帶給她幸福的,從來不是愛馬仕。

提到幸福,陳沖覺得不同的人,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我的兩個女兒,各有各的幸福標準。”有一年圣誕節,小女兒告訴媽媽,她的新年愿望是幸福的生活。“你覺得你不幸福嗎?”陳沖有點驚訝地問她。“有時候姐姐欺負我,讓我傷心。”老二太崇拜姐姐了,而姐姐卻經常看不起她,有幾次還動手打了她。有一次,陳沖在開車,聽到她倆在后座協商。姐姐跟妹妹借溜冰的手套,妹妹說:“我借給你手套,你這輩子就不能再打我了。”姐姐說:“又不是跟你要,只是借,我可以一個月不打你。”妹妹想了想說:“一年吧。”姐姐說這不公平,最后兩人協定半年不打。對妹妹來說,幸福就是不挨姐姐的打。

對姐姐婷婷來說,幸福就是得到爸媽的尊重,讓她順其自然地成長。婷婷9歲生日時,陳沖問她想要什么,怎么度過?因為每年陳沖都會邀請婷婷的同學來,為她舉辦盛大而有趣的生日派對,甚至有一次邀請了老師來指導他們排演話劇。可是那一次,婷婷卻說:“我不要任何派對,也不要任何禮物,只要你們陪我在游泳池玩。”“可是我還是想送你一件禮物。”陳沖堅持。婷婷說:“這樣會給我更多負擔。”最后陳沖聽從了女兒的意見。可是傍晚時,溫哥華電影節的人員安排了冰淇淋蛋糕,邀請他們過去,這本來是個驚喜,婷婷卻又哭又鬧堅決不去,陳沖先是勸,然后是打屁股,最后是道歉……陳沖總算明白,要讓家人幸福,就是要尊重她們,不要把自己的幸福指標強加給人家。

陳沖自己的幸福呢?20歲時,憑借“小花”而拿下百花影后時最幸福;30多歲,第一次婚姻失敗后的她聽從朋友的建議飛去舊金山與外科醫生約會,當外科醫生有一天在電話里說“不如我們結婚吧”時最幸福;40歲時,害怕飛機失事再也不能見到女兒的她,每次上機之前都在候機廳給女兒寫信,走下飛機那一刻她最幸福。現在的她即將面臨50歲,她坦承,幸福雖然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指標,可是總的來說,是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平和。

陳沖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對西方盛大的圣誕節卻并不熱衷。“很多時候不過是為了不掃人家的興,一起跟著起哄。”每到節日,她的內心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兒時對春節的向往,“因為姥姥跟我們分兩個戶口,我們一家總是有兩份年貨:雙份紅棗、雙份黑棗、雙份花生、雙份糖年糕…… 那時,沒有比我更幸福的人了。”

雙份一直是陳沖心里的幸福標準。她害怕一個孩子孤單,所以在42歲高齡生下了二女兒,希望她們兩姐妹相互陪伴,一起成長。她希望在孩子睡覺前給她們講美人魚的故事,她也會安排每兩個月就回上海與父母相守幾日。她一邊扮演好母親、女兒、演員的角色,一邊營造夫妻間的情趣。在不同的電影中體驗跌宕起伏、五顏六色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保留個人天地里的平靜和淡泊……

她就好比三明治的中心,雙份的壓力,雙料的責任,雙層的幸福交織成了她豐富而特殊的生活。

陳沖說:“活著對我來說好像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是一件珍貴的禮物。發現自己繼續活在這個世上,是特別幸福、特別珍貴的禮物。我最大的幸福是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在30歲以后,換了跑道。”■

(摘自《花樣盛年》)(責編 冰藍)

第10篇

[關鍵詞]《百種神秘感覺》 婉 悲劇意識

譚恩美于1995年出版的《百種神秘感覺》(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或名《百種隱秘感官》)可以說是她的又一成功力作,并且是創作中的又一新嘗試。在這部小說中,她以高超的敘事技巧、跌宕起伏的情節再次把讀者帶到亦真亦幻的虛擬世界。小說主人公婉(Kwan)被看作是具有原創性和成功的人物塑造,《紐約時報》的Claire Messud對她的評價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創造”(a memorable creation)(Messud, 1995: D11)這一次,譚恩美不像以往的小說中把故事的中心放在母女關系的處理上,而是轉移到了婉與她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奧莉薇亞的關系上。并且故事并非像以往譚恩美的小說結局多以主人公“大團圓”畫上句號,充滿理想色彩,如《灶神妻》和《喜福會》結局都是以母女矛盾最終和解為結局。而《百種神秘感覺》最后以婉的失蹤為結局,這樣的結局一反她以往的創作風格,具有典型的悲劇意識。

婉是小說悲劇的主角。婉的母親,李澄,按照貝蒂阿姨的說法,年青時是露天市場里賣田雞的農家少女。奧莉薇亞的父親當時娶了她也是“因為他不得不”。婉之所以可以到美國來是因為生父在臨終前受前妻鬼魂的托付而為之,否則“死后有惡報”。可以說婉的出身充滿悲劇色彩。所以,這一主角的塑造,符合中國悲劇創作中悲劇人物不“高貴”的特點。

婉在奧莉薇亞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扮演著妹妹的守護者的角色。她的特異功能——陰陽眼,與鬼魂交流的能力是小說結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可是,最開始,她的這些特異功能并沒有給她帶來好運。她最開始給人的印象,按照奧莉薇亞的描述,就是粗陋,甚至讓人討厭。如“古怪的老婦”,“一點也不害羞”,“灰暗土褐色的連身衣褲”,看到奧莉薇亞一家的時候,“丟下包包,揮動雙臂并吼叫道: ’’哈——羅!哈——羅!’’邊喊邊笑,她呼叫著蹦跳前來,就像我們家新飼養的那只狗”。由于奧莉薇亞的告密,婉的通靈功能被看作是心理障礙,并被強行施以電療,電療后一頭烏發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陰陽頭,使她看上去像是“在大街上被車輛碾壓過的動物”。而等她的頭發重新長出來的時候“像英國小獵狗的毛般鋼硬聳立”。這些描述實際上是對婉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丑化。她的到來使得她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奧莉維亞不得不面對自己另一半中國血統的事實,尤其是當奧莉維亞聽到別人稱呼自己“笨老中”時,恨不能讓這個姐姐馬上滾回中國去。而奧莉維亞的白人母親能夠接受婉只是因為她是個任勞任怨的免費幫手。婉卻從不介意,對于這些傷害顯得“幼稚無知”,對奧莉薇亞“比親生的母親更像慈母”。即使是面對受到來自妹妹的背叛、愚弄、鄙視和羞辱,總能寬容地接受。但是,這種接受并非由于無知導致的,倒是略有點類似中國成語“大智若愚”。所以,《紐約時報》用了“滿懷智慧”來形容婉化解矛盾于無形中。而奧莉維亞對婉并非是沒有感情的,因為婉“可愛”,“義氣”,“忠誠”,如她自己所說“我怎可能不愛自己的姊姊呢?”,并且自己的生母不能給自己提供感情,給自己女兒的愛“菲薄如紀念品”。這種矛盾持續發展,直到最終婉的悲劇發生。

小說以現實和虛幻交替演繹鋪開,以婉和奧莉維亞的現實生活為情節,交替以婉所描述的另一世界的故事,也就是她的前生——“怒目女”和奧莉維亞的前生——美國姑娘斑惹。婉和奧莉薇亞是同父異母的姊妹,這一點頗為符合亞里士多德的悲劇人物論:悲劇發生在親人如父子之間、叔侄之間、夫妻之間的自家內部的矛盾而不是敵我矛盾。

悲劇的成因是性格沖突。奧莉薇亞童年經歷的不幸——幼年喪父,缺乏母愛,對她的性格產生不良影響,對愛持有懷疑,導致后來的婚姻破裂。她一直生活在賽門以前的戀人艾沙的陰影中,她對愛情的懷疑導致連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與賽門的戀愛是出于真心還是同情。“但當時我年輕,又愚蠢地墜入愛河。我混淆了引人憐憫與浪漫的情境,誤把同情當作是拯救賽門于悲傷的指令”。而婉則是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拯救奧莉薇亞于愛的迷惘之中,挽救了奧莉薇亞和賽門的關系。婉的這種中國式的對友情的忠心不二,也是悲劇產生的原因,正如婉所說,“我一直想讓你知道,我真的是你最忠誠的朋友”。婉借助能與陰間的鬼魂進行交流,導演了一場與艾沙對話的事件,擺脫艾沙對他們的愛情的影響。因為婉是具有特異功能的,所以她到底是真正見到了艾沙還是純粹出于幫助奧莉薇亞的目的而導演了這次對話不得而知。讓人恐怖的是,奧莉薇亞居然看到了艾沙,并且她認為不是幻覺,“首先,我只將它當成是幻覺。但經過十七年后,我終于了解到心是擁有獨立的意志,不管你多頻密連根拔起你最深沉的恐懼”。按照婉的說法,“這不是神秘感覺,這是你自己的疑惑心,多慮心,毫無意義!”這也是對奧莉薇亞性格的一個批判吧。亦真亦幻,這正是小說吸引讀者的地方。

婉最終以自己的生命換來對奧莉薇亞的救贖。結局是很有特點的,它既具有典型的西方的悲劇意識形態,“強調徹底的失敗、徹底的犧牲、徹底的奉獻”——婉為了幫助奧莉薇亞尋找失蹤的賽門而進入長鳴的山洞導致失蹤,又具有中國悲劇特點,以大團圓為結局——奧莉薇亞最終與賽門復合。而婉的失蹤,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完全是悲劇,可以說是婉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尋找到歸宿——“結局?死亡不是故事的結局,而是表示故事尚未結束”。

悲劇的發生實際上是有預示的。婉回到長鳴,一方面是為了挽救妹妹的婚姻,同時也是實現前世對斑惹小姐的承諾。所以,婉的今生就是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挽救自己的過失。奧莉薇亞對婉的特異功始終處于不完全相信的狀態。這種狀態直到故事的結局才被打破。當奧莉維亞看到婉取出斑惹小姐送給她的音樂匣子,并且看到上面的日期和簽名,才徹底相信婉所說的所有一切有關前世的說法都是真的。奧莉薇亞甚至希望婉能通過特異功能找到賽門。所以奧莉薇亞相信婉具有特異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她對于婉對自己妹妹的忠誠度的信賴。這種相互的信賴跨越時空,連通兩人的前世今生。婉的離開,也許是另一輪回的開始吧!

所以,小說的結局,既具有西方的悲劇意識,又具有中國的傳統悲劇色彩,喜悲交錯,帶有一定亮色,采用了傳統藝術的藝術辯證法,并且傳統色彩更多一些。

參考文獻:

[1]1995年10月《紐約時報》Claire Messud書評:Ghost Story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29 October 1995).

第11篇

小妹妹的到來讓我們倆都無所適從,媽媽不再愛我們,而把她全部的愛都給了小妹妹。

我很喜歡小妹妹,喜歡抱著她、撫摸她、親吻她、照顧她。弟弟則截然不同。他一看到她,就像看到一個什么可怕的小動物,飛也似的跑掉了。他寧可整個晚上都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也不出來看小妹妹。我到他房間里和他說話,讓他和我一起做游戲,他也是一副不理不睬的樣子。他憤憤地說:“為什么他們一定要那個小寶寶呢?”

那個時候,父母根本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心理變化,也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家里新添的妹妹。好在,我們有一個睿智的外公。

那天晚上,外公來看新生的寶寶。他抱起小妹妹,對弟弟說:“你知道嗎,她很像我養的小羊羔,又乖又可愛。”

弟弟嘟囔著:“我寧可要頭小羊羔也不要這個愛哭的小寶寶。”他說話的聲音很小,可是那么小的聲音也逃不過外公的耳朵。盡管外公看起來很老了,可他的耳朵很靈光,他把弟弟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好的,”外公說,“如果你想要一頭羊羔,或許我們可以做個交易。你把你的小妹妹給我,我給你一頭羊羔。我給你一天時間考慮,你再想想,如果明天你下定決心,我們就交換。”

我仿佛看到外公向媽媽擠了擠眼睛,可是,我又覺得那是自己的幻覺,因為外公從來不向任何人擠眼睛。

外公離開后,媽媽問弟弟要不要聽故事。弟弟坐在媽媽的膝蓋上,有些心不在焉。他一邊聽故事,一邊不住地看妹妹。講完故事后,媽媽要給妹妹換尿布,讓弟弟抱她一會兒。等媽媽回來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弟弟正在溫柔地撫摩妹妹柔軟的黑發,他輕輕握住妹妹的小手,讓她抓住他的手指!

弟弟驚喜地喊道:“媽媽,你看!她想握住我的手啊!”

“當然啦,她知道你是她的哥哥嘛。”媽媽笑了。弟弟又抱了小妹妹幾分鐘,睡覺的時候,他看起來開心多了。

外公第二天如期而至,進門之后就開始找弟弟談話。他很認真地對弟弟說:“咱們昨天說好了用你的小妹妹換我的一頭小羊羔的。那么,你準備好了嗎?”弟弟看著外公,他很為外公還記得昨天的“買賣”驚訝。

“她現在值兩頭羊。”弟弟嚴肅地說。

外公看上去對弟弟的新價格比較猶豫。他說,他要回家想想,第二天晚上過來和弟弟談這筆“生意”。

第二天是星期六,弟弟和我大半天的時間都在家里看小寶寶洗澡、睡覺,然后抱著她玩。那天,弟弟抱了妹妹三次。當外公晚上踏進我家門檻的時候,弟弟看起來非常憂慮。

“你知道,我一整天都在想寶寶換羊羔這件事情,你真的讓我很為難。不過,我已經決定了,這個小寶寶非常可愛,她真的值兩頭羊羔。我想,我們可以成交了。”外公微笑著說。

外公話音未落,弟弟就不假思索地說:“她現在又大了一天,已經值5頭羊羔了。”

外公嚇了一跳,他慢慢地搖搖頭說:“天啊,你又加價了。那我得回家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或許,我得和我的銀行助理談談這件事。”

外公走后,弟弟看起來很擔憂,我拉他和我一起玩游戲,但是他沒有興趣。他默默地走到媽媽的房間,把小妹妹抱起來,親親她的小臉蛋,好久都舍不得放下。

次日是星期天,外公下午很早就來看我們。他告訴弟弟,他之所以來那么早,是因為他已經決定用5頭羊羔換小寶寶了,他已經在自己家里給小寶寶準備好睡覺的地方了。

弟弟深深吸了一口氣,他直直地看著外公,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現在,這個小寶寶的價值是50頭羊羔!”外公看著他直搖頭,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覺得我們這個生意做不成。我不能出50頭羊羔換這個小寶寶。我想,你得把她留住,幫你爸媽照顧她吧。”外公笑著說道。

“那當然,我是她的哥哥,我自然會照顧好她的。”弟弟把頭扭開,我看到他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他不知道,我這次真的看到外公在向媽媽擠眼睛。

(選自《知音•海外版》,略有改動)

第12篇

關鍵詞: 小說《盲刺客》 小說《石頭天使》 敘事線索 人物形象 互文關系

互文性寫作是作家們長久以來一直采用的寫作模式,比如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灰姑娘”的故事模型,亨利?菲爾丁的《赦米拉》是對塞繆爾?理查德森的《帕米拉》的戲仿。在后現代的語境下,互文性通常是后現代作家采用的一種重要的文本策略,是他們挑戰寫作和社會傳統規則的工具。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充滿了對其他文本的指涉,這顯示出她對前人文學遺產的繼承,同時也折射出她與前人的顯著不同。本文將從分析小說《盲刺客》的敘事線索和人物形象入手,探討其和瑪格麗特?勞倫斯的小說《石頭天使》之間的互文關系。

一、相似的敘事線索

瑪格麗?特勞倫斯的《石頭天使》講述了一位名叫哈格?希伯利的九十高齡老婦的成長史。小說時間跨度大,從19世紀末開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一直到現代社會。哈格的故事由現在和過去兩條相互交錯的敘事線索逐漸展開,當下的生活不斷地因某個生活細節而被拉回到舊時的時光中,如同時光倒流一般。現在的敘事線索始于老年的哈格。當下,哈格是一個九十歲高齡的老嫗,驕傲、脾氣火爆,忍受著年老帶給她的種種折磨和無奈。她需要不斷住院治療來緩解病痛對她的折磨,然而倔強的她卻總是拒絕離開朝夕相處的家。過去的敘事線索開始于哈格六歲時。這條線索從哈格的童年起,到她結婚成家,從她的兩個兒子出生到她棄夫離家,從她最喜愛的兒子約翰的離世到她在加拿大北部城市和另一個兒子瑪文平淡的生活。小說以哈格的死結束。過去的哈格總是會時不時浮現在現在的哈格面前。舉個例子,在小說中,在和兒媳多麗絲發生爭吵后,哈格躲進她自己的房間,對著鏡子,她的思緒又回到了從前,母親、哥哥的身影浮現在她的眼前;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二十歲的時候,那時候的她,年輕、漂亮,充滿朝氣和活力。通過閱讀《石頭天使》,讀者很容易發現每一次哈格思緒的跳躍都伴隨著小說從現在敘述轉向過去敘述然后再回到現在,現在和過去在瞬間交錯。

阿特伍德的《盲刺客》講述了一位名叫艾麗絲的年過八旬的老婦的成長史。和哈格的敘述一樣,艾麗絲的故事也以過去和現在兩條敘事線索交錯展開。現在發生的事情和過去的回憶交織在一起。現在的敘述中,艾麗絲年過八旬,在妹妹死去的陰影中茍延殘喘。她遭受著嚴重的心臟病和年老的雙重折磨,需要別人的照料,卻始終拒絕承認自己變老這一事實。過去的敘述從艾麗絲的童年時代開始,從母親在難產中去世到父親的破產;從她嫁入豪門到她父親離奇死亡再到發現丈夫對妹妹的犯。和《石頭天使》一樣,《盲刺客》以艾麗絲的死結束。艾麗絲的敘述基于她每天的日常生活,但她也時常從現實的孤獨和身體帶給她的病痛中逃離出來,逃到自己對往事的回憶的秘密空間中。譬如,當她一個人散步時,她的思緒總會回到過去,回想過去的歷史,無論她去蔡斯家族的墓地還是路過祖父的紐扣廠,或者經過祖父母的哥特式的豪宅,心總會回到那個家族輝煌榮耀的時期。當韶華逝去,她自己也由年輕漂亮變得年老體衰時,艾麗絲總生活雙重的影像中,因為在她的生活里,過去和現在已沒有了界線。

相似的敘事線索表明《盲刺客》對《石頭天使》的借鑒和繼承。除此之外,兩部小說還存在許多相似的描述。比如說,在《石頭天使》中,哈格出生于一個殷實的富商之家。“我的父親是到達那里的第一個商人……他有四個農場,他把這些農場都租給了別人……物質上他很富有。”哈格的母親在生她時因難產而去世了,失去母親后,她和兩個哥哥在管家多爾姨媽和自強自立但又有些專橫的父親的照料下長大。在《盲刺客》中,艾麗斯同樣出身富裕的貴族之家。和哈格一樣,她的母親死于難產。失去母親后,艾麗斯和妹妹勞拉在管家瑞妮和飽受戰爭創傷的、經常酗酒的父親的照管下長大成人。

二、相似的人物形象

在《石頭天使》中,哈格在母親離去后扮演起了女主人的角色。作為家里的唯一的女性,她必須學會怎樣打扮,怎樣扮淑女。父親為此送她到東部接受特殊訓練。當哈格完成學業回到家時,她的父親說:“兩年來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你是我的驕傲,明天人人都會這樣說。你不能呆在店里工作了……你可以管理賬目和負責進貨。”當哈格提出想要去學校教書時,她的父親斷然拒絕了:“不管怎么說,我的女兒不能單獨到那里去,你不能去教學,小姐。”哈格最終選擇了放棄,“我最終沒有出去教學,而是留在家里為父親管理賬目,替他扮演者女主人的角色,同客人得體而有分寸地談話,做所有他希望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哈格還得應付父親為她安排的約會。在父親的刻意塑造下,哈格的行為舉止必須像一個真正的淑女。只有遵循父親的教誨,嫁得好,才能帶給父親榮耀。

在《盲刺客》,艾麗絲的身份由她的性別、她所屬的階級和她扮演的“女主人”和“勞拉的好姐姐”的角色決定。她的命運早已在冥冥之中被安排:作為這個古老的盎格魯―加拿大大家庭的長女,嫁給有錢人去挽救家族企業、恢復家族昔日的榮耀、保護年幼的妹妹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許多人一樣,艾麗斯也喜歡旅行,但由于家里經常需要她,年幼的妹妹勞拉也需要她的照料,這個計劃只好作罷。事實上,在母親去世后,艾麗斯承擔起了母親的責任,扮演者女主人的角色。她的父親開始和她談論紐扣廠的事情,因為“他說應該盡早讓我學習經濟學的簡單原理,因為我長大以后要擔負起責任來”。逐漸的,艾麗絲開始陪著父親往返不同的城市談生意。艾麗絲切切實實地成為家里的女主人,照顧妹妹,幫助經營家族企業。艾麗絲的父親經常告誡女兒要表現得像淑女,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除此之外,父親安排把年僅十八歲的她嫁給理查德――一個前途光明的企業家和政治家。為挽救紐扣廠,挽回家族榮耀,艾麗絲除了嫁給這個大她十七歲的理查德外別無選擇。哈格和艾麗絲的唯一區別在于:后者完全接受了父親安排的婚姻,而前者卻經常“無一例外地怠慢他們(父親帶回家的小伙子)”,并且最終未經父親同意擅自嫁給一個長她十四歲的農民。哈格和艾麗斯在自己的母親去世后都承擔起了女主人的責任,在婚姻上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然而哈格更加勇敢、獨立且具有反叛精神。

相似的家庭背景并不是聯系艾麗絲和哈格的唯一紐帶。如果我們看看兩個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以及她們與各自父親的關系,我們又會發現驚人的相似。當她們年輕的時候,由于沒有母親,兩個女孩子的父親都想把她們培訓成家里的女主人;當她們漸漸老去年過八旬的時候,她們都成了寡婦,遭受著年老和病痛的雙重折磨,她們需要別人的照料和醫治,但卻同時倔強地拒絕被當做年老體弱的人。

在《石頭天使》中,有多處對哈格遭受病痛折磨的描述。以下是其中之一:

今天下午,盡管我的肋骨并不十分疼痛,但我的腹內翻騰咆哮,就像隱匿著一個野獸。我今天大便不暢而且嘔吐。緩瀉藥、無花果汁、含氧化鎂的牛奶都無法解除這難以名狀的折磨。我不舒服地坐在那里,浮腫,肚子鼓脹,身體下墜,我擔心自己會受了風寒。

阿特伍德曾經指出:“加拿大小說中,有許多強大的,具有消極力量的老女人的例子。”哈格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由此,她在作品中塑造出一個類似哈格的疾病纏身的老婦形象也有一定淵源。在《盲刺客》第三章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天氣一旦潮濕,我的骨頭又開始酸痛起來。這病有很長的歷史:好了之后又會反復發作。疼得厲害時,我晚上難以入眠。每天夜里,我想睡卻睡不著;睡神像是一塊沾滿煙垢的窗簾在我面前飄來蕩去。當然,我還有安眠藥,可醫生又不讓我服用。

通過比較《盲刺客》和《石頭天使》中描述,我們會看到:艾麗絲和哈格都遭受著病痛的折磨,都面臨著年老體弱帶來的諸多不便。然而,這兩位年過八旬的老婦都倔強地拒絕承認自己已經變老這一事實。在《石頭天使》中,九十歲高齡的哈格仍然拒絕別人的幫助。當她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時,多麗絲急忙來扶她,她卻大吼道:“我很好,只不過有一些顫抖。”事實上,“我的栽倒像重重的一擊,使我那埋藏在多層脂肪下的肋骨竹扇般收攏了起來,疼痛鉆心,片刻之間我簡直喘不上氣來。我喘息著,掙扎著,就像一條魚被放在了又軟又滑的船甲板上。”以下是晚餐前,發生在哈格與多麗絲之間的一段對話:

“時間到了,”多麗絲強作輕松地說,“走吧。”

“天哪,不是起床的時間吧,對嗎?”

“起床?”她哀鳴般地說,“是晚飯時間,不是早晨。”

“當然,”我馬上回敬她,“我清楚得很,只是――”

“你一定時睡著了。”她說,“睡眠對你有益處。”

“我沒睡著,一直醒著。”

“同托利先生談話之后,你一定放松多了。這很好。我知道談話會有這種效果。”

“同哪個先生談話?”

從以上的對話可以看出,哈格在竭力回避自己的年老和健忘。在《盲刺客》中,艾麗絲這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婦經常故意裝作很勇敢、很強壯,以此來驅趕由于年老帶給她的恥辱。當大雪封城的時候,保姆警告艾麗絲不要擅自去鏟雪,但是她卻說:“我完全可以自己救自己……我還沒老糊涂呢,如果房子燒了,那一定是我故意的。”第二天,艾麗絲便冒險跑出去,然后“在一堆雪上絆了一下,踉蹌了兩步,滑倒了”。“雖然沒有傷到筋骨――我自己這樣認為――但我就是爬不起來。我躺在雪地里,像一個被翻過來的烏龜,四肢拼命掙扎”。表面上,哈格和艾麗絲非常的堅強、勇敢、獨立,然而在她們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不易被人發覺的脆弱和對于年老的恐懼。

后現代主義文學中的游戲性,使得讀者能夠從閱讀文本中獲得極大的愉悅,其對文本批評解讀的同時也是在進行著再創造,文本的終極意義也不復存在。作為加拿大后現代主義的杰作,《盲刺客》是一部能夠建構多種互涉關系的小說,互文性解讀在揭示它高超的藝術手法和思想性的同時,為讀者解讀和欣賞這部小說開辟了新視野。

參考文獻:

[1]Abrams,M.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Thomson Learning,2004.

[2]Allen,Graham.Intertextual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3]Atwood,Margaret.The Blind Assassin[M].New York:Anchor Books,2001.

[4]Hutcheon,Linda.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万山特区| 东光县| 双鸭山市| 定安县| 海林市| 宁津县| 资中县| 雷州市| 陆川县| 巴南区| 古蔺县| 江达县| 澄江县| 修文县| 堆龙德庆县| 闵行区| 靖宇县| 新巴尔虎右旗| 石阡县| 沂源县| 金寨县| 金坛市| 磴口县| 台南市| 水城县| 大余县| 阳泉市| 新晃| 姚安县| 石渠县| 乌鲁木齐县| 肥城市| 商水县| 沭阳县| 富平县| 威海市| 汶川县| 高邮市| 定陶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