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5: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花的詩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周南·桃夭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唐·王維《輞川別業》
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桃蹊李徑年雖古,梔子紅椒艷復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二首》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唐·韓愈《題百葉桃花》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唐·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宋·歐陽修《舞春風》
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 宋·蘇軾《送別詩》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宋·蘇軾《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 宋·秦觀《江城子》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秦觀《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
梅花落盡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葉夢得《虞美人》
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余霞 宋·李彌遜《訴衷情》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宋·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元·姚燧《浪淘沙》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路煙 清·吳偉業《鴛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宋·秦觀《虞美人》
描寫櫻桃的名句
一樹櫻桃帶雨紅 南唐·馮延已《羅敷艷歌》:“惆悵墻東,一樹櫻桃帶雨紅。”
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 宋·趙彥端《豆葉黃》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描寫杏花的詩句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園》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隱《日日》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宋·晏殊《臨江仙》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 宋·蘇軾《蝶戀花》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墻外杏花香 宋·曹組《小重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宋·劉彤《臨江仙》
描寫梨花的詩句
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 唐·鄭幀侗嶠等曛莨慍擎洹
帶葉梨花獨送春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唐·岑參《送楊子》
月朧朧,一樹梨花細雨中 宋·陳克《豆葉黃》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寫蘭花的詩句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戰國楚·屈原《九歌 禮魂》
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宋·洪興祖《楚辭·九歌·禮魂》補注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怕端普唇
唐·
劉禹錫《和樂天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宋·曹組的《卜算子·蘭》
描寫薔薇的詩句
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南朝梁·柳惲《詠薔薇》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唐·李白《憶東山二首(其一)》:“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云還自散, 明月落誰家。”
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唐·杜牧《留贈》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宋·秦觀《春日》
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后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彌遜《虞美人》
吳融:《桃花》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劉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
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
袁枚:《題桃樹》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韓愈《題百葉桃花》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應知吏侍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
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
影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
楊憑《千葉桃花》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軟駐年華。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周樸《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陸游《泛舟觀桃花》
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
自別西川海棠后,初將爛醉答春風。
李白《憶秋浦桃花舊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搖蘿枝,半搖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齊己《桃花》
風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
蘇軾《桃花》
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崔護:《題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杜甫:《絕句漫興》
2、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紅梅》
3、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早梅》
4、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早梅》
5、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憶梅》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早梅》
7、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三首》
8、望征路愁迷,離緒難整。—《瑞鶴仙·梅》
9、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喜張沨及第》
10、只因誤識林和靖,惹的詩人說到今。—《梅》
11、云臥穩,藍衣正護春憔悴。—《花犯·苔梅》
12、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漢宮春·梅》
13、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早梅》
14、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小至》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
6、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7、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 冬景》
8、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9、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10、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來源:文章屋網 )
宋之問《靈隱寺》
鷲嶺郁i,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 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 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 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 看余度石橋。
明代邊貢《嫦娥》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是攀。
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唐代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唐朝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宋·蘇軾《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月缺霜濃細蕊干,些花元屬玉堂仙。
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
破誡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擷紉幽佩,莫遺孤芳老澗邊。
唐代白居易《廳前桂》
天臺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
一種不生明月里,山中猶教勝塵中。
南宋楊萬里《詠桂》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香多露`,石響細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荔子然。
可憐天上桂花孤,試問娥更要無。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綠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巖中詩,芳香潤金石。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山云漠漠桂花濕。()
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天臺嶺上凌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一種不生明月里,山中猶教勝塵中。
萬事相尋榮與衰,故人別來鬢成絲。欲知歲晚在何許,唯說山中有桂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
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無屬桂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
5、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6、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冬景》
7、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8、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9、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商隱《贈荷花》
10、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秦觀《納涼》
“祝福和注視著您的詩句。”
連續三年,每個新年我都收到一張寫著這樣祝福詞的賀年卡,賀年卡上寄件人的地址是外省一個陌生的山村,而寄賀卡的是一個叫小花的女孩。
每次收到這樣的賀卡,我都感到漠然,甚至還感到寄這張賀卡的人是否有些幼稚。寄我賀卡的人或許是無意之中讀了我作品的讀者,可是在滾滾紅塵中,我的這些簡單的文字又能表現些什么呢?為此,那些賀卡很快就束之高閣了,倒是那千里之外的或許在山坳里的陌生的小山村,給了我一些好奇的想象。
沒有多久,我拒絕不了“下海”的誘惑,去了一家外資公司,我不再想寫那些文字,那枝伴隨著我朝朝暮暮的筆塵封起來。在商海沉浮中,那些曾讓我日夜激動不安的詩句似乎越來越遠了,只有在酒酣耳熱之時,春風得意之際,才會偶爾閃現出一兩句詩的斷句,閃現出賀年卡上的那行清秀的筆跡。然而,在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日子里,那些句子像流星一樣,稍縱即逝。
日子在飛快地過去,我試圖放棄寫作尋找歡樂的愿望并沒有實現,相反,敏感的心更不能承受那些離我更遠的東西:在那段時間里,我像是一只在天空中迷失了方向的鳥,有些茫然失措。轉眼又到了新年,照例又收到了那來自遙遠山村的賀卡,所不同的是,左下角多了幾行小字:
“孩子生病清醒的時候,讓我們把這張賀年卡寄給您,她的病沒有治好,現在已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幾行字無疑是一聲驚雷,讓我震驚,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用最快的速度買了去那個陌生地方的車票,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又在一輛破舊的長途汽車上顛簸了一天一夜,終于來到了小花所在的那個小山村,找到小花的家。她的父母,帶著北方農民的質樸,接待了我這個遠方來客,讓我看了小花住的簡陋的房間,一張床,一張桌子,桌子上有小花的照片和幾本詩集及散文雜志。望著照片上那雙清純的眼睛,我簡直不敢相信,在這樣貧困的山村,還有這樣執著地愛詩的女孩。
我來到了小花的墓地,四周很靜,大朵大朵棉絮般的云朵在天空中飛奔,在萬般寂靜中,我聆聽著小花的嘆息。在遠處高高的山崖上,在隨著季節變化的原野里,我仿佛看見了小花裙裾飛揚的身影。我采擷了一些干花,不由自主想起了泰戈爾的詩句,一起獻在小花的墓旁:
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
回來之后,我毅然決定離開那家公司,背上行囊,準備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在摩肩接踵的城市街頭,在被陽光照耀的高高的山塬,在無數次升起炊煙的村莊,在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麥地里,去尋找,尋找那些像小花一樣對生活、對詩歌的真愛者。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此花與蘭、竹、菊并稱為四君子,傲雪獨立,錚錚鐵骨,是不少國人掛在墻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最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在中國浩瀚的唐詩宋詞里,就有許多有關梅花的詩篇飄香其間。詩人以梅為骨,以詩為心,或抒情或感嘆,朵朵梅韻穿越滄桑歲月的洗禮,成為歷經千載傳誦的絕唱。
梅花的美在于凌寒脫俗的本性。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元代詩人王冕將混世芳塵的普通桃李與冰雪林中的白梅對比,從而襯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潔。詩人以梅自況,借梅花的高潔來表達自己堅守情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遠志;梅花的美在于未動意先香。宋代人陸游在《卜算子?詠梅》里如此詮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超越了生命的花季,梅屬于冬天,卻用火的青春與生命,向人們展示出春意里的情懷;梅花的美還在于形韻凝神質。“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蘇軾筆下的《紅梅》通過幾個對比就將它的神韻一覽無遺的反襯出來。
如果說雪是冬天的精靈,那么梅就是冬天的風骨。在詩人的筆下梅和雪往往相攜出場,點綴著季節的意境。“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冬天因梅與雪的相依相伴,少了幾許孤寂和冷清,而多了幾許畫意。同樣是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的另一首寫道:"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寥寥幾筆就將雪和梅的特性勾勒得淋漓盡致,梅風雪韻里的濃與淡,被一個“遜”一個“輸”描得入木三分,又高雅脫俗,成就了冬季里最經典的顏色。
梅花是人間的使者,是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關于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 賞梅,寫梅,畫梅, 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梅花在王維的筆下演化成了故鄉的象征、鄉愁的載體。“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此詩的典故說的是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人,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丟官棄印從京城千里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為的就是一睹梅的芳容。“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這是宋代王淇寫的一首詠梅詩,通過對梅花特點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志趣。詩中提到的林和靖即林逋,后人稱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 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他《山園小梅》詩作里的“眾芳搖落獨喧艷,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詠梅的傳世詩句。至于辛棄疾“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臨江仙?探梅》),陳亮“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詩句,更是遺貌取神的感概之吟。醞釀了整整一個冬季,穿越風,穿越雪,穿越嚴寒。梅用傲骨讓短暫的花季成為永恒的仰視,從而征服了無數文人騷客的筆和心。
梅韻飄香詩心鑄,濃筆傳世數千年。塵世癡梅愛梅的詩人就是梅的知音,生為梅花因有這樣的詩人應無憾也。作為看客,在閑時把身心交給詩詞里的梅韻濯洗,也不愧是一種心靈的療養。
(陳昌喜薦自《懷化日報》2016年12月19日)
【梅花】
在北宋時,畫梅花成了一種高雅的風氣。宋代的仲(zhòn)仁和尚開創了“墨梅”的畫法――完全不用其他顏色,只用墨的深淺來表現梅花。古代的文人留下了很多關于梅花的詩和畫。
墨梅
(元)王冕(miǎn)
吾家洗硯(yàn)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hén)。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qián kūn)。
主席曾用“已是懸崖(xuán yá)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樣的詩句來描寫傲雪盛開的梅花。
【蘭花】
優雅的蘭花很受古人喜愛,大詩人屈原曾經以“秋蘭兮(xī)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
古代文人常把美好的詩文比喻為“蘭章”,把真誠的友誼稱為“蘭交”,把知心好友叫做“蘭客”。
南宋末年,國家衰落,戰爭頻繁(pín fán),許多百姓因此失去了耕地和家園,生活艱難。
當時的畫家鄭思肖畫蘭花非常特別,從不畫根,蘭花就像飄浮在空中一樣。
有人問:“為什么你畫的蘭花沒根呢?”
鄭思肖說:“國土都失去了,我的腳怎么著地呢?”
【竹】
唐代的時候,竹子開始出現在書畫家們的筆下。據說五代的時候,才女李夫人夜晚坐在床頭,看見婆娑(pó suō)優美的竹影映在窗紙上,于是照著窗紙臨摹(lín mó),開創了“墨竹”的畫法。
清朝時,有一個畫竹子特別有名的人,叫鄭板橋,他不但竹子畫得好,還寫過很多朗朗上口的詠竹詩。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東晉時候的大詩人陶淵明非常愛,他在家的周圍種滿了金燦(càn)燦的,還寫下了“采菊東籬(lí)下,悠然見南山”的著名詩句。
比起梅、蘭、竹,關于的畫要少得多,但古代的詩人為它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句。小朋友,這些著名的詠菊詩你都會背嗎?
(唐)元稹(zhěn)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詠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在這寸草不生、天寒地凍的冬季,所有的萬物凋零,只有一種植物還在這寒冬堅強的生長,它就是梅花。
梅花——讓人一聽到這兩個字就可以聯想到寒冬和雪景。
在植物當中我最喜歡梅花,因為梅花象征著堅強,所以我喜歡梅花,雖然我沒見過梅花,但是我看過描寫它的詩句,聽過歌詞帶著梅花的歌曲,每當我打開帶有梅花歌詞的音樂的時候,我靜靜的坐在沙發上,那優美的旋律響起的時候,讓我感到了有一種力量在鼓舞著我 它仿佛在告訴我,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學會堅強,不管人生的路有多艱難,都要綻放出自己的美麗。
其實我很敬佩梅花,因為它在最寒冷的時候綻放,它用它最美的身軀讓冬季不再死沉沉,它在冬季綻放,給這個冬天帶了了一絲生機,讓這個冬天填了一絲韻味。讓我們不再覺得冬天寒冷,如果要是下雪,雪花落在梅花上,好像給梅花穿了一條連衣裙,在冬天,梅花和雪融合起來,那讓整個冬天更加美麗。
我喜歡梅花是堅強和頑強,它在枯草之間脫穎而出。它是最美的,她說是最獨特的,每當我看到描寫梅花的詩句的時候,我都能聞到那在白雪中散發著的淡淡的梅花香氣。
我這一輩子都要向梅花學習,做一個能給人帶來美感的人,向梅花在寒冬中綻放讓世人看見自己獨特的美,學習梅花耐得住寂寞不怕嚴寒,堅強的活出自己的風采,雖然我覺得梅花在冬季獨自綻放很孤獨,但是我還是覺得它是冬季最美的植物,雖然它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但是我覺得它的精神可以學習。
有的時候,我覺得梅花很可憐,我覺得它在一個所有植物都枯萎的季節綻放,顯得他多很獨孤,陪伴它的只有墻和白雪,還有參觀它的人群,可憐它歸可憐,但我更多的是敬佩它,向它學習堅強,不怕寒冷,頑強的活著,他已經就像女孩一樣美麗,我最喜歡的梅花女孩。
二、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直接引用成為了化用詩詞的第一種境界。
秋披著薄如蟬翼的紗款款而來。且不說那“霜葉紅于二月花”,也不必說那“秋水共長天一色”,單是那“枯藤老樹昏鴉”的腸斷天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離愁別緒,還有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悠悠思念,“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絲絲無奈,便將你我帶入了秋的懷抱。和著秋風蕭瑟,彈一曲古箏,高歌離殤一曲,永寂天涯。感悟秋色,無盡繾綣。這是學生在《感悟四季》中對詩詞的直接引用,讓詩句與自己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讓秋的離別、無奈在“欲說還休”中繾綣,于美妙中彰顯智慧,使得自己的感悟與古人相通,打造自己作文在時間上的共鳴,文短情長,雋永而意蘊十足。
用鋒利的刀劍揮舞出的豪邁,在不遂人意的現實面前,只能像陸游般“鐵馬冰河入夢來”,曾經的磅礴豪放,卻只能化作憂愁“欲說還休”。這是學生在《我讀辛棄疾》的活學活用,把辛棄疾理想在現實面前支離破碎的情態,淋漓盡致地顯現了出來。
三、詩歌中作者是通過意象來展現自己感情的,所以化用意象,成為第二層。
那滋潤萬物的小雨,可曾撫淡了錦官城的濃艷?那鸚鵡洲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牽起了一片撩撥愁緒的朦朧。那飄逸的太白,為我拉來了九天的銀河,三千尺的飛流。
把意象化為自己文中語言的一部分,給我們充分的想象空間,用一個意象全詩都躍然紙上,達到了著一意象而盡得全詩風流之感,把詩中的意象和文章中心緊密結合起來,
當年的金戈鐵馬,轉眼已成回憶;當年的氣吞萬里,卻只能顧影自憐;當年的斜陽草樹,已物是人非。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斜陽草樹”融入文本,把辛棄疾內心的壯志難酬物化了出來。
你的酒中還有那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的弦中還有五十弦翻出的塞外之聲,你的夢中還有秋點兵的沙場,你的眼中還有郁孤臺下的行人淚,你的心中還有血灑大漠的馬革裹尸的一腔熱血。
獨立的郁孤臺上,留下的是辛棄疾的兩行淚,危欄上載下了辛棄疾孤單而絕望的身影,燈影斑斕的馬路上,留下了辛棄疾那暮然的回首。蕭瑟的秋風還在,鐵板銅琶還在,稼軒你的英魂何處安歇。
把辛棄疾中詩句的常見意象,融入到文本中,用自己的語言串連起來,讓辛棄疾筆下的一草一木重新復活展現在我們面前。
四、化用意境,是化用詩句的最高境界。
一彎殘月懸于高大的梧桐樹上方,夜深人靜,秋霜初下,小院內一片凄清,偶爾有鴻雁掠過,聲斷長空。這里化用“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意,如一幅寫意畫,流瀉出一個冷寂凄清的世界,一個被貶黃州的雖曠達而不免落寞的蘇學士躍然紙上。
遙想當年,辛家少年初長成,英姿颯爽意氣風發,伴著盧的的飛奔弓弦的霹靂,你揮著一柄泛著清冷光澤的長劍奮勇殺敵,奏出五十弦翻出的塞外之聲,照亮了郁孤臺滾滾東去的江水。
關鍵詞:梅花;園林;景觀效應;詩意造景
梅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貴花木,其栽培歷史已有3000多年。梅花姿態美麗,香氣襲人,清秀高雅,不僅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長期獨領,而且在現代園林植物造景中,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我們展現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1 梅花的景觀效應
中國是梅花的故鄉,栽培區域廣泛,花期從南到北,可盛開5個月之久;梅花也是我國傳統名花中最長壽的木本花卉,壽命可達幾百到上千年。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傲雪凌霜,凌寒獨放”、“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被稱作“天下尤物”。梅花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梅花的姿、色、香、韻無一不美。
梅花的花色豐富多彩,絢麗繽紛,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紅的似火。白梅花香濃郁,冰清玉潔,古人常將白梅與雪相比,“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 盧梅坡)。片植白梅,極易形成“雪海香濤”的園林景觀,營造出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
梅花花香清、幽、寒、冷,漫步梅林,暗香浮動,更有“風遞幽香出,禽窺素顏來”、“一種清香,占斷百花香”之感慨。
梅花的姿怪奇,綠苔封身,卻老當益壯,爭榮競秀。《潛確類書》稱:“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枝條稀疏,卻灑脫自然;老干虬枝,卻古樸蒼勁;含苞待放,卻生機勃發。
梅花最可貴之處,還是它那“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的風姿神韻。歷代的文人墨客被梅花之美所傾倒,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詠梅賞梅、以梅詠志的不朽詩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時期人稱“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了,他一生不娶不仕,隱居孤山植梅養鶴,他寫的《山園小梅》也成為描繪梅花最著名的詩句,“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尤其是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上句寫臨水梅花神清骨秀、不折不屈、高潔靈動之姿態,下句寫月下梅花嫵媚淡雅、俏麗幽香、卓爾不群的神韻,實在是詠梅的千古佳句,也是梅花景觀效應的生動寫照。
2 梅花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詩意造景
我國園林中運用梅花的歷史悠久,梅花在我國皇室園林、第宅園林、寺觀園林、梅花專類園及城鎮綠化中都曾被廣泛應用,留下了一處處詩意造景。
梅花品種繁多、姿態優美,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歷代帝王宮苑多種植梅花。2000多年前,漢修上林苑,種有多種梅花。梁簡文帝作梅花賦”,謂“靈苑之中,奇木萬品,而梅花特騷”。南唐金陵園中種植梅花千樹,建“梅崗亭”,宋政和初年,作艮岳于禁城(在今開封市境內)之東,建飛來峰,腰徑百尺,植梅萬本,曰“梅嶺”。明代羅倫描述北方宮苑梅花“玉堂不讓孤山趣,雪里冰肌封紫薇”。
梅花很早被選作城鎮綠化樹種,西漢楊雄作《蜀都賦》,謂成都“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宋代陸游也曾贊美成都域內至西郊,沿途梅花“二十里中香不斷”。楊萬里則留下“一行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天”的梅花詩句。
歷代士大夫的和園和民間住宅中選用梅花美化環境也常見,各地建成梅花景點異彩紛呈。如揚州的“梅莊”,杭州的“孤山探梅”,南京僻園的“梅屋烘睛”,瞻園的“歲寒亭”,常州紅梅閣的“紅梅春曉”,蘇州獅子林的“問梅閣”等等,不勝枚舉。
3 梅花在現代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隨著現代園林的不斷發展,中國梅文化深厚的底蘊使梅花在中國園林中運用相當廣泛,成為中國園林特色之一。現代園林應充分借鑒古典園林中梅花詩意造景的一些藝術手法,運用梅文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建成優雅愜意的景觀,讓人賞心悅目。
3.1 建立梅花專類園
以梅花為主體植物,在一定范圍內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要位置,宏觀欣賞梅花的群體美。同時宣傳豐富多彩的中國梅文化,使之成為園林建設中極富中國特色的專類花園。梅園造景宜體現植物自然美,園中建筑數量不宜過多、過密,應疏密有致。可根據梅花的品種不同,按花期搭配栽植,也可按花色分片栽植,花開之時,梅園里紅一片,綠一片,白一片,對比鮮明,絢麗多彩。
3.2 梅花與自然景物的組合
梅石相配,剛勁簡潔。鐵骨梅花借石更艷,奇峰怪石因梅而活,別有一番韻味。
梅花配草坪,給人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觀賞視野,還可席地草坪欣賞風姿各異的梅花個體美。把嚴冬時節傲霜斗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形成“歲寒三友”圖,也可把梅、蘭、竹、菊相互搭配成寓意深遠的“四君子”。
總之,梅花不論是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是現代園林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以梅造景,還是以梅借景、點景,都能組成如詩如畫的美景,只要因地制宜把梅文化的底蘊和內涵巧妙用于現代園林中,就能創造出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把我們的環境建設得更加美麗芬芳。(收稿:20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