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世的部首

世的部首

時間:2023-05-30 09:12: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世的部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部首 教師教學 辨析

字謎:一點一橫長,一撇漂南洋,南洋有個人,只有一寸長。“一點一橫長”,再加上“一撇漂南洋”就是“廣”,“南洋有個人”,說的是“廣”里還有一個“亻”,這個人只有“一寸長”,那么“亻”旁邊還要有個“寸”,這樣三個“廣”“亻”“寸”部件就構成了“府”字。絕多大數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分組成的合體字,而合體字中有一部分,是為許多合體字所共有的,并且和這許多字的含義之間有著聯系,能給學習的人提供一定的方便。比如與“府”字形相近的字,還有“店”“庭”“廟”“廊”等,它們大都與房屋或場所相關。這些字共同的部分,就是字形中都有“廣”。“廣”(讀作yán)是個象形字,也是個部首字,它的本義是指靠著山崖而筑成的房子,所以由“廣”組成的字都是與房屋相關的。再回過來看字謎中“南洋有個人”,真是合情合理。漢字的部首是據其形體結構,取其相同的表意部分來歸納分類,每一類可成之為一部,每部的第一個字統稱為部首。像“廣”這樣的部首,在現行的《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一共有201部。部首是學習漢字的一個基礎或綱領。漢字存在一天,部首也將隨之而在,可見,學好部首的意義的重大,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和掌握部首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扎實學習部首的名稱,了解其發展演變和類型

就現行的201個部首而言,都有其明確的稱呼,呼出部首的名字有利于學習者的識記。據了解,目前各個階段的語文教師對部首的稱呼很不一致,因為有些部首是“無名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得寫在黑板上或指指畫畫,略顯尷尬和不便,所以很有必要對部首按照統一規定的名稱稱呼。教學時,要教給學生部首名稱的規定叫法,比如如“艸(草字頭)”,簡讀為“草”,再如“匚(左框)”,簡讀為“框”,“扌(剔手旁)”簡讀為“剔”,“纟(絞絲旁)”簡讀為“絞”;那些叫不上名的部首,應采取古讀音,如:疋字旁的“疋”(pī),殳字旁的“殳”(shū),再如耒字旁的“耒”(lěi),聿字旁的“聿(yú),還有隹字旁的“隹”(zhuī),豸字旁的“豸”(zhì),字旁的“”(jì)等等。能夠正確讀出名稱,是認識部首的第一步。此外,還應注意有些漢字同時也是部首,基本上它們都有自己的讀音,但作部首時,就會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讀音與名稱相一致。如,“十”讀shí,讀作“十字旁”,“廠”讀chǎng,讀作“廠字旁”等。二是讀音與名稱不一樣。如:“攴”讀pū,名稱為“敲字旁”等。

漢字的形體隨著社會的實際應用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著,首先一些獨立的象形部首字分化成若干個脫離了象形意味的部首字。如:由部首“犬”分化出來的部首有“犭”。用“犬”做部首的字,如“哭”“獻”等;用“犭”做部首的字,如“猝”“猖”等。再如部首“水”分化出來的部首有“”“氵”。用“水”做部首的字,如“漿”“泉”等;用“”做部首的字,如“泰”“黎”等;用“氵”做部首的字,如“池”“溏”等等。其次,一些漢字的部首中的獨體部首與重體部首之間在意義上往往是相同的,所以對漢字的部首進行了歸并和刪裁。如:《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講“入”與“人”分為各自獨立的兩個部首。但《辭海》和《新華字典》卻把“入”部又歸并在了“人”部。這是因為自古以來隸屬于“入”部的字非常少,在《說文解字》當中僅僅有5個,而收進“人”部的卻有245個[1],所以單獨分立“入”部,非常沒有必要。不過就“入”和“人”僅形體相似,意思卻大不相同。“入”的本義是指進入內里,而“人”則是側視的人的形象。刪去重體的歸并,可見:“木”與“林”在《說文解字》中是兩個部首,然而在《辭海》《辭源》和《新華字典》等都將“林”部歸并在“木”部,刪去了具有重體部分的部首。

另外還有一些因為形體相似而混同的漢字,它們部首來源不同,意義迥別。例如最熟悉的“日”“曰”“”(mào):“日”的本義是太陽,“曰”字本義是“詞也”,“”的本義卻是帽子。從意義上看,它們沒有共同之處,所以《說文》是將它們分別作為部首了。但《康熙字典》將“”混同為“曰”,把“曼”“最”等字收入在“曰”部,消除了“”部;《辭海》將“曰”混同為“日”,把“曹”“曷”等收入“日”部,從而消除了“曰”部。

漢字部首的分類存在著“文字學原則”和“檢字法原則”兩種。文字學分類法是以字義為主兼顧字形的,便于詮釋和分析;檢字法原則是以字形為主兼顧字義的,便于檢字。兩種分法也是各有其特點的,文字學原則分類出的漢字是以義為主,檢字法原則分類出的漢字則是以形為主。

二、做到正確辨析漢字部首,科學準確地傳授知識

部首意義直接影響對整個字義韻理解。學生只有了解部首意義,才能克服死記硬背的現象,減少機械抄寫的次數,減輕學習負擔,避免出現錯別字,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教授漢字時不僅需要準確地辨析漢字部首,同時還要求做到正確規范地書寫部首,教給學生筆畫和筆順等有關知識。還有的教師會誤認為漢字里的偏旁就是部首,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簡單來說,部首都是偏旁,偏旁未必都是部首。這是因為部首代表同步的字所表示的詞義類別,而偏旁除了有表示詞義類別之外,還有的是表示字的讀音。筆者認為教師在教授部首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同形偏旁部首的辨析

一個同形的偏旁,在不同的形聲字里,它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同,有的成了表義的形旁,有的成了表音的聲旁。例如:“馳”和“螞”字中都有“馬”字旁。“馬”字在“馳”中是部首,在“螞”字中是聲旁。“馳”《玉篇》:“馳,走奔也。”就是車馬快跑的意思,故從“馬”字旁。“驕、驢、駒”等都和“馬”有關,所以也從“馬”字旁。“螞”《玉篇》:“螞,蟲名。”螞蟻是一種蟲子,所以從“蟲”字旁。[2]再如:“硯”和“碩”中都有“石”字旁。“硯”字中,“石”是形旁,“見”是聲旁;“碩”字中,“頁”是形旁,“石”是聲旁。“石”《說文解字》:“石,山石也。在廠(山崖)之下口。”石部所收的字都和石頭有關。《說文解字》:“硯,石滑也。”“硯”就是硯臺,是寫毛筆字研墨用的,用厲石做成的,故“硯”從“石”。偏旁包括部首,部首是由偏旁充任的,因此有時候也就常常把偏旁部首連而言之。

2.不同位置的偏旁部首的辨析

在形聲字中,有一些字的構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因此讀音和意義也不完全相同,或根本不同。只有正確找出部首,才能了解這個字的結構關系和表示的意義。例如:“含”和“吟”是構件相同、組合位置不同的形聲字。《廣韻》:“含,銜也。”就是用口叼著,故從“口”。《說文解字)):“吟,呻也。”在人痛苦時,發出的一種聲音,故“吟”從“口”。

“忠”和“忡”的形旁都是“心”,聲旁都是“中”。“忠”是上下結構,“忡”是左右結構。《說文解字》:“忠,敬也。”有忠實的意思。《說文解字》:“忡,憂也。”憂慮的樣子,是一種心理活動,所以從“心”,“合”部,所收字都和心理活動有關。“心”在上下結構的字中,寫作“心”,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寫作“忄”。以上各組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都相同,由于組合方式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也不同。只要掌握部首的意義,比較每個字的細微差別,就能正確地了解字義。

三、研究掌握部首體系,提高自身語言文字素養

劉復先生認為:“字根云者,多數字所共有一根。世事日繁,字數日見增益。但字非憑空產生之物,其能見于言辭也,要必有所因藉,即為字根。”[3]此論斷精辟而深刻,獨有見地。它告訴我們,眾多漢字的構成,是以最初的字根為基礎的。而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可以充任部首。所以研究字根、部首對于教師提高自身語言文字素養很有幫助。“六書”中的“四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造字法,它們都是以字根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象形字本身就是字根,如“馬”、“牛”、“木”、“魚”、“日”等;指事字多數能充當字根,如“甘”、“刃”、“寸”等;會意字的多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根組成的,如“明”、“森”、“莫”等;形聲字的形符是字根,而有時候聲符也兼義,所以具有同一聲符的許多形聲字,在意義方面也往往相連。所以,字根與部首之間有著廣泛的一致性,關系十分密切,系統地學習漢字就要從字根入手。掌握一些常用字根的本義,對于教師教學與自修都有很大的幫助與提高。

然而,部首不僅是一個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由它來體現這個字的義類。所以,正確使用漢字,明辨部首的意義,可以將那些由于沒有分清涵義而造成的別字進行糾正。如有些人會把“梁上君子”寫成“粱上君子”。“梁上君子”是指竊賊。《后漢書?陳毯傳》:“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梁”從術字旁,而不從米字旁。把“虎視眈眈”寫成“虎視耽耽”。“眺”《釋文》:“虎下視貌。”“眈”是目字旁,與看有關系。“耽”耳字旁。《說文解字》知:“耽,耳大垂下。”可引申為“遲延”的意思。“病入膏肓”寫成“病入膏盲”。“肓”是月(肉)字旁。《說文解字》:“肓,心止;隔下”。古代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所以“肓”和人體有關,是月字旁。“盲”是目字旁,指眼睛失去視覺功能。除此“冠”與“寇”容易相混。其實“冠”部首“冖”(mì)是帽子的形狀,“元”是人頭,“寸”是寸口,也當手(又)用;“寇”的部首“宀”,(mián)像屋子,“支”(pū)是持械攻打的形狀,那么,就不會把“冠”(手拿帽子往頭上戴)與持械侵犯到屋里的“寇”相混了。[4]再有人們常常把江西弋陽縣誤認為戈陽縣,弋陽腔誤認為戈陽腔,那是因為“弋”(yì)與“戈”二字形體相似。“弋”本義是指小木樁,也指將細繩栓在箭上射,如成語“弋鳧與雁”。而“戈”則指的是兵器,如“干戈”二字兩用就是戰爭。字形相似,字義卻不盡相同。

我國的文字不會在短時間內轉換為拼音文字的,漢字還將長期存在下去。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學習、掌握部首,因為部首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習、掌握漢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漢字部首知識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3]左民安,王盡忠.細說漢字部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9,13頁.

第2篇

我構思了中國基本拼音漢字方案。它采用26個拉丁字母。采用字母組合方法表示音節(特定字),以及獨體字、偏旁(部首)。M合字母的順序為先縱后橫。一般用3-4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它能表示讀音,多音字,能橫寫也能豎寫。它能表示聲調,能使語言表達更豐富。但它不是完整的拼音漢字方案,它只能表示3500多個漢字,其中包括2500個常用漢字,1000個小學生最常用漢字,還有900多個姓氏漢字。具體方案及其使用方法如下:

一、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節。

二、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部首(偏旁),(但不能單獨使用)。

三、特定字(后加字母O)三個字母表示該特定字。

常用字(前加字母Z)三個字母表示該常用字。

四、特定字+部首(偏旁)或加后聲調四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音節(或前聲調)+常用字四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五、(前加字母Z)常用字+部首(偏旁)五個字母

表示一個漢字。

六 中間加-表示特定字的同音字+部首(偏旁)。四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七、特定字+部首(偏旁)+聲調六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音節+常用字+聲調六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聲調+常用字+部首(偏旁)六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八、音節+常用字+部首(偏旁)+聲調八個字母表示一個漢字。

九、聲調由四個字母表示,分前聲調和后聲調。即:

za陰平 zb陽平 zc上聲 zd去聲

ze輕聲

十、書寫形式:

橫寫:采用3、4、5、6、8個字母順序書寫。

豎寫:采用3、4個字母或方框內4個字母按方塊結構書寫。

其中方框內4個字母表示常用字+部首(偏旁)。

十一、拼音漢字的結構簡例如下

(一)二個字母表示音節

ae―(qing) af―(shan)

(二)三個字母表示音節特定字

bao―(藍) bbo―(天)

(三)三個字母表示常用字

zmk―(前) zml―(后)

(四)四個字母表示音節特定字十部首(偏旁)

bcab(伯) afce―(清)

(五)四個字母中間加一表示音節特定字的同音字十部首(偏旁)

qh―ab―(億) nf―ca―(李)

(六)五個字母表示常用字十部首(偏旁)

znkca―(棟) zlsab―仔

(七)表示特定字加聲調

cczb―雷(陽平) jbzc―女(上聲)

(八)表示常用字加聲調

zcps―甲(上聲) zbnz―羊(陽平)

(九)四個字母表示多聲字

lpsp (銀行) jcsp (行人)

需要資料:839455468qq聯系

漢字常用音節特定字組合字母表(一)

論“中國基本拼音漢字方案”的輔助功能

我構思的中國基本拼音漢字方案的主要功能:(1)能表音、表義(2)能橫寫(3)采用26個拉丁字母。然而,其輔助功能也是拼音文字方案所不可缺少的。(1)能表示聲調,使語言表達更豐富。(2)能構成方塊結構,滿足方塊漢字的使用要求。(3)能表示多音字。分別敘述如下:

(一)聲調功能,采用6個字母組合表示,即:

za――陰平 zb――陽平 zc――上聲

zd――去聲 ze――輕聲

分前聲調和后聲調。所謂前聲調,即聲調字母加上拼音字母前兩位。所謂后聲調,即聲調字母加在拼音字母最后兩位。

聲調字母的使用應掌握原則如下:

(1)所有拼音字都能加兩個字母表示聲調。

(2)所有單聲字都可以不表示聲調。

(3)音節特定字以及由音節特定字組合構成的拼音字需要表示聲調時都必須將聲調字母加在后面。

(4)精選常用字以及由精選常用字組合構成的拼音字需要表示聲調時都必須將聲調字母加在前面。特殊情況下加在后面(即前兩位是音節拼音字母)

(5)凡是多音字都必須加聲調字母表示聲調。這樣才能使語言表達準確。

(6)是否加聲調字母表示聲調,應根據語言表達的需要而定,靈活運用。力求使文字結構簡潔。

舉例如下:

(1)前聲調字

zcrm樂曲 zdrm曲線

zeoo分別 zdoo分量

(2)后聲調字

doza當然 dozd上當 lhza發芽 lhzd頭發

biza干杯 bizd骨干 jgza變更 jgzd更加

(3)多聲字

ekrl家長 jtrl長短 glso單獨 afso姓單

jcsp行人 lpsp銀行 jcuk反省 spuk節省

(4)單聲字

aao神 abo州 aco大 ado地

znk東 znl西 znm南 znn北

(5)按語句表示

啊! 下雪了! Seza! 下雪了!

啊! 偉大的祖國! Sezd! 偉大的祖國!

彎曲的小路 彎zcsm的小路

聽,唱曲兒 聽,唱zbsm兒

(二)能構成方塊結構 適合豎寫

(1)三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該特定字

(2)三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該常用字

(3)四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特定字+部首(偏旁)

(4)四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特定字+聲調

(5)四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聲調+常用字

(6)帶邊框四個字母方塊結構:表示常用字+部首(偏旁)

舉例如下:

(1)表示該特定字:

(6)非特定字+部首(偏旁)

趙 錢 孫 李

Ff nd mr nf

fc cd hb ca

(7)表示常用字+部首(偏旁)

(三)表示多音字

校 長 校 對 行 人 銀 行

Kkrk pmrk jcsp lpsp

百家姓拼音漢字表(一)

說 明

漢字中的人名、地名用字很多,其中獨體字和外偏旁(部首)字也很多,它們是構成拼音漢字的難點。解決的辦法如下:

第3篇

從自然科學新視角看待漢字,把化學中分子原子質子等專業術語解讀漢字筆畫;把人體中骨、肉、關節當作漢字結構的重要支撐;把宇宙大爆炸的科學現象挪移到漢字設計領域中。完全從全新的角度試圖挖角漢字的新面孔,顛覆了我們以往漢字設計的概念。本文通過對該書內容的理解,開闊自己從其它領域中對漢字設計的新啟發。

本文寫作源于所讀2013年榮獲紅點大獎的《漢字大爆炸》一書。此書介紹了作者對漢字的理性推理與感性的視覺嘗試。作者在漢字字體研究中看到了無限的空間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奇特的大門。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的生命體記載和傳承著漢文化的發展。它是由筆畫構成,筆畫由人創造,和人類一樣同時代表著生命的存在,每一個都被賦予著宇宙中物質存在的意義。在《漢字大爆炸》一書中作者從自然科學的領域去重新認識筆畫,探討筆畫呈現出的變化與統一,尋求筆畫結構的更多表現性,擴展筆畫的使用性及新的審美視角;將筆畫的視覺傳達特性體現出來,從而能夠改變我們對筆畫以往的思維方式、觀察視角、和認知路徑。

分子、原子、質子

如果我們將漢字看作是物質的社會屬性,那么在科學上的語言可以用化學來解讀。每個漢字都是一個分子式,部首則如分子。分子(部首)是獨立存在的一種粒子,是構成物質(漢字)的微小單元,它是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物質原有化學性質的較小粒子。它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筆畫)構成。筆畫和部首大小、位置、疏密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也影響著部首間的間隔和作用力。同樣的筆畫因排列不同那么構成的字體也會不同,如同一個化學公式因其不同結構的則會有不同的特性。這些觀點正是該書作者從化學領域中為漢字打開的新構想。

“部首”是根據字體形體結構為漢字分們別類時一個概念。“部首”一詞有學者認為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和“其建首也,立一為扁”兩句中摘取得來的。在《中國語言學史》中說“有兩種不同性質的部首,一種是文字學原則的部首也稱為造字法原則的部首,這種部首大都能獨立成字。另一種是檢字法原則的部首,它是為漢字檢索的方便而改造的。“筆畫”是構成漢字形體的最小單位,從落筆到起筆所寫的點和線叫一筆或一畫。在一個漢字中,筆畫之間的排列方式如果不按照目前已經賦予的字符意義結構出現時,這些筆畫是不是就變的沒有意義呢。該書作者并不為然,他認為筆畫間的排列按照現有的規則構成,是一種“相對”的統一。雖然已細分出“橫、豎、撇、捺”等具體筆畫,但到目前對于筆畫的具體形態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能夠確定一種“相對”統一規則的范圍,然后將筆畫放置于這種規則范圍內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表達方式,并能讀懂其中文字的意義。作者這種大膽的提出,給了我們對字體設計很多的想象空間,在一個原有固定的字體模式之外我們可以有無限的表達方式。化學中質子和電子――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每個筆畫末端的拐角視為質子,筆畫周圍的留白就像原子內的電子一樣,它沒有固定的軌跡,在一定的空間內非常隨機的活動。《平面設計原理》中提到“空白空間與和諧是創造字體協調最重要的兩個手段。這種空白空間像太極圖中用陰陽闡釋萬物,強調以柔克剛,給黑與白二者之間以空間,正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骨骼、肌肉、關節

漢字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呈現方式,印刷字取于書法但不同于書法字體,書法與印刷字書寫方式、工具與材料的不同,兩者的功用也相差甚遠,書法追求以筆墨的輕重緩急詮釋內涵,而印刷字追求便捷的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的目的漸漸形成了一種獨立的字體風格。它由書法轉向印刷字體時需要筆畫的統一,由于條件有限不能實現絕對的統一。所以人們更多的追求筆畫細節的變化之中,即在機械化的復制下尋找更多情感變化,將筆畫的變化與統一進行不同方式的完美結合。漢字以字為載體,文字以筆畫而藝術,筆畫同樣可以分為骨骼、肌肉和關節。筆畫之間的位置關系相當于骨架中所有骨骼間的關系,而每一筆畫粗細都像肌肉包裹在骨骼,骨骼是幫助筆畫的線性延展變化而肌肉則是控制著筆畫的粗細變化。而關節則可以稱為是筆畫間轉折交接時的紐帶,在構造字時將各種筆畫焊接的作用。漢字的筆畫大多數是由直線構成的,筆畫的特點之一是平直樸實的;在實際的書寫過程中,筆畫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構件中會有一些相應的變形,盡管是相同的漢字構成下也會因為筆畫間的挪移在字體形態上有變化。比如“啊”與“和”同樣的“口”部首該形態就會不同說明筆畫的靈活特點;筆畫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筆向方面。單筆畫都是由一個線條組成,筆向都是單一的,自上而下或自右上到左下等。大多數的復合筆畫在遵循從起筆到落筆為一筆的前提下,也是遵守這個筆畫走向規則的。

漢字大爆炸

事物都有多面性,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當我們開始嘗試多角度看待漢字和筆畫時,它們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大爆炸。宇宙中當大爆炸的膨脹速度和溫度漸漸的降低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普遍開始逐漸下降到不能產生新的質子。此時導致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間的相互消亡即當正反粒子、正反物質相遇時,大爆炸隨即而來。作者以宇宙大爆炸的多維角度的看待漢字筆畫,將漢字分解為筆畫和留白之間的物質碰撞造成的隨機的新的漢字視覺。漢字本身也是圖形蘊含著視覺語言,當筆畫為實,背景的留白是虛,在筆畫范圍之外。但留白不僅僅是字的背景,只有留白才能給筆畫一個完美的組合設計,給筆畫構建一個展示的舞臺;當字體筆畫和留白互相依托時,留白才能烘托出字體筆畫氣氛的價值。同時我認為漢字中形式與功能是不可缺失的,它們相輔相成,功能通過形式體現,形式表現通過圍繞功能而展開。留白的設計是為了追求設計品質,同時更是為了信息的傳達。在漢字設計中留白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態,形成了筆畫圖形與留白的不定向運動,只要筆畫與留白精心設計形成有意味的空間兩者相輔相成,黑白便可以轉換,最經典圖例便是“魯賓之杯”。我認為在這里作者的大爆炸概念提出并不是提供一種造字手段,而是挖掘了漢字擁有豐富變化,認為單純的漢字結構也是一個世界,筆畫即萬物。

總結,漢字是一種有意味的設計形式,一種視覺語言和文化發展的融合。大千世界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是相通的,漢字設計還可以從字體設計的領域外尋找靈感,充分挖掘漢字的潛質。我們如果能夠從漢字領域外的視角考慮,學會在差異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才是我們為漢字設計尋求靈感的真正源泉。漢字的設計才會更好的展現和保持民族性,才能創造漢字設計的輝煌。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第4篇

關鍵詞:說文解字;漢字教學;作用

《說文解字》一書保存了大量小篆和古文字資料,并且對表意性質的漢字的形音義進行了系統研究,對后世影響深遠。該書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和依據,而且在漢字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正確識字

在漢字教學中,掌握漢字并理解漢字的意義是學生進行一切語文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因此正確認識漢字是一項重要任務。

漢字作為一種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其特點與歐洲拼音文字截然不同。許慎根據字形系聯部首,各部字不相混雜。部首是漢字的基本構件,許多漢字的原初意義都與部首有著緊密的聯系。漢字簡化后不僅引起了部首類別的變化,而且給部首與字義的聯系帶來了變化,給考察某些漢字的原初意義增加了困難。在漢字教學中若要正確識字,離不開《說文解字》。如這一組字:“瑾、瑜、瑛、琳、琥、璋、碧、珂、琛、瑤……”中,看似這些字的部首看似是“王”,其實在這些字都是從玉之字。在說文中,“王”與“玉”是兩個不同的部首,《說文》:“王,天下所w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而B其中^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⑼ㄖ者王也。”孔子曰:“一三王。’凡王之俳源油酢9盼耐酢@鈮冰曰:‘中近上。王者,t天之x。’雨方切。”從“王”之字只有“閏”和“皇”;“玉,石之美。象三玉之B。丨,其也。凡玉之俳源佑瘛9盼撓瘛t~欲切【注】冰曰:三正均如玉也。【注】T。”后來在漢字的演變中,“王”“玉”二字的字形相混,大都數的玉部字都歸入王部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玉部字只有10個。《說文解字》對找準字的部首,正確識字,理解字義,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沒有《說文》,分析現在簡化字,就無據可依。

二、提供新的教學方法

在當今需要創新的時代,漢字教學應摒棄傳統教學中學生對字形死記硬的背教學方法,而是尋找新出路,改進教學方法。利用《說文》在解說漢字方面的獨特性可以讓學生從理解字義的角度識字,這是教學改革中應當采用的一個好方法。

如在教過程中,有很多衣部字如“襁、褓、裙、被、裾”和示部字如“禮、福、祗、祿、祥”,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用筆畫多一點與少一點來區別部首“衣、示”并進行死記,很容易混淆,但是從《說文》中看到二者的解釋,“示,天垂象,吉兇,所以示人也。從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乎天文,以察r。示,神事也。凡示之俳源郵盡!薄耙攏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俳源右隆!閉嬲弄清楚二者的本來意義后,從根本上分辨二者的區別,可以達到“學一個,識一串”的教學功效。

從上述舉例中,可以認為這種指導學生對漢字形體溯本求源的教學方式,除了幫助學生掌握字義,加快識字的速度外,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擺脫了傳統教學中學習漢字的枯燥無味,使漢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傳承古代文化

《說文》以小篆序列字頭,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圖畫性或象形性,更能反映當初的造字意圖。《說文》記載了豐富的上古語言材料, 一部記錄古代歷史文化知識的典藏。在漢字教學中,應挖掘漢字所蘊含的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了解古文化,了解并熟悉古代文化。

從《說文》中,可以看到包括古人思想、飲食、服飾諸方面的文化現象。古代有重漢輕夷的思想,漢民族在古代稱為華夏民族,一直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內心的民族優越感使得他們認為只有自己的民族才是人,而其他少數民族卻與動物差距不大,于是造出來的少數民族的族名用字,帶有了輕蔑之意。少數民族的族名用字的形旁大多從蟲、從犬、從羊等,例如,《說文》:“U,南U,蛇r。從蟲。”“狄,赤狄,本犬N。狄之言辟也。”“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這個三個字如果僅生硬掌握其部首、讀音、筆畫、筆順、結構和意義,內容枯燥,但是從說文中卻可以發現它的文化意義,深刻感受當時漢民族的重漢輕夷思想。

在漢字教學中,運用《說文解字》,挖掘漢字所蘊含的文化涵義,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化,這不失為傳承古代文化的一種方式。

總之,在漢字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是擺在每一位語文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說文解字》不僅在中國學術史及文字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學術地位,而且對于現在的漢字教學起著重要作用,我們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吸收《說文》中的精華,也要看到其不足之處,科學地利用該書留給我們的資源。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注音版) [M].長沙:岳麓出版社,2006

[2]王玉鼎.漢字文化學[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

[3]韓偉.漢字字形文化論稿[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4]王蘊智.《說文解字》的學術價值及其歷史局限[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年(03)

[5]鄧文彬.中國古代文字學的建立與許慎《說文解字》的地位和影響[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08)

[6]萬業馨.略論漢字教學的總體設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05)

[7]陳筱.字源教學法運用于漢字獨體字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8]任艷.漢字的文化構成及其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

[9]彭路.漢字的民族文化特征與漢字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8

[10]張夏.漢字構型理論與漢字教學[D].西北大學,2005

第5篇

繁體字:載,拼音:zǎi。

部首:車,部外筆畫:6,總筆畫:10。

繁體部首:車,五筆86:FALK,五筆98:FALD。

筆順編號:1211521534,UNICODE:8F7D。

載字詞匯搭配

1、載運[zàiyùn]

用船只、飛機或用機動車輛運載。

2、載世[zǎishì]

歷代,累世。

3、功載[gōngzǎi]

記功的冊籍。

4、寫載[xiězǎi]

描畫。

5、車載

第6篇

字理識字教學法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為便于教師根據漢字不同的構形特點和造字方法采用相宜的教學方法,筆者簡要介紹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十三種字理識字教學方法。

1.圖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漢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狀的方法來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學應該根據字的特點來進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圖形,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系;再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與字義的聯系,字形、字義與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如“日”字教學,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太陽形,像太陽的圓形,里面的一點象太陽里的黑斑(有的說像太陽里的光);再講解由到日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演變為,拉長為一: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學生理解了“日”字的形義聯系,便會掌握“日”字的構形原理。

圖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它既有助于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編制字謎,聯想法

漢字繁難的筆畫、復雜的結構給小學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但應該看到,漢字的形體結構卻為我們編制字謎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字謎是用暗示字義或描摹漢字形體特征的方法為謎面,以文字為謎底的一種謎語。它分為兩類型:

(1)揭示漢字形體的字謎。乖:乘人不備(拆字法)。俄:先人后己。化:華北。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與人方便。今:用心讀書(反拼法)。礙:砸左邊,得右邊(拆拼法)。券:拳頭對刀(移位拼字法)。翠:劉邦聞之喜,劉備聞之悲(會意拼字法)。

(2)揭示漢字形體、暗示漢字意義的字謎。泛:分開水太少,合攏水太多。臭: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

我們從上述字謎可以知道制謎的兩大要求:

(1)語言要求。謎面用字都是熟字,謎面用語都是人們所熟悉的詞、成語、俗語以及語意完整的句子。這就是說,編制字謎這種識字教學法是根據漢字的構形特點或形義聯系,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通過豐富的聯想,用熟字教生字,以“已知”解決“未知”。

(2)內容要求。謎面內容應體現以下“三性”: 思想性。謎面內容應做到觀點正確,思想健康,這樣的字謎才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益智性。猜謎本是一種智力游戲,它對開發兒童的智力有很大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制謎要有利于學生的猜謎,讓學生根據謎面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運用推理、判斷的方法,猜準謎底。

知識性。謎面雖小,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物事,社會現象等都可入謎。這樣的字謎才能達到通過識字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之目的。

制謎要求告訴我們,編制既通俗、形象、簡短,又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益智性和知識性的字謎,讓學生猜,非常有助于學生掌握漢字的形體或意義,使識字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取得識記漢字和娛樂益智的雙重功效。

3.動作示范,示意法

漢語單音節動詞中,有很多是表示人體動作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做示范動作,讓學生從中領會動詞的意義,掌握動詞的構形特點。如睜、握字的教學:

張開兩眼——睜(目字旁)

五指收攏——握(提手旁)

動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動詞的詞義教學和詞形教學,又可用于動詞的聽寫,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動詞的詞義和使用。

4、形近比較,辨異法

漢字從結構上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種類型。獨體字是由點、橫、豎、撇、捺、提等筆畫組合而成,合體字則是由獨體字演變而來的偏旁組合而成。用這有限的筆畫和偏旁組合成數萬漢字,這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給漢字的認讀、書寫和使用帶來了困難。要解決這個困難,就要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從中區別形近字的異同,重點是辨“異”,即區分形近字的不同點。辨異可從字音、字義、筆畫、構件、結構、構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進行。

:字中間是“  ”,以“  ”為聲符的形聲字,韻母為an,如緩、暖、援、媛等字。

愛:字中間為“   ”,以愛為聲符的形聲字,音節是ai,如噯、曖、嬡等字。

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近字進行比較,尋同辨異,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規范學生對漢字的書寫、認讀和使用。

5.部首表義,求同法

部首是字典、詞典根據漢字形體偏旁所分的門類。辭書中有三大部首系統:一是形體部首系統,如一、|、乙等部首,它們一般與字義無關;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統,如“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穎”字中的水部、“騰”字中的馬部,它們有的與字義無關,有的與字義有關。三是形義型部首系統,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義分部)。因此,形義型部首系統是辭書中主要的部首系統,它最能體現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這就是要求我們在合體字,尤其在形聲字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對同部首字的字義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認識到每個部首都存在著表義的類屬性,如引導學生分析著表義的類屬性,如引導學生分析“頂”、“項”、“頸”、“額”、“頰”等字的意思,讓學生認識頁部的表義類屬:從頁的字,字義與人體肩部以上的部位有關;分析“儒”、“俠”、“儉”、“侈”、“仰”、“伏”等字的意思,認識人部的表義類屬:從人的字,字義多與人的類別(儒、俠)、品性(儉、侈)、行為(仰、伏)等有關。

部首表義,求同法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部首的表義類屬,加深學生對漢字據形知義特點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漢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望文生義的理解能力。

6.構件分解,形綴法

有的合體字盡管結構復雜,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但應該認識到,陌生的合體字大都由熟悉的構件組合而成,合體字的形、義、音是由構件的組合關系來體現的,這就決定了合體字結構的可分性。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規律來教合體字: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合體字的形、義、音;再將合體字分解成若干個構件,引導學生了解每個構件的讀音和意思;然后再將幾個構件連綴起來,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構件與合體字在音或義上的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合體字。如“葬”字的教學過程:

葬:

A.葬字讀zai,本指掩埋死人。

B.把葬字分解成(草)、死(尸體)、  (雙手)三個構件。

C.將三個構件連綴起來理解葬字:手把尸體掩埋在草叢間。

構件分解,形綴法是一種化難為易、駕輕就熟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構件與合體字的內在聯系,從形體結構和造字方法這兩方面掌握漢字的形、義、音。

7.意義合成,義綴法

意義合成是會意字的一種會意方法。這種會意字的特點是字義為各個構件義之和。因此,這種會意字的教學,教師應該先將字分解成幾個構件,讓學生了解各個構件意義,再將這些意義連綴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最后因義識形,讓學生從構件和字的意義關系這個方面掌握該字的形體。如尖、卡字的教學:

尖:由小、大兩個構件組成,字義即為上小下大的東西。

卡:由上、下兩個構件組成,字義即為上不來、下不去,夾在中間。

意義合成,義綴法是從構件與字的意義聯系這個角度,讓學生掌握意義合成的會意字的意義和形體。

8.反義聯系,辯證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充滿著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漢字的形體、意義和造字方法正充分體現了矛盾的這種同一性。

表示樹根與樹梢的“本”、“末”二字:杲字從日要革上,表示太陽東升,高過樹梢;杳字從日在木下,表示太陽西沉,低于樹梢。

第7篇

排序題,就是給出一組次序混亂的句子,要求考生將句子重新調整,使之排列有序,語意貫通。排序題是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中的連貫能力,即考查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合能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排序”是中考的一個常設考點,從命題的基本形式看,排序題又可分語境類和非語境類兩種。語境類排序題,就是在題目設置的語言環境下,要求考生將一組無序排列的句子重新排序后,按照順序填入文中的橫線處,或選擇填入文中橫線處排序恰當的一組句子。非語境類排序題,就是考題不設置具體的語言環境,要求考生將無序排列的句子進行重新排序,或選擇排序正確的一項。非語境類排序題,是中考最常見的一種題型。

【解題思路】

一、巧用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通過排除錯誤選項而求得正確答案的一種解題方法,此法適用于解答選擇題。因為“排除”往往比“肯定”要容易些,所以通過“排除法”確定正確選項往往要比直接確定正確選項要容易得多。例如:

(2015?襄陽市)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

地球的每一縷傷痕,都承載著人類慘痛的歷史。

①它是一部例證“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訴戰爭和種族歧視的血淚書。

③滿目瘡痍的圓明園,讓我們看到了專制與腐敗必然帶來的積貧積弱,

④只有以史為鑒,人類才能安詳地生活在地球家園。

⑤黑暗陰森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讓我們看到了傲慢與偏見給全世界各民族帶來的災難,

A.④③①⑤②??B.③②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①③②

[解析]解答本題可用排除法。第④句是一個結論性句子,不能排在段首,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排除了兩個錯誤選項A和D。很顯然第②句對應的應是第⑤句,應排在第⑤后面,放在第③句之后就是錯的,這樣我們又排除了選項B,剩下的選項C才是正確的。

二、借助代詞

一般來說,代詞往往緊跟在它指代的對象后邊。如果題目給出的語言材料中含有代詞,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加快確定語句的順序。例如:

(2015?淄博市)依次填入下面這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閱讀是人類社會一種重要的活動。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語言的聲音信息轉換為視覺信息,并把它長期地保持下來。

②人類社會也因此發展并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化。

(這種活動是隨文字的產生而產生的。

④這樣就突破了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人類社會所積累起來的經驗能夠系統地保留和傳播。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解析]我們先來看含有代詞的句子。第③句話中有一個代詞“這”,搞清了“這”指代的內容,就可判斷出第③句話應排在哪句話的后面。通讀材料不難知道,“這”指代“閱讀”,可見第③句應排在“閱讀是人類社會一種重要的活動”這句話后面。第④句有一個代詞“這樣”,審讀題目給出的四句話可以發現,“這樣”指代的是第①句話的內容,所以第④句應緊隨第①句之后。根據以上分析,對照四個選項,我們很快就可確定正確選項為B。

三、確定總領句

要保持語言的連貫,首先要注意保持統一的話題,使各句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中心。做排序題,要明確材料的中心,思考材料是圍繞什么中心展開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對句序的認識就會由暗到明。抓住了中心,我們就可以根據中心句或總領句來確定首句或尾句,然后依此快速排定語序。例如:

(2015?江西省)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說故事的人要針對人性的好惡來安排情節,始終抓住聽眾的興趣。

②如果故事很長,則這種循循善誘、引人入勝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說故事面對的聽眾則比較復雜,聽眾的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

④談天和說故事是有差異的。

⑤談天是和“談得來的人交談”,無須費許多心機去吸引對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解析]通讀材料,我們可以發現,第④句是材料的總領句,應排在最前面。運用“排除法”,可以排除選項C和選項D。這樣我們就縮小了選擇范圍,只需在選項A和選項B中來確定一個正確答案。根據第④句話中“談天”在前“說故事”在后的順序,我們很容易知道第③句應排在第⑤句之后。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又可排除選項A,剩下的選項B就是正確答案。

四、疏理說明順序

做排序題,首先要認真閱讀語段,明確體裁,因為不同體裁的文章思路也會有所不同。如果語段屬于說明性文字,我們就可以利用說明文的文體特點,通過疏理說明順序來給句子排序。例如:

(2015?丹東市)選出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 )

(1)所以偏旁的數目比部首多,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2)這是因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聲的。

(3)如“江”“河”中的“氵”“工”“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

(4)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A.(3)(2)(4)(1)

B.(4)(3)(2)(1)

C.(4)(2)(3)(1)

D.(3)(1)(2)(4)

[解析]本題所給語段屬于說明性文字,說明對象是部首和偏旁,文字在介紹部首和偏旁時,采用了總分總的邏輯順序:(4)(2)(3)-------(1),思路清晰,所以正確排序為(4)(2)(3)(1)。正確選項為c。

五、理清論證思路

如果語段屬于議論性文字,我們就可以利用議論文的文體特點,通過理清論證思路來給句子排序。例如:

(2015?資陽市)中畫橫線的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有的人腦子天生聰明,可這并不是成才的保證。①荀子說過:“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學而從一個天才成為一個讓人遺憾的庸才嗎?③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才能打下扎實的基礎。④人不好學,要想成才又從何說起呢?⑤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的,一個人生命卻有限。

第8篇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教學如果不研究學生,就會失去教學的意義。只有教和學雙邊活動才能構成教學過程,教師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過去教師把主要力量放在如何鉆研教材、講解教材方面,當然,吃透教材是非常必要的,而對學生的學習相對研究不夠。從世界范圍來看,教學論的研究總的趨勢是由教轉向學,以研究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教的基礎。重視學生學習是現代教學論的特點之一,其實也是我國教學的傳統經驗。我國自古就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朝這個方向努力,提倡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重視研究自學方法,這是很重要的。但是這個轉變不是那么輕而易舉,也絕不是單純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教學理論、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

1.1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這是使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從思想感情上要熱愛學生,從認識上要相信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從心理學上要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及其特點。有的教師對學生人格不夠尊重,學生學習不好,不是斥責,就是諷刺。這樣的教師是少數的,多數教師出于負責態度,不肯放手讓學生學習,篇篇課文都講深講透,不太相信學生有主動求知的潛力,不懂得學生需要的是教師的啟發誘導。兒童具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兒童喜歡童話,善于活動……理解兒童也就是熱愛兒童。理解了兒童的心理,才能使之學習得既緊張,又活潑、愉快。

1.2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思想認識,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實踐活動去實現。為什么有的教師辛辛苦苦講課,而學生的語文水平還是提不高呢?恐怕是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太少了。所以我們既要相信學生,又要給學生創造條件,使之有較多的聽說讀寫實踐機會。

目前,學生聽的能力低,說的能力差,朗讀能力不強。因為升學從來不考聽的能力、說的能力和朗讀能力,所以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就少得多。這關系到全面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問題。聽、說和讀、寫是相輔相成的,聽說讀寫應進行綜合訓練。有人提出,學生的讀、寫訓練并不少,否則,作業量怎么會大呢?我們承認學生的練習是不少,但要看練習的是什么內容,如果練習內容總是和升學考試對口,而對閱讀的理解、品評、欣賞訓練不夠,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就不會提高。如果學生生活貧乏,出了家門進校門,在校上課,回家作業,學生閱讀量太少,吸收不到典范的語言,又怎能使學生寫出反映自己生活情趣的文章呢?背《優秀作文選》,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嗎?不能。所以要組織學生聽說讀寫實踐,必須全面有效地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

2.根據漢字特點,訓練學生的識字能力

要提高識字效率,必須使學生具備識字能力。而識字能力的掌握,又必須根據漢字特點打下基礎。漢字不表音,要學好漢字字音,必先學好漢語拼音,用以標音、正音;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要學好漢字字形,必須掌握筆畫名稱、寫法及筆順規則;漢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兩類,一般先學獨體字,后學合體字,學獨體字時學筆畫、筆順;合體字一般由偏旁部首與獨體字構成(有的是偏旁部首與合體字構成),學合體字時要先學偏旁部首。所以漢語拼音、筆畫筆順、獨體字、偏旁部首是構成識字能力的四項基礎。杜老師非常重視學生識字之初就打下這四項基礎。

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步,學好漢語拼音;結合獨體字教學,教學筆畫、筆順,要求學生記住筆畫名稱及筆順規則。這一步由教師扶著走,扎扎實實打下識字基礎。第二步,要求學生自己試著拼讀字音;邊看板書,邊說字的筆畫名稱及筆順規則,新筆畫、筆順由教師教。這一步在教師幫助下讓學生開始走路。第三步,看圖識字、學詞、學句部分,開始出現合體字,教字的偏旁部首,為學生按漢字結構單位分析合體字字形打下基礎。此時向學生提出自學要求:“拼音,認字,說筆畫和筆順,能按偏旁部首與獨體字結構分析字形,一部分,一部分記憶字形,不再數筆畫。”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提高識字效率。

一年級下學期,提高自學生字的要求,要求學生動腦筋找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反復練習,突破難點。二年級上學期,要求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生字,鞏固字音、字形。二年級下學期,學習部首查字法,對字的音形義的自學在速度和質量上提高要求。在獨立分析字的結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獨立學字,個別難字教師指導。在詞義方面,讓學生自學生字,教學生從字、詞典中查明詞義,再讀包含生詞的句子,結合句子、課文體會詞義。

從以上訓練不難看出:(1)根據漢字特點打好識字基礎,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重要性。(2)訓練學生識字自學能力,必須循序漸進,步步為營,逐步增加難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3)全過程體現了教師由多教到少教或不教的水平。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低年級就培養了自學能力,為中高年級的讀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課堂教學要講究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展學生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學生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拒絕發言到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積極解答,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的欲望。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

第9篇

關鍵詞: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 集中識字 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

1.緒論

1.1漢字教學中的現狀

漢字是用來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教學的任務以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習者獲得認讀和書寫漢字的技能。漢字教學是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漢字的結構比較復雜,筆畫之間、組成部件之間的搭配與位置關系的細微差別很難辨認,漢字數量龐大,難認、難記、難寫,被認為是漢語學習中最大的難點。長期以來,對外漢語漢字教學遠遠滯后于其他語言要素的教學,成為漢語教學的“瓶頸”。(李香平,2006)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和文兩條線長期分家,口語聽說課部分的漢字的音和形長期分家。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界就漢字教學的原則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焦點集中在:是語、文同步還是分開?是詞本位還是字本位?堅持以傳統的字源學還是允許以所謂的“俗文字學”幫助學習者記憶現代漢字?(劉,2000)

1.2漢字教學的重要性

漢語是以字為基本單位的語言。“字本位”就是以字為基本單位。徐通鏘(1994)指出:“漢語語義句法的結構單位是‘字’,而不是‘語素之類’的東西。”法國的白樂桑(1997)認為:“不承認中國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確處理中國文字和語言特有的關系,正是漢語教學危機的根源。”呂必松(2005)提出對外漢語教學的新路子:“語文一體、語文同步。”“漢字是獨立的教學單位,不再附屬于詞匯教學。”

很多人主張語文分開,按漢字自身規律專門設課教學。劉(2000)認為:“語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漢字應按自身規律獨立教學。”“強化漢字教學,字與詞教學相結合。”我們也贊同漢字劉先生的觀點,語文先分后合,字詞教學相結合。

無論哪種觀點,都強調漢字教學的重要性。1997年國家漢辦在宜昌召開了第一次“漢字與漢字教學研討會”,1998年世界漢語教學會和法國漢語教師協會在法國巴黎舉辦了“國際漢字教學研討會”,首次就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漢字研究的文章增加了,各類漢字教材相繼涌現,教學大綱也吸收了漢字教學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李香平,2006)漢字課也受到了重視。

1.3漢字課的設置

根據國家漢辦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2002年《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把漢字課作為必修或選修課,每周2課時。制定了漢字表,其中初等階段漢字共1414個,中等階段漢字共688個,高等階段漢字共459個。單獨設置漢字課,從課程設置上充分體現了漢字教學的獨立性和重要性,保證了漢字教學的時間。

2.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方法的選擇

2.1分散識字法

分散識字法實際上是“語文同步,語文一體”觀點的體現,堅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分散識字法強調邊識字邊讀書,寓識字于閱讀教學之中,重視文字與語言的關系,強調漢字教學與語言教學同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即把每個階段要學的漢字有計劃地分配到各個年級的閱讀材料中,隨閱讀材料教漢字。

2.1.1分散識字法的優點

2.1.1.1分散難點,記憶牢固。

2.1.1.2克服會認會寫不會用的偏頗。

2.1.1.3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1.2分散識字法的缺點

采用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漢字在學習者的頭腦中處于無序狀態,要達到長時記憶,需要反復多次地識記一個個孤立的漢字,給學習者帶來了很重的記憶負擔、很大的困難。

2.2集中識字法

集中識字法就是語文分開的教學原則的體現。單獨開設漢字課,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漢字的結構特點和構成規律,了解、掌握漢字構成的理據性。

2.2.1.集中識字法的優點

2.2.1.1效率高,見效快。

2.2.1.2使學生能夠辨認形近字,避免過度泛化、類推不當等問題。

2.2.1.3利用學生熟悉漢字的構成機制,對漢字和中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2.1.4有利于溫故知新。通過對漢字的搭配、聯想,學生能夠對以前學過的漢字進行復習。

2.2.1.5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2.2集中識字法的缺點

集中識字法體現的是語文分開的教學,語文不同步。單獨學習漢字的時候,因為課時量的限制,漢字教學進度落后于其他語言技能課的教學進度。

另外,因為沒有課文內容,漢字教材難免會有一些枯燥,學生往往到課率低、課堂表現不積極,因此老師在備課、教學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

2.3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并進

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應該互相補充。在學習漢語的早期階段,除開設其他的語言技能課,分散識字以外,還應單獨設立漢字課集中識字。等到學生們有了一定的漢字知識和漢字基礎之后,再把漢字教學分散在其他課型中,把漢字教學和詞匯教學融為一體。

3.集中識字的教學原則

3.1學習規范漢字

根據《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附件)》的規定,長期進修的留學生需要掌握的漢字初等階段漢字共1414個,中等階段漢字688個,高等階段漢字459個。我們選擇適合長期進修的規范教材進行漢字教學,比如,集中識字的課本,我們采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柳燕梅編著的《漢字速成課本》。

另外在分散識字教學中,我們也選擇規范的教材,以及正規的雜志、報刊等作為閱讀材料進行語言教學。

3.2按構成漢字的單位的大小進行教學活動

集中識字的教學順序應該從基礎部分開始,先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復雜筆畫的名稱及其筆向,筆順規則;然后學習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讓學生知道漢字的構成部分,知道部件的名稱,能夠認識漢字并會書寫漢字;掌握漢字的部首(《新華字典》189個部首),學會查字典;最后講解漢字的形聲字,因為形旁和聲旁數量比較多,花費的學習時間也比較多。

3.3音形義結合的原則。

漢字的音形義是一體的,只知道三者中的一個要素是不夠的。學習漢字,必須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否則就沒有意義。

3.4處理好認讀和書寫的關系

結合《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附件)》關于詞匯的規定,初中等階段的詞匯大約5500個,高等階段詞匯2760個初中等階段漢字大約2100個。根據學生的水平,在教學中,不常用的、難度較大的漢字,我只要求學生會認讀就可以了;常用詞匯里的漢字,要求學生必須學會書寫。

3.5實踐原則

學習漢字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只靠記憶漢字的結構、構成部件是不夠的,教師一定要設計有趣的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漢字書寫的實踐當中。

4.集中識字的教學方法

4.1操練法

在漢字課的初始階段,我們由易到難主要訓練以下內容。

4.1.1看到一個漢字,能夠說出組成該漢字的筆畫的名稱,同時數筆畫數。比如:

關6、立5、頭5、只5、知8、斤4、之3、五4、四5、沿8、月4、云4、子3、寫5、買6、水4、女3、馬3、奶5、專4、紙7、家10、必5、那6、屯4、凹5、弓3、世5。

這里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變形的筆畫和復雜的筆畫。老師要不厭其煩地給出豐富的字例,讓學生接受足夠的訓練。

還要注意筆向的問題,有的留學生會把 寫成丿,比如“習”的第三筆;還有把豎提 和豎勾混淆。

4.1.2知道漢字的筆順,用手空書筆畫,或口頭說出漢字的筆順。比如:

水、我、廳、遠、區、兇、同、睡、重、國、母、再、兆、北、非、女、車、萬、門、義、忄、出、仍、及、叟、世等。

主要是看學生是否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筆順規則、補充規則,以及一些不易明了的漢字的筆順。

4.1.3練習查字典

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部首數是189個,其中以自身為部首的字有130多個。學生必須熟悉這些可以作為部首的漢字和其他不能獨立成字的部首。

除掌握部首以外,必須掌握漢字的筆畫數,才能順利查到漢字的讀音。

老師在課前準備一些漢字,讓學生在課堂上查字典,比如,讓學生查出下列漢字在字典中的頁碼和讀音,也可以寫出查字典的過程:

說:讠部1283頁shuì/1285頁shuō/1684頁yuè

先:兒部21頁檢字表兒部1472頁xiān

淚:氵部43頁檢字表氵部5畫827頁lèi

志:士部1755頁zhì

國:囗部519頁guō

醫:部1603頁yī

間:門部662頁jiān/670頁jiàn

庫:廣部789頁kù

坐:土部1828頁zuò

兆:兒部1722頁zhào

章:音部1716頁zhāng

贛:音部446頁gàn

辣:辛部806頁là

凹:丨部13頁āo/1395頁wā

世:一部1243頁shì

成:戈部171頁chéng

確定下列漢字用部首查字法的部首:

夷(大部) 電(乙部) 豐(丨部) 丸(丶部) 冊(一部)

麻(麻部) 承(部) 函(凵部) 早(日部) 師(丨部)

幾(幾部) 弟(部) 魚(魚部) 所(斤部) 見(見部)

喪(十部) 求(一部) 業(業部) 島(山部) 順(頁部)

上述字例是部首查字法規則的代表,學生們學會這些字的查法之后,基本上能掌握使用漢語字典的方法。教師要鼓勵或用漢語字典,也可舉辦查字典比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4.2歸類法在漢字課教學中的運用

4.2.1老師在課前準備大量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然后讓學生劃分歸類這些漢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漢字的造字法。比如:

人、目、山、刀、月、魚、羊、牛、又、耳、身、瓜、西、來、門、出、刃、上、本、明、武、從、北、庫、倆、歪、塵、妹、休、自、其、莫、然、爸、披

象形字:人、目、山、刀、月、魚、羊、牛、又、耳、身、瓜、來、門

指事字:刃、上、本

會意字:明、武、從、北、庫、倆、歪、塵、休、出

形聲字:妹、爸、披

假借字:莫、然、其、西

4.2.2給出不同結構的漢字,讓學生歸類出獨體字和合體字,指出是何種結構。比如:

山、火、人、村、你、的、教、外、粥、掰、謝、夠、都、念、想、幕、最、累、回、圓、乖、小、坐、萬、應、房、廳、這、習、可、風、凡、同、因、醫、畫、兇、磊、淼、焱、

獨體字:山、火、人

左右結構:村、你、的、教、外、夠、都

左中右結構:粥、掰、謝

上下結構:念、想、最

上中下結構:幕、累

對稱結構:乖、小、坐

內外結構:回、圓、因

左上包圍結構:萬、應、房、廳

左下包圍結構:這

右上包圍結構:可

三面包圍結構:風、凡、同、醫、畫、兇

品字結構:磊、淼、焱

4.2.3給出不同形旁的形聲字,讓學生把漢字分別歸類到不同的形旁下。

這種訓練老師可以在黑板上提前寫好漢字,也可以制作識字卡片,讓學生分組把含有相同形旁的漢字歸為一類。每次上課時可以用這種方法復習前邊學過的形旁。

4.2.4或者給出某個聲旁的不同發音,讓學生給這些字的發音歸類。比如:

(1)皮、披、疲、彼、波、玻、破、婆、坡、頗

bi:彼 pi:皮、披、疲 bo:波、玻 po:破、婆、坡、頗

(2)跟、根、很、狠、恨、痕、銀、眼、限、肯、墾

an:眼、限 in/en:銀 / 跟、根、很、狠、恨、痕、肯、墾

(3)支、枝、技、翅

zhi:支、枝chi:翅 ji:技

4.3運用組塊理論進行漢字教學

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受到一定空間的限制,復雜物要比簡單物占據更多的記憶工作空間,影響到記憶的容量。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A.Miller明確提出,短時記憶容量為7±2個組塊。組塊(Chunk)是指將若干較小單位聯合而成熟悉的、較大的單位的信息加工,也指這樣組成的單位。組塊的作用在于減少適時記憶中的刺激單位,而增加每一單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組塊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

據統計,漢字中筆畫數是6―12的約占一半,常用字平均筆畫數一般在10畫以內,筆畫多的漢字通常由幾個部件組成。而初學者由于缺乏對漢字部件的認識和組合能力,常將一些筆畫、偏旁看成是孤立的單位,造成記憶單位過多,記憶能力受到限制等問題。部件教學讓留學生在開始接觸漢字的時候就把由若干筆畫構成的基本部件作為一個整體來記憶。

我們根據需要把漢字拆分成足夠大、少的合成部件。部件數量越少,組塊數量就越少,記憶的負擔就會減輕。比如,“想”的拆分,拆分成“木”、“目”、“心”三個部件,或者“相”“心”兩個部件。還有“草”可拆分為“艸”、“日”、“十”三個部件,或者“艸”、“早”兩個部件。相比之下2個組塊(部件)就比3個組塊(部件)記憶的負擔小。組塊數量少,信息量是一樣的,所以拆分成兩個組塊的優點更大。

有時為了準確書寫漢字,不寫錯別字,需要把漢字拆分到最小的部件。

4.3.1用組塊理論進行形近字區分的練習。

4.3.1.1拆分漢字。

對――又+寸村――木+寸 樹――木+對(又+寸)

住――亻+主往――彳+主 謝――讠+射(身+寸)

4.3.1.2擴展、組合漢字(適合形近字、多音字的區分練習)。

將下列形近字作為構字部件,組成合體字:

士(志)/土(吐) 斤(折)/斥(拆) 九(雜)/丸(執)

今(念)/令(憐) 勻(均)/勾(鉤) 刀(叨)/刁(叼)

甲(押)/由(油) 未(味)/末(沫) 人(會)/八(分)

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未――未來 鳥――小鳥 勺――勺子

廠――工廠 天――天氣 人――人民

末――周末 烏――烏黑 勻――均勻

廣――廣州 夫――大夫 入――進入

給多音字組詞:

覺――睡覺/覺得 行――自行車/銀行

樂――音樂/快樂 重――體重/重復

4.3.1.3加減筆畫組成新漢字。

了――子 人――大――夫――天――太

爪――瓜 木――禾――本――末

云――去 由――甲――申

句――包 川――州――洲

4.3.2用組塊理論學習形旁和聲旁:

4.3.2.1相同的形旁+不同的聲旁(學習形旁)

女+馬=媽 女+乃=奶 女+未=妹

女+良=娘 (女字旁的意義)

4.3.2.2不同形旁+同一聲旁(學習形旁)

日+青=晴忄+青=情氵+青=清讠+青=請蟲+青=蜻(蜓)

米+青=精青+爭=靜目+青=(眼)睛 (不同形旁的意義)

4.3.2.3相同的形旁+不同的聲旁(學習聲旁)

扌+包=抱扌+乃=扔(猜字的音和義)

4.3.2.4不同的形旁+相同的聲旁(學習聲旁)

饣+反=飯辶+反=返木+反=板(同一聲旁的發音不同)

亻+乃=仍扌+乃=扔女+乃=奶(同一聲旁的發音不同)

4.4 理據性原理在漢字課教學中的運用

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產生的淵源及字形的歷史變遷,形聲字的形旁符號與漢字符號所指的關系,都可以通過理據性的原則得到解釋。

注意:在解釋形聲字的時候,漢字的意義不等于形旁和聲旁的簡單組合,而是形旁表示意義,聲旁只表示聲音,聲旁所用的漢字與整個漢字的意義無關,比如,“媽”中的聲旁“馬”只是聲符,聲符的義與“媽”所指的意義無關。

黃偉嘉、敖群的《漢字部首例解》收錄了147個有詞匯意義并含有一定數量系聯字的部首。該書對漢字形旁的解釋非常有幫助,從形旁的淵源,字形的變遷等方面解釋形旁的意義,非常具有理據性和趣味性。本書在目錄中配有漢語名稱、拼音、英文解釋,是漢字教學的主要參考書。我們要利用權威的有歷史地位的字源學給漢字解釋,反對盲目的不科學的俗文字學的解釋。

5.結語

關于漢字教學的方法,在學習初期,我們開設漢字課集中識字。關于集中識字的教學原則,我們提出:使用規范漢字、按組成漢字的單位大小教學、音形義結合、處理好認讀和書寫的關系、實踐原則等五條原則。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我們提出了操練法、歸類法、利用組塊原理拆分或組合法、理據性的解釋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學方法必須在一定的教學原則指導下實施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希亮.對外漢語綜合課優秀教案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2]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3]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附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4]黃偉嘉,敖群.漢字部首例解.商務印書館,2008.

[5]黃偉嘉,敖群.漢字知識與漢字問題.商務印書館,2009.

[6]靳洪剛.現代語言教學的十大原則.世界漢語教學.2011,(1):78-98.

[7]李樂毅.漢字演變五百例修訂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2.

[8]李香平.漢字教學中的文字學.語文出版社,2006.

[9]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10]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11]柳燕梅.漢字速成課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

[12]呂必松.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13]呂必松,趙淑華,林鳳英.組合漢語知識綱要.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14][美]沈禾玲,王平,蔡真慧.漢字部首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5]楊惠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16]殷寄明.《說文解字》精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1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0.

第10篇

【關鍵詞】饒炯;轉注;加符;王筠;六書

On Rao Jiong’s theory of the Zhuan-zhu

Zheng Wei

(College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The notion of the Zhuan-zhu with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has caused the most controversy in the study of the Liu-shu in which Rao Jiong had creatively advanced a new additional symbol theory. Rao argued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Zhuan-zhu is a process in which an original character turns into a new one through adding certain pictographic and phonetic symbols. Rao had summed up six Zhuan-zhu typ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accumulation theory by Wang Yun and their common feature is the constant meaning for the original character and the new one. Rao also had systematically classified those pictographic and phonetic symbols. Rao’s theory produced a great influence in later ages and many contemporary scholars agree with him. However, Rao Jiong who had some unsuccessful points tended to ignore some identical principle.

【Key words】 Rao Jiong;Zhuan-zhu;the additional symbol;Wang Yun;Liu-shu

傳統文字學講“六書”,轉注是其中之一。“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班固、鄭眾、許慎都做過注釋。許慎《說文解字敘》中說:“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1]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2]后代學者圍繞許慎的解說展開討論。對于轉注,爭議最大。

西晉衛恒就開始解釋轉注了,后經唐、宋、元、明,歷代都不乏形形的轉注說,但多半晦澀而龐雜。清代小學大盛,對六書及轉注的研究自然備受關注。江聲的部首說和戴震、段玉裁的互訓說影響最大,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仍不能徹底解決轉注問題。晚清學者饒炯名不見經傳,卻對轉注提出了一種富于創新、體系完備、科學合理的解釋。饒炯字焱之,四川資州人(今屬四川省內江市),著有《文字存真》,光緒三十年(1904年)刊刻了其中兩種:《六書例說》和《說文解字部首訂》。《六書例說》中的《六書轉注例》集中反映了饒炯的轉注理論,卻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將進行初步地研究。

一、轉注定義的新解釋

研究轉注的關鍵是能否合理解釋它的定義:“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對此,饒炯曾做過三次闡釋。在《六書轉注例》中說:“‘建類一首’者,謂推廣之聲、義而舉本字為首,因一字而可加為數字之用;‘同意相受’者,謂取同聲、同義之字而相加為別,數字仍是一字之意。” [3]饒炯認為某些字是由本字推廣聲、義產生的,本字就是“建類一首”的“首”,轉注的作用是由一字孳乳出多字;而孳乳字因所加同聲聲符或同義形符而與本字相區別,稱為“同意相受”,由轉注產生的多字仍與本字有關。

饒炯在《說文解字部首訂》“是”字下說:“如‘是’、‘旹’之義取類于‘日’,均以‘日’之聲、義為首,首猶主腦也,此謂‘建類一首’;‘是’則加義以注明之,‘正’與‘是’同義也,‘旹’則加聲以注明之,‘之’與‘旹’同聲也,皆謂‘同意相受’。” [4]饒炯以“是”、“旹”為例,它們的意思都與“日”有關,并以“日”的聲音和意義為首,稱為“建類一首”;而“是”由“日”加同義形符“正”注明意思,“旹”由“日”加同聲聲符“之”注明聲音,稱為“同意相受”。

第11篇

《游子吟》是_代大詩人_在他_歲那年寫的_,意恐_、誰言_、寸草和春暉分別是_的意思,表達了_的思想感情;。聯系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古詩的意思和你從中明白了什么。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小學下學期復習知識歸納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小學下學期復習知識歸納一

一、生字

1、報聽寫(能正確寫出拼音和漢字)

樹梢 赤腳 使勁 妹妹 發射 興奮 短粗 咬嘴 本領 碰巧 脫下 強大 這些 船夫 難受

掛帆 推舉 獎品 一對翅膀 自由 蜻蜓 蜜蜂 生怕 天長日久 堅硬 爬行 狐假虎威 尋找

反抗 膽子 松開 爪子 威風 借書 嚇跑 東張西望 大搖大擺 搖頭擺尾 神氣活現

2、注音(能正確讀出拼音)

糟糕 辮子 嘴唇 催促 蝸牛 甩下 蝴蝶 冠軍 唯恐 勉強 竄過 狡猾 骨碌 扯著嗓子 百獸 違抗 走一趟 朝著 納悶

3、筆順(能正確寫出筆順) 射 短 受 推 怕 翅 虎 威

4、偏旁部首(能正確說出名稱,并能找出3個以此為偏旁的字) 身 矢 支 口 米 蟲 走

5、多音字組詞(能正確寫出兩種不同讀音并組詞) 強 朝 一 背 倒 重 行

6、相近字組詞(能分辨出兩個字的不同并組詞)

稍( ) 推( ) 些( ) 怕( ) 夫( ) 膽( ) 借( ) 爪( ) 脫( )

消( ) 誰( ) 此( ) 拍( ) 天( ) 擔( ) 臘( ) 瓜( ) 說( )

悄( ) 難( ) 餃( ) 柏( ) 蜻( ) 受( ) 木( ) 射( ) 各( )

咬( ) 青( ) 愛( ) 本( ) 謝( ) 條( )

吹( ) 列( ) 掛( ) 蜂( ) 清( ) 堅( ) 違( ) 借( ) 威( )

次( ) 烈( ) 蛙( ) 峰( ) 豎( ) 偉( ) 錯( ) 成( )

7、加偏旁組詞 兌 ( ) 雖 ( ) 圭 ( ) 隹 ( ) 白 ( ) 寸 ( ) 羽 ( )

旁 ( ) 青 ( ) 蜂 ( )

8、擴詞(能組出至少3個詞語) 勁 短 粗 拍 威 尋 抗 假 惡 嚇 爪

二、背誦

1、課文5和練習3讀讀背背。

2、按課文內容填空(挖去課文和讀讀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跋( )涉( ) 餐( )飲露 ( ) ( ) ( ) ( ) 賞( )悅( ) ( )信( )疑

三、運用

1、造句(會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①……覺得…… ②……接受…… ③……碰巧…… ④……堅硬……

2、形容詞與動詞的恰當搭配

例1:茂密的 翅膀 慢慢地 飛翔 例2:( )的太陽 ( )的夜空

狡猾的 光線 自由地 喊叫 ( )的海洋 ( )的外衣

有力的 森林 飛快地 前進 ( )的眼睛 ( )的花朵

強烈的 狐貍 高興地 爬行 ( )的獎杯 ( )的外殼

4、理解詞意

例1分辨詞語:“唯恐”和“生怕” 意思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例2根據意思寫詞語:①遠遠地超在前面。( ) ②形容非常稱心如意的樣子。( )

例3解釋字詞:狐假虎威的假、威分別是 的意思,整個成語是 意思

5、近義詞

尋( ) 使勁( ) 本領( ) 簡單( ) 快樂( ) 水淋淋( ) 發射( )

希望( ) 歡喜( ) 正巧( ) 得意( ) 驚訝( )

6、反義詞

水淋淋( ) 興奮( ) 小心( ) 長( ) 細( ) 經常( ) 柔軟( )

短粗( ) 難受( ) 驕傲( ) 容易( )

7、《誰的本領大》和《蝸牛的獎杯》分別告訴我們 的道理。

8、說話

①課文6、7、8復述

②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么(書上第44頁)

③練習3口語交際——學會勸阻(書上第51頁)

小學下學期復習知識歸納二

一、生字

1、報聽寫(能正確寫出拼音和漢字)

恩情 補救 針線 幾根 撫摸 注視 報答 遲歸 寸草心

永遠 濕潤 嘆氣 含淚 善良 因為 恨不得 對付 告別

習武練功 轉眼間 心切 方便 遙遠 野果 充足 不在乎

孝心 仙人 打敗 兇惡 感覺 激動 日思夜想 名字 征兵文書

父親 年老多病 弟弟 勝利 從軍 將士 緊急 年老多病 英勇善戰 說服

2、注音(能正確讀出拼音)

孟郊 縫補 沐浴 銘記 慈愛 光輝 著名 心狠手辣 拳頭 盛夏酷暑 腰酸背疼 渾身 增添

深澗 捧起 血痕 斧頭 轟隆 朝廷 年齡 女扮男裝 戰袍 渡黃河 燕山 赫赫戰功 將軍

3、筆順(能正確寫出筆順) 寸 永 良 武 切 兇

4、偏旁部首(能正確說出名稱,并能找出2個以此為偏旁的字) 刀 疒 廴 廣 舌 牛 扌 寸 亻 彳

5、多音字組詞(能正確寫出所有不同讀音并組詞) 燕 將 華 便 惡 假 悶 骨 縫 累(3個)

6、相近字組詞(能分辨出兩個字的不同并組詞)

狠( ) 跟( ) 很( ) 充( ) 孝( ) 胸( ) 便( ) 名( ) 仙( )

恨( ) 根( ) 良( ) 沖( ) 教( ) 兇( ) 硬( ) 明( ) 鮮( )

搖( ) 恩( ) 伸( ) 補( ) 摸( ) 針( ) 視( ) 歸( ) 該( )

遙( ) 思( ) 神( ) 撲( ) 漠( ) 什( ) 現( ) 舊( ) 孩( )

7、加偏旁組詞(能加上至少2個偏旁) 良 ( ) 主 ( ) 包 ( ) 苗 ( ) 青 ( )

8、擴詞(能組出至少5個詞語) 報 利

二、背誦

1、《游子吟》、第12課和練習4讀讀背背。

2、按課文內容填空(挖去課文和讀讀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 )( )( )辣 ( )( )( )月 ( )( )酷暑 ( )( )貪( ) 習( )( ) ( )

( )聳( )( ) ( )扮( )( ) ( )( )私( ) ( )倫( )( )其( )( )( )

三、運用

1、造詞(能寫出至少3個詞語) AABB、ABAB、ABCC型 描寫春天、心情、動作的詞

2、造句(會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忙著…… 一……就…… ……幫助……

3、《游子吟》是_代大詩人_在他_歲那年寫的_,意恐_、誰言_、寸草和春暉分別是_的意思,表達了_的思想感情;。聯系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古詩的意思和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5、近義詞 想念( ) 著名( ) 焦急( ) 忘懷( )

6、反義詞 失敗( ) 增添( ) 難過( ) 善良( )

7、填動詞 ( )戰袍 ( )駿馬 ( )黃河 ( )燕山 ( )軍裝 ( )長繩 ( )籃球

9、說話①課文10、11復述

②“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想象一下,這時他們會說些什么?(書上第62頁)

10、寫話①展開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書上第66頁)

②練習4說說寫寫——可愛的動物(書上第69頁)

小學下學期復習知識歸納三

第一單元

一、生字

1、報聽寫(能正確寫出拼音和漢字)

餃子 拜年 掃墓 踏青 端午 團圓 月餅 碧綠 秀峰 倒影 象鼻 駱駝

筆架 畫廊 松柏 楊柳 桌椅 秧苗 竹籃 茶葉 菠蘿 曬太陽 瞄準 凍結

2、注音(能正確讀出拼音)

榕樹 竹筏 筷子 晾曬 凍結

3、筆順(能正確寫出筆順)

拜 餅 墓 廊 鼻 影 楊 柳 秧 蘿 籃 凍 曬 瞄

4、偏旁部首(能正確說出名稱,并能找出3個以此為偏旁的字)

手 木 禾 艸 ? 日 目 冫 氵 饣 足 馬

5、多音字組詞(能正確寫出兩種不同讀音并組詞)

結 好 覺

6、相近字組詞(能分辨出兩個字的不同并組詞)

晴( ) 園( ) 籮( ) 藍( ) 瞄( )

睛( ) 圓( ) 蘿( ) 籃( ) 描( )

7、加偏旁組詞

交 ( ) 令 ( ) 每 ( ) 西 ( ) 吉 ( ) 人 ( )

二、背誦

(一)識字1、2、3、4

練習1讀讀背背。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春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拜年),一塊兒吃(餃子)。

2、清明節,人們到郊外去(掃墓)、(踏青)。(端午)節,人們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人們合家(團圓),一塊兒吃(月餅)。

3、春天到了,(柳樹 )發芽了。

秋天到了,( 稻谷)成熟了。

冬天到了,(松柏)還是那么綠。

教室里的(桌椅)排得很整齊。

4、(長江)、(黃河 )是我們的母親河。 冬天,北方非常(寒冷),是一片(冰雪 )的世界.。 射擊運動員(瞄準)靶子,射出子彈。(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黃河 )是我國第二長河。

5、暑假,媽媽帶我去桂林玩,那里有(秀峰)(碧水),景色宜人,特別是(象鼻)山和(駱駝)山游人更是絡繹不絕。

6、(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中秋 )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元宵、重陽、除夕)。

7、部首查字法,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的方法來提取。

8、秋天到了,金黃金黃的(稻谷)成熟了。

9、爺爺的手真巧,他會用竹子編(籮筐)和(竹籃),還會用木頭做(桌椅 )。(菠蘿)是我最愛吃的水果。它又叫(鳳梨)。

10、地里長滿了(莊稼 )。吃飯時,我們要用(筷子)。

11、昆明四季都是(溫暖)如春。我站在山頂,(眺望)著遠方。

(三)、對照默寫《漢語字母表》的大小寫字母(注:音序指大寫字母、音節指去掉聲調的拼音)。

三、運用

1、造句

中秋……

踏青……

比喻句(注:不僅能造出比喻句,還要能分辨出比喻句的真假)

2、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日期和習俗(注:區分農歷和陽歷日期)

例1填空:___到了,家家戶戶吃___,還去___。

例2連線: 春節 吃月餅

端午節 猜燈謎

中秋節 去拜年

元宵節 吃粽子

清明節 掃墓

國慶節 升國旗

劃龍舟

例3寫日期:

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元宵節

教師節 國慶節 兒童節 婦女節 勞動節

4、量詞

一( )龍舟 一( )筆架 一( )茶葉

一( )筷子 一( )桌子 一( )月餅 一( )小河

一( )山峰 一( )餃子 一( )秧苗

一( )大雪 一( )鉛筆 一( )紅旗 一( )臺燈

5、識字3和識字4看到圖片或象形字,能寫出它所表示的偏旁。

6、找出不同類的詞

例:①東海 黃河 長江 西湖 碧水

②眼睛 身體 鼻子 嘴巴 耳朵

③松樹 柏樹 木材 楊樹 柳樹

④書桌 椅子 教室 黑板 講臺

⑤粽子 餃子 月餅 面粉

⑥兒童節 元旦 教師節 踏青

⑦長江 黃河 河流 東海

⑧月季 茶葉 蘭花 臘梅

7、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非獨體字(注:找部首的方法: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內)。

8、整理句子,并加標點符號

例:很 天空的 迷人 彩云 西邊

9、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 )的山峰 ( )的月餅 ( )的秧苗

( )的畫廊 ( )的筷子 ( )的天空

( )的太陽 ( )的馬路 ( )的雪花

( )的冬天 ( )的松柏 ( )的大海

10、說話 練習1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

小學下學期復習知識歸納四

一、生字

1、報聽寫(能正確寫出拼音和漢字)

乃發生 伴隨 潛入 濕潤 細無聲 知曉 冬眠 蠶姑娘 桑葉 破舊 交換 肥胖 蓋房

一聲不響 海灣 繞道 緩慢地流 清清的水 倒映 好像 燦爛 朝陽 綠油油 山坡 不時

桃花 鮮艷的紅領巾 白楊樹 祝賀 歌唱 可愛 希望 健康 豐滿 勇敢 敬愛

2、注音(能正確讀出拼音)

感覺 啼叫 蠶卵 衣裳 又黃又瘦 繭子 蛾姑娘 飛翔

3、筆順(能正確寫出筆順) 乃 曉 隨 換 桑 繞 朝 灣 艷 健 愛

4、偏旁部首(能正確說出名稱,并能找出1個以此為偏旁的字) 色 貝 亻 攵 纟

5、多音字組詞 覺 少 長

6、相近字組詞(能分辨出兩個字的不同并組詞)

及( ) 紅( ) 彎( ) 繞( ) 緩( ) 像( ) 破( ) 替( ) 生( )

乃( ) 細( ) 灣( ) 曉( ) 暖( ) 象( ) 坡( ) 潛( ) 聲( )

想( ) 胖( ) 床( ) 舊( ) 青( ) 坐( ) 令( ) 凍( )

響( ) 伴( ) 慶( ) 就( ) 清( ) 座( ) 冷( ) 練( )

7、加偏旁組詞 豐 ( ) 加 ( ) 建 ( ) 隸 ( )

8、擴詞(能組出至少3個詞語) 細 曉 眠 隨 潛 落 繞 映 朝 愛 祝 康 響

二、背誦

1、課文1、2、3、4和練習2讀讀背背。

2、按課文內容填空(挖去課文和讀讀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 )( )盛( ) 爭( )( )( ) ( )( )繽紛 ( )( )俱( )

3、除《春雨》和《春曉》外,再搜集并背誦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三、運用

1、造詞(能寫出至少3個詞語) 又 又 ABB型 來 去 AABB型

2、造句 一起……

3、《春雨》是 代大詩人 寫的,乃、隨、細、時節、當和潤物分別是 的意思,表達了 的思想感情;《春曉》是 代大詩人 寫的,眠、曉、聞、啼鳥和知多少分別是 的意思,表達了 的思想感情。結合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古詩的意思和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4、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獨體字(注:獨體字的查字按起筆的筆畫歸入)。

5、近義詞 美麗( ) 衣裳( ) 慢慢( ) 祝賀( ) 快樂( ) 敬愛( )

6、反義詞 醒( ) 瘦( ) 黑( ) 新( ) 脫下( ) 暖( ) 吃( )

7、量詞

一( )農田 一( )水缸 一( )烏鴉 一( )石橋 一( )魚兒 一( )笑聲 一( )木棍

一( )村莊 一( )樹林 一( )姑娘 一( )老師 一( )桑葉 一( )新房 一( )毛巾

8、合并句子

例:蠶姑娘脫下舊衣裳。 蠶姑娘換上新衣裳。

蠶姑娘吐出絲兒來。 蠶姑娘要蓋新的房。

老師走進教室。 老師來到我身旁。

猴子穿著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頂上。

9、給名詞和動詞加上合適的形容詞(注:名詞前用“的”,動詞前用“地”)

例:①( )村子前面有一條( )的小河。( )河水繞著村子( )流著,倒映著橋、樹和山。

②村子后面是一片( )農田。田邊開滿了( )桃花,好像一片( )朝霞。

③我們在學校有著( ) 時光,在這里我們能( )成長。

④在( )節日里,我們穿著( )衣裳,戴著( )紅領巾,到處回蕩著我們( )的笑聲。

⑤我( )觀察著大自然:天空中有( )小鳥在 ( )飛翔,路邊( )白楊樹( )響。

⑥我擁有( )理想,長大了做一名( )老師。

10、說話

①介紹自己的家鄉(書上第26頁)

第12篇

關鍵詞:漢字特點;規律;獨立識字

一、“學講計劃”的理論指導

在實踐“學講計劃”的過程中,貫穿理論學習,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改的自覺性,使得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成為落腳點;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成為根本;教學管理方式創新成為保障。

為什么要“講出來”“學進去”?“學進去”是信息的輸入,是學習有效的先決條件,“講出來”是信息的輸出,是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在不斷“講出來”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像奧蘇伯爾所說:你要知道學生已經會了什么!這是教師在教授新課錢要做好的充分準備工作。

二、漢字特點實質是聯系識字教學開展的關鍵

(一)漢字特點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備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的特征。

2.“形聲”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結構模式呈現出來的,適應了記錄漢語的需要,是一種最能產的造字方式,成為創造漢字的主要方法。形聲字“美化加偏旁”的結構特點,使得兒童學習漢字的整體意義,并且表音的聲旁同時表示意義。

(二)識字教學的價值與目標

獨立識字中要求兒童在漢字穿插編排漢語拼音內容下,能夠通過認識字母,最終達到會拼讀,這是最基本的拼音學習。再到由相對詞串、歸類、韻語、隨文五種結合學習,并且要有計劃的學習偏旁部首,運用插圖理解字詞的音、形、義,并能夠靈活運用工具書。通過先由兒童掌握部首學習,在到使用歸類教學開啟兒童在多元智力方面開發兒童的潛能。

三、遵循漢字習得規律教學生學漢字是“學講計劃”的踐行

漢字習得規律中教學漢字獨立識字能力的培養如下:

(一)漢字字音

在“學講計劃”中最突出的是“學進去,講出來”。然而,學習漢字,首先就得從這個漢字的字音入手,比如徐州大馬路小學示范課《海底世界》中教師要求學生先回憶課下預習的方法,再通過課堂小組開展自學活動:通過圈字、標小節、朗讀自己在預習單上所完成的以下幾個模塊內容:(1)生字,較難的字。(2)詞,新詞。(3)句,造句。(4)形近字區分“梭”“棱”。(5)提問之后學生匯報預習單上所寫下的字音、字形。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預習提到本課中的一個多音字“差”,教師順勢及時進行板書,加強兒童的記憶,同時以“底”字為例,回憶歸納出形近字“抵”“低”“紙”三個字。之后,教授“底”字寫法,教師有意督促半包圍結構的生字寫法,并且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兒歌,作為寫字要領進行強化。如,把小樹葉送回家。回憶以前學過的一個詞語“落葉歸根”,加強兒童對字形的記憶。這也巧妙地運用得到在漢字習得規律中從相對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識字方針。

(二)漢字字形

再比如,徐州大馬路小學示范課《識字八》,教師一開始就說到“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畫”,隨之就出示一只家禽圖畫,再過渡到甲骨文,在兒童的觀察中,引申出今天要學習的漢字部件“隹”,同時理解貫穿全課的重點“長尾為鳥,短尾為隹”的概念。在認知心理學對漢字部件的加工中提到漢字的不同部位、不同結構類型所提供的識別信息是不同的。部件性質不同則加工方式不同:將標準形聲字中的左形旁和右聲旁與非形聲字中的左右部件以部件識別的任務相比,形聲字中的左形旁與右聲旁差異不大,但形聲字的右聲旁快于非形聲字的右部件,左形旁也快于非形聲字的左部件識別。從而說明:在教學生學漢字時要有計劃安排偏旁部首的學習,滲透分辨部首的方法,并以歸類的方式,在現有的認知層次上得到提升。

(三)漢字字義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商都县| 文水县| 太和县| 茂名市| 收藏| 阿鲁科尔沁旗| 惠东县| 手机| 东丰县| 罗源县| 新建县| 平阳县| 浙江省| 郓城县| 来安县| 开化县| 辽源市| 海兴县| 宣汉县| 驻马店市| 定安县| 三门峡市| 广昌县| 曲沃县| 新宾| 伊吾县| 蒲城县| 益阳市| 福建省| 宜阳县| 洛扎县| 新乡市| 阳城县| 台中县| 庆城县| 都江堰市| 咸宁市| 贡觉县| 六安市|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