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5: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反義詞通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核心詞匯;二語習得;英語通用詞表;語義;上義詞;下義詞
中圖分類號:H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3)02-0027-04
詞匯的學習貫穿于整個語言學習過程。核心詞匯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詞匯,在語言教學和二語習得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日常交際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核心詞匯的確定對語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語言教學(包括外語教學的初級階段)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詞匯,從而獲得初步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教學活動的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核心詞匯的定義和認識。[1]在教學過程中,核心詞匯雖然數量少,但對于能否有效使用語言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能夠覆蓋文章,所以,每個核心詞匯都應該引起教師們重視。[2]其次,核心詞匯在日常交際中扮演重要角色。核心詞匯涵蓋了衣、食、住、行、購物、聊天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將回顧并總結英語核心詞匯方面的相關研究,意在引起廣大英語學習者對核心詞匯的重視,加深對核心詞匯的了解,并對未來核心詞匯研究有所啟發。
一、核心詞匯研究回顧
對核心詞匯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Ogden和Richards提出了一個包含850個詞的基本詞匯表,其中包括600個名詞、150個形容詞、82個語法詞和18個作用詞(operator,動詞)。850個單詞的詞義至少有18 416個,是“通向通用英語(Leading into General English)的基礎”。[3]雖然該詞表存在缺陷,比如缺少thank you和good-bye等寒暄詞匯,但無法否認的是,基本詞匯表在英語核心詞匯等研究領域起到開先河的作用。
目前,學術界內比較權威的核心詞表是1952年美國學者M.Swadesh挑選出的200個詞匯,編制了《二百詞表》,其選詞原則是“‘語素項目必須是世界共同的,非文化方面的,容易辨認的廣闊概念,在多數語言中有一個單詞可以對應的’,也就是選擇一些與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物質文化條件無關、不易受另一語言影響的基本詞根語素”。[4]在此基礎上,斯瓦迪士進一步甄選,選出100個詞匯編制了《百詞表》,盡管學術界對《百詞表》有諸多質疑,但“斯氏的《百詞表》實際上是根據語義原則建立的,一般地說,能夠代表人類在遠古時期生活中的各種概念。故這個詞表提出后在歷史語言學研究中廣為使用”。[5]
1953年,Michael West制定出“英語通用詞表”,該詞匯表有2 000個單詞,并包括了使用頻率和語義用法。如果能學會這2 000個單詞就可以讀懂80%的書面文字。選擇單詞的原則還包括這些單詞的通用性(universality——即在所有英語國家都通用)、適用性(utility——即適用于盡可能多的場合)和定義價值(definition value——即為其他單詞下定義的能力)。[6]這張詞表也存在缺陷,比如該詞表只列出書面詞匯的用法,并未說明口語詞匯的用法。再如Kennedy曾質疑該詞表的來源,該詞表所選的詞大多數來源于課本、孩子經典故事、英語詩歌等文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英語通用詞表”對于外語教學和詞典編纂起了積極的作用。
到20世紀80年代,應用語言學領域的相關文獻開始探索那些在詞匯中處于中心和核心地位的詞匯,核心詞匯這一概念也引起許多學者注意。應用語言學領域的學者們發現,與其他詞匯相比,一些詞匯在結構、語義和語用方面具有“核心屬性”(coreness)。這些核心詞匯在表達方面通常是中性(neutral)詞匯,從命題角度來說往往是上義詞(superordinate),而在文體學角度來看核心詞匯往往是未標記的(unmarked)。也就是說,核心詞匯可以應用于更為廣泛的語域(register)。
二、核心詞匯定義
對于核心詞匯這個概念,不同的語言學家使用不同的詞來定義它,比如Carter用core vocabulary,而Stein卻用nuclear vocabulary命名它。
核心詞匯是一組具有相似意義的詞匯中的核心。[7]核心詞匯通常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詞匯,并且信息含量較高,從語義角度上看,往往是中性的。核心詞匯通常有一個能夠被接受的反義詞,比如thin-fat,而且不能輕易地用其他詞來定義。對于核心詞匯的描述需要更基本的概念成分描述。
而Stein則把核心詞匯定義為那些說話者能夠運用自如或很明顯感覺到突出的詞匯。核心詞匯不包括那些外來詞,發音和拼寫不穩定的詞匯,以及復數和拼寫不規則的詞匯。核心詞匯大多數是單音節詞匯。
三、核心詞匯的特征
學者們做了許多檢驗,通過這些檢驗,發現了核心詞匯的特征。總體上講,這些檢驗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核心詞匯的語義句法關系;第二類是核心詞匯的中性屬性。第一類檢驗意在展示核心詞匯和非核心詞匯相比與語言系統結合的緊密程度,即核心詞匯處于一個組織嚴密的結構——語義和句法的關系網中。第二類檢驗是一組旨在探索核心詞匯在語篇層面上與非核心詞匯相比趨于中性程度的檢驗,即核心詞匯在語言使用的語用語境下往往是未標記的。[8]
(一)核心詞匯的語義和句法特征
1. 句法替換。核心動詞具有同類詞中其他非核心動詞的句法特征,反之,非核心詞匯卻不具備所有同類詞的句法特征。[9]這里所說的句法替換是指,在一組意義相近的詞匯中,核心詞匯具有其他詞匯的句法特征,因此可以利用核心詞匯來解釋或定義那些意義相近的非核心詞匯。比如在guffaw,chuckle,giggle,laugh,jeer,sneer這組詞中,laugh是核心詞匯,其他詞都包含“laugh”的語義成分,guffaw(give a noisy laugh),chuckle(laugh quietly),giggle(laugh lightly in a nervous or silly way),jeer(laugh at or mock sb. or sth.),sneer(laugh scornfully)。由于所有詞都含有“laugh”的語義成分,laugh在句法上可以代替任何一個詞,這些詞都可以用核心詞“laugh”來解釋。反過來,這些詞則不能用于解釋laugh。
2. 反義關系(antonymy)。與非核心詞匯相比,核心詞匯更容易找到相對應的反義詞。在上面提到的一組例子中,很容易找到laugh的反義詞cry,但無論是譏笑、冷笑還是咯咯的笑,這些表意更確切的詞匯卻很難找到相應的反義詞。再如,weedy,emacinated,skinny,lean,thin,slim,slender在這一組詞中,很容易找到核心詞匯thin的反義詞fat,但是對于skinny這個詞卻很難找到對應的反義詞。如果想找skinny的反義詞,胖到什么程度才能與skinny相對應呢?
3. 引申意義(extention)。Stubbs指出過核心詞匯具有引申意義特征。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中列出了大約150個詞語組合,這些詞語組合都是以“well”開頭的,他同時還注意到像run這樣的具有核心屬性的動詞,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通過將其擴展為合成詞、習語、多詞構成的動詞、短語動詞等方式來表達意義。[10]break有很多引申意義,搭配能力很強,比如break-dancing,break down,breakaway,take a break,breakday等。
4. 上義詞(superordinate)。核心詞匯在上下義關系(hyponymy)中往往是上義詞(superordinate),而非核心詞匯則是下義詞(hyponyms)。如圖1、圖2所示。
在上面兩組上下義關系中,fish和flower都是核心詞匯,它們都是上義詞,而諸如salmon,carp,peony redbud這些非核心詞匯,在上下義關系中屬于下義詞。
5. 搭配力(collocability)。核心詞匯具有較強的搭配能力,而非核心詞匯的搭配要受到句法和語義上的限制。如形容詞blight與radiant是一組同義詞,bright可以與sun,light,sky,idea,colors,future,child等搭配,而radiant就不如bright的搭配能力強,它只能與light,mile,sun等搭配。
(二)語篇中立和語用中立
1. 與文化無關。核心詞匯并不是僅僅局限于特定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語言之間存在借詞現象,但是那些由其他語言借來的詞匯往往與文化工藝品、貿易產品、宗教、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相關,而這些詞并不是核心詞匯。表達人體基本功能、自然物理現象、形狀大小及人稱的核心詞匯,很少從另一種語言借詞。這些核心詞匯盡管在不同語言里有不同的名字,但是它們反映的是人類普遍的內在的“人類思維的字母”。[11]因此每種語言的核心詞匯大體相同,核心詞匯并不是某種文化所特有的,也就是說核心詞匯與文化無關。
2. 核心詞匯出現在概要(summary)中。Stubbs在1982年的文體文學報告中指出,被調查者在總結事件和情節的時候,核心詞匯占較大比例。在被調查者所寫的海明威短篇故事《雨中之貓》的概要中,被調查者一致選擇用cat一詞,并沒有用那些出現在原文當中或故事之外的備選詞,比如“kitty,pussy feline mog”等等。這表明在概要這種文體中,命題應該是避免顯露文體特征,修辭色彩,避免疊加相互評價。[12]
3. 聯想說(associationism)。1982年,Carter進行了一項檢驗,要求被調查者按照量表鑒定詞匯級別。總共有三個量表(見圖3),這三個量表為評價量表、效能量表和正式程度量表。在emaciated,skinny,lean,slender,slim,thin,weedy這組詞中thin在正式程度的量表中表現出來是非常正式,在效能量表和評價量表中,thin所處的位置大概在中間位置,而其他詞卻帶有不同程度的聯想或不同程度遠離中立屬性。比如skinny的正式程度就很低,在評價量表中顯示出來的值較大,也就是說帶有消極意義,而在效能量表中處于中間位置。相比之下,slim正式程度處于中間值的位置,比skinny正式,在評價量表中處于低值位置,即slim帶有積極意義,在效度方面,處于中間位置,略低于skinny。
4. 中立的話語語場和話語基調。語場指實際發生的事,指語言發生的環境,包括談話話題、講話者及其他參與者所參加的整個活動。一般來說,很難通過核心詞匯來識別出話語的語場,比如galley,port,starboard,fore and aft,knots這些詞很容易讓人們想起航海或航空情境,而kitchen,left,right,miles per hour卻很難想象出相應的情境。
基調指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包括參與者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角色關系。這種關系會影響文本中語言使用的正式程度。核心詞匯的話語基調是中立的,它們的用法并不局限于在正式場合,也不局限于在隨意場合。
四、核心詞匯的界定
前面曾經提到過一些學者在制定核心詞表時所使用的原則,比如,Ogden和Richards在制定基本詞匯表的時候,就提出過“可定義性(definability)”的原則,再如,West提出的通用性(universality)、適用性(utility)和定義價值(definition value)原則。早期研究所提出的這些原則基本上是根據經驗和直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對英語詞匯教學和特別是核心詞匯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核心詞匯界定方法最具影響力的要算是Carter于1987年提出的方法,他所提出的方法正是基于核心詞匯的特征。(1)句法替換法:核心詞可以替換非核心詞,反之不可;(2)尋找反義詞:核心詞可以很容易找到反義詞,而非核心詞則很難;(3)詞的搭配性:核心詞比非核心詞具有更多的搭配關系;(4)構詞能力:核心詞構詞能力強,可以與其他詞構成復合詞、成語或短語等。[14]
除此以外,詞頻(frequency)是確定核心詞匯的因素之一。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型語料庫紛紛建立,比如伯明翰大學Sinclair教授主持的COBUI LD Project。Collins COBUI LD Dictionary通過對大型語料庫The Bank of English 的分析,對詞匯按詞頻進行了等級劃定。而大家都熟知的Longman Contempoary Dictionary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實現了用2 000個常用詞解釋所有詞條的目標。[15]
五、核心詞匯的重要作用
核心詞匯在詞匯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核心詞匯對外語教學以及詞典編纂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核心詞匯可以促進不同階段學習者的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的最初階段,核心詞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學習者需要經常使用那些最基本最簡單的核心詞匯,只有掌握這些核心詞匯才能為日后更為高級更為復雜的詞匯學習以及其他各項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因此掌握核心詞匯成了學習者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核心詞匯學習同時也推動中級和高級階段的詞匯學習。中級和高級階段的詞匯學習不僅要擴充詞匯的數量,同時也要加強核心詞匯的引申意義和關聯意義的學習。
其次,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教學活動的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核心詞匯的定義和認識。[16]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Collins COBUILD系列詞典的主編John Sinclair提出:在沒有特定指導方針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建議英語學習者將學習的重點放在:(a)語言中的最常見詞形;(b)詞匯的核心用法;(c)它們構成的典型組合搭配。[17]因此,無論如何這部分詞匯應該是基礎教學的重點,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材的編寫也要能夠體現出對核心詞匯的關注和重視。[18]
此外,核心詞匯在日常交際中扮演重要角色。核心詞匯涵蓋衣、食、住、行、交流、購物等方方面面,用這些最基本最簡單的詞匯來表達人們的思想,傳遞人們的感情。
六、結語
本文回顧并總結核心詞匯方面的研究,詳細闡述了核心詞匯的定義、特征和界定,最后指出核心詞匯的重要作用。核心詞匯作為最簡單、最基本的詞匯,在語言學習和詞匯教學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在日常交際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語核心詞的研究方興未艾,在研究理念和方法等許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討論。這就要求學者們抓緊時間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以爭取建立更為完善、更為科學的核心詞匯研究體系。
參考文獻:
[1][16]張建穎,丁放.論核心詞匯的判別標準:兼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通用詞表(1-4級)[J].外語界,1995,(2).
[2][9]Dixon,R.M.W. A method of semantic description[M]. Steinberg,D.& Jakobovits,L.A.(eds),1971:436-470.
[3][6]汪榕培.標準英語和核心詞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2).
[4][5]徐通鏘.歷史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7]Carter,R.A. Linguistics and the Teacher[M].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2.
[8][10][12][13]Carter,R. A. Vocabulary:Applie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ll,1987.
[11]劉靜紅.當代英語中的核心詞匯[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3.
關鍵詞:記憶 英語詞匯 方法
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詞匯就像是修建大樓的磚和瓦,是保證英語學習這座大樓牢固可靠的最重要的材料。在學習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必須綜合發展,而這些能力的獲得是以一定的詞匯量為基礎的,詞匯的掌握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學生能對語法知識了如指掌,卻不能流利準確地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這就是詞匯缺乏的緣故。所以,讓學生掌握有效記憶英語詞匯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詞匯,這種無意識的機械記憶保持的時間很短,如果不及時復習很快就會遺忘。然而,如果有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記憶詞匯的好方法,那么完全有可能輕松愉快地記憶詞匯。本文在總結歸納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從詞匯學習入手,兼顧記憶的特性,提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記憶詞匯的方法,希望對英語學習者有所俾益。
一、要養成在句子中記憶英語詞匯的習慣。
記憶英語詞匯的一個前提就是在句子中記憶英語詞匯。詞是語音、意義、語法特點三者統一的整體。詞又是語句的基本結構單位,因為通常說的每句話總是由一個個的詞構成的,例如?押Mary gave her an apple.這一句中每個詞都具有一定的語言形式,詞匯意義和詞法意義。我們如果要一個個單純記憶毫無聯系的五個單詞,不但要花費時間,而且也容易忘掉。但是當我們把它們放在一個有意義的句子中,通過比較、聯想等方式,就會增強理解記憶的因素,提高記憶效率,而且英語詞匯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突出,學生只有在句子中才能確切理解一個單詞的含義,掌握其用法。例如: go這個詞只有在下列句子中,它的詞義、詞性、句法功能才能清楚地顯示出來。1.Let?蒺s go(走)。2.This road goes to London(到達). 3. The first prize went to Mr. Hill ?穴歸某人所得?雪. 4. Fish soon goes bad in hot weather(變成).李陽先生在他的瘋狂英語中,也提出以句子為單位學習英語。因此,在讀音準確的基礎上,本著“識詞于話語”的原則,應該通過記憶有意義的句子記憶詞匯。
在遵循這個記憶詞匯的前提下,利用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和構詞法,歸納記憶英語詞匯就變得輕松簡單了。
二、利用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記憶英語詞匯
可以利用詞與詞之間的同義,反義和上下義關系靈活地記憶詞匯。
1.利用同義關系記憶英語詞匯
詞與詞可以因表達同一的羅輯概念而結合在一起,這些詞稱為同義詞(synonyms)。在記憶英語詞匯時,往往可以把學過的同義詞歸納在一起記憶。通過區別與比較,這些同義詞的不同的特征會深深地留在腦海中,也就更容易記住,譬如:like?熏 love?熏 be fond of?熏 enjoy?熏 prefer?熏這一組詞都表示“喜愛”。
(1)like是普通用詞,指對某人某物產生好感或具有深厚的興趣,其語氣不帶有很強的感彩,例如:He likes to walk in the park at twilight.(他喜歡黃昏時在公園散步。) (2)love在情感上比其他的詞更為強烈,指深沉的愛,在口語中它僅僅指一般的喜歡,不一定帶有極強烈的感情。例如:She loves her mother very deeply.(她非常愛自己的母親。)
(3)be fond of 比like更口語化,尤其在日常會話中用得多,表示一般的喜歡或愛好。例如?押He is fond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他喜歡歷史和地理。)
(4)enjoy為普通用詞,用得極為廣泛,指從外界事物中得到喜悅的滿足,領略到樂趣。例如: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我喜歡聽音樂。)
(5)prefer表示“喜愛”時,常指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選擇更喜歡的東西。例如:Some people prefer skiing to skating.(有些人喜歡滑雪,不太喜歡溜冰。)
通過對“喜愛”這一概念的五個同義詞的對比,可比看出它們在感情程度和感彩上都有自己的屬性。學生在記憶以上五個例句時,細細品味它們的聯系與區別,就能有效地記憶這些詞。
2.利用反義關系記憶英語詞匯
詞與詞之間存在著相反或對立的詞義關系,這種關系叫做反義關系。詞義相反或對立的詞叫反義詞(antonyms),反義詞之間的詞義相對,形成鮮明的對比,譬如,borrow(借入)——lend(借出)這對反義詞,就可以放在一起對比記憶。例如,Sam borrowed a book from Mr. Smith. That means Mr. Smith lent a book to Sam.常見的詞義相對的反義詞放在一起對比,更容易記憶。又如?押employer?穴雇主?雪——employee?穴雇員?雪, Peter works for Mr. White. Then?熏 Mr. White is Peter?蒺s employer and Peter is Mr. White?蒺s employee.這樣,既加深了對詞義的理解,也更能輕松地記憶英語詞匯。
3.利用上下義關系記憶英語詞匯
在記憶英語詞匯時,除了可以根據同義詞和反義詞來進行歸納記憶,還可以根據上下義關系來歸納記憶。有的英語詞匯表示一般的概念,有的英語詞匯則表示個別概念,如plant是表示一般概念的詞,而bush?熏 tree?熏 flower?熏 則是表示個別概念的詞。plant這種詞叫上義詞(super-ordinate)?熏tree?熏 flower等詞叫下義詞(subordinates),上義詞與下義詞之間的上下義關系(hyponymy)。學生在獲得一定詞匯量后,可根據它們之間的上下義關系,把他們歸納總結在一起記憶,加強詞與詞之間的聯系,幫助深化記憶。例如:以上義詞colour(顏色)一詞為例,可以聯系記憶它的下義詞:red?熏 orange?熏 yellow?熏 green?熏 purple?熏 blue?熏 black?熏 white?熏 gray?熏 brown?熏 pink等十幾個下義詞。
三、利用構詞法知識記憶英語詞匯
在記憶詞匯時,如能掌握一定的構詞法知識,記住一些常用的詞根詞綴,將有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增強對詞匯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英語詞匯主要構詞法有轉化法、合成法和派生法。
1.利用轉化法記憶英語詞匯
轉化法是指不改變詞的拼寫形式,只是使詞由一個詞類轉化為另一個詞類,使該詞具有新的詞義和作用。英語詞匯轉換常見的有下列四種:(1)動詞轉化為名詞。Let me have a try.(2)名詞轉化為動詞。Have you booked your ticket?芽(3)形容詞轉化為動詞。The train slowed down to half its speed.(4)形容詞轉化為名詞。He treated the sick patiently. 在掌握了轉化這一構詞法的知識后,學生便能記住同形不同性的詞匯,達到記憶英語詞匯用時少、效果好的目的。
2.利用合成法記憶英語詞匯
合成法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詞合在一起,構成新詞。以最常見的合成形容詞為例,它的構成主要有:(1)形容詞+名詞+ed: white?鄄haired ?穴白頭發的?雪。(2)形容詞+現在分詞:good-looking?穴長相好看的?雪。(3)副詞+現在分詞:hard?鄄working(工作努力的)。在記憶時,如果學生掌握了獨立的詞的意思,根據構詞法知識,完全可以推斷出合成詞的意思。再如?押white ?穴白色的?雪,hair(頭發),可以推出white-haired是白頭發的意思,black(黑色的),board?穴木板?雪,可以得出blackboard是黑板的意思。
3.利用派生法記憶英語詞匯
派生詞多數是由詞根加詞綴構成,同一詞根加上詞綴后,可以派生出許多同義而不同性的詞。英語詞綴有前綴(prefix)和后綴(affix)。記憶英語詞匯時,知道詞根的意義,掌握一些常見詞綴的意思,就可記住派生出的新詞。以常見的前綴a為例,a是個構詞力較強的前輟,常加于描述性動詞前,構成不少新的形容詞,可以起作表語的現在分詞或過去分詞的作用,其表現形式較為生動。如asquish=squishing(作咯吱咯吱聲),aswivel=swiveling(旋轉),awhir=whirring(作呼呼聲),aclutter=cluttered?穴亂糟糟地推著?雪,aglaze=glazed?穴變呆,變模糊?雪。再以care?穴小心?雪一詞為例,如果學生掌握了詞綴知識,知道ness為名詞詞綴?熏ful為形容詞詞綴,ly變為副詞詞綴,less為否定的形容詞詞輟。那么由此派生出的形容詞careful?穴小心的?雪,形容詞careless(粗心的),名詞carefulness?穴小心?雪,名詞carelessness?穴粗心?雪,副詞carefully(小心地),都會很容易記憶的。
四、應注意的問題
在記憶英語詞匯時,這些記憶的方法是相輔相的,而不是孤立的。學生往往可以綜合使用幾種方法,有效地記住詞匯,但在記憶時,還應當注意一些問題。
1.及時復習、反復鞏固所記詞匯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所以對所記憶的詞匯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的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首次復習詞匯應在感知材料一天后進行,以后每次間隔的時間則逐漸延長,可分別安排為3天、6天、10天、11天……。這樣不斷的深化,就可以做到永久記憶而不致遺忘。
2.增大閱讀量,提高單詞再現率
大量閱讀是鞏固所記詞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可以從上下文體會詞義,某些已經印象模糊的詞語從上下文中很快就能回憶起來;從多種不同的語境中接觸的詞語比從單一的語境中接觸的單詞印象深刻,在閱讀中,復現率高的詞語必然是在言語交際活動中使用率高的重要詞匯。
3.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相結合
機械記憶只著眼于材料外表,主要依靠材料前后順序的多次重復進行記憶,而理解記憶是一種著眼于材料內容本身,主要依靠對材料的內在意義的理解而進行的記憶。理解記憶的效果遠遠高于機械記憶,在記憶英語詞匯時,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相結合,抓住英語詞匯在音、形、義方面的特征,提高記憶效率。
4.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分段記憶詞匯
大多數學生的時間安排是緊張忙碌的,不可能每天固定幾個小時來記憶詞匯,然而,他們可以利用每天生活的閑暇時間來記憶英語詞匯。每天上課前的十分鐘,課間休息的十分鐘,餐前餐后的五分鐘,睡前五分鐘,都是可利用的。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大段時間的下腳料來記憶詞匯,那么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外,學生還可以使用編小詞典,詞匯游戲,分類整理所學單詞,閱讀時推測詞義或查詞典,把自己容易寫錯,用錯的詞匯編成“難詞表”重點突破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總之,學生記憶詞匯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運用恰當的記憶方法,積極主動地記憶詞匯,就能達到輕松掌握詞匯的目標。
參考文獻:1.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版。
2.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版。
關鍵詞:漢語;規范語匯;生活語匯;對應關系;索緒爾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08)04-0057-06
近年來,“漢語熱”和“孔子學院”在世界范圍的推廣和建立,使得對外漢語教學也成為當今中國面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介紹中國當展的重要窗口。我校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首開陜西省民辦高等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先例,較早地開展了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在對外漢語的語言教學中,首當其沖的教學實踐問題之一,就是要外國留學生學習和掌握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要讓他們在用漢語進行人際交流和社會交際中,能夠恰當地使用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因此,厘清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關系,就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
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認為,人類的語言中存在著語言和言語兩個系統。他認為,語言是社會的、主要的;言語是個人的、從屬的。語言是語言共同體成員中的語法體系,言語則是人們平時所說的話,是依賴于語法系統的說話行為。言語是語言的體現。索緒爾還認為語言與言語兩個系統是一種“區別相應”的關系,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既是對應的又是區別的。語詞在語言中具有“價值”而在話語中則具有“用義”。
依據索緒爾的理論,我們分析語言現象得出:世界上任何語種的語言系統都可劃分為兩個子系統――語言的(規范語匯)系統和言語的(生活語匯)系統。語言(規范語匯)系統是一個語種的語音、文字、詞匯和語法的規范性藍本,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規范性依據,就是這種語言的“價值”。而言語(生活語匯)系統則是在一種規范語匯系統引領下的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語用形式,也就是這種語言的“用義”。規范語匯是生活語匯的范本,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就一定存在兼容性;生活語匯是規范語匯的語用形式,那也就必定存在著明顯的區分。對于學習非母語的第二語言的人來說,第二語言的兩個子系統涉及的語言知識都是需要學習的――既需要學習第二語言的規范語匯,又需要掌握第二語言的生活語匯;既需要了解兩種語匯的兼容性,又需要了解兩種語匯的語用差異性。那么,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必須兼顧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教學,辨析現代漢語語匯的規范性和語用性之間存在的“兼容”和“差異”的特性,要進行兩種語匯的“雙軌制”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較好地掌握漢語言語匯的規律,在語用中能夠較準確地用漢語進行交流和交際。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漢語的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兩個系統之間――“價值”和“用義”關系的解析,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我們知道,目前對外漢語各層級的語言課程,如讀寫、聽力、口語等課程的教材,都是以現代漢語的規范語匯為教學的主體內容,這樣一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教學的同時推進,進行兩種語匯的“雙軌制”教學,并通過這種教學擴大漢語語匯的語用范圍就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所以規范漢語語匯的學習必不可少,生活語匯的掌握也不可忽略。為此,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力求揭示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兩個系統之間“區分相應”的規律,以便幫助留學生較快地和盡可能多地掌握現代漢語的語匯。
二
在教學中我們認為可以首先解決的,是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同義(近義)或反義的對應關系的問題,也就是解決語言和言語的“相應”關系。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用橫向延展詞語之間的順向(同義)或逆向(反義)聯系的方法,找出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存在著的順向和逆向的對應關系,這樣就可以大大拓寬現代漢語語匯的視域。
1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順向(同義或近義)對應的鏈接擴展。這種方法是在學,習,一個詞語時,順著該詞語的同義義素鏈接推衍,形成一個漢語規范語匯的同義詞或近義詞的詞匯鏈,然后再由這個規范語匯的詞匯鏈推衍出跟此詞匯鏈相關的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或近義詞,依此類推,就可以大大增加詞匯量。如:
①單身――獨身――孤身――孑然一身……(規范詞匯)――光棍兒――光桿兒……(生活詞匯)
②貧窮――貧困――窮困――窮匱……(規范詞匯)――窮光蛋――窮得叮當響――窮得砸鍋賣鐵……(生活詞匯)
從①的鏈接里,我們發現其中的對應聯系:這些詞匯中的義素“單”、“獨”“孤”“孑”的意思都有“獨自一個,不跟別的合在一起”的意義。可以說這些義素都有同義關聯。在教學中,無論講到這條詞匯鏈上的任何一個詞語,都可以擴展出這條詞匯鏈條中相關的同義詞。學習中如果能認知和識記這條詞匯鏈上義素的意義,就能推而廣之,識記更多相關的同義詞語而增加詞匯量。在②的鏈接里,我們也看到了相同的情形,在這條詞匯鏈上都包含有“貧”和“窮”意義相同的義素,以此就能推衍出和“貧”、“窮”意義相聯系的一系列同義詞,從而再推導出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最后形成了一條詞語豐富的詞匯鏈。
但是,如果我們比較一下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鏈接,就能看出二者之間存在的區別。在①的鏈接里,“光棍兒”一詞雖然也是“單身”等詞語的同義詞,可“光棍兒”一詞的義素跟規范語匯鏈條中的詞語義素從其本義上看,則無任何意義上的聯系,而是“光”含有的“全都沒有”的義項,和“單”、“獨”“孤”“孑”含有的“獨自一個,不跟別的合在一起”的義素有著意義上的“類比”對應關系,所以用“光棍兒”來比喻“單身”時,它們之間才有了意義上的關聯,“光棍兒”的“單身”含義才是明確的。
在②的鏈接里,雖然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都有“窮”這個義素,在語義上有很強的兼容性,但二者之間則有著修辭上的明顯區分,前者立足反映事實狀態,詞語嚴正;后者則立足描述事實狀態,詞語夸張生動,顯然是“夸張”的修辭起了作用。“窮光蛋”、“窮得叮當響”、“窮得砸鍋賣鐵”,這些詞匯有明顯的生活實況的描摹,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語用實踐。索緒爾認為,語言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功能,但“能指”和“所指”結合而成的符號卻有著“任意性原則”,這條原則的要旨,其實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創造性上,因為每種語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疇。因此,生活語匯的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正是來源于“所指”的創造性上。
由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在詞語順向的鏈接擴展里,詞語義素的兼容――“同義”義素在詞匯的鏈接中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對規范漢語詞匯擴展的作用明顯。但是,生活語匯的同義鏈接則會受到言語實踐實況的影響,使生活語匯中的詞語跟規范語匯中詞語的“同義”義素聯系不是直接的,而是在對生活語匯的義素引申之后,才有了“同義”的聯系。所以,對生活語匯與規范語匯詞語的同義對應關系所存在的差異,還需要從語用學的層面上對它們進行闡釋,才能清楚揭示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順向同義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
2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反向對應的鏈接擴展。這種方法是在學習一個詞語時,先找出與這個詞語對應的一個反義詞,然后再順著這個反義詞的義素鏈接推衍,形成一個規范詞語的詞匯鏈接后,再由這個規范詞匯鏈推衍出同義的生活詞語的詞匯鏈。如:
①聰明(聰慧……)――(反義詞)愚蠢――愚笨――愚鈍――愚蒙――愚不可及……(規范詞匯)――傻――傻帽――傻乎乎――傻里傻氣……(生活詞匯)
②熱情(熱心……)――(反義詞)冷淡――冷待――冷漠――冷落――冷遇……(規范詞匯)――冷臉兒――冷冰冰――冷眉冷眼……(生活詞匯)
從①和②的鏈接里,可以看出在一個詞語的反向鏈接的詞匯鏈上的詞語,實際是詞語對應的反義詞的順向鏈接,由此推衍開去,形成一個反向同義的詞匯鏈。如果把詞語順向鏈接擴展和反向鏈接擴展結合在一起,那么詞匯的增加量就會翻一番。
如果我們把以上兩種詞語推衍鏈接的擴展方法納入思維類型來看的話,詞語順向鏈接擴展是求同思維,詞語反向鏈接擴展是在求異思維之后的求同思維。作為成年人的留學生來說,一般都應該具有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所以運用詞語順向鏈接擴展和反向鏈接擴展的教學方法,留學生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是,語匯的鏈接擴展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在詞語識記和認知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因此,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強調詞語的逐個識記和認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一定詞匯量的積累,詞語的對應鏈接擴展是無法推進的。
三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看,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還存在著“同義”順向或“反義”逆向的語法對應關系。也就是說,在漢語的語言系統里,既表現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詞語單位的對應;也表現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之間的語法單位的對應。我們以同義對應為例,比如:“父親――爸爸”,“老鼠――耗子”,“蟋蟀――蛐蛐”,這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詞語單位的對應。再比如:“性格軟弱――性格太面”,“駕駛汽車――開車”,這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短語單位的對應。又比如:“小芬辭去工作做生意去了。――小芬丟掉工作做買賣去了。”“你會遭到拒絕的。――你會碰釘子的。”這又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語句單位的對應。而這些對應關系都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常見的語法對應關系。下面我們看示例:
1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的對應關系(反義對應略)。
①逝世――辭世――去世――死亡(規范詞語)――死了――人不在了――人走了(生活詞語)
②夫人――婦人――妻子――愛人(用在特定語境中指女性) (規范詞語)――老婆――媳婦(生活詞語)
③馬鈴薯(規范詞語)――土豆――洋芋――山藥蛋(生活詞語)
在①中,我們看到兩個問題:一是生活語匯中的“死”這個詞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上是一個避諱的詞語,所以中國人一般會采用借代的方式,對自己的親人或較親近的人,用“人不在了”、“人走了”來表達“死”的含義。二是規范語匯鏈條上的詞語雖同義,但它們又有用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人物的區別的。“逝世”、“辭世”是用在有社會影響,受人尊重的人物身上;而“去世”、“死亡”則用在一般人身上。
②里的“夫人”、“婦人”和“妻子”都有著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色彩。《禮記?典禮下》里說得很清楚:“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由此可見,雖然“夫人”、“婦人”、“妻子”都是男性的配偶,但決定對她們的稱謂的則是男性的身份和地位,并在對她們的不同稱謂中,顯示出她們身份地位的等級差異。而“愛人”一詞是學習西方的一個詞匯,在夫妻關系中既可以稱男性,也可以稱女性,有著明顯的平等意識。“老婆”、“媳婦”的稱呼,完全是中國傳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語,多少有著男權的含義。所以,表達男性配偶的這些詞語,雖然意思相同,但它們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則有很大差別。
③中的“馬鈴薯”是植物的學名,是純粹的規范詞語。“土豆”是“馬鈴薯”的通稱,是生活中通用的詞語。而“洋芋”和“山藥蛋”則是方言詞語。使用這些同義詞語就需要看語言環境,因為它們有明顯的地域色彩。
因此,現代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對應中,包含著和漢語詞語相關的諸多中國文化信息和生活實況語用信息。在教學中,必須解讀現代漢語語匯蘊涵的文化意義和語用意義,才能使留學生從漢語語匯的本質層面上認知和理解漢語語匯的內涵和意義。在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詞語單位對應中,詞語中的文化信息是兼容的,但語用意義則要受生活實景實況的制約,有語境的限制。
2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短語單位的對應關系。
①白菜每斤一元――白菜一塊
②驕傲自大――翹尾巴
③焦急不安――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從以上三個例子中,可以看出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在短語單位對應關系中,前者是規范的書面語,后者是口語中的俗語或慣用語;前者嚴謹,后者形象;前者文雅,后者通俗;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在短語單位對應關系中,二者雖然語義相同,但語氣卻有異。語氣有異主要是在語用上的區別。在語用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語境因素是理解和認知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區別意義的要素,尤其要注意言語發生的“共時”語境。索緒爾說:“如果價值存在于事物本身,存在于事物之間的自然關系中,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就歷時的發展去追溯這種價值。但不可忘記,這種價值在任何時候都取決于與它同時存在的價值系統。”“共時現象是同時存在的各種形式之間的關系(例如對立關系)。普通語法的一切都屬于共時態”比如①A句的“白菜一塊”,如果離開買菜的共時語境,“白菜一塊”的含義是模糊的,“一塊”錢可能是一棵白菜的價錢,也可能是一斤白菜的價錢,或是一堆白菜的價錢。只有在菜市場的語境中,白菜的數量和價錢的關系才是清楚的。再者,離開“共時”語境,“一塊”可能就不是錢的“數量”,指價格,而可能是“一塊兒”白菜,是白菜的“數量”。
第二,掌握現代漢語的慣用語和歇后語等語言資料,要和規范語匯意義嚴格對應,使慣用語和歇
后語等生活語匯有清晰的語用意義。比如:②中“翹尾巴”這個慣用語,只和規范詞語的“驕傲自大”對應,使“翹尾巴”只單純含有“驕傲”的意義,在使用中才不會產生其他意思。又比如:③的“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這一歇后語,如果不出現“急得團團轉”的“謎底”,只出現“熱鍋上的螞蟻”的“謎面”,對不了解漢語口語的常用語匯格式的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把規范詞語的“焦急不安”和歇后語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聯系起來的。
3 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句子單位的對應關系。
①我覺得這個人很陌生。――這個人不熟悉。
②她的小說是暢銷書。――她的小說賣得很火。
③這里的氣氛不正常。――這里的味道不對勁。
在這三個例子中,規范語匯的句子結構形態完全是漢語的規范語法的結構形態。但生活語匯的句子結構的關系就不是規范語法句式。①中的“這個人不熟悉”的“這個人”應該是“賓語”,但在實踐言語里卻在“主語”的位置上,如果按照規范語法關系,這個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和有歧義的。②中的“暢銷”一詞和“賣得火”的短語在語用上完全是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區別。③的“這里的味道不對勁”里的“味道”如果有“氣氛”意義的話,就一定是在“共時”語境中的內心感受,而不是嗅覺上的感覺。因此,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語法單位的同義對應是在“共時”語境中的對應,離開語境關系,語法單位同義對應就會發生錯位,就會產生另外的意義。比如:
①我跟他說不上話。(生活語匯)
②今天來了個開門紅。(生活語匯)
①句中在沒有語境背景下,“說不上話”的意思可以有幾種理解:
A,沒機會和對方說話。B,不認識對方,所以無法和對方對話。C,關系不好,所以不愿和對方說話。D,關系一般,不能說出有求對方的話。在缺少語境條件時,①句就會有多個義項,如果加入語境條件,①句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如:
我和他關系一般,說不上話。
把①放在“我和他關系一般”特定語境中,就只有D的意思。所以“說不上話”就不是一般意義的“不能對話”的意思了。
②句中的“開門紅”一詞,在規范語匯中有兩個義項:A,一年開始得順利,有成效。B,一項工作、事業剛一開始就獲得顯著成績。②句中的“今天”的限定排斥了A,那么B所指的“工作和事業”在②缺乏語境的條件下,顯然是不明確的。如果在共時語境條件下,“工作和事業”的所指。就是十分明晰的。如:
關小瑛開的韓國餐館,今天來了個開門紅。
②句如果有了“關小瑛開的韓國餐館”,那么“工作和事業”的語言背景就是明確的,“開門紅”的“所指”就有了實際的語用“價值”。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語境因素在語用中的重要意義。索緒爾說,要了解語言純粹的價值系統,就要考慮兩個在語言的運行中起作用的要素,那就是“觀念”和“聲音”。在這里,我們雖然只涉及了“觀念”的問題,但正說明漢語語境要素正是需要留學生了解漢語“觀念”的要素,不明白漢語語用中的“含蓄”的文化特點,也就無法理解漢語語匯共時語境的意義。因而,對外漢語教學中闡釋漢語的文化內涵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講解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關系時,是無法回避漢語“共時”語境中的文化意義的。
四
我們以同義對應為例,粗略梳理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的對應關系(反義對應可以以同義為例舉一反三,故反義示例分析略)。但在言語實況中我們知道,在使用漢語語匯的同義詞語時,有的時候是不能互相置換的,即使它們的“義素”相同或相近。示例如下:
①她有一雙慈祥的眼睛。――她有一雙仁慈的眼睛。
②他有很多游歷的經驗,知道很多中國的名勝古跡。――他游覽過許多地方,知道很多中國的名勝古跡。
①里的“慈祥”和“仁慈”都是形容詞,都包含“慈”――“慈愛”的義素,但在前后兩個句子里,“慈祥”和“仁慈”在語用中卻不能互相置換。“慈祥”形容表情、神態,“仁慈”形容思想、感情,二者的“所指”是有區別的。②里的“游歷”和“游覽”都是動詞,都有“游”――“旅游”的義素,但“游歷”重在強調旅游中的一個一個經過,“游覽”則重在強調旅游中的觀賞經過。有了這樣的區別,在語用中也就不能置換。因此,我們看到,同義對應雖然有擴展語匯的意義和作用,但在語用中卻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正如索緒爾說的語言的“所指”和“能指”中存在著的“任意性原則”的要旨,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創造性是每種語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疇,這個原則是“頭等重要的”,“它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同義詞的替換,是以保持基本意義不變、不產生明顯區別為條件的,即不改變動態語義真值。”但是“同義詞的差別決定了在具體的言語實踐中,同義詞的替換一般是不可能的”。應該說,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中的同義詞語的差異性,是同義詞匯的又一重要規律,正如索緒爾認為的,同義詞“只是由于它們的對立才各有自己的價值”,這一點正是從理論上求證了漢語規范語匯和生活語匯存在的同義詞匯語用的差異性及其“價值”。
關鍵詞: 語用角度 いや 嫌い 區別
在日語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問,當表示“討厭”、“厭惡”、“不愿意”時,いや與嫌い①在用法與意義上究竟有什么區別,是否可以通用?いや與嫌い在翻譯成漢語時,的確有時都可以譯成“討厭”、“厭惡”之意。于是我們通過《辭苑》來看一看它們基本含義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いや[嫌?]<名/形容>①好まないこと。欲しないこと。きらうこと。承しないこと。②好ましくないさま。不快さま。また近世、接として「~「~などとも用いた。
きらい[嫌い]<形容>①きらうこと。忌みはばかること。②<名>(「…の~がある「…する~があるの形で)(好ましくない)向。念。③(「…の~がなくの形で)區。
通過以上解釋,我們不難看到,這兩個詞的當用漢字中都有“嫌”這個字,而且詞性是一致的,在意義上都有反感、討厭、不喜歡、不愿意的含義。例如:
(1)私はこんな人が一番いやだ(きらい)/我最討厭這種人。
(2)私は刺身がいやだ(きらい)/我不喜歡吃生魚片。
例(1)(2)表明いや與嫌い不僅意義相同,在表現形式上也符合「(人)は(象)が~い(だ)這種感情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特有的句子構造形式。但從《辭苑》解釋②中我們可以看到いや有表示“不喜歡的樣子,討厭的程度”之意,而嫌い則沒有此意。而嫌い有“有……之嫌,有(令人不滿意的)的某種傾向”。因此它們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關于二者字面意義上的區別我不想贅述,以下著重從語言實際應用角度來探討二者意義和用法上的區別,以期對日語學習者在語言的實際交際過程中有所幫助。
一,いや表示特定的一時的厭惡感情,它往往表達的是在某一特定條件或狀況下,某事(物、人)是不合適的、無法被認可的,或是想要拒絕的。它的反義詞是「いい?よい(好的,可以的),而嫌い則表示的是持續的傾向性的厭惡感情,它的反義詞是「好き(喜歡)。通過以下例句,我們可以更加明了二者的區別。
(3)A:ピマン食べないの?/你不吃青椒嗎?
B:今日はピマンが嫌いです。/今天不喜歡。(×)
B1:いやだ、これナマだから。/不吃,這是生的。()
B2:今日はいやだ、きのう食べぎたから。/今天不吃了,昨天吃得太多了。()
B3:ピマンというものは、子供のときからずっと嫌いだ。/青椒這個東西,我從小的時侯就一直不喜歡吃。()
二,いや和一般的感情形容詞、形容動詞一樣,詞干可以接「さ構成名詞,亦可接「がる構成感情外露的動詞,嫌い則不行。例如:
(4)仕事の不安やいやさから來る不眠と食欲不振、自信低下などで、心內科を受しました。/由于因工作的不穩定以及厭煩情緒所帶來的失眠、食欲不振、自信下降等原因,而接受了心理治療。
(5)出後、友人のいやさが目につくよう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生完孩子后,朋友的招人討厭勁兒越發嚴重了。
(6)人のいやがることをしてはいけません。/不許做讓人覺得反感的事情。
(7)2の息子が人のいやがることばかりします。/兩歲的兒子竟做些招人煩的事。
三,いや和一般的感情形容詞、形容動詞一樣,只能使用第一人稱,而嫌い則不受人稱的限制。例如:
(8)A:私はこういうものはもういやだ。/我已經厭膩這種東西了。()
B:君は日本酒がいやだね。(×)
C:あの人は勉がいやです。(×)
(9)A:私は人と爭うことが、何より嫌いだ。/我是最不愿意和別人爭論。
B:君は日本酒が嫌いだね。/你不喜歡喝日本酒吧。
C:あの人は勉が嫌いです。/他不愿意用功。
(8)和(9)說明,いや完全表示主觀感情;而嫌い則具有表示客觀事實的情況,容易被人們作為客觀事實來接受。
四,いや的感情對象在句中不一定要明確表現出來,而嫌い的感情對象通常是明確的。
(10)そうだ。お前は汽が嫌いだから……/是的,因為你不愿意坐火車……
(11)ふむ。だが、いつからお前、彼の奧さんとそんなにしくなったんだい。前にはずいぶん嫌いようだったが……/哼,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和他太太那樣親近了?過去似乎非常討厭他的啊。
(10)的對象語很明確,(11)的對象語雖然在句中沒有明確表現出來,但從文脈很容易推斷出來。可是いや的感情對象有時是很不明確的。例如:
(12)ああ、いやだいやだ。日っちゃ寢、寢ちゃい、いったいいつになったらが始まるんだ。體がくさりそうだ。/哎呀,煩死人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戰斗到底什么時候開始呢,身體都要坐壞了。
(13)冬は寒くていやです。/冬天寒冷,令人討厭。
(14)あのね、吉君、わたし、一つだけ自分の心に誓っていることがあるの。笑ったらいやよ。/喂,吉澤君,我心里有個誓愿。你要笑話我的話,我就不愿意啦。
(15)今日はなんとなくいやな分だ。/今天總覺得心里煩。
(12)―(15)各句的感情對象都不明確,(12)表現出對當時整個情況的厭惡情緒,(13)(14)通過接續助詞表現出產生厭惡情緒的條件。(15)無從談起いや的對象和原因。這類句子都難以用嫌い來表現。
五,作定語的場合,兩者的區別就更加明顯。句中一般不出現いや的感情主體,而嫌い的感情主體原則上應該表現出來。
(16)けれども寺の中は清いことばかりはなく、また坊にもいやな人はたくさんあります。/然而寺院中的事并不都是光明磊落的,在和尚之中也有許多討厭的人。
(17)この溫ほど私の嫌いなことはなかった。/我最討厭的莫過于這種練習了。
綜上所述,いや與嫌い在本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いや往往表示說話人一時的特定的情感,有時甚至是一種無法名狀的厭惡情緒,其對象和原因通常都可以是不明的,而嫌い則表示對某一事物或人抱有的長期的固定的傾向性厭煩情感,很少受到時間地點場合的限制。在接續法和詞法的變化上也有一定區別,在此不再贅述。期望日語初學者可以正確把握二者的語感,在實際的口語交際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注釋:
①いや在實際標記時,很少使用它的當用漢字,也就是[]的形式,而きらい則一般要切換成[嫌い]的形式。
參考文獻:
[1]森田良行.とその意味.アルク,1991.
重整旗鼓的反義詞
偃旗息鼓( 注釋: 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背水一戰( 注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
重整旗鼓的近義詞
【東山再起解釋】: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卷土重來解釋】:卷土重來(重chóng) : 失敗后重新恢復勢力,糾集人馬再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重整旗鼓造句
1.我們不能再渾渾噩噩的過下去了,要打起精神,重整旗鼓.
2.時度表重整旗鼓大力擴張業務,并委任著名型男影星方中信為品牌亞洲代言人。
3.在全部為中國選手參加的決賽中,王勵勤重整旗鼓成功衛冕世乒賽男單冠軍.
4.地震大劫死逃還,重獲新生建家園。奮起精神復活路,大難不死后福祥,重整旗鼓齊心干,推翻一個舊世間。現代城市來建設,高樓闊街大廣場。祝你:重生復活幸福享,世紀天倫艷陽天。
5.該隊重整旗鼓,從最后一名一躍而贏得冠軍獎旗.
6.潰軍重整旗鼓,準備背水一戰。
7.汽車行業認為通用汽車的虧損會使北美供應鏈遭到永久性損傷。它們聲稱,政府救助能夠幫健康企業重整旗鼓,以利再戰。
8.在最初兩年里,泰米爾利用停火協議重整旗鼓,重新武裝,然后在年,他們對政府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9.遙遠的夢,陳年的酸,孤獨的七月黑暗,如今都已悄悄走遠,美好的大學,快樂的藍天,成就的象牙塔,如今都要來到你身邊,愿即將邁入大學的你,重整旗鼓,再創輝煌,鋪就不凡人生。
10.少部分埃軍能小心謹慎地駐留在索馬里,重整旗鼓對抗伊斯蘭青年黨。
11.而如果羅馬想要重新躋身聯賽前四從而保證年月的冠軍杯參賽權的話,則必須在接下來的個月內重整旗鼓,以嶄新的面貌示人。
12.在那個時候,我確實非常想叫外賣。但是我下定決心,重整旗鼓,看看做什么可以快一些。
13.面對失敗和挫折要有重整旗鼓的勇氣,面對誤解和仇恨要有保持本色的達觀,面對贊揚和激勵要有不斷進取的力量,面對煩惱和憂愁,要有努力化解的境界。
14.福爾多重整旗鼓,贏得了他的第三個高爾夫球公開賽冠軍。
15.當然,石油公司將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但這一事件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勝利,因為理智明斷的力量將很難逆轉。
16.他們三場比賽失利后重整旗鼓,贏得了加場賽的勝利。
17.沒有不謝的花,沒有不落的日,沒有不停的時光,沒有永久的假期。開學日子漸近,收一收飛揚的心,重整旗鼓壯雄心,蒸蒸日上好成績。祝你新學期取得好成績!
18.回到部落后,羅滇王重整旗鼓,從那以后,百戰百勝,沒幾年就一統周邊各部。
19.趙超敗興而歸,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重整旗鼓迎刃而上,越戰越勇。
20.他要重整旗鼓,讓九泰在自己手上大放異彩,生意如火般而來。
21.等韃靼人遠離,本王再重整旗鼓……
22.俊逸男子不敢再有所怠慢,整個人趁勢飄飛離開一丈重整旗鼓,向女子執劍而去,而白衣女子并未懼怕,招招緊逼,完全不顧及自己性命安危,殺招接踵而至。
23.數日之后,除了五龍門外,其余的江湖門派也都陸續下山了,各門各派都需要回去重整旗鼓,將流落在外的本門弟子盡快召回。
24.看到天殤士兵在趙孟的號令下再次重整旗鼓,韓燁心中暗嘆不已。
25.逍遙子重整旗鼓,開始反擊:“那么姑娘來王家又是為何事?”。
26.即使腹背受敵也要血戰到底,即使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撓,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戰天下。
27.我要在五原縣重整旗鼓,再戰劉睿,遲早有一天,我要親自割下他的頭顱!以解我心頭之恨!
28.最后商議遷都至烏蘭浩特,重整旗鼓,表面上還是重新修好,照常進貢,買通中國官員置辦火槍火炮,加緊訓練,起碼保證蒙古不被侵略占有。
一、音標記憶法
這是記憶單詞的極其有效的方法。因為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有一定的規律。如果讀音不準或發音錯誤,那么記單詞只能靠死記硬背,花得時間多而收效甚微。而這樣又極易造成單詞拼寫的錯誤。如果能很好地掌握發音規則,就可以避免該情況的發生,而且能大大提高記憶單詞的速度。比如,我們懂得ee通常發[i:],ar通常發[a:],那么我們就不會把deep拼成dep,把card拼成cerd。對于初學者,在一開始就應該掌握開音節、閉音節中元音的讀音,r音節的讀音及經常出現的字母組合的讀音。同時應該找出幾個例詞牢記于心,這樣做到觸類旁通,避免死記硬背。
二、構詞法及詞根記憶法
掌握一些構詞法知識,可以大大地增加自身的詞匯量。英語構詞法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派生法。這種方法就是在一個詞根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前綴或后綴,從而構成另一個新詞,并且與該詞根的含義有著密切的聯系,此類詞便稱為派生詞。如常用的前綴in-,im-,un-,dis-等表示否定含義;后綴-er,-or,-ist等表示人;以及后綴-y,-ly,-ful等表示形容詞性等。如:like-unlike,teach-teacher,friend-friendly等。
2.合成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兩個或幾個各自獨立的單詞并到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單詞,由此法構成的單詞便稱為合成詞或復合詞。如:black(黑色的)+board(木板)=blackboard(黑板),class(班)+room(房間)=classroom(教室),foot(腳)+ball(球)=football(足球)等。
3.轉化法。這種方法就是在不改變拼寫形式的基礎上,由一種詞性轉化為另一種詞性,主要有名詞轉化為動詞、動詞轉化為名詞、形容詞轉化為動詞或名詞等。如:water(n.水)water(v.澆水),lift(v.舉起)lift(n.電梯),last(adj.過去的)last(v.持續)等。
三、分類記憶法
在記憶過程中,把所學到的全部單詞進行歸納、分類、整理,使其條理清晰,一目了解,然后再分別記憶。例如:
1.按題材分類。例如:把名詞分為生活用品、動物、植物、水果、食物、家庭成員、人體各部位、學習用具、學科、交通工具、地方場所、星期、月份、季節等;把動詞分為系動詞、助動詞、行為運動詞和情態動詞,等等。
2.按同音詞分類。例如:see-sea,right-write。
3.按形近詞分類。例如:three-there,four-your。
4.按同義詞分類。例如:big-large,hard-difficult。
5.按反義詞分類。例如:right-wrong,young-old,come-go。
6.按讀音分類。例如:字母組合ea在eat,meat,teacher中讀[i:];而在bread,ready,中讀[e];在great,break中讀[ei]。這樣不僅單詞記住了,而且讀音也掌握了。
四、將單詞融入句子的整體記憶法
在我們學習語文的漢字時,老師通常讓我們用生字組詞。甚至用詞組造句,目的是讓我們把字融人詞或句,更好地掌握它的用法并加深記憶。當我們能記住一些經典的詞或句時,生字自然會銘記于心。那么我們學習英語單詞也一樣,要始終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如果孤立地讓我們記住一些不連貫的單詞會讓我們覺得單調刻板、枯燥無味,甚至心生厭惡并最終失去興趣。如果我們能展開聯想,自己造一些或記住一些經典的句子,甚至不惜花時間背住課文段落,這樣既能記住單詞,又能活學活用。
五、科學用腦,循環記憶法
記單詞也應該選擇正確的時間,比如早晨起床后早讀,晚上臨睡前默記,并在入睡時進行回顧等。同時還應該學會科學用腦。記單詞不宜采用持久戰,因為腦子也很容易疲勞,特別對于記單詞這樣大容量的記憶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1~1.5小時。同時還要注意周圍環境,盡量選擇安靜、舒適。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記憶。同時對識記的單詞要反復復習。根據遺忘規律,人的遺忘從識記后便開始,先快后慢。因此,復習的時間間隔就應是先短后長。例如,今天學到的單詞,在當天背熟之后,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都應復習一次,這樣才能形成長時間的記憶。
六、記單詞要做到“五到”
1.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你的朋友長得什么樣?(P41)
1) 詢問和描述他人的外貌特征時,常用:“What do/does + 主語 + look like?(“……長得怎么樣?”),回答時可用“Sb is + 形容詞/名詞”或 “Sb has + 名詞”句式。例如:
My uncle is medium height. 我叔叔中等身材。
She has blue eyes. 她長著藍眼睛。
2) 句中的“look like...”意為“看起來像……”。例如:
Lucy’s hat looks like a cat. 露茜的帽子看起來像只貓。
look like 主要用來說明外表,相當于 be like,兩者可相互替換使用。例如:
The twins look like their father.(=The twins are like their father.)那對雙胞胎像他們的父親。
此外, look like 還有“看起來(仿佛)要……的樣子“。例如:
It looks like rain. 天看起來好像要下雨。
3) 句中的 like 作介詞用,可表達的意義相當豐富。
① 表示“像……;似……”。例如:
―What is he like? 他長得怎么樣?
―He is tall. 他個子高。
Li Lei is very much like his father. 李雷長得非常像他爸爸。
② 表示做法、程度等,意為“和……一樣地;像……般地”。例如:
I wish I could fly like a bird. 但愿我能像鳥一樣飛翔。
③ 在口語中, like作介詞用時相當于 such as,意為“諸如……的;像……這樣的”。例如:
I want fruit like strawberries and pears. 我想要像草莓和梨這樣的水果。
2. She always wears a red dress and white shoes. 她總是穿著紅裙子和白鞋子。(P42)
此處的 always 是副詞,意為“總是;始終”,在句中常放在 be 動詞之后,行為動詞之前。例如:
He always comes to school on time. 他總是準時到校。
He is always late for school. 他上學總是遲到。
wear 是及物動詞,意為“穿戴(衣物)”或“蓄(發、須等)”,強調狀態。例如:
That man wears a beard. 那個男子留著胡須。
辨析: wear 與 put on
wear 表示“穿、戴在身上”的狀態,是指一個持續性的動作;而 put on 與 take off 是一對反義短語動詞,都表示動作,一般不表示持續性的動作。例如:
Miss Liu is wearing a white dress today. 劉女士今天穿著白色的衣服。
Look! He is putting on his new coat. 看!他正在穿他的新大衣。
It’s cold outside. Don’t take off your sweater. 外面冷,別脫毛衣。
3. They’re medium height. 他們中等身材。 She is tall. She has curly hair. 她個子高,留著卷發。(P42)
height 是名詞,意為“高度”,其形容詞形式是 high,意為“高的”。但形容人的個子高時只能用 tall,而不能用 high。
hair 在此作集體名詞用,意為“頭發”。例如:
Look! The girl has golden hair. 瞧!那個女孩有一頭金發。
4. She’s good-looking but she’s a little bit quiet. 她很漂亮,但不太愛說話。
1) good-looking, beautiful, pretty辨析:
good-looking 多指人的容貌美; beautiful 指女人、景色、物品等美麗、漂亮; pretty 并非表示完美無缺的意思,而是起一定的強調作用。例如:
That is a good-looking girl. 那是個漂亮女孩。
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flowers under the tree. 樹下有些美麗的花。
2) 句中的 a little bit 多出現在口語中,意為“少許;有些;稍微”,相當于副詞,常用于修飾形容詞、副詞、動詞等,有時相當于 a little 或 a bit。例如:
It’s a little bit cold today.(=It’s a little cold today. =It’s a bit cold today.)今天有點冷。
a little bit, a little, a bit 辨析:
① 作狀語用時,三者可以通用,但 a little bit 比其它兩個所表示的程度稍弱一點。例如:
Today is a little(a bit/a little bit) cold today. 今天有點兒冷。
② a little 與 a bit 用作定語時,用法有所不同, a little 后面可以直接跟不可數名詞,而 a bit 后則不能直接跟不可數名詞,需要在后面先加 of,然后再跟不可數名詞。例如:
There is a little/a bit of water in the glass. 杯子里有點水。
5. She never stops talking! 她總是講個不停。(P43)
此句相當于“She is always talking!”。句中的 never 是副詞,意為“從不;決不”,其反義詞為 always,它在句中的位置與 always 在句中的位置相同。
stop 在此用作及物動詞,意為“停止;終止”,常用在“stop doing sth”結構中,意為“停止做某事”,強調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stop 還可以用于“stop to do sth”結構中,但在這種結構中, stop 為不及物動詞, to do sth 作目的狀語,整個結構意為“停下來去做另外一件事”,強調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去做另外一件事。例如:
Stop talking, please! 請停止講話。
Stop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 停下來,聽老師講。
6. I don’t think he’s so great. 我認為他沒有那么帥。(P45)
此句中出現了英語中的一個語言現象――否定前移。對“I think + 賓語從句”進行否定時,要否定主句,即否定主句的謂語動詞 think,而賓語從句中的謂語部分仍為肯定形式。例如:
I don’t think the boy is from Australia. 我認為那個男孩不是來自澳大利亞。
通常不用: I think the boy isn’t from Australia.
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
1. Hello! I’d like some noodles. 你好!我想要點面條。(P47)
此句中的 I’d like 相當于 I would like, 意為“想要……”,常用于以下幾種結構:
1) would like + 名詞。例如:
I’d like some hamburgers and juice. 我想要幾個漢堡包和一些果汁。
2) would like + to do sth。例如:
I’d like to see my teacher this Sunday. 這個星期天我想去看看我的老師。
3) would like ++ to do sth。例如: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riends. 我想讓你見見我的朋友們。
4) “Would you like sth?”常用于征詢對方意見,其肯定答語常用 “Yes, please.”;否定答語常用 “No, thanks.”。而回答 “Would you like to do sth?”時則常用 “Yes, I’d like/love to.”。注意:其中的 to 不能少;否定回答通常用 “I’m afraid not.”。 例如: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你想要點咖啡嗎?
―Yes, please./No, thanks. 好的,來一點吧。/不,謝謝。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us? 你想和我們一起去嗎?
―Yes, I’d like/love to. 是的,我很樂意。
5) 辨析: would like 與 want
二者都可以表示“想要”,但 would like 較 want 語氣更為委婉。 would like 在口語中常縮寫為 ‘d like,可用于所有人稱。而 want 則要根據主語人稱和數的變化而變化。例如:
She wants a cup of tea.(=She’d like a cup of tea.) 她想要杯茶。
His brother wants to buy a new car.(=His brother would like to buy a new car.) 他哥哥想買輛新車。
They want to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They’d like to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他們想放學后去踢足球。
2.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你想要多大碗的面條?(P48)
1) 詢問別人想要多大尺寸的東西時,常用“What size... would you like?”句式。例如:
What size hot dog would you like? 你想要多大的熱狗?
What size jacket would you like? 你想要多大號的夾克衫?
2) size 作“尺寸;尺碼;號”解時為可數名詞。 what size 常用來詢問按固定尺寸制成的產品的規格大小,而 how big 則用來詢問某物實際的尺寸。
3. I like dumplings, fish and orange juice. 我喜歡餃子、魚肉和桔子汁。(P50)
I don’t like onions, green tea or porridge. 我不喜歡洋蔥、綠茶和稀飯。(P 50)
1) and 和 or 都是并列連詞,在句子中既可以連接并列的詞、短語,也可以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不同的是, and 用于肯定句, or 用于否定句。
2) or 還可以用于提出警告或忠告,意為“否則;不然”,一般置于祈使句之后。例如:
Hurry, or you’ll be late for school. 快點,不然你上學就會遲到。
4. We have some great specials! 我們有一些特賣品。
句中的 special 為名詞,意為“特價品”,是美式口語表達法。例如:
Today’s Special 今日特價品
special 常用作形容詞,意為“特別的;專門的”。例如:
Nothing special. 沒什么特別的。
5. And we also have juice and grean tea. 并且,我們還有果汁和綠茶。(P51)
句中的 also 意為“也”。注意其與 too, either 的區別。
1) also 較正式,通常置于系動詞 be、助動詞或情態動詞之后、行為動詞之前。例如:
S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and also likes singing. 她喜歡彈鋼琴,也喜歡唱歌。
2) too 多用于口語,通常置于句末,前邊常有逗號與句子其它成分隔開。例如:
My brother likes swimming, and I like swimming, too. 我哥哥喜歡游泳,我也喜歡。
關鍵詞:英語閱讀 詞匯 策略
閱讀是人們獲得信息,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時代,沒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是不行的。在英語已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的今天,用英語進行閱讀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我國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高等專科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得專業所需要的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閱讀是我國高等專科英語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
一、 課外閱讀是語言習得的重要手段
從學習環境、學習樣式和學習發展等因素去進一步觀察的話,關于語言的學習還可以再分為語言學習與語言習得。語言學習指在既定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條件下一種有意識的語言學習。它較多地針對外語學習。相反,語言習得通常指無既定學習目標、無確切學習計劃、因而是無意識的語言學習,它酷似母語學習。向類似母語學習的無意識形態的發展,被認為是外語學習的認知和行為目標。兩種學習既是兩個關于不同學習形態的概念,又是彼此相互銜接的學習行為。
這類閱讀是愜意的,悠閑的。它不象批評性閱讀那樣折騰我們的大腦,它讓我們讀讀聽聽,隨便翻翻,想讀就讀。最典型的消遣性閱讀是當我們外出旅游時。手拿一文,既打發時間,又調劑身心。我們把消遣性閱讀作為英語閱讀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因為在這個閱讀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的會汲取一些關于英語的知識。事實上,由于教材選文的有限性,許多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和短語都是從不在意中的消遣性閱讀中獲得的。第二個目的是練習閱讀速度和閱讀環境的應對能力。因為是消遣性的,沒有檢測的題目,放眼快速閱讀是完全可行的。它一改平時正襟危坐的閱讀所鑄就的學習環境依賴性,可以拓寬大腦的工作環境。第三個原因是知識汲取和身心調劑。繁重的課堂學習和課外作業,幾乎使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到疲倦。適時地穿插消遣性閱讀,比如讀一冊美國的《心靈雞湯》,既調節了身心,又學到了知識。
二、 詞匯是英語閱讀的基石,猜測詞義是有效的學習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石。我們在閱讀時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詞語障礙,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做基礎,就談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語言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者如擁有5000詞匯量,閱讀正確率可達56%,詞匯量達到6400,閱讀正確率可達63%。然而,通過教科書掌握的詞匯量有限,根據上下文推斷詞匯的能力則在閱讀中尤其重要。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有意識的、以目的為導向和解決問題為基礎為提高學習效率而作出的努力。成功的學習者會使用更多的策略,并能更有選擇的、靈活的運用他們。例如,他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策略。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除了要達到《大綱》所規定的閱讀量和詞匯量,練好語言基本功之外,還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方法得當,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生詞的處理技巧,可以幫我們盡快掃清閱讀時的詞匯障礙,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和能力。對于閱讀理解中碰到的生詞一般采用猜測的方法來解決(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除外)。詞義猜測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策略。
根據Oxford, (1990:17:) “合理猜測”被看成是“直接影響學習的學習策略”。以下是閱讀中猜測詞意常用的方法。
1、 同義詞或者重述線索(Synonym or restatement clues)
英語中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讓眾多學習者感到頭疼,但他們同時為作家們提供了豐富的表達方式。除了囿于有限詞匯的初學者,任何一位有經驗的作者都會用變換的詞匯和句式來擺脫平淡乏味的表述。因此,在陌生的單詞附近,總會有相似的表達甚至重述的部分如:
1)I’m not saying we’ve never had any problems. The occasional disagreement is only natural. Our worst rows are on Sunday mornings. I usually try to have a long sleep and Lucy gets a bit angry with me because she has to deal with the children, single-handed.
猜測這段話里的rows的含義,需要追溯前兩句的內容(作者提及了
problems, disagreement)以及下一句所舉的例子(I try to ······ and Lucy gets ······angry with me······)。可以看出,rows 和problems , disagreement意思接近。
在英語寫作中,作者往往使用另一個詞,或者另一句話來解釋或說明一個生詞。比如:
2) The woman found herself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In fact, her plight was so serious that she decided to get help.
句子中“a difficult situation”是對plight的解釋。此外,句子中 she decided to get help 也可以用來推測plight的詞義。( plight即“困境”.)
3) Children often try to imitate or copy the behavior that they see on television.
句子中copy是imitate同義詞或者是對imitate的重述。(imitate即“模仿”。)
重述即在某個篇章中作者對前面的一句話重新或補充陳述。這種重新陳述中往往包含前面句子中某個生詞的含義。引導重述最常用的詞或表達法有or, i.e., that’s to say等。
4)An unsuccessful firm or inpidual may go from insolvency to bankruptcy by a written admission that the liabilities or debts exceed the value of assets.
如果你不知道liabilities這個詞的詞義,那么后面的重復詞debts就告訴我們該詞的意思為“債務”。
2、 比較、對比線索(Comparison or Contrast clues)
有時候,句子中會包含一個生詞的反義詞。這時,作者往往會用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although, unlike, yet或but來連接這兩個意思相反的部分。例如:
5)Some people like to walk quickly home after work, but I prefer to wander home and look at the store windows along the way.
句子中walk quickly是wander的反義詞,中間有but連接。此外,句子中look at the store windows along the way也可以用來推測wander的詞義。( wander即“漫步”。)
在比較暗示中常用的引導詞有 like和as······ as等;對照暗示中常用的引導詞有but, while, however, unlike,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等。
6)She is so quiet, but her brother is so talkative.
她沉默寡言,而她的兄弟卻talkative,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由but傳達),我們可以猜測該詞義為“健談的、多話的”。
7)Mary manages money judiciously while I manage money unwisely.
同樣,從while可知, judiciously是unwisely的反意,意為“明智的”。
3、 直接解釋或者說明 (Direct explanation clues)
8) Physical objects refer to the material that can be seen, held, felt, used.
句子中 “the material that can be seen, held, felt, used” 是對physical objects的直接解釋。(“physic al objects”即物質的東西)
9) The powerful poison was imperceptible when mixed in liquid; that is, it could not be tasted, seen, or smelled.
句子中“it could not be tasted, seen, or smelled”是對imperceptible的直接解釋。(imperceptible既“覺察不到的,感覺不到的”。)
有時候,文中對生詞給出了注解或說明,在閱讀中應善于捕捉這一信息。例如:
10)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
此句是專門解釋journalist的,通過解釋不難推斷出其意為“記者”。
11)A hobby is a leisure-time interest or activity taken up mainly for pleasure(主要為了娛樂在業余時間所從事的興趣活動)就解釋了hobby的意思,即“業余愛好”。
4、 相關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或常識(common sense)
有時候,讀者可以從上下文的有關信息猜測出某個詞的詞義。所謂相關信息包括舉例等。
12)She is held in high esteem for her outstanding research on cataract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
從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我們可以猜測出cataract是一種眼病。
有些生詞的同義可以根據我們的常識或生活體驗來推測。例如:
13)It was our first night on the ship. Feeling tired after a long day at sea. I returned to my cabin, lay down on my berth, and quickly fell asleep.
句子中berth的詞義可以根據我們的常識或生活體驗來推測。berth的詞義是“臥鋪”。此外,句子中的“lay down ······ and quickly fell asleep”也可以用來推測berth的詞義。
在平時的閱讀練習中,花點時間注意尋找推測生詞的線索就會逐步提高你猜測詞義的能力。一名好偵探往往是善于通過細致的觀察,找到蛛絲馬跡,揭開謎團。 一個熟練的閱讀者也是善于通過細致的觀察,在上下文中找到線索,從而不用查詞典就能推測出生詞的詞義。
結束語
擴大詞匯量是閱讀的基礎,離開了詞匯,閱讀就無法進行。然而英語單詞浩如煙海,要在短時間內牢固地掌握大量詞匯是不大可能的。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正確運用閱讀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言實際活動。我們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在閱讀訓練中,不能為做題而做題,而是要在做題過程中總結解題規律和技巧,這樣才能迅速提高閱讀技能。同時還應注意,閱讀技能的發展是與各種背景知識、基礎知識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匯量,掌握閱讀技巧,才能實現閱讀能力的真正飛躍。
參考書目 :
1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正文《英語常見同義詞辯異》,[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3.王龍吟 何安平《基于語料庫的外語教學與二語習得的鏈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5
4.盛建元《強化外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J],《外語界》1996年第一期
5 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6 程世祿、張國揚,《ESP的理論與實踐》,[M],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7華惠芳. 《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 1998年第3期.
關鍵詞:外來詞的三次浪潮 規范標準
當下外來詞匯繁多,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正如新近流行的“hold住”一詞。“hold”這個英文單詞有“持續、保持、支持、頂住、掌握”等含義。“hold住”一詞來源于香港中英混用詞匯,是經過香港粵語改造后進入普通話的外來詞。雖然“hold”在粵語以及其他一些漢語方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和運用方法,但就其在普通話中的使用,最常見的是“hold(得)住”及其反義詞“hold不住”。“hold住”在普通話中是指面對各種狀況都要控制把持住,堅持,保持住,要充滿自信,從容地應對一切。“要hold住”也有給力、加油的意思。而“hold不住”是指控制不住或者保持、堅持不住。“hold住”一夜之間成為網絡熱詞,不僅在年輕人的日常交談中會時常出現,就連媒體也頻繁使用,例如,廣州市南菱匯通汽車有限公司2012年3、4月的促銷活動主題是“HOLD住健康,凈心生活”;《揚子晚報》2012年3月2日介紹《房戰》這部電視劇時以“斯琴高娃hold住爭房大戰”為標題。而另一外來詞out進入現代漢語詞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廣告影響的廣泛性。一句“你out了”的廣告語使“out”這個英語單詞為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的人所熟知,即使是從未學過英語的花甲老人也會說“你out了”、“我out了”。“out”在英語中有“出外、在外、不流行”等多種義項,在現代漢語的運用中可以理解為“落伍”。
外族語言借入漢語的現象由來已久,早在漢唐時期就出現了漢語大規模吸收外來詞的第一場浪潮。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之后開辟了“絲綢之路”,中國的商品、科技傳入西域的同時,西方物品也傳入中國,隨之而來的就是表示這些物品的外來語詞,如葡萄(來自大宛語badaga)、獅子(來自波斯語ser)、鮮卑(來自匈奴語serbi)等。“胡”是“匈奴”的另一種音譯,所以“胡琴”、“胡楊”、“胡椒”都是外來詞。西漢至隋唐時期,佛教不斷傳入中國,唐玄奘翻譯佛經時,又有一大批佛教詞匯進入漢語詞匯之中,例如佛、眾生、浮圖等。這一時期借入漢語的詞匯主要來源于西域各民族語言和印度梵語,多為實物詞匯和佛教詞匯:實物詞匯大部分是通過音譯的方式,用漢字記錄當時中國社會并不存在的事物,即使不是全部音譯,也有一部分是音譯成分,例如前文所舉“胡椒”之例;而佛教詞匯中的音譯詞也較多,諸如佛、魔、塔、劫等。
漢語第二次大規模吸收外來詞匯發生于晚清到“五四”運動時期,有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首先吸收進來的是科學技術和實物名詞,主要在物質方面影響人們;“五四”時期是大規模地借入政治、文學、文化、等方面的詞匯,主要是在精神方面影響人們。這一時期接觸的語言種類很多,有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等,是漢語借入外來詞語源種類最豐富的時期。這一時期借入的語言最初大都是運用純音譯的方式,其中大部分政治詞匯在以后的使用中都有了意譯詞,而原來的音譯詞就漸漸退出了漢語的詞匯系統,例如“布爾喬亞”來源于法語,是“資產者”的意思;“理弗留里”來源于英語,是“革命”的意思。
漢語第三次大規模借入外來詞匯在改革開放之后興起,直至今日,不斷有大量外來詞進入現代漢語詞匯體系之中。此次大規模吸收外來詞以英語為主,因為英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借入的詞匯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隨時隨地、并且日益深刻地影響著當下人們的言語、思維方式、觀念態度等等。例如聊天室(chat-room 電子信息技術方面)、高露潔(Colgate 商業品牌方面)、情人節(Valentine 社會文化方面)、克隆(clone 科學技術方面)等。基于互聯網和媒體的巨大影響力,第三次浪潮中吸收進入漢語的詞匯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變革深刻這幾大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前兩次浪潮所不具有的。在第一、二次浪潮中借入的新詞,往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才可能為某一集團、或者某一階層的人群熟知,要讓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熟悉、了解甚至運用這個新詞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要進入普通人的日常言語、成為人們的談資就更加漫長了。在本次浪潮中進入現代漢語詞匯的外來詞則不同,諸如out、可口可樂、卡拉OK、網吧等等詞匯,都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為廣大普通百姓所熟知,外來詞一夜之間成為流行語的現象也不勝枚舉。此次浪潮中外來字母和外文原形詞的大量借入引入注目,而且規模龐大,這在前面兩次浪潮中是較少見的,舉例如:VCD、MP3、OK、維生素C等等。其原因除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間交流頻繁、信息暢通之外,國民外語水平的提高、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人認為第三次浪潮中等義外來詞增加明顯,筆者也認同對此觀點。很多外來詞都有一個音譯詞和一個意譯詞,而這兩個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并存,人們只是憑借個人喜好和習慣來選擇運用哪一個,諸如此類的外來詞有:披薩—意大利餡餅、麥克風—話筒、卡通—動畫等等。這種現象在第一、二次浪潮中較少見。第二次浪潮中有很多外來詞是先有了一個音譯詞,但是它并不符合漢語的構詞規則,也就不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于是人們就又創造出一個意譯詞,而這個意譯詞在后來的使用中逐漸替代了原來的音譯詞,如德謨克拉西(democracy)被“民主”替代、 賽恩斯(science)被“科學”替代。
面對外來詞的兇猛來勢,政府和學者們都在積極應對,期望能有助于漢語的健康發展。1950 年5 月成立的“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是較早成的對外來詞進行規范的機構。其后政府不斷成立各種機構對各種外來詞進行專門的規范管理。學者們面對外來詞的現象也是各抒己見。1950年出版的羅常培先生的《語言與文化》是研究和探討漢語外來詞的開創之作。但是,第一部從現代漢語本身的角度研究外來詞的是高明凱和劉正的《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這本著作提出“一詞一音一字”和“二并原則”,這兩項原則為我們甄選外來詞提供了標準。
新時期外來詞日益繁多,而且增長迅速,面對漢語中夾雜的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學者所持見解并不相同:周薦、方夢之等一批學者持謹慎態度,認為漢語中夾雜了過多的外來詞,不利于漢語的健康發展,將“擬外來詞”稱之為“文化交流中的怪胎”;而張德鑫等學者卻持寬容態度,主張接納一切外來詞,來豐富發展我們的漢語。無論我們對外來詞是謹慎還是包容,當下積極付諸行動,達成規范外來詞的一定之標準是當務之急。高明凱和劉正兩位學者提出的原則就是規范外來詞的很好的標準,我們也可以各抒己見,討論研究,交流磋商,目的就是制定一個相對科學的標準,為現階段亟須開展的外來詞規范工作提供前提。
參考文獻:
[1] 郭劍英.一個世紀以來的漢語外來詞研究[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2月第1期
[2] 王彥銳.漢語外來詞的歷史進程及其社會文化性淺析[J].陜西經貿學院學報,2002年6月第3期
關鍵詞 詞匯測試 效度 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The Reflection on English Vocabulary examine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ongqing) in Five Years
LIU Han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testing vocabulary in English learning is far from incarnation for the complexity of vocabulary choosing in term of various divisions. The irrational way to involve the vocabulary testing in other test decrease the validity and reality of the testing. This paper re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vocabulary test and suggest proper methods to construct a practical vocabulary tes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visions.
Key words vocabulary test; validity; vocabulary teaching
1 詞匯及測試重要性
詞匯知識是語言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對于處于外語學習中級階段的高中學生,學習者的詞匯量,以及詞匯范圍、類型、廣度和深度都不僅是對詞匯知識本身的反映,更重要的反映了高中英語水平的整體表現。如何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測量,則對于診斷學習癥結,進行高中詞匯教學調整和課程設置以及高考英語科目試題設置都具有重大意義。鑒于重慶市高考英語試題設置無專門詞匯測試項目,本文將對其做可行性分析以及建議。
2 重慶高考英語科目試題設置(詞匯測試在高考中的缺乏)
通過對2006年至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英語科目試題的分析, 滿分為150分,其中聽力部分30分,占總分的 20%, 聽力至2002年全國卷高考由20分增加至30分后一直未改變過;單項選擇 15分,占總分 15%,其中涉及單詞運用的占1-2分。完形填空30分,其中詞匯意義辨析為每年平均為4題,6分;閱讀部分總分40分,其中涉及詞匯意義的題目每年均為2個,占4分。改錯部分總分,10分,涉及詞匯變形的平均每年為1題,1分。最后一題為要求100字的命題寫作,考查的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但是作為詞匯測試手段來看,過于靈活,缺乏效度。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關于詞匯測試在重慶歷年高考所占比例不超過6.7%,這個比例遠無法反映詞匯在高中生外語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無法體現高考在測試學生外語能力的有效性。
3 重慶高考英語科目試題詞匯測試分析
在高考試題中,詞匯的考查主要在完形填空題和閱讀理解題中體現,如通常以要求考生對題干的理解,對文章中的某個生詞、熟詞新義、某一代詞的指代內容或短語甚至句子等找出近義詞或最合適的解釋。常見的提問方式有下列幾種:
(l)The underline word“…”in paragraph … probably means ___.
(2)The word“…”in the passage is closetest in meaning to “____” ?
(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 mean?
(4)The sentence “…”refers to____.
在文章的閱讀中解決詞匯問題,考生一般采用的辦法是猜測詞義。所謂猜測詞義,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根據對短文的信息、邏輯、背景知識及語言結構等的綜合理解去猜測或推斷某一生詞、短語、以及句子的含義。推測出生詞詞義可以通用:(1)利用上下文詞語意義的相互聯系猜測詞義。(2)利用文章中詞與詞的同義或近義關系猜測詞義。(3)通過反義詞或對比關系猜測詞義。(4)根據上下文的指代關系進行猜測。(5)根據定義、解釋或重述為線索猜測詞義。(6)以因果關系為線索猜測詞義。(7)根據普通常識、生活經驗和邏輯推理推測生詞詞義。,學生掌握了這種技巧之后,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很快通過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或生詞本身的結構特點推斷出詞義來,從而給出正確選項。
由此可以看出,在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等類型題目中,對詞匯廣度和深度的測試嚴重缺乏效度,而更多測試的是一種解題技巧。
3 高考英語詞匯測試意見
3.1 高考英語詞匯
高考英語是基于大綱的選拔性考試,對于詞匯的廣度和深度的掌握都有嚴格的規定,測試主要考慮選詞問題。詞匯選擇首先要確定測試的是考生的積極詞匯還是消極詞匯,其次確定詞匯項目源于口語還是書面語,最后還要考慮詞匯抽樣即代表性問題。《大綱》的教學目標中,對詞匯的要求是“在初中所要求掌握的詞匯量的基礎上,累計掌握1 200個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筆語中運用。此外,還要求學習750個左右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語篇中理解其意義”。可見,1200詞是《大綱》要求學生會運用的詞匯,即積極詞匯。750詞是《大綱》要求學生理解的詞匯,即消極詞匯。
3.2 高考詞匯測試可行性意見
國外詞匯量測量的研究成果一般認為,學習者的詞匯知識一方面可分為詞匯廣度知識(詞匯量)和詞匯深度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分為詞匯接收性知識(被動詞匯)和生成性知識(主動詞匯)。對于接收性詞匯量測量和生成性詞匯量測量方面都應采用不同方法。
3.2.1 接收性詞匯量的測量
接收性詞匯(receptive vocabulary)是指學習者能夠理解的詞匯,針對此類詞匯,只要求學生通過上下意義,理解詞匯基本含義,一般采用多項選擇發,即從若干選項中選出和目標詞意思相同、相近或相關的詞。選項選擇題,題干應給出適量的信息,過的多信息可能會提供考生不必要的答題線索,而不足的信息會影響考生正常作答。在設置多選詞匯測試題,還應注意:
(1)多項選擇題應有完整語境。
如:It’s raining continuously for two whole days.
A. without stopping B. regularly
C. heavily D. at odd moments
題干為以簡單句式,以便考生能有通過上下意義及語境理解詞匯的意義,被測詞匯 continuously 出現在題干當中,而在選項中設置一個近義詞即被選項,及三個干擾項。
(2)當考察點在題干時。
如:Ian was contemptuous of the efforts of his friends to raise some money for charity.
A. deep in thought B. self-satisfied
C. humour D. scornful
a, 選項應屬于同一詞性,以避免考生通過詞性不符合為線索排除干擾項,而失去了干擾項的效果。
b, 所有的選擇項應該長度相當,因為考生往往認為較長選項為正確選項,而干擾詞匯測試的本來目的。
(3)詞匯測試題干與選項關系。
1, I am …… of getting a new job: I don’t like my present one.
A. Contemplating B. think
C. desiring D. hoping
題干設置不應該有明顯與語法暗示,選項中應使用語法和詞性一直的干擾項和正確答案,以免考生通過其他線索作出選擇。
3.2.2 生成性詞匯量測量
生成性詞匯(productive vocabulary)是指學習者能理解并運用的詞匯。這類詞匯不需要設置題干,提供考生更多提示信息,可采用下定義或選擇同義詞的方式設置考題,如:
dilatory
A. growing gradually larger B. showing care and effort
C. slow in getting things done D. heavy with drops of water
此類考題對考生詞匯掌握要求較高,在設置選項時不應使用過于復雜的句式作為被選項,以免耽誤考生過多時間,增加不必要的難度。
4 結言
考生詞匯掌握情況是高考檢測項目的一個重點,在通過對近幾年重慶高考試題的分析發現,重慶高考英語試題對此項測試嚴重缺乏,這大大降低了試題的有效性。然后為改變這一現狀,在試題中增加詞匯考查項目需要一個復雜的步驟來執行,對題目做出相應的改動,要求考生和教師通過一個過程去適應,考生需要改變對詞匯的掌握方式和新題型結構熟悉,而教師也要相應的改變詞匯教學方式和轉移重點以適應試題變化。
參考文獻
[1] Alderson, J. C. 1995. Language Test Conscruction and Evaluation. Cambridge 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Ellis, R. 1994.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Heaton, J. 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Nation, 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要求教會學生掌握學習英語詞匯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積累
G633.41
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與人交流,倘若學習英語沒有掌握足夠的詞匯量,就無法讓學生很好的進行英語式的交流。學習詞匯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如果學習足夠的詞匯就可以提升學生在英語的多方面能力。例如:聽力方面、說、以及寫作方面。如果詞匯量越來越大,學生學習英語就會越來越輕松。要讓學生學量的詞匯光靠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往往不能夠達到的,因此教師就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現狀
英語,是通用的國際語言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通工具”之一。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劇,它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出來。而英語詞匯又是英語的建筑材料,是英語的基礎,學好來詞匯,我們才能更好地學習語音和語法,才能較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廣大師生普遍感到詞匯學習的壓力增大,傳統的詞匯教學方式不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探討新的詞匯教學模式,從而大面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善于教學的本領。
(一)教師忽視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教師一直在教授學生詞匯,而忽視了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都是在被迫的接受知識,因此讓學生對詞匯的學習產生厭煩。因此在課堂中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詞匯中蘊含的一些規律,并找出相符合的詞匯進行積累。新課程的改革強調學生在學習中占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smile---smiled、tie---tied、die---died等讓學生去觀察動詞過去式的變化規則e結尾的動詞直接加d、ie結尾的動詞直接加ed如果學生在發現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教師在為學生指點一下,讓學生去摸索,大大的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詞匯面積不夠廣
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只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要不斷的把課本外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習詞匯也是一樣的,不能讓學生為了學習詞匯而學習,教師在講解一個詞匯的時候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更多的詞匯使學生能夠把相同的詞匯一起學習。例如:學習“effort”(努力)教師就可以延伸一下(努力)用形容次可以表示為hard---working 用動詞表示就是strive endeavor。教師還可以進行英語反義詞的教學方法,例如:alone單獨地---together一起、always總是---sometimes有時、answer答案---question問題、back背部---front前面、bad壞的---good好的、badly惡劣的---well很好的、beautiful美麗的---ugly丑陋的、best最好的---worst最壞的等這些詞語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
(三)缺少英語文化背景
隨著英語的不斷發展,中式英語也不斷的滲入學習英語當中去來,在教學課堂上英語老師忽略了給學生講解詞匯的緣由,也時常把一些弄混淆,使自己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常常出現錯誤。例如:Thanks for taking my taxi.有些學生就會利用漢語說成Welcome to take my taxi還有Thanks for tuning in.說出Welcome to listen to my news。
二、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語境教詞匯
用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教詞匯,既形象、生動,又可節約時間,同時還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注意使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詞匯教學不宜脫離短語、句子和文章,孤立地讓學生讀、譯、背詞匯表,應指導學生拼讀后,結合短語、句子和文章來學.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多樣的角色,他既是助學者、組織者、監督者,有時又是學生的伴學者.在語境下,學單詞、記單詞、用單~是一個基本概念,貫穿始終。
(二)根據音形結合、構詞法等科學規律記憶單詞
利用拼讀規律和聯想記憶單詞;利用派生詞、兼類詞、合成詞、同類詞、縮略詞等,歸納、總結、歸類詞匯.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等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歸納,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訓練他們的科學記憶和聯想能力。
(三)在“游戲”中學詞匯
通過歌曲、諺語、成語、格言、繞口令、習語、說唱、詩歌、笑話、謎語等輔助詞匯教學.教學游戲集智力、活動和競爭于一身,是組織、課堂模擬實際活動的有效輔助手段,是實現多樣化、趣味性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經常用一種方法教學詞匯,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變化詞匯教學方法,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利用舊知識猜測詞義猜測詞義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
一、課堂用語盡量使用英語
為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課堂上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這有利于培養其感知力、想象力及思維力。教師也容易從學生的眼神及表情中了解他們是否聽懂或理解。
二、合理利用課前、課內、課后時間進行聽力訓練
1.在每堂英語課前利用課間10分鐘,課代表打開錄音機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進入英語王國,這種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聽覺更加敏銳、精細。
2.在課內前15分鐘,讓學生聽一聽材料,或對話,或獨白,可涉及風格人情、價值觀念、社交禮儀、社會常識,以及地理、歷史、幽默、笑話等,作為“熱身運動”。或者利用課堂教學結束前數分鐘按排一些聽力訓練。
3.在課后,讓學生定期收聽中央電臺或其它電臺的簡易英文節目及英文新聞,或收看英文電影。所選材料應先易后難,語速先慢后快,堅持不懈,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同時提高聽力能力和水平。
三、專門開設以聽力為主要目的視聽課
作為專門的聽力課程,此種課效果最佳。它優于教師口述的聽力教學,優于沒有圖像的錄音帶教學。如果用教師口述的聽力教學,只能是教師一個人的音調,未處于真正的言語交際中時,學生往往會目瞪口呆。沒有圖像的錄音更是枯燥乏味,學生只會聽得昏昏欲睡。而視聽課更加生動、形象,易于學生融入其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更好地訓練聽力能力。
四、分步進行課堂上的聽力訓練
高中新教材階段,每個單元都安排聽力部分,其中有些材料特別長,生詞特別多,學生很難一下子就能聽懂,教師應該采取啟發誘導、層層提問的方法,幫助學生掃除障礙。
1.在聽之前,先與學生就有關聽力材料所涉及的一些話題用簡易英語進行交談,或用簡單、概括性的導入語使學生了解與聽力有關的知識,然后再解釋聽力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和習慣用語,從而為學生的聽力練習掃除障礙。
2.讓學生快速瀏覽聽力問題、讓他們掌握有關聽力材料的線索,使他們清楚聽的目的,以及聽時他們需要做的事情。放錄音要反復兩、三遍,并介紹有關英語連續、失爆、弱讀、同化、節奏等各個方面的知識,使學生逐漸熟悉英語口語的特點。如果短文句子長、內容多,可采用層層提問,啟發誘導來排除障礙,要引導學生邊聽邊思維,通過邊聽邊提問,集體和個別作答,從而穩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五、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和模擬測試訓練
除了進行課本上的聽力訓練外,教師還要進行大量的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和模擬測試的訓練。
聽力測試屬于淺層的語言、語義和語境的應激反應的理解,用時它的信息源是暫時的、瞬間的,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所聽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及事實與細節、要求學生既能聽懂字面的意思,又要求學生根據材料的內容去理解測試的內容,善于結合材料與自己已學過或掌握的其他知識或常識去理解等。如發現學生在上述某些方面出現理解偏差時,教師就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如有計劃地進行人名、地名、計算、數據等方面的訓練,同時在平時要準備高標準、高質量的模擬試題讓學生訓練,使學生習慣外國人的正確常語速、意群停頓,以及短語連續等準備高標準、高質量的錄音等,使學生熟悉聽力題型及要求。
六、加強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指導
1.要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是興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或厭倦的狀態時,易產生對抗心理。簡言之,就是當學生的情緒有較大的波動時,是很難聽懂東西的。所以,聽力訓練應在學生身心保持松馳的狀態下進行,這樣才能取得聽力理解的最佳效果。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在課堂上盡量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緊張感,使他們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松馳下來。教師應告誡學生莫抱怨自己笨、聽不懂,引導他們做好心理調試準備。學生在聽時要保持心理平靜,思想集中,身心放松,不要過多考慮結果,使聽力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開始,在信心百倍的心情中結束。
2.要訓練學生搶閱試題的能力。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一切機會,如聽錄音前空隙或播放內容指令時間快速閱讀題干,捕捉一切可以從題干得到的信息,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緊張。另外,運用通過題干獲得的信息來調動長期記憶中的非語言信息來幫助處理外部信息,既可以避免聽覺疲勞,又能增強考生對聽力材料的熟悉率,縮小內容范圍。學生在聽錄音時,則更具針對性和準確性,使自己處于主動地位。
3.訓練學生聽寫結合、抓住關鍵、緊跟磁帶走的能力。教師應訓練學生在邊聽錄音邊快速瀏覽選項的同時要做簡要的記錄,手腦并用,強化記憶,盡量把與題干有密切聯系的信息簡要記下來,在記時要有技巧,要采取自己看得懂的縮寫或符號將聽到的內容快速記下,從而能更快地找到答案,另外,在聽時,一定要跟著磁帶走。