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4: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會唱歌的生日蛋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獨創性的產品概念是嬰童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而K's kids產品的開發團隊,包括了心理學家、兒童發展專家,和那些父母們本身。K's kids的品牌概念已經被玩具業界高度認同,并已贏得了多個世界知名的玩具獎項。
A.學習積木 一件可以玩很長時間的智能玩具。為孩子提供了探索、發展智力的渠道。共有12件正方體和8件三角體的積木。正方體的面上有數字,捉迷藏和各種圖案,鼓勵寶寶學習因果、數數和配套。拼圖為手眼協調和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的良好練習機會。
B.聰明的小蜜蜂 響紙的翅膀,搖鈴的頭部和吱吱響的身體。看這位受歡迎的K's kids朋友身上的顏色多么時尚!每只小蜜蜂身上都帶有一個牙膠,和一個帶有K's kids標志的掛環,方便掛在嬰兒車和嬰兒床上。
C.媽媽的耳語――饑餓的鵜鶘 新生兒都喜歡親近他們的媽媽。當他們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會感到安全。這個嬰兒床轉轉樂,寶寶可以聽到他們媽媽預錄好的耳語。此外,他們也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和子宮的聲音。也有古典音樂和小夜燈,在寶寶舒適的小床上提供一個安寧的氛圍。
D.帶小鵜鶘溜溜 寶寶,來幫助小鵜鶘做運動吧。用你的雙手按住它那雙大腳板上幫助它走路,按摩它的翅膀,捏住它的頭讓它叫,然后在它的鏡子里對著自己笑。
E.立體夢想家帳篷 這個立體房子并不只是一個房子,它還是一個小賣部,一個波波池,一項目標性游戲。哇哦,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特點:附帶的20個彩色軟塑球。配有一個手攜式袋子。一扇大門,兩片窗戶和可拆卸的屋頂。
F.浮鯨 把那些小魚放進頂部的大洞里,它們會從鯨魚的嘴巴里出來并再次浮在水面上。它為寶寶提供了激發邏輯發展的重復動作練習。
G.我會唱歌的生日蛋糕 喔,這是誰的生日?不,這個蛋糕不僅是為生日而設的,它是寶寶一件極佳的學習工具。怎樣學?有以下幾樣
1.鍛煉你的小手來點亮蠟燭。然后歌曲會響起……多么美妙!!
2.打開你的小耳朵來傾聽生日歌。
3.唱生日歌練習樂感。
4.嘟起你的小嘴巴把蠟燭吹熄。是的,你能做到這一點。
5.拍手。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6.然后到了切蛋糕的時間了。
7.跟你所愛的人分享它。
所以,不要等到生日才給他買一個生日蛋糕了,你的寶寶每天都會喜歡玩它!
H.活動恐龍boss “Boss”是一只藍色的恐龍,它不僅熱愛球類運動,也喜歡各種活動。他已經把這些活動放進他的身體里讓寶寶去玩了:吱吱響的身體和雙腳,響紙的背鰭,帶鏡子的手,腳板上的花朵,身體上的紋理點,擺動的尾巴。還有一只恐龍寶寶boss藏在口袋里哦。
關鍵詞:語言教育;過渡環節;興趣
3至6周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語言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扎實開展幼兒語言活動至關重要,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一些經驗與幼兒教師共勉。
如何吸引孩子眼球
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的親和,有的嚴肅,有的活潑,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天生有親近的欲望。對于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們上課更積極,注意力更集中,課堂上會更配合,一問一答間與老師互動更密切。
教師要發揮自身優勢,用自身魅力吸引孩子眼球。比如課堂設計的新奇神秘,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體態語的欲語還說,語調的先聲奪人等等,充分發揮生動性和表現力,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繪本民間故事《漏》中,老充滿神秘的問“小朋友,猜一猜,漏是什么?”“漏與老虎比,你認為誰最厲害?”新奇的提問,老師神秘的語氣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
動手動腦,創設讓孩子有機會說的環境 創設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情境,是目前語言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身優勢,動手動腦,讓活動室“會說話”,充分將吊飾、主題墻、走廊,乃至走廊、廁所、門的轉角等等利用起來,可以是孩子喜歡的涂鴉墻、展品臺,角色游戲區域、主題墻、圖書角等等,讓孩子在日?;顒又小坝性捳f”,喜歡說,這樣教師利用自身優勢給幼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想說”的環境,孩子的語言發展起來了,語言儲備的升級,使得課堂上孩子的語言詞匯更豐富,面對老師的提問孩子也更有信心。
適時接住孩子拋來的“球”
語言活動的內容一般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在各個教學環節的推進過程中,不免會發生許多“意外”,大多數意外都是由孩子回答的“出乎意料”引起的,有的孩子是出乎意料的精彩,常會博得陣陣掌聲,更多的“意外”是考驗教師的應變能力。
比如散文詩《秋天的雨》中,當老師講到“烤山芋”時,孩子問“烤山芋”是什么,老師回答“吃過烤肉串嗎,就是把山芋一樣烤熟,味道香極了”說完老師伸出舌頭做個饞嘴的樣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解釋詞語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孩子學得活潑又輕松。
又如故事《朋友船》中孩子問“老師,大海什么樣,海水什么味?”老師回答“大海就是很大很大的河,不過海水是咸味的,不好吃!”老師一臉鄙夷,潛移默化中孩子知道了海很大,海水不好喝。
教師在一次次的“意外”中鍛煉了應變能力,也豐富了孩子的各方面知識,是孩子勇于思考,敢于提問的表現。
巧妙設計,課堂樂趣多
3至6周歲的幼兒求知欲旺盛,對周圍的一切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有強烈的好奇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并能因此產生很大的興趣呢?
《指南》指出幼兒的一日活動是以游戲為主的。但由于學前幼兒年齡小,活動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只是憑興趣,喜歡就聽,好玩就聽,這個時候注意開始分散。針對這樣的矛盾,筆者推薦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游戲法。幼兒的一日活動在游戲中開展,游戲使幼兒快樂、充滿活力,幼兒喜愛游戲、愿意游戲。所以開展教學活動時,根據具體的活動目標、內容選擇不同游戲。如故事《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淺顯易懂的一個小故事,雖然簡單但讓孩子快速掌握并記憶并不容易,但是我們結合圖畫加入游戲動作,讓幼兒演一演、做一做游戲,把做蛋糕的動作做出來,再請小朋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來理解,在小熊與小兔等動物的一問一答中,在做蛋糕、吃蛋糕的樂趣中,孩子理解了故事內容。
語言活動的延伸,比如將故事中的角色頭飾、胸飾放到語言區域,讓孩子課間玩一玩、講一講、演一演,可以創造性的仿編故事內容,還可以續編。
第二,討論交流法。孩子的語言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討論中發展起來的。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總喜歡說、說、說。語言課就是要讓孩子說、個別說、小組說,因此將討論放到課堂中,哪怕只是給一分鐘的討論時間,讓孩子放飛思緒,交流思想,滿足孩子說的欲望。
討論開始時,要向孩子提出討論主題,切忌無目的的討論,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來引起幼兒討論。教師的聆聽,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便在討論結束時,引導幼兒將討論到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完整化。
在很多語言教學中,教師喜歡將幼兒想表達的全說出來,那么孩子們說什么呢?所以,教師的責任就是巧妙靈活的在幼兒說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鼓勵他們說出完整的話、自己想說的話。
【關鍵詞】幼兒;注意力;培養
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完成各種活動的重要心理條件。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贝罅垦芯勘砻鳎變旱男睦砘顒?,特別是幼兒認知活動的效果與其注愈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幼兒注意力的發展在幼兒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呢?
一、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
許多實例證明,強烈、好奇、富于運動變化的物體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會跳的小青蛙、會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玩具調動了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擺弄。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類似的玩具,用來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特別是3歲以前的孩子,采取這種方法是最理想的、最有效的。另外,還可以把孩子帶到新的環境中去玩。比如帶孩子逛公園,讓他看一些以前未見過的花、草,造型各異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勝的景觀。帶孩子到動物園去看一些有趣的動物等,利用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養注意力。
二、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要注重從幼兒的興趣入手
不管是誰,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孩子也是如此。幼兒的注意與興趣有密切關系,直接興趣是幼兒無意注意的源泉,幼兒的注意受興趣所左右。他們對于感興趣的活動和游戲,注意力不但容易集中,而且維持時間比較長。例如:幼兒對猴子感興趣,他們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觀察猴子的一舉一動,走路和吃東西的樣子,并能在注意的過程中發現或獲得一些真實的知識。相反,如果兒童在入學前接觸的書本知識很多,走進課堂后發現老師講授的都是自己屢見不鮮、耳熟能詳的東西,那么,大多數兒童都會不由自主地精神不集中,東張西望。因此,我們應該把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與培養注意力結合起來。總之,培養良好心境,消除不良情緒,對于注意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三、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游戲活動
游戲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不僅心情愉快,興趣濃厚,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務明確,所以游戲時幼兒的注意很容易集中。
1.通過父母與孩子看智力訓練的書,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后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后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2.搶背電話號碼
一本電話號碼本,可以成為游戲工具。家長給她看一兩秒鐘,讓她記住某人的號碼,然后移開號碼本,讓她背出來。兩人可輪換著背,比比誰厲害。
3.給孩子講故事、讀故事
講故事時,要經常用眼神和體態、語言與孩子交流,還可用提問形式讓孩子參與講故事。或者拿一本故事書,家長讀給她聽,直到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實在無法堅持集中時,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講到這里,明日繼續。”隨著聽故事時間的延長,注意力的提高,可以發展到讓孩子聽故事錄音帶。其他活動形式也可按類似方式進行。
四、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要遵循幼兒的注意規律
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必須遵循幼兒注意發展規律,合理組織活動,并配以各種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根據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特點,應以游戲活動為主,在游戲中,教具要形象、新穎多變、顏色鮮艷,這些都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好辦法。
組織幼兒活動時要注意,一次活動,如果單純地是教師講述幼兒傾聽,那么時間一長,孩子必然會覺得無趣,也必然產生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盡量加入幼兒操作。孩子的操作性活動,老師給幼兒的指令往往是單一明確的,所以孩子會很樂意的接受。另一方面看到別人積極地在做了,自己也會投入到活動中。
五、培養幼兒注意力要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學習制度
體質不好,作息不規律是分散注意力、影響注意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為此,必須讓孩子有規律的學會和生活,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能按時起床、吃飯、睡覺等。同時,還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為注意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礎。注意也表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勞動過程中。利用日?;顒雍透鞣N勞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注意的目的性、全面性,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養成積極參加勞動的良好習慣。因此,讓大一些的幼兒幫助作一些力所能及且又需要高度注意的家務勞動是很必要的。如掃地、摘菜、洗碗筷等。
在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創造良好的環境。幼兒常常會因無關刺激物的干擾出現注意分散的現象,因此,要清除環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盡可能隔絕一切外來的“刺激”。比如:音樂課時,鋼琴位置的擺放、教室內外人員的走動、教具的生動形象,大小適中,給幼兒強烈的刺激等。
幼兒注意力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培養兒童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家長可根據孩子專注力發展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卜曉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年10期
關鍵詞:創造人格;內在動機;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4-006-3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家庭都提出了多元、更富有挑戰性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兒童才能應對未來時代的挑戰?
一、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激活創造的內在動機
1.好奇心的四種表現形式
好奇心是指人對未知的新奇事物的認識需要和探索的傾向。陳幗眉認為學前兒童的好奇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喜歡提問。
喜歡提問是好奇心強的兒童最普遍的行為特征。起初,兒童主要問一些“是什么”的問題,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多,他們不再滿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是要進一步探求事物的來源及因果關系。
第二,喜歡進行各種探索活動。
好奇心強的兒童不但渴望從成人那里獲得關于周圍世界的知識,而且,常常自發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他們對周圍的各種物品不斷地摸摸、看看、敲敲、打打,甚至發生“破壞”,以發現事物的特點、變化過程、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等。
第三,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
好奇心強的兒童很留意周圍環境的變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譬如,他們能及時地發現活動室墻壁的變化、游戲角新增添的玩具等,并能積極投身到對這些新事物的觀察與探索之中。
第四,在認知活動中具有較高的積極性。
好奇心強的兒童在各種認知活動中都表現出較強的專注力、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少出現分心現象。
2.如何保護和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一般來說,正常的兒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應當精心地保護與扶植兒童那顆稚嫩的“好奇心”,以使兒童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新”。
(1)成人要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提出的問題。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理,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簡單,他會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因此他常常會提出一些幼稚的、甚至讓人捧腹大笑的問題。對于一個你覺得簡單的、已作答的問題,他會刨根問底,問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讓人難以招架。對此成人不應感到厭煩。一個孩子喜歡問為什么,說明他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這是好現象,成人應為此感到高興。所以說成人要歡迎并鼓勵孩子提出問題,不能對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對于孩子提出的一些好的問題要給予表揚。
另外,回答孩子問題時要有啟發性,對于有因果關系等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就不能作簡短的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由于“觀察是一種專門的技術”所以成人要時常鼓勵孩子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思考找出答案。
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成人也不知道,那么就要如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但事后一定要查書或通過別的方式把問題弄清楚再告訴孩子問題的正確答案。這不僅是對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鼓勵和滿足,而且教會幼兒不恥下問、尊重科學知識、嚴謹治學等態度。同時,也能使成人從孩子那兒得到更大的信任。
(2)成人要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行為。
孩子的好奇一方面表現為好問,另一方面表現為好動。由于年幼無知,孩子的好動傾向常常導致破壞行為的發生。對此,成人要正確對待。
例如,孩子由于好奇拆壞了玩具,成人切不可訓斥孩子,也不必發誓不再給他玩玩具,而應簡單地向孩子講清玩具的構造、原理和正確玩法,然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這樣一來不僅能鼓勵和發展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精神,還能培養他愛惜玩具、愛勞動的品質。眾所周知,愛迪生小時候非常淘氣,六歲時,就為滿足“將會發生什么”的好奇心,他竟然點火燒了父親的倉庫,他的母親并沒有因此而責怪或厭棄他,而是把愛迪生的好奇心引向發明創造的康莊大道,使他最終成為具有一千零九十一件專利注冊的“發明大王”。如果愛迪生的母親因為他的好奇而導致的破壞而責怪他,那么這將會大大抑制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么世界上也會少了許多愛迪生的發明,也會給人類帶來許多不便。
(3)要善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要善于給孩子提出適合其心理發展水平的問題,以激發起好奇心。比如,天為什么會下雨?涼水怎么會燒成開水?孩子常常會從成人的問題中受到啟發,產生聯想,提出天上為什么會下雹子,水為什么會變成冰等一系列問題??梢?,家長的發問又會成為激發幼兒好奇心的“動力”。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促進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尤其是以游戲作為培養好奇心的手段,開展一些科學小實驗和小制作的活動,如認識磁鐵,水的浮力等,使幼兒在親身體驗、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發展好奇心。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會跳舞的小青蛙,回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玩具都能調動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擺弄。所以說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類似玩具用來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另外,還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新的環境中讓孩子見一見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事物。如帶孩子逛公園時讓他看一些從未見過的花草、造型各異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勝的景觀。利用孩子對新鮮事物好奇的特點來培養和激發其好奇心。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應與家庭、社區聯系,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為幼兒好奇心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幼兒階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時期,他們有一種本能的“探究反射”發展這種心理因素,對幼兒開闊眼界、豐富思想、開發智力潛能大有好處。成人應把握住這一優勢心理因素,充分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從小就饒有興味地去追求知識,探索奧妙,這必將對孩子的茁壯成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二、努力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強化肯定的自我意識
1.自信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今天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可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創造性人才。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在體力上,或是在處事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范德瓦爾斯,原本是荷蘭的一個貧家子弟。父母勉為其難地供他上中學,但因經濟困難,不得不中途輟學。面對困難,他曾一度消沉,動搖。他的父母雖在物質上難以進行幫助,但在精神上都能給予極大的支持。范德瓦爾斯在父母的激勵下,振作精神,自信自強,奮斗不止,終有建樹。自信心將范德瓦爾斯引上了19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臺。正如一句箴言所說:“成就事業的人,只不過比別人多了一份自信和決心而已”。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狀態,在自信中獲取成功。在幼兒時期,自我意識逐步形成,不斷發展,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自信而且自強不息,無疑會對孩子的人生發展帶來很大的益處,可見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么重要。
2.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大多數卻缺乏自信心,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據研究,筆者認為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造成的。
(1)過度保護?,F今社會,由于計劃生育的關系,每個家庭也基本上只有一個兒女,也正因為如此,不少父母也就對這位“掌上明珠”給予了最大的保護,并竭盡全力地為其排憂解難,以為這樣就做到了關心子女的責任。就好像幼兒說要自己穿衣,吃飯什么的,父母常常都搶著說:“來,媽媽幫你!”等等,就是這種“幫”,而使得孩子少了一個學習的機會。這種過度的照顧和過分的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使孩子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獨立活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下去,這些孩子不善于與人交往,事事依賴他人,一旦遇到困難便不知所措,因而更易遭受挫折、失敗,并形成自卑心理。
(2)過高要求。一直以來,父母間都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現在也不例外。也就由于這種思想的熏陶,有些父母甚至不曾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及其實際能力,更沒有征得子女的意愿,就要求子女學這學那,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們所編排的道路成長。這樣,孩子學得好的還好,能受到父母的贊賞;但并不是個個幼兒都能承受如此大的壓力,一些達不到父母過高要求的幼兒,會因此而受到父母的否定。這樣長期以往會使幼兒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從而由經常的自我懷疑轉為自卑。
(3)消極評價。當孩子慢慢懂事以后,他就會開始注意別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幼兒的自我認識很模糊,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反應上。他們總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認識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來評價自己。而有的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處處強過別人,慣于橫向比較,喜歡拿其他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父母的評價是幼兒認識自己的重要依據。父母消極、否定的評價會使孩子產生“己不如人”的感覺,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很差。這種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的做法,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缺乏鍛煉。很多父母由于平時工作、應酬繁忙,真正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也不太注意營造適合幼兒的客觀環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沒有機會去培養自己應付挑戰的能力,幼兒缺乏鍛煉機會,因此在遇到困難時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對挑戰,不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更不能體驗成功的快樂,也影響其自信心的樹立。
3.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1)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尊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都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經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揚幼兒,使幼兒看到自己的長處,體驗到快樂和滿足,激起繼續上進的愿望,增強其自信心。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什么都想試一試,玩一玩,這些正是幼兒獨立意識和自主性萌發的表現,老師、家長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幼兒,尊重其發展的積極因素,盡量滿足幼兒自我學習的愿望,給予其充分活動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
(2)相信幼兒的能力。信任是人們通常憑經驗而來的對人的一種態度,也是人的一種評價。信任孩子對于每個孩子不僅僅是一時的激動,而是使幼兒順利成長的動力。有一次運動會上,我選了班上最內向的小男孩小明參加跑步比賽,他的臉有殘疾,人很自卑,但跑步是很快的。別的小孩都抱著懷疑的態度,連小明自己也說:“我不行,還是讓別人去吧?!蔽耶斪魅嘈∨笥褜λf:“老師知道你跑得很快,你一定能贏的?!毙∶髅鎸ξ业墓膭睿箘劈c了點頭。在比賽的前半段他一直落后,我們都焦急地為他加油,當我們的加油聲越來越大時,小明也越跑越快,最后,真的取得冠軍。小朋友為他歡呼,他也高興得不得了。我對他說:“小明,你是很棒的。”從此,小明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再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卑,迅速融入集體生活中。
(3)創造各種機會,使兒童不斷地體驗成功。兒童在進行活動時過程中,會產生種種成功或失敗的體驗,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成功體驗的積累,使兒童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失敗體驗的積累,則使兒童產生無能感,減弱其自信心。不論什么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時,成功了就會產生“賞”的體驗,失敗了就會產生“罰”的體驗。兒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受他對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左右,而兒童對活動的興趣如何又是受他對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所支配的。另一方面,兒童對他感興趣的事物,會傾注其全部注意力和聰明才智,這樣往往成功的概率大些。因此,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也常常是抱有自信心的。自信心激發興趣,引起活動的積極性,并使活動獲得成功。而成功的體驗又擴大和增強了兒童的自信心,從而更激發起兒童對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一個良性循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4)對于兒童的成功,適時、合理地給予正確評價。對兒童的體驗和活動的積極性給予正確評價,是肯定的自我意識形成的外部條件。兒童在能獨立完成某項活動,如能靈巧地使用羹匙,能獨自大小便,自己會穿脫衣服等等的時候,這種完成活動的結果本身就會給兒童帶來一種滿足感。然而,如果周圍的人對兒童獲得的成功不給予適當的應答――稱贊等肯定的表示,那么,兒童就會產生“沒有什么意義”或“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覺。沒有價值的行動,即使干得很出色,也不會產生真正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是透過其周圍的“重要他人”,主要是父母、老師的反應,由設想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印象與感覺他人的態度,在長期人際交往過程中交織而成?!爸匾恕闭J為他是有用的,有價值的,他就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從而形成一種肯定的自我概念;反之就形成否定的自我概念。成人對兒童,尤其是年幼兒童的議論,往往被兒童定義為他自己。如:老師說:“你真笨!”兒童也就深信自己是笨蛋。當兒童把某些品質歸于“我”時,這種作用就像暗示、催眠一樣,誘導和說服“我”與他人的看法相符合。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評價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