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載脂蛋白

載脂蛋白

時間:2023-05-30 09:15: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載脂蛋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首先,載脂蛋白b偏高的人一定要注意飲食控制,這是治療的基礎,需要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魚和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等。

其次,載脂蛋白b偏高的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運動鍛煉;在飲食控制、運動鍛煉的基礎上,使用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如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治療。

最后,對于載脂蛋白b偏高的情況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對癥治療,對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日常注意合理的飲食調養即可,若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一定要盡早對癥治療。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原因一:飲食原因造成載脂蛋白b偏高,體內攝入脂肪含量過高,而有不能及時的代謝,造成載脂蛋白b偏高,此種情況往往會使載脂蛋白B與載脂蛋白A均偏高。

原因二:肝功能異常,肝功異常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代謝受阻,作為其主要的結構蛋白的載脂蛋白b也會相應升高。

原因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會出現載脂蛋白b偏高的現象,常見于老年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關鍵詞】  轉基因鼠;hapoe基因;甘油三酯;膽固醇

【摘要】  目的 探討載脂蛋白e基因在轉基因鼠體內的表達及其在血脂代謝中的作用。方法 顯微注射法建立hapoe轉基因鼠,southern雜交對陽性小鼠基因組鑒定。elisa測定血清載脂蛋白e含量。酶法分別測定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膽固醇(tc)。結果 轉基因鼠血清載脂蛋白e含量分別為:tg4鼠(2.06±0.22) mg/l,tg7鼠(1.89±0.33) mg/l。血清tg水平轉基因鼠〔12月齡:tg4(2.89±0.31)mmol/l,tg7(1.99±0.45)mmol/l〕與對照組鼠〔12月齡:(2.05±0.12)mmol/l〕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血清tc水平轉基因鼠〔12月齡:tg4(3.02±0.14)mmol/l〕與對照組鼠〔12月齡:(2.11±0.01)mmol/l〕比較也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hapoe基因異常表達影響到了小鼠的血脂代謝。

【關鍵詞】  轉基因鼠;hapoe基因;甘油三酯;膽固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ransgenic mice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apoe gene in lipoprotein metabolism. methods the human apoe transgenic mice were generated via microinjection.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the human apoe level was measured in the serum of hapoe transgenic mice with elisa methods. the serum triglyceride and cholesterol were also elevated with the enzymatic methods. results the human apoe gene could be expressed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mice. the apoe levels of transgenic mice〔tg4(2.06±0.22) mg/l,tg7(1.89±0.33) mg/l〕 were significant. the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 were high in transgenic mice〔12 month age groups: tg4(2.89±0.31)mmol/l,tg7(1.99±0.45)mmol/l〕 than that in the respective control mice〔12月齡:(2.05±0.12)mmol/l〕(all p<0.05).and serum cholesterol level in the 12 month transgenic mice 〔tg4(3.02±0.14)mmol/l〕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mice (2.11±0.01)mmol/l(p<0.01). conclusions the overexpression of apoe gene impairs the lipoprotein metabolism.

【key words】 mice transgenic; hapoe gene; triglyceride; cholesterol

遺傳基因的異常是血脂代謝的基礎〔1〕。載脂蛋白e(apoe)是血漿脂蛋白的組成成分之一,與受體蛋白結合,調節機體血脂代謝〔2〕,apoe基因的異常表達將造成血脂代謝紊亂,并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膽固醇(tc)血癥、高甘油三酯(tg)血癥等密切相關〔3〕。因此建立轉基因鼠并利用轉基因鼠從整體水平上研究apoe基因在機體內的作用,對探討血脂代謝及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顯微注射方法獲得hapoe4、hapoe7轉基因鼠,用于繁殖后代,建立轉基因鼠系〔4〕。

1.2 方法

1.2.1 轉基因鼠建立與分析

制備顯微注射用dna片段及建立鼠系按已報道的文獻操作〔4〕,即將顯微注射用dna片段純化,注射到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共獲得73只小鼠,提取4周齡小鼠基因組dna,pcr初篩,southern雜交印證,雜交信號經molecular dynamics掃描分析,再將首建鼠與正常c57bl/6j雜交繁育,建立轉基因鼠系。

1.2.2 目的基因表達

為誘導增強hapoe基因的表達,在f1代小鼠飲用水中加入20 mmol/l znso4,2 w后,鼠尾靜脈取血,測定apoe蛋白水平。操作按試劑盒說明進行。

1.2.3 血清tc和tg水平

參與實驗的3月齡、12月齡小鼠,均禁食、禁水過夜,鼠尾取血,甘油磷酸化酶(gpo)和tc氧化酶(chodpap)法分別測定血清tg和tc水平,操作按試劑盒說明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轉基因鼠鑒定及鼠系建立

以人apoe基因組dna/ecorⅰ2.0 kb片段為探針,得到4只apoe4鼠和2只apoe7鼠,之后將轉基因鼠分別與正常c57bl/6j鼠雜交繁育,f1代雜合子被用于進一步的實驗。見圖1。1~4為轉基因鼠; a:apoe4探針雜交;b:apoe7探針雜交圖1 southern雜交結果分析

2.2 f1代仔鼠基因表達

測定結果顯示:zn誘導2 w后tg4鼠、tg7鼠的基因表達水平〔tg4鼠(3.01±0.10) mg/l,tg7鼠(2.31±0.15) mg/l〕與誘導前比較〔tg4鼠(2.06±0.22) mg/l,tg7鼠(1.89±0.33) mg/l〕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血清tg和tc水平

與對照組鼠比較,轉基因鼠血清tc和tg水平均有顯著差異(p<0.05,p<0.01)。見表1。表1 血清tc和tg水平

3 討 論

elisa結果顯示,轉基因鼠誘導后的aope水平較誘導前明顯提高,表明hapoe基因在小鼠體內表達良好,并且zn誘導增強了啟動子的活性。隨后的血清tg和tc水平顯示,在常規飲食結構情況下,hapoe基因的異常表達引起了轉基因鼠血脂代謝的變化,進一步說明hapoe基因組dna表達了具有生物學功能的物質。

apoe的受體結合區域主要涉及126191位氨基酸,該區域內堿性氨基酸殘基在與受體結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當該區域為堿性氨基酸時,apoe受體結合活性明顯增高,其結果是血清tg水平降低,tc水平增高〔5〕,而apoe4基因的158位上的氨基酸是精氨酸(arg),因而apoe4與受體結合的活性應增高。但本結果顯示血清tg和t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關血清tg水平與apoe等位基因間的關系眾多研究結果不乏矛盾之處,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apoe7基因為一突變基因(glu244,245lys244,245),與脂代謝紊亂,特別是高tg血癥有關〔6〕,且臨床跡象表明約5%以上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高脂血癥患者攜帶有apoe7基因。實驗顯示apoe7轉基因鼠血清t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鼠(p<0.05)。有關apoe7異構蛋白在體內的作用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wilkinson ib,prasad k,hall ir,et al.increased central pulse pressure and augmentation index in subjec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j am coll cardiol,2002;39(6):100511.

2 evans rm,hui s,perkins a,et al.cholesterol and apoe genotype interact to influence alzheimer disease progression〔j〕.neurobgy,2004;62(10):186971.

3 davignon j,gregg re,sing cf.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and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osis,1998;8(1):121.

4 qi zh,ru k,sun mz,et al.the gene expression of pme in mouse nih/3t3 cell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apoe transgenic mice〔j〕.chin j briochem mol biol,1997;13(1):248.

第4篇

關鍵詞:2型糖尿病;血脂;載脂蛋白;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7.1 R255.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9.027 文章編號:1672-1349(2014)09-1084-03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是患者致殘或死亡的重要原因,觀察患者的血脂指標的變化是一種早期有效的預測手段,對患者及時調脂、降糖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國內外有關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文章較多,但結果尚不一致,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對國內相關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與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納入2000年―2013年國內公開發表的關于2型糖尿病與血脂及載脂蛋白水平關系的獨立病例對照研究,剔除重復報道,報道不完整無法利用的文獻。

1.1.2 研究對象 2型糖尿病組(DM),累計病例753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1985年、1999年)或美國糖尿病協會(ADA,1997年)的診斷標準。對照組(NCG)為年齡、性別與糖尿病組相當的門診非2型糖尿病檢查者。

1.2 文獻檢索 以“2型糖尿病、血脂、載脂蛋白”為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000年―2013年)、萬方數據庫(2000年―2013年)、維普數據庫(2000年―2013)、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2000年―2013年),結合手工文獻檢索的方法,查閱與該課題有關的文獻。

1.3 數據提取與質量評價 由兩名評價員獨立使用統一的提取表閱讀所獲文獻,以確定是否符合納入標準,如遇分歧可通過討論解決或由第三方裁定。依據Lichtenstein[2]的標準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由Coc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Man 5.0完成,采用卡方檢驗對納入研究進行異質性分析,若P

2 結 果

2.1 納入文獻基本情況 排除了重復報道、個案分析、綜述等文獻,最終納入文獻10篇,地點均為國內。共1 362例研究對象,糖尿病組753例,對照組609例。測量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 apoA/apoB。詳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基本情況

2.2 Meta分析結果 納入的10項研究中有統計學異質性,P值均小于0.05,故使用隨機效應模式進行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兩組血TC、TG、HDL-C、LDL-C、apoA、apoB、apoA/apoB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森林圖見圖1~圖7。

表2 各測量指標Meta分析結果

圖1 2型糖尿病與TC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2 2型糖尿病與TG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3 2型糖尿病與HDL-C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4 2型糖尿病與LDL-C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5 2型糖尿病與apoA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6 2型糖尿病與apoB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圖7 2型糖尿病與apoA/apoB水平關系的Meta分析

3 討 論

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指南(NCIP-ATP Ⅲ)明確將糖尿病視為冠心病的等危癥,即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絕對危險相當于冠心病患者再發冠心病的危險性[13]。WHO的研究顯示,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占其死亡人群總數的75%,而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原發病理生理改變[14]。

血脂是血漿中中性脂肪和類脂的總稱。高TC、高TG、低HDL-C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15,16]。而LDL-C易于被氧化修飾,容易通過血管內皮,所以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更具危險性。血漿脂蛋白是由蛋白質[載脂蛋白(apo)]和三酰甘油、膽固醇、磷脂等組成的球形大分子復合物。apoA蛋白是HDL-C的結構蛋白,apoA的血清濃度可以代表HDL的含量。apoB是LDL的結構蛋白,有研究表明apoB是各血脂指標中較好的反應動脈硬化的標志物[17]。而apoA/apoB是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指標,較單項apoA和單項apoB指標更有意義。

國內外有關2型糖尿病與血脂及載脂蛋白水平關系的研究較多,研究結果尚有爭議,國內尚未有兩者關系的Meta分析。本文基于國內人群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TC、TG、HDL-C、LDL-C、apoA、apoB、apoA/apoB 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2型糖尿病引起的血脂紊亂表現為TC、TG、LDL-C、apoB、apoA/apoB水平升高,HDL-C、apoA水平降低。需要指出的是,只檢索了中文數據庫,最終納入10篇中文文獻,沒有納入灰色文獻及外文文獻,存在檢索偏倚和發表偏倚,且納入的文獻均為病例對照研究,在說明兩者相關性上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只能說明兩者有關聯。2型糖尿病可以引起血脂紊亂,測量血脂對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2型糖尿病的診療過程中應該密切觀察各項血脂指標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引起心血管并發癥的相關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彭必勤.血脂異常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2):242.

[2] Xu CY,Bailly-Maitre B,Reed JC.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Cell life and death decisions[J].J Clin Invest,2005,115(10):2656-2664.

[3] 黃芳.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異常觀察[J].華夏醫學,2000,13(3):284-285.

[4] 鄭慧玲.40例Ⅱ型糖尿病人血脂分析[J].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0(1):61-63.

[5] 楊萬勇.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載脂蛋白關系的探討[J].寧夏醫學雜志,2001,23(3):136-137.

[6] 靳敏,吳敬林,李瑞祥.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載脂蛋白測定結果分析[J].廣西醫學,2002,24(10):1561-1563.

[7] 尹文友,曾紅霞.糖尿病與血脂及載脂蛋白的關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5,2(1):24-35.

[8] 賀玉枝.糖尿病與血脂及載脂蛋白[J].山西醫藥雜志,2006,36(1):71-72.

[9] 梁一波,劉義明,鐘毓瓊,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脂蛋白、載脂蛋白水平變化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7,7(8):1341-1342.

[10] 鄧兆享,彭杰雄.糖化血紅蛋白和血脂六項對糖尿病診治的臨床價值[J].中國熱帶醫學,2009,9(4):654-655.

[11] 劉曉華,王鐿達,賴慶旭.糖尿病患者血清載脂蛋白變化與血脂分析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3):105.

[12] 陸錦昆,潘海林.2型糖尿病血脂及脂蛋白的變化分析[J].華夏醫學,2013,26(4):754-756.

[13]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of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J].JAMA,2001,285 (9):2486-2497.

[14] 楊文英.2型DM,一種糖脂代謝病[J].國外醫學:內分泌分冊,2001,11(21):284.

[15] 廖志紅,余斌杰.2型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及其控制[J].中華內分泌雜志,1988,4:277.

[16] Koskinen P,Manttari M,Manninnen V,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 NIDDM patients in Helsinki heart study [J].Diseases Care,1999,24:1022.

[17] 余葉蓉,梁藎.2型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1,4:47.

第5篇

關鍵詞:載脂蛋白E;血管性癡呆;多態性檢測

    為了對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癥狀進行診斷和病情程度進行評價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臨床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癥狀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為臨床提供對血管性癡呆患者進行診斷的有效方法,使該類患者病情程度能夠得到更加客觀的評價,組織進行了此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抽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就診的患有血管性癡呆和腦梗死的臨床確診患者以及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各30例,對三組研究對象的載脂蛋白E水平進行檢測,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就診的患有血管性癡呆和腦梗死的臨床確診患者以及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各30例。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77歲,平均68.3歲;B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2~79歲,平均69.2歲;C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64~80歲,平均69.7歲。抽樣研究對象的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

1.2  方法:將抽樣中的三組共90例研究對象分別定義為A、B、C三組,對三組研究對象的載脂蛋白E水平進行檢測,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A組研究對象的載脂蛋白E水平明顯高于B、C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研究對象的載脂蛋白E水平略高于A組研究對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載脂蛋白E基因頻率比較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載脂蛋白E基因頻率比較[例(%)]

組別

ε2/2

ε3/3

ε4/4

ε2/3

ε2/4

ε3/4

A組

0(0.0)

17(56.7)

1(3.3)

2(6.7)

1(3.3)

9(30.0)

B組

1(3.3)

19(63.3)

0(0.0)

2(6.7)

2(6.7)

6(20.0)

C組

1(3.3)

20(66.7)

0(0.0)

2(6.7)

1(3.3)

6(20.0)

3 討論

    載脂蛋白E(ApoE)是機體脂質代謝過程中的一種非常重要決定性因素,其結構基因具有遺傳多態性特點[1]。臨床上認為導致患者出現血管性癡呆(VaD)癥狀的因素有很多,如腦卒中的具體部位、數量及大小等因素,但關于遺傳因素特別是與ApoE基因的多態性因素的報道和研究目前還相對較少[2]。載脂蛋白E主要作為乳糜微粒的一種殘基受體和LDL受體的一種配體在機體血脂代謝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載脂蛋白E是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癥狀的一個重要因素[3]。載脂蛋白E2可以使血漿中的TC、LDL水平明顯降低,HDL水平明顯升高;載脂蛋白E4則能夠使血漿中的TC、LDL水平明顯升高,HDL水平明顯降低。通常情況下臨床認為,血漿膽固醇水平變化的8%左右與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有關[4]。載脂蛋白E對神經系統也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其參與神經系統的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與神經系統的一些變性疾病、腦血管類疾病、血管性癡呆、水腫性損傷等多種臨床常見疾病有關[5]。載脂蛋白E在導致血管性癡呆患者發病發病發面的主要作用機制目前還不是十分明確,相關研究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6]:①導致機體血脂代謝功能發生紊亂,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②對巨噬細胞、泡沫細胞的形成產生刺激效果,作用于脂蛋白的結構蛋白可以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③ε4基因攜帶者神經細胞缺血性損傷的程度相對較重;④對患有腦血管病的患者的預后產生極大影響,ε4對神經細胞損傷后神經功能的恢復具有阻止作用。

    總而言之,載脂蛋白E水平明顯升高,是血管性癡呆患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特征性表現,對這一指標進行檢測,可以對該類患者進行準確診斷并對癥狀變化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4 參考文獻

[1] 朱鐵兵,馬文珠.載脂蛋白E多態性及臨床意義[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8,25(13):131.

[2] 顧中范,馮國鄞,江山多,等.中國漢族人群ApoE等位基因頻率的初步研究[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06,13(16):239.

[3] 張曉琴,肖勁松,黃朝云.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血管性癡呆關系的研究[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07,12(1):245.

[4] 程  鎏,費偉民,王玉梅,等.老年期癡呆與載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的關聯研究[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8,16(4):324.

第6篇

載脂蛋白E(apoE)是一種富含精氨酸(Arg)的堿性蛋白質,由于apoE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關系密切,至今仍然是大家研究的熱點之一。研究認為apoE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載脂蛋白之一,其基因多態性是決定血脂水平進而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之一, apoE 缺陷的人血漿膽固醇(TC)水平明顯上升,容易發展為CHD。近年來從apoE 的基因多態性出發,研究apoE在CH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取得很大進展。筆者就此作一簡要的綜述。

1 人類apoE的生物學特性

1.1 人類apoE的分子生物學 人apoE的雙性а-螺旋結構是其結合和轉運脂質的結構基礎。它由299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34145D ,含32個Arg和12個半胱氨酸(Lys)。apoE 分子可被凝血酶分解為二個區域,N-端區較穩定,該片段的136~158 位肽段為受體結合位點。C-2端區不穩定,是與脂蛋白的結合區。apoE異構體突變常發生在中段(112~158氨基酸殘基),這些突變幾乎均導致各種高脂蛋白血癥和其他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說明了該區段的重要性。

1.2 人類apoE的基因結構 apoE由位于人類第19號染色體上的單一結構基因所編碼,基因長度約為3.7kb。包括4個外顯子(長度分別為44、66、193和860bp)和3個內含子(長度分別為760、1092和582bp)。apoE蛋白前體由317個氨基酸組成,含有18個氨基酸的信號肽,成熟的apoE蛋白由299個氨基酸組成。apoE基因的調節區位于5′末端上游和第一個內含子中。

1.3 人類apoE的多態性 apoE具有明顯的多態性,已發現至少30種以上的多態性。人apoE主要有3種異構體即E2、E3、E4,在人群中主要表現兩種多態性,即外顯子4和內含子1內增強元件的多態性。外顯子4基因的3種等位基因組成六種基因型:3種純合子即E2/2、E3/3、E4/4;3種雜合子為E3/2、E4/2、E4/3。3種等位基因形成的3個異構體間的區別僅在于第112位和158位氨基酸殘基的不同。ε3的產物在112位是Arg,158位是Lys;ε2在這兩個位點均為Lys;ε4均為Arg。apoE3和apoE4與LDL受體有相同的結合活性,apoE2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結合活性差,只有apoE3或apoE4與LDL受體結合活性的2%。

2 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關系

2.1 apoE生理功能與CHD的關系 apoE是多種脂蛋白的重要結構及功能蛋白質。其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CM)、VLDL、LDL和部分高密度脂蛋白(HDL)中。體內許多組織能合成和分泌apoE,主要由肝臟合成,近來發現腦、腎、骨胳、腎上腺及巨噬細胞也能合成。apoE作為配體與機體組織細胞的LDL受體、VLDL受體結合,有助于脂質在周圍組織被利用及將膽固醇運送至肝臟代謝排除。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及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脂代謝異常尤其是LDL、TC增高的關系最為密切,其他諸如脂蛋白α、甘油三酯(TG)等也與CHD有關系。apoE基因多態性一旦發生變化,可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祝成亮等[1]應用多重聚合酶鏈反應對113例高脂血癥患者和108例健康對照者進行apoE基因型分析,高脂血癥患者中apoE的ε4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認為apoE基因多態性與高脂血癥有關。而此因素正是CHD的危險因素之一,可見apoE是脂類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決定因子之一。

2.2 apoE基因多態性和(或)多因素相互作用與CHD的關系 人們早就注意到apoE基因型的種族變異性,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2~5],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存在種族和地域的差異,且分布不同。歐洲從北到南apoE4等位基因頻率是降低的,其中芬蘭CHD發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人群中ε4等位基因的頻率最高為22.74%;非洲黑人和巴布亞島新幾內亞人中apoE4等位基因頻率是升高的;而在中國、日本等亞洲人群CHD發病率相對較低,ε4等位基因也相對較低,約為6.7%。

Keavney等[6]研究了468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3460例健康人后發現,攜帶有ε2/3、ε3/3和ε3/4基因型的個體發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逐漸升高。Ranjith等[7]報道具有ε3/4基因型的北美印第安青年人群中

也有研究表明,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嚴重程度有關,還有一些研究沒有發現這種相關性,迄今為止對這些結論尚未有明確的定論。大多數學者傾向于認為apoE基因多態性在CHD中起一定作用,但并非是獨立因素。Song等[9]收集了從1996~2004年發表的48篇文獻中apoE與CHD關系的數據,認為以上不同的結論是由于研究方法、區域、種族、性別不同或者基因與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但apoE的ε4等位基因依然與CHD聯系較大,能使CHD發病風險增高42%。apoE異構體不同的受體結合活性,導致個體間血脂水平差異,這可能是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解釋。

2.3 apoE基因多態性主要基因型與CHD的關系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對apoE基因多態性研究的深入,方向側重于各個基因型對CHD影響的研究。apoE基因型頻率:E3/3>E2/3和E3/4>E2/2、E2/4和E4/4[10,11]。何印蕾等[12]以壯族42例、漢族52例CHD患者為研究對象,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分析壯、漢兩個民族CHD患者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關系。發現壯、漢兩民族CHD人群中apoE基因多態性(ε2等位基因缺失)為CHD的危險因子之一,且壯族人群中ε2等位基因頻率(0.239)明顯高于漢族(0.101),P

許英等[14]通過52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對照者探討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相關關系。結果顯示,CHD組ε3/3型頻率為61.5%,低于對照組的76.7%,而ε3/4基因型頻率CHD組為17.3%,明顯高于對照組8.3%。等位基因分析CHD組ε3等位基因頻率為59.6%,明顯低于對照組76.7%,ε4等位基因頻率為2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2%。楊麗霞等[15]對50例CHD患者和156例正常對照者的apoE基因多態性的研究表明,CHD組攜帶E3/4基因型較對照組增高,對照組攜帶E3/3基因型較CHD組增高(P

3 結語

CHD是一種數量性狀,由多基因決定,并受環境等因素影響的疾病。apoE是CHD發生、發展的遺傳因素之一。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關系研究不斷深入,如果能確定易致CHD發病的apoE敏感基因型,對于發現CHD的高危人群有很重要的意義,有望從其基因表達和調控以及對它們保護基因出發,為及早發現CHD易感人群并進行一級預防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同時,也可能為它在CHD的診斷和預防、藥物開發等方面開拓新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祝成亮,周新,劉芳,等.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血脂水平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5,(13):203-206.

[2] Wang CH, Zhou X. Meta-analysi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E gene polymorph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Zhonghua YuFang YiXue ZaZhi,2003,37(5):368-370.

[3] Banares VG, Peterson G, Aguilar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POE 4 allele and ather osclerosisis isage dependent among Argentine males[J],2005,77(2):247-256.

[4] Yang SL, He BX,Liu HL,et al. 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 Xinjiang Uygur and Han population[J].Chin Med Sci,2004,19(2):150-154.

[5] 廖啟洪,梁志東,胡世紅,等.廣西壯族人群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關系[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35(2):284-286.

[6] Keavney B, Palmera A, Parish S,et al. Lipid related gene s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468 cases and 3460 controls : discrepancies between genotype, blood lipid concentrations, and coronary disease risk [J]. Int J Epidemiol,2004,33:1002-1013.

[7] Ranjith N, Pegoraro R J,Rom L,et al. Lp(a) and ApoE polymorphisms in young South African Indianswithmyocardial infarction[J]. Cardiovasc J SAfr,2004,15(3):111-117.

[8] Freitas EM, Phan TC, Herbison CE,et al. The poliovirus receptor related 2(PRR2)and apolipoprotein E gen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ardiovasc Risk,2002,9(1):59-65.

[9] Song Y, Stampfer MJ,Liu S. Meta analysis: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s an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Ann Intern Med,2004,14(1):137-147.

[10] 徐志強.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7,13(6):401-403.

[11] 郭賢利,王艷梅.載脂蛋白E基因的多態性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9):869-870.

[12] 何印蕾,黃躍斌,覃志堅,等.廣西百色地區壯、漢兩民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載脂蛋白E的基因多態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8):7647-7650.

[13] 孫贊,李玲,馬慶宏.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血脂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相關性的研究[J].遼寧醫學雜志,2008,22(1):7-11.

[14] 許英,施耀岳.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關系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20):2444-2445.

[15] 楊麗霞,李松森,齊峰,等.冠心病患者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及其與血脂的關[J]系.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4):364-367.

[16] 王學銘,李云貴,曾明,等.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關聯研究[J].長沙醫學院學報,2007,20(6):8-10.

第7篇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冠心病、肥胖、卒中等并發癥  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均為一  類具有共同遺傳背景的多基因疾病。近年有關于載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態性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報道,但結果很  不一致。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學手段以中國東北地區漢族為  對象,探討apo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關  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來源于2002年10月~2003年7月  在我院住院患者。對照來源于同期無糖尿病史及腦血管病  史的住院患者和門診體檢者。2型糖尿病診斷和分型依照  1999年who制定的標準。高血壓診斷按1999年who和  ish標準。本研究收集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45例,2型糖  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92例,對照組68例;性別、年齡和體  重指數在3組之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所有受試者在上午6~8時空  腹抽取肘靜脈血2.7ml,注入含枸櫞酸鈉抗凝的真空管,置  -70℃保存。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組dna,-20℃保  存至分析用。  

1.2.2     apoe基因的pcr擴增 以基因組dna為模板,  pcr擴增apoe基因第4外顯子片段。反應引物按wenham  等    [1]    報道設計,由上海sangon公司合成。上游引物序列  為:5′-tccaaggagctgcaggcggcgca-3′;下游引物序  列為:5′-acagaattcgccccggcctggtacactgcca-  3′。pcr擴增在10μl反應體系中進行,其中包括基因組  dna 1μl(10~20ng/μl),10×buffer 1μl,4×dntp 0.6μl  (2.5mm),引物各0.4μl(10μmol/l),二甲亞砜1μl,taq   dna聚合酶0.5u。先進行94℃10s、68℃10s、72℃30s共4  個循環,再進行94℃10s、62℃10s、72℃30s共30個循環,最  后置于72℃延伸7min。pcr產物經2%瓊脂糖凝膠電泳,eb染色檢測擴增結果。  

1.2.3     限制性內切酶消化 限制性酶切反應在20μl反應  體系中進行,其中包括pcr產物6μl,hin6i內切酶6u  (10u/μl)及相應buffer 2μl。輕輕混勻后置37℃消化過   夜。酶切產物經8%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dna快速  銀染,電泳圖譜按文獻    [3]    的方法鑒定apoe基因型。  

1.3     統計學方法 用χ    2   檢驗進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頻率  分布的比較,用方差分析進行組間均數的比較,數值用均數  ±標準差( ˉ x±s )表示。 p <0.05差異具有顯著性。所有統  計學分析均采用sas 6.0統計軟件系統進行。   

2 結果   

2.1     apoe基因型鑒定 載脂蛋白e基因pcr-rflp電  泳結果見圖1。

圖1   載脂蛋白e基因pcr-rflp電泳結果   略

2.2     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見表1。   

表1 3組人群apoe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分布    (略)

3 討論  

載脂蛋白e根據氨基酸序列的不同,有3種主要的異  構體e    2   、e    3   和e    4   ,分別由19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位點  的3個等位基因ε    2   、ε    3   和ε    4   編碼,形成apoe基因多態性    [2]    。這3種等位基因呈共顯性表達,在人群中組成了6  種不同的基因表型,即3種純合子(ε    2   ε    2   、ε    3   ε    3   、ε    4   ε    4   )和3種  雜合子(ε    2   ε    3   、ε    2   ε    4   、ε    3   ε    4   )。  apoe基因多態性與血壓的關系仍未闡明,臨床研究結  果亦有較大分歧。uusitupa等    [3]    根據apoe多態性對膽固  醇的影響,推測它可能和血壓間存在著某種聯系,經研究發   現ε    4   等位基因攜帶者收縮壓較其他等位基因者高,而舒張壓則與apoe基因多態性無關  [3]    。de knijff等    [4]    認為apoe  基因多態性與血壓無關。uusitupa等[3]認為apoe可能 通  過升高ldl來減弱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而使血壓升高;  另外它可能通過影響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而間接起作  用,如攜帶e    4   等位基因者ldl較高    [5]    ,而較高的ldl個  體易發生動脈硬化,進而影響血壓;有研究認為apoe基因  多態性與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間存在相關性    [6]    ,  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和病理生理  機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攜  帶ε    4   等基因的頻率與單純2型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差異無  顯著性。這與鄭以漫等    [7]    研究的結果一致。我們認為  apoe基因型與中國東北地區漢族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  壓無相關性。  apoe基因多態性與血壓之間的關系頗為復雜,可能通  過基因-基因及基因-環境間的相互作用    [8]    ,以某些直接  或間接的方式影響血壓。其確切關系和機制還有待于進一  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wenham pr,price wh,blundell g.apolipoprotein e genotyping by    one-stage pcr.lancet,1991,337 (8750):1158-1159. 

2 zannis vi,breslow jl.human very low density lopoprotein e isopro-  tein polymorphism is explained by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st-trans-  lation modification.biochemistry,1981,20 (4):1033-1041. 

3 uusitupa m,sarkkinen e,kervinen k,et al.apolipoprotein e phe-  notype and blood pressure.lancet,1994,343:57-62. 

4 de knijff p,boomsma di,fesken ejm,et al.apolipoprotein e phe-  notype and blood pressure.lancet,1994,343:1234. 

5 cui gf.apolipoprotein e and atherosclerosis. xiandai zhenduan yu   zhiliao ( mod diagn treat ),2000,11 (2):86 -88. 

6 li yf,zhao sp.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 and hyperten-  sion. gaoxueya zazhi ( chin j hypertension ),2000,8 (1):9 -  11. 

第8篇

【摘要】 【目的】探討冠心病(chd)痰瘀證候與載脂蛋白e(apoe)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多態性的關系。【方法】選擇符合中醫痰瘀證型的chd患者(chd組)97例,其中又分為痰證組30例、瘀證組32例、痰瘀證組35例。另選擇健康人群35例設為正常對照組。檢測所有樣本的apoe血清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技術檢測apoe基因型,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傳統危險因素中糖尿病、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chd組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chd組及組內各型的apoe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chd組內各證型間比較,痰瘀證apoe血清水平明顯高于痰證和瘀證(p<001),瘀證apoe血清水平也高于痰證(p<005)。chd組e3/3基因型頻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而e3/4基因型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chd組e4等位基因頻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痰證的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頻率高于痰瘀證、瘀證(p<005),而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證中的頻率低于痰瘀證及瘀證(p<005)。133229.cOM【結論】apoe可能是chd獨立預測因子之一,其血清水平升高與chd痰瘀證關系密切。apoe e4等位基因和chd密切相關,其中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其痰證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關鍵詞】 冠狀動脈疾病;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痰瘀證

冠心病(chd)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既往研究識別了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但仍有約50%的chd患者不能以已知危險因素解釋[1],因而進一步深入探討其病因勢在必行。目前,chd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繼續從宏觀水平尋找危險因素及從微觀水平探討chd發病的遺傳易感機理。

隨著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chd基因機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chd是一種復雜的多基因遺傳病這一觀點也日益為人們所接受,這將為從分子水平上治療chd開辟新的途徑。載脂蛋白e(apoe)是一種多功能蛋白,是膽固醇和脂蛋白代謝的關鍵調節蛋白之一[2],與chd的關系密切,其功能與結構和基因表達密切相關,因此,研究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相關性已成為熱點[3-4]。本研究通過觀測chd患者與健康人之間、chd患者痰瘀各證型之間apoe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多態性的異同,以期能進一步揭開中國人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關系,指導chd中醫臨床診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觀察病例均為2006年1月~2007年6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收治的chd患者(chd組),均符合中醫痰瘀證型的辨證標準,共97例,其中男58例,女39例;平均年齡(6297±1261)歲。97例痰瘀證型chd患者又分為痰證組(30例)、瘀證組(32例)、痰瘀證組(35例)。另選擇同期醫院門診體檢且與chd組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健康者35例(設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6651±1264)歲。chd組和正常對照組均為無血緣關系的中國廣東地區漢族人,2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chd診斷按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和診斷標準》[5]。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胸痹心痛的辨證標準。排除標準: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炎癥疾病患者;嚴重心力衰竭,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3級或以上患者;嚴重肝功能不全(谷丙轉氨酶達正常上限2倍以上);嚴重腎功能不全需透析者;腫瘤患者;造血系統疾病患者。

13觀察指標觀察chd組與正常對照組的基線資料,各組apoe血清水平,apoe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在chd不同中醫證型中的分布情況。

131chd組與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兩組的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家族史、合并癥、體質量指數(bmi)及血脂水平。

132標本收集與模板dna制備研究對象入院后次日凌晨6時進行采血,采集其空腹非抗凝外周靜脈血3 ml,標本置于-70℃冰箱保存。使用試劑:dna分子標準dl2000 marker(大連寶生物公司產品),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qiagen公司產品),taq dna polymerase 、dntps(均為北京索奧公司產品)。外周血白細胞dna的提取具體步驟(操作方法按照試劑的說明書進行):取15 ml離心管,注明名字;管底加蛋白酶k(protease k)20 μl,全血200 μl, buffer al 200 μl,混勻后56℃水浴10 min;取無水乙醇200 μl加入管中,混勻,轉移入spin column,8 000 r/min 離心5 min;棄濾液,用spin column轉移入清潔收集管中,加濃縮洗滌緩沖液1(aw1)500μl,8 000 r/min離心5 min;棄濾液,用spin column轉移入另一清潔管中,加濃縮洗滌緩沖液2(aw2)500 μl,8 000 r/min離心5 min;棄濾液,用spin column轉移入已標名字的15 ml離心管中,加buffer ae或蒸餾水200 μl,8 000 r/min離心5 min;-20℃保存備用。

133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檢測和基因定型采用pcrrflp方法鑒定apoe基因的基因型。pcr引物序列為5’aacaactgaccccggtggcg3’(正義鏈),5’atggcgctgaggccgcgctc3’(反義鏈)。反應總體積為50 μl,其中包括:10倍pcr buffer 5 μl,10 mmol dntps 1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pmol(2 μl),taq酶3 u(15 μl),模板 5 μl,不足體積用滅菌去離子水加至50 μl。混勻后離心 ,加無菌石蠟油覆蓋液面,置于pe9700 pcr擴增儀。反應條件:93℃熱啟動10 min,93℃ 3 min預變性,55℃退火溫度,共35個循環,72℃延伸10 min。擴增產物用限制性內切酶hhai(mbi公司產品)37℃酶切2 h后,取10 μl酶切產物用20 g/l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根據消化片段大小即可檢出apoe基因的6種基因型,分別如下:(1)e2/2:91bp、83bp;(2)e2/3:91bp、83bp、48bp、35bp;(3)e3/3:91bp、48bp、35bp;(4)e2/4:91bp、83bp、72bp、48bp、35bp;(5)e3/4:91bp、72bp、48bp、35bp;(6)e4/4:72bp、48bp、35bp。圖1中可見e2/3、e3/3及e3/4基因型。

1、3: e2/3;2:e3/4;4、5、6、7:e3/3

圖1apoe基因型圖譜

figure 1agarose gel electrophoregram

of apoe genotypes

134血清apoe水平測定采集研究對象入院后次日凌晨6時的空腹非抗凝外周靜脈血2 ml,3 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20℃保存;以及收集細胞培養后上清液,-20℃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elisa法)測定apoe含量。酶聯板內、板間變異系數均<1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采用頻率計數法計算,研究對象基因型與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的符合程度、組間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不同等位基因間臨床和生化特征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比值比(odds ratio,or)、交互作用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性檢驗采用秩相關回歸分析。檢驗水平α=005。

2結果

21chd組與正常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表1結果表明:傳統危險因素中糖尿病、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chd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但高血壓病史、體質量指數(bmi)以及性別、年齡、飲酒、家族史等方面2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22chd組內痰證、瘀證及痰瘀證患者基線資料比較表2結果表明:chd組內痰證、瘀證及痰瘀證患者基線資料比較,性別、年齡、糖尿病、吸煙、ldlc、hdlc、高血壓病史和bmi等各項指標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表1chd組與正常對照組基線資料比較表2chd組內痰證、瘀證及痰瘀證基線資料比較

23各組間apoe血清水平比較表3結果顯示: chd組以及組內各型的apoe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但chd組內各證型間比較,痰瘀證apoe血清水平明顯高于痰證和瘀證(p<001),瘀證apoe血清水平也高于痰證(p<005)。表3各組間apoe血清水平比較(±s)

24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關系2組共觀察到6種基因型及3種等位基因,分別是e3/3型、e3/4型、e2/3型、e2/4型、e4/4型、e2/2型和e2、e3、e4。正常對照組中,e3/3型、e3/4型、e2/3型、e2/4型、e4/4型、e2/2型頻率分別為690%、115%、171%、29%、0%、0%。而在chd組中,e3/3型、e3/4型、e2/3型、e2/4型、e4/4型、e2/2型頻率分別為526%、312%、140%、11%、11%、0%。兩組均未見e2/2基因型。經檢驗,各等位基因頻率符合hardy 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表明各等位基因已達到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由于e2/2基因型分布頻率少于1%,因此在分組統計時將其忽略。

chd組和正常對照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比較見表4。chd組e3/3基因型頻率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而e3/4基因型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e2/3在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chd組e4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or值為4065,95%ci分別為0996~7126,表明e4等位基因變異與chd發病顯著相關。而e3、e2等位基因在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25apoe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在chd不同中醫證型中的分布比較表5結果顯示:帶有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的chd患者數在痰瘀證、瘀證中明顯低于痰證(p<005),而帶有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瘀證及瘀證中的頻率則明顯高于痰證(p<005)。表4chd組和正常對照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比較表5apoe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在chd患者不同中醫證型中的分布比較

3討論

31apoe血清水平與chd及其證型關系在眾多發病因素中,高脂血癥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與chd關系最密切。apoe主要由肝臟、腦組織合成,是膽固醇和脂蛋白代謝的關鍵調節蛋白之一,與高脂血癥及chd關系密切[2]。動物實驗發現[7]缺乏apoe的大鼠有自發性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的下降,并有粥樣斑塊形成的典型改變。wilson等[8]的研究顯示apoe可能導致個體間血脂水平的差異,并可能與高脂血癥和冠心病發生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chd組與正常對照組間的apoe血清水平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提示apoe血清水平升高與chd發病有關,apoe可能是chd獨立預測因子之一,與既往報道相符。

中醫學認為,chd所表現的“胸痹”、“心痛”、“怔忡”等病癥,主要是因年老臟衰、飲食不當、勞逸失度及外邪內侵等引起。由以上諸因素所產生的多種病理產物如痰濁、水飲、瘀血等,導致了心脈痹阻和胸痹心痛。以往的證候調查已證實,chd病變程度嚴重的患者以痰濁證和血瘀證為多見。痰濁血瘀是chd的重要病機已成為共識[9],且痰濁血瘀與脂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chd血瘀組(瘀證組)及痰瘀互結組(痰瘀證組)apoe血清水平較痰濁組(痰證組)增高(p<005),考慮與apoe介導的脂質代謝異常在chd血瘀組及痰瘀互結組患者中表現更為顯著有關。

32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發病的關系

321廣東省漢族人群apoe基因多態性的分布人類apoe有3種主要的異構體(e2、e3和e4),其間的差異僅在于112位和158位上的單個氨基酸不同。e2的112位和158位均為半胱氨酸(cys),e3的112位是精氨酸(arg),158位是cys,而e4的112位和158位均為arg。這種因單個氨基酸不同造成的異構體是由apoe基因多態性決定的。在人群中3種不同的apoe等位基因分布頻率不同,因而決定了不同人群中apoe表型的頻率差異[10-15]。本研究通過pcrrflp法分析了35例廣東地區健康成人apoe基因多態性分布,發現此類人群中apoe基因多態性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達到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可以代表廣東地區漢族人群,提示了本研究的可靠性。

322apoe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關系apoe基因中e4等位基因的頻率在各國人群中有很大差異,而chd的發病率也有很大差異。芬蘭chd發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人群中e4等位基因頻率也最高,達227%[9]。亞洲人群發病率相對較低,e4等位基因頻率也低[13,16-17]。e4等位基因頻率較高的患者中,tc、ldlc水平也較高,而tc、ldlc均是chd的易患因素,提示e4等位基因與chd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如馬洪盛等[18]隨機選擇濰坊地區漢族人88例chd患者與75例健康成人,研究apoe基因多態性與chd的相關性,結果表明apoe基因多態性與血脂代謝及chd的發生密切相關。e4等位基因是chd發病的遺傳易感因子,e2等位基因是預防chd發生的保護因子,認為apoe基因多態性可能通過影響apoe水平而實現chd致病作用。楊麗霞等[19]的研究也顯示apoe e4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遺傳易感因子。王學銘等[20]研究表明apoe e3/4基因型頻率升高是chd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潘家華等[21]的研究表明e4等位基因是影響血清tc、ldlc水平的重要遺傳因素之一,并可進一步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chd的發生,是chd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97例chd患者及35例健康對照者與apoe基因多態性關系,發現e4等位基因和chd密切相關,與其他基因型比較,e4等位基因攜帶者患chd的風險較其他等位基因高,提示apoe基因多態性與廣東漢族人chd關系密切,而e4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發病的遺傳易感基因。

33apo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與冠心病證型關系如上所述,apoe e4等位基因的攜帶者更易于發生脂質代謝紊亂,與此基因多態性相關的各種疾病如冠心病、老年癡呆、高血壓、糖尿病等,均與中醫學的痰瘀有關。因此,對apoe基因多態性與痰瘀證候的關系進行研究,有利于認識痰瘀證候的病因病機。本研究結果表明:apoe等位基因e4攜帶者更傾向于發生痰證,表明e4等位基因,特別是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其痰證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本研究初步顯示:apoe血清水平升高與chd痰瘀互結證關系密切,apoe基因多態性與廣東漢族人chd關系密切,e4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發病的遺傳易感基因。因此,通過檢測apoe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型,對chd的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意義重大,同時也有助于指導chd中醫臨床診治。

【參考文獻】

[1]王曉玲,顧東風.冠心病遺傳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00,17(6):381.

[2]de frana e, alves j b, hutz m h.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rum lipid levels in brazilian children[j]. hum biol,2004,76(2):267.

[3]wang x l, mcgredie r m, wilcken d e. et al. polymorphisms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gen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fined by angiography[j]. arterioscler thromb,1995, 15(8): 1030.

[4]kuusisto j, mykkanen l,kervinen k, et al. apolipoprotein e4 phenotype is not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stroke in elderly subject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5, 15(9): 1280.

[5]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和診斷標準[s].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1981,9(1):75.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18-19.

[7]reddick r l, zhang s h, maeda n. atherosclerosis in mice lacking apoe:evaluation of lesi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 arterioscler thomb, 1994, 4(1): 141.

[8]wilson p w, schaefer e j, larson m g, et al. apolipoprotein e alleles and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a metaanalysi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6, 16(10):1250.

[9]gbadegesin r a, watson c j, cotton s a, et al. a pcrrflp typing method for adhesion molecul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allele frequencies in a normal uk population[j]. eur j immunogenet, 2002,29:109.

[10]ehnholm c, lukka m, kuusi t, et al.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in the finnish population: gene frequencies and relation to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j]. j lipid res, 1986,27:227.

[11]eggertsen g, tegelman k, ericsson s, et al. apolipoprotein polymorphism in a healthy swedish population: variation of allele frequency with age and relation to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j]. clin chem, 1993,39:25.

[12]pablosmendez a,mayeux r,ngai c, et al. association of apoe polymorphism with plasma lipid levels in a multiethinic elderly population[j]. arterioscler tromb vasc biol, 1997,17:3534.

[13]iaman m m, ikemotu s, yoshiike n, et al. 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genetic polymorphism with plasma cholesterol in a japanese rural population: the shibatu study[j]. a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7, 17: 3495.

[14]鄢盛愷,周新,哈黛文.漢族人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對血脂、載脂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的影響[j].基礎醫學與臨床,1998, 18: 48.

[15]朱鐵兵,王鐘林,趙水平,等.載脂蛋白e基因對血脂代謝的調節及其與冠心病的關系[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8, 23: 149.

[16]hallman d m,boerwinkle e, saha n,et al.the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a comparison of allele frequencies and effects in nine populations[j]. am j hum genet,1991,49:388.

[17]kao j t, tsai k s, chang c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 atherosclerosis,1995,114:55.

[18]馬洪勝,李峰,管立學,等.apoe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濱州醫學院學報,2006,29(4):257.

[19]楊麗霞,李松森,齊峰,等. 載脂蛋白e和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關系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68.

第9篇

1. 遼寧省沈陽市第二中醫醫院,遼寧沈陽 110101;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遼寧大連 116011

[摘要] 目的 分析并研究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血脂及其腦梗死并發癥的關系。方法 從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設定為試驗組,其中50例患者并發腦梗死,50例患者無并發癥;同時從全市范圍內征集10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兩組實驗者均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方法檢測其ApoE基因多態性,通過基因多樣性的檢結果分析并研究其與2型糖尿病血脂及其腦梗死并發癥的關系。結果 對照組和試驗組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相差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試驗組的100例患者進行組間比較發現,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含量在攜帶E4等位基因的患者中最高,在攜帶E2等位基因的患者中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結果顯示并發腦梗死的患者E4等位基因的攜帶率高,無并發腦梗死的患者E4等位基因的攜帶率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載脂蛋白基因多樣性與2型糖尿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關系;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其并發腦梗死與E4等位基因的攜帶有關。

關鍵詞 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2型糖尿病;血脂;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 R74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a)-0037-03

2型糖尿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家族群發現象,是一類與血漿脂蛋白代謝有關的基因疾病[1]。而載脂蛋白是構成血漿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在血漿脂蛋白的代謝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載脂蛋白與2型糖尿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臨床研究發現[3]2型糖尿病患者且并發腦梗死的患者往往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水平的異常增高。在該研究中,對2型糖尿病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其血脂及其腦梗死并發癥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間該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設定為試驗組,其中50例患者并發腦梗死,50例患者無并發癥;同時從全市范圍內征集10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100例,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齡21~86歲,平均(53.3±10.1)歲;對照組的100人經全身檢查確定為健康者。試驗組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24~82歲,平均(53.8±10.2)歲;病程1~3年,平均(2.5±1.1)年。

1.2檢測方法

首先采集標本:參加實驗的200名受試者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8 mL,其中的3 mL用于血脂檢查,檢測其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含量,其余5 mL加入抗凝劑后低溫保存。隨后提取DNA:應用酚-氯仿法從低溫保存的靜脈血液樣品中提取DNA,立即放入冰箱中低溫保存等待下步實驗時再取出。然后擴增PCR:該反應在PCR擴增儀中進行,其中引物位于ApoE基因第四外顯子內,包含了兩個多態性位點,反應物包括適量模板DNA,dNTP,Mgcl2,Kcl,二甲亞砜及相應的反應酶等,隨后循環進行變性,退火,延伸等過程直至得PCR產物。最后向PCR產物中加入內切酶得酶切產物行凝膠電泳后,染色觀察。

1.3統計方法

應用 spss l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

2結果

2.1等位基因分布頻率

對兩組受試者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進行比較,發現E2,E3,E4分布頻率相差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ApoE基與腦梗死并發癥的關系

將試驗組中的50例并發腦梗死者與50例無并發癥者進行比較,發現并發腦梗死組21例攜帶E4基因,無并發癥組7例攜帶E4基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載脂蛋白是一種關系到體內脂蛋白轉運的多態性蛋白,其多態性與機體多種疾病有著密切關系。其具有多態性的原因主要是載脂蛋白基因的多態性與基因多樣性表達。目前,關于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疾病的關系已成為研究的熱點[4]。在該研究中設置了對照實驗,其中對照組為100名健康者,試驗組為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對這200例受試者E2,E3,E4等位基因進行檢測。E3為野生型基因而E2和E4為突變型基因,突變型基因與人體內血脂的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5-6]。E2基因所表達的載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的親和力較低而E4基因表達產物與低密度脂蛋白的親和力較高[7-8]。E4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膽固醇的高親和力,大大降低了體內血脂的代謝速度,從而使血脂含量較高,隨后通過高血脂來促進腦梗死的病發,而E4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并無直接關系[9-10]。在該實驗中,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對照組和試驗組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相差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含量在攜帶E4等位基因的患者中最高,在攜帶E2等位基因的患者中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并發腦梗死的患者E4等位基因的攜帶率高,無并發腦梗死的患者E4等位基因的攜帶率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其并發腦梗死與E4等位基因的攜帶有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徐秋,李生兵,楊剛毅,等.中國人群Apo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的Meta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2):164-168.

[2]王袁,吳琪俊,施榕.糖尿病腎病與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5):625-631.

[3]向茜,吳于濱,宋滇平,等.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3):185-186.

[4]謝毅強.Apo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5):978-981.

[5]汪瑋琳,馮克娜,周玉穎,等.2型糖尿病中老年住院患者輕度認知障礙與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 21(6):666-668.

[6]Chaudhary R,Likidlilid A,Peerapatdit T,et a1.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effects on plasma lipid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ardiovase Diabetol,2012,21l:36.

[7]龍愛梅,左彥方,黃曉青,等.中國人群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的薈萃分析[J].循證醫學,2013,13(1):57-60.

[8]葛彪,陳吉,田改生,等. 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關系[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2):17-19,23.

[9]Asghar M,Kabita S,Kalla L,et a1.Prevalence of MTHFR,Factor V,ACE and APOE gene polymorphisms among Muslims of Manipur,India[J].Ann Hum Biol,2013,40(1):83-87.

第10篇

【關鍵詞】高脂血癥;載脂蛋白;動脈粥樣硬化指數

載脂蛋白(apo)是脂蛋白(Lp)顆粒外層的蛋白質部分,是脂蛋白組成中的關鍵物質,已經闡明各種載脂蛋白與脂代謝的關系非常密切,其主要功能是維持脂蛋白結構與脂類運輸,調控脂代謝存在酶的活力,以及作為細胞表面Lp受體的配體,而參與脂蛋白代謝,從人和動物血漿和淋巴液中分離的多種apo中明確存在于人血漿中的有APOA-Ⅰ、AⅡ、AⅣ、B-100、B-48。CⅠ、CⅡ、CⅢ、D(即AⅢ)、E、F、G及apo(a)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AS)風險度估計的指標是APOA-Ⅰ、APOB-100[1]。

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質,它的血清濃度代表HDL水平,正常情況下APOB占低密度脂蛋白(LDL)中蛋白質的97%及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蛋白質的37%左右,所以APOB水平主要反應LDL水平,但VLDL多時,APOB也會有所增高,通常認為HDL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防御因素,而LDL是致病因素,所以血清APOA-Ⅰ減少及APOB升高,提示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性增加,APOA-Ⅰ/APOB-100比值,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指數[2]。

1標本來源與方法

住院患者空腹靜脈血,同時用生化分析儀做膽固醇、甘油三脂、其中一項或兩項均高者,再用聯合免疫電泳去測其血清中APOA-1,與APOB-100的含量。

3討論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加,其APOA-Ⅰ的水平在下降,APOB-100的水平相對增高,膽固醇的含量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A/B比值,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甘油三脂的含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通過P值可以看出,各年齡組的測定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高血脂病人當中63.3%患者血清APOA-Ⅰ與APOB-100的含量仍維持在正常水平。

其二者的比值也在正常水平,其平均比值為1.5。說明高血脂人群中,有少數人載脂蛋白含量未發生改變,而大多數病人已發生改變,根據有關資料報道,A/B的正常參考值為1.3±0.56比值小于1.3就預示著疾病的存在,比值越小,疾病嚴重程度越深。

從表3可以看到高血脂病人當中,48.9%患者血清APOA-Ⅰ的含量仍維持在正常水平,其A/B的平均比值為1.36,51.1%的患者血清APOA-Ⅰ的含量下降,其A/B的平均值為0.9。

從表4可以看到高血脂病人當中,88.9%患者血清APOB-100的含量明顯增高,其A/B的平均比值為1.11,而11.1%的患者血清APOB-100仍維持在正常水平,其A/B的平均比值為1.35。

綜上所述,用聯合免疫電泳測人血清APOA-Ⅰ,APOB-100方法簡易,準確性高,在冠心病危險的預測上APOB的測定,可能比總膽固醇測定更好、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健齋.血清載脂蛋白免疫測定及其標準化問題.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2,15(1):47.

[2]吳希云.載脂蛋白A1和載脂蛋白B的測定在肝病中的意義.全國肝病實驗室診斷論文匯編,74-75.

第11篇

方法:選取我院診斷為脂肪肝患者106例,及健康對照組120例,分為二組,分別記錄各組中患者各項血脂指標的情況,并應用超聲進行診斷,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分別記錄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情況。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結果:脂肪肝組患者,其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明顯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明顯低于對照組。而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蛋白小a指標,重度組要高于輕度組,尤其是以甘油三酯最明顯。

結論: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明顯高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明顯低于對照組。重度脂肪肝患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比高于輕度組,而以甘油三酯增高更明顯。

關鍵詞:超聲 脂肪肝 血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42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034-02

脂肪肝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為一種代謝性的疾病,多是指肝臟方面的脂代謝的異常而引起,因為肝內脂質代謝異常,那么就會出現脂類的堆積,而這種脂肪有堆積,又反過來影響到肝細胞的功能,從而使肝功能有所影響,而在影響較大的情況下,會出現肝臟的結構性的改變,甚至會發展為肝硬化。目前我國的脂肪肝的人數在每年有逐漸增長的趨勢,這與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的生活習慣有明顯的關系[1]對于了解這些代謝性的疾病以及進行針對性的預防以及治療,是提高國人的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發生,減輕社會醫療負擔,都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旨在對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情況進行分析,以便針對性進行預防和治療,對于提高全民的生存質量是有益的。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進行超聲檢查的患者共106例,年齡30-76歲,其中男性74例,女性32例。再選取健康對照組12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齡32-70歲。二組患者從年齡、性別方法無統計學意義。所以患者超聲都是由專業的二位超聲醫師進行操作。

1.2 研究方法。脂肪肝的超聲診斷為:①肝臟可不增大或是增大,肝包膜光滑,肝實質呈點狀高回聲,肝回聲強度大于腎回聲強度。②肝深部回聲衰減。③肝內回聲血管顯示不清。其中第一項和第二或是第三項,可做為診斷。而區分脂肪肝的程度的情況,其標準為輕度為:前半部回聲肝實質回聲彌漫性增高增粗,分布均勻。而肝切面后半部回聲稍減低,肝內管狀結構清晰,實質回聲反差增大,存在出肝面光帶。中度為:肝切面前半部回聲肝實質回聲增高增粗,包膜邊界尚清,后半部回聲衰減1/3-1/2,管狀結構走行變細、模糊,但是可辯認,提高遠程增益可出現出肝面光帶。重度為:前半部回聲肝實質回聲明顯增高增粗,后半部回聲顯著衰減超過1/2,甚至可能消失,肝內管狀結構難以辯認,實質回聲反差顯著增大,出肝面光帶不明顯。

所有患者皆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8小時以上,進行血脂檢查。分別記錄脂肪肝組患者以及健康對照組各例的各項血脂指標。比較脂肪肝組及對照組中血脂各指標差異。再根據超聲的結果,將脂肪肝患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分別比較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差異。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根據患者超聲結果示是否為脂肪肝而分為二組,即脂肪肝組及對照組,分別記錄各組病例血脂情況,顯示,脂肪肝組患者,其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明顯高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明顯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1。

對脂肪肝的患者進行超聲的定性,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根據程度分為三組,記錄各組患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的情況,其中,輕度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在輕度脂肪肝組中,其甘油三酯情況,明顯要好于重度脂肪肝患者組。而對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蛋白小a,重度組皆高于輕度組。而三組比較來看,甘油三酯水平明顯增高,而其它的指標增高不明顯。具體見表2。

3 結論

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明顯高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明顯低于對照組。重度脂肪肝患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脂蛋白小a比高于輕度組,而以甘油三酯增高更明顯。

4 討論

在臨床中,脂肪肝的發生,以男性居多,在本研究病例中,男性也是相對較多,考慮是與男性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而脂肪肝的本身,開始并不會有特別的臨床表現,只有在重度并引起肝功異常的情況下,才會有肝區不適的臨床表現,故早期并不能夠很容易發現[2]。而對于脂肪肝的血清學檢查,也沒有特定的檢查,而有創性的檢查如肝穿刺等,在臨床上也不能夠很全面的展開,患者相對也不容易接受,費用也是較高的。而超聲檢查做為一種無創性的檢查,對于脂肪肝的普查是有一定的意義的。而在超聲的檢查中,對于一些輕度的脂肪肝,其診斷有一定的困難,不能完全很確切的得出診斷。故結合患者的血脂的情況,對于脂肪肝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

從上面的研究結果來看,脂肪肝組較對照組的血脂的各項指標明顯有增高,說明脂肪肝與高脂血癥有一定的關系[3]。而高脂血癥的患者更容易引起脂肪肝的,其考慮可能與高甘油三酯血癥有關,在高甘油三酯血癥中,其游離的脂肪酸有所增加,血中的游離脂肪酸的增加,會出現胰島素抵抗,從而使胰島素的生理作用相對性的減低,從而使脂肪更容易有肝臟堆積,從而引起脂肪肝。在上面的研究中,其各項血脂指標都有所增加,其中以甘油三酯的增加更為明顯,這與其它的研究結果相似。

這些代謝性的疾病,包括血脂的異常以及脂肪肝,可引起機體的代謝的紊亂,進而會影響到身體的其它的系統的功能,出現心腦血管等各種并發癥的情況,危害身體健康,故及時發現及治療是有意義的。故臨床上廣泛應用超聲檢查,對脂肪肝等情況進行普查,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疾病是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 孫華明,等.老年脂肪肝的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特征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3(9):67-69

第12篇

【關鍵詞】糖尿病早期腎病;血脂;載脂蛋白A;載脂蛋白B

糖尿病脂代謝紊亂是糖尿病研究領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而其中糖尿病腎病時脂代謝異常研究應有相關報道,我們研究了33例二型糖尿病早期腎病時血脂、載脂蛋白的變化,并與無腎病的二型糖尿病病人及正常健康人比較,探討糖尿病早期腎病與血脂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正常對照組:選擇健康人60例,年齡32~66(51.2±8.3)歲作為正常對照組,無糖尿病、高脂血癥病史,24h尿白蛋白定量

(2)糖尿病無腎病組:收集我院2011年—2013年住院病人39例,根據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糖尿病病人,年齡36~72(54.3±9.10)歲,24小時尿白蛋白定量

(3)糖尿病早期腎病組:收集住院病人33例,年齡42—78(60.42±9.12)歲,根據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糖尿病,24小時尿白蛋白定量>30mg/24h,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取早晨空腹靜脈血測血糖(P/C),肌酐(Cr),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以上指標均由貝克曼DXC800全血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留24h尿測定尿白蛋白排出量,將以上數據分組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結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糖尿病早期腎病與糖尿病無,腎病及正常組血脂,載脂蛋白的分析比較見表1。

糖尿病早期腎病組病人TG、LDL-C明顯高于正常組及糖尿病無腎病組(P

3 討論

糖尿病病人血脂紊亂特點是以血TG和LDL增高、HDL降低為特征的三聯癥,本研究結果基本符合上述觀點,而DM早期腎病組中TG和LDL與正常對照組比明顯升高,與DM無腎病組比較亦明顯升高,HDL與前二組相比顯著下降。

乙型糖尿病最常見的血脂異常是高甘油三酯血癥,盡管TG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很少存在,其在心腦疾病的關系上不如LDL-C和HDL-C那樣確切,但很多試驗逐漸表明高TG血癥是一個不依賴HDL-C和LDL-C的另一冠心病獨立危險因素[1]。循環中的甘油三酯25%存在于VLDL中,75%存在于LDL中,血中TG升高主要使LDL水平明顯升高,而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證實LDL水平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DM早期腎病病人TG升高更明顯,其降脂治療更有意義。

HDL-C對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保護作用,流行病學證實HDL與冠心病危險性呈負相關。HDL主要功能是在血漿中促進乳糜微粒和VLDL分解并合成膽固醇酯,將肝外組織細胞中的膽固醇轉運出來,然后被肝臟分解代謝,阻止TG在動脈壁和其它組織積聚,HDL被認為是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在糖尿病病人中HDL常降低,因此增加了動脈硬化的危險性,而本研究顯示糖尿病早期腎病病人具有更高的危險性。

同時本研究顯示apoA較正常組明顯下降,apoA可以反應細胞中HDL的水平,本研究系DM早期腎病病人HDL、apoA均下降明顯,其一致性可以解釋。LDL-C與HDL-C在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血中apoB濃度是反應LDL水平的指標。LDL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有關,尤其LDL2亞型更易致動脈粥樣硬化。本研究表現DM早期腎病病人LDL-C升高與糖尿病無腎病病人相比更明顯,其致動脈硬化因素升高。

糖尿病作為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日益受到關注,1994年WHO報告在DM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占75%,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率比普通人群冠心病死亡率多3-4倍,這其中重要因素應為LDL-C升高和HDL-C下降。糖尿病脂代謝紊亂對腦血管病起重要作用,排除血糖對腦率中發病的影響,高 TG、高TC、低HDL-C可使腦率中發病危險性增加。本研究發現糖尿病合并早期腎病的病人血脂紊亂比正常人及糖尿病無腎病病人更明顯,提示其心腦血管發病率明顯升高,故應積極預防糖尿病發展致早期腎病階段,而對于已有早期腎病合并癥的病人更應嚴格調脂治療,減少其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另外,在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中,高脂血癥亦是除高血糖、高血壓外的另一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癥可增加糖尿病病人的尿蛋白的排出量,其機制可能與血脂改變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有關,引起尿蛋白的排出增多[3]。本研究認為預防糖尿病早期腎病的發生,除了有效降低血糖、血壓外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脂亦很重要。

參考文獻

[1]Niskaneul.Hyperglycemic and corn positional lipoprobein abnormally as perdictors of cardiovacular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a 15-year-fllowuo form the time of diagosis. Diabetes care,1998,21:1861.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凤凰县| 新安县| 文安县| 民丰县| 金阳县| 五河县| 廉江市| 红河县| 宣武区| 榆社县| 柳河县| 江西省| 铜梁县| 股票| 双桥区| 巧家县| 达日县| 博客| 金川县| 黑水县| 兴安县| 安化县| 彭州市| 宣汉县| 信宜市| 高安市| 汤原县| 宁夏| 昌图县| 高清| 平利县| 黄梅县| 沈阳市| 沙湾县| 綦江县| 怀安县| 措美县| 弋阳县| 天祝|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